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十篇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十篇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1:29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1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21-02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是一门包含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网络、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miS的研究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运而生。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应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miS在应用领域持续迅猛的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miS在概念、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iS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主机中心模式,而广泛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miS更加强调了对组织的决策和竞争服务,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给出了一个m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BasedinformationSystems,CBiS),它通过收集、处理、储存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

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边缘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以便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和组织的问题。同时,miS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案例示范的作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和使用案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miS除了综合性强这样一个特点之外,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实践环节很重要,这对于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案例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加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反思,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关系极大。所以培养学生采用“基本知识+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实践能力学生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枢纽中的重要位置,实践反思是培养和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的学生培养,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陷。教学中应采用以案例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对miS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专家系统知识点时,我们选用了一个简易的交通信号灯专家系统案例,以此案例为主线,贯穿专家系统的组成部件、知识表示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这样增强了学生对miS领域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接受理论知识点。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方面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地相关,内容要新;另一方面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还要同当前一致。目前miS领域的典型案例非常少,有的案例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的,不仅过时、陈旧,而且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在国内不容易被接受;有的案例偏向于miS的综合开发设计,难以被理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本土化案例库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出典型案例,建设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合理选取及合理地组织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案例是根据某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课程设置。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结合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期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例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析讲解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知识不足,学习起来就会比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困难,反之亦然。同时,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实现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物流网站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则更需要扎实的数据库技术基础。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及相关的实现技术都进行分析和讲解,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案例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工资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商务网站系统》、《物流网站系统》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的案例。只有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并选取与专业对口的案例进行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并设计了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既有大型企业的案例,也有中小企业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案例,也有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也有系统实施的案例。例如通过“格力”海外发展战略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中国新东方总公司信息系统”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假定你作为总经理如何采取对策。通过“中国服装外贸公司信息化的eRp系统选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分析和选择供应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选择案例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例如我们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地《中小型企业仓库进销存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帐务管理系统》、《中小型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等课题;针对学校提出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等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案例。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然后写出文档来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然后通过布置一些大作业,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的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文档。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可以学用结合。通过实践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思想的提出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怡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2]郭军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殷凯,谢光前.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

[4]韩钰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2

的培养,是信息管理学的目标之一。围绕这一目标,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深化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特征,总结了影响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几个重要启示。

【关键词】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启示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自然科学)项目资助,nos.700693,700708。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42-02

1.引言

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信息的生存、传递、获取、加工(组织和检索)、利用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1]。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诸如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新名词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使得信息管理学科涉及的知识更新较快。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信息管理学的学科特点,采用合理、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但是,目前信息管理学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时过于关注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实际应用的分析;教学方式单一,常常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得不“满堂灌”,师生无法进行双向交流;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融入到教学中等。这些问题致使信息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现状,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管理学的教学过程,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对一些真实、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消极旁观为积极参与,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通过课后延伸材料的阅读,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管理学科领域与实业界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管理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类课程的授课中,后来被逐渐推广,并在全球闻名的管理学院得到普及[3]。20世纪80年代,我国管理教育及培训机构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即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案例开发小组编写具有典型性、非偶然性的企业案例,通过相互讨论和独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设计案例时,案例教学法会把教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隐藏在教学案例中,让学生去分析、观察和挖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信息管理学涉及信息系统、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等相关学科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单独、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加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管理案例问题设计的若隐若现,恰恰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洞察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根据案例中的问题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建立知识总体架构,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信息管理学的教学方法。

2.2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实践中,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体现出如下特征:

(1)教学目标的鲜明性。

信息管理学的教学特点是强调知识点的专业性和操作性,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都比较重视,前者如信息的获取和组织,后者如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系统操作等。与之对应,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鲜明,也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列,这种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信息的一种加工和管理,再通过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问题进行讨论、验证和解决,可以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广义上,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相对应。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存在很多与人合作的小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组员的互动,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求同存异。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单向的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教条,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教学内容由于知识点安排较多,往往是“满堂灌”,使得学习过程过于呆板、枯燥。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典型案例、控制案例讨论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并适当进行归纳点评[4];学生可以针对典型案例的问题,自由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观点。很明显,双向教学过程对教师的群体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体系构建的引导者和督促者。另外,双向教学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要对案例提供的感性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同时还要寻找零散的知识碎片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技能以找到解决方法,使得学习从简单接受知识的层次升华到整合、消化知识的层次,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的启示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信息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几个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现总结如下: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信息管理案例教学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案例的选择、案例分析问题的设计、案例讨论重点的拟定以及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提前酝酿筹划和巧妙安排。例如选择教学案例时,往往要求删繁就简,突出知识要点,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和引导,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目的。

(2)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的发言似乎减少了,学生的活动则相对增加了,但是这种转换并不能降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相反,教师这一角色反而更加重要了。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备课,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案例,并筹划案例教学的重要议题以及实施方法,创造热烈而有秩序的讨论气氛,安排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些都无形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的进程,准确扮演导演、主持人、演讲者以及专家等不同角色。

(3)重视案例教学的组织引导。

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更取决于其主观上是否重视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其中,面对难以预测的教学环境,掌握并善于运用一定的课堂组织引导技巧,是保障教师进退自如的重要“法宝”。具体而言,首先要善于把握信息管理案例教学的速度和节奏。根据课堂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掌控学生发言时间等手段进行进度微调,而调整节奏的关键是澄清学生的见解和观点,并及时就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进行阶段性小结和最后总结。其次,要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和技能,当面对冷场、跑题、争执等突况时,能够准确把握沟通时机、恰当运用沟通方式,避免出现课堂失控的难堪局面。

(4)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信息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是阅读案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案例的阅读是布置在课外进行的,而课外阅读可进一步分为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两种。其中,课前阅读的对象是教师提前布置好的任务,一般在下次案例教学课之前进行,目的是为做好案例分析打基础;课后阅读是则是本节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余涉猎更多信息管理学科知识,通过课后案例阅读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更新知识,以拓宽专业视野。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目的鲜明和教学过程双向交流的特点。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形式,通过案例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角色扮演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的课前准备、案例讨论的正确引导是实施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费成,宋恩梅.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岩松,赵明晓,李健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解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徐有芳.“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5):107-109.

[4]刘春,程效军,吴杭彬.“地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特征分析与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2(3):90-93.

[5]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3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案例;统计信息服务功能

1医院管理中病案统计信息工作现状分析

医院病案统计信息建设工作,可将财务信息管理为主。电子系统会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临床信息为医院的重要信息,经济信息会受到临床信息影响。这时,医院方面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共享信息受到限制,应用范围比较有限,管理信息内容不全面,而这也是不能达到医院信息管理需求的主要原因[1]。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且复杂,分阶段进行管理,不能考虑到医院未来发展情况。主要表现:医疗费用多为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和电子病例无法保持紧密的联系。此时,医院方面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电子病例,没有做好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工作,均会限制医院病案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且不能达到预计的发展目标。而医院方面不能正视病案信息统计工作,使较多医院表示病案统计工作的内容为:上报医院相关统计信息,及时收集相关病例。所以,无法切实提高病案统计室工作的效率,也不能有效发挥医院病案统计的应用价值,突出典型病案信息的内容。

2医院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价值

2.1可做好监督工作

在计算机技术管理条件下,控制病案的各个环节,能在早期发现工作中的纰漏,及早制定对应的处理方案。常见的工作纰漏包括:医疗文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诊分析不到位、诊疗方案不规范等。所以,应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2具有多元化特点

病案可详细记录患者在院期间诊治、治疗的整个过程,并明确患者的临床相关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内容,这对于临床用药、检查来讲均非常有利[2]。与此同时,还可借助计算机的作用,加强医院病案管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门诊信息、检查信息、治疗信息,以及收费信息等,明确医院各环节工作的具体信息情况。

2.3便于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即为结合医院病案统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具体科室,明确不同科室的职责、任务。医院方面定期可以通报的方式,评判不同科室的业务情况。此外,还应对科室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工作内容、未完成原因加以分析、研究,将统计结果列入考核指标中,确定经济效益。

2.4利于为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病案可为教学、司法鉴定和医疗收费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参照,存在法律的效应。针对于此,应在第一时间做好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等工作,及时保存相关数据信息。如此一来,能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数据参照和标准。相关部门还可以构建相关的机制,合理设置各项费用,进而从根本上做好医院管理工作。

3医院管理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功能的优化策略

3.1扩宽医院统计工作范围、制定病案信息统计机制

统计报表编制工作,为病案统计工作的重点。医院统计人员应准确掌握医院相关数据信息,扩展医院统计工作范围,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常态下工作。然后,收集医院综合信息,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病案信息统计机制,促使医院稳定立足于经济市场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2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及素养

首先,要求统计人员热爱自身本职岗位,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定期可经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有效调动统计人员参与到活动中,学习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工作人员能合理运用学习的知识、技能,做好医院信息的管理、分类、分析等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3保证病案填写质量

病案首页内容涵盖的内容较多,为医院方面最重要的信息,可为医院病病例统计、监管提供数据参照[3]。针对于此,医院应正确看待按要求填写病案工作的重要性,保证病例首页内容书写规范、准确。统计人员则需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完善文字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能力。针对不符合要求的病案,需要重新遵循具体的标准书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

4结语

医院管理工作中,实行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可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功能,秉持一切为了患者的原则和理念,开展临床相关工作,为患者提供最理想的就医服务。为促使医院获得稳定的发展,需要找到医院管理工作的不足,然后契合具体状况构建完善措施,如: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扩宽医院统计工作范围、加强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等,旨在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小草.医院病案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2-4.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4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所有工商管理学生均要涉及企业资源与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代表了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作为一种高效模拟企业运作流程的工具,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的欢迎,大规模的实验室也在各高校相继建立。从1998年起,教育部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在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都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觉得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难以理解和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做好相关理论教学的同时,为了更好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1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目标定位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点有四种定位:(1)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2)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能力;(3)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具体管理活动的管理能力。(4)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科研能力。在以上四种定位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主要定位于第一、三种定位,兼顾第四种定位。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安排

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专业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主要针对课程实验;

第二层次:专业综合技能的合成演练,主要针对跨课程、跨专业的实验;

第三层次:专业与实践的结合,主要是企业实习;

第四层次:专业与科研的结合,即参与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

基于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项目应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

(1)仿真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环境,适应第一层次要求。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在企业中普遍应用的管理软件,如用友erp、金蝶k3、sap等,用于企业体验(用于体验企业管理流程、角色与岗位等)、战略管理(如何从战略角度动作企业)、专项管理(企业管理专门方法,如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生产型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商贸型经营实战演练、生产制造模拟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获得真实和具体的企业工作体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适应第二层次要求。

沙盘模拟课程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短期的训练中,学生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保证公司成功及不断的成长。2005年开始,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主办“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迄今已经举办六届,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大学生赛事。

(3)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适应第三层次要求。

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大力拓展与社会单位的联系,并利用合作单位及合作单位的企业用户资源,为学生提供工商管理类学生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4)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科研基地,适应第四层次要求。

实验室在进行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学术界、企业界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和开发,努力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推广和企业培训工作,成为与企业共同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基地,努力推进管理科学化、信息化。

3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3.1统一化、系统化的专业实验平台

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往往是分步投入,这样容易形成资源的分散,实验平台多样化、相互重复现象严重,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使实验室建成一个系统的实验平台。

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经管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当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全国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0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专业研究会并每年举行一次研究会,2006年国家首次评选3所大学的经管类实验室为“全国重点示范实验室”,打破了“全国重点示范实验室”由理工科实验室一统天下的局面。erp是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国家对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国家重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起点要高,步伐要快。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要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类企业以应用erp为主”和“其他企业要努力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管理信息化”。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培养熟练掌握erp技能的人才,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

基于此,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建设应以erp实验教学软件为一个统一平台,为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利用此平台可以改变相对落后、分散的课堂教学体系,使工商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可以在erp平台上实现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生产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库存管理信息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成为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2注重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安排

根据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建立系统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仿真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环境、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科研基地等(图1)。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些领域的拓展,及时引入介绍新的与专业相关的系统软件,并能让学生会操作,或是要求学生理解其开发过程。将新的经营理念通过沙盘模拟训练课程导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是及时增加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产生的新的理论,作为更新的教学内容。

3.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外,场景式教学等教学手段也要引入进来,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

       3.3.1研究性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中多学科内容交叉,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学生感觉知识点太多,学起来很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说教气息太浓、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性差等弊端,结合自身的知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研究性教学,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以问题为导向,拟定一些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自己动手参阅资料、选择分析方法、计算、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解释所得到的结论,最后做主题发言,学生相互探讨、相互评分,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

3.3.2案例教学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般采用三种模式:教师组织案例,教师进行分析的模式;教师组织案例,学生进行分析的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组织案例,并由学生进行分析的模式。通过这三种案例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在mis课的案例教学中,要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题材丰富的各种案例,包含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失败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并贯穿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实施的各个阶段。

此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案例教学步骤的规划与实施。第一,学生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教师要把案例材料和相关思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第二,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将学生划分为由三至五人组成的小组,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第三,小组集中讨论阶段。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意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在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扩展和深化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第四,总结阶段。总结可以是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的方式,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以便对案例所反映出来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3.3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以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作为载体,来进行引导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应该选择学生所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型项目,以降低项目难度,使学生容易入手并产生兴趣。重点应放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规划、数据库建立这几个阶段,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后续的实施阶段中涉及到具体的技术层面问题可以略过。

4结语

工商管理类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应以此为核心思想,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具有高度仿真、高度参与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平台,调动实验室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庆利.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2]崔金栋,张毅,王欣.《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张勇,段君玮,董启明.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4]邓忆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5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例教学;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75-03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管理类和工程类本科专业的限选课程。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内容涵盖计算机科学、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学、决策论等相关领域。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有着间接和直接的作用,从间接方面讲,它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从直接方面讲,它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两个贡献来作用管理人的观念:一是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二是对企业的贡献。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是指提高管理人的办公效率,可从实用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考虑,“实用”方面考虑是指供管理人使用的办公软件必须简单、易用和好用,“心理”方面考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管理人的权威感、名誉感和优越感。对企业的贡献是指信息化必须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两个贡献或贡献的倾向将促使管理人改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看法,并对其持积极肯定和坚决支持的态度;进一步,还将启迪管理人的思维,使管理人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鉴于软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用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因此,如何更好地教授与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也成为高校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任务重

任课老师需讲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数据整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管理技术,辅助决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对象持久化技术,软件测试方法,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见图1)。因此,课程内容繁多,考虑课时所限,单独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熟悉、掌握课程的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快

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已逐渐从早期的主机集中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的方向发展。B/S模式是从传统的C/S模式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式。C/S是松耦合系统,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对话的,由客户端发出请求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经传递机制送回到客户端来,而B/S模式是把C/S模式的服务器端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分解成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同时也简化了C/S模式的客户端,仅保留其表示功能,从而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三级结构模式:表示层、处理层和数据层。

2.程序设计的语言。已由最初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如C语言)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Java、.net);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JavaSe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

3.数据的采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如今的条形码、RFiD、GpS等物流网设备的采集。

条形码识别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由一组排列规则的、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这些条状符号对应着不同的数字,能够很方便地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示不同的含义。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RFiD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的简称。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

4.互联网核心技术。逐渐从web1.0(以数据为核心)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

web1.0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而web2.0技术以wiki等自服务模式为主,强调自服务和内容由使用都自动生成。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

5.系统整体观念。由原来的独立系统开发逐渐延展到现在集成系统的开发。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时期、开发技术、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满足各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集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金的开发多数针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体系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oa架构、决策技术、wSH架构、异构数据整合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多样

各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高校几乎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偏重点不相同,教材和授课内容上的差异也较大,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教学。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部分老师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强调理论的介绍,忽略了案例的作用,不仅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是加深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案例的改革过程中,编制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期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分强调案例教学,讲授知识少。一味地强调案例教学,案例充分,所讲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但是讲授的内容相应会有所限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讲授。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3.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主干课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也应该有所偏差,根据专业特色。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知识的载体,它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能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难点,探讨多种方法。

1.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其主干课程,授课时要从真实软件项目中总结、归纳软件开发全过程作为案例,包括: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针对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选定物流管理系统、水路运证系统等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开发过程作为案例,将会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综合考虑课程约束,制定恰当案例辅助学生多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专业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课时安排有时也存在差异,如课时为72学时、54学时和36学时。对72学时,可以选用一些涉及面广、业务逻辑复杂的信息系统;而对36学时,最好选用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少的小系统。

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选定之后,每次课程结束时,提出下一节课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充足的课后时间来分析探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课堂上,直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除非难点问题,直接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决绝办法,并举一反三。

四、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目前多数都在课堂讲授,在机房上机实践。未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可能会将该课程搬到实验室,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项目,不仅使学生学到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到如何快速、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燕,李桃迎,屈莉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左美云,邝孔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志恒,郁红英,王晓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5]邓三鸿,许鑫,王昊,岑咏华.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9).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6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CasepracticeteachingResearchon

"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

HUaHaiying

(Schoolofinformation,GuangdongUniversityofBusiness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510320)

abstractFortheteachingreform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thispaperconsidersthecaseteachingmethodshouldbeusedintheteachingofthe"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putforwardcorrespondingrecommendationsfortheproblemsandnotesincase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caseteaching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现了该专业最本质的特征以及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深化所需要着重学习的模块。

从内容来看,该课程内容丰富,不仅仅所涵盖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方面,也有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等。也就是说该门课程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学科知识体系,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此外,这里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根据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培养目标,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群的模块里面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得到深化。比如对于偏向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会继续开设有关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分析等相关的课程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内容多,懂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基于此,本文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下面将结合该课程的案例组织以及实验教学分别讨论。

1案例教学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而信息资源管理由于课程内容有相当数量的理论内容,其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会对本专业课程丧失兴趣,使得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而这种学习兴趣是保障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2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高校学生无法接触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层面,因此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学习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而教学案例一般都是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实践的活动为背景编写,而很多案例可能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该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的选择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其教学案例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所选的教学案例应该主要选择那些重要的理论章节,加强学生运用该理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的这一章节,由于要介绍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而单单评介课本上的理论介绍,学生不仅仅没有任何印象,还感觉这些技术很空洞,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因此针对这章节的内容,笔者采取分析目前专业的信息服务网站――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指出在该网站中所采用的信息采集的方式、信息组织的方式、信息检索的技术展现,并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对该网站所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该网站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这样的手段使得学生感觉到课本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学生也对此章节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兴趣。

(2)典型性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即便案例选择得当,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组织不当,将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案例所体现的理论知识点一定要在案例开展之前讲授

这点需要尤其注意,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以及进度,使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开展之前就已经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理解并解决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讲授之初就把相关的案例以及背景资料等发送给学生,等到开始案例讨论的时候让学生提前准备,并选派同学课堂演讲和讨论。

3.2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课堂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无法有效的进行,因此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合适的激励机制是必须的。这里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保持对案例分析的热诚并觉得学有所成。因此为了激励他们,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之前,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解答准备过程的任何问题。这样才能不致于让学生因为受挫感而放弃对案例的讨论,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过程中,老师的点评和发言要恰到好处,既要鼓励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案例教学背后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教师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时控制案例教学围绕着限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三,可以采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录像等手段记载学生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在最后的期末总结中进行总结。这些手段的使用对学生而言是个回忆也是个记忆。

3.3案例教学还必须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尤其表现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这门课程建设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

(3)案例讨论结束后,任课教师要作一简短总结。内容为: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作重点讲解。对案例讨论的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尤其是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讨论。

4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吃大锅饭不发言,不讨论,最后变成各组长发言。笔者建议可以让案例展示的同学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得这些不发言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另外就是有时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断调用学生,让学生成为案例分析的主体。还有可能对案例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相关的案例分析作为最后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学生参与。并把平时的案例讨论的表现作为课堂平时成绩计入考核成绩。另外针对案例的经典性不足,应准备案例库,并于课前发给学生作为参考。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交互式的求知与探索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和状态很关键,学生的个性和心情有时会严重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老师所具备的知识和引导方法也会左右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探索,将这种科学教学方法深入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汤大权,唐九阳,程启翔,等.《信息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2009(12).

[2]王影,王新昊.《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与对策研究[J].现企业教育,2010(8).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7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6.08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16-013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均获得了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步,在此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课程成为我国各大院校经管类教育的核心课程,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均感觉到这门课程面临的教学和学习困难,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成为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现状

1.1教材单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重点是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功能作用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1]。对于信息管理类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实际操作能力上,让学生掌握开发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教学要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有些教材虽然将适用专业标注在了教材封面上,但是教材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学生认为这是门讲授软件开发的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大,从而难以调动其学生兴趣。

1.2理论教学没有结合实践操作

在教学方式上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仍停留在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上,课堂中很少引入案例讲解和实践操作活动,同时应用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完整的案例很少,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成了“空中楼阁”[2]。

1.3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匮乏。即便是参加过培训或者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很难将专业知识掌握到前沿水平,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存在局限性,影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措施

2.1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考虑学生专业特点

(1)针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两个不同的专业,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流程,管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能够很好地掌握[3]。所以,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做到有所侧重,有详有略,同时做到不破坏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完整体系。

(2)教材编写要考虑专业特色,特别是对于案例选择上,应该针对学生专业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案例的选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2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融合了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学等很多学科,其理论知识具有涉及面广,难度系数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管理系信息系统的学习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2.3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

2.3.1启发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程告别“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时要先引入实际生产问题,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讲解分析问题,引入教材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3.2案例讨论法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案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模拟日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性以及启发型的案例。经过学生、老师之间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能力。

2.3.3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水平。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清晰地对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进行改革,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出能够反映专业特点的课程教材,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阶段所占的比重,将案例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结合起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志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4):183-184.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8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及国内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和措施,意在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目前,为适应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急需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开始强化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教学。mis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管理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极大地促进了mis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从而给mis的教学[1]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下面结合mis的课程结构特点及国内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一)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二)实践性。mis课程一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发中小型实用的mis。(三)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mis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四)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已经成为一个有特色的边缘学科。 

二、我国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需引入mis学科前沿知识。主要表现为,mis学科基础理论中涉及的技术方法落后,那些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篇幅,而那些mis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却没有被纳入教学之中。(二)教学内容没有区分专业。目前,mis课程教学存在不同专业使用相同教材,分配相同授课时间,教学大纲定位不当等问题。如工程类专业要求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较强,经管类专业则要求学生整体把握[3]和应用mis的综合能力强。(三)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与软件的结合。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虚拟题课题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四)缺乏开发工具和案例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很多好的开发工具,如visual c++,visual basic,asp.net,java等。而教学中由于实验环节没有跟上,使得理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仍然感到内容较抽象、空洞。 

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mis教学改革 

(一)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案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精心挑选或适当编写教学案例,从中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这里,尤其要注重将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纳入教学之中。(二)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在每章的主要内容讲授完以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有争议的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大课或小组讨论,并进行引导、提示和点评,这样实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三)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一些模拟生产管理问题的案例,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结合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案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请上来的方法。即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讲,教师听,然后点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课堂辩论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正反两方面的选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发散性思维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确定选题,然后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研讨。(五)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角色来学习,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六)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设计。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修完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拿出一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智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8,4:119-121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9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84-02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决策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是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更好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需要开发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来提高管理效率。面对这种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急需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开始强化miS的教学,其中经管类、工程类专业把miS当作一门必修课程,而各专业由于专业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就高校miS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miS课程

教学改革。

一、miS课程特点

1.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其中理论知识的阐述较多,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性。miS课程的学习不仅在于理论的学习,而且实践性的应用也很重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发中小型实用的miS。

3.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一个组织在建设miS时,可根据需要逐步应用个别领域的子系统,然后进行综合,最终达到应用miS进行综合管理的目标。miS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

4.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构成miS的理论基础,使其成为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边缘学科。

二、我国高校miS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需引入miS学科前沿知识。

miS学科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由于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政府办公中的广泛应用,给miS学科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miS学科基础理论中涉及的技术方法落后,那些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篇幅,而那些miS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却没有被纳入教学之中。例如,目前,miS系统开发方法的研究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流,而我们的大多数教材则以传统的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作为核心,而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只作简要介绍。高校的miS教学内容中,在安排讲授miS开发过程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管理时,也多数是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来贯穿整个过程,则对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开发工具、信息系统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内容介绍得非常少。

2.教学内容没有区分专业

目前,miS课程教学存在不同专业使用相同教材,分配相同授课时间,教学大纲定位不当等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性质不同、背景不同,因此对信息系统的认识角度、掌握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工程类专业要求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较强,经管类专业则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和应用miS的综合能力强。再如,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教学案例的理解程度各异,对于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信息系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但对其它专业和行业背景比较陌生,因此,难于开展相关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开发。另一方面,本科和大中专层次对课程广度、深度和信息量的需求应有较大差异,不能同一视之。

3.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与软件的结合

首先,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上看都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简单假设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

其次,缺乏开发工具和案例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很多好的开发工具,针对不同的应用和开发环境,可采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如VisualC++,VisualBasic,,eclipse等。而教学中由于实验环节没有跟上,使得理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环境应用不贴近,因此

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仍然感到内容较抽象、空洞,提不起兴趣。

三、对于miS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1.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软件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企业的管理模式都在不断的变化着,而miS方面的教科书内容却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在miS课程的教学中,要有效地将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和研究成果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平时多向学生推荐有关miS方面好的参考书和杂志,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首先,在讲解miS开发方法时,除重点强调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外,应加大对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CaSe方法的讲授力度,使学生深人了解各种开发方法的原理和适用场合,并能结合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其次,miS教学内容应引入当前计算机软硬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知识,包括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多媒体技术、DBmS技术、电子商务、市场上主流的开发工具等,分析不同的miS应选择怎样的系统体系结构、软硬件环境、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另外,miS的管理、战略规划方面的内容要深入,在讲授这方面知识时,可设计一些案例与日常工作、生活及社会环境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同时适当加大对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讲授的篇幅。

2.教学对象的专业针对性应进一步提高

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传统的区分方法是将学生分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和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两类,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者角度来学习,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准备两套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案例进行教学。但是经过近几年的课程讲授,感觉到这样的区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同样是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加以区分,分析讲解同样的案例,则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存在困难,而且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我曾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教学案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由于和他们专业相结合,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不感兴趣。所以应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性质,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选取针对性的案例。

3.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始终与企业管理的实际应用紧密相连。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案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实际系统的开发需求,让学生参与系统的开发设计,学生在实现案例的过程中可亲身体验、理解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辨、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不是一个对学生进行信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

四、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加上我们不断地进取,能不断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改善教学效果,为信息化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篇10

关键词:miS;仪器设备采购;业务流程;CBR;知识重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088-03

theDevelopmentofthemiSforCollege'sapparatuspurchasing

SonGZu-hui

(anhuipersonneltestadministration,Hefei230061,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detailedanalyzingtheapparatuspurchasing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apparatusdepartmentoflaboratoryofanhuieconomicmanagementUniversity,thepaperdesignsitassixmodules.meanwhile,thethree-tierarchitectureofthesystemisdesigned.theyareprogramplanning、procurementplanning、contractmanaging、paymentmanaging、statisticalqueryandthemanagementofoutlaytransferredbytheschool.meanwhile,bystudyingrepresentationandreuseofbusinessprocess.thispaperpresentscase-basedintelligentdesignmethod,improvingthesystemcapabilitytosolvetheproblems.SelectingmicrosoftVc++6.0andSQLServer2000asdevelopingtools,thepapereventuallymakesthesystembecometrue.

Keywords:miS;apparatuspurchasing;businessprocess;CBR;knowledgereuse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和高校自身的科研经费投入越来越多。而这些科研经费中(包括一些部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经费)大部分资金都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的增长使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环境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校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仪器设备采购的管理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随着高校对仪器设备采购投资的增加,利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更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用各类科研经费,我们开发研制了“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本文介绍其业务流程、功能及其中的业务流程设计知识重用技术。

1仪器设备采购的工作流程

高校仪器设备的采购过程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执行程序规范下,各科室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工作流程如下:

(1)设备处将学院递交来的项目及相关内容导入到设备处的项目库中;

(2)处办公室对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受理、汇总、归类,并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些项目进行审定,主管副处长对审定通过的项目进行审核签字,立项审定后生成采购计划初稿交给采购计划编制人员;

(3)设备科的采购计划编制人员根据采购计划初稿并结合实际具体情况来编制最终的采购计划。编制过程中可能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拆分或组标打包;

(4)自购付款管理人员对学院送来的自购申报单进行管理,增加自购付款记录时,也应及时减少对应经费卡的余额;

(5)设备处的领导对经费卡信息、项目信息、付款信息、合同信息以及采购计划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统计查询。

2系统功能

功能结构设计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功能分解的过程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通过业务流程分析,确定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图1仪器设备采购业务流程

(1)项目计划制定

a导入。为了减少手工录入,设备处将各学院递交来的多个项目直接导入到设备处的项目库中;

B增加、修改、删除。对单个项目进行的操作;

C立项审定。主管副处长对审定通过的项目进行审核签字,立项审定后生成采购计划初稿交给采购计划编制人员;

D查询。包括简单查询(局限于按照一个字段)和高级查询(支持多个字段按照“与”、“或”、“非”等任意逻辑匹配进行查询)。支持模糊查询。

e报表打印。提供多种备选报表格式供用户选择选择,用户也可以按照自己要求自定义报表格式。

图2系统功能结构图

(2)采购计划编制

a生成。根据已审定的项目来生成采购计划初稿;

B拆分。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时,往往是分开购买仪器设备的零部件,这就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拆分;

C组标打包。为招标方便,需对拆分后的结果进行组标打包来推荐同一供应商和执行人;

D删除记录。删除单个采购计划;

e删除项目。删除项目对应的所有采购计划;

F审核是对编制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查询可以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字段条件的任意逻辑匹配对采购计划信息进行查询。支持模糊查询。

(3)合同管理

对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对合同的增加、修改、删除、浏览、查询、合同审核、数据导出和帮助等功能。其中合同审核后不准修改和删除,且对应的采购计划就相应地被执行。

(4)付款管理

既对合同的付款进行管理,也对学院自购的付款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对付款的增加、修改、删除、浏览全部、查询、对帐、数据导出和帮助等功能。其中对帐是指对选定的采购卡在一段时间内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核对,并计算出该段时间内的总收入与总支出。为了与校财务处对帐方便,对帐期间一般选为会计期间。

(5)校拨经费管理

对经费卡的基本信息和学校对经费卡的划拨情况进行管理。

(6)设备采购经费使用统计查询

是按年度统计各年的校拨经费、项目已安排经费、合同签订经费(明细表汇总)、已支付费用,同时显示对应年度的详细信息,并可将统计查询的结果按照所需格式打印出来或者导出。

(7)采购经费使用情况统计查询

与对帐功能相似,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对帐功能独立。

(8)合同及付款统计查询

对合同及及合同的付款情况进行统计查询,其主要功能是查询、统计分析、报表打印、数据导出等。

(9)采购计划统计查询

可按项目代码、供应商、执行方式等条件对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

(10)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统计查询

可按年份、学院、付款情况等条件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

3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采用经典的三层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作用为:

a表示层。本系统采用图形化的用户界面,windows式界面显示风格,表示层包含所有系统中的图形、用户界面类和窗口类。

B应用逻辑层。具体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领路对象子层和服务对象子层。其中领域对象子层是那些能够满足应用需求的领域概念的对象集合,服务对象子层则包括提供数据交互、打印报表、安全性等功能的服务对象。

C存储层。它是一个可以持久化的存储机构,本系统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中所有需要保存的永久性和暂时性数据。

本系统三层结构及引用关系的实例如图3所示。

图3系统体系结构

4业务流程设计知识重用技术

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设计是一个继承与重用设计知识的过程,常常需要借鉴已有的典型业务流程模型和业务流程图,因此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在长期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分析和设计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作为案例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保存下来,形成案例库。开发一个新系统时,可以利用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CBR)技术从案例库中抽取与新系统要求相符或者相识的业务流程模型和流程图,作为业务流程设计时重要的参考,这样可以打打简化系统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4.1案例的表达

从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设计的特点考虑,所建立的案例表达既要包括企业及其业务过程的特征信息,又要包含企业组织结构、功能业务、工艺流程与产品构成、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的管理方法、各个管理活动之间的数据联系、资源约束和活动的相关性等具体信息。经过综合分析,论文对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设计知识以一种结构化的形式加以组织,形成了业务流程设计案例库。

定义1业务流程案例(transactionFlowCase,tFC)指在符合企业业务流程实际和满足企业业务流程要求条件下所获得的各种流程设计参数、图形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业务流程案例CaSe可以表示为一个五元组,即(CaSe-iD,CaSe-enteRpRiSe-tYpe,CaSe-tRanSaCtion-GeneRaL,FeatURe-LiSt,FeatURe-LiSt,CaSe-Content)组成。用巴科斯-诺尔范式(BnF范式)描述如表1所示。

由于企业业务流程难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量化描述,再加之流程中的不少属性值多为模糊型数值,所以在业务流程优化过程中引入基于案例的推理(CBR),通过建立案例库存储适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最优业务流程案例,对以后新建设一个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和设计是十分有利的,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要周到、科学。不过,由于不同企业和部门的业务流程千变万化,总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多数情况下只能找到类似或者近似的案例,因此需要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经验和新技术的要求,通过利用iBm公司开发的iBmwBi等业务流程分析工具包并结合系统分析员手工方式进行对已检索出来的历史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改和优化,最后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解。

表1用BnF范式描述业务流程案例

4.2相似度和业务流程推理过程

对于给定目标案例,如何从案例库中检索和选择最为相似的案例决定了案例推理系统的学习和推理性能。案例间的相似性度量是检索的关键。在案例间相似度的评估中,通常建立一个相似性计算函数对当前案例和旧案例进行比较。在CBR系统中,大多数案例检索都使用的最近邻算法。结合设备采购系统业务流程重用的特点,这里也采用这一方法。

定义2假设案例X={X1,X2,…,Xn},Xi(1≤i≤1)是它的特征值,wi是其权重。X是n维特征空间D=(D1*…*Dn)上的一点,由于在设备采购业务流程中,X,Y多为模糊值,如业务流程图的特征描述、组织的目标等,此时以模糊值进行定量描述来求解相似度,求解公式为

Sim(X,Y)=e-|f(x)-f(y)|

其中f(x),f(y)分别为相应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

设备采购业务流程的案例推理过程如图4所示。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是①检索:依据一定的算法从当前案例库中找出最接近的案例作为建议解。②重用:建议解(业务流程建议方案)被重用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使其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需要。③修正: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新技术等具体情况对建议解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优化,直到满足要求为止。④记忆:优化后的解作为新的案例充实到案例库中,形成知识。

5结束语

对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选用microsoftVc++6.0和SQLServer2000作为开发工具,最终实现了对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实验室设备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的开发。本系统是针对安徽经济管理学院设备采购实际情况开发的,但是其中采用了数据检查、分析和许多输入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的作法,减少了用户输入工作量,使得数据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

以先进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仪器设备采购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加强了设备处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基本满足了信息时代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作用。该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CBR的流程设计智能化方法,尝试着进行设备采购业务流程设计知识的表示与重用,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系统界面清晰明了、使用简单方便,运行在校园网上,通过身份验证、权限设置等多项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图4基于CBR的业务流程重用控制过程图

参考文献:

[1]陈禹六,杨善林,梁昌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罗志高,简庚荣.等.中山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

[3]o.Kulak,adecisionsupportsystemforfuzzymulti-attributeselectionofmaterialhandlingequipments[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9(2005)310C319.Draft,2004-02.

[4]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合工大实验室建设和维护系统分析和设计报告,2005.04.

[5]Chu,H.K.,egbelu,p.J.,&wu,C.t.(1995).aDViSoR:acomputeraidedmaterialhandlingequipmentselectionsystem[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33(12),3311C3329.

[6]DeBoer,L.,VanDerwegen,L.,&Jantelgen,J.(1998).outrankingmethodsinsupportofsupplierselection.europeanJournalofpurchasingandSupplymanagement,4(2C3),109C118.

[7]ZhaXF,anobject-orientknowledgebasedpetrinetapproachtointelligentintegtationofdesignandassemblyplanning[J].aitificialintelligenceinengineering,2000,14;70-112

[8]R.p.Hall,Computationalapproachestoanalogicalreasoning;

acomparativeanalysis[J].artificialintelligenceVol.39,no.1,1989,39-66.

[9]Brown,B.,Lewis,L.(1991).acase-basedreasoningsolutiontotheproblemofredundantresolutionsofnon-conformancesinlargescalemanufacturing.in:R.Smith,C.Scott(eds.)[m],innovativeapplications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3.mitpres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