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0:12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1

开展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公务员更好的服务群众、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公务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开创地税系统发展新局面的现实需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切实做到坚持人民宗旨不动摇、求真务实不放松、清正廉洁不含糊、高效服务不懈怠,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建设更高水平“三个一流”和实现“追求卓越,务实科学,放飞梦想,共建和谐”的总体要求提供坚强保证。

二、参加对象

全系统正式干部职工。

三、活动主题

本次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公务员必须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本质要求。公务员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基本素养。公务员必须增强职业使命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弘职业精神,遵守职业纪律,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两个率先”、“三个”的不懈奋斗之中。清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公务员必须坚持克己奉公、秉公办事,为政以廉、洁身自好,坚守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徇私情、不、不贪赃枉法。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年11月上旬开始,2012年5月结束。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1月上旬,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主题教育时间活动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1月至2012年3月,各单位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这项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安排的具体活动项目见附表。

各单位可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道德文化活动。

(三)检查评比阶段。2012年4月至5月,各单位进行活动总结评比,检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大批的会计专业人才,有许多学生毕业之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会计犯罪、违规事件也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多数进入到中小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正常运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技能和职业操守,为企业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案例一:“王某,23岁,会计专业专科毕业后到某市某国债服务部工作,担任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任职期间多次从金库偷取出国库券用于炒股,截至案发,王某共贪污国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案例分析:案例二:“陈某,22岁,利用其担任广州市番禺区某电子厂财务会计,负责该厂员工工资计算和发放的职务之便,每月在工资表格合计栏上,加大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的金额。两年期间,陈某加大工资额共计人民币78万元转入账户并占为己有。陈某被判处犯职务侵占罪,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2万元。”案例三:“刘某,29岁,担任某公司出纳职务。陈某喜欢奢侈消费,但收入不高,她便将犯罪的手伸向了公司的财务上。陈某的异常引起了公司怀疑,公司悄悄安排人查账,发现她挪用了公款44万元。江北区检察院指控,其中19万余元,是她用作废的支票存根记账的手段非法侵占,另外20余万元是她直接挪用的。”③

2.分析总结。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犯罪人员特点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毕业不久,刚找到工作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除了自身问题之外,也说明大部分的高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仅掌握了会计的专业技能,对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没有清楚的认识。以至于刚刚步入社会,经不住外界诱惑,道德防线不堪一击,最终走上犯罪之路。面对当前会计犯罪出现学历高、年龄低的趋势,高职院校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会计实务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虽然高职教育不断地改革创新,但基本都是围绕着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使得高职院校更加坚定走技能教育路线。学校重点传授的是会计记账的方法与电算化操作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大赛成绩也非常重视。与之相比,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视程度相差甚远。一名真正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作为标准要求自己。

2.授课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仅有一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简称《财经法规》)。虽然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但由于本课程涉及法律条款的内容比较多,教师感觉比较难讲,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较为陈旧的灌输式教学。由于课堂上讲授的是比较枯燥且理论性很强的法律条文,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生动的案例,再加上学生没有机会去企业亲身体验,无法真正理解会计职业的意义。这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课程内容枯燥,难以记忆,仅仅为了考试背诵,缺乏学习积极性。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更多的是在讲授空洞的法律条款。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除了在《财经法规》这门课上讲授法律条款,就是教师在专业课上寥寥几句,蜻蜓点水一样地提一下“职业道德”。对于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修养,要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操守,如何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荣誉感等,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类问题。④在考核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没有完善的考评体系,学校无法将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导致会计专业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学生因为职业道德无需与成绩挂钩,更加认识不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其不予重视。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课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侧重职业技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也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该将与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规范和品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时刻不忘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积极贯彻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更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专业道德教育课程上,应该贯穿整个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坚持原则,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热爱会计职业;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开源节流,讲求效益,保守秘密。在《经济法》和《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清楚法律条款,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2.开创教学新思路,完善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互动、开放的方式将职业道德知识贯穿课堂,把抽象的条例条文形象生动地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消化,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不定期地去搜集会计违规违法案例,将案例贯穿于授课过程中,在讲授案例时,可以让学分组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讲座教学是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特色教学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会计实务界资深专家、专业人士对学生讲授会计实务,通过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进行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以此达到自警自省的目标。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相关法律人士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来校进行《会计职场舞弊案》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职务廉洁警示教育。此外,增强与企业间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校外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会计职能、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等相关事项,在实践中提高会计实操技能,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真正理解会计人员担负的责任和意义。

3.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职业道德考评。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遵循教学规律,要主次分明,有侧重点,不可盲目地一把抓。因此,需要对会计职业道德内涵逐一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更有效地发挥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发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提高技能”、“坚持准则”、“诚实守信”三个方面。⑤其它内容由于受学校教育的限制相对要弱一点。作为教育主体,应该将“诚实信用”的教育列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此外,应该在学生考评体系中加入职业道德素养内容。可以追踪学生各个阶段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通过学生日常的一些表象,进行评价考核。如对学生抄袭作业、迟到早退、旷课、课堂表现、考试作弊等与职业道德相关行为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签写“考试诚信承诺书”,模拟无人监考方式来测试和锻炼学生的坚持准则、诚信、公平公正等方面的意识。

注释:

①王静泉.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DB/oL].

②广州日报.广州22岁女会计私设账户划走单位78万被判刑[eB/oL].

③重庆晚报.女会计挪用44万公款买名牌被判五年半[eB/oL].

④邢广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3-26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3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活

思想道德课是中职学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对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领略人生的哲理,提高自身的修养,正确地认识、评价、把握自己,真正地、持久地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树立为之不懈努力的信念和决心,从而真正地在自己的专业上得到持续的发展,使他们的职业之路走得更为踏实,更为有力。”新形势下,中职生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现象,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加强德育课堂教学思考,改变传统德育课堂空洞、枯燥、脱离生活等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

一、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一)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贴近。中职德育要走出困境,必须要体现它的使用价值,让学生感觉到德育课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学生才能实现德育的自我内化。“中职学生必须先行抓好道德内化的养成,才能成人。”因此在设计德育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特别是中职生思想上存在的典型困惑。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才能产生有效互动,这样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想上的困惑,从而为中职德育课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积累材料;教师要善于寻找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整合点。中职德育贴近中职生的生活,不是将德育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思想困惑进行简单的叠加,需要教师根据德育课教材内容将之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在德育课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二)与学生的职业生活贴近。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中职生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职业特点,在德育课教学内容上融进学生职业生活内容,对学生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情操进行合理的引导。德育内容贴近中职生的职业生活,重点突出以下一个内容: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道德。中职生由于生活经历比较少,对于职业定位往往好高骛远,过于理想化,这就需要德育课对学生职业定位进行合理引导,引导中职生根据自身现状合理选择职业;在合理定位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免学生走向岗位后不知所措;最后在德育内容上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一种职业素质。

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

德育课贴近学生生活不是体现在内容上,还应该体现在方法上,只有采取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提升德育实效性。

(一)选择生活化德育案例。目前不少思想道德课教师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导致中职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德育案例。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德育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借助案例将抽象空洞的理论生活化。例如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援引生活中范美忠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探讨。由于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中有话可说,大大提升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二)开展德育体验活动。实践证明,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知识是最深刻的,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生德育课堂开展体验式教学。例如结合中职生专业;也可以适度地开展社会调查,例如在教学“职业观”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组织中职生对学姐学哥进行调查,通过实践调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合理职业定位的重要性。德育体验活动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德育体验,因此,德育教学达到的效果更明显。

(三)注重德育情境熏陶。生动的德育情境往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情境。中职德育课堂常见的生活化情境创设主要包括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

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创设生活化德育情境,在生动的游戏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要善于运用故事,特别是生活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共鸣,在故事中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要尝试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

三、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要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我们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式。中职传统德育课堂评价过于理论化,按照德育理论教学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中职德育课堂要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尝试生活化评价。

一方面,中职德育课堂评价要按照德育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德育理论掌握情况,以及德育课程学习中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等,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德育认知水平提升,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中职德育课程评价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德育理论与学生生活整合、职业道德等纳入评价内容,从传统“知”的评价向“行”延展,主要评价学生将德育理论转化为日常行为的意识与能力,将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表现纳入德育评价,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关注学生生活态度,使德育课堂评价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课程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德育课程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德育,提升中职人才的综合素质。中职德育教师要在日常德育教学中,努力探索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竞争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道德;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即教高〔2006〕16号①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说明,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极高地位。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现实表现让学校必须反思,不可否认,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强化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一、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现实表现

1、职业理想目标模糊。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高考志愿上有了选择,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没有认识,跟风报考热门专业或是由家长代劳的现象极其普遍,而真正从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出发的较少。

2、爱岗敬业精神不足。毕业选择工作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不能准确自我定位,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有意回避能发挥所长、能够获得到真正锻炼的基层或一线岗位。同时,功利思想严重,讲索取,不讲贡献,很多毕业生把所从事工作岗位作为自己的培训场所,缺乏踏实工作的精神。

3、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多为独生子女“90后”已经占据了高职院校的校园,百般呵护下的他们多经不住挫折,受不得委屈,意志力、忍耐力较弱。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时,挑剔工作岗位,因工作任务繁重,顶不住工作压力,不顾企业和学校的管理规定擅自脱岗的现象屡屡发生。

4、诚信公道品质缺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求职时提供虚假证件或资料,随意毁约,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时,处事欠公道,缺乏基本的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

5、团队合作意识薄弱。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出生的学生,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善于与人合作,集体意识弱,难以融入到集体中,不能将自身的作用和他人的作用充分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安排

一般来说,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有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在培养规格上会对素质能力作一定描述,其中会作职业道德的要求;另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课,从“05方案”②实施以来,在高职院校必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两门课中,有部分章节对职业道德知识的体现,《形势与政策》课可以灵活安排讲座,但总的说来,课时所占的比重较小,通识性强,对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限;最具影响力的一门课程应是行业职业道德和法规课,多数专业培养方案中都有这门课,它成了学生获取本专业职业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其不足在于,课程的教学可以传授知识,但难以有效地培养职业感情和职业素质,实践的缺乏是该课程无法真正达到目的的软肋。

2、学工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辅导员

学工部是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接处室和校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主管部门针对的是全市所有高校,一般性强。若上级部门没有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体系和总体方案,学校的学工部单靠自己的小打小闹难以形成效力长久的气候。我市自2010年来坚持实施的大学生“六个一”工程③以来,高职学生从市教委自上而下的安排中获得了“带薪实习”、“企业做工”的假期实践机会,为学生在实践中去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创造了条件。此举也可算是“政府引导,行业主导”校企合作的一番尝试。另外,学工部坚持进行的勤工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可以为培养职业道德的提供有效但有限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教高〔2006〕16号文件中要求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而非常多高职院校仍是按照教育部24号令④配备辅导员,文件精神的错位对职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队伍的建设是一大障碍。因此,学工部门在引入辅导员时,更应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需求方面来考虑。

3、教学单位的日常作用发挥

教学单位是培养方案的具体施行者,也是高职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主要力量,一方面教师在岗位上的身体力行就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直接表现,因此加大师德师风建设无疑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有莫大作用,另一方面,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专门的行业职业道德法规课程外,贯穿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学单位应有的日常任务内容。

三、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⑤中指出:“把德育课程融入企业和社会……”这是在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下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要求。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要求,人们在校企合作中更为强调的是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共同开发课程、合编教材、实习就业、教师资的共享等方面,虽然期间会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体现其中,但却难以着重强调,在实施过程中也容易被忽略。校企合作培养不仅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应有职业道德的培养,且其应是最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对于学生来讲,在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中去培育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比单纯在学校更有先天及环境的优势,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前辈的示范,生产经营的实际过程会让学生有身体力行之后对职业道德要求的最深刻体会。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社政[2005]9号.

③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Z].渝委办发[2010]54号.

④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5

关键词:金融新常态金融职业道德道德风险金融从业人员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金融新常态指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金融业整体增长速度逐步回归正常;二是金融结构调整日趋频繁,开始进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期;三是金融产品创新日趋多样化,金融脱媒、去实体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四是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步入快速通道,金融干预与金融自由化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五是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发展重要分支,发展势头强劲,被誉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引擎。

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犹存且呈不断放大态势,人为因素在金融风险诱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金融新常态下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职业道德是金融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素质。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从业时能否遵守有关金融准则、是否善于规避风险、是否敢于承担责任、是否顾忌他人利益等,进而影响、决定金融风险或危机是否发生、金融风险或危机发生后是否能快速得以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金融行业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更是金融新常态下金融能否稳健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成为当前金融运行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金融职业道德有两种培育方式,即金融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期间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思想塑造期,是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将职业道德教育托付给金融机构是不可取的,因此本文着重考察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性越来越强,金融能否稳健运行的关键在于金融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缺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基本的金融职业道德,毕业走上金融工作岗位后对金融职业道德的概念和行为准则模糊,极易成为金融风险的爆发点。因此应该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

邹宏秋(2007)认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金融机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应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并提出高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思路。蔡庆丰等(2009)提出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是未来金融领域的主要从业人员,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及对我国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方建珍(2009)将金融专业知识教育比做“有形的手”,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则是“无形的手”,两者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侯定凯和李明(2009)认为目前财经类高校片面重视学生经济利益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如何做人的教育,财经类高校应该将伦理道德教育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操守素养同时提高。梁琪(2009)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学教育的影响,指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对职业操守教育重视不够,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1]。徐学锋和马欣(2010)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金融行业及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重大,并提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2]。连英祺(2011)提出金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会被放大。高校作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该根据时代要求和行业特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安排相应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内容[3]。

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金融专业学生培养上往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造成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或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1.缺乏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

不是只有师范、法学和医学等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才需要接受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与道德紧密相连的金融专业需要职业道德教育,然而大多数高校都忽视这一点,片面重视对学生金融专业课程的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认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可有可无,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影响不大,职业道德教育只是枯燥理论的灌输,而且教学资源有限,金融职业道德应该由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结合实际工作加以培育才能得见成效,于是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甚至直接省去职业道德教育部分[4]。

2.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够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的需要,本科院校也不可缺少,因为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最终都要走上工作岗位,都要成为金融从业人员,都需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操守。目前一些职业技术院校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实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等类似课程,而本科院校一般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者都只具有一些和金融职业道德稍微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公共课,往往是一个年级同时上课,不分专业,从而造成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这些公共课涉及的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太少、太肤浅,而且偏重理论,难以达到教育效果[5]。

3.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发展现实脱节

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发展现实相脱节主要表现在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局限于三字经式说教、缺乏金融职业道德案例教学、缺少具有实际金融工作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等。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高校金融专业知识教育很难跟上实际金融发展步伐,更不要说原本就落后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说教,相关案例短缺且陈旧不加以更新,同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匮乏,难以将实际金融业务中需要的职业道德和书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的认可度和接受力无法提高。

三、金融新常态下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首先,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时代需求。风险性是金融新常态下的典型特征之一,既有系统性风险,又有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无法消除,而非系统性风险可以加以分散,道德风险是典型的非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经济的损害不可测。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能否稳健运行的关键在于金融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金融新常态下应该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关注。其次,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行业需求。金融行业是信息高度不对称、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引人注目,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要求非常高。如果金融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那么将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最后,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轻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如此培养出来的金融从业人员是十足的“经济人”,忽视自己应有的“道德人”角色,虽然专业上过硬,但道德水平低下,能力越强的人犯的错越大,因此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四、构建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的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思路

高校金融专业学生是未来金融行业的主要人才,高校期间是培养金融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期间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规范从业后的自我行为,有助于适应金融新常态、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创新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1)针对不同阶段学历教育进行针对性金融职业道德教育。

本专科阶段主要以行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主,即侧重于金融产品投放和收回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毕业后在金融机构工作的要做到吸收存款不欺诈,发放贷款不盲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毕业后在企业投融资部门工作的要做到不盲目、不骗贷,合理规划投融资需求。研究生阶段主要以意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主,即侧重于金融产品和制度研发时的道德意识性教育,降低主观因素对金融产品和制度开发的影响。金融产品设计要符合市场需求,风险控制制度要实际、有效、可操作,不能存在人为欺骗因素,更要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金融产品或制度缺陷。

(2)侧重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的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与金融实际工作相关的案例贯穿其中,引发学生对案例多方面地分析和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对金融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修养有更直观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在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以金融职业道德课程教学项目为导向,同时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学生是主角,老师起引导作用,如此通过案例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现实金融市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知[6]。

(3)聘请拥有实际金融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兼职讲授。

高校金融专业应该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聘请金融机构的优秀员工作为校外兼职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及职业操守教育[7]。聘请来的校外专业人士凭借其丰富的实际金融工作经验,将金融职业道德融于实际金融工作中,便于赢得学生好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可度。

(4)将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渗透到金融专业课程教育中。

相比开设金融职业道德的专门课程而言,在所有金融专业课程中安排足够职业道德内容,用渗透、熏陶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操守更可取[8]。高校金融职业道德培育不能依赖思想道德修养这门公共课,应该让所有金融专业课老师担负起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任务,在金融专业课中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规范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专业课程中,并从教学大纲、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金融职业道德境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金融专业人才。

2.丰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1)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信用,信用既是道德范畴,又是经济范畴,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必然包含诚信,诚信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目前高校中借故旷课、考试作弊、剽窃论文、材料造假等诚信危机事件较严重,如果在校期间这些诚信缺失现象得不到有效纠正,那么从业后将会演变成职业操守问题[9]。而金融是典型的信用经济,诚信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会增加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如积极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在评奖评优中增加诚信比重,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诚信意识,将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相关法律教育。

法律和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会通过道德教育实现自律,主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对少部分人来说,道德教育作用甚微,需要用法律强制约束其行为。因此如果要使金融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仅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教育[10]。金融类从业人员经常与钱打交道,面临的诱惑较大,如果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能主动以法律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从业行为,经得住金钱和诱惑的考验。

(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犹存且呈不断放大态势。金融风险不仅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还有道德风险。金融业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高风险行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人存在道德风险,那么委托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11]。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开设如金融风险管理的类似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金融风险定义、分类及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树立和强化金融风险意识。

(4)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金融行业节奏快、压力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金融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素质薄弱。高校在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加模拟炒股大赛、银行技能大赛、保险竞赛、投资理财竞赛等,提高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抗打击能力、心理调整能力等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梁琪.浅析金融危机对金融学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甘肃金融,2009(10):4-7.

[2]徐学锋,马欣.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0(5):87-88.

[3]连英祺.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浅析[J].金融经济,2011(8):106-108.

[4]方建珍,杜伟岸.金融危机与金融教育的“道德奠基”――以CFa考试为鉴[J].理工高教研究,2009(8):5-8.

[5]何森林.高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成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3):75-76.

[6]邹宏秋.加强高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品质金融人才[J].浙江金融,2007(11):59-60.

[7]陈伟滨.金融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90-92.

[8]郑晓丽.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86-190.

[9]王启亮,李六杏.金融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培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1(1):61-63.

[10]蔡庆丰,朱默涵,尹皎.从次贷危机看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J].金融教学研究,2009(5):71-73.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6

关键词:会计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纪律和标准,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会计事务的行为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在于启蒙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旦将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那么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都将明显提升,从而使公众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当前会计工作中,违法乱纪现象层出不穷,职务犯罪屡见不鲜,从上市公司的粉饰业绩,到小公司的假账乱账,可以说,会计丑闻接二连三出现。在这一个个黑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肮脏的手,更重要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薄弱。那么,如何在会计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会计队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案例教学,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既可以是教师在课件中准备的,也可以是临场发挥、信手拈来的案例,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引出的案例。案例教学法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教师在授课中,透过案例教学,对某一问题进行示例性解说,揭示现象、说明问题,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讲授收入时,笔者运用以下案例:甲公司为在交易市场树立良好形象,达到发行债券,扭转公司亏损的目的,虚增收入,向股东和公众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虚报利润,使股价飞涨,创造中国股市神话。笔者就该案例提问:对于该公司的关联公司转让某大厦产权,获得转让收入(产权与甲公司无关),该公司会计人员将关联公司转让收入纳入本公司的业务收入和将a公司支付的用于某大厦的建设基金列作收入,增加利润,这种做法对吗?对于公司会计人员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教师在这过程中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收入分类和确认的同时贯穿有关会计职业道德和责任。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很好的加强,也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

二、专题讨论,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

专题讨论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课前预习思考,在课堂上经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以学生主动自觉地讨论、质疑、辩析、发表见解,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定总结,从而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应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在会计教学的各阶段中应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辩论赛。通过辩论这种形式,学生也乐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尤其是对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说服对方。例如,美国世通公司事件。世通公司是一家从事电信行业的跨国公司,它通过兼并炒作、资本运营,使股价节节高升,给许多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到2002年6月,世通公司爆出38亿美元假帐丑闻后,该公司的股票在华尔街股市上一路狂泻。7月份,世通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破产规模达到1070亿美元,是安然的两倍。为世通公司做审计的正是安达信公司,该公司以世通公司没有告诉安达信该笔费用的去向,也没有商量如何处理帐目为理由,为自己澄清关于38亿美元的假帐的问题。但据国会调查人员披露,在2000年以前安达信已被告知世通公司有人为虚夸利润的现象,但其对警告置之不理。从世通公司做假帐的手段和方法中可以看出,只要注册会计师执行了正常的审计程序,费用的资本化、坏帐问题以及美国在线的借贷套利行为都是可以发现的。因此,安达信公司是否违背职业道德作假?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讨论,寻找答案,最后教师结合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进行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所受到教育的效果要远比教师直接告知结果深刻得多。

三、利用校本教育资源,在会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校本教育资源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所生产汇集的、直接应用于一线教学活动的资源,具有直接指向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能满足实际教学对资源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上可通过利用校本资源,把传统的教师讲授和灌输为主的职业道德课,变成学生愿意学并能在职业道德素质得到内化的课程。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从《毕业生风采录》中选取有关财会专业学生亲身经历的鲜活实例,在会计教学中穿插这些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优秀毕业生许某某如何坚持贯彻落实备用金的设置的规定及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备用金虽小,却不可忽略,以及作为财务人员坚持备用金使用原则就是坚持会计准则的道理,以此来激发学生在注重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有时则通过与财会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联系,让他们回到学校给学弟、学妹做讲座,他们根据自已亲身经历的一些实例,如生产产品剩余的边角余料,公司主管授意他将该笔收入在公司帐册之外另行登记,但他还是坚持将它登记到账册之上,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入账,等等,通过利用校本教育资源这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沟通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多为单向交流,互联网可以改变这种状态。如在讲授费用的内容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网上流览企业如何虚增费用,减少利润,达到少交税的一些典型案例等相关会计信息和最新的会计资讯,重点了解最新的职业道德资讯。对相关的经济案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现代通讯工具,学生、教师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网上建立资源库,由教师将学生发表的见解和教师的点评汇编后放进资源库,供学生之间查阅,达到资源共享,对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行业都是不容置疑的。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普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广阳.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根本,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为准则,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以“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四有”好教师。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激发教师发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努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和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省教育厅〈关

于印发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的通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关于印发<市教育局严禁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的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市开展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集体组织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教师相互评议和家长评议相结合,上级督导检查和学校领导抽查相结合,领导点评和个人整改等多种形式,规范教师言行,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教师在教育行业新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

(二)弘扬“五种美德”,培养“四有教师”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活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岗位职责,扎实完成工作任务,大力弘扬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家庭美德、提高个人品德、弘扬传统美德的“五种美德”,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三)强化监督机制,规范从教行为

一是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

善各项制度,用制度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于违反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的行为绝不姑息,加大惩治力度。三是实行公开承诺,做到德行自觉、自律。根据《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校规校纪、关爱学生生命、塑造公众形象等几方面进行细化要求,与每位教师签订《教师个人诚信承诺书》,树立广大教师诚实守信、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使每位教师成为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品德高尚的人。

(四)树立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一是以庆祝每年的教师节为契机,开展评选表彰“教书育人楷模”“名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挖掘典型,树立榜样,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师德师风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宣传资源,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成绩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五)加强师德考评,落实考评结果

各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师工作全方位的考核,要求教师注重师德形象,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在教师职称评聘、评选优秀中,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四、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2020年7月)。各单位认真学习本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二)开展活动(2020年8月-11月)。根据各单位方案内容切实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

(三)总结检查(2020年12月)。各单位上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教育局将抽查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不得敷衍塞责。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加强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是未来我国会计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好坏。在高校会计类专业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可以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从而对潜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作用。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然会导致其为谋取个人或单位利益而肆意造假。因此,加强对高校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当今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财会教学中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在高校财会教学中,注重的仍是学生的会计专业教育,而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较少,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最终的结果使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坚韧的职业道德的“铠甲”,走上社会后,在事本专业工作的时候,难免由于缺乏职业道德的系统知识、由于意志薄弱而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伤害使用会计报表的国家、单位和个人,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伤害。

2.2缺乏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熏陶和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职业氛围的营造

会计专业学生较多缺乏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由于会计专业本身风险多样性、抽象性和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等因素,本可以在学生时代即已奠定的基础却无法实现,高校没有很好地履行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责任,而把这些责任推向社会,极有可能学生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甚至走向违法的道路。

2.3学生缺乏顶岗实习的社会实践机会

由于会计资料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单位不愿意给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导致学生在高校读书期间缺乏“真刀实枪”的实践机会,缺乏对会计职业风险性的深度理解,从而使学生埋下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性不够高的隐患。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3.1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和专业水平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条件

高校会计教师肩负着身教与言教两个职责,一般说来,身教重

于言教。会计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条件,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会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不会引发抵触和反感情绪。在日常的会计教学实践中,会计教师应以自身较为完善的人格修养为基础,结合实际会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引导和教育。实践证明,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内心信念的形成。

3.2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较高职及中专学生而言,未充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其他能力的培养重视也还不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自发性的,只有让学生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由于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所以,法制教育范围也应尽可能广泛,除了应该学习基本的《会计法》以外,《税法》、《合同法》、《证券法》、《票据法》、《经济法》都应包含其中。法制教育要让学生意识到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危害及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把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纳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3.3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可以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真实的会计操作流程。在课程设置上应尽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会计监督体系,并在实践课程中穿插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的会计信息。同时要注重改革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案例教育,借助案例既能够使学生对道德问题较为敏感,又能够增强其对道德的感性认识。此外,高校还应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实习条件,特别是能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接触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会计知识,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业务知识。同时安排学分鼓励学生多次实习,而不是只在将近毕业时帮助学生实习。

3.4建设高校诚信专业文化

高校不仅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学中,更要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高校可以开展诸如诚信文化周、诚信人物评选等活动,还可以引入诚信管理机制,如考试作弊计入诚信档案,学生会人员评选采取公开透明方式,让广大学生参与等等方式建设诚信校风。同时,应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高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加大学分比重,针对不同学生特殊需要采取辅导教育方式,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引导、开展种公益活动,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念。

3.5高校缺少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结构的缺陷主要是缺少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而且会计专业教师本身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缺陷。所以,笔者建议要培养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弥补会计专业教师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法规等知识的缺陷,进而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结构。

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校期间除了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大力加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可以预见,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未来高校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将显现其强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志明,《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4.

[2]李杏梅,《浅析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消费导刊,2008.11.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9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学校;专业文化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却并未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过会计职业技术。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涵盖了敬业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等内容。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对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

为了解学校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实际效果,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

(一)调查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

通过对所在城市开设会计专业的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法律道德或法制教育课程的有4所,且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有4所;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有2所(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每学期安排过一次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的有1所,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在课时的安排上,各校的差异也较大:如法制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开设两个学期,周课时为4,而有的开设一学期,周课时为2;又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多的共安排60课时,少的仅在考前安排几次集中辅导(不足20课时)。

(二)调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后的实际效果

调查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的对象为一二年级未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53位学生,第二组的对象为三年级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07位学生。部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显示:是否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学生接触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考试需要,并未在思想层面认知;学校开设的法律道德等课程未能达到向学生传导会计职业道德信息的效果;学生对会计工作情境缺乏认识,认为“会计诚信”离自己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被社会“同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二、原因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过去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侧重学历教育,后来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导,开始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得以提高,出于验收和就业需要,“考证”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侧重点。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特别是廉洁自律观念)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

(二)缺乏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

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通常的做法是挂几幅会计名人像、贴几句会计法规、布置一间展室(陈列学生作品、奖状等),学生在入校时参观过一次后就大门紧锁。而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认为,职业道德与会计工作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由于现在还未从事会计工作,“做假账”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离自己还很远。

(四)教学形式陈旧

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开展,形式僵化,学生被动接收,其结果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多媒体教学化身为放法制录像;难得有一次案例教学,又由于案例简单、缺乏新意、答案一目了然而变得无思考价值,学生自己都觉得参与讨论“太过幼稚”,也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转贴于

(五)社会现象冲击学校道德教育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真善美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两种对立,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三、加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法律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渐进教育理念运用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讲诚信、高技能、精业务”的要求,并以“讲诚信”为首要目标,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法律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会计法、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循序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包括:校内实训设施改造成模拟会计工作的专业场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诚信档案;班费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平时开展的活动中加入会计元素,如举行会计技能大赛、设置模拟法庭、艺术节安排会计小品、对优秀毕业生进行校园电台访谈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出于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就会虚增当期利润。教师应指出,这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

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聘请优秀的会计、审计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和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世教育的目的。

(五)改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和会计专题辩论,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去。教师应广泛调查搜集资料,设计一些含有道德困境的案例(如怎样辨别税务筹划和避税、如何恰当地进行检举揭发等),通过学生组内讨论、组间辩论等形式,最终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使学生掌握一些思考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以发展其职业道德思维,提高职业道德能力。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佳培育期。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法守法,在就业前就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合喜,董红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4,(2).

[4]王妍.浅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实现途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

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篇10

1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已然形成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分天下的局面,职业院校的数量已达上千所,高职院校在培养新时期高级技能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一方面是管理学生,一方面就是进行德育工作。由于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相对放松,很多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并不完善,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也未受到很大重视,共青团展开德育工作的成效较差。然而,德育对于高职院校这些学习成绩差,平常生活、学习都相对松懈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成长都有很大帮助。

2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创新高职德育工作模式能够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经济的发展,也让整个社会的思想变得复杂化,一些西方的腐朽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中国,社会上很多人为了利益丧失了道德。这些负面的思想也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加上高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原来学校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纪律性不强的学生,在思想方面似乎更容易受到一些来自外界的负面影响。尽管并不是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会受到影响,但这毕竟会给高职共青团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全都认可教师的权威,对于教师所进行的德育教育有或多或少的质疑。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高职院校共青团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更深入的层次来帮助高职学生抵制腐朽思想,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1]。从素质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高职德育模式让学生更加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是要求高校对学习模式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来说实际上也是给出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以品德为先,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对学生整体认识的变革,也是对学生公平教育、公平评价的变革。这也就要求现代高职德育要摆脱传统的德育模式,将原来的灌输式教育变为引导式教育。现如今的教育形势和社会要求下,只有跟随时代的发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才能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意义,让学生自觉注意对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从高职德育工作的角度来看,创新高职德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涉及学生、家庭、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需要协调好各方关系,德育工作在这些关系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在社会发展中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诚信、感恩、尊敬他人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走上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3如何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模式实现创新

高职院校共青团是高职院校的重要部门,要对共青团工作给予支持,重视建立健全共青团工作制度,加强开展共青团德育工作。共青团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要坚持创新、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要结合职业教育进行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院校,职业技能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他们同样是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对于这些人才的培养,依然要走德才兼备的教育路线,这样对于高职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是大有裨益的。在进行德育工作前,共青团要先分析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特点,从而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职业道德养成方面,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职业技能比赛来进行,在这些实践性强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抓典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典型案例中可以包含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关于正面案例,学校还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道德模范来学校举办讲座,用这些正面案例来为高职学生指明正确的行为方向,也鼓励学生向这些正面积极的案例进行学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