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十篇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十篇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7:12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按照“坚持条件、遵循原则、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方针,围绕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九大特色农业板块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内部管理运作,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

到2012年8月,全县围绕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九大特色农业板块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0家,组织农户参合率占总户数35%以上,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80%以上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主要通过合作社实施和推广;6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社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的素质和组织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带动农户能力和农民增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三、工作重点

(一)认真组织调查摸底,鼓励和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各乡镇要以专业农户为主体,实行多种组织形式共同创办,促进生产、流通、加工、推广、科研等组织要素的重组、整合,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组织体系。

1、大力发展由农业专业大户牵头的合作社。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生产及加工技术、组织运销、资金实力等优势,联合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组建合作社,并逐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应作为今后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继续发展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的合作社。目前,我县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专业合作社是一种重要形式。依托龙头企业创办合作社,可充分发挥其产品加工、销售的优势,并较好地解决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进一步实现社企和农民的“双赢”,应继续作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种形式。

3、积极鼓励由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供销社牵头兴办合作社。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供销社有其科技、信息、流通渠道、仓储场地、服务体系等优势,今后要继续积极鼓励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供销社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4、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也是合作经济组织,有集体资产和对组织成员服务、管理协调等优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便于与广大专业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今后要积极创导。

5、积极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领办合作社。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和市场观念上的优势较为明显,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合作社紧密联系市场,开发更加适合与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合作社收入。

(二)围绕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和九大特色板块布局,实行涉农产业全面纳入合作社管理体系,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重点抓好全县九大特色农业板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1)楠竹合作社。以博友兴建万亩楠竹基地为依托,建立生产带动能力强、规模大的楠竹专业合作社,有效推动我县楠竹产业的发展。

(2)油桐合作社。以武汉凯迪生物质能源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以村建立油桐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乡建立油桐产销专业联合社的模式,武汉凯迪公司直接与各油桐产销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合作,按照协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做大做强油桐产业,加强我县油桐产业的发展。

(3)烟叶合作社。探索建立烟叶产销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全面实现了“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的。

(4)特色蔬菜合作社。近几年来我县特色蔬菜区域块状优势发展明显,基本形成了城郊型蔬菜、大棚特色蔬菜和定点外销蔬菜的格局。逐步建立乡镇或跨乡镇的蔬菜合作社,通过合作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增强加工外销能力,提高我县蔬菜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大中超市的占有率。

(5)蚕茧合作社。我县是**省桑蚕生产的老产区,在资源和技术上都有较大的优势。要在县委政府发展的万亩桑蚕基地的有利时机下,以乡镇为单位,联合新老产区茧农和原茧站技术人员共同创办合作社,以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进规模效益。

(6)水果合作社。我县水果重点为黄金梨、杨梅、枇杷、柑桔、白柚和部分引进稀有水果品种,以水果产区的生产、运销户、龙头加工企业为主体建立合作社。(7)道地药材合作社。充分发挥本地道地药材资源的的优势,以药材基地建设带动合作社的发展,重点以药农、种植大户、药材加工企业为主体建立专业合作社。

(8)藤茶合作社。我县的野生藤茶资源分布广泛,在2001年将藤茶作为退耕还林品种后,农民种植藤茶的积极性较高,面积逐年扩大。重点联合种茶农户和藤茶生产加工企业联合建立合作社。

(9)畜禽合作社。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优质猪肉、肉牛、禽蛋等优势畜产品的产区,由养殖场(户)、加工企业牵头组建合作社。重点建立零排放养殖专业合作,推动养殖新技术,提高环保水平。

四、保障措施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2

一、规划背景

长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人口548、52万,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洋为陆地面积的8、5倍,兼得山海之利。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平稳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财政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5%。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跻身于浙江省中上水平。

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并趋优化,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3、2:58、1:28、7调整为12、2:58:29、8。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化迈开新的步伐。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后,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水稻种植面积2000年为190、78万亩,2001年为150、26万亩,下降21、06%;蔬菜种植面积2000年为41、42万亩,2001年为59、01万亩,增长42、7%;瓜类2000年为6、5万亩,2001年为11、07万亩,增加70%。蔬菜、茶、桑、果经济作物已接近或超过粮食产值,海水产品产值是粮食产值的5、3倍,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有29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有25个农产品获得2001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市供销社系统经过三年的改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供销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三年艰苦卓有成效的改革,已完成企业改制占总企业数的85%,目前改制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通过改制,全市供销社已甩掉了体制、经济和冗员三大包袱,初步建立了新的投资体制,转换了经营机制。同时,巩固了传统优势经营,积极建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生活、生产资料经营,培育农产品市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拓农村市场,是全市供销社的首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通过领办建办农村各类专业合信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农村生活、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的业态为主攻方向,重新构筑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

市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总体目标是:

1、建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三年内,全市供销社将领办、建办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62家,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左右,其中农民股金占60%;入社社员达到5000户,联系带动农民70000户,占农民数的5%;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带来,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3亿元,入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普通农户每年增加5%左右。

2、引进现代经营业态,拓展农资连锁经营提高农村消费质量。与上海华联连锁企业联手拓展农村生活资料市场,三年发展超市50家,建办配送中心,总营业面积达到49000m,资金投入总量2500万元,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

3、开展合作与联合,拓展农资连锁经营,保持农资经营主渠道地位。以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下简称“台农”),县、市(区)供销社农资企业为骨干,基层供销社农资销售点为网络,开展系统内外的广泛合作与联合。三年内发展“台农”直营连锁店80家,加盟连锁店70家,实现年销售额3、5亿元;系统实现农资商品经营份额占社会经营的70%以上。其中化肥确保75%以上,力争达到80%以上,农药确保65%以上,力争达到70%以上。

四、分类实施规划

(一)专业合作社

建办专业合社是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提高农产品质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手段。供销社具备建办专业社最有利的条件。一是供销社有健全的组织网络;二是供销社有良好的经营设施;三是供销社有贴近农民的优势;四是供销社已积累了建办专业性社的经验。建办专业性合作社的基本方针是:股份合作、工商登记、自愿平等、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参与服务、助农增收。

1、总体设想:各级供销社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建办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达到建办一个专业社,服务一方农民,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地经济,改造一家基层供销社,努力把供销社办成农民自已的合作经济组织。

2、实施步骤:年,全市供销社将建办19家专业社。市本级建办绿色联合农资消费合作社,仙居建办杨梅、黄姜专业社,玉环建办文旦、驼鸟养殖专业社,椒江建办2家蔬菜专业社,临海建办柑桔、蚕桑专业社,三门建办海产品、花果等专业社,温岭建办禽业、西兰花等专业社,路桥建办蔬菜专业社,黄岩建办柑桔、茭白专业社,天台建办果木、茧业专业社。年,全市建办18家专业社。年全市供销社建办17家专业社(详见附件1-1、1-2)。

3、工作重点:年,县市区制定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落实专业合作社建办目标,重点是填补空白县。市社将组建市龙头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4、年,召开全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现场会,总结交流专业合作社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制订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财务报送制度。

5、年,一是由市供销社牵头,完善、规范专业合作社财务核算制度和运行机制;二是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形成品牌,实行标准化管理,名、优、特农产品全面进入超市;三是组织各专业社学习、考察、培训,拓宽专业合作社人员的视野,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的素质。

(二)生活资料连锁经营

以现代经营业态改造供销社的经营网点,重构农村流通网络,开辟“现代农村超市”,是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供销社开拓生活资料连锁经营的方针是:引进改造、参股合资、加盟连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总体设想:市供销社与上海华联连锁企业在市中心区联合投资建办6000m左右的配送中心,并在中心区、商业街和社区开办5家超市;华联股份有限公司、市供销社、上海华联连锁店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争取在联合投资大卖场;各县市区供销社利用在城区的商场(供销大厦)与上海华联连锁企业联合建办连锁超市13家,总经营面积21050m,利用供销社在重点集镇的网点改造建办连锁店37家,总经营面积21070m(详见附表2)。通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县城为重点,农村集镇和社区为基础的通畅、便捷的现代营销网络。

2、实施步骤:年,市社将与上海华联连锁企业谈定合作方式,参与联合经营,做好配送中心的选址、立项工作,建办社区超市1家,争取与华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三门、天台、仙居将在县城建办3家中心店,并在六熬、花桥、平镇、横溪建办4家连锁店。年,建成配送中心,在商业街建办1家超市,力争大卖场选址、立项成功。并在临海、玉环、路桥、黄岩建办4家中心店,在中心集镇办15家连锁店。年,在椒江、天台、三门等县市区建办4家中心店,在重点集镇建办25家连锁店。

3、工作重点:一是市社将赴上海华联总部考察,并邀请上海华联总部领导回方考察,争取总部对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召开县市区供销社主任会议,广泛征求县市区社领导对《规划》的意见,并要求各县市区社根据《规划》,制订出实施方案;三是尽快落实配送中心的选址立项方案,并争取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三)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

农业生产资料是供销社的传统经营项目,也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有效手段。全市供销社农资连锁经营的方针是:广泛合作、构筑网络、统一品牌、做强“台农”。

1、总体设想:一是以“台农”为龙头,构筑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打造“台农”品牌;二是各县市区供销社充分发挥网点、人才优势,构筑县域范围的连锁网络;三是供销社农资企业要打破行业、地域界限,与生产企业、农技部门、个体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广泛合作。

2、实施步骤:年,“台农”以椒江外沙4000m农资仓库建立农资历配送中心,并从170多家经营网点中选择30农左右开展连锁经营。各县市区供销社对现有的农资企业和网点进行重新整合,制订农资连锁经营和合作的实施方案;年,“台农”连锁经营发展到50家左右,并探索与县市区农资历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县市区供销社形成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年,“台农”发展连锁经营80家左右,发展加盟店70家。

3、工作重点:一是市社将组织“台农”对农资连锁经营进行考察学习;二是“台农”要选定连锁经营网点,制订以“五统一”(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技术服务)为标准的管理制度;三是部分县市区未完成改制的农资企业在年底完成改制,并对全市230个农资网点进行整合,制订农资连锁经营和合作的方案;四是市社将在年召开全市农资连锁经营研讨会,进一步推进系统的合作与联合。

五、工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开拓农村市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供销社的中心工作,它关系到供销社的长远发展。各县市区供销社要建立开拓农村市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负总债、分管领导、职能科室和企业负责人齐抓共管的局面,真正把开拓农村市场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精心组织实施。

2、深入调研,制订方案。各县市区供销社和本级根据《规划》要求,结合本地、本企业实际,开展深入的调研分析,制订出详细的实施方案。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3

1、建立了领导班子。3月份,XX市通知后,XX县XX县示范合作社建设工作召集农口相关部门作了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XX县经管局负责整个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迎检等工作;二是明确了**XX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三是健全工作机构:XX县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20**]32号文件),XX县级主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发改委、工商、税务、银信、农业、农经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县农经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小组(*农经发[20**]06号文件),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镇人民政府和**香芋专业合作社也明确了专人分管。县委、县政府还下发文件《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发[20**]7号),要求“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健全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其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县农经局重点抓好**香芋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指导种养大户和加工流通大户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部门具体抓,精干力量专门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2、建立了督查和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督查室定期组织对为民办实事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并对完成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几次联席会议,进行了工作部署研究和情况通报,及时解决示范合作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3、高标准选取示范合作社。XX县将**XX省级示范点建设,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该合作社成立较早,组织运作较规范,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交通方便。XX县**镇、塔峰镇等乡镇种植香芋面积广,涉及农户多,香芋产业发展快,合作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三是合作社有一个好的领头人。理事长唐昭旭是现任村干部,从事过多年的农产品经纪人事业,XX市场营销能力,为人诚恳,群众号召力很强。

4、安排了必要的工作经费。县财政今年预算安排了示范合作社建设工作专项扶持经费3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和推广种植;预算了必要的工作经费4万元,用于农经部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培训、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精心制定实施方案

XX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XX县实际,我们制定并以蓝政办函[20**]48号文件下发了《**XX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点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实施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做到有准备、有内容、有措施、有步骤、有要求。同时指导示范点制定了《**县**XX省级示范合作社实施方案》,对合作社要规范的内容及工作步骤、工作措施作了具体安排,确保创建示范社工作顺利开展。

三、狠抓指导规范建设

为把创建示范社这一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办出示范带动效应,县农经局基本上每月有1~2次要深入到示范点现场办公,抓好业务指导,解决具体问题。

1、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合作社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抓制度建设。制定了完善的章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并明确分工和岗位职责。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合作社社员参与管理,自我发展。建立了生产安全记录制度。合作社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无公害生产、农事田间活动、销售去向等生产经营记录,强化产品质量追踪问责。二是抓财务建账。建立健全了合作社XX年以来的财务管理账,如总帐、现金帐、银行帐、明细帐和会计报表。设立了成员账户,并进行了盈余分配,按交易量比例返还给成员的可分配盈余占60%。出纳、会计、审核岗位职责分明。三是抓场地布置。合作社办公室、培训室修缮一新,并对照示范社的要求完成了场地布置,所有制度、宣传板面上墙公示。四是抓办证。合作社经过工商变更登记,核准正式名称为“**县**香芋专业合作社”,共有会员51户。办理了组织机构代码证。五是抓建档。合作社各种档案资料分类归档,一目了然。六是抓品牌建设。5月份,XX县农经局支持,合作社注册了“舜玉”牌商标,XX县特色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商标注册零的突破。实行品牌统一制度,抓好合作社成员产品包装和品牌的统一,能够形成品牌优势,XX市场竞争力。

2、抓好基地建设,搞好示范带动。3月初,XX县桃川引进了优质香芋芋种6万多斤,在**镇沙溪村建设了300亩的示范种植基地。示范基地设立了永久性的宣传招牌。今年来,合作社指导农户进行了防治病虫害操作,发放技术资料500多份,发放种子、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5批次,价值20多万元。

3、开展培训教育,提升合作理念。一是合作社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培训,内容包括生产技术和专业合作知识等,由理事长主讲种植技术、县经管局领导到会作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讲课。二是农经局开展了对乡镇农经干部、合作社理事长等人员参加的合作知识理念培训,特别对示范合作社财务人员加强了基本的财会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指导,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会指导的管理队伍。

4、做好项目申报,争取财政扶持。我们抓住国家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专项扶持资金。6月份,县农经局、财政局联合为示范合作社申报了中央财政补助项目,XX市场信息服务。如果资金到位,将极大地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4

为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建立起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我管理和发展的档案管理体系,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流通、管理、培训、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各个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3月10日至25日__县档案局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为期近10天关于__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档案工作情况专项调研,笔者现就结合调研情况谈谈__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档案工作。

一、基本情况

20__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__年7月1日起施行。自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设立、注册、登记、合并、清算、分离、民主管理、成员查阅利用合作经济组织法定范围内的档案材料就获得国家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截止20__年12月止,__县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8个(包括农民专业协会)、其中78个经过工商注册重新转登记,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80%以上,新组建30个合作社依法登记注册,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0%。全县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1050户,年产值达数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黄连、辣椒、莼菜、中药材等具有地方持色、优势的农业产品。

__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倍受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市级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莅临__视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__人民建设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心和决心。市、县、乡各级职能部门在引导、建立、规范、发展、管理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专业合作在社生产、流通、加工、运输、贮藏、营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真实记录、见证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全过程,有的档案资料还十分珍贵。因此,建立、健全、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档案工作对于促进合作组织内部科学管理、建构经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调查显示、目前__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档案工作已初具雏形,档案意识在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层中已经产生,有一定(办公场所同室)的档案保管场所,并按内部成员的分工对档案进行了管理,有的还根据财务记账、核算、管理的需要对财务资料按财务的档案要求进行了整理,制定了财务资料管理的相关规定等。专业合作组织档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

(一)、专业合作组织档案的形成与利用特点,

1、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档案不独立单方面存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与相关职能部门虽无隶属、上下级别关系,但工作联系紧密,各级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许可、工商注册、登记、产品质检、认证、命名、纠纷调解、协调、诉讼截决、处罚、表彰、权属界定、财务、信贷、税收、社会保障、生产安全、经济运行管理指导、统计、扶持、服务、工作配合等过程中也将直接形成与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的各类档案资料。

2、有特定的内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除形成以上互为因果、联系的档案以外,在农业产品生产、种植、栽培、加工、运输、贮藏、农产品的销售、经营、生产资料的购买,以及与农业生产技术、工艺、标准执行、业务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也将形成特定内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性档案资料。

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建立之初档案材料的内容(要件)注入法制元素,重要档案资料收集范围法定,查阅档案资料对成员公开并成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法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申请设立登记:1、登记申请书;2、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3、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4、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5、、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6、住所使用证明;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享有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的权利。体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开立登记注册之初、民主管理、成员地位平等、具备相关资料(建立档案的材料)的法制理念,闪现耀眼的档案法制光辉,给今后档案收集范围、促进立档单位应归档材料立卷归档、明确档案收集、保管者的责任,提高档案利用率、规范档案利用行为,向合作组织成员开放非档案查阅、推动政务公开、冲破档案查阅利用封闭的围墙、揭开档案资料的神秘面纱、注入了具体的法定的法制元素,对提升档案行政执法可操作性,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和行政执法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档案主要类别

主要类别有:1、财务档案;、2、文书档案;3、科学技术档案(图纸、图表);4、照片档案几个方面的应归档文件材料。

(三)、应归档材料的主要具体内容:

1、财务会计档案;有会计帐薄(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帐、现金出纳帐、订本帐、活页帐、辅助帐)。会计凭证,(计帐凭证、原始凭证、支付凭证及附件)。会计报表(季度报表、年度报表、年度会计报告、及其它会计资料)。

2、文书档案;有设立登记申请、重要的会议记录、(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记录、纪要、简报、决议);合作组织设立人一致通过的章程(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的选举表决材料(选举票样、监计票员签名的最后选举结果汇总表),审议其他重大事项、重要决策的原始记录、纪要、简报、决议;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的决议、签订的重要合同、协议;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决议、通知;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成员账户、成员名册;年度工作报告或年度工作总结、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合作社内部制定的制度、规定;人员聘用、(录用、入社)除名(退社)处分和本社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表彰材料、重要的通知、上级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法规性、政策性通知、规定、规章;提供的认证、认定、批复、证照,(工商注册登记证、营业执照、土地征用、租用、使用、流转、集体土地、林地承包、转让、出让、被征用、占用证明证书);内部审计或委托审计机构审计形成的审计报告等;

3、科技档案;包括产品、科研课题、基建项目、设备仪器方面的科技文件材料,(执行国家标准gb/t11822-20__格式,具体收集范围参见其行业标准、结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际制定收集范围和档案保管期,其具体内容应包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生产、建设全过程)。

4、照片档案:按gb/t11821-89国家标准收集整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档案意识虽普遍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始盟芽,但档案意识不强、认识还不到位,无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兼职的档案人员没经过档案基础知识的集中培训学习,缺乏必要的档案知识,不知何为“档案”、对档案收集、整理的范围不明确,保管期限划分不准,执行标准不统一,档案装订达不到规范要求,档案管理处于随意状态,资金投入少、安全保管条件差,应当归档的材料造成损毁、散失的可能性较大、档案资料查找困难。

2、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档案问题的专项档案法规滞后,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社档案收集、整理不知执行何种档案格式、标准,档案收集范围不明确、保管期限划分不明确,准确的档案统计数据统计难、档案管理业务部门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十分困难。

3、已经整理的各类档案整理方法、格式不统一,无统一规范的归档文件目录,装订整理不规范,有的金属物未除,档案装具(卷宗袋、盒)质量、标准、规格式样不统一,档案装具质量不高、难以对档案装具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效的质量、标准的监制和经营行为管理。

4、档案管理制度缺失,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按这一规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定了相应财务资料管理制度,但缺乏统一、规范包括财务资料、财务档案在内的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将资料形态转化为档案和开展档案统计的制度要求和法规性规定。

5、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迅速发展中的档案事业发展需要;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无相对统一、稳定、完善、具体的承载档案业务指导、档案行政执法等职能、职责的内设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行为监管从管理体制上缺位。完成某项日常档案业务工作按部就班,按照每周领导意图临时性安排,其它时间、创造条件想办法完成市、县下达到档案部门并分解到职工个人的年度档案目标任务和其他综合性工作。档案业务人员没有自我档案业务工作长远计划、日程安排、档案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

6、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缺乏、没有专职档案人员岗位设置;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是档案人职业闪光的一面,但面对普通档案人员在待遇底、地位底、档案业务资金投入乏力、档案标准还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立档单位归档随意性大、权责不相称的工作环境、不安心档案职业,放弃或改行他业成为人们择业心理定位,专职档案人员缺乏、兼职的因其主要工作重也不愿意涉足档案这项职业,档案收集、加工整理、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题。

7、经费投入不足;档案价值是潜在的价值、不是可以参与市场交换、立即变现的商品、或资产,档案发挥作用有现实和长远作用,长远作用需漫长的时间其价值才得以体现,同时档案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资金投入的工作、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社虽取得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总体弱小、处于大工业生产连条的底端,利润薄、投资大、劳动密集、对土地的依存度高、抗市场风险力不强,技术含量不高,组织结构松散,合作组织之间由于生产规模、注册资金、成员多少差距大等原因,对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悬殊大,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档案工作基础参差不齐,10人以下的小合作社建立自身的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更大,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更差,档案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及必要的办公条件不具备,档案工作常常容易被忽视、被遗忘,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关注、帮助、扶持,指导。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档案工作基础性建设。

8、档案的原始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和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也正改变着几千来、人类手刻、手写文字、图表的方式。传统的展示个性和艺术化、原始的、唯一的手写字迹材料(文件初稿、原始稿)目前已正在消失,被电脑打印机输出的几种固定有限的字体、格式所代替,现有归档材料如果不附作者手写签名的文件处理结果,已很难判定文件拟稿、修改、签发人、责任者及其文件材的形成全过程,档案的原始性、唯一性、真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三、对档案工作的需求和建议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保护的范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是法律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对农村专业问卷式调查,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方面,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以下几点需求:

1、要求上级档案部门经常加强档案业务培训。

2、无偿进行档案业务指导、支持。

3、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给予相关方面的帮助、扶持。建议加大档案工作管理力度,提高档案的规范性,提高档案整理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普及档案知识,给予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帮助、支持。

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众群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档案信息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的担子和责任越来越重。档案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绝不哪一个部门、哪个单位、哪几个人就可以单方面就可以搞好的,需要社会档案意识的普遍提高,需要各行各业各部门的相互支持、配合、参与。丰都县档案业务部门在调研过程中就存在的问题也梳理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建议制定关于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档案工作办法、整理标准、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收集范围、保管期限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相对统一的档案移交、统计、鉴定、销毁、安全保管、保护、利用程序及规范标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性建设,杜绝归档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档案法治的可操作性和档案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基本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档案行政执法体制。

2、完善档案形成机制、在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关注档案形成过程,制定和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文件材料制作程序、有效措施保护档案材料的原始性、耐久性、真实性、唯一性、不可再生的特殊性,禁止不按规定归档或无纸质载体归档而采取单一电了格式存储档案资料方式。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5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发展中问题和矛盾的迫切需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薄弱环节也在农村,只有实现农村小康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只有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所以这个全新的事业对农村档案工作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村档案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一是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档案室没有列入政府机构序列,没有专职人员编制,充其量只是一个档案库房;二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档案人员兼职过多,面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大量档案资料需要及时归档,许多事业对档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光靠一名兼职人员来做好档案工作已不太现实;三是农村档案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档案资料的案卷数量和门类不断增加,室藏内容丰富,很快就会成为集中管理多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的综合档案室。目前乡镇一级机关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很不稳定。每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档案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宽,农村档案工作人员除了整理好管理好本单位的档案并提供利用外,还要做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项事业的新的工作内容的档案业务指导和督查工作,如农村宅基地置换、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合作社、农业园区、民营企业档案、建设用地市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民财权分配和维护等等。管好用好这些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档案,农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五是大多行政村没有从事档案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档案流失现象严重。

二、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更新观念,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

1.强化农村档案工作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时间紧,难度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既是一项永久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随着国家民主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民生问题的深层关注,如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搞不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必将会留下巨大的遗憾。2.把新农村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来规划。根据《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政府档案工作的职责归纳起来有五大任务,一是管理好本机关档案;二是监督指导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三是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四是提供档案利用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服务;五是公开政府信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等。为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村档案“工作”观念,树立农村档案“事业”的意识。县(区)、乡镇、行政村要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档案工作互动双赢,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方位、多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推进农村档案这样一项专门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把农村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之内,建立专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和提供充足的经费。力求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形成组织有序、工作有效的农村档案工作网络,把农村档案工作建设成为一项社会主义专项事业。

(二)重点突破,扎扎实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

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强大的力度、更多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积极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整个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的档案工作体系。1.要建设标准化档案室。各乡镇、村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达到有档案室、有人管(有专职档案人员)、有档案实体(有文书、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等)、有设施设备(计算机、档案柜、灭火器等)、有管理制度、有利用效果的“六有”要求。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档案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使农村档案室真正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便农民群众查阅利用信息的场所。各乡镇、村档案室都要达到“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的基本要求,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2.要多渠道广泛收集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是农村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收集不同时期农村工作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特别是要重点收集村乡组织建设、村级事务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国家支农补贴管理、土地林地流转、救灾救济、新村规划、人口计生、重大活动等方面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声像、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料。3.要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远景规划和发展计划,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序开展,使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要加强乡镇、村以及社区服务中心、各涉农部门的档案业务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三)保障有力,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做成千秋功业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6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等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20*]30号),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与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出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重点培育3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使示范(试点)区域内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农工业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成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围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为重要内容,推进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向示范(试点)区域集中,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优势名牌产品,形成产业群(链)。

(二)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科技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形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三)政产学研金民结合。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政策性引导。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到示范(试点)一线创新创业。明确示范(试点)的技术依托单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为示范(试点)服务。利用农业科技贷款,吸纳民间资本,推动示范(试点)工作。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科技能人”,带着农民干。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协作程度,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民使用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富民、惠民成果。

四、重点任务和示范内容

(一)重点任务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重点推进七项任务。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产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实施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一特色”为重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工程,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政产学研金民”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专业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引导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围绕农村社区化目标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安全和污水处理、农林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整治、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建筑、低成本卫生设备和药物特别是中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民俗文化保全、社区规划建设和村镇优化布局、社区和村镇动态监测和功能提升等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设施相对优良、环境相对优美的现代农村社区。

3、开展重大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应用技术问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示范(试点)单位联合进行科技攻关,解决良种、良法、加工、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建材、节能型建筑、循环生产、农业节本技术、健康种养殖技术、土地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重大应用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市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粮食丰产技术及操作规程,辐射面积100万亩。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构建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实时服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化乡镇科技示范(试点),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技术、社会事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民生活信息化。优化信息服务质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5、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基地(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对示范(试点)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面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经营能人、技术“二传手”等“科技能人”,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使周围的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6、构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坚持多元化方向,结合实际,引导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博览交易会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渠道,建设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7、大力发展涉农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拉动农业为目标,鼓励非农企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培育大宗农产品用户企业,进而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在涉农企业中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培育成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示范内容

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分别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科技示范村(试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信息入户”;加强科技咨询指导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推进“服务入户”。发展“一村一品”,促进特色产品或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条件的地方,集成相关技术,发展村级社区。

2、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发展“一乡(镇)一业”,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一乡(镇)一基地”,开展绿色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进农村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一乡(镇)一服务站”,培育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模式或平台,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一乡(镇)一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技术的集成支持,发展生活功能较好的乡镇中心社区。

3、科技示范县市区(试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信息化,形成示范样板;加强技术转化和创新,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建成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综合功能较完善的中心城镇社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五、申报条件与组织管理

(一)申报条件

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需求,提出了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优先顺序、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2.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围绕当地资源的加工利用确定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和发展基础,发展经验在其所代表的类型内具有推广意义。

3.科技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科技工作特色明显,科技环境优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以上。

4.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学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原则上要具有“科技能人”或科技型企业带头人。

5.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和政策措施有保障,出台了贯彻落实政办发[2006]114号、政办发〔20*〕30号文件的政策性文件,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形成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科技主管部门具体协调和推动的工作机制。

6.制定了示范(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并配备开展示范(试点)所必须的经费和相应的促进措施,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相当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学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依托单位优先),方案切实可行,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

7.示范(试点)要首先列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范围;示范县市区(试点)的选择要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情况、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等结合考虑。

8.严格落实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中央有关土地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还应当具备以下指标条件:

1、示范县市区(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县级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县域GDp达到100亿元以上,县域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20%以上。

2、示范乡镇(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乡镇GDp达到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

3、示范村(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村级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二)组织管理

1、申报单位

示范(试点)的建设单位分别为村民委员会、乡镇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明确的技术依托,并编制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和技术依托单位合作方案。申报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各建设单位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填写审核意见,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试点)。

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材料进行论证,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乡镇或县市区(试点)”,并择优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对已列入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或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等优先考虑。

2、支持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以项目为载体,各地根据实施方案选择新农村建设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为2-3年,项目承担单位应以技术依托单位和示范(试点)相关单位联合为主。市科技局拿出专项资金,将视组织实施和投入情况,择优支持。

3、实施的评估和验收

1)市科技局对我市的示范(试点)进行宏观指导、动态评估和监督,并统一部署验收。

2)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示范(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落实配套支持经费,对示范(试点)进行年度评价,编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确保示范(试点)目标的完成。

3)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估的重点是任务落实、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情况。市科技局将每年公布评价或评估情况。评价或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相关涉农科技计划对有关市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20*]30号),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规划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七大科技支撑工程。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示范(试点)的突破,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

2、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涉农部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涉农大企业制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农企业进入涉农工业领域,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为示范(试点)工作注入活力。

3、设立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专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贷款,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市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优先支持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示范工作的各县市区、乡镇及村要提供充足的匹配经费,保障任务完成。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7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是较早设置的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老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被评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批准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对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2)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农倾向明显,就业去向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并无差异,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2009年,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随即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适时调整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经管单位等从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引进包括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引进。建设期内,共引进博士7名,其中国外高校1名,国内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请4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农林企事业单位人员、3名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为兼职教授。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基层挂职锻炼。建设期内,5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中国科学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访学,5位教师到农村基层或农林业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既掌握学科前沿又了解农村实际),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显著优化。高级职称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为54.1%,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博士学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为2011年的54.1%。教师由原来主要毕业于林业院校,改变为既来自国家重点农林院校,也有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2)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建设期内,共立项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8项,科研经费达4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sci或ssci、ei、istp)收录18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各类科研奖励共20项。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教学研究成果奖、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共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1)构建“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着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由两个平台构成,公共基础平台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学分合计为40.5,占总学分的24.5%。为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保证。

第二,强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实践环节。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林业概论”、“现代农业概论”等课程设有实习环节,“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均设有模拟实习。二是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主要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期1周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三是设置“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经济调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显特色。为了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按方向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块(选修模块ⅰ),二是“农林企业管理”(选修模块ⅱ)。

转贴于

(2)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期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列入校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4门,通过学校验收的8门。“林业经济学”和“林业财务与会计”2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于2010年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验收。②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在已有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会计学基础》、《林业财务与会计》等教材的基础上,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同时,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如“林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有实习环节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习辅助资料。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倡导国际参与式课堂讨论方法。如在“林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乡村快速评估技术(rra)和参与性评估方法(pra)时,设计一些主题,以行政班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展开。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如“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各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堂的过程中,开通网上讨论,使师生互动不断加强。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1)构建“一、二、五”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除课程实习外,构建了“一、二、五”分类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指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二”指两个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台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平台。“五”是指五个支撑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两个支撑点,面向优秀学生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大型专题调研”三个支撑点。

一是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实施,构建“基于应用性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在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中期论文。中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有实际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支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在毕业论文环节,强调选题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通过实施中期论文,强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2007-201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校级优秀论文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例,第1周为外业调查,第2周为内业整理和综合分析报告撰写。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工作,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这一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综合实习,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报告”得到全过程的训练。经过多年的实施,综合实习制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大型专题调研等第二、第三课堂,构建“基于创新型目标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上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成功申报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6项。大型专题调研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参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专题调研。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挑选了共28名学生参加了农业经济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参加大型专题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主要抓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

一是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00m2,下设6个实验分室: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分室、金融模拟实验分室。建设期内,新增教学设备(包括软件)近158万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近432万元。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新建实习基地11个,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达21个。

二是图书资料建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除由学校图书馆提供外,由学院图书资料室和专业特色资料室提供。经济管理学院图书资料室,每年及时采购能反映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图书资料。现有藏书1.5万册、学术期刊310种、报纸40余种。同时,建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资料室1个,现有各类资料和藏书800余册。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几点思考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就业趋向是以非农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等)为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体现特色与优势,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务“三农”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除通过对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的调整与优化外,更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打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路子。

其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密切结合,全方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8

一、锁定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党委工作重心

在实际工作中,承德市坚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发展目标之中。

(一)突出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扶龙计划”。培育重点对象是31个农业园区、39个合作社和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人,使其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二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在13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人。三是服务扶贫攻坚工程。实践探索了培育龙头企业带头人,吸纳专业技能型贫困农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进企入园,统分结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入股分红和务工薪金双收入。四是服务新业态。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动调整培训专业结构,补充了休闲观光农业专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及植保无人机三个课程短板,使之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二)对接主导产业

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服务和推动由资源型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加快全市设施农业、林果业、中药材、畜牧业和休闲观光五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开展培训和培育工作。

(三)坚持锁定经营主体

市县农广校作为培育工程的实施主体,牢牢抓住承担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市推进示范市的机遇,三次全面开展调研摸底,锁定五大主导产业生产经营主体,遴选培育对象32319人,建立了信息系统,集中优势培训资源,分批滚动培育。两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70人,占重点培育对象的24.35%。

二、聚合优质资源,构建培训体系

市农广校作为本区域办学体系的中间环节,努力发挥节点纽带作用,统筹聚合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集中发力。

(一)打造优质师资体系

市县农广校聘请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知名院校专家组成了高端师资队伍,讲基础理论,讲政策,借脑引智,拓宽思路,提升站位;聘请市县农林牧系统307名行业专家组建了专业技术师资团队,讲操作规范,教方法,提升专业技能;聘请66名能工巧匠土专家组建了技能型师资团队,讲绝活,教技巧,提升培育对象的实践操作本领。与此同时,着力加强自身专业教师素质提升。一是产教融合。鼓励专业教师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开展农科教结合,提升自身实践操作本领,先后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和社科成果20多项,在实施培育工程中推动了产教深度结合。二是培训提升。坚持常态化组织主导产业专业知识、课件制作等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教学和教学比武等教科研活动,苦练内功。在河北省农广校组织的优秀课件评选和教学能手大赛中,全市将一半的一等奖项收入囊中,市农广校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全市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三是严格考评。市县农广校分别建立并完善了专兼职教师考评机制,将教案准备、课件制作、授课技巧与培训效果有机结合,将评价权交给培育对象,绩效与授课补助标准挂钩,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二)夯实田间教学及实训体系

一是巩固提升实训基地。近年来市农广校按照县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分布,以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实训教学基地114个。其中,省级实训教学基地15个,市级统筹共享实训基地33个,实现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优质资源共享格局。二是完善田间学校。以产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采取校园、村企合作方式建立标准化田间学校57所。平泉县春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食用菌专业实训基地,组织培训食用菌大户80余场次,培训菇农4000多人次,59名农民被确定为培育对象。在承德,以市级校为区域龙头,8所县农广校为依托、57所田间学校及114个实训基地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三)完善优质培训教材体系

几年来,市农广校组织市县农广校专业教师着重从实践操作角度编写出版了《北方特色农业种植新技术》、《冀北地区农业新技术集锦》、《农业新技术问答》等涵盖主导产业、具有区域特点的本土教材三部,分类别、分作物编辑印刷了具有实践操作指导特点的实用技术手册三大类60余种。在每部教材投入使用前均由市农广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不断丰富和提升教材库水准。

三、规范过程管理,确保精准施教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坚持细化流程,制度先行,强化管理,实施精准培训。

(一)实行“567”管理

严格落实第一堂课、信息公示、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台账登记“五项制度”;始终坚持培训周期有计划、培训过程有记录、授课教师有教案、学员信息有档案、实践教学有方案、跟踪服务有日志的“六有要求”;全市统一实行培训质量承诺、双班主任、学习用品、培训台账、培训规范、档案管理、考试考核的“七统一规矩”,教育培训环节严谨有序,质量管控科学规范。

(二)落实三项创新

一是培训方式创新。突出培训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培育的连续性和可提升性,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将课堂搬进田间大棚、畜禽圈舍、农场果园,创出了校村合作、校区(园区)合作、校场合作、校企合作四类培育模式。二是教学形式创新。采取“课堂授课与基地实训”、“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培育对象点菜,专家下厨,科技人员与培育对象结对子方式,送教下乡,进村入社,进场入企,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组织学员到同类产业先进园区参观考察,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三是提升通道创新。学校紧密结合培育工作,鼓励培育对象参加涉农专业函授中专或专科层次继续教育,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已有1502名培育对象成为涉农专业函授中专班学员,26人参加了网络专本科教育,培育对象素质提升有了新通道;826名培育对象通过技能鉴定取得了初中级职业资格,从事专业技能服务有了通行证。

(三)加快培训向培育转变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9

条例规定耕地占用税的税额:“人均耕地不超过1亩的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下同),每平方米10~50元;人均耕地超过1亩但不超过2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8~40元;人均耕地超过2亩但不超过3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6~30元;人均耕地超过3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5~25元。”占用基本农田的,提高50%。

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

农村烈士家属、残疾军人、鳏寡孤独以及老、少、边的农村居民,经乡(镇)政府审核,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可以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

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占农用地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

湖北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

去年12月,湖北省人大通过《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将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篇10

一、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和“诚信市场”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

根据《××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方案》,我局及时制定了《××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规定,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已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___户,其中××分局__户,××分局_户,××分局_户,××所_户,明光所__户,××所_户,××所_户,××所_户,××所_户,××所_户,××所_户,××所_户,完成了创建目标。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____年共出动执法人员____人(次),检查经营户_____户(次),检查商(市)场___个(次),查处了一批涉及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__件,案值_.__万元;认真开展了流动摊点备案监管工作,对___户流动小摊点进行了备案登记管理;加强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截至__月_日共抽样检测食品____个样品,其中不合格_个。

(二)认真组织开展“诚信市场”创建活动。

今年来,我局认真总结以往创建“诚信市场”的成功经验,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创建工作,由诚信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县工商局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和责任人。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摸底调查,筛选出符合申报条件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商场(超市)_户,经过审查、公示等程序,对以上_户商市场进行了命名表彰,并在××市场诚信网对创建结果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另外,今年我局还推荐上报了_户aaa级诚信市场和_户aaaa级诚信市场。

二、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为加强行政指导和服务,根据《××省工商局关于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及市工商局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建立了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各业务股(室)和各基层单位每个季度对市场主体变化、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监测、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情况报告,上报地方党委、政府,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决策、生产经营者投资、消费者消费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服务,同时上报市局对口科室。对于监管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热心的信息,在不违反保密法及相关工作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诚信网、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及其它平台,及时对外进行公示。

(二)不断深化工商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县____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上级工商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结合本局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七农”机制,制定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提升服务效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_.深入开展____年红盾护农行动。按照农村市场监管“零无照、全亮照”的要求,严把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关,全县现有农资经营户___户,其中有万村千乡农资连锁经营店___户。日常监管中,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巡查力度,全面实行信用分类监管,要求经营者设置农药专柜,实行价格公示,亮证经营,规范进销台帐。认真开展“红盾护农”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___人(次),车辆___台(次),检查农资经营户____户(次),签订农资经营责任书___份,查处农资案件__件,案值_.__万元。

_.认真做好经纪人培育发展工作。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从事农业经纪活动的人员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合同规范、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目前我局已建立农业经纪从业人员基本信息___人,将其中__人纳入备案管理,并为其中__人发放了农业经纪从业证。

_.认真做好合同帮扶。在各分局、工商所设立合同指导服务站,紧紧围绕本地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作。一是制作涉农合同指导文本。结合我县农业产业战略,制定农产品种植收购、水果收购、地方特色产品加工销售等极具实用性的合同指导文本。目前我局已制定种植、养殖、蔬菜、水果、农副产品收购、手工艺品加工、农村土地流转等__个合同指导文本。其中手工艺品加工、蔬菜收购、水果收购、茶叶收购、草果收购等合同文本已被应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目前我局初步掌握全县共签订涉农合同____份,其中烤烟类____份,水果收购__份,蔬菜收购__份,茶叶收购____份,水稻种植___份,××豆___份,××种植收购_份,手工制品加工___份,生鲜牛奶收购___份。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合同法律知识宣传培训。

(三)强化市场准入服务指导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在对各类市场主体登记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定期对市场主体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和文字分析材料。特别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中,坚持“为农业增效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截至__月_日,共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___户,出资总额____万元,成员总数_____人。

对农村传统工艺及传统加工业,我局突破登记限制,本着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原则进行登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登记××县××刺绣专业合作社和××县××雨伞玉雕专业合作社,其中××县××刺绣专业合作社已登记为联社,下辖_个合作社。

(四)大力开展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

个私经济协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各项服务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了一支创业导师队伍,将我县__名个私经营成功人士选为创业导师,录入××个私协会创业导师库,并为__名创业者提供导师服务;积极开展“贷免扶补”工作,全力帮助创业人员申请创业小额贷款,使__户个私企业及时办理了___万元的创业小额贷款,带动就业__人;进一步加强了对会员的创业培训,为__名创业人员申请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免费培训,与县工商联及某营销策划公司联合举办《面对面顾问式实战销售》系统训练两期,培训人员___人次;积极为会员出谋划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克时艰,鼓励会员单位少裁员或不裁员,掌握会员用工需求情况,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有用工需求,协会了解情况后,通过电视台、“光彩之窗”宣传栏及时信息,促使应聘人员达___多人,公司依据招聘程序新招用工人近__人。

(五)认真做好对违法行为人的警示与疏导工作。

我局根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做好对违法行为人警示与疏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实施办法》,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要求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严格遵循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事前预警告诫,推行行政指导,事中纠正制止,推行阳光执法,事后教育规范,坚持案件回访。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采取预警告诫的方式,实行“首违不罚”。对于进入行政处罚程序的案件,针对违法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违法情节以及后果,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行政执法中,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和说理办案。根据推行阳光政府的要求,将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政府信息网和县局大厅的电子设备上进行公示,以便群众查询和监督。积极推行说理式处罚决定书,要求每个办案单位年内必须至少确定一个案件使用说理式处罚决定书。制定完善了_项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认真开展案件回访,由法制股、纪检室对__件重大疑难案件进行了回访。

三、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商标战略,认真开展驰名商标培育申报和基层工商所“一所一标”活动

认真贯彻市政府实施商标本文来源:文秘站战略工作的意见,草拟了《××县关于推进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方案》,由政府以文件形式印发。在全县继续开展宣传商标法服务万家企业推进商标注册保护工作行动,在全县设立__个商标服务指导站,积极开展“一所一标”“一所多标”和“一人一标”活动。出台了《××县工商局百名工商服务企业实施办法》,每名干部联系一户企业,引导办理一个商标,有力的推进了商标注册工作。今年来我局推荐上报了××省著名商标_件,其中保持认定_件,新申报认定_件,除_件新申请的外,其余_件均通过了审查,目前我县共有××省著名商标__件。据统计我县注册商标申请量增加___件,其中_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饵丝),全县注册商标总量为___件(包括无效、失效商标__件及已受理但未取得商标注册证的商标申请)。按照市局要求,____年我局推荐上报一件驰名商标,我县列入驰名商标申报名录的为××县制药厂,由于我局无申报经验,经过会同商标事务所确定后计划在__月份开展材料准备工作。

四、加强“一会两站”建设和“_____平台”建设,积极维权、促进消费

(一)加强“一会两站”建设。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结合××实际草拟了我县建立基层消费维权组织网络实施方案呈报县政府。今年已在全县__个乡镇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__个,县政府为每个分会设立一个专职的政府公益性岗位,设立消费者投诉站和_____联络站___个,其中___个行政村、_个社区设立“两站”___个、学校设立__个,在商场、超市设立__个,景区设立_个,圆满完成了在____年内,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消费者协会分会须达___%,在村、社区、商(市)场、超市、学校、旅游景区设立_____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须达___%的工作目标,逐步建立覆盖城乡、上下联动、高效便民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在“一会两站”建设中,发放了统一制式的工作薄和工作文书,为已确定的___名两站工作人员制作了胸卡,配套制作工作制度___套,并及时上报消协分会建设情况。

(二)进一步提升_____服务效能。

我局牢固树立“依法维权,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依托市局_____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分工协作的内部分工和外部协作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全过程消费维权,并把

_____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处理与工商日常监管、行政执法、服务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努力营造市场安全消费环境,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今年以来,我局共受理消费者申(投)诉___件,调解成功率达___%,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_.__万元。

五、以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今年来,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以“八化标准”创建“八个一流”工商所(分局)的目标(八化标准:职责具体化、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服务标准化、政务公开化、装备现代化、监管网络化、形象统一化;八个一流:一流的工作环境、一流的登记模式、一流的监管水平、一流的执法能力、一流的工作机制、一流的队伍建设、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业绩),确定了××分局、××分局、××分局和××工商所_个分局(工商所)为第一批达标单位。按照市局基层工商所(分局)规范化建设要求,借鉴××区工商局××分局和××工商所的经验,在工商所内部制度和硬件建设上下功夫,认真抓好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制作了相关的标识标志。目前_个基层单位已通过市局检查验收(当时××分局办公楼尚未峻工验收)。针对达标验收中市局提出的改进意见,我局加紧对××分局注册服务厅进行了改造,并已于__月__日以前改造完毕。

六、建立工作效能督查制,确保上级工作安排落到实处,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

(一)严格工作效能督查。

按照实现“四高目标”,建设“三个过硬”队伍的新要求,我局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建立了工作效能督查制,确保工作落实。机关实行每周工作汇报制度,日常工作中,各股(室)认真填写统一制作的每周工作日志和工作记录表;每周一上午,带班领导组织纪检监察人员就各股(室)上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当天下午机关例会上,各股(室)负责人汇报上周工作开展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汇报完毕后,由纪检室反馈计划执行情况督查结果,并对未完成事项进行集体讨论,逐一分析原因,查找责任主体,进行整改落实。对基层的督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由带班领导组织分管股室和纪检室深入到__个分局、工商所,督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月末由纪检室对当月督查情况进行汇总,并在全局通报。今年来共开展督查___次。通过推行“周汇报、月督查、季考核”,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得到了明显提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