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1:46

社区体育培训篇1

一、以监管安全为首要任务,建立分析预判工作机制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由于全国各地社区矫正工作进展不一,工作协调机制整体欠佳,社会参与度不高等原因,全国普遍存在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难、给予处罚难、收监执行难的现象,加之社区矫正立法进程缓慢,执法难度增大,社区矫正工作渐成为司法所难以承受之重,社区矫正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培训班上,各省市积极交流工作经验,深入探讨先进做法,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看,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正朝严格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监管安全工作整体平稳,但随着社区矫正人数不断增加,人员构成日趋复杂,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的现象可能增大。结合我省情况,应在继续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区矫正分析预判工作上,树立“预防在前、防管结合”的工作思路,建立省市每季度、县区每月、司法所每半月的监管安全分析例会制度,通过定期预判、及时处置、通报考核等工作措施,形成全省常态化预判工作机制,将监管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

二、以信息化工作为推手,试行科技监管新手段

社区体育培训篇2

关键词:模块化;实践;思考;农村社区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促进有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功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适应每一个团体、每个个体具体的要求和愿景,立足于不同的教育层面,在塑造人的全面发展上起到适应进步、变革的社会生活,对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功能和重要作用。所谓农村社区教育模块化,是围绕农村社区教育的主旋律,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对社区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分层和细化,通盘考虑,分层设计,分块实施,整体推进,强化社区教育工作之间的链接,最终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综合化。

一、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化

该模块大致分三个部分:一是乡镇、村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块。负责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并对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进行全面的部署;二是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校、村校为主的培训管理模块。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三是建立农村社区教育计划与管理制度模块。各个管理模块必须制订完善的社区教育规范的实施计划和管理规章,使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由行政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计划制度模块等有效构成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确保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

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内化吸收新理念,大胆探索。积极实施“能人培训”工程,力求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五强”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提供强劲的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是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目标的有效措施。切实可行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构建人才内选模块。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要制定培训教师任职条件,选拔具有专业性、技能性、责任性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辅导培训教师。二是构建人才外聘模块。在实际工作中,争取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乡镇村的技能人才,科技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企业经营主等担任兼职教师。三是构建人才回聘模块。聘请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复退军人、高等院校相关的专业教师、本地但在外地致富的“能人”等任客座教师。通过上述人才内选、外聘、回聘三个分块的有效整合,产生强大的内力、合力和活力,形成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

三、农村社区教育内容模块化

农村社区的教育内容,可以按照“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和“面向全员,兼顾精英,突出农村”的原则,针对农村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展开不同内容的培训,以增强培训的效果。农村成教中心在农村社区教育具体工作时,可根据居民报名参加的培训内容,采用下列五种模块实施:一是分线培训模块,即把企业、科技农业、商业、管理类四条线实行分工培训;二是分项目培训模块,即把分专业培训、管理培训、科技培训、技能培训、服务业培训等分类型、分层次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理念培训模块,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发财致富理念教育,政策法规、文明礼仪、安全等教育;四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培训模块,即对社区居民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精于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等一系列的教育,促使社区居民提高自身素质。

四、农村社区教育方式模块化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开展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具体来说,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创新社区教育方式,并结合不同类型的需求,着重探索以下三种社区教育模块。

1.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

(1)根据农村实用人才需求,积极鼓励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农村有志青年参与进修,依托大学网络学习,开展提升学历培训;(2)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上加大力度,农民实用技术和“双证制”教育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失地农民培训;(3)积极开展乡镇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函大”培训、外来务工人群各项培训。

2.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

根据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重点,探索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1)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行业型学习培训;(2)专项开展心理健康、老年养生保健、孕妇保健、文明礼仪、文化娱乐、生活休闲、国家时政等休闲型学习培训;(3)充分利用热心社区教育的单位和成员单位的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文明修身,文化培训,娱乐修身、健身等活动型学习培训。

3.整合资源型社区教育模块

主要做法有:(1)访问教育网站。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网站要具有资源功能、办班报名功能、作业提交功能、教育博客功能、在线交流功能、远程视频功能、教育科研功能、教学资源库功能等,便于社区居民自主上网学习,必要时也可以相对集中上网学习;(2)利用局域网上的资源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应设置“视频点播”、“教育博客”,建立各种专项技能培训资源库、培训管理库,开设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研究等,为社区居民直接利用局域网上的资源提供便利;(3)利用双向视频系统。应积极利用乡镇政府、村及中、小学开通的双向视频系统这一平台来开展社区居民远程培训。可利用双向视频进行技能培训交流,把双向视频运用到各种培训活动中,同时可设立社区教育视频大讲堂,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4)采购或印刷文字资料。把各种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编印成小册子,送发给参训人员,为参训人员提供书面学习资料。

参考文献:

1.周嘉方.走向学科:社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性目标[J];成人教育;2006(01)

2.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06)

3.朱鸿章.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9)

4.王忠华.济南市历下区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10)

社区体育培训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及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以构建特色的现代社区教育体系为着眼点,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落脚点,以“富民、安民、便民、惠民、乐民”为宗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紧扣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居民素质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社区教育工作新路子,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老年教育、法律法规、居民思想道德教育、文化休闲等教育培训活动。充分认识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提升社区教育体系建设水平,为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十三五”规划开局开好头、起好步!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社区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社区教育水平。进一步整合利用社区教育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居民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参与率达60%以上。

2.加强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大力开展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加强宣传推进力度,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创客空间,办好创业创新培训;开展好党员干部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民培训、致富骨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培训率在60%以上。

3.加强教育培训中心的内部管理建设,积极开展升级达标活动。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应用,确保年内新增实名注册人数80人以上,且每人学分达20分以上。继续做实做好“夕阳红.扶老上网”项目,确保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培训率达20%以上;深入开展农村妇女“网上行”活动,年内完成40人学习任务。

4.加强镇村两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对村级社区办学点加强指导、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村民学校的办学水平,力争更多的村级居民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力争建成在全区有影响的示范性居民学校1所。

5.推进社区教育课题研究,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阵地的功能作用,主动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积极做好省三项国家标准试点工作,为《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的推广做出示范带头作用。

6.加强青少年教育,密切配合镇内学校,利用“学习在线”的推广契机,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使青少年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做好“两后双百”工程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推进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社区教育要继续坚持“政府统筹领导、镇社区教育中心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社区教育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政府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日常管理向精致化发展。规范社区教育中心的管理,继续完善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与部门单位联系制度、培训工作制度等各类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健全各类工作台账,真正做到管理在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网页建设,充分发挥信息传递与服务功能。

3.目标建设向特色化努力。

首先,努力提升社区教育中心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在积极参加区局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自身学习,坚持把工作例会和学习研讨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兼职管理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主动与镇内的基层党校、中小学、医院、老年学校、人口学校、社区内学校等实现对接与融合,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继续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聘请乐意奉献且热衷于社区教育的退休教师、老干部,以及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公民担任社区教育的兼职教师。

第二,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开展。与镇党委宣传办、政府办、妇联等进一步深化合作,结合“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修改完善符合我镇实际情况的学习型创建项目的标准,继续做好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创建与评选表彰工作,推动学习型村庄建设,促进我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加重视学习型创建的过程,创造条件开展好读书交流活动、评比展示活动。

第三,继续有序推进镇村社区教育网络的完善,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的硬件建设,添置更新必须的设施设备。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的工作。切实做好对村级居民学校和企业职工学校的检查与指导,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新型农民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村(企)内举办培训的质量。

第四,协助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紧密与镇科协和农服中心配合,与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密切联系,切实做好农科致富项目推广工作。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种植水平,增产增效。

第五,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乡土教材建设。努力进行社区教育地方特色课程的研究,紧紧围绕居民集中居住带来的文明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新要求,做好新市民教育材料的编写。配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做好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的完善。

4.社区教育活动突出显现社会效益。开放中心阵地。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阵地资源,广泛开展适应社区成员需求的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社区图书室、阅览室的开放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道德大讲堂”,做好公民健康素养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卫生防疫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人口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等,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利用节假日,开展篮球、象棋、健身舞等丰富的文体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5.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办班质量。紧紧抓住我镇快速发展期这一机遇,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走“社区教育联动、条线部门协同、各级网络培训共同参与”的办学之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社区体育培训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实践与探索五开放五基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0-05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使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是教育部确认的国家中等职i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相对完善。为此,学校进一步探索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问题,提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可持续地发展职业教育,有效地为广西职业教育服务、发挥国家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

一、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内涵

实训基地首先要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中职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平台。实训基地是要通过建造真实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技能培训与能力的养成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识、学、教、做”四位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大量入门快、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开放型培训基地就是针对传统的、封闭的、僵化的、指令式的职业学校培训模式而提出的,是全民教育和创新教育新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它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论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和多元智慧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突破了传统职业学校培训基地的封闭、僵化状态,有效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改变了师生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把学生置于一种民主、动态、合作、对话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这种培训模式中,职业学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学校建设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建设背景

(一)区域、政策背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极大地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

(二)贫困县环境背景

南宁市大部分县区经济发展快速,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尚有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部分乡镇群众收入偏低,生活水平难于改善,各种职业技术缺乏,家庭面临交通不便、致富难、求学难等难题。

(三)社区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南宁市率先启动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工程。中职学校成为承担南宁市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主要培训单位,依托现有优势专业,对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开展提高职业技术、文艺表演等类型的培训。

(四)进城务工人员就业背景

随着经济结构大调整,东部产业西移,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南宁,从事各个行业中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他们未经培训,对工作中的基础技术要求、安全操作要领等知识知之甚少,很多企业也无法及时对务工人员开展及时、系统的培训,因此,承担相关的培训成为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利用优势资源,实施送教入企、送教入村或接受民工入校培训工程,为进城务工人员更好服务企业适应社会做出贡献。

(五)校企合作共建背景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修厂、4S店如雨后春笋,汽修工人技术参差不齐;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学前儿童及幼儿园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师资匮乏。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迫在眉睫,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培训。

基于上述背景,学校提出打造“开放型”培训基地,承担服务贫困山区农村、服务城市社区、服务企业工人、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人员等的培训任务,起到引领同类学校发展、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学校配合企业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进一步开放办学;同时,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流动人口教育和在职岗位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失业者、低技能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职业培训的扶持;加大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开放共享,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类型之间互动往来,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及对外交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成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

规划提出,要根据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学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中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技术属性。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中职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基地正好可以成为培养他们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实训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工作状况和组织管理直接反映一所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建设开放型实训基地,在特定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实训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各中职学校在建设传统实训基地的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与专业、课程、项目和培训对象相适应的开放型实训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满足社会要求。

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是在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的前提下,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和校内人员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其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设施设备)具有优越性、培训对象具有多元性、培训技能具有多样性。因此,开展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一是有利于优化培训资源,即有利于学校培训师资和培训设施设备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有利于学校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和校内人员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四、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要发挥区域性导向作用,即要在该区域内发挥培养的导向作用,或者说,要在职业教育和企业生产中发挥示范作用,以基地建设带动本区域职业学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推进区域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要为本校服务,为某一专业服务,而且是要为相关专业及有需要的学校服务,为企业培训服务。一般采用校企联合、校校联盟等方式,互通互补互助,整合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共同建设先进的高水平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提高实训基地资源利用率。

(三)效益性原则

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使两种效益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开放型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性原则

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发展性规划,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专业面较窄的实训基地通过整合、合作、共建等形式,把它发展成为规模更大、实力更强、专业面更宽的在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开放型实训基地。

(五)社会教育性原则

面向人人,推进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基础。而中职教育资源则相对丰富,在此情况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要对社区教育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要根据当地社区教育实际,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从教育内容和管理形式两方面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服务全民和关注民生并行,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

五、建设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通过几年来对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规范了开放型培训的工作流程,改善了开放型培训方法,探索出具有中职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制定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培训包,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利用“五基地”(部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基地)为载体,形成“五开放”(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的培训理念,构建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管理机制,形成各种管理文件,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管理及教学能力。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更新培训方法,实现培训理念的科学化、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开放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师资的专业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培训流程规范化、培训效果多赢化。

(一)探索出一套适用性强的职业培训方法与手段

1.形成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流程

学校在不同培训项目的实践中,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平台和远程教学与管理系统,探索并形成规范的培训流程,实现开放型培训基地工作流程规范化,为学校的培训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开放型培训基地工作流程如下(图1):

2.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系统

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和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夯实开放型培训基地现代化培训手段的硬件基础,初步开发远程教育与管理系统、视频课堂系统,使学员通过网络了解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考核标准、模拟测试,等等。

(二)开发了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标准培训包

改革传统的课堂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以及网络建设平台,初步形成系列培训包。开展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工、汽车喷漆工、汽车美容工、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营销师、保育员、教师资格证、仓储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插花员、花卉园艺师、低压电工、营业员、收银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空调制冷维修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叉车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工种培训,开发了以职业标准和能力为核心的涵盖培训内容、课程、教材、考核标准的培训包。培训包如下(图2):

为高效、规范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组织编写《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方案、培训大纲汇编》,涵盖了学校所有培训鉴定的19个工种;同时还编写《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标准汇编》和《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标准汇编》补充版(涵盖8个工种)。

(三)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学校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实现培训理念的科学化、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开放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师资的专业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开放型培训体系如下(图3):

1.形成了面向贫困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三年或一年的学前教育师资定向培养体系

为改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严重滞后状况,依托学校扶贫培训基地的资源,在社会调研、动员报名、招生入学、签订协议、经费发放、教学管理、毕业推荐就业等环节处处落实,现已有150位贫困村屯的学生享受2000元/人年的资助(同时享受国家全免学费政策),有500名贫困学生享受每人1500元的技能培训经费。学前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工作流程如下(图4):

2.建立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为改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师资水平,学校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学前教育师资分阶段分类别进行提高培训,优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工作流程如下(图5):

3.建立了面向社区居民的培训体系

学校积极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依托现有优势专业,对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开展职业技术技能、文艺表演等类型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进社区,社区教育到校园”。社区培训流程图如下(图6):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培训主体多元化、项目多样化,为区域人才、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外引内联创建基地,发挥优势提升质量

两年来,学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走出去,引进来”,与企业和政府合作打造培训载体,建立了部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

(1)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对本校二年级学生进行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工、汽车喷漆工、汽车美容工、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营销师、保育员、教师资格证、仓储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插花员、花卉园艺师、低压电工、营业员、收银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空调制冷维修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叉车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24个工种的培训考证,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掌握二至三门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2)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优势和资源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贫困人员开展保育员培训,使受训人员有一技之长。

(3)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与秀山社区、琅西社区、兴宁社区、青秀社区、邕宁社区举办篮球、羽毛球、汽修、花卉种养和插花艺术、音乐、现代舞等培训班,丰富了社区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

(4)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键工程机械培训基地对学前教育、汽修专业、营销专业等学生进行跨专业的计算机、叉车培训。

2.发挥专业资源优势,造福社会弱势群体

2013年学校被中国残联确认为部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依托学校资源为来自全区各地的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两年以来为残疾人开展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汽车钣金工、计算机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创收,脱贫致富。

(五)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成长,提升山区师资水平

1.实施定向培养方式

结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学前教育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共免费定向培养150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难题。

2.实施幼儿、小学师资在岗提升

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对上林、马山、隆安三个贫困县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开展在岗培训,共培训750人次。

六、开展“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一)形成“五开放”“五基地”特色

学校经过探索和实践,规范了培训的工作流程,改善了培训手段和方法,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制定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培训包,创建开放型培训基地载体,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形成“五开放”(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五基地”(部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的培训特色。

(二)扩大培训规模,服务经济发展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更新培训方法,学校实现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通过开放型培训体系的构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两年来培训了45700余人次,其中,通过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樯缁岷推笠蹬嘌挖掘机驾驶员、叉车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5216人次。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着眼缓解贫困山区学前教育师资匮乏,逐步改变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面貌

为缓解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匮乏,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贫困地区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培训基地的平台,定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让因贫困读不起书的学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们学成后按协议回到生源地幼儿园从事学前教育,反哺家乡。学校还实施幼儿、小学师资在岗提升培训,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的领导分阶段分类别进行提高培训,优化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园长队伍,不断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改善贫困村屯的学前教育落后面貌。(四)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建,成为可复制样板

学校与上海群建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合作,企业投资技术和设备(折合人民币300万元)与学校共同创办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开展挖掘机驾驶员、叉车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工程机械中级技能培训。技术和设备先进,培训质量保证,得到社会普遍认可。这个基地在为(下转第36页)(上接第13页)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学校二年级学生开展跨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方便,目前已为121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免费培训,拓宽他们的就业面。2014年3月学校和南宁市路贵通机电公司、南宁锦基二手机械交易部、广西证裙こ袒械有限公司、上海中林集团等签订人才培训协议。

(五)创建开放特色,突破人地限制,增强学校美誉度和吸引力

通过实践,学校探索出“五开放”培训特色,突破原有限制,从学生到民工,从学校到社区、企业,从书本到网络,从面授到远程,因为革新产生效益。随着培训方式改变、培训规模扩大、受益单位人群增多,学校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一些学校、企业送生送工委托学校进行培训,如广西理工学校、桃源饭店、南宁市公交总公司、崇左市教育局、钦州市职教中心等上门和我们开展培训业务。2015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指定由学校的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承办全国建设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家培训机构到基地参观学习,获得很高的评价。

总之,通过建设科学规范的开放型实训基地,遵循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成长规律,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就能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使中职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3]王延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专题报告,2008(4)

[4]薛建荣,王靖.王使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J].教育与职业,2007(3)

社区体育培训篇5

关键词:社区学院;建设;指导;培训;发展

2011年5月句容市成立了社区学院,为全方位提升全市社区教育水平,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011年11月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与省级社区学院创建的验收,并于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复检,被正式确认为江苏省标准化社区学院。句容市社区学院的创建有力促进了全市社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了城乡社区教育一体化进程,全市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学院成立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共识:

一、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学院切实可行

学院依托江苏电大句容学院为主体组建,与句容市教师进修学校、江苏电大句容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句容办学点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学院为独立法人单位,明确编制为6人,任命了院长、副院长(兼任),设有社会培训处,配备了主任、副主任(专任)。制定了《句容市社区培训学院章程》、《句容市社区培训学院岗位职责》《句容市社区培训学院管理制度》等,奠定了学院成长、发展的基础。目前承担着全市社会教育、成人培训、成人高等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等相关教学任务。在推进社区学院的工作过程中,开放教育、高职教育、教师教育、社区教育互为融合、相互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学院综合办学效益得到初步显现。

二、在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上社区学院大有作为

(一)发挥指导功能,服务基层社区教育需要

1.开发社区教育草根读本。学院将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并下发了《句容市社区教育乡土教材编写规范》,针对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定期组织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形成解决办法,优化课程内容编制。在江苏省首批优秀乡土课程(读本)评选中,我市获优秀组织奖,全市有12门课程获奖。

2.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发挥业务特长,制定了《句容市社会教育课题研究指导管理办法》。指导各社区教育中心结合工作实际,提炼研究课题,以课题实验引领实践工作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市共有10项江苏省社区教育立项课题在研,在学院的组织下,召开了课题开题培训会,中期进度汇报交流会,其中2个已完成结题申请。

3.服务培训质量需求。积极参与各乡镇(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举办的培训活动,提供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服务,并指导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开展。

4.推动数字化学习。社区学院主办的“镇江·句容学习在线”,是江苏学习在线首批七家联盟建设单位之一,学院坚持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推进网站建设;以质量为核心,提升网站内涵;以服务为手段,推广网站应用;以宣传为手段,聚集网站人气,目前网站注册人数已达1966人,已取得学分的用户达605人。

(二)开展自主培训,提升社区教育办学质量

学院组建并完成基础设施更新后,便主动走向社会,推介自我。依托学院网站、部门、社区、企业、单位教育培训信息,针对学员学习需求,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培训服务,做到学院教育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

1.以社区课堂为阵地,开设社会文化类课程和讲座。将“市民讲坛”活动的开展,作为发挥学院功能,促进市民素养提升的重要工作来抓,聘请了市内各行业专家成立了社区教育讲师团,并与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妇联、文广体育局、新闻中心联合召开了隆重的聘任与开坛仪式,举办了市民法律知识讲座、老年书画培训、老年人计算机培训、普通话知识培训、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深受居民欢迎。连续两年承办了句容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社区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开展技能性培训。组织了“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家政服务员培训、十字绣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插花技术培训等项目,不断满足群众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需求。

三、推进学院内涵持续发展重在标准化、特色化

句容社区学院已经启航,但与学院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要再细致,经费保障需加强,人员配置要增加,师资队伍要完善,设施资源需发展,特色创新上要努力等等,目前学院的发展重点是:

(一)发展定位科学化。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定位学院的发展是构建完善我市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学院要“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就要建设成为满足市民学习需求的教育培训中心;学院要“指导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就要建设成为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中心;学院要“构建广覆盖、分层次、有特色的终身学习平台”,就要建设成为远程网络学习中心。三个中心建设的落实,将为学院功能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日常管理制度化。针对学院开展社区培训、进行社区教育研究、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的工作职能,切实完善现有的工作制度,并针对新的需求建立新的工作制度,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标杆,能正常有序落实。

(三)保障机制规范化。推进社区学院建设与功能的发挥,人力资源和经济实力是基础。在队伍建设上,要首先抓紧抓好“培训者的培训”,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加强现有队伍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在经费使上,要向培训活动的组织开展倾斜,保证社区教育活动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资源建设现代化。在进一步完善社区学院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同时,主动对接社会有关部门,努力推进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资源整合利用的效能。继续完善“镇江·句容学习在线”的建设,依托江苏学习在线的硬软件资源,加强本土特课程的开发。促进市民学习制度的完善,引领市民开展数字化学习。

(五)项目活动特色化。在逐步做到培训活动常态化的基础上,要着力推进特色项目建设,指导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一镇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举措,以项目为纽带,链接起地方特色、社会资源与居民的需求。(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教育局职社科)

社区体育培训篇6

关键词:城郊结合部社区学院发展区域调查分析

笔者所在的栖霞区社区培训学院以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是紧邻仙林大学城、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新港技术开发区)和栖霞区政府,地处城郊结合部,整合区属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由教育局主办,为栖霞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培训机构。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栖霞区社区培训学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办学情况调查。在栖霞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栖霞区社区培训学院的发展要面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探索社区培训学院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城郊社区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笔者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城郊结合部社区学院建设的研究》的深入开展,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于2014年3月对栖霞区尧化街道、迈皋桥街道2个社工初级班82人、民政局社工中级班29人、社区居民113人进行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28份,回收问卷22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97.4%。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调查对象年龄在30岁以下,占总人数的59.21%,30岁至50岁占39.57%,86.05%的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高中学历的调查对象占13.95%,这说明现在的居民都注意学历提升教育。在职的调查对象占86.84%,待业或下岗的调查对象占2.63%,比例较少。大部分居民都有工作,而且从事的职业也很多样,以行政事业职工居多,占35.53%,商贸服务从业人员占11.84%,制造业从业人员占6.58%。

2.对社区培训学院的了解

知道社区培训学院的占39.47%,60.43%的调查对象对社区培训学院不知道或听说过但不太清楚,对社区教育中心和社^(村)市民学校的了解相对社区学院的了解比例有所提高。只有64.47%的调查对象从其他途径了解过社区培训学院,说明宣传力度不大。

3.对社区培训的了解

对社区培训作用的理解,调查对象认为方便居民学习,在时间、空间、设施、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助于更新知识,提高职业技能,适应就业转岗的需要及职业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肯定了社区培训的重要性。大部分居民都参加过各级各类培训,特别是社会文化班或讲座、社区教育,参加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对象占65.79%,82.9%的居民认为需要参加社区培训,认识到了社区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只有51.32%的居民参加过社区培训,参与率较低。在针对最希望得到哪项培训的调查中,多数居民选择了技能培训,占38.16%,其次是绘画、音乐、舞蹈、、运动等休闲教育,占34.21%,学历进修占27.63%,这说明技能培训是居民获得谋生手段的重要途径。

4.对社区培训学院其他方面的认识

对社区培训学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36.84%的居民认为要解决师资问题,然后是培训经费和培训内容,分别占23.68%和21.06%,选择建设培训基地的占18.42%。39.47%的居民认为应该聘请专业教师,32.89%的居民认可社区培训学院的专业教师,17.11%的居民认可学有所长的社会志愿者,认为应聘请大学教师的仅占10.53%。71.03%的居民希望在双休日或晚上开展培训。48.68%的居民认为应以在教室集体上课的培训形式为主,30.26%的居民倾向于专家、学者、名师专题讲座,能接受在家自学和网络学习的仅占11.84%和9.22%。56.58%的居民认为社区培训基本不应收费,期望得到政府扶持。39.47%的居民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应为政府目标管理,全区统筹指导社区院校办学。52.78%的居民认为精彩、生动、新颖的内容最能打动人,说明培训内容的选择相当重要。

二、思考与建议

1.社区培训学院应关注社会需求与热门专业

社区学院一是要重视生源的反应,二是要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地方工业和贸易需求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学生学成之后不能就业,他就不愿意再学习了。社区学院应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根据栖霞区“十二五”规划,栖霞区要全面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打造“南京副城、液晶光谷、智慧新区、和谐家园”。栖霞区社区培训学院的发展更要面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探索社区培训学院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城郊社区培训基地,全面提高居民的素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培训学院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指导。

社区体育培训篇7

为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兴化市委办公室、兴化市政府办公室的通知精神,根据《*市整合乡(镇)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意见》要求,经乡党委、乡政府研究决定筹建*乡社区教育中心。

一、提高认识,明确建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建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整合乡镇教育培训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民素质、致富农民、改善民生、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大局。经过整合,实现计划、人力、物力、财力的统一配置,达到教育培训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进而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二、集中优势,建立乡镇社区教育培训机构

充分利用乡成人教育中心校现有编制人员,现有固定场所及教学设施,同时整合基层党校、党员远程教育站、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各类培训机构的有效资源,建立*乡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本部设在乡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对内一套班子,对外多块牌子,专人负责管理,逐步实现“以培养培”。

三、整合资源,实施乡镇各类教育培训

1、培训基地。将已建制的乡成人教育中心校的校舍作为社区教育中心的专用培训基地。建立教学示范基地4个:孙联村(粮棉种植);韩周村(生猪繁殖);钟南村(水产养殖);*中心校初中部(生态环境与微机)。建立社区实习基地3个:东升电子元件厂,联合针织厂,经农配件厂。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分校15个:肖家、韩周、钟南等行政村。社区教育中心所属各单位的培训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归整合后社区教育中心所有,建立资产分类台帐,集中保管,统一使用。

2、培训师资。利用原成人教育中心校的专门编制,专职人员作为社区教育中心的专职管理人员。同时,根据培训任务与需求,每年从有关职能部门及本乡的致富能人、土专家中聘请一定数量的思想品德优良有一技之长的兼职教员,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3、培训内容。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围绕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

四、加强领导,确保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筹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1、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乡社区教育中心协调领导小组:张建华同志任组长,韩彩珍同志任副组长,王普国、陈存松、唐友荣、杨巧玲、孙福金等同志为成员,负责研究制定社区教育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年度培训计划,审定培训经费的预算,督查考核培训实施进度和效果。设立社区教育中心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韩彩珍同志任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工作,王元志同志任副主任,具体负责社区教育中心的日常工作。

社区体育培训篇8

自从2006年3月成立大镇社区教育委员会以来,由于镇领导干部的变换,及时调整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两次举行会议分析社区教育新形势,研究社区教育新问题,探讨社区教育新思路,落实社区教育具体工作。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指导村民学校、厂培训基地,健全和完善了两级社区教育网络,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是社区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网络基础,只有高素质有责任感的社区教育队伍,才能把社区工作做好,我镇为打造过硬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广纳贤才,不但建设了一支专职管理人员队伍,还建设了一支能满足社区教育需求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二、夯实基础,设施齐全

我镇根据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以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了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在成人教育中心校原有配置的基础上,把原运粮中学(已撤并)一幢教学大楼作为新的社区教育中心大楼,把文化站的全部配置并入社区教育中心,添置了31台电脑,现在共有专用教室3个,一个电脑室,一个图书室,藏书近万册,一个阅览室、一个绘画室、一个室、一个活动室、一个办公室、一个档案室等,是一个集培训、学习、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阵地。

三、做好服务,推动资源开放

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协调下,镇社区教育中心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资源开放,坚持依靠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思想,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起来的原则,社区管理区内的所有体育场所和文化场所全部免费向社区属区开放。

今年我们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要求下,积极配合和依托各站所做好服务和教育,依托农技站,做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化肥、农药、农机、灌溉、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服务,依托社区事业服务站,做好农村社区规划,水利建设、供电供水、道路桥梁、环境整治等服务,依托卫生服务站,做好医疗服务,计划生育、老年人档案等服务,依托劳保所,做好培训、就业、养老、维权四位一体等服务,依托综合治理服务站,做好警务、联防、调解、法律咨询、治安保卫、外来人管理、社区矫正等服务。

四、开展培训,讲究实效

2008年我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以致富农民、发展经济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社区教育活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和发展。

2、积极开展农技培训。为满足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的需要,以成教中心为主体,在农技站、妇联、团委、劳保所等部门的配合下,先后建立了农业、工业等10多个示范基地,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80多期,培训人次达3万多人。

3、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我镇社区教育中心与镇劳保所紧密合作,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前几年劳动力技能培训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举办了建筑水电安装、木工、焊工、车工、针织、缝纫等工种的培训班,培训发证人数达600人,并全部转移输出,转移输出的人员,大多数已脱贫致富,有的已成为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如运粮村缪根余家境贫寒,又无一技之长,通过我们上门动员免费,参加了电焊工的培训,学到了一门技术,推荐至吉扬彩钢公司,由于年轻肯干,并承包了多项工程,年收入5万元,现逢人就讲,成教中心的技能培训的好处。还有好多参加培训领了电工、木工证的年轻人,在建筑工程队都起到顶梁柱的作用,收入也较高。此外,我们还举办了下岗职工的电脑培训、特殊劳动力的培训、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这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到我镇调研考察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为姜堰市提供了培训现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社区体育培训篇9

在展开农村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想要更好的为社区建设服务,这首先需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者在专业素养上都较为缺乏,这直接会导致教职人员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的缺失。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在效用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应当明确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于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培训教育工作更好的发挥其功效。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与知识储备要较为丰富,要能够为农村社区的居民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充实自我,要多进行相应的学习,并且要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可能会有的一些基本需求,这些都是教育与培训应当有的重心。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坚定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要明确农村教育与培训为社区建设服务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好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只有首先完善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与施教能力,并且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农村教育与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探索农村教育服务社区的新管理模式

1、强化领导,健全社区教育组织。

新集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制订社区教育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这样才能够形成以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为核心、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社区学校和村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要加强建立包括党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假日学校、文化站、司法所、妇联以及志愿者服务站在内的社区文化教育宣传网络;并且要建立包括镇人力资源保障所、农副业服务站及农业示范基地在内的科技推广网络。

2、注重协调,完善社区教育机制。

社区教育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作为介于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要确保社区教育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有效干预。新集镇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统筹领导,首先把社区教育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目标管理范畴,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其次,成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社区教育工作,并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其三,建立并逐步完善社区教育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妥善解决社区教育的办学经费问题,保证社区教育机构的有效运转。

三、提供有实用价值的教育与培训内容

农村教育与培训应当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与培训内容,这不仅能够体现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这也是推进社区建设的基础所在。教育人员要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知识结构与认知层面,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且明确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农村教育与培训针对的主要群体通常是农民,教育工作者要了解这一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并且给他们提供实用的辅导与帮助。很多农民最关注的是就业问题,关于就业过程中机会的搜寻、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权益问题、法律问题乃至城市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他们并不了解。这不仅是大部分农民最为关注的要点,这也是农民群体较为缺乏的知识范畴。这便是应当充分受到重视的教育与培训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让教育培训过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培训工作的价值与作用,并且切实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

四、丰富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

农村教育与培训的内容要更为丰富、形式应当更加多样,并且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不仅要给农民提供大量实用的教育培训内容,也应当经常展开一些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老人及女性同胞参与到其中,这样才能够真正照顾到社区中的所有居民。一方面,社区教育与培训工作应当充分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是极度需要他人关爱与照顾的一个群体。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多组织一些社区内的文娱活动,让社区居民都参与其中。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与培训的形式,不仅能够增强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也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够凸显社区教育服务的作用与意义。

五、结语

社区体育培训篇10

1.构建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提高专职教师服务能力

长兴县自2013年起,以长兴社区学院为主体,在全省首创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平台,每年定期举办全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1)课程内容模块化

经过调查分析,并结合长兴社区教育发展实际和队伍专业化发展要求,从品质素养课程、知识素养课程与能力素养课程三个模块的课程内容设计,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探索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措施,形成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的创新路径。

(2)培训形式多样化

创新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反思提升”四段式培训模式。理论培训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理论认识水平;观摩学习是赴先行地区和有成功经验的地区进行考察,获得感性认识;实践指导是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反思提升是用较长时间段以任务驱动培训学员对前三阶段培训内容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培训后通过问题分析、考核激励等手段巩固培训成果,从而推进工作,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

(3)培训评价多元化

借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评价机制,采用以质性评价为主,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以《长兴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为载体,将培训过程评价与社区教育项目评比、业务竞赛、先进表彰及社区教育工作业绩等结合,将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到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建立使培训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统一,能真正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模式。通过“三化”的培训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交流能力、实施项目能力、服务能力等有效提升。

2.实施学习社团培育项目,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长兴县有民间社团200多个,通过培育促使其成长为社区学习共同体。自2015年启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程以来,共认定45个社区学习共同体,7个县级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力助推社区居民社团提升品质,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以组织培育为核心,夯实基础

通过科学的组织培育,增强现有社团的组织程度,让社团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让每一个成员明确组织的目标、价值观、使命,形成共同的愿景。

(2)以队伍培育为依托,提升水平

重点抓好社团负责人这支队伍,提升其对社团的领导力。社团负责人应该扮演好三种角色,即社团发展的设计师、社团活动的服务者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员。通过专题培训、工作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对社团负责人进行系列培训。举办社团负责人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指导,阐述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途径与方法;从社团口号的选定到社团共同愿景的培育,从活动计划的编制到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的使用等进行指导;带领社团负责人赴杭州考察交流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增强他们的组织引领力,活动策划力,沟通协调力,发展推动力,从而增强社团的自身建设能力,带领社团与时俱进,实现社团成员共同的愿景。

(3)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完善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县教育局、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长兴社区学院负责业务指导与协助管理,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各项工作。完善政策机制。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制定下发了《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认定办法》。各乡镇街道把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中。同时,凡被认定的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一年提供1000元活动经费,被评为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则奖励1500元。为了保障各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场地向居民社团无偿全面开放。规范管理机制。编制了《长兴县学习型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手册分为社团的基本情况、社团的组织架构、社团活动记录、社团典型个案、社团活动图片五大部分。引导社团在活动中努力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内容、有测评。健全激励机制。团队有社区学习共同体认定、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评比;个人有社团积极分子评比。通过多层面的激励手段来激发社团及其成员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从而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3.推进学校内涵提升项目,增强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1)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开拓内涵提升新平台

要打响“长兴社区教育品牌”,必须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核心文化提炼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要求各校结合长兴“和文化”、乡镇区域文化特色、社区教育特点和学校自身发展积淀提炼学校核心文化。各校相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核心文化,像水口的“和清”文化、和平的“和合”文化、夹浦的“和柔”文化等,并形成了相应的培训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等文化建设体系。以发展性评价提升校长办学理念。要求学校年初针对一个特色项目和一个薄弱项目提出3年的发展规划和每年完成的具体目标,每年底校长针对2个项目当年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展示,纳入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以文明指数考核提升学校文明水平。为了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内部管理水平和教师、学员的文明素质,教育局一学期对学校进行一次明查一次暗访进行文明指数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校的环境卫生、学校文化布置、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安全管理、教师和学员的精神风貌文明素质等,每年文明指数评分情况纳入各校的年度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2)全力抓好实验项目,开创内涵提升新路径

长兴县把实验项目作为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以长兴社区学院为龙头,为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起引领示范作用,在市里开展实验项目申报的同时,县教育局也启动县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形成了“校校承担实验项目,人人参与项目实验”的良好氛围。加强指导,提升水平。县社区学院先后举办了多次专题培训,同时,定期对各校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专题培训。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有效提升了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项目负责人和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验能力。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印发了《长兴县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从申报到立项再到管理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操作规范。并对各级实验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举办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交流会。考核激励,提供保障。将实验项目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实验项目进行经费支持,省级实验项目每个资助5000元,市级每个资助4000元,县级每个3000元,验收后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再分别奖励10000元、5000元、2000元。

(3)积极实施文化点餐,开启内涵提升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