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的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3:46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1

关键词:现代管理;图书馆管理;运用策略;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的多媒体信息传播也加大了图书馆运营中的风险及难度,此时针对图书馆管理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竞争力,需从管理意识、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上进行优化。现代管理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它主要提倡从人性角度、发展角度、运营角度及文化管理等方面提升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从而确保图书馆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读者。

1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资金不充裕

有效的管理及发展离开资金的支持,目前图书馆都是由政府出资建造的,其运营中的资金大都通过政府补、社会无偿捐款及图书馆有偿服务获得的。随着近年来图书市场价格的变动,图书馆各阶段的采购压力逐渐增大,但是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力度并未做出相应的调整,此时,资金的不充裕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了缩减二者之间的差距,部分管理者提出了有偿服务,从中获取等额的服务费用,这不仅削减了读者的权益,同时还影响了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形象。

1.2对管理中的沟通工作不重视

目前,图书馆大都按照省市来进行设立,其各自隶属的部门也不同,这种管理现状极易造成各地区图书馆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的沟通及资源共享无法实现,这对于现有图书价值的实现十分不利。同时,受图书馆建设时期的环境影响,图书馆内部布局的科学性也有待商榷,这种种问题的出现都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增加较大的不便。

1.3配套的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

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与目的是便于市民借阅,提升和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但是,现阶段社会对于图书馆的评估非常的狭隘,仅仅按照图书馆的使用面积、藏书量、工作团队的整体素养来进行,而对于图书馆各阶段采购的科学性及配套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不重视,无法发挥出有限资金的真正价值。部分图书馆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在图书的采购工作中更加倾向于珍贵古代文献的收购,极大地增加了图书馆的经济压力。在现有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考核中,没有发挥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仅仅按照其工作的年限、学历等进行工资计量,无法有效地促进现有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再加上系统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图书馆的发展。

2现代管理理念分析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现代管理理念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运用,它非常符合当前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现代管理理念力求从意识、组织管理、管理方法等角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及各项决策的可行性,它集营销、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于一身,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有限资源的整体价值。与此同时,现代管理非常注重关系的建立及维护,对于内部关系的改进及特色文化的形成也有着较大的优势,缺乏沟通、配合、协作的团队无法实现自身长远的目标。通过分析及观察,人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通过现代管理理念的渗透,团队实力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同样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员工归属感的培养上都非常有利。同样,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管理中渗透现代管理理念也可以很好的改善当前工作中的不足,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科学化服务。

3现代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从本质上来讲,现代管理理念主要包含4个方面,即文化管理、管理人性化、管理战略化、管理运营。在具体的运用中,管理者需做好内部环境分析,灵活的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来改进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素养,服务读者。

3.1重视图书馆管理中的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中非常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图书馆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内的藏书蕴含了大量的智慧及文化,通过不同类型书本的阅读,可以实现人类文化智慧的延续及发展,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的同时,向人们展示出图书馆的公众形象,从细节中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管理中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它可以很直接地影响到图书馆管理的模式及管理目标的制定,加强图书馆管理中价值观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图书馆自身的定位,更好地与读者站在一起,实现自身的公共服务价值。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纽带,因此,工作人员传达出的综合素养也会或多或少的反应出该团队的综合素养,优化和提升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及职业素养也需要其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管理者需重视内部工作人员的培养及能力的开发,从制度、人员管理、能力提升、形象管理等方面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加强图书馆文化的构建,重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研究,将图书馆长远发展目标与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及凝聚力。与其他部门做好必要的沟通,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通过多种管理制度的优化来获取群众的认可,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提供优质、规范、合理的服务。

3.2加快落实战略化管理

战略化管理的本质是注重全局的把控,确保图书馆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密切配合,管理者要学会灵活的运用现有管理技巧,始终坚持以全程化的质量管理意识来自我要求,给予读者全新的阅读服务。建立和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动做好与各级图书机构的沟通,适当降低自身运营中的风险,优化资源的使用。注重外部环境分析及自我剖析,针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可按照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制定阶段性计划,逐步细化到每一个季度,以此来进行检验。同时,分析读者、市场等因素,按照读者群体的差异性进行采购计划的调整。这种调整既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实现现有资金的有效利用。在图书馆中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将读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是促进我国图书馆管理和谐、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并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

3.3运作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运作管理是图书馆的基础管理,是从微观上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主要是对每天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等,对每天的工作实施高效率和效果好的措施,保证图书馆每天的正常运行。图书馆的基础管理可以使图书馆贴进读者,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更好的利用文献信息,信息服务和方法服务等,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运作管理可以发现图书馆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不足后能够及时补救,加快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员要想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做好服务工作,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服务手段,还要学会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学会自我控制、善待他人的技巧和能力。在实际的图书馆工作中总是有一部分馆员感觉身心疲惫,工作消极厌倦,精神涣散,图书馆管理者应注意帮助馆员克服职业倦怠这样一种消极心理。

3.4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人本管理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图书馆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质量。图书馆管理员是图书馆的主体,连接着图书馆与读者,体现着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也关系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图书馆要注意对管理员的管理,采用硬性的管理已经不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所以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显得十分的重要,人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管理员为主和以读者为主。图书馆人本管理做到尊重和关爱图书馆管理员,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管理员制定人性化的工作章程,安排合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使管理员心情愉悦,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也进一步激发了管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员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才会给读者带来愉快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图书馆服务工作做好,读者才会喜欢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4结束语

科学的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非常有帮助,同时这也是促进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加强现代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图书馆健康有序的发展,从源头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给读者营造较好的环境,保障读者的利益。同时,立足长远,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来解决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图书馆自身文化传承及发扬的作用,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蔚.以人为本与大学图书馆队伍建设[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2]李俊华.基于数字信息化技术发展浅析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3]黄丽萍.从治理图书乱架问题谈图书馆人本管理理念的经营与实践[J].办公室业务,2014,(8).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2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理念实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1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科学阐释档案管理现代化理念

轻重的价值。正值整个社会现代化建设浪潮当中,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呢?是不是拥有几台计算机,建立一个网站就实现现代化了呢?傅著在绪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非常动态的概念,是定位于由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支撑的一种管理环境,建立这种管理环境的目的在于比传统档案管理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档案管理现代化除了档案信息处理管理技术现代化外,还需要包括档案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档案业务规范标准化、馆藏结构合理化、馆网建设科学化、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档案人员专业化等。”对于傅教授的这一观点,笔者深有同感。笔者认为,所谓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并不只是指技术设备的现代化,还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现代化本质的内涵。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指的就是内涵。只有将现代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贴切契合,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先进技术是基础、是保障,但是制度、理念、机制和人员的现代化同样不可或缺。人的理念和相关规范、规则的现代化,既是结果,同时也是先导。

傅著把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外部条件包括经济、科技和社会档案意识,先进的技术属于外部条件之中的科技条件。而内部条件主要是对档案工作本身而言,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标准化、档案人员的专业化以及档案管理行为的科学化,而这些都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先导。所以笔者认为,傅著关于内部、外部条件的这种区分,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释了如何有效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两者的关系。

全面把握不等于没有重点。在重视管理理念现代化的前提下,傅著着重对管理技术的现代化作了研究。傅教授以文献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实现方式为模型,构建了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并认为,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档案信息存储海量化与档案实体管理和保护现代化等等。另外,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等现代化管理模式也是衡量整个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指标。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程度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程度和成熟程度的一个外在的可以量化的重要衡量标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技术设备只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手段之一,衡量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程度,包括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档案工作达标升级的时候,硬件设施只是量化评分的手段之一。购买设备不是目的,在达标时应该更多地注重这些技术设备的实际运用程度、对现实工作的价值和它在实现现代化管理理念过程中实际发挥的作用。

2准确分析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现代化途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傅著对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作了客观的分析。一方面认为,我国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适合于机关档案工作的文书工作一体化管理系统已逐步开始应用”,“光盘技术在档案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中进入了实质性的应用阶段”,“计算机管理档案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已从调研论证阶段进入到应用系统的研制与开发阶段”,“档案计算机管理正逐步走向网络化”,等等;另一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文档一体化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容易脱节”,“档案自动标引系统中的标准化标引、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结合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软件开发缺乏规划,软件层次较低”以及“计算机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从存在的问题来看,最大的症结在于缺少统一规划。这不单是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也是任何一项事业发展初期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必然会有一些单位一些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先做起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部门纷纷着手开发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百花齐放;再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移交有相对统一的格式和运行平台等,档案管理软件必然会走向更高层次的统一。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总体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要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加强宏观管理。“国家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应该把运用计算机处理和管理档案信息作为一个重大的工程来对待”,“尽快地制定出全国档案部门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和管理的方向和战略,制定一个周密、系统的档案计算机处理的管理标准”,“从整体规划着手,开发通用软件以减少差别”。另外还要“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和协作,避免软件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及时地使档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管理技术能够得到推广和普及”。同时,诸如档案馆网布局、档案库房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也都应该有个规划。

(2)要“提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增强技术能力,改变与档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管理不相适应的传统工作手段与方法”,“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变我国计算机分布不均、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学理念人本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还并不成熟,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想要进一步探究企业的人本管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本文主要探究了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人学理念以及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1、人本管理的重要含义

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人本就是以人为本,重点突出人的重要意义。企业的人本管理就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企业内部职工的各种需求,尊重每个人的地位,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更多的职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重点在于实现自我管理,强调职工自身的创造力。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含义。

2、人本管理自身具有的特点

人本管理注重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自我的管理,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重要前提,把企业内部的发展目标作为主要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人本管理具有的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1)管理以人为本

企业组织主要从事与人之间的各种合作,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首先了解人的本质,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本管理重点在于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者,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人本管理的目标并不只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最大的目标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

(2)关注人的各种需求

了解一个企业内部是否实现人本管理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企业的领导层能否注重职工的自身需求。注重企业内部职工的自身需求,实现职工的自由发展,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培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思维模式,时刻关注企业职工自身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向。

(3)尊重职工间存在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人与人并不相同,企业内部职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尊重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人本管理需要尊重企业职工之间的差异。人本管理在实现尊重职工差异的前提下,推动不同岗位职工的全面自由发展。所谓的职工自由发展并不是任由职工随便发展变化,而是在遵循人本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下,进行有组织有目标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企业职工自身能力的发展。

(4)职工亲身参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现代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发生变化,更多的将目光放在企业职工的思想上,积极鼓励企业内部的所有职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本管理并不是没有任何制度的让职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而是增加职工对内部管理的参与度。

(5)导向管理

由于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注重所有职工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实施的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谓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是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控制作为管理的辅助方式。实现企业内部人本管理已经完成了职工间的自主管理,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了适当的分工,因此,这种人本管理并没有与以往企业管理一样进行较强的控制。充分利用人本管理具有的重要导向作用,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价值作为发展的核心思想。

二、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

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来源于人们思想的演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推动了人本管理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在西方的企业管理中,逐渐改变了以往以物作为管理中心的核心理论,而是注重以人作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企业管理思想重要的转变过程。现代的企业管理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管理因素,受到传统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与现代管理模式相互结合。因此,我国在进行人本管理的转化过程中并不需要完全放弃传统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和模式,而是将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早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的重要统治思想足以证明,古代的统治管理就开始注重人本的思想。不能实现以民治国那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统治,国家也会出现严重的动乱,发展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同样应该注重人的因素,注重人本思想,只有注重人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将人本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思想中,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

三、对企业人本管理的深入探讨

1、人本管理的发展

我国早在1949年就基本形成了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但是受到了当时经济发展缓慢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影响,因此,人本管理相关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较大的进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本管理的思想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内部需求,我国逐渐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支持企业人本管理的实施和发展,从此以后,随着企业的实践,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逐渐走向成熟。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了更多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但是,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企业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能够进一步完善。

2、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内部对于人本管理的具体理念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人本管理需要真正实现企业以职工为本,目前大部分企业虽然借鉴了人本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却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并没有完全融入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而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确定企业管理借鉴人本管理的范围。由此可见,我国人本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需要改进。另一方面,在企业运用职工方面忽视了职工的个人道德,大部分企业在聘用职工时都单纯地选择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职工,从而忽视了对职工个人素质以及道德的考核,这必将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四、企业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和谐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企业内部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经济体制也逐渐改变,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也需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本管理的思想,人本管理促进了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利用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想要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离不开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人本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和谐发展,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全方位的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减少企业成本的支出。通过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最终提升经济效益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企业发展主要是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强调了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拼的实际是企业内部职工的综合实力。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将机械生产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人本管理的具体理念实现现代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企业职工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3、有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不断的创新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改变企业内部的生产模式,淘汰技术落后并且效率较低的传统生产模式,利用企业内部职工的最大价值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更高的要求职工具有专业的素质,并且,企业职工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人本管理的思想也是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思想。通过对现代企业的具体分析得知,只有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能力,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落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了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更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了企业进步的重要标准,企业内部施行人本管理的理念,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职工思想的革新,推动企业职工思想的进步。

2、建设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职工重要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的建立能够促进职工形成更高的价值观念,遵守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企业需要利用内部的文化内涵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学习企业内部的文化。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实现人员管理发展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人本思想注重的是职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职工才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只有不断的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将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积极推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才能发挥职工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革新,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具体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职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企业管理需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为企业职工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在企业的管理中,将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最为基础内容,使职工突破传统管理制度的限制,培养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结合人本管理的理念对企业管理的研究,探究人本管理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以人为本,将企业职工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梦妤: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D].浙江工商大学,2012.

[2]王秀丽: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电子制作,2013(21).

[3]张晋龙:试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甘肃科技,2010(23).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4

1、我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

在我国成立之初便具备了人本管理的雏形,但是限于当时我国的经济能力以及科技发展十分落后,所以人本管理便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中人本管理的思想日益明显,再加上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企业员工权利的条例,因此我国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地位以及作用也在逐渐彰显,并且还不断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但是就现在的企业管理而言,我国的人本管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征途中,人本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价值导向。企业实行人本管理既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再者,企业管理中进行人本管理会使得企业更加人性化。因为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人本管理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我国需要加强人本管理水平,使得人本管理能得到更全面的应用。最后,我国企业实行人本管理不仅将企业中员工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吸收,并且还促进企业的整体效益,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人本管理的真正核心是以人为本,但是我国现代的许多企业一般都是根据公司的效益来判断人本管理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还有一点便是有些企业在录取员工时往往只是注重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对员工自身的道德并没有太多的要求[2]。这样发展下去,这些企业必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2、现代企业进行人本管理的意义

2.1便于制定现代企业制度

纵观众多名企,它们内部都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制度。因为人本管理在我国发展地比较缓慢,所以,我国企业在进行人本管理时需要借鉴西方一些优秀企业的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的国情发展适合自己的人本管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制度。

2.2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员工的价值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好坏。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新性,并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本管理的实行使得该企业更具人情味,更加深入人心。

2.3建立新型社会主义企业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倡导的是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勇于创新。在我国实行人本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还能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建立一个和谐、有影响力的企业。

3、实现人本管理的措施

3.1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如果我国的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管理发展理念是行政命令式,该理念不仅会使得员工产生厌烦的心理,并且还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公司的收益。但是如果企业实行人本管理,员工则会将很大的热情带入到工作中,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一个企业中如果全部员工都会尊重人、理解人,那么该企业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3.2宣传以人为本的文化精髓

优秀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且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宣扬该企业最好的门面,同时也是让企业员工团结一致的纲领。因此为了发展好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的管理层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渲染员工的心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员工自身的文化素养[3]。再者便是将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在管理层中,员工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实行人本化管理,以人为本,则会增加员工在企业内的归属感,为企业发展鞠躬尽瘁。在企业中,各种产品是可以进行模仿的,但是唯独企业的文化以及企业的人本管理理念是很难进行模仿的,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在里面。因此说,人本管理是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总的来说,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题,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中的员工如果没有活力,整个企业就不会有竞争力和活力。

3.3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机制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利用用人唯亲等的方式录取员工,这样长期下去,会让企业成为蛀虫的巢穴,无法让企业正常经营下去。因此,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才观,勿失人才。再者,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职位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以及考核,让员工与现代接轨,提升自己的素质。企业还可以积极鼓励员工,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向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迈进。然后,企业应积极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一个企业想要与时俱进,则需要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一个企业想要创新必然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的创新,因此,企业便可以施行创新奖励制度,积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最后,企业应该着重培养管理者的能力。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好比一艘船的掌舵人,方向错误,全盘皆输。因此,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高尚的情操以及优秀的能力。一个好的带头人不仅可以成为全体员工的榜样,而且还可以将企业带领到更加辉煌的道路上。

4、科学管理的新内容以及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

因为时代在不断进步着,企业管理的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发展。因此,企业就需要对自己内部的管理方式进行变更。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管理变更应该留下之前旧理论的精华,对旧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尽量满足时代的要求,为企业管理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长久的活力,使得企业快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总结一下就是企业想要顺利经营下去,需要采取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精神与物质方面对企业进行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是来源于人们思想的演变,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人本管理的思想便逐渐走向成熟。在西方的管理中,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以人为中心。在我国古代也出现了以人为本的统治思想,一个统治者如果不能以民治国,则该国家便不会稳定,出现严重的动乱。但是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时候,还是需要将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结语: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5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教育管理工作的两大主体,我们在以“学生”为本的同时,还必须要提倡以“教师”为本,首先要注重师德建设,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做到自重、自爱、自律、自尊,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其次要关爱教师,教师担负着培育人才的伟大职责,因此教师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有关部门应该尽力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给广大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风气对学生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学术和学风的建设,广大教师应该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认真负责,让积极、严禁的学风萦绕着整个校园,陶冶学生的身心,如果一个学校内没有好的风气,那么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

二、“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应用

(一)培养自我管理意识想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就要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同时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充分的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于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可以减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压力,让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例如,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具有排斥心理,即使教师指出了学生的错误,由于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不仅无法认识自身的不足,反而会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教师要身先士卒,经常和学生一起反省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培养自我反省的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行纠正错误,而且学生会更加尊重教师,爱戴教师。

(二)尊重学生的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些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具有自己的看法是,教师应该虚心的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一起探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关爱教师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在工作之外,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教师也应该受到关心和爱护,领导者应该及时了解教师的身心状况,帮助教师排忧解难,促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这时领导者要及时进行劝解,尽最大努力去宽慰教师、鼓励教师,让教师端正心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矛盾。同时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有时会出现身体不适,这时领导者更要关心教师,一片药、一杯水、一句问候,都可能成为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

(四)优化用人机制在从前,人民教师被称为“铁饭碗”,这种情况无疑会使教师产生惰性,因此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还要优化用人机制,将全员聘任制、校长竞聘制、教师待岗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健全完整的用人机制,层层筛选,用责任来规范人为活动,让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做到“在其岗,尽其事”。

(五)完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规章制度,因此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有理可依,只有完善规章制度,才能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判,防止个别教师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对于表现差的教师,进行处罚时才能有据可查,对于积极肯干的教师,才能按照制度给予奖励,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再怎么强调工作质量也无济于事。

三、总结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6

关键词:传统;现代;经济管理;影响探究

一、现代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能够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一般是把国家治理当做主题。要把国家治理妥当,则需要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管理是在经济活动当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含了劳动工具、技术、对象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往往被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力动态系统,并在运行时,做到对经济活动开展的促进。管理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迅速,经济活动产能也就越高。

(二)能够提高与整合生产力要素

管理的实行,能将互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集中起来,从而形成生产力系统。人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及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时,能够对自然做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因此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系统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之间科学性的高低。正是由于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才使得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对管理的投入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在经济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现代经济管理中所具备的特点

(一)重视效率

现代经济管理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对高效率的注重。早在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首次在汽车组装中,运用了创新及反向思维,完成汽车生产的流水线组装。从底盘、发动机、车厢、方向盘、车轮、车骑,汽车生产中整个配件的安装,都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组装,通过流水线生产的福特汽车,原先需要12小时的组装,在这条流水线上只要10秒钟,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福特公司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从此以后,对效率的追求,便成为了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重视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科学技术当做为第一次生产力。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往往追求对其核心科技的把握。欧美等国对科技发展更是有着极大推崇,早在20世纪80年代,微软便凭借着其技术优势,将比尔盖茨推向世界财富的顶端,同时也使得微软在软件市场上占据了巨大份额。如今,苹果公司也凭借着其先进的科技创造力,使得苹果公司的市值不断上升,在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科技产品的竞争当中,苹果公司一直占据先机。

(三)重视民主及合作

传统管理讲究的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而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信息化流通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管理当中,更加对合作、民族有着进一步的关注。在当前社会中,一个人的力量及所做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开展时,很难将各类工作都做的面面俱到。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往往会将团队协作这一概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的方方面面上,并做到对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三、现代经济管理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一)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企业需与客观规律协调

企业在经营当中,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市场规律,不能不择手段的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不正当行为。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占据市场份额,有时往往会抛弃诚信来换取,然而万物的生长皆有其内在规律,因此在经济管理中,也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不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短期投机行为,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做到对长远目标的树立。因此,企业需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对未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从而在为社会、大众创造价值的同时,做到对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取。2.企业应担当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管理中,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奉行诚信、奉献的理念,不能将利益当成企业生存的全部追求。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应当树立传统的“仁爱”理念,做到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另外在企业管理中,还应当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公众支持为基础,从而能够使企业在发展当中获得社会的更大认可。同时,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对社会、环境及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企业也要具备负责任的态度,需要企业在对利益追求的同时,将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融入经济管理当中,并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与执行,进而做到对社会有效服务。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个体管理的影响

1.管理者需提升自身修养

传统经济管理讲究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对正确取舍观的确立,做到对明辨是非个体的形成。一家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若是能够努力学习、总结经验、体恤员工、选贤举能,便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做到对企业文化有效拓展,对团队思路及发展方向的明确,进而做到对良好人际关系及企业氛围的营造。

2.企业能做到对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有着强烈的冲击,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核心内容便是做到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确立。越来越多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开始做到对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确立及对人才管理战略的实施,将人才当做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人性化管理时,努力发展人才及留住人才,增强人才培养,使企业管理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三)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1.有舍方有得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需要企业做到对“舍得”观念的树立。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的所拥有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然而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来对资源做到合理配置,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企业一味的、盲目的发展与扩大规模,最终造成的是企业变得散乱无序。企业只有拥有传统经济管理的“舍得”智慧,才能够握紧拳头办大事,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到最有效配置。

2.谋而后动、顺势而为

谋而后动需要企业在拥有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在对市场发展趋势明确基础上,对当前业绩的不满足,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观察,从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做到灵活应变,集思广益的对现状分析与决策,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期发展。顺势而为能够使企业在经营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市场环境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应对外界有所警惕,在经济管理中,需对其策略做到及时修正,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朝向有利方向发展。

总结: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使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在我国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中国梦实现当中,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丰富的内涵及文化,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当代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学会从传统经济管理中学习与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对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创建。

参考文献:

[1]闫博,郭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发[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2]李家龙.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3)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7

[关键词]饭店管理管理理念绿色管理文化管理危机管理

市场需求在变化,作为企业生产力的资本、人才和科技等要素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饭店业生存和发展的复杂环境,因此饭店管理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必须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管理理念与实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饭店绿色管理

饭店作为一个宾客云集,消费娱乐的公众性场所,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和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从传统的只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掳夺自然资源,演进到基于自身生存而谋求环境与效益“双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是现代饭店制定战略规划的主基调。饭店绿色管理,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着眼于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化的新型管理。

1.培养绿色意识。没有绿色意识,没有绿色员工,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绿色饭店。饭店应通过不间断的全员培训,反复强调饭店绿色计划的意义,培养员工绿色管理和经营意识。同时要做好饭店的绿色教育,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让人们认识到绿色消费是一种高尚文明行为,饭店应视客人为环保的合作伙伴,向客人宣传饭店的环保计划和创意,引导消费者产生绿色消费行为。

2.提供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那些符合“绿色标志”的产品或服务。第一,开辟绿色客房。绿色客房从建设到装修,从客房用品到服务都要求具备和体现环保的特性。第二,创办绿色餐饮服务。在提供绿色就餐环境的同时,要把好原料采购关和生产关,确保给客人提供绿色产品,可以和农产品生产组织进行联合,设立专门的生产基地。向客人推荐绿色食品和饮料,点菜做到经济实惠、营养合理、资源不浪费,餐后为客人提供“打包”服务等。

3.降低资源耗费。尽量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及能源控制设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饭店各种能源消耗。以技术和管理为手段,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在不影响服务质量和不降低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易耗品的使用范围和数量。加强对相关设备的改造,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最小化。

二、饭店危机管理

饭店危机管理指为避免和减轻突发危机事件给饭店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通过研究危机的类型和发生的频率、建立危机预警制度并通过危机救治达到恢复饭店经营环境、恢复游客对饭店消费信心的目的。饭店危机管理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危机预防,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防止各种潜在危机的发生,属于经常性的管理;二是危机处理,当饭店突然遇到严重威胁时,通过适当措施使其转危为安,属于应急时的管理。

1.进行全员危机教育。危机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经营理念,饭店的高层管理者要首先感觉危机,认识危机,方能教育别人。要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要通过改革把外部的危机转变成具有激励、压力、鞭策效应的机制,将危机意识传导到每个员工的心理。

2.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组织自我诊断,分析内部条件与持续发展的适应性以及经营状况,客观评价饭店现状,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及时捕捉到饭店的危机征兆。建立顾客访问制度,及时了解顾客意向,掌握顾客动态。此外,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机构,对社会各界对本饭店的产品、服务情况及效果进行全面调查。

3.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危机管理机构应由饭店高层管理者和各专业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以增加其权威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其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掌握饭店危机管理方面的情报,及时预测、预报危机的发生,超前决策、超前计划,协同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处理危机措施;在危机发生时,及时组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三、饭店文化管理

饭店文化是饭店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统作风、群体意识以及员工素质,是饭店员工群体的心理水平状态、行为规范和管理行为习惯的总和。饭店文化是饭店的灵魂所在,饭店所拥有的精神和价值观,员工举手投足间所透露出来的文化气息,往往成为顾客判断饭店产品优劣的重要指标。饭店文化管理就是把“人”视为饭店运营的核心和重要的资源,把饭店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饭店的人力资源,通过各种措施营造饭店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饭店经营目标和员工目标的管理行为。

1.加强饭店制度建设,营造浓郁的管理文化氛围。营造浓厚的饭店管理文化,就是要总结、宣传、推广本企业员工的闪光点,使其升华并渗透于管理经营服务的各个层面。饭店要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规章制度,来调整企业和个人行为,搞好行为规范,以保证饭店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2.改善饭店内部环境,塑造良好的饭店形象。饭店形象是饭店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对饭店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括经营理念、品牌形象、员工形象等。良好的饭店形象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信赖,有利于占领消费者心理市场。饭店文化管理要在内增员工凝聚力和外增饭店知名度上下工夫。

3.加强员工教育,培养优良的企业精神。饭店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优良的企业精神是饭店之魂,是饭店员工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优秀的饭店会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对内可以形成员工凝聚力,对外形成市场竞争力。通过树立典型表扬优秀等形式宣传企业精神,培养职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和高昂士气,构建强势饭店文化。

参考文献:

[1]阚志霞:浅谈绿色饭店的管理.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6,79~81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8

一、管理理念

(一)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以专业化管理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公司公文处理和公文格式的标准,发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责任到位、管理有序的工作机制作用,使公文的流转规范、传输处理及时,重要文件流转全过程督查督办,获得更高效率,达到最佳效果。

(二)闭环管理(pDCa)。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过程。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中闭环管理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在公文管理过程中,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反馈。一方面,可使工作及时高效;另一方面,可使工作机制不断得到优化。

(三)执行力管理。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遵循执行力管理的理念,加强公文管理工作机制建设,使工作流程中各个节点的行动协同,做到责任明确、内容清晰,并逐一辅之严格的工作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让执行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良好习惯,把执行力真正培养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

(四)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通过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优化业务流程,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达到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遵循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在公文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协同的效率和能力,理顺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加强工作过程管理的计划性和控制力,从而提高组织内部管理的透明化、协同化、过程化、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达到全面实现工作目标任务的目的。

二、收文的关键节点管控

在收文中,“传阅”环节涉及多个领导、多个部门,流转时间较长,是提高收文办理效率的关键环节,因此是公文管理中的关键点。

(一)确保传阅流程环节正常运行的措施。1.把握领导动向确保。为减少文件传阅时间,提高传阅时效,随时掌握领导出行动态。领导出发时,将文件发至其工作的领导阅办。2.建立工作制度确保。在协同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值班管理”中建立“今日领导活动”栏目,专门编发人员每天请示领导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后,汇总至“今日领导活动”栏目下,文书通过此途径及时共享到领导出行动态。3.应用信息技术确保。加大协同办公系统中出发工作设置功能的应用力度,通过协同办公中“我的配置配置新建选择人填写时间保存”流程,实现出发时,对公文阅办权的人设置。4.掌握文件动向确保。在纸质文件线下传阅时文书及时登记,因为传阅文件很多,而且多份文件还不是同步传阅,因此文书对所有文件的运转全程掌控,及时做好登记。

(二)保证传阅流程环节正常运行的措施。1.领导重视保证。监控文件流传,发现公文在部门主任下滞留时间长时,总经理直接电话通知或在工作早调会上点名提醒,以文考勤。2.跟踪督办保证。办公室文书加强公文流程管理监控,实时跟踪督办,切实提高流转时效。3.同时传阅保证。对于特急文件,为提高流转速度,复印多份呈送多位领导同时传阅。领导阅后,及时将领导签批件一一收回。4.奖惩机制保证。严格执行公司公文处理考核办法,每月及时汇总收文传阅情况,进行绩效奖惩兑现。

三、发文的关键节点管控

“起草部门主任审核”环节,起草部门主任直接掌控发文的目的、意义,对文件中的专业内容负总责,是发文的直接责任人,是发文的第一道审核关口,是发文质量和效率管控的重中之重。因此,“起草部门主任审核”环节是发文处理的关键点。

(一)确保发文审核环节正常运转的保证。1.提前沟通汇报,确保文稿质量。部门主任在文件线上流转前,与会签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向公司分管领导、文件签发的主要领导认真汇报,发文稿定稿后再在协同办公中流转,提高公文在协同办公中流转的效率和质量。2.确定职责内容,确保文稿质量。部室主任对行文的必要性、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要求,是否符合公文格式等负总责。3.提高能力水平,确保文稿质量。加强对部室主任的培训,使其熟悉公文管理知识,具备较高的公文管理技能,从根本上把好公文审核关。

(二)保证发文审核环节正常运转的措施。1.严格遵循公文审核程序,提高公文准确性与办文质量,避免出现问题后的责任不清晰问题,确保不出差错、运行规范、执行有力。部室主任审核公文,必须在协同办公系统发文签上签署具体审核意见后,才允许进入下一个环节。2.注重发文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提高公文质量和效率。部室主任根据公文的时效性,坚持急件急审,特件特审,平件抓紧审的审核原则,确保及时发文不误事。

四、评估与改进

从实际出发,建立规章制度,强化监控和过程评估,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机制,确保公文处理发挥效能。1.数量监控法。严格树立“一少二精”的发文理念,依法依职,确有必要,方可行文,拟稿部门和办公室严把发文关,同时,控制公文成本,坚持刚性原则。采取“确定基数,配额管理”的办法,从源头上控制发文总量。2.质量考核法。坚持形成“质量第一”的观念,视质量为生命,倡导零误差、零延误、出精品,提高办文效率和文件效能。同时,强化职能部门责任,严格质量考核,以此作为衡量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确保各部门处理收发文的效率和质量。确立质量成本控制制度。3.程序规范法。公文处理程序,是由诸多环节组成的动态系统。各环节的高效,才可能集而成为系统的高效。首先是确保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主观、客观措施双管齐下;其次是抓龙头,带全身。抓住影响、调控、决定公文处理的关键点,优化公文处理流程。再次,是强化公文分流工作,加强协调,沟通协作,约束公文运转方向,掌控运行速度,完善督办查办职能。4.加权平均法。为提高报送公文质量,制定《公司公文考评办法》,监督考核下级主送及各部门起草的公文。评分方式以月度为单位,对主送公文情况、各部门发文情况进行抽查和综合评分。每季度由办公室通报考评结果,以便进行奖惩。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供电公司)

文化广角

学外国人巧妙说“不”

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一个电话,报告他的一位担任议员的朋友去世的噩耗。威尔逊沉浸在悲痛之中。几分钟后,他又接到那人的电话:“州长,我希望顶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威尔逊说:“我完全赞成,”说着停顿了一下,还没等对方来得及高兴,他接着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威尔逊装作没听懂对方的意思,巧换“顶替”的概念,使其碰了一个软钉子。

19世纪,英国有个军官一再请求首相狄斯雷利加封他为男爵。狄斯雷利知道此人才智超群,而且他们一向关系不错,但他不够加封条件,因此狄斯雷利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一天狄斯雷利把他单独请到办公室,对他说:“亲爱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男爵的封号,但我可以给你一件更好的东西。”狄斯雷利放低声音说:“我会告诉所有人,我曾多次请你接受男爵的封号,但都被你拒绝了。”消息传出,众人都称赞这位军官谦虚无私、淡泊名利,对他的礼遇和尊敬远超过任何一位男爵。

美国出版家赫斯脱在旧金山办第一张报纸时,他的朋友著名漫画大师纳斯特为该报创作了一幅漫画,内容是唤起公众迫使电车公司在电车前面装上保险栏杆,防止意外伤人。然而,纳斯特的这幅漫画完全是失败之作。发表这幅漫画,有损报纸质量;不刊这幅漫画,怎么向纳斯特开口呢?当天晚上,赫斯脱邀请纳斯进晚餐,先对这幅漫画大加赞赏,然后一边喝酒,一边唠叨不休地自言自语:“唉,这里的电车已经伤了好多孩子,多可怜的孩子,这些电车,这些司机简直不像话……这些司机真像魔鬼,瞪大眼睛,专门搜索着在街上玩的孩子,一见到孩子们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听到这里,纳斯特从座椅上弹跳起来,大声喊道:“我的上帝,赫斯脱先生,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画!我原来寄给你的那幅漫画,请扔入废纸篓。”赫斯脱把碍于朋友的情面,推拒话不好正面说出口的话,装作自言自语说出了心中所思所想,使对方知趣而退。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9

一、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使用国家资产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人们未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种思维定势是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产权意识;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经济效益”的观念;高校资产管理的专职人员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二是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流失严重。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人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保值增值。三是流动资产管理积极性不高。由于高校普遍存在着现金流动不均匀的问题,如一方面表现为巨额的银行贷款存款、必须支付高额贷款利息的问题;另一方面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间存在着较大差额,而如何合理利用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却还没有成为高校流动资产管理的议题提到日程。四是忽视了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被评估人账,账面不作反映;无形资产的占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二级部门利用院校名义办理各种辅导班名目繁多,所得收人却很少上交;高校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科研,个人用于科研或申请专利技术的费用由院校报销,但私自转让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转让收益归自己所有,风险却由院校负担。五是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督乏力。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普遍存在内部制度不健全或不能有效执行的现象。由于受人员编制的影响,在机构设置上,高校往往轻视设置专职机构或人员,造成资产管理工作失去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一些高校忽略对决策层的权限限制,失去制衡,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重塑我国高校资产管理模式

(一)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应把高校资产视为一种经济资源,从合理使用资源、着眼高校长远发展出发树立起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维护资产安全、充分发挥资产效益进而促进事业发展。要规范高校资产管理,科学配置学校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当务之急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工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新职工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知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学校资产管理的具体规定,明确其岗位职责;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全员聘用制的管理规定,科学运用需求分析方法,认真确定资产管理不同岗位业务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的规范标准,然后测定职工履行职责的能力、素质及工作现状,根据结果选拔聘用人员,从源头上保证资产管理岗位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现代管理机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抓紧建立三种资产管理机制,即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其中,激励机制主要是指对资产理性运转过程和势头的强化与鼓励机制;所谓约束机制就是指通过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约束手段,如资产管理部门内在的权力制衡机制、资产购置一使用一效能评估的反馈机制、管理者之间相互负责的责任机制、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定期对话机制、建立问责制度等,将资产的运行置于一个安全的保护带之内,让“制度”的漏洞在约束机制之内得到填补,从而确保资产运行的足够安全性;所谓协调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如定期例会制度、民主决策程序、团队精神培植等来及时协调资产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让管理活动在稳健中前进。重组教学资源、减少多校区运行是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三)将落实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首要任务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保障。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权威、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资产;建立购置、验收保管、报账、账簿记录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两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真正做到账实相符;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四)重视无形资产管理,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目标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尚处在觉醒期,需要广泛的宣传无形资产的有关知识和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唤起高校教职工的无形资产价值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增长储备后续力量。无形资产的开发以及权益申请登记、推广、实施、应用与投资经营,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的运作;高等学校人才素质一定程度反映高校无形资产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管理水平优劣。学校和资产管理部门要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目标,制定或完善无形资产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办事规程,使无形资产管理有章可依,逐步理顺无形资产基础业务,解决突出问题。

(五)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监督力度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符合各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规范,从体制上比较薄弱的环节出发,在岗位分工、授权批准、取得与验收、日常保管控制、处置与转移控制、监督检查等六个方面制定较为适合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与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及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把从立项到最终的验收人库“从暗箱操作”转为“阳光工程”,改变原来的个人或少数人决策为集体决策,实行全员监督。对于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处置要尤为关注。高校国有资产处置,是指高校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4]我国对于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还不够严格。尽管2006年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明确了资产处置必须履行的审批程序,但还难以从根本上克服资产处置随意的弊端,是否需要处置、何时处置还缺乏计划性和控制性。因此,高校要在严格执行财政部36号令的基础上,要制定更详尽的管理办法,明确资产处置的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第一,申请。应由资产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详细说明理由,经使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送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第二,鉴定或评估。归口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接到使用单位的资产处置申请后,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拟处置的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和评估,并出具相应报告书。第三、审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收到资产处置报告书后,应会同财务部门向主管资产的学校主要负责人提出建议,召开资产处置工作会议,经会议讨论审核通过后,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如果学校资产处置工作会议或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未获通过,则退回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第四、处理。归口管理部门接到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处置批复后,会同使用部门清理报废、报损资产,并将报废申请送交财务部门。如果是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则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购买单位或接受捐赠单位签订合同,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对拟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财务部门依据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保管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同时注销相应资产登记簿和登记卡。

现代管理的理念篇10

 

引言

 

现代学校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是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师生信任度以及学校核心凝聚力的关键。人本管理从师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师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规律,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创建良好的环境。

 

一、当前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非人本化”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缺少自主选择权

 

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依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传统教育体制以及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局面很难彻底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结果导致学生思维受到桎梏,学习自主性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同时,过于僵化的课堂氛围,会导致学生丧失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这违背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

 

(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所谓个体差异,就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心理特点以及生活背景环境不同,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上也存在各种差异,高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应该从这些差异出发,研究和掌握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在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上,凸显人的重要性和价值。但是目前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对人才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不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与个体素质的不同,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另外,高校的学籍管理方面的弹性不足,一般只会规范学生在学业完成方面的进度,学生只能在学校允许的年限内完成学业,既不能提前完成,也不能拖后完成。这样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业,忽视了学生的能力与家庭经济情况,所以说学校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用多少时间完成学业。

 

(三)学校教学管理的非人本化问题

 

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情况来看,显性的管理并没有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在人本思想方面运用不全面,忽视了人本思想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指导作用,学校中很多管理制度与人本思想相违背,并制约了教师教学管理的创新性与积极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本思想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制定教学管理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另外,在教学事故的认定以及处理办法方面缺乏完善的规定,虽然在这个方面,近些年来学校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依旧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不能完美地解决问题,也无法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路径探析

 

基于以上问题,高校在制定教学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应该强化“人本管理”的思维,合理分析当前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如下对策: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之一,因此要全面普及“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管理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依据,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意愿,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该将过去“单向控制”的管理思想彻底摒除,结合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鼓励学生自我实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二)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教学管理中,除了学生之外,教师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主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学校必须要充分关注教师的利益和价值,对教师肯定和包容,确立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参与权与主导权,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与热情;结合学校发展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改革措施等等,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培训学习的机会,保障教师在学校中的基本教育政策中享有相应的权利。要保障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权,激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与科研活动,使其体会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感受到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主导参与管理,配合管理,进行管理。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和管理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是确保“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顺利落实和贯彻的手段。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系统的时候,要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师意见管理等方面出发,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建立教学档案,定期针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作业批改能力以及教学等内容,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专业修养与技能。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教学秩序的稳定是教学运行管理的中心。而在教学运行环节中,学校职能部门应保障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倡导师生双向互动,进一步改革考试模式和评价办法。再次,教学质量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为本”。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监控主体、被监控对象的评价、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等,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能激发出学校自身的内在动力和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基本制度。它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修正和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时,应广泛听取师生的建议。保障师生参与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保证他们对学校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教学管理制度更加趋于人性化。同时,监督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时,让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赋予学生在评价制度执行情况的发言权。管理者要广开渠道,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中的反馈性意见和建议,及时完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结束语

 

现代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是核心内容。教学管理包括教师、学生与制度三大部分,学校管理者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要考虑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当前情况,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管理模式。凸显人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达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实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的目的,使学校能够更加稳定、和谐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