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1:58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1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安全防范工程立项前,必须有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指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管理要求以及本身的需要,将设防目的和技术要求以文字图表形式写出的文件。设计任务书可作为单独文件也可作为招标书中技术部分,是合同书中必须执行的附件。设计任务书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也可请设计单位或咨询机构代编。设计任务书应有编制者签名,主管部门审批(签名)并加盖公章才被视为有效文件。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中,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设计任务的内容本质一致,因此,一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设计任务书形式代替通常被认为是允许的。

    在对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时,甚至在工程验收时,发出有些建设单位没有提供设计任务书,代替的仅是特别简单的某某工程委托谁来作的“委托书”或是“用户需求书”,甚至还有的仅是“双方信任的口头协议”。设计任务书内容的不够完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作法是不符合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中的规定,造成了工程的设计施工中一改再改,滋生出许多矛盾。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根据ga/t75-94,应包括:任务来源、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建设工期、工程投资控制数额、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但是,该标准中没有规定设计任务书的编制格式,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设计任务书。有的设计任务书没有明确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有的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过分仔细,如规定要使用什么厂家、什么型号的产品,有的设计任务书没有明确入侵报警与电视和/或声音监控的联动等等。这些都给设计、设计评审者增加了不少麻烦。

    针对设计任务书出现的问题,结合对银行系统、文博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社区系统、移动目标等的安全工程设计评审的情况,以及参与某些较大工程设计任务书编制过程。这里提出一个重要场所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任务书的基本编制格式供大家参考。因为工程的大小、功能要求各不相同,对各个工程项目,为反映具体项目的特色,其内容应当有所增减。设计任务书基本格式按其内容可分为6章:1总则;2应遵循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3安全防范工程的内容和目的标;4建设工期;5工程投资控制数额;6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现将各章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xxx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任务书

    1总则

    1.1根据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xx省(市)人民政府令第xx号]和/或根据本部门(单位)安全管理需要,在本部门(单位)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预防和制止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等刑事犯罪,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1.2本单位属于x级风险等级和/或按x级防护级别进行设防。(风险等级和防护别通常由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对于某些特别要害的场所,如贮存核材料、化学毒品等场所,还应由当地公安部门以文件形式说明可能受到威胁的类型,以作为设计时面对的基准威胁。)

    1.3设计任务包括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培训和维修服务。

    1.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的设计应遵循可靠、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

    可靠:在本地大气条件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小于10000不小于1000小时;对一般的人侵行为报警准确及时、无漏报现象;误报每年不大于2次。

    先进:在技术上应有适度超前,便于扩展和升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先进性。

    经济:优化设计,造价合理,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较低的维护开销。

    实用:操作简单,显示明了,维修方便,经久耐用。

    1.5为确保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的有效性,设计单位可对建设单位的保安管理制度、接处警反应速度等提出要求。

    2应遵循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管理规定(在审批中)。

              有关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选用)

              ga26-1992  军工产品储存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27-199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28-1992货币印制企业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38-1992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t70-199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a/t74-19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有关工程的设计或技术规范(选用);

              jgj/t16-19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关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在报批中)。

    3安全防范工程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3.1安全防范工程的结构和要求

    安全防范工程是由入侵报警子系统、电视和/或声音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报警通信子系统、巡更子系统、辅助照明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等所组成(建设单位可根据需要任选)。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结构图和保护目标以及环境条件,建立多层防卫体系。上述各子系统由一个中心控制和x个分控室进行监控管理,监控管理权限可分级密码设定。

    入侵报警子系统和电视和/或声音监控子系统以及和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应有联动功能,由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集成智能化监控管理。如果该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要求各子系统仍能单独进行正常工作。

    某子系统出现故障不应影响其它子系统进行正常工作。

    系统的应用软件应比较成熟,能在windows  nt4.0或windows95以上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使用中文图形介面,只需简单地按动鼠标或按键,就能完成各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不应出现死机现象。

    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1)保安操作员的管理。设定保安操作员的姓名和操作密码、划分操作级别和控制权限等。(2)系统的状态显示。以声光和/或文字图形显示系统自检、掉电或欠电、出入口控制区人员通行情况(姓名、时间、地点)、设防和撤防的区域、报警和故障的部位。入侵报警时入侵部位的图像和/或声音应自动同时显示并显示可能的对策。(3)系统的控制。视频图像的切换、处理。存储、检索和回放,云台与镜头的预置和遥控,对防卫目标的设防和撤防,门的开关及其它设备的控制。(4)事件的记录与查询。上述保安操作员的管理、系统的状态显示、系统的控制都应有记录,需要时能简单快速检索和回放。(5)报表的生成。可生成和打印各种类型报表。报警时自动打印报警报告(包括报警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数、值班保安员的姓名、接处警情况等)。

    3.2中心控制室的要求

    中心控制设备应预留10-20%的开放性接口,以便日后扩展和改装。同样应预留开放性通信接口,以便与公安部门接警中心和/或保安服务公司监控中心等联网。

    中心控制室设备布局合理,光线适度,接线整洁,便于工作,便于维修。

    中心控制室应有有线无线报警通信设备。

    3.3各子系统的要求

    3.3.1入侵报警子系统的要求

    针对防护目标,建立防范区域,在可能的入侵路径上设置多层次自动报警,在重要部位设置手动报警。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1秒。报警发生后自动调出对应报警点的现场图像和/或声音,图像和/或声音调出时间不大于2秒。

    3.3.2电视和/或声音监控子系统的要求

    除了对所有报警点有联动的现场图像和/或声音复核外,重要工作区、公共场所和通道也应有图像监控。所有摄像机的图像应能同时显示(包括有一部分是多画面分割显示)。图像分辨率不低于25万象素,图像质量按5级损伤制评分标准或按5级质量制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记录图像回放应达到可用图像要求。声音复核要求声音清晰可懂(灵敏度1.5v/(bar信噪比≥60db,通频带200-800hz±3db,失真度≤5%)。

    3.3.3出入口控制子系统的要求

    设防区域中的重要出入口,设置出入口控制。有效地管理门的开启和关闭,保证授权人员方便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对强行进入行为发出报警(与电视联动)。对出入人员、出入时段和出入区域分类管制并有登录和存储。

    3.3.4其它子系统的要求

              (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管理要求提出)

    4建设工期

    自合同签字日起x个月内全部完成,要求设计单位订出阶段性进度计划。

    5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工程投资控制数额大约为x万元。要求设计单位分门别类提供计算清单。

    6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2

关键词:高风险;技防;110联动

中图分类号:tU2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149-02

1引言

笔者以国内某家银行建设的自用办公楼为例,介绍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安全防范系统在银行办公楼的设计方案,并浅谈笔者自己对该类建筑安防系统设计的体会。区别于普通办公楼、住宅、商业、厂房等项目类型,银行办公楼对于安全防范系统有特殊的建设要求,笔者认为高风险类型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是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所以本文不是简单罗列技防中各个子系统的介绍,而是有针对性的结合大楼物防工程建设以及当地110报警联动建设等专业相关要求进行整体描述。

2设计范围

该银行办公楼地下3层,车库与银行办公楼电梯厅连接区域以及强弱电管井、设备管井等;地上30层,首层为办公楼入口大堂、服务接待台、休息区,地上层包括营业厅、办公区、数据机房、职工餐厅、健身房、会议室等。

本大楼设计的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如下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

安防集成平台

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中对于银行营业场所一级防护工程对于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划分,该银行大楼内部也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三级风险区,根据不同级别风险区域的设计要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安防设计。

3设计依据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38-2004

《银行安全防范报普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要求》GBiti6676-2010

《银行业务库安全防范的要求》Ga858-2010

《机械防盗锁》Ga/t73-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

该银行办公楼项目建筑图纸

该银行办公楼项目物防图纸

该银行办公楼项目110联网报警系统图纸

4系统简述

4.1视频监控系统

大楼采用纯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对全楼进行覆盖,并保证重要区域内进行无死角覆盖,通过实时监控画面的获取,保证工作人员和财产受到伤害时,大楼安防控制室能够做到最快的速度响应。

重点防区内的摄像机配置LeD光源,电源回路独立敷设,当警情产生联动信号后,区域最近的摄像机LeD光源将被联动开启,保证现场画面清晰。

根据风险区域划分,重点区域视频录像存储60天,普通区域存储30天。

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网络,完全独立于大楼办公网络信息化的网络设备,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4.2入侵报普系统

在大楼内重要房间、重要公共区域设计手动报警按钮、双鉴探测器以及周界室外互射式红外光栅,为大楼搭建一套主动式的警情触发机制,是整个大楼安防体系各个子系统联动功能实现的基础。

重点楼层有110联网报普系统实施单位独立设计的入侵报警系统,110联网报警设备与本大楼的入侵报警设备的相结合,110联网报普设备信号也会传输至大楼安保中心,在普情发生时联动周边的摄像机、LeD补光灯以及门禁控制系统。

4.3门禁管理系统

大楼门禁系统实现三个功能:出入口人员控制,物业安保人员的在线式巡更管理以及客梯的电梯控制管理。

大楼的门禁系统按照物防工程施工单位相关图纸进行预留。在重要通道和房间门口设计门禁读卡器,实时通过控制室工作站查看安保人员巡更位置。在客梯轿厢设计梯控读卡器,通过刷卡控制授权楼层权限的开放,保证只有授权允许本层出入的员工进入本层。

大楼门禁系统还为首层大堂速通门预留读卡器以及相关控制器,与速通门、电梯控制共同组成一套完善的访客管理系统,保证大楼进出人员身份的准确核实以及大楼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4综合安防集成平台

安防集成平台将上述各个安防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软件平台上进行监控和数据存储及调用,同时通过实时动态的电子地图的形式便于物业安保人员直观的进行管理和操作。

本工程安全防范系统最核心的要求是各个子系统的系统联动,还包括对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其它系统的联动。并预留接口,纳入大楼整体的iBmS集成管理。

5重点难点设计

针对该大楼的特殊性,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方案不但要满足该银行单位安防建设需求,还要考虑该大楼所在城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110系统联动、建筑设计院、精装单位等等多个单位的要求,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同类型项目的重点难点。

5.1风险区级别的划分

根据《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规范GB50348-2004》中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章节中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的要求,本大楼首先整体定位为一级防护工程。按照银行业务的风险程度,再将银行营业场所不同区域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三级风险区。(见表1)

5.2与物防工程结合

根据物防工程施工单位图纸,安全防范系统要和物防工程进行结合。(见表2)

5.3系统联动

大楼实现系统联动的安全防范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普系统以及门禁控制系统。系统联动过程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3)

5.4与110联动

该银行办公大楼由专业单位独立设计一套110联网报警系统,该系统独立于大楼安全防范系统。110联网报普在大楼内重点防护区域设计双鉴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报警设备,通过独立的传输网络,在警情触发时向大楼所在城市110报警中心触发报警信号,同时与本大楼的安防系统联动,大楼的安保中心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号,快速准确的查看险情,避免损失。

本大楼的110报警联动系统由当地公安部审核批准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

5.5安防集成平台的建设

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等,将独立的系统集成在一个界面,以实时电子地图的方式进行监控和管理,信息以网络方式互联,信息与图像资料进行统一的存储,使综合安防系统构成一个集成化安防管理系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结语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工程越来越呈现出投资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力量多,影响质量因素多等特点,很多企业在发展的同事,忽视了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问题,致使建设工程遗留下来很多先天性的安全隐患,那么如何减少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隐患,做好建设工程消防竣工验收工作,无疑是防止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严把建设工程申报质量关,大力提高建设工程设计质量。

设计单位正确地把握消防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合理地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消防安全隐患,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是消防部门应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和研讨,互相学习消防技术规范,增进交流与理解。由于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种类繁多,对于一些消防技术标准,往往设计人员与消防部门审核人员存有不同理解,消防部门应将内部研讨、论证的结果及时向设计单位通报、沟通,或者采取召开联席会的方式,邀请设计单位人员共同研讨不明事项。通过学习交流,可以加大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消防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了消防设计责任意识,更有利于消防审核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利于保证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

二是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意识,确保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由于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市场竞争压力大,低价承揽业务,缺乏对本单位设计水平的正确评估,在加上无原则的迎合业主心理,往往会造成设计粗糙,容易遗留下先天的安全隐患。之所以设计单位会忽略安全项目的设计和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责任制未加以落实。要保证建设工程的消防项目质量,就应该先行落实设计单位在消防设计方面的责任制,在完成消防设计工作的同时,要及时跟踪消防建设,直至项目竣工完成消防验收工作为止。这种责任制的落实,可以保障建设项目从消防设计到实际工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建设项目的消防质量。

三是严格设计审查,从源头管控,排除“先天性”安全隐患。设计单位往往由于业主单位的要求,降低消防投资标准,往往采用“打球”的战术,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或者由于设计单位自身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设计人员较少等原因,降低了消防设计标准。消防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查力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消防设置场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保证图纸设计的科学度和完善度,坚决不允许不合格消防安全设计工程进行施工。

二、加大对消防工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管理,做好消防设施施工监理工作。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承担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对于消防工程施工,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做到:工程设计图纸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合格,不擅自施工;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同意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消防设计图纸存在差错的,及时向设计单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反馈意见;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及时申报验收,作好建设工程的消防验收工作,对于消防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未经消防验收合格,不得交工。

消防监督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按图施工,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施工安装单位的资质和消防产品的质量,二是抓好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施工质量,定期不定期的对各施工环节和消防审核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尤其对隐蔽工程及某些施工安装标准和调试情况,实施重点监督,保证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满足设计的要求。

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管理工作,筑牢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工程消防验收工作是对消防项目建筑的把关,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每一个建筑项目进行检查,切实做好对消防设施的监督工作。消防验收前,消防机构应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切必须取得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在竣工验收时,消防监督部门要按照有关建筑自动消防设施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仔细的检验和评定,对任何存在问题,必须责令找出原因并彻底改正。如果一次验收通不过,一定要坚持原则,按规定要求进行整改,并重新组织验收,直到全部通过为止。同时,消防机构也要加强对验收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验收消防验收工作人员自身消防法律意识以及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四、做好工程验收后移交工作,及时列入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始终保持完整好用状态。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由大队不同执法人员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进行流转和接收。

一是按照“消防重点单位”界定标准,及时划分单位的监管范围,明确监督管理责任。一些工程在经过消防安全验收后,由于后期移交工作没有完善好,致使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都未列入监管范围,出现了消防监督管理上的失控漏管,在加上建设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不久就会出现消防设施损毁等情况发生,继而造成一些新的火灾隐患。所以建设工程在经消防部门在验收合格以后,一定要做好移交工作,逐级落实责任,保证我们每一个工程都能够及时列入监管范围,督促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责任。

二是督促单位做好消防设施维保工作,确保建设工程消防设施完整好用。

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以后,一定要联系一家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单位。随着建筑使用时间的推移,消防设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或大或小的毛病,为了及时排除故障,快速恢复消防设施的使用功能,每个设有消防设施的企业一定要做好消防设施维保工作,培养一些懂得消防系统知识的工作人员,及时与维保企业沟通,保证消防设施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恢复。

三是及时堵塞安全漏洞,对验收过程中未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告知验收部门和人员。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4

【关键词】防洪墙;安全系数

防洪墙一般指在水边修筑防止洪水(潮水)漫溢的墙式结构物…。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类为完全用混凝土或浆砌石体建造的墙体,建于与基础面有较高结合强度的岩基;另一类为同样用混凝土或浆砌石体建造的墙体,但建于与基础面结合强度很低、粘结力很小的土基上,往往需在背水侧设填土以增强其抗渗流破坏能力。土基上防洪墙的受力状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挡土墙。

1、两种不同的安全系教

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以下简称《堤防设计规范》)第2.2.5条规定,防洪墙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表1和表2之值。

上述安全系数的取值规定已收录入2000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一些地方性堤防工程的设计规范或设计导则和大量堤防工程设计文件,均以此作为衡量建筑物的主要指标。《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试行)(以下简称《78基本规范》)表2的注说明,挡土墙是水工建筑物,故有的《海堤设计导则》直接把表1称为“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Ⅲ。在另一国家标准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

“挡土墙的抗滑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3”(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与此前执行的(GBJ7--89相同);

“挡土墙的抗倾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6”(比此前执行的(GBJ7--89)提高了0.1)。

从上可见,同样是国家标准,结构形式相似且功能类近,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墙,其失事后造成的损失远大于普通挡土墙,而无论是它的抗滑还是抗倾的安全系数都明显低于后者,显然不合理。

2、计算方法和合理性分析

2.1 抗滑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众所周知,结构安全系数的取值是和它所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参数取值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三者不可分割地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安全评价系统。对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取值方法,应相应有不同的安全系数。有些堤防设计的地方性法规或导则在套用表1和表2时,连应采用什么计算方法和指标选择方法也未作准确的说明和规定,这样盲目套用,难避免导致的设计失误甚至造成工程事故。

《堤防设计规范》的编制说明规定,表1“所列安全系数适用于抗剪强度公式计算”。然而,同一规范第8.2.8条规定:防洪墙的抗滑安全系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有关规定”,即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

进行计算;式中∑及∑p分别为作用在墙体上的全部垂直力及全部水平力之总和,f为底板与堤基之间的摩擦系数。(1)式是只使用了地基与基础间抗剪强度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没有计及基础与地基之间粘结力的”纯摩(或摩擦)”公式。很多规范包括《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编制说明第2.2.5条均称(1)式为抗剪强度公式。实际它所考虑的抗剪强度是不完整的,没考虑基础破坏面上的粘结力(或凝聚力)c,容易产生误解。为区别于真正的抗剪强度公式,本文称(1)为纯摩公式。

建议明确,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使用只考虑基础破坏面上的摩擦作用、不计及粘结力(或凝聚力)c的抗剪强度公式即纯摩公式进行计算;若采用包含c值在内的抗剪强度进行抗滑稳定计算时,必须采用另外的、与之相应的安全系数。

2.2 岩基上的防洪墙的抗滑安全系数

岩基上的防洪墙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较矮的重力坝,《堤防设计规范》颁布时所执行的《重力坝设计规范(试行)》(sDJ21--78)用纯摩公式计算的安全系数要求如下表3。

用抗剪断强度方法计算时,规定安全系数“不分级别,基本组合采用3.0;特殊组合(1)采用2.5:特殊组合(2)不小于2.3”(上述条文已含其后的补充规定)。

由二者比较可见:

第一、防洪墙和重力坝的抗滑安全系数,对1、2级建筑物,前者比后者大0.05;3级建筑物则完全相同。但防洪墙若按《堤防设计规范》规定、用“抗剪强度”之一的抗剪断强度方法计算出的抗滑安全系数,比同一等级重力坝按“抗剪强度”公式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得多,后者约为前者的2.4~2.6倍。

第二、重力坝与岩基接触面的结合,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的要求,比一般防洪墙要严格得多。现阶段的防洪墙设计,很少(亦无明确规定)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对“岩基”与防洪墙基础接触面的风化程度进行严格的划定;处理亦缺乏严格的、具体的技术标准,据笔者多年所见,大多数防洪墙是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普通挡土墙的要求设计和提出施工技术要求。因而无论是已建还是在建的防洪墙,其基础与“岩基”的结合强度远比重力坝低。

第三、重力坝基础与地基间,用纯摩公式计算的摩擦系数是用光面试件进行的,当计算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0时,实际安全系数已约为2:而防洪墙目前往往受客观条件限制,例如数量很大,难以完成所需的、有代表性的原位或室内试验,多采用经验值(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列举的参考值等),其计算的安全系数潜在富裕值远低于重力坝。

若按《堤防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防洪墙,尽管用表1规定岩基上防洪墙的抗滑安全系数,对1、2级建筑物已略大于重力坝,但低于用几乎是同样方法设计和施工的挡土墙,防洪墙失事后果却远较普通挡土墙严重。因而采用表1设计防洪墙,是明显地不安全和不合理的。

2.3 土基上的防洪墙的抗滑安全系数

2.3.1 对滑裂面发生在基础底面下方的深层滑动

《堤防设计规范》附录规定,防洪墙的抗滑稳定分析采用瑞典圆弧法或改良圆弧法进行计算。但是:

(1)《堤防设计规范》颁布时,土坝坝坡稳定分析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以下简称《土坝设计规范》)规定瑞典圆弧法进行计算,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4(见《土坝设计规范》表2.2.3)。

比较表1和表4可见:

(1)虽然在正常运用条件下,1~4级防洪墙的抗滑最小安全系数比相同级别土坝坝坡抗滑安全系数大0.05,5级防洪墙与5级土坝坝坡抗滑安全系数相同;在非常运用条件下,相同级别的防洪墙和土坝坝坡抗滑安全系数基本相同;但对5级防洪墙在正常运用条件和2级以下防洪墙在非常运用条件下的深层滑动的安全系数,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当挡土墙基础发生深层滑动时的安全系数1.2。

(2)表面上看,似乎土基上防洪墙的抗滑安全系数己略大于坝坡的抗滑安全系数。但是,土坝发生滑动失稳时,破裂面的形状一般是近似于球面的曲面或是包含若干个平面的三维空间曲面。据有关研究证明,按三维空间滑动面计算出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在无软弱夹层时比按平面原始条分法的计算值约大8~11%;有软弱夹层时比按平面原始条分法的计算值约大20~23%;仅当滑坡纵向长度大于5~6倍坡高时才接近于二维计算的结果。对大多数土石坝而言,因适宜建坝的坝址多为不宽的河谷且坝高相对较大,当坡面出现滑动时,滑坡纵向长度往往小于5~6倍坡高,实际安全系数比通常假设为二维平面问题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大。而一般的防洪墙高度并不大,绝大部分在发生滑动失稳时基本可归属于二维的平面问题。对同一级建筑物,如要求其安全度要基本相同时,防洪墙按平面问题计算的安全系数,理应比同一级别土坝实际发生三维的滑动面而按平面假设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大,其差值至少应反映按平面计算假设造成偏小的误差。与三维的分析成果比较,虽然表1的“土基上防洪墙抗滑安全系数”已略大于表4《土坝设计规范》规定的“土坝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但实际上仍然偏小。

(3)《土坝设计规范》规定,其坝坡稳定分析中采用各土层的强度指标,是采用各土层不少于11组试样的、按规定试验方法得出参数的小值平均值。但对大多数堤防工程的防洪墙,若要在每一可能滑动的堤段或地质单元段内,按规定取足够的土样试验去统计小值平均值的抗剪强度,其取样和试验的总工作量比普通的土坝要大得多。据笔者了解,在目前条件下不仅是3、4级堤防工程,即使是需进行加高培厚的1、2级堤防工程,按此规定操作的可能性也很小。因而实际上在防洪墙的稳定分析中,有些是用组数很小的统计值,很难准确地反映与使用安全系数相匹配的、滑动面自身的抗剪强度;有些则用算统计参考值(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D.0.2)乘以0.85~0.9的折减系数或由地质专家提供的经验值(接近统计的算术平均值),据笔者的初步分析,用算术平均值计算出的稳定安全系数比用小值平均值计算出结果,往往大10~20%以上。即使采用的安全系数增加了0.05仍不能补偿参数取值不当的误差。如果分析结果是安全的也可能是假象,实际安全度是不足的。

2.3.2 滑裂面发生在地基与基础的接触面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第8,2,8条规定,抗滑稳定应用纯摩公式(1)计算。尽管对于重要的堤防工程,理论上其基础与地基间的摩擦系数f可以通过原位或室内试验来确定,但《堤防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与安全系数匹配的试验组数和取值方法。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7-87》(试行)的编制条文可知,防洪墙的安全系数取值,是与1984年颁布的《水闸设计规范》中水闸的稳定安全系数基本相同(见附录)。由于通常防洪墙的高度较矮而堤线较长,每组试验代表的工程数量远小于水闸和其它工程量较集中的枢纽工程;要取得同等代表性的防洪墙基础摩擦系数f的试验值,其试验工作量和耗费资金远远大于水闸的抗剪强度试验,往往超过目前大多数工程按当前有关规定的承受能力。若试验数量不足则很难反映整个防洪墙工程基础与地基接触的强度条件;若只做少量组数的试验,则代表性不足,实际上的参考意义不大。目前较普遍的亦是没有做试验,仅采用地质专家推荐的经验值或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或其它规范提供“可以选用”的建议值,后者的变化幅度往往达20~30%甚至更大。表1列举的安全系数未能完全涵盖基础摩擦系数的取值误差;特别是对于2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堤防工程,安全系数明显低于同几乎是同样方法设计和施工的、失事后果严重性却可能较低的挡土墙,显然是不安全和不合理的。

2.4 抗倾安全系数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除规定了表2的安全系数外,还在第8.2.9条中规定“防洪墙在各种荷载组合的情况下,基底最大压应力应小于地基的允许承载力。土基上的防洪墙基底的压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粘土宜取1.5~2.5;砂土宜取2.5~3.0”。实际上,抗倾安全系数与防洪墙基底的应力状态是密切相关的。设有如图1所示的防洪墙基础横剖面,e为垂直力合力w至转动中心a的水平距离;0为w与水平力合力wo作用线与基底的交点;b为基础水平宽度。由材料力学方法可求得不同e/b和最大和最小应力比时,相应的抗倾安全系数k值,详见表5。通常e/b大于0.5(两边对称布置的防洪墙)和小于o.75(有很长的前趾板),多在0.6~0.65之间。由表5可见,若为满足《堤防规范》第8.2.8条有关基础最大和最小应力比的要求,必须有远大于表2规定的抗倾安全系数。

表6为当要求基础后趾(图1的B点)不出现拉应力时的抗倾安全系数;表7为不同e/b值和不同抗倾安全系数k时,基础最大应力与按基础总宽b计算的平均应力的比值。由表6和表7可见:按常规抗倾安全系数设计防洪墙时,其后趾有可能出现拉应力,使基础与地基局部脱离接触。若水压力在这一侧,基础的渗透压力会随之增大,倾覆力矩亦会加大,可能会出现不利于抗倾覆稳定的恶性循环。当抗倾安全系数过低例如接近1.3时,则基础后趾和地基脱离接触后,位于前趾的基础最大应力达到以基础宽度b计算的平均应力的4~5倍。如果墙体较高,地基较软,基础前趾下的地基可能因受过大的挤压应力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地基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墙向前倾,e/b继续减小,继续增大,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墙体发生倾倒破坏。这次可能是《建筑规范》在编制说明中认为“现实工程中倾覆稳定破坏的可能性又大于滑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堤防规范》第8.2.9条是用“宜”来要求基础两侧的应力比,是允许稍有选择而不是严格的要求。实际上控制基础最大和最小应力比的目的,在于防止基础两侧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陷,影响防洪墙的正常功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论是1989版还是2002版除了有较大的抗倾安全系数、要求基础最大应力不大于1.2倍“修正后的基础承载力特征值”外,只要求“承重结构的局部倾斜”不大于0.002(中、低压缩性土)或0.003(高压缩性土),即以变形控制为准;对没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最大和最小应力比没有提出要求,是概念此较清晰和比较合理的。

3、结论和建议

安全系数是和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方法相适应,三者组成一个缺一不可的、完整的建筑安全评价系统,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取值方法,应相应有不同的安全系数。因现《堤防工程规范》的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明显偏小,在明确规定防洪墙合理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方法后,应尽快对其中相互矛盾的条文及其安全系数作合理的调整。因挡土墙量大面广、实践经验较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挡土墙的安全评价系统,已在1978版的基础上,又经历了1989版和2002版两次修编,相对较接近实际。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评价系统未经充分论证和修改完善之前,建议暂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挡土墙的安全评价系统为基础进行修正。即:

(1)当滑动面为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时,5级堤防的防洪墙的抗滑安全系数,应不小于用同样计算方法和同样参数选择方法的挡土墙的安全系数1.3;对级别较高堤防的防洪墙,抗滑安全系数应以1.3为基础,逐级适当加大。

(2)当滑动面在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以下、发生深层滑动时,对5级堤防的防洪墙的深层滑动的安全系数,在正常运用及可能出现机率较高的异常运用条件下,其抗滑安全系数应不小于用同样计算方法和同样参数选择方法的挡土墙的安全系数1.2;对级别较高堤防的防洪墙,抗滑安全系数应以1.2为基础,逐级适当加大。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列举的抗倾安全系数不合理地偏小。在未系统修偏之前,建议5级堤防的防洪墙的抗倾安全系数,暂乏为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挡土墙抗倾安全系数1.6;级利较高者逐级适当加大。今后应尽快与有关行业和部门共同研究。分岩基和土基提出不再互相矛盾的各种类型挡土墙和防洪墙的抗倾安全系。

(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第8.2.9条对“土基上的防洪墙基底的压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提出的虽然是“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宜”要求,但这基底的压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的指标,并不能完整地反映防洪墙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程度;由上表5可见,有时为满足这条要求,不得不加大结构断面,增加抗倾安全系数,而这不一定是保证防洪墙正常工作所必须,必然造成浪费。.根据现代土力学已将基础以应力控制为主改为以变形控制为主的总发展趋势,建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取消“土基上的防洪墙基底的压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的要求,改为: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5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3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调查结果参见表1。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2]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3]SFpe性能化消防分析和设计工程指南.

[4]倪照鹏.国外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规范研究综述.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10).

[5]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2001.

[6]t.tanaka.性能化消防案例设计标准和用于评估的FSe工具.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

[7]卢兆明.香港性能化消防规范的应用情况.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2002.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6

1.1彩钢板临时性建筑使用场所火灾危险性大,扑救难度大

彩钢板临时性建筑广泛用于地震等灾区群众安置板房,厂房、仓库、商店、售货亭以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性用房。由于临时性建筑功能的先天性欠缺,防火措施的相对滞后,违规违章作业、安全管理、使用群体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不难发现临时性建筑使用场所从建筑工地到仓储基地,在修建过程中从经营管理节省投资的角度出发,临时性建筑的水、暖、电、气等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基础功能普遍缺失,在管理使用中,人们在临时性建筑内及其周围违章用火、用电取暖、动用电焊、气焊割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1.2彩钢板临时性建筑消防设计管理滞后

临时性建筑搭建周期短,使用方便,临时性等特点,在搭建使用过程中大多临时性建筑未按规定做好防火间距、防火分区、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等临时性的消防安全设计,在大型建筑工地、大型厂房、仓储基地跨度大、成片搭建,引发火灾极易迅速蔓延,引发火烧连营的恶性事故。

1.3彩钢板临时性建筑消防管理混乱,火灾隐患大

纵观近几年国内彩钢板临时建筑发生的火灾事故,不难发现违章用火、用电、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而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则是火灾扩大蔓延。由于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意识淡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减少投资成本、人员培训,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临时性建筑安全出口上锁、消防通道堵塞、用电设备安装、使用不当,违章电焊或冒险作业等后天性火灾隐患层出不穷。

2彩钢板临时性建筑安全管理

2.1加强彩钢板防火性能的研究,利用科技创新实现源头安全

针对当前彩钢板多发的实际,加大对彩钢板夹芯太填充材料的耐火性能的研发,逐渐找出合适的替代产品,使之质轻便捷、保温节能、耐火安全、施工方便的新型建材得以问世推广,或者从填充芯材研究开发出其他的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作为彩钢板的夹芯填充材料。按照国务院46号文件要求,认真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和彩钢板建筑使用情况,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制定修订地方消防安全标准,对灾区群众安置板房和其他用于人员生产、生活的彩钢板建筑,特别对建筑彩钢板芯材的燃烧性能要提出高于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从长远确保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这位彩钢板按住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2.2研究制定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国家全标准

国家现行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文件中,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进行分类,但对彩钢板等新型建材没有明确燃烧等级,聚苯乙烯彩钢板如果不进行阻燃处理,应属于易燃材料,即使经过阻燃处理的聚苯乙烯彩钢板也很难达到难燃的要求,从防火性能上看,岩棉是最为理想的芯材。因此,尽快制定出台彩钢板耐火性能的国家标准,提高彩钢板的耐火性能,积极推广使用岩棉夹芯彩钢板是目前预防和遏制彩钢板建筑火灾多发的当务之急。

2.3依法治火,规范管理,推进彩钢板建筑的消防安全

建筑彩钢板芯材不符合防火安全标准是此类火灾的主要隐患源,消防、城建、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求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督促设计单位在设计彩钢板建筑时,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对新建、扩建、改建使用彩钢板的厂房、仓库、商店等建设工程和用作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要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要求,依法实施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要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严格审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施设备等内容,对楼板、梁、柱、屋架等建筑构件耐火等级及夹芯材料燃烧性能达不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予以行政许可。

2.4落实责任,宣传教育,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及时跟进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设计

1引言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建筑功能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出现了如民用建筑、办公楼、公共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相应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也越老越高。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可以说是建筑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现代的建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居住型建筑、办公型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的消防系统的实用情况、安全要求、重要性和可能出现消防事故的几率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要因地制宜,无论是对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还是施工工艺都要严格要求,全面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消防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配电的设计,电气消防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定规范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是否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是消防设计是否合格的重要检验标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是否合理和完善直接决定着建筑发生消防事故时能否及时、有效、有序的进行解决,能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等,因此在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进行探讨时,不仅要明确消防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的重要性,而且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严格要求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建筑消防系统的有效性和运作能力。

2为何要强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是最为显著的,但是,随着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建筑的用地需求却越来越大,所以,大部分建筑群如居住型建筑、办公型建筑以及公用建筑等都向着更高、更密集的形式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注重建筑的装修。在人们的生活中家用电器逐渐增多,其中也不乏贵重电器如电脑、冰箱、空调以及一些空调及室外设备等,再加上建筑安装的广告牌、玻璃幕墙、相关的信号灯以及节日时悬挂的彩灯等,在加重建筑群用电负荷的同时由于这些装修材料以及装修方式的复杂多样性,致使建筑物的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有火灾发生,火势难以被立刻控制,只是建筑高层的居民无法安全快速的疏散,不仅加大了消防人员援救的难度,而且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是在火势严重,情况紧急时,消防人员难以仅凭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援救工作,不止会耽误救援的最佳时机,导致人们生民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因为消防工作的延误和低效而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和谐。所以,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作为构成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建筑电气的消防系统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建筑物电气设计的消防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施工的准确性。还要建筑消防设计人员加强自身的消防设计的法律法规意识,明确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消防设计之于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要点与工艺要求

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配电的设计,电气消防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定规范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严格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的设计与施工要严格根据一级供电负荷以及二级供电负荷的工艺要求,安装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的电源来供电,保证消防控制室可与其进行自动切换。一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UpS电源作为其CRt显示器与消防通讯设备的电源,同时还要安装直流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在欠压和超压时有报警功能,并保证电源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3.2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

建筑消防过程中要是可避免出现电源停止供电的现象,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保证启动相关的配电系统,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令消防设备恢复正常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消防配电系统中应急发电装置的功率做大能达到供电负荷的一半,为保证电机组的持续正常工作,及时为消防系统供电,一般要采用分批启动消防设备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建筑电气消防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在对不属于消防系统电源的断开时要使用低压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然而,因为低压断路器的型号各异,同时其分励线圈在进行分励脱扣时所需提供的电流和框架电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所以需要通过在配电室的主配电箱上或是低压出线开关上实施消防系统电源的断开,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联动系统操作方便和电源的选择性断开,又保证了消防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确定建筑的供电负荷

设计建筑消防系统的前提就是先确定建筑的供电负荷等级。建筑供电负荷等级的确定要严格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在等级确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负荷的电源使用情况,对于一级供电负荷要有最少两个供电电源,如果其中一个电源出现供电故障,要保证另一个电源的供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对于二级供电负荷主要是要保证供电的持续不断,当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或是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要使供电及时恢复。

4总结

总而言之,消防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工作,需要严格的设计规范和很高的工艺要求,还要相关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全面的消防知识。建筑的消防设计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功能性的体现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孙蓓云.论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低压电器》.2009年20期.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8

关键词:消防;工程管理;验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98

0引言

建筑消防的安全设施管理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其中安全设备的控制系统、给水系统、电源设备管理系统,排烟系统,电梯系统以及安全防火门的管理系统。通过对不同在建消防工程管理问题的处理,逐步提高在建消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对验收前的消防设备进行合理的检查和处理,提高在建消防工程的管理效率。

1在建消防设施存在的缺陷

(1)报警系统问题。在建工程在设备的中心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建筑场所进行报警系统设置,设计中不考虑报警器的位置,一些高层建筑消防水泵、消防电梯、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电动防火系统、卷帘门系统的相互连接无法实现,报警器无法在第一时间实现对各个消防安全设备的有效连接。

(2)消防给水系统的不足。一些消防给水系统无法满足高压消防水管理系统,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往往需要按照设计、施工过程进行水资源的节省,对地下水的水泵加压,需要设置联动形式的控制投资系统。但一些建筑生活用水在无法保证整体给水情况下不愿意花钱完善给水系统。

(3)无法确保消防电源用电的整体需求。按照消防用电的基本规范应当满足建筑场所的标准,如果不考虑消防控制装置、消防电梯、水泵、报警器、灭火系统以及应急照明、疏散防火门窗等问题,在建筑设备无自助形式发电的情况下,需要有高压供电,需要对消防电线进行有效的铺设。具体来看首先需要暗铺设不燃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当高于30mm,穿管明铺的消防电线的使用材料不符合钢管的涂料要求,穿管保护的消防线路穿管不到位,造成大量的电线,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

(4)防烟系统施工随意性大。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地下需要设置防烟系统,一些地下商店没有合理的机械排烟系统,一些虽然做了合理的设计补风系统,但是受室内负压的影响,无法将烟雾派出去。一些需要设置机械送风系统的设施不具备合理的防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加压送风系统。一些建筑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没有安全防火门,密闭不严,无法达到有效防火的隔绝烟雾的效果。

(5)消防电梯认识不清。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对消防电梯没有有效的认识。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消防人员需要将消防电梯迫降至首层,如果忽略消防电梯的电源线路的铺设,就会影响消防电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质量,另外电梯门的挡水设置和消火栓设置,应急照明设置都需要满足基本条件。消防电梯如果当做普通的电梯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就起不到有效保护的作用效果,甚至会造成消防安全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影响。

(6)消防卷帘材质保护方式不同受到的影响。一些消防安全卷帘门的填充材料多以岩棉为主,一些防火门的木质材料经过简单的侵泡后形成有效的阻燃效果,未经过阻燃蒸煮,耐火程度无法得到有效的规范,防火门装饰层没有阻燃效果。防火门层面主要采用普通的油漆,没有防护效果,反而会助长火势的整体蔓延,造成防火耐受程度的降低。有的防火闭门器的整体回弹效果不足,影响防火门无法实现正常化关闭过程。复合形式的防火卷帘门无法达到防火温度的提高,需要采取有效的喷水灭火方式完成保护。需要设置独立的喷水保护系统,利用防火分区装置,对卷帘门的电源和联动门尽心设置,防止火灾发生时电动装置无法自动关闭保护。

2加强防火装置验收质量的原因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建筑消防的安全管理,对设计院的消防设计意识进行提升,一些设计人员不懂设计要求,存在设计经济资金的制约,影响消防设备的投资。一些企业单位片面的认为节约成本就可以实现消防技术水平的降低,应当有效的规范消防设置的整体规划标准,减少消防设置中产生的大量烟雾,降低火灾隐患发生水平,对不严格执法的行为进行管理,防止少数人钻取漏洞。

3消防装饰检查的有效对策

(1)加强设计管理。按照建筑设计、施工单位的管理标准职责,对建筑消防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审计职责进行规范,逐步完善落实施工职责,认真履行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建筑施工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标准,严格的规范建筑法律法规的施工基本原则,禁止擅自降低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2)强化监督管理过程。依照建筑网络消防的管理模式,对重点单位的重点工作进行专人专项负责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深化消防服务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及时对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进行整改。

(3)强化培训管理。全面的加强建筑消防建设的实施监督管理水平,对各个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监督管理进行提升,全面的开展消防教育培训管理过程,对消防的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对发现的消防隐患及时解决,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4)加强职责的管理。按照建筑职责的规范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职责落实管理标准,全面的对消防法律法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建立良好的消防职责管理办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手段的有效建立,确保消防安全,避免国家消防技术规范不合理问题的产生。

(5)加强设备的监察管理。建立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和管理,根据消防防护管理规定,对建筑消防的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确定建筑设施的检查完整性,完善检测记录的准确性,提高存档备案水平,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和申报。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消防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验收前的消防安全等级进行规范,充分结合建筑消防的管理标准进行提升,改善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制度标准,对建筑消防的安全装饰进行检查和分析,提高建筑消防的管理制度,确保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的健全监察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涛.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3).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9

abstract:takingthecaseofsmokeremoval,securityevacuationintheexamineandverifyduringsecondaryinsidedecorationasexample,combiningtheactualsituationaswellasnationalnorms,Shanghailocalstandard,thecorrespondingcorrectivemeasuresareputforward.

关键词:二次内部装修;审核;问题;对策

Keywords:secondaryinternaldecoration;review;problem;strategy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10-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产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浦东新区陆家嘴功能区就是其中的代表。所衍生出的各种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超高层综合建筑、高档写字楼、高级公寓等建筑内部二次装修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表现在我们消防这个层面上的,除了审核验收的工作量增加以外,由于二次装修的随意性、盲目性以及不同程度上存在的违法性,留下先天隐患。

本文简要介绍了笔者在二次内部装修工程审核中发现的排烟、安全疏散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国家规范、上海地方标准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在此和同行们探讨。

1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排烟问题,安全出口及安全疏散问题,室内装修问题和人为因素。

1.1排烟方面的问题

1.1.1原建筑内走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符合规范要求,但因业主的要求,房间面积扩大后,建筑原有的自然排烟方式不满足规范要求。

1.1.2在采用自然排烟的场所内,排烟窗被分隔在了小于100m2的房间内,影响了场所内其它区域的排烟量。

1.1.3建筑走道及敞开区域均使用机械排烟系统,在后期装修时将用于大空间排烟的排烟口分隔在了房间内,影响整体层面的排烟量。

1.1.4房间布局变动,加长了排烟口至房间最远一点的距离,影响了该层面公共部分的排烟量。

1.2安全出口及安全疏散问题

1.2.1在层面的拐角处设置办公场所,面积大于100m2,只能开设一个安全出口。

1.2.2建筑物最初使用性质变化,导致安全出口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1.2.3大型综合性商场内的小商铺面积大于100m2,有效安全出口仅有一个(另外一个安全出口被大楼用作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遮挡)。

1.3室内装修存在的问题

1.3.1装修材料不达标,如要增设地台、夹层等,因为对装修后的视觉效果要求,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增加了建筑物的火灾负荷和危险性。

1.3.2电器负荷加大,在原有建筑用电设备、回路的基础上,再增加电气设备、线路、高热灯具。由于电气负荷计算不准确、电气线路敷设、保护不符合防火要求、高热灯具与可燃物的安全距离不够等问题,存在很大的电气火灾危险性。

1.4人为因素

1.4.1未及时报消防机构审核违法装修,这样的装修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问题,会不同程度返工,影响工期和施工质量。

1.4.2很多大型场所、高档住宅是由专业装修单位设计和施工,规模较小场所、普通住宅则是由业主、住户自己找人设计施工。装修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为了经济利益,降低装修材料的等级,或者采用伪劣产品进行装修,或者在工程施工时偷工减料,变更设计,降低技术标准,给工程埋下先天隐患。

1.4.3一些设计单位不具备设计资质。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只设甲级;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业资质、工程设计专项资质设甲级、乙级。大部分设计单位专业资质符合规定,掌握消防方面的新规范比较及时全面,而一些没有设计资质或者设计资质达不到要求的设计单位则对规范理解、掌握存在很大的偏差。

2相应的整改对策

2.1举例说明排烟问题的解决办法

2.1.1上海浦东新区龙阳路永达国际大厦。该建筑内走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在后期业主分别进行的二次内部装修工程中,租用多个单元,

阴影部分为原本两个面积均不大于300m2的房间,中间墙体(虚线)打通后面积大于300m2,原来的外窗开启方式、开启角度、开启面积都不符合规范要求①(例如图1)。提出这个问题后,经与大楼物业沟通,该建筑在土建设计中早已预计到了这类问题,所以在建筑物七层以上的每个层面预留了用于房间机械排烟的管道,施工单位只需将预留的排烟管道拉进房间,在合适的位置开设排烟口就可满足规范要求。

而没有预留有排烟管道的层面,设计中出现上述问题时,应根据需要自行在层面增加机械排烟系统或将每个房间面积控制在300m2以内还有就是改变自然排烟窗的开启方式、开启角度以及开启面积,以保证符合规范要求。

2.1.2上海浦东新区浦东大道长泰国际金融大厦。该建筑内走道为机械排烟,房间内采用机械排烟窗进行排烟。部分小业主只租用一个层面的1/2或是更小一部分,在二次装修设计中,设计单位将负责人的办公室放在靠窗位置。(例如图2)

阴影部分面积大于100m2,机械排烟窗被三个均不大于100m2的小房间遮挡②。设计中出现这类问题,在变更设计时,可以考虑三个小房间的隔断都不到吊顶,留出75cm的距离,或尽量留出一个排烟窗,以备烟气流动①。

2.1.3浦东新区银城路的时代金融中心大厦。该建筑每个楼层层面均为大空间场所,使用机械排烟系统,设两个排烟口。招租后在二次装修设计时原有排烟口被分隔在房间内。如图3。

阴影区域均为面积小于100m2的小房间,大空间区域一侧的排烟口分隔在一个小于100m2的房间内或大于100m2无外窗的房间内。在整改时,应要求设计单位将排烟口从小于100m2的房间中移出,放在大区域里或者重新设置排烟口放在大空间区域内。

2.1.4一些办公场所在进行二次装修后,因布局的需要出现原有的排烟区域面积被扩大或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至最远点水平距离大于30m的情况。解决这类问题,除增加机械排烟口以解决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应小于30m之外,还要考虑机械排烟量是否仍然符合原有机械排烟量。

2.2安全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

2.2.1部分大厦层面业主为了灵活租用场地,导致有些办公房间面积大于100m2但安全疏散出口数量不够③。如图4。

阴影部分为一个层面拐角的房间,面积大于100m2,且两边的房间都是其它业主或是楼层公共用房(配电室、电梯井等),开设第二个安全疏散出口难度大。出现这种问题,除严格控制办公人数之外,还需要业主与相邻业主之间进行沟通,达成协议,设置一个公共疏散出口,为玻璃门,并配备紧急破拆工具,以备遇到紧急情况后使用。

2.2.2一些住宅楼改变使用性质,经过豪华内部装修后变为酒店式公寓,住户大部分为中、短期客人。随之带出很多无法预料的隐患。某建筑最初使用性质为高层住宅,塔式建筑疏散楼梯为剪刀楼梯,且分别设置了前室和加压送风系统,首层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符合规范要求。目前此建筑为酒店式公寓,在疏散方面出现的隐患问题就是首层缺少第二个安全出口,接待大厅将建筑原有的两个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变成了扩大前室。在对照原始图纸和实地查看后,建议再开设一个安全出口,并将开设在首层的门更换为乙级防火门。

2.2.3在对一些商圈内的小铺位进行审核中不难发现,由于大楼建筑本身防火分区的原因,防火卷帘(这里以侧卷为例)遮挡小商铺的第二个有效安全出口。虚线为侧卷,圆形为卷帘控制器和卷门机。双扇们处为商铺的进出口,另一个出口为有效安全出口。在与大楼开发商、设计单位交涉后,建议将防火卷帘的控制器和卷门机右移,留出一个900-140mm宽的疏散出口,设置乙级防火门。如图5、图6。

2.3严格控制装修材料,把好电气审核关

完善工程监理制度,由监理公司对工程全部过程进行技术把关。内部装修工程消防火灾隐患大都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因此要严格把好这两个环节。一是限制可燃材料的使用量,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外,《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是对建筑内部装修工程进行消防监督的主要依据,一定要准确使用规范对各类建筑物内部不同部位应采用的装修材料进行审核。二是把好建筑装修电气审验关。竣工验收时,要认真对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审核意见以及竣工图纸,进行逐项验收,检查所有的施工资料,特别是对装修材料的送检情况、隐蔽工程的记录,消防设施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实行严格检查。

2.4改善消防外部环境

2.4.1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法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了解、掌握、理解并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对装修设计人员、建设单位负责人要侧重于相关内部装修工程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培训,对施工技术人员要侧重于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的培训,结合典型火灾教育启发他们,对临时招募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消防知识培训工作,使内部装修工程相关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和自觉遵守意识不断提高。

2.4.2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以及《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的有关内容,消防部门应联合其它相关单位对从事建筑工程和涉及消防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一次清理,对没有或达不到行业资质、专业资质的却在承接设计消防施工图纸的设计单位登记上报进行查处。从图纸设计这个源头抓起,对改善消防外部环境,奠定扎实基础。

3结束语

上述问题仅为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并积累,提出后与大家共同探讨。

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日益壮大,大中小企业的不断进驻,高层建筑内的二次装修规模会越来越庞大、数量无法估计。所隐藏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在随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凸现聚集,如不及时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日后的消防监督工作会不堪重负。为此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问题,迫在眉睫。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全国各大城市及二、三线城市的经济高位运行发展是个然趋势,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增多,上述出现的问题,其它地区也会慢慢显现出来,笔者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注释:

①根据《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第4.3.1.5条“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办公楼,当办公室的面积小于300m2时,除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限外,其余仍按上述要求执行”的规定。

②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8.4.1.2条“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的规定。

③根据上海市消防局《关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中的第二条关于安全出口问题“当受建筑平面布置局限,建筑面积大于60m2并小于100m2的办公用房设置两个安全确有困难且室内最远一点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5m时,在符合办公人员不超过10人、门的净宽不小于1.4m的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出口”的规定。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篇10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质量通病;防治对策

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offirecontrolfacilitiesinstallationconstructionqualityinspection,dailyconstructionprocess,engineeringacceptance,alsotherearesomecommonqualityproblem,thefollowingisbuildingfirecontrolfacilitiesinstallationprojectsomequality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theanalysisandthecountermeasurestopreventandcontrolforresearch.

Keywords:buildingfirecontrolfacilities;thecommonfaults;Countermeasurestopreventand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防用水的安全程度、供水的可靠性和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除了在设计和材料设备选择等方面外,很大程度需要施工安装质量的保证。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1建筑消防设施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若干质量通病

1.1消防给水系统管网方面的质量通病

1.1.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有些工地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或试验压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

1.1.2消防水源无保障。系统工作压力无保障,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设置混乱。一些根本无法满足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建筑,在设计、施工时按常高压消防给水进行设计、施工,目的是为了节省地下水池、加压消防水泵、屋顶水箱以及联动控制装置的投资,一些建筑在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也不愿花钱完善上述消防设施。

1.2室内消火栓方面的质量通病

1.2.1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无设置过梁,受荷载作用下箱体变形,导致箱门开启不灵。

1.2.2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而且用气焊割孔,导致安装后,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或使水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

1.2.3消火栓箱及其附件出现问题。一是在二次装修过程中消火栓箱被装饰物遮掩,箱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未与箱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二是消防水带与接口随意扎接,接口处未安装卡簧,导致试水时接口和水带脱落。

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的质量通病

1.3.1管道材质和管径不符合要求。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按国家规范要求采用热镀锌钢管,有的钢管壁厚薄不均匀,有的在直径15mm的配水支管上安装2~3只标准喷头。

1.3.2连接方式不规范。一些简易自动喷水系统未按国家规范要求采用丝接或沟槽式机械连接,而是大量进行焊接,且未对焊接处进行二次镀锌。

1.3.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管网安装,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时,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100mm时,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在实际工程中,为施工方便,公称直径小于100mm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不安装防晃支架。

1.3.4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火灾时由于喷头与楼板距离太远,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延误喷水时间而使火势蔓延迅速;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而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的隐患存在。

1.3.5屋顶消防水箱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施工时经常忽视和未做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无法满足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规范要求。另外随意改变消防给水管的位置,未设置逆止阀,在给水管道上加设不必要的阀门和本来一备一用的消防给水管只设置一个,导致安装后,无法保证正常消防用水量或发生火灾时水箱不能及时供水。

1.4防烟排烟方面的质量通病

防烟排烟系统可有可无,设计施工随意性大。

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地下娱乐、商业场所必须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但是一些本应设置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却不见加压送风系统的踪影。有的建筑虽然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防火门未安装或损坏严重、密闭不严,无法达到防烟楼梯间的压力要求。

1.5消防设备方面的质量通病

1.5.1对消防电梯的定位不清楚。忽略了消防电梯的消防电源、消防电源线路敷设、末端自动切换、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消防电梯载质量、消防电梯运行速度、井底排水和电梯门挡水设施以及前室内的室内消火栓、应急照明或正压送风系统等应当满足的条件。

1.5.2防火门、防火卷帘质量不合格。一些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的填充材料违规采用岩棉;一些防火门的木制品只经过了简单的阻燃浸泡处理,根本未经过阻燃蒸煮,耐火极限达不到规定要求;有的防火门装饰面层未经过阻燃处理,防火门面层上采用普通油漆,助长了火势蔓延,降低了防火门耐火极限;有的闭门器回弹力度不够,导致防火门无法正常关闭;有的复合防火卷帘达不到背火面温升要求采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时,未设置独立的喷水保护系统;一些用作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无消防电源和联动控制装置,发生火灾断电后只能靠人为手动关闭。

2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

2.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企业技术规范的规定。国家规范是建筑消防设计、施工和监督必须遵循的准则,我国目前出台的大量规范和技术标准,不但综合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有的还是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结果,如不严格执行,必将重蹈覆辙,悔之晚矣。

2.2要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2.3全面贯彻“政府领导、行业管理、企业负责、公安消防机构依法监督”的消防管理新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使消防安全形成无缝覆盖的立体管理网络和消防安全屏障,不给任何违反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人和事以可乘之机。

2.4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管理人员水平。目前,各级各地广泛开展的全方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专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践证明,只要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施工管理,认真按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随着建筑工程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的长效制约机制和消防法规的不断完善,消防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就会建设出让国家、人民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2]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GB50261-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