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十篇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十篇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5:37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1

此外,《指导意见》中关于优化通信业考核、通信集约运营以及通信市场开放的规定将对通信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好的政策下,执行落实是关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指导意见》比较全面,既考虑到运营商目前的处境,又对国资委将来的考核提出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他表示,《指导意见》是继宽带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提出的非常具体的指导意见,对整个通信行业来说是一份好文件,说明中央很重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他也指出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落实。

考核改变有待细化

《指导意见》提出国资委要考虑宽带网络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优化完善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绩效考核办法。这是否意味着2015年甚至以后沿袭多年的基于eVa的考核将发生重大变化。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表示,国家过去对于通信网络公共性考虑不足,未来国资委对通信行业的eVa考核模式必须彻底颠覆。通过给企业松绑和加大基础电信网络的投入,促进流量网费价格迅速下降。在经济学领域已经有很多研究,单位流量每降低一个收费标准会带来后续产业的几个数量级的GDp增长。

在运营商进入3%左右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如果考核方式不变,在Kpi压力层层传导下,价格战、恶性竞争难以避免,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但基于eVa的考核是否发生重大变化,还取决于多种因素。

舒华英认为,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考核标准将要发生变化,但是如何调整需要有一个过程。舒华英表示,因为运营商具有两方面属性,一方面承担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具有很强的公用属性;另一方面又是国有企业,需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承担者,运营商不应以盈利目的而存在,而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承担公共责任;要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但是作为企业,运营商必须为用户提供商用通信服务。如果不将这两部分业务切割分开的话,国资委很难优化完善考核办法。

Strategy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表示,这个问题应该首先是与国资委自身的改革和定位相关。在目前的国资管理框架下,国资委要负责国资的保值增值,提升国有企业盈利水平。而在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中,电信运营商是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国资盈利增长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落在电信运营商身上。只要目前的国资管理体制没有显著调整,电信运营商的盈利任务应该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德瑞咨询首席咨询顾问宋永军也表示,关于考核变化,《指导意见》没有提出很具体的措施,比如降低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的考核等。至于eVa,“短期内应该不会有根本性变化,只能是局部的微调。毕竟,国资委考核要考虑对央企的普适性和一致性。”宋永军说。

网业分离:很长的路要走

《指导意见》提出,要创新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业内人士分析,这里不仅仅指铁塔、基站,这是否意味着网业未来将真正实现分离,而铁塔的定位也随之而变。

宋永军认为,创新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是迈向“网业分离”的第一步。

从国际上看,网业分离有成功案例,比如英国电信市场上通过网业分离实现了基础运营商的有效竞争。但是“网业分离只是一个方向,还需要配套的机制体制变革,利益格局划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宋永军表示,“因此,网业分离多大程度上实施应该取决于铁塔公司运营的效果,如果达到预期效果,网业分离实施可能加快;如果预期不是很理想,网业分离还会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杨光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短期内,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重点应该还是要铁塔公司顺利发展。铁塔公司成立以来,与三大基础运营商的关系一直还在磨合之中,需要时间整理消化。

宋永军表示,稍微长远一点,可能会引入民营资本,并使铁塔公司上市,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本。事实上,这些重大的政策变化需要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但是考虑到电信法等相关法律至今未能出台,宋永军预计网业分离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是渐进式改革。

如何做到网业分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为此,舒华英建议,运营商应首先将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业务从财务上独立出来,即基础网络投资、运营成本、利润等项目单独立账;其次划分旗下业务单独成立子公司,让每一家运营商真正变成集团公司,集团总部不再从业务层面,而是从投资和发展方向上控制子公司。第三,考虑让集团下属的基础建设公司尝试引入民营资本,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利用市场规律进行整合。

公平环境很重要

《指导意见》提出,要保持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广电企业、信息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和公平竞争机制。同时提到,“三网融合”2015年底要全国实施。这是否意味着在2015年下半年,影响未来“十三五”期间的信息通信发展的重组将拉开序幕,市场将重新洗牌?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2

《指导意见》中提到的“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电信企业运营效率”、“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全面保障宽带网络建设通行”以及“规范通信建设行为”等政策对于基础运营商而言,都是极大的鼓励。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是20年来国家层面对基础运营商最大的扶持。短期内《指导意见》将推动运营商加快转变主营业务,彻底从以语音短信为主营业务转变为以流量经营为主营业务。同时,他认为流量经营也不符合长期增长的需求,运营商必须寻找新的突破。从长远来看,管道服务将逐渐成为社会基础服务,几年以后运营商会迎来严峻的考验,面临来自广电、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的竞争。因此,运营商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树立内容运营理念和行业服务理念等,并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建立生态圈,将以管道为主的服务转变为以内容服务为主的生态圈的竞争。

付亮认为,《指导意见》中提到的要创新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并不意味着网业未来将真正实现分离。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效率的决策固然是对的,政府是希望将专业归集到专业化公司,从而降低成本,但是决策并非是想要成立某个网络公司,至少从现在的安排来说,短期内规模性操作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在2015-2017年的三年时间内,三大运营商将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1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进行重组,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可能远远大于正面作用,甚至影响到2017年“宽带中国”目标的实现。其次,目前铁塔公司方面并没有走上正轨,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整合,首先要实现铁塔公司的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提到“有序开放电信市场。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通过有序竞争持续促进提升宽带服务质量和降低资费水平。”其实,近年来一直在有序开放电信市场,虚拟运营商业务、固网宽带向民营企业转售等,但是进展并不十分理想。付亮表示,引入民资增强竞争,从而让行业更有活力,促进其健康发展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的先例。但是,民资引入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很多条款都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帮助民资企业提高认识,掌握方向,有利于监管层面的整体布局,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当前宽带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固网光纤入户难”和“基础建设设施选址难”的两大难题,此次《指导意见》的十三、十四条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决,要求各地政府为宽带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通信建设行为,从而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提高网络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3

第一招:加速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逐步推进。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万辆。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相对缺乏更加凸显。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

“总体来看,建设的速度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短板或瓶颈之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说,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仍存在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充电难题,此次意见明确,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分类有序推进建设,确保建设规模适度超前。

在建设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国家电网公司是充电桩建设的重点企业之一,截至去年底,其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据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国家电网将推进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重点城市充电网络建设,加快“四纵四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建设。同时,加快重点城市公共快充网络建设和完善,并为电动公交、环卫、公务等电动汽车配套建设专用充电设施。

第二招:统一充电标准

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不仅会造成重复建设,更会影响用户体验。此次意见明确了“统一标准、通用开放”的原则,提出要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并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

“就像原来手机充电设施一样,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大家有一堆充电器,一堆电池,现在逐步走向完善、走向统一、走向标准。”郑栅洁说。

在标准建设方面将有多项工作陆续推进,郑栅洁介绍,一是尽快完成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等关键国家标准的修订稿;二是新版国标以后,要对存量的充电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尽快实现充电标准全国统一;三是制定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标准;四是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管理规范。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充电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标识体系。

一些关键标准的制定正在加快。工信部近日消息称,GB/t2023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查,这标志着我国充电接口标准修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第三招:完善扶持政策

用户居住地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前充电设施建设的难点之一。据业内专家介绍,居民小区建设充电桩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方面是车位不足,另一方面是安装充电桩涉及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等多方,实际操作中协调难度较大。

此次意见特别提出,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统一开展停车位改造。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对没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鼓励通过在居民区配建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在增量方面,意见提出,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为电动汽车配建充电设施已被列入9月份住建部印发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意味着充电网络建设步入加速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刘贺明表示,该导则旨在破解长期困扰城市交通的难停车、乱停车的问题,其中,要求停车场应按标准和要求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4

首先,我代表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来调研指导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代表市统计局向各位领导汇报市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是年调入统计局的,可以说是统计战线上的一个新兵,但从这两年我对统计工作的了解或理解情况,我深深的感受到源头数据质量的高低是全市整体数据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源头数据高低的保障是与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牢固与否紧密相联的。从我们对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调研情况看,当时的乡镇统计基础情况相当薄弱:领导不重视,没有统计岗位,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都不愿干统计,干统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都是兼职,变换频繁,时常持着消极应付的态度去开展统计工作,充当的只是一个报表的传递员,并没有真正履行好乡镇综合统计职能,数据质量也可想而知了。面对此种情况,更加大了我们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决心。但真正要实施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我来之前,我市也搞过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困难没有坚持搞起来。这次,我们下定决心要一举拿下这个硬骨头,把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起来。我们专门组织有关科室和乡镇到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好的县市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市乡镇实际认真总结,多次研究、多方调研、综合考虑分析,并且边建设边探索,最终形成了三大招数来加强我市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首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出面要求各乡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在全市营造一个高标准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氛围。这就是我们实施的第一招。

我们先后于年7月份和今年的三月份召开全市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动员部署会议,先后两次以政府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来启动并加强此项工作。特别是第二个《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综合统计工作职能,对乡镇统计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备及工作制度和流程也都作了具体要求。并且制定了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百分制考核验收标准,年终对各乡镇进行考核验收,对合格的乡镇进行表彰,不合格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为此专门成立了“乡镇基础统计工作督查组”,由主管统计的常务副市长带队检查督导验收各乡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通过这种督导约束的方式虽然促使了乡镇启动了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但由于是被动约束,又是只投入不见效益的工作,大部分乡镇总找些客观理由来搪塞,并不是那么主动真心的想把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起来,致使全市整个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推进缓慢。

那么如何把乡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并且愿意把乡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上来呢……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二招。紧紧依靠市委、政府开展的争创活动,用量化的统计数据来评价各乡镇每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促使乡镇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抓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要抓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就必然要关注统计、重视统计、抓好统计。要真正抓好统计,那就得从基础抓起,也就是我们时常吆喝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也就顺应了我们的思路,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我市为了加快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都要开展一次“争创竞赛活动,对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奖惩评比。但评比活动的考核机制以定性考核为主,以定量考核为辅。这就让多数乡镇形成了只抓经济发展,不抓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对统计工作持不管不问态度。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书面报告,建议修改争创竞赛活动考核办法的意见,并用定量的统计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了评价乡镇综合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办法,此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两办的充分肯定,并于年10月正式采纳下发至各乡镇、市直各有关部门执行。至此,极大调动了各乡镇领导在抓好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工作,也就是重视统计工作。特别是有些乡镇经济发展也不错,但由于基础统计工作不扎实,影响了本乡镇经济发展成果的客观、全面展示而吃了“黄牌”,受了警告,真正触及到了乡镇领导的灵魂。一下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纷纷向统计局咨询请教如何搞好乡镇统计工作,我们也趁机向他们指出,若要搞好乡镇统计工作,首先要按照市里的要求把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搞好,最终创设一种“有条件干事、有人干事、能干成事、还要干好事”的良好统计氛围。此举促使乡镇领导逐步由逼他干还不想干向我要干我愿干的重大思想转变,这是我市乡镇统计工作的一个质的飞跃。虽然领导重视了,但由于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陌生和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去抓、去管理、去加强此项工作,致使许多乡镇来统计局咨询,有的乡镇还走了不少弯路。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创新思想和工作方法实施了科室分包乡镇责任制,来帮扶乡镇加快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也就是我们实施的第三招。

经过我们多次研究讨论,根据各专业岗位和乡镇行业分布的多少将局科室合理划分了七组,如工业企业多的乡镇分到工交组。于今年六月份专门召开了会议,对科室包干乡镇统计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并以统计局文件《关于局机关有关科室队实行包乡(镇)责任制的通知》下发到每个干部手中,将科室分包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与年底科室评比进行挂钩。分包科室都积极地从乡镇统计工作的需要出发,全力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努力做好乡镇统计业务的解释答疑工作。同时对照《统计基础基层工作规范》、《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帮助乡镇、企业健全统计工作体制,理顺统计工作头绪,完善各项统计制度,确保乡镇源头数据的质量和统计工作的规范,有力促进了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5

【2017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17〕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内控基础评价)的要求,为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夯实学院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提高学院内部管理水平,为建设国内一流的职业院校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贯穿于学院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学院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学院的内部控制能力与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坚持问题导向

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人事、财务、资产、建设维修、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事务、后勤保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总体目标

以全面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为抓手,以规范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内控领导组)负责组织制定学院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实施建设方案、指导建立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体系、研究解决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内控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院长

副组长:纪委书记

副院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计划财务处处长

审计处处长

(二)成立监督检查机构

成立以纪检书记为组长的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监督组,负责监督检查学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组长:纪委书记

副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

成员: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纪检委员

(三)联合工作机构

成立由计划财务处牵头,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纪检监察室、计划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审计处、后勤保卫处、基建办、实训中心、电教中心、科研中心、图书馆、继续教育部等部门参加的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计划财务处。联合工作组在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院各部门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

组长:分管计财工作副院长

副组长:计划财务处处长

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组织人事部部长

教务处处长

纪检监察室主任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

审计处处长

后勤保卫处处长

基建办公室主任

继续教育部主任

图书馆馆长

实训中心主任

科研中心主任

电教中心主任

五、主要任务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建立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二)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是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管理架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权力运行规程,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

(三)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

针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按照《内控规范》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学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

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六、工作步骤

按照《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晋财会〔2017〕22号)以及《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17〕25号)的要求,为保证学院内控建设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和按期完成,按照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宣传学习阶段(2017年10月13日-19日)

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详细制定适合学院的《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学院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意义、原则、任务和方法。

(二)梳理排查阶段(2017年10月20日-31日)

依据《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为依据,在学院内控领导组的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组织开展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牵头(责任)部门依据《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评价操作细则》(见附件)的要求组织开展梳理排查并进行评分,将排查结果和评分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三)落实完善阶段(2017年11月1日-12月10日)

各牵头(责任)部门要将本次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院长汇报,以明确下一步自身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与工作方向。要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各部门业务内容、组织架构和管理特点开展内控建设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定的完善工作。要充分论证学院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各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提交学院讨论形成正式文件。确保在2017年底前顺利完成学院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学院需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活动,使各部门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学院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总结阶段(2017年12月10日-20日)

学院内控领导组及联合工作组对各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全面推进学院内控建设工作,于2017年12月20日前将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站在促进学院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培训和学习,精心组织落实,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抓好贯彻落实

各部门负责人作为内控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头组织推动内控实施。按照学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时间表,认真抓好内部控制建设,明确工作分工,配备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推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6

【abstract】China'sterritoryisvast,riversarecrisscross.inordertomeetthedemandforenergy,itisnecessarytobuiltwaterconservancyprojectsinimportantrivers.effectivefloodcontrolanddrought,whichcanensuresthelifeofpeopleindifferentregionsofstability,promotsthefloodcontrolanddroughtreliefworkactivelyinChina.

【p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实施措施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project;floodcontrolanddroughtrelief;implementa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67-02

1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问题

1.1思想方面不重视

相关单位领导不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导致下层管理人员也不重视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工作,日常没有强调,没有专门的例会,导致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下去形成了一种思想僵化的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在管理中没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不能规范化和具体化,处理问题时没有依据可循,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和意见分歧,使得很多工作精力都浪费到统一意见、问题沟通等环节,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很多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意见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但是下级落实却出现了问题,一拖再拖,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导致地区水利建设滞后,跟不上时展的节奏。

1.2防洪标准不高

我国幅员辽阔,前期为了提供足够的水利资源和电力资源,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其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等功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项目都比较陈旧,配套设施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不能及时维修影响防洪抗旱工作。除此之外,由于当时在工程建设时的局限性,导致建设标准和质量标准较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致使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增加了防洪抗旱的难度[1]。

1.3资金投入不足

在对基础水利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中,资金通常都是由市级以上的财政部门予以补贴,这是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城市建设资金有限,而且每年的工程重点不同,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就不稳定,从整体上来分析,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2]。随着政策的改革,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资金来源单一,远远跟不上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这一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基础水利工程的弊端会愈加严重,而后期需要投入的资金会更多。由此可见,在此期间必须解决资金投入不足这一问题。

2强化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措施

2.1提高防治意识

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得知,当遇到相同等级的水旱灾害后,具有防汛抗旱准备、抗灾意识强的地方,受到的损失是最小的。与之相反,如果防汛抗旱意识差,那么其经济损失就大。由此可见,提高全民防灾、避灾、减灾、抗灾意识非常重要,要求当地居民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水旱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洪水的毁灭性、突发性非常强,一定要提高防灾意识,增强防治洪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宣传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从思想上提高防灾意识,并且对其加强培训,掌握抢险救灾自救的基本知识,做好全方位的防汛准备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深入防汛一线,对各项责任进行监督和指导,抓紧落实,从根本上重视防汛备汛工作,强化实际的工作责任。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域建有很多水利工程,大都是在建国之前建设的,具有较长的历史,之前进行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由于缺乏大型机械设备,导致前期的基础工程都是由农民投工投劳进行建设,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还是后期的维护维修,都是进行简单处理,不仅材料有限,同时也缺乏先进的技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很多功能设施都已经老化,再加上设施配套不齐全,很多老化的水利设施已经不能使用。如果不对其加强管理,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程度会更严重,老化速度会加快。因此要对水利规划进行科学的编制,有一定的项目指标,在规划过程中,要到现场进行勘察核实,审批通过后才能进行施工建设。与此同时,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也要走制度化的道路,遵循投入资金少,减少对人力物力的使用,降低维护成本,最大化的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保证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不能出现严重的破坏,如果出现了,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资金有了保障,管理水平有了提升,明确主要的管理责任人,然后按照制度执行,就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做好基层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3]。

2.3将减灾工作纳入发展战略规划

农业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很多农业生产资源,但是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说农田水利工程就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基于这一理论,我国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减灾工作纳入发展战略规划,在整个城市、经济、国家发展中,完善当地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配套的防涝抗旱工程进行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保证农民的实际经济利益,符合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如果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都已经完善,人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田地的扩大,或者对土地进行平整,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道路的修筑、土壤的改良和整修田间灌排渠系统,让国家建设的水利工程和社会建设的配套工程结合到一起,发挥出更大的防洪抗旱价值。

2.4注重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在重大的经济转型中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很多问题,这是发展的结果,但是相关专家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国家投资,研究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先进技术[4]。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也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在防洪抗旱工作中,也要对工作进行近期和远期的规划,组织相关单位和研究所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攻关,对研究出现的科学成果进行实际验证,如果其防洪抗旱功能得到验证,那么就要大力的推广使用,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2.5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地区如果出现水旱灾害,一定和当地的水利、气候、生态、社会经济情况有关,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必须建设新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有效控制水利灾害的损失,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有效调整水资源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形势,建设防洪减灾体系,在做好防护工作时,还应该做好避灾、减灾方面的工作。

3总结

通过以上对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措施分析,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广泛,而且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众多,在建设时和所有的农民都息息相关,因此要发动大量的劳动力来参与,进行道路修筑、土壤改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统,和国家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提高防洪抗涝的整体性。在以后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上述五点进行处理,强化工作落实工作,稳步推进我国防洪抗涝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开峰,戴飞.浅谈淮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管理[J].治淮,2016(4):7-8.

【2】王向军,武芳,杨名亮,等.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进展和管理经验[J].中国防汛抗旱,2016(3):8-11.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方针,按照“统筹规划、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综合治理、村民自治”原则,大力推动政府公共消防管理向农村延伸,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确保全区农村消防规划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和谐发展,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机构

负责指导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开展。成立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区安监局、区计生委、区规划分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民政局、区消防支队及等单位分管领导

区消防支队支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消防支队。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区新农村消防建设的督导及考核工作。

三、工作目标

区75个行政村应在年内全面达到新农村消防建设标准,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知》府办发〔〕第39号)要求。其中包括6个示范村、42个推进村和27个一般行政村,基本实现农村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基本形成覆盖镇、村的农村火灾防控网络,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工作步骤及措施

一)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9月15日-10月31日)

制定本地区新农村消防工作实施方案,各街镇应成立组织机构。确定建设目标,完成6个示范村和42个推进村义务消防队的建设,达到区新农村建设村级消防建设标准》详见附件3要求,30个已建队的行政村应完成消防水池或消防取水通道(取水口)建设工作。

2.第二阶段(11月1日-12月15日)

6个示范村和42个推进村应完成消防水池或消防取水通道(取水口)建设工作和消防宣传专栏、漫画的绘制建设工作。详见附件3全区75个村应完成义务消防队建设任务。

3.验收阶段(12月16日-12月31日)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知》府办发〔〕第39号)和《区新农村建设村级消防建设标准》要求对各地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区政府组织检查验收组。

二)工作措施

1.全面推动农村多种形式队伍建设工作

分步骤、分阶段,各镇应在年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多种形式队伍建设工作,至今年年底,力争实现7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义务消防队的建设任务。结合“千百工程”建设相关要求,建队任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开展:第一阶段,应在年底完成建队任务的7个行政村(其中含谷镇、石板镇、巴福镇、陶家镇、铜罐驿镇各1个,西彭镇2个)基础上,完成6个示范村、42个推进村的义务消防队建队任务;第二阶段,完成27个一般行政村全面完成建队任务,并达到区新农村建设村级消防建设标准》要求。

2.加大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全面掌握辖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器材等农村公共消防设施的基本情况,各镇要立即组织各村委会开展摸排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拟订工作方案和计划,结合“千百工程”建设及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改造等工作,把农村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做到村庄整治到哪里,消防建设就跟到哪里”避免新的欠账”对已有供水管网的村,要配套建设市政消火栓,无供水管网的村应修建消防专用水池或结合江河、水库、池塘、蓄水池、地下水等水源修建消防水池,设置消防车(或消防摩托车)取水通道和取水口,道路宽度、荷载等方面要满足消防车(或消防摩托)通行要求,并设置明显固定标识。

3.大力加强“千百工程”推进工作

并设置消防室(可与警务室、村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员办公场所等合用)负责本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村级规划中将消防内容纳入编制内容;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标准要求;建立有1台机动消防泵和必要灭火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的义务消防队;制定村民防火公约,各镇街在11月底前应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标准》详见附件1完成6个示范村、42个推进村的建设任务。各村委会应成立消防工作自治小组。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巡查,督促村民整改火灾隐患,宣传防灭火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

4.努力构建农村消防安全防控体系

妥善解决农村病残孤寡老人、五保户集中供养过程中用火、用电安全问题。公安派出所要强化在农村地区的消防监督执法主体地位,各镇、村要制定并实施防火安全公约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节日和火灾高发季节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督促农村火灾隐患整改。乡镇基层治安协勤员、巡防员、乡镇安监员、计划生育宣传员、义务消防队员开展消防检查、指导、宣传工作。各村、社要建立联动机制,编制一定数量的户数成立联户联防组织。

5.强化消防宣传培训

将消防宣传工作纳入农村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之中,各镇、村要广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内容,大力营造农村消防安全氛围。各镇、村要在有条件的道路两侧、林区入口、房屋外墙以及人员居住集中的区域刷写或悬挂消防宣传标语、消防漫画。要在每年的春耕秋收季节、重大节日以及“119消防宣传日”期间,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加大对村民的消防培训力度,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素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要高度重视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分管安全的镇领导担任组长,由镇综治办、安监办、公安派出所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制定政策、协调指导、检查督导本辖区新农村消防工作,要将新农村消防建设作为政府消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消防工作政绩考评的内容,定期检查考核,推动落实。要将新农村消防建设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宣传等农村消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明确职责、加强措施

促使其正确履行职责,各镇应加强对各村开展工作情况的指导和督促。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各村应严格按照“六有”基本要求加快推动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着力抓好管理体制、组织建设、人员编配、教育培训、执勤训练等规范化建设。公安消防支队应加强对各镇、村消防队伍的业务指导工作,严格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8

【关键词】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回顾

铁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按阶段不同分为概略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设计意见、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单位在预可研、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分别完成概略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方案意见和施工组织设计意见[1]。高速铁路建设规模大、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严,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施工组织复杂,在铁路初步设计阶段,以初步设计确定的主要工程内容和分布情况为基础,根据批复的可研阶段确定的总工期和施工组织方案,对控制工程、重难点工程和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资源配置、大临和过渡工程等进行全面深化和优化设计,为编制设计概算提供基础,为制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项目交易提供基础[2]。

2009年,西安至宝鸡高速铁路(以下简称西宝高铁)完成完成了施工组织设计。当时铁道部尚未《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调查与设计办法》(铁建设[2000]95号)中少有针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办法,这种情况下,西宝高铁参考《设计办法》,同时分析总结郑西客专、武广客专的成功经验,结合《客运专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等文件,对西宝高铁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摸索设计,目前,西宝高速铁路已经完成初步验收,正在积极准备国家正式验收的相关工作,有必要对西宝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经验。

1项目概述

1.1工程概况

西宝高铁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起西安,向西经咸阳市、杨凌示范区至宝鸡市,线路正线全长138.107km。西宝高铁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徐兰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与郑西高铁、徐郑高铁及在建的宝鸡至兰州高铁相连,形成陇海高速铁路通道。

1.2与施工组织设计相关的工程特点

全线共设杨凌南、岐山、宝鸡南三个新建车站;新建正线特大桥及大中桥总计121.026km/21座,占线路总长度的87.63%;全线共设隧道0.903km/1座,占线路全长0.65%,桥隧总长121.929km,占线路长度88.29%。

1.3地形条件

西宝高铁走行于渭河断陷盆地中西部的渭河冲积平原区,南倚秦岭,北临黄土台塬,总体地势由南北两侧向渭河河谷呈阶梯状降低,西高东低。总体上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交替、条带状展布。地貌主要由渭河及其支流的河床、漫滩、一级和二、三级阶地组成。

2施工总工期、分期修建意见及施工区段的划分

2.1施工总工期

施工区段划分意见全线总工期为42个月,其中联合调试6个月。

2.2分期、分段修建意见

贯彻“整体设计、系统建设、优质高效、一次建成”的建设方针,为了使本项目尽快形成路网,产生运营效益,全线按同期开工、同期建设,一次建成的方式建设[3]。

2.3施工区段划分意见

施工区段结合铺轨基地、制梁场的设置及工期的要求进行划分。划分的标准为:

(1)线下工程。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划分大的施工区段。

本线施工区段的划分以桥梁工程为主体,附带路基、隧道、就近联络线为原则。

(2)铺轨区段划分。在确保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区段划分尽可能长;铺轨工期不超过计算所需工期,减少铺轨基地、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全线划分为一个铺轨区段。

(3)站后工程。四电工程按系统集成,全线划分为一个施工区段;车站建筑随铺轨区段或线下工程施工区段灵活划分。

施工区段划分情况见表1。

3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顺序、进度、工期及措施

3.1桥梁工程

西宝高铁正线桥梁工程约占线路总长的87.63%。其中咸阳西立交特大桥(18254.9m)为控制工期工程。全线桥梁工程的施工工期能否保证是整个工程总工期的关键之一,而特殊结构部分及箱梁的架设又是桥梁工程的重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桥梁工程工期的关键。

(1)施工顺序。先期进行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道路改移等大临设施的建设;分段平行施工,多开工作面的方法进行流水作业,优先安排特大桥钻孔桩基础的施工,然后顺次安排承台和墩身施工,再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中小桥、涵洞等的施工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的实际情况及时展开,不影响相邻路基等的施工。

桥梁施工的关键工序为:桥梁基础工程、箱梁预制、预制箱梁运输架设。

(2)施工进度。

施工准备:3个月;

基础(含深水桥):7~9个月;

连续梁:5~8个月;

连续梁-拱:10~12个月;

制梁:1.5~2.0孔/天;

箱梁架设:8km以下2孔/天;8~12km1.5孔/天;12km以上1孔/天。

(3)工期及保证工期措施。

工期:全线桥梁工程在20个月内完成,保证无砟轨道的基础施工。

工期保证措施:对控制工期的桥梁工程,尤其是水上施工的基础和连续梁结构部分,在开工后应将其作为整座桥梁工程的重点部分优先考虑,需和施工准备搭接,提前开工,力争在一年中可连续施工的季节将基础的主体部分完成,以确保该特殊结构部分两端的简支梁的架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本线长桥较多,下部工程采用分段平行施工,多开工作面的方法,长桥短修,保证整桥的工期。

本线设置的6处临时制存箱梁场,需要尽早安排,与桥梁下部工程同步建设。

3.2轨道工程

正线138.107双线公里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站线及联络线采用有砟轨道。铺设双块式无砟道床是轨道工程的关键工程,需要高度重视,提前筹划和安排。轨道工程的施工关键工序为:双块式轨枕铺设、铺设无缝线路。

(1)施工进度。

大号码道岔按25天/组;

整体道床单工作面全套机械化作业:200米/天;

铺轨:4km/天。

(2)工期及保证工期措施。

工期:整体道床施工每个施工单元按7.5个月工期安排,站线无缝线路铺设和联络线铺设按3个月工期安排。

保证措施:双块式轨枕预制厂、铺轨基地按工期要求如期完成,双块式轨枕和钢轨的储备满足铺设需要。整体道床施工采用分段平行施工,多开工作面的方法,加强施工队伍和设备的投入。全线整体道床施工按6个作业面安排[4]。

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1)厂发料。在三桥、咸阳西、兴平、马嵬坡、武功、杨凌、降帐、常兴、眉县站、蔡家坡、虢镇和卧龙寺站设12处材料厂,由汽车运输至工地。

(2)直发料。

60kg、50kg钢轨:由武钢供应,火车运输。

道岔:由宝鸡桥梁厂供应,火车运输。

钢筋混凝土Ⅲ型枕:平顶山轨枕厂供应,火车运输。

钢支柱:由宝鸡桥梁厂供应,火车运输。

(3)当地材料的数量、来源、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见标2、表3。

5临时工程

5.1大型临时工程

(1)材料厂。共设置临时材料厂12处,分别位于三桥、咸阳西、兴平、马嵬坡、武功、杨凌、降帐、常兴、眉县站、蔡家坡、虢镇和卧龙寺站,利用车站既有货场,平均占地20亩。

(2)铺轨基地。根据可研审查意见设在咸阳西站,铺轨基地结合咸阳西站改造,新建岔线。铺轨基地主要存放500米长钢轨、大号码道岔拼装存放。

基地规模:新建岔线连接既有陇海线,出岔点为DK500+150处(用完后需拆除);场内设到车线1条、发车线1条、机走线1条;500米长钢轨存放台座1座配17米跨度固定式2t群吊40台;其余轨料存放配2台17米跨度10t轨行式龙门吊;基地占地约106亩(长800m,宽80m)。负责供应全线275.6公里轨料。

(3)制存梁场。本工程共设置6处临时箱梁制存梁场和2处临时“t”梁制存梁场,负责全线3541孔简支箱梁和694孔简支t梁的制架梁任务[5]。

(4)双块式轨枕厂。双块式轨枕厂分设武功3#箱梁场和歧山5#箱梁场处。

(5)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根据全线工程的分布,全线设混凝土集中搅拌站9处,平均占地20亩。

5.2汽车运输便道方案设计

拟修汽车运输便道52.05km,整修汽车运输便道57.5km。

需新建的引入便道,拟修汽车运输便道31.15km,整修汽车运输便道17.85km。

5.3施工供水方案

沿线水系比较发育,河流众多,地表水、地下水储量丰富。城市范围内工程可利用城市自来水水源;其余区间工程可利用县城自来水,或利用农田灌溉水井,或就地打井供水,沿线水源能满足工程施工用水需要。

5.4施工供电方案

本地区电网分布密集,重点工程附近皆有10KV、35KV电源,且地方电源富裕量可全部满足本线重点工程的需要。本线10KV临时电力线设置111.1km。

6结语

西宝高铁施工组织设计对项目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资源配置、大临和过渡工程等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项目投资和工期控制提供了保障。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验收并试运营,正在积极准备国家正式验收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09]226号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孙玉兰,王福林,李先明,等.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管理[J].铁道标准设计,2012(5):30-32.

[3]安国栋.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9

9月1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

这个字数并不多的文件最为令人关注的内容,则是“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份具有标志性文件的下发,透露着出浓郁的改革味道,也为民资进入城市基础领域铺平了道路。

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现任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透露说,这是落实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工商联第三方汇报后的具体行动,而意见的出台对民营企业来说,是绝对的利好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累赘还是蛋糕?

“政府的负担太重了,为了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是到处融资借款,发行的公司债券也是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起城市基础建设,苏南地区某国有投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一位负责人似乎充满很多无奈:“公司每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融资,然后再将筹到的资金用于城市的基础建设。”

据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投建的主体,国有投资公司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几乎没有什么盈利,特别是一些路桥、管道等公益性很强的项目,政府或国有投资不去做,根本没人愿意做。”

上述苏南某地,只是全国城市基础建设现状的一个缩影。在很多地方政府与国有投资公司看来,没有收益或者收益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城市发展必须首先要做的,同时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负担。基础设施是财政“累赘”,除了政府去投资,民间资金不想参与似乎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然而,对于很多民资来说,基础设施不完全是“累赘”,也可能是蛋糕。

“这里边的内容很多,单纯的投建基础设施当然没有太多利润,但事实上很多公共设施项目都搭配了不少盈利性的项目,最简单的建设一座桥,一般都会批准一个收费站,这是规则。很多领域都这样,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进去,但是比较难。”一家位于山东省、并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某民营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千讯咨询高级研究员雷红生则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过去基建投资,民间资本和国有投资机构处于不对等地位,政府在准入制度、扶持政策、权益保障等方面限制了民营资本的进入。尽管这类投资利润率不高,但投资稳定,民间资本是十分有兴趣进入的。”

吸引民资先打破“玻璃门”

蛋糕还是累赘之争,事实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推动城市基础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更是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最好一剂良药。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看来,由于近段时间,无论从国际的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所以,此次《意见》的出台,政府目的很明确--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一直以来,因为国内特有的环境,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对经济的推动很大。而自从新政府上来之后,总理一直强调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之前不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更多、更好。而据我了解,大的城镇化规划也即将出台。”尹振涛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应该注意到,这个文件其实数字并不多,它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其他配套性的政策措施和细则年内也将陆续的出台。

“我想它的意义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其目的主要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进来,这一方面显示了新政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心,二是为了继续推进和延续鼓励民间资本更大程度地参与各个层面的经济建设当中。”尹振涛告诉记者,不过最现实的问题则是要打破“玻璃门”现象。

“比如很多政策很多领域一直在鼓励民资参与,为什么参与不进来呢,就是因为存在玻璃门现象。”尹振涛告诉告诉记者:“我们去大的企业去调研,企业家跟我们说,他们最不愿意参与的就是政府项目,为什么?风险很大,所谓的风险就是政策波动太大。只有打破了玻璃门现象,才能打消民资的顾虑。”

“政府搭台,民资唱戏”

指导《意见》下发了,配套的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基础设施建设--这个一直被地方政府称为“累赘”的领域,如今似乎变成了蕴含万亿规模的大蛋糕。但,这块看似诱人的大蛋糕到底能不能对民资形成诱惑,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在基础建设领域,国资一直在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很多国资来说,基建领域曾经是累赘,希望民资走进来,却没人愿意参与。如今,累赘成为了蛋糕,民资有了政策的护驾,可以大摇大摆并理直气壮地的参与进来,会不会引发反应?此时,政府该做什么,企业又该怎么做,显然这将决定这一国家层面规划的具体实施。

在雷红生看来,地方政府负债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的背景下,利用社会上大量的民间资本,引导这些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既可以缓解自身财力不足,也可以为民间资本找到正规投资渠道。

“不过,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首先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其次是政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最后是政府发挥加强监管,强化服务的角色。”雷红生告诉记者。

而尹振涛则认为,民资胆要大,不要担心,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的投资主体都是国资企业,这对竞争意识较强的民资来说其实是好现象。“很多民营企业从来不担心竞争,他们需要的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因为国企本身竞争力就比较差。所以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随着民资的参与,地方政府就慢慢发现,民资远比国资更好用,为什么?省心效率更高,逐渐的,民资就会将国资替代。”尹振涛说:“我前几天还去日本考察,日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是有大的财团和私人机构在投资建设,但日本有着一整套相对规范与合理的保障制度,比如在税收与政策方面。”

雷红生持有同样的观点:“政府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打算进入基建领域的民营资本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而在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方面和国有投资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否则也会打击民间资本进入的热情。”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篇10

一、出台《教育督导条例》的法理依据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教育督导条例》出台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

国家教育法律确立了教育督导的重要地位

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第一次鲜明地将教育督导写进国家法律,明确教育督导制度为教育基本制度,使教育督导成为国家意志,为教育督导发展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也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对督导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规定,不仅确立了教育督导推动和保障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定地位和作用,而且拓展了以督导基础教育为主的教育督导职能和职责。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这一规定,不仅突出了教育督导的“重中之重”及其对义务教育督导的法定地位和保障要求,而且明确了依法督导义务教育的职能、职责及其督导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国家教育法规文件明确了教育督导的时代要求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并强调“要加强督导队伍,完善督导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校工作和教育质量的检查和指导”。1994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及其职能,负责对义务教育实施和验收的监督、指导”。这些要求强调了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了教育督导发挥对教育监督和指导职能作用的时代要求。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保证‘两基’的质量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提出,“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逐级考核省、市、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抓素质教育工作的情况。”并强调,“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评估检查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提出,“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积极开展对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强调,“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教育督导工作的保障作用,建立对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这些规定和要求,突出了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核心要义,从健全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构建督导体系和评价机制等层面,明确了教育督导推动和保障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的的时代要求。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督导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工作重点。”200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也强调,“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2005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再次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这些规定和要求,突出了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明确了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内容,在强调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建立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体现了教育督导推动和保障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时代要求。

200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检查。”这些要求明确了职业教育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对职业教育督导的途径和方法,适应了教育督导推动和保障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要求,强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作为行使教育监督权的教育督导,担负着监控和规范教育决策行为与教育执行行为,监督和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必须与教育决策、教育执行相协调。因此,十七大提出的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要求,不仅为教育督导提供了建立健全教育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方针政策依据,而且体现了对教育督导保障教育决策科学、教育执行高效的时代要求。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健全国家督导制度,建设专职督导队伍。”《纲要》还就督导对象、主要职能、督导重点、方式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不仅对制定和完善《教育督导条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彰显了对教育督导科学发展、规范监督的时代要求。

此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应的教育文件。先后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育规章制度。在这些教育法规文件和制度中,均从不同的层面对教育督导发挥监督和指导职能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现了对教育督导推动和保障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所确立的督导重要地位和提出的发挥督导职能作用的要求,尽快出台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不仅是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时代要求,而且是构建和健全与教育决策系统、教育执行系统相协调的教育监督系统的迫切需要。

二、出台《教育督导条例》的实践基础

为保障教育督导职能的发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督导法规建设,并在督导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督导工作制度。督导自身的规章制度建设为《教育督导条例》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督导法规条例的制定日趋完善成熟

早在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恢复重建之初的1986年,原国家教委刚成立的督导司就开始着手起草教育督导工作条例,并于1986年11月就拿出了初稿《教育督导暂行条例(修改意见稿)》。《修改意见稿》对督导的基本任务、督导机构、督导人员、督导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等条款内容,基本符合当时的国情和教情。1990年,《教育督导条例》被列入国家教委向国务院送审法规的计划。

1991年4月26日,以国家教委令的形式签发了在教育督导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督导制度的权威性文件,是教育督导制度的基本规章。《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在“暂行”涵义中所规定的督导机构、督学、督导的实施、法律责任等条款内容,不仅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教情,而且为国家拟将出台的《教育督导条例》奠定了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此后,在实施《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多次起草修订《教育督导条例》。

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在《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有许多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凸显了教育督导制度的中国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突出了教育督导的时代要求,拓展了教育督导的监督与指导职能,创新了教育督导的手段和方法,强调了督导结果的处理与运用,强化了教育督导的责任追究,增强了教育督导的可操作性。至此,《教育督导条例》的制定已日臻完善,《教育督导条例》的出台也应是指日可待。

督导工作制度的建设不断深入推进

一是深化了学校教育评估制度。1991年5月,国家教委印发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和《关于实施〈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试点的意见》。《指导纲要》明确了具有导向性、引领性的评估目的,提出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估内容要点,体现了学校教育规律和评估特点。《试点意见》从选定试点单位条件、试点工作任务、试点实施步骤、试点组织领导等层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评估试点要求。《指导纲要》及其《试点意见》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恢复重建后第一个关于学校综合性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指导性、权威性文件,对于建立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开创学校督导评估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97年2月,国家教委印发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进一步深化了评估的目的,明确了评估的职能,拓展了评估的内容,细化了评估的组织实施方法,为构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科学评估学校办学水平新机制,提供了比原《指导纲要》更具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随着学校督导评估制度的不断深化,全国各地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深化和创新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学校教育评价模式。通过深入开展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发展性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办学效益评估、示范学校评估等各类综合性学校督导评估,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评估指导作用。

二是健全了“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制度。为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到20世纪末全国实现“两基”目标,1993年3月,国家教委下发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试行)》《县级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检查评估办法(试行)》《关于1993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市、区)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市、区)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等三个文件,初步建立了“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制度,开启了在我国教育督导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以实施“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开始的“督政”行为。此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有关修订和完善“两基”评估验收办法、公布“两基”评估验收结果、进一步做好“两基”评估验收工作、加强农村地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施“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等方面的文件,不断健全了“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的工作制度体系,加大了“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的“督政”力度。通过开展全国性的“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教育督导为保障我国顺利完成“两基”任务和如期实现“两基”目标,作出了功不可没的重大贡献。

三是建立了教育督导检查评估工作规范制度。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两基”督导检查和巩固提高制度、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建立对地方教育行政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等,提出了具有时代性、导向性、统领性的指导意见。2001年9月,国家教育督导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就如何继续加强对“普九”工作的督导评估,开展哪些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怎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督导评估机制等,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两个《意见》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的不同层面,彰显了“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特点,体现了健全和规范督导工作制度的要求。2005年7月,教育部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强专项督导检查管理的意见》,对专项督导检查的立项、自查、督查准备、实施督查、结果处理及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对专项督导检查管理科学、规范的要求。2007年1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意见》,从明确检查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如何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怎样加强管理以及提高检查评估工作的实效等层面,提出了具有必要性、客观性、可行性的指导意见,从而进一步规范了督导检查评估工作制度和行为,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督导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实行了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意见》强调了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必要性,从督导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主要内容、原则和程序,以及如何加强对督导评估工作的领导等层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意见》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恢复重建以来第一个专门指导综合性“督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文件,具有开创全面“督政”工作新局面的重大意义。依据国家有关建立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要求,许多地方开展了县(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县(市、区)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责任目标督导考核等工作,对促进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发挥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五是强化了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制度。从1988年至今,针对不同时期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督导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的文件,不断强化了教育专项督导检查的制度建设。在专项“督学”检查方面,先后印发了关于端正办学方向、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中小学五项教育工作、中小学德育工作法规文件落实情况、中小学两项教育工作、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工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范招生编班行为、制止学校乱收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等专项督导检查文件。通过各类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学校科学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谐、保障素质教育实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监督指导作用。在专项“督政”检查方面,先后印发了有关基础教育专项督导、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与使用管理、薄弱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两免一补”工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专项督导检查文件。通过深入开展相关的专项督导检查,为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了力所能及的监督保障作用。

六是构建了督学责任区制度。近几年来,为充分发挥督学的职能和职责,全国有25个省份相继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形成了责任区督导工作机制。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督导方法,开展常态化、全方位、随访式督导监督和指导,不仅取得了确保依法规范办学、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良好效果,而且开创了新时期督学工作的新局面。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提供的法理依据和督导自身规章制度建设奠定的实践基础,都充分表明出台《教育督导条例》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期已经成熟。早在10年前国家教育督导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加快教育督导法规建设,认真做好《教育督导条例》制定、颁发的各项准备工作,促进地方督导法规和行政规章建设。”由此可见,对《教育督导条例》出台的期待由来已久。然而,让人困惑不解的是,《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至今也已四年,正式的国家《教育督导条例》还迟迟未能出台。近几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大多把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在各省市制定的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大多也列入了研究制定地方教育督导条例或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的实施办法等内容。国家的《教育督导条例》尚未出台,何谈贯彻落实?又能以何为依据制定地方的督导法规?因此,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在督导条例制定、工作制度建设和教育督导实践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不仅是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法规制度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落实教育工作计划和教育发展规划的迫切需要。

三、出台《教育督导条例》的现实需求

勿庸讳言的是,在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相对于教育决策系统和教育执行系统,作为教育监督系统的教育督导,还显得相对薄弱,最为突出的四个问题迫切需要督导立法来解决,这也是尽快出台《教育督导条例》的现实需求。

一是督导机构设置问题。长期以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教育督导室、督导办大多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内,由同一个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尽管教育督导室挂有“人民政府”的牌子,但督导室主任大多由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或分管领导兼任,“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实质上是教育行政部门内的一个虚设机构。督导办属督导室的办事机构,虽具有实体意义,但挂的是“教育厅(局)”的牌子,也只是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一个职能处室,缺乏行使教育督导职能的独立性。这种督导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混为一体的机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督导机构缺乏独立性,督导行为缺乏自主性,同级督政职能很缺位,监督指导职责难发挥。《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对国家督导团和督导办的设立、各级督导机构的职能作出了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再按照“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的要求,就如何建立独立的督导机构,怎样行使督导职能,作具有可操作性的进一步修改完善,这是加强督导机构建设,强化督导职能的现实需求。

二是督导队伍配备问题。为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尽管早在1996年5月,国家教委就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和《督学行为准则》,对督学的配备、任职条件、培训工作和督学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是缺乏国家法规强制性的部门规章,有些地方贯彻落实还很不到位,督学队伍配备还很不适应教育督导工作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督导机构编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调剂解决,导致督导人员严重不足,督导力量单薄,难以保证督导工作的常态进行。各省市级督导机构专职督学和督导人员大多只有5至7人,地市级只有3至5人,县区级只有2至3人,且大多兼有督导之外的教育行政工作。这种状况难以拓展督导工作的范围和途径,不能适应对区域内各类教育统筹协调督导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对督导干部特别是专职督学的配备缺乏品德素养、专业水平的具体而严格的要求,有些地方把督导部门视为安置干部、解决待遇的单位,导致督导队伍良莠不齐、结构不尽合理,难以保障对教育的有效监督和科学指导。《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对各级督学的任命或聘任主体、任职条件和编制配备作出了基本规定。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学队伍”的要求,进一步对督导机构编制数量的配备、督学岗位与职级的设置、督学的资格与专业要求等,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而严格的规定,这是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提升督导执行力的现实需求。

三是督导体系构建问题。由于运行体制、机构编制、队伍素质等问题,导致督导监督体系不健全,督导职能作用难发挥。主要表现在:“督学”工作很随意,“督政”工作很乏力;基础教育受关注,其他教育难涉及;水平评估被重视,质量监测不作为。《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对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实施督导的职权和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的要求,就构建督政与督学的检查、评估、考核体系,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监控、监测体系,以及教育督导行为的规范体系作出进一步明确的规定,这是健全教育监督评价体系,保障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

四是督导经费保障问题。由于督导运行体制和机制实质上是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各地教育督导经费大多从教育行政部门办公经费中切块解决,“切”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督导经费不足、督导条件较差的问题。有些地方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设施配置费、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开支,只得由被督导单位承担。这既制约和影响了督导工作的开展,又增加了被督导单位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督导的信度和效度。《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已作出“教育督导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的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督导经费来源渠道问题。但要保证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正常运转和开展督导工作的客观需要,仅仅只是要求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应根据区域教育规模、教育督导实际工作和发展需求,明确规定教育督导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具体比率,并要求不断加大教育督导投入的力度,这是保障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增强督导客观性和公信力的现实需要。

针对教育督导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尽快出台《教育督导条例》,不仅是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督导运行机制和体系的现实需求,而且是充分发挥督导监督与指导职能、保障和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四、出台《教育督导条例》的国际借鉴

综观国外教育督导法制完备、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特点和经验,为我国加快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尤其是《教育督导条例》的出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启示之一:必须完善教育督导法规制度

英国、法国、荷兰等国非常重视教育督导立法工作,教育督导法律法规十分健全完备。英国国会颁布《教育法案》对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职能、内容、程序、结果的效力等均有专章的具体规定,而教育督导部门本身也出台了实施《教育法案》和规范督导工作的上百个文件。法国为保障教育督导高效而颁布的重要法规有《国家教育总督学特别章程》、《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章程》、《地区——学校督学和国民教育督学特别章程》等,形成了健全的教育督导法规体系。荷兰颁布了《教育督导法》,规定教育督导适用于小学、中学、成人和职业教育,使督导制度在专业和独立的基础上运行,督导机构还具有监督教育机构、促进教育质量的法律义务。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还很不完善,特别是教育督导立法工作也很缓慢。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恢复重建30多年来,虽然国家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从不同的层面对教育督导作出了原则规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督导自身也建立了一系列有关督导工作规章制度,但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全面系统的、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督导法律法规来保障教育督导对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督导工作制度的贯彻落实。已实施20多年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也只是由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个部门规章,其原则性的条款内容和“暂定”的时限涵义,已不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教育督导的新要求。因此,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依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有关“健全教育督导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教育督导法》。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出台《教育督导条例》和相关的配套文件,使我国的教育督导也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督导。

启示之二: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督导机构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法定下的督导机构设立和组织网络建设。荷兰为保证教育督导的独立性,教育督导局设在距离教科文部所在地海牙100公里以外的乌特勒支市,有独立的办公大楼,是半独立性政府部门,同时还设有若干地区督导办公室。英国国家教育标准局、俄罗斯国家教育质量监督局都与教育部平行,从体制上确保了教育督导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德国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督导的职责和范围,规定对学校教育督导的职权属于政府,因而教育督导机构的权力很大,对学校的拨款,对教师的任用、分配、晋升和解聘,以及校长的任用,都负有参与考核和建议的职责。法国、日本都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非常完备的教育督导系统和督学网络,各级督导机构均能独立行使权限和职责。

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督导机构缺乏独立行使督导职能的现实问题,要在各级督导机构定位、名称职级、职能权责、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对《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作体现“相对独立性”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教育督导条例》,保证督导职能的独立行使和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高效督导。

启示之三:必须强化专职督学队伍建设

发达国家对督学的配备及其任职条件和聘用办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在督学配备方面,各国都有一支庞大的督学队伍。荷兰教育督导局有440余名全日制督学和工作人员。法国督学分为国家总督学、大学区督学和省督学,现有国家总督学220名,学区督学600名,省督学1600名。英国教育标准局有280名皇家督学和2000多名工作人员,大体上为1000名教师配备一名皇家督学,200—300名教师价配备一名地方督学。西班牙督学配备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3000。在督学任职条件方面,都有很高的学历、专业要求。英国要求只有出类拔萃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充任督学,皇家督学必须是精通一门以上专业的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至少有10年以上教龄。美国则要求各大洲督学不仅要具有硕士学位,还要有教育行政、教育财政、教育视导、教育心理、教育测量、学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经历,或参加过国家规定的讲习班。法国要求督学要有学士以上学位,国民教育总督学和大学区督学须有博士学位。日本要求督学具有大学毕业水平的一级正式教师资格。在督学聘用方面,各国都有严格的选聘和培训要求。西班牙规定各级督学必须在公务员队伍中选聘。英国的上层督学以推选为主,有严格的推选程序;下层督学多为考试和招聘相结合,其程序包括:报刊登广告、个人申请、选委会遴选、面试答辩、进行笔试、提出预选名单、实习一年、正式任命。法国学区督学和省督学在被正式任命和就职前,必须到“国家督学和教育领导培训中心”接受为期两年的上岗培训。

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有些地方督学队伍还不适应督导工作要求的现实问题,要在增加专职督学人员编制、设置各级督学岗位、严格督学任职资格、实行督学招聘任用制、建立各级督学责任区、加强督学上岗培训、提高各级督学待遇等方面,对《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尽快出台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督学能力强的督学队伍提供法律保障。

启示之四:必须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世界各国非常注重建立系统的教育监督和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的保障和服务的职能作用。荷兰教育督导的职责范围很广,形成了完备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监督和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的“国家教育进步评价”形成了具有全面性、开放性、法制性、权威性、公平性、高效性的全国教育评价体系。法国从行政性督导和教学性督导两个层面,形成了权威、高效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测等评价体系。德国的教师评价与教育质量评价,西班牙的学校教育评估和学生质量监测,韩国的国家教育成果评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和世界影响的评价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