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1:45

高中学习制度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导师考核制度;自主学习能力

一、导师考核制度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可行课程的预设

针对本文的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为宗旨,每个课题大致可以做如下四种设置。

1.明确课堂目标

即要摸清考核的标准,当然,高一至高三年级的目标设置肯定存在着区别,但是处理的授课流程还是大致相似的。基本上如此:通读全文了解相关课标―抓住关键词句―简单、明了地概括中心思想―多角度重新分析全文―制作考核表反馈学习情况(便于统计和评价)。

2.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督导作用,全程由学生根据课标自主学习,全员参与。例如,上文言文课时,可以选出该课专长的学生,作为临时领导,在其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学习,完成考量表,教师只在关键时候进行提示指导,考量表完成后还需要学生踊跃提出疑问,进行探讨解决,最终总结出最好的答案,进一步提出更好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3.成果交流分享

在分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临时领导的带领下,各个小组可以推荐文言文通译较弱的学生上台试讲,各小组分别给出评论与建议,最后评出成绩相对较好的小组,然后教师再总结表现相对较好的小组的学习方法。

4.最终考量反馈

首先由各小组进行总结评价,然后交给临时领导评价,最后再交由教师进行最终成绩的估量与评价,并反馈。

二、导师考核制度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上的相关措施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的职能应得到充分展现,具体措施如下。

1.课目分类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学生在学习一个课程时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授课前做好准备,将课程先行进行拆解,简化之后抓住重点,并根据之前所述的课程流程的设置进行分块,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教学前的准备。

2.课前引导

教师要负责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准备与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地把握住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考量保准,完成课时要求。

3.课中辅助

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学生根据预设目标完成课时任务,明确告知其该学科的考试要素,综合考量标准,并抓住重点,然后推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告知学生目标时,同时自己也要明确,课时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课时,或者一个学期,又或者一个年度,而是要明确高中时期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不可分割,所以目标应该设定得更加完整、全面,才能得到阶梯式的成长。

4.课后分享

每个课题的结束,都是总结学习经验与规律的开始,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给学生,能够充分彰显出他们的参与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敢于质疑,善于总结,多多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在探讨中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5.能力培养

在探讨学习中,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开发与锻炼的过程。学习语文,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的一个培养过程,只是从以前的教师灌输教学到学生自主开发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成了锻炼的主要方法,教师在一旁监督、引导、保驾护航,是学生学习时的坚强后盾,帮助他们解决疑虑,对培养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推进考核

新的制度对导师的考核,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在对导师的考核下,衍生出针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必然性,而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是新的教师考核制度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教师的考核会促进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带动教师考核,二者相辅相成。

7.共同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一堂课几乎全是教师讲学生记和听的古板模式,尽管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变长,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应引导学生完成考量评价目标,总结更好的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其实也是教师的考核标准,在这同时,学生也能够顺利地达到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之路,本就是漫长而曲折的,哪些是适合时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要花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的。在现今的考核制度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怎样科学地、系统地安排授课流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全面地提升自己,让教师更高效地教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马寿华.有关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33.

高中学习制度篇2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多年后,深刻认识到高中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管理制度对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结合工作经验,简单分析了加强高中生管理制度的意义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中;管理制度;教学;质量

学校作为一个大集体,管理制度是对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措施,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简单论述了高中管理制度的作用及加强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高中管理制度的意义

(一)高中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一个大家庭,教学活动是一项过程复杂、周期较长的特殊行业,为保证教学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必须有一套合理的、完善的高中学生管理制度。高中管理制度不是约束学生自由,相反,它是保证学生在学校正常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试想,如果没有高中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行为毫无约束,学生想逃课就逃课、想上网上网,那么为了应对这些琐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有了管理制度,教师及校领导就可以从这些琐事中解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思考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可以说,一所有着高水平教学的学校,必然有套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作为校方,应重视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力求实现一切事物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学生管理制度对于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管理制度是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方式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变革,管理制度向民主管理趋势发展,管理制度虽然有强制性的因素,但是制度的实施也应得到教职工的认可,坚持管理制度“从群众中产生、再用到群众中去”的理念,积极发挥广大教职工主人翁的意识,树立“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思想。再者,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针对学校每个人的,这也就约束了校领导的相关行为,减少了校领导的随意性举措,校领导也得“依法办事”。

(三)完善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个学校能否生存的关键,教学质量的制定、管理的实施都是以学校基本管理制度为基础,教学质量是通过教职工的工作实现的,没有教职工高质量的工作,也就没有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职工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那如何规范教职工的工作,使其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这就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方式,有了管理制度的制约,教师会在教学活动中做好每个教学步骤,完善自身工作,校方也能对其教学工作进行全程把控,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课前规划、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等等相关工作。这些教学工作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高效的进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套完善的高中管理制度并不是完全监控学生、教师,它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为学生与教师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环境工作与学习,“有赏有罚、责任到人”的考评制度、教师晋级制度等都有效地保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习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教学是双向行为,校方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学生行为要求、一周一次的教育制度等等,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高中管理制度是依法治校的表现在法律逐渐健全的今天,依法办事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法治校也是教育行业的趋势,完善的教育法规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依法治校要求教学活动行为合法、办学行为合法,高中管理制度就是依法治校的具体表现。高中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校领导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制定的,必须是合理合法的健全制度,制定的前提条件就是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合法化,是学校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保证,所以,只有完善管理制度,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工作才能做到依法办事,保证教职工、学生的相关权益。再者,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实际情况,保证教职工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愉悦地工作,不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中管理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教学管理制度校方对于教师的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本文简单归纳了几点规范教师行为方式的相关措施:备课制度、授课制度、辅导制度、作业及批改制度、教学质量评定制度、听课制度、教研制度等。

(二)学生管理制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活动,因此学生成绩好坏、教学质量是否良好并不能单纯依靠教师一方面的努力,也要靠学生的努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规范学生学习行为:1.课前预习制度:预习是学习新内容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后能够大概了解到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上课时就会在所讲环节上有所重视。2.听课制度:预习课堂内容后,听课时学习课堂内容的重要环节,上课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复习制度复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温故而知新,复习能够使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四)考试制度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必要的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方式,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应试技巧。总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也是民主管理的实现方式,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教育法律法规作为后盾,管理制度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学生、教职工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才能轻松、愉悦地工作与学习,只有制度的规范化,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兴贵.试论高中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优化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高中学习制度篇3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理念;制度

作者简介:吴登国(1970-),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副研究馆员;陈根(1966-),男,江苏大丰人,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盐城22405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13-02

高校党组织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政治核心和思想保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高校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党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努力解决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制度等基本问题,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路径。

一、确立顺应时代潮流的学习理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应对新世纪、新阶段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而提出来的。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用顺应时代要求、体现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来引领学习活动。

1.终身学习

高校作为学人云集的地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读书、思考、学习本来就是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内在生命的表现形式。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而实践发展和知识更新却是无止境的。每个现代人只有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紧跟时展步伐、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因此,终身学习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在当今时代,要深刻认识学习对于文明传承、国家兴盛、政党巩固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要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来充实新知识、汲取新经验、掌握新本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是要达到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工作责任和生活习惯的境界。

2.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核心内容,对提升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团队学习注重学习的集体效应、学习绩效的持续性和扩散性,是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培育团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学习型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党组织成员共享学习资源、共解工作难题,在团队学习中思想不断交流和碰撞,产生高于个体的集体智慧,进而在关系事业长远发展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目标战略等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因此,高校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融入团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党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习优势与智能优势。

3.创新学习

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过程是一种思想上永不僵化、学习上永不知足、创新上永不止步、发展上永不懈怠的过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实现从“传统学习”向“创新学习”的转变。要用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高校按照改革创新的要求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把认识和行为从过时的经验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举措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4.自觉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总量呈几何级增长。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研究,人类知识在18世纪以前一般为80~90年增长一倍,19世纪60年代为50年左右增长一倍,到20世纪90年代已发展为3~5年增长一倍。在现代社会,学习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求知行为变为生存和发展之道。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政党还是国家,如果不学习或学得不够快、不够多、不够好,就必然会落伍、会被淘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其根本在于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否获得有效提升,关键在于学习自觉性的养成、巩固和不断提高。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拓展学习领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和工作本领。

二、探索适应组织特征的学习方式

高校的党员队伍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较自由开放、创新意识较强,这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学风氛围和人才基础。高校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设置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形式较为灵活多样,具有智力密集、人才密集和学习资源密集的优势。这种组织特征要求高校必须探索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1.研究式学习

研究式学习也称之为“链式学习”,是著名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专家钟国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化的学习方法。该学习方法把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找准问题、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研讨、突破操作。这六个环节不断深入、不断循环。要将理论学习由“要我学”的外在负担转变为“我要学”的内在需求,就必须走出过去那种学用脱节、为学习而学习的误区,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做文章,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倡导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形成“查找问题组织研讨针对性学习成果共享实现创新”的研究式学习链。研究式学习以问题为指向、以项目为牵引,注重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强调通过学习和思考形成研究成果。

2.网络化学习

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把“为信息交换提供更有效的媒介”作为学习型组织应对传播挑战的策略。在信息化时代,建设网络空间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我们党赢得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网络平台。通过实施党建网络化工程,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网上党建论坛、网上党校、网上党课等活动,使广大党员通过平台可以随时获得多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点菜式”学习。

网络化学习分为自主学习、同步式协作学习、异步式协作学习,不仅可以克服高校基层党员分布相对分散、学习时间难以集中统一的不足,突破现场实景学习的时空障碍,而且可以通过组织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协作式学习,更好地推动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基层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党员需求、富有实际成效。

3.全面性学习

全面性学习观倡导包括思想意识、知识结构、行为养成的全方位学习。在创建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整合学习资源,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抓手,推动创建活动与其他教育形式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一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创先争优的基础工程,创先争优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强大动力,应将两者有机统一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工作中。二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一般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追求。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本身就应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引导广大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各项具体工作相结合。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探索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学生公寓、实验室、课题组和科研平台上。

三、构建符合目标要求的学习制度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是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局面,促进党员素质提升、永葆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构建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这样才能把学习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由“抓活动”变成“促常态”,进而使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完善和创新教育培训制度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注重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出发,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提升中心组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抓好党员政治学习,树立全新的思想理念,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党员思想的层次性,突出学习的重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在深刻总结学习教育经验和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学习教育培训机制,重点形成和完善集体学习制度、个人自学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学习联系点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成果转化制度等,在制度创新、制度完善、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努力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

2.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要保证广大党员干部真学、勤学、乐学,必须建立和完善刚性的考核激励制度。在党员干部常规述职中,要规定“述学”;在党员民主评议中,要规定“评学”;在组织考察中,要规定“考学”。为此,需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领导带头学习。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不但要对本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学习负总责,更要带头学习,带头做主题教育、形势教育报告,带头参加专题研讨、读书交流活动,切实在增强自觉性和端正学风上给其他同志当好表率。二是导向激励学习。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作为干部考察、发现和使用的重要依据。把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党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使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效果佳的党员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三是典型引导学习。认真总结和推广创建活动中的新鲜经验,积极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和标杆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激发学习动力,营造学习氛围,不断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走向深入。

3.建立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高校要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离不开经费投入的物质保障。要加大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投入,从硬件配套设施和载体平台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大学习阵地建设的力度,通过创新活动载体、拓展网络平台功能、创建校内外学习基地等途径,切实为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除了硬件设施建设外,还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通过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不断加大投入,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保障。

总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只有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在深入了解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的基础上,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构建有效的学习制度,才能实现创建活动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华.试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2]黄蓉生.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五动”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3]黄建军.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路径[J].高校理论战线,2012,(6).

高中学习制度篇4

一、制定活动计划,完善学习制度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产业集聚区在2018年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年度活动计划。重点围绕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内容安排学习。同时,强化制度约束,制定了《产业集聚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完善修订了《产业集聚区三会一课制度》、《产业集聚区党员发展制度》,明确了《党员发展流程》,制定了《产业集聚区党员干部党课计划》、《产业集聚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等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两学一做”学教活动规范化。

二、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严格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双评”工作,全体党员亮身份、亮工作,并进行公开民主评议,确定星级,公示公告,全面激发党员同志争先创优的意识。开展科室评选活动,采取民主评议、公示公开的方式,每周对机关科室工作开展情况、企业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公开考评,并进行公示,促进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迎“七一”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召开精神下基层宣讲活动,邀请市宣讲团成员,为机关全体同志及部分骨干企业代表共计180余人宣讲党的精神,召开“迎七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区内部分在建项目项目部参观花洲书院廉政教育基地,使全体党员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三、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一)严格按照要求定时召开组织生活会。产业集聚区在2018年4月20日以“深入学习党的经常,作为党员该怎么做”为主题开展组织生活会,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均作为普通党员参加。

(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每周五下午固定活动制度,围绕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四化双评”、“两大工业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各类活动,做到了周周有学习、周周有活动、周周有提升。2018年以来,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30余次,邀请市委党校讲师、优秀党员等上党课4次,有力推动了“三会一课”制度在产业集聚区落地生根。同时,严格活动制度,每次活动均做到内容有记录,会后及时小结,使活动开展规范化、制度化。

(三)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创新开展“微型党课大家讲”活动。将“微型党课大家讲”活动写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方案,纳入“三会一课”计划,坚持每周一开展,坚持党员干部一个不拉,坚持宣扬“党建+正能量”,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真正把微型党课打造成党员教育的新课堂,干部锻炼的新平台,“三会一课”活动的新载体,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0余名党员走上讲台进行授课。

(四)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主动学、集体学,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制定了中心组学习计划,在严格落实市里要求的活动内容前提下,加入与产业集聚区息息相关的经济工作内容、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等,使中心组学习活动切实落到实处。目前,中心组学习活动已累计开展开展6次。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单位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各项工作安排,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学习形式活动形式老化,内容不丰富,学习教育活动“对本宣科”学习书本知识多、文件多,开展研讨、交流、外出学习等形式少,学习内容单一,文字化、程式化等问题,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保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提高:

(一)丰富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计划和工作方案进行优化,着力增加互动交流、专家授课、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丰富微党课内容,结合产业集聚区中心工作、正能量文章等,提高教育意义。

(二)建章立制,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完善《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等学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规范性,以制度约束提高规范性。

高中学习制度篇5

摘要: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是专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该制度建设涉及到教育实习指导师制的建设目标、教育实习指导师遴选资格、教育实习指导师的职责与权益以及影响该制度实施的有关问题。如能将教育实习指导师队伍建设推向制度化加以实施,相信会给教育实习带来深度的改革震动。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实习;指导师普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建设一支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技能方法的教育实习指导师队伍并发挥其在教育实习中的作用,能够保障教育实习成效,保障师范生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有效巩固、反思、修正与提高,实现高校、中小学教育和教育行政三方协作,合力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教育实习指导师,是在教育实习期间对师范生在完善专业思想态度、深化专业体验、巩固和反思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研究中小学教育现象和教育对象等诸方面进行引导、规划和教谕的专业人员。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宗旨是适应教师教育改革需要和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强化教育实习功能,使师范生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加快专业发展步伐,促进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合作、联盟,协同强化教师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建设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社会目标。从宏观角度,通过建立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培育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对教育实习的关注与参与意识。从微观角度,通过建立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推进和深化教育实习改革,将原来侧重于对师范生外部行为管理和指导转向侧重于对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的巩固、研究、发展与反思。

(二)教师目标。“大学聘请出色的中小学教师进入大学参加未来教师的培养工作,大学从事师范教育的教授则应该走出大学,与中小学教师一起总结、整理目前学校中最好的经验和措施,使教育科学研究植根于基础教育实践之中,使教育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1]已经成为中外教育实习改革的趋势。高校教师既应该成为高师教育专家,还应该成为中小学教育研究专家,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现象、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能够带动、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师也应该具备双重功能,既要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又要能作为专业指导师,培养新教师。

(三)个人目标。“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2]p.50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实习不是师范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结束,而是真正走入专业发展的起始。实施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可以通过加强对师范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指导和训练,培养他们的专业发展意识,促使他们尽快熟悉、研究中小学教育,为他们走向职业岗位后尽快步入专业发展轨道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资格认定和管理教育实习指导师的遴选和管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推广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当局和大学教育学院三方联合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求实习学校的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都能更多地参与对方的工作,实习学校的资深教师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指导[3]p.156。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实习,使教育实习的预期作用与政府教育规划、中小学对教师的期待和高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教育实习指导师的选聘首先要考虑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三方协作关系,还要考虑拟受聘人员的资历、专业程度、责任心和意愿。

(一)遴选标准1.拟受聘人员应该包括来自三个方面的专业人员: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本部门或其它教育机构的资深专业人员、由中小学选定的资深教师和高校选定的教师。2.拟受聘人员资格。教育实习指导师应拥有《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中所规定的中小学教师资格或高校教师资格,具备中小学教师所要求的相应学历和中级及其以上职称。3.拟受聘人员素质。考虑拟受聘人员思想、知识、能力和技能等因素,教育实习指导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实习指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师德修养;关心教师培养工作,具有参与教育实习指导的志愿和责任感;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协调组织的能力等等;②教育教学素质。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懂得课程论、教学论等有关理论并能够运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自觉的教育教学诊断意识和诊断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教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指导师范生开展教育研究等等;③知识能力素质。掌握中小学相应科目课程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引导师范生围绕中小学教育教学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的职责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实习指导师管理模式和教师教育的教育实习指导制度,宜采取三方合作、各有分工的模式,建立对教育实习指导师的管理机制、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1.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推荐本部门或其它教育机构中符合聘任资格的专业人员至高校接受聘任;对受到推荐并且聘为教育实习指导师的人员资格予以认可;采取行政手段比如制定有关政策对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师的中小学教师的劳动给予承认(比如在职称评定、工作评价等方面作为必备或者优先条件)等等。2.中小学的职责:推荐符合教育实习指导师聘任资格的教师至高校接受聘任,指导师范生开展教育实习活动;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和教育实习指导师管理办法负责对本校人员担任的教育实习指导师的管理工作,保证指导的效能;对指导本校实习师范生的指导师进行评价和鉴定等等。3.高校的职责: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推荐的教育实习指导师予以聘任,颁发聘书;选聘校内专业人员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师,采取适当形式对所有教育实习指导师的劳动予以回报;组织学术活动或者专题研讨活动,定期邀请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实习指导师参与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研究教育实习工作,不断确立巩固新的学术理念,指导教育实习;对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实习指导师的业务进修、培训或者短期访学提供便利条件;等等。(三)管理三方可以组织教师实习指导师推选出资深人员,组成“教育实习指导委员会”或“教育实习指导(协调)小组”,代表三方对教育实习指导师进行管理、评价,行使以下功能:1.确定教育实习指导师职责与权力;结合教育实习指导师的工作实绩和评价情况,定期改聘、重聘教育实习指导师。2.定期组织教育实习指导师参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教育实习方案,研究教育实习指导策略,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等等。3.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高校方面的行政力量,采取适当措施,激励教育实习指导师履行指导职责,保证教育实习指导师享受有关权力和待遇。

三、职责与权益结合我们对教育实习指导师的制度实施的目标分析看,教育实习指导师的工作最起码涉及下面一些范围:①教谕职责。包括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人格修养等方面通过以身作则、正面教育、反面警示等方式对师范生进行熏陶教育等。②管理职责。包括检查督促师范生教育教学常规遵守情况检查督促师范生各种教育实习材料准备、整理建档情况,检查督促师范生工作纪律情况和行为规范情况等。③指导职责。包括指导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全程、了解中小学科研工作基本情况、初步规划将来的专业发展,等等。④评价职责。对师范生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给予评价和反馈,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给予评价和鉴定。⑤促进职责。受教育行政部门或者高校的委托,对聘任高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提出建议或意见。遵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教育实习指导师承担上述职责,便应获得相应的权利和待遇回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①工作待遇。包括在工作量、工作条件、工作时间等方面给予一定待遇,比如适当减少课时量、给予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适当提供更为良好的工作条件等。②经济待遇。包括按照指导工作量获取报酬、非工作日时间指导学生获得加班津贴、获得因指导学生产生的与工作相关的费用补助等。③奖励待遇。包括有权利因为自己出色的44指导工作获得相应的表扬和奖励;有权利因为受自己指导的学生获得荣誉而获得相应的荣誉;有权利因为志愿于较长时间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并且工作出色而获得荣誉等。④学术待遇。包括参加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学术会议,在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可视为完成发表的科研工作成果,优先优惠参加高校面向中小学举办的培训、进修等。四、相关问题分析近年来高校教育实习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各高校在中小学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与中小学签订教育实习合作协议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实习制度化进程。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建设一支教育实习指导师队伍,并在发挥其作用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

(一)教育观念问题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建设,最终意图是推动教育实习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关键一环,而教师专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的三方合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三方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高度和在教师专业化工作上所作的努力程度,就成了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建设的先要性因素。我国教师专业化在内涵建设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这一专业在我国发育得不够成熟,专业性不强”[4]。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化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在没有教师专业化的理性认识、自觉努力的前提下,目前我国教育实习的管理、组织、指导仍然会停留在外显的技能技巧、行动方式等方面,而不会对内隐的教育反思、职业精神、教育理念和心智技能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高校、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问题当前在教育实习中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也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合作大多表现为在宏观的人才规格要求(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资格的学历准入制度)或者具体的指导形式(如中小学在高校联系的前提下指派班级、教师为实习提供便利)等方面,属于较低层次的合作。如何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考虑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进教育实习工作,协调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三方结构功能,“不仅需要有观念的更新,而且需要有制度的创新”[5]。因此,需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建设战略考虑,应侧重于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期待,在根本上规范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在教师培养包括教育实习在内的工作中具体的专业行为,而不是以泛泛的条文陈述事实,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则或规章制度。

(三)职业基础问题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理论探讨成果远远超过实践成果。例如,众多高校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处于一定程度的分离状态,教育行政部门还满足于一般行政作为,而不积极扩展对教师教育的专业影响力,中小学仍以置身于事外的观念对待教师培养。在此情况下,深化教育实习改革,建立三方协作、各有分工的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相当困难。此外,由于我国师范生的学历证书与教师资格证书存在自然的相关关系,获得了毕业证书的同时往往就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实习被当作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中的最后一环,而不是被看作是训练学生职业精神、独立的职业发展能力、研究能力的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环,按照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指导实习生还很难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短时间内建立教育实习指导师制度在遴选标准、工作内容、评价方法上较难协调。

高中学习制度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早晚自习学风建设制度化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早晚自习有着不同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自由参加自习,学校不做具体要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2)提倡鼓励学生参加早晚自习,设有制度,但较宽松,以倡议为主,弹性较大。(3)严格要求,规定教室,规定时段,奖惩分明。

近年来,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学生进校分数较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故多选择后两种方式管理学生早晚自习。不少独立学院学生在高中时期对大学生活有一种幻想,认为大学阶段自由度高,高中阶段严格的自习制度在大学阶段将不复存在;另外,“90后”大学生个性强,追求自由,向往自主选择,不喜欢被束缚,认为大学生主要强调自学即可,对中小学生才需施行严格的早晚自习制度,因此部分学生对自习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对早晚自习持肯定、支持的态度,倾向于学校采取严格管理,甚至常有家长发出类似呼声:“你们管理得越严,对孩子就越好,我们就越放心!”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早晚自习制度能培养出比较严格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规定并严格执行早晚自习制度,学生就不至于在无课的时段处于失控状态而浪费时间。针对来自学院、老师、学生、家长的不同声音,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独立学院早晚自习制度进行分析。

一、学风建设

学风,代表着一所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独立学院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载体正处于树信誉、促发展、谋影响、创品牌的关键时期,加强学风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不可小觑。“优良学风的熏陶,能使每位学生都具有高尚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能自尊、自律、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懂得承担责任,遵守法律,从而为其一生起着导航和保护作用”。(盛加林,2004:16)

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由于大学和高中的学习模式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远大志向等问题。学院建立早晚自习制度,提倡学生参加早晚自习,安排固定的时间、教室和值班教师参与检查、管理,可以保证优良学风和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能保证上课的出勤率,也能避免学生因来不及吃早饭空腹上课,影响身体健康。有些独立学院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向学生介绍、宣传严格遵守早晚自习制度的要求,并加强早晚自习的检查、督导和管理,将各班早晚自习出勤情况作为评比优秀班集体的指标或参考数据,且进行表彰,以期通过各班集中上早晚自习,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营造大学浓厚的学习气氛。“从总体上讲,独立学院的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能严格自律,不断缩小自身差距,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迎接社会的挑选。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宽进政策,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沉迷网吧和歌厅,长此下去,难保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黄贵英,2005:71)

二、学生反馈

虽然学院、老师、家长和部分学生对早晚自习制度持看好的态度,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意见。以下意见较有代表性:“本以为上了大学可以轻松一下,没想到大学和高中学习没有两样,居然还要上早晚自习。”“自觉的学生,没有规定也会主动上早、晚自习;不自觉的,有规定也不见得管用。”针对这些观点,我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二年级15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早晚自习期间你一般做些什么?

2.早晚自习期间你有感觉被其他同学打扰、影响过吗?

3.你觉得一天中学习状态最好的时段是什么时候?

4.你认为大一的早晚自习为你带来了哪些帮助?弊端是什么?

5.你认为大二的早晚自习为你带来了哪些帮助?弊端是什么?

6.你对同学在自习期间吃早饭、讨论问题、随意出入教室等行为怎么看?

7.你对学管中心同学检查自习纪律、值班老师检查自习情况有何建议?

8.你觉得集体参加早晚自习的效率更高还是自行选择时间、地点参加自习的效率更高?

受访学生对以上开放性问题进行回答,我将学生的答案整理汇总,了解学生对早晚自习制度的真实看法。学生认为,早晚自习的益处主要有:大一的课余时间多,容易放松,早起、早锻炼和晚自习正好填补了这些时间空白;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有保障,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学会了自主学习;早起读书,减少睡懒觉机会;人的惰性不可避免,学校规定集体参加自习让我形成一种习惯;早晚自习让我的学习常态化,同学直接互相请教互相促进,增加班级同学的情感,避免除了上课在一起碰个面,其他时段很难见到;早睡早起;使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间复习巩固知识;拒绝懒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提出的早晚自习的弊端主要有:恶劣天气下外出麻烦;早起容易犯困,导致自习时间睡觉;规定时间参加自习,导致自己可分配的时间较少;让我感觉与高中学习模式相似,大学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自由学习;会受自习纪律差的同学打扰、影响;如有急事不能参加早晚自习的时候,请假很麻烦;大学应该自主学习,而不是在制度的规定下安排学习,以前高中同学现在所在的大学都没有早晚自习制度。

据该院检查早晚自习的老师反映:“学生参加早自习对上午第一节课的出勤率有一定帮助,因为这样时间上有过渡,即使学生早自习有迟到现象,也有助于杜绝上午第一节堂课迟到和缺课的情况。如果取消早自习,那么第一节课迟到或在课上吃早饭的同学会更多,对上第一节课的老师来讲,他们必须在考勤和课堂纪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分析其他六个开放性问题,我发现:

1.部分学生在早晚自习时间玩手机、听音乐、睡觉、聊天的现象依然存在。当然,大部分同学能妥善利用自习时间做习题,看课外书,学习英语、预复习专业知识。

2.部分同学自律性较差,自习期间吃早饭大声讨论问题、随意出入教室,导致固定教室中其他同学会因此受到影响、干扰。自习教室纪律的维护、督查工作有待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独立学院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明确的方向。“目标的缺失,就会产生行动上的盲目;导向的不明,自然引发了思想上的混乱”。(程蛟,2010:164)部分独立学院对低年级学生严格实行早晚自习制度,有助于降低考试不及格率,提高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以及《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重要课程的通过率,有助于促进学生考研意愿和备考状态的形成,更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但在早晚自习制度的落实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方面有待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早晚自习检查、管理工作,避免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被自习纪律差的同学影响。目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有两支重要队伍保障早晚自习的督查工作:自习值班教师、学生组织――学管中心的同学。检查维护好自习纪律,可以避免集体上自习存在的弊端。

二是尝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指导与选择,例如:引导英语水平较欠缺的班级学生在自习期间集体练习英语听力;班主任牵头,班委组织落实,每学期利用早晚自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专业技能视频资料观看、集体晨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自习内容,将严格稳定的制度与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起来,使早晚自习时段切实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业水平的黄金时间。

三是奖惩分明,表扬早晚自习情况优秀的先进班级,激励自习情况差的班级,并将自习考评情况作为优秀班集体评奖的标准之一,促进全院班级积极营造良好的自习纪律。

四是形成一对一互帮互助模式,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结成对子,形成良性影响,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

五是灵活制定早晚自习制度,为学生留有一定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间。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周三晚和周五晚学生不用集体参加自习,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将集体自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是建立科学合理请假制度,方便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既不违反早晚自习制度,又能处理好突发状况或紧急事件。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对于早晚自习请假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分为公假、事假、病假,保证真实、合理的请假诉求都能得到批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学习是一项自主化、个人化的活动,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但是独立学院部分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清晰的自主学习方向,因此有效管理自主学习时间的能力有待增强。早晚自习制度的贯彻落实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平台,养成自觉早晚自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程蛟.健全人格培养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社科纵横,2010,(12):164-165.

高中学习制度篇7

   度拓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制度机制对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至为紧要

   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把党的学习优势与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相结合,更好地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就是要让学习成为党组织及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成为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构建带有组织化特征、整体性要求的制度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对于党员及党员干部而言,制度机制是一种约束性、规范性、引导性要素,它规范和引领党员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对于各级党组织而言,制度机制是集体学习主张和组织化要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支持、环境保障和组织保证,它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组织、学习规划、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从而深刻影响着党组织团体性学习的深入持久和有序有效。再次,对于党组织之外的社会系统来讲,制度机制作为党组织内生特性的表征与彰显,可使得社会成员更好地了解党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行为、学习目标、学习成效,有利于党组织、党员和社会各界在学习问题上形成思想共识和良性互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监督。上述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实际上也体现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决定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向性、长效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目标的总体构建与积极推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还必须侧重从党的组织及其成员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认清科学制度机制的特殊重要性。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促进党员干部重视学习的动力基础。建立学习规划、学习考勤、学习督查、学习考核等各项制度机制,能有效解决党的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保障等问题,形成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努力方向,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内在动力。

   第二,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确保学习持久常态、工作学习一体化的关键要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保持常态长效,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机制,从而把战略性目标变成现实性项目,把原则性要求变成操作性内容,把软指标变成硬规定,一句话,就是要使工作、学习二者真正融为一体,从而推动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的政治自觉、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

   第三,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继承弘扬党的优良学习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我们党向来重视学习的制度机制建设。从1942年中央颁布《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规定》,到1989年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再到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推进学习制度化、机制化的探索和实践贯穿始终。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推进学习的制度机制建设,既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新形势下学习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创新。归结起来讲,就是使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治优势始终适应形势任务,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倡导优良学风、提高学习成效的有力保证。共产党人抓学习,不是简单地做书面文章,而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方式、规范学习内容、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使学习自始至终有章可循,必将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改进学习效果。同时,各项学习制度机制全面有效的执行,必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路,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第五,科学的学习制度机制是防止抓学习“走过场”、陷入形式主义误区的一剂良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学习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松可紧;上级认认真真  抓学习、下级热热闹闹做学习,走过场的情形时常发生。之所以这样,人为管控、软性约束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建立健全抓学习的长效机制,能有效摒弃各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最大限度获得学习的正向激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最

   大可能地杜绝各类“假、大、空”式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型党组织制度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战略任务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力气,逐步探索和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学习制度规范,对促进党员干部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学习制度机制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一些党组织在学习管理、督查、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一些党组织的制度机制虽然较为齐备但执行不甚理想,一些党组织的制度机制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对称,等等。总之,制度机制并未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习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备。一是从地方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制度看,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体学习、外请专家报告、读书会、学习交流等“学”的制度规定很多,但对照中央提出的“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学习制度体系的设计不全面、不系统。尤其在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的具体要求不全面、不完备。现实中存在的党员干部向书本学习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少,以及只以学习指导实际工作、改造客观世界,鲜用学习指导个人思想境界提升、改造主观世界等情况,就是制度机制不健全所带来的结果之一。二是一些学习制度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有些学习制度无法衔接配套,甚至有的学习制度相互抵触、相互冲突。三是学习制度体系不平衡。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规定多、要求高,而对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学习制度规定比较少,尤其是城乡基层党员干部、外出或流动党员的学习状况堪忧。

   第二,一些学习制度缺乏权威度和连贯性。一是学习制度刚性不强,学习制度本身激励约束力不够。从当前学习制度的总体构成看,政策性、原则性的学习制度规定多,实际操作性的制度机制少。从制度规定上看,多缺乏对学习成效的检查考核、激励惩处等刚性制度,党员干部学习的实际效果如何,往往无法有效检验。二是对违反制度规定或者贯彻落实不力的行为,缺乏追究和惩处措施,导致有些学习制度日渐失去权威性,甚至形同虚设。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学习要求等的变化,一些学习制度并没有与时俱进作相应的修订完善,致使一些制度规范不能有效延续。还有部分新制定实施的学习制度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严肃性,甚至存在领导者个人意志决定某项学习制度的存废,出现制度“朝令夕改”的情况。

   第三,一些学习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很到位。一是现阶段各种学习制度规定不少,但一些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不力,一些学习制度定好了,发了文、上了墙、成了册,往往就大功告成而被束之高阁。二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制定了学习制度,实行了一段时间但不能经常化坚持,甚至学习制度能否贯彻落实,完全取决于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否重视,制度执行的环境不够理想。三是在贯彻落实制度过程中存在为学而学、不讲实效的情况,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忽冷忽热、时紧时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匆匆忙忙落实上级部署,开展学习主要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名为学习,实则主要用于开会或研究工作领域的问题;有的实行“以考代学”,结果是“以抄代学”,学习考试时已提前做好答案,且人手一份,于是考试变成了“抄试”,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第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制度的落实需要完善的机制来保障。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尤其是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包括人员、经费和设备等基本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由于不能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投入较充裕的资金和人力,使得广大党员难以通过正常的平台载体,更不用说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学习,客观上增加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难度。

   第五,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成果转化比较困难。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地存在着“学用两张皮”的问题,学习成果难以转化。这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制度机制的设计与 运作方面的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并没有很好地与实际工作、与自身发展等方面有机结合,没有切实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学习成果无法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工作实践、思路举措和实际成效,难以体现为思想境界的提升、工作实绩的提升、民生幸福的提升。三、系统构建科学管用的

   >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度机制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党的建设实践和党员干部需求,着力改革创新学习制度机制,使之更加健全完善、更加科学管用。

高中学习制度篇8

一、高职护生特点

1.专业理论知识

高职护理专业学制为3年,现很多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护士资格证考试合格率,均缩短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将其转换为护士资格证考试培训,故导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尤其是和护理本科学生相比,理论知识不足尤为明显,加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既不愿被认同为中职学生水平,又不愿认输于本科学生,故导致学生遇到问题不愿下问。

2.专业技能操作

由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弱,故在临床工作中,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专业技能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对于一些基础的生活护理,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又嫌其脏、累,不愿参与其中,最终导致专业操作技能和基础操作技能多不能很好地掌握。

3.职业素养

现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性格娇惯、懒惰,缺乏吃苦精神,缺乏与他人沟通的主动性,再加上护理工作具有责任重,任务繁杂,倒班频繁以及护理人员付出的劳动不易得到病人、家属及社会的理解等特点,使刚从学校进入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很容易产生失落与迷惑感。认为护理工作简单、机械、服务性强,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从事护理职业有“大材小用”,甚至自卑,从而产生动摇心理,反思专业的选择是否正确,这种心理往往容易使学生在实习阶段产生厌学、恨学的学习思想。

二、管理对策的有效实施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实习管理制度

学校要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实行实习办、年级主任、班主任与实习点责任老师、实习小组长的四级实习管理制度,并制定实习生三联单请假制度、考勤制度、实习生操行分管理制度,将实习小组长职责、实习班主任管理职责、实习点责任老师管理职责、实习办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同时规范实习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如实习生每月返校制度、实习点责任老师回访制度、实习办主任督查制度、实习专项检查制度、实习点责任老师和班主任签订实习管理承诺书。

2.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

在学生下实习前,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临床理论知识培训,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强化训练,即掌握临床所需的必备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使实习生下实习后不再对理论知识有陌生感,从而使学生能更好、更早的适应实习生活。

充分利用实习生返校时间进行实习生理论知识培训,如进行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培训、开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专科常规护理理论知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还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加强技能操作的培训

在学生下实习前,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下临床前掌握临床所需的、必备的基础技能操作,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以便获得带教老师喜欢,增强自身的自信心。

4.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实习阶段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踏入社会的前奏,此阶段易受到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对实习生进行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培训是必要及可行的,同时还应根据实习所需,对实习生进行护理差错事故培训、针刺伤及医院感染自我防护培训、护理风险培训,此类似的培训可有效预防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护理事故发生率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对实习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在实习生返校时,实习办会针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习反馈,开展有利于职业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专题班会,学生们在此专题班会上,会用实习中的实际案例和同学们分享实习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以此激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和职业素养。

5.加强院校合作,共同制定及实施规章制度

加强院校合作,共同制定实习期间规章制度及学习计划,是增进合作院校之间对学生实习过程管理的基础,是加强院校合作的保证,也为医院对实习生做出正确评价提供平台,同时,院校合作的加强,还可帮助学校提高就业率。因此,院校应共建实习期间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实习生培养制度、实习生岗前教育制度、实习生评教制度、实习医院满意度评价制度、实习生评优制度等。

高中学习制度篇9

一、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自控能力弱,学习目的不明确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升入到高职院校读书,平均年龄为15、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还处于叛逆期,具有贪玩、任性、懒散、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同时由于从初中直接升入到高职就读的学生,多数都是初中成绩不佳,对学习不感兴趣。进入到高职学生后,由于高职生活管理不同于初中高中,没有升学压力,相对松散一些,所以这些学生上课经常出现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等,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中也不积极,经常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课堂学习效果很差,导致很多学生都只是上课混日子,老师上课很被动。由于一些专业课程都是以实践知识为基础,对于刚毕业的初中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内容又有很大的学习难度。而课上老师只是讲解重难点,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五年制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面对这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厌学情绪会愈发严重。

2.学生听课不集中,课堂效果差

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自控能力弱,在现代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太多的诱惑使该群体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韩剧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上课不集中,更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师生互动少,课堂反应效果差。老师在课堂中只能唱“独角戏”,讲授知识点,学生吸收的知识很少,无法做到举一反三。遇到难题或者复杂的问题,就放弃思考,等待老师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惰性越来越强,课堂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差。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既打击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体现老师课堂教学的价值。

二、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1.学生原因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在家庭长辈的庇护下长大,没吃过苦,又由于年龄小,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弱,学习基础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在没有过多束缚的高职院校学习生活,受外界的影响很大,所以面对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诱惑,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比吃、比穿、比玩,迟到、逃课,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乱花钱,沉醉于网吧,给管理带来难度,造成课堂教学质量差。

2.老师原因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估计过高,教学内容和进度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当部分同学听不懂,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厌学情绪。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学生完成初中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这不符合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实际基础,于是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3.家庭原因

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到了学校,其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从不关心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即使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告知其子女在学校违纪旷课,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时,却是得到家长的一再推脱,总是说有事不能来。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就应吃好、玩好,从不在物质和经济上进行限制,而是尽量满足。学校被有的家长看作是看管孩子的地方,只要孩子不学坏,不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惯,能平安长身体就行,不在乎课程的成绩好坏。家庭与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不能形成合力。

三、提高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启示

1.从学生角度――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五年制高职学生只有端正了学习动机,才会自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只有从心里产生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由于大多数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中考成绩不如意,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所以来到高职就读,进入高职就读时出现了一定的自暴自弃行为,认为自己来到这样的学校就读没有什么前途,因此在高职学习过程中缺乏了学习动机,没有认真读书的心思,只想混日子混文凭。所以基于五年制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五年制高职的班主任应该多正确引导教育,促进学生端正学习动机,让学生认识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不要放弃自己的前途,只要刻苦学习,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一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这些学生的班主任应该多跟学生一起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时时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学生只有重拾了学习信心,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五年制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2.从教师角度――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现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受电子设备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年纪小,自控能力弱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整堂课中玩手机,成了名乎其实的“低头族”。同时由于在高职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理论知识,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对于基础相对弱一些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更是无法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那学生就会当作催眠曲,睡倒一大片。或者有些学生索性在整堂课中玩手机游戏,完全不知道老师所讲内容。长期以往,学生越来越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现今社会的发展现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应该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学情分析,充分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自觉自主的想学习,爱学习。其次,尽量增加专业技能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也让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接受,同时由于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了难点重点知识。授课老师应该多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更好授课打下基础。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从家庭角度――关爱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很多五年制学生的家长认为将学生送到学校,家长就不用再管,所有事情都是学校负责,因此学生在家里得不到关爱,常伴有抑郁、情绪波动、激惹、自卑、孤独、依赖、焦虑、自我中心、忌妒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生活,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由于学生具有各种不健康心理,使学生无法安心融入到学习中,造成厌学、恐学的心理。所以,从家庭角度出发,家?L应该跟学校共同努力,多关心关爱学生,平时多主动观察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开导教育,并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端正学习态度,也才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高中学习制度篇10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际的重要阶段,其实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实习管理,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改革,对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新的实习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其对改进医院管理、改进临床实习质量、提升实习者实习效果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目前医院教学功能发挥和高等医学院校提高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比较有效的途径。是为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管理模式。

 

一、pDCa循环简介

 

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为:“戴明环”,其包括了计划(p)、实施(D)、检查(C)、以及总结(a)四个阶段。按照这一管理思想,每个项目的管理都要经历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结果检查和总结反馈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提出目标、制定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判断质量状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质量状况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反馈,把得到的经验教训形成制度和标准,这一管理过程就叫做pDCa循环。

 

二、pDCa循环在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制定计划阶段(p)

 

p阶段是pDCa循环的开始阶段,具体到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筛选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质量改善措施。

 

一般来说,临床实习现状调查并无完全一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医院、学校、以及实习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通常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采取的是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虽然问卷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集中在:基本情况、实习自我评价、对实习管理的评价、以及对临床教学的评价四个方面。而影响临床实习主要因素的调查则主要集中在学生、医院、学校、以及社会四个维度来开展影响因素调查。临床实习座谈会则主要是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带教老师代表和实习生代表,以座谈会的方式收集参会者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一般来说,座谈会所收集的代表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教学查房、实习生管理、带教安排、以及教学讨论等方面。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出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从学校、学生、医院、社会四个维度去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的措施。

 

2.改善临床实习管理的具体措施(D)

 

这一环节在整个pDCa循环中处于实施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制定p阶段制定的各项改进措施。通常来说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主要集中在:加强实习管理组织建设、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管理、强化临床实习环节管理、做好院校之间的管理沟通、建立和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临床实习评价制度等。一言以概之,该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上一阶段制定的计划,将各项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制定的管理计划得以实现。例如,在某医学院的临床学生实习管理中,为切实有效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院方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细致的临床实习管理改进措施。针对临床实习组织管理和制度落实不够的问题,制定了以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负责人,科教部和带教科室为实施部门,建立实习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落实实习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具体科室的实习监督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制度;针对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双方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具体负责人,科教部和总务处为实施部门,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校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大力拓展现有教学资源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对策。这些针对实习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所制定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不仅准确把握了实习管理的薄弱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制定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这确保了实习管理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实习阶段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锻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习管理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得到提高。

 

三、对临床实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C)

 

这一阶段处于pDCa循环中的检查阶段,主要是对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该阶段的检查内容主要为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等四个方面,通常是针对这四个基本方面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细节指标,将其作为考察执行阶段效果的细化标准。

 

对实习效果和实习者的综合技能进行考察和评估。针对教学检查评估,组建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学生组成的学生组开展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估则由学校科教部对实习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取双向评价的方式开展;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以量化考核方式进行,以教学科研、继教培训、以及教学管理为考核内容;临床技能考核以现场随机抽题的方式以毕业生实践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精神等为重点考核内容。对临床实习生的临床综合技能进行全面的考核。

 

四、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和反馈(a)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检查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计划的实施效果,对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分析,将成功经验加以制度化和标准化,并巩固取得的积极成果。对于失败的地方,则吸取教训避免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而对于这一循环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中去解决。这一阶段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主要包括教学评估比较、科室年度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分析、临床教学与实习质量的总结分析。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向医院各个科室、医院主管实习工作的部门、学校、以及实习学生、带教老师等相关参与者和部门进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反馈,并将总结反馈结果转化为相应标准和制度,以供日后工作参考和遵循。

 

五、结语

 

pDCa实习管理模式在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是临床实习管理的一次重大突破,该模式将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制定,管理措施的执行和实施、管理效果的检查和考核、以及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按照先后循序有机统一于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中,使得实习管理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从而改善实习管理质量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pDCa循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