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9:16

初中生物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课程改革

21世纪已经到来,经济的全球化、知识产业的兴起、信息社会的来临、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已经对人的教育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科学教育和生物科学教育的改革必将驶入高速道。回顾100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沿革中国的生物学教学可划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生物学教学和建国以后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两个较大的阶段[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物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三年过渡时期(1949-1952)

1949年-1951年,建国以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与全国一切事业一样经历过三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中,生物教材建设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在最先解放的东北,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翻译了苏联中学生物学教科书,共有四本:初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和高中的《达尔文主义基础》。而在其他地区还在使用陈桢等编著的《生物学》、贾祖璋编的《植物学》、周建人编著的《动物学》等教材。1951年中,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了在中学开设四门生物学课程,此后全国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从分散趋向于统一[2]。

二、50年代的中学生物教育

1952年,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颁布。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参考苏联教材编写出版了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学生物教材,其中初中植物学和动物学教材中大量讲述苏联的作物和家畜等内容,取消了传统的遗传学,关于细胞、组织新陈代谢、生殖与发育等生物学基础被消弱,同时,生物学界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加以批判,将摩尔根遗传学视为反科学的唯心主义学说不予讲述。而国际上遗传学进展迅速,取得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辉煌成就,但此时中国的中学及大学毕业生对当时迅速发展的遗传学却一无所知[2]。

三、60年代前期的中学生物学教学(1960-1966)

1956年修订的生物学教学大纲,1957年以后,受在青岛召开的遗传学座谈会的影响,增加了遗传学内容,还将原在高中开设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改成在初三开设的“生理卫生”。1958年所带来的影响集中在生物学教育的任务上,当时的一种观点是生物学教育应该“以生产为纲”,“培养新式农民”。1960-1966年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又进行了一次改革,进入了解放以来相对稳定和相对符合我国实际的调整与发展时期。

四、时期(1966-1976年)

1966-1976年在“”的时期,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害,中学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在“”初期,学校根本不上课,后来逐渐开始复课,可是生物课却被取消。10年浩劫中,生物学被取消的后果是一代人在科学文化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在生物学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

五、改革开放,生物学教育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1979-1989)

粉碎“”后,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建国后第三个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在短时间内出版了相应的教材,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使用。自1982年起,生物学的地位有所提高,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生物学和生理卫生两个教学大纲修改稿中确定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和教学内容,编写了1982年版的初中植物学教材、1983年版的初中动物学教材、生理卫生教材。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物教学在以前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入了一个深入改革的阶段。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就“关于加强我国中、小学生物学教育问题”开展了咨询调查。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后,编写了义务教育的教材。1993年秋,在全国普遍使用义务教育的教材。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六三学制的初中教材《生物学(第一册上)》、《生物学(第一册下)》、《生物学(第二册)》,这套教材的体系还保留分科教学的基本体系[3]。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之间的差异很大,生物学教学又很需要与当地的实践相结合,在全国材与各地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间存在着矛盾。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一纲一本的情况开始打破,多个省市依据教学大纲编写了自己的教材。

1993年以后,初中生物的会考也相继取消。对初中生物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国中学的生物学教育的发展再次进入低谷。90年代中期以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进入了校园,并被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但多年来不重视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的现状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5]。

在世纪之交,面对社会发展的快速变革与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各国都希望通过教育改革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新标准已经从2001年9月起,在我国约20个区、县级实验区开始了教学实验。

从2003年开始,根据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课标实验调研数据和各地教研部门、有关单位提交的课标修改意见以及国际科学教育的相关经验,制定出2011版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生物课程标准具有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等特色。各地区也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编写出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教科书。

虽然中国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经历了一些波折,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随着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生物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学生物学历史

[3]钱承驹编辑.理科纲要第二册动物学纲要.上海文明书局,光绪34[1908]年出版.

初中生物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兴趣

一、巧妙激发兴趣,产生探索生物世界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真正对生物课产生兴趣,才能引领他们兴致高昂地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中来。教师只要备好学生和教材,善于挖掘,注重课堂的导入和各环节提问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定能激发学生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引“生”入胜,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策略1:进生活,以近引之

第一节课,先带着学生全面翻阅课本,让他们自主认识生物课,初步感知生物的生命现象。如果再能联系生活实际,适当介绍人禽流感的防治、埃博拉病毒的危害、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可能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与生命科学的进步密不可分,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产生更浓厚的探索的兴趣。课本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果教者巧妙利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动手操作,也许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成功迈出学好生物的第一步。

策略2:多媒体,以实征之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多媒体技术集动画、图像、音乐等于一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种子的萌发”是个长时间的过程,但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展示给学生全过程。许多平时不易目睹的知识,多可以巧妙借用多媒体直观显示,用科学的真相来征服学生。

策略3:分角色,以竞诱之

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在学习《茎的结构》时,学生头戴四种结构的头饰,分别演示回答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的功能以及由哪种组织构成。筛管和导管的作用是难点,让饰演筛管的同学一手拿筛管模型,一手拿牛奶演示疏导有机物,饰演导管的同学一手拿导管模型,一手拿一杯水演示疏导水和无机盐,既直观又形象生动。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了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完成了教学任务。

策略4:布悬念,以疑激之

“学贵有疑”,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疑激之,定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时提问:“你们可知道,刚生下来不哭的乖孩子,是要被医生揍屁股的,一直揍到你大哭,你挨过揍吗?”又如,讲“伴性遗传”时,提出:“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同等的逆境条件下,女性比男性的忍受能力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激起学生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切入课题。

生物课堂中的激趣点很多,图片、实验、视频、故事只要运用得当,生物课堂应当是趣味无穷的,收获无穷的。

二、充分利用实验,形成探索生物世界的能力

实验是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教学环节。自己动手操作,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总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产生探寻意识,而实验结果则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感受。无论是自己动手的快乐,还是获得成功的快乐,都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课。只要教者充分准备,让每一次的实验教学都取得最佳效果,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验证,获得知识,必然能逐步使他们形成探索生物世界的能力。

教师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无穷兴趣。显微镜下的世界直接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多媒体课件让一些复杂的实验更加直观;实验操作更令学生充满探究的好奇。

三、巧用合作学习,培养探究生物科学的精神

合作学习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法,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等都可能不同,在合作学习时,学生的观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者就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反馈,预先设定相关合作学习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巧妙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教学《周围的生物世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类课时,可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收集常见生物和稀有生物的相关信息资料;(2)思考:为什么关爱生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3)课上组织交流,有目的地引出争论观点,形成正确认识。(4)总结,将学习心得写入日记,出一份手抄报,写一份关爱生物的倡议书。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合作交流,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探究生物知识的科学精神,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

四、坚持学以致用,培养生物学习能力和素质

初中生物教学篇3

教师还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关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外,教师还要灵活处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的合理侧重,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理解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力的相关知识,而有的学生则偏重于光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组织他们形成学习互助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二、制造授课悬念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实验、故事、生活现象、问题等来提出疑问,从而有目的的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问题,并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能够更为积极参与到课堂探析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探究和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笔者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上课伊始就先给学生讲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对故事所描述的情节产生了好奇心,便要求笔者进行演示。笔者首先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大家猜测需要几个人能够将其拉开,然后让认为自己力气很大的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尝试,然后再换另外四名学生挑战,结果大家都没有将马德堡半球拉开。当笔者让一名学生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笔者顺势提出让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追问: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大气压强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大?在经历了上述的神奇现象之后,学生急于了解大气压强,就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讲解之中。

三、设置趣味情景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善于将物理知识的阐述巧妙的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物理教学情境有很多种,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景等,前景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由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惯性的具体内涵,所以笔者便为学生演示了一个情景实验。笔者在杯子口上覆盖了一张硬纸片,把一枚鸡蛋对准杯口放在纸片上,然后突然将纸片抽出,鸡蛋落在了杯中。在做实验前,很多同学认为鸡蛋会随纸片的抽走而掉落在杯子之外,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外。随后,笔者又在装有鸡蛋的杯子下铺了一张质地光滑的桌布,接着又猛的将桌布抽出,装有鸡蛋的杯子纹丝不动。这一系列奇特物理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惯性”的具体存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情境,也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历史故事、生活现象来阐述所学知识。

四、结合现实生活

初中生物教学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教材与旧教才相比,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并在图片后面提出了探究问题,图片和所涉及到的文字可以将学习者带入一种学习情景。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1、演示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可采用幻灯片、挂图、模型、电影等。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所学知识容易掌握和巩固。例如:在讲《种子》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实物带入课堂,自己观察并区别两种结构的不同,然后教师出示挂图,由学生进一步掌握种子的结构,最后,教师利用有声电影播放种子的萌发过程。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完整地认识。在整个演示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过程,总结出图片意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参观法。在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了许多实地实物观察、探究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参观法。例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农田去考察,让他们把调查结果加以整理并交流,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能把课本知识以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了生物学的应用性。

二、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生物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合作、探究”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实验,针对这些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日常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②鼓励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方案。③教师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这种合作与探究,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多,思维训练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针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发挥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例如,笔者在讲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时,要验证植物呼吸过程放出热量。笔者让学生自己回家去做,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材料易找,学生开始堆一堆玉米,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明天用手摸,然后便得出了结论。这样使得原本只适用于实验室借助实验仪器才能完成的试验,也能在课下完成。

此外,同学们设计利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加以改造,用来完成很多课本中的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发挥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会了自己去探寻大案的实践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采用联系的教学方法

1、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反过来,社会科技又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参加绿化校园》一节,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2、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提到了气压,学生还没有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很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模具教学,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确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习生物学服务。

3、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新旧教材相比,存在以下区别:旧教材知识系统、琐碎。适合教师讲解。而新教材知识点简单,没有系统性,章节跨越较大,注重学科综合,是与学生探究、自学,二者之间也有一定联系。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探究,都可以在旧教材中找到相关参考。教师在探究新教材的同时,必须适当补充旧教材内容,否则,很多只是无法延续。此外,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很多需要上网查询、搜集资料才能解决的,学生没有条件去做,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充分发挥多元评价法在教学中的调控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探究意识;课堂实验

初中生物本身具备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其中涉及相对较多的生物课堂实验。从现状来看,新课改的举措正在全面融入现阶段的生物教学,通过创新生物教学方法来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创建趣味性的生物课氛围。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针对生物学科教学仍需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运用相应的举措来培养学生生物实践能力[1]。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生物主要介绍了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及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同时增加了一些人体卫生、健康知识等内容,其理论知识较为繁杂、抽象且专有名词较多。鉴于初中生物教学课时限制,大多数生物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仅在课堂上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这种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并未灵活应用多媒体,也并未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且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缺乏生物实验教学

由于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并未得到重视,同时也习惯性忽视了生物实验与生物理论的衔接。教师在生物课上仅限于讲授该学科的有关原理,或者为学生呈现与之相应的生物课实验。

二、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如果能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则有助于显著优化生物课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针对生物教学应创建灵活性更强的生物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的举措应当包含如下。

(一)结合生物课堂实验

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学生将会真切感受到生物学科与平日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此状态下学生就可以产生更加浓厚的学科探究兴趣。教师如果要利用生物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的实验用品,并且尝试亲手演示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例如,针对生物体内部构造的生物实验而言,师生可以共同借助显微镜来全面观察植被叶片或昆虫等生物,以此来呈现外界刺激与生物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上述措施,学生将拥有更多的亲手实践机会,确保通过亲眼观察的方式来认识某些动植物本体的内部构造。与枯燥的课堂讲授相比,建立于实验模式前提下的生物课具有较高的课堂实效性。因此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还需更多侧重于实验演示并紧密结合真实生活[2]。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传统的生物课模式下,学生已习惯被动倾听教师针对知识点的讲授,然后将其记录在笔记上。为了加以改进,教师在生物课堂上需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教师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以生物教学目标为基准,敦促学生制定详细的自主探究学习目标。然后,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或开放性问题情境,还可以利用媒体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最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3]。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针对某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将全班初中生分成各个学习组,让各组的学生展开密切配合,便于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科有关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必须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全面配合,教师有必要耐心倾听学生在面对生物课时的各种困惑,然后对其予以全方位的解答。各个学习组的学生应当明确彼此分工,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为:教师首先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归入各个学习组中,然后为各组预留相应的课堂探究任务,各组学生通过密切配合与实践的方式开展探究,最后向全班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小组配合学习首先涉及正确划分学习组,确保各个学习组内都包含生物学习成绩较好及成绩普通的学生,以便于组员之间进行密切配合。此外,合作学习还需明确各个组员彼此的分工,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该组的探究成果。

初中生物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一、课程理念学习之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也要建立在一定生物知识教学理论以及专业学识基础之上。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支点,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与“学”基础上的平等互动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求生物教师经常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和完善生物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指导教学实践。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应当增加一些生物技术方面的讲授。这样做,既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又可以实现学科内的知识整合。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生物科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二节“人的生殖”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试管婴儿、双胞胎和多胞胎的由来,节育、避孕的常识等,这样既满足学生渴求新知的愿望,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在学习八年级第七单元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此外还补充介绍了农业上生物防治的方法和优势,让学生体会到StS教育,体验并享受将科学、技术和社会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学习之反思

初中生物课程对于生物教师的要求较高,由于生物学科知识面宽,掌握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其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政治等各方面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因此普通专科教师很难达到理想要求,而学校安排兼教生物的教师又变化频繁,这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时可以从其他教师的得失成败中得到一些反思,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以免再走弯路。听课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技能的良好途径之一。例如实施生物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研活动就由稚嫩逐渐发展到成熟,现在每学期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意愿随时听取不同学科的教师上课,通过教师间的这种学习与互动,可以在短时间相互交流教学理念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教研小组集体备课和录像课是促使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有时,为上好一节录像课会累计耗时几十个小时,但收到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因为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为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教学基本策略之反思

初中生物教材的新体系正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副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但学生喜爱生物的天性和生物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又使很多初中学生对生物有着独特的兴趣。这就需要生物教师从生物学教材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出发,尽量挖掘教材的内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成为生物学科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下生物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应当注意以下基本教学策略的反思:

1.教学设计之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要有深入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认真分析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目标意识、课程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情感意识、人文意识和评价意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2.教学方法之反思

初中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生物学科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注意维护学生整体的兴趣,同时反思能否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锻炼学习思维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做好自身角色定位,以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主,教师引导和启发为辅,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方式之反思

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为现代教育提供更多教学平台,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和分组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直接形象地表现复杂生命现象等,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打破传统教学手段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现象和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虽然备课强度增大了,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4.课程资源之反思

新课程要求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时刻有着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而且还要利于学生顺利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但要注意所解剖花的种类和数量,此外在秋末时节提前上这一课就不会错过校园或小区等即将凋谢的花资源。总之,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生物学科资源,并且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的生物学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课后之反思

通过课后全面反思,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反思时间不足问题,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感想,从中总结得失,为今后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从而达到自我提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课后反思还包括对本节课的引言,知识点的过渡等看哪方面处理得较好,哪方面处理得不好,尽量使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思维流畅,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收,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初中生物教师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反思自身教育理念,在生物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复合型的教师。

初中生物教学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更新观念

生物工程是本世纪的热点之一,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初中生物科学教育。中生物课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位同学必须学习掌握的一门基础课。但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说初中生物课比较难,成绩不理想。初中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多种多样。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

2初中生物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生物教师要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要想真正做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物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状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生物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参与,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只有真正把自己与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与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才能够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初中生物教师要注重情感的调节,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生物学习来说非常重要。由于生物学科涉及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情感是影响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其认知水平。所以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调节,充分发挥情感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作用,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会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与信息。生物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创设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实验

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创设实际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小实验,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一些别出心裁的小实验,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而且,新课改后的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设计,如果教师能够解放思想,摆脱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用实验带动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教师要注意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5教学过程注意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初中生物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学习;教学研究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通过长期的工作经验得出,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的好奇心强,能够主动探索并积极思考,学习效果较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思考状态下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通过发言,学生对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进行传递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父母有的特点遗传给了自己,而有的特点没有遗传给自己?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遗传、变异、性状等概念,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疑问,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增加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时,要从多方面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把信息资源和生物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把抽象的生物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探索生物的微观世界,增加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生物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植物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运动的录像,让他们通过观看了解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中,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探究微观世界的知识,对细胞有了感性认识,使他们掌握生物学习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师生有效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掌握的知识也随之增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知识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作用,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在遇到问题时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师生互动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情感需求、学习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能够积极投入到生物学习中,使他们的生物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和学生进行互动: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那么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认识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在人体中的大体位置及其功能,顺利回答了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生物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促进他们思维活跃性的发展。

四、开展开放性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

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创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生物学习资源,促进他们创造力的提高。在开展开放性的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拓展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植物,比较植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观察和真实感受中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来探索生物知识,如阅读生物书籍、查阅网络信息等。在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能力获得了发展,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发现生物的奥秘。

初中生物教学篇9

应试教育理念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教师应该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扩展讲授知识范围,积极整合运用特色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的教学理念应该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增强初中生物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课本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有目的性的联系,也就是通过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生物学范畴内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教学《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运用实例作为素材,如酵母做饼、酱油的生产工艺等,从这些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例子入手,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运用广泛性的认识。

充分考虑应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应用多媒体教学对生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极为广泛,也使得教学活动相当精彩,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和生动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展示出来。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作为科学性、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之一,实验教学必然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在初中生物新教材里,更加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涉及到许多实验教学内容,只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示范实验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为学生操作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成果的观察分析效果。探究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更应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之中还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与实验教学进行优化组合,发挥互补效用。例如在动物展示观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鲫鱼、青蛙等体积稍大的标本或实物进行巡回展示,学生也能够清楚观察,但是对于葫芦藓等细微生物的演示就麻烦得多,学生观察起来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可以将实物投影仪运用进去,将其放大若干倍之后的形状投影出来,学生的观察效果就明显多了。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演示成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笔者运用模拟课件进行演示,以其动态演示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也较为明显。

改变片面评价标准,适时全面评价

初中生物教学篇10

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

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学生对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