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9:40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1

摘要:国内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以城市为单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促进和推动,本文从分析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现状着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规制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数字娱乐发展规制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内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仍延续着蓬勃发展的前进步伐。硅谷经验让我国政府了解到产业集群对短期内构造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国内很多城市也把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作为新的发展点,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成都、长沙、广州等城市纷纷建设产业园区。以城市为单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其中,北京地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牢牢占据国内第一的区域地位;上海市政府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进行定位,明确了以原创与设计为主,主要的扶持模式是政府支持和企业参与,从而与企业共同培育良好的从业环境;作为后起之秀,成都聚集了相当数量类似盛大等大型网游企业以及中小互联网企业。自2012年以来,除了出台高强度的产业优惠政策外,成都政府强调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支持,正好与新兴手游、网游发展的潮流相匹配。可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促进和推动,本文从分析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现状着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规制的优化建议。

一、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现状

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主要聚集在广州与深圳两个地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皆被纳入广州市、深圳市“十一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文化发展规划,并在期间实现年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作为国际信息交流最密集的中心区域之一,广东地区的传媒与出版业发达,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广东地区务实的商业气氛也有利于区域内企业的互利合作。相对于国内其它地区,广东省发达的出口制造业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下游产出辅助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支持,而且来往信息频繁又形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产业市场。与此同时,盈利模式创新也是广东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丰富市场经济运作经验使本地企业能以较小的规模作为做大做强的起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广州与深圳地区也拥有独特的优势。一来,本地企业建立的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开发团队并不仅局限于本土人才。由于历史积累,广东本地原创产品都拥有来自美国、印度、香港、台湾等专家人才的参与。使得整体研发能力得到短期内的大幅提升。除此之外,广东地区除了在高等院校建立研发人才培养基地外,还与海外培训机构建立跨国合作,并在具体项目中吸收海归人才,弥补产业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尽管产业进入时间较早,然而近年来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却未能真正从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在许多方面落后于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区。相互比较下,存在下述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数字娱乐信息企业规模相对国内产业发达地区偏小,整体竞争实力偏弱。广东省本地企业起步与国内其它地区持平,甚至有所超前。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多因为资金链,以及合作资源欠缺等问题而走向衰落。地区政府对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不明确是另一个根源,由于支持资源相对分散,产业集群难以形成气候。

2.产业链不完整。尽管下游资源较为丰富,然而广东本地企业始终未能与其它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协调发展关系。促成战略合作的平台较为欠缺,合作领域狭窄,潜力挖掘不足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3.在品牌打造、资本运作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存在较大差距。资金短缺限制了企业发展视野,从而纷纷在国内竞争中落在下风。专项技术与设施支持也相对匮乏,企业需为基础资源烦恼,从而延长研发周期,失去市场商机。

二、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规制根源分析

在互联网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新兴产业如离开外部干预的支持,将难以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竞争中取得市场地位。尤其对于数字娱乐信息产业而言,竞争并无区域限制,形势更为严峻。上述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都与产业规制不完善,欠缺针对性有密切的关系。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政府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发展皆具有鲜明的特色。反观广东省欠缺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政策投入方面没有重点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产业成长进程。广东省发展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环境特长是先天经济条件优越,文化氛围开放,产业各方面要素水平相对均匀。在商机相对蓬勃的经济社会中,突出发展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动力稍显不足。另一方面,产业起步早,初期发展速度迅猛也是广东省长远发展的隐患。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企业普遍存在产品运营中后期后继不足,资金链条过短,渠道不成熟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2.扶持政策着力点存在偏差。广东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瓶颈在于生产要素的匮乏。尤其在资金与人力资源方面,融资渠道单一使企业举步维艰,专业人才机制缺乏让企业无法组成强有力的研发团队。近年来,广东省中小型企业因难以逾越资金瓶颈淘汰速度很高,数量经2006年高峰后逐步下滑。市场竞争不充分,便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

广东地区政府主要通过软件行业协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除在吸引人才、税收补贴等方面退出优惠政策外,还为游戏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搭建桥梁。这种集中于特定区域的产业扶持措施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措施针对性不强。广东及地方政府也没有匹配区域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其扶持工作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雷同,行业协会的工作主要关注生产,基本没有涉及市场领域的支持;其次,缺乏参照体系。贯彻扶持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地区并不多,与产业学术研究结合相对稀缺的前提下,单靠地方政府难以明确政策方向;再次,软件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整合产业资源的作用,过于务实的作风又使企业合并上下游产业链的意愿不足,致使产业价值体系得不到完善。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方行业共识。据上海社科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中国正从数字经济的追随者转变为领跑者[1]。百行百业开始意识到,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数字化转变已经决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未来传统企业的必经之路和战略重点,谁能率先在包括企业战略、营销、商品、商业模式、管理乃至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整体的数字化转变升级中成功推进并取得成效,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2]。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和原有就业岗位造成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大幅度消减,同时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3]。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上述双重效应必将在未来重塑就业市场结构,同时伴随着对就业人群数字能力的升级需求,应用型高素质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当前中国数字人才缺口巨大,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将达4.15亿,拥有“特定专业技能(尤其是数字技能)”对获取中高端就业机会至关重要[4]。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5]。CDio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对大系统(集社会、历史、科技为一体)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作为高度重视数字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是系统培养具有利用数字技术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掌握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综合性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评价和改善能力,适应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数字人才,这与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大体上相吻合,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来构建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途径。

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研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特点,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色:第一,注重应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不仅需要拥有特定信息专业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与信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具体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六类数字人才,这些人才需求无不体现出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第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数字经济专业办学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背景,培养的是需要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将来能够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宽口径人才。这种人才呈现出显著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因此培养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第三,强调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专业培养面向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用人最重视的部分。培养学生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数字产品、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研究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设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审视并处理好各门具体课程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组织课程大纲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搜集政府部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院校或相关专业的专家代表,本学科带头人以及本专业教师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注重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性的内容,根据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化思维、实现数字化价值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此为导向来构建课程实施大纲。

2.3基于CDio理念开展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革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双优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在知识体系方面,需要掌握与技术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能力构建方面,需要匹配岗位要求,不论从事服务、市场、还是研发岗位,既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采取SpoC或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结合到传统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搜集行业应用案例,基于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场景或问题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字技能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该部分的重点,一是优化数字经济专业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明确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课程,明确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基本知识点与教学单元。二是建设案例库资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将围绕课程知识点,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的综合性项目来进行建设,兼顾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三是组织实施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组织实施符合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并合适选择案例教学、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讲解、讨论、归纳来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应用场景,学生按照问题或任务来开展组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

2.4根据CDio教育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未来5-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校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独立于企业的学校教育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上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人才十分短缺,几乎供不应求。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行符合国际标准、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考虑校企深度合作方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市场触觉敏锐、反应快的特点以及优质数字人才资源,为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知识快速更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或将企业现实项目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直接带入高校课堂,基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包括设计、部署、运维、优化等各项目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通过熟悉企业项目流程规范,提前理解和把握企业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体会并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

2.5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数据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严重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把握学生学情和教学方式,其弊端是无法客观而准确刻画真实学情,并且无法向其他课程教学进行复制和推广。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吸收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合理应用当前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可有助于实现上述“经验式”教学向“大数据服务式”教学的转变,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新型教学之路,增强专业办学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该部分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度挖据学生数据的信息价值,促进个性化教学。利用后台数据库统计学生各方面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学生画像与学情报告,研究其学习过程存在的规律、特点和代表性问题,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然后利用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研究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二是开展研究和探索在线教学方式。大数据技术与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在线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式,可以联盟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以课程共享的形式推动各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校级共享,竭力打造出多门精品课程,逐渐扩大平台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6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显而易见,面向数字化转型背景的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依靠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必须重点突出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在内的转变,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一,教育评价。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学生特征,对照CDio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决策提供可信依据。第二,学业评价。利用考试评价、考核测评以及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三,社会评价。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途径回访用人单位和企业,设计调查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或企业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全面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汇总反馈给学院主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学工进行调整改进。

3结语

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对未来就业人群的数字能力提出了升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高校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n].人民邮电,2019.[2]胡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绩效[J].浙江学刊,2020(2):146-154.

[3]紧跟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第五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J].城市开发,2019(22):24-26.

[4]檀盼龙,邵欣,张建新,李云龙.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189-193.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3

关键词:数字产品定价策略市场营销

自国际互联网商业运用以来,网上交易得以迅猛发展,网上交易的产品大多是数字产品,随着数字产品交易市场的成熟,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既能使消费者乐意接受,又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价格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从产品价值依赖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出发,中外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和解释数字产品的特点、营销和定价策略。

internet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电子商务机制下定价的柔性。由于电子市场能够吸引大量来自不同地域的销售商和消费者,并且操作成本较低,给动态定价机制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数字产品的定义及分类的认识

数字产品是可以被数字化和可以在数字网络上传送的产品。虽然数字产品作为一种崭新的网络经济形态被中外经济学专家和学者所接受,但他们对数字产品的定义与分类却有不同的认识。国内多数学者都接受“数字产品是在电子商务的各种商业模型中,基于计算机网络交易的数字编码”这一观点,并依据数字产品用途的性质将数字产品分为内容性产品、交换工具和服务等三种类型。而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HalR.Varian)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数字产品是或主要是信息产品。包括以数字格式分布和使用的书、电影、唱片、软件等等(刘波,情报杂志)。但也有少数学者把数字产品作为信息产品的一类(吕萍等,商业研究)。

(二)关于数字产品特征的研究

在对数字产品进行定义和分类后,学者们对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经济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王晓玲等都认为数字产品具有特性,数字产品具有以下物理特征:不可破坏性、可变性和可复制性。对于数字产品经济学特征,学者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多数学者都认为数字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的特点。王晓玲、袁红清等都认为数字产品具有时效性。当然,对于数字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带来很大难度的是数字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生产过程中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低),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还提出数字产品在消费上具有规模效应,正如金丹凤所述的那样这两种特性使得传统定价策略的失效,原因在于,一方面,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决定了数字产品不可能存在供应曲线,无法像竞争性市场那样按边际成本曲线来定价。另一方面,数字产品消费上的规模效应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失效,因此数字产品也无法根据需求定价。因此传统的根据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曲线来定价的模式在数字产品市场中已不再适用。对于该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

(三)数字产品营销与定价策略的研究

沿着数字产品本身特性影响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的选择的思路,虽然学术界对于数字产品需要实行差别定价,学界达到了共识,但是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Bakos.Yannis和Brynjolfsson.erik(1999)非常突出的分析了信息产品的捆绑销售策略,此外,Viswanathan.Siva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提出了改装和版本划分策略。肖光恩(2001)等和Jain.Sanjay(2002)等提倡根据企业所销售的数字产品市场成熟的程度实施“时间策略”,鉴于此,Sundararajan.arun(2004)又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数字产品定价策略要与实务根据市场成熟程度对市场变化特征做出描述,从而做出“定价管理时间表”。当然,多数学者都是从现代经济学原理出发描述三种价格歧视策略,即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部分学者也分别称之为个性化定价、群体定价、产品形式定价)。对于数字产品定价及营销策略的研究,除了这些定性分析之外,最近也有部分学者根据数字产品的特性,综合考虑产品成本、竞争和顾客需求等影响产品定价的多方面因素,建立了数字产品的定价模型。例如,在国内黄璐(2002)等人首次提出了数字产品定价模型――信息产品多重价格定价模型,该模型也只是以数学的方法说明差别定价策略在理论上的可行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一定操作性的量化模型。考虑到产品成本、竞争和顾客需求是影响数字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吴俊新等(2006)在分别细化分析这三种因素对数字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并以一定的规则各自赋以权重,建立了数字产品的综合定价模型。Raviarona(2006)等人在充分考虑企业与消费者两方面的特点及其对信息产品的认识程度,也提供了一个数字产品定价模型,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了其中的参数。KangBaeLee等(2006)在假定网上有偿或免费商品有一定相关性的基础上,充分分析顾客意愿和剩余,建立网络服务(信息产品)的定价模型。其他的相关模型,都是学者们在分析影响数字产品定价的主要因素,大多都是在充分了解消费者意愿的前提下建立的动态定价模型。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瓶颈分析

(一)目前研究的不足

学界对数字产品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开始的完全定性分析,到现在开始向定量分析转变。就目前的有关研究成果来看,其理论发展应该是成熟的,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基本上只是理论论述,很少有建立量化模型,即使建立了相关的定价模型,但也多是缺乏实际应用性。目前,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数字产品定价问题的论文基本上都是一个固定的理论模式(定义―特征分析―营销策略),都是针对数字产品本身具有的特征,在理论上说明数字产品应该具有的营销策略,不但在观点上趋同,在应用上更显得空洞。有些学者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动态模型,但由于模型中引入了实际中难于控制的参量(例如,消费者的偏好),这些参量数据难以获得或者获得成本过高,没有现实意义。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如果要想使研究得到应用,就必须建立量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尽量避免引入不可测量的参量,使模型具有可操作性,进而使数字产品的定价能像传统产品的定价一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只有理论研究,缺少应用分析。如前所述,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一个固定的理论模式,由于都是在理论上做相关的定性分析,基本上不对应用进行反馈分析,这样也使得对该问题的研究缺少创新性。

(二)研究存在瓶颈的原因分析

数字产品本身的特殊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数字产品不具传统产品那样的成本特征,使数字产品的定价缺乏经济理论基础,难以建立有效的边际成本(数字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边际收益曲线模型。影响定价因素的复杂性。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很多,关系复杂,有些因素本身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易量化;有些因素虽然有可量化的理论基础,但不能获得分析数据或者获得成本高。

数字产品兴起时间不长,对其定价问题的研究缺少应用环境,更谈不上反馈分析了。数字产品的传送和接收离不开网络的普及,而网络开始兴起到现在短短的二十年中,数字产品才从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就目前的数字产品交易来看,还存在很多缺乏规范性因素的制约,并且网络环境下的交易方式和手段缺乏管制,市场还不规范,所以前期的研究一直缺少应用环境,不能对研究结果进行反馈分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说前期的理论研究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相反,如果不先对数字产品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认识,就很难对其定价问题做出有效的总结。

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对数字产品的特征要进一步分析它们给数字产品定价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在数字产品营销和定价策略中考虑这些影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期望可以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完善和数字产品交易环境的优化,通过灵活运用相关的原理,对数字产品特征给数字产品定价所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为方便或有效的建立数字产品定价模型,可依据影响因素作用的相似性对数字产品进行分类。例如,目前,国内学者在数字产品定价问题上都支持的差别定价策略,其理论基础是产品定价依赖个人偏好,对不同类的数字产品,消费者群的个人偏好程度肯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对这样的程度赋予一个系数来确定定价对这种偏好的依赖程度;再如,数字产品价值对时间的依赖性很强,因此也可以根据这种依赖程度而赋予价格一个理论系数来确立量化模型。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我们可以像传统产品一样,通过市场调查而获得。

目前,网上交易和数字产品交易日趋频繁,网络环境逐步规范,已经拥有数字产品定价问题研究的应用环境,可以在建立有一定的操作性模型后,在现实的市场中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理想结果和现实结果的差距,进行反馈分析,进一步修正和优化模型,使其对数字产品定价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结论

本文针对国内外主要关于数字产品及其定价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数字产品的特征和基于特征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对比。数字产品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其在的生产过程、传送、支付和消费等环节与实体产品有较大的差异,从经济学角度看,数字产品本身的高度差异化则存在与实体产品有着更多的差异,以对待实物产品的方式来对待数字产品或认为能简单地使用现有的经济模式来解释电子商务是非常不明智的,从而对合理判断市场价格带来了困难。

虽然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在网络的环境下更趋复杂和多样化,但传统的定价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有效,同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类型、产品类型、产品差别化的可辨识性、消费者的差别特征、行业竞争度等综合分析,从而对数字产品进行合理定价。

合理的定价是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由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经济方式在不断的动态发展变化中,如何为数字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既能使消费者乐意接受,又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孙德林.数字产品及其定价策略.当代财经[J],2003.12

2.袁红清.数字产品特征与定价策略的经济学分析.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J],2003.6

3.金丹凤.网络经济下的数字产品定价策略.市场周刊.理论研究[J],2006.8

4.KangBaeLee,SungyeolYu,SeongJunKim.analysisofpricingstrategiesfore-businesscompaniesrovidinginformationgoodsandputers&industrialengineering,2006

5.肖光恩,方凯.数字化产品定价策略.市场经济研究[J],2001.3

6.Bakos.Yannis.Brynjolfsson.erik,Bundlinginformationgoods:pricing,profits,andefficiency,managementScience,1999.10

7.Viswanathan.Siva.anandalinqam.G..pricingstrategiesforinformationgoods.Sadhana-academyproceedingsinengineeringSciences,2005

8.Jain.Sanjay;Kannan.p.K.pricingofinformationproductsononlineservers:issues,models,andanalysis.managementScience,2002

9.Sundararajan.arun.nonlinearpricingofinformationgoods.managementScience,2004

10.黄璐,蒋瑛.信息产品多重价格定价模型研究.财经科学[J],2002.4

11.吴俊新,郭哲,王建辉,顾树生.电子商务环境下考虑成本和竞争的数字产品的定价,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6.7

12.Raviaron;arunSundararajan;SivaViswanathan.intelligentagentsinelectronicmarketsforinformationgoods:customization,preferencerevelationandpricing.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6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地下车库经济性指标优先考虑形式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经济快速发展,现代都市汽车数量剧增,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现在新建的项目,不管是住宅小区还是商场写字楼,地下车库面积越做越大,地下车库在整个项目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地下车库楼盖结构形式选择就显得很重要。现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业主从控制成本角度考虑常会要求设计方对多种结构布置方案进行比选,从而获得满足功能的最优方案。

地下车库顶板楼盖形式一般分普通梁板(井字梁、十字梁、主次梁、框架梁)、无梁楼盖、空心楼盖,各种楼盖形式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各楼盖布置形式优缺点

梁板形式优点缺点

普通梁板1、常规做法、施工简单;

2、传力明确,结构延性较好;

3、整体浇筑,整体刚度较好。1、主梁梁高较高,影响车库层高;

2、模板量大,且模板工程复杂。梁底不平,影响美观;

3、正常施工顺序,受天气影响较大,且噪音较大。

无梁楼盖1、体系简单,支撑安装拆除方便,节约模板,施工速度快;

2、不受梁的限制,空间布置灵活,净空利用率高;

3、板底平整,造型美观,有利于通风、便于布置管线和施工的优点。1、需要较厚的板,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和钢筋;

2、延性较差,板在柱帽或柱顶处的破坏属于脆性冲切破坏;

3、较易开裂,养护成本较高。

空心楼盖

(网梁)1、结构自重较轻;

2、板底平整,造型美观,有利于通风、便于布置管线和施工的优点。1、施工工艺要求高,需专业施工人员配合;

2、专项施工费较高;

3、结构整体性较差,延性较差。

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地下车库顶板进行不同楼盖形式下结构经济性分析。

2工程概况及顶板楼盖结构选型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高层住宅,地下车库面积近5万方,大部分为一层地下室,局部两层。本文仅选地下车库顶板作研究对象,地下室顶板据绿化及管网布设要求,覆土厚度1.50m。本场地位于丘陵斜坡区,地表排水条件良好,易地下水排泄,场地内地下水贫乏,水文条件简单。场地类别ii类。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车库选7900mmx7900mm柱网,柱子截面尺寸600mm×600mm,停车方向净宽7300mm,每个停车位宽2400mm。柱网及车位布置如图2所示:

图2柱网及车位布置图

常见楼盖结构布置形式有:普通梁板(井字梁、十字梁、主次梁、框架梁);无梁楼盖;空心楼盖。梁布置形式简图如图3所示。

附加恒荷载取30kpa(梁板自重程序自行计算),活荷载(施工荷载)取5kpa。不计风荷载、消防车荷载及人防作用。材料:钢筋HRB400,混凝土C30。

井字梁十字梁主次梁

框架梁无梁楼盖空心楼盖

图3梁平面布置示意图

3经济性指标对比分析

结合上述实际工程,针对上述6种不同楼盖结构形式,基于pKpm计算分析软件对不用楼盖形式进行计算,计算采用简化模型双向五跨连续框架,板厚取180mm,梁截面选择以接近梁经济配筋率(梁配筋率1.5%)为原则。据各楼盖形式得出含钢量、混凝土用量、综合造价等经济性指标统计如下表4所示,以下经济性指标统计表内综合造价均包含梁、板、柱等部分考虑人工成本及施工措施费综合费用(未考虑基础工程费用)。

表4车库顶板经济性指标统计表

由上述表格数据:1)一般而言,普通楼盖设备安装高度按600mm考虑,无梁楼盖及空心楼盖设备安装高度按750mm考虑。获得相同净高所需层高: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空心楼盖>无梁楼盖,无梁楼盖相比普通楼盖可节省层高400mm,而主次梁虽主梁梁高最高,但其次梁方向梁高较低,考虑设备安装高度楼层高度和井字梁、十字梁相当;2)含钢量:主次梁

4结论

1)地下车库顶板楼盖梁板选型应综合考虑层高、荷载、经济性、结构性能、管线布设、施工工艺等因素;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5

摘要: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国债,适度规模,动态调整模型一、引言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自从1981年我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每年国债发行的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在2000年就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已超过2万亿元。如此大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市场的容量与空间还有多大,是当前财经研究方面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国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总体而言,对于国债发行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思想,但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数量结论。现有的几种定量方法(实证研究)试图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但其方法的采用有待改善,预测的精度有待提高。本文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二、实证分析与结果(一)我国国债的长。期均衡模型国债规模的大小在客观上受到很多宏观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本文得到与国债规模(C),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的四个影响因素,即财政赤字(FD)、信贷规模(L)、居民储蓄(S)和国债还本付息(pD)。本文采用这四个因素作为国债规模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根据1981~2003年的历史数据,运用oLS回归法,建立我国国债的需求模型。运用eviews3.1软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表1所示:从回归系数上看,我国国债规模(C)与财政赤字(FD)、信贷规模(L)、居民储蓄(S)和国债还本付息(pD)都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财政赤字和国债还本付息的系数最大,是影响我国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说明我国的国债需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偿付国债本息,而不是以宏观经济政策为导向的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从回归效果上看,R2=0.9994,拟合优度较好,财政赤字(FD)、信贷规模(L)、居民储蓄(S)和国债还本付息(pD)高;F值所对应的概率为0.0,说明回归模型整体拟合效果显著;由于模型的观测个数n=23,解释变量个数k=4,水平α=0.05,查表可知D.w.的临界点为d1=0.986,du=1.785,而回归方程D.w.=1.84227,大于1.785,不存在一阶自相关;L、S系数的t检验值较小,所对应的概率分别为0.1724和0.2041,均大于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L、S对模型的解释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要对回归模型进行调整。根据惯例,逐个剔除t检验值较低的变量。经检验,若单独剔除L,会使S的t检验值所对应的概率显著增大,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降低;同样,若单独剔除S,会使L的t检验值所对应的概率显著增大,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也会降低。因此,应将L、S两变量同时剔除,回归结果见表2所示:表2的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FD、pD的符号方向与调整前的一致,能较为合理地解释与国债规模的关系;拟合优度R2=0.9987,说明在国债规模的变动中,有99.87%的变动是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t检验值所对应的概率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各解释变量作为个体对国债规模有较显著的解释能力;F=8289.02,所对应的概率为0.0,说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释变量作为一个整体与被解释变量B的线性关系显著。回归方程为:B=44.281.028FD0.99pD(1)回归方程的两个结论;1.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财政赤字和国债还本付息。人们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经有人对此进行了回归建模分析。但是,这种回归模型的有效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GDp虽然和国债发行规模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但二者不是同阶单整,因此不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实际上,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年的国家预算赤字和到期国债的还本付息决定的,结合本文前面的实证分析,很容易得出真正与国债发行规模有较强因果联系的因素是财政赤字和国债到期还本付息这两个因素。2.振兴财政与提高“两个比重”刻不容缓。财政赤字和国债还本付息与国债发行规模的因果关系最为紧密,这从侧面说明我国财政对于国债的依赖过于严重,国债的发行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国债本息,而不是用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建设。国家财政之所以出现很大的财政赤字,无力偿还到期国债,这一方面与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中央财政实力不是很强,因此振兴财政,提高“两个比重”是很迫切的。如果假定国债的实际发行量与需求量是一致的,那么上述回归方程就是国债需求函数的均衡方程,否则上述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就不能代表需求方程,它只是我国国债发行量的回归方程。因为国债的实际发行量与需求量一致是很偶然的,大多数年份实际发行量和需求量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对上述方程进行动态调整,才能得到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实际需求模型。(二)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动态调整模型动态调整模型也称为局部调整模型,是非均衡模型中最简单的一种,其模型如下:Bt-Bt-1=θ(Bt*-Bt-1)(2)其中,B*t是第t期国债需求量或意愿水平,Bt和Bt-1分别是第t期和第t-1期国债实际持有量,θ是调整速度。假定我国第t期的国债需求量B*t是确定的,并且政府总是打算弥补期初实际持有Bt-1量与这一需求量间的缺口,但由于受国债调整成本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一国在第t期内不大可能将期初实际水平Bt-1调整到本期需求水平或意愿水平B*t,因而本期的实际水平Bt只是作局部调整,调整速度为θ。均衡模型假定实际持有量就是需求量,即θ=1,那只是这里所讨论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B*t-Bt-1>0,表示期初的国债发行量不足以满足该期的需求;B*t-Bt-1<0,表示期初的国债发行量超过了该期的需求量。根据动态调整模型确定需求函数可以避免用实际持有量代替需求量,但需要得到国债需求的均衡模型。由于一国的国债实际发行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债需求的客观反映,所以根据前文所确定的国债需求的均衡方程(1),我们可以设定我国国债的需求模型具有下列形式:B*t=α0α1FDtα2pDtεt(3)其中,B*t表示我国国债需求量,这是不可直接观察的;εt是随机扰动项;FDt、pDt分别为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假定我国国债的实际发行量与需求量之间满足下列动态调整模型:Bt-Bt-1=θ(B*t-Bt-1)μt(4)将关系式(3)代入(4),经整理后可得Bt=θα0θα1FDtθα2pDt(1-θ)Bt-1θμtεt(5)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年度数据对模型(5)进行估计,结果见表3所示:由表3可知,回归方程为:Bt=39.980.77FDt0.81pDt0.25Bt-1(6)根据以上的回归结果可知,回归模型(5)符合oLS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统计属性,具备一定的说服力。因此,本文将回归方程(6)作为模型(5)的最后估计结果。比较模型(6)和(5)得:θα0=39.98θα1=0.77θα2=0.811-θ=0.25可解出各个参数值为:θ=0.75α0=53.31α1=1.03α2=1.08将上述参数的估计值代入(3)式,即可得出我国外汇储备的需求模型:B*t=53.311.03FDt1.08pDt(7)同时,我国国债的动态调整模型为:Bt-Bt-1=0.75(B*t-Bt-1)(8)由(7)式可以看出,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并且都与国债需求量呈正相关。由(8)式可知,θ=0.75,也就是说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这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国债需求模型(7)可以算出1990年以来我国国债需求量,再与当年实际发行量相比,可以得出各年度我国国债发行的缺口,如表4所示:三、结论本文采用动态调整模型这种非均衡方法间接地估计了我国国债的需求模型,并找出了国债实际发行量与适度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基本是适度的,没有超过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1990年的国债发行缺口是34.02亿元,到2002年这一缺口达到386.48亿元,1990年至2003年的国债发行平均缺口达137.99亿元。这说明我国的国债政策是稳健的,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幅增加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缺口,除1993年国债实际发行量略高于需求量之外,其他年份国债实际发行量均低于需求量,但缺口数量并不是很大,所以说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国债规模基本适度。2.我国国债还有发行的空间,国债政策依然是有潜力的。我国国债规模逐年大幅度增加,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担心国债规模扩张给国家财政带来风险。但我们不能据此片面理解控制国债规模,甚至走向淡化国债或消灭国债的极端。中国财政每年出现财政赤字难以避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都依赖于政府的推动,而发行国债是政府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应该按照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来安排适度的国债规模,及时调整实际发行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缺口,以保证我国宏观经济正常运行,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3.我国国债发行空间并不是很大,所以国债规模也不能盲目扩张,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今后一段时间,如果我国能一方面通过优化国债的使用结构,提高具体国债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扩大国债投资对经济总量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控制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那么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我国政府将有能力保持适度的国债规模,并且完全可以避免因国债规模失去控制而导致的债务危机。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p231文献标识码:a

一、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比如说现在经常提到的电子档案,以及指纹录入等,这些都属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容。下面笔者就简单的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以及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优点等方面做一个介绍。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现阶段的应用非常普遍。它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纸质档案的不容易保存,查找困难,局限性大等一些难题。还增设了指纹录入Dna采集等比较先进的新形势的档案。这样看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的。

纸质档案的缺点暴露,一方面是推动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长时间的促进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可以说传统档案的缺点非常明确,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抛弃,毕竟传统档案的优点也是存在的。这样就得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仔细斟酌,什么样的档案需要数字化。

(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点: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办公效率、增强档案原件保护等。每一点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提高经济效益简而言之就是改变了过去一直用的是纸质版的档案,管理档案的人员非常多,而且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方便,不仅仅是节约了管理成本,节省了档案的空间储备,而且阅读与查找起来还非常的方便快捷。

提高办公效率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递上。不仅仅是查找较为方便,而且在异地调档案的时候,非常容易的发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说真正的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情了。这样还将文件的实体保管变成了一种最新形势的信息中心。

增强档案原件保护就是在纸质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之后,档案的使用就会相对比较安全,保管起来,也就比较省时省力。对于历史久远的档案的保管,显得尤为突出。而且这样还防止了经常有档案被篡改的行为。可以说增谦了档案原件的一些保护。

二、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管理人员只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够,导致基建档数字化建设不能有效落实。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考核标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档案信息质量的确定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不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给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很多困难。

(二)信息不全,档案利用率低。在发展过程中,基建档案的整理和收集没有得到重视,使基建档案出现信息缺失问题,致使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部分标准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实践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忽视数字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不注重档案信息的整理、收集和归纳,致使电子文件标准、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等方面存在不统一问题。档案管理考核标准的不完善,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忽略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与电力有关的网络信息的收集,从而降低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效率。

(三)缺乏培训,专业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没有高度重视,使供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出现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虽然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已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显著的增强,逐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但是,数字化仪器、计算机等设备的运用没有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四)人才短缺,管理信息化不强。一般情况下,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趋向老龄化,档案管理工作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实践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得不到有效的运用,使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强,给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极大影响。

三、加强新时期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要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标准体系的研究。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档案利用需要,实现网上共享共用,制度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础,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基础。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如各类别、各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规范、电子档案备份、电子档案保管、鉴定、下载利用等,都需要科学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应从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三个层面来研究制订、确实推行。从简单的标准化向科学、精确的标准化,从孤立的标准向标准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从单个标准向标准体系发展,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看,档案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还处在简单、孤立、单个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软件开发、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还很不完善,亟需加强研究。

(二)加强宣传,不断提高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基本建设档案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是服务当代、关系未来的珍贵历史财富。而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则是时展的客观需要和基本建设事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与途径,经常向有关领导宣传基本建设档案及其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取得有关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领导的认识提高了,相关的人、财、物等问题,就会得到妥善地解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使他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现代化的实践之中。

(三)强化档案业务建设,推动数字化工作深入发展。一是坚持规划为先导,做好整个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进程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工作,力求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二是借鉴国内外基本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重点构建基本建设管理规范化和基本建设档案信息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建设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奠定基本建设档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三是加强基本建设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做好各大硬件环境建设、整个系统软件建设和网路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四是抓好基本建设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建构完整的专业化、数字化基本建设管理运行体系,整合好各大基本建设数据库,全力做好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努力做到科学完整、安全无误。五是鼓励和引导平时对基本建设档案需求量较大的部门、单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尽量优先使用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同时,要指导和帮助利用者学会检索与使用数字化基本建设档案,提高数字信息的利用率和实效。六是依托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化服务等各项流程的科学设计和顺利实施工作,将人为实施的流程和计算机系统实施流程有机整合,努力构建高效、有条不紊、动态共享的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运行流程和服务流程。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会步入信息、数字化时代,人们对基本建设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服务需求。高层次的服务,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所以,强化人才培养,尽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档案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是根据目前基本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素质现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培训和提高的力度。要在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档案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他们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其较好地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二是大胆招聘和吸引一批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现有基本建设档案管理队伍。通过这些工作,加强基本建设档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为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

基建档案反映基建工程项目的真实面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事业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在新的时代,紧密联系改革、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档案人员应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踏实的精神,做好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实现基建档案工作自身价值,为发展和谐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档案服务,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基建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敏.浅析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90-192.

[2]徐振杰.高校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探析[J].兰台世界,2011,08:27-28.

[3]王学平.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6:54-57.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创新数字化问题

创新就是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有效提升,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并且进入到全新的管理形式,解决了以往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同时满足了现阶段高校学生和人们的需求,有效的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主要是依据数字转换、扫描、压缩等网络技术将以往的档案素材归纳到完善的档案库中,从而有助于高校学生、教师以及研究者等进行阅读和下载,从而保障了档案素材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但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实施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落后,因此需要实时创新,从而满足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求。

一、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档案管理数字化具备的含义

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依据现代管理方案为依据,全面依据现代管理观念和形式,结合优质的管理形式和设施,突破以往的管理形式,促使高校档案管理更具备创新观念,引导高校管理走向科技、数字、系统化的管理形式。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以往的管理形式对比分析,有非常多的特点,例如占据的空间相对要小,减少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信息储存的形式多变,同时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个性化的管理形式不断的推广,还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提升高校档案资料的传播速度,保障信息资料传播的有效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高校档案数量和时间也在不断地改善。因此,现代化的管理形式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到达创新,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实施工作的人员坚持实施。在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档案标砖缺少完善性。由于不同高校的发展时间和形式也不相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依据高校来说,其时间的差异性,促使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统一,设施应用的效率和时间等也存在不同,这些都影响着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二)管理形式缺少创新性。高校的档案管理发展形势逐渐向数字化挺进,这是时展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初期到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关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但是随着科技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在实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高校没有满足时展的需求,缺少一定的创新观念。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促使档案管理也需要具有创新观念,从而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求。

(三)数据库构建缺少实用性。现阶段,国家在投资高校管理经济上,依据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非常的少,因为投资金额较少,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实施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及时更新优质的设备,促使大部分构成的档案数据库形式较小。大部分的高校档案数据库管理都缺少实用性,数据库模式的减少,标准不完善,形式单一化,同时没有规范的管理,以此无法满足时代人们的需求,从而减少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案

(一)完善档案管理的系统,减少网络影响。要想实施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最先要完善管理系统的软件,从而奠定有效的基础,以此高校需要提升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有效的高校档案管理软件。一个优质的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满足各种形式的档案需求。第二,可以保障档案管理信息不受到网络技术和平台的约束。第三,应用技术简单方便。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据上述三点实施创新,不但要提升软件的有效性,还要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例如,可以构建优质的专属服务器,促使校外的人员可以进行搜查。并且定期更新数据库信息,确保信息的有效性。

(二)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促使文书档案自动化应用。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是科技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形式、目标以及方向等。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信息和网络形式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最先需要将高校以往的馆藏信息和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校内外的人员进行阅读和下载。工作者可以依据扫描、手工录入的形式将有效的信息资源储存到光盘、U盘等系统中。在最开始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较为复杂和艰难,需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有效的实施工作。之后,现阶段的档案工作都将实施数字化,需要工作者依据数字化技术和系统的要求将文书工作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从而自动化管理文书。文书档案管理是进行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其实施的时间较长,不仅是工作人员的录入工作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还要将整体的管理工作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这需要数字管理的构建融入管理,依据系统管理人员的录入可以明确哪些工作没有完善,以及及时解决问题,保障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提升数字班培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管理能力。为了满足新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需要制定有效的档案数字班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工作者数字化管理能力。工作者依据培训班,可以学习新的知识,优化自身具备的知识系统,并且掌控新的计算机管理能力,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提升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信息数字化已经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新的重要依据。高校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中组成部分,结合了创新的理念,满足了现阶段时展的人们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档案管理数字化理念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勇.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季轩.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探索[J].产业

与科技论坛,2016,15.

[3]乌日娜.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

[J].福建质量管理,2016,05.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8

一、宁波市南三县财政发展现状

奉化、宁海、象山地处宁波市南部沿海(下称南三县),现有土地面积430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6%,现有人口159.0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南三县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91075万元,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8725元,年均递增3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51元。在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财政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收支规模明显扩大。从收入方面看,南三县财政总收入从1993年的42331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68759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7.6%,财政实力有t较大的增强。从支出方面看,南三县的财政总支出从1993年的33112万元扩大到1996年的54589万元,年均增长17.7%,绝对额增加21487万元。应该说,南三县近年来财政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财政收支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但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而且与市域范围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时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迅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尽管全大市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南三县1996年比1993年下滑幅度达30.2%,比全市下滑幅度高出22.9个百分点,(二)时政收支规模占全市的份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三县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与全市所占份额相比较:1996年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比1993年下降了4.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占全市比重比1993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同北三县相比较,1996年南三县财政收入规模仅为北三县的41.25%,财政支出规模仅为北三县的58.3%,比1993年分别下降了17.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三)县乡级财政困难状况继续加剧,县级财政今年可能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乡镇财政赤字面和赤字数领将进一步扩大。奉化市与宁海县19%年已发生赤字,赤字金额分别为240万元和151万元。1997年受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及n号台风影响,南三县财政困难状况继续加剧。根据财政收支趋势分析,工资增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支出、粮食自给工程县配套资金、粮食政策性亏损补贴、海塘修补资金等项目均需财政安排支出,使得奉化、象山、宁海今年的财政预算收支缺口预计分别为2000万元、3000万元和2000万元,即使调入可调配的预算外资金,全年南三县县级财政仍可能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从乡镇财政情况看,19%年发生赤字的有32个,占乡镇总数的56%,赤字金额巳达1655万元,如包括有隐性赤字的乡镇,则赤字面巳达59.6%,赤字金额高达3974万元。因此随着南三县县级财政困难的加剧,乡镇财政的赤字面、赤字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二、南三县财政困难成因分析(一)宁波市南三县受自然条件地理位豆的制约,经济发展起.点低。尽管宁波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南三县的改革开放相对落后于宁波市其他县市区,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南三县历来是宁波市交通相对闭塞的地区,交通的闭塞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尽管这几年交通不便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交通、通信设施仍落后于其他县市区。二是受大中城市经济的辐射不强,南三县仅仅受到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中等城市—宁波市的影响。而北三县经济则不仅受到宁波市的辐射,而且也受到了邻近绍兴、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经济的辐射,因此南三县经济的发展明显受信息、技术、人才层次、市场因素等一系列经济要素的制约。三是南三县海岸线长达348公里,本世纪来多次受到台风的影响,造成海塘决口,农田受淹,交通设施损坏,经济遭受严重损失。这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均需要南三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来修复水利设施,恢复生产,安排灾民。尤其是去年“8.18台风”造成南三县255公里海塘受损,其中象山县85公里海塘全部被毁,如按标准海塘建设,就需4.5亿元资金。自然条件的制约,使南三县本已捉襟见肘的一点财力无法投入急需资金的生产领域,只能将相当多的财力投入抵御自然灾害的海塘等水利设施建设。以上三个制约因素表明南三县经济起点低、基础差,要改变其相对落后的局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二)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运行质重不高,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南三县财政收支缺口加大,乡镇财政赤字面和赤字额急剧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南三县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使财政失去了扩大收入来源的基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南三县历来是宁波市的农渔业大县,奉化、象山、宁海1996年第一产业贡献的GDp占当地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9.43%、29.56%和23.8%,比娜县同期分别高出6.12、16.25和10.49个百分点。从县级财政来讲,由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财政从农业取得收入的潜力有限。以象山县为例,1996年第一产业提供了约30%的GDp,而从中得到了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6.1%。南三县工业经济的较高增长是在结构不合理下的高增长,特别是建立在技术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管理经验的乡镇企业增长为基础的增长,是用高投入、高消耗换来的增长,缺乏生机和前景。以1996年为例,奉化、象山、宁海三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1.4%、42.2%、9.4%,而实现利润则比上年下降98.8%、41.5%、8.6%,企业亏损面分别为20.7%、28.4%和28.9%,分别高出全市1、8和9个百分点。经济高增长与低效率的反差,使得财政不能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来增加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得不到巩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所占比重得不到较快提高。南三县除奉化溪口为部级风景区外,缺乏旅游景点,同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量等因素的制约,第三产业发展步子不大。三产比重增长缓慢,不仅制约了南三县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使分税制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税种的营业税持续高速增长缺乏潜力,从而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p#分页标题#e#(三)财政体制改变对南三县地方财政可用财力过成很大影响宁波市计划单列后,对南三县实行了递增包干的财政体制,使南三县的财政实力有了较快的增强。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后,虽然保留了地方的既得财力,但中央集中了“两税”增量的大头,地方可用财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上缴中央的比例从老体制的20.65%上升到新体制的29%,上升了8.35个百分点。新体制下县留成比例为65.9%,比老体制下的留成比例下降了11.13个百分点。尽管市财政在新体制下集中了地方固定收入增量的20%,上缴比例从2.31%上升到5.09%,但市财政以补助的形式三年来补助南三县的资金达14876万元,比市按增量集中的9118万元,多补助了5758万元。因此,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行,由于中央财力的集中,影响了地方财政可用财力的增长,相对而言,富裕地区县级财政对此有相应的承受能力,而对宁波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南三县县级财政来说只能是“雪上加藉”,加大了收支缺口的规模。(四)机构和人员澎胀,加剧了南三县财政的困难。近年来,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旧体制处于剧烈磨合期,在地方财政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各地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却在膨胀,需要财政增加人员经费、公用事业经费的开支,对县级财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地方政府压缩支出的努力付诸东流。据统计,1996年底,南三县财政供养人口达27014人,占南三县总人口的1.7%,比同期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三县所占比重还高出0.3个百分点。过多的财政供养人口与捉襟见肘的可用财力所形成的反差使地方财政基本上形成了“吃饭”财政的格局。以宁海县为例,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1997年地方可用财力约为1.6亿元,财政供养人口可用资金人均仅1.3万元,在今年预算安排的支出中,用于人员经费的支出占89.7%。(五)财力分散,财政职能弱化。据统计,1996年南三县预算外资金规模达到了6.77亿元,比上年增幅高达24.4%,收入规模相当于财政总收入的98.5%,预算外收入规模的急剧膨胀,一方面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弱化,直接导致了近几年南三县财政收入占国丙生产总值比重的急剧下降,影响了财政对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手段未能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无法从预算外收入中调入大量资金弥补预算内支出的不足,同时预算外资金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数额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而加大预算内对经济建设支出的压力,加剧了南三县财政困难。从长远看,由于预算内外资金生产性投入的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南三县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南三县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三、摆脱南三县财政困难的对策措施注重时力合理引导,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新形势下,要解决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必须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原则,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经济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化解财政自身的矛盾和困难。县级财政要更加注重对财力的合理引导,运用财政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机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后继财源和效益财源。—稳固农业基础地位,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支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把发展“一优二高”农业作为重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做文章,走“农工贸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新路子,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南三县要充分利用海岸线长、海涂广阔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养、捕、加、贸一体化,海、岛、港联合开发的块状经济区域,以经济带动财政建设,增加农、渔业税收入。一一树立以企业为本的思想,狠抓工业经济。一是通过股份合作、兼并、拍卖、国有民营租赁等多种经济形式,实行资产资源重组,搞活企业资产,放活经营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对投资少、效益高和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产品和行业的投入,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三是继续坚持扶强扶优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技改投入力度。在制定财税政策上,要实行重点倾斜,集中扶持,把扶持的重点放在现有优势企业的有效扩张上,放在畅销产品的扩产和工艺的改进上,放在管理技术的提高上,这样,既减少了投入风险,而且也可提高规模经营的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来增加对财政的贡献。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9

[关键词]航摄技术;大比例尺;地形图;优缺点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033-02

当前是一个科技信息的时代,城市发展建设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为了有效提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确度,就必须高效应用航摄测绘技术,规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流程,最大化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要求,从而保障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不同航摄测图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优缺点

当前测绘市场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航摄测图技术,不同航摄测图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点。常见的测图技术主要包括了:(1)无人机航测成图技术[1],它的优点是灵活机动、速度加快、运用成本低,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工作人员的任务量,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较为复杂多变的地区,灾害实时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等;缺点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精度不够高,拍摄范围有限,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监测工作。(2)传统航测技术,其优点是具备了较大的拍摄范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精度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缺点是在实践测绘工作时,需要对空域进行申请作业,现势性较差,需要在良好的天气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3)卫星影像数字测图技术,其优点具备了更加广泛的拍摄范围,实时性较强,能够适用于大范围的区域监测和研究;缺点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精度偏低,如果在小范围内工作,需要投入资金较大,性价比偏低,不适用于城市建筑物密集区域。卫星影像主要是通过利用卫星上高分辨率的可成像装置,来对我们生活的地面进行推扫成像,从而有效获取影像。与传统的航空摄影像片相比较,卫星影像数字测图技术具备了周期短、现势性好的特点。按照成图比例尺的不同,利用卫片进行数字测图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立体像对测图,另一种则是正射影像测图。其中前者特征是成本较高,工作周期长,测量精度好,被广泛应用在1/2000比例尺以上的中大比例尺地图测量;后者的特征是周期短,精度会偏差一些,然而对于非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充分掌握,被广泛应用在对精度要求较低的1/10000比例尺以下的地图测量。据权威部门对众多卫星影像数据的测试和对其参数的分析比较显示,通常采用分辨率为0.61m的quickBird卫星影像进行立体测图,生产1/2000比例尺的地图;而采用分辨率为1m的iKonoS卫星影像进行正射影像测图,生产1/10000比例尺的地图。

例如在无人机航摄技术中,无人机难以保持它们的稳定飞行姿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应用范围。基于无人机航摄技术的发展完善,当前无人机空间分辨率完全可以达到航摄绘制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标准要求。然而,市场上还是缺乏此种成图技术的相关研究资料,无人机航摄软硬件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创新完善。在天气环境好的基础情况下,无人机航测地形图能够满足1∶2000的精度,对于无人机航摄绘制1∶1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仍处于研究实践阶段,在实践测绘工作中,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无人机测绘成图的精度明显降低很多,需要加强对无人机航测系统和影像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工作。其中建立数字高度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依据航空或者是航天影像,通过摄影测量的途径进行数据的获取,包括了解析测图、空三加密法以及卫星影像数字摄影测量等。

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

当前在众多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动态更新,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大面积一次性航摄测量方法进行集中更新,然而在融合城市日常管理规划工作,对所需要更新的区域合理采用实时跟踪修测的动态更新方法,这样有利于确保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现势性[2]。

对于城市的大比例地形图更新工作,相关测绘工作人员要有效结合城市建设项目报建、施工方案图审查以及审批后管理进行实际位置修测,要适时的对地形图进行更新。而对于其他区域位置则可以通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比对和调派工作人员巡查的方法及性能,对于那些需要及时更新的位置,要准确记录下来,后期要做好跟进维护更新工作,从而保障整个城市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现势性[3]。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最大化提升测绘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工作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到测绘地区的实际地质环境和天气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择航摄测量技术,要充分掌握了解到各项航摄技术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出航空摄影技术的优势,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进步发展,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佩军,李宏.航测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的若干问题[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3,(1):15-18.

数字经济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军校 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

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图书馆是当前图书馆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图书馆的现有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传播出去,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达到共建共享。数字化图书馆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文献资源的存储方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空界限,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拓展了文献信息服务领域的新层面,使读者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尽享读书与欣赏的愉悦。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而且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是高科技经济的基础设施的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贮使用和消费之上的,而数字化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技术,可以使经济信息迅速传播,方便地被人们所利用。从而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数字化图书馆是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在网络时代谁掌握了技术和信息资源,谁就掌握了先机。正因如此,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化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支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信息平台,支撑学科专业建设的信息手段,支撑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重要文献信息保障是知识经济时代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巨增、用户需求日趋多元化,促使图书馆不得不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使得这一改变成为可能。数字化图书馆的图书馆是高级形式,它要求图书馆拥有自己的网络,拥有相当数量、性能较好的信息数字化处理设备及信息输出设备,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并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化图书馆有着其独到的特点和功能。一是信息实体虚拟化。网络环境下,以各类文献为载体的知识信息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数字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传输。每一个拥有个人电脑的用户都可以十分方便地使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资源。这种图书馆已成为一个“信息空间”,用户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二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三是信息传递网络化。目前,数字图书馆正通过由宽带网组成的因特网(internet)和万维网(web)以高速度、大容量、高保真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无数台计算机联为一体。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也带来了信息服务的跨时空,信息利用的开放型,以及信息传递的标准化规范化。四是信息利用共享化。数字化图书馆不仅体现出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无限与服务有限的特征,还显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共建的协作化与资源共享的便捷性。

三、军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必要性

随着“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的建成,院校的实验室、图书馆、信息网络,已成为院校建设新的“三大支柱”。为了使图书馆真正起到“支柱”作用,总部最近提出了图书馆实现“三个跨越”的建设思路,即在发展方向上,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跨越;在资源利用上,实现由协作协调向联合共享的跨越;在服务方式上,实现由接纳服务向参与服务的跨越。总部要求院校的图书馆教学保障工作必须实现从“幕后”向“前台”的转变,成为院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对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支撑、推动和牵引作用;要由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技术、信息并重转变,全面构建支撑现代化教学的物质技术平台;要由被动服务向能动适应转变,依靠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教学保障综合能力和质量效益。作为院校教学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文献信息技术前沿的图书馆。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适应新形势的改革创新,在努力实现文献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的同时,积极配合“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的建设,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富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及图书馆网页,并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保障。随着全军军事训练网的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努力探索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新路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图书馆建设的新思路,这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技兴馆”为发展战略,以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为发展方向,以构建新一代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重点,以整体联合、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服务为牵引,大幅度地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保障能力,走整体发展、效益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为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服务。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快慢决定了其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进行作战的指挥军官,而建设一个现代化并且能够容纳丰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是军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军队院校数字化建设的现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建设网络上的数字图书馆,将是图书馆的又一次革命。我国信息化水平起点最低,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1989年,陈源蒸在他所撰写的《宏观图书馆学》一书中首次呼吁我国应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与研究,但当时并未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随着我国图书馆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与扩大,以及国际互联网络和国内四大骨干网络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才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在1996年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后,我国许多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国数字图书馆虚拟馆藏环境的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一些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已和美国inteRnet网联通。从而打开了一条与世界高速传输信息的重要通道。相对于地方院校图书馆,军事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起步更晚,而且由于军事化网络的技术性较地方仍有较大差距,信息资源来源面也狭窄,再加上军事信息独有的高保密性要求,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地方还有较大差距。经过总部的强调,各院校、科研机构的大力开发,以及军事网络的不断完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军队院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继全军院校重点学科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之后,全军有重点地实施了包括军事理论、公共数字、政治理论、军队政工等大型数字化工程,实施了包括“中国军事学术期刊联合网络服务系统”等重点课题工程。大量引进了全国各类公共信息数字化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网上下载渠道,为“军事训练信息网”和各军兵种联合网站以及各院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全军涌现出像国防大学数字化图书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数字化图书馆等一批质量较高,系统较完善的军事化数字图书馆。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军的数字信息资源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建共享性差。多年来,我军院校数字化建设长期以来都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2)技术上兼容性差。在资源共享上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之间技术兼容性差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他们所使用的软件都不相同,其数据库结构编程语言,操作界面亦不相同,计算机及配件混乱。升级换代频繁,集成系统缺乏标准化等;(3)数据库质量不高,缺乏协调。目前我军院校的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现在的数据库大多数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质量不高。各服务机构自建数据库,相互沟通少,绝大部分缺乏联合编目和服务机构互借的功能,多数数据库没有主题标引。机读格式不一致,缺乏统一规范,有的数据库容量小。而有的数据库则重数量轻质量;(4)保密性与开放性的矛盾突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使信息资源打破地域性和局限性,读者可以通过访问数字图书馆网站来接受图书馆对用户的服务,而网络的全军化使这种服务逐渐伸向军队的各个角落。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不再是固定的,他们在开放式、交互式的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数字图书馆可以全天候向用户开放,用户访问、检索、获取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所受的时空限制较小。但是,军事信息资源大部分是带有密级的,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要求,这种较高程度的开放性,对防止军事信息资源的泄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我军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目标

总部提出的2010年前全军院校信息资源数字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为依托,以军队院校各园区网和图书馆局域网为基础,以先进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建设“四大体系”,实现“三个跨越”的设想。“四大体系”是指要建设军队院校联合网站体系,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建设军队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布局结构体系,实现信息利用共享化;建设军队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集成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管理有序化。“三个跨越”是指通过“四大体系”的建设,在发展方向上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跨越;在资源利用上实现由协作协调向联合共享的跨越;在服务方式上实现由接纳式服务向参与式服务的跨越。把军队院校图书馆初步建设成管理有序化、资源数字化、服务整体化的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化知识服务网络。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明确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目标。首先,院校图书馆建设必须树立“全军院校一个馆”的思想,其实质就是依托军事训练信息网提供的网络环境,按着统一的建设目标、统一的服务功能、统一的规范标准,统一的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逐步实现文献信息管理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从而使具有特色的全军院校信息资源连成一体,以发挥整体优势和效益,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坚持“全军院校一个馆”的建设原则,就是要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联合协作,共建共享,突出服务,提高效益,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走整体发展、效益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体现先进性、开放性、统一性和整体性,提高信息资源体系整体建设水平和信息服务的整体保障能力。其次,建立特色化的资源体系,按着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军队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是军队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的核心目标。主要包括:(1)军队院校军事数字资源。以军队院校图书馆收藏文献为基础,收集国内外相关的军事文献,进行联合建设,构成完整的军事文献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2)军队院校原生文献资源库。主要包括院内人员编写的教材和著作,发表的论文、制作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等一些文献。(3)军队院校公共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4)军队院校外文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