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3:10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1

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大公司都在务实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教育,以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技能,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财富。曙工处机械厂于2006年2月重组成立,结合处职工教育的文件精神,我们从机械厂的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例会及考核制度,克服了工种多、人数少、不能大规模整体培训的难题(我厂共有141名工人,有21个工种),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得到了职工的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全厂职工抽考的平均成绩由3月份的58分上升到4月份的83分,百分人数3月份没有,4月份达到10人,占抽考人数的31.25%,不及格人数由9人下降到3人,由21.4%下降到9.4%,下降了12个百分点,更可喜的是职工态度的转变,由原来的躲避到现在的踊跃参加。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版权所有

一、组织开展“一日一题,一月一考”月度专业知识培训和季度小型技术比赛活动

(一)“一日一题”活动由各车间技术员结合本岗位实际完成。

每天从各自题库中出一道简答题(可重复出,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每月题量为6道,若出填空题则每5道填空题相当于1道简答题。每名职工每周必须填好“每日一题”的答题本,每月20日由车间统一收齐,交到厂里(21个工种分初级、中级、高级分别出题,每月共出36套题,约700多道)。

(二)“一月一考”活动由厂培训小组每月25日左右完成。

以当月“一日一题”的内容为准进行考核,并当场打分,方式为以笔答或口答。(注:将以前的职工每月交的作业本改为现在的答题本)

(三)月度专业知识培训。

月度专业知识培训按《机械厂2006年职工教育培训项目表》执行,每次培训后均要进行一次考试,对不及格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如再次培训后还不合格,就进行相应的罚款。

(四)季度小型技术比赛。

季度小型技术比赛分理论与实际两项,其中理论题以本季度的每日一题及专业知识培训的内容为主,实际操作题由厂生产小组协助完成。

二、严细考核,公开透明,做到公平公正。

好的制度只有执行好才能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机械厂于年初建立了职工日常培训档案,于月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车间效益工资直接挂钩,实行月考核月兑现。具体方法是:

(一)每月20日交答题本,少交1人扣车间50元,字迹不工整、不全扣20元。

(二)每月25日厂组织抽考,抽考人员由厂主管教育人员现场抽取,主要采取现场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抽考人员,改变过去由基层队指派被考核的弊病,从而有利于职工整体技能的提高。抽考内容与当月要求学习内容完全一致,抽考方式口答,成绩60分(含60分)以上者为合格,成绩不合格的给一次机会,10天后进行再考,仍然不合格的,扣本人50元,如有作弊、抄袭的,扣车间100元。

(三)每月底厂根据各车间成绩进行排名,排名在前二名的车间分别奖励200-100元,排名在后二名的车间分别扣除200-100元,中间的不奖不罚。每月排行名次做为年底评选先进单位的依据。

(四)凡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人员,经培训后考试不合格的进行二次培训,如再不合格者,扣本人50元。

(五)凡参加处季度抽考的人员,成绩在60分(含60分)以下的扣本人50元,成绩在95分以上的,奖励50元。如有作弊、抄袭的,扣本人100元。(注:处抽考人员由厂培训小组到各车间现场抽签决定)

(六)凡参加厂组织的技术比赛活动,取得个人前三名的分别给予300、200、100元奖励,取得团体第一名的给予500元的奖励。

(七)凡参加处以上培训活动,取得名次的,一等奖奖励2000元,二等奖奖励15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工所从事的工作与技能考试内容不符,如井口修复工是我厂第一大工种,有19人,技能鉴定却考的是抽油泵的内容,导致工人意见相当大,成绩也较差。

(二)在第二个月(4月份)进行现场抽考时,个别基版权所有层队的个别职工出现了态度成绩双下滑的现象,经调查研究其原因是奖励或扣款采取的是平均主义,导致好坏一样,没有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三)4月份全厂总成绩大幅度提升,由3月份的平均58-83分,各基层队情况分别由原来的79、64、55、52、31升到95、89、81、80、64。说明现在的做法得到了职工认同,起到了成效。可以想象以后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的,若都超过80或90分,后两者还罚款吗?很明显年初制定的一些制度有待于修改完善。

三、下一步打算

(一)针对个别职工成绩、态度双下滑问题,我们研究对奖励或扣款制度统一管理,不搞平均主义,采取实分制考核:

1.奖励分配:如某车间本月抽考5人,成绩分别为100、90、80、70、60分,排名第一奖励200元。首先计算奖励系数a=200/(100+90+80+70+60)=0.5元/分,则5人的奖励资金分别为100×0.5=50元;90×0.5=45元;80×0.5=40元;70×0.5=35元;60×0.5=30元。

2.扣款分配:如某车间本月抽考5人,成绩分别为100、90、80、70、20分,平均成绩72分,低于80分,且排名最后,扣200元。这200元的分配方法是:首先单位正职扣50元,主管教育副职扣20元,其余130元由成绩在80分以下的两人承担。其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扣款系数b=130/(30+80)=1.18元/分,其中30为70分职工所扣去的分数,80为20分职工所扣去的分数。则两人的扣款资金分别为30×1.18=35元;80×1.18=95元。

(二)规定抽考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即使排在最后也不进行罚款,只是对前两名进行奖励。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2

论文关键词:广州;职工;素质教育;实践探索

职工素质教育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要求,是职工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提倡开展职工素质教育,把职工素质教育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广州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精神,积极推进中华全国总工会等9部委提出的在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的职工素质教育,面向广州市各个企业大力推行职工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对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背景、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及所遇到的困难等进行考察,力求为进一步推进职工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借鉴,促进职工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背景

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党和国家对职工教育的提倡和重视密切相关,同时全国各地职工素质教育的举办对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推动和借鉴意义。

(一)党和国家对职工素质教育的提倡与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就重视发展职工教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把全面推进职工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在1981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各级政府要把职工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国民教育计划的轨道,要使职工教育列入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且要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办好。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职工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具体计划。”1987年10月25日,党的十三大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对在全国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有力地指导了全国各地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全国各地职工素质教育的举办及其成效

据《工人日报》报道,截至2010年底,全国命名了800个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扶持各地工会建设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3000余家,带动各级工会自建“职工书屋”共3万余家。“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中,各地已投入技能培训促就业资金1.75亿元,有150万人次参加职业培训,其中有91.2万人获得初级以上资格证书,104万名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各地已初步形成了合力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领导体系。30个省(区、市)总工会成立了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机构,27个省级工会制定了本地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实施意见,19个省级工会制定了本地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或三年规划。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探索利用大量社会资源和手段,为职工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北京市总工会联合教育、人事、劳动、电大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电视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不断丰富职工素质教育的学习渠道,116.8万职工可免费登陆教育网站学习。上海市总工会、上海电视大学等联合开展了上海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开发了初级工商管理(eBa)资格培训及开放式大专学历教育。可以说,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开展职工素质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制定了相关规划和政策

早在1996年广州市就制定了《广州市实施职工“六学”素质达标五年规划》(1996—2000),提出从1996年至2000年,在全市开展以“六学”即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为内容的职工素质达标活动。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提高职工素质”这一主题,以学技术为突破口,实现素质达标,全方位提高职工的素质。为保证职工“六学”素质达标活动顺利开展并能落到实处,还成立了以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科委、劳动局、人事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新闻出版局等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这是提高广州市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快职工的知识化进程,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2005年广州市多个相关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职工中大力开展“创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劳动者队伍,为广州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10年9月,中共广州市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强调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强化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推进职工教育网、工友和谐家园及流动影院建设。充分发挥职工教育网作用,引导职工学技术、学文化,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2010年12月,广州市总工会颁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广州职工教育网作用,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意见》,要求各级工会要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为己任,高度重视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建设和使用。

由上可见,广州市对职工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它制定的政策对于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的开展,无疑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企业培训和教育

广州市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主要由工会和企业自身组织,依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就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或企业自办培训班等院校机构实施开展。不少企业成立了培训机构或人力资源部,肩负着为本企业培训各类干部、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岗、岗前培训和职业提升等各种培训任务。各大专院校的继续教育部和市场上专门的培训机构也都承担着企业的各类项目的专业培训。

一些企业行业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有自身特色的职工培训和教育。如广州市地税局审时度势,着眼于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设想,并进行了有效的创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广州地税培养出数以干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广州港务局近几年提出职工教育要为港口生产经营服务,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明确要培养造就一支与港口生产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广州供电分公司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全面提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的宣传教育,为了切实提高学习质量,专门请中山大学为管理干部开设了emBa学习班,举办了全体职工参加的以“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为题的考试,在职工中开展了普及性教育,着重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认识。

(三)深入调研职王素质教育的需求

2009年11月,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广州市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开展做了前期需求调研工作。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企业单位共51个,职工人数多达144933人。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职工文化程度低于专科水平(初中33673人,23%,中学57859人,40%),达到专科文化程度的职工比例为16%(专科22468人),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职工不足14%(本科20487人,研究生2098人,0.15%)。企业单位已经建立职工培训机构33个,具有学历提高服务需求的单位有40个,需要继续教育培训的单位有46个。调研结果表明,广州市企业单位对于职工学历提升教育、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非常急迫。通过调研,有效地掌握了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工培训学分制度、岗位证书与薪酬挂钩等情况,同时也为开发职工培训课程带来了新素材、新思路。

(四)开发与运营广州市职工教育网

为促进广州市各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组织创建和职工整体素质提高,由市总工会牵头,广州电大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共同开发创建了“广州市职工教育网”,为职工提供基于互联网培训学习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职工素质教育和工会干部继续教育在内的系统教育。目前已建立了50多个学习中心和1个服务中心,为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上网学习提供服务。职工教育网开设了包括广州电大和12家网络学院的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及硕士四个层次合计159个专业的学历提升教育,39项技能工种的等级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必修课培训。

目前,自主设计和开发了eBa初级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旨在实现全市班组长素质提升。开设了“通用管理能力开发”、“实用文书写作”、“实用法律基础”、“企业管理实务”等课程,并组织一批专家开发了相关教材和网络课件。开发了eap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培训,对全市职工普及心理知识,消除心理隐患,促进心理健康。现已建成了课程教材、授课讲义、教师授课录像、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相关教学文件、课程试题等课程资源。

职工参加培训学习将在网上拥有终身学习平台和终身学习档案,对职工个人信息、培训情况、参训情况、工作经历等进行真实记录,打造成为职工应聘、就业、转岗等有效凭证。同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门户。

(五)创新职工学习的载体

1 延续传统的职工教育模式,包括面授辅导和定期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等。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职工教育系列之专家讲坛,针对目前职工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邀请行业的著名专家,讲授关于心理健康、美容养身、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组织开展了“心系女工——女职工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各项建功立业主题活动。组织十大行业开展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技术改造与创新。以亚运为主题,在职工中进行亚运知识的普及,发放了《亚运知识知多少》、《亚运文明观赛指南》等书籍,开展了亚运知识竞赛、“迎亚运、展风采”运动会、广州市职工“看羊城美景,迎亚运新风”系列活动等,将亚运精神与企业形象结合,提高了全市职工的文明素质。

2 创新“职工书屋”和“工友和谐家园”建设模式,打造职工素质提升平台。积极开展职工读书会、朗诵会、座谈会和读书比赛活动,促进“职工书屋”利用率和健康发展。一批批“职工书屋”在丰富职工知识、提升职工素质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白云区外来工图书馆、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图书馆、沙湾镇职工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官洲街科普图书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书屋”荣誉称号。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的职工书屋藏书量逐渐增加到400多册,书屋内还放置了电脑,供员工查阅信息使用,成为员工读书学习的好去处。全国总工会为广州城轨公司配发了图书1256册,为一线职工奉献最前沿、最时尚的科技文化大餐。此外,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还建成了首个“星级”建筑工地农民工书屋。“职工书屋”的建立,为方便职工学习,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遇到的问题

广州市实施职工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是存在不少的差距,具体原因如下:

(一)运行联动机制尚待完善

广州市虽然出台了推进职工素质教育的文件和规定,成立了实施职工“六学”素质达标领导小组和广州市创争领导小组,工会组织在职工素质教育方面也积极行动起来,但是政府与工会、企业行业之间尚投有形成一种合力联动机制,也缺乏相关的统筹协调、保障监督部门和积极有效的领导组织体系、实施运行模式和监督保障机制,导致一些政策和规定有时流于形式,而没能持续有效地施行,素质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二)社会资源未能有效统筹

目前,广州市对职工的教育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发挥多方优势以达到通力合作,相互借力,优势互补。大多数企业都是封闭地开展着各自的培训。不同的行业属于不同的分管部门,因此,各个企业行业按照不同的要求开展职工教育,内容大都没有经过科学长远规划。而是根据企业临时需要而开展的短期培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学习内容的不科学性。培训内容存在单一性、狭窄性,与广州市作为包容性强的改革开放的大前沿以及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职工教育经费筹措较难

一般来说,职工培训费用的来源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职工、单位、政府和其他来源。政府对职工培训是有经费补贴规定的,但因缺乏监督机制而很难落实到职工身上。蔡兴勇等人在调查中发现,广东企业承担了员工培训费用的绝大部分份额。而政府和其他来源渠道的经费较少,这种较单一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大了企业培训的成本压力,企业员工自费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历程度、获得某种实用技术和职业资格证书等。但是,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时高时低,所以经费不足的现状普遍存在,甚至个别企业把正常的职工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再加上广州是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城市,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这就会使企业有很多短期行为,妨碍员工培训的正常进行和培训效益的发挥。

(四)培训内容不能满足职工多元化需要

职工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还存在脱节问题,课程多偏重于基础性知识,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缺少直接的关联,在课程开发中缺少与企业行家里手和一线员工的沟通。造成职工对这样的教育感到枯燥、单凋,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提高的作用,不能满足职工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四、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一)更新职工素质教育理念,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职工素质教育在宏观上应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职工的职业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全员的培训,以提升所在城市的文明程度为背景来科学规划职工的各类培训。城市的精神风尚、文化氛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更新教育理念,顺应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社会,转变传统的培训思维,采用数字化新型培训方式,更有利于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方面,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以职工为主体”的理念,根据职工需要,准确定位教育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采用灵活的便于职工学习的方式,着力解决职工工学矛盾,满足职工个性化的需求,充分调动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引导职工将个人理想与企业共同愿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取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二)创新职工素质教育模式,建立职工教育数字化平台

以广州市职工教育网为载体,建立为广州市职工提供终身教育服务的网络教育大平台。引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质的师资队伍、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发挥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整合现代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领先的行业知识和人才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创建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层式需求培训模式。建立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继续教育、通用能力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工会干部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项目并举的教育体系。形成以网络教育为基础,学习中心实地实践为辅助,送教上门进企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职工远程教育新模式。建构以广州市总工会-电大及远教中心-企业事业单位学习中心-职工个人为横向梯度的四级网络教学平台。

在教育内容上,适应企业和职工需求,开发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教育内容。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行业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作。既要有面向所有职工的通用知识,又要有针对不同行业的岗位专业课程,同时还要有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课程内容。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一线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现状,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层面职工的需求。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培训知识内容,聘请学科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设计和论证,以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按照“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构建面向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课程学习资源库,为广大职工提供开放、及时、便捷、无处不在、低成本的教育服务,实现资源、服务一体化。

在教育形式上,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优化职工素质教育方式,创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式和载体,促使职工培训的教学方式向全时空、远距离、交互式、个性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为职工学习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根据不同对象和内容,采取个人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网络资源学习与现场模拟学习相结合,将基础知识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技能竞赛和主题活动融为一体,对职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继续教育。

(三)完善职工素质教育机制,保障职工教育可持续发展

1 建立多方协调参与的运行机制。职工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环节有效衔接,形成“党政领导支持、工会组织保障、多方参与运行、站点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配合协调。市委、市政府、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应制定法律法规,为职工学习提供政策支持;市总工会利用工会组织优势,发挥指导协调、宣传组织的重要作用;广州市电大系统、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为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提供课程资源和支撑平台;各行业、企业应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员工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和主线,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职工教育培训规划,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细则》的精神,选煤中心决定从2005年起,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素质工程就是面向广大一线职工,以提高职工技能为主题,以“争创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做知识型先进职工”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读书自学、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为职工求知学技、提升综合素质搭建平台,为选煤中心全面、协调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选煤中心在实施素质工程建设中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明确方向确立目标

选煤中心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总体目标是:职工的思想文体道德素质有新面貌,技术工人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技能水平普遍提高一个等级,职工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班组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全面提高班组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把中心真正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为中心发展积聚动力。

选煤中心党委对实施素质工程负领导责任。把这项工作纳入中心人力发展战略规划,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领导小组由中心党委书记解祯同志任组长,陈建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厂、部室负责人担任。中心各厂、部室行政组织是职工素质工程的具体落实者,各单位工会组织负责素质工程的协调和督导工作。坚持结合工作搞调研,通过调研促工作,按照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的要求,文秘部落加强各类指导,加快对实施素质工程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选煤中心实施素质工程的时间为2005年—2010年,按时间划分具体步骤为:2005年以整章建制、员工普训、营造氛围为重点;2006年以初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技能专训及完善制度、总结推进为重点,并使1/5的职工技能提高一个等级;2007—2008年以大总结、大巩固、大提高和强化岗位特训为重点,并使2/5的职工技能提高一个等级,接近实现总体目标;2009—2010年以“工程”收尾和全面验收为重点,并再使2/5的职工技能提高一个等级,全部实现总体目标中的各项指标。各生产厂、机关职能部室根据《细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具体培训规划和每一时段的培训计划,保障职工有充足的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时间。选煤中心实施素质工程,形成了党委领导、教育培训和经营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工会协调监督、其他部门配合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实施素质工程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面向基层规范细节

《实施细则》的制定要立足班组,面向职工,务实求效,找准载体。形成人人要学技,个个爱学习,拼搏向上的良好氛围。

在实施素质工程中,选煤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等八部委《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心和各厂、部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广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结合工作实际,生产一线单位的职工每周自学不少于2小时,中心两级机关的职工每周自学不少于5小时,中心和各厂、部分别成立了“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评审委员会”每年评审一次,中心为此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中心支持鼓励职工参加多学科、多技能、多资质的准备教育和终身教育,培育一批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先进组织和职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职工中大力推广学习力就是提高竞争力的观念,以加强班组建设,增强班组和职工的技术功关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班组学习、劳动竞赛、集体攻关、献“金点子”等活动。

三、完善制度加强培训

选煤中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了中心职工技术培训制度,中心保证职工教育和培训经费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专款专用。中心建立了企业职工“人才库”,对优秀的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开发和使用,保证人才资源为选煤中心的发展做出贡献,经营管理部制定岗位培训评审制度,对班组和个人提高素质建立严格的动态考评办法。

根据素质工程的实施要求,结合中心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选煤中心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职工的培训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2005年伊始,中心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第一阶段全员培训教材,编写人员经过多次修改用较短时间完成工艺部分、采制化部分、机修部分、电气基础知识的编写任务,为中心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和职工自学提供了材,教材及时发到每名职工手中,受到了职工的欢迎。

第一阶段普训,利用职工工休时间进行了集中学习辅导。由各岗位、工种工长以上管理人员授课,共组织培训班82期,学时496小时,参加人数2553人次,对木瓜界选煤厂员工进行了上岗前工艺操作部分的培训。3月30日、6月22日分别进行了两次闭卷考试,8月16日对16名工具员进行了工具库管理理论考试,考场上监考人员严格监考,共发现作弊人员16名,当场给予撤卷,日后补考。中心参加培训考试人数之多、规范之大、影响之广史无前例,职工一度称“比高考还严“。此举改变了以往的培训学习走过场、,流于形式的做法。

中心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设备厂家人员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普通员工进行相关设备的性能、结构、保养、维护等为内容的专题培训,共进行了32期,学时200多小时,参加人员900余人次。参加培训的有天马公司、北京迈特矿机有限公司等20多个厂家,培训结束后,分别进行了闭卷考试,成绩全部合格,达到了培训目的。

8月份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班1期,45人参加,组织了1期群监网员培训班,73人参加。响应保先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心邀请党校理论教员授课10期,参加人数700人次,根据生产单位的需要,经审核办理合格员工手续5名,因安全事故退回中心下岗再培训人员3名,其中1名已被解除劳务合同,另有新分到中心的两名大学生,现正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选煤中心采取各种形式多样,多种渠道的方式培养“精一技、会两手、懂三门”的高技能劳动者,进一步在中心确立了“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以促进职工技能升级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洗选工作实际,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加快高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职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技术,提高技术等级,把职工培训同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交流相结合起来,形成培训、练兵、比赛、交流一体化,为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和帮助职工掌握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不断提升技能层次,成为岗位技术能手。

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

职工群众是推动素质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开展素质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一切服务职工的宗旨,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深入基层,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创造效能的新经验,使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岗位技能培训、职工技术比武,成为职工提升自身素质的生动实践。

选煤中心决定每年举办20次多层次、各种类职工参加的高质量的技术比武,各单位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的职工技术比武,并不断提高竞赛的技能水平。凡有10人以上从事的技术技能性岗位,都要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各个车间班组要经常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拜师学艺、导师带徒、技术功关、读书自学等活动,使提高技能就是深入人心,引导职工岗位成才。中心把每年的职工技能大赛与职业技术等级鉴定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为职工晋升技术等级。

2005年6月,中心贯彻落实公司开展的技术比武活动,在全中心范围内举行了比武活动,共设电焊、机修、工艺、化验五个工种,职工兴趣浓厚、踊跃参加,共有168名同志角逐,中心对前3名各类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并重奖。中心还推荐他们参加公司的技术比武,其中机电维修厂张琪荣获电工比武第2名,受到公司隆重表彰,为选煤中心争了光。

中心党群工作部对一些在实施素质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宣传报道。把技术能手当作明星加以讴歌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效应”,让他们“上橱窗展风彩,上电视扬美名,上报纸传精神”。努力营造出了职工“学先进”、“追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中心2005年制定出台了师徒协议制度,为更一步做好传、帮、带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7月中心开展了全员实践理论考试,采取末位淘汰的办法,经过严格评议,有近1/6的员工因成绩不合格将参加再培训。

五、寻找差距着眼将来

选煤中心开展实施素质工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但对实施素质工程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

1、个别党员的学习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群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仍然存在。

2、中心内部岗位培训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街接做的还不到位。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4

大连供电公司在新体系下岗位工作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在岗位能力素质任职(胜任)模型(标准)的指导下,将员工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结果应用于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以岗位适应性培训、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政治素养建设、廉政教育和创先争优、全员考试考核考勤等多种方式为载体,分层、分类、分专业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

主要管理做法

管理工作主要流程(图1)

主要流程说明

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求,提出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规划,经审议批准后,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

人力资源部作为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办公室,依据《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组织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为员工能力素质测评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作为公司员工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编制公司员工通用素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汇总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措施。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掌握本专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现状,根据专业工作重点和“五大”体系深化建设要求,对照岗位说明书,编制所辖专业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方案。培训中心作为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项目实施支撑部门,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保障措施方案。

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措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提交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下达;依据岗位工作分析结果,按岗位类别、专业、性质分别建立《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和《岗位胜任能力标准》;通过现场技能考核、专业知识考试、岗位工作评价、绩效考核等方式,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中心和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员工能力素质分模块的测评与评估,形成员工能力素质评估报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所属单位、分公司查找员工能力素质“缺项”,对各项查找出来的“差距”按专业和人员类别进行排序;各专业职能部门汇总各所属单位、分公司“差距”后,进行汇总分析,按照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排序。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上报“差距”报表,形成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测评分析报告,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提出《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措施项目》并审议,落实实施经费,并行文下发,为公司经营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意见。

公司培训中心制订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服务方案和保障方案,专业职能部门设计策划员工“缺项”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中心、专业职能部门的方案、项目,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总体设计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人力资源组织开展员工通用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通用管理能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专业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员工专业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廉政教育等,组织实施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考核。

培训中心作为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支撑单位,负责公司各项措施项目的落实、实施工作,为各项措施项目提供师资、培训硬件、实训设施、后勤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所属各单位、分公司开展现场岗位技能培训项目,通过现场实操培训、技术问答、技术讲解、技能示范、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技能能力素质。人力资源部通过组织开展全员普考工作,对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专业职能部门通过专业调考、竞赛的方式,对生产、营销、党群、廉政等专业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培训中心在实施每一个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后,均进行培训评估,检验、评估措施项目实效效果,并指导、监督各所属单位、分公司通过技能实操考核等方式考核检验现场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效果。

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的实施效果,形成能力素质提升成果报告。公司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对实施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深化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意见。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创新实践以能力素质评估为导向的全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并依据工作岗位分析、能力素质模型建立(任职与胜任模型)、员工能力模块化评估等工作成果、多维度实施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为此,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了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并成立了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以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大连供电公司即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和分管副总经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培训中心组成的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见图2),出台了以“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工作措施原则,依靠“四轮驱动”,保证全局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有力、有序、有势的状态下稳步推进。

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下发了《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员工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员工见习(试用)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积分管理办法》《全员培训考试实施方案》《大连供电公司培训班管理办法》《大连供电公司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人力资源部组织本部各业务部门,聘请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开展各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制订专业工种《岗位说明书》及工作标准,搭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任职与胜任能力)》,细化对各岗位通用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履职经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廉政和政治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在集约化大培训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创新实践员工能力素质渐进式评估、提升体系,利用心理测量学、应用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先进科学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履历档案分析、考试考核、无领导小组讨论、心理测验等能力测评工具,根据一定的理论并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方法,对员工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人格特点、工作动机、仪表礼仪、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对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相应项目进行差距查找,分门别类的设计策划素质提升措施项目。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根据大连供电公司公司人力资源总体配置情况,结合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机构岗位设置,将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高技能人才比例、人才当量密度、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培训积分等纳入全员绩效评价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在公司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与单位(部门)负责人业绩评价体系两个层级中,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并实施季度、年度考核。

依据“三集五大”岗位定级和岗位或职务晋级的需求素质模型,将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测评结果与关键绩效指标、岗位模型等进行关联评价考核,纳入公司整体业绩评价体系。

管理评估方法

按照公司“员工渐进式能力素质评估、改进体系”及有关办法要求,以季度、半年度为周期对各单位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人才当量密度、高技能人才比例、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等指标进行测评与评价,并形成动态发展的人力资源能力素质发展模型,并不断反馈。

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及相应教材为基础,每半年对各专业、工种员工进行普考、调考,并关联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自我评估结果,掌握员工短板技能点、知识点,辅助以专项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存在的问题

员工能力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冰山模型”,能够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的知识点知识冰山浮出水面的一部分,而包括心理素质、性格潜质、思想动态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先进的能力测评评估工具得以掌握。

受到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影响,能力素质测评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面和应用深度不够,尚未能形成全面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体系;岗位工作分析与测评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从效度和信度层次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尚不完善,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内容会出现偏差。

能力素质测评的作用与效果未能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重视,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工作中,还存在着传统的重学历、重学校、重专业等现象,未能有效地与岗位能力素质评价结果相配合。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相对单一。虽然目前流行的能力素质评估工具与技术有很多种,但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中或仅采用理论考试,或仅采用技能实操考核,多数情况下较为传统单一,而更为先进的行为测试、心理测试等尚未全面应用。

心理测试测评工具使用率较小。电力系统员工的工作量大、岗位工作压力大,岗位工作危险性较高,担负的社会责任大,在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比重应相应增加。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加大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工作,面向电力行业特有工种(专业),进一步开展岗位工作分析,采用跟踪描述、岗位写实、绩效考核、岗位标准规范等形式,建立符合公司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岗位说明书。

进一步推进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的形式多样化工作。作为供电企业,公司在开展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时,应首先明确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要求、专业要求等,理顺出企业各需求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能力、员工性格特点和价值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然后逐项设计具体的测试评估要项,合理的使用各类先进、科学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工具。尤其是,供电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心理健康和综合能力素质测验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关注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各方面表现优异但心理测验不符合岗位标准需要的员工,应重点采取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压力释放等多种素质提升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供电企业应对国内仍不完善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作大胆尝试,综合运用能力素质评价技术和工具开展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搭建。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程序的规范化。公司应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岗位设置和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工作标准的要求,策划设计岗位能力任职模型搭建的程序和方法,为公司经营者集团提供能力素质提升辅助决策支撑。公司人力资源部应研究制定与各专业岗位特点相适应的测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严格按程序进行测评,提高测评的效度和信度。针对岗位的专业、性质和工作环境等,应做好能力素质测试评估工具的选择,其次要对不同测试与评估工具的测量结果在整个员工能力素质评价中所占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

应进一步加大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工具信息化应用工作。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岗位职工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指导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了多个工种、专业的岗位能力培训标准、测试题库等,在专业知识测试方面基本形成了统一模块、统一题库、统一标准、统一测试的信息化工作模式,并于2012年至2013年开展了生产岗位员工的专业知识模块的测试与评估工作;但在员工能力素质其他方面,如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仍未有较为合适的评估策略,员工能力素质状态的完整性、准确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

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显成效

稳步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得到渐进式提升

自2009年以来,大连供电公司累计举办各类、各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项目361期,累计参培人次达103369人次(其中,2009年66期、7877人次,2010年86期、16461人次,2011年98期、37234人次,2012年111期、41797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显著提升,低当量员工(当量折算为0.6,及中专及以下学历且中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无职称人员)从2009年的788人已减至0人,率先在省内实现“0”低当量,公司人才当量密度从2009年的0.9016提升至2012年的0.9787,在国家电网公司27个大型供电企业中的排名从2009年的第21名提升至2012年的第14名。2013年上半年,大连供电公司参加省公司营销、基建、财务、人资、党群、安全等专业竞赛、调考活动中,取得了2项团体第一名、2项团体第二名、3项个人第一名、3项个人第二名、4项个人第三名及11项个人优秀选手等荣誉。

多措并举,创新实践能力素质提升“181”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分类标准,结合公司专家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及持证上岗等工作,分层、分类开展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公司强调“一突出、三提高”,即员工素质能力提升以服务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强化高端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强化一般管理、技术及技能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80),强化低当量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在加强员工技术技能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将“eRp员工心理辅助”、全员考勤、廉政教育、政治素养提升等多方面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到员工能力提升工作中去,全面提升员工心理素质、工作作风、政治素养等综合能力素质。

立足“全面规范、四轮驱动”,全面深化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工作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公司即出台了“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基本工作措施。一是领导带动,将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各级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二是全员动员,公司倡导全体员工从我做起,人人“动心、动脑、动手、动腿”,全身心投入到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去;三是竞赛推动,坚持以赛促培,积极参加上级各项竞赛、调考活动,以优异成绩验证能力素质提升;四是考核促动,出台、细化全员绩效、部门(单位)负责人业绩评价考核细则,量化关键绩效指标。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5

未来行业人力资源的特性未来新形势下,电力行业对人力资源总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力资源具有:(1)可竞争性。未来社会充满竞争,电力行业也不例外。职工作为企业财富,能通过他们的智慧、技能和创造性的活动使电力行业各企业获得抵御外来风险的力量以及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的驱动力。(2)可挖掘性。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电力行业的人力资源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潜能。现代企业要求领导者善于挖掘人才的潜能,通过建立激励和价值导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3)可学习性。要求未来人力资源具有可塑性、延展性,其知识和技能具有可拓展和延伸性,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获取新知识及新技能的能力。(4)可变革性。能觉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内部的各种变化,并能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能够始终跟上时代和企业发展的步伐。(5)可凝聚性。能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战斗的整体。具有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团结协作的素质,能支持配合企业的文化氛围,具有向心力、内聚力,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6)可延续性。企业竞争要求未来人力资源要处于不断地流动调整和再配置之中。人力资源适当合理的流动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岗位及时进行补缺,以保持工作的延续性和正常秩序,从而要求企业人员具备适时补位的素质,随时能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对人力资源的个体素质提出要求未来新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1)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企业献身的精神,有服从大局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正确贯彻、落实企业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能力。(2)道德品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精神,谦虚诚实,与人合作,胸襟坦荡,宽待他人。遵纪守法,服从组织。(3)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一系列法律法令规定条例。既要熟悉国内有关情况,又要掌握国际上通用的法则。并懂得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从事的工作涉及到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要精通。(4)实际能力。除本岗位及专业要求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善于与人交往沟通。(5)身体素质。适应快节奏、高负荷,具有轻松应付日常工作的良好的身体状况。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对未来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要求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28%。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方面,要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9月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人力资源规划》中提出全网队伍素质要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供电单位电力专业教育背景人员达到50.31%;本科以上人员占职工总数38.2%,其中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本科以上人员达到63.48%;技师、高级技师占生产技能人员比例达到14.03%,年均递增2.5%。

2解决办法与途径

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必由之路如何达到未来电力行业对企业职工的素质要求?一是要增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要在新招聘员工时严把入口关,不唯亲、不唯关系,招聘真正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但单一的依靠增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无法快速解决问题,第二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于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作为电力行业的领导决策层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来弥补人力资源素质上的差距。对电力行业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就是要舍得投资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电力行业人力资本的价值含量。据专家研究,在增加生产的诸要素中,教育培训所起的作用远超过增加固定资本和就业人员的作用。固定资产每增加1%,生产只增加0.76%,而增加1%经过教育训练的管理人员,生产就会增加1.8%。企业教育水平每提高1%,劳动生产率就可以提高1.4%。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部分有33%是由于教育投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念影响下,电力行业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组成了三级培训中心: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各省公司培训中心、基层企业培训中心,对职工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并利用电力行业内部运行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将职工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使职工教育培训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人力资源规划》中就培训开发机制建设也做了具体指导:通过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培训师资管理体系、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措施促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途径一是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指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基础上,按岗位规范和企业的要求进行的提高职工本职工作能力的教育培训活动。岗位培训大致分为任职资格培训和适应性培训、工商管理培训,培养技术能手都可以说是适应性培训。开展岗位培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基于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开发并完善各类人员的能力培训标准,研究制定各级各类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将岗位所需知识、能力作为培训主要内容,推行能力培训新模式,提升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发展什么就培什么。二是继续教育。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6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09—2014年)》实施情况,制定《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职工职业精神和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2019年,建立起资源集成、形式多样、贴近职工、务实有效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模式,培育形成一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品牌项目,建设起覆盖全体职工的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信息化职工学习培训服务平台。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职工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职业精神更加牢固,职业技能显著提升,文明素养明显进步。

——加强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强化敬业奉献精神,激发劳动创造力量。教育实践活动要覆盖全体职工。深入推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全总每两年表彰一批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标兵个人。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通过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传播与普及,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理念,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各级工会每年帮助50万名职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全总每年命名200个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给予重点扶持。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每年命名一批职工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总每年继续在各地建1000个职工书屋示范点,带动各地工会每年新建10000个职工书屋,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各种读书活动。大力繁荣先进职工文化,着力培育一批职工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建设一批职工文化示范阵地,确定一批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培训基地,推出一批职工文化艺术活动品牌,打造一批职工文化艺术精品,树立一批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典型。

——加强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建设,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扩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覆盖面,每年帮助100万职工提升技术等级。全总每3年命名一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设立职工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

——加强职工队伍民主法治素质建设,引导广大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法治宣传教育下基层、进企业、入班组,各类普法宣传教育做到全覆盖。加强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增强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意识,提高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

——加强职工队伍健康安全卫生素质建设,促进实现职工安全生产和体面劳动。大力倡导健康安全卫生理念,着力普及健康安全知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专业知识普及工作,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把安全生产纳入教育培训内容,各类群众性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动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职工健康生活指数。

三、主要载体

(一)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

以职工大讲堂、演讲比赛、主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职工把实现个人理想、岗位建功立业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以“劳动美”成就“中国梦”。

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广大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成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深入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七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的纪念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职工委员会的作用,把广大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培育形成一批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争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采用各种形式送教上门,在职工中进行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核心的社会文明教育。把提升农民工文明素养和职业素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开展培养新工人、新市民活动,对农民工进行市民意识、法律维权、职业素养、励志成才、城市生活常识、文明礼仪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和培训。

(二)深入开展职工读书学习活动。

广泛深入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选树先进个人,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和班组。通过举办读书会和报告会、推荐好书、征文、演讲、职工读书成果会、评选读书明星等形式,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身素质。

推广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助推计划”。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学费资助、实行学分累计等手段和灵活的形式,鼓励和帮助农民工提升学历层次,推广适应农民工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学分银行”、“现代学徒制”等教育培训新模式,为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多样化途径。

加强和规范职工书屋建设。实施《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4-2018年)》,新建的职工书屋向基础设施较差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及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集中流入的地区及行业倾斜。丰富拓展职工书屋的内容与形式、功能与作用,推进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平台建设。

(三)深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

推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各类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之中。注重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劳模大讲堂、劳模事迹报告会、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在各行各业和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以诚信、敬业为主题,在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中重点开展“用敬业做产品”主题活动,在商贸类企业中重点开展“守法诚信经营”主题活动。扎实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评选表彰等典型选树工作。

(四)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技能培训活动。

围绕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展重大工程劳动竞赛、促进区域发展示范性劳动竞赛和“振兴杯”劳动竞赛。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竞赛内容,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节能减排,深化在电力、煤炭、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中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合理化建议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继续推动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工作。深入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使用新方法。

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入发展,增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攻关能力、人才培养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综合效应。全总出台《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

进一步加强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普教育和国际交流活动。扎实做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比、推荐、展示、交流、推广和转化等工作。

充分发挥产业工会作用,广泛组织动员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

(五)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以“六五”普法验收和开展“七五”普法为抓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主线,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把在广大职工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普遍性宣传与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和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普法宣讲团、志愿者队伍建设,送法下基层、进企业,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月”、“法治宣传周”、法律知识大讲堂、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服务活动。推动地方工会开通普法网站和微博,开设职工法律咨询热线,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落实好《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2014—2016年)》,大力培养工会系统法律人才。

加强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增强职工民主素养。组织职工参与厂务公开、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依法履行民主权利。动员广大职工全过程参与集体协商工作,使集体协商内容真正反映职工的意愿。

(六)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各类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以及女职工“四期”保护教育,引导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安全生产经验典型,监督企业落实劳动保护条例。

(七)深入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

推动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搭建职工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平台。以举办“五一”特别节目、职工艺术节和职工摄影、诗词、美术书法、微电影等大赛以及职工运动会等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培育一批基层职工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建设一批以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企业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体的职工文化建设示范阵地,确定一批基层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培训基地,推出一批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工文化艺术活动品牌,打造一批以职工生产生活为题材的文化艺术精品,树立一批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积极服务职工的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典型。

增强职工的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和督促企业广泛开展心理咨询与培训,开通职工心理咨询热线,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职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建立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支持、工会牵头、社会参与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有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积极争取将相关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人才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与有关部门共同部署、合力实施。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财政支持、工会经费补贴、企业及社会各方分担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经费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工教育培训补贴政策,多方筹集职工教育培训资金。督促和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将此项经费落实情况作为厂务公开和集体合同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

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工会系统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加大对职工学校的投入,支持其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建设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或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加强职工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并通过信息公示制度、星级评定制度、年检评估制度等进一步规范管理。发展在线教育,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搭建智能化、移动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工在线学习平台。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7

素质是指人们在思想、知识、才能等方面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定的思想观念、知识技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在众行动上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的胜负。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市场法则。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大批懂技术、勤奋工作、思想上进的人才。从目前我们企业来看,这些年来,各届领导班子在这个问题上是高度重视的,也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参差不齐,有的还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抱着吃“大锅饭”的陈旧思想,在工作上图舒服,在技能上安于现状,这种惰性和陈旧思想,互相影响感染,影响了职工素质的提高,长期下去,将影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要使我们的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职工素质培训教育。

一、以人为本,切实抓好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靠大多数普通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来实现。实践证明,一个企业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也要有熟练地掌握岗位专业技能的普通岗位工人。企业在进行职工素质培训教育中,应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以后者为重点,即努力实现人才培训教育“本土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知道,尽管一些职工拿到了中专、大专、本科、甚至本科以上的文凭,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有很长一段距离,还必须通过非学历性质的岗位培训,也就是说,要干什么,学什么,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岗位工作技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非学历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岗位技能培训。在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中,还应注重“需学”结合,要从单位工作需要出发,立足岗位成才,做好爱岗、达标、争优、成才等环节工作,使职工成为本岗位的能手。尤其是对青年职工要特别注重抓好基本功训练,对已掌握基本技能的职工抓提高性训练,把学习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工作能手。自去年以来,我们公司公司在各分公司开展的“首席__员”、“首席__员”等活动和近日开展的岗位技术比赛活动等,就是这种培训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职工素质,必须要更新观念,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企业要发展,职工素质要提高,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我们的职工必须从过去的计划经济的陈旧思想中解脱出来,摒弃旧的观念,树立新的分配观念,变过去的“上班工作发工资为上班工作挣工资”的思想观念。树立靠自身能力参与竞争的新观念,充分认清素质低下对自身、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不利性,立足岗位努力成才,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激发自身的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岗位练兵氛围。二是职工要树立好学上进,技术精湛的思想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大职工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日益现代化的需要。职工要有爱好学习和上进心,根据岗位工作实际立志岗位成才,建立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个人,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不断用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己,适应生产岗位的技术和操作的要求。为企业做好职工素质培训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意识和知识基础。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素质培训制度,以保证职工素质培训教育的实现。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职工素质教育;工会干部教育;数字化教育;广州市总工会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4—0023—06一、职工素质教育的需求现状

首先,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广大职工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持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职工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职工群众需要主动提高适应能力,提高学习文化知识和业务的热情。要重视职工个人发展,注重知识更新、富于创新、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人才正在成为职工队伍的主流。

其次,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经济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时期,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工会必须发挥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党和国家赋予工会组织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既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会组织动员职工投身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把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贯彻落实为工会工作的主题,是工会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

第四,这也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推动职工教育由传统形式向数字化教育转变,满足大规模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承担职工素质教育和工会干部教育的主要是企业、院校和各工会组织,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面授,不能够满足广大职工学习的需要。同时各种教育资源分散在各行业、部门、单位,使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严重浪费,职工素质教育中工学矛盾突出;传统教育手段有严重的时空局限,培训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培训内容不能满足职工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职工培训模式落后、缺乏灵活性。

在推动职工素质教育中,工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实现大规模的职工素质教育,使职工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既是建设服务型工会的要求,也是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本文将总结广州市总工会在推动职工素质教育和提升自身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

(一)工会推进职工素质教育的关键及措施

第一,职工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工会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

职工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多种社会资源、关系众多利益群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全局性、动态性、复杂性决定了单靠某一个机构独立开展社会有组织的职工素质教育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工会必须建立起一个满足大规模职工素质教育的服务体系,建立这一体系持续运营的机制和保障,建立起共建共享的模式。而数字化教育又是一种新型的职工教育模式,工会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在这一综合的社会系统和新型的教育模式中不具备开展大规模素质教育的手段和支撑,因此工会工作要进一步社会化,以先进的思想观念及创新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和载体,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发挥各方资源的最大功效,使服务型工会在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

第二,引入专业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工会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高质量开展大规模素质教育的关键。

广州市总工会经充分探讨研究,引入了较为完善的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的业务组织模式——“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以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和工会干部教育。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了职工素质教育和工会干部教育的新载体,从而实现了大规模、高质量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了工会建设服务型工会和服务职工的能力。具体的模式和机制如下:

1.模式:“政府支持,工会组织、院校实施、专业化运营、职工参与”的模式。

2.机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职工素质教育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工会利用自身强大的组织优势,发挥宣传、动员和协调组织职工参加学习的作用,院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职工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专业的运营机构为职工的学习提供稳定高效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为职工学习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广州市总工会开展数字化教育提升职工和工会干部素质的实践与经验

广州市总工会在引进较为完善的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的业务组织模式即“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开展职工与工会干部素质教育两年来,取到了骄人的成绩,以下将从模式、机制、方法、成果四个层面分别阐述广州市总工会推动职工与工会干部素质数字化教育的实践与经验。

第一,广州市总工会推动职工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经验。

为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贯彻落实《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和《中共广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穗字〔2010〕13号),广州市总工会整合资源,引入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打造了职工素质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广州职工教育网,以下将从模式、机制、方法与成果四个方面阐述广州市总工会推动职工素质数字化教育的实践与经验。

1.模式: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支持、工会组织、院校实施、专业化运营、职工参与”的模式。

职工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而数字化教育又是一种新型的职工教育模式,因此必须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充分发挥各方资源的最大优势,才能不断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广州市总工会在推进职工素质数字化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政府支持、工会组织、院校实施、专业化运营、职工参与”的模式。

2.机制:

(1)工会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得到广泛支持。

2010年,广州市委下发了《中共广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穗字〔2010〕13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强化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要大力推进职工教育网、工友和谐家园及流动影院建设,要充分发挥职工教育网作用,引导职工学技术、学文化,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这为开展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办好广州职工教育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广州市总工会是广州职工教育网的主办者和管理者,负责业务的指导、监督和协调。

广州市总工会是广州职工教育网的主办和领导单位,负责制定目标任务及发展规划,指导及监督数字化教育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建立健全数字化培训、目标管理及考核机制,保障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

(3)专业机构是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建设和运营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业务的输出。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广州市职工教育网专有的建设与运营单位,负责“广州市职工教育网”远程培训体系网络环境及培训管理与应用平台的建设及运维;为远程培训提供培训课程和协同有关机构组织课程资源,并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支持;组织全市职工参加“广州市职工教育网”的学习,负责“广州市职工教育网”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

(4)各区、县级市总工会和产业、直属单位是职工数字化教育的应用组织单位。

各区、县级市总工会和产业、直属单位是广州市职工教育网的应用组织单位,负责组织职工参加广州市职工教育网的选课、学习、交流和考核等各种培训活动,并制定所属单位职工远程培训的年度计划,保证职工培训经费的投入。

通过“政府支持、工会组织、院校实施,专业化运营、职工参与”,形成了“官、产、学、研、用”合力推进的统筹组织机制,为广州职工教育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3.方法:广州市总工会开展职工教育网的具体做法

(1)成立组织机制,保证职工素质教育的层层推进。

为了建设好广州职工教育网,广州市总工会成立了广州职工教育网领导小组,市总工会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同时各单位也对应设立了广州职工教育网推广应用工作的领导,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了本单位、本系统的管理员队伍。

(2)创新宣传和引导推进机制,以“政策引导、各级推动、公益引领、多方交流”等形式推动职工网的普遍应用。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更新职工教育理念,顺应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要求,转变职工传统的培训思维,培养职工采用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建设广州职工教育网的目的是为广大职工搭建优惠便捷的学习平台,为了充分发挥这一载体的作用,让职工知道,让职工使用,充分调动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广州市总工会通过政策引导、大会推动、公益活动、入企业交流等方式,推动广州职工网的普遍应用。

政策引导方面,2010年12月,广州市总工会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广州职工教育网作用,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意见》,要求各级工会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广大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培训学习,使广州职工教育网成为我市工会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职工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广泛宣传广州职工教育网,使广大职工逐步接受这个具有广州特色、优惠便捷的远程教育平台。

各级推动方面,2010年8月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举办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开通仪式,2011年4年举办了广州职工教育网开学典礼,2012年6月8日举办了广州职工教育网新项目仪式。通过三次大会推动,得到了广州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教育机构的积极响应。

公益引领方面,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向6,000名广州市一线职工子女赠送价值200万元的免费“网校学籍”,通过公益活动,不仅把数字化教育送到职工身边,同时也送到职工子女身边。

各方交流方面,广州职工网开通两年来,举办了310次深入企业的调研,进入企业开展培训需求的调研,多方开展宣传推广会,开展职工报读咨询,开展职工应用培训。

(3)共建: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为中心”,发挥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共建分层次、多形式的数字化业务体系。

有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业务是关系“广州职工教育网”顺利开展职工教育的关键,广州职工教育网的生命力源自企业,植根企业、服务企业和职工是广州职工教育网的根本任务,为此广州职工教育网的教育业务紧紧围绕广州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企业走访调研,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层面职工的需求,确定教育业务,通过充分整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质的师资队伍、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参与设计和论证,保证了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建立了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会干部培训、企业自主培训等在内的,宽领域、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数字化教育业务体系,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1]

(4)共享:创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培训模式,形成以数字化教育为基础,以数字化企业大学、企业学习中心为支撑,以送教入企为辅助的,一体两翼的,天网、地网、人网三网融合的共享模式。

广州职工教育网高起点、高效率建设了网络硬件、系统设备的基础支撑环境,满足百万级用户随时、随地、随需培训的需求。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按照系统规划、统一建设、统筹管理、分类培训的原则,广州职工教育网打造了广州市总工会—院校—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学习中心—职工个人横向梯度的四级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共享平台。

数字化企业大学进企业: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数字化学习体系,向企业提供咨询、培训、考试等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减轻工学矛盾,降低学习成本。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企业大学逾100家。

数字化学习中心进企业: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中小企业、社区开办了学习中心,配置了完善、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职工的数字化学习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学习中心主要负责职工的入学咨询、报名、选课、缴费、课程学习、考试、学分认证等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帮助,使职工在学习全程中都能感受到便捷。目前,工会已在全市建设90家学习中心,遍布12个区及大型企业[2],工会对学习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制度,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了学习中心对职工数字化教育的支撑和辅助的作用。

送教入企,面对面辅导,是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它面向的对象主要是部分内部没有培训机构但参加学习的职工又比较多的企业,或者是一些因企业的布局比较分散,组织集中学习相对比较困难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了方便职工学习,培训机构及社会力量根据实际培训情况和职工的需要,在工会的指导下,依托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定期组织教师或教务人员到企业和职工身边开展面对面的辅导,开展“送教上门”,面对面解决疑问,进行培训项目需求调研和意见收集,及时掌握企业和职工的真实需要,倾听职工心声,切实做到将数字化教育送到职工的身边。

特别为报读远程学历教育的职工,配备班主任,提供班级Q群、网上客服、969300服务热线、短信平台等服务,及时、有效化解职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更将工会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的一片苦心,沁入职工心扉。

(5)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模式,形成“工会投入、社会资金支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保证、职工适当承担”的多元化投入保障体系。

广州市总工会高度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年配套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职工数字化教育业务的规划、培训管理和职工学习的支持服务,同时还提取一定比例的工会经费,用于职工参加公共必修课学习的补贴及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各级工会也会从工会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学习。

工会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作为各级工会组织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列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要条款,通过法定的监督机制,督促企业行政按国务院文件的规定,依法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按60%以上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一线职工培训的规定,支付职工参加素质教育的培训费用,职工个人承担部分的培训费用。[3]

同时还确定了职工数字化教育各项业务的收费标准。学历教育的学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的职工,可凭学历证书(或学位证书)由所在单位报销学费的75%。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学费以低于市场价格10%的标准收取。其中,继续教育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支出,由职工所在单位统一支付;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以职工个人支付为主,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会干部的继续教育费用由广州市总工会和各企事业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分担。

由此,形成了“工会投入、社会资金支持、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保证、职工适当承担”的多元化投入保障体系,建立职工教育的长效投入机制,确保职工数字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6)创新职工学习激励机制,形成“学时保障、学费补贴、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的激励机制,促进职工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

各级工会推动企业行政建立鼓励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的激励机制,对参加各种学习的职工给予时间保障和提供学习便利;对参加学习并获得证书的职工给予学费补贴;对学习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学有所成的职工给予重点培养和使用。设立广州职工教育网学习助学金和奖学金,对积极参加学习的困难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困难职工减免学费,对学习成绩优异的职工发给奖学金;通过营造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来鼓励学习、激励创新、促进职工实现全面发展,促进职工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

(7)创新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了“考核、表彰、管理、反馈”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考核机制,将组织职工参加广州职工教育网学习的工作列入市总工会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建立表彰机制,对开展工作有成绩的先进组织单位、先进学习中心、优秀组织者和管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三是建立学习中心管理机制,把全市学习中心纳入统一管理,制定制度,规范建设,发挥学习中心的作用;四是建立反馈机制,各级工会组织与广州职工教育网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对教学实施和推广应用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市总工会对广州职工教育网进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建设。

4.面向职工、服务企业,职工素质教育的双赢成果:

目前,广州市工会已利用数字化手段组织全市共1,677家企业运用了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职工培训数据的管理,全市86,088名职工建立了学习档案,23,320名职工参加了各项业务的学习。其中16,224名职工参加了学历教育提升,5,102名职工参加了继续教育课程学习,345名工会干部报读工资集体协商项目学习,8,643名职工参加了通用能力课程学习,78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数字化教育手段的推广,使职工逐渐接受并养成了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广州市总工会推动工会干部素质数字化教育的实践与经验。

为了提升新时期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落实《全国总工会干部五年规划》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工会干部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中的作用,广州市总工会引入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打造了工会干部素质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广州工会干部网络学院,以下将从模式、机制、方法与成果四个方面阐述广州市总工会推动职工素质教育实践与经验:

1.模式:形成“工会主导、院校参与、专业化运营”的模式,发挥各方组织领导优势,保证工会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纵深发展

2.机制:

(1)广州市总工会是广州工会干部网络学院的主办者和管理者,负责业务的指导、监督协调和组织。

广州市总工会是广州工会干部网络学院的主办和领导单位,负责制定目标任务及发展规划,指导及监督数字化教育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健全数字化培训、目标管理及考核机制,负责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学习。

(2)专业机构是广州工会干部网络学院的建设和运营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业务的输出。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广州工会干部培训网络学院专有的建设与运营单位,负责数字化培训体系网络环境及培训管理与应用平台的建设及运维;为远程培训提供培训课程和协同有关机构组织课程资源,并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支持;负责广州市工会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

(3)各区、县级市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是数字化教育的应用组织单位。

各区、县级市总工会和产业、基层工会是广州市工会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的应用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广州市工会干部网络培训学院选课、学习、交流和考核等各种培训活动,并制定所属单位职工远程培训的年度计划,保证工会干部培训经费的投入。

通过“工会主导、院校参与,专业化运营”,合力推进统筹组织机制,保证工会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纵深发展。

3.方法:

(1)成立领导组织机制,发挥各方组织领导优势,保证素质教育工程的纵深发展。

广州市总工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广州市工会干部培训学网络院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共建: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为中心”,发挥工会组织主导,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满足基层工会组织素质提升的业务。

广州市工会干部网络学院紧扣工会干部培训需求,通过整合优质专家资源,以工会干部上岗培训和岗位能力为主,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打造了20个教育项目,满足了工会干部不同的培训需求。

(3)引进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高品质网络教育,为工会干部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学。

在培训目标上,按照工会专业化、工会干部专家化的要求,坚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既注重掌握专业知识,又注重工会干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权威专家引领教与学:广州市工会干部网络学院整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广东省工会干部学校、广东省总工会等权威的专家,结合工会干部工作实际明确培养目的,制定教学大纲并亲自进行授课。

丰富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过去由教师授课为主转变为情景导入、专家讲解、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为主,真正发挥和调动起学员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

严谨的过程性考核:为了保证学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采用严谨的过程性考核,学员必须完成每一个必修的学习活动,才可以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专家定期集中辅导:聘请权威的工会干部培训专家针对学员共性问题,定期集中在线辅导。

(4)建立了以工会投入为主的教育成本机制。

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按照国家培训教育收费依据,培训项目合理收费。市总工会拨出专项经费,各级工会相应拨出经费,形成可持续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5)建立了合理的运行机制。

市属工会组织和产业工会组织由广州市总工会制订学习计划并统一组织所属工会干部报名学习,区属工会组织由各区工会制订学习计划,统一组织所属工会干部报名学习。

4.成果:

为了大幅度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提高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的能力,广州市总工会依托广州市工会干部网络学院,紧扣工会工作全局,以“上岗培训”和“岗位能力提升”为教育重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整合优质专家资源,打造了20个教育项目,为了推动“两个普遍”工作的开展,首期开展了“工会工资集体协商专题培训”,已接受三百多位来自各企业的工会干部报读和学习,提高了工会干部工资集体协商的实务能力。

四、广州市职工素质教育

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首先,完善职工素质教育的推进模式,进一步推动资源的有效整合。市委、市政府、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应制定具体政策,为职工学习提供政策支持;市总工会利用工会组织优势,发挥指导协调、宣传组织的重要作用;广州市电大系统、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为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提供课程资源和支撑平台;各行业、企业应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员工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和主线,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职工教育培训规划,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第二,根据不同企业和职工的特点,继续深入走访和调研,加快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项目的开展。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行业,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作。既要有面向所有职工的通用知识,又要有针对不同行业的岗位专业课程,同时还要有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课程内容。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一线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与现状,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层面职工的需求。充分运用多种教育培训手段,优化职工素质教育方式,对职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继续教育。

第三,健全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由政府设立职工教育专项基金,并向职工免费发放终身学习券,鼓励职工参加培训,给每一个职工都提供学习的机会。职工根据终身学习券上的用户名及密码,在“职工教育网”建立自己的学习平台,进入网络社区在线学习,学习完成后凭学习成果获得职工教育基金奖励,构建以广州市总工会一区、县级工会(产业工会、直属工会)一职工个人为纵向梯度的三级职工终身学习学分档案的综合管理系统,将培训成果与职工个人考核挂钩,作为职工今后提升转岗的重要依据,激励职工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业务技术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小钟.发挥工会作用,广州职工教育网让“提素”更便捷[n].工人日报,2011-11-17(10).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9

一、背景概况:

围绕公司市场快速拓展,“凝聚正能量”企业理念进一步成型,资质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公司全方位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日益迫切这一现实背景,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旨在提高全员经营管理水平、岗位工作技能及知识层次,从整体上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各类适用型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

以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经营理念培训为重点,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并适合员工发展的培训格局,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人力保证。

三、总体目标:

通过培训开发,解决不同管理层面存在的不同问题,把培训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着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分隔的一部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水平和综合素质。

1、普通员工:加强企业制度、文化、行为规范等培训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职业素养、岗位技能、适岗履职能力等。

2、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培训学习,提高岗位、执业资格持证率。

3、中层管理人员:加强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计划与目标管理技能等培训学习,提高角色定位、组织管理、创新、执行等能力。

4、高层管理人员:加强战略思维、经营理念等培训学习,提高战略决策、开拓、经营管理等能力。

四、原则方法:

1、强调公司战略与员工需求,把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培训方向。

2、针对性、实用性、价值型。

3、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内训与外训相结合。

4、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培训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岗位及薪酬调整挂钩。

五、培训重点:

(一)入职培训:

1、目标:力求使新入职员工了解企业概况,理解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认同企业理念和价值取向,尽快熟悉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

2、培训内容:企业概况、企业理念、企业办公系统和网站的功能及使用、员工手册和管理制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6S管理等。

3、培训对象:新入职员工。

4、实施要求:

(1)多媒体培训与座谈相结合,每月或新入职人员满5人举办一期。

(2)岗位职责、流程等针对性课程由相应各部门安排。

(3)培训结束组织书面考核,参加并通过考核是员工转正的条件之一。

(二)岗位技能培训:

1、目标:增进员工对制度流程、岗位素养要求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工作绩效。

2、培训内容:岗位责任与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团队建设,对企业文化认同度,忠诚度等。

3、培训对象: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4、实施要求:

(1)人力资源部编制培训大纲及计划,每季度组织一次并进行书面考核。

(2)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培训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三)经营管理培训:

1、目标:培养和造就业务素质高、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队伍。

2、培训内容:工作问题研究及流程改进,管理方法与艺术,协调与沟通,计划与执行,团队建设,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政策和法务。

3、培训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

4、实施要求:

(1)公司统一安排,每半年组织一次。

(2)视情况,内部研讨、外聘讲座与外派学习相结合。

六、培训效果动态评估:

1、受训员工反馈。包括培训内容、质量、效果,及培训对于岗位工作的适用性等。

2、相关职能部门评价。受训员工部门或直接领导对受训人掌握培训知识和成果的评判,受训前后是否有明显改观,培训效果如何体现,在工作中应用成效如何等。

3、公司综合评价。结合培训内容、质量、费用等进行总体评价,为下步培训设计和计划提供依据。

七、培训档案管理:

1、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培训记录、考核情况、证书证件及相关资料等,整理归档。

2、建立公司培训档案,按类别对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培训对象等整理归档,包括培训通知、培训大纲及讲义、培训对象及签到、试卷、考试成绩或培训心得、动态评估等。

八、年度培训计划:

序号

培训主题及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形式

培训时间

培训时长

考核方式

备注

1

企业概况、文化、理念、制度、员工手册等

新入职员工

内训,多媒体、座谈

每月

半天

书面考试

员工转正依据之一

2

应知应会,企业文化、制度、流程解析,工程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

全体项目经理

内训,讲座、座谈

3月、11月

3天

书面考试

3

计划与总结,沟通协调,制度、流程,日常行为规范等

全员

内训,讲座、座谈

3月、7月

1天

书面考试

4

项目管理各岗位人员取证

按行业要求需持证上岗人员

外训

3月开始,全年

相应

书面考试

资质维护及岗位持证需要

5

中级技工取证

分专业按资质要求安排

外训

3月

相应

书面考试

资质维护需要

6

安全生产专项培训

工管口全员,主管以上人员

内训,讲座

4月、9月

1天

书面考试

7

成本、合同专项培训

工管、采购口全员,主管以上

内训,讲座

5月、10月

1天

书面考试

8

6S及现场管理,团队建设等

全员

内训,讲座、座谈

6月

1天

书面考试

9

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制度及规范,对文化、理念认同性等

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内训,讲座、座谈

6月、9月、12月

3天

书面考试

10

管理艺术、沟通协调、计划与执行、政策法务等

中高层管理人员

内训与外训结合

不定期

2天

心得总结

九、第一次项目经理培训方案:

1、时间:2015年3月3日至5日;

2、地点:公司总部会议室;

3、培训对象:全体在岗项目经理;

4、培训方式:内部培训,讲座、座谈,书面考核;

5、培训内容:应知应会岗位知识培训,公司文件、制度、流程解析,针对项目特点、项目甲方或业主内部规范、标准进行工程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

6、培训负责人:秦勇军,参与部门:工管中心、成本核算部、采供中心、财务部、综管中心;

7、培训大纲制定、课件及试卷编制负责人:孟伟俊、孙忠树,完成时间2月12日前;

8、具体安排:

3月3日上午,成本核算部组织,负责人:高庆、潘春燕、舒军、郝美玲,培训内容包括相应制度、流程解析,结合现场成本控制,劳务管理要点,合约注意事项等;

3月3日下午,工管中心组织,负责人:孟伟俊、孙忠树,培训内容包括装修装饰专业工程施工要点,工程案例分析,执行相应协作甲方内部规范、标准应注意事项等;

3月4日上午,采供中心组织,负责人:陈勤锋、雷云俊,培训内容包括相应制度、流程解析,集供平台建设,材料计划、批价事项等;

3月4日下午,工管中心组织,负责人:吴波、王忌松、杜岱,培训内容包括建筑幕墙、电子与智能化专业工程施工要点,工程案例分析等;

3月5日上午,财务部组织,负责人:陈德明、孙静,培训内容包括财务制度、流程解析,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等;

3月5日下午,总结、座谈,进行书面考试。

职工素质培训总结篇10

专业管理工作目标

专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指导,应用目标管理和控制等科学方法,按照“着眼重点、弱点,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培训措施,做到上下培训内容规范一致、培训方式各有侧重”的原则,统筹设计,统一研究规范公司级以及基层单位级月培训计划项目、内容和要点,依托公司渐进式培训管理系统,实施统一模式的培训班管理、培训档案建立、培训评估与考试考核等,实现职工素质可量化、培训内容可控制、培训实施可检查、培训效果可验证、素质提升目标渐进有序的科学理念和工作格局。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我们在前期成功研发并有效实施了员工渐进式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将员工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培训需求与单位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培训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按状态评估素质,查找专业短板和能力不足,开展针对性渐进式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力求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做支撑,全面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新的培训格局,实现员工进步,推动企业发展,使不断提高公司人力资源同业对标指标有了科学基础、机制保障和技术支持。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专业管理的指标包括公司级同业对标指标、综合业绩考核指标,以及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以及综合业绩考核指标而打造的“大培训”工作格局中设置的内部对标指标,并将其逐一进行量化,纳入到公司综合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并按月以信息的形式,向全公司通报。各单位间形成对标态势,根据差距和不足,公司上下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不断改进完善,最终达到不断进步、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方法内容多样化的质量管理模式,达到上下统一、协调,全面共同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目标的良好局面(如表1)。

表1大培训目标体系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大培训工作体系实施管理流程

大培训工作体系作为培训项目实施的重要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同时辅助于目标管理的方法、对比分析的方法,以及实施科技创新活动等,在计划阶段周密部署,在实施阶段努力创新,在检查阶段一丝不苟、科学严谨,在总结阶段巩固提高,循环上升,高质量确保全员培训质量,推进全员素质不断提升(见图1)。

主要流程说明

大培训体系实施计划阶段(p阶段)

流程第一个大环节,是计划阶段,主要是进行现状分析,重点针对国网公司、省公司以及大连供电公司有关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同业对标指标以及综合业绩考核指标规划、要求等,结合渐进式系统职工素质点提升趋势分析、职工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情况,以及专业部门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等,综合分析研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等,找出重点和关键,确定重要影响因素,明确培训工作目标,制订培训项目实施计划方案以及工作措施计划方案。

公司培训中心按照渐进式培训管理系统中职工岗位所需的素质点,组织全公司范围职工的培训需求调查和评估。职工按照事先已确定的素质点,选择自己所处的素质状态,进行自我对号入座,同时填写自己需要的培训内容以及所处的素质状态,培训中心在渐进式系统中同时进行素质提升趋势分析,按素质评估项目找出普遍或大部分存在问题的专项以及分布的低素质群体,纳入素质提升培训教育计划。

大培训体系实施执行阶段(D阶段)

流程第二个大环节,是执行阶段,主要是进行目标分解,方案和措施计划落实。重点对于确保同业对标指标的内部对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对于确保职工素质提升的措施进行分解落实,按月研究、编制公司级及基层级培训计划要点,统一规范全公司各单位月培训计划内容、培训班管理、培训档案建立、培训评估与统一考试考核。同时,打造培训软环境,实施培训文化建设,积极践行“服务公司改革发展大局,服务职工成长成材”的培训理念,倡导“来了就有收获,学了就有改变”的教学理念,并赋之于行动。

大培训体系实施检查阶段(C阶段)

流程第三个大环节,是检查阶段,主要是诊断目标完成情况,检查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质量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验证。主要是按计划进度是否完成了预期值,职工素质经过对比是否有提升,各单位间通过对比,找出优胜者,采取奖优罚劣的方式,做好阶段性检查控制,确保同业对标指标以及内部对标指标,特别是确保职工素质保持提升趋势。

大培训体系实施总结阶段(a阶段)

流程第四大环节,是总结提高阶段。通过工作措施的落实和过程控制,全面总结培训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对于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的措施、办法,要将此纳入大培训体系常态化工作机制中,加以实施。对于经实践检验,无法确保其质量和效果的,要进行调整和进一步规范。对于新出现的情况、新发生的问题以及差距等,要转入下一个质量管理流程,最终实现不断改进完善、循序渐进提高的良好状态。

确保大培训体系实施流程正常运行的机制保证

大培训体系实施的组织保证

大培训体系主要是通过培训项目实施而全面展开的,是在公司培训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是在职能部门确保的前提下,对公司培训中心及基层单位培训工作的大规范、大统一、大规划、大考核,形成上下一致、有序、互为确保的培训新格局。所以,大培训体系的运行有着良好的组织保证。

大培训体系实施的制度保证

公司人资部在原有制度基础上,为确保大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新研究了“培训班管理暂行规定”“全员培训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等,培训中心又结合实际,对基层单位实施了“培训计划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对公司级培训班管理以及基层单位培训项目及班级管理,都进行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大培训工作体系实施的技术保证

在计算机网络化技术方面,以国网公司SG-eRp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远程培训网络为核心平台,搭建了《职工渐进式培训管理系统》《公司员工培训积分管理系统》《培训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大培训体系的各环节应用在信息化系统中,其运营效果体现在同业对标的指标完成状况,体现在渐进式培训系统中各项内部对标指标的对比分析中。

大培训体系实施以来开展的重点工作

1)完善渐进式培训教育管理功能

作为国网SG-eRp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支撑,按照职工综合素质要求的各个方面,建立素质点评估模型,研发了职工渐进式培训教育管理系统,获得了省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技术创新三等奖。目前,我们在该系统中又增加了新的应用功能,分别为:基层单位、职能部门按职工状态添加培训需求的功能;职工素质点提升的趋势分析;专题项目提升的趋势分析;培训项目知识库;基于培训项目内容题库及考试评估等,使渐进式培训教育管理系统成为运营大培训工作体系的重要技术和信息支撑。

2)以专兼职培训师团队为依托,开展教学成果研究和培训方法创新实践

依托兼职培训师团队实施了3期兼职培训师班,组织了16期专题教学研究,开展了“五大体系建设”教学趋势研讨,开发了“95598应对策略”“10千伏线损及降损”“增供扩销途径”等新的教学课件,并进行了“动态模拟技术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课题攻关立项,“配电电缆中间头制作”与“带电更换跌落开关”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完成初步编录。

3)编制统一的培训教材

按照职工岗位和综合素质体现,分级分类编制对应于不同素质状态的培训教材,如:不会的、会了但不懂的、会了懂了还能创新的等,都有对应的知识和培训内容,依此编制培训教材。目前已完成(一)、(二)和(三)级教材的编制。

4)建立和完善了多项保证机制

为使大培训体系良好运行,我们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多项保障工作机制,分别为:月培训要点研究和机制、培训结业理论考试和培训后现场实操考核相结合的考试考评机制、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工作协调会机制、教师教学研究机制、培训信息机制、培训工作总结上报与工作互查机制、方针目标分解展开与目标定期诊断工作机制、网上在线培训资料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等,用机制确保体系良好运行,并不断自我完善。

5)建设计算机培训室和15个功能性启发式培训教育室

拥有80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培训室已经全部具备教学条件,同时还搭建了包括班组建设培训室、营销培训室、智能化电网培训教育室、企业管理培训室、情绪管理培训室、安全教育培训室、大连电网培训室、企业文化建设培训室等启发式教育培训环境,配合培训文化环境,营造“学在不知处,成在无形中”的培训环境和氛围。

评估与改进

专业管理评估

大培训体系建立与实施,是推进企业职工素质渐进提升的强有力的机制保证,通过每年一次的大的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完善管理,提升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大培训体系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公司级培训及基层在岗培训两层皮的现象,很好地解决了基层单位培训组织难、设计难的问题,很好地解决了统一规范性问题,上下统一规范实施,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培训工作检查考核标准的统一性问题,为“大考试”“大考核”提供了保障和前提。

大培训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充分体现全公司培训教育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特征。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目前,国网公司对职工技能水平已经有了一个评估标准,而大连公司职工渐进式培训系统对职工的能力素质是按照每个技能点的状态不同进行对号入座,然后通过状态查找素质短板,进行培训项目设计,这个需要一个科学转换过程;另一方面,职工技能鉴定考试与职工培训考试是两个不同方面,技能鉴定分数高,不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就强,这个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下一步,日常培训考试考核与技能鉴定考试考核互相牵动、互为促进的新模式,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尚还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全公司职工学技能、学专业的积极主动氛围没有形成态势,也将努力解决。

要很好地研究应试培训和现场实用性培训的矛盾问题

我们是按状态评估素质,并依此设计培训项目、内容和培训方式,并结合现场实际、季节性特征、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等需要,组织职工培训考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场技能提高问题,但在一定周期内,却无法保证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无法保证竞赛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培训设计中,要设计好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如对于竞赛,要组织专项培训等。

素质提升规律分析体现科学性,应深入研究分析,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素质提升规律分析,反映很多深层次问题(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升比较缓慢,我们对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梳理,我们认为:目前全体职工均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虽然培训组织设计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培训实效性很难保证,其根本原因在于:其配套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也就是要建立与培训相对应的考试、评价、考核、奖励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会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学习热情、动力、素质提升、竞技水平提高等问题。我们将建议:在已建立的渐进式培训管理与大培训工作机制基础上运作“大考试”与“大考核”机制,在员工按需培训基础上将培训结业考试评估结果作为其中一项,现场实际操作考试结果作为其中一项,每年组织全员按专业岗位普考作为一项,每年职工所在单位组织的绩效考核作为一项,这四项全是a的(优秀)或其它结果,在次年进行绩效奖金中兑现,优秀的次年每月绩效奖励兑现,依次不等,如果全部不合格或部分不合格的职工,次年绩效奖励扣减或实施待岗培训,直到满足岗位需要的技能水平为止。这种机制建立后,通过“大培训”体系的有效实施,就会大大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就会达到职工技能水平提升与岗位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职工技术技能水平的渐进提升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图2素质提升趋势分布表

成果转化

大培训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我们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真正落实到培训工作实效性成果方面,则需要数据支撑与进一步的机制保障,这需要经历一段过程。一方面,我们的职工道德素质、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质量、安全性、竞技能力、创新能力、经济效果体现等,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是基础和前提。所以,将大培训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并高质量运行,转化为职工潜能发挥、素质提升、能力增强、热爱企业,进而成为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大培训体系的有效实施作用

大培训体系建立与有效实施,使提高人才当量密度指标,有量化对比的依据

我们将职工素质要求按岗位分状态分布开,然后通过建立统计分析模型,使人才培养过程可控、能控、在控,通过不断查找短板、因势利导、因需而动、不断提升,进而达到人才标准要求。

大培训体系建立与有效实施,使培训方式呈现多元化,培训手段呈现高技术特征

我们实施培训计划不再是仅限于短期集中讲解,还设计在岗位上的实施操作培训;不仅文字、语言表述,还辅助于多媒体、动态模拟技术、仿真模拟技术等高技术手段,使培训方式手段实现多元化、高技术。

大培训体系建立与有效实施,使考试、考核、评估呈现立体多维化

大培训体系运行,主要依托职工渐进式培训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职工培训考核、考试、评估不再是由一张考卷来决定,更不是一次性来决定。而是由老师、班主任、评估小组、考试、现场实操等多角度、不同方式、多项评估点的全面考察,然后通过系统自动判定选取,根据总体得优率确定优秀、良好和合格等,然后纳入档案管理。如果再与绩效奖金挂钩,就会更好地确保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