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20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1

20*年我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村庄规划建设为龙头,以旧村改建为抓手,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治理农村“脏、乱、差、散”为突破口,结合*乡实际,全面提升和深化“文明为百村行动”,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20*年的重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做好指导

*乡19个行政村,对已列入旧村改造计划或已进行旧村改造的村,乡班子和驻村干部建立联村制,帮助他们寻找发展,改造思路,碰到疑难问题,邀请有关部门下村帮助解决,包括政策处理,资金落实。定期召开旧村改造工作会议,并邀请市、乡级人大代表及有关站所负责人参加,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接受他们的监督和指导。20*年召集二次市、乡代表和村双委成员到旧村改造取得显著效果的有关村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二)强化规划编制,抓好示范建设

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先,*乡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编制,现完成3个村规划编制,在编2个村。

*乡现已有2个省和温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9个温州市和*市村庄整治合格村,为了全乡村庄整治建设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乡政府分批进行上报创建并加大基层组织,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仿等有关工作的力度,确保各项指标的达标,对村庄相连指导进行连片整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争取政策保障,抓好资金投入

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资金投入,*乡各村集体资金空缺,上级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乡指导有关村广泛发动外出务工经商青年,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农村有句俗话叫“有钱出钱,没钱出力”。20*年全乡共投入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300余万元,拆除路边坑30余个,老屋18间,建污水处理池4个,文化广场2个,在使用经费上,每项建设都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征求村居代表意见后再进行,确保经费合理投入,保证环境整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四)深化服务,抓好长效管理

旧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我乡不仅在政策层面上对各村加以引导,还注重在如何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到经常指导、经常督促、经常检查,帮助制订整治方案,协调解决难点纠纷,组织开展拆除声违章建筑,积极参与群众思想动员等等。

抓好长效管理,促进村庄整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20*年全乡创三星1个村、二星4个村,一星2个村,*市环境整治合格村2个。通过市财政年度“以奖代补,”资金相挂钩办法,激发各村的争先创优意识。为了更好地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我乡把用地指标用于旧村改造的村,帮助他们解决拆迁问题。

一年来,我乡在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如资金紧缺、用地指标紧张及各村发展不平衡等。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乡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为建设有山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20*年我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温州市、*市的部署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示范村,连片整理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全面推进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我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力度

乡、村两级要建立健全旧村改造工作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乡政府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办公室一起及时下村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形成,营造良好的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工作氛围。在村口、村内制作精美宣传牌和标志性设施,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

(二)落实有关指标,进一步抓好示范创建

基层组织、计划生育、综治、是乡镇政府的各项重要中心工作,同时也影响着创建示范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20*年我乡对创建示范村的有关村要强调以上几项工作,做到月月有汇报、月月有督查、月月有通报。去年茅坪等5个村上报温州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没有通过,力争20*年顺利通过。

(三)抓好分类指导和村庄连片整治

因村制宜,对有条件的村改造和整治相结合,对偏僻或条件差的村实行以环境整治为主,并以张庄村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努力使夏林头、仰后、南充、泽基、张庄连片整治使乡政府周边村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乡村治理;经验总结;措施分析

我国乡村治理关系到千家万户,总结乡村治理的经验对我国乡村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归纳如下:

一、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不断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

乡村治理的根本制度保证消灭私有制、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着乡村治理的方向,也是保证农村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1982年修订的现行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总的看来,改革开放前中国乡村的主要问题是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对土地自主经营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是城市化与农民维护土地权益不受侵害之间的矛盾。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这些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要处理及时得当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农村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就不可能出现。由此可见,中国乡村稳定发展的根本制度保证是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而不是土地私有制。正确地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与不断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关系是乡村治理中至为重要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其在农村的指导、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农村的核心力量。在中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各种社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及其他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党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法律法规最终都由基层党政部门贯彻落实,因此,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引导、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对乡村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维持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乡村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理念中比较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注意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20世纪60年代初,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农民”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之一。改革开放后,“两个文明都搞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200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对基层文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也涌现出江苏省华西村、深圳市南岭村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基层文化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的农村基层先进典型。他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宣传先进文化,传播先进科技,倡导文明生活;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

四、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搞好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是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正是从中国的这一实际出发,邓小平明确指出:“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因此,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是乡村治理的努力方向。

2002年后,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将过去长期实行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将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优先位置来考虑。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落实视察指导四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四优四化”,着力建设“四美乡村”,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起来”,坚持做到“三结合”,积极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明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公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40%以上。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必须坚持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方略,狠抓政策举措落地,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坚决做好脱贫攻坚巩固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

(一)强化脱贫攻坚措施。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打好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四场硬仗,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清零、扶贫扶志六大行动,实施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环境整治四项工程,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切实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

(二)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期内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尤其是因病因残返贫。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认真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三、以农民增收为导向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以“四优四化”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业融合方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振兴,农民增收。

(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7000斤左右。加强耕地保护,全镇耕地保有量在5万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万亩。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亩,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落实管护措施。大力培育各类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四川生物育种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产量和产能、增产和增收、生产和生态统一起来,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优质高粱、高山蔬菜、粮油种植,力争优质高粱面积达到4000亩、高山蔬菜面积稳定在5000亩、粮油种植达到1万亩左右。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发展优质蔬菜、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高山冷水鱼、烟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升产粮大镇粮油优质品率,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检疫体系建设,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

(三)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加快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强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以猪牛羊禽规模化养殖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化养殖基地。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一批电商村。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发挥益农信息社作用,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四)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打造一批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深化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

(五)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推进品牌强农,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特色乡村手工业,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深化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地区农业合作。

(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支持力度,提高优质粮油种植收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积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财产性收入。

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深入推进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创建,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一)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以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力争到2021年底,基本明确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等村庄分类;到2022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镇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意愿、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1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完成剩余15个村(社区)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任务。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全年完成97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按规定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给予奖励。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开展“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健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管护责任,鼓励将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建成设施稳定长效运行。

(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三进”行动,加强基层临床医师、全科医生培训,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镇域就诊率。完善医保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服务。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积极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行政服务向行政村延伸。

(五)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镇粪污资源化利用整镇治理全覆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切实加大秸秆禁烧力度。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五、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围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支持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节水激励机制。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1年基本完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允许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满足合理需求。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和产能用于占补平衡,占补平衡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可以在省域内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半年完成全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规范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四)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加快做大担保规模。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加强农业保险工作,推进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建立镇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用好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机构涉农业务服务功能,形成共同服务乡村振兴合力。

六、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相结合、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相结合、抓发展和抓党建相结合,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推动基层基础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配齐配强班子。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镇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推进农村无职党员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一编三定”。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落实村党组织5年任期规定,推动全镇村“两委”换届。健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党委要定期排查并及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

(二)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村民委员会要履行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其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其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服务农民、树立新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文明村、最美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等选树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各类先进人物事迹。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和新乡贤群体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四)建设平安乡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配优基层一线平安建设力量,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农村社区。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七、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落到实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党政一把手是抓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行家里手。党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工作。出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实施意见,并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各村各部门要抓紧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确保2021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利用各级党校加强对“三农”工作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考核督导事项,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基层疲于迎评迎检问题,让基层干部把精力集中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建立镇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在岗学历教育、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一批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建设。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宣传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村集体和农民自主组织实施或参与直接受益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筹资筹劳使用监管,防止增加农民负担。出台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办法,规范和缩小招投标适用范围,让农民更多参与并从中获益。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具体贯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总书记“七一”主要发言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城乡统筹、调和发展、具体提高,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探究城区带动乡镇、乡镇带动村社统筹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我区打造“都会农业精品区”、“休闲旅行示范区”以及建立“之江新城”、“西山丛林公园”等工作供应服务保证。

二、工作目的

经过乡村城管服务站建立,深化底层、切近群众、服务庶民,更好地处理我区广阔乡村地域城管服务不足,乡村群众乞助、投诉坚苦的问题,完成城乡城市治理工作力气装备一体化、管控规范一致化、治理服务均等化;打造具有西湖特征的乡村城管服务系统,努力进步乡村的城市化治理程度,构成乡村治理新格式;加强乡村居民的城市治理司法律例认识和城市化观念,削减乡村城市治理违法问题的发作,提拔人民群众的称心度。

三、根本准则

村镇(街)主导——乡村城管服务站由各行政村依据本村城市治理工作需求,向当地镇县政府(街道做事处)提出建站请求,并经同意后施行。服务站首要为行政村开展乡村城管相关范畴的工作供应服务与保证。

部分支撑——区各相关部分根据各自职责,加大对乡村城管服务站建立的指导、支撑力度;各部分的底层站、所、队、办依照定人定责定片的方式,有用完成城督工作在乡村地域的掩盖和延长,构成长效机制。

村民自治——以乡村城管服务站为阵地,推进乡村城督工作村民自治,坚持自治步队,宣传城治理念,完美村民条约,监视村民自律,维护乡村城督工作成效,使广阔乡村居民真正成为乡村城督工作的主力军。

城乡照应——落实城乡统筹,顺应新乡村的建立和发展,执行城督工作城乡一体化。一致方案,统筹布置,为村所需,全体推进,努力改动城督工作的“二元”近况,加速消除主城区与城郊结合部、乡村地域城市治理程度的差距。

四、组织指导

区县政府成立由分担副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分和镇街担任报酬成员的区乡村城管服务站建立工作指导小组,担任一致指导和协调乡村城管服务站建立各项工作(指导小组名单见附件)。

五、施行步调

乡村城管服务站建立工作以两年为期,分三个阶段施行。

1、组织试点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镇村、村、村坚持第一批乡村城管服务站试点,坚持准则,培训人员,营建气氛,投入运转。其他镇街同步在本辖区培养1-2个试点。

2、总结进步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对各试点站的运转状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进一步健全规章准则、理顺运转机制。还,应用各类序言普遍宣传乡村城管服务站工作,为服务站在全区乡村地域的具体掩盖做好预备。

3、具体推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乡村城管服务站形式,至2012岁尾前完成具体掩盖、标准运转。

六、工作办法

(一)标准组织架构。乡村城管服务站的根本组织构造为“一村一站”;偏僻地域可采纳以中间村为主体辐射周边村的方式,设立“多村一站”。服务站设站长1人,普通由地点村首要指导或分担指导担任,担任服务站工作的组织指导与协调;工作人员由镇街和区城管办、区城管法律局、区喜欢卫办等部分在底层站、所、队、办机关干部中遴派,构成服务站的工作主干,担任服务站日常工作;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服务站联络员,担任搜集和反应村民意见,并监视服务站工作的开展。服务站下设村民城管自治队或自治组若干。

(二)明确服务内容。1、宣传指导类。结合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的要求,向村民宣传触及新乡村城市治理方面的司法律例政策,指导村民积极参加城镇治理,盲目恪守相关司法规则,并供应实时专业的指导。2、法律管控类。结合城管法律工作“7+X”的根本本能机能与乡村地域实践状况,对所辖区内国有地盘上及地盘性质尚未改变但已撤村建居区域的违法建筑、情况维护、村容村貌、环卫、无证养犬等违法行为施行日常监视检查,并根据职责进行法律查处。3、项目建立类。对辖区乡村建立工程项目标渣土运输、夜间施工手续处理、工地围护规范等相关内容供应征询服务。4、市容环卫类。结合城市治理要求,进步情况卫生保洁规范,整合伙源,发明洁净有序的乡村情况。5、受理审批类。为村民供应触及城市治理方面的规划类、渣土类、户外广告类及犬证处理流程等审批征询服务;积极履行各类便民服务行动,开拓绿色通道,合时联络相关部分,便利村民处理各类审批手续。6、争创服务类。积极开展创优服务活动,实时受理措置村民反映城市治理的各类投诉;协助村委会和其他单元开展日常事务,处理城市治理热难点问题;组织意愿者步队开展帮贫扶困、便民利民等服务。7、整治支撑类。依据本地镇(街)、村的要求,积极参与严重整治任务,为县政府各项工作供应需要支撑;参加村社举行的各类活动,做好次序维护。

(三)完美规章准则。坚持完美服务站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公开公示准则,来访招待准则,材料台账准则,工作例会准则,内部协作准则,检查考评准则,意愿服务准则,自治队工作准则,首问责任准则,值勤准则,村民联络准则,信息传递准则等。一切规章准则上墙公示,承受群众监视,保证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四)落实服务行动。1、供应日常服务。工作工夫服务站有工作人员在岗,随时供应相关服务;工作工夫以外坚持通信疏通,遇有问题能实时处理措置。2、进行放哨检查。组织工作人员及自治步队开展日常放哨,发现问题催促实时整改,违法违规问题严厉落实查处。3、开展专治。合时开展渣土、犬类、抛洒滴漏等专治,打击违法行为,保证情况,维护次序。4、设立群众信箱。设立群众信箱受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投诉,每周开箱检查,认真落实。5、设立城管宣传服务日。每月按期开展活动,宣传司法律例及生活知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受理投诉告发等。6、开展入户走访。服务站工作人员按期入户走访,调查群众需求,把握底层动态。7、完成相关部分交办的任务。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处置96310投诉、数字城管檀卷等。8、开展城管服务程度评价。每年组织村民进行一次城管服务程度评价,以利改良工作。

(五)增强相关保证。各相关部分、镇街要为服务站的坚持、运转供应需要保证,落实响应办公场合或许办公区域,装备专职及兼职工作人员(步队),配套需要办公设备,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在营业指导、人员培训等软件方面供应大力支撑,保证服务站建立标准、运转优越。保证分工准则:硬件设备由村镇保证,软件提拔由部分担任,经费布置多方统筹。

(六)总结推行提拔。服务站在坚持及运转进程中,要实时总结经历、发现不足,在组织构造、服务内容、规章准则、服务行动等方面合时进行需要的改良和调整,逐渐理顺机制、充分内容、完美准则、优化服务,不时提拔乡村城管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程度。在此基本上,将乡村城管服务站向全区推行,逐渐完成对区内各行政村的具体掩盖。

七、工作要求

1、一致思想,进步看法。建立乡村城管服务站是我区城督工作的年度创新项目之一,是创新社会治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行动和详细理论,是利民便民惠民的主要表现。区各相关部分、镇街要把建立乡村城管服务站作为当时及往后一个期间乡村城督工作的主要抓手,高度注重,增强指导,相互共同,通力协作,积极作为,保证建站工作顺畅推进。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5

一、以创建“平安克尔台”为载体入手,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纳入日程,摆上重位。年初召开乡综合治理委员会议,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市综治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意见“两个”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年初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平安杜尔伯特”的部署,我们结合乡情实际,继续深入开展了“平安克尔台”创建活动。自去年“平安克尔台”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克尔台”创建工作,出台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专人抓创建工作。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创建小组。乡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召开8次会议,就宣传发动群众、分片包干、落实责任、落实防范措施、创建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做出了具体决定。二是广泛宣传,大造声势。为了宣传动员全乡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我们采取了“集中宣传造影响、重点宣传找对象、入户宣传有印象”的办法,扩大综治及创建工作的影响。在集中宣传上,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利用有线广播等方式进行了集中宣传,反复宣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克尔台”的方案、要求、目的和意义;通过张贴标语、出墙报、挂横幅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乡村的主要街路、集贸市场、学校、单位门前悬挂横幅20多条,写墙标50多条,大造创安声势,使全乡百姓和过往人员都了解创建,参与创建,提高了防范意识。在重点宣传上,分别召开了治安联防员、养殖大户、民营企业、个体业户、农用车主会议,讲综治、创建意义,讲防范知识,提高了宣传的针对性。在入户宣传上,印发了有创建目标、任务、措施的宣传单3000多份,发放到每个农户家中,使创建工作和创建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组织村干部、联防员、治安员、调解员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利用各种机会反复讲,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克尔台”工作深入人心。三是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我们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任务分为11大项:来信来访、民事调解、社会治安、依法治村、安全防火、普法教育、防范、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弱势群体情况、掌握本辖区内重点人和事等。为了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到人。实行党委书记包全乡稳定、乡长包防范措施落实、人大主席包民事调解、武装部长包民兵突击连、妇联主任包平安家庭、团委书记包未成年人教育、综治办主任包重点整治、村干部包屯的治安联防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工作措施的落实。乡党委书记、乡长、人大主席、综治办主任等乡领导分别承包9个村的创安达标任务,他们与各村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并纳入村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乡综治办对每名领导创安工作实绩建立了考评纪实档案,年终兑现奖惩。形成了乡、村、屯干部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共同抓创建的良好局面。

二、从抓各项措施落实入手,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

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做到乡、村、屯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为此,乡党委专门成立维护稳定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成立了由乡综治办牵头,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教育、等部门参加的综治维稳工作小组。同时,我们还强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配齐配强乡综治办力量。按照市、县关于加强综治工作的文件要求,调整充实了乡综治办。综治办主任由乡党群书记担任,副主任由派出所长兼任,选配了1名具有大学学历、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热爱综治工作的年轻干部任专职综治干事。目前司乡长兼任综治办主任。各村也都调整充实了综合治理工作小组。二是为乡派出所充实了保安力量。针对派出所警力少的情况,乡里出资聘用4名专职保安员协助派出所工作。全乡建立3个警务区,并在每个村都设立了警务室,每个警务区有1名民警、2名保安员,负责各村的治安工作。三是加强治保会、调委会、联防队等基础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了乡、村、屯三级联防组织,重新调整充实了村里的调委会、治保会、联防队力量。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有威信、懂政策、懂法律、会调解的村民选入调委会、治保会,把年轻力壮、有责任心、遵纪守法的村民选防队。我们先后调整调委会、治保会成员27人,联防队员16人。目前,全乡共有调委会、治保会成员108人,专兼职联防员4019人。形成了乡有联防大队巡面、村有联防中队看块、屯有联防小组护院的联防局面。年初以来,联防队提供破案线索11条,协助派出所破案11起,调委会调解民事纠纷32起,调解成功率100;乡村联防组织共发现、预防案件12起。四是在落实防范措施上下功夫。我乡是奶牛大乡,有1.88万头奶牛,防止奶牛被盗是工作重点。为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采取了多种防盗措施。各村屯都做到了家有墙,院有门,仓有铃,大牲畜和机动车有链有锁。今年元月的一天深夜,有3人开车到后五代屯周佳勤家,把两头奶牛装上车想偷走,被联防队员发现。开车逃跑时,被村民用木头设置的路障档住,将其当场抓获。我们在全乡推广奶牛舍饲,舍门上锁加固,养牛大户安装电视监控器和断线报警器的作法。3月10日,有人潜入官尔屯村关来奇家中,准备将四轮车偷走,在正在向外推的过程中,报警器响了,将窃贼吓跑。目前,全乡安装断线报警器210个,电视监控器37套,收到明显效果。我们还加强了报警体系建设,实现了乡有报警站、村有报警点、屯有报警电话,农户报警电话安装率达70以上,1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电话安装率达95,做到了一旦有警情,迅速联络,快速出警。4月20日,有2名外地人趁大部分村民忙于春耕时进村偷大鹅,被村民发现,立即打报警电话,村联防队员及时赶到,将两人抓获。五是减少火灾损失上想办法。由于我乡部分村屯距离县城较远,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因地制宜,将农用四轮车改装成简易消防车,能够及时控制火情。今年5月15日晚,前伍代村东新屯农民刘国文,夜间喂牛时,发现吴福山家柴草垛着火,便立即用报警电话通知屯消防员,他们立即赶到,利用自制消防车,将火扑灭,避免了一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全乡34辆简易消防车分布在9个村,年初以来,共扑灭火灾4起,预防火灾8起,没有发生大的火灾事故。六是着重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全乡有中小学11所,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作为全乡“民心工程”进行部署,确定了“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总体目标。综治办组织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共青团与各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年初以来共开展法制、消防教育45次。先后采取集中行动取缔学校周边非法经营摊点15处,取缔学校周边200米内游戏室和网吧3处。七是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力度。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各项措施才能落到实处。为此,我们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多方筹措资金,提供保障。一是投一点。按照市、县关于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文件要求,我们把综治办工作经费和防范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年初以来,乡村两级共投入4多万元,用于保安员开资、服装装备,基础建设,宣传等工作,满足了工作需要。二是省一点。我们想方设法压缩开支,20__年投入4万元用于维修派出所的办公用房,改善办公环境。三是筹一点。协调包扶及友好单位,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治安防范。年初以来,通过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共筹集资金6万元,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从抓法制和道德建设入手,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6

今年来,我乡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下,以及县国土资源局业务部门的配合指导下,根据《上杭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政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贯彻县政府出台的杭政综[2005]183号《上杭县非煤矿山治理整顿实施方案》以及杭政综[2005]185号《上杭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清查规范农民建房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落实国土资源基本国策,按照国土资源管理“严而又严”的总方针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切实加强我乡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促进我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耕地保护工作: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土地管理尤其是耕地保护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3887.7亩,保护率89.1%。一年来,我乡加大对耕地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强土地巡回监察及宣传工作,全年未发现占用或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全年新开发旱耕地150亩.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用地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及旧宅居地改建,全乡农用地转用2宗,对新增建设用地有关费用都能按规定、按标准征收,并及时上缴,如契税等。

二、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

全乡全年探、采矿点2个。

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重点抓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宣传工作。今年4月份我乡田增村河山岩处,由于连降暴雨,造成山体滑坡,致使6户房屋倒塌,12户房屋受损变形。为此,我乡立即成立田增村河山岩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抢险指挥部,成立太拔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编写田增村河山岩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向受灾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卡,帮助受灾群众择地安置。

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面,全乡加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支持国土所等部门行政执法工作,充分调动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如通过巡查及时发现7宗违法用地行为,我乡及时组织包村干部、村管站人员会同国土所人员前往制止,对违法用地人员进行耐心说服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土地法律观念意识,更好地防治了违法用地行为的蔓延。在土地、地矿及案件办结方面,由于我乡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全年收到村民件大大减少,全年仅8件,其中上级转办二件,件的办结率、反馈率都达到100%。在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同时,我乡加强干部素质教育,提高干部国土资源法制意识,乡政府及下属部门在用地等方面严格按照《土地法》规定办理,杜绝了乡政府违法用地、供地等行为。

四、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领导及措施

以实践“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效能建设、及创建“六个好”土地所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树立国土资源系统的新形象,对土地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协助解决,如违法用地的调查与制止,土地纠纷的处理等方面,制定土地乡规民约,与村委会签订农保责任状,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作为村级班子目标考核内容之一等,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乡用地秩序,促进了我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五、根据年初政府工作安排,乡长陈华对我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负总责,安排乡党委副书记张伟林同志为土地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安排到人,在全乡工作会议上土地所工作情况都能得到体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计生、财政、综治等一起成为乡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7

一、认真总结,进一步坚定开展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信心

自去年开始,我区以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把康庄工程、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以“二改、四化”为核心内容的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提出了“一年试点,三年推进,五年完成”的建设目标,排出了21个示范村、159个整治村。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完成3个示范村,23个整治村建设,并代表我市参加省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2003年度考核,获得了优胜奖,整个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村庄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的作用得到显现,开展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村庄整治建设列入区政府八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各乡镇也高度重视村庄整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部署,年终有考核,党委、政府班子专题研究,并确定了一名领导具体抓村庄整治工作。各整治村千方百计想办法,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处理一些难点问题,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部门密切配合。区规划分局完成3示范村和10个重点整治村的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并开始着手编制列入规划的21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区林业局根据自己职能,开展了送苗木下乡活动,帮助有关村绿化2000余平方米;区水利局在农村河道整治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区农业局结合沼气池建设,对农村污水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建设、国土、卫生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对示范村、整治村进行了帮助和指导。三是取得成效明显。从目前的整治情况看,工程进展顺利。截止到9月份,各整治村和示范村已投入建设资金1270余万元,完成年度投入任务的94.1%。硬化道路21.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公厕8座,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2861人。一年多来,虽然我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与省、市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整治工作力度较大的县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差距还很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村与村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也不平衡。据区百村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止今年九月份,投入大的村已经投入资金几十万元,如华墅乡上墅村、花园乡上祝村等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度慢的村则投入不大,进展缓慢,个别村还停留在原来的建设水平上;二是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办法不多。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村集体结余资金和部门扶持资金,一些村眼睛向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多。三是区域布局规划比较滞后,特别是中心镇、中心村的体系规划框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些已经整治过的村在卫生保洁、村庄环境管理管理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从存在的问题看,我区村庄整治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村庄整治工作的信心。一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认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关键是要解决农村落后的生活状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庄整治工程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大措施,也是一项科学的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不移的抓好落实。二是要从落实省、市重大决策的角度抓好村庄整治工作。这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用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区政府每年从财政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这次村庄整治工作省、市、区三级是下了决心的。三是要从顺应农村发展需要的角度落实村庄整治工作。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上了重要位置。从我区实际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又位于城郊,开展村庄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尤为迫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落实好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和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工作。

二、严格标准,进一步明确“百村整治”工程建设的工作重点

去年是我市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的启动年,今年是扎实推进年。目前,我区的“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进度和质量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乡镇、有关村要针对当前“百村整治”和生态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热情,全面推进“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当前主要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体系建设力度。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里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心村、中心镇基本规划框架,全市要求在今年年底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109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1012个整治村的规划编制。根据这一要求,我区要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心村、中心镇基本规划框架,为下一步乡村布局调整打好基础。全区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21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180个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各乡镇和规划部门要集中人力、财力、时间,尽快编制完成村镇布局规划框架。区规划部门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确保“人员、措施、责任”三到位,采取有效措施,把规划编制好、论证好。

(二)要严格按照村庄整治考核标准开展村庄整治。按照区委办(2004)24号文件精神,今年年终区委、区政府要对各乡镇村庄整治村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分数补助资金,考核分达不到70分的,一律不给予补助。所以,各乡镇一定要严格按照村庄整治标准开展村庄整治,认真抓好“两改四化”工作。“二改”就是改水改厕,要加强村内给水、排水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可以考虑建设集中污水处理池,对村庄内的生活、生产污水的进行无害化处理,村民的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各乡镇、行政村要对露天粪缸进行一次摸底,逐步进行清理,特别是对列入今年百村整治工程的行政村和一些乡村主干道两旁的露天粪缸,年底前要坚决予以清除。“四化”就是要实施道路硬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村庄整治村和生态村还没有完成通村道路及村内主干道硬化,要积极筹集资金,在公路硬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使村庄道路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各乡镇、行政村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切实抓好农村垃圾的减量、收集、管理、清运等环节,要动员群众实行卫生包干,对可以利用的,结合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和有机物还田处理,引导和鼓励建设农村沼气池。各村要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池、垃圾中转点等固定设施,做好日常的卫生保洁。在环境美化方面要按村庄规划搞建设,纠正乱搭乱建行为,村内要建有公共绿地,并对主要道路两旁、住宅之间进行绿化,有条件的村,还应结合新村规划,实施宅基地整理、自然村撤并和旧村改造,使村庄布局合理,建筑实用美观、房屋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各乡镇、村要结合实际,合理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出行,特别是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路灯安装率要达到90%以上。

(三)要因地制宜创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创出特色、形成有知名度的品牌效应。要在两个方面创出特色,一个是要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创出特色。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不要求每个村搞成一个模式,我们提倡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环境和特点,搞出特色,村庄规划要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浙西文化和生态特色,反映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形成一批特色村、小康村、生态村、休闲旅游村。另一个就是要在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上创出特色。要努力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农村的保洁员、卫生员,要做到人员、经费、责任“三落实”。乡镇要统一规划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对本区域内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进行统一规划设置,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1个垃圾中转站,远郊乡镇自行设置一个垃圾集中填埋场,同时对中转站、填埋场要做到专人负责,定时清运、定时清理。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中转站、填埋场按期建设到位,区财政对按期完成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建设的乡镇,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各乡镇的垃圾填埋场要求今年12月底前建成使用。

(四)要多方筹措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资金。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要立足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好村集体自有资金,挖掘潜力。同时也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省里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宅基地整理政策(用地指标)、农村土地整理政策、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以及其他支农政策。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广开思路,大胆引进外力,扩大融资渠道,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以经营的理念,组织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

(五)全民动员开展农村垃圾卫生环境集中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要结合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机遇,全市要在农村深入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各乡镇要在春节前,统一开展一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重点是抓好公路主干道、溪流、河渠两侧的综合整治工作,禁止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农作物秸秆等固体废物。同时,各行政村要组织和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村内垃圾大清除,彻底消灭卫生死角,对村内河道垃圾等漂浮物进行一次全面打捞,杜绝向河道乱倒垃圾,特别是对农村烂桔要进行一次整治。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和谐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巩固和谐平安创建工作成果,为创建“平安上坊”打下扎实基础。

二、职责任务

(一)督促指导帮扶村委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督促和指导各村开展平安上坊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点,落实民本工作制,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原则,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工作要求,做深做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督促指导帮扶各村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督促指导各村搞好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加强对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按照“两减少、两扩大”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监外执行人员和吸毒人员的监控的管理,防止这部分人员失控危害社会。

(三)督促指导帮扶各村开展重点整治行动。督促指导各村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深入排查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增强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治安复杂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集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组织开展集中整治。

(四)督促指导帮扶各村深化和谐平安创建。督促指导各村把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推动综治工作进村入户,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乡镇创建活动。

(五)督促指导帮扶村加强法制道德教育。督促各村大力开展对“六法一条例一办法”的宣传普及及法制道德教育,积极创新宣传教育的手段,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反警示教育,着力做好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保障工作,提高群众法律道德素质,引导群众树立“维护和谐稳定人人有责”的观念,做到有序维权,依法表达诉求。

(六)督促指导帮扶各村夯实综治基层基础。督促指导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巩固各单位综治组织,加强基层综治软硬件建设,配齐配强综治干部。进一步加强综治服务队、综治特派员、治安信息员、治安志愿者、信息联络员等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三、乡综治委成员单位挂点村名单

四、工作要求

(一)周密安排挂点帮扶的乡综治委员成员单位成立帮扶工作小组,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一个职能办公室和一个工作人员负责与帮扶点的日常联系,及时掌握挂点村平安创建的进展情况。帮扶活动要突出重点,每年帮扶工作要有情况总结。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9

一、试点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从当前农村乡村治理体系中薄弱环节入手,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二、试点目标

到2021年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基本形成,乡村治理的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为科学规范,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结合,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

三、试点内容

(一)加强党的建设,筑牢乡村治理堡垒。一是大力实施“引擎工程”。出台《关于实施“引擎工程”争做基层党建示范的意见》,以“组织引航,党建强村;科技引领,人才兴村;政策引路,产业富村;宣传引动,文化活村;制度引导,依规治村”为主要内容,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和县直单位帮扶责任,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拓宽村干部成长空间。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实行县委组织部直管村书记制度,每年按照10%左右比例,择优评选直管村书记,挂任所在乡镇党委委员,享受副科级待遇,实行一年一考核、动态调整;开展从优秀村级后备干部中公开比选村党组织书记助理,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储备人才。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公开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每年调剂编制名额,定向用于从优秀村干部中公开招录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三年提升”行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农村致富能手等群体到村任职,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村干部,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工资水平确定报酬。三是推深做实“四联四帮”工程。将“四联四帮”(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工程作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统揽性工程,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合基层党建为民服务全程、“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六大载体”,“一揽子”安排、一体化推进。丰富“联帮”内容。在参与主体上,除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外,吸收致富能手、外出创业有成人士、乡村教师(医生)、村内企业主等群体广泛参与联帮,在联帮项目上,除建档立卡贫因户外,将需要帮扶的群众以及脱贫攻坚、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具体工作或事务,均纳入帮扶内容,引导参与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主动联帮,切实发挥“四联四帮”工程更大效用。四是推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出台意见,按照“管好一个村、盘活一个村”的原则,吸引产业致富带头人、外出创业有成人士担任村名誉书记(主任)、创福公司董事长,签订任职协议,赋予职责权利。对优秀回归能人,优先作为县委组织部直管村书记推荐人选,挂任所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划拨办公经费,实行县领导联系、县直单位联合包帮,优先给予项目扶持,支持带头兴办经济实体、推广致富技术、解决剩余劳力、兴建公益设施、倡树文明新风,全面加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步伐。五是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创建试点。将信用村建设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努力把农民、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项目组织起来,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信用村建设,营造党员带头、干部示范、人人守诚信、村村讲信用的良好氛围。在农村金融改革基础上,选择两个基层党建较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诚信氛围较浓的乡镇先行试点,通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大力弘扬“诚实、厚道、守信、担当”的诚信文化理念,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六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工作。推行清单小微权力管理,让小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有效,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各项合法权益。

(二)加强自治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一是厘清基层自治职责。依法确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权责边界,促进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建立村级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理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将村需要依法履行的事项进行精简,不断扩大村民自治工作覆盖面,更多从经济事务向社会事务延伸。二是加强自治制度建设。完善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管理制度,让老百姓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群团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级治理体系。积极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社会组织推动行业自治。尝试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完善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路长制、园长制。三是构筑民主协商平台。在党组织领导下,搭建基层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公共事务的平台。积极推动村规民约大体检,确保有利于实现自治、促进法治、善于德治。推进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四是规范自治议事程序。规范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事务议事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提高党员和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法治建设,规范乡村治理保障。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专业性行业性民事调解组织,建立法治宣教馆、法治广场等一批法治文化示范点。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广车载法庭、背包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二是筑牢安全治理防线。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开展防火、防盗、防诈骗、防安全事故宣传,倡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治安巡逻等群防群治活动。建立“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三是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完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依法调解机制,人民调解组织延伸至基层。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成立调解、协调等多元化矛盾化解途径。四是完善法律服务。整合法学专家、律师、政法干警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法律工作者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法治作用。

(四)加强德治建设,激发乡村治理活力。一是深化文明德治引领。深入宣传学习道德模范,形成全社会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扎实推进文明餐桌、文明旅游工作,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依托县、乡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根据群众点单和需求摸底,及时派单给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受服务需求人和广大群众的评价和意见,让实践活动接地气、有人气,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婚丧事办理引导性、约束性标准,强化“一约四会”职能,发挥老党员、老村干、新乡贤等作用,推动村级婚丧喜庆事宜集中办事场所建设和婚丧喜庆事宜办理监管,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二是强化振风超市激励作用。通过县、乡镇、村三级配套和争取社会组织捐赠,每年投入资金1000-2000万元,利用乡村闲置房屋或依托乡村民营超市,通过政府搭台、村民参与、积分引导、物品奖励等形式,每月开展以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环保卫生、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评比活动,引导农户参与评比实践,获得积分,兑换商品。各村普遍组建由老党员、老教师、新乡贤等参加的文明新风评比委员会,所有文明新风评比过程全程公开,确保“振风超市”运营透明、群众信赖。三是推行“红黑榜”奖惩机制。在各村普遍设立“红黑榜”,对在各项评创活动中受表彰的农户上“红榜”,发放积分券奖励,获得不诚信户、不孝儿女、卫生不整洁户等负面评定的上“黑榜”曝光,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持续保持“红黑榜”评选比例,确保全年覆盖面达到全村农户数的60%以上。强化“红榜”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对“黑榜”人员的教育转化,让更多的人争上“红榜”、减少“黑榜”。强化“红黑榜”结果运用,逐步探索乡村“红黑榜”与个人征信、职业准入等挂钩机制。四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统筹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整合文化服务场所数字资源,构建全县文化信息数字平台。积极推进图书总分馆一体化建设,构建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县直单位图书室、流动图书车为补充的公共图书服务“一张网”。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文化乐园免费正常开放,充实农民文化乐园管理员和辅导员,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推进文化下乡和进基层志愿文化服务,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德治新风。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9年9月-12月)。县成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按照试点方案批复,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等。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1年10月)。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试点任务。2020年12月开展一次中期评估。

(三)总结完善阶段(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总结试点成果,为乡村治理体系提供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文旅体育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统一负责试点各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承担日常工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动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调配合。试点工作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县建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和会商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围绕试点工作职责,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细化工作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确保试点工作有效衔接、落实到位。

乡村治理的工作总结篇10

3月1日上午,**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召开。会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精准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委副书记、市长***强作具体安排,市委副书记***主持会议。

会上,曲沃县、尧都区围绕农村工作作了典型发言;隰县、乡宁县、大宁县、浮山县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指出,要坚持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扶贫工作重要思想为统领,切实增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去5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脱贫攻坚开创新的局面、取得决定性进展,根本在于总书记“三农”和扶贫工作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委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和扶贫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进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市情、农情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充分说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格外必要和格外紧迫。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方位,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历史契机,坚定信心,狠下决心,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失时机向前推进,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临汾路径。***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临汾路径,实现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农村全面繁荣进步、农民全面富裕发展。一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特色化、精细化、标准化、功能化的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在提升质量上做文章、在科技强农上做文章、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努力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竞争优势。二要扎实推进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推进公共服务“上山下乡”。三要扎实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应退尽退政策,认真落实河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建设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太行山水源涵养区、百里汾河经济带湿地植被恢复区三大生态屏障。要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要扎实推进优秀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现代文明要素提升传统乡土文化。要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作为独特优势和靓丽名片,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要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五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农村“三基”建设,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抓好党建促进自治,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广泛普法严格法治,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建设平安乡村。要树立新风倡导德治,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注重树立宣传典型,感召带动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要求,要准确把握扶贫格局新变化,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以总书记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为榜样,把脱贫攻坚放在全国大局、百年目标、全党使命的高度,准确把握扶贫格局新变化,确保脱贫攻坚战连战连胜,夺取精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努力走在全省前列。一要坚持聚焦深贫,集中攻坚发力。要坚持精准施策,鼓励永和、大宁两个深度贫困县先行先试,形成以改革促脱贫的工作格局。要做好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有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工作。要瞄准全市2.2万深度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探索完善、跟进落实保障性扶贫措施,确保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二要坚持质量为先,确保脱贫成色。要加强分类指导,在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脱贫特色县,巩固提升摘帽县,统筹推进非贫困县,确保工作有的放矢,不留死角。要综合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行开发式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保障式兜底。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抓好具有普惠性、标志性的重点工作。三要坚持把好标准,保持正确导向。确保脱贫攻坚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准确把握好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三保障”标准。四要坚持自我发展,激发内生动力。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结合起来,加快补齐“精神短板”,坚持正向激励,加强思想教育,引进新思想、新业态、新模式,树立脱贫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鼓励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五要坚持责任到位,持续狠抓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带头落实“双签”责任,层层向下传导压力。要强化督导,改进考核,深化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县际结对、企县合作、专业人才挂职和学校医院对口“六个帮扶”,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落实县(市、区)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倒逼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落实。二要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精准施工。要在高质量制定规划上下功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体现乡村特色、展现乡村魅力。三要强化资金支持,确保投入到位。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切实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资金筹措新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四要强化队伍建设,提供干部保障。要真正把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充实力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广纳贤才、广育英才。五要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创新宣传形式,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形成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