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1:34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检查问题对策

随着证券公司规模的扩大,其分支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财务人员数量、分支财务机构也随之增加,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除常规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很多证券公司还组织财务系统内部的财务检查活动。针对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检查这一领域,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试图对在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做初步的探讨。

一、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证券公司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除常规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外,一般还采取现场、非现场等形式组织财务系统内部的财务检查,笔者在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也遭遇了同行可能遭遇一系列难题。

1.检查工作无章可循。在内部财务检查工作开展初期,由于检查人员一般从各财务岗位抽调,每人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被检查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评价,没有统一的检查标准。由于检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漏掉被检查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

2.检查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由于分支机构众多,很多检查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准确性检查,即使采用非现场的方式,借助财务信息系统的帮助,要把全部三四十家财务分支机构,一百多家营业部的计提情况全部检查一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如果把检查范围扩展到所有检查项目,不可能投入足够的人工成本来完成这项检查工作。而且即使有这样的实施计划,也是不经济的。

3.内部财务检查出现过的问题重复出现。某次内部财务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进行其他单位的内部财务检查时,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甚至在同一单位的第二次内部财务检查过程中,也有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

4.被检查单位财务人员抵触性强。被检查单位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系统内部的财务检查,往往像对待外部检查一样处理,认为检查出的问题越少越好,和内部财务检查人员不能很好地配合。

二、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所遇到难点问题的相应对策

针对证券公司在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制度、流程、方法等多方面考虑,针对以上问题,可考虑采取如下对策:

1.针对检查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入手,制定详实的内部财务检查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从发出检查通知、组织实施检查到出具检查报告,反馈整改意见等全部财务检查阶段的注意事项。此外,为保证检查过程中严格执行内部财务检查管理办法,对内部财务检查的实施流程制定细致的操作步骤,详细规定内部财务检查各个阶段具体操作步骤,使任何一个熟悉证券公司会计核算的财会人员,都能够按照该操作步骤完成指定单位的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以保证内部财务检查工作的质量。

2.针对检查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的问题,通过对所有检查步骤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检查工作不需要到检查单位现场就能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完成,还有一部分可以先借助财务信息系统找出可疑点,然后再到现场确认,也可以部分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不需要到检查单位现场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就能完成的步骤,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一部分的数量极大,手工处理难度非常大,为此,结合该部分工作数据来源高度电子化的特点,协调财务信息系统开发商开发了财务指标预警系统,把需要检查比对的若干事项设计成不同的指标,通过财务指标预警系统进行定时扫描,扫描后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短消息、即时通讯软件向相关责任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相关人员在接到预警消息后,进入预警系统查看预警详细信息,进行整改。这样不仅解决了手工处理工作量大,实效性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前移了风险防范的监控点,增强了其有效性。

3.对于检查过的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通过整理前期检查过程中公司范围内出现的共性问题,以检查简报的形式在财务系统内部,使其他出现类似问题的单位通过自查、整改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在以后的检查工作中,类似问题重复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对于同一单位在第二次检查过程中出现上次检查发现的问题的现象,首先对该类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如果不是被检查单位故意不予整改的情况,则协调相关部门讨论解决办法;如果因为被检查单位原因再次重复出现上次检查发现的问题的,根据公司相关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奖惩处理,通过这些措施,检查过的问题反复重复出现的现象大大减少。

4.对于被检查单位财务人员的抵触情绪。首先,要向他们解释内部财务检查的目的不同于内外部审计检查,其目的不是为了发现问题,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后如何整改,以期在内外部审计检查中不再出现这类问题,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不利影响,这样以来,内部财务检查实际上是对财务人员是一种保护措施。通过这样的解释说明,使得财务人员转变思想,正确对待内部财务检查工作。另外,为鼓励财务人员正确对待内部财务检查,主动暴露问题,对于首次发现的新问题,可考虑在内部考核中不予处罚。

三、总结与建议

以上对策均在笔者所在公司实际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对于解决内部财务检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以上对策是针对财务检查工作中的具体难点问题提出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税政策;筹划;争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426.61;F40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02

财税政策筹划对供电企业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到供电企业方方面面,从合同签订开始一直到业务运作都存在,它也成为供电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然而,供电企业在开展财税政策筹划中还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促进供电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1供电企业特点及财税政策筹划现状

1.1供电企业特点

供电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所有制多样化,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有直接关系,多样的所有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供电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经营方式多样。尤其是县级供电企业,这种特点较为突出,采用多样的经营方式,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带动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增长。第三,管理模式多样,这与我国国情相符,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供电企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多样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对现代电网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供电企业财税政策筹划现状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其经营环节与阶段十分多,这也意味着供电企业财税政策筹划要存在于所有工作中,所以,就要采用多种财税政策筹划方法。在供电企业(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初级发展阶段,并不存在财税政策筹划,企业工作的开展多依赖于上级管理部门。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财税政策筹划,供电企业的财税政策筹划工作应从经营阶段开始,主要是做好税收筹资与核算。但很多供电企业并没有做好这一点,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更不利于供电企业稳定发展。

2供电企业财税政策筹划中遇到的问题

在良好的财税政策筹划影响下,供电企业能够节约大量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即便是相对完善的财税政策筹划也会让供电企业的发展陷入发展僵局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税政策筹划容易给供电企业带来税务风险,这与企业内外管理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有一定关系,一旦出现税务风险,企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第二,财税政策筹划自身存在问题,而这种问题会随着财税政策筹划的实施转移到供电企业运营中。第三,在供电企业发展中很容易发生财税政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而导致无法全面解释财税政策,再加上相关操作细则并不清晰,也会引起供电企业相关部门出现理解偏差,同时,各个监管部门因受时间或地域影响,不能很好地理解国家宏观政策,它也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税收策划的执行。第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很多政策会发生变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联系实际更新财税政策,然而,很多财税人员都无法及时了解新政策,加之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受编制影响,经常要兼任会计工作,工作量也会随之增长。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额外时间学习新政策,只能做做报税纳税等简单工作,财税政策筹划也就不复存在。

此外,尽管供电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财税政策筹划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无法正确理解新税收政策,且财税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也会影响到财税政策筹划的开展,也就无法发挥其节约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作用。再加上相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会引发税务风险。这样一来,企业管理者就会采用较为保守的方式减少损失,也就没有将选择合适的财税政策筹划方案作为主要工作之一。这些都是供电企业在财税政策筹划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所以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好财税政策筹划工作,推动电力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3供电企业做好财税政策筹划的必要性

供电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供电企业发展状况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供电企业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因此,供电企业就要完全透彻理解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形成正确风险意识,认识到电力企业税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财税政策筹划,供电企业更要避免涉税犯罪,正确理解相关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财税政策筹划,减少不必要损失。

4供电企业做好财税政策筹划与争取工作的方法

4.1建立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由于我国很多供电企业还不能完全正确认识财税政策筹划风险,还处于逐步探索阶段,所以,供电企业首先应建立税收风险防控机制,做好实践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联系供电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创新管理方式,尤其是在税务缴纳中,一定重视集约化税收资源的收集,加强与国家经济方向及税务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全面提高税收风险自查能力,尽量做好纳税完整,避免多纳税或少纳税情况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根据国家电网相关指示,各个供电企业应合法经营,加强成本控制,重视集约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所以,供电企业就要以此为基础,构建适用于电力企业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认识到企业在享受国家政策与奖励的同时,还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险成本,实现安全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实现自身价值。

4.2重视防控机制的运用

在税务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怎样运用该机制。这就需要供电企业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企业现有管理理念,形成正确管理意识,注重实用性的融入,运用科学管理机制,确保税收管理机制始终处于高效、可靠运作状态。同时,还要完善现有税收管理措施,要求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该规定开展工作,一旦出现私自违背的情况就要严肃处理。

第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联系企业实际情况设定好权限标准,在内部控制机制中加入税收风险控制,明确责任,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防止出现事故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保证各项工作都有具体人员负责。同时,还要重视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确定风险评价流程,划分好风险识别等级,提高风险甄别能力,能够按照风险等级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提升风险预测能力,在风险发生前就能了解由此带来的损失,尽一切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此外,还要拥有转移风险或分担风险的意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供电企业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将风险转移出去或将风险分散开。

第三,注重精细化管理的融入,认真解读国家政府推出的每一项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理解这些法规,控制好税收风险,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为保证能够正确运用国家政策,避免触及新法规底线,供电企业应加强与专业部门的联系,如税务机关等,与税务工作者搞好关系,随时向其询问相关政策,遇到不懂或模棱两可的问题也要在第一时间咨询,确保企业财税政策筹划正确。

第四,重视均衡化管理体系的融入,保证供电企业始终属于良性运作状态中,这样也有利于税收收益的实现,进而将风险降到最低。为做好财税政策筹划工作,还要注意环境氛围的创设,供电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财税政策筹划的重要性,在会议上强调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让相关工作人员多与税务部门相互交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划分好工作责任,避免负责财税政策筹划工作的人兼任其他职务,减轻其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法规,这样一来也能够为纳税筹划与税收风险防控创设良好条件,开辟新型道路。

第五,为做好财税政策筹划工作,还要重视建立税收风险新型档案,以便为税收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意见。这其中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强这些档案的管理,对于纸质档案,应经常通风换气,防止档案受潮;对于电子档案要每隔一年或两年重新刻录一次光盘,防止长期使用光盘出现磨损等情况,影响后期使用。

4.3发挥防控机制优势

要充分发挥防控机制优势,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利用合适的宏观管理政策,根据国家要求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应用适合本企业的税收政策,为财税政策筹划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加强税款节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控制好资金流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其次,提升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控机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经常检查工作情况,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就要做好整改工作,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全面部署好工作,根据当地政治环境与经济状况开展工作,提高对本企业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此外,还要制定风险预控措施,提高抗风险能力。

再次,加强财税政策筹划环境的构建。供电企业的发展要做到依法经营,就需要构建财税政策筹划环境,让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责任,并联系企业自身情况,让专业人士提供指导意见,推动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最后,供电企业还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在财税政策筹划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既包括国内企业,又包括国外企业,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些成就与企业自身联系在一起,避免出现照搬某种方式的情况。同时,还要为企业争取各种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财税政策,不放过任何能够发展企业的机会,只要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就要全面应用,并且还要规范好企业前端业务,做好工作规划,保证财税政策筹划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此外,分析供电企业优势,采用可行性较高的措施,促进企业发展。

5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财税政策筹划已经成为供电企业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财税政策筹划不仅可以减少供电企业的损失,还可以让企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其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然而,很多供电企业并没有做好财税政策筹划,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了供电企业做好财税政策筹划与争取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俊薇,马涛.细化财税基础工作,提升财税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4(26).

[2]陈国明.简析供电企业税务筹划的管理及技巧[J].广东科技,2014(24).

[3]陈琼璇.供电企业的财税管理及运营节税筹划[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4]罗唯.供电企业税收策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

[5]高辉凤.供电企业营改增下的税收筹划[J].中外企业家,2013(33).

[6]邓轶群.供电企业的财税管理及运营节税筹划[J].经贸实践,2016(4).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学点;建农村教学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教学差距,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措施,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一、农村教学点建设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农村教学点的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首先,通过建设农村教学点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上学机会,保证了城乡教育的公平性。同时,还可以缩短学生的上学路程,在方便学生上学的同时,降低学生上学成本,缓解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且,农村教学点教育成本较低、建设规模较小,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对提高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帮助作用,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除此之外,农村教学点的老师都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质量比较理想。

二、当前农村教学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详细了解农村教学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某省农村教w点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研究、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该省农村教学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费短缺、优秀教师较少、老师薪资待遇较低、教学办公条件差等。农村教学点的经费是由中心校按照教学点规模及学生人数统一发放的,包括学生的补助费、老师工资以及教学设施成本费等各项费用,总金额数量较大,这就对地方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并且农村教学点教学经费的申报及审批流程比较繁琐,往往会因为下拨不及时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经费的短缺使老师的薪资待遇较低,教学办公条件较差,再加上农村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所以很难吸引到优秀教师。这些都是对该省农村教学点进行全面调查之后发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当前农村教学点建设情况的真实写照。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农村教学点建设策略

针对该省农村教学点存在的问题,经分析、研究后当地政府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该明确农村教学点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教学点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该严格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进行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并且确保该笔经费能够达到当地GDp比例的4%。同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并且将新增教育经费应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2.设置专项财政资金

为了加强对农村教学点建设的财政控制,需要设置专项资金,做到专项专用。县级政府应该设置专门的经费管理中心,取消学校的银行账户,并设立专门的财政管理部门,对农村教学点的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科学、准确预算各个教学点所需资金,并由地方政府统一下拨。同时还需要加大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提高教师薪资待遇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点,必须要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首先,应该以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偏远程度等为标准,制定科学的津贴制度,将教师工资作为教学点财政支持的一部分,保证教师工资发放的及时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该对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保证代课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

4.改善教学办公条件

良好的教学办公环境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就要不断改善教学办公条件,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首先,地方政府应该派遣工作人员开展走访活动,掌握各个教学点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教学点遇到的困难给予财力、物力及人力方面的帮助。同时,农村教学点应该积极完善基础教学设置的建设,包括体育器材、实验器材等,保证教学设施的完整性。

加强农村教学点的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针对当前农村教学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置专项财政资金、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改善教学办公条件等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农村教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9):34-40.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中小企业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深化,在同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小企业却暴露出明显的弱势地位,突出表现为:

1.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中小企业从事的行业多容易进入和被效仿,所以在扩大其产业市场的时候,许多新的竞争对手会参加进来,容易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而中小企业自身弱小,很难禁得起时常波动的冲击。出于这种原因,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原因而参加了联合组织,缺乏协调性。因此表现为经营者常常为避免竞争而寻找出路,在质量、性能、设计上搞差别化,避开价格竞争,力求实现不完全竞争。

2.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经营的初始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积累及向亲朋好友借款,主要为内源型融资,资本额少,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先天性的问题。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中小企业在自用资产、信誉名声等方面的劣势,使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3.财务管理能力偏弱。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内部控制薄弱,企业领导专权不受约束、财务控制执行不力、基础管理薄弱、成本分析粗劣、财会人员素质偏低等。二是在资金不足时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资信相对较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在产品销售上,无力支撑市场竞争所必须的庞大营销费用,在销售上处于劣势。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不信任。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忠诚度”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准,无血缘、乡缘关系的财务管理群体很难与家族势力平衡。所以,在中小企业,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2.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组织方式和发展状况决定的。由于中小企业管理不完善、发展不稳定,又没有可靠的担保体系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为一个大问题。

3.财务管理地位不高。企业的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在相当程度上仍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几乎不会参与收集分析信息,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企业财务管理未受到重视、财务管理在业主以外的管理中影响不大、地位不高。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价值管理,它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都可以通过各项价值指标在财务上全部反映出来,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更增强了其竞争优势。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更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设,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融资机制。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美国的《中小企业法》和《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1996)》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

2.立足市场修炼内功,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落后,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以现金、应收应付款、存货等营运资金的管理为主,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

3.要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物资管理要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堵住漏洞;对财产的管理要形成有力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互制约、相互支持配合的运行机制。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规范,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其次,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一个人来做。

参考文献: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5

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从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不断总结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在总结中进一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管理模式的民主财务管理的新型模式,不断地促进农村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希望对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益处,使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

0引言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就是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其会关乎到农民的经济利益,会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当前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资产管理重要的措施,在实践运用中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大大地提高农村资产的使用效率,不断地促进农村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

1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财务管理在处理财务关系上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的资金使用状态,能够使农村对外财务关系及资产的使用状态变得更加的公开和公正,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使农村的资产有着更好的管理效果。其次,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资金财产安全。较为科学、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办法,能够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管理上更加严谨,能够帮助农村的领导者在经济决策时,分辨出风险和效益,给予其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资金的亏损,逐步实现对资产资金安全的全面保护。

2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职能上和人员的配置上,较为不协调,农村的管理工作者编制不足,人员在合理的配置上严重的不协调,大多数是临时的人员,这样的劳动关系严重影响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就会使很多的工作在管理上出现难度,有些人员更是在工作上难以胜任管理的职能,这样会直接关系到乡镇农村的发展,会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极大地阻碍作用。其次,农村管理制度上存在不规范性,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建设方面,很多制度在建设及执行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制度的约束范围不广,具体内容不确定、不详细。实践中很多的制度存在操作性和实施性较差的局面,难以保证其执行力度,有些权利和内容掌握在领导的手中,这样会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两级审计人员缺少相应的证件和经费,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一些审计职位出现严重的空缺,工作难以保证按时完成,特别是有些人员在专业能力上,及在专业素质上难以保证工作的效率,审计工作的流程因其具有复杂性,有些人员很难高效地完成,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首先,积极解决人员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及相关的薪资福利待遇问题,改善其待遇。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解决因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职能与工作人员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导致的无正常办公的现象,使其没有劳动关系,没有经济待遇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在人员的配置上安排具有高素质、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心部门及核心部门,更要配备业务熟练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确,相互之间密切配合,才能真正的在实际工作中使工作效益得到最大化。其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将其在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要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村干部薪资报酬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才能真正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最后,强化审计,提升审计质量。第一,要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第二,要逐渐让领导认可,要制订科学化的方案,审计上要根据实际的内容及项目的要求,在审前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拟订审计实施的方案;第三,审计内容上要逐步拓展,范围上要逐步延伸,实行经济管理的全过程及各个具体管理环节的审计监督,提升审计的质量。

4结语

本文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分析了农村财务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希望使农村财务管理质量逐步提升。特别是当前的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做好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晓梅单位:云南省姚安县弥兴镇经营管理站

主要参考文献

[1]万云伟.试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完善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对策

一、目前苏南民营企业的现状

所谓的民营企业,是一种不同于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度热的企业形式,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而产生的新兴经营模式。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是和国有独资企业对比而言的,同时与其他形式非国有独资的企业间能够做到兼容,其中还包括了国有有持股以及控股企业。由此来说,非国有的独资企业在此意义上都可以称作民营企业。另外,民营企业就可以成为私营企业,它是由多种组织形式完成运营的,包括有个体、自然人、私营企业以及私营企业控股。

苏南民营企业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普通的企业相比,苏南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独树一帜,并且存在着一些弊端,苏南民营企业的货币资金流动困难,资金周转不畅通,并且存货占用额特别大。苏南民营企业一般更注重成本,把成本控制的相对严格,这样就使得获得的利润相对较高。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根据现在苏南民营企业逐步的发展情况来说,由于社会因素、人为因素、非人为的等起亚因素的干扰,苏南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表现的较为混乱,特别是在财务的管理方面方面出现了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苏南民营企业工作中,会计的基本工作十分混乱,并且公司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制度不予理睬,处处存在漏洞,具体的问题有: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乱用发票、假票平账等现象。苏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存在巨大漏洞,财务方面存在很大风险,长期以往下去,苏南民营企业必定会遭受到严重损失,损害且有自身的利益,进一步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外部因素

金融机构发展不健全是造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虽然目前我国有几大国有银行、十几家的股份制形式的商业银行、多家的城市银行以及众多非银行形式的金融机构,但是,地方上存在的一些金融机构其发展过程是不健全的,地方的农村信用社等都没有享受到国家提出的一些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要进行发展,是要以资金作为支撑的,但是当地无法承担起相应贷款融资的责任。

民营企业的特点是具有贷款单一,规模太小,中央银行会因为民营中小型企业效率低、风险高等特点,不愿意贷款给中小型民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依靠自身经营获得的资金逐步累积,又或是向民间的贷款机构采取融资方法,但是融资的数量不仅较小,而相对成本较高,最后还是难以支撑财务大梁,自己结构十分不合理。

民营企业通常缺乏政府机构的扶持,很少受到一些政府中介机构在于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所以,一旦民营企业遇到财政赤字,将会没有对策。

(二)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内部因素

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但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少财务管理的观念,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企业管理者一般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对于财务管理不是很重视,思想很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不当,民营企业进行筹资时,一般缺少科学的筹资方法,只是很简单、随意的进行筹资。在向银行进行筹资时,民营企业一般不重视制作财务报表,仅仅是单纯的申请贷款,并且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管理者对于一些财务管理指标根本不重视,从而导致凑集资金过程非常不科学。一般的民营企业在财务核算上具有规模小、人员少、经营业务单一等特点,又因为民营企业不为此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企业内的财务人员通常基础专业知识不是很强,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是很了解,致使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还运用手工记账的方法,没有采用专业的财务软件,特别容易导致出现差错。

在民营企业中,一般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少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找亲戚,这就使得财务特别容易出现内部的账目、个人的账目非常混乱,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大问题。很多会计职员一般不是专业的会计工作者,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差。

(三)对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都是经历了相当困难的发展历程,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体系中艰难发展起来的,企业的领导人通过在艰难环境下的磨砺,具有了独特的见识、深远的谋略以及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客观因素上来说,因为目前的法律不是很完善,从而会产生财务管理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企业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在经济组织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要正确组织财务活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并且要遵循企业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要以企业后的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民营企业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经营过程中都需要高度重视企业产品形象,注意维护企业产品形象在大众、顾客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充分认识到财务企业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重要性,对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都要科学、合理的解决,同时还必须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

(一)建立新型财务管理观念

在目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风险日益增大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是自身利润最大化,必须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观念。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通告自身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确保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及时的找出错误,更新观念,引起重视,强化管理。并且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过层层选拔,挑选那些专业知识强的会计人员。

(二)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帮助下,才能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第一步,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要颁布关于财政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尽量帮助民营企业渡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适当调节民营企业的税务问题,同时引导直接投资,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中小型金融机构,民间借贷的重要性也非常突出,可以及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融资方面遇到的信用问题和资金问题。国家现有的商业银行也应该不断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尽快解决和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等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尽快开发出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市场。此外,政府还需要注重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不断完善国内资本市场机制,建立合适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调节好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建立成本会计制度,聘用专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利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最佳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量。要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避免聘用远亲近邻等人,选用专业的会计人员,并且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养,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民营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地位,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存货以及资金等财务方面的管理,将资金作为维护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还要让员工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规范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坚决杜绝做假账等弄虚作假的错误行为。通过财务管理,将民营企业非常有限的资金充分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企业资金链活动的良性循环,在确保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

[2]徐群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财经界,2009

[3]薛青梅.民营企业融资的规模障碍与解决途径[J].财经问题研究,2004

[4]王群琳.多种途径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广电系统;会计制度

一、广电系统会计制度执行的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演化到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有综合国力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模式。经济在发展,而且广电系统的发展和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中。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各方面的条件都对传统的广电系统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且相应的要求的标准也是越来越高。针对于这种实际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在2013年颁布并且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制度。随着新的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使得目前会计行为越来越规范化,而且广电财务相关的管理运行效率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

二、新的会计制度执行上的改变

在执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以后,广电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比以往更为规范,相关的会计信息也都比以往质量更高。新的会计制度在具体的执行上有着以下的特点:首先会计信息的使用群体范围有所扩大,以往会计信息的使用部门一般就是与财政相关的部门有所需求而已,现在的信息使用范围比以往更加宽广;其次从根本上强调了对于广电系统相关成本上的控制,这种效果的实行就是通过使用以往适用于企业的那一套会计制度而相应的引入权责发生的机制;再次对于广电系统地所有发生的经济方面的行为都需要在财务会计层面进行核算;最后对于以往使用的财务报表进行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改进,根据现实的需要新增加了一些方面的指标。对于这些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之处有助于帮助我们对广电财务会计相关的核算情况可以有一个全局上的把握。当然这些也都是建立在对我国广电会计制度理解的基础之上,明白新的会计制度就是为了使得广电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更加符合财政的精细化和相关的科学管理的要求。

三、新的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会计制度的执行在成本与收益上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的研究制定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完成的,任何一条政策性的规定都是经过了大量调研工作的开展论证以后才写上去的,是可以很好地符合当下的经济需求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出意料的还是会出现各种可以预见以及不可预见到的各种问题,然后对于出现的问题也都需要再次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相应的修正。对于这一会计制度正确的使用,就可以为广电系统带来更多的正收益。

2.在金额的核算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的会计制度对于旧的来说,在核算这一块内容上有着较大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从原来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以及权责发生制公共的起作用的方式;其次就是对于广电的折旧基金方面做出了专项的要求;最后就是对于结转以及结余两方面核算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新的制度中长期投资包括股权和债券两方面的投资。

3.新老会计制度在具体工作上的过渡问题

首先就是关于账户过渡的问题,在有关的指导文件中对于过渡问题作出了相关的规定,而且具体的提出了三点总的要求,也对于有关的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以及相关的收入和成本等科目的过渡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就是规定而已,由于并没有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做出相应的说明,在具体的工作中就会给操作人员带来麻烦。

4.其他衔接问题

新广电系统会计制度中,设置了累计折旧的科目。《衔接规定》为此提出了衔接意见是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设置该账户,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同时还对新制度执行后产生的固定资产的计提情况进行了规定。目前这样的规定都是比较简单的说明而已,这势必会影响到相关的会计人员的实务处理效果。此外,其他衔接问题仅仅是说了累计折旧的衔接问题,对新会计制度的核算衔接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

四、对于所遇到的问题的对策

1.关于成本与收益的具体对策

新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在很大的层面上主要就是为了对广电系统的会计核算以及相应的会计工作中所包含的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还可以有助于财政体系良好的发展。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最好的对策就是完全实行新的会计制度,达到所需要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再进行不断地完善。

2.有关于核算方面的对策

要想最好的应用新的规章,最主要就是需要我们事先对新的规章进行认真的研究,弄清楚每一个条款使用的适用范围。然后再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对账户的设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关的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也要对新的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实际的运用,如此这般,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来对在新的会计制度规则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然后遇见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关于新旧制度过渡的问题

在新的会计制度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相互结合。与会计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都需要接受相应的新的培训指导,只有这样在事先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新旧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相应的准备,即使遇见问题也都可以予以解决。而在具体的财务报表方面,就需要可以有相应的说明性的文件,使得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完善理论,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效果。比如在有的报表附注的编写上,就可以有意识地参考商业以及企业的会计准则这些有关的规定。而对于可能出现的其他方面的过渡问题,就需要与相关部门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确保新的制度的有效执行。

五、结语

新的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广电单位本身在具体财务管理上的探索、会计相关业务上的调整、以及对于新的制度适应的各种条件,还有就是对于新的规章制度在具体的执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以便新的制度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得广电的财务管理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作者单位:河北广电网络集团唐山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8

建设一支服务型队伍是打造民生财政的关键。我局以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为载体,以创建部级文明单位为契机,始终把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落实民主生活会、局长接待日等制度,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倡导文明服务,明确基本文明用语、办公文明用语、接听电话文明用语和文明服务禁语;实行首问负责,服务群众做到“一办到底”;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财政部门的服务承诺,在大厅摆放触摸屏、意见箱,公开办事程序和举报电话;强化廉政建设,定期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形成了班子团结、办事公道、服务高效、作风清廉的干部队伍。我局今年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常抓不懈的机关作风建设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去年6月,我局接到群众信件,询问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生活补贴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主动深入老同志家中详细解释政策,并迅速与涉及的多个政府部门协调,圆满解决了问题。20多位老干部,满怀感激之情,自费制作了“落实政策积极,保障供应完美”的匾额送来,展现了我局为民、务实、高效的作风和心系群众、替政府分忧的情怀。

二、聚集服务民生的财力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财源建设是打造民生财政的基础。经济是根,财政是叶,根深叶更茂。五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坚持走从经济到财政的路子,提高征管水平,我市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年至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97亿元,年均增长32%,为我市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增速呈逐月下降的严峻态势。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扩内需、保增长”十大措施,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努力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资金90亿元,新增“扩内需、保增长”资金31亿元,用于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项目建设,从而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取主动。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我市财政收入80%以上来自企业。针对我市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一方面积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半年就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约25亿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信用担保机构12家,筹资7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我们把着力点放在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帮扶,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9亿元,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业集聚区的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仅支持汽车工业、电解铝企业就安排资金1.3亿元,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度过难关,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服务企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五点,在银行结算系统即将停止运行的时候,一家困难企业的厂长带着市领导批示,希望春节前拨付职工安置费,我局多个部门的同志特事特办,积极与银行等单位联系,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使资金顺利兑现到位,使该厂职工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三、选准服务民生的支点

利为民所谋是打造民生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仅以年为例,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前提下,全年民生支出就达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9%。我们把解决“三农”、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服务民生的支点,把富民政策、暖民举措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9

[关键词]军休干部;军休服务机构;财务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10.295

“科学发展、富民强国”作为新时期中央军委规划总体纲要,其依据当前社会发展局势与经济格局,对军休工作予以协调部署,从而在确保军休干部安置工作、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做到社会长治久安。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军休经费因受到财务管理模式、预算管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难以落到实处。针对于此,笔者以自身财务管理经验,对军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1军休财务管理

(1)“军休”含义。军休是指军队离退休人员,其中涉及军队离退休干部、志愿兵、军士、隶属于军队事业单位无军籍人员。军休工作将军休干部作为工作核心,通过国家与社会共建福利、服务、养老一体化保障体系,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其作用在于:不仅可促进国家、社会长治久安,还可实现军队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服务,从而为军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有利基础。

(2)军休财务工作。首先,特点。军休财务工作属于军休服务工作主体内容,更是协调军休服务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其中包含预算和收支、资产与政府采购等多项内容,与其他性质财务工作相对比,军休财务工作具有以下特点:凸显军休干部福利待遇,因其涉及军事文件和机密,关于军休干部财务待遇近千条;经费来源多元化,如中央、省(市)财政部门(离退休补助、用房建设经费、管理经费)、军队经费;重点对军休经费予以精细化管理。其次,作用。合理调配军休经费,关乎着军休干部自身利益、军休事业等方面,尤其从军休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更是确保其科学管理与服务规范的客观标准。近几年,人们逐渐加强对军休工作的重视力度,促进其军休经费的增加,但因众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军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对此,针对军休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保障军休干部切身利益,是当前财务人员首要关注的重点。

2军休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1)财务管理多样。现阶段,国内各省市关于财务管理模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加之部分军休服务机构和财政部门沟通不及时,则会出现会计体制差异、经费核算困难等状况,如某地财政部门选择集中核算方式,采用行政单位统一核算,其涉及会计凭证过于简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军休安置费、行政费、民政资金混淆的现象,从而不利于军休经费使用或结余工作的开展。

(2)预算管理重视度不足。关于预算管理重视度不足可从两方面进行考究。其一为科学依据的匮乏。国内现行预算管理制度,均依据单位自身发展需要与未来规划而设定财务计划,但在个别军休服务机构中,未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客观且全面评价年度财务计划的现象尤为显著,其原因在于:领导阶层重视力度不足、部门参与度较低、集中协商难度较大。其二为预算约束力度的缺失。军休服务机构在进行现金使用和管理中,易出现现金支出约束力不严的状况,如招待费、电话费和交通费相对较高,其原因在于:领导阶层由于办公管理过于松懈,导致跑、冒、滴、漏等状况的产生,从而降低军休干部权益质量。总之预算管理若未存在考核体系,其预算约束力、严肃性则会丧失相应的优势。

3对军休财务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创新军休财务管理思维。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源泉,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军休服务工作若要实现长远发展,则应从军休财务管理思维创新的方式,结合管理理念、目标与手段、方法的改变,实现军休财务管理目标。其中创新管理理念包含:以人为本、动态管理,针对军休财务管理运行期间的状况与问题,改变教条式管理模式,结合动态思维对其平衡点进行判断,从而提升军休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目标即实现“管好钱、管住钱”政策,将军休工作宗旨与军休干部权益放于首位;管理手段: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各项财务管理空间局限问题得以有效改善,如财务管理中远程处理系统的运用,实现空间上财务报表、报账、查账和审计等工作,有效实现财务工作动态化和实时化管理;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的存在,使得军休服务管理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对此,军休服务机构需通过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计量和分析、报告与监督,制定有效财务风险政策,规避不利风险,化财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确保军休经费管理安全。

(2)对军休财务管理模式予以全新认知。第一,财务控制。军休财务管理中隶属关系的存在,可有效确保军休经费运行畅通,降低经费中转风险。当前局势下,军休经费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涉及多个财务管理部门,导致经费调整期间难度过大,不适合在军休经费管理工作长期运用,对此应结合军休经费管理实际现状,对军休财务工作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控制体系的设定,确保军休经费合理把控。第二,现金管理和预算管理。现金管理:现金因流动性相对较强,其风险性也相对较高,因此军休经费管理需对现金支出问题予以标准化控制,如军休人员网络系统的运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对军休干部离退休工资进行,以此降低经费管理风险。预算管理:对各级军队服务机构权、责、利予以明确,结合规范化建设标准,将服务质量提升纳入军休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如财务预算阶段中,监控和考核体系的运用,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目的。第三,遵循军休财务管理落脚点。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军休财务工作逐渐统一化、规范化,如用友软件、金蝶KiS的运用,可保障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特点,不仅有利于财政部门和军休服务机构间协调部署,还可对军休服务机构运行现状予以精准判断,避免财政部门过于下放裁量。

(3)构建军休财务管理体系。军休财务管理体系包含授权管理和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与审计管理等内容,通过各环节间密切关联,构成全面化、多元化军休财务管理体系。首先,授权管理。即在军休服务机构范围内,可对财务决策予以自主确定,若在授权以外部分,则需向当地财政部门予以报告,并在其批准的前提下,方可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现阶段,军休服务结构在活动用房、保障车辆购买、办公场所与资产处置环节需由财政部门审批。其次,会计核算。关于会计核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财政部门集中核算,另一种为军休服务结构自主核算,报由财政部门。虽然集中会计核算的方式能够对军休服务结构财务状况予以实时掌握,但因对其军休经费运用状况了解不彻底,难以准确做出财政决策,从而造成军休服务结构管理质量的下降,而军休服务结构自主核算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方可实现军休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化运行。最后,审计管理。有效审计管理工作,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军休财务审计的方式,如会计审计、预算审计重点内容的审查,因财务审计具有复杂性特点,需配以大量数据予以支持。同时,审计管理也是军休财务管理质量、水平评价标准。

4结论

通过对军休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其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模式多样、预算管理力度不足两方面。对此应选择创新军休财务管理思维、对军休财务管理模式予以全新认知、构建军休财务管理体系的方式,注重军休财务控制体系的制定与实现,并以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政策规划为前提,对军休服务机构责、权、利进行合理确定,方可实现军休经费财务管理的量化与全面化。

参考文献: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篇10

关键词:养老金并轨社会福利公平性

一、背景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养老金制度是国家为保障特定公民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实行的一种退休养老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缓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矛盾有重要意义。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这意味着存在于养老金政策发展史中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将执行一样的养老金缴纳政策。

在改革开放后的养老金政策发展史中,双轨制与并轨制度始终是交替发展的,而双轨制在其中占了极为重要的部分。“养老金双轨制”是指针对不同用工性质的人采取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其形成于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发展差距,企业实行了社会化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处于单位管理。因此可以说,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打破了终身雇佣传统的状态,这同时也增强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紧迫性。应有一个符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需要的新的制度诞生,同时实现与企业养老保险计划在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上的接轨,养老金“并轨”成为大势所趋。

二、文献综述

我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养老金制度对我国国情与时代的适应度下降,养老金政策中的问题日益显著,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越发明显。在我国追求建立最终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事业单位退体金的改革落后于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现状十分突出,这造成了社会不公平、发展的迟滞等系列问题。为此,我国长期在进行相关改进,努力推动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然而改革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关学界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进行了诸多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采取了较为单一的视角研究现有政策的问题及对策,对已有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两种不同养老金制度并轨的必要性的研究。研究主要从两种制度间的制度设计差异、待遇差异过大这些问题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并轨利于社会公平、劳动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减轻财政负担,由此得出两种制度的并轨十分必要之结论;二是对两种不同养老金制度并轨的方向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是从重新订立事业单位养老金政策、缓解两种制度间不公平状态角度出发,与现阶段情况较为符合。

然而,却很少有人用Gilbert的社会福利分析框架来分析新出台的“养老金并轨”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架构视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利益分配机制,涉及对社会福利政策分配、形式、发放、筹资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协助分析者提炼出复杂现象中基本的元素。本文将以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从养老金并轨政策选择的维度入手,进而对对我国养老金“并轨”政策的公平性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三、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架构下对养老金并轨政策的分析

(一)分配基础:普遍性原则与选择性原则并存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费用来自单位、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职工在退休后会领取到相应数额的养老金。

首先,养老金的领取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所谓法定退休年龄,是指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养老金的领取有两个要素,一是有条件限制,只有参加养老金缴费的社会成员将来才有可能在平稳退休后领取到养老金,并非所有社会成员年老后都会享受养老金;二是有地区差别,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所执行的养老金缴费标准与待遇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领取到相同的福利。因而它的分配基础是基于选择性原则。

其次,养老金是所有民众都有机会享受的一项社会福利,是所有人口基于人权都能享有的福利,它按照一定的给付标准面向所有公民。养老金双轨制时期,员工根据所在部门享受养老金待遇,企业员工与事业单位员工具有不同待遇,养老金制度的参与并非人人皆可选择的。而养老金“并轨”政策实施后,所有人均有机会享受同等条件的养老金待遇,有工作单位则由工作单位参保,16周岁以上非学生且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可以自己选择参保。

在养老金“并轨”政策下,养老金制度的分配基础的选择是同时包含普遍性原则与选择性原则,这更体现了“并轨”政策的适当性与平等性,能够在最大限度下给予公民最多的福利。

(二)提供策略:社会化发放提高了服务输送的一致性与可及性

当下我国养老金的提供统一实行社会化发放,养老金缴费阶段,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工作人员上缴的费用统一归由社保局主管,养老金领取阶段,相应退休人员到当地社保局领取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指的是职工个人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工作转由社会负责,主要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负责,通过银行、邮局以及依托社区和其他中介机构向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

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养老金服务提供策略各市间均有差异,其所提供的服务散布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独立提供服务,这种行政管理方式属于分权式的,这造成了我国区域间养老经费差异过大的现状。近年来,养老金全国统筹草案在我国议论纷纷,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升已成为必由之路,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推进将养老保险统筹提升到省级层面,由省级政府统一养老金的给付方式。

从服务输送系统整体性来看,养老金“双轨”政策时,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被看做是两个并行的没有联系的轨道,实施两种不同的养老金给付制度,人才难以在两个轨道中流通,因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只能选择留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为了企业的工作放弃以前的积累从头开始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这两个部门之间没有转介、沟通的办法,这在服务输送系统中叫做“不连续”服务。在这一状况发生后,没有可行的方法来处理随之出现的问题,这样的福利输送系统就产生了“无责信”的问题。

养老金“并轨”政策出台后,提升了服务输送的一致性与可及性,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员工的流动成为了可能,并且规定职业年金也能跨单位跨地区转移,为解决民众急切关注的问题,政策还开放了养老金继承制,这些都表明改革后的服务输送系统正在朝着更完整、更连续、更可及、更有责信的方向发展。

(三)资金输送:自筹账户和统筹账户相互协调

养老金并轨实施前,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是由职工个人与单位分别按一定的标准缴纳各自部分,并从企业职工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并支付,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每年都会对养老金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

养老金并轨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相同,均是由个人与单位共同负担,采取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计划为改革范围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不包括已退休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实现新老制度待遇的平衡衔接。缴纳养老金的职员退休时,其每月领取的职业年金待遇是由其职业年金积累情况和相关规定所决定的。

养老金“并轨”政策的推行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因此,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实现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为此中央发表相应文件,将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标准提升1200元左右,以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会因并轨制度受到太大影响。可以看出,国家财政同时要负担额外工资支出。

机关事业单位中,不论是是个人缴费或者单位缴费,都包括在财政中。通过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在员工工资结构里面加入相应的缴费因素,由财政承担适当的工资提高。国家财政既要负责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工资以减少缴纳养老保险所带来的损失,又要负责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用部分。事实上,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只涉及现付的问题却不涉及现收的问题,也就是财政需单列出一笔钱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发放退休金;改革之后,养老金制度就变成了一个现收现付制加积累制的混合制度,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8%部分以及12%的职业年金成为财政支出的新增部分。这些都给予了财政更大的压力。

四、公平性之探讨

Gilbert社会福利分析架构提出,社会福利政策作为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福利待遇问题的政策,在进行社会选择时应注意社会正义,研究者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应对支持其方案的价值观进行研究。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核心价值观之一的公平性角度探讨为何养老金“并轨”较从前更符合国情,更有利于资源的分配。

实行“养老金并轨”制度以前,中国养老金体系中存在两个并行轨道,一个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是由国家财政为那些“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统一支付的养老金,与个人和单位无关;另一个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由职工个人与单位分别按一定的标准缴纳各自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所享受的养老金,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不同:首先是缴费方法的不同。企业人员是由职工个人与单位分别按一定的标准缴纳各自部分,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是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其次是支付的渠道不同。企业人员养老金的支付是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结合,而机关事业单位则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最后是享受养老金的水平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发放水平远超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前者大概是后者的3到5倍。

从起点公平方面看,养老保险的权利和资源分配不平衡,具有明显按部门分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机会不均等。企业的离退体职工只能被动的接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体人员则参加“退体金制度”,两种制度分隔了不同部门的成员,养老金制度的参与并非人人皆可选择的,这造成了源头上的不公平;

二是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不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需要履行缴费的义务才能在退体后享受获得养老金的权利,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其自身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依然可以享受养老金。①

三是受益资格和领取条件不同。企业员工领取养老金不仅要符合退休年龄的规定,同时还需要满足缴费年限的规定,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体人员只要符合退休年龄的规定即可享受养老金。

从结果公平上看,由于起点的不公平与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公平。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退休后可享受到的养老金待遇差异大,造成了退休后生活水平差距大。

可以明显看出,双轨制的存在会对社会公平造成较大影响,养老金二元制度的并存,违背了社会对制度公平的要求,一个完整完善的养老金制度应该平等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的养老保障,这既是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公平的需要,也是促进结果公平的需要。②双轨制的长期运行必然会加剧社会成员因养老金的负担和待遇不同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养老金并轨政策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开始施行与企业单位相同的养老金制度,即是由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别了“免缴费”时代。这从源头上改变了养老金政策不公平的状态,使得养老金作为一种再分配政策可以发挥其均衡资源、缓解社会不公平的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

曾经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碎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运行成本高、社会劳动力流动受阻,并轨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几代人摸索出的共同的发展方向。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基本养老制度的相对公平并能够被公众所接受,这是现如今的社会政策目标。因为追求两个轨道之间待遇的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可能产生新的、更严重的不公平。当前我国养老金“并轨”政策的推行仍面临了一些问题,新政策的社会化适应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政府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起了重要作用,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公平正义、施行公共福利,积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养老金“并轨”后的社会保障制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