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1:57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1

一、粮油工业的基本特点

粮油工业是粮食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它是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粮食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粮油工业具有粮食丰欠平衡器、增值转化器、效益放大器和食物应急缓冲器的重要作用,对构建新的粮食安全观指导下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具有牵引带动作用和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粮食增效工程技术与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全省粮食综合能力提升,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体系中整体产业链的高效运转,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带动关联行业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粮油工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省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粮油工业的发展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的双重功效。由于粮食的集散地往往在小城镇,粮油工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我省粮油工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国有粮油工业企业经过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获得了新的生机;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粮油加工领域既加剧了竞争又充满了活力;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提高了粮油工业的国际化水平,也为我省粮油工业的技术变革、规模提升、市场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我省粮油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初级加工产品多,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低我省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加工水平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仍以初级加工为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差,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化程度低。大多数小型粮油加工企业的产品雷同,产品品种少、档次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品牌,技术含量低,综合加工能力薄弱,经济效益差。――稻谷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加工方式传统落后,约70%的稻谷在农村小型机组加工,副产品均被直接用于饲料,资源浪费严重,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有较大差距。――小麦制粉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太大,但总体装备水平与国外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面粉为原料的粮食深加工――食品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副产物(麸皮和小麦胚芽)没有进行深度加工以实现有效增值。――玉米深加工企业深度加工产品如变性淀粉等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市场普遍需求的乳酸、聚乳酸产品还处于开发阶段规模;淀粉糖应用领域没有突破,总体还在低水平上,以至于我省市场仍以供应高热量的糖类为主。――大多数大豆加工企业产品基本上以油脂和饼粕为主,产业链没有有效延伸,初级加工产品多而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少。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国、省、市、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原则,针对规上工业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开展专项整治。按照“排查要全面、治理要彻底、成果要巩固”的总体要求,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不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整治内容

(一)整治范围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属地整治为主原则,县经信委牵头负责祁山镇、县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食堂的专项整治。

(二)整治任务

对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职工食堂加强监督检查和规范化管理,推进食堂办理证照和完善制度,防止发生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加大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7月20日至7月31日)

分析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现状,明确工作目标及重点,研究制定食品安全“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要针对存在的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隐患,制定本企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8月1日至10月15日)

1.各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认真总结近年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情况,梳理、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

2.重点规上工业企业根据食品安全的要求逐一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要采取防范措施,提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3.经信委对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执法检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10月16日至10月31日)

各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将整治行动中有效做法上升为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现整治工作目标。对开展食品安全百日整治行动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管。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县经信委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活动领导小组,企业指导科承担委活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从维护企业员工根本利益出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百日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此次整治行动为契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把监督检查作为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动力。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检测技术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质量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面对近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的食品事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社会事件上升到公共卫生领域,逐渐涉及到政治、经济、贸易和社会安全稳定范畴。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后果极具破坏性。有必要详细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保证人们能够吃到安全食品。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我国大力推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食品行业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安全态势。在国内,消费者在种种恶性食品事件的影响下,已经对政府及食品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国际,很多进口我国食品的国家也相对减少了进口量。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严重后果。除了人为因素外,不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一)在食品产业链上存在质量安全管理薄弱环节

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存在2亿以上松散组织形式的种养农户,50万左右食品生产加工者,300多万食品经营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必然存在薄弱环节。在种养环节,生产农户如若使用劣质用药,极可能在食品内残留有毒物质;在生产加工环节,餐饮或其他食品领域的一些小企业和小作坊等,存在食品加工生产条件恶劣、食品制作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在流通和经营领域也存在经营秩序不规范,不注意保管食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食物链上比较严重的薄弱环节,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这些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只能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监管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采取分段多头管理模式。尽管该种模式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可是并没有详细区分那个部门该做什么不该什么。以致于产生职能交叉、权利重复、监管空白、指法缺位等问题,主要与工作分工不明确、权利职责相互重复、部门间合作不密切等有关。时常出现食品监管信息不及时、对食品经营者处罚力度不够等现象。一般都是已经出现食品质量恶性事件之后,国家相关部分才着手调查和相关信息。

(三)尚无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因分段立法使得条款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体化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导致食品立法建设与执行上存在一个的“隔阂”,产生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统一,执法监管部门执行混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配套性差、结构不合理、行业指标交叉重复等现象。在食品流通领域,更是没有一个从“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薄弱

由于我国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资金相对较少,缺少足够资金建设与发展高规格的质量检测机构和高水平的质量检测技术,使得检测机构不规范,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表落后;由于缺乏系统性食品安全认证标准,导致检测环节重复,检测标准不明确。而且,很多食品在种养、生产加工等环节缺少不要的检测,完全发挥不了质量安全检测的实际作用。

二、改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有效建议

(一)加快食品产业链整合的脚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积极推进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大小食品企业的的整合,建立食品产业战略联盟。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企业的集团化与品牌化建设,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更有利于规范食品产业,为政府减少监管宽度和减轻执法难度。

(二)打造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站在食品产业链“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全程角度考虑,为了形成动态的质量监管机制,有必要打造食品产业链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尽快区分各个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职能,保证不出现权责重复、尽管空白等问题。对质检、卫生、工商、食药、商业等相关食品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联合部门。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系统化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进而加强食品在加工、制造、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视高等级的质检机构和高水平检测技术的建设,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三)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

围绕食品安全分段立法和多头监管的问题,有必要重新修订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使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以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为中心,结合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四)重视法制管制

政府应该尽快出台食品产业导向政策,强制关闭一些不合规范的小型食品企业,减少劣质食品流入食品市场;强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对生产伪劣食品经营组织的打击;严格贯彻卫生许可制度,及时召回不合规范的食品;加强对乡镇食品生产农户、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型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的食品从业单位及人员的惩罚力度。

三、总结

本文在研究主题和目的引导下,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尽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可否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相关部门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模式基础上,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04,(04).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4

一、我县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__县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

__县幅员面积2678平方公里,辖15个乡、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其中10个少数民族乡,9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528个村民小组。全县人口11.7万人。

1、种养殖业方面。截止20__年底,全县已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500亩,其中野生蔬菜生产面积4500亩,无公害黄果柑生产基地1500亩,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1500亩。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整体认定已经申报。已认证的绿色食品有《草科鸡牌》草科鸡罐头、冰鲜草科鸡、草科鸡蛋。无公害农产品有《田湾河果业》油桃、黄果柑、绿予蕨菜三个。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6万吨左右。宰羊、新民两个乡建成黄果柑基地5000亩,年产量4000吨。畜牧业发展较快,常年生猪出栏91000头左右,羊出栏75150只左右,牛存栏26000头左右。已形成了草科乡和挖角乡无公害草科鸡生产基地,年产无公害草科鸡30.3万只;高山少数民族乡山羊无公害基地初步建成,年出栏山羊约4.9万只。全县肉类常年总产量达到1.56万吨,禽蛋产量达1499.9吨,奶产量29.4吨。水产品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养殖面积达175亩,水产品产量达520吨。

2、生产加工方面。截止20__年底,全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6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25家,已有4家食品企业取得了“qs”认证。大米、面粉等5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已全面启动。建立了37家食品企业的质量档案,根据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能力、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情况等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提高了监管效能。

3、流通环节方面。现有食品经营企业695家,集贸市场5个,超市(商场)7个,小杂食店683个。

4、消费环节方面。持有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企业46户,经营企业355户,餐饮业318户,共计719户。实施量化分级管理719户,达到量化分级管理c类标准的719户,全年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二)__县食品安全的主要工作成效。

县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先后印发了__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__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__和20__年《__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安排、部署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等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每年纳入县财政预算食品安全资金2万元,两年来实际到位20余万元。

20__年,按照国务院、省和市政府的要求,我县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理顺并建立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提高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规范了种子、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有效防止了源头污染;加强市场监督,在规范经营行为方面取得进展,查处了违法经营行为,缴销了部分假劣食品,防止了事故发生;探索建立了“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定点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几年来没有发生重(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全县近两年来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86件,罚没入库15.42万元;取缔非法经营37户;缴销不合格袋装食品3620公斤,食用油2.14吨,名酒173瓶,猪肉840公斤,农药489公斤,兽药(含饲料)1313公斤,化肥575公斤。有效的打击了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群众的饮食安全。

全县构建了宣传、教育、规范、查处“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建立并执行了《宣传、培训制度》、《重大节假日、开学前联合检查制度》、《学校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工作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工作机制并纳入县政府对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加强了食品安全供应网、流通网、监督网“三网”建设,开展万村千乡连锁店、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全县聘请了100名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实现了监督网全覆盖。

同时,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广大农村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生产、餐饮业基础差,小而杂乱的食品加工点(作坊)点多面广,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使全

县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二、我县食品安全状况问题分析

(一)食品源头管理受各种因素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我县农产品源头污染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种植业上,传统农家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对农药、化学肥料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能起到生物防止病虫害的动植物越来越少,长期下去必然造成农产品源头污染。养殖业最大的问题是“速成养殖业”发展带来的滥用饲料添加剂问题,动物未能消耗完的各种生长(促长)激素转化到人身上,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有高污染企业带来的环境、水源、土壤污染等问题都直接形成食品源头污染,影响食品安全。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基础薄弱,卫生安全意识差,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可喜的一点是,随着食品包装袋的推广和印刷业的发展,注重了食品包装,具备一定品牌的地方特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意识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总体看,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受市场等因素限制,规模小,产量少。取得qs认证的两家饮用水生产企业和草科鸡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也不景气,特别是草科鸡加工,一年只有几个月的生产时间,生产期短,储存期长,保质要求高。糕点、调料、豆制品加工、酿酒等加工作坊业主急功近利,员工责任意识不强,存在无规章制度或不执行规章制度现象;存在食品卫生环境差,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原料和产品不经检验、不标注或乱标注生产日期销售产品等违法行为。

(三)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经营随意性大,保障措施不力现象。

近几年来通过发展连锁超市和整顿规范,在城区建立并执行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我县食品流通环节进步很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县城乡仍然存在食品经营随意性大,保障措施不力的现象,流动经营、无证经营不时出现,尤其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差,食品与农药、化肥、饲料等物资同室储存、销售,索证、索票意识薄弱,食品追溯难以健全,销售过期、霉变食品等问题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现。

(四)餐饮环节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监管难度大。

随着旅游业发展和流动人口增大,我县餐饮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有特色,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宾馆饭店发展起来,促进了餐饮业健康发展,__烧烤在市内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许多小食店、小推车食品、零售熟食品摊点、经营管理差的烧烤摊点、路边小饭馆存在食品卫生差,食品储存条件简陋等问题。无证经营、不办健康证、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业主拒绝监管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学校食堂受到校园周边小餐饮的无序竞争,形成学生食品安全隐患。农村家宴聚餐监管也有待规范和完善。

(五)食品安全重点区域仍存在较大隐患,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

我县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是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摊点(店)、民工工地食堂、集贸市场和农村家宴聚餐。这些部位虽经两年的重点整顿规范,建立和落实了相应的制度,整个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容乐观,使监管部门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食堂承包,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执行难;有的学校食堂饭菜质量差,不适合学生口味,导致半数以上学生拥到周边小饭馆就餐,安全状况堪忧。民工工地食堂管理不适应,厨工流动性大,食品存放条件差。集贸市场熟食加工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不强,自觉性差,操作不规范等。农村聚餐主动接受指导监督的少,厨师素质不高,采购食品原料重价格轻质量,无索证(票)意识,食品存放无安全保障。

三、对加强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创造维护食品安全应有的社会氛围。

食品安全涉及每个自然人,需要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也是监督。我们必须把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方位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根据我县实际应该坚持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制度,并在具体工作中完善创新。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重点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绩、举措,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同时,揭露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跟踪报道采取的措施和效果,震慑违法分子。坚持每个月由一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宣传,并纳入对该单位目标考核。二是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科普知识相结合的专项宣传,营造食品安全“全民参与、人人关心”的社会氛围;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__-20__)》,按照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宣传、教育、规范、查处”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开展食品安全进学校、农村、企业、社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四进一普及”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力争达到:使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得到普及,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制观念、首责意识显著增强,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岗位培训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监管能力明显增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及时有效。全社会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倡导安全、科学饮食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探索。

目前,食品安全现状与民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继续加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惩治制售假劣食品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实际行动表明党和政府维护食品安全的决心和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要正视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开展对全省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的调研,全面掌握食品产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抓好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一是要继续支持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绿色食品。每个乡都应根据实际建立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制订管理

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确保产品无公害,逐步在面上推广。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水平。三是加强产地产品检测,建立健全农、水、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2、抓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加快食品质量市场准入进度,以巡查、回访、年审和监督检验等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切实落实好分段监管责任制,开展食品生产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抓好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通报制度。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和酒类市场秩序规范。

3、抓好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全面推进四个“五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等制度建立的水平和质量,坚持依法登记注册和取缔无照经营,严把食品主体市场准入关。加强重要活动和节日食品安全监管,监督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食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食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履行管理义务。继续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工作,加大对农村食杂店和集贸市场的监管,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

4、抓好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全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100%,提高量化分级管理的档次和水平。规范旅游景区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使卫生设施完善,全面落实食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全部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规范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行为,推广餐饮具集中消毒模式。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对校园及周边餐馆严格准入条件,加强日常监督,从严查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5、通过示范乡建设,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要内容,食品主要源于农产品,农产品安全对食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把好农产品源头关是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没有农村的食品安全,就没有城市的食品安全,就没有全国的食品安全,维护农村食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通过几年的专项整治,城市的食品安全有了较大改善,但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一方面源头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特别是违禁农药、饲料、添加剂使用等监管存在漏洞,当务之急是如何进一步唤起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源头治理,加大治理和整顿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力度,营造和谐的农村食品安全环境,确保农村食品市场的有序和规范。

监管工作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当正确处理需求与现实,整体与个别的关系;正确处理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三)强化责任意识,以“三用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国务院“503号令”和《国家食品药品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再次明确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机制,调整明确了部门职责,我们都应认真落实。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抓好责任落实。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各项工作目标分解到有关监管职能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目标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切实将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实施绩效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继续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因领导不力,监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严格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加强重点工作和重大问题的督促检查,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工作,如实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和食品安全状况,促进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整改到位。三是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把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责任延伸到生产经营第一线,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具体环节。四是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在现有监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分段监管中的空隙和漏洞。从制定规则、监督实施、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四方面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丰富综合监督的内容,创新综合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完善综合监督的机制。

我县能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成绩,就是各部门能按照责任要求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以有为提升有位的结果,我们应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和发扬。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食品安全工作中常遇到依照规定执行难、取缔难的情况,形成监管“空白”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的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并执行监管制度,把“不好管的”也要管起来,解决“空白”的问题。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对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年又将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乡试点工作,要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和试点基础上,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诚信建设制度、警示惩戒制度、举报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新的工作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有实在的内容,协调事项有规范的程序,落实责任有严格的措施,评价考核有明确的标准。

(五)以发展促监管,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我县食品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散、乱,缺乏市场竞争力,反过来都影响食品安全。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办法,运用市场经营的规律解决食品安全中的问题,从而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优化食品产业发展环境,坚持科学监管,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二要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管理优势,引导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整合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对食品企业的重点技术、设备升级更新、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改造项目予以一定倾斜,带动食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提高我县食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淘汰那些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落后食品产业。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201-01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和监管体制机制的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食品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卫生安全知识,尤其是个体经营者,这表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

一、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理顺,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目前,按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要求,除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职能基本划转到位外,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仍没有完全划转到位,尤其是县级大多仍由卫生部门负责,形成“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的局面。下一步又面临着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整体整合。相关部门垂直管理体制的取消,缩弱了执法的独立性,致使行政执法受多种因素的干扰。

(二)人员编制不足,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术人才严重馈乏。

人员分布极不合理,省市基本上能达到编制要求,具体开展工作的县(区)级监管机构编制严重不足。目前基层质检、工商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中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只能够做一些索证、审核资料、发证等工作,对食品领域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这就是近期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什么总是其它部门先发现,监管部门总是发现不了的原因,同时也有责任意识等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仅要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还要引导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规范化建设,打击假冒伪劣,查处违法案件,处理一系列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内容相当复杂,只有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领域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群众饮食卫生安全。因此,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

(三)经费不足,缺乏必要的监督监测设备。

目前,大多基层监督机构缺乏必要的经费,要靠创收发工资和开展工作,无形中削弱了监督执法力度,形成重收费、轻管理的局面,致使法律的尊严受损。没有足够的监管手段,缺乏交通通讯、现场检测、取证等专用执法工具,没有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实验室,无法做出科学准确的食品卫生质量评价,仅凭肉眼和监督文书来实施,缺乏基本的技术性和权威,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隐患众多,监督执法力度削弱。

(四)部门推诿扯皮,监管空白仍然存在。

如“毒豆牙”等事件,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有利上无利推的现象及其严重。许多地方对小作坊等的监管仍处于无序状态,一些地方自《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几年间,地方法规迟迟不出台,造成监管空白。针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仍缺乏制度约束,目前在农村办“红白喜事”大摆宴席,少则几十人,多者几百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随意性大,厨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卫生知识培训,设施设备和用品用具达不到要求,致使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侵害了群众的身心健康。

(五)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凡是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媒体报道的,并按照媒体报道跟进、部门部署查处、对责任人处理的程序进行的。对多年存在的行业潜规则,非专业人员能够发现而监管人员发现不了,症结何在?是个人或部门利益、地方保护问题、或是技术问题这里不作探讨,最起码是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没有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侵害。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转变机构职能。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要求,年底前要完成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整合。相信通过有效整合,能够彻底解决职能分散、交叉等问题,形成责权一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切实履职,完善监管机制,下决心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食品安全工作实行上管一级,也是创新监管体制的一种方法。

(二)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制定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人员编制标准,充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加强人员业务技术、执法实践、突出应急和岗位责任的培训教育,建立适合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三)保障供给应满足工作要求。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执法队伍的稳定。配备交通、通讯、现场检测、取证等专用执法工具,加快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建设,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完善法律体系和基层监管体系,消除监管空白。

在加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企业监管的同时,也要对中小型企业、小作坊、餐饮消费环节等加强监管,虽然大型企业受关注度高,但小企业等危害更严重,造成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几率更大。完善基层协管体系建设,强化运行机制,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督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广大农民的饮食卫生安全。

(五)强化责任,加大追责力度。

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按照相关规定,对失职、赎职等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结束语:

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工作对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以往很多与食品有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体制已与目前的食品生产经营模式不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强化运行机制,运用法律“重典治乱”,加大对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才能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霞惠.泰州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

[2]黄敏.国家卫生标准在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4)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扎实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着力解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整治,使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涉及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企业生产秩序得到有效规范,质量控制能力明显增强,食品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严防一般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任务措施

(一)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

以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着力把加工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生产加工环节。

1、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监管人员严格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逐个企业、逐项内容进行检查,并登记建档。检查的重点为:

(1)原辅料采购验证情况。重点查看企业采购的原料是否为正规渠道购进,是否索要相关证明材料;所购进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均为国家允许使用的产品;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生产过程控制情况。重点查看企业执行的标准是否现行有效,执行企业标准的是否按规定进行备案;是否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是否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是否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是否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储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是否能够保持整洁的生产环境;是否存在超生产许可范围生产其他产品;是否擅自改变车间生产条件。

(3)产品出厂检验情况。重点查看企业是否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出厂检验项目是否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保持一致;实施自行检验的是否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计量器具是否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是否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是否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实施委托检验的是否与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4)储存与运输情况。重点查看企业的原料及成品库房是否能够达到储存条件要求;需要冷链储存和运输的,是否安装温控设备,温度显示仪器是否经过计量检定,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库房内真实温度。是否能够保证冷链储存和运输。

(5)产品标识情况。重点查看企业是否严格按照《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详细标注食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净含量、配料表等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虚假标注行为。

(6)产品销售记录情况。重点查看企业是否详细记录所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是否能够达到追根溯源。

2、检点产品,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高风险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源性食品、特殊人群食品、容易制假食品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肉等大宗食品,重点监督检查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物质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高风险项目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和完善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将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等高风险食品作为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力度,采取检查、走访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食品安全违法线索和潜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实施风险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对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发现的生产不合格食品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重从快处理。

3、检点区域和行业,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治机制,落实信息通报制度。根据我市实际,将小麦粉、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糖果作为重点区域的重点行业。并分别制定整治方案,同时建立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督查督办和通报机制,对所谓“行业潜规则”等行业内带有普遍性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并建议其采取整治措施,在市政府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工作,把“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到实处,防止出现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问题。

4、检查自身监管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业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查找我部门监管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合理、工作不到位、能力不适应的问题,解决监管能力保障与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健全和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按照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将全市食品企业划分为四个区域,并分别配备四分稽查队负责监管,每个企业将明确两名具体责任人,使全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视野,确保不留盲区,不漏死角。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二)大力开展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四项专项整治

1、继续抓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一是以专项整治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严把生产企业条件审查关,严格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食品添加剂行为。二是以专项整治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添加剂使用行为,严格落实食品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确保企业按标准和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严厉查处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2、坚决抓好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生产企业清查整治工作。

(1)检查企业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查验企业是否按规定对购进的每批原料奶(乳粉)和销售的每批产品进行详细登记,是否有来路不明的原料奶(乳粉)以及去向不明的产品。

(2)检查企业检验记录,查验企业是否按要求对原料奶(乳粉)逐批检验或者索证、索票、索取检验报告,是否对出厂产品实施逐批检验,乳制品出厂是否检验三聚氰胺项目。查验出厂检验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与实际库存产品之间是否相符。

(3)检查企业的原料库、成品库以及外借外租库,查验企业库存的原料奶(乳粉)和成品(不包括含乳食品)是否经三聚氰胺检测合格,凡发现不能证明三聚氰胺检验合格的原料和产品,要立即采取封存控制措施。所有经过检查的原料和产品,要逐企逐批登记造册,留底备查。

3、加大肉制品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力度。针对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国超食品厂肉制品出现肉毒毒素中毒事件,重点对我市低温真空包装及灌肠类肉制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原料资质和标签标识进行严格检查并督促肉制品企业加强自身产品安全使用、贮存方法的宣传,并专门制定我市肉制品专项整治方案,对所有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检查,监督企业严格落实低温真空包装及灌肠类肉制品全过程冷链运输、储存规定,严厉打击低温肉制品虚假标注常温保存等违法行为。

4、加大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力度。一是要加强对辖区食品企业生产、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对未列入或新形成的集中生产区域食品要列入重点区域实施监管,开展专项整治。二是进一步加大食品集中生产区域巡查回访力度,及时发现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食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行为。三是对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多发区域等突出问题,及时报告市政府,并及时列入整治工作范围。

(三)加强三项工作

1、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一是疏通信息渠道。将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消费者、系统内部调查、行业协会、网络媒体和国内外反映等各方面信息,由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二是增强系统内上下级之间和同级部门之间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等各方工作的关联性,及时报告和相互通报敏感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三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优化应急处置装备,加强应急演练,配合各有关部门协调建立合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妥善处置,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合理配置食品监管人员,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及相关执法队要分别对综合协调及安全监管切实负起责任。二是加强全市食品检验机构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整合全市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构建起布局合理、层级分明、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一个具备本区域重点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食品实验室。三是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和内部经费调剂,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配的执法装备、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监督抽查等经费保障力度。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顺利开展。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和依法行政能力。对全市系统食品监管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各企业也要合理安排培训人员,保障应训人员按时参训,并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以提高企业的自律竞争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监督检查工作。按照监督检查计划,对食品企业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督促及时整改,确保企业持续保持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建立起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将监督检查、现场核查、监督抽查、风险监测、举报投诉等途径获得的企业质量安全信息,全部归入企业质量档案。二是检验监测工作。要按照省市及我局定期检验计划及时掌控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宏观引导,不断提高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全市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三是行政执法工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利用好公开的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对群众举报的每一件违法犯罪线索,一查到底,件件有结果。对在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律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该停产的停产,该取缔的取缔。。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形成打击食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整治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食品办、各相关执法队的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食品办,负责全市食品安全整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纪检监察员、负责对整个整治过程以及每一名监管人员的工作实施全面监督监察,对工作不尽心、不到位的要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要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在市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争系统内外上下形成定期会商制度,以推动整体工作顺利开展。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管理

在国内,不管是哪一个行业的企业,都是个人企业居多、中小企业居多,从国家的各项政策上不难看出,国家对这些企业大都大力地扶持和进行帮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这其中,食品企业独占鳌头。每个人都离不开吃,正是看中了这个热点,众多食品企业大量囤货食品原料以备加工之用。大量的囤货必然要有存货的地方,所以大多数的企业也都寻找并经营属于自己的原料库。不管是企业自拥的原料库还是专业的原料储存基地,在原料库存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漏洞,在针对这些漏洞方面,总是会有一些方案和方法不合时宜或者说不对口,那么,对食品企业的原料库存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优化管理方面进行一系列探讨研究并做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一、优化原料使用方案,减少食品企业原料库存浪费

在现在的中国,可以说是食品企业一抓一大把的时代,谁也不缺钱,谁也不缺企业,食品企业可谓是行业里的一个香饽饽。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也出现了铺张浪费、不节省开支的现象,并且非常严重,虽然说现在的食品企业挣得比花的多、收入比浪费来的多,但是在这个节省的背景下、资源只少不多的现状下,还是应该尽量减少食品企业原料的浪费。在食品企业原料的使用上进行优化,合理地分配食品企业原料,制造多方案、多途径的加工方式,减少对食品企业原料的普涨浪费。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优化和管理首先要建立在节省开支的基础之上、其次要建立在合理的使用方案的基础之上。

二、立足中小企业现状,不要盲目地扩大食品企业原料库存

(1)中国的食品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这在上文我们也说到了,而在中小企业中大部分的员工也属于农民或者城镇中低薪阶级,他们的组织纪律性较差,流动频繁,在企业的活动和发展中产生了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这就使得食品企业原料的库存管理产生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食品企业的发展。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管理知识的灌输,使他们不仅要懂得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意识到食品企业是一个集体、在食品企业的原料管理这一块要具有团队意识。

(2)关于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管理,很多的企业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类似的现象,那就是囤货。在食品领域的原料库存上,盲目扩大食品原料库存是一个极大的通病。盲目扩大食品原料的库存无非就是出于几种原因:⑴企业整体呈盈利状态,货物的暂时需求量大。⑵食品市场本身价格波动幅度大且不稳定,企业紧急囤货食品原料以备自用。⑶为垄断市场或者与其他食品企业进行竞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那么,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让大家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第一种情况,企业本身入大于出,且盈利不少,在这种情况下,食品企业的客户和订单必然不少,那么企业的原料必然是会增加,增加的基础上必然会导致仓库储量的不足,这个时候大部分的食品企业会盲目地进行齑娴睦牛那么问题就会出现;第二种情况,在食品行业这个大市场中,价格的波动也许会是商家最头痛和最难解决的事情,因为价格这个经济市场的规律并不是人能够控制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多食品企业的选择就是储存原料,当这个时候,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再来看看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就比较具有恶劣性质了,竞争在各行各业是不可避免的,食品企业也不例外,在食品企业的竞争中,很多食品企业为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挤垮对手,便不择手段地进行对食品企业原料的掠夺式购买,垄断大部分的市场,难道这样就不会出现食品企业原料库存方面的问题吗?这样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出现的问题只能是更加严重。在上面的几种食品企业原料库存出现问题的原因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应该盲目地去扩大和增加食品企业原料的库存,如果盲目地去扩大原本不属于和不符合食品企业现状的食品企业原料库存,最后出现问题和出现损失的必将是该食品企业自身。

三、食品企业原料库存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高能的优化管理

针对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中常见的问题,应该怎么进行高效的解决和优化管理,或者说,怎么才能将食品企业在原料库存管理上的风险降至最小?首先,食品企业的企业主要明确企业的总的要走的路线,制定一系列的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哪种方案或者哪些方案是适合本食品企业发展现状的;其次,要重视对食品企业员工的优化管理,一个食品企业,员工按部就班地行事,原料库存管理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如果不重视对员工的培养,那一个企业要员工何用?难道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都要企业主自己解决吗?食品企业原料库存要企业主自己经营管理吗?再者,更需要的是对库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任何的扩张或者缩减都需要慎重,要在经过多次开会讨论、专家研究之后再做决定,一成不变的企业做不长久,一天三变的企业更加做不长久;最后,也是整篇文章的重中之重要说的,就是关于食品企业原料的质量,要在企业保证降低原料成本的前提下,保证食品企业原料的质量、安全和新鲜程度,在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管理上不吝啬资金,投入高科技,对库存管理提供安全高效的技术支撑。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食品的安全、物价的起伏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管理成本。在进购食品原料时也应集思广益,食品不同于其他,食品独有的保鲜、变质、销量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企业败落的致命因素。

四、结论

正如经济学家所说那样,经济时代都是具有周期性的。21世纪的世界,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优化和管理绝不是一股脑的硬拼,创新才有优化、颠覆传统模式才能实现高效管理。纵观中国产业大变革的今天,第三产业尤其是饮食业的势头已经明显超过一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牵动力,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管理让人觉得是不是会更加的重要呢?

参考文献:

[1]陈姗.钢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探索与研究[J].山东大学,2011,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35-03

一、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从“三鹿奶粉”到“毒饺子”,再到“染色馒头”、“地沟油”,由于在我国很多企业家的道德意识并不是很强,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会铤而走险,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尤其是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存在漏洞、监管体系不完善,食物安全性相关法规和标准不完善且不统一,食品安全技术不成熟等等,这种情况下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具有尤为重大的实际意义,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以及管理机制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预测、防范、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食品企业的信誉,优化我国食品产业结构,提高我国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食品质量涉及到食品原料采购、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食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运作,因此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构建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二、食品质量安全的产生机理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产生于食品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也可能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1.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我国食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大多并不密切,所以很难控制住由于食品生产所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大多采用的是农户分散生产,龙头企业统一采购的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而农户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意识并不强,会出现农药使用不规范、违规使用激素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情况下龙头企业采购的原料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保证。如江苏就出现过由于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过度使用膨胀剂等激素造成西瓜爆炸的现象。

2.食品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加工环节中同样存在食品安全的隐患,这主要体现在企业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形状等外观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上海就出现过有食品公司将白面染色制成馒头在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的现象。另外,我国很多食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使用时间长,又不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洗、管理不严,使得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操作不当,管理失误等,并且有些企业可能使用恶性竞争手段,有意制造食品安全事故,进而打击竞争对手的声誉,赢得市场地位。例如,甘肃就发生过同行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在散装牛奶中投毒的食品安全事件。

3.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流通环节中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如在食品包装过程中由于包装不当引起食品变质,如包装物破损、包装物中含有添加剂并在长时间后向食品内部迁移,同时包装物上的油墨也可能溶出导致食品污染;在食品运输或储存过程中由于没有恰当使用冷藏车或冷藏库,冷藏车或冷藏库的温度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也会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特别是肉类和蛋类食品,往往需要中转很多次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而中间每一次衔接的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另外,库存管理不当也是造成食品质量变坏的重要原因,很多企业没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当库存货物较多时,不能做到先进先出使得食品超过保质期,而为了节省成本,这些企业又将过期的食品继续销售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三、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分别是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子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子系统和食品安全应急反应子系统。先通过信息监测子系统对食品质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上传到食品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属性分析,若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则启用食品安全追溯子系统,追究相应责任并责令改善;若食品质量合格则进入流通领域并启用风险预测子系统,进行食品安全警度分析;若超过警戒线,同时启用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子系统和食品安全应急反应子系统,否则进入销售。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流程如图1所示。

1.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是指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对食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的系统。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子系统应该包括安装在固定检测站或流动检测车上的食品质量工作站系统,主要负责与各种检测设备相连并实时传输检测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安装在农贸市场或基层工商所的食品质量信息录入系统,主要负责对进货台账、食品来源等信息进行录入;安装在省级工商所的食品质量信息监管系统,主要负责对食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评估等,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做准备。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食品检测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39-02

1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

1.1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家食品检测检验的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滞后现象,而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疑。从检测的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种类少的问题;从多残留检测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少的问题;在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着成熟度不足的问题;在高技术检测手段上面,更是存在着严重的欠缺问题。

1.2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当中,针对于食品而采用一系列检测的方法,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问题。从正规的检验体系工作流程上面来看,食品应该是由农田的生产开始,再到食品的加工,最后到视频的销售等,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把监管工作贯穿进来。但是,事实上,受到食品安全检测力量的限制,首先体系制度不完善的制约,很多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都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能够实现系统化,很多对人有害的食品也大量的流进市场。

1.3食品检验检测的统一市场准入机制未建立

从对食品金策检验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上面来看,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很多的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检验资质不足,实验室制度和管理的不公平现象严重,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讲,也并没有把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审查程度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市场进入的门槛逐渐降低,最终不安全食品逐渐流入市场。

2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对于这一点,也就是说要对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以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并在此基础上,把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力度予以强化,最终促使整个检验检测体系的机构配置得到完善。那么,对于政府部门来讲,需要做的就是:把开放竞争的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建立起来。同时快要尽可能的包行业之间的壁垒予以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大力的带动民间中介资本的投入,从而把一个合理性高且规范度强的竞争机制建立起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民间中介,通过民间中介检验检测的有效介入,能够帮助政府在具体的食品监督过程中带来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帮助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和鉴定上面给予技术服务。

2.2完善并健全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制度

在食品检测体系的制度这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单单局限在对当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监管上面,不应该局限在当地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上面。而且还应该针对相关行业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等都加以明确,同时对不负责任需要承担的惩罚加以明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对相关人员以及相关机构作出约束。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针对相关的食品检验与检测制度当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作出合理的调整、补充与删除处理,尽可能的把那些食品安全监测中存在的重复支出问题加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应该把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机构的培育力度予以强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把行业的竞争市场开放出来,从而来把原本的行业垄断问题有效解决。当然,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然是和法律法规离不开的,所以,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行业的操作加以规范,来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受贿问题,一系列弄虚作假的现象加以惩罚。

2.3制定统一的食品检测标准

对于这一点,目前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行业中,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食品检测标准上面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讲,就需要将其做出统一,通过把统一的检测方法的制定,通过把统一的标准和费用的规定,来促使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应该通过建立动态化的评价机制,来不断地把企业内部的自建体系加以完善和鉴权,尽可能的将食品的安全和行业的信誉直接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机的把检验检测机构,把网络信息系统,把激励惩罚机制,把责任追究机制,把信用评价机制等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保证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

2.4提升食品检测技术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机的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严格紧跟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脚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来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方法加以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研究,找出更适合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另外,还应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来把迫切需要的并且是和安全息息相关的标准制定出来。另外,还应该有目的且有选择性的,针对部分具有先进性的方式,把更加精确地仪器设备等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3结语

总之,在目前市场流通食品种类日趋繁多的情况之下,在食品安全性检验的这一方面,也更加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重视。通过对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完善,不仅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在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把视频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加以健全与完善,通过制度体系,来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质量的提升,最终对人民群众的安全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关莉莉.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年25期.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措施

[作者简介]黄若君,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3)05-0013-0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主持的“2012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最不满意的项目中,食品安全位居第二。可见食品安全已成为老百姓迫切关注、亟须改善的核心问题。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大脑神经。尤其是近年来问题牛奶、地沟油、注胶虾、转基因油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入手,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关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与检测网市场部经理李峰曾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大致分为如下几方面:(1)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食源性疾病和群体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频率高;(3)食品质量不合格;(4)食品保健品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恶性循环;(5)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常发生:(6)不达标问题的突出现象:(7)企业的道德滑坡,(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道德,目无法纪,唯利是图;(8)监管部门人员配备不均、检测经费有限直接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在加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也在提高,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引发全社会食品安全恐惧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查处食品安全问题,但就是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其实食品安全问题固然源自食品生产加工商的诚信与道德,还有生产加工技术上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与政府的不够重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消费安全。

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食品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农副产品,农副产品从种养、收获、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直至到人们的餐桌上,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在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一)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1.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1)农业生产过程造成的产品污染

农副产品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和兽药,而化肥、农药和兽药等生产资料因其质量和使用不当都会导致农产品化肥、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或其他产品安全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化肥、农药、兽药残留可存续时间都比较长,不仅造成当季产品安全问题,还将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后续产品污染。

(2)农业生产环境被污染造成的产品污染

农副产品从种养到收获需要经过自然生长过程,其赖以生存的大环境由土壤、水和气候等要素构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采掘业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自身形成的化肥、农药、兽药残留污染,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生产环境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的威胁已经到了严重程度。比如2010年海南水胺硫磷污染就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灌溉用水。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已经成为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已有众多河流、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根据近日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这些被污染水体和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度严重,并且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近来出现的“毒大米”也主要是因生产环境被污染所致。由于食品被污染,进而将会导致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比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化肥、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等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这种源头性污染都将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与肉制品、乳及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它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食品加工过程造成的污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人们消费食品的习惯逐渐由初级农副产品为主向加工食品过渡,当前加工食品消费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食品加工过程,因加工设备、加工工序与加工技术落后,以及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或在食品中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等),不合理和违法使用色素、添加剂,加工场地的环境严重污染等等都将产生加工过程的污染,影响食品安全,严重的将形成有毒食品。

3.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当前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屡禁不止。这些违法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经营轻管理,重生产轻卫生,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消除将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二)流通过程形成的污染

食品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需要经过收获、加工、包装、储存与运输等多道工序,在这过程中,由于收获、加工时间掌握不好与遭遇不好天气,或使用不合格的包装材料,或储藏不当,或不合理的装运,以及收获、加工、包装、储存与运输设备与技术等等众多因素,都将造成产品腐烂变质或被污染或造成破损等而产生产品安全问题。

三、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法律制度和监管层面分析

1.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一些现有的标准不统一,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缺陷

我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清,各职能部门之间就会出现争着监管和重复执法的现象,或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些现象将导致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从而给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博弈空间。

3.监管人员渎职与腐败

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违法经营企业和黑心商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外,还和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官员的不负责任、不作为,或者是、,或者是收受贿赂、钱权交易,或者是渎职行为有密切关系。这种种行为交织在一起,使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化,查处起来困难重重,阻力非常大。

(二)从企业层面分析

1.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保证食品质量

我国的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当前我国登记注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近45万家,10个人以下的小作坊、小工厂占了80%。登记注册食品经营单位有323万家,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有210万家,种植养殖环节依靠的还是2亿多分散农户。在目前企业和个体生产者诚信理念缺失的情况下,加上监管不到位,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保证食品质量。

2.恶性竞争使然

恶性的竞争导致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生存下去故意制假造假,违法增加添加剂的含量,制造各种有毒有害食品。比如为了取得价格优势,企业必须降低成本,从而促使企业使用劣质的原料和违法添加剂,使其能够降低销售价格,排挤其他质量正常的产品,生产“劣质驱逐优质”的效果。

3.利益驱动

逐利性是产生食品质量问题的最根本性原因,它会使企业丧失起码的道德良心,毫无诚信可言。为了利益这些企业会往牛奶里掺杂使假,以狐狸肉充当羊肉。只要能够降低成本,获得利润最大化,欺骗公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者利益也在所不惜。

(三)从消费者层面分析

我国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这也是引起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1.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我国众多的消费者因收入水平低,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又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不高,部分消费者往往只图便宜,不去考虑食品的质量和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过去这些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吃也不会有事。在这种心理的支持下,比较便宜的问题食品就有了市场。

2.消费者乏科学养生知识

我国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和生态养生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因问题食品导致的疾病,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较为先进的国家比如美英等国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制定完善的标准、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监督检查、规定严厉的法律责任、及时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及组织、支持和鼓励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和合作等。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食品安全问题。

(一)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管制度

1.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和标准的研究与消化,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法治经验,在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从立法上确保食品安全:一是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和评定标准;二是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加大惩罚力度,在法律责任制度设计上能够起到促使违法者不能违法、不愿违法和不敢违法;四是加强权力监督,防止监管人员渎职与腐败;五是在立法上要有利于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深入开展食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优势获取竞争优势。

2.建立全新的食品安全体系

要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是由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来完成的,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缺陷,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改革食品生产加工归属多个部门监管的状况,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食品生产加工业一体化管理机构和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和有效施行。

3.加强和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缺失是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尽快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要尽快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制度上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以防范和遏制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行为失范或违法经营。

4.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行政监管、执行不力和腐败导致公信力下降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要尽快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一是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并制定具体监管指标体系,要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和监督等方面落实可操作的具体保障措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二是要加快食品安全监督队伍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严防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渎职和腐败现象,确保食品安全能够令行禁止。

(二)严格执法奖罚分明

对违反《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在立法上规定严厉法律责任的基础上,在执法环节各级食品质量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查处,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促使惩处能真正产生对不法生产经营者的震慑作用。而且严格执法必须常态化和制度化,不能只是运动式的,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有力打击和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产品安全,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实现食品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前面阐述了分散生产经营模式难以保证食品质量,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应对的办法是在提高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实现食品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通过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优势的同时,可以稳定产品质量,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四)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消费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

当前的事实状态是,一方面消费者要求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消费者又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和安全消费意识。这种现象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就缺乏科学根据,这与我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根据有关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4市l863名消费者的调查,50%的人表示在选择日常食品时不会特别关注食品安全,70%以上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安全食品的辨别知识。针对上述问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全面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和安全食品辨别知识,尽快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安全食品辨别能力,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2.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做到有效预防

食品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环节多种多样,生产程序复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到及时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提高消费者的防范能力,防止因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害。

3.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与普及,让消费者充分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方式、方法和法律救济制度和程序,争取将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尽可能做到更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有毒食品造成的损害。

五、结语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也关乎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加强法制建设和企业商业道德建设,做好食品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标准,强化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建立起全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文彦,陈景收.食品安全刻不容缓逾六成网民表示遇问题食品选择忍耐[eB/oL].人民网,2012-02-29.

[2]史竞男,胡浩.打好“保胃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食品安全[n].新华社,2012-03-01.

[3]古红梅,刘婧娟.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分析及其法律规制[J].河北法学,2012,(7).

[4]刘丹松.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实践问题研究与分析[J].当代法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