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十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十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1

1.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

1.1重视引导和帮助合作社加强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合作社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指导和辅佐,按照合作社处于新建起步、规范成长以及已较规范、需做大做强三种不同阶段,强调其对合作社成员培训投入的补助支持,并强化对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和保护合作社农户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其真正走上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1.2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支持专业合作社技术革新、创建“品牌”,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无公害化标准生产,加强技术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

1.3重视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支持专业合作社兴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仓储、保鲜、运销设施设备和服务配送站建设,改善市场经营服务环境,促进生产和市场有效对接。通过重点扶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引领者,成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的推动者,从而促进传统农业实现转型跨越,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2.规范合作社发展,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市场的监管者。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顺应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引Ф不干预,服务而不包办,放活而不放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到国家、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应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利益关系。农民是流转主体,应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动摇,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方式流转,都应尊重农民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鼓励支持农户开展联合与合作经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农民。

3.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农业主管部门可通过编写培训教材和制作多媒体培训光盘等形式,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农民自己组建和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政策法规方面的指导。建议按照“分类培训、重点指导”的办法,由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种养殖技术等方面培训,从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的素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强化农民的合作意识,鼓励农户能尽快地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来。

4.加大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

充分发挥全省各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制定农业品牌战略规划,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具生命力。工商部门要及时指导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和优势,对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及时申请商标注册。相关部门要共同搭建“品牌兴农”平台,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补贴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农户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因势利导,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要引导、发展、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领域,引导、鼓励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兴办合作社。结合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如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竹木加工、销售,果品种植、加工、销售,蔬菜种植、销售等,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农业品牌,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实现规模效应,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的程度,有效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及对市场与自然风险的抵御能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组织机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科技含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实体,还应该成为一个集科学试验、技术推广示范于一体的经济技术实体。要与大专院校、龙头企业、行业联合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不断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拓展新市场,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6.以优势特色品牌为依托,提升产业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2

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组建形式多样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由当地大户牵头,与农民合伙兴办,也有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创办的,还有围绕行业建立的,总之形式多样,非常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二)产业分布区域化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实行分区域连片规模种植,实现了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产业链基本形成,这种产业分布区域化有利于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

(三)全程服务一体化

部分合作社不断拓展自身服务领域,形成了区域化生产、一体化服务的生产经营体系。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销售等一体化全程服务,在种植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盲目生产、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探索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发展规模较小,辐射带动力不强

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一个大户牵头组成,在初创阶段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造成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力不足。

(二)缺乏紧密联系,抗风险能力低

处在初级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合作意识不强,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尤其在高度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缺乏、品牌意识不强等方面,增加了市场开拓的难度,致使合作社的合作效益不高,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

(三)内部机制不完善,运行不规范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管理的问题。虽然成立时期有较为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但大多流于形式。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偏低、成员文化水平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差,虽有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四)社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99%都是农民,经营管理者都是农民本身,企业法人代表一般都是村级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殖户,文化程度、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需要。

三、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基础上最为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形式,它一方面是以不破坏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多管齐下,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循章规范建立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政府要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条例,让广大群众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作用、运作形式,公开政府和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措施,达到相关部门了解、经办服务机构掌握、农民群众熟悉的效果。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经营

针对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势单力薄、合作力度不够的问题,政府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引导农民提高合作意识。帮助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对合作社理事、监事会成员和社员的技术、管理和合作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农民的合作意识。

(三)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形式

要鼓励大型商场、龙头企业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导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中,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大型商场”“农民+合作社+品牌”的发展之路,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

(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牌创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背景;瓶颈;策略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背景

我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生产基本处于分散状态,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的农民缺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实力,难以与大市场相适应,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小农经济明显成了横亘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牵动面宽的“瓶颈”,迫切需要构建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新型组织载体,担当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把分散生产和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联系起来,能为农民提供社会化、系列化服务,能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经济组织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法》颁布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也逐步凸现:

1.规模集成功能,合作社能够达到小品种、大批量的效果,这是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

2.技术传递功能,合作社有能力聘请专家作技术、市场、政策顾问,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吸引到合作组织中来,把新的实用技术源源不断地吸纳起来并传播出去,成员能够从合作社得到最好的技术、最新的品种。

3.智慧共享功能,合作社成员大多是经营能手,他们的点子多、能力强,往往能够把这些点子变成各个社员的共同行为,这就把社员的群体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上来。

4.信息集合功能,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收集到的信息,尤其是一些专业合作社设立专业网站和网页,用信息技术处理、交流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和效率。

5.作业同步功能,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的地方,各个农户出于提高自身收入的需要,接受了合作社的组织协调,如为了使各户的产品能联合批量销售打进超市或国际市场,合作社对各户生产的品种、耕作技术、采用的农药、收获产品的时间及产品规格等提出统一要求,这样就在发挥家庭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了产中协调,为产后合作打好了基础。

6.能力互补功能,合作社在开展服务中可以发挥成员各自的专长,实现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收到分工协作的效果。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1.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长、壮大的必然选择。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部管理不健全。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没有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或流于形式。三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联结关系不够紧密,基本上没有对成员的二次分配。

2.人才短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主要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造成对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新品种的种、养、加模式技术缺乏,更谈不上国家标准在组织内部实施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策划管理,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但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资金匮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建立积累机制。其内部融资来源于社员的股金、会费以及组织向社员的贷款,流入的资金总量十分有限,外部融资渠道主要由政府的扶持资金、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构成。在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不到位,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贷款份额大大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合作社能获得外界资金支持的机会很少。正因为如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就连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也不例外。

4.服务层次、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当有利于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竞争力,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功能。目前,二个方面的问题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是规模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入会人数不高,50人以下的占70%,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农民有限。二是范围窄。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组织是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专业化水平不高,而加工、销售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内容,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或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开展得较少。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策略

1.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应当在三个方面来进行完善:一是内部管理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立章程,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基础上,真正地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利益分配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在留足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后,利润分配采取人股分红和按交易量返利相结合的办法,比例额定,定期分配,结果公开。三是风险消减机制。在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对成员产品实行保底让利收购和给受灾成员直接补贴等,为成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提供保障。

2.充实、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格经营人才。首先,在充。实、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格经营人才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重点吸收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资金的人员作为管理者,以便使他们能在管理能力和资金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所支持。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制定和实施培训规划,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再次,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由他们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此外,有关的高等院校应设立相关的“合作经济管理专业”,通过各种招生形式,为农民合作事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

3.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贷款贴息和教育培训等。银行、信用社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动资金和农产品收购环节流动资金。二是落实办证登记、用地、运输、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要在技术和农业项目上给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开发或推广项目,要优先予以立项。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等农业项目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四是开展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提升农民专业素质,提高农民应对市场变化和对抗风险的能力,在农民中培养、发掘市场能人,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领域和专业服务水平,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竞争力。

4.合作社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关键是要为社员提供各种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为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中的各种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实行农业生产纵向一体化,即合作社不但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而且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以及创办农产品的加工、物流、销售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标志就是消灭现在独立于合作社之外的“农业龙头企业”,使“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下属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8-0033-01

1镇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止2014年底,镇康县已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部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9个、市级示范社3个;合作社涵盖种植、林业、畜牧等多种行业,其中:种植业47个、林业33个、畜牧业41个、农机1个、渔业1个、服务业2个、其它业3个;合作社成员已达到6350户,其中:农民成员6330户、非农民成员7户、企业单位成员13户;社员出资额及股金达到6147万元。发展态势良好,既有种养业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基层农技干部,又有村干部领办,但运作不够规范化。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基层干部对合作社发展性质、作用认识不够,尤其国家颁布合作社法的重大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没有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县、乡(镇)两级政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片面强调专业大户的作用,忽视组织农民、大户共同发展;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同于一般企业不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发展。

2.2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方法规和规章尚未出台,对登记审核前置、产业发展要求、成员吸收及其结构等没有明确规定,不利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2.3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担保体系不健全,各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信贷等方面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故虽然国家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大多数合作社因缺乏流动资金而难于正常运转。

2.4科技和管理水平较低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科技水平较低,且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3对策建议

3.1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

3.1.1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在不改变农民独立经营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扩大化和经营规模化,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完善和创新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规模小、实力弱,严重制约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改变农户的独立经营地位,有利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它以户为单位,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开展合作,实行“生产在家、服务在社”,提高了组织化程度较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加工和流通,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有效破解了“地方政府统不了”、“业务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

3.1.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新型市场主体

它是以农民自愿加入、自由退出为基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为运行机制,每个合作社专员均享有充分权利和义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依法维护成员的财产利益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

3.2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能力

针对不同农产品生产建立不同的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建立统一的品牌,实行统一销售,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如:镇康县如意橡胶专业合作社,农民与合作社连为一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社内部各种机制健全,在全县橡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而镇康县南伞镇沙坝田蔬菜专业合作社,由于社员均是外来的种菜大户,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关联,社员之间各行其是,合作社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转很不理想,没有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3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

3.3.1以优势农产品为依托,将合作社成员及广大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过程就是组织成员所需要生产数据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从而带动周边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民实现由合作社统一购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服务,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外联大市场,内联养植户、种植户,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保护农民利益,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农户致富,扩大我县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资金、技术、信息、销售渠道提供全力支持,只有使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后,放心搞生产,做好种植、养植,不再为资金、技术、销路发愁,才能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5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设立登记不规范。一方面,由于工商部门在登记注册时无需进行实质审查,致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无生产、办公场地,或者是生产经营规模极小,不具备开业资格,仍蒙混过关轻松登记。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用验资,致使注册资金与实际出资不符情况大大存在。

2.经营管理混乱。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都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也按照《章程》规定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机构,但由于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管理意识淡薄,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在日常管理中不能发挥作用,成员参与议事及监督管理的主动性不高,导致内部管理混乱。

3.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4.合作社经营者缺乏运营知识。由于大部分合作社的创办者是乡村干部,或是农村的一些能人,虽有一方面的专长,但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合作组织的知识和经验,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营销和对外交往的知识能力,参与者也缺乏必要的合作、经营、管理知识,因此在合作社实际运作中,大部分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和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对于如何将成员组织起来生产同一标准的产品,以及如何将合作社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及如何使合作社自身发展壮大等问题考虑较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虽然才短短的几年,但已显示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推动商标品牌战略。扎实推进县域商标战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商标品牌发展之路;同时,立足辖区特色传统农产品,大力培育合作社注册农产品特色商标、集体商标、地理证明商标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专合组织影响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2.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列为农资打假保护的重点,把好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和农资商品准入关,确保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优质、低价的放心农资产品;严厉查处农产品购销中压级压价、非法收购、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大宣传力度。当前,我省农户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常了解的比例很低,甚至有一部分农户根本不知道。对合作社不了解必然会导致农户没有产生参与的意愿,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对农民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农户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专业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农户的合作意识,激发农户的合作动机,创造农户的合作机会,启发农户的合作实践;另外要积极宣传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户来参与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对策;河南林州

随着农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市场对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1,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扩大生产规模经营,走合作化生产经营道路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够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户与市场的联姻。

林州市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信贷扶持等多项措施,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小作坊到大规模、由松散型到紧凑型,涌现出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覆盖领域广泛、组织类型多样、带动效应凸显等特点。到目前为止,在林州市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3家,注册资金1.3亿元,拥有农民社员6000余户,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达3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4000余户,带动农户增收43万余元。林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包括畜牧业、林果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机服务业、水产养殖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兵作战”到“抱团”闯市场,为广大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

1.1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脱节的问题,增加了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如鑫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统一购买饲料,可优惠10%左右;茶店乡胡家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供种、统一销售,统购价格均高于市场价格,既减少了农户外出推销的费用,又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还打消了农民种植药材的后顾之忧。

1.2带动了高效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林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特色农业,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扩大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初步成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大部分合作社都在品种引进、产中管理、产品质量等环节实行了统一管理,有利于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推进。如东姚洪河米业主要生产小米、小杂粮系列产品,年产量500t以上,是集小米、小杂粮深加工和优质小杂粮品种种植、推广、示范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稳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种植,为产品申请了商标注册,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了市场占有率,2004年被河南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3推动了产业化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上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为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户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使农民积极性提高,投入增多,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3]。截止目前,林州市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02家,入社农户2300余户,年生猪出栏数达80余万头,生猪存栏72万头,万头猪场有26家,规模养殖密集小区有32个,养殖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在市场竞争和农产品交易中获得先机,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与龙头企业对接,促进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双赢”,如金牧阳光养殖专业合作社、胡家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都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协作,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如嘉禾农技推广专业合作社等。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解决农民单枪独马闯市场的有效方式。

1.4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分红、返利等利益分配方式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4]。如嘉禾农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与本村和邻村签订了26.67hm2玉米收获合同,根据作物成熟先后,合理安排机械作业,共完成玉米收获33.33hm2有余,玉米秸秆还田、深耕、旋耕达160hm2,播种小麦40hm2,毛收入17.1万元,纯收入8.9万元。入社社员每台入社机车的收入较未入社会员增收3000~5000元。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在种植、养殖、加工的过程中,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服务,降低了市场风险和生产成本,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参社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民没有尝到入社甜头,抱有观望心理。政府应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上,加强服务,营造宽松环境,强化示范引导,让农民自愿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

(2)规模不大,竞争不强。一些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有的才近万元;乡镇发展也不平衡,特色经济发达的乡镇发展快,像东姚、茶店、原康等,没有特色的乡镇发展较慢。政府应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并宣传引导农民自发融资,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民主管理、财务管理不规范。有些专业合作社虽然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但存在议事不经常、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有些虽设立了账本,但多为流水账,为年底分红留下隐患。应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及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培养合作创业精神,提高管理水平[5]。

3参考文献

[1]江尧辉,周军.景德镇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70-171.

[2]王磊,盛莹.青岛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19-121.

[3]汪先永.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快速规范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9):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7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发展呈现加速态势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乡村、农户的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超过22万家,农户成员6521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0.8%。

2.大户领办合作社已成为合作社的主要形式

在现已登记注册的合作社中,大户领办的合作社往往成为主要形式。从合作组织的发起人来看,有家族牵头,有种植、养殖或营销专业大户牵头,也有几个人合伙发起的。还应指出,合作社中大户领办和企业领办在界限上很难划清,许多所说的龙头企业往往就是当地大户自己牵头搞起的小公司或合伙企业。

3.企业利用合作社作为中介来与农民交易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四条规定,涉农企业也可以成为合作社的团体会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不少龙头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龙头企业要求加入或领办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有些合作社本来就是公司领办的,致使很多合作社成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中介。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问题

合作社的功能越多,享有的政策优惠越多,各个利益相关方就越有积极性来建立、利用和发展合作社这个平台。但同时,合作社在发展中又暴露出种种不规范的问题。

1.成员登记制度不完善

由于合作社登记注册时需要提供每个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因而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中形成了大量的隐形社员,全国平均每个合作社登记的成员仅13人。登记注册的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是由公司领办或大户领办,绝大多数合作社没有建立起成员账户制度。

2.创办合作社目的不纯

国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人为了套取国家贷款、税收优惠等相关利益,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3.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

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发展合作社认识滞后,对其发展形势和作用认识不足,领导重视、政策扶持、部门指导也不够,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4.合作社的社员素质不高

从合作社的人员构成来看,社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能力弱,导致管理粗放。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

1.强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的规范化指导工作,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规范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是专业合作社凝聚力和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专业合作社要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探索专业合作社新形式。

2.把握好准入门槛

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准人,简化登记手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取消一切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审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照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对“空壳社”等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严格查处。

3.加强合作社宣传教育与培训

培训、信息服务是国际合作社联盟上确定的重要原则。当前,针对合作社人才缺乏的状况,要加强合作社教育与培训工作。一是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合作社教育与培训内容。二是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合作社教育与培训。

4.健全部门机制

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行政,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根据各自特点和技术装备优势,加强技术、资金、物资等项的扶持力度,共同搭建全社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组织制度规范化、服务领域扩大化、自身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

5.开展帮扶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8

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实不符”问题

目前,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一些组织只有合作社之名,而无合作社之实的现象值得注意。如果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前,存在这一问题还有情可原,但是在法律制度已经正式实施的今天,就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不仅是关系到法律的严肃性,也是关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实不符,并非制度安排有问题,因为这些组织的章程等都是依据法律和相关规定而制定,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也一应俱全,只是在实际运作中制度规定成为一纸空文,组织是被少数人所控制,普通社员的民利难以实现。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一些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营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虽然合作社的组织制度规定社员有权参与社内重大事务的决策,但是,如果他们不能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也就不能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或者是,虽然社员对合作社的制度安排有所了解,但因知识所限,看不懂账本,或不能理解某一决策的意义和效果等等,自然也不能有效参与合作社治理。

第二,目前有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大户牵头组建,这些人社会影响力较大,又有成功经历,普通社员自然不敢与之比肩。而且大户社员一般都入社股金较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较大,当然也希望能对组织有所控制,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名实不符的现象就很容易发生。

第三,一些地方政府从政绩考虑,不仅追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更追求质量,也就是资金雄厚、效益好、覆盖面广等等,以制造拿得出手的好典型。这也导致了大户以大量股金人社,从而控制合作社的情况发生。

从国际经验来看,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确实需要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带头人,而且这个带头人还要具有一种品质,这就是奉献精神。当前,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最为稀缺的就是这种具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从而在能人发挥作用的同时,为了保护和实现个人利益,民主治理的制度安排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出现名实不符问题。

当然,上述问题并非我国所独有。因为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缺陷之一就是对管理者的激励不足,可能诱使投机取巧行为发生。为此,很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避免和解决这一问题。

改善对管理者的激励。德国规定,合作社可以效仿营利企业,选择最佳的业务方式,如高薪聘请职业经理等等。我国规定,出资额或者与合作社交易额较大的社员可以享有不超过社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20%的附加表决权,也是希望由此使管理者得到激励。

使社员了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状况。让社员凭借自己的能力了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国外,例如德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规定合作社必须参加一个审计协会,由协会定期对合作社实施审计,审计报告要提交社员大会,使社员了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自己的利益之所在,并据此做出自己的选择。

惩罚措施。由于合作社的作用主要就是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世界各国也因此对其采取了各种经济、政策上的扶持措施,所以,如果合作社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就是对其他企业的不公平。因此,德国规定,如果合作社不能以保护和增进社员利益为己任,就可以被强制解散,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

开展合作社知识的宣传教育。对社员开展合作社教育,使他们对合作社的原则、宗旨,以及自己的权利、义务有所了解,是世界各国都在做的工作。国际合作社联盟制定的七项合作社原则,也是把教育包括在内。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上几点不一定完全适用,或者即使可用,也还有待时日,但是至少以下几点还是可以做的:

首先,是提高社员对于合作社的认知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参与能力。在此,宣传教育非常必要。要让社员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利益之所在。

其次,是社员对合作社事务的参与,至少在目前,需要重视的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要让普通社员对能人的经营管理方案提出更好的建议,通常都很难,但是,即使已知能人的方案必得实施,法定程序也应严格履行,以培养社员的民主习惯和参与意识。

其三,是合作社的发展应该是社员自己努力的结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太弱,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以损害普通社员权利吸引大户入社,在短期内把合作社做大、做强,也会导致名实不符的问题。目前,一些地方的公司加合作社,就是在合作社实力弱小的情况下实现产业化经营的一个办法。在此,农民不是以个体,而是以合作社的身份与公司打交道,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随着合作社的成长壮大,也可以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最终实现自己的产业化经营。

其四,是建章立制和加大政府的监督指导力度。合作社的制度弱点之一,就是容易诱发管理者的败德行为,所以,比之其他经济组织形式,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更为必要,特别是在社员的监督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在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规定应具体、明晰、可操作,以便于政府工作人员执行,也便于农民理解和掌握。2007年11月,陕西省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这是有关施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第一部地方配套法规,对于当地农民专业

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现有的各种农民经济组织如果未经登记就不得再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这有助于澄清目前组织名称上的混乱状态,也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规范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是,登记管理只是一种面上的身份管理,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副其实,规范发展,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工作要做。

二、摆正政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采取了多种经济和政策扶持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15亿元,对27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了扶持补助;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制定了专门文件,明确了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各省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已超过4.6亿元。从2004年起,农业部组织还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围绕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品及各地名特优产品建设,累计安排专项资金8500万元,4年来共扶持50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开展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对于促进“一村一品”和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目前,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的名实不符问题,也是与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9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新兴的,具有农民之间互的经济组织,既是链接农村家庭分散产销和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多年来聚焦“三农”问题所得到的产物。目前,我国有着运行规范、正常开展业务的大大小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万余,涉及农村的各种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村农户之间联系起来,形成规模化、产销一体化、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强劲的推动力。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概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指的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为农村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提供提供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经营技术、信息服务为目标而成立的互组织。自2007年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以来,全国掀起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潮流。

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本质上与公司型企业有着区别,合作社内部其决定作用的不是成员在当中的股金,而是交易额。其主要是为成员提供交易的服务。合作社盈余除了必要公共积累之外,其余都是按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额分配。其基本特征表现在:组织上以农民为主要构成,占据绝大部分人数;其余少数则为企事业单位人员构成;所有制结构上,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条件下实现了劳动与资本的联合;在收益分配上,体现为对内成员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则以盈利为目的;在管理机制上,合作社出入自由,决策管理民主,是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1.推动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意见》中指出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配方式的特点就决定了其更注重以人为本,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合作社有利于政府与农民社员联系更加紧密,可以更加及时的将农民的需要告知政府有关部门,同时政府相关政策也会有效传给农民,加强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连接个体家庭生产者与广阔市场之间的纽带,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催化剂。

2.促进农业增产,提高农民收入

现如今,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最凸显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然而,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很好的效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购买生产资料与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而且对于农产品后续的加工、运输等产业链也有着促进作用,使得农户能够分享其余环节的利益,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以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为例。这几年,鸡东县围绕优质水稻、玉米等农业产业,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合作社,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几年,鸡东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52个,其中示范社19个,社员达1315人,辐射农户达3万余户。经过实践,逐步形成了石河北瓜菜产销一体化等经营模式,以此带动合作社发展。2014年,鸡林乡永光村党支部书记李永男牵头组建了水稻专业合作社,15户农户加入其中。到2015年,合作社扩大到30多户农户加入,总水稻种植规模到3600余亩。各个农户经过合作社,户均增收上万元。

3.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创立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发展品牌农产品”这一思路的集中表现。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农民合作社都致力于自己农产品品牌的创立,通过这一战略,合作社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以兴城为例,兴城有三家合作社已经创立了自己产品的品牌,还有很多的合作社产品都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还有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如今兴城很多合作社的农产品从农村走向城市超市甚至国际市场,其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巨大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兴城三道沟果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SoD苹果如今名声传遍了全国,合作社全体成员全方位利用三道沟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再加上使用无毒无残留的生物制剂,一切按照绿色食品要求。如今,三道沟苹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SoD功能型红富士苹果荣获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三等奖,其品牌已经创立成功。

4.实现资源共享

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其本身分析,就是成员互相协作分工的体现,并且担任负责人的一般都是经营能手,对于农产品经营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能将农民社员们所缺失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上来。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了所有制的限制,将国有、集体与个体相结合,将农工商贸科技等诸多行业联系起来,将不同的行政区域之间的各种资源联系起来,将城市和农村联系起来,实现诸多要素的优势互补。

5.保护农民市场利益,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合作社能够实现规模效益,这对于农民的市场利益保障有着积极作用。合作社是众多农民的联合,农产品集中销售规模效益明显。此外,在市场交易谈判中,个体经营总是有些弱势,而通过合作社则能够增强谈判底气,扩大影响力。其次,合作社对于农民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不足,常常会因为错过信息而蒙受损失。合作社对于这一点,可以安排专门进行市场调研的人员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决策也是集思广益,还可以寻求政府指导,能够极大增强农民应对市场瞬息万变的能力。

6.推动农业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首先,存在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合作社,这种方式可以一切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例如合作社人才的招聘以及将农业研究成果转换成市场产品等,有龙头企业牵头,其产供销模式更加贴近市场要求。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产业链也会进一步加长。原本只存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此时会向两端继续延伸,向上会将良种培育、品牌建设等,向下则是可以延伸到特色农产品市场调查等,不断了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基于成员互助而成立的农村经济组织,其本身对内非盈利、民主自由等特征就使合作社具有极强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合作社也是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保护农民市场利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伍国强,诸秋南.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0,07:196-198.

[2]宋世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99+30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篇10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1-0043-01

一、发展农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与国际发展农业惯例接轨,更符合中国国情,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经营造成了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下,土地生产效率低,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业劳动力效率低。发展专业合作社,能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转移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实现农业新的跨越发展。符合农业发展的历史趋势。

二、发展农业合作社存在的若干问题

1.对政策信心不足。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一些基层干部、群众不相信国家在信贷、税收、科技、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出台的扶持政策,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对国家出台税费改革、粮食直补和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认识程度相似,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认为国家财政也没能力长期支撑下去。

2.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基层干部片面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重视不够,不学习、不了解,抓得不紧,推动力不强。一些农民群众思想认识上有些模糊,疑虑重重,担心走过去农业合作化的“回头路”,认为不如自己单干消停,怕搞互助合作;一些入了社的农民合作观念和风险意识不强,合作能力较差,只想“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3.存在突出问题。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已出台的政策落实起来仍很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人员难引,有的地方还出现内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约束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不开一次成员大会,重大事项不经成员讨论决定,理事的议事和监事的参事职能基本上是形同虚设,产权不明晰,没有财务账,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透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县乡村发展数量与质量差距大,还存在一些空白乡、空白村。

4.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首先是地区发展差距拉大。全省平均2.39个村才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省份比差距很大。

5.产业发展差距拉大。围绕种养业等传统农业生产建立的合作社比重大,约占合作社总数的80%;从事产品加工、仓储、运销、资金互助等方面的合作社比例很小。建设规模差距拉大。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多的达到上百户,而且跨区域联合。少的只有几户,生命力不强,获利能力差距拉大。效益好的合作社资产要以百万、千万甚至上亿计,户均增收上万元。而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资产,户均增收只有一二百元,甚至有的还没见回头利。

三、对策

1.最有效和根本性的措施,就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工作。

我国已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也有财力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我们一定要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增强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突出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这个重点。将村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村会计、乡农经站会计、财政所会计惠农政策培训列入财政专项支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层面培训:一要重点培训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能带领农民合作致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能当家、善管理的合作社理财能手;二要重点培训负有领导职责的乡村干部;三要重点培训具有综合、协调、指导、扶持、服务职能的农经管理人员。四是法律知识。合作社常识与合作社实务等。五是会计基础知识。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实务等。六是市场营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组织管理、创业经营、市场谈判、产品营销、风险控制、品牌文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相关技术规程等。七是技术培训。包括合作社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相关技术的培训。

2.是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坚持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坚决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乱刮风、瞎折腾,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

3.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要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使合作经营和家庭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和创造,只有把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了,合作社才有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是积极引导、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决不搞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也要防止急躁冒进和简单化倾向。

5.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农民素质、市场环境情况不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是创新组织。各地方要根据本地方的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大胆探索,依靠群众找到适合本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式。

7.是强化项目扶持。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惠农支农资金大力支持。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并要做到税费能减的减、能免的免、能缓的缓。

8.是解决用地问题。解决好土地的流转问题,解决好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土地瓶颈问题。

总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农民能享受优质的农技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对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帮助巨大。对加速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历史跨跃,确保农业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万一,胡文华.浅议村级财务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10(5):35-36.

[2]姜青林.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0(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