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5:36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1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期间发电企业将面临节能减排、减员增效等多重压力,但同时也是电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转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电力市场表明,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发电企业如何积极应对经济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建设高效、安全节约的数字化电厂是发电企业的首选。做为培养发电企业中自动控制人才的专业,进行相应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先行启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然后阐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在全世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对数字化电厂采用了电厂数字化和数字化电厂二术语进行解释。电厂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技术将反映火电厂生产和管理过程对象的现象、特征、本质及规律的声音、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图象等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概念。

电厂的数字化应包括在其各个生存过程,分为六个层面:即电厂规划和设计的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数字化、电厂运行的数字化、电厂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等各个层面,才可称得上是全面的数字化电厂;数字化电厂具有以下六个特点: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互操作性、信息化、智能化。

热工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参与到电厂的各个层面,因此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

2.1国外现状

近年来,数字化电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德国的尼德豪森电厂是全球第一家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为西门子tXp-2000,除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控制和保护系统(DeH、etS)、重要的模拟量采用常规方案外,均采用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被称为尼德豪森二期工程的德国诺伊拉特电厂1100mw的F机组和G机组,控制系统西门子tXp-3000,与尼德豪森一期相比,不仅被控对象采用了profibus-Dp协议,仪表与全部采用了profibus-pa协议,同时在常用电源系统还采用了ieC61850协议。

2.2国内现状

国内电厂在运行方面基本实现了过程控制及设备运行的初级数字化,具备了一定的控制优化和状态检修能力。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如即将投产的华电常德电厂(2?60mw)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占40%,在主控和辅控系统中都有用到;

3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数字化电厂的推进,要求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转型

我国经济正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转型,“十三五”规划期间对电力行业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能源方面,因此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电厂。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消费者对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内部也面临减员增效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基于行业的需求,要求专业人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适应社会和发电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在具备理论基础的能力上,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3.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电厂采用故障预警、无人值守等技术,将满足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的要求,而实现电厂的数字化主要依据自动化技术。其中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在线优化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故障预警技术,能够实现锅炉燃烧的优化及故障预警等,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都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电企业将全面实行数字化、智能化,这主要依赖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4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拓展

目前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面向火电、核电行业,但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重点预计会向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等方向发展,以及更高容量、更高参数、更高效洁净的方向发展,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能够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利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并适当开拓新的领域。在优势领域里做深做强,并适当探索新领域,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4.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及采用教材的不适应显得尤为突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减相应课程,并修订课程中的内容,也需要修订相应教材。

5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5.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校的热工自动化专业是为电力行业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改革首先要适应电力行业的要求,并根据本专业的现状,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改革。因此,首先到本省、外省的先进发电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自动化技术现状,以及对热工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其次,到同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学习改革的措施,借鉴成功经验及教训;并实时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的动态及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切身体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更新。

5.2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具体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

5.2.1理论教学的改革

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下,电厂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都将在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应这些内容课程的增设就十分必要。除传统的一些必要的专业课外,可增设选修课或开设讲座等,或通过专家学者的报告等,使学生接触和学习这些前沿的知识,做为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有课程的教材也需要实时更新,测控技术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编写讲义、教案等,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向学生补充先进的技术的内容。

总之,通过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为学生补充信息。

5.2.2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的改革。

目前学校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不断更新增置教学实验设备。利用此契机,新增加的设备应面向数字化电厂的运行及管理,例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智能设备的添置,将来还应加大对大数据利用、互联网+等方面的投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并为将来的创新提供驱动力。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人才。

6结语

基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大背景,适应数字化电厂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都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热工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探索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晋宾.解读数字化电厂[J].自动化博览,2013(10):42-46.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2

【关键词】全站仪GpS数字测图数字测绘

全站仪、GpS在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园林测量等各方面都显示出其优越性,已完全取代传统测绘仪器而成为现代测绘中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输出与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的高、精、尖技术的测量仪器。全站仪、GpS的应用,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转变,使得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的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当前高职测量教学面临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由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转变,以及如何进行测量教学改革。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数字测绘是一场深刻的测绘技术革命

1、控制测量方面

由于全站仪集测角和量边于一体,被广泛用于精密导线网、边角网的控制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可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及园林测量的要求,图根控制和测图可同时进行;GpS较全站仪在控制测量方面更具优越性,它可用于全球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精密定轨测量、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用于精密工程测量、城市及一般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的建立,用于地形、地籍、房产、物探、勘测、施工、园林等的控制测量。全站仪、GpS在控制测量方面的应用,实现了由传统三角网为主向空间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转变,数字测绘在效率、精度方面大大优于传统测绘方式。

2、细部测量方面

全站仪、RtKGpS技术实现了由传统测图(白纸成图)向数字测图的转变。其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形、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形、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的目标奠定基础。

3、测设方面

数字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方法向全站仪坐标法、RtKGpS坐标法的转变。全站仪坐标法、RtKGpS坐标法测设点位,仅需把设计好的坐标数据输入全站仪内存或GpS的电子手簿中,无需计算角度、边长等放样数据而直接应用全站仪、GpS程序中的坐标放样功能进行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度。

由上述可见,全站仪、GpS等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测绘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传统测绘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测绘的要求。对于高职园林测量教学而言,培养目标是测绘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全站仪、GpS的应用等数字测绘技术在高职测量教学改革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测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测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测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老化。目前,我院的园林测量教学课程仍以传统的钢尺、经纬仪、水准仪为主要作业模式进行教学,测量课教材内容虽已更新,但教师在讲授时还没有到位。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板书为主;在实习中,仍是以传统的测图、测设作业手段(水准仪、经纬仪加钢尺)进行1-2周训练,数字测绘方面的知识未得到掌握和应用。

实验室设备、实习基地建设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的数字测绘仪器设备为:5套GpS仪器、5台全站仪,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班级40多名学生的测量教学、实习的需要。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长期落后于数字测绘时代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改革应对措施

针对我院测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本人通过多年测量实践及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改革应对措施。

1.师资队伍实现“双师型”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测量教学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测量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没有高技能的老师,就难有高技能的学生。“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教师与工程师(或技师)在知识、能力、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应该是持有“双证”(教师证和技能等级证)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高职测量教学改革、发展尤其应保证有一批高质量、能适应数字测绘时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带领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测绘生产实践、课题研究,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工作任务引入测量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直接获得解决测绘具体问题的技能;树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观念,注重应用性和理论简洁性,要求教育过程与测绘实际生产相联系。

2.测量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上应该实现由传统测绘为主向数字测绘、信息测绘为主的转变。即在传统测绘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数字测绘、信息测绘内容,二者融为一体,在讲授中可将传统测绘内容尽量精简,重点放在数字测绘上,注重全站仪、GpS、“3S”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3.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针对我院全站仪、GpS、数字测绘演练室硬件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太小的现状,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硬件。应建立各种地形、地貌模拟现场实测过程、内容,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总之,高职y量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中,应本着理论够用、操作实用的原则,以适应市场为导向,开展高职测量教学改革。而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信息测绘的转变,在应用方面,实质就是传统测绘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应用向数字测绘仪器全站仪、GpS和“3S“技术的应用转变。因而,高职测量教学改革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一体化教学;操作性;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36-01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学校布局日趋合理,事业规模迅速扩大,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当前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训练的元素,在教材的编写上,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的统一,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刘美玲,2008.5版为例,此教材在每一章后,都增加了技能训练章节,充分说明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并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方法改革实现的方法与实例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并注意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如数据选择器的扩展应用中,用4片8选1数据选择器和1片2线-4线译码器构成的32选1数据选择器,当a4a3=00时,由a2a1a0从D0-D7中选1路输出,当a4a3=01时,由a2a1a0从D8-D15中选1路输出,当a4a3=10时,由a2a1a0从D16-D23中选1路输出,当a4a3=11时,由a2a1a0从D24-D31中选1路输出。本例的教学方法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中,存储器扩展的地址分配法类似,都是通过对现在芯片的功能和要扩展电路的使能端的综合分析应用来实现的,教学时应注意问题分析方法的解决,及线路设计思想和线路设计步骤的统一,从芯片的有效性选择入手,分析数据的选择路径,从而完成电路的设计,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

2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

从灌输式方法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多媒体、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以往黑板加粉笔的说教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让学生变得更活更实。

例如在进行集成a/D转换器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及网络教育的手段,扩展学生的视野,常用典型集成a/D转换器有aDC0808/0809、aDC7705、aDC7714、aDC7888、aDC5320、aDC0824、tLC548/549、tLV5616、tLV5880等,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应先找到对应芯片,以及芯片在电子、机电一体化、通信等专业的应用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某一块芯片作为分析实例时,应具体讲解引脚定义及工作原理,在安排学生作业时,要求学生应用网络等手段,找到aDC芯片实际应用的例子,并作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研究、检索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启发式、研究式教学的典型应用。

(二)学习方式转变方法与实例

1互动式学习方式

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主体转为主导,进而创造出教学中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步骤式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设计思想的步骤,以学生为主体,紧紧抓住逻辑电路设计步骤,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根据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分析每个步骤完成后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下一个步骤做好准备,并以实际设计案例为教学规范,与学生共同进入到逻辑电路设计的规范步骤之中,将教师放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上,共同完成互动式的教学过程。

2适应性学习方式

当学生在学习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心理上的不适感,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的心态调整到能正常学习的一种心理活动。

例如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不能主动学习的情况,心理上产生对知识应用的不信任,在学习上产生被动的局面,此时教师应以实例作为教学入口,深入讲解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思想和逻辑电路应用,扩大知识面,以“从应用到理论的反向逻辑思想”作为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逻辑电路和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4

  

为深入贯彻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要求,全面构建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根据《全省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浙自然资厅函〔2021〕182号)、《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浙自然资函〔2021〕21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中攻坚克难,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服务效能中务实推进,取得较好成效。

(一)空间信息资源不断丰富

我局各类数据资源包括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4大类,共计302项,已归集目录数据167项,数据131项,其中108项通过项目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更新,23项通过系统对接实现实时更新。此外完成宁波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北斗升级改造,组建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中心宁波分中心。引进低空无人机遥感及多源传感器、陆地移动测量系统、无人船测深系统等,实现全市遥感影像不同分辨率季度或年度更新,完成全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效覆盖,完成全市1370平方千米三维实景、230万个地名地址数据建设,开展地下管线排查和水下地形测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全覆盖空间数据支持。

(二)空间信息平台不断完善

完成国家试点项目“智慧宁波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实现全市自然资源规划、交通、环保、发改等500多个图层数据的关联汇聚和融合共享,有效支撑各行业196个智慧化应用系统的运行。按照省厅部署,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资规系统内部履行“两统一、六方面”的职能提供基础平台支撑,向上对接省级平台,向下实现各区、县(市)纵向贯通。基于时空信息云平台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建设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作为省平台试点唯一的市级节点,初步建设了服务市域空间治理的一库、一图、一箱、一模式,在推动业务协同应用、助力城市综合治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开展场景应用。平台构建了数据基本完整、应用相对全面、功能持续优化的空间治理体系,为数字化改革五大综合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三)业务协同支撑不断加强

基于时空信息云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结合局内、局外业务需求,开展20多项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和治理精准有效。基于多规合一基础和统一空间对象,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开展项目预审,为审批提速增效提供保障;建设前湾新区指挥决策系统,通过集成新区各类现状、规划数据,实现对新区各类资源要素、产业现状、项目推进统一展示管理,为新区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智慧水利”,基于平台对水利专题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构建支撑各项水利行业分析的应用模式;服务“智慧教育”,基于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学区的空间化管理应用,通过时空大数据分析完成教育资源可达性、学区预警等分析应用。

(四)民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全面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为导向,聚焦不动产登记网上服务、登记数据治理、部门数据共享集成和跨部门业务协同等内容,重点围绕“区块链+不动产登记”、网络查控司法协作和司法处置不动产“一件事”、不动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一件事”、不动产登记税收“一件事”等跨部门、跨层级和跨系统多业务协同系统集成创新,实现不见面网上办理、登记税务合二为一、市六区多点通办、“四进”延伸服务、“水、电、气、网络、有线电视”五通联办,构建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数字不动产登记”新模式。持续深化我市不动产登记进银行、进法院、进中介和进公证延伸服务,企业和群众可以多渠道、多网点、多方式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数字化转型和政务2.0建设,实现100%事项网上可办、掌上可办。

(五)法规政策制度不断健全

出台全国第一部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地理信息资源管理条例》,同步配套平台服务、数据安全等7项政策文件。编制我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分阶段实施计划。制定《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局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推动集约建设和共享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避免重复建设。

二、总体要求

以“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为目标,将一体化、全方位、制度重塑、数字赋能和现代化五大关键贯穿到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两统一、六方面”职责中,以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资规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坚持“一码管一空间”理念,全面加强数据集成、流程再造,迭代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外联通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架构——数字国土空间,完善以“码、库、图、箱、场景”为核心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重点推进数据大归集、一码大串联、场景大集成、效能大提升、治理大变革,为辅助重大决策、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管控、提升各类空间资产价值、构建优质便捷的自然资源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

全面融入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依托我局已有和拟建设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源,以“一码”为核心,建设我市自然资源规划“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推进多场景协同应用,以数字化重塑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空间治理。重点落实以下四大任务:

(一)建设“一”套空间地理信息数据

“一套数据”:推进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对海洋国土、地下空间、内陆水体等科学有效覆盖,加快推进“三调”、国土空间规划等数据建设,逐步形成从平面到立体、室外到室内、地上到地下、历史到现在及未来、高精度、可感知的权威动态的一套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重点开展市域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遥感时空资源库、实景三维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地下空间数据库、近岸海域1:1万水下地形、滩涂和海岸带地形测绘、林业、地质矿产等数据建设与更新。聚焦自然资源涉密涉敏数据应用,确保在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共享应用数据资源。

(二)拓展“两”大维度综合应用

“治理端”:以核心业务、高频事项为切口,坚持“一码管一空间”的理念,以“码”为链,采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V字模型同步迭代的方法,统筹推进资规系统内部(用途管制、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监管、土地储备、所有者权益与利用、确权登记、地质海洋森林灾害预警处置、自然资源执法等)、外部(绩效考评、基层服务治理、园区建设指挥应用、国土空间整治等)场景关联集成,充分发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底图、底板、底数作用,自然资源最新变更数据汇交到数据中台,各类应用场景数据调用、交互在数据中台完成,逐步实现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一码智治”,做到治理端可视、可管、可协同。

“服务端”: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多业务协同,聚焦不动产登记掌上办和智能办,加大新技术应用和部分业务智能办理模式探索创新,打造“登记掌上办、申请零材料、审核急速化、证书电子化”的高效便民服务宁波样板。深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按照制度重塑、流程再造的要求,加快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有效衔接政务2.0和投资项目3.0,大力推进跨部门多业务协同数字化改革,做到服务端好用、好办、好获得。

(三)夯实“三”项空间治理基础支撑

“一张网”:进一步优化完善自然资源网络资源,建立涵盖电子政务内网、自然资源业务网、电子政务外网的自然资源“一张网”,并实现纵向互联、横向互通,逐步实现与市政务云融合,建设安全、可靠、便利、灵活的市级自然资源云基础设施。

“一张图”:按照统一数据标准,建设涵盖自然资源和规划大数据“一张图”。通过“三调”、年度变更调查、调查监测、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测绘等专项工作,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现势性。以高新区作为试点,开展宁波市自然资源管理数据治理,通过共享交换和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关联度,挖掘数据价值。

“一平台”:迭代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数据管理、业务支撑、共享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台能力,强化“一码”与“一平台”融合应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监管决策、防灾减灾等业务应用提供共性技术保障,为项目全流程管理、资源全周期监管、生态全要素保护提供支撑。

(四)构建“四”个保障体系

“流程体系”:建立“一码管空间”业务链,串联起“规、批、供、用、登、管”等自然资源规划管理全流程业务链条,贯通用地预审与选址、农转用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土地供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确权登记、批后监管等各环节。通过码实现各业务环节信息互通互认,用码代替材料和数据,实现“见码供地”、“码上服务”和“见码发证”。

“标准体系”:在充分吸纳和借鉴上级政策标准体系和我市原有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基础上,建立贯穿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全过程的相关政策标准体系,包括相关政策、业务标准、技术标准。

“责任体系”: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数字化改革责任体系,明确局改革发展处承担牵头责任,负责统筹协调;业务处室承担主体责任,负责项目的全周期管理;建设单位承担支撑责任,负责项目开发建设;财务部门承担保障责任,负责项目资金保障和指导采购工作。

 “安全体系”:结合各类应用场景,制定针对性的脱密、加密等安全防护机制,确保各项数据和服务都有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

四、工作计划

对标对表省、市“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时间表,按照整体谋划、统分结合、协同推进原则,我局数字化改革分年度目标如下。

(一)2021年底前

围绕细化颗粒度、提升精准度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迭代升级,推进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初步形成“码、库、图、箱、场景”一体化治理架构,完善三维实景数据,加强数据归集治理、即时更新,优化营商环境和便民服务,提炼治理工具,深化场景应用,完成宁波市自然资源管理数据治理试点工作,实现“一码管空间”先行示范。协同支撑“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等五大综合应用建设。

(二)2022年底前

完成网络环境优化,全面推进国产化软硬件应用;基本完成全域覆盖的“实景三维宁波”数据库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持续迭代优化,完善公共专业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支撑服务、智能决策支持服务,初步建立自然资源规划数字化治理架构;构建自然资源全业务全流程的应用体系,与数字化改革综合应用深入对接,对内升级自然资源规划内部各类数字化应用,对外满足对空间数据需求和多场景应用,实现渐进式、螺旋式提升。

(三)2025年底前

“一码管空间”改革覆盖自然资源规划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自然资源规划数字化改革体制机制、制度规范成熟定型,网络运行环境安全可控,满足“数据驱动、精准治理”需求。围绕智能决策、共享交换、无缝衔接、利企便民、自主可控要求,形成自然资源规划领域数字化改革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业务体系全覆盖、全业务云上运行、全数据互联互通、全方位综合监管、全网上公开服务、全系统信息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局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局数字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抽调局有关处(室、局)、局属事业单位人员组成,按领导小组要求推进我局数字化改革各项工作。

(二)强化应用考核

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及系统资源,构建自然资源规划信息化体系,撤并、迭代已建存量应用场景,新建应用场景要按照数字化改革和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建设,以提升项目的系统性集成性。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探索建立部门间协同、市县联动的机制,确保项目发挥实战效果,项目建设绩效与年度考核挂钩。

(三)强化安全防御

按照安全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网络安全底线思维,坚持网络安全与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健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提升网络安全主动防御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协同治理能力,推动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确保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

(四)强化智力支撑

与相关领域专家、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市自然资源规划数字化改革专家团队,组织开展改革中重大问题研究和科技攻关,汇集信息,服务决策、助力工作,以科技推动创新,以科技引领发展。广泛吸纳系统内外、本级与基层专业人才,为自然资源规划数字化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力量。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5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前景;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023-02

伴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数字电视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起来,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在这个领域中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处于一种被动改变的状态当中,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要想解决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就需要不断进行电视行业的技术革新,同时配备更好的数字电视技术工程师进行相应的工作,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数字电视的进一步改善,从而使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能够跟国际相

接轨。

1当前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数字电视技术所指代的就是,从演播室到发射到信号的传输以及到信号的接收这样一整套环节,都是用数字电视的信号系统来进行完成的。这种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的损失相对较小,而且还能够保证从传输到接收过程,达到真正提升质量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看到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另外还需要知道的就是数字电视技术在当前的电视传媒中的优势是什么?对于数字电视传媒来说,数字电视技术能很好地将视频、音频同步传输到接收器的另外一个端口,这样的话就是满足了人们对于电视的高清晰状态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做到较好地将数字电视的画面保存好,以便能够达到人们对于数字电视欣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到的是数字电视技术往往采用的是双向的信息传输技术,这样的信息传输技术不仅仅可以增强双方相互交换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获取网络上的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往往不仅仅单纯在视频的点播、网页的浏览,同时数字电视的用户还可以实现远程的教学或者是远程的就医等多个方面的增值商业服务。另外,数字电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关于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个媒体与一体的这种增值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个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也是数字化服务之后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进一步丰富的体现。

就目前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要与西方国家晚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最早运用的数字电视技术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但是由于我国数字电视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导致了我国数字电视技术迟迟不能够进行广泛的应用起来。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就慢慢地在全国开始普及起来,最开始数字电视的开始是从上海市开始的,这个时间大概在2002年的时候。目前我国的数字电视在向普通用户推广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两种推广的方式,一种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的整体数字电视的转换,另外一种就是依靠市场的整体性转换,这里主要就是通过数字付费的方式来进行增加的用户。数字电视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数字电视技术是一项精密技术,而且在整个投入过程中的成本又相对较大,对于一般的家庭用户来说,他们不愿意去负担这么多的费用。在对于数字电视的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进一步降低进入的门槛,从最基本的数字电视技术开始,将互联网的技术充分融入到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当中,为促进数字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完善起来,从而,让数字电视技术用户能够用电视也感受到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互联网用户。所以说我国的数字电视用户目前对于真正的数字电视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来说,还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为数字电视用户的进一步增多,同时为数字化电视技术的商业增值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

对于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未来发展的状况,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较可以看到,数字电视不但可以为数字电视用户提供欣赏的电视节目,而且还能够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信息、服务信息以及娱乐活动等,这些信息的服务都是以前模拟电视所不能够取代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程度会越来越多,而且愿意通过数字电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数字电视的商业附加值增多起来,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数字电视的应用效果,而且还可以努力提升和完善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效果。

未来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在发展的前景上面可以说是非常光明的。数字电视技术利用宽带互联网作为通讯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最主要的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新技术。目前,数字电视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广播”和“交互”上。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来,未来数字电视技术更多的是将过去单向的信息接收,转化成为一个双向的互动的传输过程,这种双向的互动传输过程所带来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根本改变。从而真正满足每个用户娱乐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交互数字电视最迷人的功能就在于其互动功能。我国未来数字电视将会主要往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发展:首先就是视频点播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使用,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局面,可以尽可能地按照观众的要求来提供服务,其次就是可以给观众预留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欣赏到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再次出现的内容就是宽带接入和电子邮件,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可以通过内置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方便地实现internet接入功能,并可以提供以太网接口,用来连接pC。这样就能够方便电视观众在使用电视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电脑接入到电视当中,提升了电视与互联网的交互使用。在未来的数字电视技术中,还将要突破的一项技术性革命,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电视的视频系统,可以实现互联网的视频通话功能,这样的话不仅仅是拉近了远距离人们的生活,而且改变了以往的人们对于日常通信内容的革命。一旦互联网接入到数字电视当中去,这种互动电视的功能就显示出来了,伴随着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和电视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两者之间的界定就变得越来越小,以后的数字电视就可以像电脑一样进行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进行各种有关于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说,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应该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革新,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一项新的技术革命,这项新的技术革命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未来的数字电视将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状况,让人们能够享受得到更多关于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生活。

参考文献

[1]杨艳花.浅谈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J].科技信息,2011,(14).

[2]朱丽丽,刘鹏.简析数字电视技术及如何培养高技能的影视技术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

[3]郝中武.浅谈数字电视的技术原理与未来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7).

[4]于波.浅谈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与趋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6).

[5]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0,(13).

[6]孙傲飚.浅议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内涵[J].新闻知识,2011,(9).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6

“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是南京市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简称“新三基”。“新三基”的提出,是南京市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突破自我的一种反思,是对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发展定位,是对教育重新回归本质的一种创新性落实。

为什么这样说呢?“新三基”思想的本质,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虽然以往的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也提出要以学生为本,但是,这些以学生为本只是所谓的“理念”而已,而“新三基”是以学生为本的落脚点,是对课程改革或教育改革思想的创新与深化落实。

“新三基”思想是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设计的一条有效路径,因为它不再是空洞的理念与口号,而是将理念落实到位的具体措施。它找到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它找到了一个强劲的动力,这就是从立脚点到技术到形式三位一体的方法与路径。也就是说,“新三基”是强调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方法与路径。基于脑的教育,是把学生的内在潜力与潜能开发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立脚点;基于网的教育,是把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基于“小班”的教育,是把师生关系的最和谐状态和学生学习环境的最佳状态作为构建教育理想生态的最好模式。

“新三基”教育思想的基础是物质基础与技术环境,也就是说,“新三基”思想是立足于强大的教育技术之上的。技术是推动改革与进步的动力,“新三基”教育思想,正是强调与突出了这个前提。那么,如何来落实“新三基”教育思想,使它真正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呢?

二、举旗“智慧校园”,领会“新三基”教育思想

贯彻“新三基”教育思想,必须有落点、实施方法和评价指标。而其中“基于网的教育”,可以说是“新三基”中其他“二基”的基础与载体。在信息社会,基于“小班”的教育离不开“网”,基于脑的教育也离不开“网”。“基于网的教育”与其他“二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所以,“新三基”要抓好三个物质基础建设,才能使其得到稳固的落实。这就是坚实创新地推进“数字化校园”“书香校园”和“科技校园”的建设。这三个方面可以统称为“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就是以“新三基”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开展“数字化校园”“书香校园”和“科技校园”建设,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智慧的学生创造优质的物质条件,使教育的实践过程与实践水平,在“数字化校园”“书香校园”和“科技校园”环境下,变得更为“智慧”。

中学理科和小学科学课程,是国民教育最基础、最核心的课程,是国民科学素养提升、国家文明和谐发展基础的基础。实施科技校园工程,要以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青少年科普活动纲要》为指导;要以《小学科学和中学理科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提升中小学理科和科学课程的优质实施为目标;以理化生和科学学科建设为内涵;通过“理科和科学实验室”的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科技实践与活动场馆的特色建设,科普教育及科学探究性学习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形成高水平、软硬件平衡发展的理科或科学教育与科技实践活动的优质办学条件。通过“科技校园”创建活动,推动理科或科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阅读是培养中小学生所有能力的基础,是人终身发展的奠基。推进“书香校园”工程,就是围绕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培养,从物质上给学生提供优良的读书环境,使阅览室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场所,而让整个校园都成为一个阅览室。让学生随处可取书,便捷取书;让学生随处可读书,快乐读书。同时,让纸质图书与数字化图书双翼齐飞。创建“书香校园”,把“大树底下好读书”变成现实,可以推动学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南京市缺的不是硬件,而是应用。从全国“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水平与软件应用水平来看,南京市在整体水平上是领先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不均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不平衡,教师的应用水平不平衡。而且,这个不平衡,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一方面,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是无止境的,需要在淘汰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南京市的硬件装备完全可以满足当下的应用水平。所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有加强应用,才能落实“新三基”教育思想。南京市教育局几年前提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法,建网、建资源、建队伍,不仅不过时,而且应进一步落实,强化“建资源”与“建队伍”。所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从“建资源”“建队伍”来继续完善,淡化硬件建设的指标考核,突出数字化应用能力与水平的考核与评价,强调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从基础管理平台、学习与教学资源建设和学科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推动学校“基于网的教育”的实现。

三、创建“智慧校园”,落实“新三基”思想

以“数字化校园”“书香校园”和“科技校园”为内涵,创建“智慧校园”,只有明确内涵与方法,才能真正把“新三基”思想落实到位。其方法是实施“数字化校园”“科技校园”和“书香校园”三项工程。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7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实现医院内部医疗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院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将门诊系统、住院系统、财务人事系统、物资设备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检验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脑电视网络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现模块间数据共享,使全院的活动真正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地位日益突出。

1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支撑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平台

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应用表明信息技术将是提高医院生存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将对医院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改革管理模式发挥重要作用。医院从医院与病人的二元关系走向医院、病人、政府监督、医疗保险的多元关系。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建成数字化医院,实现动态化管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展望未来,数字化医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医生不再手夹病历牌,而是拿着手提电脑去查房;护士在询问病人的病情后,点击电脑鼠标,即将有关资料输入电子病历;骨折病人刚摄完片,主管医生已经从电脑中获悉病人的摄片结果……,这一切都体现着新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服务理念。不久将看到医院管理者只需一台手提电脑,即可知晓全院各个部门、乃至延伸到所辖的社区,通过网络,了解到各社区的不同状况,为病人提供更显周到、人性化的服务。

2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环境

随着信息系统建设内涵不断拓宽和延伸,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医院内独立的封闭网络开始向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之间的区域性、全球化网络过渡,另一方面逐步从单纯以财务管理信息为主的系统转向与临床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模式的方向发展。信息化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医院信息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成为医院信息中心建设的关键。因此,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已从可用性转向可靠性,信息处理工作,也必然依托在更完善、更有效的信息系统基础上。

3转变服务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医院引进“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所有的信息采取数字化形式存储,医院内的所有终端及医学检查设备均与计算机相连通,各种医嘱和检查结果均由网络相互传送,达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使病人可在医院内所有科室畅通无阻地进行诊断、治疗及消费等各种医疗活动。信息系统将医院服务流程进行改造,对医院的运作进行改革,在经济运作上调整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医疗服务上以病人为中心;在医院发展上以人才为中心(秦巴医疗人才硅谷)等等配套措施,逐渐确立新的管理运行体制,以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形势发展。对医院的病人来讲,一是治疗效果,二是服务,三是环境。拥挤等候,奔波往返,相信这是许多人一提起上医院就头痛的原因。医院多年来一直沿袭的门诊流程没有从患者的角度安排就诊过程,而是让患者自己去适应门诊流程的各个环节,这就带给患者诸多不便。医生真正问诊开药的时间不足10分钟,多数工夫都花在来回划价、找地方检查和交费、取药上了。就诊时间大约只占到在医院全部时间的10%。另外,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医院的流程安排不尽合理使病人大量盲目、无效地奔波,增加了医院中病人的流动量,浪费了病人的时间。因此,医院的管理在做相应的调整同时,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网络配置要达到一定的水平。通过优化医院就诊流程的过程,确实以病人为中心,满足医生的工作需求。这方面需要医院较大的投入,甚至于这种投入只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不一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病人得到了尊重,感受到医院的温暖,真正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

4提高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数字化品牌医院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医院信息系统不仅要管理人流、财流、物流所产生的管理信息,而且还要支持以病人医疗记录为中心的整个医疗、教学、科研活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一个系统是否能成功建设,并长期高效率的稳定地运行,与医院的信息建设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提高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将医院的日常管理实现电子化解决方案,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对医院内大量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其能提供全院的经济运行状态、医疗质量状态、工作质量状态等等,并与医院的HiS系统、CiS系统、LiS系统及paCS等结合使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数字化医院工作的进程。

5先进的技术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8

[关键词]词汇;嬗变;社会时代;演进

语言文字的时代;演进发展变化和社会时代的演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词汇的嬗变更能体认到社会时代的脉搏跳动。非但如此,词汇的嬗变还可以看到社会时代的历史足迹。

社会和时代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状况,社会侧重于空间,而时代侧重于时间,实际上这两者都是不可割裂的。不同的社会时代,不同的环境地域,不同的人群层次,即使表达同一内容,其使用的词汇都不相同。例如,同是用第一人称:“我”侧重于强调个人的人格尊严,“我”字由“手”拿着“戈”组成;“自”侧重于强调个人的自然生存状态,“自”字原本就是“鼻”字;“吾”侧重于强调个人的社会地位,“吾”字由“五”“口”组成,标志其社会上的话语权;“余”侧重于自谦语气,似乎是多余的人,其实不然;“寡人”则是皇帝自称了。同是用第一人称:北方人常使用“咱”,表明我这口人想自由自在地活着;而北方农民常用“俺”,表明北方农民喜欢在大田上甩开鞭子驱赶牲畜耕种土地;南方的客家人自称“厓”,表明北方汉人南迁到南方多居住山区;而上海人则自称“阿拉”,则表明在上海滩都是平等独立的人,要出手相拉相帮。从以上对第一人称的表述,可以看得出其深刻的社会内含。

同一时代,不同的社会国家其使用的词汇也有所不同。据有关专家学者统计,在汉字词汇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是:的、一、是、人、不、在、有、大、十、二、中、国、三、了、日、会、上、五、他、年、之、为、时、行、六、四、出、我、生、七、这、下、月、个、学、来、于、以、及、和、可、九、本、到、公、地、分、后等48个。西方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是“不”和“我”;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也是“不”和“我”;而在汉语中则不同,“是”在“不”之前,“人”在“我”之前的24位。可见,西方把“不”的否定放在“是”的肯定之前,把“我”放在“人”之前,是有其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敢于说“不”,敢于大胆否定,这就孕育着一股奋勇前进的动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不满现状的情绪,易滑于轻易否定的状态。而把“我”放在“人”之前,强调尊重自我的个人人格,个人的自由,个人的隐私,而易于忽略他人的利益,忽略人类的伦理关系。东方人则相反,把“是”放在“不”之前,把“人”放在“我”之前,这也有其东方文化为背景的。东方人把“是”放在前,追求的是肯定,即使是找寻出问题、缺点来,也称之为“实事求是”,社会因此较易处于稳定和安息,但又容易造成满足于现状和因循守旧的惯势。而把“人”放在“我”之前,则把国家、群体、家族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的上面,即常说的“先国家,后集体,再后个人”,但又容易妨碍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不易重视个人独立自尊的人格。所以,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中指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性,恶侮辱,宁斗死;东洋民族性,恶斗死,宁忍辱。”“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7~28页)这一分析比较,所得结论确为至理。

同一中国社会,在不同时代,其使用的词汇也有所不同,从而可看出其演进的轨迹。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中国最流行的词汇是:走资派、当权派、三家村、一小撮、黑帮、革命造反派、红卫兵、红小兵、革命小将、最高指示、最新指示、夺权、黑手、派性、保皇派、逍遥派、反动学术权威、三支两军、文攻武卫、砸烂狗头、斗私批修、破四旧、立四新、吃老本、立新功、斗批改、样板戏、老三篇、抓革命、促生产、复课闹革命、四个伟大、向请罪、一月风暴、、致敬电、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小爬虫、变色龙、大串联、三结合、打着“红旗”反红旗……。而1979年至1999年廿年间中国最流行的词汇却变成:中国特色、改革、、一号文件、万元户、顶替、托福、乡镇企业、小康、国债、股票、倒爷、奖金、打工、爱滋病、炒鱿鱼、一国两制、赞助、甲a甲B、希望工程、下海、第三产业、迪斯科、回扣、跳槽、生猛海鲜、电脑、白领、兼职、大款、卡拉oK、快餐、休闲、减肥、打假、商品房、市场经济、转换机制、两个转变、招商引资、费改税、资本运作、资产重组、软着陆、降息、年薪、回归、知识经济、下岗、分流、按揭、克隆、上网……。从这两个时代流行的词汇中非常明显地看出:前者流行政治词汇,后者流行经济词汇;前者流行革命词汇,后者流行改革词汇;前者以阶级斗争为纲,后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者流行封闭词汇,后者流行开放词汇;前者单从文字可理解词汇,后者要从译音来了解外来词汇;前者单纯汉语词汇,后者中英混合词汇。从以上的比较可看出,社会在不断演变,时代在不断前进。如果说廿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最时髦的词汇是“革命”,那以后却又让“改革”取而代之。在改革年代,,作为领导者始终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知识分子则希望自已的事业能不断发达;作为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则是发财成大款;作为普通老百姓则祈求平安地发家致富。发展也好,发达也好,发财也好,发家也好,“发”字成为时髦的吉祥文字符号,与之谐音的阿拉伯数字“8”也成为吉利好运的数字符号而争相使用。电话号码要“8”,车牌号码取“8”,福利选“8”……其实,“8”的字数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用“8”都利是。据朱熹《易学启蒙》解释“河图”、“洛书”时说:“《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周易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533页)非常清楚,“8”的数字为东位,属“木”。要是在1974年3月14日(阴历二月廿一日)早上六时出生的人,再多用“8”的数字就未必吉祥了。因为1974年为甲寅年,阴历二月为丁卯月,廿一日为甲寅日,早上六时为丁卯时,甲、寅、卯均属“木”,而丁属“火”,那末此人先天就具有六个“木”、两个“火”,再用“8”,即再添“木”就不妥了,宜使用5、10、1、6、4、9等数字,正所谓先天不足后天补,物质种类互相协调平衡也。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9

关键词:工程教育;数字信号处理;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12-02

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课程,信号与系统是它的先修课程,通信原理是它的拓展课程,该课程集数学、计算机和电子学为一体,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既涉及基础理论和算法,还涉及硬件电路,覆盖面很广。对该课程的讲授也不能仅仅采用理论教学的方法,尤其是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工程教育背景,本论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数字信号处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学的指导思想变为以学生为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设计能力,为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工程素养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本科生培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课程体系要分层次、多模块,即涉及基本技能培养有包含创新能力的培养。

2.调整教学理念。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启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构建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因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很抽象,理论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①讲授式教学,对于课程中那些基础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需要老师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细致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而不是全盘灌输,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用生动的案例来吸引学生。②研讨式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精心思考,提出难度适中符合逻辑的问题,使学生能和同伴之间通过积极的讨论交流,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研讨的内容以教材为主,辅以周围的生活实际,教学环境轻松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这种研讨式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③启发式教学,在教师主持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对学习能够举一反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组织能力的发展。④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开放性,构建多媒体化的协作、自主学习情境。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是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选编和收集国内外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多媒体素材等,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二是相对灵活的网络交流,网站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各个方面资源的表达共享,还通过服务器端程序的编制,实现一个的交流平台BBS。通过在线交流,学生老师实现远程交互,反馈信息。三是灵活的信息呈现,网站综合运用图片、多格式文本Ftp系统等各种技术,把课程的资料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4.完善教学文件。在教材建设方面,密切联系本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在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适合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数字信号处理》教材,辅之以mit大学等一些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有重要影响的高校教材,并在现代信号处理、matLaB辅助信号处理、DSp原理与应用等方面配合指定了大量教学参考书,使学生学习目的和发展方向明确化。同时提供相应的Cai课件、网络课程,以逐步形成立体化多媒体化的教材体系。

5.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的粉笔式教学,逐步辅以图片、幻灯、录像、投影、Cai课件等多媒体信息,让抽象的原理能够以形象实用的方式高效地展现。

6.考试改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元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改革考试方式。考试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的运用是否得当,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注重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检测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强调考核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内容的同时加大分析与综合型试题的比重,并有10%的拓展、创新题。这样,可以在保证试卷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同时,也拉开了成绩的分布,能够较为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形式多元化,既有分数,也有评语;既有课内,也有课外。可以让学生参与课程考核的评价方案,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在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题地位。

7.提高教师素质,打造教学和科研团队。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很多问题,所以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加理论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智力结构。需要建立一支在素质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强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通过工程教育背景下实施数字信号处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初步建立信号处理多元化教学新模式,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春晖,董宇艳.“差异化教育与人才竞争优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92-94.

[2]赵春晖,张朝柱,杨莘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26-31.

[3][美]奥本海姆,著.信号与系统[m].刘树棠,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陈曦.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41-44.

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篇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探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和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活化的呈现能使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就能够迅速进入到最近发展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知识也能和实际生活取得联系,有利于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施能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有效锻炼,学生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此外,对学生的创新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从生活当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现状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现状来看,生活化教学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将生活化教学目标明确化。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应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但考试评价还是采用以往的评价方法,没有对学生情感以及学生动脑能力进行考查;有的教师则将生活经验代替了数学思考;还有的教师是在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不恰当,没有将更为切合实际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展示了图片,图片当中有6只小猫,然后将它们分成3组,每一组有2只。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画认识到乘法的含义,但学生凭经验就能够知道每组有几只,所以这样的方法就不能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优化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知识,且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观察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间存在的关系。这样对学生实施生活化教学就会比较顺利,但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及背景有相应的了解,使基础内容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的建设。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行加强,强化生活化教育。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以往简单的数字化和公式化的数学教学思想,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如教师备课中)将数学中的概念转为实际生活问题,方便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并要发现学生生活当中的数学元素,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三,要重视学生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教师要能将学生学习和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生活化情境下,学生就能从充满趣味性的情境中学会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可以采用数学语言对生活现象加以描述。数学是符号语言,具备着信息储存的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要和学生的年龄吻合,要采用数学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描述。例如,小学数学中“认识数字”的教学,教师就可提出问题———最喜欢哪一个数字,为什么会喜欢?这样学生就能对喜欢的原因进行回答,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数字3,因为自己的家庭是由3个人组成的。由此,学生的学习就能和生活相联系,数字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趣味化。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生活中的事件通过数学的方式进行阐述,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及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对促进我国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黄恒单位:贵州省望谟县乐旺镇蛮结小学

参考文献

[1]许建平.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4).

[2]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