劳动实践策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0:00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1

公劳动教育政策;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

陈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黄忠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别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主张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历史资源与实践智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6年,劳动生产教育期,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关注学生尤其是各学段毕业生的体力劳动;第二阶段1981年到1998年,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并举期,此阶段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第三阶段为1999年至今,社会实践教育期,要求学生获得良好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目的,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实施不同的课程。而不同时期的劳动教育的目的和课程的设置又决定了这一时期劳动教育的地位。所以,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政策的分析都是从劳动教育的目的、课程设置和地位三个方面展开的。本文期望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分析,明晰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和变化。

一、体力劳动:劳动生产教育期(1949~197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大批学生入学接受一定的知识文化教育后,想要继续升学而不愿意毕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劳动教育应运而生。所以,建国初期,我国的劳动教育主要目的在于纠正社会上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进而组织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当然,这一时期,我国也开设了农业基础知识课和农业常识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主要是指体力劳动教育,也即鼓励广大毕业生积极投入生产劳动。

(一)教育目的:组织毕业生参加体力劳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全国小学生和初中毕业生的数目逐年增加,1954年暑期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共计460万左右,然而只有小部分毕业生可以继续升学;又因为当时社会各界普遍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所以,1954年青年团中央出台了建国后第一个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关于组织不能升学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或准备参加劳动生产的指示》,鼓励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由此也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劳动教育政策为就业参加劳动生产服务的基调。此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以实现就业的政策,主要有《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1954)、《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195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未能升学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业生产的通知》(1954)、《关于组织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劳动和进行自学的报告》(1955)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毕业生劳动生产教育的通知》(1957)等。总体而言,此阶段的劳动教育最为现实和直接的原因是解决初小、高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国家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劳动的需要。[1]换句话说,建国初期的劳动教育是受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问题的困扰而诞生的。

(二)课程设置:开设农业常识课和农业基础知识课

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就业问题的处理经验,使得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开始提前关注整个高小和初中学段学生今后面临的毕业和就业问题。1957年教育部《关于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的通知》,告知“各厅、局根据学校所在地区与学生的来源以及其他必要的条件加以考虑后,认为有必要与可能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时,在取得当地人民委员会同意后,即可增设”。[2]此外,195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毕业生劳动生产教育的通知》,正式提出对学生的宣传,应着重经常的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进行劳动教育。同年6月,教育部先后颁布《关于1957~1958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在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增设农业常识和农业常识教学要点的通知》,要求在初中和高中三年级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在农村小学增设农业常识课。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我国课程体系之中,以课程知识指导和帮助学生毕业后的农业生产劳动。

(三)劳动教育地位:全民劳动教育

除了在小学和中学分别设置农业基础知识课和农业常识课,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外,1958年《关于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的决定》认为勤工俭学是具体实现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始组织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农村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等形式的劳动教育。1963年6月5日《人民日报》社论发表《坚持不懈地好好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并在1965年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参加生产劳动锻炼问题的函》,组织高等学校教师参加劳动。而这一将阶级斗争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思想也即为“”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1966年8月以后,实行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目的的全民劳动教育。

二、手脑并用: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并举期(1977~1998)

“”结束后,我国进入了劳动教育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78年教育部《<关于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的颁布,提出在全日制中学设置劳动课程,劳动开始成为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并列的课程;此外,其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确提出热爱劳动,劳动教育的部分内容开始成为德育的一部分。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开始分化为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两大部分,两个部分相互独立又有交叉。

(一)教育目的:树立正确劳动思想和掌握基本劳动技术

1981年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并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作为重要内容。同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提出注意在学生中加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爱惜劳动成果。此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劳动教育的德育政策,《全日制小学劳动大纲(试行草案)》(1987)、《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8)、《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90)、《小学德育纲要》(199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关于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1995)。这些政策一方面强调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198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此后,198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从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目的和意义、遵循的原则、内容和要求、时间和组织安排、成绩考核、培训提高师资、大纲和教材、劳动场地、加强领导这九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劳动技术教育。相继又召开了“全国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1986),《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行稿)>的通知》(1987)和《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通知》(1988),对劳动技术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次,在1978年教育部《关于讨论和试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提出,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要考虑专业特点,以对口劳动为主。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的理性态度,要求知识与劳动相结合,手脑并用,培养有文化的新时代劳动者。

(二)课程设置: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劳动技术课

1981年教育部《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知》,首次提出在小学开始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诚实、谦虚、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首次将劳动教育的内容纳入为德育的一部分。1986年颁布《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并逐步培养勤劳节俭以及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帮助家庭、别人、公众的能力。

与此同时,政策规定分别在小学设置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1981年教育部《关于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的通知》,正式确定在小学设置劳动课,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并规定,一、二、三年级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四、五年级每周安排劳动课1课时,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或简易生产劳动。同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规定教学时间安排初中是2周,高中是4周,可分散使用,也可集中安排。

(三)劳动教育地位:分化为劳动技术教育和德育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的地位有所下降,与前一时期相比,劳动教育与生产的联系大大减弱,劳动教育不再直接作用于日常生产,而开始关注劳动技术。与此同时,劳动教育的所占时间也大大减少,劳动教育的主要时间为劳动课时间。此外,狭义的劳动教育开始成为德育的一部分。譬如,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规定初中阶段德育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高中阶段德育内容包括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2]这一时期的德育包含了大量劳动教育的内容,同时劳动教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三、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教育期(1999~2010)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由此开始了劳动教育的社会实践教育期,这一时期劳动教育开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育人模式教学实践

本科应用型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其教学模式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利用“课证赛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创造型劳动者的培养,有利于加快应用型本科学生教育发展的步伐。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职业资格从业证书,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开展的如火如荼,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风向标。专业技能大赛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从业证书,在检验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2007年始.国家和各省市每年都要举行各类高校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这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应用性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课证赛的融合,对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和考取从业资格证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山西工商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积极倡导举办技能大赛活动,并进行了课证赛融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教改的重要性

1.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突破口,促进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促进应用性本科教学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职业技能大赛基本是以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很好体现。因此,为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我们提出了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改革的理念,要求每个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职业大赛,并计入学分。我们通过将各类大赛纳入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融入技能竞赛等方法,每年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选拔好的代表队,强化训练后,参加省级和部级比赛。初步形成了“每个专业有竞赛、人人都参加”的局面。以2012年为例,本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校外专业技能大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第二届大学生品牌策划大赛”;“2012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2012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山西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2.职业技能大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职业技能大赛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方法,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技能大赛也检阅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了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态度。同时,将技能竞赛引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活动,促进考核方式的改变。

以工商管理专业的营销策划实训课程为例,课程教学团队依据课程大纲要求和技能竞赛特点,制定实训方案,按竞赛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大赛要求进行方案调研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搭建学生参与的平台,以大赛为引导,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并评定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推荐优秀学生参加省和部级的技能大赛。这种方式着重从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模式。

二、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结合的尝试

为克服单纯的以比赛为目标的错误观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实现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衔接。

1.以大赛带动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带动教学方法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的主题都是与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息息相关.举行技能大赛出发点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教有所用”。对学校而言,推动教学改革特别是项目教学方法改革才是目的.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上,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以竞赛形式加以组织,要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竞赛项目的完成情况、调研过程、团队合作精神、答辩表现等方面综合评价每个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成绩,从而使大赛为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服务。

目前我校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衔接的教学组织模式已初步形成,教师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大赛引导和推进教学改革。检验教学改革成果,将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人到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大赛有200多名同学获奖.教师也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课程改革成果,收到有关部门表彰。

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共同提高实践能力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要求教师参与大赛的过程指导,并建立了一支质量达标、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制度中,将专业教师组织技能大赛、参与课程改革的成果纳入考评范畴,促使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并与实训课程紧密结合,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技能大赛覆盖每个专业、每位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同时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将技能大赛纳入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并将学生技能大赛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综合考核、学生就业推荐等的一个重要依据,使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3.以大赛为契机搭建三个平台。

在实现大赛与教学的融通构建中,本校以大赛为契机,主要搭建了三个平台,即:师生广泛参与的大赛常规化平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结合的平台;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平台。

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技能大赛常态化.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技能大赛离专业工作很近,对他们今后适应岗位工作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参与。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如在近年的实践中.我们开发了工商管理、商务策划、市场营销调研竞赛方案及评分标准、策划设计方案及评分标准等,有效地搭建了培养方案设计平台,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时,重点完善了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我们设计的能举行大赛的课程有“市场调研方案竞赛”、“广告文案策划竞赛”、“商务策划竞赛”、“促销方案设计竞赛”等。通过搭建培养方案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校企合作是应用性本科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和加强教育针对性,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找到了校企合作的兴奋点,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我们在开展技能大赛中.以本地企业为依托,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企业专家参与竞赛项目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参与大赛的指导和考核评价活动。例如,在第二届品牌策划大赛中,学生在市场调研中联系到当地介休安益洪山陶瓷有限公司,将企业即将推向市场的系列产品作为突破口,设计了“安益洪山陶瓷品牌策划方案,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通过大赛平台,宣传了企业,宣传了产品。企业很高兴,在香港总决赛中,资助了代表队,为今后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样,不仅使技能大赛和项目教学有了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产品项目依托,同时通过学生在大赛中对企业服务和产品的宣传,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实现了学院社会服务的目标。

三、教学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27号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是从事相关职业和岗位的通行证。

1.国家对职业资格证的要求

国家要求用人单位招聘广告栏中,要有相应的资格要求,职业介绍机构要求求职者出示资格证书并进行查验,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要凭证招聘用工,个体工商经营人员要取得资格证书后工商部门才办理开业手续。对没有资格证人员各级劳动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就业、劳动合同签证、职业登记、社会保险、外出务工等手续,并依法对用人单位和从业者个人进行处罚。

大学生持双证上岗不仅是《劳动法》和《教育法》的规定,也是大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更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在职业市场及工作岗位,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2.教学与考证的衔接

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将行业标准纳入其中。教学时设计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取得较好效果。在选择教材时将考证用书有选择地放入教学计划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考证通过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考取证书有营销师、初级品牌策划师、信息化商务秘书、信息化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师、会计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财规划师、行政管理师、职业指导师、企业信息管理师、营养师、网络管理师等。

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从业资格证的发展,不仅给了高校学生向社会展示自己才艺技能的一个舞台,同时让社会了解了学校的办学成果,而且也为许多行业企业发现和招聘到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在职业技能大赛和专业证书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省市也相应出台各种奖励政策,对参赛和取得证书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鼓励。正是由于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二证书的平台,让社会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也同时让教师看到国家重视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广大职业院校的教师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会给自己重新定位,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丁辉,陈明昆.香港继续教育政策发展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谢婷,肖玉.“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3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一

一、活动背景:

20xx年11月xx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感恩节,正好是我校“百草园”实践基地果蔬成熟之际,我们结合“收获节”开展了本次感恩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感恩的内涵进行延伸,不只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更多的是感恩社会、感恩世界、感恩大地。实践基地里果蔬的成长凝聚着老师和同学们劳动的汗水,让学生参与这次感恩活动,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感悟付出中有回报,体会劳动的滋味。另外,让学生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体会那份快乐。

二、活动目的:

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悟到付出才有回报,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xx年11月xx日——20xx年11月xx日

地点:“百草园”实践基地

四、活动对象:三——五年级学生、老师

五、活动内容:采摘成熟果蔬,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感恩、学会分享。

六、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活动,采摘果蔬,分工合作。

2、清理实践基地。

3、清洗摘的果蔬。

4、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七、注意事项:

1.一切以安全第一。

2.在活动中注意不要踩踏其它菜。

3.注意实践基地环境卫生。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二

感恩节虽是一个“洋节”,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帮,文明古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掸心、报得三春晖”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大自然、感恩社会,学会感恩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德和为人的准则。为此,学校决定在感恩节期间,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心存感恩,从‘谢谢’开始”十个一系列活动。

1、召开一次“心存感恩”主题班队会。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感恩主题,以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为切入点,采取讨论、演讲、讲述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表达对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的感激之情。

2、相互说一声“谢谢”。

和家人、老师、同学、朋友见面说一句“谢谢”的话语,感谢的内容要具体,表达的感情要真挚。

3、唱一首感恩的歌曲。

《感恩的心》已经通过课堂学习,要了解歌曲的来历,要体会作者的感情,要用真情唱出来,传唱出去。(还可选择其他歌曲)

4、写一封感恩的信

给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写一封感恩之信。

5、制作一张感恩祝福卡、送给有恩于自己的人。

6、撰写一句(段)感恩箴言。

自拟一句简洁、明了富有文采的语句,张贴在班级显着位置。每班收集十佳感恩箴言上交学校。

7、举行一次感恩故事会。

针对自己的真实经历,为同学们讲一个感恩故事。

8、制作一份感恩手抄报(或班级出版一期感恩墙报、黑板报)。

9、开展一次感恩大自然环保行动。

保护环境,保护家园。让我们的教室(学校)更洁静,让我们的天空更晴朗,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类招生政策建议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市场经济环境下“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招收优质生源的迫切需要,各高校正不断创新人才选拔模式,按大类招生已经成为各高校主要的招生录取方式。所谓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不再按专业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是按学制订招生计划而进行招生录取的一种招生模式[1]。即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门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对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时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按大类招生,从形式上看是招生方式的变化,而实质上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低年级的通识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牢固的基础知识框架,进行基础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高年级的专业培养,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特色鲜明、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平台,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实现了由学生接受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接受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的转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2]。按大类招生和培养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目前我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大学已采用大类招生[1-6]。其模式主要有三种[1]:①按学科招生;②高校以“基地班”或一些特殊实验班招生;③对新生进行通识教育。

在借鉴国内其他实施大类招生院校的经验基础上,华南农业大学于2011年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三个学院内进行大类招生试点工作。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分析其在大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存在问题,探讨完善大类招生改革的措施。

二、公共管理学院大类招生现状

1.大类招生基本情况。

依据《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和《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2011年公共管理学院开始试点大类招生,计划招生991人,实际共招收32个班984个学生。

2.培养方案设置情况。

依据《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华南农业大学四年制本科总学分控制在160学分以内。通识教育、专业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实践教育五个部分指导性学分设置见表1。

表1.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性学分设置表(四年制)

由表1知,华南农业大学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学分设置中,通识教育包含6个课程组总计50学分,占总学分的31.25%;专业通识教育包含一级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准入课程共计20―30学分,占总学分的12.50%―18.75%;专业教育总计15―25学分,占总学分的9.38%―15.63%;拓展教育共计15―35学分,占总学分的9.38%―21.88%;实践教育40学分,占总学分的25.00%。

3.第一学期课程开设情况。

由于2011年是华南农业大学三个学院大类招生的第一年,因此到目前为止,通过大类招生的学生只完成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学习。依据大类招生的培养计划,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英语(两门课)、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5门课;二是专业通识教育中的部分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学、土地管理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政治学、社会工作导论,以及公共管理学。考虑到学生学习负担、培养计划要求和学院师资力量,公共管理学院对招收的32个班级分类两大组:a大组包括1―16班,第一学期专业通识教育开设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学、土地管理学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B大组包括17―32班,第一学期专业通识教育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政治学、社会工作导论及公共管理学。到第二学期,a大组专业通识教育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政治学、社会工作导论及公共管理学;B大组开设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学、土地管理学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三、大类招生存在问题

1.专业差别较大,课程设置不合理。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公共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社会学(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两大学科门类,有11个专业(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应急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企业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两大学科门类之间及各专业(方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简单的以每个专业(方向)为基础,并以必修课的形式,设置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在总的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必然需要减少每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这势必会影响每个专业(方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大类招生配套政策不完善。

学科专业(方向)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对通识教育类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是高等数学a,而其他专业(方向)是高等数学C。由于大类招生在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学生选择高等数学a或高等数学C的具体人数也就无法确定。而理学院以此为由,在11级大类招生的学生第一学期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由于大类招生试点工作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本应在第一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无法正常开课,因而会对以后专业课程的开课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不便。

3.培养方案设置结构不合理。

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09年修订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中规定公共管理学院四年制本科总学分为175学分,对比2011年大类招生培养方案,总学分减少15学分。从结构上看,通识教育总学分基本上没有改变(2009年为51学分、2011年为50学分);2011年培养方案中专业教育①总学分70学分,相比2009年减少了20学分;2011年培养方案中实践教育40学分,相比2009年增加了13.5学分。在总学分减少,实践教育学分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势必要减少专业课程的学分,加之专业教育部分,还增加了专业通识教育中一级学科平台课程,更减少了专业课程的学分。

另外,实践教育学分增加,反映了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但是,从培养方案看,实践教育均是如综合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习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学科训练、毕业实习、形势政策之类的综合性实践,需要花费的学时数量较多和比较集中的时间,这对课程安排也提出较大的挑战。同时,没有了单一课程的实践,综合性实践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细分大类招生的类别。

依据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不同要求,在公共管理大类之下进一步细分为公共管理Ⅰ类和公共管理Ⅱ类两个类。公共管理Ⅰ类包括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公共管理Ⅱ类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应急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企业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专业(方向)。细分大类招生的类别,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学科门类间对不同基础知识需求的差异,而且便于课程的安排。

2.完善大类招生配套政策。

学生根据对专业的了解和基础掌握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是学校对学生兴趣爱好与自主选择的尊重,也是实施大类招生的初衷之一。实施大类招生改革,不仅仅是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简单修订,而是事关教育教学的个各个环节配套措施的整体改革,如招生、培养方案、培养计划、专业分流,转专业、学籍管理、考核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因此,大类招生改革试点不是某一个学院自己的事情,是整个学校的事情,不应出现由于大类招生,某个课程无法开课的事情。

3.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

在培养方案的结构上,适当减少通识教育学分比例。相比2009年培养方案总学分减少的情况,维持通识教育总学分不变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专业通识教育中,减少一级学科平台课程数量,设定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为一级学科平台课程;而将土地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工作导论等各专业基础课以选修课的形式作为专业准入课程。

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应该保留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综合性实践保留毕业实习、形势政策、创新创业实践,开设1―2门综合性实验课程或综合性实习课程。

注释:

①为了比较的方便,2009年的专业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2011年实施大类招生后的专业教育包括专业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拓展教育。

参考文献:

[1]晋云海.高校大类招生综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

[2]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2).

[3]罗晓甜.大类招生:高校招生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4]汪筱兰,沈耀良.浅谈大类招生培养中的专业分流[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

[5]张扬,孙志良.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6).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5

以组织宣传为先,营造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今年6月2日,区工商联召开了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区委统战部主要领导出席,就深入开展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在街镇商会层面,各街镇商会作为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细化各自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商会在行业和会员自律中的积极作用,组织会员进行学习培训和座谈讨论,引导会员企业自觉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带头下基层调研,摸底调查。通过深入基层、商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调研,了解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守法诚信方面的突出问题、现实诉求以及对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准确把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脉搏,积极回应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开展活动。同时,总结前几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经验与做法,边总结边推进,进一步优化对非公企业的正面引导、政企沟通、培训互动、帮扶服务、解决困难、协调配合等机制,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宣传内容上,区工商联广泛宣传开展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非公有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促进他们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遵守法律,重信守诺,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宣传方式上,在用好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通过会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加强对守法诚信教育活动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此外,区工商联还注重先进典型的正面引领作用,继续推广区工商联编写的《长宁非公经济风采》一书,向社会各界集中宣传区内守法诚信的非公经济人士和非公企业典型。同时,通过每月走访一定数量的企业家,在《长宁时报》长宁区非公有制经济专栏上和会讯《长宁工商联》上组织典型宣传,总结和发扬区优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展现业绩和风采,宣传优秀品质和创业历程。

以学法守法为要,牢固树立非公经济人士守法诚信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广大非公人士对政策的及时有效解读,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区工商联集中力量对中央、上海市和长宁区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将27项政策汇编成册,完成《2013―2014非公经济政策汇编》,发放至街镇商会和非公企业家手中,受到普遍欢迎。同时,组织非公企业参加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召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政策解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解读、中小企业开拓资金专题等政策解读会,与区商务委、人社局等部门分别举办劳动用工政策解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讲座等,帮助非公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

活动开展至今,区工商联始终聚焦守法诚信的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当前非公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宣传弘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诚信守法、担当奉献的精神相结合,与参与谋划区域“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战场相结合,与承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长宁区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研究完善促进非公企业守法诚信工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十三五规划、落实市委“1+6”文件、加强公共安全等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及时收集整理“关于人防技防结合维护公共安全的建议”、“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杜绝踩踏事故发生的建议”、“关于由基层商会组织承接街镇对社区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建议”、“关于信用查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关于企业法定代表人代持股份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向相关党委和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区工商联不忘时刻引导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激发企业家回报社会的热情,激发社会正能量。积极开展“百企助百老”慰问走访活动,慰问“三老”人员近百人。还先后开展送知识、送法律、送科技、送岗位进军营、“军营一日行”等活动,强化非公企业家与部队的紧密联系。

以法律服务为实,切实提升非公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一直以来,区工商联都将“用好重要平台”作为服务工作中的一项准则。活动开展以来,区工商联突出抓好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与区司法局的沟通合作,积极整合行政和司法资源,及时研究解决非公企业涉法问题,畅通非公经济人士诉求反映渠道。注重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依托法律专家资源,从区和街镇商会两个层面,深入推进区工商联专家律师团、街(镇)商会法律顾问工作,组团或对口为非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开展法律培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和规范管理,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今年,区工商联特别邀请著名法律专家、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为会员企业作法律服务专题辅导报告,通过以案释法,解剖鲜活案例,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充分认识守法是对企业最有效的保护。街镇商会也通过互动,为非公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6

幼儿园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策划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的生成: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我们中三班在节日前夕开展了“劳动人民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二、活动内容: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初步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2、绘画“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美术作品。

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初步了解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

3、谈话: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工作,知道他们工作的辛苦。

4、组织幼儿义务劳动,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5、手工:制作“美丽的花”。

组织幼儿将自制花朵送给幼儿园各行业的劳动者,并说一声祝福的话。

6、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愿意在大家面前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幼儿园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策划方案范文二

参加人数:小小1班、小小2班全体宝宝

活动地点:小小1班教室

活动时间:4月30日下午3:00——4:00

活动目标:

1、相互学习穿鞋子、折手帕、穿裤子的生活技能,提高宝宝动手习惯,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

2、能愉快的参加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的丰富和有趣。

3、让每个宝宝都有展示的机会,获得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布置教室,感受“五一”节的到来

2、手帕、裤子、鞋子若干、奖状、奖品人手一份

3、音乐、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相互认识:

1、小小1班和小小2班相互听音乐找朋友。

2、老师告诉宝宝:五一节是国际劳动节

二、宝宝分组比赛:

1、分组、贴牌。

2、教师示范活动的过程,宝宝倾听。

3、宝宝分组进行:穿鞋子、折手帕、穿裤子

三、发奖:

1、分组进行奖状的领取和拍照。

2、领取奖品

【范例】

大班“五一”半日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抓住“五一劳动节”的契机,通过课间活动的展示,与家长的互动、亲子游戏等形式增进幼儿园、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也让家长了解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亲子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增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进程:活动一:幼儿课间操展示活动活动目的:1.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2.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

感和竞争意识.活动二:

亲子美工活动------有趣的风车活动目的:1、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善于表现、幼儿能和家长共同的进行装饰画、剪贴等美工活动2、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3、活动准备:美工纸彩色笔范例活动进程:

观察范例———教师讲解——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作品展示送礼物

【范例】

一、指导思想:

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劳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能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具体安排:

1.时间:2012年4月26日~30日

2.地点:本园、各班

3.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和幼儿

4.活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教师

5.活动内容:各班结合“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潜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真快乐”的主题活动。同时对幼儿进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请家长协助进行安全教育。

小班活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中班活动: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如:整理图书玩具,抹桌椅,浇花等。

大班活动:为幼儿园做一件事情,如:幼儿园公共场所捡垃圾,擦洗墙壁瓷砖、楼梯扶手、门、窗台等(安全的场所)。

三、注意事项:

1.各班活动要进行备课并在周计划中予以具体安排落实。

2.小班可结合“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组织一节专门的谈话活动。

3.大班年级组长做好各班活动内容、场地的协调。

4.活动期间组织有序,注意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策划方案范文三

随着“五一劳动节”的临近,各大幼儿园都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劳动节”的到来。以下是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特意设计的“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通过专题教学、讨论谈话、比赛等渠道,来教育影响幼儿,使幼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时间: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一)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开展“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二)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

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三)大班——劳动最光荣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订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发记录表)

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

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

“我能行”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赛。

中班:剥毛豆比赛。

大班:上学准备。(整理书包)

四、我真棒——活动总结篇

各班在每周评选出的劳动之星中推选2-3名幼儿参选幼儿园的“劳动小能手”评选,“劳动小能手”获得者发予劳动奖章进行鼓励。

看了幼儿园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策划方案的人还看

1.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方案

2.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

3.幼儿园五一劳动节策划案范文3篇

4.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方案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7

一、名气大、规模大并不一定就适合你中小企业

有的策划(咨询)人讲课费就达上万元一天,你一个中小企业如何承担得起这笔高昂费用?指望著名策划(咨询)公司给你全面实施(而且是异地执行)可能吗?

业界发生的几起中小企业和著名策划人之间的纠纷,就是由此引起的,你企业整个剩余流动资金不足五十万,你还要请著名策划(咨询)公司作整体策划,以为一个创意就可以财源广进、货畅如流了。但光做个产品命名、包装设计、初步市场调查就花了二十万,要策划公司出全套市场推广方案,策划公司就说你再拿20万来,前面20万策划费所进行的咨询项目已结束。

企业主就傻眼了,认为自己受骗了,20万换来一个产品名和一本“毫无用处”的策划方案,但站在策划公司的角度,我的脑力劳动就值这个价,是你企业主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合作,签了合同就按合同办事,凭什么说我骗你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问题的关键是门不当户不对,从一开始合作就是个错误。

选择策划(咨询)公司时,应尽量找本省的公司为主,如果异地咨询,沟通、辅助执行的成本太高,或者企业自身有个别素质很高的员工,只需购买著名策划(咨询)公司的营销管理流程,自己有相当的执行和运用能力,策划(咨询)公司不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去执行和指导,这样还有合作成功的可能。否则再好的策划方案,往往因为执行不到位而以失败告终。

打个比方,如果你仅仅是一个小财主,就枉想与名模联姻,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但相对而言,成功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对中小企业来说,找跨国或者全国知名的策划(咨询)公司,其合作成功的机率远不如找门当户对的成长型的策划(咨询)公司。否则上万元每天的咨询费,企业主咨询的尽是一些初级知识,企业主觉得不值,策划人觉得有博士生导师带高中生的感觉,纯粹是看在钱的份上。结果双方都不很愉快。

大的、著名的策划(咨询)公司开拓中型以上企业,相对而言,合作的期限长一些,同时,对给大企业作策划(咨询)的策划(咨询)公司一方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毕竟,大企业四每时每刻都在遇到营销难题,在实践中也有一些成功的思路。

另外,著名的策划(咨询)公司往往有几个一流的高手,谈判是其顶尖的高手,但具体负责你这个单子的却是新手甚至是刚刚毕业的学生,那么你得到一流的服务的机会就比较渺茫了。在谈判时就应该确认具体负责策划和执行的具体人员,而且也要和具体实施人员沟通,不能以一两个高手来选定合作对象。

二、把最难的事放在最前面

如何判断企业目前急需什么咨询项目呢?国内哪些策划(咨询)公司最擅长于这一方面呢?我中小企业能承担起费用而又适合的公司有哪些呢?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资料,其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其案例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其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变通到自己企业?该有哪些失败的案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企业需要的咨询项目对方哪些是擅长的?哪些是不擅长的?不擅长的部分如何弥补?

企业老总先听听计划合作的策划(咨询)人的课,或者邀请策划(咨询)人到企业来讲课,并把其全部文章、著作、内部刊物、以前的作品全部消化一遍,弄清该策划(咨询)人的特点是什么?熟悉哪些行业?擅长哪一方面?

首先要拉下面子,要把最难的事放在最前面,合作前最好通过请主创人员讲课加深了解,增加“谈恋爱”的时间,合则结婚,不合则各奔东西。不但要听策划(咨询)公司的老总(也就是水准最高的人士)讲课,也要听计划具体负责我这个项目的员工的讲课。防止用一流人才来谈判,三流人才来执行的“陷阱”。

中国商业环境的不完善,市场上有很多企业拖欠策划(咨询)费用,或者骗取策划(咨询)创意的企业主,也有很多一个通用模板打天下,说得比作得好听的策划(咨询)人。

中国人普遍缺乏诚信合作的传统,但更缺乏如何使双方不得不遵守契约的制度设计。在正式执行前,谈判过程要考虑得尽量复杂些,要把双方的责权利白纸黑字表达出来,前期的谈判越慎重,后期执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企业主和策划(咨询)方主动权对比而言,企业主是处于优势地位,策划(咨询)方是处于弱势地位。相对而言,企业违约的比例更大一些。为了双方能降低交易成本,采取“分步计价、小步实施”的方法可以规避双方的风险。

还有一种方法,要使企业主得到更专业化的服务,策划(咨询)公司成立项目小组,项目小组的工资和费用由企业来承担,策划(咨询)费额外计算。

三、要找出自己企业最急需解决的营销难题

有的公司擅长于电视广告创意制作,有的公司擅长于平面广告设计,有的公司擅长于企业Ci设计,有的公司擅长于营销管理、终端市场运作和渠道管理,有的公司擅长于事件策划,企业主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寻找到最短的一块板,然后再找到适合的能补起这块短板的策划(咨询)公司。

对于营销管理工程,有些策划(咨询)公司掌握了外企或大企业一整套营销管理流程,但这套流程是建立在大企业规范化、规模化和模块化的管理模式下运行的,有借鉴和值得参考的部分,但全盘照搬往往是“画虎不成反成犬”。企业最终得不偿失,因与企业实际操作出入太大而不得不停用,结果是咨询费花了,对市场反倒有害无益,一切又退回到原点。

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依靠一招鲜,仅仅在广告创意、产品开发上有一两个点子,已很难解决企业的问题了。如果策划(咨询)方不懂营销管理、不懂铺货,不懂终端运作,每天高谈阔论创意如何,企业战略如何,基本上已经玩不转了。

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依靠终端制胜战略在西南市场迅速崛起,但其营销管理已严重影响其过六百人的营销队伍的效率,这家企业有超过2000人的导购队伍,但竟然没有一本终端人员管理手册,按2000名促销人员每月700元费用计,一个月就是140万,一年就是1680万费用,按1%计算,就有16。8万可以买得最好的促销员工管理手册,其产生的效益可以使导购队伍提高效率达30%以上。

但企业老总却请了以品牌策划、以营销战略、以成功学培训擅长的策划公司,恰恰没有企业最急需的营销管理、渠道管理。这就难怪大师们在培训课上大谈特谈企业战略、品牌建设,而营销员在下面睡觉了。还有成功学的培训,当时员工听了热血沸腾,过了两天,一切激情也就烟消云散了。

营销员关心的是明天货款怎么收回来,新开的卖场如何谈判进去?如何开拓新市场?我的市场如何防止窜货?而企业战略、品牌形象建设和成功学培训不是不重要,但这家企业最急需的营销管理不去满足,而去热衷于所谓的时髦,培训效果差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四、以内脑为主,以外脑为辅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往往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企业老总的素质决定着企业可以走多远。

如果企业主看不懂策划(咨询)实施方的案例和文章,看不出对方文章中的闪光点,只是觉得“好”,或者不懂装懂,你就没有与之交流沟通的条件。因为即使有一个好的方案,但你不会欣赏而被“枪毙”,或者执行不到位而以失败告终。

策划(咨询)方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什么也不是很懂,估计企业也难以做大,三下两下搞个通用模板就可对付,这样的策划自然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然后腾出时间和人力去开发更大、更有效益的其他项目就是最佳选择。而且,即使我策划(咨询)方认真对待,而你企业主反而可能不会欣赏,或者执行力太弱,反而出力不讨好。

企业主自己水平有限,一方面要加快学习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第三方人士(如高校营销老师、懂策划的朋友)作为顾问,虽然他们自己提不出好的创意和思路来,但判断好坏的能力还是有的。但不能选用第三方推荐的公司,这中间往往有利益关系在里面。第三方从企业收取劳务费,又从策划(咨询)公司收取介绍费,而且很容易与策划(咨询)方站在一条战线上。

当你对合作方有崇拜的想法时,往往就不是在同一个沟通的平台上,也往往是以最美好的方式开头、以最糟糕的方式结尾。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企业要注意培养老总自己和员工整体专业素质,其中企业老总的素质又是最重要的。企业老总虽然是企业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对相对于他所管理的企业,其素质往往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所以,要把企业高层的再学习工作,作为企业培训工程的重中之重。

员工素质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招聘高素质的员工来提高,但企业老总的素质只能通过自身的快速学习来解决。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想依靠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企业,企业老板起码也要有驾驭和有效激励外来职业经理人的能力。聘请专业的策划(咨询)公司,也要会“识货”并能学会运用和执行。

所以,提高企业老总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对企业主而言,提高了自身和员工的素质,从企业营销实践中来,应用到营销实践中去,以自己为主,以外部的专业力量为辅,企业需要什么就从社会上引进最好的专业公司来弥补,这应该是上上策,也是一劳永逸解决企业专业能力不足难题的办法。

五、智慧劳动是一份钱一份货的

企业不可抱着我和所有的策划(咨询)公司谈合作,开口就是要投入多少多少万策划费用(一般达到实际预算的十倍左右),也有的说只要产品销量达到多少万,我再给你多少万或者多少比例的策划费。产品销量如何主要是依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现在依靠一两个点子已很难全面提升销量了,也不能解决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而且也存在企业主隐瞒销量或赖帐的风险,这样只能找来拉不到业务的策划(咨询)公司,有一定水准的公司不会去冒这个风险。

企业主不可对策划(咨询)方期望过高,更不可迷信,同时也要遵重对方的脑力劳动,不可有欺诈对方方案的想法。今天你可以骗别人,明天就会有更精明的人来骗你。

要作出一个好的策划(咨询)方案,如果策划(咨询)人不是特别熟悉这个行业,一般光入门,把握这个行业特性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再加上深入企业市场调查企业的个性,也大致需要上十天的时间。要提出有创意、有实用价值的策划(咨询)方案也需要时间。方案的质量是建立在思考的时间基础上的,你思考时间的越长,得到含金量越高的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六、长期合作才能实现双方效益最大化

国内企业与策划(咨询)公司很少听说能长期合作的,大多不超过两年,可谓是恩恩怨怨,分分合合。但制约双方长期合作的根源是什么?在我看来,关键是企业太急功近利,同时,策划(咨询)公司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使双方都陷入互相提防的窘况。

企业的整体策划,沟通必须畅通,我的建议是企业、策划公司至少互派一名员工进驻,企业策划部的员工到策划公司每天上班,随时沟通,而策划公司派员工长期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上班,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市场概况。这样,才更容易作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方案来。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务派遣培训

劳务派遣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在我国向着普遍化和常态化趋势发展,现实中劳务派遣纠纷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被派遣员工的权益难以保障,参加培训的平等权利难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构成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两大要素,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派遣单位和用工企业不够重视劳务派遣员工培训的现实下,职业院校应为和谐社会建设承担更多责任,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制定劳务派遣员工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劳务派遣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

一、职业院校开展劳务派遣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劳务派遣员工培训现状不容乐观

劳务派遣机构作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因此其会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支出,而用工单位选择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其出发点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我国现行有关劳务派遣的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对派遣员工培训的规定又比较笼统,基于成本考虑,派出机构和用工单位势必会尽可能减少培训成本支出。

2.党和国家对职业培训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使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任务目标。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因此,针对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现状,国家有必要进一步通过加强立法等措施,全面保障派遣员工包括接受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各种劳动权益。

3.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必然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我国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准备教育和就业培训、岗位培训、晋级、转业及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二者是构成职业教育体系的两大要素。职业院校通过实施劳务派遣员工职业培训,可不断提高其劳动技能,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

同时,开展培训也是职业院校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必然会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4.开展劳务派遣员工培训是职业院校的使命

随着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发展,做好其培训工作,对实现派遣员工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增强就业稳定性和提高就业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院校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制定劳务派遣员工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

二、职业院校开展劳务派遣员工培训的可行性

1.良好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

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及完善的办学场所、良好的培训师资,具备制定科学培训方案和开展技术教育的能力。只要措施有力,职业院校完全可以把培训做大做好。

2.教育服务的公益性

教育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在开展培训时,应注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适当向劳务派遣员工倾斜,这也是职业教育济贫性质的应有之意。

3.教学资源齐备,具有管理与服务优势

特别是与社会培训机构比较,职业院校教学组织完善、教学资源齐备,培训师资稳定可靠,目的性和计划性强,在教学管理过程、后勤服务保障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职业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不等于其开展劳务派遣员工的必然成功,学校必须在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师资的确定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确保派遣人员学有所获。

三、劳务派遣员工培训系统设计

职业培训系统是由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母系统,如图1所示。

1.培训计划阶段

(1)培训目标及其确定。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核心内容,要有实用性,同时能够对受训人员起到引导发展的作用。

从劳务派遣员工情况分析,其培训的目的可涵盖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升劳动技能;第二,培养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与能力;第三,获取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自我发展能力;第四,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养成。

(2)培训需求的确定。培训目标来源于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是特定工作的实际需求与任职者现有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培训需求=理想的工作绩效-实际工作绩效。

差距导致低效率,只有找出存在绩效所在,才能确定可否通过培训消除差距,提高员工生产率。结合劳务派遣员工来看,可从组织战略要求、工作任务需要及个人技能水平三方面进行分析。对派遣人员来说,我们应重点做好员工个人分析,通过分析其年龄、知识结构及能力现状,寻找到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这样才有可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2.培训实施阶段

(1)培训课程。课程在职业培训中具有核心地位,是职业教育培训的“心脏”。课程建设应满足劳务派遣人员提高技能的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将传统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解构拆包”,根据职业与岗位具体要求,进行“重构建包”,制定出适合派遣员工培训需要的“培训包”(培训课程),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目的的实现。

(2)培训师资。教师是实施职业培训的关键资源。培训师资应能够根据经济、技术发展,结合员工具体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成为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参谋、学习内容的导航者、学习绩效的评估者。

(3)培训对象。劳务派遣培训的对象为成人,而成人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学习的特点。所以为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效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成人学习特点,努力营造开放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正确引导派遣员工运用既有知识与经验去体会、掌握新知识与技能。

(4)实训条件。派遣员工培训的功能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实训环境,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动态关注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与设备的投入,制定与岗位群、技能群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实现提升派遣员工技能的宗旨。

3.培训评估阶段

广义的培训评估,是指对培训实施全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价,但培训最终效果评价,是培训评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的在于使各方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续培训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可按照“柯氏(kirpatrick)四层次模式”逐层递进进行,以帮助培训实施方发现培训目标及实施过程的不足及偏差,提高培训质量。

在效果评估的同时,还应进行培训成本效益分析,这是检验培训成果的有效途径,也对制定后续培训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R].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上的报告,2007-3-9.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水管单位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存在水利工程的维修及保养问题

1.1综合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往往不能保证

工程项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确保正常运行的条件,由于缺乏经验,实施尚未标准化,实施的日常维护在时间上不连续的,大部分是阶段性实施,快速突击完成后,其余的时间基本空白,部分项目维修不及时,失去了日常的意向。

1.2水管单位缺乏管理人才

项目管理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员工队伍的整体教育水平低,大多是人事制度改革分流人员和退役士兵组成,整个文化程度严重偏低,缺乏相应的待遇来吸引高素质人才,从而导致项目的检查堤防、日常巡查缺位,尤其是工程的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面临着不到位的问题。

1.3缺乏规范的维修及保养技术数据

维修和保养管理制度对档案的范围和要求、技术资料作了明确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信息的整理有很多问题存在:水管单位下发的月度任务内容不精细,可操作性不强,技术要求不明确,定期检查不完整,记录不详细,月考核内容不全,记录信息不详细,质量控制不严格,如:保养和维修之前和之后的视频材料和照片音频太少,在施工过程中维修和养护公司的材料、机械、劳动和其他原始文件或记录不完整。从而产生完成工程量、承兑、结算缺乏支持,对整个过程中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

1.4水管单位和维修及保养公司对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适应

长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做法习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无法适应新的制度,对维护和保养制度带来很大的阻力和负面影响。眼下,以行政命令方式开展维修及保养工程,指示局下属的所属公司进行维修及保养,缺乏竞争机制,保持公司实力雄厚,是很难达到水管单位的要求,管养双方不断发生矛盾,有的甚至关系倒置,导致工程完成的​​质量和进展速度不理想。

1.5维修和保养设计的编程方法不完善

维修及保养管理制度特别规定了维修和保养设计方案编制,然而具体的编制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劳动力廉价,采用的价格还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行),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导致了产生一系列的工程和维护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的成本预算价格政策是比较强的,这样的比例是不能轻易改变,不能改变专项编程的规划和标准,随意性大,而且专项费用不明确,不利于逐步改善工程的外观。基本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案,适用“定额标准”编制工作,导致实际执行的偏差。按照“定额标准”编制的日常维护计划的基础材料消耗中,多了很多实用的手工操作,非常矛盾。日常维护量是极其分散很难预测的,其线长面广总量大,具体到某一个点,工程量又太小,无法详细的测量工程量。

2、水利工程维修和保养的对策和建议

2.1制定详细的养护和维修专项规划

工程维修和保养是确保项目安全运行、改变项目外观的必要措施,水管单位应制定专项规划进行维修和养护,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专项规划应包括水闸区规划和堤防修复、维护计划,专项设计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计划的实施应着眼于现实、以尽快更改工程外观为目的。

2.2转变观念,以确保各种制度的执行

单位各级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与维修和保养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双方管养观念进一步转变,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是改革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打破旧体制下形成的固有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坚持新的体制,以适应新的机制,规范操作,并妥善处理维修和养护遇到的问题,以确保落实到实践中,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依据管理,使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实现转变。

2.3日常维修和养护的调整和完善

对于每天的日常维修和养护要及时,以确保经常性和全面性,以及工程寻堤检查的保险需求,每天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分为两部分:日常养护和日常的维修。日常养护项目为主的劳动,使用简单的工具来修复小的工程缺陷,日常养护主要是通过招聘护堤员,护堤成员应相对固定,同时负责工程的护堤成员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应该负责日常巡查,及时处理和报告。护堤成员的具体职责,由养护公司和水管单位共同制定。护堤成员由管理水管单位的资金来源的形式以每月任务书的工作量(人工)的形式提供给维修公司,该公司负责他们的报酬支付工程劳动力成本。日常维护的项目,该项目主要材料的原则上是每月一次,评估水管单位在月份工程普查(与月考核在同一时间),每月的任务书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完成后由水工程管理单位实施月考核。

2.4进一步提高维修和养护的设计方案编制措施

建议上级领导给予政策,据实调整劳动预算价格,以满足实际需要,以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合该项目不老化、不退化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做更多的专项以解决历史债务问题,促进项目完善,以改善日常的编程方法,建议上司允许以配额为基础,适当的修改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以解决实际实施不一致的问题,即以每天的日常情景为基础的人工消耗的项目预算编制形式的劳动成本,材料消耗​​为基础的项目参照定额标准编制。

2.5加强建设员工队伍

为了满足管养分开后项目管理的需要,工程管理职位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具体措施:促进人才的引进。对主要业务部门提供有利的政策倾斜,建议满编运行,必要时适当调整以增加编制,加大培训力度以满足日益繁忙的业务需要。合理开发人才培养方案,采取集中组织的培训计划或全日制教育,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养护和维修的新技能、新知识,建立资格管理制度在重要的技术岗位上,制定就业的工作条件,实行持证上岗。

参考文献

[1]]张志刚,王吉文,刘其勇.水管体制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2]王语嫣.临沭县小型水库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J]水利建设和管理.2009年01期

劳动实践策划方案篇10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与市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指导检查组的帮助指导下,经过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动员发动、学习培训、专题调研和思想解放大讨论等工作任务。

一、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春节长假刚过,局党委就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从局办公室、人事教育科、政策法规科、失业保险就业科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设综合协调宣传、材料调研和整改建制、学习培训和活动组织三个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后,我局迅速召开党委扩大会,传达市委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应书记、王市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究制定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并对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步骤方法、目标要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严密的制度保障。《实施方案》呈报指导检查组组长签批后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备案。3月27日,我局召开了市直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全体机关干部、各二级单位班子成员以及副科级以上党员共15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任万伦局长作了题为《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员报告,市人大副主任夏述云同志就学习实践活动提出要求,市委党校副校长王远浩同志还以讲党课的形式,为大家生动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反响较好。全局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二)丰富形式,营造氛围,着力提高学习成效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我局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最基本环节来抓实、抓好、抓到位,制订了详细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案例分析、观看电视片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在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是利用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科学发展观论述》、《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及其他相关学习资料,观看电教片《重托》。二是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应书记专题辅导及国家水利水电专家关于人水和谐课题的报告会,开阔党员领导干部视野,增强发展信心,创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发展斗志。三是分别组织党委中心学习组,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各二级单位一把手和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分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和交流。局长任万伦同志在局党委中心学习组和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作了两次专题辅导报告。四是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参加统一组织的集中学习同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每名党员干部撰写了心得体会,利用网络和专栏相互交流,完成了规定的学习文章篇目,读书笔记达5000字。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培训,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五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及时在*劳动保障信息网上开辟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收集、发表有关活动动态、工作简报、学习体会,通过网上学习讨论,交流思想,及时沟通,为全局党员干部提供一个理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六是坚持“一周一测试”制度。由局工作专班出试卷,每周对全体参学人员开展科学发展观理论测试,通过考试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效果,防止学习走过场。七是开办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将全局党员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和展示;创办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及时反映全局活动开展情况,好的做法,做好活动宣传,截至目前已印发15期学习实践活动简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局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明确方向,大员上阵,着力研究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实出问题

在动员大会上,我局下发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方案,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各二级单位、机关各科室的负责同志、业务骨干参加,针对创业促就业、市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省级统筹相关准备工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劳动监察服务理念、劳动仲裁关口前移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努力形成有成果、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力求完善相关政策,制定工作要点,破解发展难题。

在各调研组“走出去”,分别到社区居民、服务对象、一线服务窗口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还坚持“请进来”,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在办公楼一楼设立了意见箱,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等服务对象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局紧紧围绕“建设人水和谐城市、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支部(党委、党组)为单位,认真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我们迅速制定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通过专题学习、理论辅导、观看专题片和体会交流、组织讨论等形式,把解放思想大讨论与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同时,利用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文章交流之际,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专题讨论,帮助全局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明确必须深入解放思想,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科学发展。只有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才能很好地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深入解放思想就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解放思想的标准,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在转变观念中明确发展方向,切实在劳动保障事业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深入解放思想,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凡是不符合、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切观念、理论、体制、机制、政策和措施,都应当突破,逐步地消除和克服。鉴于此,我们在*劳动保障信息网上设立专题留言版块,在公共服务场所设立意见箱,供广大群众提意见建议。局主要领导及二级单位负责人每月准时参加20日上午《行风热线》栏目,与广大市民交流,并及时电话或书面回复当事人。4月22日上午,局长任万伦同志作客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第一期《在线访谈》栏目嘉宾,就创业促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小额担保贷款、惠民政策等问题与广大网民进行了互动交流,反响热烈。同时,各二级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和业务经办大厅以“爱岗敬业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组织窗口服务人员开展讨论交流;市医保局贴近学习实践活动主题,举办“2009年青年医保论坛”,8名年轻业务骨干分别就国家医改新动向、医保新任务、医保基金支付体系现状等方面撰文交流。

二、创新思路,突出劳动保障部门学习实践活动特色

(一)进一步明确劳动保障部门学习实践活动主题

市委将“建设人水和谐城市、推动*科学发展”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为突出劳动保障部门特色,局党委确定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之所以将主题载体明确得那么具体,或者说落脚在某一重点工作,主要是考虑到,创业促就业工作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初具*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1月23日,我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为首批82个部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之一,国家将给予政策扶持,省里将给予重点帮助和扶持;2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在沙市区召开了创业带动就业现场经验交流会;3月14日,我市代表湖北省在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3月1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创业促就业工作专题汇报,就我市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都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未来两年,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选取这一有代表性的工作作为主题,目的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实实在在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发展,为“建设人水和谐城市”服好务。

(二)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部门联系企业、社区、医院制度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困难人员、为参保群众、为企事业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进一步巩固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和各二级单位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市劳动保障局联系企业(社区、医院)活动,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各二级单位负责人联系中心城区28家企业、社区及医院,重点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调研指导,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目前有联系任务的党员干部已经到相关联系点走访一次。近期,我局将在党建工作联系点江汉社区集中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社区大接访暨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活动。

(三)进一步抓好几个“结合”

结合绩效考核和行风评议,把开门纳谏、查摆问题、加强整改作为经常性工作开展下去。结合“三型机关”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和作法,创新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将“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理念贯穿到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中去。结合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对一些重要岗位、重点工作要及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去管人、管权和管事,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和约束作用。

三、边学边改,建立健全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共收集意见和建议586条。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了梳理汇总,分析查找出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素质、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工作人员履岗能力不强,主动性不够。建议加强职工的在岗培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二是是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简化手续,工作效能有待提高。给退休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太复杂,时间太长;社会保险缴费后,环节太多,到账太慢;硬件设施老化,超负荷运转;社保补贴申报在第一年审批后,第二、三年是否能够从简。三是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四是政策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加大失业保险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加强城镇居民医保的宣传,进一步明确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区别。五是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建议多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工信息,摸清企业用工情况。六是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劳资人员的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多开展一些技能竞赛;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为其服好务。七是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社区没电脑或电脑过于陈旧,工作开展不便;有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待遇太低,任务又重,不愿干,留不住人。八是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查处非法使用童工和企业参保情况。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我们坚持边学边查,以改促建,对在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整理出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边学边查边改。

(一)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推进重点工作

加快创建步伐,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市部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方案》。5月8日,我市召开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动员大会暨创业促就业现场会,就进一步推动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及全国首批部级创业型城市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会上,省劳动保障厅邵汉生厅长在谈到我市就业工作时指出,“*的创业促就业工作在全国取得了突破和典型经验,受到了部、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创业线路图——创业七步法》很有创意,清晰易懂,值得全省推广”。应代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我市劳动保障工作无论哪一方面,都在全省有位置、有特色、有经验”,“从*市的发展情况看,我们提出要建设创新城市,如果不是创业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就无从谈起,所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既是历史机遇,又具有良好的条件,要全市动员,奋力拼搏,按期建成创业型城市,逐步建设和形成*特色的创业文化”。王祥喜市长作了动员报告,黄谋宏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开发区)签订了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目标责任书。截至目前,市创业担保公司已为17家符合条件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80元,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64笔共计9593万元,其中仅5月8日当天就集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87笔6188万元。2009年,我市将帮助5000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0笔,发放额超过1.5亿元,带动2万人就业;2010年,帮助6000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创业,并带动2.3万人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到2010年末,全市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19%以上,创业初始成功率达到9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新增就业人数25%以上,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创业服务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为了保证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顺利进行,全市将着力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考核体系等五大工作体系,创新五项工作机制,即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创建活力;创新政策扶持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创新平台建设机制,拓展创业空间;创新培训指导机制,提升创业能力;创新督办考核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大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市形成人人参与创业、人人支持创业、各行各业为创业提供良好服务的局面,夯实基础,强化服务,采取得力措施,集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创特色、争一流,确保创建工作万无一失。

(二)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

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带队深入到中心城区街办社区、企业(医院)及新农村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谈心等形式展开调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着问题下去,找出对策回来。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劳动保障事业实际,组织撰写了十多篇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一是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题调研,撰写了《2008年度*市农民工工资清欠情况分析》,提出了建立农民工工资银行制度的建议,王祥喜市长、黄谋宏副市长分别在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二是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撰写了《我市当前就业形势及应对措施》的调研报告,被市委办、市委政研室刊发在《领导参阅》上。三是针对农民工提前返乡和我市如果实施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进行调研,撰写了《*市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思考》。四是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就我市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进行调研,撰写了《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与现状》。五是根据我市建立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要求,完善了就业和社会保险情况分析制度,对今年以来社会保险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形成书面汇报供领导决策。六是就我市医疗保险运行情况撰写了8篇调研报告。

(三)加强综合管理,提升部门自身能力

一是对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统一开展各项经办业务。二是筹集50万元资金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大厅,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经办事项实行集中办理。三是完善市直社会保险代核办法,方便企业和群众参保缴费。四是按照“两集中两到位”总体要求,将原有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精减为12项,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审批关口最大限度前移,减少了审批的中间环节,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和办理群众。同时,开展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许可及劳动仲裁案件一案一考评试点,全面规范劳动保障依法行政行为。五是进一步强化窗口建设,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将岗位职责、服务质量、意见投诉和工作纪律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六是以作风建设年和能力建设年为契机,结合劳动保障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

(四)加强政策宣传,使劳动保障政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

一是整合市直、*区、沙市区及开发区宣传资源,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整体联动,统筹开展中心城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活动。二是印制《劳动保障服务手册》2000本,内容包括现行优惠政策摘录、办公电话、服务承诺书等,通过办事窗口和服务大厅免费发放。三是在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及行政审批劳动保障分中心等办事群众集中场所设立了政策咨询服务台,使政策宣传工作经常化、日常化。四是在各项专场招聘活动期间,组织就业、社保、培训、监察及仲裁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接受群众政策咨询。五是结合当前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四方促和谐”活动,认真抓好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和上门回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立即解决,不能办理的耐心解释政策。

今年年初,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调高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等主要指标作为工作目标下达。1—4月,各项指标均超序时进度,其中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完成省下达指标53.2%,市工作目标45.8%;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86.2万人,完成93.1%;征收社会保险费10.8亿元,完成省下达指标51.8%,市工作目标48.5%,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即将结束,第二阶段即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是巩固深化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健全完善制度、确保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将抓好以下几项重点:

一是继续深化学习,突出边学边改。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以“我为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献计策”为主题的支部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继续开展以“一周一测试”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动员广大党员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做到真学、精学,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髓的理解,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列出整改措施、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落实整改责任,以切实整改取信于民。

二是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工,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是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紧密联系实际,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等。主要领导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