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十篇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十篇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9:33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1

随着城区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然而,在施工运营过程中,受到载荷增加、基础变形、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会产生沉降。若建筑物沉降超限或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作。本文通过对某小区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实例,探讨如何做好沉降观测工作。

2沉降观测技术设计

2.1工程概况

某居民小区,共计建设8座高层建筑,层高16-20层不等,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使用阶段的安全,受甲方委托,开展沉降监测工作。

2.2执行的规范

本次沉降观测工作主要执行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JB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CJJ8-2011《城市测量规范》、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等规范规程,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经过甲方审议的技术设计书进行观测。

2.3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2.3.1建筑变形测量等级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该项目适用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外业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2.3.2检测仪器设备工作状况该项目沉降观测中水准仪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条尺,电子水准仪及水准尺均经过计量机构鉴定,同时对水准仪的i角进行了检测,满足规范的要求。2.3.3水准控制网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本项目共计布设三个基准点,基准点布设在项目区范围以外无变形、点位稳固的区域,基准点之间采用一等水准方法联测,检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布设三个工作基点,布设工作基点时充分考虑沉降观测的需要、点位稳定性。为了真实的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的承重柱(墙)上及建筑物的拐角处,且相邻沉降观测点间距以l5~30m为宜。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要充分考虑考虑装饰、施工等因素,避免遭到破坏,另外在沉降观测点上方设置保护设施,避免重物砸到发生变形而得不到准确的沉降量。2.3.4沉降观测要求沉降观测过程中严格执行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测量要求,坚持“三固定”原则,即观测仪器及配套铟瓦条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及顺序固定。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沉降观测成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期沉降观测成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沉降量更真实准确。根据甲方要求,沉降监测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建筑施工开始至封顶结束,共计进行了5次沉降观测;第二期为主体竣工后至沉降稳定,共进行了5次观测。自2013年l1月~2015年1月该项目共进行了两期10次观测,顺利完成沉降观测任务,为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沉降数据。2.3.5沉降观测时应注意的问题(1)及时进行水准仪i角检测,i角直接影响沉降观测的精度,i角越大,观测精度越低,沉降观测前、观测中及观测后需要进行i角检测;(2)严格执行规范的各项观测要求,规范中规定的观测要求可以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按照要求进行观测可以保证沉降监测的精度;(3)测量时需要注意外界环境对沉降观测的影响,施工震动、风力、光照对沉降观测的影响较大,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和方案,减小外界环境对沉降监测的影响。

3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电子水准仪自动存储观测数据,观测结束后,及时对数据进行传输及备份,并进行检查和验算,沉降观测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并进行水准标尺长度、温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引力改正,重力异常改正,水准路线闭合差改正。该项目次沉降测量共布设二级水准测量布设3条附合路线、11条闭合路线,经过计算,所有路线闭合差均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其中最大闭合差为-1.2mm,该路线允许闭合差±3.7mm,小于限差的1/2,可以满足JB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精度要求。可以采用时间-沉降量曲线图、等沉降曲线图、沉降量三维模型来反映沉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更加直观的表现沉降量;也可以使用灰色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等进行沉降预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沉降量,更好的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指导施工,合理安排观测计划。

4结论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2

【关键字】:建筑工程;沉降监测;对策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为建筑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条件。为了使建筑施工作业不断的规范化,施工中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沉降监测及过程监控,指导施工有序进行,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并做好记录,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设计部门。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做到防微杜渐,才能避免因沉降问题造成建筑物主体架构的破坏或一些使用功能的不完善。本文通过分析在建筑工程中进行沉降观测的原因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提高其在建筑过程中沉降观测的主动性;第二部分总结了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的沉降监测来规范沉降监测的行为;第三部分提出了沉降监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1建筑工程中进行沉降监测的原因

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土地资源和人口不断增长的矛盾导致高层建筑物的建设需求不断增长。为了保证建筑物整体架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完善性,并为建筑物施工和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因此建筑物沉降观测显得日益重要。

当采用桩基在软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时,在打桩过程中土体受到挤压而引起地表土的位移或隆起,因而影响周围的原有的建筑物。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进行施工时,要采用一定的办法使水位下降,从而导致临近建筑物的下沉,对它们的使用和安全造成不利。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建筑物的质量,必须对建筑进行沉降,裂缝或倾斜度等情况的观测,根据观测结果来调整施工方案【1】。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地基收到建筑物的重负荷,产生不可避免的沉降,并且是不均匀的沉降,尽管这些沉降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但是一旦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将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了解地基的变形情况,要在各个阶段进行实测沉降量与土木工程模拟实验结果比较,验证计算的精确度。

2建筑工程项目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检测方法和仪器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其基本思想为:在沉降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不受沉降影响,沉降监测点要布设在工程主体上。通过精密水准将基准点的高程侧刀各沉降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沉降检测点的高程,通过计算两次测得的高程之差可了解改时间段内的沉降量,监测过程要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准尺要使用受环境和温差变化影响小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采用具体的测量方法。

2.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要求,每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使整个观测失去意义。各阶段的复测也要根据工程进展进行定时观测,不能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漏测或补测,相邻的两个时间段为一个观测周期,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的测量方案都要在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通过分析一定时间内的测量数据来确定准确的沉降规律。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周期要根据荷载增加的情况、施工进度和沉降监测规律来决定。若后期的沉降监测证明该楼沉降已趋于稳定,则可停止观测,否则应持续监测直至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

2.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观察监测建筑物得沉降,根据不同的观测条件和设计单位的布点要求,做出布设规划。测点的布设分为沉降区域以外的基准点和工程主体上的沉降监测点;前者基准点必须稳定,不受沉降的影响,后者的沉降监测点应能跟随工程主体的沉降而沉降。

2.4沉降观测的原则

沉降监测依据的基准点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及人员要固定,即每个监测周期的环境条件、监测路线以及方法要固定。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是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准确。

3.建筑工程沉降监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3.1沉降监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由于建筑工程的异常沉降引起的相当一部分的工程质量问题,为了尽量避免此类问题,我们应通过科学、真实、准确的沉降监测办法,下面我们指出建筑工程项目中沉降监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2】:

(1)有关项目设计或监理人员对沉降观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在设计图纸或施工过程中不能按规定注意建筑物得沉降状况及沉降观测数据的真实、科学和准确性,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没有验收沉降观测的记录。

(2)水准基点和观测点的不规范设置导致其容易受外力影响变化位置;监测点设置不够不能形成水准网来统计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不能全面的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有效的结合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布置监测点。

(3)用于观测的水准仪、水准尺精度等级偏低,仪器准确性和精度无法保证;从事监测人员未进行培训上岗,对沉降监测理论知识掌握较少,不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观测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和随意性大。

(4)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对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重视度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惊醒观测,设置监测点只是做样子,数据没有经过实际测量所得;工程竣工后,没有按照相关规范继续跟踪监测。

(5)观测业内处理马虎,对观测到得数据没有进行合理正确的运算,数据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指出是测量方法、环境变化或仪器等哪方面的问题;沉降量、时间和荷载在做记录时三者关系不能用图形规范画出,对沉降监测结果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

(6)当建筑物每天连续超过1毫米时应停止施工,并及时向工程设计人员或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当然,前提是保证沉降测量过程中所有的设备及操作方法都符合规定。

3.2避免沉降监测出现问题的具体对策

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的沉降监测要求不够明朗,不能足够引起相关人员对沉降监测的重视度,因此造成在建筑物沉降观测中随意性较大,由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直接关系到沉降监测的成败,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规范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沉降监测【3】:

(1)在施工期间,当沉降监测点受到破坏时,要及时的加密观测点,对重要的位置布置多点监测,另外,要及时安排相关人员或仪器关注监测点是否有变动以便做出实时的调整。

(2)避免使用工地上的钢筋边角料或膨胀螺栓简单的在墙或柱子上设置固定观测点,否则容易造成松动、变形或移位;监测标志未加工程成半球形形状的都会给监测带来较大误差要避免;针对这两个问题,可以由监测部门向专业的测绘单位订购监测标识,从而保证标识的规范、统一。

(3)在工程竣工后,虽然施工和监理单位已经不在参与建筑物得建设,但按照相关规定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另外在施工期间,由于建筑工程的庞大,人员流动性较大,可能造成监测人员不固定或易于变动,这些对监测的准确性甚至正确性影响较大,为了避免无人监测或失误的发生,建议工程在一开始时就向专门的测绘部门申请对工程项目的监测,这样在工程期间及结束后都有固定的专业人士来保证建筑物得沉降监测问题。

4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是一项系统的观测工作,在工程施工期间和竣工后容易被忽视,但是,沉降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当工程沉降监测记录不合理也会给工程问题的查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各参建单位必须足够重视及正确的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郑书强,高层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浅析,应用技术[J],2006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3

关键词:工程测量;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措施

前言

建筑物的沉降,尤其是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倾斜、裂缝、错位,甚至倒塌,这样对社会对个人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变形测量工作。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可参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笔者以此实例及多年经验,结合国家和行业的规范标准,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沉降观测技术依据

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都规定,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应采用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主要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项目建筑面积约8000m2,12层,框架结构。该项目2009年初动工,某建筑工程公司委托本队承担对该项目进行沉降观测任务。

3基准点及建筑物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沉降大小,是由一基准点开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建筑物上各沉降点的高程,根据前后2次测同一沉降点的高程之差,得知这2次期间同一沉降点的沉降量。同样建筑物上所有沉降点前后2次测得的高程之差即可得出该建筑物的沉降量,所以沉降观测所用的点分为基准点和建筑物上布置的沉降点。

3.1基准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期限一般较长,基准点的稳固、长久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采用的是国家水准点联测的清远市二等水准点作为工作基准点,此实例简称为Bm1和Bm2,如图1所示,从而得到沉降观测点在国家统一高程系统中的高程值。这样即便工作基准点遭到破坏,也可用市内国家统一高程系统中的其他基准点恢复。

3.2建筑物上沉降点的布设

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标准,建筑物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本身受力结构特点,能正确全面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因此,我队与甲方商定现场共布设9个沉降观测点(编号为1#~9#),均匀布设在一楼框架承重柱上,采用10cm长膨胀螺丝钻孔埋设(如图1所示)。从纵向设置考虑,沉降点离主体的±0.00m以上0.5m左右,这样便于立尺、观测。

4沉降观测方法、精度控制及数据处理

4.1观测方法、数据处理

本次沉降观测对1#~9#点进行二等沉降观测,采用莱卡DL-103电子水准仪电子测微法自动测量、自动记录。正常情况下,按照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其测量路线应布设成闭合路线并计算其闭合差,以便于检查测量数据,以便得知其是否存在错误或大的累计误差。然而建筑物沉降观测有其独特性,每次都是对基准点及沉降观测点的重复测量,便可得知测量中是否存在大的错误,故沉降观测线路布设成闭合路线的意义不大。

4.2精度控制

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在设置仪器测站时,一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0.5m,二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m,具体指标如下。

测量等级视距前后视距差累计视距差视线高上下丝平均数与中丝差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二等≤50m≤1.0m

在并不降低其观测精度的前提下,每一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可简化为:后尺(基本中丝)、后尺(辅助中丝)、前尺(基本中丝)、前尺(辅助中丝)。

5观测周期的安排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周期主要是依据建筑物的荷载而影响沉降速率的大小来具体安排观测周期,所以分为工程主体竣工封顶前的周期和封顶后的周期。

5.1工程主体竣工封顶前的周期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至5层观测1次。但在本次测量中,考虑到施工进度快,荷载增加快而采取每加高1层观测1次,尽早发现不均匀沉降。

5.2工程主体竣工封顶后的周期

因该阶段为装修期,一般不会出现更大的沉降量,应依据其日平均沉降值来确定其观测周期(见表2)。

6结束语

经过本队测量人员为期9个多月的连续测量,本单位认为,该办公楼沉降观测施测方案合理,布点正规,使用仪器设备先进,观测方法正确,观测成果可靠,数据分析科学。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4

关键字:沉降观测;施工;高层建筑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constructionoflargebuildings,thebuildingssurroundingstratahasalsoundergoneaslowchangeintheconstructionprocessinordertoensurethesafetyandservicelifeofthebuilding,settlementobservationonthebuildingssurroundingstrata.accordingtotheauthor'syearsofconstructionexperience,thispaperfromthesettlementobservationrecords,thesettlementobservationpoints,andsettlementobservationappliedthemeasurementprocessandaccuracyofthefouraspectsofhigh-risebuildingconstructionprocessofsettlementobservation.Keywords:Settlementobservation;construction;high-risebuildings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从本文来说,高层建筑主要是指10层以上的住宅及总高度大于24米的各种综合型建筑和公共建筑,一般具有楼层多、高度大等特点[1]。这些高层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高空资源的利用,但也带来了相应的隐患。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使得建筑群体地基本身承载的压力增大,还导致周围的地层结构发生了变化。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精确地沉降监测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还为以后周围建筑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1水准基点的设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水准基点通常会以工程标高定位时所使用的水准点为准。由于高层建筑的地基面积均较大,水准点间距较大,为保证观测的准确度,还会在建筑物周围单独埋设水准基点。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过时了,已经淘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规定,高层建筑周围每一区域中的水准基点应不少于3个,每一观测点的距离应在30~50m之间,并尽量使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作为水准点帽头。

1.2沉降观测点设置的条件

设置观测点时,必须保证观测点可以全面反映建筑物基础沉降情况,同时要符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

高层建筑通常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辅以砖墙承重。因此设置观测点时,不仅要在每一个桩基(承台)上安设观测点,还应在剪力墙墙体上设置观测点,其间距以8~12m为宜。如果高层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裙房建筑物,还应在两个建筑物或建筑群连接处设置观测点。

2.沉降观测的要点

与普通中低层建筑不同,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通常在25米以上,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其地基承载的压力。因此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测量精度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应运用二等水准进行沉降观测,具体如表1,表2所示。

3.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的测试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施测过程、观测周期、沉降记录三方面一一阐述。

3.1观测周期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的限制条件非常严格,尤其是首次观测的时间必须准确,以免因为原始数据的缺失而影响整个观测的结果。之后的复测工作也必须根据工程进展按时进行,避免遗测、补测,具体如下:

(1)砂类土层上的高层建筑。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地基如果是在砂类土层上,会在施工之前或施工期间基本完成沉降观测,以免在施工期间出现建筑下沉、歪斜等状况。建筑施工完成后,基本不再进行沉降观测。

(2)粘土类土层上的高层建筑。与砂类土层上的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不同,施工期间粘土类土层上的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只是整个观测过程的一部分。根据笔者经验,此类土层上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分为施工期间观测和竣工后期观测。施工期间的观测频率通常按照确定天数观测,如3天,7天,15天,或根据楼层、载荷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竣工后,会根据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确定观测频率,由一个月到一年不等。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2]。

(3)遵循“五定”原则。观测过程中不需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沉降观测,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通过“五定”可以有效降低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观误差,提高观测沉降量的真实性。

3.2施测过程

同其它建筑的沉降观测一样,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也是按照先前设计的施测方案和周期进行观测。

(1)首次观测。高层建筑通常会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建筑部分,因此,其首次观测应从基建开始时进行,即地下部分开始施工时就开始沉降观测。具体操作如下:按照设计规划将临时沉降观测点埋设在基础周边固定好以后开始首次检测。由于首次沉降观测是以后各次观测比较的基础,因此有非常高的精度要求,因此,施测时通常会使用n2级精密水准仪,同一观测点在首次观测时要同期观察两次,两次观察结果的高差在±0.5mm的范围内方可视为可靠。

(2)复测。随着楼层的增加,要对建筑的沉降度进行复测,一般情况下,楼层每升一层,临时观测点也应相应的上升一层,直到高差为+0.00时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之后,根据楼层的增加进行复测,直至竣工。

(3)竣工后观测。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竣工后的沉降观测会根据基建土层来确定观测期限,砂土地基的观测期限基本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在施工打桩、基坑开挖以及基础完工后,上部不断加层的阶段进行沉降观测时,必须记载每次观测的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出)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周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现变化量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委托方,为其采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3]。

3.3沉降记录

沉降记录主要是对每次观测结果的记录,包括工程名称、观测日期、观测点高程、建筑沉降量。

4.总结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期间必须合理安排沉降观测次数,准确绘制沉降曲线。在沉降观测过程中,一旦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出现曲伏,必须认真分析原因,进行修正。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周围大量挖土方等,均应进行观测。

【参考文献】

[1]程丰,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336.

[2]周复合,吕北予,沉降观测技术的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2009:689-690。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测量技术

【abstract】high-risebuildingsettlementobservationandthedataprocessing,istoensurethatthequalityoftheprojectconstructionofthehigh-risebuildingisanimportantlink,therefore,completeshighbuildingsandthedataprocessingsettlementobservationoftheworkhastheextremelyvitalsignificance.Combiningwithpracticalexamples,inordertounderstandtheengineeringexampleofthenewbuildingintheconstructionprocessandafterthecompletionofaperiodoftimeinsideofthesettlement,optimizedesign,ensuresafetyandguidetheconstructionpurpose,inbuildingconstructionprocess,wemusthaveamainbodystructurebuildingsubsidenceobservationwork.

【keywords】high-risebuilding,settlementmeasurement,dataprocessing,measuring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沉降观测的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水准基点使用时首先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

(1)严格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量都要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二、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

本工程实例沉降观测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精密水准测量和资料整理与提交。如果观测期间发现沉降异常,则要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楼体倾斜的监测。

(一)基准点埋设

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稳定不变。故须埋设在稳定的地方,且离开被测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便于校核,以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数目应不少于三个。基准点的具体埋设位置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该工程实例,拟埋设三个深式永久水准点Bm1、Bm2及Bm3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其埋设方法采用钻探成孔法,用钻机钻至中风化基岩面或原状土层,孔径为110mm,把ф40mm的镀锌水管插入孔底,清孔、锤实,用导管浇灌1:1水泥砂浆。管头露出所浇注水泥面2~3cm,并设置保护箱盖。

(二)沉降观测点埋设

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观测点布设在首层或负一层的承力柱或剪力墙上,应选择在既便于观测又不易受碰撞破坏的位置埋设。

观测点采用Ф16mm的圆钢预制,一端加工成圆头打磨平滑作为观测立尺点。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设,观测点设在首层或负一层指定柱上高出地坪面20~40cm处。基准点及观测点埋置好后,应注意保护,严防碰动和破坏。

(三)精密水准测量

1、仪器

使用瑞士产na2型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加Gpm3光学测微器配合铟钢水准标尺进行观测。仪器标称精度为±0.3mm/km,观测时精读至0.1mm,估读数取至0.01mm。仪器及标尺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

2、采用规范及依据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技术要求及精度分析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若Hg≤24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4Hg,若24m<Hg≤60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3Hg,其中Hg为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

4、观测周期

待基准点、观测点埋好稳固后,即可进行首次观测,以后的建设期每增加两层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个月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一年。若沉降达到稳定指标,即最后半年内所测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4mm/天,说明基础沉降已趋于稳定,即可停止观测。若沉降仍不稳定,以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5、施测方法

(1)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一定要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2)沉降观测,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

三、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

1、相对沉降量的计算

根据对同一标点重复两次观测平差后推算所得到的高程,计算两次观测期间的高程变化,即升降变量。按下式计算:Hi=Δhi+n-i,式中i为观测次数,Hi为第i次观测的相对沉降量,单位是mm;Δhi为相邻沉降点之间高差,单位是mm;n为测量标点的点数。

2、沉降几何平均面估算

计算每次沉降量的几何平均面,虽然不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但对于分析基础受力后土质的塑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建筑物层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按下式计算:

H均=∑(Δhi+n-i)/n,其中各变量的说明同上。依据各沉降点每次沉降值绘制几何平均面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楼房在基础浇注完成后,对基础产生重压,基础受压后,表现出三种特征:一是一层施工完成后,基坑下土层受四周土体挤压产生回弹;二是三层至十三层施工的基础物理性质的相对稳定;三是十四层以上施工基础出现单边快速下沉。

3、平均沉降量计算

平均沉降量的计算采用面积均值法,计算公式如下:

ΔH=[ai×ΔHi]/∑ai

其中,ΔH为平均沉降量,单位为mm,ai为同一等值线内所包含的面积,单位是km2;ΔHi为包含面积内各点平均沉降量,单位是mm。同一等值线内所包含的面积,可在等值线图上用求积仪量取。

结语:大量的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表明,沉降观测作业环节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是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作中需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沉降观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从而可充分利用沉降观测数据来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1]程时杰.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处理分析[J].工程勘探,2008(17).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用

abstract:thispaperwillwithhighbuildinglandconstructionasthebase,andthesettlementoftheobservationtechnologyintheapplicationofrelevantresearch.Hope,thispaperstudiesonthelatersettlementobservationcanhelp.

Keywords:highbuilding;Settlementobserv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构筑物、建筑物的施工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沉降观测是其必不可缺的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料内容;其关系着建筑物安全以及建筑的质量。但是,于我们日常地使用以及施工当中,其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目前,在建筑地施工当中,常常忽视或不够重视沉降观测;其主要的问题有:其一,布置的观测点与相关的规定不符。其二,在进行建筑图纸设计的时候,设计部门无沉降观测这一方面要求,或者所给的图示标注不明确。其三,凭空填写、弄虚作假沉降观测的记录。其四,没有依照规定规范、设计要求的时间进行观测。其五,用户于使用的过程当中,未急需依照规定要求进行需要地沉降观测。

现行的规范也规定了滑坡监测,高层的建筑物,动力设备的基础,高耸的构筑物,连续生产的设施基础以及重要的古建筑物等都需要进行沉降的观测。

在进行高层建筑地施工过程当中,特别虚应用沉降地观测来讲过程监控加强,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的指导;避免于施工的过程之中的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并及时的将信息反馈,提供一手的详尽的资料给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部门;将因为沉降所造成的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地裂缝、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破坏,给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1有关沉降观测的要求

1.1人员的素质与仪器设备

按照相关沉降的要求,在高层的建筑施工与使用的过程当中,对建筑的沉降均需进行相应观测。在荷载逐渐增大的情况之下,为了将建筑地沉降情况精确地反映出来;在观测时,需将建筑的沉降观测精确至10;同时还需控制观测误差处于0.1—0.5;所以,在观测的时候,所选取的仪器其精确度应当尽量的高;同时为了将误差降低,需选取精度高且受温差、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的仪器。

与此同时,想取得精确度高的观测结果;观测人员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唯有经过技能培训和专业学习,对仪器设备操作的规程与观测理论掌握熟练;同时具备很好的平差计算与分析能;可依据具体情况与工程特点的不同,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程序和方法实行观测;只有人员具备这样的素质,才是保证建筑沉降的观测低误差及准确率必要的条件。

1.2观测点

在观测当中,为把高层的建筑沉降情况更准确的放映出来;在设置观测点的时候,应将其设置于最能反映高层建筑的沉降特征之处;并还需便于观测。此外,观测点需均匀、对称的分布于建筑物的周围之外,同时邻近两观测点间的间距需控制于15至30米范围之内。因此,在设置观测点的时候,需于施工各阶段观测的要求相符;尽量使得观测数据完整。

1.3观测时间

在观测建筑沉降相关规范当中,对观测时间有着严格限定与明确要求;其首次观测尤其须按时的进行,不然,进行沉降观测取不到原始的数据,进而导致观测的整个结果不完整;进而很难对建筑沉降进行很好控制,最终影响到建筑物地使用与交付。至于复测,则可依据工程的进度在确保不补测、漏测的前提之下,定时的进行;控制建筑沉降的观测时间,可以把建筑沉降地规律有效及时地掌握;并将因此造成一些列的不良因素避免。

1.4沉降观测的精度

在观测当中,非常有必要依据设计单位设计建筑物地沉降精度的等级要求、建筑物地使用性质,来选取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当设计建筑物特殊的要求的时候,通常选用二级沉降的观测等级。其指标要求是:其一,后视点与观测点的容差高差不超过1米。其二,环线闭合或符合差、往返较差:h=∑a-∑b≤1/1,其中的1表示的是,观测路线的距离。其三,观测前后的视距不超过30m,且不能超过1m;同时,前后视距差地累计不超过3m。

1.5观测所遵循的原则

为了对高层建筑地沉降情况进行准确、有效与及时地掌握;在进行沉降观测的时候遵循:观测环境需稳定;沉降观测点需稳定;使用的设备仪器需稳定;观测的镜位,路线,方法与程序需固定以及观测人员需稳定等五大观测原则。这样有利于将一系列的外因影响避免,将沉降地观测准确率有效提高;是其误差降低,将其观测真实性很大程度之上提升。

2施测的具体步骤与程序

2.1水准控制网的建立

水准控制点由施工单位提供,施测方案需依据工程特点布局和现场环境进行制订;依据布网的原则与施测方案将水准控制网建立。其要求为:其一,场区之内,任意地点架设仪器,其能够后视到的水准点不小于两个;同时各水准点间需构成闭合的图形,便于闭合的检校。其二,高层建筑物的周围所布设的水准点需不少于三个,且水准点间的间距不超过100m。其三,水准点需布设于震动区、建筑开挖与地面沉降的区域以外,且其埋深需达到2等测量要求;依据工程的特点合理的建立水准控制网;和基准点实行联测并将各个水准点高程用平差计算出来。

2.2固定观测路线的建立

根据沉降观测点图纸设计的布点图、埋设的要求,由场区的水准控制网将观测点位置确定。于沉降观测点和控制点间建立起固定观测的路线;并做好标记桩于仪器架设的转点和站点之处,确保每次观测的路线均统一。

2.3沉降的观测

依据确定观测的周期和编制工程的施测方案,首次观测需于观测点稳固之后及时地进行;高层建筑物通常均具备一或者数层的地下结构;自基础开始首次观测,将沉降的观测点设置于基础纵横的轴线所设计位置;等到其稳固好了之后,及时的实行首次地观测。

其中,首次观测精度的要求很高,其沉降观测点的高层值是往后观测比较的基础;在施测中,通常采取n3、n2级别的精密的水准仪;此外,还要求各观测点的首次高程需于同一时期观测上两次之后方可决定。每当结构升高一层,则临时的观测点跟着上移一层;同时进行观测,一直至+0.00,接着依照规定设置永久性的观测点。最后,每施工完一层则进行一次复测,直到工程竣工。

2.4沉降量的确定

整理好各次观测的记录并检查无误之后,进行平差的计算把各次各观测点高程值求出。将其沉降量确定。

某观测点每周的沉降量:c=Hh,i—Hn,某个观测点用i-1.n表示,观测的周期数用i(i=1,2,3……),同时H1=H0;累计的沉降量为:C=∑c(n),n为观测的点号。

2.5汇总统计表

其一,沉降量应依据各观测的周期通过平差计算出,并制作统计表进行汇总。

其二,将观测点下沉曲线的绘制出来。

其三,依据沉降的曲线图与沉降量的统计表,对建筑物沉降地趋势进行预测;并把其沉降的情况,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对施工实行正确指导。

我们还可利用沉降的曲线将因为地基的不均匀的沉降所造成建筑物地倾斜度计算出来: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

Lmn为m,n点的距离。

在进行沉降观测成果的分析之时,我们还能够将类似形式结构统一地区的建筑物的主要沉降的影响因素找出;以此来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设计的编制进行指导;还可以提供一手的宝贵资料给勘察设计的单位;促使其所设计施工的图纸更为完善。

2.6需注意的事项

其一,最好采用同一把水平尺进行前后视地观测。

其二,施测时,需严格的依照测量的规范要求。

其三,观测之时,需保持观测的环境相一致,同时还需防止阳光的直射。

其四,每一次的观测,均须依照固定观测的路线实行。

其五,随时的观测、检核和计算,且观测的时候,需一次性的完成。

其六,应在成像稳定、清晰的时候再进行读书。

其七,把每一次所观测的沉降情况,及时的想相关部门进行反馈;若建筑物的每天连续的沉降量大于1mm之时,则需立即停止施工;并会同相关的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其八,雨季的前后需进行联测,以对水准点高标存在变动与否进行检查。

3两个需讨论的问题

3.1时间和沉降间的关系

通常均认为随时间不断推移,建筑物沉降量也会逐渐向着稳定的状态发展;但是,在实际当中进行的对高层建筑物地观测时则会发现:高层建筑物沉降量,并非是理论中的由单一下降的曲线所组成的;在观测的过程当中,于某一个时间点之上其常常还会产生起伏现象。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施测程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三、探讨的两个问题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8

【关键词】杯型基础;沉降观测;控制方法

一、前言

建筑工程基本都是属于排式结构,并且有柱子多、隔墙少、跨距大等工程特点,同时在施工过程当中对测量精度的要求相对于一般工程来讲比较高,同时对基础沉降的要求也比较高。建筑工程在安装完毕后,由于其自身自重较大,周围地址条件的影响,周边建设工程的基础开挖以及使用过程当中的负荷加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定的沉降现象。本文针对杯型基础的特定,对其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进行详细探讨。

二、杯型基础的施工测量

柱基定位是主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所标注的位置,利用光学经纬仪并将其准确的在现场的位置投射到相应的施工场地的相应位置,同时标识出个桩基的位置的一种施工定位方法,使用光学经纬仪具有定位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但对使用测设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具体方法如下所示:⑴如图1所示杯基控制桩,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按照施工要求的规范在桩基的四周进行四点定位,定位图如图1所示。⑵根据定位的测设位置在相应位置上做上相应标桩,在做标桩的同时应考虑到标桩位置与杯基础的距离,该距离应符合设计和规程的要求⑶基础放线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图纸要求进行测设。具体测设程序如图2所示:

三、杯形基础模型建立施工测量

基坑开挖深度的控制见图3。当基坑在开挖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设置水平桩如图3所示,水平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满足设计的需要并与坑底有足够的距离,该距离必须满足设计施工的需要。基础的立模测量应在以下工作做完后进行:⑴垫好基础层,并安放定位木桩,并根据吊锤的方法将基础定位线测设到垫层上。做好相应标识,标识应埋设在易于观测的位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备检查使用。改记录和标识在具体施工当中可以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⑵在对基础进行立模时,应使用光学经纬仪观测垫层上的定位线与模板底线是否垂直。⑶浇灌混凝土的高度依据,是设立杯基标高控制点,并将此控制点设置在模板内壁上。

四、杯型基础的沉降观测

1.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的观测位置以及观测点数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具体现场环境条件、建筑物和构筑物自身条件以及当地水文条件等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对于一般建筑物或构筑物应设置4的倍数个沉降观测点,便于在观测时及时发现沉降的不均匀度,以免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倾斜,造成局部受力过大影响质量的安全而发生事故。如图11所示,对于埋设的沉降观测点清晰、可靠,在重要的基础边缘应该埋设永久性的沉降观测点,并加以日常保护保证其清晰可辨。观测点的标志形式一般有:墙上观测点、钢筋混凝土柱上观测点和基础上的观测点等形式2.沉降观测控制方法①布设水准点水准点的布设一定要根据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布设,有如下要求:⑴至少应埋设三个及以上观测点,对于大型储罐基础应设置4的倍数个沉降观测点使其形成水准环线,同时布设观测点的时候应特别考虑观测点的布设位置,以免导致沉降观测点不能清晰辨识导致测量误差;⑵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时应特别注意建筑物或构筑物周围施工的情况,特别是市政地下管网的情况一定要找到市政管理部门将地下管网数据资料与设计文件进行对比,要保证沉降观测点设置与地下管网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应在设计范围之内,埋设深度应根据当地冬季气温条件,埋设在冻土层以下设计规定的范围以内为宜;⑶埋设的水准点应该便于观测,距离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即可;②观测时间沉降的观测时间应根据规范和设计的要求进行:1.对于埋设在基础上的基准点,为了便于以后连续观测对比建筑物或构筑物随时间的推移曲线,应在埋设完毕后进行观测;2.对于需要增加较大负荷的应在高度每增加15m左右进行一次沉降观测;3.当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或周围有土方开挖等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外界因素对基础沉降的影响量大小;4.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周边环境和基础沉降的稳定,按照沉降观测程序应该逐渐减少观测次数,但还应根据基础情况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③沉降的观测沉降的观测主要应用水准仪测量,根据设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安放好相应水准仪,尽量避免在观测过程中人为造成的误差,并及时在测量过程中对误差进行修正,以防止由于引入误差较大,造成测量的不准确。水准点由于在初次设置时已经对其进行观测,故下后续测量过程中以第一次观测为基准,观测后期水准点的变动情况。仪高法由于只需架设一次仪器,就可以求出几个点的高程,具有简单方便,测量精度高、误差小的特点,故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采用。④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由于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通常在施工过程中和后期的沉降观测时,应该首先保证观测点的清晰、可靠、完整。对于容易在自然风化过程中损毁的观测点,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或者增设观测点。对于沉降观测的重视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专人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必须因为读数造成的度数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二是保证观测的水准仪和标尺在受控范围之内,并且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三是在应该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对观测点进行观测,避免由于观测方法不同导入测量精密度不足,而产生误差。

五、结束语

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基础是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核心,只有基础稳定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稳定,故在进行沉降观测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观测,并随时记录在手册当中,作为工程资料之一为后期工程验收提供保证。按照沉降观测的技术规范要求应该按时对基础进行沉降量的观测,并结合多次观测结果运用计算机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基础的稳定,对整个建筑物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后期的基础沉降提前做好预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合编.测量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匡书谊,吴小燕,万治璋.建筑工程测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3]贾琇明.建筑施工测量[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4]史兆琼,许哲明.建筑工程测量[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

[5]过静珺,饶云刚.土木工程测量[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重印.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9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10一1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5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锢合金水准尺。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1.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130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1.3现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巧~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1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1.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一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1.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l)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一艺b

n一,表示测站数。(或h=∑a一∑b<1.oVL一,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距:<30m

(3)前后视距差:<1.o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o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1.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2其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2.1建立水准控制网

(l)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l00m。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sm)。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2.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Z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2.4平差计算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2.5统计表汇总

(l)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一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裨益,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2.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l)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阿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l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3探讨的两个问趣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正文:

1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运用具有十分大的作用,通过沉降观测,可以更好的监控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指导施工工序,避免有不均匀的沉降问题出现于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可能会破坏到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甚至会有裂缝出现,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沉降量和测量误差的影响,从技术层面加以改善,并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相关的规范规定等,对于提高观测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沉降观测的特点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以水准点为基础,监测建筑物的下沉状况,以此对建筑物的构造和埋设部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在观测中,技术人员对水准仪进行调节,控制水准气泡的位置,精确把控水准仪器的度数,按照闭合水准路线的的形式,多次往返测量,同时借助精密水准尺的辅助,以此测定观测点的高程,比较观测点的高程变化量,为最终确定建筑沉降量提供依据。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用到DSi精密水准仪和精密水准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沉降观测精度,但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观测仪器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例如观测作业环境一般为户外,观测时间较长,这对于仪器而言具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观测精度的误差增加。此外,沉降观测对于精度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对大型建筑物、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物的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误差必须保留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视觉误差、读数误差以及水准尺倾斜等问题的存在,对沉降观测精度影响较大,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注意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3某建筑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本文以某商住楼为例,本商住楼拟建地上12层,地下2层,将沉降观测技术给应用了过来。对比现场沉降监测技术和设计中,如果超过了限值要求,那么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给应用过来,避免破坏到建筑支护结构,或者出现其他的意外事故。

在精密水准点布置方面:在观测建筑物沉降量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结合具体情况,对有着较高精度的水准点进行布设,对于设置的水准点需要足够的稳定和可靠,因此一般在基岩上设置,也可以在有着较低压缩性的土层上设置。在本工程中,为了更加便捷的施工,促使工程成本得到节约,在有着较低压缩性的土层上设置了水准点。水准点的位置和观测对象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米左右,埋设的水准点有三个。在有着较低压缩性的土层上设置了水准点,并且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给应用了进来。

在观测点布置和埋设:(1)观测点布置:要结合场地具体地质情况来埋设观测点,以便将建筑物变形情况给充分反映出来,本工程埋设的观测点一共有11个;(2)观测点埋设:在埋设观测点的过程中,需要有机结合观测点和建筑物,这样建筑物的变化特征才可以被观测点给真实反映出来。同时,通常在可以将建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对于观测点,除了足够的稳固和明显之外,还需要有合理结构,并且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也不会受到影响。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利用电钻钻孔于建筑物承力柱上,然后为了在柱子上固定观测点,将固化剂给应用了进来。

在沉降观测周期和观测方法方面:要想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掌握,就需要对建筑物所设观测点的高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本工程将水准测量方法给应用了进来,以便对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高差进行定期测量,这样了解到了各个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变化,就可以对建筑物的上升或者下降情况进行掌握。(1)观测仪器和设备:我们将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和2米烟钢水准尺给应用进来,水准仪的精度可以达到0.5毫米/千米。在每一次观测中,从水准基点开始引点测量,对控制点进行复核验证,将控制点的误差给消除之后,方可以进行再次测量;(2)测量方法:要及时进行初测,将其作为初始值,在以后的观测值中,都需要拿它作为比较对象。在初测中,需要对观测量进行增加,这样初始值的可靠性方可以得到提升。结合施工进度,将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工作给及时开展起来,要结合地基情况和负荷增加情况来确定观测次数和时间,在本次观测中,每次加高两层,就需要进行一次观测。在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需要结合地基土质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来确定观测次数,本工程属于黏土地基,进行5年的观测。如果沉降速度在0.01毫米/天以内,结合沉降曲线分析情况,表示足够的稳定,观测工作就可以停止了。

4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

一是对人员素质和仪器设备的要求: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对于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可以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给更加精准的表现出来,在测量过程中,误差要比变形值得十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二更小,采用的水准尺,要不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温差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正式工作之前,观测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可以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来对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合理选择,能科学合理的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且运用误差来对平差准确计算,促使观测任务可以快速精准的完成。

二是对观测时间合理把握: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对观测时间合理把握,特别是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时间要求,否则沉降观测过程中,也无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获取。在其他阶段的复测,需要结合工程进展,来定时进行,避免有补测或者漏测问题的出现,这样才可以将精准的沉降情况给获取到。在观测周期方面,是两次观测之间的相隔时间,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物,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周期或者加荷情况来进行沉降观测,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了哪一种观测方法,都需要将观测方案中的观测周期给严格贯彻落实下去。

三是观测点的掌握:为了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给更好的表现出来,设置沉降观测点的地方,除了方便观测之外,还可以将建筑物的沉降特征给充分展现出来,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从纵横方向上来看,需要足够对称,严格控制相邻点之间的间距,保持在15米到30米之间。此外,要在建筑物的周边均匀布局,如果有设计要求,那么就需要将设计要求给充分贯彻落实下去。观测点的设置,需要保证与观测要求所符合,特别重要的是,要避免遭到装饰或者装修的破坏,否则观测的连续性就无法得到保证。四是观测指标的确定:在该建筑工程中,各项观测指标的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Δh=Σa-Σb≤1n―,其中n表示测站数;(2)前后视距:≤30m;(3)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6)水准仪精度:不低于n2级别。

严格设置沉降观测点,保障其准确性。在开始测量和监测前,技术人员应对建筑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核对,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外观样式、基础和支护结构、基坑环境变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进行准确的布设。如可以在相距深基坑支护结构上的锁口梁10-15m的位置设置沉降监测点。在基坑与支护阳角位置增设监测点。另外,为准确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提高沉降观测精度,在沉降监测点设置过程中还应考虑新旧建筑、高低建筑等相互之间的额影响。对于处于地震带的建筑为,还应加强其局部构造处监测点的设置,如烟囱。最后,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应在高层建筑的承重墙、堆荷位置等局部位置加设沉降监测点,以此提高观测精度。

5.建筑工程中应用沉降观测方法的步骤实例分析

(1)建筑工程的平面基准网点的布设步骤如下:在确定建筑工程测量方案之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和布局特征进行制定,通常基准点是由建设方提供的,按照建筑工程的测量方案与布网原则对基准控制网的实施布设,然后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修正:首先是各级移位观测基准点需要包含方位定向点,通常不得低于三个,并且按照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工作基点,而且保证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有助于开展校核与检验工作。其次是在采用GpS技术实施平面测量与三维测量时,一定要确定基准点位置的适用性,即不但要有利于技术设备的摆放与操作,而且要保证视线之内的障碍物其高度角不可以高于十五度。最后是需要关注四周的大功率无线电基站,和它们的距离不能低于二百米;仔细观察四周的传输微波无线电信号的通道与高压输电线路,和它们的距离不可以低于五十米,并且要确保通风与可视度高,且尽量的保证观测站周围环境和所处区域的大环境保持一致,这样就会降低由于气象因素而产生的观测误差。

(2)建筑工程的布设沉降点的一般步骤如下:在对沉降点进行布设时,一是一定要确保观测点的牢固,这样可以确保点位的安全,更加有益于长期的保存;二是尽可能在建筑物转角比较大的区域和房外墙之间每相隔10~15厘米埋设各沉降点;三是要注意高与低建筑物之间相交的两旁,以及它们在地质条件上的不同以及基础与机构不同分界点的处的设置;四是观测点的上部一定要位于明显的地方。

(3)建筑工程的观测线路的选取。按照场区基准控制网与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者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的相应布点图,设置沉降观测点的相应位置。在控制点和沉降观测点两者之间设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且在架设仪器站点和转点处设置好标记桩,确保各次观测都能沿统一路线。

(4)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可能在不转站的条件下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这样可以保证精度;其次,在开工前要对仪器规范要求进行相应测试与检验,要不断进行检验校正而且要定期检测。由于结构每升高一层,就要对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且进行观测,直至竣工为止。

6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环节一定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只要做好了沉降观测工作,工程的使用和质量方可以得到保证,避免出现重大的工程事故。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沉降观测方法合理选择,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保证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给真实反映出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以某建筑为例,分析了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董跃.浅谈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0,26(3):123-125.

[2]范胜军,刘振江.定型大钢模板体系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