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十篇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23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1

崇尚健康文明、倡导体育运动

——××市××街道群众体育活动情况简介几年来,我街积极开展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的高质量化,摸索出一条开展社区体育运动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被省市评为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身意识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

因此,我们把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列入重要议题,作为推动辖区内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定一名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以街道为龙头,各单位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形成网络化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活动、年终有总结。各单位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在对市、区两级文明单位的考评中,把是否开展文体活动作为考核标准之一,真正使社区体育作为一项群众性活动落到实处,并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五栏一室”这一宣传阵地,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严格按照市区体委的活动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并投资在辖区内重要路段树永久性标语和大型彩绘宣传牌,新建一条科技宣传街,发动驻街单位利用宣传车,穿街巷进行宣传,印发宣传材料到各社区发放,将好的典型事例通过电台、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出全民健身的健康氛围。“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就是幸福”是我们一彩绘宣传牌上的口号,也是辖区居民的共识。

二、充分利用资源,构建服务体系

××街道地处××市中心,辖区党政军机关都有体育活动室并配有健身器材。

各社区都设有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社区和单位资源共享,经常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普遍开展。

辖区南湖公园早晚为健身群众免费开放。

各学校都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街道建立了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内有全套健身器材,设有室、康乐球室等,并辟有两处室外健身路径。

市区两级体委都是辖区单位,为街道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们不但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更在活动场所、运动教练、裁判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

今年初,《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下发后,辖区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与街道联系,选送了一批思想品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工作的文体活动积极分子,组成了一支由专业体育工作、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社区文体活动辅导员队伍,到社区长期指导工作,使街道的群众体育活动工作在活动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政府投入、单位支持、社区协调,构建了我们群体活动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我们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卓有成效

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精神,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等,与社区单位密切配合组织开展拔河、游泳、登山、钓鱼、球赛等各类体育活动,使社区居民相认、相识、相知、相助,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平等友爱,良好和谐的社会风尚,邻里互助,团结进步的人际关系,传播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街道仅晨练点就有60多个,近万人参加早锻炼。南湖、南司两社区的门球场内每天都有老人的身影。市委大院内太极拳和太极剑队伍人员多,活动有规律,南湖公园内一支400余人的舞蹈队伍每天活动,快节奏的迪斯科,欢快的竹板舞和风姿卓约的蒙古舞是他们的保留节目。

延支山社区的太极拳队伍在迎接党的八十六年生日时,自编自演了一台丰富多彩的节目,抒发了对党的热爱之情。能仁寺社区和南湖社区联手举办的反对揭露“XXX”本质的图片展,用科技、文明的方式吸引近千人驻足观看。由社区工作者自发组成的腰鼓队,每逢街道有重大活动,他们都有精彩的节目参加表演。

辖区各机关团体每年都定期举办职工球类、游泳、等比赛,提高了机关干部职工的体育水平。

每逢周末,从好汉坡登庐山的人不计其数,他们中大多是自发结伴,也有社区和单位组织的登山比赛,熙熙攘攘的登山人群,构建出秀美庐山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2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杭州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6年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表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动员部署2007年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第二批科技特派员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2006年度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继续保持荣誉,在推进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两项制度”实施中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希望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三农”工作,同时也希望新选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向先进学习,认真履行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职责,在建设“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富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两项制度”是省委、省政府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是新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杭州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回顾总结了我市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对进一步完善这“两项制度”、充分发挥“两支队伍”作用进行了专题研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

根据省、杭州市的统一部署,我市从2005年下派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和2006年7月下派第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以来,全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认真履行职责,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据统计,省、杭州市及富阳市、乡镇(街道)四级农村工作指导员共走访农户87682户,召开各种座谈会3114次,撰写调研报告689篇,集中宣讲政策法规1527次,落实经济发展项目577个,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637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2620万元,争取捐赠物资价值219万元,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13起,避免集体上访或204起,制订规章制度880个,协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17人,协助发展党员711人,协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975人,主讲党课1082次,新建或改建党员活动室310个,联系组织“三下乡”等大型活动302次。杭州市和我市两级科技特派员立足资源优势,引技术、建基地、树典型,为我市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科技特派员共推广农业新技术9项,帮助建立农业、林业示范基地7个,帮助培育名、特、优农产品13只,培训农民1550人次。总结回顾第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第一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各级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的领导,把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街道)不断加强指导员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落实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各派出单位和派驻乡镇(街道)也都明确了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同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分别建立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联络小组,定期交流工作、协调处理有关问题,从而强化了对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适时对乡镇(街道)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强化对农村指导员阶段性工作指导。市级机关各部门把指导员派驻村作为本单位了解农村的调研点、关心基层的帮扶点、联系群众的反馈点,单位领导经常到村蹲点调研,协助发展村级经济。全市上下形成了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乡镇(街道)和派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的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精心挑选和选派。在总结前两批指导员选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市农指办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与派出单位协商,适当调整部分第三批市级农村工作指导员,确保下派人员的基本素质,使指导员选派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市级机关选派的98名农村工作指导员中,副局级以上干部23人,占23.5%;市管后备干部3名,占选派总数的3.1%;机关中层干部41人,占41.8%。大学以上学历30人,占30.6%;大专学历43人,占43.9%。在市级机关选派的14名科技特派员中,有市管后备干部1名,占7.1%;机关中层干部8人,占57.1%。大学学历8人,占57.1%;大专学历4人,占28.6%。各乡镇(街道)也按照双向选择的方法来下派指导员,让乡镇干部挑合适的村,让村干部相中意的人,把个人志向与用人导向结合起来,使驻村干部能够更自觉更主动地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搞好服务。三是实施专职制度。根据省、杭州市委对建立乡镇(街道)专职指导员队伍提出的要求,我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督促有关乡镇(街道)建立专职指导员队伍和专职指导员制度。目前,我市已有1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专职指导员队伍和专职指导员制度。有关乡镇(街道)按照要求,从调整乡镇内设机构和整合现有干部队伍资源上做文章,实现指导员由“兼职”、“联村”向“专职”、“驻村”转变,确保专职指导员做到人员、精力、工作“三到位”。四是健全管理考核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管理,市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考核制度,把督查考核与干部的提拔使用结合起来,与评先创优结合起来,与每月500元奖金的发放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和任期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工作中采取村两委评议、乡镇评议和农村指导员相互评议三结合的方式,通过三评三考,层层考勤考核,促进农村工作指导员争先创优,推进了工作。各乡镇(街道)根据《富阳市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考核办法》和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考核细则》,逐步建立了驻村夜访制度、请假销假制度、脱岗专任制度、联络组长例会制度、告诫制度、召回重派制度、月考勤制度、季通报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完善了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进一步明确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管理,对第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管理,我们仍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由派出单位协助。在派驻期间,不转行政关系,编制保留在原单位,现任职务、职级保持不变,并享受原单位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不影响正常的工资、职称调整。大源镇党委把加强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学习制度、工作交流汇报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考核细则》,对农村工作指导员实行每季一督查,半年一回访,年度一考核。五是抓好日常管理。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街道)农指办,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加强督查,及时掌握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动态、驻村情况和维护自身形象等方面的情况。市农指办通过听取日常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指导员等途径,随时掌握了解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情况,并布置阶段性工作。派出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年走访指导员派驻村,帮助解决农村指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督查、巡查、访查、抽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指导员工作的扎实开展。六是注重关爱和激励。为更好地激发指导员的工作热情,我市各级重视加强对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成效,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先进事迹,营造有利于促进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各派驻村党员群众评议,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市农指办两级考核,经市领导小组讨论,有49名指导员被评为富阳市级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20名指导员被评为杭州市级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周其苗同志还被授予为杭州市模范农村工作指导员,3名指导员被推荐为省级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鹿山街道、大源镇和胥口镇被评为杭州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乡镇(街道),市农业局被评为杭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有2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杭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有2个项目被评为杭州市科技特派员优秀项目。

2、“两员”尽心尽责,发挥作用明显。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安心农村工作,努力适应新的岗位,热心为群众办实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出主意想办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进村驻点后,深入到农民群众之中,通过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察民情、访民意,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主动帮助所在村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协调各方力量,千方百计增强村级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使不少贫困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使村干部看到了发展前景,也使老百姓树立了发展的信心。派驻渔山乡曙星村的杭州市城建投资集团城市“四自”工程道路收费管理处助理调研员周其苗同志,多次走访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竭力推介曙星村发展乡村游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邀请浙江林学院专家到村里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对曙星村发展定位的思考》调研报告,提出了曙星村应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连线,走“集游、食、住、行、购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之路。现在曙星村已被列为三国文化旅游线景点和乡村旅游点。二是办实事解难题,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年来,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不仅摸清了村情,制定了工作计划,还发挥自身优势,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的帮助理清思路,修订工作计划目标;有的为村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村级规范管理;有的积极协调村两委之间关系,增进村干部的团结;有的提供致富信息,开展技术培训;有的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派出单位、有关部门在技术、信息、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为村里各项事业建设解决各方面的困难。杭州市发改委派驻绿渚镇叶家村指导员毛建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虚实结合、注重实效,远近结合、立足当前的原则,明确了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落实并实施完成了四个帮扶项目,并在前任指导员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2500万元、占地200亩的叶家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今年正式启动。三是化矛盾解纠纷,着力维护农村稳定。省、杭州市和我市机关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大多是派驻在村级班子薄弱或村级经济薄弱的村,不稳定因素较多,各种矛盾集中显现。针对村里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能够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发现主要问题,分析主要矛盾,帮助化解矛盾和纠纷,成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春江街道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一些老的矛盾尚未解决,不少新矛盾又出现了。许多农村工作指导员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直面矛盾,公正、公平地处理各类矛盾和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该街道春联村,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干群关系一度比较紧张,村镇建设停滞不前。自从市公安局下派的汪风平、张明忠两轮指导员进驻该村后,与街道驻村指导员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并利用自身的工作优势,积极为村两委出谋划策,化解矛盾纠纷,在他们的带领下,春联村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春联村还被评为富阳市文明村、富阳市“双建设、双整治”先进村二等奖、富阳市爱国卫生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四是积极参与协调,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广大农村指导员积极履行组织建设督导员的工作职责,在驻村工作中,积极指导、督促村党组织扎实推进“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建设,积极为村级组织建设出谋划策,对促进所驻村的组织建设发挥很大的作用。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发挥自身文化程度较高、工作思路开阔的优势,协助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在当地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针对少数村级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组织建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团结。有的主动帮助建立健全各类村级管理制度,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有的利用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认真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整体工作推进,群众得到实惠。一是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浓厚氛围。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以来,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各部门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推动了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体现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各级各部门主动把服务延伸到农村,在政策宣传、帮困解难、维护稳定、推进民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派出单位的领导通过走访看望农村指导员了解民情、体察村情,与农民群众增进了感情,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二是推动了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通过广大指导员和特派员的积极工作,帮助化解矛盾,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三是缓解了农村缺人才、缺技术、缺信息的难题,是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百姓工程,已经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指导员制度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上还存在偏差。部分乡镇(街道)、村干部认为,指导员下派后,派出单位给点资金就够了,存在重捐赠轻指导,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少数指导员也片面地认为只要帮助村里办几件实事,争取一些资金就好交帐了,“六项”职责履行还不够到位;也有少数指导员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应付思想。二是按照因村派人、因人定村的选派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三年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素质总体上逐年有所改善,但由于市级机关各单位的职能不同,加上被选派的指导员受年龄、专业知识、工作经历及身份角色所限,尽管其本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面对一个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的行政村的社会性工作,不少同志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地加以解决。对此,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对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回顾总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得到深入实施。

二、明确要求,完善机制

当前,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建设“富裕阳光之城”、开展“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培养干部的双重需要,完善派驻机制。按照省、杭州市的统一部署,从今年起,将农村指导员工作纳入每年正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和市级机关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富裕阳光之城”的目标,按照村村都有指导员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市级机关和乡镇(街道)干部派驻机制,努力使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成为着力加强党委政府的基层工作力量、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使农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是要坚持选派对象和条件。市级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对象主要是未经基层锻炼的后备干部和机关年轻中层干部以及新录用的在机关工作2年以上的公务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乡镇(街道)要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要求派出专职指导员,其原有的编制和身份不作变动。要重视把党性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较高政策水平、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关心和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派下去,保证农村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市级机关下派的2007年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已经确定,总人数为100人。二是要调整派驻方式。市级机关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任期一般为1年,也可以连选连任,但任期最多不超过2年;市级农村指导员派驻村原则上要与各部门挂钩联系的乡镇(街道)保持一致;市级机关各派出单位要与指导员派驻村建立挂钩指导帮扶关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当好指导员的坚强后盾。三是要合理安排驻村。按照“因人定村、因村选人”的原则,各级选派的指导员重点派驻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主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社会矛盾较多的村和“联乡结村”、村庄整治的重点村。

2、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乡镇(街道)选派的指导员是整个指导员的主体,要通过建立乡镇(街道)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尽快实现从“兼职”、“联村”向“专职”、“驻村”转变,确保乡镇(街道)选派的指导员全面到位。2007年,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继续把建立乡镇(街道)专职指导员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要求建立专职指导员制度的乡镇(街道)比例达到乡镇(街道)总数的60%以上。因此,我市被列为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试点的15个乡镇(街道),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里关于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专职指导员队伍的意见,着力在进一步明确选派条件、明确乡镇专职指导员派驻方式、明确职责定位及加强管理和激励等方面,切实抓好部署和落实工作;其他乡镇(街道)也要及早准备,组织实施。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两员”管理制度,是加强“两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在认真总结前三批农村指导员和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两员”的例会交流制度、考勤考核制度、脱岗专任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住村巡查制度、召回重派制度等,努力改善“两员”的工作环境。重点建立健全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阶段性工作的布置机制。对“两员”任期的不同阶段提出具体要求,并设计有利于“两员”发挥优势的工作载体,明确任务。二是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日常管理和指导机制。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切实承担日常管理主体的职责,对各级选派的“两员”实行属地管理,听取意见,布置任务,督促检查。三是建立健全工作参与和沟通协调机制。认真落实指导员列席乡、村有关会议的规定,促进乡村工作的衔接和全局工作的落实。市和乡镇(街道)安排村级有关建设项目及资金补助、发展党员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等,要认真征询驻村指导员的意见。四是完善反映问题与难事交办督办机制。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及时收集、梳理“两员”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市级要建立“两员”反映问题的收集梳理、集中交办、检查督办制度,通过领导现场办公等形式,帮助“两员”解决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难以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全面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关键在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做好“两员”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举施,按照市委的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选派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省、杭州市和富阳市委贯彻落实总书记“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措施,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是体现全党、全社会都来重视、支持、关心“三农”工作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实践。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富裕阳光之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

二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去年以来,市、乡镇(街道)两级领导班子先后进行了调整,市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由组织部牵头抓总,并负责指导员的选派工作,市农办和市科技局各司其职,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做好工作计划制定、人员选派培训、阶段工作布置、检查指导督促、信息沟通、舆论宣传、经验总结、考核评优等工作,关心和了解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

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职责。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动员部署、组织实施、牵头协调、检查督促,主动听取工作汇报;要经常深入农村看望指导员和特派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充分发挥他们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要保证市农指办的工作力量,按照杭州市委的要求,我市农指办要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从事农村指导员办公室日常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和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乡镇(街道)要设立指导员工作站,指导员工作站设在乡镇(街道)党政办,并落实专人负责“两员”的日常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是“两员”管理的主体,也是实施“两员”制度最关键、最直接的环节,要强化日常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学习培训、汇报交流、考核考勤、督查指导、廉政建设和保障激励等制度,加强对“两员”的管理和指导,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四是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市级各派出单位党组织,要把选派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转变机关作风,推进“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的有效抓手,大力支持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要把选派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与“联乡结对”等共建活动结合起来,加强与派驻村、派驻乡镇的联系,建立帮扶机制,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帮助派驻村、派驻乡镇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真正成为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坚强后盾。要关心被选派的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的主要领导每年到派驻村看望指导员不少于一次,分管领导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安心在农村工作,切实发挥好作用。

五是要努力营造良好宣传舆论氛围。市农指办和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成效,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要引导媒体深入农村采访,大力宣传优秀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忘我奉献的精神。要积极营造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版面、电台上有声音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实际、服务“三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最后,我对广大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提几点要求。“两员”下派以后,一定要牢记组织嘱托,珍惜机遇,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员的作用。广大指导员和特派员一定要深入农民群众之中,加强调查研究,要通过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和零距离的接触,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积极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实情、掌握政策效应、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的作用。在驻村期间,广大指导员和特派员要举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利用上党课、召开村民座谈会、走村入户等各种机会,积极宣传贯彻好中央和省、市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法规,尽力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和各种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广大指导员和特派员驻村后,要广交朋友,要以与农民群众谈心交心为切入点,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妥善调处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尽可能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积极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四是充分发挥富民强村服务员的作用。广大指导员和特派员要根据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努力帮助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积极参加“百千”工程、“下山移民”、“联乡结村”、“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拆除违章建筑等活动,重点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要通过上牵下联、穿针引线,争取派出单位、有关部门在技术、信息、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从驻村实际出发,帮助村级组织找准发展路子,明确发展重点,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切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五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督导员的作用。广大指导员和特派员下去以后,要按照健全制度、增进团结、促进发展的要求,以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为着力点,根据村情,主动帮助村两委进一步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指导、督促村级组织和班子成员严格程序,按章办事,指导、督促村级组织扎实推进“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建设,努力促进村班子的团结协作。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三大行动纲领”和“幸福民生40条”,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提高用药安全水平为目标,建立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通过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努力构建药品安全体系。

一是建立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药品安全负总责任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建立专群协作、反应灵敏的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三是建立源头可控、运行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是建立网络齐全、监测到位、处置及时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评价和应急事件处理体系;五是建立高压严厉、打击有力的案件查办体系;六是建立管理规范、质量可控的全过程药品日常监督检查体系;七是建立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八是建立高效便捷、实时监控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监管体系。

三、申报条件与考评标准

(一)申报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两年内辖区无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

2.辖区内70%的社区(村)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已通过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村)验收的社区(村)可视为已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

3.自评分达到90分以上。

(二)考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与运行、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与药品市场秩序、宣传工作等,具体考评标准详见附件。

四、评定程序

开展创建活动的镇乡(街道)按照申报条件和考核评分标准组织自查,形成自评报告,向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对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由创建办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或“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并予以通报。

五、时间安排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具体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年6月-12月)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的意见》;召开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选择2-4个有条件的镇乡(街道)开展试点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年1月-年10月)

在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开展药品安全达标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年11月-12月)

在全面完成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任务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建立和完善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六、创建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工作是加强农村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创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成立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黄新山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戴国兴副主任、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徐自力局长任副组长,宣传、财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指导全区开展创建活动。各镇乡(街道)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4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的意见》,焦作市重点针对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和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等热点问题积极决策并有效部署,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紧盯突出短板,在优化机构、“减县补乡”、赋权放权、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方面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动真刀子,全力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相关工作,有效破解县乡基层两级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综合治理难题。

一、乡镇(街道)基层机构的职能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决定了深化改革必须要向纵深方向发展,乡镇(街道)等基层机构的职能定位也应该相应地做出转变:一是实现从硬性管理到柔性服务的转变;二是从全能型选手向有边界的服务员转变;三是从单纯追求数字上的增长到统筹协调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职能定位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其应然作用的发挥。从现实来看,新时代的基层政府机构必须坚持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坚持依法施政的方针

各级政府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总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乡镇(街道)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最终得以贯彻执行的最强有力组织保障,只有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才能确保所有党规政令的畅通无阻。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结合乡村工作实际,积极深化村级事务公开、公推公选等基层民主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村民自治管理不断走向深入,进而自下而上推进乡镇(街道)的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为村(社区)党支部配齐人员以方便开展工作,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切实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人民群众率先实现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重点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脱贫攻坚计划的如期完成,特别是讲好讲透“三农”政策方针,做好政策的解读及具体的落实工作,切实维护好基层广大百姓的合法权益。必须树立长远清晰的工作目标,目的是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广大群众的一贯认识,推动乡镇(街道)提高自身的依法执政能力,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转变。

2、坚持与人民共享的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三农服务的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必须积极发展与农村、农民和农业相关的各项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为全面小康“打通最后一公里”。因此,一要搞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是小城镇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二要发展好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特别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社会进步的所有成果;三要大力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重点是调解好与农民利益相关的民事纠纷,将可能的社会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同时制定并完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处突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司法公正、社会廉明,唯此才能有效维护好社会秩序稳定。

3、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本方针,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来说,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科学制定好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产业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加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必须努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更为关键的是,基层政府还要组织引导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4、坚持以服务便利化为宗旨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必须积极推动政务公开,扩大农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为此,必须建立政务公开信息栏或采取走街入巷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为老百姓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结果、收费标准并及时向群众和社会公开,从而让老百姓能够依法依规享受到乡镇(街道)基层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不断加强社会的民主监督作用,但凡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和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则必须要主动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民主评议与议事监督。

二、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自上到下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和监管事项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的清理规范工作,县级及以上行政权力事项基本实现了纵向、横向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法定化,但乡、村两级承担的职责任务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虽然各地自行梳理了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清单,但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乡镇(街道)、不同村(社区)之间的事项差别还比较大,不利于基层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便民服务。结合近期最新调研的焦作市修武县五里源乡,笔者把基层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点。

1、乡镇(街道)体制机制运行不畅

2005年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提出以来,随着党建、信访、综治、环保、城管、扶贫、便民服务等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卫生和计生、工商和食药监部门的整合等工作形势的变化,乡镇和街道承担的职责任务有很大的转变,原有的机构设置已不能适应职能变化,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多数乡镇(街道)实际运行的机构与“三定”设置的机构严重不符。

乡镇和街道人员编制力量严重不足是长期困扰基层、影响基层工作效率的最大难题。据调研,改革前,焦作市乡镇和街道平均核定行政事业编制仅60名左右,这与近年来乡镇(街道)增加的职责任务不相匹配,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工作需求。再加上基层工作任务重、环境差、待遇低、晋升渠道窄、缺少激励机制等原因,乡镇和街道普遍存在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基层空编较多,焦作市每个乡镇和街道平均缺编12名左右。另外,由于县(市、区)人员编制总量小,县(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往往从基层长期抽调、借调工作人员(平均4名),乡镇和街道实际在职在岗人员平均仅45名左右,基层干部“一人多岗、一人多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

机构设置方面,五里源乡的5个必设机构已经全部成立。县级政府核定的行政编制为32名,实有在编人员23名,缺编9名,比例为28%,事业编制增加8名但还没到位,整体缺编人数为15名,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与其他乡镇相比,该乡实属缺编严重单位,人员负担最为严重。

2、乡镇(街道)权责关系矛盾突出

乡镇(街道)是党的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线前沿,是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最终阵地。改革前,乡镇和街道政府权小责大、有责无权、权责不匹配、权责脱节现象比较突出。上级党委政府或部门往往以“属地管理”原则为依据,与乡镇和街道签订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违建拆迁、食药品监管、城市管理、信访稳定等各类目标责任书,将本应由上级职能部门承担的责任转嫁到了基层。“属地管理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导致乡镇(街道)政府变成了“万能政府”“兜底政府”“无奈政府”,基层不堪重负、效率低下。但实际上,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除规划等极少一部分领域外,多数领域缺乏独立的行政执法权,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开展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活动。再加上财政、税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司法、公安等部门实行派驻机制、垂直管理,乡镇(街道)并不具备相关领域的管理权限。如遇疑难问题,乡镇(街道)没有能力和手段进行执法和有效管理,导致基层治理出现不少薄弱和空缺环节,乡镇(街道)干部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被问责、被追责的风险。

权责一体对等是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工作来看,五里源乡的工作人员就认为,对于广大乡镇来说,仍然只是委托赋权,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执法的行为归乡镇,乡镇是责任主体,真正的权力仍然属于县直部门,权力主体并没有发生转移。同时,在经费下拨和税收征管方面,责远大于权。主要表现为依旧采用按人头下拨经费的办法,而且还与税收征缴直接挂钩,任务数额年年递增,只有超出限额才有奖励,导致基层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招商引资工作更是有赶鸭子上架的嫌疑,基层干部感觉非常无奈,甚至有较大的怨言。

3、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难度较大

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近年来,乡镇(街道)政府的行政执法权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大多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均明确规定,县级或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乡镇(街道)政府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不是法定的执法主体;而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处于社会管理的第一线,也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者。因此在实际执法实践中,乡镇(街道)政府总是被推到最前沿、被推到一线去执法、“冲锋陷阵”,乡镇(街道)由于违法执法而导致被起诉、败诉就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公共管理悖论。乡镇(街道)政府在模糊行政、模糊执法中干了许多不应干、干不好,也不合法的事情,严重损害了基层政权的形象和公信力。

可喜的是,据调研,五里源乡工作人员的依法执政意识已经大大提高,大家普遍认为综合执法是个大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自己没有执法资格,同时,已经下放的16项权力基本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随着基层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层权力存在继续下放的可能性,但是乡镇(街道)政府主观认为自己根本接不住这沉甸甸的权力,工作起来仍然会非常被动,原因在于乡里没有那么多的人手,没有具备相关技术和素质的骨干力量,更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日常工作的支撑。

4、乡镇(街道)便民服务质量不高

乡镇(街道)作为直接面向群众和企业的行政管理末梢,承担了大量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基层管理和服务职责。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要求,要统筹推动党政机构改革和审批服务便民化,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找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审批服务方式创新,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因此,对乡镇(街道)而言,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五里源乡的便民服务机构建成有3个,对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综治和社保等工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为继续方便群众,下一步技术含量不太高的服务项目都要下放到乡镇(街道),网络化办公、特殊设备购置等方面的压力预期不小。然而,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技术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群众意见也会较多。

三、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焦作经验”

1、优化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针对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焦作市围绕乡镇(街道)的职能定位、职责转变、县级权力下沉等情况,统筹考虑各类乡镇和街道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管理任务大小等因素,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综合化、扁平化的改革方向,将乡镇和街道现有的行政和事业机构进一步优化整合,对乡镇和街道行政、事业机构进行分类设置。各乡镇和街道设置机构8-12个不等,除省定的党建工作办公室、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综合执法大队、退役军人服务站5个必设机构外,各乡镇和街道还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符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机构:一是农业比重较大的乡镇(街道)设置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扶贫工作办公室)等机构,着重加强基层服务“三农”的能力;二是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大的乡镇(街道)设置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等机构,着力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常住人口多、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街道)设置规划建设办公室、社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等机构,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等工作;四是旅游业发达、生态环保任务突出的乡镇(街道)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美学经济办公室、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为当地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焦作市的试点乡镇(街道)理顺了乡镇和街道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了乡镇和街道内生动力和执行力,切实提高了基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为在全市深化基层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针对基层人员编制力量不足的问题,焦作市多措并举推动编制下沉,通过“减县补乡”、下沉人员、公开招聘、选派挂职等方式,积极推动人员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基本解决了基层人员编制力量不足顽疾。一是按照“减县补乡”要求,坚持“优化资源、协同高效”原则,将县(市、区)直职能弱化、空编较多、人浮于事的部门行政事业编制调剂到乡镇和街道,一方面补充了基层编制力量,另一方面也优化了县(市、区)直事业单位结构。全市共向101个乡镇和街道(不含示范区)下沉编制1225名,其中行政187名、事业1038名,向每个乡镇(街道)平均下沉编制12名。二是研究制定事业编制人员下沉具体政策,在学历、年龄、专业等方面设置一定的条件和要求,通过自愿报名、组织审查、笔试、面试等方式,选派县直事业单位差额补助和自筹自支人员到乡镇和街道工作,有效化解了基层“有事无人干”和县(市、区)直事业单位“有人无事干”的突出矛盾。如孟州市从市直事业单位选拔了85名人员下沉到乡镇和街道工作。三是对市县两级职能部门从乡镇和街道抽调、借调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全市共清理并回归乡镇和街道工作的干部职工达344人。市委组织部明确要求“市县两级不得随意从乡镇和街道借调、抽调工作人员”,这从制度上切断基层干部流失渠道,确保了基层干部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有计划地从市县两级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或街道任职、挂职,同时赋予乡镇和街道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鼓励支持基层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力量,切实解决基层人员编制力量不足问题。焦作市通过“减县补乡”等有效措施,有效解决了基层长期存在的人员编制不足问题。但乡镇和街道待遇较低、晋升渠道较少,乡镇和街道仍普遍存在“招不来人、留不住人、干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焦作市虽然实施了“乡镇待遇比街道高,街道待遇比县区高”的政策,但由于没有国家、省相关工资福利政策支撑,市、县两级制定的提高基层人员待遇的地方政策经受不住考验,要想彻底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省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2、下放管理权限,破解权责矛盾顽疾

此次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焦作市从三个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基层权责脱节、权责不匹配等难题。一是分批向乡镇和街道下放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重心下移、依法下放、权责一致”原则,各县(市、区)分批向乡镇和街道赋予了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首批赋权事项主要集中在卫生健康、农业农村、规划、城管等领域。同时各县(市、区)直部门制定了赋权事项的具体操作细则和技术指标,并采取业务培训、跟踪指导、以干代训等形式,对乡镇(街道)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指导,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二是落实乡镇和街道对派驻机构的属地管理权。健全县(市、区)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双重领导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乡镇和街道对派驻机构的指挥、调度、管理、考核权以及派驻机构负责人任免前征求意见权等,破解乡镇和街道对派驻机构“无权管、不好管、管不住、管不好”等难题。三是建立乡镇和街道权责清单制度。按照乡镇和街道强化党建、维护稳定、发展经济、优化服务等职能定位,梳理形成乡镇和街道权责清单,作为乡镇和街道行使职责的依据。权责清单之外的事项,县(市、区)职能部门不得随意下放或转嫁给乡镇和街道承担,确需乡镇或街道协助办理的阶段性、临时性任务,要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走”的原则,给予乡镇和街道相应的人员、经费、技术等保障。坚决防止县级职能部门借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向基层推卸责任、转移风险。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基层政府有责无权、权责不对等、责权不匹配的现状,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一方面,要重新界定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重塑基层政权组织架构,除公安等特殊部门外,其他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原则上要实行属地管理,从而真正建立健全基层政府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从法律范畴思考,通过立法或修改法律、法规的方式,赋予乡镇和街道一级政府管理权限,从而彻底改变基层政府管理权限缺失的现状。

3、探索综合执法,破解基层执法困境

此次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焦作市把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按照“建立一个机构、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套机制”的总体要求,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执法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存在的执法主体缺失、“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九龙治水、多头执法”等顽疾。一是“建立一个机构”。在全市107个乡镇和街道统一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统筹本行政区域所有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实行综合执法。将乡镇和街道现有站所、派驻机构的执法机构和人员进行整合,全部入驻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初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构建一个平台”。选择孟州市西虢镇、武陟县西陶镇两个经济发达镇为试点,启动综合执法体制试点改革。按照“一室两中心四中队”模式,即办公室(法制室)、投诉举报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四个中队,构建统一的综合执法机构。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派驻机构负责人分别兼任综合执法中队队长职务,相关资源和力量接受综合执法大队的统一指挥、调度,初步构建了“资源统筹、联合执法”的综合行政执法平台。三是“完善一套机制”。建立委托执法机制,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签订委托协议书,将部分行政执法事项委托给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以县直部门名义开展执法活动。建立综合执法机制,以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派驻机构执法人员为主体,综合执法大队其他人员配合,定期开展集中检查、综合执法,并一次性进行教育、整改、取缔或行政处罚,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发生。另外,还初步建立了投诉举报机制、联合巡查机制、指挥调度机制、案卷归档机制、人员考核机制、车辆管理机制等保障机制,缩短执法半径,提高管理效率。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解决了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权责不明、监管不力、执法缺位、执法错位等问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切的改革都离不开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要及时进行相关法律的立、改、废、释,通过科学立法、确保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做到于法有据、依法施政,从而全面、彻底地解决乡镇和街道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4、推进便民服务,破解群众办事难题

此次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焦作市在成功创建部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的基础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将基层企业和群众办理频度较高的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并通过整合党建资源、下沉政务审批事项,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化服务。一是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全市107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均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围绕更好、更快、更直接服务群众,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让群众跑一次”目标,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办事需求,明确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信息咨询、政策宣传、信访接待、公共服务等职责任务,让群众办事就像“网购”一样便捷,着力打造“宽进、严办、严管、便民、公开”的便民服务模式。二是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选择温县为试点,探索推进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在该县11个乡镇(街道)的262个行政村(社区)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站,全程代办便民服务事项;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将信息数据传递至乡镇、县统一办理,让群众“少找一次人,少进一道门、少进一次城”,初步实现乡、村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自主研发便民服务“一网通办”智慧系统,实现6大类28项便民服务事项在村办理,737项审批事项村内网上直接办理,初步实现群众办事“足不出村”、企业办事“足不出乡”,解决了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近年来,焦作市以建设农村党建综合体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按照“标识亮起来、功能聚起来、服务沉下来”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布点、聚焦作用发挥、整合功能布局,构建集聚政治引领、文化教育、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党建综合体,引导村级卫生室、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幸福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党群服务中心聚集,建设集开放、集约、共享于一体的区域化党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真正做到党建落到实处,服务落地生根。

四、余论

目前为止,乡镇(街道)基层机构改革已经基本结束,初步解决了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层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宏观层面看,下一步必须坚持顶层设计、高层推动、基层主动,有所作为的基本原则。综合执法问题在所有问题中的难度最大,矛盾最为集中,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必然会经历较长一段痛苦的磨合期和成长期。

综合执法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执政,这一点必须要始终坚持。同时,还要加快研讨以形成委托书和刻制2号章等形式下放有关执法权力。对于城管、国土、环保、市场监管等综合执法队伍,则要坚持不占编制、归口管理和事实派驻的原则努力下沉,但是,派出所、电管所等管理特殊的部门则仍需要县级政府统一协调管理,不能一概而论,搞一刀切。事实上,如何管理上述队伍和相关人员,也是一个十分敏感问题,下一步仍需继续研究探索,比如,可以通过党组织关系先行归口管理,人员业绩写入年终考核大纲、组织提拔和人事任命环节有所占比等形式对其进行变通式管理。另外,环保、食品检测等事项虽然已经下放到乡镇,但技术含量较高,故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寻求第三方支持。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最为关键的问题则在于执法主体的资格问题。这一问题是基层干部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为此,国家和省级人大的法律工作专门委员会理应及时跟进、广泛调研,在适当的时机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基层工作的法律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还欣喜地发现:乡镇(街道)干部大都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他们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自嘲“不能闲、不能停、不能病”的工作状态,他们坚持“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原则,着实让笔者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乡镇(街道)干部的人员老化和青黄不接苗头已经出现。因此,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公务员必须要优先充实到乡镇(街道)一级,特别是综合执法队伍中间来。

参考文献:

[1]章秀华:农村民主治理的路径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党史博采(理论),2016年第5期。

[2]黄婷: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制度逻辑与进路探析——以湖南省部分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研数据为样本,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3]奉贤区金汇镇:关于设立乡镇环境综合整治队伍的思考,《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0卷。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5

为及时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市在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日前开始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一次村级后备干部公开推选活动,确保全市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推选条件。村级后备干部一般应为本村村民,同时应具备以下五方面条件:一是积极拥护并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素质较好;二是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开拓创新,勤劳务实,乐于奉献;三是懂经营,善管理,有较强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四是公道正派,作风踏实,遵纪守法,团结同志,敢于坚持原则,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一定的群众基础;五是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工作精力充沛。特别优秀的,年龄和文化条件可适当放宽。

二、严格公开推选的方法步骤。村级后备干部公开推选工作具体按以下8个步骤进行: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公告、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开推选工作,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为公开推选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推选报名。推选报名采用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党员群众联名推荐是指由3名以上本村党员或群众联名提出推荐对象;三是资格审查。四是笔试面试。由市委组织部委托专业单位统一命题,全市统一时间(初定6月上旬),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笔试。然后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逐村按1比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由乡镇、街道党委统一组织面试。总成绩按笔试、面试按各占50%计算,由乡镇、街道党委根据总成绩,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参选对象较少的村,可不组织笔试、面试,直接进行考察。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多于推选名额1-2名。五是组织考察。乡镇、街道党委派出考察组,通过上门走访、个别谈话和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进行民主测评等方法,详细了解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六是征求村党组织意见。乡镇、街道党委根据考察结果和各村工作需要,研究确定拟定人选后,征求村党组织意见。各村党组织经集体讨论后提出反馈意见,报乡镇、街道党委。七是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3天。八是确定后备干部。根据公示情况,乡镇、街道党委研究确定村级后备干部。

三、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村级后备干部确定后,各乡镇、街道党委和行政村党组织要切实加强教育和培养。同时要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对条件比较成熟的要有计划地选拔一部分上岗任职,对不符合村级后备干部条件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并把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及时充实进去,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确保规模较小的村一般保持2名村级后备干部,规模较大的村一般保持3名左右。现有村级班子中没有50周岁以下女干部的,一般要求有1名女性村级后备干部。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6

一、提高对乡镇(街道)总工会规范化建设的认识

1、乡镇(街道)工会直接面对基层、面向职工,是工会组织承上启下,县(市、区)工会联系基层工会的中间环节和重要层次,在工会组织领导体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省绝大多数乡镇(街道)已经建立了工会组织,并在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也不平衡,作用发挥与党的要求和职工的愿望还有差距。从目前情况看,乡镇(街道)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多,小型单位多,职工数量大且流动性强,劳动关系复杂,给工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履行基本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实际出发,建立乡镇(街道)一级工会领导机乡镇(街道)总工会,对其组织形式、工作职责、活动方式等进行规范,符合当前和今后推进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创新的现实需要,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协调稳定乡镇(街道)区域内企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组织建设

2、乡镇(街道)都要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经济发达、企业比较集中、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人数较多的乡镇(街道)要建立总工会。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委员会要逐步向乡镇(街道)总工会过渡。

3、乡镇(街道)总工会是一级地方工会组织,履行地方工会领导职责,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主动代行基层工会难以承担的部分维权职能。

4、乡镇(街道)总工会委员会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乡镇(街道)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按照代表总数100名左右的原则要求,由乡镇(街道)总工会根据辖区内会员人数多少确定。

5、乡镇(街道)总工会委员会委员一般为11—37人。会员在2000人以下的,设委员11—21人;会员在2001—10000人的,设委员21—29人;会员在10001人以上的,委员最多不超过37人。

企业比较集中和会员人数较多的乡镇(街道)总工会可以设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一般为9—11人。

6、乡镇(街道)总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委员实行替补制。设主席1人,副主席2—3人,主席、副主席可直接在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也可在全体委员会议上选举产生。选举产生的乡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副主席分别报同级党委和上一级工会批准。

7、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一般应同时建立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人数较少的,可在工会委员会中设女职工委员。

8、乡镇(街道)总工会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区域内基层工会实行乡镇(街道)总工会与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双重领导,以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领导为主。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直接接受乡镇(街道)总工会的领导。区域内的各类行业性、区域性基层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由乡镇(街道)总工会统一领导。

三、乡镇(街道)总工会的主要任务

9、乡镇(街道)总工会在同级党委和上一级工会的领导下,依据《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

(1)围绕乡镇(街道)中心工作,团结和动员职工为乡镇(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2)负责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工作;

(3)建立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参与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积极参与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

(4)组织开展区域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民主管理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民主管理制度。

(5)建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化解矛盾,协助做好职工队伍稳定工作;

(6)监督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企业落实劳动保护措施,改善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7)实施送温暖工程,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8)组织培训基层工会干部,维护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指导基层工会开展“职工之家”、“双爱双评”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四、乡镇(街道)总工会规范化建设标准

10、乡镇(街道)总工会规范化建设标准是:

(1)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党委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体系,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办公设施等物质保障。

(2)组织网络健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工会组织、经费审查组织和女职工组织。乡镇(街道)区域内所有社区和职工人数较多、输出农民工较多的行政村建立工会组织。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绝大多数职工(包括多种用工形式、不同用工期限的农民工)加入工会。

(3)履行基本职责。积极代行基层工会难以承担的维权职能,发挥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的作用。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帮助和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区域内企业无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及。

(4)指导基层工作。适时对区域内基层工会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基层工会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基层工会开展“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活动。负责相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和服务管理。

(5)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紧紧围绕乡镇(街道)中心工作,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特困职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组织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职工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满意度高。

(6)加强自身建设。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工会主席,是党员的进入同级党委班子。工会主席是兼职的,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档案,准确及时掌握区域内企业数、工会组织数、职工数、会员数、输入输出农民工数,及时向上一级工会上报工会工作基本情况和工会统计报表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工会印章,有稳定的工作经费来源,有独立的工会账户。

五、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11、乡镇(街道),总工会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多措并举,配备专职工会干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把专职工会干部的人员编制纳入行政编制内统筹解决;通过社会招聘、上级工会选派、争取地方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拓宽选配乡镇(街道)总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渠道,努力形成一支“专兼聘”相结合的乡镇(街道)工会干部队伍。

12、加强干部管理。乡镇(街道)党委在推荐本级工会主席、副主席人选时,要征得县(市、区)工会的同意。乡镇(街道)总工会要重视加强基层工会干部的协管工作,积极推行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直选工作;要制定乡镇(街道)工会干部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基层工会会员(代表)评议工会干部制度。

13、县(市、区)工会要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交流研讨、相互观摩等多种形式,对乡镇(街道)工会工作人员适时培训提高。

六、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制度建设

14、乡镇(街道)总工会组织例会制度。乡镇(街道)总工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会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基层工会主席工作会议,总结、交流、部署工作。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工会日常工作。

15、工会组织档案管理制度。乡镇(街道)总工会至少要设立工会组织建设、工会会员、工会工作三类档案。

(1)工会组织建设档案。建立乡镇(街道)工会组织的申请及上级工会的批复;所辖区域内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组建工会的申请及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批复;所辖区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名册和基层工会组织名册。

(2)工会会员档案。对所辖区域内的所有工会会员(包括输出农民工会员)分类进行实名登记,颁发中国工会会员证,建立会员档案。

(3)工会工作档案。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创新、职工素质教育、安全生产监督、送温暖活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厂务公开制度建设、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协议、劳动合同签订等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记录。

16、工作督导检查制度。乡镇(街道)总工会要加强对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工会工作和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工作的督导检查。督导检查要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内容、严格组织实施、通报督导检查结果。

17、工作汇报制度。乡镇(街道)总工会要定期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并认真落实同级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要求;要建立向上级工会报告工作制度,做到日常工作定期报告,重点工作随时报告,阶段性工作按时报告,保证基层工作情况和发展动态及时上传。

18、工作考核制度。乡镇(街道)总工会要加强对辖区内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基层工会和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的工作考核。量化工作任务,分解工作指标,严格考核奖惩。

七、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作落实

19、各市(州)、县(市、区)工会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乡镇(街道)总工会规范化建设作为夯实工会工作基础,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增强工会组织活力,推动工会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乡镇(街道)总工会规范化建设深入发展。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7

加快把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二大城市,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切实发挥镇乡街道财政职能作用,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64号)市财政局《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渝财基〔〕82号)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镇乡街道财政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转变镇乡街道财政职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区级相关部门及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一步深化认识,镇乡街道财政作为财政部门连接城乡、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镇乡街道财政职能“两大转变”即由收入征管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由财政资金分配型向资金监管型转变。镇乡街道财政要紧紧围绕服务和管理,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财务管理,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资金监管能力。要立足财政特点,切实做好预算编制管理、组织协调收入、补贴资金发放、专项资金监管、政府性债务监管、国有资产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和政策研究、执行及反馈等重点工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二、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财政管理机制。

一)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公平、合理、科学调整完善区对镇乡街道财政管理体制。通过合理划分财政收支范围,按照“减压驱动”原则。重新确定收入基数,支出基数实行“零基预算”着力保障基层政权组织运转,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调动镇乡街道的积极性,着力理顺财政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健全区对镇乡街道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构建统筹城乡发展、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为镇乡街道财政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二)深化“乡财乡用区监管”改革

规范镇乡街道远程会计核算和区财政远程监管。确保镇乡街道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乡财乡用区监管”业务网上综合应用。从改革资金拨付方式入手,深化乡财乡用区监管、推进镇乡街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照“先局部、后全面”先试点、后推开”原则,稳步推进专项资金区财政直接支付改革,最终实现“乡财乡用区监管”全覆盖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改革目标。

三)规范“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

统一开设基本结算户,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村社财务委托中心。安排12名财政干部或农经干部负责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镇乡街道财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遵循“自治、公开、民主、监督”原则,将村社财务委托服务落到实处。要按照法定程序,将村及社区、村(居)民小组的村社组织资金和财务全部纳入“双代管”范围。要加强村社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三资”管理专项制度,加大村社财务公开力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促进基础工作规范化,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

各镇乡街道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镇乡街道财政所要严格执行“以票管收”收支两条线规定,按照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88号)从2011年起。收款后5日内或收入达到5000元的使用“缴款书”直接缴入区级金库。严禁镇乡街道坐收坐支、违规使用财政票据、隐匿转移非税收入,一经查实,从严处理。要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及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要加强对所属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将非税收入计划、协税护税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单位,合理安排支出预算,充分调动部门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二)财政财务集中管理

由财政所统一开设银行账户,镇乡街道财政部门要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单位财务收支纳入财政所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取消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务核算会计。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对预算单位财务实行报账制管理。原则上各镇乡街道开设财政总预算会计户、行政事业单位基本结算户、村财民理乡代管基本结算户,从严控制专户开设。各预算单位设报账员,负责财务报账结算。各财政所要加强财政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基础工作规范化

严格实行预算追加单、预算拨款凭证制度,各镇乡街道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指标台账、协(护)税收入台账、财政票据收入台账、财政票据领销存登记簿、固定资产登记簿、办公材料物品领用登记簿等。规范财政所业务操作流程,提高财政业务规范化水平。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厉行节约,规范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资产购买、配置、使用、处置登记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防止资产流失。

四、落实强农惠民政策,建立公共服务新机制。

一)逐步建立涉农补贴资金基础信息平台

以种粮直补软件为基础,各镇乡街道财政部门要本着“方便群众、保证安全、渠道畅通、提高效率”原则。按补贴项目,以户为单位建立涉农补贴基础信息平台。所有涉农直补基础数据,包括涉农补贴资金、农户身份证号及“一折通”账号等基础信息统一纳入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各镇乡街道财政所要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本辖区补贴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工作,适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二)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

保证补助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为避免多折发放。根据区财政局招标确定的财政直补委托金融机构,由各镇乡街道财政所负责确定各直补农户“一折通”银行账户。涉农补贴资金由区财政局直接拨付金融机构实行“一折通”发放,不得拨付其他部门或单位。区财政会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涉农补贴资金短信平台,实时发送短信通知直补对象,方便农民群众领取补贴。各镇乡街道财政所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补贴资金“一折通”收集、审核、公示、申报工作;每年底将全年补贴资金发放情况汇总整理,以户为单位打印成“明白卡”分户寄送,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三)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管理新机制

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各镇乡街道要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公共服务大厅或窗口,将面向群众的所有事项纳入公共服务大厅或窗口集中办理,实行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方便农民群众。各镇乡街道要逐步建立涉农政策公示长廊,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政策宣传进村入户到人,确保城乡居民群众的知情权。要将受益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在公共服务大厅的宣传公示栏”以及“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并下沉到村民小组进行公开公示,加强社会监督。对公示中有举报、有反映的问题,镇乡街道财政要会同相关部门到村社及时核实,对骗取、截留、挪用、贪污财政补贴资金的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

五、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强化专项资金监管。

一)落实资金监管责任

原则上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监督,除法律法规规定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区政府明确要求由区业务主管部门实施的财政投资项目外。镇乡街道牵头组织实施。镇乡街道财政部门要发挥基层第一线熟悉情况、贴近城乡居民的优势,认真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工作。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镇乡街道、村及社区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以及部分镇乡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逐步纳入镇乡街道财政监管范围。

二)建立委托监管和信息通达机制

区财政局应逐步委托项目实施所在镇乡街道对专项资金实施监管。区财政局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项目资金安排拨付相关信息资料,部分仍由区级部门单位或业主实施的项目资金。利用乡财区管业务网络平台,及时将项目计划、资金预算等文件资料传递给相关镇乡街道财政所,做到信息及时通达。

三)把握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

并向区财政提出意见建议。二是督促相关单位对项目的实施范围、责任人和受益人等情况进行公示,一是严把项目申报关。财政所要会同相关单位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鼓励城乡居民参与,加强群众监督。三是跟踪项目实施。独立自主地开展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展情况的实地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区财政报告,按照区财政书面委托,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监管工作。四是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评估验收,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等。

六、切实减轻基层财政负担,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

采取措施,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十二五”期间债务化解计划。分步实施,确保全面完成政府性债务化解及制止新增债务目标。要加强债务动态监管,禁止举借新债,为债务行为提供担保,或成立政府性投融资公司变相举债。区级相关部门不得将债务负担转嫁镇乡街道承担,不得出台达标升级活动增加镇村债务。各镇乡街道财政所应建立健全政府性债权债务台账,逐笔反映债权债务的形成过程、原始依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债务化解、债权回收、债权债务余额等情况。

七、提高乡镇财政履职能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一)规范镇乡街道财政所机构设置

科学合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财政干部,区级相关部门和镇乡街道要密切配合。原则上每个财政所不低于3人,从现有人员中调整充实,确保镇乡街道财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能职责。各镇乡街道财政所要严格实行财政人员岗位责任制管理,科学合理定岗定责定员。财政所设所长、总会计(或结算员)核算会计、补贴资金发放专干、专项资金管理专干、信息传递员、出纳等必要岗位,并要根据工作实际增加岗位,部分岗位可实行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要建立健全财政所工作规则、岗位职责,学习、会议、政务公开、廉政建设、内部审计、资金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印鉴管理、计算机操作、办理等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推进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二)完善镇乡街道财政所“双重管理”机制

区级相关部门及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镇乡街道之间的财政干部交流和优秀人才优先选拨机制,按照财政所行政管理以镇乡街道为主、业务管理以区财政局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镇乡街道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财政工作政策性、专业性、连续性强,财政所所长的任免,须书面征求区财政局的意见。各镇乡街道财政所要严格执行岗位任职资格制度,相应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并开展年度工作绩效考评。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8

一、制定方案

区委于6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建设“平安城市”实施方案,研究“平安城市”创建工作。6月23日下发了《关于建设“平安城市”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根据省、市委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市实际,决定从~年—~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明确提出了建设“平安城市”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坚持统一领导步调一致、坚持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专群结合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等五项原则;确定了五个明显提高、五个明显下降、五个有效遏制、五个防止发生的总体创建目标和分三步走的工作步聚(即~年1月—6月动员部署、~年7月—~年12月整体推进,实现达标,~年1—12月巩固提高);确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大对敌斗争力度、严厉打击犯罪、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整治农村房屋质量安全问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等八项工作重点,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平安、大稳定”的思想,针对城市实际,把农村房屋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

二、明确目标

总体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力争两年(~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具体计划:~年1月—6月为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深入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年7月—XX5年12月为整体推进阶段,实现“平安县(市区)”目标,具体是:~年30%的乡镇(街道)、30—50%的社区(村)达到“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社区(村)”的标准;~年底100%的乡镇(街道)和90%的社区(村)达标,实现建设“平安城市”总体目标,使我区成为全市首批达标县(市、区);~年1月—12月巩固提高,全面达标,100%的社区(村)实现“平安社区(村)”标准,全面总结创建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创建水平,全面实现“平安城市”目标。

三、狠抓落实

1、加强领导。区委决定成立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江鸣任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汗明任副组长,人大、政协、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建设“平安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从政法部门抽调3名干警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工作领导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一是层层动员部署。6月21日全区建设“平安城市”动员大会之后,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辖区各单位都相继召开建设“平安城市”、“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的动员大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创建工作,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目前,六个乡镇(街道)和部份区直部门已制定出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初步在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建设“平安城市”的共识和创建氛围。二是组织工作队深入村(居)进行宣传发动。区里组织挂点村(居)的部门,配合各乡镇(街道)深入全区22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向广大村(居)民宣传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平安城市”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在宣传发动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与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村镇相结合。深入发动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平安城市”的活动,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多形式宣传。利用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宣传栏、黑板报、墙报、广播、挂标语、发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据统计全区已召开各种动员会议50多场次,出各种板报宣传栏60多期,悬挂宣传标语12幅、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3、抓好试点。区委、区政府决定北门街道、洋溪乡作为建设“平安城市”的试点乡(镇),并要求各个乡镇(街道)要抓好2—3个村(社区)的试点工作,并从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和最基层的社区(村)抓起,拟定在陈大镇抓建设“平安家庭”试点,在列东街道抓“平安社区试点”,以积“小安”为“大安”。积极探索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路子,摸索工作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健康有序地顺利开展,少弯路。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9

自全区开展区四套班子领导和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下基层蹲点调研抓落实活动以来,各级领导纷纷进村入户蹲点调研,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得到群众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主题实践活动开了好头。为巩固和深化蹲点调研成果,根据省、市、区委要求,决定在全区乡科级领导班子成员中深化拓展以“下基层、转作风、谋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蹲点调研抓落实活动,不断把“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着眼于建设领导干部的新作风、新形象、新业绩,深化拓展乡科级领导班子成员蹲点调研抓落实活动,进一步倾听民意、收集民情、关注民生,进一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树立领导干部新形象,切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我区“两个社会”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对象范围

乡、镇、街道和区级机关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三、主要内容

1、深入基层听民意。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职责分工,有重点地选择1—2个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安排3—5天时间,开展走访调研。采取座谈会、上门走访、下访接访等方式,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切实掌握各单位和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求。

2、转变作风树形象。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脚踏实地,认真调研,不给蹲点单位添麻烦,不给蹲点单位添负担、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交朋友;开展访贫问苦,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宣讲惠民政策,做好释疑解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帮助基层办实事。领导班子成员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解决蹲点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办几件群众愿望迫切的实事、好事。下基层办实事,要与解决面上普遍性问题结合起来,为推动面上工作提供经验和思路。要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干部驻村联户制度,促使干部作风的切实转变,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

四、工作要求

1、注重活动实效。各乡镇街道、区级机关各单位要对上阶段区四套班子领导和乡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蹲点调研活动进行“回头看”,认真自查,巩固成果,让群众满意,营造起良好的蹲点调研活动氛围。尤其对区四套班子领导的蹲点村企要切实关注,对承诺办理的事项进行挂牌销号,严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对乡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蹲点村企要做好反馈工作,对已办理的实事要及时总结,对正在办理的实事要加大关心,以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各牵头单位务必要按照要求开展督查。

2、注意统筹安排。各乡镇街道、区级机关各单位要通盘考虑、合理安排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的蹲点调研,避免多头走访,尽量扩大走访面。要引导和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到本地困难较多、矛盾较突出、问题较复杂的基层单位,去克服困难、排解矛盾、解决问题。

乡镇街道群众工作总结篇10

一、基本情况

*市现有9县2区共173个乡镇(含城关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跟不上,环卫设施和监督机构也不健全,乡镇环境卫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广大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也不强,乡镇秩序比较混乱,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现象也很严重。根据我们*市乡镇环境卫生的现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委制定了《关于小城镇(指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见》和《*市镇(乡)区环境卫生整治考核标准》,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市级推进、县级负责、乡镇落实、群众参与”的原则,以提高居民文明卫生意识为关键,以改变环境面貌为重点,深入开展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确定目标,各级领导具体负责

这次乡镇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四城联创”活动指挥部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领导、动员、督查、总结和奖惩,成立了市综合整治办公室,成员主要有市建委、规划局、文明办、农办、卫生局、交通局、公路局、公安局、工商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财政局、国土局、商务局等15个单位组成,日常工作由市文明办负责。市委书记宋璇涛、市长化有勋、副市长耿广智对此次全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乡镇一线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各县区、乡镇也成立了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县区由一名政府主要领导负责,乡镇由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主抓。各县区、各乡镇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鉴定了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三位一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格局,争取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达到我市各乡镇镇区秩序文明有序、镇区环境干净整洁、镇容镇貌焕然一新、镇区环卫设施基本完善、镇区建设规划统一、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居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提高的目标。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我们*市在3月6日召开了有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文明委等局委相关人员参加的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座谈会,并于3月15日在市委召开了由市、县、乡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动员大会,4月13日又在泌阳县马谷田镇召开了全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全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全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县区高度重视,迅速进行传达贯彻,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整治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各乡镇也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利用广播、宣传车、横幅、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截止目前,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制作、发放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快报14期,全市县乡共悬挂条幅6902条,张贴标语近6万张,发放明白纸64.5万份,出动宣传车1万多台次,组织义务劳动2万多次。新蔡县综合整治指挥部在县电台、电视台开辟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栏,组织新闻记者深入到整治活动第一线进行跟踪采访,全方位宣传报道,到目前已发新闻稿件20条,制作专栏3期,全县共出动宣传车80多台辆次,张贴宣传标语、横幅260幅,发放明白纸12000份。

(三)建立奖惩兑现机制

这次集中整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对县区和各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集中整治结束后,市里将对先进县区和工作特别优秀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各县区也对先进乡镇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行动不力的乡镇和单位,除通报批评、媒体曝光外,给予经济处罚。比如,泌阳县财政拿出100万元,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决定在总评比中,对前两名的乡镇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奖励,对后两名的乡镇分别予以5000元、3000元的处罚。从4月26日至30日,市里组织了10个考评组,依据《*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市186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全面检查评比,按照量化计分结果,分农村乡镇、县城城区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市区街道办事处三个类别,以县区为单位进行考评排序,评选出了阶段性的红旗单位、黄牌警告单位和黑旗单位。5月17日,全市召开了市县乡主要领导参加的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第一次情况通报会,在会上,驿城区朱古洞乡等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被授予红旗单位称号,驿城区胡庙乡等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被黄牌警告,驿城区香山乡等13个乡镇被明确为黑旗单位。会议结束后,被评为黑旗单位的乡镇的负责人分别接受了市电视台的一分钟采访,作了表态发言,这次采访在市电视台连续播放一周。同时,根据市委研究的意见,得一次黑旗,该乡镇年终不得参加“公仆杯”评比。对于连续二次得黑旗的乡镇,建议该县区党委政府对其主要领导作出组织处理意见。这些措施都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整治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督导,注重实效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市委、市政府成立了10个由处级干部带队的督查组,每个督查组负责督查一个县(区),督查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检查,汇报一次情况,每月搞一次大型检查,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且,10个县区督导组长还带队进行换位督导,进行推磨式检查。对于打分排序表,督导组和被检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签署意见,最后汇总结果。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已经向11个乡镇下发了限期整改的督办通知,对9个在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最近又对挂黑旗的13个乡镇进行了重点督查。当然,督导不是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切实有效的督导,来打基础、抓根本、建精品、求实效,将我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三、取得的成绩

全市各乡镇自3月15日动员会以来,动作比较快,力度比较强,资金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县级以奖代补方式共投入资金373万元,乡镇道路硬化投入6254万元,修建排水沟3382万元,环卫设施建设1078万元,市场建设6939万元,环卫工人年工资471万元,绿化485万元,亮化582万元,客运站及停车点建设332万元,上述项目累计投入达到2亿多元。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整治乡镇环境卫生的高潮,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镇区共硬化和升级改造道路48万平方米,新设道路隔离栅栏近9万米,新建标准排水沟17.6万米。新建和在建市场246个、客运站146个、临时停车点405个、小游园92个,便民超市595个。新装路灯6824盏,新植各类风景树19万棵。如高新区关王庙乡投资300余万元,新修拓宽街道4条,两侧新建两层以上标准化门面房400多间,铺设下水管网1400米,安装路灯98盏,改变了过去“夜晚一片漆黑、夏季无处排水”的现象,群众反映很好。汝南县马乡镇以打响梁祝品牌为切入点,高标准、高品位推进马乡城镇建设综合管理工作,投资30万元在镇出入口及其它街道路口建设大型雕塑和标志,更换各类牌匾80余块,建绿化带120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3600余株,建成花园式单位12个。

(二)环卫设施和队伍建设逐步完善。镇区新购置垃圾清运车480辆、洒水车195辆,新设置垃圾池(箱)2698个、果皮箱4966个。新建和在建垃圾填埋场233个,垃圾临时堆放点1195个,街道公厕307个。固定环卫工人1172名,月平均工资340元。如平舆县万金店乡按照“门前四包”的规定,由乡直单位和临街门店统一购买放置垃圾筒69个、果皮箱120个。

(三)镇区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镇区共拆除违章设施9342处,拆除违规商棚1万余个。取缔马路摊点1.5万个,清理店外经营2.2万户。清理垃圾9.5万立方米,清理沟渠和污水19万平方米。刷新建筑物立面25万多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6万多处,清除占道建筑材料及杂物7万多立方米。如西平县全县到目前为止各乡镇街区共修补、新植树3000余棵,清理垃圾500余吨,拆除违章建筑、临时棚点640余处,清理店外经营、马路摊点2300多个,清理临街堆放砖瓦物料堆350余个,修补、硬化路面3600平方米,规范车位、广告牌位1600多个,各乡镇镇区初步实现了停车归点、经营归市、街面整洁、绿化合理、文明有序的目标。

(四)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有所提高

此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广大群众文明卫生意识逐步提高的过程,他们由不理解、驻足观望,到拍手称快,主动参与,为乡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也为今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大部分乡镇通过清扫街道、清运堆积的垃圾、拆除违章建筑和临时棚点、清理店外经营和马路市场、清理临街堆放的砖瓦物料堆、规范车位、修建花坛绿篱、修建市场、修建道路排水设施、硬化拓宽路面、安装路灯、购置摆放果皮箱垃圾桶等工作,使整治工作见到明显成效。

四、存在的不足

通过前段时间的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媒体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宣传声势也不大;从面上的情况来看,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有些乡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没有做到“两手抓”,只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绝大部分乡镇领导亲自挂帅,出思路想办法,工作非常出色,但也有一些乡镇一味地强调资金欠缺等客观因素,眼中只有困难,而不去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还有少数乡镇虽然有所行动,但力度不大,处于应付状态,没有真抓实干的势头。一些亟待解决而且容易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环卫人员的职责意识和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还不强,导致镇区路面卫生还比较差,道路两侧堆放垃圾有时也无人问津。二是私搭乱建、违章建筑问题仍很突出,管理力度不够。三是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还存在着乱停乱放的现象。四是垃圾箱、垃圾池、清运车等环卫设施还不够完善,环卫人员不固定。

五、下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们*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虽然许多重点难点问题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但我们更要迎难而上、难中求进,为确保此次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能够按期圆满完成,我们决定在下步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面对当前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要重点解决群众组织动员难、“钉子户”处置难、没钱干事难的被动局面,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推进整治活动深入开展。

(二)进一步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决定乡镇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好不好、能不能持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的工作够不够深入和主动,群众发动得充分不充分。乡镇环境卫生整治不是临时动员突击一下就能搞好,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全力以赴。要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广大群众是这次整治活动的主体,只要我们深入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把群众的思想都统一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人人都来关注和参与,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的乡镇环境面貌一定能够焕然一新。

(三)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各乡镇在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制度建设、长效管理上做文章,譬如在“保洁员管理”、“建筑材料堆放管理”、“门前五包”等管理中,积极探索一些好的做法并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并做好广泛宣传工作。加强检查,督促落实,该表扬的表扬,该处罚的处罚,形成习惯,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