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污染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1:01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1

关键词: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农业发展

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之中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不仅是建筑物施工建设的基础,更是农业工作者进行农业种植生产的基础。但在现阶段的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在工业化进程方面发展的较为迅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壤环境受到了工业废水以及废气的污染,而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之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也就会直接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有所下降,并使得土壤之中的肥力无法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农业生产方面的产量受到影响。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无论是对于国民生活还是国家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具有良好的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就需对目前存在的突然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治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效果。

1当前阶段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分析

1.1重金属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污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土地污染,而在这些种类较多的污染之中,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是现阶段土壤污染之中的主要类型。经过调查显示,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主要成因是工业生产之中所产生的废水,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往往会含有数量比较巨大的金属离子,虽然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的开展污染治理行动,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乱排污的情况,这些未经过科学处理的废水直接流入到土壤之中,在积年累月的污染之下,就会给土壤之中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使得土壤失去原有的肥力。为了能够全面的处理好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现阶段治理人员主要通过化学方式对土壤进行处理,在保证不破坏土壤生态结构的基础上,使用能够和土壤之中重金属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元素,让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在和化学元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被氧化或者还原,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标。

1.2化学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除了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之外,化学类型的污染对于土壤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并且相对于说其他污染来讲,化学污染的情况略显复杂,导致化学污染出现的成因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化工行业产品种类上具有多样化,并且相应的生产工艺也在升级,这也就导致了其生产过程之中需要使用更多的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在往往也就会使得废水对于土壤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产量,农业工作者一般会使用相应的化肥以及杀虫剂,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土壤出现污染的情况。化学元素对于土壤产生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当这些化学元素进入到土壤之中的时候,会对土壤之中的酸碱性造成影响,使得土壤酸碱性失衡,最终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目前的措施主要有2种,一种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进行能够吸收或者是反应的元素利用,使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减少或者消失;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降低化学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原则

2.1整体优化原则

目前的土壤防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t就是整体优化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的是土壤防治的整体性效果,因此在利用此原则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时,主要进行3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污染效应要最小化,也就是在整个治污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体效应的最大化,将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其次是要进行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因为要考虑到整体最优,因此一方面进行治污,一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投入和产出两不耽误。最后就是要做到整体环境效益的最佳。通过整体优化,实现土壤对环境的最小化污染或者是零污染,将土壤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2.2生态恢复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土壤污染的治理,其根本原因就是要恢复土壤的生态作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在土壤污染治理时要本着恢复生态的原则来进行。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土壤生态作用的恢复,首先就是要协调这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做到元素的综合利用,通过综合效益实现土壤的生态型特征。其次就是要积极利用农家肥料进行对土壤的肥力改造。农家肥料的生态效益比较高,利用农家肥可以使得土壤快速恢复原始属性,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

3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展望

3.1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点源污染由于具有固定的污染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适当的技术投入,就较容易得到治理。相反,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没有固定的污染源,往往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因而是不容易得到有效地控制的。正因为如此,英美等发达国家最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及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也将受到应有的重视。

3.2环境生物技术与土壤生物多样性

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十分活跃的领域。然而,这些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安全的问题,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此外,还应该考虑到生物技术副产物的合理处置。在处置之前,应评价其潜在危害性,包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近年来,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修复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内容涉及固化修复、玻璃化修复、热处理修复、冲洗修复、泵出处理修复、动电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在植物修复技术中,植物抽提作用、根际过滤作用和植物固定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野生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有目的的应用比较引人注目。可以预料,随着1997年全球土壤修复工作网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分中心在南京的成立和正式启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将成为中国今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结束语

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农业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土壤进行科学的污染分析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在土壤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利用现代化的生态技术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

参考文献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2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控制;政策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一些物质进入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者威海路环境。”平时所说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这种污染通常延续时间长、范围广。

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自然灾害。其中,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其中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1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

①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②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③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④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2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也取决于人体的敏感性。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比较低,对人体主要产生慢性毒副作用。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发生事故,使大量污染物骤然排出,或气象条件突然改变(如出现无风、逆温、浓雾天气),或地理位置特殊(如地处山谷、盆地等),使大气中有害物质不易扩散,这时有害物质的浓度会急剧增加,引起人群急性中毒,尤其对患有呼吸道慢性疾病和心脏病的人会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3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

3.1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①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②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③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

④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3.2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S、So?、So?、CS?、H?So?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3.3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4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大气污染的防治政策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其中一部分,它包括确切的总体目标(如空气质量等级或排放水平最高限度)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2.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3.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植树种草、城乡绿化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主要关注实施节能政策,改善能源结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控制燃煤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等。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也在迅猛增加,导致了大气污染成为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较高浓度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大气污染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3

关键词:卫津河生态治理底泥控制生态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28-02

卫津河是天津市的一条主要的二级景观河道。卫津河北起天津市海光寺泵站,向南流经和平区、南开区,后转向东南方流经河西区、西青区,至津南区南洋乡赵北庄注入海河,全长22.6km。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企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河中,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其中卫津河在师北里小区至八里台立交桥段约2km的河道污染最为严重。该河段位于南开区卫津路旁,毗邻著名学府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处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带。该河段每年夏季气温升高时有浓烈的恶臭味,水深偏黑,环境恶劣,亟待整治。

1卫津河(师北里小区至八里台立交桥)段现状

卫津河污染严重河段长1.8km,该河段宽度为15~20m,水深1~2m,河水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污染严重河段的黑臭现象是由于河水是非循环流动的水,属于河水的盲肠段,加之河底淤泥的影响,水体很容易发臭。卫津河从八里台流到海光寺附近没有出口,导致换水不久又发臭。

2污染原因

2.1河道水体缺乏循环条件,雨水补给不足

卫津河为天津市内二级景观河道,日常河道水体流动性小,除雨天排沥,基本都是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封闭水体,水体极易形成缺氧或厌氧环境,导致河道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下降,正常的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mm,河流很少补给雨水,使水体污染物得以浓缩,加重污染。

2.2河道生态组成失衡,无法构建健康水生态

卫津河出于护堤、景观等的需要,两岸均采用水泥护岸,破坏了河岸生物与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固化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河道与河畔的水气交换和循环,切断了水生态系统与土地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的联系,不仅使很多水生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也使许多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水体自净能力几乎丧失。

2.3河道底泥对水体污染严重

底泥是水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其中沉积着大量氮、磷营养盐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物。在水体呈弱碱性或碱性、水体底部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情况下,这些沉积在底泥中的污染物会从中释放出来,重新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2.4汛期污水入河,导致河道水体污染

目前市区排水系统存在雨污串接、雨污混接现象,每逢降雨雨污水同时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污染。

3治理措施分析

3.1人工增氧技术

人工增氧技术是在促进水体流动的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氧源,强化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3.1.1河道曝气技术

该技术是针对河道形成的缺氧环境,采用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强化水体复氧,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降解,从而改善河道水质。主要方式有自然跌水曝气和人工机械曝气。

3.1.2提水曝气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提水装置将水体抛向空中,使水体与空气直接接触,快速复氧。同时,落水对水面的冲击的造浪作用也可以增加复氧的速度,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3.2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此技术是采用人工措施利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水体净化技术。

3.2.1生物浮床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转移出水体,从而达到治理水体的目的。

3.2.2人工沉床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人工的模块化沉水载体和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和破损生态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3.2.3湿地生态工程或人工湿地

该技术是一种浮水、沉水、挺水植物的不同种类的结合,用人工建造、控制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他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具有净化效果好、可持续性强、氮磷去除率高、运营成本低、生物安全性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特点。

3.2.4人工水草治理技术

该技术是用具有耐污、耐腐蚀、弹性、韧性和柔性很强的材料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草设计而成的仿生水草填料,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在其表面经过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中悬浮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3.3底泥污染控制技术

湖泊底泥污染底泥控制技术主要有原位处理技术和异地处理技术两类。原位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底泥留在原处,采取措施阻止底泥污染物进入水体,即切断内污染源的污染途径;异位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底泥挖掘出来运输到其他地方后再进行处理,即将水体的内污染源转移走,以防止污染水体。其中,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处理方法。异地处理技术主要是污染底泥疏浚技术。

3.3.1底泥易位处理方法

底泥易位处理法即环保疏浚的方法,该方法是目前底泥处理的最主要方法,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利用专用疏挖设备有效清除湖泊水库的污染底泥,并通过管道将污染底泥输送至堆场进行安全处置。目前随着国内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的清淤治理工作普遍展开。如天津的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均采用了大规模疏浚的方式处理底泥。

底泥易位处理方法能够比较彻底的清除底泥,并且增加库容,彻底清除内源污染并进行异地处置,效果好,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进行异地处理底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底泥异地堆放与处置,需长期监测;较难清除细颗粒带来的二次污染;随污染底泥带走底栖生物;疏浚过程中排放臭气,对周围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河湖治理过程中,是否需要对底泥进行疏浚,如何疏浚,以及大量重污染的疏浚底泥如何处理处置等都是河湖治理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易位处理方法带来的弊端,可以采用底泥原位处理方法。

3.3.2底泥原位物理处理方法

底泥原位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底泥遮蔽技术,是在污染的底泥上放置一层或多层覆盖物,使污染底泥与水体隔离,防止底泥污染物向水体迁移。采用的覆盖物主要有未污染的底泥、沙、砾石或一些复杂的人造地基材料等。实践证明,底泥遮蔽技术能够有效地阻止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二次污染,对水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底泥遮蔽技术存在工程量大,适用性差,施工技术难度高,施工不当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另外,采用这种技术处理底泥,底泥并没有离开河道或进行化学变化,采取遮蔽后,库容不但不能增大,反而会造成库容的减小,且隔离效果的持久性与遮蔽物的持久性密切相关。该技术在浅水水体尤其是浅水湖泊中不太适宜使用。

3.3.3底泥原位化学处理方法

原位化学处理通常是向受污染沉积物中投加媒制剂或化学药剂等,以启动或强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在该过程中,微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很难区分开来,两者往往同时发生。一般情况下,投加的化学药剂会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原有污染物的性状,为后续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提供有利条件。根据投加药剂作用的不同,可将原位处理技术分为原位氧化处理技术和原位还原处理技术。

3.3.4底泥原位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即利用生物(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的环境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种方法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领域的治理方法,主要利用植物或植物根系区微生物的吸收、代谢以降低或消除污染物毒性。植物主要通过三种机理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植物根系释放分泌物和酶;植物和根系区微生物的联合作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经驯化的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作用等将有机污染物降解成Co2和H2,或转化成其他无害物质。采用人工驯化、固定化微生物和转基因工程菌能够成功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

4结语

城市景观河道污染问题是影响城市环境、居民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卫津河污染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为背景,详细描述了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根据这些原因,有针对性的介绍了人工增氧技术、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等多项措施,能对不同情况下的污染物质起到针对性较强的治理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污染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了可行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贞,金相灿,卢少勇,等.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9):28-33.

[2]毕磊,邱凌峰.污染底泥修复治理技术[J].中国环保产业,2010(11):32-35.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4

关键词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成因;存在问题;治理对策

中原油田地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横跨河南、山东省3个市(濮阳、聊城、菏泽),全局共征用土地6881hm2,占用土地以耕地为主。自投入开发到目前为止已钻油、水井5500余口。油区面积约为5300km2。在油区,由于油田开发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突出的破坏,油田区井场、计量站、注水站、联合站、管道周围,大片农田区域内已无完好的生态植被覆盖,因落地原油、井喷和集输油管线的泄露及因油田盗抢等造成农田污染,有的长满青草,有的一片盐碱,与周围庄稼繁茂的农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1]。2009年对中原油田采油区土地污染进行调查,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1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的现状

1.1地表水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通过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如下:采油井场附近的废水、污水样品的石油类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23.69倍;采油井场雨水堆积后的积水样品,石油类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1.91倍;采油井场附近排污渠的污水样品,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7.19倍;开发前的钻井废水到采油废水、洗井废水等污水样品,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15.72倍。

1.2土壤

落地原油对土壤的破坏性最大,其原油多属轻质油,地面原油低比重(一般为0.820~0.859g/cm2),高凝固点(25~30℃),低含硫(0.1%~1.5%),高含蜡(15%~30%),高烷烃(50%~75%),奇偶优势比较近,多属于成熟度较高的环烷烃一烷烃族石油。www.133229.Com落地原油在重力、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的作用下,向地下渗透和沿地表扩散,侵蚀土层,使土地盐碱化、沥青化、板结化,改变了土壤的正常结构和成分,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1.3地下水

根据已有的资料文献,在中原油田采油区采取的地下水样品中,石油类含量为0.05~0.15mg/l,在调查的25个数据中,检测出18个挥发性有机物,其中以甲苯的检出量最高[2]。初步统计,目前中原油田因石油开采污染的土地高达2666.67hm2以上,而油田因污染给农民支付的青苗赔偿款每年高达5000万元以上。而且每年因污染新增加的污染土地约133.33hm2,每年新增加给农民的青苗赔偿费高达260多万元。因此,治理油田土地污染迫在眉睫。

2成因

2.1废水

油田开发建设中,井场的废水为主要的废水污染源,在开发前期以钻井废水为主要废水类型,以后逐步过渡到以采油废水、洗井废水为主要废水类型。前期的钻井废水排放在泥浆池中,在实际生产中土油池内往往同时包含大量未回收的泥浆及落地油成分,这可能会因入渗而导致对地下水污染,因地表径流带入水体形成对地表水及下游水质污染,对土壤、植被特别是农业生态造成污染影响,其泥浆的有毒成分可能形成长期潜在污染。后期的采油废水、洗井废水一般经处理达标回注,但若不能完全实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注措施而外排,会渗透污染土壤,危及地下水,或形成漫流,从而污染土壤、植被(或农作物)、地表水等[3]。

2.2落地原油和固体废弃物

在油田勘探和打井采油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油井溅泄、管道溢漏以及井喷事故等造成原油喷洒到地面。回收后剩余的将会造成土壤、植被(或农作物)、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废弃泥浆是油田钻井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其中含重晶石粉、各种有机或无机类化学助剂,使得其中的重金属、cod、石油类、表面活性剂等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

现在油田是在废泥浆中添加固化料使其有害成分固化,避免其向周围水中的渗透与溶解,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但是,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一直存在于固化的泥浆中,其含量远远高于地区本底值,虽然泥浆坑中铺有防渗层,但在实际中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防渗效果,一旦破损就会出现渗漏。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水聚合物、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会造成堆放场地土壤盐碱化、板结,其渗漏会危及地下水及周边土壤,尤其是重金属和石油烃类的有害毒理作用不容忽视,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和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5]。

2.3其他方面

油田的土地污染严重原因不单单只有废水与落地原油的破坏,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土地污染严重。一是随着采油工艺的广泛实施,输油注水管线不断老化、腐蚀,致使注水管线穿孔频繁,甚至突然破裂造成的土地污染;二是各油气生产单位放空火把污染土地;三是违法分子在输油管线打孔窃油等不可抗拒因素,使管线中的油、水泄漏,造成了污染土地的现象发生;四是油田钻井泥浆池、作业施工污染,联合站、计量站排油水污染等都对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油田部分领导干部不重视,存在旧观念

作为能源支柱性企业,部分领导干部“油老大”思想依然严重,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意识淡薄,没有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出发来开展工作,乱占滥压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仍然存在“为完成生产任务,污染了土地就赔偿”的旧思想观念,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激化了油地矛盾。

3.2油区管理松散,缺乏土地污染管理制度

由于油田部分单位的管理松懈,某些干部职工在生产流程中遇到的一些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致使导致大量的土地受到污染而缺乏管理,给油田的土地和农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和经济损失,造成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在土地污染的管理工作中,奖罚不分明,没有形成一套可行性、有效的制度。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油田污染的管理制度更加不例外。多年来油田土地污染问题无人问津,致使大量土地污染严重,相关部门应该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奖罚严明、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3.3油地欠缺沟通,宣传力度不够

油田污染土地主要是油田的废水、废液、污油、泥浆等污染井、站、管网周围的农民的耕地,因此油田污染土地的治理没有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但是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污染土地赔偿价格过高,农民不用耕作、施肥、浇水等任何劳作投入,就可以获得比劳动1年还要高2倍以上的收入,其地方政府还可以得到数量可观的管理费,这是造成地方政府对污染土地复垦治理不重视和农民复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抛荒的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6]。因此,目前的首要课题之一,便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加强对农民宣传土地保护和改造的政策形势法规的力度和深度。

4治理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污染土壤治理氛围

污染土地治理不单纯是复垦多少土地的问题,它事关新政策新形势下能否处理好保护土地和油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问题[7]。因此,必须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和形式,在油地内外深入广泛地宣传污染土地治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力争新颖,为职工群众所喜闻乐见,以提高群众和职工对土地复垦和土地保护的认识,力争使土地国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4.2调查污染土地现状,掌握其位置、数量、污染程度和赔偿情况

据调查,中原局土地管理办公室下发专门文件和统一统计格式,要求各下属单位对本管辖油区内的污染土地进行勘查、登记,搞清污染土地的位置、数量、污染原因和程度以及赔偿情况,并以已征井、站、路作参照物,结合地方行政区划图,绘制出污染土地位置图。真实全面地掌握油田污染土地的情况,为下一步制订污染土地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4.3通过油田与地方的深入沟通,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配合

油地双方的关系密切,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是油田治理土壤污染的关键。一是通过油田和地方上层领导广泛而深入的沟通达成共识,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扶持型的配套文件。二是通过油田对外关系及土地管理人员与地方基层油区办和土地所结合,由其抽出专人配合土地污染的治理。三是油田每年井、站、路油气田工程项目征地66.67~133.33hm2,都要拿出相当可观的补充耕地资金,委托地方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要努力促成通过建议油田上级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协商和沟通,把油田污染土地的治理纳入征地补充耕地范畴,或争取造地费优惠资金用于油田污染土地治理工作。

4.4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在油田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群众利益

随着油田污染土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工作难度会不断加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会更多,这对治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好事办好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沟通、因地制宜、稳定推进,力戒“一刀切”和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农民意愿,倾听群众心声,耐心细致地做好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工作,充分考虑政府利益、群众利益和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能让群众的利益受损,更不能增加群众的负担,要让群众尝到土地复垦的甜头得到实惠;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土壤污染正在不断扩大,中原油田是国家特大型企业,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还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有待土地污染处理工作者的探索研究。总之,油田污染土地治理工作事关油地双方可持续发展大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将其办好,需要油地双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需要油田上下坚定信心,集思广益,常抓不懈,狠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把压在企业肩上多年的包袱卸下轻装前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为油地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6参考文献

[1]任磊,黄廷林.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2):50-54.

[2]付新建,张修田,苗长军.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地下水现状分析[j].地下水,2008,30(3):48-49.

[3]刘强鸿,程先智,李健,等.中原油田采出污水处理技术总结[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0):109-112.

[4]郑喜珅,鲁安怀,高翔,等.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土壤与环境,2002(1):79-84.

[5]武正华,张宇峰,王晓蓉,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及基因技术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1):84-86.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5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修复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剧增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强度日益加大,有毒、有害废气物质不断的输入环境,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个重大问题,对于大气污染和地表水污染之力的研究已十分广泛,许多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对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之力来说,由于其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以及难治理和修复周期长等区别与大气和地表水体污染的特点,其修复问题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日益活跃的领域,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虽然人们已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实用技术,但这些修复方法往往会破坏场地结构、造成二次污染,对于污染面积巨大且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甚至难以应用。为此,近年来,人们在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甚至生物修复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原理、产业化途径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应用的探索,试图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治理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础

生物修复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之力的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目前被广泛认同的生物修复定义,是指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这是狭义的定义。

除了微生物修复外,植物修复、动物修复乃至酶学修复等方式的出现,赋予了生物修复更广泛的内涵,即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动物以及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减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环境中结合态,通过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物理特性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速率。

目前使用最广、最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仍是微生物修复。

二、物理与化学修复—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

从修复原理来看,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氧化—还原、吸附—解吸、沉淀—溶解等物理怪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通常,为了节省环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往作为生物修复的前处理阶段,近年来根式作为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无论是环境要素或生态因子,还是工程措施,对于修复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要素。若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环境条件和生态因子在有利于生物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或转化,将极大地提高生物修复或植物修复的效率,这一点对于生态修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理与化学修复措施与生物修复的结合,是生态修复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其利用的是否直接关系到生态修复的有效性和成败。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把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措施更好地与生物修复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

三、植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植物修复这一概念大约是1980年代前期提出来的,其最初的思想是利用超累积植物的的超量富集作用来去除污染环境中多余的重金属。

目前,植物修复这一技术已经涵盖了污染环境治理的各个方面,如城市树木、草坪乃至花卉植物对大气或室内空气的净化;池塘中水生植物通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利用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污染土壤及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及有机污染物的讲解等。

在污染环境治理中,从形式上来看,似乎主要是植物在起作用,但实际上植物修复过程中,往往是植物、根系分泌物、根际圈微生物、根际圈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部分人为调控)等在共同起作用。因而,总的来说,植物修复几乎包括了生态修复的所有机制,是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甚至生物修复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原理、产业化途径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应用的探索,试图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治理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6

关键词:水污染空气污染法律责任司法实践

一、水资源的跨国污染

(一)水污染的机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污染有关。每年世界上有2500万名以上的儿童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水是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每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升。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等都需要水来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国的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较大。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

(二)水污染的表现形式

酸雨是水污染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悬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于5.6便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却频频出现pH值小于3的强酸雨,几乎与醋酸相当。

海洋污染是水污染的又种形式。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由于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所制造出来的污染问题,不仅危及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个超大型垃圾场。海洋遭受污染物侵害主要来自于两方面:来自陆上的污染——人类生活的废弃物。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料,经由沟渠、河川注入海洋。来自船舶的污染——海上运输工具。船舶所载运的油料泄漏,或污水倾倒注入海洋;核能动力船舶或者载运核能废料的船舶发生事故,辐射物质外泄进入海洋。此外还有来自倾倒废弃物、大气、海床勘探与开采等方面的污染。

(三)跨国水污染的特点

1、上游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下游。1986年11月1日瑞士第二大化学公司桑多兹化学公司一座大型仓库发生爆炸,造成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外泄。有10吨杀虫剂和含有多种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水流入莱茵河,其影响达500多公里。莱茵河受到严重污染,使50万尾河鱼、数以千计只水鸟死亡。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氰化物废水,流到了南联盟境内。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流经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蒂萨河及其支流内80%的鱼类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这是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欧洲最大环境灾难。广西境内左江支流水口河,是我国跨国界河流,发源于越南。2004年1月18日发生水污染事件,从越南入境至水口电站约4km长河段水体浑浊,呈淡黑色状,并造成我国境内沿河大量死鱼现象,导致沿河8万多人口饮用水被迫停止供应两天。近几年来,水口河每年的枯水期12月至次年的1月期间都发生水污染事件,但2004年的水污染较往年严重。2005年11月,中国松花江上游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大量苯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严重污染。

哈尔滨市停止供应自来水,全市400万居民断水4天,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松花江汇入中俄界河黑龙江,对俄罗斯造成污染。中方就该事故给俄方造成的影响表示了歉意,并向俄方提供了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等援助物资,同时派出专家组指导排险。

2、战争中倾倒石油污染海洋。1990年8月,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向海洋倾倒大量原油和在科威特油井纵火,造成海洋和大气严重污染等。1991年11月6日,科威特最后一口油井大火被扑灭。至此,海湾战争造成的727口油井大火被全部扑灭。但海湾战争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却难以恢复

3、油轮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污染海洋。1978年3月16日利比亚油轮“卡迪兹”号在英国沿海搁浅,致使23万吨石油溢入大海并扩散到法国沿岸。1986年1月24日希腊一艘满载5×105t原油的超级油船在北海与一艘荷兰拖网渔船相撞,造成漏油事故,英国东海96km的海面被污染。1992年12月3日,装载7.9万吨原油的希腊“爱琴海”号油轮在西班牙北部拉科鲁尼亚海域断裂爆炸,泄漏的原油污染了当地约100公里的海岸。1993年1月5日,一艘在利比里亚注册的“布雷尔”号油轮在苏格兰设得兰群岛南端白加斯韦克湾触礁,大量原油外漏。2月4日,英国政府宣布禁止大型油轮通过英国沿岸海域。1994年3月,一艘挂着塞浦路斯国旗的油轮与一艘塞浦路斯货船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相撞,也有大量原油泄漏并引起大火。1994年10月,俄罗斯的科来共和国发生一起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流失石油覆盖面积达68平方公里。

二、空气的跨国污染

(一)空气污染的机理

所谓空气污染,即指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它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就称其为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物质,在干净空气中之含量均极微少;但在受到污染的情形下,这些特定物质中的某些种类会大量增加。换言之,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正常的增量就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形。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包含很多,它们的型态可能是固体状的粒子,也可能是被滴或是气体,或是这些型态的混合存在。依据空气污染防制法及相关规定所定义,空气污染物可分为四大项目,分别为气状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氯气、气化氢、氟化物、氯化烃等)、粒状污染物(包括悬浮微粒、金局煤烟、黑烟、酸雾、落尘等)、二次污染物(指污染物在空气中再经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之污染,包括光化学雾、光化学性高氧化物等)及恶臭物质(包括氯气、硫化氢、硫化甲基、硫醇类、甲基胺类)等。比较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大多是由人为因素而产生。在我国法令中对于人为因素(如烟囱排放、交通工具排放等)而产生之空气污染物,大多订有“排放标准”来规范它们的排放。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7

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对大气、水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要实现养殖业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养殖并重,合理制定污染防治对策,实现养殖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我国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畜禽养殖业也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公害事件常有发生,在许多地区,畜禽粪尿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居民生活、乡镇工业等污染物排放量,成为许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泊严重污染、富营养化得主要原因。原国家环保总局对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甚至超过四倍。其中畜禽粪便的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吨,远远超过中国工业废水于生活废水的排放量总和。根据邯郸市2010年污普更新调查结果,农业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和种植业,其中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约占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的99%,污染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实现养殖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2.1.畜禽粪便及圈舍冲洗废水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

畜禽养殖场废物排入水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得重要因子“磷”的来源之一。磷是动物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体内许多生化反应,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矿物质元素之一。饲料中植物饲料磷的60%~80%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由于畜禽对植酸磷的利用率一般低于40%~50%,养殖户或饲料加工企业为满足畜禽生长对磷的需要,人为地在饲料中过量添加无机磷,则畜禽未消化的磷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不进行合理处置,直接或间接随雨水排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排入农田,造成植株徒长、倒状、晚熟甚至绝收。同时还存在畜禽粪便储蓄、生化处理设施,未经有效防渗处理,造成地下水体污染。

2.2.畜禽粪便有机物的分解易造成大气污染和疫病流行

来自粪便中有机物厌氧分解所产生恶臭、有害气体及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恶臭和有害气体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朝气、臭粪素等。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氧恶感外,还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常时间吸入回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影响人的健康,并是畜禽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国家环保总部的《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根据上述原则和我们的实践,提出我国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新的思路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3.1.废物减量化原则

鉴于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源数量大的特点,在畜禽污染防治上首先应强调减量化原则,即通过养殖结构调整及开展清洁生产减少畜禽粪污的产生量。如何从养殖场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采用用水量少的干清粪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降低处理难度及处理成本,同时可使用固体粪污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便于其处理利用。

3.2.资源化优先原则

在减量化的基础上试试粪便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同许多工业污染源不同,畜禽粪便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包含农作物所必须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经过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燃料等,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而畜禽粪便大量流失或弃之不用,不仅污染了环境,也造成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3.3.结果无害化原则

畜禽粪便在资源化利用时,必须注意无害化问题。因为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会给人畜带来潜在的危害。固在利用之前要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使其在利用时不会对牲畜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对作物产生不利的因素;排放的污水和粪便不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污染等。

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4.1.污染防治指导思想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是改善环境治理为宗旨,以畜禽粪便资源化的环境容量为基准,以强制性循环利用为基本立足点,以目标责任制为龙头,以减量、廉价、实用为原则,合理规划,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污染防治体系。

4.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畜禽养殖防治污染不仅考虑畜禽粪便的末端污染治理,而应从源头控制、中间处理、污染物的出路等系统地、综合地加以考虑,全过程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矛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4.2.1.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头控制

(1)改变养殖方式、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区

控制散养规模,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区,按照有关规定,做到布局合理,保证养殖场与居民点、应用水源、旅游景点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根据当地的消纳粪污能力及粪污处理水平,控制养殖规模,每1头牛、8头猪、64只蛋鸡应有0.4hm2的土地处理粪肥。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有关规定在成长富家女,猪场规模不得超过50头,而且必须配备污染治理设施等,科学规定就地消纳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规模。

(2)开发环保饲料,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氮元素含量,减轻形成的氨氮污染,是消除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一方面要采取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生长添加剂、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香台(如用生物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技术)等手段。另一方面要根据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饲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8

一、考题例析

例1(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30题)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图1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小,所以东南地区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物比西北地区多,因此土壤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态势。与东北相比,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分布较多。

第(2)题,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折线可以得出矿冶区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开发区污染最轻。

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是铅和镉,主要是因为矿冶区在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工业污染严重。

第(4)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为防止土壤污染加剧,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等。

【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例2(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40题)图2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的变化特点为呈“w”形变化,其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

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主要从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人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二、考点归纳

1.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图3。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如图4。

【误区警示】

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表1)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与乡村主要环境问题的差异(如表2)。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如表3)。

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如表4)

【方法技巧】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和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成因。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和随意排放有害物质等。另外,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要准确、全面。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学生在回答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遗漏。

(4)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等。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三、命题预测

高考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集中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不同区域某一环境问题的统计图表、文字数据等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以当前我国或世界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某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结合重大工程考查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联系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将特别关注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选择题、综合题并重。从能力考查上看,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及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四、强化训练

(原创)图5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5中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2.图5中a、b两地区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成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过度获取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B.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

C.经济发展水平高,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

D.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3.图5中a、b两地区生态建设的共同措施是()

①改良红壤,治理中低产田②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③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④改变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的现象,进行多种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改编)图6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

a.连接了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

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

C.穿越巫山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7为我国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图7中甲、乙对应的是()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6.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①南水北调②退耕还林③治沙治水④节约用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改编)表5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7~8题。

7.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B.Ⅳ类、Ⅰ类、Ⅱ类、Ⅲ类

C.Ⅱ类、Ⅰ类、Ⅳ类、Ⅲ类

D.Ⅱ类、Ⅳ类、Ⅰ类、Ⅲ类

8.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海南

B.浙江

C.山西

D.吉林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2013年3月4日起,北京等地严重的灰霾天气,令公众对pm2.5的关注急剧升温。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教授表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去解决pm2.5的问题,全世界都少有先例。”

材料二大气中pm2.5主要来源示意图(图8)。

(1)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美国城市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治理pm2.5将面临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a地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开矿。

2.ab地区为南方低山丘陵,a、b两地区人口增长过快,过度获取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Da、b两地多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变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的现象,进行多种经营。

4.a从图示及其名称上可以看出,粤赣运河就是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a项正确;运河建成后,可以发展航运、养殖等,但是对沿线土壤、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可能是百利而无一害,B项错误;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因此该运河应该穿越南岭,C项错误;运河会占用沿线大量土地,但是也会带动当地农业、航运、养殖、旅游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发展,因此会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5.D大水漫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蒸发旺盛的条件下会导致土壤出现次生盐碱化;该地区降水总量少且蒸发旺盛,加之工农业用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短缺。

6.D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区域调水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7.D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广东酸雨、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四川水土流失、酸雨问题较严重,可得出D选项正确。

8.Cm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寒潮,综合选项中的各省份,山西省符合题意。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9

【关键词】反渗透;膜分离技术;膜污染;清洗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从20世纪50年代膜分离技术开始进入工业应用以来,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收到了整个水处理行业的青睐[1]。反渗透膜(Ro)分离技术具有装置简单、组件化、能耗低、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2],在工业水处理、纯水制备、废水处理、海水淡和苦咸水淡化及某些特殊化工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3-5]。但由于反渗透膜污染的存在,它将影响膜的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同时决定了膜的使用寿命,膜污染是影响膜分离技术工程经济性和实际应用的重要原因[8],因此膜清洗工作是保证反渗透膜在寿命期内正常运行的关键。

一、反渗透膜污染及形成原因

膜在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日常造作如何严格,经过长期的运行以后,膜表面会产生污染和堵塞现象[7],导致通量的递减,组件进出口压差升高,尤其是对于废水、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膜,污堵现象经常发生,探讨膜的污染及其清洗刻不容缓。

(一)膜污染的定义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污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分子与膜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或因为浓差极化使某些溶质在膜表面超过其溶解度及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8]。

(二)膜污染产生的原因

在反渗透膜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浓差极化

反渗透系统中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溶液中的水分子从高压侧穿过膜,但是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还是保留在原溶液中,从而导致了膜的表面上和膜的进口处产生了浓度差,浓度差值很高时会有一个梯度,称之为浓差极化[9]。浓差极化现象使得溶液渗透压不断增大,有效的推动力不断减小,导致膜的透水速度和脱盐率不断的下降。

2、离子结垢

在反渗透过程中CaSo4,CaCo3,BaSo4,mgSo4,CaF2,Sio2络合物等溶度积比较小的盐类可能会因为被浓缩后超过各自的溶度积而析出,产生了沉积物从而停留在了膜的表面上和进水通道内形成了水垢。还有铝、铁[10]或者锰的结垢化合物在文中没有列出,它们通常在和膜接触之前都已经沉淀下来,所以量很少或者直接不在膜的表面上结垢。

3、有机分子的吸附

通常情况下有机物在膜的表面的吸附现象是影响膜的性能的非常重要的因素[11]。随着运行时间的继续,污染物在膜孔内的不断附着或者积累会使膜的孔径不断的减少,而膜阻不断的增大,这会对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腐殖酸等其它的天然有机物对膜渗透率的影响比粘土或其它无机胶粒超过了许多。

4、生物污泥的生成

进料水是造成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物质传递的过程当中,微生物也同时向膜的表面进行迁移并开始大量繁殖,微生物的污染会在膜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凝胶层,同时反渗透进水前预处理时加入的阻垢剂或软水剂[12]等又能促进微生物生长。通过有效的预处理可以去除水中有机与无机的溶解性物质以及颗粒物等,但可繁殖的微生物颗粒,经预处理后即使剩余量很少,利用水中可生物降解的物质还可以进行自身繁殖,这是生物污泥在任何系统中都会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3]。

5、胶体物的污染

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都会含有硅、铁、铝、有机质等,这些物质和预处理过程中投入的助凝剂、混凝剂、阻垢剂等药剂容易形成胶体沉积,从而在膜的表面上形成胶体污染。Sio2过饱和石灰聚合能够产生硅胶或者不溶性的胶体硅从而造成膜的污染。被胶体污染的膜之所以难处理主要是因为胶体都带有同种的电荷,性质比较稳定,同时不容易沉降,容易造成膜的污染,从而导致膜的水通量下降。污染指数(SDi)经常被我们用来对这种趋向进行评价[14],当污染指数小于3的时侯,膜的表面不会产生这种污垢;反之,则会在膜的表面发生污堵。

6、其他原因

Ro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在系统刚开始调试的阶段由于工艺设计的不恰当使得在膜壳内保存了大量的空气,当原水在高压泵的作用下瞬间的进入膜壳后,因为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在一瞬间不可能迅速排尽,当这些空气被压缩到了一定的压力时,会突然的爆破并立即释放出来,从而导致水流在膜壳内相互之间发生挤压、窜动以及撞击等现象,最终产生“水锤”[15]。水锤的危害在反渗透系统中主要表现为对膜元件造成了无法恢复的损伤。

二、反渗透膜污染控制措施

(一)预处理的措施

反渗透预处理可分为常规方法(即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过滤及添加阻垢剂)和非常规方法,如海滩井水吸入系统(benchwellwaterintakesystem)[16]、微滤和超滤等方法。膜法预处理可对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分子等构成更有效的去除,能够为Ro单元提供稳定的进料水,同时拥有许多常规预处理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选择合适的膜元件

通常情况下,选择亲水性、表面带负电、孔径较小、具有非对称结构的膜。在膜的孔径选择方面,要使膜的切割颗粒尺寸(截留分子量)比要分离的污染物的尺寸小一个数量级[17]。

(三)定期进行反冲洗

通过研究表明对膜组件定期进行反冲洗能够很大程度上恢复膜的通量。膜的反冲洗主要包括物理反冲洗、化学反冲洗和物化联合反冲洗。研究表明[18]:对膜元件单独用水进行反冲洗不能有效的去除膜面的阻垢层,单独进行化学清洗只能减小污染物对膜的粘滞性,但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单独进行超声波清洗,不能有效的去除膜孔内的污染物。如果将水冲洗和超声波法或化学法联合使用进行清洗,对污染物的去污效果将大大的提高。

(四)优化运行条件

根据临界通量的概念,当膜通量大于临界通量时,膜污染现象会急剧发展;当膜通量小于临界通量时,膜污染现象不会发生或者非常缓慢。临界通量主要与膜、混合液的性质、运行的条件等有关。桂萍等[19]研究表明:缩短抽吸时间或延长暂停时间和增加曝气量均有利于减缓膜污染现象,但是过短的抽吸时间、过长的暂停时间和过大的曝气量不能进一步地减轻膜污染现象,因此应在保证一定产水量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抽、停时间和曝气量,这其中对膜抽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抽吸时间最大,曝气量其次,停抽时间的影响最小。

(五)调整药剂的加药量

调整预处理过程中杀菌剂naClo的加药量,naClo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毒和抑制生物污染的作用,同时作为强氧化性物质对某些有机物也会起到分解的作用。但在进入反渗透组件之前,要将水中氧化性物质还原,防止膜面遭受到不可逆的氧化降解[20]。在控制好反渗透进水余氯的前提下,适当加大naClo的加药量,对防止反渗透膜的污染起到了一定作用。

(六)适时更换保安过滤器滤元

保安过滤器滤元通常为聚丙烯绕线结构,孔径5μm。通过对系统的加药量进行调整,保安过滤器的运行周期会延长。为防止滤元有泄漏颗粒物的情况,通常在保安过滤器进、出水压差超过0.8mpa时或运行一个月后应该进行更换[21],对反渗透的运行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七)改善膜的性能

选择耐污染的膜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膜污染,不过耐污染的膜材料有限,通过对反渗透膜材料进行改性,能够减轻溶质与膜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是减缓膜污染的有效途径。膜材料的改性方法主要有接枝、共聚、共混、交联等离子表面照射和溶剂的预处理等。袁晓燕等[22]对pS和pan膜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丙烯酸,研究表明,通过表面预处理和接枝后,pS、pan膜的水通量有所下降,但提高了抗牛血清蛋白膜污染的能力;续曙光等[23]研究了共混超滤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水解改性膜和共混膜的耐污染能力明显优于pS、SpS、pan。

三、反渗透膜污染的清洗

反渗透膜的清洗包括物理清洗法与化学清洗法。物理清洗法[24]主要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化学清洗通常是引入化学清洗剂到膜内,利用药剂与膜面的化学反应,达到去除膜面和膜孔内部污染物。由于在清洗结构复杂的设备内部,物理清洗作用力有时不能均匀到达膜的所有部位,因此应用较多的是化学清洗[25]。化学清洗是清洗剂与污染物之间的一种多相反应,是膜污染的一个逆过程。

(一)物理清洗方法

简单地说,物理清洗利用高流速的水或空气和水的混合流体冲洗膜表面,该法不引入新污染物,同时清洗的步骤简单[27]。物理清洗常见的方法有低压高流速清洗、注水正、反冲洗[28]、气液混合冲洗[24]、负压清洗[29]、海绵球机械擦洗[30]、超声波清洗[31]、电泳法和热水法等。

(二)化学清洗方法

在实际运行中,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反渗透膜,仅靠物理清洗很难使膜通量完全恢复,必须借助于化学清洗。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主要有两种方式:在线清洗,即将药剂在膜组件里循环或将膜组件浸泡在药剂里;离线清洗,即从膜过滤设施上取下膜组件进行清洗。在线清洗[32]简单易行,但通常情况下效果不是很明显,离线清洗更彻底,除去污染物的能力更强,对膜性能的恢复也更有效。常用的化学清洗剂[26]有稀酸、稀碱、酶、表面活性剂、鳌合剂、氧化剂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进行化学清洗时,必须考虑膜的化学特性、污染物的类型和污染程度等,同时考虑洗膜的经济费用[24],然后根据条件选定合适的清洗剂、确定配药浓度、操作顺序和操作时间等。

1、酸清洗剂

酸清洗剂能够有效的溶解并去除料液中的的矿物质和Dna等。通常使用的酸清洗剂有盐酸、柠檬酸和草酸等,酸溶液的pH值根据膜材料的类型来确定。其中柠檬酸比较常用,但是它与Fe2+形成难溶化合物,需要氨水调节至pH值为4,使Fe2+形成易溶的柠檬酸铁铵。Hayel等[15]通过加热与调节pH相结合的方法对乳酪污染进行清洗,使得膜的原始通量能恢复50%~90%。

2、碱清洗剂

碱清洗剂主要用来清除膜面上的胶体污染,油脂、藻类等生物污染,和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碱清洗液主要包括po43-,Co32-和oH-等,它们主要起发挥了去垢剂的功能,使沉积物得到了松动、乳化和分散的作用。侯峰林[33]采用酸清洗剂(2%柠檬酸+2%的eDta+96%反渗透水)和碱清洗剂(0.1%naoH(wt)+0.1%(wt)na2-eDta,pH=11,温度

3、酶清洗剂

酶溶液清洗[31]主要对有机物,特别是对油脂类、多糖类、蛋白质等污染物的清洗效果很明显。酶清洗液在温度为50~60℃下洗涤的效果很好,但是芳香族聚酰胺系和醋酸纤维素系膜的耐热性能比较差,所以在膜的实际运行中采用30~35℃,浓度低时冲洗的时间长,浓度高时冲洗的时间短,清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膜的负作用。目前的酶清洗剂有果胶酶和蛋白酶,国外有专门生产用于膜清洗的酶制剂。

4、鳌合剂

鳌合剂主要和膜表面的无机离子络合形成了溶解度比较大的物质,从而使在膜的表面或膜孔内形成沉淀的盐类、吸附的污染物的数量大大减少[34]。鳌合剂与无机离子络合的速度很快,同时合成的螯合物的性质很稳定,水溶性好。通常使用的鳌合剂有eDta、邻羟基羧酸、柠檬酸、葡糖酸和聚合物基的鳌合剂。

(三)其他清洗方法

利用正渗透[31]作用也是对膜的清洗方法。通过用渗透压高的高浓度溶液浸泡受污染的膜面,使其另一侧表面和除盐水相接触,就可以使除盐水开始透过膜向高浓度溶液的一侧移动。由于水的移动左右使侵入膜内细孔或吸附在膜表面的污染物变成容易去除的状态,从而可以改善以后采用的物理或化学清洗的效果。

四、结语

反渗透膜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膜污染现象,在发生膜污染的时候,根据进料水的水质指标和设备的运行参数,及时的判断膜污染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和清洗剂,确定合理的清洗方案,迅速的恢复膜的通量,以确保膜的安全稳定运行。总之,膜的清洗技术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完善。

【参考文献】

[1]关欣,杨昊鹏.中空纤维超滤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2005,34:741-743.

[2]盛金聪,张云峰.压力驱动膜的污染与防治[J].化工环保,2004,24(5):336-339.

[3]SheikholeslamiR.Foulingmitigationinmembraneprocesses[J].Desalination,1999,123(1):45~53.

[4]樊雄,张希建等.山东长岛县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J].水处理技术,2003,29(1):41-43.

[5]龚军军,贾铭椿.反渗透预处理及膜清洗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95:66-70.

[6]王建龙,彭永臻,王淑莹.膜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新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6):101-106.

[7]王萍,朱宛华.膜污染与清洗[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8]顾国维,何义亮.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裴亮,姚秉华,杨战社等.超滤膜污染的形成和机理初探[J].过滤与分离,2008,18(4):10-13

[10]王太红.反渗透膜的污染及清洗[J].工业技术.2006,14:105

[11]吴沐霜.膜污染的种类分析及杀菌方法[J].泸天化科技,2008,1:30-31

[12]杨昆,王宇彤.反渗透系统的结垢污染与清洗维护[J].膜科学与技术,2001,21(8):61-64

[13]p.希利斯.膜技术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4]周正立.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及膜水处理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84

化学污染的原因篇10

1企业概况

某染整企业位于某城市饮用水二级保护区内,由于企业运营多年,其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工艺落后以及设备、设施老化造成出水不能达标排放。为积极响应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开展了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工作,以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目的。

该公司是一家集染整、制衣为一体的纺织染整企业,企业主要从事纺织辅料、针织面料的丝光、染色加工和成衣制造业务,其主要产品为成品布和成衣。企业污水要来自于染色和丝光工艺,所用染料为分散染料,大部分为分散红,其中含有500m3/d的丝光生产污水。

2企业排放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分析

该企业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染整生产污水,污水排放量为7000m3/d,其中含有500m3/d的丝光生产污水,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和色度,各污染物浓度见表1。

3企业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该公司原有一套4000m3/d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调节池―物化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加药气浮―排放。

经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污水实际产生量7000m3/d,原有污水处理系统规模过小。(2)丝光污水未进行单独处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后对生化造成冲击。(3)污水处理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气浮装置老化失效,影响运营。(4)污水处理系统生化工艺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由于企业污水处理系统存在以上问题,企业污水排放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氨氮和色度等超标排放。

4企业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以及改造效果

针对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实施工艺整改。

(1)变更工艺:调节池―选择性物化池水解酸化池―活性污泥法好氧池―二沉池―达标排放。

(2)500m3/d的丝光污水单独收集进行中和沉淀后混合选择性物化池出水后进入后续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克服了企业用地紧张、实现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设备设施,达到排放达标、投资节省的目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原有的物化沉淀池进行清理和管网改造,变更为选择性物化池,主要功能为通过投加絮凝剂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2)丝光污水具有碱性强、排放无规律、悬浮物高、浓度高的特点,收集后单独进行物化中和沉淀处理,确保不对生化系统运行造成影响。(3)增设具有高强度布水和搅拌能力的上流式脉冲水解酸化池,针对染整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机污染物进行水解酸化处理,降解了部分污染物,极大地提高了污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处理系统提供了前处理。(4)由于污水进行了物化前处理和水解酸化处理,进入好氧池的污水稳定并且可生化性高,改造了原有的接触氧化池,使用投资更省更容易运营管理的活性污泥法好氧池,并加大了池容,确保了足够的停留时间。(5)弃用了原有的气浮处理,增设二沉池,污水生化后经二沉池沉淀后达到了排放标准,进行达标排放。

5污水处理系统改造的效果

改造后污水处理系统经过3个月的生化系统培养调试,成功投入了运营,出水达到了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相关要求。

各主要工艺段的运行效果简述:选择性物化池悬浮物去除率达80%以上,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10%~15%;水解酸化池化学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达30~35%,出水可生化性比值由0.2提高到0.6以上;经水解酸化处理后的污水可生化性高,经活性污泥法好氧池处理后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5%以上。

氨氮作为微生物的氮源,随着化学需氧量、磷等污染物的生化脱除同时达到了降解脱除的目的。

该企业污水色度高,主要是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机染料的颜色,主要去除机理是通过水解酸化对高分子有机物进行断链,再经好氧工艺进行降解。改造后,出水色度稳定在30~40倍。经分析,出水中色度主要是污水中残留的少量有机染料引起。为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色度的去除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运行管理的调整,向水解酸化池投加了一定量的面粉,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生化系统的活性,经调整后,生化系统的活性得到提高,出水的色度可稳定在20~30倍。

工程改造后,减少了药剂的使用,可以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降低了运行费用,改造投资约220万,经济效益62.90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