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十篇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1:48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1

在普通院校中,实验课程大多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但授课时间的安排情况却错综复杂,有的效仿公办院校采用实习周或小学期,但大多是采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实验类课程。特别是像eRp沙盘等实验类课程的安排一直是普通院校头疼的难题。根据目前普通院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这类课程大多只能安排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但这样会在师生之间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一是占用教师过多的休息时间,教师的劳动强度加大;二是占用了学生的周末和自习时间,学生心里不乐意,自然会影响到教师的评教成绩,也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奖金。而在普通院校中,一般上实验课的教师大多是担任两门以上课程,工作量加大,但又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自然心情就会郁闷。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差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会计教师都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又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未曾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环境,到企业锻炼也仅是参观或旁观者。多数“双师型”教师也仅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故大多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指导经验,在教授模拟实验过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验指导,与实际会计业务情景相差甚远,致使“实验”成为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二)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大多数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简单,涉及面较窄,缺乏特色和创新。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实践教学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激发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出社会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目前大多普通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较落后,基本是手工模拟企业经营或用会计核算软件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业务环境尚有较大差别。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经费投入等问题。

(三)缺乏综合考评体系由于普通院校的教学体制还不完善,教学计划每学年都在不断地调整,实践教学的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需要不断的磨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秉承教育部重视实践教学的精神,不断地在增加实践类课程,但每增加一门实践课程,其考核体系就需要调整,就需要上签呈文件让领导部门核批,非常麻烦,也给各院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作者调查周边兄弟院校的情况大同小异。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

二、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多年的教育经验证明,会计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普通院校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阅历浅、社会常识、生活经验都很欠缺,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如一味地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更何况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因此,普通院校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引起相应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抓好“一个中心”,搞好“两个课堂”,实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以期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1)“一个中心”,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各普通院校要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强调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物理和电子沙盘软件,通过实践与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两个课堂”,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个课堂。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大多普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行而有效的校内实训形式,建立了手工核算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力求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民办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不理想。如果要保障“两个课堂”的成功实施,建议提供学生专业实习机会,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另外,会计系(学院)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在人才培养、工作量计算等环节,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增加学生专业实习机会。由学校出面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基金,带领学生到机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参观,让学生切实了解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真实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了解社会,加上初步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带着理解与收获去感受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领域的现实状况,对会计行业有初步与大体上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和会计生涯规划打开思路。其次,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増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普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普通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采用仿真资料,但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学生在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是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普通院校应增强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方便让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进行顶岗实习,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阶段,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真正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社会交际、与人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技能。最后,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一直是普通院校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问题。这和普通院校发展历史短,积淀不多,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一般都是选取由公办高校教师编写的,但这些教材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普通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普通院校应鼓励会计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的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特色对教材进行的编写,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目前,作者所在学院的eRp沙盘实验课,就是采用了自己专业教师编写的实训报告手册,进行授课;但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实训效果,相关领导已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正精心编制eRp综合实训教程。(3)“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只有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才能使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若想突出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特色,可以考虑尝试建立并实施实践教学的“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即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四级实训教学体系。这四级实训教学体系分层递增,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随课分散实训。结合会计专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应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目前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已采取了随课分散实训。随课分散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针对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管理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二是分课综合实训。分课综合实训可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职业技能。分课综合实训是针对会计核心类专业课程在该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2-3天的实训、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一周的财务会计实训。作者所在院校会计系的基础会计采用就是4+1的教学形式,即大约一学期安排18个课时进行实训,目的就在于让初入会计大门的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和把握。三是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到单位岗位实习之前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时间可安排两周,大约54个课时。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实训情境,组织、督导、考核学生的实训活动,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前面手工核算实训,后面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其内容涵盖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系统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四是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一般结合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进行撰写,进而提高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尝试实习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授课时间。真心希望普通院校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做法:比如北京交通大学是每学期安排的有“小学期周”,实验课程就安排在“小学期周”集中上课;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是每学期安排“三周实习周”,集中上实验课或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如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在未来5年规划中拟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安排两周的实习周。压缩学院的期末考试时间,两周改为一周;再压缩平时上课时间一周。实习周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这样学生心理负担较小,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院校会计专业若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教师却缺乏实践经验,这无疑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故其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实践教学的改革谈何容易。要立足自有,挖掘内部资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本校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丰富多彩,才会更和社会接轨。要拓展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力争外援。普通院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也可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相关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校企合作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针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对于主要核心课程除了安排随课分散实训,还应某课程结束之后单独进行集中性综合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结束以后在岗位实习之前进行一些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拓宽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宽,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撰写企业创业计划书等。如作者所在学院开设了eRp沙盘综合实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在这些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培训学生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身体体能、团队协作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缓冲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不适应期限。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基于体验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将“企业搬进课堂”,由教师设计一个体验场景,提供一个企业经营的仿真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比如eRp沙盘实训课程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详见图(1)。(2)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由教师使用问题引出讲授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难点,最后也是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可以这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详见图(2)。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作者认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非常适合普通院校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以“问题”、“体验”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将“企业”、“市场”搬进教室,寓教于做、寓教于惑、寓教于乐。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要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考核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考评体系必须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成绩中,贯穿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综合考评体系需要考虑课内实践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四方面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必须注意以过程为中心,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少用或不用卷面考试,设计根据学习与实践过程综合打分的考核体系。及时更新设备,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实验室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和措施,即要多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以期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结语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教学载体三层次双轨递进实践体系仿真实训

在会计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在以上探索的基础上,以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为契机,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构建了以实践教学载体为核心的双轨三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会计实践教学载体的选择

会计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为了保证会计实践的有效进行,必须对会计实践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目前的实践教学可供选择的载体主要有:案例、仿真实验、项目、会计服务公司、中小企业等。按照实施灵活度、管理难度、接纳人数、业务量及规度等方面进行划分,本文将这些实践载体分为三类:仿真实训、会计服务公司、中小企业。这几种实践载体各有优缺点,在对实践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要依据岗位对技能的要求,要按照能力的递进顺序,选择合适的载体来进行。

二、三层次双轨递进实践体系

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辨析,本文将会计学生的职业能力归纳提炼为: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三层次双轨递进”实践体系,该实践体系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学生有效依托仿真实训、会计服务公司、中小企业,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从完成简单工作到完成复杂工作,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阶梯递进,直到达到岗位需求,胜任岗位工作,完成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训练,“递进”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表1-1为三层次双轨递进实践体系。

表1-1三层次双轨递进实践体系

阶段

类别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综合技能培养

学会计基本技能

会计从业入门

账务处理能力\申报税务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等职业综合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岗位综合技能

做手工《会计核算基础实训》《财务会计》实训

《成本会计》实训

《报税技能实训》等《分行业会计综合实训》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

电算“会计电算化考证训练”《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i》实训

“会计电算化考证训练”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

“会计电算化考证训练”电算账电算账

依托

载体仿真实训仿真实训实训室记

账公司中小

企业

实施

方式练岗练岗练岗轮岗顶岗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依托仿真实训练岗

仿真实训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与手段,其具有灵活易管理的特点,是会计专业模拟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最好方式,该实训是学校为学生创设仿真的职业氛围,将会计理论知识学习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统一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训中,并按照认知规律及工作难易程度,进行分阶段递进实训。第一学期学习会计基本技能,进行会计核算基础的实训,第二、第三学期学习会计岗位核心技能,开展账务处理能力、申报税务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进行账务处理能力训练,第四学期学习职业综合技能,开展《分行业会计综合实训》训练。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仿真实训的作用,首先必须注意实训资料的收集和利用。会计是一项心智技能,职业判断是第一位的,学生要根据原始凭证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是否合理、是否合法,在此基础上才是如何处理。所以在进行训练时必须以真实的业务为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合作单位取得真实的会计资料,同时依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核算程序,根据不同的实训要求选择行业规模不同的企业,根据实训时间长短、目的选择业务量的多少。其次要关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了提高实践专家的教学效果,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外聘实践教师资料库,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在练岗阶段完全由校外人员担任不现实,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从长远和效果两方面看,学校培养自己的成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方式建立起公司与学校联系的平台,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中去学习。

2.依托记账公司轮岗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完全模拟出实际工作真实的经济活动,而真账操作则是职业技能的升华。学生只有身临真实的工作环境,面对真实的财务资料才会有更深的职业认同感。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越来越多,专业化的记账以其优质、灵活、高效的服务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小微企业的青睐,石家庄目前有记账公司200多家,这些记账公司规模大小不一,每个记账人员负责十几家企业的账务,涵盖商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主要完成账务处理及报税等业务,是会计实习的理想场所,由于规模、薪资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财务公司人员的流动非常大,同时学生已经在学校完成基础文化课程,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进行了相应的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及综合技能的仿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到记账公司实习的条件,综合以上因素,学生依托记账公司实习是可行的。本阶段的实习主要是学校将学生安排到与企业签有校企合作企业的记账公司,在第四学期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效地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实现双赢,学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恰当的时机。通过对财务公司的调研、走访,财务公司业务最繁忙的时候是二到六月,这个阶段派学生进入公司,能够缓解财务公司用人紧张的问题,作为学生能够学到除了日常业务处理以外如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技能;二是“双师制”跟踪指导,双师制指的是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公司的兼职教师。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跟踪制度,在同一记账的同学即为一组,每个专业老师根据每组的多少负责一定量的组,每星期至少到企业一次。一是搭建了学校与企业的平台,有任何问题可以及时有效的沟通,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关心,无形中拉近了和企业的关系。二是搭建了兼职教师和学生的平台,尽管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仿真实训,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真实业务时往往手足无措,专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不适感,尽快适应岗位,同时教师获得了来自企业一线的第一手资料反哺教学,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依托中小企业顶岗

记账的企业往往小规模纳税人居多,涉及工业企业的较少,主要完成报税等业务,往往是客户拿什么资料就处理什么资料,一个月的业务量较少,而且规范化程度不高,所以要切实推进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到中小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安排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从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及不足,为今后的就业及继续教育调整方向,由于学生已经在记账公司进行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本阶段的实习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五、第六学期完成。

要想真正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过渡”,首先学校要为学生积极搭建实习推荐平台。学校系部及相关的就业部门要通过校内实习推荐专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实习单位推介平台,对于面试中经常遇到的如面试着装、面试礼节和如何回答面试官的提问等问题进行具体辅导,实习推介会召开期间,专业课老师要在场进行指导,使学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

二要充分利用QQ群、电话等现代工具做好常态化的跟踪辅导。由于顶岗实习设计的单位多,地理位置分散,教师走访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搭建QQ平台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该交流平台每天应至少有一个指导教师值班,负责解决当天学生的提问,学生可以将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到群共享或空间里寻求教师的帮助,值班老师及时解答,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结论

有效实施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寻求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直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和难点,三层次双轨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综合运用各种实践载体,实现了实践体系的系统化、实践技能的递进增长。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除选择正确的载体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上的方式方法都要进行全方位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建立以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督导、评价标准、信息反馈为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形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特色,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并最终转化成专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财会类专业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财会类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财会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受财会岗位容量小和财会工作保密性强的制约,财会类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普遍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但由于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严重影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这已成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如何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符合职业技能提升内在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所有院校财会类专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就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立足浙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鲜明特色,从职业岗位(群)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接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搭建课程实训、专业办企、引企入校和顶岗实习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围绕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的结合,将动态化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中,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地培养了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搭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见图1)

1.真账实做平台。在校外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形成工学结合的示范性窗口和标杆,在校内,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自建财务咨询服务公司,实现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真账实做的机会。同时,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结合专业课程进度,每月特定经济活动信息,学生根据这些源于真实企业的原始资料进行实训,连续3个学期的实训相当于积累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难、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模拟实训平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推行了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分课程的单项实训,以此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创新推行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将顶岗实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引入实训中,突破了传统模拟实训在时间、方式和内容上的局限,构建了一条针对性强、仿真度高的动态会计专业综合实训链,同时出版了配套教材《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单项与综合结合的实训方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考虑到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特点,除了完成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还需要办理与工商、银行、财税等外界部门之间的业务,因此,开发了一门名为“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的新课程,专门培养学生办理外部事务的能力。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虚拟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内务与外务的结合,拓宽了校内实训的内容与范围,适应了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人才需求特点。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校内与校外、模拟与实操、内务与外务、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见图2)

1.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岗位调研,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会计主管、会计监督,通过对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制定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能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操作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类专门人才。

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1)划分实践教学内容层次。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以会计书写、凭证填制等会计基本技能为主的专业基础能力层;以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会计电算系统操作、财务管理和分析等会计主要技能为主的专业核心能力层;以会计事务处理、财务知识运用等会计延伸技能为主的专业发展能力层。

(2)分层设计具体实训项目。实训项目是提升专业能力的载体,分别在专业基础能力层下设会计书写、点钞验钞、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核心能力层下设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存货核算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发展能力层下设会计科目设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能力训练项目。通过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专业人才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实践教学技能考核方案

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方案能够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三个能力层次的实践教学,分段进行考核,各阶段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成绩、集中实训实习成绩、本阶段职业资格考证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课程实训成绩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进行过程性考核取得,集中实训成绩通过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双方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考证成绩根据实际考证成绩取得。通过考核的学生由学校颁发技能鉴定证书。

这种以能力考核为主、稳步渐进的分段式、多元化考核方法,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构建财会类专业“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解决了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一方面,通过专业办企和引企入校,实现了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形成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训难以做到真账实做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三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发“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等特色实训课程,拓宽了实践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强,更加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一岗多能”的用人特点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技能考核方案,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按三个能力层次分段考核,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集中性实训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双方考核)、职业资格考证(实际考证成绩)三部分成绩构成,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工作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会计知识更新换代得非常快,这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掌握新知识,并具备与一线岗位接轨的实操能力。

在探索构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带学生到校内真账实训基地实训等方式,熟悉会计操练,及时掌握会计工作的最新动态,胜任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同时,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专家等方式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真账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通过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真账实训的机会,学校教师和企业会计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做到“基地即教室、师傅即老师、学生即员工”的校企融合,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真实的会计业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促进财会类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X

参考文献:

原和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4

abstract:tomeet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andenablethestudenttomasterthecomputerapplicationasnewknowledgeandskills,YunnanForestry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computerapplicationtechnologymajoraccordingtotheneedsofpracticalteachingreformimplementthe"integration"practiceteachingmode,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applicationofcomputerprofessionaltechnologyinstituteofpracticeteachingof"integration","integration"practiceteachingoftheimplementationandmanagementmeasures.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Keywords:thecomputerapplicationtechnology;"integration";practiceteachingsystem;constructandimplement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138-02

0引言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特点,实施了“一体化”实践教学。建成了配套的实验室、实训室和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确保了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

1“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简单的说就是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1]

2“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标准,是“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专业顾问委员会,毕业学生的访谈,掌握社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与规格要求;其次,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基本素质、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等子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对应每一个子目标的模块课程;最后,通过各模块的专业基础课、“一体化”课程、专业认知实习、模拟现场实训、创新能力培养实训、综合应用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见习、毕业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实现培养目标。[1]

2.2“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先确定该专业职业岗位群,然后通过广泛地社会调研和相关企业专家顾问委员会论证,掌握社会对该专业高职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再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基本素质、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等子目标。

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就业与创业能力、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英语能力、心理素质、就业指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能力、平面设计能力、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能力、网站规划等有关基本操作技能。综合技能包括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能力,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技能主要包括学生的所学知识的拓展学习,通过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1-2个模块的课程加以学习,学习的内容与技能鉴定的要求一致,并要求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模拟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包括了现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Flash、photoshop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讲解完马上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并进行实践,能较快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并加快掌握的程度。

2.2.2模拟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拟公司的形式,引入到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模拟公司”中可以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电子商务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中可以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模拟公司”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法。我们专业在“创业工作室”模拟数码公司,处理打字、复印、创意、设计、制作等业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广告设计、打字、复印、刻录光盘制作过程,让教师和学生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按照公司运行的模式,进行各种数码处理,并做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电子商务相关等工作。构建模拟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学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真知、掌握技能,在掌握真知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了解运用市场,从而达到“学、练、用”三者合一。

2.2.3综合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包括了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eRp综合实验、综合系统开发、综合平面设计、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等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系统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校内外相关项目及课题,由本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课题的研究以及网站建设等综合实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型的eRp竞赛,培养学生的eRp综合应用能力;利用学校办公室、教师及学生电脑等设备,进行真实的电脑维护实践。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做数据处理、广告设计及宣传。在网上实现了“创业网上便利店”,面对我院的全体师生员工,为他们网上购物、话费充值、网络产品的购买等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最主要的是锻炼和培养的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这些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让教室与实训场地实现了零距离的结合,让工学真正交替,让产学有机融合,让师生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富有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创作训练体系,真实有效的校园微型社会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或相同的实践效果,有利于实现“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4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企事业单位、it行业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调查:学生对家乡或某地区的it行业的状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了教育面,调动了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5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在校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对学生进行思想与设计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计算机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计算机应用项目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包括:掌握设计课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调查研究,进行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上机调试与测试;编写设计文档等。

2.2.6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了解现代电子商务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软件开发过程及技术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及“团队精神”;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双向选择就业单位,毕业后可到该单位工作。

2.2.7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平面设计大赛、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itat技能大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学生在综合实验和竞赛活动中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除此之外,我们还丰富了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支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现场参现与见习,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计算机应用相关讲座等。以上这些形式,都是通过不同的学习场所和传播方式,将传播内容侧重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上。因此,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拓展了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管理

3.1修订实践教学计划,整合实践课程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职教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实践课时至少占到教学总课时的1/2以上。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总课时为3228,其中实践课时为2010(包括了教学实践、综合实践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占总学时的65%。为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专业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修订了实践教学大纲。整合了实践项目和内容,修订并调整实践指导书。

3.2课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现“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须”、“够用”着手,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近距离或零距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岗位需求根据各课程按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了模块设置,共设置了办公自动化模块、系统开发模块、平面设计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网站建设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课程模块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本位、强调了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提供了链接的平台,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的保障。[2]

3.3资源保障

3.3.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室、硬件维修实训室、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素材采集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等校内专业实训室10个,昆明协创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8个,接收实习学生规模达500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职业资格考试中心、itat技能考试中心,为实施“一体化”实践教学式教学创造了条件,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要求学生参加职业证书认证考试,实施双证书制度,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3.2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

3.3.2.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主要开展的途径为:一是对符合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遍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便于他们在获得生产一线经验的同时参加社会职评或考试,获取相应的技术职称;二是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等。

3.3.2.2加强“能工巧匠”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念更新、知能更新、方法更新的要求,需要大量“能工巧匠”性的教师。我们专业大力开展了师资培训。有目的地输送一些理论课教师到生产一线实习,而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培训了实训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加强了本专业“能工巧匠”性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3.3.3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几年来,我们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我专业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5家,其中包括:昆明奥立德计算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盛分公司、昆明益泰金穗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云南超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协创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易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的形式也从最初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实训创建与管理以及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组织、课堂教学指导等多样化的合作形式。

3.4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出了真正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首先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所培养的人才直接与企业、行业和市场相链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形成科学了规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获取知识技能,通过岗位实习、综合实训应用知识技能,通过毕业实习检验知识技能,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迎合企业的需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经验,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规划内容。

二、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单项模拟实训。包括会计数字和汉字的书写、点钞、珠算、文字录入等。

专业课程实践。包括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综合模拟实训。在学校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综合处理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往来业务。

顶岗实习。第三年到企业相关财务部门进行实习。

三、实践教学实施问题探讨

虽然目前教育界普遍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之所以难以开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及设备作支撑,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条件较差,设施简陋且数量不足,实训材料陈旧,财务软件更新较慢,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2.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不足

很多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到教学岗位,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自身实践经验缺乏,虽然能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上实操课都感觉心里没底,生怕出错,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3.班级人数过多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多,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每个班都五十多人,班级人数较多导致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常见的分组教学难以开展,课堂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难以顾及到那么多的学生,实践结果的考核和评价无法及时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4.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绝大多数教师所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教育,本身早已习惯“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心理难以摆脱这种传统,所以教学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讲得太多,学生做的太少。

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国外职业教育以胜任岗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课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应该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奠定学生就业基础。

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训练过程。所以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其内容设置应做到“不同层次,逐级递升”,使实训内容随着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入,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构建成一个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应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基本技能训练

这主要是指职业岗位(群)最基本的操作能力训练。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基础性技能。这些训练主要在课堂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如开设“计算技术”、“出纳实务”等课程,进行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书写、珠算、计算器使用、点钞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中,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汉字输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训练。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对专业初步的认识与最基本的规范操作方法应用的把握。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目的都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设计,以其能通过对会计基础技能要求部分的实训了解,对专业的重点、难点、实际工作中易出现的差错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关注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要求规范。在基本技能训练部分,只要能达到这样取得教学效果,那么本阶段的实训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

2.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主要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完成职业岗位(群)所必需技能。这种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主要采取模拟训练的办法。如《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重点进行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企业财务成果核算,明细账、总账、报表的核算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成本会计》课程主要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进行的是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的技能训练等。通过这些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解决学生某一项或几项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处理职业岗位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实训阶段,重点在于对学生在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系统财务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企业一个会计期间较为完整的日常基本业务的账务处理,锻炼学生的处理企业全盘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这不但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考和专业知识的衔接运用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系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此阶段还要基本完成传统的手工做账与现代的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做账的结合。要求学生熟悉工作中常用的财务软件,并把完成的手工记账部分,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入账。

3.综合技能训练

综合技能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必需的综合技能、操作技能和应变技能。综合技能训练是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

本阶段的综合会计模拟实训是在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集中处理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一般模拟1个月,4人-5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制证、审核、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体验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要求,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单、证、账、表及其他用品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使学生通过实训,了解和掌握各个会计岗位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同时,把时间教学与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对财务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五、结束语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当今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需要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中等职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实践性互助教学,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和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综合能力;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79-03

21世纪,高职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中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迅速掌握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要求人才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和苛刻,除了看重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更加关注和欣赏人才的职业综合能力。这些职业综合能力体现在: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较强的团队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这些能力和素质不是与生俱有,需要经过不断积累和有意识的锻炼才能获得。所以说,学生在校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高职院校探讨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情况,我们立足于财经职业院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层面着手调查。本次问卷通过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对部分参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675份,收回662份,回收率为98%。涉及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0级会计、工商、金融、财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学生被分配在各模拟单位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因此,涉及模拟单位包括18家制造公司、4家贸易公司、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两家工商局、两家税务局和1家银行,涉及模拟岗位320位。针对本次调查产生的结果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关于多专业综合实训动员会、岗前测试和培训产生的效果,从数据来看,47.28%的学生认为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动员会、岗前测试和培训了解了该门课程,47.73%的同学认为只是一般了解,有少数学生不了解该门课程。可以看出,多专业综合实训动员会、岗前测试和培训的效果基本能达到培训的目的,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若要深入该项实训,需要同学们在后续的实训中进一步地深入和投入学习。

2.从学生应聘的岗位与您所学专业对口情况来看,43.96%的学生所聘岗位与专业对口,40.94%的学生所聘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模拟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在于,4.38%的学生认为没有对口岗位,7.85%的同学则是不喜欢自己专业对应岗位,49.85%的学生希望尝试其他岗位,25.08%的同学认为是其他原因,比如,应聘的过程中欠考虑,错失了一些机会等。

多专业课程的开设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多学生们喜欢的岗位,但实训中也存在一些具有挑战的岗位和繁忙的岗位学生们不愿意从事,今后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简化这些岗位或提高它的评分标准,增加加分项目,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在调查同学们对应聘工作的信心度上,79.91%的同学是有信心的,只有4.83%的同学无信心。

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基本情况

总体来看,同学们对自己目前的专业能力、个人综合素质满意程度不够高,45.77%的同学达到满意,48.64%的同学一般满意。具体可以通过我们设计的一些指标来了解同学们目前的职业综合能力情况。

下页表1表示的是认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处于“强”位置的学生权重(如下页表所示),78.5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强,69.34%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强,在这些能力指标中只有“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及“团队合作能力”两项指标的权重超过50%,其他指标均在50%以下,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权重最低,说明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较低;30%~40%权重区间的指标较多,有“社会适应能力”、“职场岗位胜任能力”、“市场竞争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指标。说明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下页表2表示的是认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处于“一般”位置的学生权重(如下页表所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处于一般状态,与图1形成对比,72.96%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般,73.72%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创新能力”一般,这两项指标处于峰值位置。而“社会适应能力”、“职场岗位胜任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都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处于一般状态。只有20.54%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一般。

表3表示的是认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处于“弱”的位置的学生权重。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处于弱势的同学比较少,最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指标也不到4%的权重,根据调查学生的总人数,所占人数不到30人。

三、通过该课程学生得到锻炼的职业综合能力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定的9项能力学生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都得以锻炼,其中有三项能力处于80%以上,分别是“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也就是说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三项能力得以锻炼。其余5项能力的认可度都在60%以上,说明同学们在多专业综合实训过程中职业综合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实训方式得以认可,但同时也可以看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手段相对较弱。

四、分析与探讨

1.通过学生在进行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前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实训课程的了解、态度、信心等情况。为学生在实训中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引和方向。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我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信心度比较大,在实训的环节中可以设计更能提升此方面的职场情景,比如,组建新公司以及打造团队精神,开展商品展销会等等;“社会适应能力”、“职场岗位胜任能力”、“市场竞争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指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较欠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对于自身的“创新能力”信心较差,创新能力的培养历来是最难的一项能力。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7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1、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目标定位是构建新体系的关键。专业目标定位是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针对市场需求,来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据市场需求预测分析,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电算化操作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胜任于会计不同岗位群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充分考虑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岗位知识要求、职业拓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的情况下,然后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开设课程。

2、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原则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现状,把坚持专业方向与适当拓宽就业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就业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把课程设置与学生会计职称考试结合起来,突出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的运用;把在校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1、依据培养目标构建教学课程体系

(1)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的设置力求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强调以应用为目的,和“必需、够用”的原则。还应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预测等操作知识实践能力。应设置的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会计》、《市场经济学原理》、《财经法规》、《经济法基础》、《初、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强调与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考证相结合。以保证学生在学业修满后取得1-2个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

(2)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按双轨制办学体系要求,必须注重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三年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不断线”。并规定实践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单独实践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外贸单证》、《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同时,《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国际贸易实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专业课程和部分公共课采用上机、实训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纳入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之列。会计综合实训分校内模拟分岗综合实训和校外综合实训。校内模拟分岗综合实训应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它弥补了我国目前会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财务操作流程相脱节的缺陷。具体做法:按目前企业中财务分工,将学生(模拟会计人员)进行分岗,按岗位设置职能,对模拟企业每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按企业经济业务流程,模拟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模拟实训操作。以培养学生适应会计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

2、应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构建和实施新体系的突破口

专业培训目标的实现,产学研是突破口。首先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特别是使理论中一些无法认知的感性认识得到体验;其次是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真正的提升;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会计专业究竟应该学什么。

(1)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应根据实训计划安排,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中小企业组织的会计理论与会计业务学习,保持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学与管理还密切注意与专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与省财政厅主管会计工作的会计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2)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活动。注重校企联合,为企业和社会会计人员的再教育服务,积极投入社会,回报社会。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交流与合作。

(3)校内实训室建设。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做好学生实习工作的关键。通过构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设置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全套财会室工作场境,配备多套财会印章与财会单证,给学生一个全真模拟实训场境。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8

财务软件课程将国家会计法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认证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以制造企业会计岗位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领域各岗位的任职要求。《财务软件》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会计职业基础》《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成本核算》《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对上述4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为后续开设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审计实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前后课程衔接得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本课程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2财务软件课程目标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定位职业化的目的,打破传统教学的按章节的分段的培养目标,改革后,通过《财务软件》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职业基本发展能力、生存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

3财务软件课程设计思路

3.1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进行课程设计《财务软件》课程设计以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课程设计以制造企业为情境,以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为主线,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典型经济业务的基础上,设计《财务软件》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会计信息化认知、电算主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出纳岗位、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学习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业技能,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

3.2紧密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取证教学推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将《天津市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培训大纲》融入财务软件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参加天津市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财政局设置一年考4次),取得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财政局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要求。

3.3按项目化设计教学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思路,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把《财务软件》课程设计为5个项目。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了整体课程的以下特性。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2)以项目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巩固。

(3)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并探索,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项目,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3.4综合提高学生运用其他财务软件的职业技能通过《用友财务软件》的学习,了解其他通用会计软件的使用,并能举一反三地使用其他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如速达、金蝶、管家婆),达到综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目的。

3.5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使教学具有特色

3.5.1建立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4个步骤开展教学,理论教学中融合项目化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内容与天津市会计电算化初级考试的内容接轨,力求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实现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使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三者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3.5.2《财务软件》课程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将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分项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后学生自主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通过由基础到综合,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实践技能。

3.5.3按项目化设计教学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思路,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把《财务软件》课程设计为6个项目。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群;模拟实训;记账;一体三结合

探索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该课程群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课程群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会计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群采用“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群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三、“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功能

(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三结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四、“一体三结合”教学实施的条件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一体化的“教室”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这个“教室”就是公司财务室和教室的一体化,是会计账本、账簿、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电脑及黑板、粉笔、投影等的组合。

(二)一体化的“教师”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的这个“教师”是会计师和教师的一体化,是理论扎实,精通会计业务及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三)一体化的“教材”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教材”既可以是实验手册和课本的一体化,也可以是行业规范和课本的一体化,还可以是操作流程和课本的一体化。总之,这种教材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注册记账公司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的关键条件。真正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必须“真刀实枪”,它需要学院有自己的实际会计公司。这个“公司”可大可小,业务可多可少;既可以是盈利的,也可以是学校补助的,其关键是真实的公司化运作,有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能真正零距离接触会计岗位的工作。

财务会计的课程群通过循序渐进“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36.

[2]杨汇凯.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室的环境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5-46.

会计综合实训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训;轮岗制度;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0000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为各个区域性经

济体来发展和提供会计服务。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校基于珠三角地区核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将会计模拟实训逐步设计成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能够将会计的实训活动设计的充分和试用,就可以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的学习会计知识和掌握会计实训技能,为其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而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从而活动更好的发展。

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学条件和课程设计的一些问题,会计实训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动手实训能力不强,知识单一片面,办学效益不高,人才培养水平较低。

1中等职业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

会计模拟实训室是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步骤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完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逐步开始适应会计环境。而会计模拟实训通常都是以具体的模拟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业务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间的传递程序等作为模拟实训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全面系统的认识。目前很多学校的模拟实训室由于种种限制和资金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会计模拟实训室与实际结合不强,实训环境不够仿真,甚至出现教学工具匮乏导致只能够开展学习会计的基本功,如点钞、计算器的应用等。因此,在硬件上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并在软件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模拟实训的详细程序,这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实训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的组织方式过于呆板

会计模拟实训,通常按照实训内容的综合程度分为综合实训和专项实训。这些实训活动的设计,通常简单的参考了高等职业院校甚至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训模式,很多方面都忽略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成熟度,业务实训的设计比较呆板和机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更不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目前的综合实训一般在毕业前的实习活动中来组织,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将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的各种会计知识加以综合的运用。以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事项等,按照综合实训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到完成实训报告,而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会计模拟演练。

综合实训的组织运作方式,一般采用混岗的实训运作方式和分岗运作方式两种。采用混岗运作方式,要求每一位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训内容。采用分岗运作方式,要求将实习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岗操作。由于分岗式综合实训的组织难度比较大,很多学校的综合会计模拟实训都采用混岗式。

混岗式综合实训虽然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但其缺点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活动中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不强,其学习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也不强,因此如果让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所有会计活动,毫无疑问的会导致其对会计账务处理的环节掌握的都不稳固,最终导致每一项的操作都不熟练;其次混岗式的实训不能体现企业财务部门各岗位的内部的相互作用。在混岗式综合实训中。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之间没有任何审核,更是没有体现出在实际工作环节下,会计部门内部各岗位的相互牵制作用。导致学生完全体会不到会计工作的严肃性。第三,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过分的强调会计核算,会直接忽略会计监督和管理的过程。

1.3会计实训相关资料设计与现实脱节

很多模拟实训资料过于强调片面的完全仿真或完全虚构,一般会将某一时期的会计资料直接拿来进行教学,没有进行任何的资料加工和处理工作,因此代表性不强。而有些实训资料则与现实情况相差巨大,很多时候就是教师凭空来编造的,为了教学方便,数据也没有进行任何的测算,仅仅是虚拟出一个企业和一些没有依据的业务,最终导致模拟实训并没有实训,而只是会计课后作业的简单综合,严重缺乏真实感,使学生失去学习和实训的兴趣。

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也主要是采用制造企业的会计实训项目,很少涉及其诸如it行业,贸易行业,事业单位等不同的行业,没有使得学生接收到最新的实训项目。

1.4中等职业会计教育与实际的工作沟通不足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其培养出的大量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符合会计工作的需求。究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直接从大学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会计实训经验不足;其次,教师很少去接触具体会计实务,不了解企业需求的变化情况,与企业沟通不充分,甚至没有机会接触会计实物工作,最终导致会计教育界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2改进会计实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会计实训室的全面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一方面应加大实训室建设的基础投入,建设必要的与现实情况相类似的实训场地。另外,应加强实训室的功能建设和开发利用,可以采纳兄弟院校的一些实训经验,或者与企业相合作,培养订单化的人才,大量引入企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兼职实训教师,甚至可以请资深会计师来帮助设计会计实训室。

2.2考虑采用轮岗式综合实训

鉴于混岗式综合实训以及分岗式综合实训的缺点,我们可以采用轮岗式综合实训方法,将一个班的学生按照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分成若干组别,而在同一组别里的同学,都要完成其所在位置的所有工作,组别之间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当实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组别之间进行轮换,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够经历所有的岗位。这样不仅可以熟悉各个实训岗位,还可以有效的明确原始单据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深刻的体会到会计监督和内部牵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