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讨论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8:08

群体讨论法篇1

人民法院工作要适应时代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就必须以深入开展的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学习政治强化大局意识,研读业务强化公正意识,锤炼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注重修养强化廉洁意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勤奋的要求,把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迫切愿望变为现实,促进法院工作实现新的跨越。首先,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增强法官队伍素质的着力点。学习能够发展与成就事业。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政治敏锐性与业务技能要求较为严格,学习不仅关系到干警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也关系到审判艺术审判技能的高低,关系到审执案件的质量与效果,是系关全局的大事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干好法院工作。要坚持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和廉洁意识,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通过学习,切实掌握法律精神和原则,探究法条背后的法律精神,以法律精神和原则作指导,选择法律规则裁判案件。要坚持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无论是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还是学习法学理论和业务知识,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按照客观法律办事的能力。学习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针对工作中能力、素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学习和提高,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案件加以运用,增强做好工作的能力。领导要坚持带头学习。院党组成员应该争做学习的表率,带头坚持好各项学习制度,联系实际进行专题学习,营造一种“以学习为荣”的舆论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法院。要充分利用我院的阅览室等学习场所,通过法官讲坛、座谈讨论、技能竞赛等形式,形成一种重学习、重知识、重技能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需要。其次,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锤炼法官队伍作风的突破点。要想做新时期的法院工作,就必须培养务实的作风,注重围绕“认真”做文章。认真既是一种作风,又是一种价值观。我们要落实好“认真”二字,关键是围绕“实”、“细”、“勤”字做文章。要在“实”字上求突破。

推进法院工作实现新的跨越,需要一支崇尚实干的法官队伍。结合本职工作,我们就应着眼于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而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就要强化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形成说实话、干实事、出实绩、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引导干警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落实中,在实干中提升素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在实干中体现人生价值,让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在“细”字上下功夫。俗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审判工作看似繁琐、平常,但如果把每项审判任务、每个工作环节都做深做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就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我们的法律裁判文书来说,那已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叠加,它承载着是法律的智慧和国家的威严,体现的是司法对于社会运行的价值判断,引导着民众对正义与非正义的最终选择。一旦裁判文书里面出现差错,就很可能影响法律的威严,损毁法院的声誉。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细心、注重细节,要花苦工夫,沉下去研究、琢磨、探讨,力争做到零失误。要在“勤”字上显责任。国家赋予我们司法的权力,这是责任;岗位要求我们秉公执法,这是责任;人民期盼我们伸张正义,这更是责任。责任这两个字中的沉沉份量和丰富内涵,其实都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勤勉敬业实现的。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人民群众的赞誉是对我们的工作的鞭策,提醒我们工作要做得再扎实些、再细致些。说到底,我们勤勉敬业的根本在于心,要对得起民心、对得起良心,要让当事人走出法院时,无论官司的输赢,都能对法律和法官充满尊重和信赖。第三,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落实司法为民的根本点。通过学习讨论,能够进一步牢固树立法官队伍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真正解决司法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细化各种便民利民措施。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实行巡回立案,方便群众诉讼;依法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确保没有经济能力的群众能够打得起官司,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结合下乡办案,积极普法送法;在院机关与人民法庭驻地开辟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审务信息公开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畅通群众对话渠道。深入乡村案发现地办理案件,在调解中讲道理,在庭审中讲法理,并结合案例向群众宣传法律,讲解政策,起到了“审结一案,教育百人”的良好效果;做好思想疏导,竭力息诉罢诉。办案中力求案结事了,紧紧抓住产生矛盾的症结所在,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策略,协调各方进行说服教育和思想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思想疏导。无论着装、开庭,还是日常社会交往,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行为举止都应与法官身份、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相适应,推行文明用语和审判忌语,保持法官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遵守司法审判程序规则,切实改进审判作风,对当事人做到热情而不失威严,听诉而坚持原则,沟通而保持距离。从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密切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起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第四,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保持法官队伍清正廉洁切入点。大力倡导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重点加强对法官业外活动的监督。要不断强化干警的廉洁意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在干警头脑中形成强烈的自律观念,时时处处敲响警钟,教育干警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党员法官要带头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带头做好廉政工作。要发挥领导的廉洁导向作用。院领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点滴做起,始终做廉洁自律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并坚持与干警保持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预防。使干警自觉形成自省、自警、自励的职业行为,从而实现司法公正。要继续完善廉洁机制。继续推行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交纳廉政保证金制度,实行院长回访案件当事人制度,并建立“院长信箱”,方便当事人及人民群众反映问题。通过院长回访和“院长信箱”,及时检验案件承办法官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并对案件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检查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有无久拖不结、久拖不执的违法的现象,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乱收费等违法违纪现象,在全院形成坚持原则,秉公办案,公正用权,拒绝腐败、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二)

近期,我院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全体干警迅速行动,自觉参与讨论,提高广大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取得较好效果。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同时也要依靠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审判工作的最终目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领导率先垂范,强化思想认同

我院党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干部带头学”的原则,召开专题学习会,认真组织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提出扎实下好“四个功夫”,即在领会精神实质、加强思想武装上下功夫,在继承优良传统、坚定思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加强党建工作、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在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同时,根据我院的实际,对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带头学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领导其它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等规定内容,深刻领会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实践要求,率先垂范,强化思想认同,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把司法为民宗旨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二、干警全员参与,广泛开展讨论

我院各部门根据院党组的部署,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组织干警认真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坚持将搞“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其他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四个转化”,即把学习收获、心得体会转化为工作动力,转化为工作业绩,转化为对法院集体荣誉的增光添彩,转化为对法院发展的添砖加瓦。下阶段,将重点开展“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群众观点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体现是什么?”大讨论,进一步增强对群众观点的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三、端正司法作风,落实司法为民

我院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各项主题实践活动要求,认真思考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职能和改革方向,增强干警的创优争先的意识,以行为规范建设为抓手,引导全体干警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司法作风,6月9日,全院干警观看了名为《贪污使他走向了深渊——腐败案警示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为干警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该片全面深入地剖析了的犯罪事实、蜕变轨迹,教训深刻、发人深思,“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结合以往观看的警示片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告诫大家,要“用权为民、用权为公”、“朋友要择贤而交,不能择利而交”;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提高自控能力,否则会葬送政治前途,家庭幸福;要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仅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对其家庭成员也要严格要求,办事公道、为政清廉、待人平等、律己严格、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通过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我院干警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了新形势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提高了参与“大讨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总书记总书记响亮地提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的确,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植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人民更崇高;没有一种追求,比赢得民心更珍贵。

全国法院深入学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通过重温马列经典、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关于群众观点的论述,重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坚持和弘扬,重温坚持群众路线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归根结底,就是要时刻铭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就必须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在共和国首法官王胜俊的脑海里,群众观点的思想是鲜明的,坚定的,始终如一的。从他到任后历年来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这样一条主线来。

5月18日,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把总书记总书记在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之上”,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

4月29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重大历史命题,要求全国法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3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王胜俊院长代表全国法官做出庄严宣示:公正、廉洁、为民,是人民法官共同遵奉的司法核心价值观;

2011年3月15日,王胜俊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上强调,要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加强司法作风建设。3月16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学习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王胜俊院长要求,切实强化群众观点的教育和实践,进一步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

2011年月30日,王胜俊院长在大法官研讨班上强调,在执法办案中体现以人为本、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在执法办案中,要学习马锡五审判方式蕴含的精神,更多地为群众着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走出一条“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的新路子,做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法官。

共和国首法官的讲话中,传递出这样强烈的信号和信念:坚持群众观点理应是人民法院执法办案自觉的价值追求,走群众路线理应是司法事业科学发展正确的路径选择。

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精神旗帜,在全国法院高高飘扬;“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的谆谆教诲,在每个法院干警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在每次司法实践里开花结果。

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浓厚一些,服务人民群众的措施更扎实一些。近年来,人民法院在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在司法公正和司法作风各个方面,都迈出了坚实的新步伐。

(二)要努力在方便群众诉讼上有新作为,使人民法院离群众更近些,让群众打官司更方便更快捷。

各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厅、基层法院的人民法庭,是接触人民群众的第一道窗口。

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进一步完善这些窗口单位的功能设置,统一标志标识,规范工作制度,改进服务态度,真正把加强群众观念、改进司法作风、促进司法公正,融入到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灵魂深处,努力把这些窗口打造成为人民法院的为民之窗、文明之窗、和谐之窗、公信之窗。

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进一步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这是人民司法坚持群众路线的一面旗帜。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各地法院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色和自身实际,探索便民为民新路。“社区法庭”、“田坎法庭”,“院坝法庭”处处开花,“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假日法庭”随时开启。这些颇具特色的法庭,努力追求“让群众少跑一次腿,少花一分钱,少操一份心”,充分体现出人民法院便民利民的智慧创造。我们要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更多地走进村寨,走进乡野,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拓展服务空间。互联网时代为司法便民带来新的方式,注入新的内涵。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与群众的互动;要因势利导,继续推广“电话立案”、“上门立案”、“网上立案、送达、庭审、评议”、“小额案件速裁”,以方便群众诉讼;要继续坚持网络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民意沟通信箱等服务方式,促进司法公开透明,增进群众的参与和认同。

(三)要把案件办得更快些,让公正来得更早些。这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加。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急剧增多,审理难度加大,案多人少矛盾突出。“5+2”、“白加黑”,在很多法院已成为法官们的工作常态。

对此,王胜俊院长语重心长地说:越是案件多,越要提高办案效率。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每一个诉诸法院的案子,都关联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当事人不仅希望获得司法救济,而且希望这个救济来得越早越好。漫长的诉讼不仅会给当事人各方造成巨大心理与物质压力,还给法院的司法权威、尊严、公信力带来极大伤害。

提高办案效率,首先是工作态度问题。王胜俊院长指出,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之事当家事,事事处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把当事人当亲人,把当事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穷尽一切办法提高办案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对办案效率的期待,是党性的要求,是人民性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职责要求。

提高办案效率,其次还有个工作方法问题。把案件办得更快些,需要苦干加巧干,更需要科学管理、事半功倍。为此,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充分运用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科学调度审判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快执法办案进度,提高审判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各地法院纷纷开展了审判管理年活动,让科学管理提高审判质效的功效凸显,以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法官技能考评、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等为内容的审判管理手段,让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积案越来越少,公正来得越来越早。

(四)要把公正司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人民法院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权益的基本途径,是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方式。

司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实现的。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就是最直接的司法为民。因为,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没有公正的司法,没有高质量的审判,维护群众权益就是一句空话。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加强审判管理上下更大工夫。一方面要对审判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深化、细化管理,通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加强督导、严格考核,确保每一项管理制度和举措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另一方面,要对管理中发现的审判质量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整改力度,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审判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涉及民生案件审判上下更大工夫。民生关乎民心。人民群众的关切,在民生问题上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强烈。要密切关注物价上涨以及房贷等政策变化对民生的影响,妥善审理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消费等领域的纠纷,审理好食品卫生、教育医疗、婚姻家庭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认真研究“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审判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管理创新是审判质量的安全带。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发扬;对新的困难,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只有在遵循审判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以维护,司法的尊严才能得以彰显。

(五)要下大力气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任司法、尊重司法,司法公信力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社会看法院、群众看法官,往往就是看他们的行为举止,看他们对公众的态度,看他们办事认真不认真、热情不热情、负责不负责。群众到法院来办事,法官的一个笑容、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都可能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好媒介,都可能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形成对法官形象的良好记忆。

今年3月,在听取海南高院关于开展“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有关情况的汇报后,王胜俊院长强调,司法作风无小事,必须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推动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

除骄横、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贪腐,转变司法作风……近两年来,人民法院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以培育良好的法官职业道德和提高司法能力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法官的内心。

为了进一步解决好司法作风问题,全国法院以“感情、作风、能力”为重点,认真解决当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司法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法院加强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审判作风。要大力培养法官的认真负责之风,真正把执法办案作为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认认真真地审理和执行好每一起案件,履行好人民法官应尽的职责;要大力培养法官的严谨细致之风,通过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办案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作风整改等措施,使审判人员办案更加细心,化解矛盾更加耐心,审理案件更有公心,接受监督更有诚心;要大力培养法官的学以致用之风,努力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新知识、新技能,积极研究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六)要以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促使当事人息诉罢访。这是落实群众观念最直接的体现。

接好访,办好访,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关注和解决民生难题的体现;是宣传政策法律,理顺群众情绪,从实质上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是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渠道。

12月9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法院加强涉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

人民法院要把群众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当做第一选择,及时跟踪和聚焦涉诉的热点问题,围绕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攻坚克难、纵深推进,努力把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和社会关切,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人民群众对于自己的诉求,不仅关心能否获得公正的判决、讨个说法,权益是否有效实现,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而且对司法程序、司法行为、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作风等各方面都极为关注;他们不仅用法律标准去评判审判结果,而且还用社会道德、民俗习惯去加以评判,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提出诸多新要求。面对群众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我们要沉下身子深入研究,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把握需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要高度重视群众需求这一“第一信号”,决不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解决涉诉难题,各级人民法院要借鉴“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开门评查、回访当事人等形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落到实处;

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聆听历史的足音,我们有这样深切的体悟: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有这样强烈的感受: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与时代同呼吸,与百姓共命运,人民司法事业才能不断茁壮成长。

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有这样殷切的期盼: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法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人民司法事业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

群体讨论法篇2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设计;QQ群

1背景分析

图1QQ群的网络教学功能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有QQ、微信、mSn、email,其中以QQ最为普及。QQ群具体功能如图1所示,它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免费平台,本文重点分析QQ群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按照第四代参与式设计理念,师生应合作设计教学方案,但受困于目前“上课有交流,下课无联系”的教师和学生课后不见面的现状,难以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依托QQ群推行参与式教学设计可以发挥其网络通信、资源共享的优势,克服无法当面交流的局限,实现师生间的即时沟通。相关学者的研究未能对如何运用QQ群进行参与式教学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也未能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探讨[1-2]。鉴于此,本文拟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以及教学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探索性分析。

2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流程规划

2.1建群

根据授课人数来确定创建QQ群的类型。然后登陆进入QQ,在群界面里点击创建QQ群,并将进入该群的选项设置为必须经过审核才能成为群成员。建群完成之后,将群号码公布,通知学生加入该群,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群名片以“班级+学号+姓名”清楚标识,以便开展交流讨论。而且便于在学生申请加入时,群管理员进行资格审查。

2.2学习主题

作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学习主题不宜过大、过多,应集中于某一专题。如《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三块内容: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那么相应地可以三个学习主题,分别对应三部分内容,每次只讨论一个主题。学习主题应清楚地阐述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公司战略管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于公司发展的战略把握能力;教学内容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控制;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并且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详细阐述。学生依据学习主题,再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思考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获得什么,应学习什么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是最容易接受的,从而为开展讨论分析奠定基础。学习主题可以由教师上传到群共享中,同时上传相应的辅助材料,如教程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授方法,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以便于学生在思考教学设计中能及时获取相关的辅助资源,帮助其作出合理的设计规划。

2.3学生分组

一般按6~8人一组,分组的标准不固定,可以按学号、座位、寝室等方式分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但是每次小组讨论应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便于让学生有机会和不同的人合作,利于培养其沟通、协助能力。

2.4小组讨论

在分组完成之后,学生即可开展小组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但更广泛深入地探讨需要学生课后通过QQ群的讨论组功能展开。因为分组之后,可能组员分布比较分散,难以集中,此时,由一名组员发起邀请,让其他组员参与到新设立的讨论组中,就该学习主题发表意见看法,及时补充完善,即使无法同时在线交流也无影响,因为有留言记录,组员可以通过留言记录了解讨论进入到何种程度,进而发表自己对此的观点看法,而且讨论记录便于讨论结束后,由选出的总结人整理提炼,形成最终意见,上传提交。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如下优势:使学习者产生更多和更高水平的洞察力、认知能力、道德推理能力、更深入的理解力、更敏锐的批判性思维和更深的记忆[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比独自学习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广泛的能力锻炼。

2.5上传小组意见

事先规定讨论意见上传的时间期限,一般1~2周。以文件共享的形式收集各小组意见,先在群共享中上传一个空白的意见记录表格文档,然后各个小组均可以下载该文档,将本小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录入对应的记录中,保存之后再上传,这样不断地把各小组的意见汇集到该文档之中,实现意见的即时收集。

2.6教师评价、分析和实施优化方案

教师根据收集的意见文档,分析学生对于学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期望目标,了解他们希望在能力、知识上获得何种程度的提升,掌握何种教学方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接受的,进而采取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实施教学方案之后,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优化设计,使其能切实满足学生的需要,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交流反馈的信息,在教学重点处组织课堂讨论,以加深学习质量;在教学难点处组织讨论,以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效率;在教学生长点组织讨论,拓展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困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推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或者因增加学生、教师工作负担,致使参与者消极应付甚至抵制等不利局面,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必然会使参与式教学设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下面予以逐一阐述。

3.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针对此类情况,需区别对待。班上的学生必然会出现分化,有积极性高的,也有积极性不高的,这取决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也有可能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不了解所导致的。此时,需要耐心讲道理、做解释,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理念,具体流程,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等进行详尽的阐述,以便学生了解、掌握参与式教学设计,并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可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设计作为其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学生缺乏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难以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由于学生未参与过教学,对教学设计不了解,且对所需设计的课程内容未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预先学习准备,学生对所要设计的课程内容并不了解,要想学生对教学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存在困难。因此,需要事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公司战略模块,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公司战略的分析、设计、执行、控制的方法,能完成完整的公司战略制定流程;教学内容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首先给出初始的教学模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了解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而鼓励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有效的建议,对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

3.3参与式教学设计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工作量,致使其形成抵触心理

由于参与式教学设计需要师生间大量的沟通、协作,而且方案需经过多轮反复修改、完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于课堂授课、听讲的教学模式,下课后要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习,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到这种尝试探索,无法预知最终效果的实验性教学设计之中,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不愿参与配合,最终导致活动失败。因此,在进行参与式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事先规划实施步骤、流程,预先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且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让教师和学生明白,进行参与式教学设计,表面上多花了时间和精力,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要学的课程,知晓通过学习该课程将掌握何种知识,该门课程能提升哪种能力,从而放弃抵触,转而积极接受。并且,由于学生自己亲自参与到教学模式的设计之中,对该教学模式不再抵触,能采取一种接受、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降低参与式教学设计中师生的工作量,可以考虑设计能高效利用QQ群,学习主题、开展小组讨论、实现资源共享、收集反馈信息的科学方法,以降低工作量,提高学习效率。

3.4缺乏合理的准备组织,难以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明辨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组织学生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的教学方法。如果未能掌握讨论活动组织技巧,仅仅是将学生分组,要求其开展讨论,学生会感到茫然,以应付的态度参与讨论,或者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参与,却未能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浮于表面。为提高课堂讨论效果,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组织:第一,明确讨论的目的;第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三,捕捉讨论的时机。教师应在学生认识普遍出现偏差时组织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教师提问出现“卡壳”时组织讨论,让学生茅塞顿开;在学生思维出现“低谷”时及时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形成高低起伏的教学节奏;第四,把握教学的张力、恰当引导。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合理设置知识的难度,知识模块之间联系的跨度,问题的难易度和讨论的密度等。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要巡视了解、引导,避免讨论偏离主题;要启发诱导,使讨论得到深化,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第五,延缓评价,总结提炼。

4结论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包括创建QQ群、学习主题、学生分组、小组讨论、上传讨论意见、评价分析、实施方案。整个流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一个流程结束,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一轮新的流程循环,周而复始。在整个师生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QQ群起到重要的交流媒介作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网络信息沟通工具,QQ群对于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在这个活动之中,尤为重要的是事先预期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针对学生不了解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问题,可以由教师专门做解释、沟通,并在群共享里上传相应的说明资料,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目的、流程和方法。

基于QQ群的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为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发展其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其二为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价值,让教师更准确的了解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其三为改善师生间交流与协作方面的价值,为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氛围;其四为依托即时通信软件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探索具体的方法与技巧,建构合理的流程与规则,提供实践指引。可将其分别略称为学习价值、教学价值、交流价值和技术价值。

作者:刘锦芳单位: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屈丹丹,孙宽宁.基于QQ群的大学生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15):14-16.

群体讨论法篇3

网络参与中的“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现象,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斯通纳在进行群体协商作出冒险决定的实验中发现的。实验中,他发现群体成员在协商前如果占有某个极端的初始位置(比如冒险或保守),那么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时,群体作出的决定通常要向着相对更加极端的位置上移动。斯通纳的实验结论后来得到戴维·伊森伯格、罗格·布朗、凯斯·桑斯坦等人研究的支持。他们认为持相同观点的人聚在一起讨论,若没有遇到不同的有说服力的观点,那么,讨论后就可能作出更极端的决定。比如温和的女权主义者会变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相信全球变暖的人会对全球变暖更加深信不疑。桑斯坦研究发现网络参与中也存在着群体极化现象。他指出:网络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更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的方式,人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相反的观点以及原来未注意到的问题,但网络并没有消除群体极化现象;相反,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极端主义的温床。

近年来,我国有学者根据桑斯坦等人提出的群体极化现象,来对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若干起网络事件中,有很多事件都与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有关。比如2009年5月杭州飙车案发生后,凤凰网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在针对司机的跟帖评论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言论:“禽兽,态度不好,直接给他个半残,生不如死。”据统计,在全部留言中,对此类评论持支持态度的达94.6%,而反对者则只有5.4%。2011年10月发生的小悦悦事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非常明显。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街上被面包车撞倒并碾轧,18位路人路过没有过问,最后被拾荒者抱到路边并协助送往医院。随之,网络舆论不分青红皂白地批判18位路人冷漠,如果有人进行解释、辩解,便立即招来辱骂或者人身攻击。除此以外,在很多网络事件中都可以见到群体极化的影子。

成因与治理

网络参与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信息瀑布因素。在公共事务讨论中,如果网民个人缺乏大量相关信息,则其就会依赖别人的陈述或行为传递的信息,这样他人特别是意见领袖的言行会引导人们朝着特定方向迅速发展,产生瀑布效应,群体极化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

二是主观心理因素。在集体讨论中,人们一般会把自己的立场锁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并视群体的整体立场而对自己的判断进行调整,以免跟群体其他成员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并希望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如果网民的普遍意见朝着更加冒险的方向转移,不同的意见则可能会淹没在不理性的谩骂之中,群体极化现象由此产生。

三是网民的思维因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网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0~3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所占比例达到79.7%。其中10~29岁的网民占54.4%。换言之,我国网民的主体是尚未达到而立之年的青年人。青年人的观点表达容易出现情绪化、简单化和碎片化倾向,这种倾向的意见表达在网上聚合,很容易发生网络舆论向冒险方向的转移,进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可以推动某些制度层面的社会变革。在近年来发生的很多网络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群体极化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不但推动了事件的解决,而且推动了相关领域社会制度的变革。郭美美事件直接引发了人们对以中国红十字总会为代表的全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危机,相关当事方为挽回公众信任,积极在制度上作出回应,比如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增强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在周久耕案、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事件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了官民互动反腐的新机制;另一方面,群体极化现象存在着信息失真问题,特别是一些网络推手雇佣“水军”在网上海量信息,制造信息瀑布,操纵网络舆论向其所希望的极端方向发展——要么诽谤、诋毁他人,抹黑对手,使其在一夜之间信誉扫地;要么热捧他人,提高其知名度,使其在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这种纵的群体极化所形成的网络舆论传递的并非是真正的民意,立法或公共政策若以其为基础,就可能导致法律或公共政策的扭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必须对群体极化现象进行治理。

首先,确保充分的信息公开。公众拥有信息的多少决定了其话语能力。出现信息瀑布的前提是参与讨论的人缺少相关信息,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这样只能依赖他人的言行所表达的信息。因此,治理群体极化必须确保充分的信息公开。具体而言:第一,立法或公共政策出台前征询民意时,应避免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的只公布草案文本的做法,既要公开草案文本,更要公开草案出台的背景资料等相关必要信息,使人们在了解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参与;第二,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府应及时公开信息。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李杰斯特指出,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公开信息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政府自己公开信息,二是尽快公开信息,三是公开全部信息。政府在公开信息时要注意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合作,因为按照经验,传统媒体表达的信息通常在公众中的公信力比较高,故政府通过传统媒体公开的信息可以克服网络信息瀑布所导致的群体极化现象。

其次,确保各种不同的有说服力的观点呈现。国外研究表明,个人立场通常向群体讨论中最有说服力的立场方向转移。如果有说服力的观点单一,就可能导致群体极化。据此,克服群体极化的最好办法是确保参与讨论的人中有不同的有说服力的观点发生碰撞。一般群体极化现象被有效破解,直接原因是有不同的有说服力的观点发生碰撞,从而使讨论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怎样确保网络参与中有各种不同的有说服力的观点呈现呢?这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参与者没有身份的差别,能够平等地进行讨论;二是参与者无所顾忌,能够自由地进行讨论;三是参与者本身思想具有多元性。国家立法应从制度层面,互联网站应从技术层面确保这些条件予以实现。

再次,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应注重行业自律。要注意以技术措施克服对信息的协同过滤。协同过滤即网站通过信息的同类搜索,只链接与本网站看法相同的网址,将与其看法相反的网站隔离。协同过滤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是导致了信息的窄化。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应致力于打造优秀论坛,有效呈现各种不同意见表达,真正发挥民意资源库的作用。

群体讨论法篇4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就是要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壮阔历程有力证明,只要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持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党就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高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二〇一四年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心得体会(二)

省委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第三督导组组长王铁选出席并讲话。省委第三督导组副组长温国贵和督导组其他领导出席。

这次专题讨论中,中心组成员依次发言。大家在发言时表示,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以"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为主题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是省委着眼于长远发展、治晋兴晋强晋、实现富民强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全省刚刚结束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启动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推动我市"四大战略"、实现富民强市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活动启动以来,大家学习一次,思考一次,认识深刻一层。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开展好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讨论落实中,对山西省政治生态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深入反思剖析,推动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讨论的热潮。

听取大家发言后,王铁选在进行点评时说,全市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动员大会后,阳泉市各级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有序展开,基本要求达标准,学习方法有创新。这次中心组学习讨论中,各位领导干部的发言有质量,体现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深入思考。下一步,要继续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上下功夫,解决好在一定范围、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模糊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活动不断深入,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科学合理,在联系实际上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确保活动步骤有效衔接、逐步推进;要抓好反思剖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把市委中心组的专题讨论和各职能部门的专题讨论所形成的成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全市活动的不断引深。

洪发科最后强调,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学习是基础,讨论是深化,落实是目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王儒林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着眼于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要求,解决当前政治生态问题,推动转型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在工作中,要坚持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好"两个责任",把责任时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强化集体领导责任的同时,落实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支持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认真履行执纪监督职责;要深刻反思剖析,针对我市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要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案件,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要始终保持高压反腐,集中力量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我市自办案件查处力度,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要坚持从严治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地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以绩为重"的用人导向,真正把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要积极推进法治建设,落实省委提出的"六权治本"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围绕富民强市,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实现富民强市目标。

关于抓好活动期间的专题讨论工作,洪发科要求,大家要按照省委督导组王铁选组长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市级领导班子要积极履职,认真组织,确保专题讨论有序开展;各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领会精神,每个领导干部要结合"八谈八联系"踊跃发言,汇总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撰写个人剖析材料做好准备;市委各督导组要积极借鉴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的成功经验,把认真精神贯穿于全过程,从严从实,认真督导,确保讨论活动取得实效。(张喜明)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心得体会(三)

按照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要求,连日来我镇举办了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专题研讨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县领导的讲话内容。目的就是通过集中培训,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要求部署上来,在全镇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确保为"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干部形象,促进富民强镇"为主题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提供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我主要有这样一些体会:

我镇党委举办了专题学习,并落实了讨论,一是不折不扣贯彻了上级精神。把开展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意识,重点抓好了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要求。二是把握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习,结合问题要求党员干部查找自身问题,使学习不走过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感觉这次活动,主要是把活动搞扎实、把要求落到实处,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使大家经受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进而形成对活动的正确认识,补足精神之钙,充实思想之魂。三是履职尽责的要求。我认为这次活动,就是在考验每个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大家首先要把活动的所有精神学深学透,才能把各自的工作部署好,才能带动群众去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

当前,我镇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期,年末岁尾,农村两委换届刚刚结束,护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工作,迫切需要全镇上下努力拼搏,党员干部首先要担负起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把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抓好,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抓出成效,使全镇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大转变,工作成绩经得住群众考验,思想认识经得住党性考验。

四、通过学习坚定了理想信念。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瞬息万变,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对我们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难以担当组织赋予的重任。

五是通过学习行动上要担当。今后在工作中要有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行动,而且在活动中也要担起表率示范、以上率下的责任。

六是作风上要务实。我们必须打好作风建设的持久战,抓住这次活动落实"两个责任"、保持"惩治腐败、整治、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等工作重点,坚决防止""反弹,坚决杜绝""变异,坚决惩治""问题,让作风建设成果落地生根,让我们的作风一天比一天更好。

群体讨论法篇5

一是重视程度高。为切实加强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并从有关部门抽调20多名同志成立专门办事机构,对全市大讨论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各地、各部门切实把大讨论活动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迅速召开了动员会议,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相继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这次大讨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根据市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办公室对第一阶段活动进行细化安排,制定了十一项具体工作,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进一步细化活动安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有计划、有组织地步步推进,确保了第一阶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转变观念,带头改进作风,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干群做出了表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赴开发区、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并分别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也纷纷深入基层和群众,认真查找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障碍,形成了“一个人”带动“一班人”、推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的生动局面。

二是学工结合紧。启动思想解放的征程,学习是不竭的动力。各地、各部门坚持把抓好学习作为解放思想的“头道工序”,精心选材,科学安排,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要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同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习内容,突出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工作的紧密结合,切实增强了学习研讨的针对性。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沭阳县将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活动与分管工作、挂钩乡镇紧密结合,在学习中全面思考和理清推进工作的整体思路,以实际成效迎接市委工作会议的召开;*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开发区围绕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构建和谐园区,展开深入讨论。市直各部门紧紧围绕自身职能,将破除思维瓶颈、提升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学习研讨的落脚点。市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等经济主管部门,坚持把招大引强、服务企业作为开展大讨论活动主要抓手,用更加解放的思想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市纪委(监察局)围绕清除发展“梗阻”、强化招商纪律,制定出台了“六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服务企业行为。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着眼于提升“三服务”工作水平,把打造“五最团队”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作为大讨论活动着力点。市委组织部坚持把大讨论活动与强化组织保障相结合,力求在自身建设、创新创优、服务大局上实现新提升。立足提升全民创业水平,市委宣传部重点围绕打造“创业*”开展深入研讨。市公安局组织广大干警学习季加武、赵旭同志的先进事迹,把“学先进、树形象、比奉献”主题教育融入大讨论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广大公安干警的工作热情。市城管局结合“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论坛”的筹备工作,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城市管理品牌”进行深入研讨。

三是组织形式活。为了进一步增强大讨论活动成效,各地、各部门积极创新学习研讨形式,采取主题演讲、头脑风暴、专题研讨、专家讲座、开设专栏等形式,丰富了大讨论活动内容,深化了大讨论活动主题,增添了大讨论活动感染力。*县积极开展“专家讲坛”、“干部论坛”和“精英访谈”等系列活动,并举办了“赢在*·青年创业精英面对面电视访谈”活动,激发全县有志青年在勇创大业中彰显强势心态。宿城区将讨论学习的场所搬到企业,以露天圆桌会议的方式,论说思想解放,解读宿城发展。围绕“解放思想能行成,推动落实好快干”的主题,市级机关工委精心组织了演讲比赛,参赛选手用不同的风格诠释了“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用精彩语言描绘了“实现更大突破”的美好蓝图。市总工会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学习吴光霞先进事迹、争做职工群众贴心人”专题教育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推动思想解放。

四是舆论氛围浓。为营造大讨论活动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社会氛围,市内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开辟专栏、专题和网页,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全方位、大容量、多形式地报道,全面展示大讨论活动成果,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截至4月底,《*日报》共刊发言论、专访、消息等不同体裁稿件120多篇,组织了“我能、我行、我成功,*人用创业说话”记者社区行等重点报道。广泛开展大讨论征文和“*新跨越,我来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进一步扩大大讨论活动的社会影响。同时,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横幅、拱门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舆论宣传,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大讨论活动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激发了社会各层参与大讨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做好市内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外宣工作渠道,向部级和省级媒体推荐我市大讨论活动成果,全面展示“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崭新风采。

五是干群参与广。这次大讨论活动的参与人数之多、群体之广、范围之大,创我市建市以来之最。在各地、各部门的广泛发动下,全市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均投身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之中,真正做到了100%参与学习讨论,100%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为推动更加广泛的群体投身大讨论活动,市教育局动员和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了大讨论活动进入校园;团市委通过召开“扬*青年精神,做解放思想先锋”的青年畅谈会,使大讨论活动在全市广大青年中产生强烈反响。同时,随着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的相继召开,一大批外来客商、企业老板、工人农民也接受了一次思想教育,进一步扩大了解放思想的影响范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大讨论活动走出机关,迈向社会,使解放思想浪潮波及*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六是活动制度严。严格的纪律、严明的制度,是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关键。为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督导检查,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阶段性督查与过程性督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全市大讨论活动扎实开展。各地、各部门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分别制定了学习、考核、考勤、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专门的督查机构,构建起确保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的长效监管机制。泗洪县组织专门人员对机关作风进行明查暗访,并将检查结果在大会上公布,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中产生了强烈震动。宿豫区成立了4个督导组,加强对全区大讨论活动的督导检查,督导组每天碰头汇总一次,每三天向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市国土局将学习活动情况列入个人学习档案,与年底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选用相挂钩,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财政局建立了严格考勤制度、领导参学制度、专用笔记制度、轮流上课制度、学习交流制度等五项学习制度,以及班子成员的学习情况由局党组检查、中层干部由局讨论办检查、普通党员干部由各处室自查等三级检查制度,用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通过第一阶段学习研讨,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新一轮解放思想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了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社会共识。大家深刻认识到,在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更大突破”的迫切需求。只有真正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法宝,在解放思想中更新发展观念,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解放思想中增强发展动力,才能真正引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跨越前行。

二、精神面貌有了新改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全市广大干群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家精神振奋,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干群中长期存在的小富即满、小改即缓、小难即畏、小安即止、小局至上等落后观念,已逐步被敢于跨越、锐意改革、知难而上、勇挑重担、令行禁止的新理念所涤荡;长期形成的“我难、我穷、我不行”的矮化心理与“等、靠、要”的依赖心态,已逐渐被“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所取代,并成为*人的崭新名片。全市广大干群正乘着新一轮解放思想的东风,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和全新的状态,汇聚成一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滚滚洪流。

三、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干部作风的转变程度,是检验解放思想成效的试金石。以大讨论活动开展为契机,各地、各单位深刻剖析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同时,通过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广大干部看清了工作中的差距,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群众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推动发展有了新成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把解放思想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高扬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大旗,做到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强化解放思想,真正把“能行成”的强势心态彰显在招大引强中,展示在帮办服务中,膨大在破解发展难题中,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加快发展的实绩印证解放思想的实际成效。

总的来说,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开了个好头,取得一定的效果,为顺利转入第二阶段奠定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舆论基础和工作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大讨论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深入、不突出的现象。一是活动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对大讨论活动重视程度不够,谋划、部署、调度等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少数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活动进展滞后于全局进程。二是学习研讨不深入。少数单位没有认真结合自身的实际,而是讲大道理多,谈实际问题少,特别是对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工作中不足的剖析不够深入,使大讨论活动流于形式。三是工作特色不突出。个别县区和市直单位活动主题不够鲜明,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针对性,很难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共鸣。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清醒地认识到与发展的要求、群众的期待相比,目前取得的成果还仅仅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必须认真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扎实推进大讨论活动第二阶段各项工作

从今天开始,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正式进入调查研究、对照检查阶段。之所以提前进入第二阶段,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第二阶段在整个大讨论活动中具有承上启下、牵动全局的重要作用,这个阶段工作做得好不好,问题找得准不准,查得深不深,剖析得透不透,不仅关系后一个阶段理清思路、转化成果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关系到整个大讨论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第二阶段工作要求更高,动作更多,难度更大,更具有挑战性。提前进入,可以为这一阶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对此,大家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从现在开始,就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去抓好第二阶段各项工作。抓好第二阶段工作,关键是要做好“六个一”的文章。

一要周密组织,开好一个转段动员会。今天会议之后,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召开转段动员会议,对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总结,认真安排部署好第二阶段工作任务,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来。同时,要严格按照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和活动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统筹兼顾,精心筹划,尽快制定本地、本部门的活动计划,周密精细地安排好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查摆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工作,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工作要求,力求使活动安排既体现上级要求,又贴近自身实际,更反映群众呼声,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要深入基层,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探求发展良策的一大法宝。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扎实地做好调研工作。调研课题的编制要突出全局性、体现前瞻性、富有针对性。要跳出*看*、站在高处看*、分析对比看*,从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事关*未来的重大课题。要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努力寻求破解难题、实现更大突破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调查研究要立足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以谦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意见,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真正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改进作风的过程。

三要广开言路,召开一系列访谈会。兼听使人明智。领导干部可以不聪明,但决不能不开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怎么样,广大群众心里最清楚。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开门纳谏”,自觉地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价。要真诚地“请进来”,通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恳谈会等形式,虚心征求服务对象、主管部门、投资客商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地“走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畅通渠道,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要以“闻过则喜”的胸襟,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梳理分析,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四要深刻剖析,查摆一些突出问题。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地检讨自己,查找不足,修正错误,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只有把阻碍发展的症结弄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我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各地、各部门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对照自身的职责要求,对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对照人民群众的所盼所想,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法,准确深刻地查摆本地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重点开展“五查五问”活动:一查思想认识,问发展和改革的观念牢不牢,行动自觉不自觉;二查工作作风,问抓工作、干事业的责任心强不强,精神状态好不好;三查能力素质,问个人能力素质高不高,与所担负的职能要求适应不适应,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差距;四查服务质量,问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活不活、顺不顺,工作效率高不高,效果好不好,还有哪些弊端和不足;五查发展环境,问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识强不强,服务措施得力不得力,还存在哪些思想和工作障碍。在查找问题中,要坚持做到一针见血、打到“七寸”,坚决杜绝只讲成绩不查缺点,只查工作不查思想,只查表面不查实质,只查普遍不查具体,力戒浅尝辄止,力戒王顾左右而言它。对存在问题要敢于承认,敢于正视,不怕亮丑,不怕揭短,有什么问题就查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抓什么问题。

五要专题研究,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问题。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要召开一次专题民生生活会,针对查找出来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深挖根源。剖析原因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敞开思想,放下包袱,切实做到讲党性不讲面子,讲党纪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话不讲套话,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要害不讲枝节,敢于触及实质,触及灵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思想深处查找根源,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成效。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拿出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的整改方案,形成本地区、本部门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分析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公布。

六要梳理总结,形成一批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既是对调研成果的总结,也是探索新办法、新思路的直接反映。全市各级领导班子要在深入调研、深刻查摆的基础上,认真撰写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要突出客观性,实事求是地反映调研中掌握的真实情况,做到反映问题不遮掩,正视差距不搪塞,坚决避免流于空洞,甚至强词夺理的现象;要突出针对性,根据客观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响亮地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坚决避免大道理说一套,空洞理论谈一通;要突出创新性,不局限于观察表象,不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罗列,以宽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创新的思维,透过表象探究实质,透过表层发现规律,提出超前性、预见性的对策举措,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真正把调研报告撰写的过程变为探求真知、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过程。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第二阶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二阶段的工作具体细致,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干部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切实把调查研究、对照检查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

一要认真组织,加强领导。第二阶段工作能不能收到实效,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的“一把手”如何去抓。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参与调研课题的编制、筛选工作,亲自参与制定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同时,要对第一阶段未完成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部署,继续深入推进下去。市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超前谋划,周密安排,细化工作方案,对各项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地开展下去。

二要边查边改,查改结合。查找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把整改贯穿于大讨论活动始终,自觉做到边查边改,立说立行,对查摆出的问题立即整改,不等、不推、不拖,在边查边改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增强信心。领导干部是解放思想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必须率先垂范,带头做到边查边改,听取意见不怕“刺”,揭摆问题不怕“丑”,剖析原因不怕“痛”,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本地区、本单位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要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活动开展扎实深入、成效明显的,要及时总结推广,以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查摆问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市内各新闻媒体要继续开辟专栏,对调研和查摆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抓调研、严查摆、促整改的良好氛围。要广泛邀请省级、部级新闻媒体来宿采访报道,进一步放大我市大讨论活动成果的影响力,全面展示“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崭新风貌。

群体讨论法篇6

【关键词】民族;民族研究;范式

【作者】李富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壮学研究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导师、博士、教授。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1-

ontheconnotationofChineseminzuandtheproperchangeofthepatternofminzustudy:thezhuangstudyforexample

LiFuqiang

abstract:analysingchineseethnicideasandtheprocessofmouldingofminzuintheviewofwesterntheoriesofethnicgroupandnationality,theauthorofferaproposalonthechangeofthepatternofminzustudyonthebasisofre-understandingofchineseminzu.

Keywords:minzu;minzustudy;pattern

对中国“民族”概念内涵的讨论,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20世纪50、60年代,国内学界就曾对“民族”译名问题进行过讨论。但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对中国“民族”的大讨论,还是以其表述的时代性和讨论广泛性引起多方关注。如果说50、60年代对“民族”译名的讨论,是新中国在构建“民族”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述与中国实际的矛盾,且由于当时具体历史背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民族问题的论述的“读书会”的话,80、90年代关于“民族”概念的大讨论则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由于西方“族群”概念和理论的进入而引发的,其缘起和宗旨是中西学术对话。从1983年王明甫发表《“民族”辩》将苏联“民族/民族共同体”概念与西方ethnos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呼吁要对ethnos有一个精当的译称,以区别于“民族”i,到199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和《世界民族》杂志社共同举办“‘民族’概念暨相关理论问题专题讨论会”ii,2001年中南民族学院举办“族群理论与族际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iii,直至今日,有关“民族”与“族群”概念的争论,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按照王东明《有关“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一文的归纳,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iv:

(一)反对使用“族群”概念,或认为ethnicgroup指的就是‘民族”。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阮西湖和朱伦先生为代表。阮西湖认为:作为单词,group有“群”的意思,但也有“族”的涵义,在国外人类学文献中,ethnicgroup一词就是指“民族”。“族群”这一术语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共同体”的演进的各个阶段的表述,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献中也只有“民族”这一术语,未见“族群”的提法。另外,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各国人类学者,在使用“ethnicgroup”这一术语时,其涵义都是指“民族”而不是“族群”,因此使用“族群”一词也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对当代社会人类群体的划分,同时也有悖于世界各国人类学者所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原意。朱伦认为,汉语中的民族与英文中的ethnicgroup并非是对等的概念,不能将其对等起来,“族群”更多的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概念。事实上,将ethnicgroup译为“族群”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现实中使用“族群”这一概念是不恰当的,因为该词在西方近代民族学研究中含有歧视性。主要是指那此落后的异教徒、异种人民;同时,他认为各民族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其正当权利之一,现实中使用“族群”取代“民族”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强调文化性、忽略政治色彩,为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在当今国家政治舞台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制造了障碍;另外,他还认为那种从避免民族问题政治化角度出发,主张使用“族群”而不是“民族”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当今世界“多族群国家”的实践并不成功,反而造成了许多国家现实中的民族矛盾。现实实践告诉我们,以“族群”概念替代“民族”概念,以“多族群国家”论来解释“多民族国家”,并按照传统意义上的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的“准标准”来建设“多民族国家”,在国际上己被认为是一种不成功的理论和不成功的实践。

(二)承认和肯定“族群”及其相关理论的价值,认为在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中运用“族群”概念并吸取国外学者关于“族群”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是必要的,对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是对现实研究中“族群”概念、理论的泛化则表不忧虑,持一些不同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民族”与“族群”二者并非是完全等价的概念,在中文语境中的“民族”概念有其特定的政治和政策含义在其中,中国的“民族’,是经过政府识别后确定的,因此用“族群’,来指称中国的56个民族是不妥的;2、“族群”与“民族”各有其特定不同的涵义,对于“民族”概念而言,文化不是其唯一的基准指标,两个概念实际上是居于不同的层次,故而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和来用;3、在引进西方的学术术语和理论时,要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梳理,同时国际学术对话也应是双向交流,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4、学术研究并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实际,我国的民族问题研究在现实中采用何种概念、术语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群体利益,往往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建构、民族的权力关系等。

(三)认为族群这一概念更适合于我国民族问题研究实际的观点。持这类观点的学者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仅就学术角度考虑,认为族群概念及其理论更适合于中国的民族问题研究;另一种则是从战略角度、政治角度出发,认为“民族”概念含有较强的政治含义,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民族(nation)往往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及“民族自决”相联系,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民族问题的政治化,引起不必要的误解,而“族群”概念所固有的淡化政治色彩的特点,更有利于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政治结构方面抑制本国各族群的“民族主义”诉求。

(四)认为“族群”概念的背后是弥漫在全球范围内的西方话语霸权,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等的全球对话。当今西方国家借助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文化价值观的战略行为,实际上“族群”概念及其相关的学术之争也是这样一个过程的体现。

综观此一轰轰烈烈的讨论,笔者以为,虽其对于促进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建树良多,功不可没,然其失误亦不可视而不见。至为要害者,乃其削足适履之弊,即以西方的概念、理论套用于中国之事实,而不是从中国的事实中阐发、提炼概念和理论,以补西方概念、理论之不足。其实,“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者的使命,不应拘泥于以西方的“族群/ethnicgroup”和“民族/nation”概念、理论诠释中国的“民族”,更重要的是在厘清西方相关学术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达成对中国“族群观”和“民族”的本土认识。中国传统族群观与西方不同,“民族”概念虽是西方“舶来品”,但中国人在近代以来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按照本土的理解,赋予了“民族”不同于西方“nation”的涵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不揣浅陋,拟以西方族群和民族理论为观照,对中国族群观、“民族”的“塑造”过程及其内涵作一考察,在重新认识中国“民族”的基础上,对转变民族研究范式提出建议。

注释:

i王明甫,《“民族”辩》,《民族研究》1983年第6期。

ii周旭芳,《“1998年‘民族’概念暨相关理论问题专题讨论会”综述》,《世界民族》1999年第1期。

群体讨论法篇7

关键词:QQ群虚拟学习社区;教师教学;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34-04

引言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于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全球终身学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这说明教育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年龄阶段,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说明接受教育不再仅仅只是通过书本学习,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虚拟学习社区则是其中的渠道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吸收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诸多相关的知识。很多教师,尤其是走入教师这个职业不久的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和管理学生方面遇到很多困难,而这方面的知识又不能短时间内通过书本知识获得,因此,通过与同行的交流讨论借鉴其他教师的一些经验是提升自己这些方面能力的最好方法。《班主任》杂志QQ群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新教师和老教师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

一、虚拟学习社区概述

(一)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也称在线社区(onlineCommunity),最早是英国学者HowardRaheingold于1993年提出来的。他将虚拟社区定义为“当足够多的人们带着饱满的情感长期进行公开讨论,以期望在赛博空间中形成个人的关系网时,在网络中所出现的社会集合体”(Rheingold,1993)。通俗地说,虚拟社区就是一个供具有共同兴趣或共同需求的人利用网络沟通交流的场所。它同现实中的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的组织、社区成员的参与、共同的兴趣或文化等特质。

(二)虚拟学习社区

目前,虚拟社区应用得非常广泛,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学习和教育(Garita,&agiiero,2006)。以社区成员的学习和受教育为基本目的的虚拟社区,就称为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LearningCommunity,VLC)。虚拟学习社区的共同特征是:一个具有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的小组,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里实现彼此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从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性质和功能上可以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远程教育型、校园辅助型和社会教育型。远程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以一所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为主体,典型的代表有“网上人大”、“华师在线”等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的门户网站。校园教育辅助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作为校园面授教育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而存在,而不是用来专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等人以自己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建立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由企业、公司、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创建的,以某一专业和知识领域为主题的,具有频繁互动的社会网站或交流工具。如:“惟存教育”、“在线教育资讯网”等。

本文中的QQ群虚拟学习社区就属于社会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该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具有以下特点:

(1)社区成员在共同兴趣的支配下自然地、自发地围绕着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讨论和交流。

(2)社区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教学分工和教学职责等,既没有固定的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各类教师群体和教务管理人员等,也没有师生之间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持续双向信息交流。

(3)没有各种教育教学制度和规范对社区成员的制约,维系这类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和制度力量相对比较弱。

(4)有对任何公民开放的BBS论坛、聊天室或Blog等,它们是社区成员进行讨论、交流的固定空间。

这类虚拟学习社区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其他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相比更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三)QQ群虚拟学习社区

如今,QQ用户数量非常庞大,普通高中、高职院校和大学院校里的绝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有QQ号,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也都有QQ号,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地交流与互动。如果QQ用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需求或相同的专业背景或文化背景等,可以联系起来建立QQ群进行交流。QQ群能够即时聊天,也能够保存消息记录,还可以实现群共享等功能。所以,QQ群既能实现同步交流,也能实现异步交流。如果将QQ群用于学习交流,则QQ群就具有了学习社区的功能。在该社区中,用户可以在群里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疑问和大家讨论交流,也可以在群里讨论交流别人提出的疑问,然后再对相应的问题和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这样就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如果QQ群中的成员是由具有相同的需求或相同专业背景的人组成的,则更有利于话题的展开,就此形成了一个小型虚拟学习社区。如《班主任》杂志QQ群,群成员由教师和《班主任》杂志社编辑组成,其中教师成员中大部分是班主任,群讨论主要围绕学生管理、自身素质提高等内容展开,是一个有关教师自身素质和班级管理的学习和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

二、《班主任》杂志QQ群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班主任》杂志QQ群简介

《班主任》官方群共六个,目前有一个超大群,即《班主任》杂志QQ群,群号是88849084,笔者就加入了该群。《班主任》杂志的办刊宗旨是面向班主任、服务班主任、依靠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竭诚为广大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服务。该杂志设置的栏目也主要与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相关,所以,加入该群的基本上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普通高中教师以及职业高中教师,班主任成员占绝大部分。官方群用途本采主要是组稿,如有稿件需要联系返改会方便很多,也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经笔者观察,群内的发言主要与班级管理和教育理念等有关,成为了一个自发形成的虚拟学习社区。

该群实行实名制,加入该群的成员必需要将群名片修改为“省份十姓名”。而且在该群中,禁止发广告、拉票、诅咒、色情、暴力以及其他违法言论,一经发现就会被强制退出该群。在该群的“群共享”区有《班主任》杂志社各个栏目的具体征稿要求及投稿注意事项,同时还有很多教师共享的资料在里面,群成员可以自行下载。

(二)群内交流的主要内容分析

本群共有成员562人,笔者自2013年1月5日加入《班主任》官方群至1月29日共2s天,群内消息记录共85页,约5100条。群内成员发言积极,经过笔者仔细观察,将群内交流内容总结如下:

1.工作话题讨论交流

群内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讨论话题,并且基本上每个话题都通过讨论得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经过笔者的总结,一共归纳出29个讨论主题:班主任管理工作与方式;就学生压力大跳楼事件探讨如何缓解学生压力;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评语应该如何撰写;学生复习阶段出现了疲劳厌倦的情绪怎么激励;对于那些总是请假不来上课的孩子应该如何处理;教师的职责范围;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学生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善;如何教育学生;如何给学生排位,依据是什么;学生不来上课,在寝室睡觉,家长也帮着请假怎么办(如何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奖赏与惩戒;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的角色转变为“管理者”、“引领者”,如何转变;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途径,班主任培训相关的工作,比如培训、学习、研究课题、现场指导、研修参观等等;就郑立平老师报告进行交流;影子培训;班级管理办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如何开家长会;心得(前后共8次);“自立自助餐”主题活动筹划;“受教育”与“上过学”的区别;国外严寒教育:冬天洗冷水澡,加强身体素质给我国教育的启示;各种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探究案、训练案;部分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表现出学习倦怠的情绪,高中教育应做好哪些过渡;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讨论。

2.资源共享大家受益

群内有部分教师具有免费下载论文的权限,在群里共享了如《从看班主任的修炼》、《国际高中阶段课程样析》等多篇论文。也有教师共享了许多有关学生管理、活动策划、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现成资源,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初中三年分别该养成哪些习惯;家长学校教案;“让感恩与爱同在”活动方案;“生日月”活动策划方案等共13个资源。

3.了解不同地区教育情况

由于群内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利用QQ平台教师交流了各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讨论交流各学校上课的安排,如早晚自习、补课、放假等情况。

(2)课时情况,如每周多少节课比较合理等。

(3)教师待遇方面,讨论发现大多数教师持积极的态度。

(4)学习进修,各地学习进修情况差距较大,一些地方的学校比较重视教师进修,经常外派学习,有些地方不重视,教师基本没有进修机会,也有的地方有进修要求,但是不组织,要教师个人想办法去进修。

(5)应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矛盾关系。很多教师认为在现有评价制度下,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导致应试教育还是主流,所以,专家提出的各种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都比较难以实施,校园活动记载也有做假现象。

(6)学校为教师购书情况也相差比较大,部分学校每年会为教师订阅许多期刊杂志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这些学校普遍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是有些学校基本没有为教师购买书籍,教师只能自己购书充实自己。

(7)各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存在差别。

4.文章著作大家共读

推荐了文章十余篇如《原谅学生的过失》、《只有被低估才有成功的可能》、《成为自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疑》、《人生方圆论》、《改造我们的课堂》等等,都是对教学和管理很有帮助的文章,也有些小短文就直接发到了群里。还推荐了有关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教师成长等方面的好书共46本,如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范梅南《教学机智》等等。

5.推荐软件博客网站

推荐了部分班主任常用的软件,并交流如何使用。如班主任管理大师软件,一些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还推荐了学习网站、教育类博客等12个,如中学学科网、中国教育出版网等。

(三)《班主任》杂志QQ群在教师学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1.提高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

因为加入该群的基本都是教师,而且该群实行实名制,虽然群里的成员在生活中基本互不相识,但因为有相同的职业背景,所以,大家对群里的成员都有一定的信任,而且在群里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或气氛的尴尬,当群里有内容需要交流时,有想法的教师就会比较积极地在该群里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群成员之间经常讨论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话题,短短25天就交流了29个,其中不乏有让大多数教师头疼的论题如:学生的叛逆心理、如何与学生交流等,最后集中了很多教师的智慧,大家基本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解决了许多管理难题。

2.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技能

群内交流的内容涉及到教育理念、哲学思想、教育的发展史等等,让人从思想层面得到升华,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软件如雨后春笋,教师不可能一一掌握,利用QQ群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推荐好的教学、管理以及常用的软件,并相互交流指导,还学习发博客、微博,建立自己的学习网站等,建立能够用于教学的虚拟学习社区。

3.活动交流

部分教师通过交流组织了跨地区活动,如图书角活动,部分教师管理的班级虽然有图书角,但是书比较少,几位班主任通过在群里沟通,决定定时互换图书,如每个月底,利用邮寄、快递等方式交叉互换各自的图书,让学生有更多的书籍可以阅读。又如跨地区的爱心活动,一位教师为某贫困学校募捐,群成员积极响应,各自收集衣物为贫困学校邮寄过去。

4.了解全国的教育状况

在群里,老师也交流各地的教育情况,如课时安排、学生补课、课堂模式、校长管理、教育理念等,由于该群实行实名制,所以在聊天时,大家根据相应老师的发言,对相应地区的一些教育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借鉴别的地区或学校比较好的教学安排、教育模式以及一些比较好的教育理念等,对全国各地的教育状况也能有一定的了解,向好的学校学习,向差一些的学校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尽力提高全国的教学水平。

5.广交朋友,为生活添彩

在教师业余时间,大家通过QQ群聊天,不仅有利于交流教学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QQ群中的教师通过聊天,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了不少新的理念,甚至还涉及到生活小窍门、业余爱好等,下下棋、论论诗、品品茶,为老师们的生活添了不少新的活力。

(四)建议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增强《班主任》QQ群的作用。

1.把握讨论时间

经笔者观察,该群活跃时间集中在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之间,最集中的阶段是晚上6点到10点。所以,如果想请教其他老师或者有讨论题让大家讨论,最好在人员比较集中的时候请教或提出论题。

2.培养学

意见领袖是观点引领者,在虚拟社区中具体表现为能够发表大量关于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的具有高认同度的言论,并能在言论中提炼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舆论观点的走向,从而对网民产生深刻影响的个人。

本群中有几位意见领袖,如河南的刘敏灵、安徽的刘娟等等,他们提出的论题,大家都会积极参与讨论,而其他大部分老师一般都是参与讨论,而不主动提出论题。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扩大该群的作用,应有一个学团体,这些学组织起来,挖掘每天的论题,在人数最多,讨论最多的时候发出,让大家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实用的东西。同时应多推荐好论文、好书、好案例,带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成为学。

3.鼓励交流

QQ群虚拟学习社区中,一些教师长期处于离线或发言不积极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虚拟学习社区负责人应该采取相关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发言。以《班主任》杂志QQ群为例,笔者认为杂志可以用一两个版面,专门选登QQ群中比较有意义的发言,同时给发言者寄发样刊以示鼓励。也可以就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突发事件展开讨论,整理后发表在当期杂志上,或整理成电子文档在官方网站上,以此鼓励群成员积极的发言。积极发言就促进积极思考,发表的有效言论越多,群内成员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就越多,也就提高了QQ群虚拟学习社区的作用。

群体讨论法篇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7章的第2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包括三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实例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进行修正,帮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被修正、补充而完善起来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解释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概念。(2)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培养学生处理资料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概念。(2)基因频率的计算。(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及策略

多媒体课件展示及展台的使用,本节课主要采取以启发式教学原则为基础,以情景探究学习为主,适当地加以讲授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综合分析法等。

六、教学过程

1.复习达尔文进化论并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不足之处,指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修正的必要性,导入新课学习。

2.新课内容探讨

(1)引导学生说出种群的概念及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给出实例,学生判断哪些是种群;

①研究变异性状就要研究基因组成;②新形成的等位基因可以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在整个群体中扩散开来,所以研究进化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2)探究活动1

基因频率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景1:

假如从某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要求计算a和a的基因频率;

②学生小组讨论基因频率如何计算a和a的基因频率,并写出计算过程。其他学生对投影的计算过程进行评价和纠错。

③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①出示情景2:

每个果蝇约有104对等位基因,假设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一个中等大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要求计算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引导思考:基因重组在种群繁衍中有什么作用?

②总结: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学生理解突变和重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探究活动2: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①出示工业革命前后桦尺蠖的照片和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a.桦尺蠖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改变?

b.树干颜色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学生阅读、讨论、报告计算结果,绘制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③通过探究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课堂小结

引导归纳: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化

4.课后作业

预习问题:思考桦尺蠖进化中有形成新物种吗?物种和种群有什么不同呢?物种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点基因频率的计算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因此需通过练习当堂巩固,否则学生掌握不好。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需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我通过实践证实把课本中的数据转化为坐标中的曲线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八、板书设计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进化(实质)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群体讨论法篇9

参加这次党员“冬训”的党员26名

,占党员总数的76.5%。这次党员“冬训”采取村党支部对党员集中学习培训,动员和安排,学习培训,民主评议,计划讨论。

二、主要收获:

结合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深入学习了十七大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开展讨论。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体现到日常的生活中和工作之中,提高了党员整体素质和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强化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计生条例》、《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制意识,提高了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

并就如何致富,怎样致富问题进行了大讨论,讨论中各支部党员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就村、社今后的经济发展、项目发展、就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对村、社今年的经济发展理清了思路。

认真开展了对村、社班子的整体工作和党员、干部的评议活动,在评议活动中各支部党员发言诚恳,本着爱护干部、帮助干部、维护集体荣誉的角度。对村、社近几年来的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精神文明本文来源:文秘范文建设等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议。对村整体工作中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共提出意见和建议条

1、××村地处城郊,地理条件优越,经济要发展,村干部必须要有超前的意识。

2、党支部要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要齐心协力支持村搞好工作。

3、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素质教育和启发鼓励群众向二、三产业发展。

4、在实际工作中把一些政策规定要对群众讲清,宣传到,增加透明度和公开力度以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5、应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支持和扶持农户的经营企业和民营企业。

支部向党员公布了村财务、政务,听取不同意见,解释和化解了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评议党员、干部、村班子中,评选出了2名优秀党员。为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树立了榜样和典型。

三、通过广大党员的学习讨论,提出了2012年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

群体讨论法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道外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新挑战,着力解决影响全区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着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全区及我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此次大讨论我街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分三个阶段进行。总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发动阶段(9月26日至9月29日)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四学习、四提高”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召开中心组学习会、报告会、党员干部座谈会等,并组织好学习讨论。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组织开展“科学发展”大讨论的重大意义,明确活动的总体要求,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参与学习讨论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阶段:专题讨论阶段(10月6日至11月6日)。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紧扣“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快发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把积极性调动到推动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上来。我街将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专场研讨,并写出研讨论文,同时将在*街工委开通的网上博客进行论文,开展网上论谈和讨论信息专版,同群众在网上面对面的交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为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出谋划策。

第三阶段:梳理总结阶段(11月7日至11月20日)集中梳理在讨论活动中形成的好思想、好建议,使之成为区委决策的重要依据。认真做好开展“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总结工作,注重总结这次活动中体现的特点、做法、经验等,查找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形成本次活动的成果。在积极做好大讨论成果转化的同时,研究探索和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使科学发展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大讨论活动的有序进行,成立*街工委“科学

发展”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街工委书记

成员:**街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办事处副主任

**办事处副主任

**办事处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办公室地点设在党群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