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工作环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1:56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1

关键词:环保工作;管理探讨;政治觉悟

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修订)为指导中心,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主要负责人,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行政一把手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配备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人员,掌握公司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运行状况,确立企业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工作为思想纲领。

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有限公司(简称矿机公司),是百矿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企业创建三十多年来,坚持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一条的规定,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我们会在要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建设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环境。

1依环境保护法成立环保工作组织机构

1.1公司下属所有的分厂都应建立健全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其所属的车间都应建立健全环保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及成员若干人。公司领导小组长由公司董事长担任;各分厂环保工作小组长由所在车间主任担任,成员由工会、党政部门有关人员及安全环保室成员组成;各班组的环保检查组小组长由各班组长担任。

1.2每个生产班组都要委任1至2名担任过班队干职务的工人为环保兼职,环保员由环保工作小组领导。

1.3各车间必须建立环境保护检查工作班组,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属公司安全环保监察室领导。

2主要工作重点

2.1严格执行环保管理制度

2.1.1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方针,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1.2环保先行,末端治理不放松,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2.1.3建立健全、并修订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和环保台帐及环保应急预案。按时、准确的完成上级下达各种报表填报工作,并建立污染源及各种报表档案。

2.1.4计划在第三季度开展一次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演练,以提高我公司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员工应急操作技能。

2.1.5把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环保管理,执行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的考核机制。

2.1.6召_公司环保工作会议,安排、总结环保工作,并提出对在环保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1.7协调各部门和车间、编制全公司废水、杨尘、噪音、固体的治理目标,落实并监督和检查计划的执行。

2.2绿化环境,节能减排

2.2.1每月开展一次厂区、车间、环境卫生大扫除。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2.2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规范的具有持续改进管理功能的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2.3落实节水、节电、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治理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全面完成减排计划。

2.2.4进一步实施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监测力度,确保环保持续达标

2.3.1通过环境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2.3.2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中的环保考核条款,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2.3.3严肃查处环保违章违纪行为,发生污染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和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处理。

2.3.4各部门要严格遵守污染物外排口有关的管理规定,及时整改污染隐患。

2.3.5相关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要进一步提高岗位责任心和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发生污染事故。

2.4宣传环保知识,提高职工素质

2.4.1每年开展至少一次环境保护知识问答比赛,车间开展至少一次环境保护知识板报,开展一次环境保护问卷调查。

2.4.2通过活动让全厂职工了解自身的环境权利和义务,从而增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各类环保进行深度参与,积极支持环保工作的开展。

2.4.3每年重点做好“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开展系列的环保宣传活动。

2.5常态化重点排查污染源

2.5.1摸清污染源现状,分轻重缓急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和措施,对各类污染事故要及时追查,查明原因后提出处理意见。

2.5.2凡发生污染事故后,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污染事态的发展,并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环保监察室,开展事故调查等工作(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12小时内将事故报告或简报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

2.5.3对于具有发挥性及产生异味的物品,要采取措施防止挥发性气体造成污染环境或产生气味,避免污染环境或气味扰民事件的发生。

2.5.4凡在生产过程中,开停工、检修过程产生噪音和振动的部位,应采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措施,使噪音达标排放。

2.5.5各部门、车间要继续学习并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各生产工序要把清洁生产与优化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管理,装置达标等结合起来,减少跑、冒、滴、漏,进一步降低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下雨期间冲击污水进入外排边沟。

2.5.6参与新、改、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审查,监督和检查环保“三同时”的执行情况。

2.5.7监察矿机生活区棚户区改造建设开工的排污达标及建筑垃圾处理。

总之,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远的不说,就我们矿山机械厂企业,污染源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公司的主要产品:一是建材机械主导产品有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环保除尘设备、卸船设备;二是煤矿综采装备的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转载机的生产及维修;钢结构厂房;立体车库。三十多年来每届公司领导的重视,加大了环保的投入和管理,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企业环境质量又更上一层楼,干部员工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公司环保工作目标向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发展。证明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做好环境保护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是增效国家Gtp的内在潜质。

参考文献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2

关键词:林业植物;环境;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8-63-1

林业植物在净化大气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在树木覆盖面积大或在树木生长繁茂的城市,我们会感觉到空气清新、宜人,这是由于树木的生长所带来的,它改善和调节空气成分,减少空气中的烟粒或灰尘的结果。

1林业植物在美化环境方面的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矿企业和人口数量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城市中空气污染相当严重,雾霾天气逐渐增多,这就使我们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刻不容缓,那么除了我们做好环保工作外,对环境能起到改善和保护作用的要数林业植物了。林业植物不但具有美化和绿化的功能,在净化空气、吸滞灰尘、减少空气含菌量、减弱噪音、降温增湿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所以林业植物被人们称作“城市的吸尘器”。

1.1林业植物在调节温度方面的功效

在林业植物较多的地段或合理配置的林带内,其小环境有冬暖夏凉的感觉,因为夏季树木冠层可阻截阳光,减少日光直射的辐射热,使温度降低。林业植物降温能力主要决定于植物冠幅的大小、叶子的疏密度和叶片质地,一般乔木比灌木降温效果好,有树木的地方,还能缩短每天的高温时间,与空地相比缩短4个小时左右。

冬季树木上的枝条多,吸收辐射热面积大、吸收热量多,而且与空地相比,有园林植物处,空气流动速度相对缓慢,散热较差,故有林业植物较多处,小环境内气温较高,当然冬季树木的增温作用远不如夏季的降温效果显著。

1.2林业植物在调节空气湿度方面的效应

林业植物能通过枝叶不断的蒸腾作用,向空气中输送水分,使空气变得湿润,树木量的大小与冠幅、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大小密切相关,据测定,一株中等大小的杨树,在夏季白天每小时可经叶片蒸腾25kg水到空气中,一天的量可达半吨之多,树木丛柏或片植对改善空气湿度效果比单株要大,不仅能提高树木丛内的温度,而且对丛外有一定的效果,在有树木的地方,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0~20%,林业植物覆盖面积越大,增加空气湿度的效果就越明显,树木调节和改善空气湿度的作用与季节关系极大,夏季效果十分显著,因为夏季气温高,叶片稠密,蒸腾量大,向空气输送的水分多。冬季落叶的乔灌木只剩下枝条,而常绿树生长微弱,蒸腾量大为减少。故冬季空气显得干燥,但在植株周围的小环境内,空气湿度相对比空地要高。

2林业树木一年四季的养护管理工作

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林业生产中要适时进行,保证树木栽植成活,使其有良好的生长趋势,叶片健壮、叶大而肥厚,枝干健壮,无明显枯枝、死杈、枝条粗壮、茂密、完满无缺,树木优质,使树木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要一年四季不间断的进行,如种耕、除草、施肥、灌溉、排水、整形修剪、防风、防寒、防治病虫害,这些管理措施应根据不同的树种、物候期和特定要求适时进行。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应顺其植物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当地的气候而进行,因季节性比较明显,安排工作大致可依四季进行。

2.1冬季

此期间,全国各地气温都很低,特别东北地区气温都在-27℃左右,此段时期内,主要进行树木的冬季整形修剪、深施基肥、防寒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冬季在植物根部堆积无盐水污染的积雪,既可防寒,又可用融解的雪水补充土壤内的水分。

2.2春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树木开始陆续解除休眠,进入萌发生长阶段,此时的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应逐步撤除防寒措施。进行灌溉与施肥,为树木萌发生长创造适宜的水、肥条件,为树木的全年生长打下基础。春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刻,可采取多种形式消灭越冬害虫,为全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2.3夏季

夏季气温很高,光照时间长、光量大,雨水都较充沛。树木光合作用强,效率高,树体内各项生理活动处于活跃状态,是树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需要肥水最多的时期,应多施以氮为主的追肥和腐熟的有机肥料,夏末应及时停止施氮、多施磷、钾为主的肥料,既保证了树木以叶所需的氮素,又保证了开花结实需要的磷和钾,也使树木当年生枝条在秋季生长结束时能及时木质化,夏季蒸腾量大,要及时进行灌水,但雨水过多时,对低洼地带应加强排水防涝工作,在晴天进行种耕除草。

2.4秋季

气温开始下降,雨量减少,树木的生长已趋缓慢,生理活动减弱,逐渐向休眠期过渡,肥水管理应及时停止,防止徒长。树木落叶后封冻前,对抗寒性弱的或引进的新品种进行防寒,灌封冻水。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3

功能区各企业:

为做好2020年省级环保督查迎检准备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功能区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工作

(一)工作要求

各企业要切实履行好环保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办理环评手续,并取得环评批复,才能进行生产作业;项目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环保验收,取得验收批复或通过自主验收专家评审。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6月4日前完成环保手续的清理核实工作;未取得建设项目环评批复的,严禁进行生产作业。有环评手续而没有进行环保验收且投产运行1年以上的建设项目,于9月30日前办理完成环评验收。

二、环保设施建设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配备相应的环保相关设施(如:焊烟净化器、除尘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配套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各企业须建立环保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台账,保证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使用。

(二)完成时限

各企业须在2020年6月4日前,对环保相关设施进行自查,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的安装及建立环保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台账。

三、开展例行环境监测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按照排污许可要求,开展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如:月度监测、季度监测、半年监测或年度监测);重点涉水、涉气企业须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安装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定期对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效验,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企业须建立环境监测台账,台账保存期不能少于3年。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11月前,完成本年度的日常监测工作、在线设备效验工作;执行月度监测的企业,按照正常监测频率执行。

四、固危废管理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应按照环评要求,设置固危废堆场;一般固废堆场须采取“防雨、防扬尘、防散溢”措施;危废暂存间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等措施;危废须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建立危废进出台账,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协议;每年进行危废申报并到区生态环境局备案。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6月4日前完成固危废的自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固危废暂存间,须在2020年6月15日前,完成整改。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按照《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试行)》的要求,编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按照应急要求配置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台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6月15日前,完成突发环境时间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备案工作。

请功能区各企业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我委将对企业自查整改情况开展督查,对发现整改不到位或仍存在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上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特此通知。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4

关键词:BioLaK工艺;城市污水;环境保护

对于城市水环境的处理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环境的要求十分的严格,这不仅是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的保证,也是对于周边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城市水环境的受到污染会有很多的原因,对于这些原因必须逐一的分析,并寻找出保护城市水环境的方式方法,就相关的供需对策,会在下文中详细的提及,通过科学的BioLaK工艺来保证城市的水环境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一.城市水环境影响因素

1.生活污水

城市中的生活污水指城市工人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水,如厕所、浴室、盟洗室、厨房、食堂和洗衣房等处排出的废水。在排除的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还包括一些病原体以及微生物等会污染环境的物质。在城市水环境监控中,会将这些污染的水源在监控的状态下进行科学的处理,再经过沼气池的处理,用于农田的灌溉和水资源的再次利用。

2.工业废水

城市工业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工业废水水质随工厂生产类别、工艺过程、原材料、用水成分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工业废水又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生产废水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轻度污染或仅水温增高的水,如冷却水,通常经简单处理后即可在生产中重复使用.或直接排放水体。生产污水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水,具有危害性,需经处理后方可再利用或排放。不同的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质有所不同。如冶金、建材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无机物,食品、炼油、石化工业废水所含有机物较多。另外,不少工业废水含有的物质是工业原料,具有回收利用价值。

要了解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就要去对于水质量进行检测。就现阶段在城市污水处理的市政工程中,大量的投入人力和物力,巨大的财政开支对于水环境的保护起到的成效十分微小,因此对于寻找一种适合于城市污水排放的工艺是非常必要的。在而时下较为流行的BioLaK工艺就很好的满足了这样的标准。同时BioLaK工艺在使用中还具备了投资少、收效快,而且在后期的维护中也较为方便等特点,因此BioLaK工艺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的迅速。

二.BioLaK工艺原理介绍

BioLaK工艺是有德国市政污水处理厂最先使用并获得成功的,它是一种污水池的处理方式,通过对于水中的磷元素的硝化处理,来实现水质量的除磷过程。同时在这个后期也对于水中的氮元素进行有效的分离,最终形成可靠的污泥处理方式。BioLaK工艺中,充分的利用了水源中一些元素的特性,特性具体表现在好氧和厌氧。利用这样的原理可以形成出磷元素和去氮元素的效果。在BioLaK工艺使用的污水处理池中,池身结构采用密闭坚固的结构,污水在这个空间内形成物理和化学的反应过程。在池体的内部使用了现代最为先进的纳米渗透膜,利用膜的高透性使得水中的微粒在运动的过程中过滤处理,这样可以很好的将水分中的氧分离处理,形成一定的自身隔离过滤层。利用这样形成的隔离过滤层最后达到污水进化的效果。

在污水处理中,最为重要的是除去磷的过程,为了最大程度的将该元素去除改进,会在之前的池中加有一定的过滤磷层,这样可以将磷元素的含量控制在每升水中磷元素含量0.5mg以内。同时再在水中加入一定的去磷凝固剂(通常认为,在磷元素的含量低于0.5mg时,可以适当考虑不再加入凝固剂)。在根据BioLaK工艺中的水池力学特性分析,在数据的指导下,进行最少十次的脱氮处理,只有通过对于上述两个行为进行反复处理,才可以有效的保证水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三.BioLaK工艺操作流程

在对于环境保护中,选用BioLaK工艺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在首先经过预处理和一级处理去除大的漂浮物后,出水先进入混合池,由推进器将进水和污泥进行混合,然后自流入BioLaK生化池,利用曝气充氧进行好氧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达标排放。BioLaK反应池产生的剩余污泥用污泥泵送入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产生的上清液自流入BioLaK反应池的混合区。在对于操作中我们必须要主要的是:

(1)城市污水提前处理过程

对于城市中集中污水来源,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而在城市排水的管道中,一些用来截流的污水管道首先要经过粗格栅去除大的漂浮物,然后自流入集水池。污水经立式污水泵提升至细格栅,细格栅的作用是拦截污水中较大的飘浮物和颗粒粗杂质等,细格栅可把杂物及砂粒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同时可除掉一部分有机负荷。

(2)混合池

经过污水提前处理后,污水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前端的混合池,在搅拌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后,再进入曝气区。在混合区里,借助于搅拌作用,进水与回流污泥进行充分混合。除了起混合作用外,污水在混合区的缺氧环境下,可能发生部分水解酸化反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后续曝气区的负担,从而减轻动力消耗和曝气区的体积。混合区与好氧处理区的延时曝气相配合,对污水的脱氮脱磷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3)曝气池

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群体聚居在呈悬浮状的活性污泥上,与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广泛接触。鼓风机通过在曝气池底浮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向池中提供空气。在曝气装置的搅动作用下,污水与活性污泥更好地混合,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

(4)沉淀池

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进入沉淀池,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固液分离。沉淀池中的上清液经溢流堰流出,达标后排放。沉淀下来的污泥大部分由污泥泵输送回到曝气池,极少量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浓缩、贮存、待运。

(5)污泥处理

BioLaK工艺的污泥产率很低。由于微生物在曝气池中长期处于内源呼吸期,只产生少量容易脱水的、无臭且较为稳定的污泥,不需要再进行厌氧消化处理。由于污泥量很少,从经济上考虑可不采用污泥机械脱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周围就是农田,莱山区水资源又相对缺乏,含水量很高的污泥可直接作为农业肥料,不需再浇水稀释。

四.结束语

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中,对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和可操作水平高的技术工艺就要得到广泛的使用。在本文中就BioLaK工艺进行了讨论,也是对于该技术自身的特点出发,需求一种新形式下较为成熟的城市污水处理方式,对于BioLaK工艺的使用工艺我们在文章中也着重提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系统本身有很多的有点,在不同地区使用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只有根据具体的地区水环境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内容,以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以及更好的保护城市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5

关于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的报告 旗纪委办:

   上半年,根据全旗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生态环保工作实际,从“人、财、物、数”等方面构建防范机制,全局党风廉政建设与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相辅相成,为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现将半年来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负责,班子成员按分工抓好分管业务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总支定期研究部署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是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廉政责任分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每半年对本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末由局党总支对局机关各科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

二、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认真对照旗委政府今年确定的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结合生态环保工作实际,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从源头防范着手,狠抓任务落实。

一是继续推进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人、财、物、数”等方面的管理,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健全干部竞争上岗机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政府采购活动,确保政府采购工作按规定进行,坚持大宗物品采购集体研究、政府采购原则;在公务接待活动中,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接待标准,做到不超标接待;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新《新环保法》和《草原法》,坚持依法执法,确保质量。

二是加强廉洁从政教育。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抓好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廉政教育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的落实。深入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和《廉政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基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四是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律法规宣传,杜绝借执法“索、拿、卡、要”现象的发生,维护生态环保部门清正廉洁的形象。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我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通过抓警示教育筑防线,抓主题宣讲强意识,抓法制宣传明纪律,抓制度建设促规范,抓行风建设树正气,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

一是抓好有关规定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振全局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改变以往单纯的数据收集、汇总,要求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掌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当好参谋助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领导干部做表率。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专题学习,特别是认真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局领导班子带头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正视问题、正风肃纪。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上半年以来,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总体上看,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责任规范、有制度措施,工作内容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效果到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繁重而长期的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经过自查和总结,也发现在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下步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6

一、工程案例

沿海城市w市J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海滨旅游度假基地,工程用海总面积为47.2hm2,其中填海造地面积为42.8hm2,透水构筑物用海0.55hm2,港池用海3.8hm2。

该项目施工期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1.废水污染

项目建设施工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陆域施工场地生产废水及生活废水。主要污染指标为CoD、BoD5和石油类污染物。

2.废气污染

该工程对大气环境主要影响因素是粉尘,主要污染因子是tSp和pm10。主要污染环节是:(1)沙石料堆存过程中的风蚀起尘;(2)卡车卸料时产生的粉尘污染;(3)道路二次扬尘;(4)水泥拆包的粉尘污染;(5)汽车运输沙石对运输线路的粉尘污染。

3.噪声污染

本工程按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环节主要是山体爆破、砂石料的运输、施工机械工作等。主要为钻孔机、推土机、装载机、水泥振捣器、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

4.固体废弃物污染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陆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各种生产垃圾。

5.部分生态环境改变

主要是约220万山体开挖(植被破坏)和42.8hm2填海造地。

二、水运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都是国家大型建设项目,涉及到水、陆两种生态环境,因此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是多元化的。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水运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分析,从而说明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的重要性。

1.山体开挖,占用果树种植约250亩;山体爆破,钻孔及爆破作业产生噪音和空气污染,导致山体附近的一所小学临时搬迁,临近小区居民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限制钻孔及爆破时间,晚上及午休时间禁止作业;在附近小区公告:每天中午11点及下午16点定点爆破。

2.土石方运输,占用市政道路,二次道路扬尘严重,沿途噪声污染严重。

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派专人在路口指挥交通;每天上、下午各两次道路洒水;晚上22点至凌晨6点停止运输作业。

3.陆上作业,工程实例中列举的各项污染现象均有发生;对四周环境影响比较严重的是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施工开始阶段接到居民投诉)。

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运输车辆和现场堆场覆盖;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尤其是晚上作业;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生产及生活污染源,及时落实整改。

4.海域施工,填海及挖泥作业造成的固体垃圾污染,施工船舶排放含油污水及生活污水。

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限制海域施工范围,四周布设漂浮围挡,定期清理固体垃圾;严格控制船业船舶排放各种污水,备置专门的污水收集设备。

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尽管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因为实际操作缺政策、缺制度、缺经验等等限制了环境保护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引起了施工区四周居民的不满,也从现实方面突出了水运工程施工期进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水运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已有了基本框架,但是仍存在较多“缺失”,导致环境保护工作得不到全面和有效的落实。

1.缺政策对工程建设的环保管理存在重两头(即前期的环境保护评价报告书和竣工时的环保验收)轻过程(即施工阶段的环境监控)的倾向,直接导致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明显脱节,以致环境规划中的目标得不到贯彻与落实。就当前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在水运工程建设中全面推广和实施环境监理。

2.缺制度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是管理办法对环境保护监理提出明确的规定,虽然交通部委已经对国家建设重点工程开展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试点工作,摸索出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与工作经验,但是还没有确立建设项目施工期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相关政策规范、标准还未出台,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监理缺少依据与指导。

3.缺人才环境保护监理是一个新兴产业,既需要同其他监理服务相协调发展,又有它的独立性,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资质机构。而一般的监理单位虽然有了环境保护监理的意识,但是在人员配置及培训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同时社会上也缺少权威性的环境鉴定及评估机构。

四、水运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工程环境保护监理上承工程环境保护评估报告,下启竣工的环境保护验收,既保证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环保措施的落实,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还为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提供了真实、具体、规范的资料,从而保证工程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交通运输部已经“关于抓紧做好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施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工作的通知”,着手进行环境保护监理的深入推广,并将纳入监理工程的日常管理。

为了迎接水运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落实,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行业,尤其是现有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应该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把水运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做好,做出成效。

1.全面进行环境保护监理知识培训和学习,提高个人环保监理意识。不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要把环保工作同质量、安全工作同等看待,并在日程工作中贯彻和落实。

2.不断总结和创新,完善环境保护监理的制度和方法。尽快出台有关环境保护监理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建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标准、指标考核与验收、收费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前几年,交通部委在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试点环境保护监理,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3.支持和完善环境保护监理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现有监理单位积极开展和深入环境保护监理,同时支持专业性很强的环境保护单位参与工程环境保护监理。培养较高业务素质与水平的工程环境保护监理专业人才,组建精干的环境保护监理队伍。

4.适应市场需要,积极拓展环境保护监理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监理行业必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环境保护监理又是国际监理咨询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做足环境保护监理的工作,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工程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五、结束语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7

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力军。在阐述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人才及环境保护法课程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环境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5903

盛世环保,教育为先。随着我国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将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将承担为环境保护事业输送更多合格的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重任。而掌握必备的环境保护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均开设了环境保护法课程,但由于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也不尽科学,还不能完全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目前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1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需求现状

1.1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设置及学生需求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我国第一所环境保护专业学校――长沙环境保护学校成立,成为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摇篮。此后,随着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环境保护类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开设的环境保护类专业也不断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主要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工程技术、城市水净化、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环境信息技术、城市水净化、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等。

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目前需求去向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可能涉及到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大气、水体、土壤、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噪声、振动、辐射等等的监督管理,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生态保护、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排污收费,负责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检查,调查环境污水事故等。二是进入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监测站,如环境保护监测站,水资源监测站等,涉及的工作包括对《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工作条例》、《环境监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对环境各要素(空气、水、声音)进行监测,对环境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等。三是进入环保公司,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设施运营、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等工作。四是进入生产型企业从事环保专干工作。环保专干作为企业领导与企业环境保护的沟通桥梁,负有向企业干部职工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向领导提出企业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见和建议的职责。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我国环境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必将持续增长。

1.2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需求现状

从上述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人才就业及市场需求现状来看,不管是进入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环保监督管理工作,还是进入作为环境保护法守法者的企事业单位,对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以后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并且他们所需要掌握的环境法律知识应当是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从事基层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者,需要掌握在以下工作中所遵守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章,主要包括:环境检查执法、环境现场询问、证据收集、环境行政处罚程序、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及环境行政诉讼案件应诉、环境排污申报登记及排污许可、排污收费、环评审批及三同时验收、环境污染纠纷调解处理、涉嫌环境犯罪的行政处罚案件司法移送,此外,还有环境案件办理、环境信息公开的办理等。

从事环保专干或在环保公司从事环境监测、环评影响评价等技术性工作者,虽然和从事基层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者需掌握的环境法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但是仍然需要具备基本的环境法律素养。如从事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运营等工作,应当掌握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以及违反这些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企业环保专干而言,则必须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环境标准等,及时发现企业在污染物排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违法隐患,并向企业领导提出整改意见。同时,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费缴纳、环境违法调查处理等。对于环保监管部门执法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或者违法之处,提出答辩,或者建议企业领导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高职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所需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所需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基本制度、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执法及行政处罚、环境监察、环境标准,及环境民事纠纷、环境行政纠纷、环境犯罪等方面。

第二,所需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层次为理解、掌握和运用,尤其是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而不需要对环境法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由于高职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大多在基层环保一线工作,因此需要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环保法律知识来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如企业排污污染环境,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包括受污染公众提起的环境污染民事赔偿、环境行政违法立案调查和处罚,他们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环境法律知识。如环境民事纠纷解决途径,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环境民事赔偿的原则、程序,环境行政调解处理程序,环境民事诉讼程序,环境民事诉讼举证,环境现场调查程序,环境行政责任构成要件,环境行政处罚举证,环境行政处罚程序,环境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

第三,高职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所需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极为具体和细微。如环境现场执法检查中,需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人员的要求,对询问笔录制作的要求等。而在排污申报登记中,需要掌握排污申报登记表的填写。

2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基本都有环境保护法这门课程。但在教学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方面不能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环境保护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环境保护实践

在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课程内容结构仍然停留在1989年《环境保护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框架内,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登记及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环境目标责任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等。而对于一些单行法已确立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则未纳入教学内容。如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确立了总量控制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从而确立了区域限批复制度。该决定还规定,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而确立了生态补偿制度。这些制度应当纳入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教学内容中。

2.2环境保护法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

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中主要讲述概念、内涵、形成的过程、意义、作用、内容,而对于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运用,以及运用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并未涉及,尤其缺乏实例。例如在讲述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时,内容主要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和意义、排污申报登记的对象、排污申报登记的内容、排污申报的审核、排污申报登记核定、违反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法律责任。然而仅仅讲授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还是较为较抽象和乏味,其原因是对于贯穿于排污申报登记中的一个知识点,即有关排污申报登记表的填写,恰恰被遗忘了,而正是这个知识点,能够使得学生对排污申报登记具象化,有关申报登记对象、内容、审核、核定,乃至违反排污申报制度,都可以籍此向学生生动的说明。

2.3环境保护法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较为粗略

以环境行政责任这一知识点为例,主要内容为环境行政责任概念、构成要件、行政责任的形式,行政处罚概念、程序,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告知涉嫌违法者答辩、作出决定和执行。但对于立案应当遵守的原则、时限,调查取证应当遵守的规定,并未涉及。而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是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中经常会要运用的。

2.4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方法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缺乏全面素质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仍然是教师讲,甚至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课堂中的理论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难以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过于理论化,所包含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与环境保护实践相差甚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案例来源渠道少,案例过时;环境保护法教师极少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环境执法实践,对具体环境保护管理及执法细节不清楚,教学主要依赖教材,而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在参考本科院校环境法学教材基础上形成的,内容不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

3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改革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内容

一是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环境保护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构建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原因是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内容应当以对企业环境保护监管为重点,从企业创建、试生产、正式投产每个环节都需要环境保护监管,其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环评文件报批、环评批复、试生产、三同时验收、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申请、排污收费、日常环境监督管理等,这一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环境行政处罚等。

二是环境保护法课程内容应当更为细化,深入环境保护监管和环境守法的具体环节。如要增加污登记申报登记表填写的内容,可以通过某个具体企业排污申报登记表来介绍排污申报登记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要重点介绍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验收的工作中如何运用,尤其是环境污染物排标准中排放标准等级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关系。在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时候,应当增加介绍关于企业在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编写过程中有关公众参与的规定,特别是哪些环评报告文件的编写过程是必须做公众参与的,环评审批阶段环评审批机关应当遵守的具体程序,如履行受理公示、你做出环评批复决定前公示、作出环评批复后公告,此外,环评批复部门与发改、水土保持、建设部门、规划、土地管理等部门在环评审批中的关系,环评资质的有关规定等也是环评制度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环境法律责任部分,对如何结合环保工作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要加强,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具体程序事项,如立案阶段不能超过时限要求,调查阶段对办案人员的要求,询问笔录的制作,样品采集的原则,现场监察报告的编写,处罚法律依据适用,处罚决定书的制作等。此外,2014年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新增了生态红线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及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等处罚措施,这些都应当作为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教学内容。

三是应当组织教师编写高质量的适应目前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环境保护课程所使用的教材。高职教育应当面向学生、面向职业能力培养。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这些教材应当与本科教材有所不同,具有高职教育理念和特色,尤其是应当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需要。

3.2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教学方法

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教学方法,应当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环境保护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体现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要在教学活动中废除灌输式,实行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彻底改革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和“讲三练二考一”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讲一练二考三”。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是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案例的来源应当尽量来自环境保护实际工作,并且不断更新,与环境保护实践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尽量同步。环境保护案例的设置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同步进行。目前,环境保护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是:案例大多局限于书本的主要知识点,因而不能反映环保工作执法、守法的细节问题。如环境影响评价这个知识点,案例主要是关于企业违反环评制度、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但对于环评报告文件的编写过程的公众参与,环评审批阶段环评审批机关应当遵守的具体程序,如履行受理公示、你做出环评批复决定前公示、作出环评批复后公告等,则涉及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方法,无论是案例教学法,还是诊所式教学法,都应当适应教学内容的变革。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的变革,首先应当是课程内容的完善,能够适应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同步,其次才是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如果只追求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不顾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脱节的现状,则是舍本逐木,不利于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昌明.充分发挥环保专干桥梁作用开创企业环保工作新局面[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2,(3):130-131.

[2]李正生.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实施[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6):172-175.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8

 

一、基层政府环境保护执法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法治意识提高,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高标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城市环境中,噪音、空气、水、垃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成为基层环境保护执法的主要问题。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转型困难并且污染严重。“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

 

与此同时,在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中,与环境保护执法相关的投诉排在投诉前列。与环保职能相比,基层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执法力量较为薄弱,许多乡镇街道并未设置乡镇街道环保所。基层环境保护执法工作面临治理手段和技术滞后的问题,如监控系统、数据监测。各地环境保护执法综合督察机制不健全,部分负有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未能积极配合综合督察工作。环境保护执法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扬尘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秸秆禁烧、餐饮油烟综合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水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等领域。

 

二、基层政府环境保护执法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干预问题

 

在基层政府行政辖区依法实施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和参与行政执法是政府的法定义务。环境保护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然而,环境保护执法仍需面对诸多行政干预。在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密集和粗放型产业之间形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关系。因而,基层行政部门在环境保护执法和经济发展之间进退两难。部分基层政府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思维缺失导致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破坏和出现执法工作的困境。基层政府从环保部门到企业进行监督和处罚时往往受到当地政府的阻扰或干预。当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拒绝排污申报或不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评估或审批行政处罚时,地方政府领导的招呼和游说扰乱了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进行。

 

(二)行政执法取证和定量难

 

在环保行政执法时,行政相对人的谎言、伪证等行为直接影响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在法律体制上,非诉讼阶段的伪证难以处罚更助长了此种行为。许多污染问题在环境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污染物早已发生变化而导致难以取证,如部分噪音。与此同时,基层环保执法装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执法人员素养等系列问题直接导致对环境污染物现场取证难。在环境污染中,部分污染物的定量存在确定的法律标准和计算标准。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可见,环保法的相关规定对法律责任的泛化导致环境行政执法操作性较差。

 

(三)行政执法执行难

 

与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行政执法机构相比,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保障能力较为薄弱,犹如小马拉大车。目前,部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存在一定冲突现象,并且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形。在基层环境执法中,具备执法资格证、执法能力和环保技能的专业执法人才不足直接导致执法力量薄弱,加之执法设备缺乏导致执法不到位和不及时。环境行政执法可发出责令停止、责令恢复原状、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但没有相关的行政强制手段,如冻结、没收。因此,部分长期环境污染源没有能得到根本治理,进而淡化了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效果。此外,环境行政执法重视执行经济处罚部分,而对整改、关停等事项重视程度不够。对应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不移送,甚至出现以罚代刑现象,从而放纵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难

 

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社会公众的环境法治意识和环境保护水平仅仅停留在维护自身权益层面,远远未达到参与执法监督和维护公众利益的高度。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从法律规定来看,环境公益诉讼仅仅由公益社会组织提起,而普通公民无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大部分社会组织均没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和经济实力,因而公益社会组织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积极性不足。应当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公民和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从而让更多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三、基层政府环境保护执法的法律建议

 

(一)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在环境立法思想上,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立法思想,确立自然、社会和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法治思想。修改现有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对存在滞后、冲突和有缺陷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清理,及时填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法律空白。制定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减少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原则性规定和增强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扩大基层政府环境保护执法权限和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在环境保护立法上应确立综合性立法观念,尤其是确定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程序机制,制定环境行政程序法典。此外,中国环境执法工作应参考国际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并在适当时机将中国环境立法与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相协调。

 

(二)落实政府责任和加强环境保护督察机制

 

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要求:“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尽管环保法将环境保护目标纳入考核体系,但并未明确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的政府责任问题。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在基层环境保护执法中,对环保违法行为不作为、慢作为和懒作为应当保持长期的督察机制,严格执行后督察、环保督察巡视等制度和挂牌督察制度。开展环境执法稽查工作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执法机制。

 

(三)构建合理的环境执法体制

 

在环境治理体制上,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依照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作为顶层设计思想,建构污染治理的制度基础。“十三五”规划提出:“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需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或者成立综合执法局。由于环境保护是系统工程,基层政府环境保护执法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纷争导致环境保护执法难,仅仅依靠环保部门无法完成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同一污染问题导致出现多部门执法冲突或交叉时,应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或者设置综合执法机构以解决执法困境。此外,应当创新环境执法监管方式,如空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体制、环境监测预警体制等都应当纳入环境执法体制。

 

(四)提升基层环境执法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

 

对基层政府而言,提高环境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成为执法工作的基本条件。在环境执法人员的准入、考核、淘汰和监督机制上应当规范化和标准化。对环境执法人员而言,应当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并在行政执法中规范执法和透明执法。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环境执法人员应当具备行政执法资格证,并且建立执法人员问责制。将法律规定的政府责任转变为法律责任,进而具体到行政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同时,由于基层政府面临人员不足、设备落后和投入不多的现实困境,因而需要国家在基层政府在环境保护执法上加大预算投入以保证执法队伍的现实需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环境保护已成为基层政府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主要方式。尽管环境保护法已经进行修订,但是基层政府环境执法仍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因此,基层政府环境执法工作应当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并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形成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框架。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9

关键词:强化;环境管理;工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8-0088-01

强化基础环境管理工作,既是协调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更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正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执行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方针,为此基层环境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并且会面对更多的困难。

一、当前我国基层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1.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内陆省份的县级城市产业结构、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经济增长以粗放、集约型经济结构为主体,经济增长与高能耗、牺牲环境为代价。因而工业污染防治困难多、阻力大。

2.环境污染治理陈欠多,达标反弹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不能全面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因此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任重道远。

3.为数不少的县级城市环境执法机构不独立,执法环境差,受干扰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环保部门的处罚权限小,因而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无较大的震慑力。

4.部分县级环保机构的环境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表现为仪器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执法水平总体不高,与相应的繁重的环境管理工作不匹配。

5.县级城市全社会和民众的环境意识不够深入和广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效不象经济指标那样立竿见影,影响了基层环境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

二、“十一五”期间强化基层环境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规则。政府行政领导绩效考评制、追究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度和重大建设项目审批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地方政府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建立健全的GDp增长考核指标体系。把单位GDp能耗、水耗、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环境保护指标纳入经济增长考核指标体系中。同时,把环境效益的损益与GDp有机结合起来,使GDp更具可比性。为了实现这样的绿色GDp,各级政府领导就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就是要强化环境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首先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工业企业由资源开发型、高能耗型和重污染型向技术型、低能耗、轻污染型发展。再就是“全面规划、合理工业布局”,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和稀释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小环境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对基层环境保护机构而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建立一支专业性强、高水平的环境管理队伍。

2.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的另一项具体措施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减少新增污染源。同时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向循环经济型社会发展。这些具体措施的执行在基层阻力较大。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地方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相应的加强软环境建设,基层环保部门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健全“建设项目审批环保一票否决制”。

3.切实加强污染控制工作。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强制实现。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全面贯彻“污染者负担原则”,实行排污收费和总量收费有机结合,以经济刺激制约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排污费的征缴额度不到工业产值的0.05%,而治理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受经济利益驱使,乡镇企业宁愿多交一部分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污染治理。为此,编制全面的环境保护规划,制定详细、严格的总量控制指标,对完成指标的企业有奖,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加倍征收总量排污费,用较大的经济利益刺激制约企业排污和进行污染源治理。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环保机构在政府各部门中的统一、协调和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环境综合指标定量考核指标体系,由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监督实施,以切实保障城市建设、发展总体水平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破坏区恢复等工作同步。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等工作促进基层环境管理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将环境保护具体工作有形化,使民众能够切实看到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存在;同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环境的难点、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加大宣教工作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氛围。

1.县级环保部门建立之初就有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大气、水质、噪声等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以及污染源跟踪监测,但许多城镇居民并未真正了解和看得见。为此,可以通过在电视等媒体进行空气质量、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的日报或月报,增加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进而增加了基层环境管理机构的影响力。

2.大力加强环境工作。通过解决环境污染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民众的环境意识。主要是在处理污染事故纠纷中,贯彻落实环境污染无过失赔偿和举证转移两项制度,作到有访必查、查必有果,并以法定程序公正、快捷。以此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形象。

(四)强化基层环境管理工作队伍管理。关键是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工作能力强、团结、高效、廉政的环境管理工作队伍。以适应当前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这是强化基层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

1.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最主要的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努力工作。切实加强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和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建设。

护理的工作环境篇10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

【abstract】the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istorealizethecitylivablelevel,andachieveourcountrytoimprov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importantwork.inthepasttheurbanplanningofecologicalenvironmentbecauseofalackofunderstanding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resultedinthecityaroundthedestruc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nmakeurbanecologicalfunctionaffected.withChina's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formulationandimplementation,moderncityconstructionmustwill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asthecenter,realizesthesciencecity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problemssuchastheeffectiveimplementationofthebrieflydiscussed.

【keywords】the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Urbanplanning;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发展奠定基础。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应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为中心开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理论与文件,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城市规划建设作为基础,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1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考虑的重要内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关联。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将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首位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城市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的结合应用避免传统城市规划建设方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2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2.1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调研―――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为了实现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进行调研。通过对城市气候环境、原有生物植被情况的掌握等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引方向。同时通过基础调研也能够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情况、为后期植被引入等奠定基础。利用基础调研信息与数据能够有效避免外来生物对原有生态结构的影响,实现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还应针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调研与分析,科学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2注重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联系―――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我国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使得城市扩建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例如:为了城市扩建或开发区的建设将原有的湿地填平,这样的后果是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城市蓄水储水能力降低,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或防洪抗旱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城市规划工作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开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的目的。通过将湿地、城市周边河流湖泊的规划与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创造适宜居住的、和谐优美的都市环境。因此,现代城市规划工作中应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以环境影响为基础进行发展规划的编制。在新建项目审批过程中强化环保评估工作的开展。以新思维、新思路、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从环保优先、严厉治污入手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共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2.3完善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成为了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通过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的科学利用能够极大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应注重景观与绿化系统的完善。以多年生植物作为基础、运用景观设计与绿化规划打造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城市道路单位的联系。利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隔离带等完善城市绿化系统。通过道路绿化工作的开展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城市道路周边空气质量奠定基础。

3加快城市污染治理脚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城市污染治理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应将城市污染治理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通过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排放监测与管理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分散于城市周边村镇的企业也应积极规划其建设。将城市周边零散企业搬迁至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内,以此便于企业排放的检测与监测。另外,城市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中还应考虑城市所在地区季节风向、水流方向等问题。通过污染治理以及综合考虑工业园区位置为减少工业园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污染治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影响城市宜居水平的关键。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作为中心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以城市景观、绿化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工作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应注重植物引进的科学分析,避免外来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多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周云龙.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分析[J].城建资讯,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