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检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0:02

环境管理检测篇1

关键词: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节能检测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装修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室内装修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也使得诸多新型的装修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室内装修中,然而,由于一些室内建筑装修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尤其是污染物的散发不符合国家的标准规定,从而对室内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也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避免这方面问题的继续发展,应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取样,再通过对样品的检测了解室内污染物的情况以及相应的空气指标,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有加强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检测效果,从而推动室内环境检测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1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1.1合理建立实验室质量保障体系

众所周知,在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检测的质量,才能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合理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保障体系[1]。首先,在检测之前,应保证检测设备的可靠性,这也是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很多质量检测人员都会将室内环境的质量管理放在重点,经常会忽视对设备的质量检测,经常会将一些带病的设备投入到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中,从而对室内环境的检测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因此,在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中,需注重各项基础检测设备的质量。其次,应保证检测过程的质量,主要包括药敏检测、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处理以及编制审核报告等,确保各项环节全部达到规范的标准,切实有效地保障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1.2合理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

所谓质量体系内审,主要是针对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运行的效果进行定期审核,并根据审核的结果来对室内环境检测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很好的评价[2]。在内审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及时有效地将其扼杀在萌芽中,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给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造成影响。在对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内审的过程中,为保证内审的有效性,应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一套长效的运营机制,同时,在内审的过程中,应要求工作进程与所制定的内审检查表以及相应的内审人员跟踪整改的结果,以此来提升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另外,对质量管理的审评工作不能满于现状,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的评审体系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对实验室资源配置的优化必须重视起来,并及时解决检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断地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为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夯实的基础。

1.3积极做好标准动态管理工作

在对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一个标准化实质性的控制过程,因此,要保证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需要做好标准化的动态管理工作,对实验室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3]。由于室内检测实验室的环境经常发生变化,而在此过程中,室内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将会给检测设备使用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使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质量下降,因此,在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中,相关人员必须对室内空气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检定核查,一旦发现其中的问题应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改进和调整措施,确保室内环境检测的质量。1.4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其他内容除了以上需要做的几方面工作之外,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还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4]。如,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质量监督人员应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认真对检测过程中相关的控制点进行监督和控制,一旦发现质量隐患,应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相关的质量监督人员还应注重对检验依据、检验程序、检验数据以及检验样品的监督。对实验室的相关检测基础硬件进行改善,主要是从检测基础硬件配置的精度和效率等方面进行改善,同时要保证检测基础硬件配置适应市场的发展,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进一步保证硬件配置使用的精度。

2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节能检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对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节能检测也越来越重视,通过节能检测来实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5]。(1)在热源、冷源处直接采取采暖耗煤量的指标或耗电量的指标,然后再求出建筑物相应的耗热量指标或好冷量指标,将其称之为热(冷)源法,该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室内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工作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2)在建筑物外,应直接测取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好冷量指标,再根据这些指标求出建筑采暖过程中的耗煤量指标以及耗电量指标,将其称为建筑热工法,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该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室内环境检测中,有助于提高节能效果。除此之外,现场测试热流计法、非接触红外热像技术、热箱法等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室内环境检测中,对室内热环境进行室内平均温度的测试,以及对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等进行全面的测试,同时,对维护结构的密封性能也进行测试。当然,从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角度上出发,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应注重对导热系数的检测影响因素的控制,在没有配置显示恒定压紧力装置的条件下,检测结果的误差必然会存在,因此,在实际试验温度以及压力测量下,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来减小测量的误差,为室内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提供有利的帮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其检测的标准将直接影响着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效果,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影响因素,对检测的质量会产生极大地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的检测监督、质量管理等工作。通过文章对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及其节能检测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合理建立实验室质量保障体系、合理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积极做好标准动态管理工作等几方面的质量管理内容展开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节能检测方法,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周波单位: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瑾,孙伟.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核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9).

[2]冉爱华.论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外资,2013(13).

[3]陈建华.浅谈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广东建材,2011(1).

环境管理检测篇2

关键词: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控制管理

【分类号】:X832

一、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提上了日程。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就是环境污染严重的证明,并且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专家提议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这就引发了对生活环境的质量的激烈讨论。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指标直接决定了环境取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而实验室标准物质是检测工作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对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们影响着结果的精度和质量。我们应当建立一系列措施,对实验室的标准物质进行受控管理。对标准物质进行控制与管理是保证实验能做出准确数据结果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的意义

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均匀的特性值物质,是实验室校验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所必须使用物质。对实验室进行环境检测其实就是对这些标准物质进行定量测量。保证其存在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不能影响到实验室的实验精度。这就需要我们定期对其进行控制与管理,使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做到真正的“标准”。实验室标准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成分溶液,还有一类是多成分溶液。单成分溶液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酒精溶液、甲醛溶液等,多成分溶液如石蕊试剂等标准溶液。这些标准物质自身有一定的规律,会随着外界环境和使用操作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但是,如果外界环境使其保存不当,或者使用操作失误会影响到其本身属性,使其不能作为标准物质了。为了避免继续使用这已经“变质”的物质,我们应建立一套严格的控制管理体系。对其实验室标准物质进行定期测试,保证实验室的实验精度。

三、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

3.1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相关制度和文件的建立

首先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文件档案。这是实验室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变得可续而有序,才能形成一种惯例,真正做到定期检查、定期排除实验不利条件。建立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首先对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行为规范。指导实验室人员工作实践,避免因不合理的行为带来严重后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保障实验顺利有序的进行。对于实验室平常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在以后做实验时要告诫相关人员加强注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不当行为。总之,尽我们一切努力,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保证工作质量。

3.2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的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验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组织保障就是要求我们成立专门机构,监测和督查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尤其是标准物质的保管与使用情况,保障其正常运行不懈怠。实验室的工作庞乱繁杂,没有固定的模式,实验室的相关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分工等等。这一系列原因,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成立组织机构,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对症下药。统筹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实验耗材以及标准物质,进行合理分工,保障实验室进度的情况下提高实验精度。并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责任心。因为有了明确分工,针对每一问题都有相关的负责人员。一旦出现了问题,并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在另一方面提高了整个团队的责任意识,更加尽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使得效率和质量均得到了提高。

3.3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的技术保障

受控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技术保障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必要条件,包括实验人员的素质、实验能力、仪器条件、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以及实验环境等等。无论在哪里,技术都是一个团队的关键。要提高技术,可以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对其进行培训和强化训练,并借助考核方式督促其不断提升自己。还可以通过评比的方式,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实验室的态度不断朝着积极努力的方向发展。

3.4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配制与上机测试

在实验室测量时,免不了需要配制各种标准溶液,这是我们从事某项研究的基本技能。标准物质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管理控制。参照相关实验要求,我们需要完成标准物质的称取,完成高精度测量工作。然后对称取的物质进行配制,为以后的精确测量奠定基础。接着进行上机测试,验证我们之前所配置的标准溶液是否达到实验室的基本要求,这是标准物质配制的关键一步。只有上机测试合格了,标准溶液才能投入正常使用,否则,只能是废液。

3.5标准物质购买、验收和保存

标准物质的购买可由业务部分根据需要提出购买申请,经批准后予以购买。对所购买的标准物质,应当进行必要的验收。当标准物质证书或仿单上有存放要求(如避光、低温等)时,应按指定的要求保留。研究新方法或进行方法验证时,必需包含有使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明验的内容。标准物质应有专门的存放地点,予以明确标识,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标准物质一旦超过有效期必需立刻清理,并予以适当标识,不得继承使用。

3.6注重标准物质存放期间核查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基本建立了实验室的对标准物质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一部分是对该管理体系的维护和保障。标准物质核查包括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自身的纯度,检查它是否被环境和人为因素污染,确保其质量可靠、使用稳定。目前,许多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检测质量控制。此外,还要保证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营造一个清爽卫生的实验环境,对于我们进行实验标定的准确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结论

标准物质是检测实验室用于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实现量值传递的重要工具。标准物质的量值经过权威方法测量,或由多个高水平实验室协同定值,具有很高的量值准确度。目前,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检测质量控制。如何对标准物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物质的作用,成为许多检测实验室面临的课题。本文从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要求出发,结合笔者所在实验室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标准物质的管理进行探讨。作为影响环境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环境检测机构及实验室应建立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体系。根据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需求,确定目的与内容。并通过岗位职责、权限的分解落实,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通过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保障实验室检测质量,为指导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五、参考文献

[1]孙宝利,仝乘风,黄金丽,董一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15(5):45-47,

[2]何小军.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广东建材.2008,(10):103-105.

[3]iSo/ieC17025B1999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001.5

环境管理检测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B/S(Browser/Server)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019-02

1项目背景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卫生监测、检验出证、技术仲裁、预防医学研究的机构,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鉴定和评价。疾控中心检测与评价任务主要包括环境检测和卫生检验。环境卫生检测管理系统针对这两类业务,实现检测流程的自动化。

2业务流程分析

检验业务流程[1]主要分为三部分:(1)样品室的收样阶段,主要包括样品登记、分配检测任务。(2)实验室的样品检测阶段,主要包括检测项目确认、结果录入、将结果汇总成报告。(3)报告审核发放阶段,包括报告审核、报告签字、报告发放。

3应用程序架构设计

环境卫生检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让每个终端机数据通过网络向指定服务器汇总。B/S(Browser/Server)模式将软件系统功能进行明确分割,分为三大层: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Layer)和数据层(DataaccessLayer),如图1所示。这样简化了客户端软件,用户只需安装浏览器,就可以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操作[2]。系统将功能的完成交给业务逻辑层[3]。数据访问层主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将提供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即人机接口界面,负责显示信息和收集数据,并与业务逻辑层通信。此层主要面向最终用户,因此必须直观易操作。

业务逻辑层(BusinessLayer)接受来自表示层的数据请求后,利用服务器完成系统的应用功能,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与数据层的通信),并将处理结果发回表示层。

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Layer)根据业务逻辑层的请求独立地进行各种数据库数据处理,并将结果发回业务逻辑层。

各层之间的数据交换应尽可能的简洁,尽量减少在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次数。

4三层应用程序架构的实现

环境卫生检测管理系统包括样品登记、样品通知、样品分配、任务分配、样品检测、报告编制、报告审核、报告签字、报告发放、报告查询10个模块。其中样品登记模块涉及的信息较多,操作和界面相对复杂。本文以样品登记模块为例,阐述三层应用程序架构的实现。

4.1样品登记模块操作界面

样品登记模块界面分为样品登记操作按钮框、检测类别目录框,样品查询框和样品列表框如图2所示。

样品室收样人员在登录样品登记模块时,系统调用样品检测类别表生成树形目录。选择目录中的检测类别,系统将数据信息赋值到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中的样品类别框中,并与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中的检测项目、检测依据相关联,弹出检测项目复选框,展现出该类别对应的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即相应的国家检测标准)。样品室收样人员在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中填写样品信息,其中样品名称、样品性状、检测项目、检测报告议定日期为必填项目。确认样品信息后保存,可以在样品列表框中看到样品详细信息的记录。在提交前可以编辑修改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提交之后则不允许再修改检测申请/受理单。

4.2样品登记模块三层架构的实现

根据样品登记模块的业务流程和界面操作流程,将系统功能划分为三层,如图3所示。

表示层提供样品登记界面的显示和样品类别、样品记录的展现。根据用户在界面上的操作输入数据,业务逻辑层完成样品收样,获取页面传输过来的数据,对于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然后进行业务处理。数据层提供数据表与视图,与业务逻辑层进行交互,将检测申请/受理单中的数据信息存储到相应的数据表中。

样品登记模块三层结构具体功能实现过程如图4所示。初始化,用户在表示层输入样品登记信息后提交,逻辑层判断样品名称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错误信息,如果不为空,则与数据层进行交互,打开数据库连接,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如果数据保存时发生异常,则返回错误信息,如果数据保存正常,则返回正常信息,并在表示层中将结果展示出来。

5结语

本文以样品登记模块为例,阐述了环境卫生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三层应用程序架构的实现。B/S(Browser/Server)模式的三层架构模式,大大简化了客户端软件,用户不用安装额外的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浏览、新增和变更。因此只需要管理服务器,不需要维护客户端,这样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也相应简单。

参考文献

[1]杨海鹰,,陆婉珍.LimS与实验室管理[J].现代科学仪器,2002(1):25-26.

[2]赵宏伟,秦昌明.基于B/S3层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64-66.

环境管理检测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发展;质量监管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thegeneratedbackgroundofsocialenvironmenttestingorganizations,thenanalysisthedevelopmentstatusandproblemsofthesocialenvironmenttestingorganizations.alsowediscusseditsqualitysupervision,includingtheestablishmentofmonitoringmarketaccesssystem,testingthequalityoftheservicesupervisionandevaluationmechanism,industryself-monitoringmechanism,socialserviceinformationmanagementplatform.meanwhile,weimprovedthatthequalityoftheregulatorylevelofsocialenvironmentaltestingorganizationswouldmakethemservebetterandbecomeabeneficialsupplementtopublicenvironmentalmonitoringdepartments.

【Keywords】environmentalmonitoring;Socialenvironmenttestingorganizations;Development;Qualitysupervis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领域进一步拓展,业务量大幅增加,环保部门监测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以不同方式进入环境监测市场,与此同时,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要求还不明确,由于缺乏监管,社会检测机构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规范社会检测机构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检测行为,是环境保护部门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产生背景

1.1环境监测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产生

我国现行的环保监测体系,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区、县都纷纷设立环境监测站,形成了环境监测点多面广的格局。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1]。而各级环境监测站将成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其承担的社会委托性监测工作属于生产经营类,必将从各级环境监测站分离出来,交由社会检测机构完成。这就为引入社会检测力量从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市场,为培育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1.2行政及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快速发展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许多创新性、突破性、针对性极强的政策,提出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要素、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2]。2014年2月和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3〕44号)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取消、下放一系列行政审批、许可及认定,从政策上严格规范行政许可和认定范围,减少行政措施过多干预市场发展。这些政策导向为环境保护进一步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发展以技术和社会资本为基础与依托的环境服务业,向社会提供各种类型的优质环境服务,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障碍,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为政府向企业购买各种环境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各类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随着需求的增加快速发展。

2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

2.1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类别及监测能力

目前,社会检测机构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根据监测能力、装备条件等不同,大体可分为综合检测机构和专项检测机构两类。综合检测机构一般具备较强的监测能力,能够承担水、气、噪声、固体废物等领域的监测任务;相比之下,专项检测机构综合能力较弱,一般具备水、气等某种环境要素的专项监测能力,仪器设备较为单一,能够承担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监测服务。

2.2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业务领域

当前不论是政府环境管理还是排污者履行环保责任义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都呈倍增之势,许多地方如江苏、广东、北京、山东都开展了环境监测的社会化探索,社会检测机构已经受托承担了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样品分析测试、科研调查等方面的监测服务,业务范围涵盖各类样品委托测试分析、环评现状监测、排污单位自测自报、水、气等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上市公司核查、咨询调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地方环保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委托监测业务等。

3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发展存在问题

3.1相关法规制度存在缺失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工商行政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等都从某一方面对社会检测机构做了宏观上制度规范和指导,但在操作层面上仍缺少环保部门对社会检测机构进行依法管理的法规制度。特别是在社会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社会检测服务收费标准及管理、环保监测机构对社会检测机构的监管办法和措施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急需建立完善。

3.2缺乏有效监管,数据质量堪忧

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的大背景下,对社会检测机构的监管遇到了政策窘境。当前由于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人员资质、监测指标范围等缺乏明确的考量标准,检测机构存在超出能力范围承揽项目、人员无证上岗、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检测活动不规范、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等现象,甚至有的为了拉拢客户而放弃原则,按照客户的需求出具监测数据,导致目前社会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报告质量存在很大隐患。

3.3存在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当前,社会检测机构数量众多、良莠不齐,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一些社会检测机构用降低质量成本的方式恶性价格竞争,扰乱市场秩序[3],更有甚者无视市场规则,采取超低价格竞标、与客户串通一气、单纯追求业务量忽视质量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严重影响监测社会化的有序推进。

4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监管思路

目前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要求还不明确,增加了行政管理的难度。社会检测机构由于缺乏监管,监测质量参差不齐,监测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给环境管理带来一定影响。这就迫切需要规范社会环境监测行为,培养和引导社会检测资源为环境管理服务。

4.1确立监测市场准入制度

设定必要的门槛是确保社会检测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确立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和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系列管理办法,为环境监测市场的培育提供起公平、公正、高效、科学的准入制度和管理平台设计,对社会检测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4.2建立检测服务质量监管与评价机制

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检测机构运作模式的监管制度,并建立信用监控体系,为监测行为符合质量管理要求提供制度保障。政府部门应逐步建立完善检测机构的绩效考评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行政问责制度、预警与退出机制、黑名单制度等,对社会检测机构进行动态监管,对于超范围开展检测业务并提供监测数据,以及监测报告、监测过程中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4.3建立监测行业自律机制

除加强政府监管外,还要引导社会检测机构自觉做到诚信服务,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推行检测服务委托指导价、行业内等级评价、行业监理、投诉核查、监督维权等机制,在社会检测机构间形成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推动社会检测机构的健康发展。

4.4建立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统一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监测业务申报,归集社会检测机构业务行为信用信息,建立基础信息库,实现社会化检测机构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并可重点通过过程跟踪、交叉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手段,形成对社会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

5结语

经过30多年的实践,环保监测系统内部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但随着环境监测社会化的推进,大量社会检测机构参加到各类监测业务活动中来,原有体系已无法完全适用。因此需对现有相关法规政策及规范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且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在法律上明确政府环保部门对社会检测机构监测活动进行质量监管的法定职责,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环境监测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鸿亮,李羚.云南省社会环境监测发展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13,32(6):40-43.

环境管理检测篇5

1.1环境检测的现状。

1)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环境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检测需要对与环境质量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是,同一个环境问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其诱发原因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一个环境问题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环境检测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环境检测设备配备不足。环境检测工作中环境检测设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环境问题是用肉眼无法观察出来的,必须要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的检测才能得出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检测设备配备不足,不少基层检测站的检测设备配置非常简单,对于复杂的环境问题根本无法检测出来。并且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水平还有待提高,这给环境检测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也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缺乏专业的环境检测人员。环境检测工作除了检测设备以外,检测人员也是至关重要的。环境检测技术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对检测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专业的检测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对环境问题进行初步的估测,再根据估测情况进行检测,这样既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够提高环境检测工作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环境检测人员缺乏,很多基层环境检测站的人员配备极少,有时几个人要完成多个检测任务,这给检测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同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环境检测任务也会大量增加,对专业的环境检测人员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急需解决。

1.2环境检测的流程。环境检测工作首先从取样开始,在取样过程中,要明确分析的对象,确定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量等。对于不同的污染源在进行样品采集时,所采用的方法、器件、方式、容器都有所不同,要根据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其次,样品采集完成后要进行处理和保存,如实的做好登记再送入实验室进行检测。环境检测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例如物理学、生态学、化学、地理学等,目前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主要有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在完成了样本检测之后,就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检测数据要进行处理,最终得出环境质量的评估结果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1.3环境检测的任务及要求。开展环境检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分析样本情况,及时发现样本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对样本存在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依据。第二,对样本环境质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制定长期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环境质量再次恶化。环境检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检测的最终目的是要确。保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对环境检测的要求首先表现在通过环境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居民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从而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

2)环境始终是在动态变化的,环境治理措施采用不当,会导致环境问题更加恶化,同样,环境治理措施采用得当,则环境会得到改善,环境质量也会提高。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要能够通过对样本检测分析,找出能使环境问题得到改善的方法。

3)环境检测一方面是对现状的分析,另一方面也会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这就能够给相关部门及破坏环境的企业敲响警钟,使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违规生产的企业和厂商,提前对其下达整改通知,这也是提高环境治理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2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1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环境检测工作是环境治理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因此,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具有促进作用。环境检测是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以及专业的研究人员对环境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区域内环境质量的等级作出评价,并且还能对污染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时,就能根据这些具体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理措施,从而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例如对雾霾天气中的pm2.5的测算,可以反映出空气质量的好坏,同时通过分析,可以确定雾霾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从而判断出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是由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施工灰尘等,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例如车辆限行、制定工业废气处理标准、在建筑施工区域内采取相应的防灰尘措施等。所以,加强环境监测,有利于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环境治理具有促进作用。

环境管理检测篇6

第一条为了防治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深圳市登记注册的在用机动车(以下简称机动车)以及在深圳经济特区内行驶的异地号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排气污染检测是指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的定期检测、不定期检测和复检。

定期检测是指机动车按规定时间进行的排气污染检测;不定期检测包括路检、抽检和对被举报黑烟车检测;复检是指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经维护后进行的排气污染检测。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强制维护是指为发挥机动车自身排气净化功能,对经检测发现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责令其进行以排气污染防治为目的的诊断、维修作业。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单位(以下简称定期检测单位)是指受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排气污染强制维护单位(以下简称强制维护单位)是指具备从事机动车整车维修或发动机专项维修资质,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登记的,对经检测发现排气污染不合格的机动车按规定进行诊断、维修作业的机动车维修单位。

第六条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环境保护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职责是:

(一)制订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方法、排气污染限值和排气污染检测技术规范,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二)依法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不定期检测和复检,对排气污染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责令强制维护;

(三)核发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合格凭证(以下简称检测合格凭证);

(四)公告定期检测单位名单,并对定期检测单位的排气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五)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实施效果评价,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市政府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职责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路检,对未取得有效检测合格凭证或临时上路手续而上路行驶的机动车、在限行区域行驶的高排放机动车、逾期未按规定进行检测的被举报黑烟车以及逾期未按规定进行强制维护并复检合格的异地号牌机动车进行查处;

(二)市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强制维护单位进行备案登记,并公告强制维护单位名单;依据机动车排气污染强制维护技术规范对强制维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定期对强制维护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排气污染强制维护技术规范由市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订;

(三)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制订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数据信息规范,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数据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定期联系协调制度。

市环境保护部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数据信息规范的要求,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强制维护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并共享数据库。

第九条机动车排气污染经检测超过规定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

第二章排气污染检测和强制维护

第十条机动车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列入高排放车型目录的机动车、城市公交及道路客运机动车应当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其他机动车应当每年进行一次排气污染定期检测。

第十一条定期检测合格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发放检测合格凭证。

检测合格凭证由市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制作,不得转让、转借和涂改、伪造。不得使用过期的检测合格凭证。

第十二条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检测。

第十三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可在机动车停放地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抽检,也可向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发出《机动车排气抽检通知书》。

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应当在收到《机动车排气抽检通知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按要求接受排气污染检测。

第十四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市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被举报黑烟车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发出《机动车排气检测通知书》。

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应当在收到《机动车排气检测通知书》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按要求接受排气污染检测。

第十五条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在进行定期检测、不定期检测时应当如实提供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相关信息。

检测单位和强制维护单位应当为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提供的信息资料保密。

第十六条经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发出《深圳市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强制维护通知书》(以下简称《强制维护通知书》),责令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对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强制维护。

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应当在《强制维护通知书》送达之日起五日内将机动车送到强制维护单位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诊断、维修,并将维护竣工后的机动车进行复检。

市环境保护部门在《强制维护通知书》送达之日起第六日注销检测合格凭证,该不合格机动车自注销当日起不得上路行驶。

第十七条因机动车所有者、使用者拒绝签收《强制维护通知书》,或机动车所有者、使用者信息登记错漏等原因导致《机动车排气检测通知书》无法送达,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定期通过深圳政府在线、市环境保护部门网站予以公告送达,公告次日为送达日期。

第十八条强制维护单位在接收机动车时,应当将承修车辆相关信息实时输入数据信息系统,并出具接车凭证。

第十九条对经强制维护竣工的机动车,强制维护单位应当出具排气污染防治维护合格凭证(以下简称维护合格凭证)。

第二十条对经强制维护竣工以及在强制维护期间终止维修的或维护竣工后经检测不合格选择终止维修的机动车,强制维护单位应当向市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临时上路手续,并提供维修的相关资料。

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也可直接向市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该机动车的临时上路手续,在强制维护期间申请不得超过三次。

第二十一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收到办理临时上路手续申请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临时上路手续每次有效期为四十八小时。取得临时上路手续的机动车在有效期内可上路行驶。

第二十二条强制维护期间终止维修、维护竣工后经检测不合格选择终止维修的机动车可选择其他强制维护单位进行维护。

第二十三条经强制维护竣工的机动车应当凭维护合格凭证进行复检;经复检合格,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予重新核发检测合格凭证,该机动车方可上路行驶。

第二十四条在特区内行驶的异地号牌机动车经检测不合格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向其发出《强制维护通知书》。

异地号牌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在收到《强制维护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应当将机动车送到强制维护单位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维护。维护竣工的机动车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

异地号牌机动车的临时上路手续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定期检测单位与强制维护单位在定期检测与强制维护过程中均应当通过数据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所有凭证,不得出具虚假凭证。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定期检测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搬迁检测场地以及改变检测设备、仪器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型号、参数、位置及用途;

(二)检测使用的设备、仪器应当按规定进行定期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三)按照规定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规范从事检测业务;

(四)公开检测资格、制度、程序、检测方法、排气限值、收费标准和监督投诉电话;

(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保障机动车检测数据及视频画面实时传输至市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七条强制维护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机动车排气污染强制维护技术规范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维护业务,并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

(二)公开维护资格、制度、程序、收费标准和监督投诉电话;

(三)保障机动车排气污染维护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信息系统。

第二十八条定期检测单位不得从事排气污染强制维护业务,强制维护单位不得从事定期检测业务。

第二十九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即时将检测合格凭证核发、注销以及《强制维护通知书》的发放、临时上路手续核准、逾期不按《机动车排气检测通知书》要求进行检测的被举报黑烟车和高排放车型目录等信息录入数据信息系统,传输至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等方法,依法履行本办法第七条第(一)项规定的职责,将查处信息在三个工作日内传输至市环境保护部门。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机动车使用转让、转借、涂改、伪造或者过期的检测合格凭证上路行驶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每台处以二千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机动车经抽检不合格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强制维护,并按每台处以五百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逾期不按《机动车排气抽检通知书》、《机动车排气检测通知书》要求接受抽检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按每台处以五百元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强制维护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出具维护合格凭证,由市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强制维护单位申请办理临时上路手续时提供虚假维修资料,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上路行驶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每台处以一千元罚款。

(一)未按规定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或未取得有效检测合格凭证的;

(二)注销检测合格凭证后未取得临时上路手续或临时上路手续过期的。

第三十六条异地号牌机动车所有者或使用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逾期未按规定将机动车进行强制维护并复检合格,该机动车再次在深圳市范围内行驶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每台处以一千元罚款,并可暂扣该机动车进行强制维护。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定期检测单位或强制维护单位出具的凭证未通过数据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或者出具虚假凭证,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分别对定期检测单位、强制维护单位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二)项规定,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规定,定期检测单位未按照规定的检测技术规范从事检测业务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按规定报请省环境保护部门吊销检测人员的排气污染检测上岗证,并解除与检测单位的检测委托关系。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规定,定期检测单位未按规定公开检测资格、制度、程序、检测方法、排气限值、收费标准和监督投诉电话,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五)项规定,定期检测单位未向市环境保护部门实时传输定期检测相关数据及视频画面,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强制维护单位未按照机动车排气污染维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机动车进行维护,由市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项规定,强制维护单位未公开维护资格、制度、程序、收费标准和监督投诉电话,由市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规定,强制维护单位未按规定向数据信息系统实时传输机动车的相关信息或排气污染维护数据的,由市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符合条件的定期检测单位和强制维护单位,无正当理由不进行数据信息系统连接;

(二)收到办理临时上路手续的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内不作出解除上路行驶限制决定;

(三)接到对定期检测单位和强制维护单位的投诉电话后没有及时回复或处理,造成不良后果;

(四)在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和强制维护过程中弄虚作假、;

(五)其他、等违纪或违法情形。

环境管理检测篇7

2001年11月26日建设部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CB50325-2001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02年1月1日开始实行。意味着民用建筑工程从开始选址、建造及室内装饰装修的整个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标准可查,真正做到从根本上解决对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及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质量提供了保障,对于规范和约束工程项目各主体行为,增强各自的责任心,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规范出台到现在已经有七年时间,其中,2006年改版增加了许多强制性条文,对于材料、施工及工程的竣工验收各个过程更加严格。在该规范运行之初,陕西市场仅有几家大的检测机构在做,且在检测的过程中,比较规范,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来做,真正地做到了规范所要求的那样,检测结论公正可靠,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情况。后来2005年9月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141号令后,我省出了大量的环境检测机构,且大部分为民营的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其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及技术力量等环节均处于劣势;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在其硬件、试验场地、专业及技术力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检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现阶段室内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的室内环境检测市场混乱。由于检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手段趋于恶劣。压价现象非常普遍,有些检测公司打着治理室内环境的旗号甚至出现免费检测的现象。

2.2有的检测单位不按规范要求的数量抽样,而是少抽量,或在现场抽样后,不做试验就出据检测报告,这种现象在一些检测机构中普遍存在。

2.3有的检测公司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低下,管理混乱,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停留在纸上。甚至有的检测公司招收大量的业务员去市场承揽检测项目,业务员向公司缴纳一定的管理费,检测公司直接出具检测报告,扰乱了整个检测市场的秩序。

2.4特别是氨、苯和tVoC在试验室需要做试验的检测项目,有的无标准曲线,有的有标准曲线的不进行定期校对,造成试验结果有误甚至结论错误。

2.5标准物质、检测档案等资料管理混乱,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

2.6从事环境检测行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多数检测机构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

2.7有的甲方单位对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认识还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认为检测或者不检测都无所谓,不会马上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只要价格低就行,造成了竞相压价。在目前利益的驱动下,有些检测公司很难把好检测质量关。

3建议与展望

3.1为了更好贯彻《民有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CB50325-2001的实施,政府及其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必须对检测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应进行随时检查,若发现有不做试验就出具检测报告(假报告)的行为或不按相关规范要求的应撤销其资质,这对规范检测市场有着杀一警百的作用,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环境管理检测篇8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abstract:thequalitycontrolandqualityassuranceisenvironmentalmonitoringoftheimportantpart,basedontheimpactoftheautomaticmonitoringofairenvironmentalqualitycontrolareanalyzed,andbasedonpracticalexperience,proposedtotheenvironmentalairqualityassuranceandautomaticmonitoringqualitycontrolmeasures.

Keywords:environmentautomaticairmonitoring;Qualityassurance;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门组成。自动监测分析仪具有连续运转的特点,仪器的运行状况与标准物质的传递及分析仪器的零点漂移和标准点漂移都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取得合格的监测数据,必须对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监测数据具有准确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基本保证。下文从

技术保证与管理保证两个方面阐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我们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实际情况,采用《粤港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手册》作为仪器质量控制的方法依据和标准。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零点检查、跨度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我们通过先进的网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软、硬件装备,按要求定期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使得质控工作更加规范,质控数据更加可靠,质控管理更加完善。

硬件方面,为使质控数据的获取更加快捷准确,又能增加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析仪器,并将数据传输模式从原来的模拟信号改为串口数字信号。在各个子站中,我们将各台分析仪器及质控仪器串联到现场工控机上,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系统。这样,我们在现场或远程都可以操控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可实时监控仪器的质控情况。

软件方面,我们可在工控机的软件中设置所有分析仪器的质控任务,令其在指定的时间内执行,任务完成后可自行结束。质控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都被标上对应的标识,任务结束后,软件可根据各种标识分辨各类质控数据,并将其存储形成报告。再根据质控标准判别质控数据是否合格。最终将报告传输到中心系统。质控流程见图1。

图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流程图

我们通过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对现场仪器的全自动质量控制。这样不但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也减少了人为处理数据时产生的误差。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

1、技术保证的基础

为确保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成效,经多年经验的积累,我们认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要得到有效的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子站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由于气体对温度和湿度相当敏感,温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气体浓度的变化。因此,子站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3℃至28℃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至70%之间。

(2)环境空气监测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凌晨时分人类的活动较为稀疏。因此在设定例行任务(零跨检查、精度检查)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大气监测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我们都设定在当天凌晨零点到5点之间。

(3)由于每天工控机都接收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的监测数据、质控数据、负值、超量程值、零值等),在执行质控任务的期间,其数据统一标上对应的标识。在任务结束后,只要找到相应的标识,就能方便地找到对应的质控数据。同时,统一的标识有利于软件识别数据类型,也有利于人员日后查核数据。

(4)质控数据的获取。一般执行一个质控任务需要30至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代表此次的质控数据。因为不管是零点检查还是跨度检查,要达到最终的目标浓度值,仪器的分析数据是有一个下降或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数据是不能代表质控数据的。质控数据一定要有稳定的5至10分钟平均值。所以每次质控任务获取的质控数据必须是此次任务将要结束前的5至10分钟的平均值。

(5)由于质控任务结束后,仪器的监测数据不能马上恢复到正常的监测状态。因此在任务结束后,需要一段时间作为数据的恢复期,避免将此期间的数据纳入到正常监测数据的统计。

2、零跨检查的技术保证

零跨检查是最基本的质控指标。此指标直接反应了仪器的准确性。因此,零跨检查是检验仪器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零跨任务,见表1。

表1零跨检查任务表

表2零点检查结果表

表3跨度检查结果表

从零点检查结果表和跨度检查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检查结果都在警告限内。除Co仪器的零点偏移量和跨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

3、精度检查的技术保证

精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质控指标。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精密度,对仪器的监测数据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精度检查任务,见表4。

表4精度检查结果表

根据精度检查任务表,我们在对各种仪器做零跨检查期间,进行了两次的精度检查,观察其精度的变化。观察期间不对仪器的零跨进行调整。其检查结果见表5。

表5精度检查结果表

从精度检查结果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两次的精度检查结果都在质控标准内。除Co仪器的精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对比精度与零跨结果可知,精度检查结果随零跨结果而变化。当零跨检查结果变大时,精度检查随之变大。

4、多点检查的技术保证

多点检查就是检查仪器的线性关系。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整体性能状态,与零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多点检查任务。

多点检查的技术要点与精度检查一样,也是要以零跨检查为技术基础。多点检查与零跨检查有密切的联系。零跨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多点检查的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因此,每次做多点检查前,我们必须先进行零跨检查,直到零跨检查合格为止,并将仪器的零跨调整至最适当的值。否则多点检查是不能通过的。

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保证

1、人员的管理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集监测、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技术性强的高端系统。因此,对此系统的质量控制管理,一定要选派经过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的人员。

由于我们将所有子站分包托管运营,其运营单位选派负责运营的人员必须取得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合格证。我们再指定一名质量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监督运营人员的质控工作。整个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分三阶段监督,分别由质量管理人员、监督员和室主任三级审核监督管理。为给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此我们必须明确运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2、纳入监测站的质量体系管理

我们将《粤港联网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手册》与我站的质量体系文件相互融合起来,形成一套内外兼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我站的质量体系中。这套质量控制体系,对内符合我站的质量管理要求,不论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能满足实验室认可准则及计量认定;对外,又能兼顾粤港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规范,并且在质控技术和标准上都领先于国内同行。

3、专业运营,严格监管

为使我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更完善、更专业化,我们由专业运营公司管理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化来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专业运营公司运营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维护、运行管理更专业化;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数据获取率更高;转变职能,监测人员可专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研究;节约运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等。多年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的经验也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优越性。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公司来管理运营,他们对仪器的构造、原理比较熟悉,能够及时判断故障原因,且运营公司备有常用配件所以仪器故障排除、修复效率大幅提高,从而确保仪器质控的硬件基础。在专业公司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运营的同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专业运营商的监管办法,以达到运营和监管相结合的目的。

3.4独立第三方对网络的成效审核

我们每年不定期邀请省监测中心或香港环保署专家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成效审核。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整个系统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营监管的力度,保障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是体现公正性,对各监测子站仪器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同时考核第二方运营商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成效,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成效审核工作主要包括有:检查日常运行质量、质控资料,各分析仪器的零跨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记录,动态校准仪的流量报告和臭氧的传递报告,并对各个监测仪器及整个监测系统做现场监测比对。通过成效审核,可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对比,判断该系统的仪器工作是否正常,数据是否可靠、准确,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质量控制结果可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不仅包括仪器,还包括整个监测系统。因此,我们要做好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分析环境、标准气体、管路、电磁阀和仪器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且我们在人员及运营管理上常抓不懈,认真对待每个质控环节。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所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和代表性,是科学管理和控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

作者简介:

1、刘宣彩(1984-)男汉江西赣州市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环境检测方向。

2、周波(1983)男汉,湖南岳阳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

3、刘育(1984-)男汉广东省梅州市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学士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类

环境管理检测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标准化达标建设中仪器设备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制定设备管理程序,或者程序不规范。二是仪器计量检定管理不到位。由于仪器计量没有计划,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未能及时送检,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购置仪器设备时,因对计划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与其所需匹配资金调研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购到仪器,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四是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不到位,如一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缺失,使得仪器使用人员不能正确修正监测数据。

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如何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本文根据笔者从事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谈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看法。

1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一个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包括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与校准,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设备停用与报废等内容。建立标准的作业程序,如设备购置申请表、设备维修申请表、设备停用申请表等,具体标明申请的原由,明确申请人、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到人。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从而降低人员变动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

1.2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跟踪和落实

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明确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在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中,由于环境监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监测任务与使用人员复杂,仪器设备从申购、调研、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计量检定、维护、停用、报废等过程需要有责任心的专门人员统一调度、跟踪与落实。避免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计量不及时,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

2仪器设备计量管理

2.1建立台账,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按计量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可分为周期计量(a类)、一次性计量(B类)和非计量(C类)三类。直接出具数据的仪器设备(包括对环境条件有非常精密要求的实验室环境条件测量设备)一般归为a类;对于测量准确度一般不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仪器设备可归为B类,如玻璃器皿,对于只用于指示而不录取数据、只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磁力搅拌器、电热板、抽湿机等辅助设备)可归为C类设备,不必进行计量确认。根据分类,运用excel建立电子台账,如仪器设备一览表(表1),包括管理编号、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技术指标[量程、准确度(精度等级)、扩展不确定度]、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使用状态、类型,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包括序号、管理编号、器具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器具制造商、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保管人。

2.2计量检定部门资料收集

根据《认可准则》,须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评价。作为向环境监测站提供检定/校准服务的计量检定部门最重要的服务供应商之一,须搜集其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复印件,核实其出具的资质和能力范围,以及核实其出具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做出评价。为其建立档案,根据其检定资质能力范围,结合在用计量仪器设备,明确合格检定机构名称、联系电话、联系人。

2.3计量仪器检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仪器设备是否能按时完成量值溯源工作。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里的信息,确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制定计量仪器检定计划,分批次合理安排时间检定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及时检定。若工作中有仪器因故不能检定的,及时对该仪器做出停用的标识,以防误用。

仪器检定一般需提前半个月与有资质检定单位联系。在检定过程中,为了提高仪器设备检定效率与精度,部分仪器在检定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如有些实验室的大型仪器须在检定前预热半小时以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调度仪器使用人员配合检定人员做好仪器检定。检定结束后,尽早获得检定结果,以便后续监测或检定工作的管理。

2.4计量仪器检定后确认与标识

每台计量仪器检定或校准完成获取证书后,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复印一份交由仪器使用人员对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技术参数)进行确认,看是否满足检测相应标准或规范,是否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使用要求;根据检定结果和校准数据判别仪器是否合格能用、降级使用或不能用。检定证书原件应及时归仪器档案中。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张贴表明其检定状态的标识[1],仪器设备经确认后,根据判别结果,按状态贴上三色标识。分三类:1)绿色标识,经校准或验证判别合格,即满足使用要求的,贴绿色合格标签;2)黄色标识(准用证),指的是仪器设备部分功能失效但其被使用的功能使用且经检定合格或设备部分量程精度不合格,但其被使用的量程使用且经检定合格者,贴黄标;3)红色标识(停用证):给出可疑结果或显示出缺陷、超出计量周期的设备,都应贴上红色停用证,直至修复通过校准或检定后验证表明可以正常使用。

3仪器设备档案的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3.1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实验室计量认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认可准则》5.5.5的要求,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的记录,即应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档案目录、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等购置材料、安装调试报告(一般包括:线性测定、精密度测定、准确度测定等)、验收单、说明书、随机附件材料、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必要时)、以及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检定/校准证书、自校准报告、期间核查记录、日常使用记录、维护维修记录、停用记录、报废记录)。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档案是否齐全,对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人员和仪器有效的管理、正确使用、使用及维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记录是动态变化的。记录材料不断增加,需要使用人员积极配合管理做好档案及时归档。另外,对于老旧资料,如久远的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等日常管理记录可以统一收集,另行处置,既不占现有档案空间,新的信息又可以得到及时保存。

3.2仪器设备档案合理化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一器一档、类器同档的现象。所谓“一器一档”,就是一台仪器设备有一个档案。按照仪器规范化管理,必须为一台仪器设备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同类仪器单独一台的材料量少,“一器一档”就浪费档案空间,给管理带来不便。把同类仪器设备档案放在同一档案盒,就是所谓“类器同档”。“类器同档”时把不同仪器设备档案用材料袋分装、编号,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经常使用的噪声监测仪、声级校准仪、大气采样器等仪器可以进行类器同档管理。

4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展现为政府、社会提供监测服务的技术实力。

参考文献:

环境管理检测篇10

韩建军郑传音

(200020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摘要:我国现行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由环境检查制度与环境监测制度构成。该制度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某些不适应之处,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检测制度的显然弊病。我国应采取适宜的对策加以应对,以便加强后我国的环境检测,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我国;环保法;年检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了适时地引导。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观”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依旧极为突出和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障碍,寻求排除这些障碍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而言,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以为,我国环保法所确立的年检测制度便是当前影响我们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制度障碍之一。基于此,我们拟就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浅加论析,以求为我国环保法的完善及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略尽微力!

一、我国环保法中的现行年检测制度及其弊病分析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1]“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公国务院和水果内、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环境状况公报。”[2]据此,我国现行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是由环境检查制度与环境监测制度组成的。所谓环境检查制度,就是指由环保主管部门及其他的相关职权部门依照法定的职权与程序,并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单位或个人的排污情况进行检查的制度。而所谓环境监测制度则是指特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环境标准对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制度。[3]目前,我国的年检测是以环境检测为主的,在此基础上,由法定的环保职能部门每年不定期地对本区域内的排污单位和个人的排污状况进行执法检查。我们认为,我国现行的环境年检测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弊病:

(一)年检测的对象不包括个人

《环境保护法》第11条在规定环境检查制度时,仅规定环保主管行政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检查,并且也只规定了排污单位对检查进行配合的义务,然而,却没有规定对排污的个人进行检查,也没有为排污个人在配合检查方面设置任何任务。我们认为,这是我国环保法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要缺陷。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也已经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一类重要主体,例如,城市中的各类小地摊的摊主、农村养殖户、机动车的驾驶员等等,这些个人所排放的污染物也正在日益影响着我国的环境。然而,我国现行环境年检测制度却并不适用于这些对象。我们认为,这在客观上纵容甚至刺激了某些排污个人的排污行为,是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大失误。

(二)年检测依据的标准过于落后

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检测时必须依据相关部门制定的环境标准来进行,但由于在环境立法指导思想方面的滞后性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很多环境标准都无法适应环境检测的需要。例如,在城市区域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还在适用1982年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而在企业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也还在适用1980年制定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而这些环境标准由于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仅与我国当时环境问题的状况相适应,因此,现在依据这些标准进行年检测,不仅会导致标准过低,无法使排污主体得到本应有的惩治,且也极易使人们对我国环境执法的力度产生怀疑。这已成我国环境年检测的又一个弊病。

(三)在责任承担上重罚款轻防范

从实践方面来看,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据检测结果追究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时,往往都将罚款作为首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违法排污者受到惩戒,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4]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只要一次性缴足罚款,就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导致不少排污大户能够随心所欲。这种在责任承担上的重罚款而轻防范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防治环境污染,且极有可会放纵企业排污,加重环境污染。

(四)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由于没有国家机构设置法的规定,我国在环保的机构设置上极不健全。目前,“在全省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中有近半仍归口建设部门,地市一级则更多。”[5]而这一点不仅使我国环境年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并直接影响了我国执法队伍的建设。此外,在我国某些环保机构特别是地方环保机构在进人问题上,由于把关不严,或屈从于各级政府的人事安排(如在本单位安排某些军队专业干部等),使许多不懂业务、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进入了环境执法队伍。这些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法律规定且缺乏必要的行政执法素养和能力,在执法过程中,对某些具体案件,或随心所欲,或凭个人利害去处理,或相互推诿,使违法执法、执法不当或怠于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6]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成为影响我国环境年检测公正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环保法中现行的年检测制度的上述弊病,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应对策建议:

(一)修改《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年检测主体的规定

具体而言,应当修改现行《环境保护法》第14条的规定,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的规定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或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是完善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的立法客观需要。

(二)适时更新现行的环境标准

针对不少环境标准已经明显落后于我国环境保护需要的现状,我国应当对现行的各类环境标准进行及时清理,制定新的、适合我国环境保护实际需要的、相对更为严苛的环境标准,并废止那些已经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而失去实际意义或意义不大的标准,以便提高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能够依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对排污企业或个人进行年检测。这不仅是适应我国环境保护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需要。

(三)在责任的承担上,要更注重某些防范性的惩治措施

具体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检测结果确定排污主体的责任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多重视并采取那些更易防范环境污染的惩治措施,例如责任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等,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环保法的规定,造成重大环境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能“以罚代刑”,偏袒或放纵相关责任主体。

(四)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和能力建设

除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对策之外,我们认为,还应当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具体来说,应当设立环境执法责任制,以环境执法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作为对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奖励的标准;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具备环境执法所必备的素质要求。应当说,这也是加强我国环境年检测,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以加促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注释: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4条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1条。

[3]参见肖海军编著《环境保护法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页。

[4]更为重要的是,罚款往往还会与执法者的奖金等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