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0:03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符号;应用

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属于重要因素,通过视觉符号的合理应用,可使设计作品内涵及意义得到更好表达,可使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作品内容,从而能够较好吸引消费者注意。因此,为能够更好实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符号的合理应用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重要手段。所以,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各种视觉符号合理应用,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得到更好进行,进一步提升作品水平及质量,促进视觉传达设计得以更好发展。

1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特性分析

1.1视觉符号具有定位性特点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及符号而言,均要在一定条件及一定范围内才能够被理解,在具备一定相关文化修养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接受并理解符号所表达信息。对于受众所具备的视觉经验而言,其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知识背景与文化修养,而这些因素同时也对用户的符号识别能力以及识别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质量而言,受众视觉经验以及联想能力对其具有很大决定作用,因此设计实质上所针对的就是用户思维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所选择设计符号应当使各个方面人员均能够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信息得以准确传达,因此视觉符号具有较明显定位性特点。

1.2视觉符号具有认知性特点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对于所选择视觉符号而言,必须要具备明确意义,应当保证不会由于地域及文化特点差异而有歧义出现,从而使受众能够对符号信息准确进行解读。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而言,其成功决定因素主要就是对作品含义能够正确理解的受众广度,以及受众理解作品的深度,广度越大,深度越深,则所设计作品可能性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符号也就有越强认识性。

1.3视觉符号具有独特性特点

通常情况下,符号都比较注重于追求相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理解更加容易,然而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其关键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是追求差异。一般而言,虽然符号形式对识别以及传播比较有利,然而要引起注意相对而言却比较困难,很难对受众视觉神经造成刺激,也就很难使受众产生深刻印象。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依据不同环境及不同受众选择不同视觉符号进行运用,增强符号独特性,从而尽可能实现创新,使受众印象加深[1-2]。

2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同视觉符号运用分析

2.1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指示性符号运用

对于指示性符号而言,其所利用的就是符号形式以及所需表达意义见所存在必然逻辑关系,其是在由因到果认识基础上而使得指示作用得以实现的,从而使受众能够对其意义能够进行充分了解。

对于指示性符号而言,由于其与其对象两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其对象也就属于一种相对比较特定的事物,具有确定性、单一性及个别性特点,并且和具体实践及地点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对于某一事物而言,只要能够表明其真实存在,则指示性符号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便能较好发挥出其作用,很多记录性文件就是以大量指示性符号为基础,从而确证某种事实。在一个比较陌生的城市中,若缺乏指示性设计符号,则人们很难准确确定方位,也很难区分事实及虚构,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人们生活中指示性符号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2.2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图象性符号运用分析

对于图象性符号而言,其属于直觉性符号,其主要是通过在造型上对对象相似性进行模拟而得以形成的。对于图象性符号而言,其属于表征对象所具备一种特性,对于这种符号人们可产生直接感知。此外,在图象性设计符号中很多方面因素均有着较好应用,包括结构图、图案以及模型与效果图等相关因素,这些符号均属于模拟实际中的一些有关事务,或者对其实行造型描写。在广告图形形象设计过程中,若向受众直接展示商品外观形象,利用图形符号较好展示商品特性及材质,可更好吸引受众注意力。对于图象性符号而言,其所具备较明显特点就是具有较强易读性,并且简单明了,这种符号在较难相互进行沟通的领域内比较适用。

2.3视觉传达设计中象征性符号运用

对于象征性符号而言,其与所涉及对象之间并无必然内在联系存在,而是以社会上自觉形成的习惯的作用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对于该类型符号所具备意义是人们共同认可的,且继续对这些符号进行使用,从而使其得以形成。对于象征性符号所涉及对象以及所具备相关意义而言,其属于长期以来很多人共同感受并且产生联想而得以形成的。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为能够较好运用象征性符号,必须要对象征性符号所具备象征意义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运用,才能够使象征性符号的运用发挥其作用及价值,使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3-4]。

3结语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视觉符号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逐u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这一因素加强认识,并且要加强重视,对其特点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对各种有关视觉符号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使其水平及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使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萍.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学解读[J].艺术研究,2011(1).

[2]苏箐,昌蕾.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融合[J].学术探索,2013(10).

[3]孟雪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J].大众文艺,2014(12).

[4]张成琳.论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形式与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6(2).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2

关键词:现代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流派

现代艺术毫无疑问对传统艺术是一次全面的颠覆改革,不管是从创作手段还是表现形式上,甚至在思想表现方法上都是全面的、革命性的变革,毫无疑问它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是从肌肤渗透到骨髓的。现代艺术虽然没有传统艺术那样极其注重表面的精准,色彩奢华,它更注重的是人性内心灵魂深层的探索与发现,并且将新思想新观念不加过多修饰,甚至的表达出来。时至今日,随手提起一本关于艺术的杂志或者书刊,都会有关于现代艺术的激烈讨论与探索性论述。风靡世界的现代艺术对设计的影响尤其深远,贡布里希曾说:“二十世纪的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现代艺术的流派众多,并争奇斗艳,从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主义到风格派、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形形的艺术流派。虽然这些流派中多数的产生犹如昙花一现,但是它们同样对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以下主要探讨达达主义、立体主义、风格派、超现实主义对视觉传达在版面设计、插图创作甚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1达达主义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达达主义从它在苏黎世诞生的那一刻起,都带着戏谑、玩世不恭的感彩。不管是从它在卡巴耶·伏尔泰咖啡馆里,被一群热血年轻的艺术家用餐刀随便插到一本德法词典指到了“DaDa”,就这样来给它定下了玩具木马意思的名字那一刻,还是后期它被许多评论家批评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物件的自行车轱辘和小便器也成为饱受争议的作品时,它其实已经达到了对世界影响的目的,颠覆人们对艺术理解的传统观念的目的。因此以色列美学家齐安·亚菲塔有这样精彩的说法: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艺术真的需要美学知识,而美学却无能于提供这种拯救。更糟糕的是,不去严肃地问问一个小便器、或者把颜色泼在画布上、或者经过扭曲的废品究竟是不是艺术品,某些美学家却默不作声,另一些去找定义艺术的新路子,其方式是,任何什么东西都能够捏弄成艺术品。不是把陷入杀人狂状态的一群艺术家带往新的福地,美学家们却亦步亦趋,对艺术家留下的那堆废墟啧啧称奇。

不去净化艺术的神庙,他们倒对恶俗顶礼膜拜。正是这样,批评与赞美双方的激烈较量下,达达主义甚至其他现代艺术流派虽然稍纵即逝,但是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极其注重视觉的吸引力的学科,当然不会少了对达达主义这个“香饽饽”的借鉴。例如《绝对伏特加》的广告招贴中,把布鲁塞尔家喻户晓的撒尿小男孩形象换成了伏特加的酒瓶,从中不难看出杜尚的影子。杜尚最重要的贡献是“现成品”艺术,这直接促使观念艺术的日益风行。他把“现成品”或者“添加现成品”当作艺术品的行为不仅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更以其机智的反讽对“自由意志原则”、“艺术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了质疑与挑战。有人认为达达的风格是无聊的而且充满愤怒的、破坏性的,但是毫无疑问,达达的成就不在于其艺术作品的本身,而在于它带来许多颠覆性的新思想、挑战性的新观念。它重新质疑艺术的本源,探讨艺术的思想趋势,以更直接的表现方式,彰显艺术的魅力,启迪了后来者的思潮,深深影响了设计界。

2立体主义拼贴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当立体主义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标准,用柱体、球体、椎体,把事物抽象成几何形时,透视的三维空间让位于二维的平面模糊移动,创造了无限可能性的造型,代替了描绘物象的外貌。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成功获得这个“新的表达方式”迅速成为国际艺术和设计中各种不同的发展的一个出发点。当时的设计师从立体主义中受益,西班牙设计师帕雷特便是典型。他根据立体主义的特点,从各个不同试点分析题材的各个面,借助这种语言创造高度结构的艺术作品。法国设计师卡桑德也深受其影响,在他这幅招贴设计中,整个画面通过严格的分析和组织,将线条聚集在画面中的右侧,与向右上方伸出的一条文字构成了动势上的延续。毋庸置疑,立体主义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影响广泛,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上都能看到其影子,而在拼贴这种表现手法上,设计对这种方式情有独钟。

自1912年后,毕加索、布拉克放弃放弃了前一阶段将形体完全分解的单一造型方法,转而使用明快的色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造型手段——拼贴。这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谁是现实,谁是幻觉的问题。根据这种表现手法,视觉设计汲取其营养,将彩色的纸片、印刷品及各种不同的材料,组合在画布上,再经过艺术加工,使绘画与与保持着各自特性的物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大量的拼贴作品。自此,拼贴艺术便一发不可收拾,它完美演化出各种思考艺术的新方式,在之后的发展上,几乎每十年都被重提和重新时间。这种媒介在视觉传达中具有魔一般的魅力。诚然,拼贴艺术将粗暴、不和谐的元素巧妙并置,正伴随着大众文化蓬勃兴起,无休止地拉扯着我们的注意力。

在更深的层面,唯有这种创作方式依靠一种破坏性的行动,从语境中断章取义,横加扭曲,正是动荡的20世纪现代艺术之绝妙表征。在此拿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令当今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来说明拼贴艺术的影响甚巨。这幅被认为是第一幅波普艺术的作品,继承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勾勒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代表各种意义的符号。随之科技的发展,电脑技术发达的今天,视觉设计拥有更先进的作画工具,使拼贴随手拈来,并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完成了一个个以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3风格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被当代网迷们戏称“excel”小达人的蒙德里安作为风格派的代表人物,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用各种方块画着画,他的这些小方块的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他认为形体不是表示特殊的状况和特征,而是还原于自然所具有的、自然永恒的要素。在他的画中,运用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与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他创造这种平衡宁静的艺术,企图安慰当时战争中人们不安的心灵。毫无疑问,这些用各种方式组合起来的方块,对当时的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视觉设计也迅速吸取其精华,创造出秩序性的理性的画面。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的思想超越荷兰国家,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它在艺术实践从家具到建筑,从服装到雕塑,诸多领域都留下了足迹。而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瑞士的平面设计先锋理查德·保罗·洛斯极有代表性。洛斯从风格派的精神中认识到,用具有一定尺度的绘画单元,以集群的方式互相重叠,或者用数理的方式来分割和组织画面,并以规则的方式排列色彩,可使画面充满节奏与美感。他用无数次实践总结创造出标准的作图方式,根据色彩的数量、位置以及形体大小的安排,类似于连续的音乐,遵守预先决定的法则来展开主题和副主题。这种创作手法和风格始终贯穿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并赢得大众的认可。

4超现实主义对插图与招贴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者沉浸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并致力于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糅合,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正是这样的思想观念激发了设计师们的灵感,创造了许多夸张、奇幻、不可思议的绘画与设计。可以说,有了超现实主义这面大旗,视觉传达设计才得以朝着越来变化无穷梦幻般的美丽形态。超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不同,它打破了那种否定一切的恶性循环,达达主义是消极的、破坏性的,而超现实主义则致力于通过画家去影响社会。与此同时,超现实主义创新了设计传达可借用的技巧,如通过结构再拼贴重组其特点的插图形象。他们还直接将印刷品图像转移到画面上,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把多种形象组合到他们的作品中。超现实主义这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招贴设计、书籍插图等各领域设计中。

强调梦幻的万能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认为梦幻能够到达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梦幻的东西才能改变现实,才能够到达奇妙的超现实境界。擅长“做梦”的达利用超乎现实的扭曲的事物,表现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插画艺术借鉴这种梦境般的绘画技巧,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梦一般的色彩让观者进入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在招贴设计领域中,许多作品都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如经历了许多年的“绝对伏特加”招贴设计,其中涵盖的艺术手法众多,我们不难从中找出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可见超现实主义对商业设计的影响深远,并将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继续影响下去。现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作为艺术史上意义深远的一次艺术运动,它包含了众多艺术流派和艺术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它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广告招贴设计,还包括插图设计、书籍版式设计、影像设计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读物设计、多媒体设计也逐渐扩大视觉设计领域的疆界。本文的论述只取了现代艺术众多流派中重要的几个,还有许多对设计影响极其重要的流派,如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等。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全面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在许多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出现代艺术的影子。正如前文提到的,达达主义的拼贴手法、立体主义的形式、超现实主义对插画和版面的影响,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获取的作用。现代艺术在思想上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理念,在形式上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这些对视觉传达设计总体来说都是为它向更深远更广阔的方向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而现代艺术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失,它将继续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更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燕侠.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69.

[2]詹朋伟.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6(01):231.

[3]陈莉.再谈汉字形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大众文艺.2015(24):135.

[4]路庆敏.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2015(24):63.

[5]吴通达.谈网络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100-101.

[6]沈磊.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120-121.

[7]蒋杰.论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4(20):123-124.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3

关键词:非理性;平面设计;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主要是指有效利用画面中已有的视觉元素用于视觉交流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是利用画面中的视觉元素对整个图画进行更加直接和形象的信息传递。此外,视觉语言还可以被称为视觉的形象语言,尤其是在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借以理念、情感传达以及信息的图形、形象等众多因素的一种视觉样式。

1非理性平面化设计的特性

1.1设计表达比较含糊

在信息量巨大的现代化社会中,清晰的理性传达形式已经不能被人们瞩目了,甚至还会忽视。而非理性的平面设计却在追求暧昧、模糊和双重译码,它能够利用一定的方式对各种各样的艺术语言、形式作为有效的视觉设计符号,从而将它们拼接组装成一个形式整体,实现平面设计的双重译码或者混搭的概念,也就是说把意义相似的不同元素进行多种搭配,或者使用具有多重涵义的同一个物象。非理性设计倡导歧义性、多义性和兼容性。主要是运用含糊的平面视觉组合,从而制造出视觉上的障碍,看起来有种自由、多义的视觉模糊的噱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强烈探求心理。非理性不追求和谐、完美的平面视觉效果,主要是以强烈的戏谑、娱乐和玩笑等自由的方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效果。

1.2无序的视觉语言

平面化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传达信息,设计不仅需要具有明确的视觉秩序以及赏心悦目的图形,同时也需要适当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其中,理性的设计想要利用一种清晰、纯洁的视觉形式来对受众进行有效的引导,可是非理性却要冲破正统平面设计的束缚,进而需找全新的视觉表达形式。在非理性设计中会运用解构和混乱的形式,从而使文字或者图形以颠倒、重叠、反向甚至错位等不合常理的排列形式在平面设计中出现。另外,还可以对文字进行字体设计、字号上的变化,从而获得刺激观众眼球的最佳效果,将平面设计的观念更好地传递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非理性设计中无序的视觉语言在当前社会中不仅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并且还能够充分激发受众的欣赏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这也是非理性在平面设计中的关键所在。

1.3游戏性的设计态度

现代化设计注重真个设计过程中的随意与直觉性,平面设计者也总是在寻求游戏状态下设计内容的自由性,再对情感进行叛逆性的表达,旨在追求一种视觉感官的一种刺激感,从而赋予平面设计一种愉悦、轻松的游戏性。非理性的设计注重个人在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感,从而运用个性、自由或者是荒诞化的表现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达,想要追求感官和表现形式上的刺激,关注设计的感性化,而不是那种理性中刻板单调的设计理念。非理性的平面设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视觉阅读习惯,并且还会运用现代技术带来全新的视觉刺激,强化设计作品的效果。

2非理性平面化设计视觉语言的运用方式

2.1视觉的焦点

平面化设计是一种信息的沟通载体,视觉关注和对视觉焦点的制造是信心现代化传递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而沟通则需要依赖于注意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尤其是在当前视觉信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人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信息阅读,因此在信息的传递上一定要充分加法受众的视觉注意力和阅读的积极性。而正统、大众化的设计最容易让人产生阅读上的审美与阅读疲劳,所以非理性的平面设计就会为人们制造视觉刺激。但非理性的设计不是单纯考虑从消费者的需求,而要获得一定的商业认同感,以陌生、新鲜和与众不同等形式来吸引受众的眼球,造成强烈的平面视觉上的冲击力。

2.2解构形式

建筑行业最早使用解构手法,同时也是后现代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设计手法。形式解构将数码化符号和视觉元素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获得一种全新的平面设计形式,是对正统设计形式的一种突破。对解构手法多种类似的形态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组合上的呼应,还可以对不同的物体形态再次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产生一种动态的散乱视觉效果。这种非理性的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设计中的不稳定与冲突的特性,另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重构和拆解等设计方式来冲破事物正规的构建格局,从而构建出全新的格局,再加上人们对常态性的事物已经形成习惯了,甚至是麻木,所以这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能够给受众强烈的感官刺激。可见,非理性的平面设计为人们创造了一种富有趣味性的视觉表现形式,注重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特定信息的传达。

2.3游戏性的规则

每一种游戏都由自己的规则在里面,并且具有一定的机构和组织意义。其中,理性设计能够通过计算网格以及视觉流程的明确来进行信息传达,对一些有迹可循的基本规律加以强调。但是非理性设计就会依照自己的游戏规则进行,充分利用混乱、刺激和无序的视觉性语言,虽然表面看起来没有实质性的章法,但本质上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尽管如此,但非理性设计依然是建立在视觉基本形式语法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将平衡与对称、韵律与节奏、尺度和比例等形式法则,根据需求有效控制在一定的差异范围之内,就会产生传统设计上的美。但如果改变其形式规则,用一种游戏的愉悦形式来实现感官刺激和形式表现方面的趣味性,就会产生另一种意义上的美学意义。

3总结

总之,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平面设计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理性的设计依然是它的主要内容,但人们对非理性的设计越来越关注。并且随着社会文化的碰撞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潮流,并且在视觉形式上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从而进一步强化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更好地实现设计作品对信息的传递。虽然非理性的平面设计语言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都不同于和谐、传统和理性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着的、科学性的艺术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怡.浅谈符号在设计中的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2]苏志岩.中国平面设计传统元素视觉语言的现代思考[J].文教资料,2008(25).

[3]苏志岩.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与设计信息的传播[J].文教资料,2008(24).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4

文字设计的本质是字体语言化、字体图形化的过程,是按照视觉设计规律,对文字进行整体的设计安排,将文字与语言、图像相结合,为信息沟通提供新的平台,为人类构建新的文化思想提供载体,从而提高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随着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在视觉艺术作品中,文字设计的地位日益加重。为了在二维空间中寻找与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形式,更多的人开始利用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文字设计进入了新的视觉空间中。本文主要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设计的创新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文字设计;创新解构;重构

文字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其进行加工和编排,使得文字容易被受众识别、理解。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字设计认为文字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传递信息,其重视文字的基本功能,在遵循设计形式美法则及传统美学规律的基础上传递信息,从而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为了给人的视觉印象更加清晰明确,其力求文字效果具有整体统一的视觉表现,讲求的是文字的可识别性和易读性,从而被大众普遍接受。不会因为设计过度,而导致其可读性不强,这也是文字设计创新的基础。但是这种理念容易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容易使画面表现形式单一,往往限制了创作者的思维和表现方式。因此,我们要进行改革创新,在传统文字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赋予文字设计新的生命力。

1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解构与重构

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解构与重构设计离不开“图”这一原形。“解构”的形式表达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图形定义,体现了文字图形含义的“多重性”特征,使其在二维平面内扩展到多维认知空间,丰富了文字图形表现语汇,延伸了“形式”的表现。由此可见,解构与重构的设计手法具有多样化形式感的作用,能够对文字图形起到丰富视觉语言的作用。解构是图形的重新分解组合的观念与手法,重构是视觉造型语言基本元素的重构。解构为图形新形式的创造提供了新思路,在解构的前提下,重构能够把解构的全部或者若干单元还原成全新的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管是图片还是文字,通过解构,都能赋予图示化结果以全新的内涵。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等的运用,要结合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性格和文化,增加对图文的解构与重构等手法的运用,才能传达出更深广的内涵和蕴意,促进视觉传达设计,得到更多观众的理解和认可。

2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设计创新——解构与重构方法

2.1解构方法

解构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是后解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即“结构分解”。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他补充了消除、问题化等意识,而其原意为分解、消解等意思。解构文字是把文字本身,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进行分解、消解,或者为了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使其与诸如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进行有意识的重组和拼贴。“解构主义”提倡高度模糊和凌乱化,反对现代主义的矫饰,反对二元对抗,因此解构文字的核心是破坏、分解。首先,需要用肆意妄为的精神。抛开传统的美学规律所要求的完整和统一,打破完整,破坏约定俗称的规律,形成破碎的空间。打破整体的、完整的形象与意义,为重新构造新的视觉形象提供基础和条件。在文字设计中,设计者关注的重点是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充分表达,不再是作品的完整统一。一方面,文字及内容的合理性被忽视。人们对于画面的关注点从文字内容本身转移到文字图形化的表现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打散的趣味性和对文字非常规的处理上。另一方面,画面呈现出多中心、多视点的格局,文字突破了有限空间的限制。文字解构是在看似凌乱和不规整的表象下,为了达到形散而意不散的视觉效果,字与形、形与形之间都需要存在高度的协调性,并不是文字各个解构和图像之间毫无章法的堆砌。因此,文字解构是设计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并不是没有章法和没有度的。

2.2重构方法

由于“重构”是在“解构主义”的破碎中建立起来的另一种模式,因此,“重构”是“解构主义”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是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一体化的联盟。这种表现手法为文字设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宏大的舞台。

(1)笔画重构。

为了准确的传达信息,在文字不失识别性的基础上,根据视觉设计规律及形式美的法则,按照文字本身的特点,将文字的笔画打散后,进行笔画之间的重构,能够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效果。首先,笔画共用。为了增加文字的设计感和追求文字造型的生动性,将文字笔画打散重构的同时,把某些具有相似结构的文字共用其中的一个笔画、结构,从而使文字之间呈现出特殊的视觉效果,产生相关性和互动性。其次,笔画图形化。为了使文字设计具有点睛之笔的效果,把文字中某些笔画进行图形化处理,在将文字笔画打散重构的同时,又活跃了画面。另外,笔画缺失。在将文字笔画打散重构的同时,为了呈现出生动和特殊的视觉效果酒瓯,把文字中某些不影响文字识别度的笔画或结构去掉。

(2)添加和取舍。

通常,添加是指在汉字结构之上,不改变文体大结构的情况下,进行装饰性的添加。取舍是指把无关紧要的、在设计中不能体现实际意义的结构去掉,选取文字中必要的、值得保留的结构。添加和取舍是文字重构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汉字的字形中体现着无限的意境。在缺失掉一些笔画之后,根据人的视觉惯性,很多汉字并没有丢失其能揭示内涵意境的主要结构,依然能够给人感受到文字本身的形体与内涵。甚至有时候在进行取舍重构之后,一些汉字能更加充实地传达出意境,使其形象更加饱满。如:重庆图书馆的馆徽。“重”字与“图”字各取半边并行的取舍并结合,体现出了图书馆的特性,充分地表现出了重庆的地域特性。成功地利用解构取舍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标志想传达的含义,把“重庆”和“图书馆”两关键词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标志中。

(3)图文重构。

为了形成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图文重构是将文字或图像运用某种设计理念、视觉规律进行分解后再结合在一起。图文重构的过程中,为了加强画面表现力,以图文重构的方式,表现出文字和图像等要素局部之间的关系。如:重构过程中,为了加强视觉强度,可以运用重构画面的疏密聚散;为了加强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可以运用重构元素的色彩、肌理等视觉效果;为了加强画面的空间关系,可以运用重构画面的结构、韵律等。在重构的过程中,为了使画面的表现形式存在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设计者往往从感性出发,打破空间的前后顺序、理性的因果关系,重感性表现而轻逻辑关系,从而让受众获得一种感观的觉醒。

参考文献:

[1]于锟.汉字解析重构与平面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0.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5

关键词:海报;设计信息;层次;分解

海报自诞生以来,它传播信息的初衷就一直延续至今。海报设计的最大特点依旧以传播准确无误的信息为前提,伴随各种吸引受众眼球的形式。在海报设计中抽象的信息源在视觉化的过程中形成视觉信息,视觉信息也因信息类别的差异呈现不同的信息层。在海报设计中设计信息的层次也因此有所划分。

一、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

当一张海报向受众传达一则信息或者一个概念时,这张海报涵盖的全部造型内容显然成为这些信息或者概念视觉化后的物化状态。在海报设计的过程中,表达某一内容总需要某种外在造型附加而上,贴切地陈述主题。这样以造型为基础的视觉信息,是海报设计中最直白、最基础的信息层,也是给受众带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最具冲击力的设计信息层。它是海报设计中其他设计信息提取的根本,可以称之为语法信息或者技术信息的设计信息。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层在海报设计的设计信息层中充当的角色,就好比一个完整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它排列主与次的结构,标明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秩序,为最终明确地表达整句话的含义塑造血肉的躯体。而在海报设计中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转化为设计语汇,则主要是指海报的色彩、形态、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色彩,是造型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惹人注目,极具张力。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说,“我喜欢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为人们所看到。”人的视觉感知范围是有限的。当人与物相距甚远,人的眼睛无法捕捉到事物的外型和轮廓时,对颜色的感知成为观察和判断物体的主要方式。所谓“近看花,远看色”就是这个道理。色彩虽附着于外形之上,但它有色相的变换,可以表达情绪、营造氛围;它可以调节明度,从而变化画面的节奏,制造各样的韵律感;它有纯度的差异,或冷暖、或激昂、或明朗、或暧昧、或温柔。

形态,在此主要是指海报画面中的图形,以及视觉要素之间的构成手法(或者说组合方式)。图形在信息传导方面的能力与色彩传输信息的特质有所差别,却同样是海报主要传达信息的视觉手法。人类通过眼睛观察事物,捕捉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对事物外形轮廓的捕捉,这是一种识别习惯。当人与物体之间距离一定时,人会不由自主地捕捉外物的轮廓形来分析和确定所看到的事物。所以,在一定的视线距离内,图形成为抽象信息视觉化的直观载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色彩给予人的强烈感受。构成手法或者说组合方式,它是海报设计中形式美塑造的连接纽带。在这些构成法则当中包含众多的内容。例如节奏与韵律的调和,比例与尺度的权衡,对称与均衡的考究,对比与协调的变幻,变化与统一的融合等等。这些构成法则被纳入到海报设计的图形创意中,也流露在图形与图形的组合构成中。即使在海报的色彩中也依旧能寻得踪迹,但相较于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部分便显得含蓄许多。

材料的特质在细节处最能展现,它使近观也有了新的趣味。材料之美,美在它的肌理效果,质地给人的视觉感受,或者触感给人的真实,抑或嗅觉可以捕获的味道。当物体近距离放置在受众视线范围内,人的视点会不由自主地移动在细节之处,材质最细微和最独特的特点在这个环节被发现。

二、以抽象内容为基础的语义信息

当受众的视线停留在海报的造型上,逐渐认识或被其吸引。这些现象都在显示:受众正被有意识地引导去关注造型画面之下的深层涵义。这些埋藏在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之下的设计信息,是相对抽象的设计信息,它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所有的造型语言的运用,气氛的烘托都是在以传达某一明确的、抽象的语义而进行的。通常而言,这层相对抽象的语义信息是海报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也是设计者通过海报传达给受众的核心内容。若把以造型为主的语法信息看作海报设计的“形式”,那以抽象内容为基础的语义信息则充当着海报“内容”的角色。人类读取信息的过程都是需要先对事物的表层信息有所认识,才能理解深层的内容,进一步解读和分析事物的类别和属性。同样,对一张海报的认识需要先对其造型有一定的视觉印象,才能深入剖析海报所要传达的主旨、表述的主题。所以,在海报设计中以抽象内容为基础的语义信息必然要建立在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之上。在海报的设计中,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层是以有意味的纯形式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以抽象内容为基础的语义信息则通过传达一定的语义,引起受众的关注。这种关注度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唤起受众的共鸣,而这些共鸣多半又来源于相同的生活体验或情感体验。

除了附着于海报造型实体之下的抽象内容,在海报设计中出现的表述特定语义的文字同样需要在以海报所传达的造型信息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解读。这样的文字表述主要通过单个的字、词组或句式,或者段落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文字同样表述的是抽象内容,但这些文字的出现多半是为了辅助海报所表达的核心信息,它主要目的在于补充说明海报所传达的中心内容。

三、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

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建立在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和以抽象内容为基础的语义信息这二者之上。设计者需要在充分传达海报核心信息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海报创意。受众却需要在对海报认识、体验的过程中才能萌发对海报的审美意识,并进入到接收设计者所传达审美信息的阶段。所以,受众在接收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这一设计信息层时,需要通过体验的方式获取。

不管是从海报的设计者设定视觉信息的角度,还是受众读取海报中视觉信息的角度而言,在海报的设计信息层中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都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首先,在海报创作的过程中,设计者把抽象的信息源转化成最贴切的视觉语汇。同时,这些视觉信息的造型内容融入了设计个体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这些以传达准确信息为前提,个性的审美观念和设计习惯又是设计者独有设计风格形成的缘由所在。这也就是为何在良好诠释同一个设计主题下,即使是从同样的视点出发,也会存在众多设计上的差异。再者,受众在读取海报的过程中,因受众自己各不相同的审美取向,对海报中所传达的信息会呈现不同层次的接收度。如果说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用其强烈的形式感刺激受众的眼球,使受众被动的读取海报信息,甚少带入个人的审美喜好。那么受众对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的接收却是带有浓烈的个人审美意识色彩。被动的接收信息,很难用审美偏好作为指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不被受众偏好的信息依旧被强制性地纳入到受众脑海中。受众对信息被动的接收,自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拒心理,使信息的广泛传播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海报的视觉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的接收度,与设计者审美意识、受众审美意识产生的共鸣度成正比。这种审美意识的连结一旦形成,受众对海报所传达信息的接收度会呈现明显的主动性,进而衍生出明确的审美偏向。

四、结语

在海报设计的设计信息层中,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是最基础的设计信息层。设计者需要塑造视觉造型表达更深层的抽象含义,受众需要通过视觉造型来理解设计者传达的深层内容。以抽象内容为基础的语义信息传达,需要建立在物化的造型实体之上。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传达,更是需要建立在前二者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并且缺一不可。海报设计的创意者把抽象的信息源合理的视觉化,转化为特定的视觉造型,同时融入设计者的某些审美倾向进行海报的创意设计。受众对海报信息的接收则是一个从认识具体造型形式向深入了解抽象内容的演变过程,并同时引申出审美意识。无论是对海报中设计信息的分层规划,还是对海报中设计信息的读取接收都需要通过以造型为基础的语法信息、以抽象内容为基础的语义信息和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信息这三者达成传达或者接收的指令。

【参考文献】

[1]徐恒醇.李砚祖,王明旨.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黔.设计艺术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汤义勇.招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卢小雁.平面广告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8

[7]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8]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6

关键词:招贴设计;符号语义学;研究

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给人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符号化的思维与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可以把人定义为符号动物。”可见人类的意识领域正是一个符号的世界。而招贴设计图形视觉符号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以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为信息的载体。通过视觉符号把信息进行传播和交流,从而为企业、市场服务。

一、图形符号的基本特性

招贴设计中的图形作为一个视觉符号是平面设计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以及深层含义同时也对招贴设计中所传达的信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

1.1信息的传递者

招贴设计中的图形设计,非常直观,一目了然,比较感性。我们在“读”懂一段文字和“看”懂一幅图形之间的感受过程是明显不同的。当看招贴设计中的图形可以直观感受它的含义以及与招贴中的意境。好比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把哈姆雷特的照片一放,他的形象特征就一览无遗了。可见图形在传播信息中占优势。招贴设计中图形的选择也要考虑它与主题的是否相符。

1.2信息的活跃者

图形传递直接有力,因属视觉传播,即可将其所代表的信息有效地投射出来。图形因在招贴设计中所占的比例大小、空间位置的不一样会导致画面的活跃指数以及受众的接受信息的程度。而语言在传递信息这一块相对弱,比如同一段文字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而好的图形设计则可以表达出含义深刻,视觉吸引力强又带给人们更深的回味和无尽的想象,揭示着情感内容和思想观念,使意念表达得饱满、形象、且有深度,可达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1.3信息的提取者

图形形象的直观,生动准确,富有特点,比语言文字更易识别、方便人们理解记忆。因此,尽管有了文字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我们很多的视觉传达还是要配上图形才更能说明问题。图形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周围的人们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使招贴设计的图形信息鹤立鸡群,不被信息的海洋淹没,恰如其分的图形设计将显示其巨大的效力。

1.4信息的推动者

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已成为世界各族人民沟通交流的一大障碍。而图形是具有世界性的,它可以超越国家民族间的语言障碍有效推动信息的交流传播,因为构成图形的视觉元素大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环境,它们是相同的或相似的。但也因源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图形有时也会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从而很好的都通彼此间文化信息的传递。

二.图形的语义研究

招贴设计中图形的符号形式与语义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关系。在设计创作和解读中,如果我们过于陷入纯粹的图形设计中,就可能导致削弱图形语义深刻的人文内涵,导致招贴设计的图形与社会脱离,忽视符号作为人类文化积淀的丰富信息和内涵。如果把图形混同于语义,因强调图形的形式感而弱化内涵,就容易造成招贴设计中只看到具象的图形美而忽视其招贴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意图。实际上,图形与视觉符号所具有的语义内涵远远超过形式本身可以显现的样貌,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环境背景,拥有巨大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如果我们不超越传统形式主义美学观念,重视从符号语义学的视角来认识反思我们的视觉艺术,就很难体会到视觉语言中丰富的内涵和积淀,难以真正把握招贴设计的本质含义、作者的设计目的、传播的影响力以及结果。

2.1符号语义与招贴的文化相融

一幅公共场所投放的商业招贴,如果受众看后却不知所云,不能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的,另外,符号意义的表达必须吻合一定的历史文脉,不能断章取义地进行设计,每个时代有其特定的时代风格,设计师的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文脉,有的放矢,才能在设计的符号系统中既延续一种文化传统,又表现出不同时代的风格特征。

2.2符号语义与招贴的环境适度

符号学设计必须充分注意设计语意表达的外显性与内涵性的关系,中国古代造园设计理论中就曾明确提出过“宜设而设”的设计观。设计符号的语义表达要充分把握“度”,处理好语义表达的层次性,内外结合,形成设计语义有效的、合理的表达。符号语义的使用要符合周围的环境,使之很好的融合以避免不协调性。同时在运用的时候要把握好度,否则适得其反。

2.21符号语义的传播

设计符号系统的信息传达要适中,要有一定的信息冗余度,即除必要的信息处,还要有一定的隐含信息,以免在符号语义表达中造成信息缺乏,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信息过分充裕也会造成符号系统内部秩序的紊乱,以致难以有效、恰当地表征符号的意义。

2.22符号语义的构建

符号形式以符号底层基础元素点、线、面为物质基础,并因为其现实空间的可视性而呈现出形状的、色彩的、材料的、位置的等等相关物质属性。它和纯粹理论上“形”的概念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不同,是现实世界形态的具体样貌。正如阿恩海姆所指出的:“形状和形式这两个词在应用中往往被用来标示同一事物。”随着人类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被标示“事物”的内涵愈加丰富。阿恩海姆认为“所有的形状都应该是有内容的形式”,就是反映了符号形式与符号语义的关系发展和密切联系。我们在完成形式语言塑造的同时,也建构了符号语义和符号本身。

2.4小结

图形符号是图形中的具体语义单位。尽管它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在某些特定环境中也可能独立地作为“图形”特殊形式使用,但它总体上依然还是隶属于图形语言表述整体,需要和图形环境中的其他符号有机结合,才能建构图形完整的语言表述内容。

三、总结

符号语义的形成,依赖于符号形式这个物质载体,源于人类自身生存经历和文化经验的积累、延伸。图形符号形成的最初形态是以与外在事物类似、近似为原则的象形和指示。随着人类生存体验和文化积淀越来越丰富深厚,象征性图形符号开始产生并越来越丰富多元。符号语义从单纯的图像和指示作用发展到象征语言的表达,从单一符号诉求发展到组合符号创意,图形符号语言超越了传统意义的“内容”,包容了感觉、意象、概念等多层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永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J].美术与设计,2004,(1):58-62.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7

【关键词】五色观视觉设计文化融合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熟练运用色彩原理并且建立完整色彩体系的国家。五色观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对于审美的贡献上,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其就具有象征性、哲学性、社会性的深刻隐喻。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这种独特而历史悠久的色彩文化同现代的视觉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色彩是现代视觉设计的重要部分,优秀的视觉设计不仅要求色彩能够强化视觉感受和提升审美品位,更需要色彩来表达设计情感,传达设计语言,尤其是对于我国的视觉设计行业来说,要做出能面向世界的作品就必须走突出民族性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领悟我国传统五色观的精神内涵,将传统的五色充分融合变化,使其更好地符合现代视觉设计的要求,才能使得传统的五色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使得我们的视觉设计具有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

一、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内涵

五色观是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基础,中国传统的五色萌生于更为原始的蛮荒时代,在古老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阴阳五行说诞生的时候,五色观才算正式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色彩观念。古代五行理论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了五色中的白、青、黑、赤、黄。在五行理论中,正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运作不休才诞生了万事万物,五色之间相互调和而产生新色彩的现象更被比喻为相生的体现,这也更加使得五行与五色的对应深入人心。此外,据古籍的记载,先民们还将五色同宗教和方位相对应,所谓东帝主青、西帝主白、南帝主赤、北帝主玄,中央则为黄帝,在先民的朴素的宗教思维中,各个方位的天帝们都将五色作为对应,体现出五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社会和宗教的影响。

在五色的使用方面,古代中国等级鲜明的社会结构使其也具有了森严的等级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上来说,仁、义、礼观念的倡导使得儒家将白、青、黑、赤、黄五色定位为正色,将五色赋予了尊贵的象征意义,同时以各种不同的代表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阶层,并且提倡严格遵守这种等级的规范。

实际上,除了这种社会等级上的象征意义外,传统的五彩本身在传统的色彩观念里也具有非常鲜明的象征特色。青色,在五色的色彩表达中常常代表着生命之色,象征着自然中郁郁葱葱的生命万物,因此也常常被用来指代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黄色,则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五行中主土,被认为能调节金、木、水、火的不足,在五方位中又居中,为主宰位,因此黄色在五色中被认为是具有尊贵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历朝历代都被用作统治阶级的皇权象征。红色则象征吉祥、富贵、兴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用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白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矛盾的一种色彩,一方面它是无生命、无血色的表征,常常用来代表凶兆;另一方面白色对应五行中的金,象征着纯洁、光明。黑色是五色中最为神秘的颜色,古人认为天的颜色为黑,代表着一种像天一样无法认知的神秘,在五行中也常常被认为能孕育万物,居于众色之首的地位。

二、现代视觉设计中五色观的运用

各种视觉设计的意义不仅使得某种物品或者产品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也常常能够体现一个设计师和一种设计风格的特色和情感表达。要想创作出能够在国际设计交流和竞争中具有一席之地的优秀作品,仅仅对传统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色彩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在深入研究和挖掘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是传统五色观在现代视觉设计中体现的必经之路,以下是几种传统五色观在现代视觉设计中运用的手法分析。

(一)五色在图形信息中的体现

图形信息是我们在视觉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视觉表达方法,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抽象符号,它们常常以视觉抽象思维的方式体现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语言,也常常容易表达出一种特定文化的特征。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的图案和图形例如人物、花鸟、各个朝代的图形等,搭配上传统的黑、

白、红、金,能够体现出非常强烈的色彩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

(二)五色在文字设计中的表达

文字设计是以不同的文字的结构和含义为基础,结合想要表达的含义,对文字进行结构、大小、风格、色彩上的再设计,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文字设计上,中国汉字的象形结构是表意和象形的完美结合,这也给视觉设计上的中国特色的表达提供了天然的基础,现代的文字设计常常结合传统的水墨风格,以黑为主,辅以传统的五色,在墨的浓淡深浅之中将文字幻化为亮丽的水墨画,营造出的视觉效果灵动多变,在鲜明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仍然不失现代感。

(三)视觉设计中象征意义的传达

传统五色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传统五色在民间文化观念中的象征意义密不可分。五色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天然的联系,使得色彩表达本身就具有了深刻的内在力量和感情冲击。出色的视觉设计常常使用简单、朴素的视觉载体,运用五色的搭配和变化使视觉表达的力量不仅仅浮于表象,而是注重色彩本身传达的情感。这方面,例如中国申奥的中国印等设计作品巧妙地将黑色、红色、白色的传统色彩融入其中,简单的图形设计却凸显出传统中国色彩的张力,使得整个设计大气磅礴、韵味无穷。

结语

如今的世界竞争更加倾向于文化的争鸣,好的视觉设计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在目前的国内设计中,对于传统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设计者往往将传统的色彩与元素生搬硬套,殊不知这样的设计效果却是南辕北辙,我们应当更注重挖掘传统色彩文化的精髓,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合理的融合和继承,创造出更多的具有现代性的“中国色”。

(注:本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名称:中国传统五色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13b0022)

参考文献:

[1]张缨.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8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一直在寻找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以突破听觉的局限,比如现代音乐中的先锋派音乐。通俗音乐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越来越依赖于视觉元素的创新。如前所述,如果说欣赏音乐的传统方式是被动地以“听音乐”为主的话,那么通俗音乐突出强调视觉效果,通过演唱者的造型、服裝、表演以及舞台灯光、布景、特效,来增强艺术效果,人们欣赏通俗音乐的方式是参与式地与演员应和,即以“看音乐”为主。当代,通俗音乐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形式、商业包裝手段和产业化运行模式,使其兼具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特征。并且这种潮流已经影响到传统音乐的表演,有的钢琴家不再局限于弹钢琴而是手肘脚并用甚至用臀部“坐弹”键盘;一些演奏家们不再局限于演奏更注重表演。在演奏环境上灯光、舞美以及视频技术等要素一应俱全,把听众变成了观众。正如美国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指出的:“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视觉化在整个现代时期已经是司空见惯,而在今天它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视觉化体现出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向,音乐视觉化(或称“可视化”)是整个文化视觉化的一部分。当代文化各种形态、各个层面的普遍视觉化已成为一种潮流,这种视觉文化呈现出由传统转向现代、由不可视转向普遍可视、由偏重内容转向偏重形式、由模仿现实到超现实、由理性主义静观转向感性主义“动观”等新的特点。周宪提出:视觉文化的当展趋势首要的一条就是“视觉性成为文化主因”,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及其解释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维度。当代文化中的高度和普遍视觉化,集中体现在不断强化可视性和视觉,这从根本上摧毁了许多传统文化的法则,当然也摧毁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法则。卡拉oK、mtV中音乐与视频图像的结合是一种颠覆,演唱(奏)会选择宏大奇特的现场更是一种颠覆,人们用以理解、解释、欣赏的方式越来越呈现出感性直观图像化和视觉化趋势,视觉传达技术的进步使得视觉需求不断得到新的满足。文化视觉化趋向不仅以视觉满足为主要价值追求,冷落传统的“静听”,还把视觉效果转为更为逼真的触觉效果,如随数字技术、遥感技术发展起来的3D技术等。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不难理解视觉文化为什么会成为更受大众青睐的文化。相关研究表明:在信息吸收率方面,视觉为83%,听觉为11%;注意力集中程度方面,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保持力(三天以上),视觉为20%,听觉为10%,视听结合为68%。当代生活节奏空前加快,相比耗时费力去理解复杂的音乐结构和深刻意义,人们更愿意借助视觉来理解把握作品,或者只是娱乐放松。

音乐的“视觉化”问题,主要指如下几个层面:

1.作为音乐本源的音乐视觉化。音乐的最初形态往往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可见,音乐的最初形态是视听艺术而非纯粹的听觉艺术。音乐独立为听觉艺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的结果。无论劳动起源说,还是巫术说、娱情说、模仿说,均无作曲家、词作者、演唱演奏者之分,也元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音乐营销之分。值得注意的是,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在音乐视觉化方面的探索发展是对音乐本源存在状态的一种高级回归——尽管,原始时期的音乐视觉化与今天我们所说的音乐视觉化具有很大的不同。

2.作为音乐创作的音乐视觉化。作曲家的乐谱创作中出现意大利的钉型乐谱、哥德式乐谱等静态的视觉传达;现代西方音乐中的视觉化探索(如约翰·凯奇《4分33秒》)等都类似于音乐视觉化现象。但是这些只是对审美通感联觉的利用,或是以反音乐、非音乐为取向,不具有本文所说的音乐视觉化的本质特征,即共时可视化。作为音乐本体的音乐创作,可以纳入审美可视化范畴的,应该是指作曲家在作曲过程中同时对应构想它的视觉呈现元素,并把这种视觉元素与作曲有机融为一体的视听一体化创作方法。这样有点像原始时期的“乐舞”式音乐。它的根本特征在于创作初始方式和最终呈现方式的视听共时性。比如谭盾的许多音乐创作是与视觉大师一起完成;又如与其他视觉艺术相结合的电影音乐、电视音乐、动漫音乐、游戏音乐、广告音乐、舞蹈音乐、音乐剧、电子音乐等,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内在高度融合,互为诠释,整体表达,缺一不可。无论从音乐作品还是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来看,都包含视觉化要素,都可以看作音乐创作本体的音乐视觉化。

3.作为音乐表演的音乐视觉化。音乐表演在音乐产生的原始时期本来就是一体化的,后来当音乐独立为听觉艺术以后,音乐的表演性退居次要位置。音乐审美的静默性、抽象性、多义性和复杂性上升为权威标准。直到现代,随着接受美学等理论的发展,音乐表演作为音乐二度创作、音乐欣赏作为三度创作、评论和美学研究作为四度创作的重要性才再次被人们所认可。特别是通俗音乐中的歌手、乐手、舞美、灯光、音响、服裝、化妆、道具、裝置、环境乃至演唱会海报、广告等都作为音乐的重要视觉传达符号逐一纳入进来,并日益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音乐的存在方式是形式和内容、主体与客体的高度统一,创作、表演、欣赏的高度统一。如西方通俗音乐中的广场音乐包括摇滚乐、甲壳虫乐队、雅尼乐队、克莱德曼通俗钢琴演奏等等,打破了传统音乐欣赏的被动反馈模式,形成互动参与、自由狂欢的新模式。如果对音乐存在方式的研究不止步于四度创作空间,还可以提出音乐创作的第五度空间,即指音乐表演中的视频制作、形象包裝、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音乐多元视觉化传达,这一空间在音乐存在方式和表达方式中的作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作为音乐传播的音乐视觉化。音乐的传播活动自古有之,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信息的共享活动,也是音乐存在方式的一个方面,只是不同时期传播的具体方式不同而已。乐舞是一种初始传播方式,后来的宫廷乐舞、民间说唱、乐谱印刷、音乐会等都是视觉化的传播方式。再后来发展为音乐广播、音乐电视、音乐电影、卡拉oK、大型演唱会等视觉形式传播。当音乐进人信息时代、数字时代,音乐的创作本体、传播载体都纷纷打上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印记,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被记录存储在高容量的磁介质上,主要通过互联网、手机、随身听设备进行传播,“读屏”大行其道,数字技术将音乐的视觉推到了一个新的极致。

音乐与设计初始的本源关系,最为直观的是各种器乐的设计。比如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小提琴、圆号、长号以及中国的琵琶、二胡等,都有一个设计演进的过程。现代通俗音乐中出现的电子琴、电子合成器、电吉他、数码钢琴、架子鼓等,包括音响设备、录音设备、音乐播放器等,都是音乐艺术与设计艺术(还加上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不断联姻的结果。设计使这些乐器变得越来越美观、越来越实用。不仅如此,音乐会广告设计、音乐书籍的设计、唱片封面设计、音乐厅的设计等也早已经出现,而后的舞台美术设计(包括灯光、舞美、道具、裝置等)以及服裝、化妆等,实际上也大量运用到了设计的理念和技法。

本文所论的音乐的可设计化,是基于当代通俗音乐高度可视化基础之上的音乐视觉传达特质。

当代通俗音乐有别于传统音乐,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在作曲技法上有差异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由音乐艺术产业化所导致的音乐个性化、音乐表演化和音乐视觉化。比如,与美声歌唱家不同,一个流行歌手如果缺乏嗓音声线的独特个性,缺乏与众不同的外在形象,就不具备商业价值,自然也就不具备音乐市场认可的艺术价值。在传统音乐里视觉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通俗音乐中它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观看大多数通俗演唱会,人们并不一定在乎歌手唱的如何,甚至根本就没打算听他如何“唱”,而是看歌手如何“演”,视觉的享受大于听觉的享受,音乐在这里变成了一种背景、一种环境。于是,视觉设计便成为通俗音乐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视觉传达设计也就成为了音乐设计的必要内容。正如现代人不再满足于工业产品只是给人生活实用,人们也不再满足音乐只是单一或主要诉诸于听觉。物质生活的审美化(设计美的出现)和精神生活的物质化(通俗音乐商品及其产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和两大基本现象。现代人对音乐的欣赏方式和审美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现代音乐的创作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改变。通俗音乐的商业化、工业化和流行化,不仅表现为音乐生产、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还表现为音乐的视觉形式成为音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工业品的一种特殊形式,音乐的可视性、表演性被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

凡具有视觉特征的物质形态产品(也包括绝大多数文化产品)都要求具备设计的要素。所以现代设计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也就成为必然。随着时代变迁,现代设计也已经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混沌理论、绿色设计等新思潮的出现,已经打破传统设计学的范畴。从现代设计的实践发展来看,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设计活动已经出现把视觉传达与听觉传达、形式传达与内容传达融为一体的趋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学中所谓的“功能与形式”,其内涵与外延必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至少在“功能”上不会局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它一定会指向人类的精神追求、文化追求,设计的对象也一定会从一般物质形态扩大到精神形态、文化形态。对于这一点,一些设计学理论研究者已经开始给予关注。比如德国的马克斯·本泽和伊丽莎白·瓦尔特在《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一书中,就把舞台设计、音乐(记谱系统)以及电视广告、影视片、动画片等复合系统纳入视觉传达设计系统的范畴。设计学家尹定邦先生认为,随着今后数字技术、传播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还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传达媒体由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视觉符号形式已经或正在由平面为主扩大到三维、四维形式,传达方式由单向传达向交互式传达发展。由此,音乐从创作生产、表演到传播推广,与设计艺术整体融合是大势所趋。

从音乐视觉化的几个基本层面看,可设计化也蕴含其中。作为音乐创作本体的可设计化,是指:音乐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命性变革,视觉设计成为音乐创作的新要素;对那些已经实现音乐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形式,如电影音乐、动漫音乐、游戏音乐等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提升。作为音乐表演的可设计化,是指:无论音乐厅表演还是广场音乐表演,对表演者形象、舞台环境等多元视觉要素进行更为精巧的预先策划设计,以取得与欣赏者完美互动的效果。作为音乐传播的可设计化,则是指运用设计的方法不断推出更新更好功能更强大的音乐播放设备、播放软件和平台,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音乐电视、音乐电影等产品。

在探讨了音乐的视觉化、可设计化之后,我们对其现实意义便有了如下认识:

(一)催生音乐设计。所谓音乐设计,主要指在现代通俗音乐高度可视化的背景下,音乐生产者从特定的设计理念出发,在准确把握人们音乐消费趣味和需求的基础上,对物质形态或精神形态的音乐产品进行预先设定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是设计艺术在文化工业(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工业)的具体运用。它遵循设计艺术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同时体现文化工业特别是音乐工业的规律和特点。它主要应该包括如下范畴:音乐创作设计、音乐表演设计、音乐媒介和音乐传播设计、音乐器乐设计、音乐产品包裝和广告设计、音响工程设计、环境音乐设计、影视剧和广告音乐设计、音乐剧设计、mV设计等。它们分别归属于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三大类型,或是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两大类型。现代通俗音乐设计是一种综合设计艺术,它围绕音乐艺术整合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三大设计领域,涵盖了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视听一体化艺术和复合多媒体艺术的相关要素。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还包括了音响工程设计、背景音乐等一类的听觉设计,比如人声设计、模拟现实的立体环绕音响等听觉信息设计。它突破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框架,更加接近音乐艺术本身。

(二)助推音乐工业化。当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音乐不断被产业化、工业化。虽然一些学者对这种工业化浪潮后现代文化极为反感,但是作为艺术回归大众、回归生活的一个有效路径,音乐的工业化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流行文化在其创作中,通过不断向传统道德和传统价值观挑战,实际上实现了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双向美学理论革命”,也就是实现了艺术向生活的回归。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双向“革命”,实现艺术的第二个回归:向大众的回归。

中国音乐的产业化浪潮中,通俗音乐是排头兵,是整个文化产业的主力军。音乐文化产业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文化产品可以被复制和批量生产,通过商业化的营销使原来那些长期停留于少数文化贵族圈的艺术成为大众共享的产品;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音乐的创造和传播。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兴起的“卡拉oK”热、“mtV”热、“歌星走穴”热、“超女快男”热、“网络音乐”热、“手机彩铃”热等,音乐在产业化的同时,也在实现音乐的大众化。音乐作品商品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损耗原有艺术审美内涵和艺术创造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当音乐成为商品,音乐商业活动成为产业,音乐艺术与设计艺术的跨界融合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情。现代音乐产业化,是以现代通俗音乐为主体、涵盖传统音乐商业活动在内的一整套体系和运作过程。音乐的产业化为音乐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在整个音乐产业化的过程中,音乐设计历史性地成为了主角。在整个音乐产业链中,音乐设计无疑具有了关键性的意义。音乐策划人、音乐策划公司,在对音乐活动进行策划组织、对歌手进行声线定位与形象包裝、对音乐作品进行宣传推广时,都会自觉不自觉运用到音乐设计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一流的设计和策划实现音乐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听觉符号与视觉符号的完美统一,赢得市场,在更好地传达音乐文化内涵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到了数字音乐时代,音乐作品的视频设计更为重要,优秀的视频设计能更好地传达音乐作品的审美内容,表达音乐内涵。

通俗音乐与时尚艺术有着密切关系。著名歌星常常引领时尚潮流。“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为设计和视觉化的世界里。因此,从设计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可以更加深入地触及视觉文化中时尚的深层问题。”比如,从设计的本质来说,它是将某种设想或概念赋予某个事物,不仅能够造成视觉,吸引视觉注意力,有利于传达视觉信息;而且还能在建构价值的同时传达价值,有意识地体现民族的、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品味。所以,音乐艺术借助设计“主要关心事物应该是的样子,还关心如何用发明的人造物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的特性,主动介入时尚文化,引导时尚文化,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设计艺术的发展进步。尹定邦认为,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合作则更有可能推动设计进步。比如1990年前后设计师与音乐家、舞蹈家、导演、编剧以及摄影、舞台美术家等合作制作出了“太阳神”等一大批商业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电视广告片。

我们知道,设计是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的一种有意识的谋划活动,它体现着人类的理性和情感特征,体现着人们对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追求。过去谈到设计,或者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建筑、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或器物制造方面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设计,其共同特征就是一种同时合乎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体现人类艺术创造能力的活动。现代设计行为是与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对产品实用性需求和审美性需求同时增长的趋势紧密相连的。从19世纪末西方现代设计运动的鼻祖莫里斯算起,设计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设计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告、展示设计等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裝设计、室内设计等先后进入设计学的领域和设计家的视野。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趋向和客观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照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类型。其中视觉传达设计(西方又叫信息设计informationDesign),涉及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舞台艺术、音乐(记谱系统)等视觉符号系统,传达媒体扩大到现代多媒体系统等复合系统。由此可见,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将会与音乐艺术进一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通俗音乐的审美特征恰好对应了设计美学的几大要素:形式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的有机统一,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的有机统一。音乐的平民化、民主化,为音乐的设计确定了现时代的基本风格和文化内涵;音乐的产业化、娱乐化、时尚化、视觉化,为音乐的设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功能定位;音乐的个性化、自由化,为音乐的设计开辟了独立创造的巨大空间。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通俗音乐视听一体化的特征,为音乐借鉴设计艺术、强化视觉传达提供了重要的物化形态要素。因此,现代设计艺术与通俗音乐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音乐设计具有整合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有关要素,拓展设计领域的重要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9

论文关键词:图画现代主义视觉语言现代性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图形;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84-01

视觉传达设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频繁,视觉传达设计就像是是一个传达使者,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

二、视觉语言

现论首先看中的视觉的感受。而在把握平面设计的时候,其实是根据平面设计最基本的特性为出发点,并将视觉语言作为一种标准进行研究的设计。平面设计更看重的是一种对视觉上的追求,它是智慧和感性的结合。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视觉语言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甚至可以界定整个设计所要传达出的一种意念,是实现设计者和观看者有效沟通的一种媒介。

有人将视觉语言看作是艺术的母语。平面设计将视觉语言作为一个基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设计者的思想表达地更加顺畅。因此,研究视觉语言是衡量平面设计研传播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形的美感

说到图形,大家并不陌生,这种被誉为“世界语”的事物是没有国界和民族之分,因为无论老弱病残,文化程度高低,都能够看懂图形。可以说,图形比文字更能传达出信息,具有具体性和直接性。图形所能表达出的很多东西是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我们可以说点比较精致,而线富有张力,这些都是源于运动的因素,但是语言是很难企及的。而图形就不同了,无论是简单的图形害死比较抽象的图形,都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内在意蕴。虽然图形构成只是图形设计的基础,但是却是视觉语言的造型文法。在造型的整个过程中,点线面在空间中的整体效果的呈现是由这三者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关系决定的。设计者根据自己的顿悟和想象设计出来的一种形象体现出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真实情感,然后外化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因此,图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表达设计者内涵观念和情感的视觉语言。

四、色彩的美感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是一种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一种传达要素。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颜色直觉对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在我们的视觉审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由此可见,色彩传达要比图形传达和文字传达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在销售产品时,那些包装色彩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商品往往销售的比较快。

色彩的美感体现在三个方面:视觉上的审美效果、结构上的象征作用以及情感的表现力。虽然象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也包含着审美文化的传统要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因素。这些虽然并不是构成色彩美的主要因素,但是却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色彩和形态分析的问题,我们要明确他们都能够传达表情,但是二者也具有一些区别,即形态比色彩更有效,但是就表情作用而言,色彩又较具有优势。

总之,最基本的设计元素语言、图形和色彩,是设计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将这些基本元素编排成一个整体,并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使人能够在视觉美感中感到欣慰和愉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