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篇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篇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6:18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1

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科学决策与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他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了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领导。同志强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陈云同志也曾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回顾建党**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调查研究工作更加重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经济联系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与过去相比,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了,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了,决策的风险性增大了,决策所需的信息量也增加了。这些无疑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赋予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更为重要的使命。

搞好调查研究,是政府研究部门的基本功。只有以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基础,才能提出观点正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履行好职责。离开了调查研究这个关键和基础环节,政府研究部门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提高我们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正确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各部门、各行业都需要调查研究,但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政府研究部门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从工作性质和基本职能的内在要求看,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政策性。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作为政府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部门,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服务。与此相联系,衡量政府研究部门调查研究工作质量的高低,关键要看有多少调研成果进入了决策,变成了具体政策,以及这些决策和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说,政策性是政府研究部门调研工作的最基本特征。

针对性。各级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数不尽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我们的调查研究要围绕中心工作,考虑决策需要,关注重点热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表明,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才能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如果脱离中心工作,远离决策需要,其调研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应用性。政府研究部门的调研工作,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它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尤其强调“研以致用”。具体来说,调研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出发点是为政府工作提供急需、有效的对策建议;调研成果必须有实用价值,落脚点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古人云:文可载道,以用为贵。我们的调研成果只有被领导者作决策时所采纳,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真正称为上乘之作。

超前性。政府的许多决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更是如此,作出这样的决策首先要预知未来。为此,调查研究必须有战略眼光,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注意瞻前顾后。这是为决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既能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才能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建议。

操作性。政府研究部门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能笼统含糊和空发议论,务必做到符合实际、思路正确、措施具体。经济社会生活极其复杂,有些对策建议看似正确,却因无实际操作办法,只能成为书柜之物。一项好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应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时效性。对急迫问题以及领导机关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及时调查,快速反应,适时提供情况和建议,才能适应和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倘若时过境迁,工作重心转移,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成果,即使写得全面、正确、深刻,也为时已晚,难有大用。事实上,对多数调研成果而言,时机因素至为重要,“生逢其时”才能“谋当其用”。

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工作水平

提高政府研究部门的调研工作水平,涉及诸多因素,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这是提高调研工作水平的根本前提。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一般都与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相关。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就需要刻苦学习理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提高调研成果的政策水平。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调查研究工作者的可贵品质和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缺乏基本的理论功底,不知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创新思维能力,就难以搞好调查研究,也难以提出有分量、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成果。

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政府研究部门的调研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服务的。如同企业生产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样,我们的调研工作也必须适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和领导决策的需求,做到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求政府之所求。为此,一定要把握全国的中心任务,了解政府的工作部署,掌握领导同志的工作意图。同时,还要敏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善于见微知著。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使我们的调查研究同决策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好调研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决策多出主意、出好主意。总的来说,政府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要想大事、议大事,着重研究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着重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有关问题要尽量提供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全方位咨询服务。对于那些一叶知秋、似小实大、微而见重的倾向性问题和代表性事物,要敏锐观察,抓住不放。在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中,既要领会领导者意图,千方百计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服好务,也要坚决防止不顾客观实际和科学规律而一味迎合、投领导者所好的庸俗行为和错误做法。

务必在全面、深入、求实上下功夫。要捕捉领导机关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就必须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必须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必须认真思考、深刻分析、精心研究。具体来说,搞好调查研究,一要全面把握。努力做到脚勤、眼勤、口勤、脑勤、手勤,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同时,还要搜集和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二要深入研究。无论深入调查还是潜心研究,都要有不获实情不收兵、不得真理不甘心的毅力和追求。在调查中,应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到问题的所在地和矛盾的症结处,溯本求源,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刻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要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以及比较、分类、统计、想象等手段,对调查中掌握的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找出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东西,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要注重求实。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应全面了解客观情况,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勇于反映真实情况。搞调查研究,不能预设框框,先入为主;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差的;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不能只总结经验,不反映教训。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敢于“较真”和“碰硬”,不粉饰太平,不掩盖矛盾,不怕得罪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唯科学是从,唯国运顿首。敢不敢把自己通过深入调研得到的但与领导者意见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观点秉笔直书,不仅是水平与胆量的问题,而且是品德与党性的问题。实质上,只有客观反映情况,尤其是将那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以及民间疾苦、群众意见如实地反映到领导机关,才有助于领导机关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有效的政策,使有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果一味迎合领导者意见,回避矛盾,隐瞒问题,夸喜遮忧,则必然会误导判断,引致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这是需要极力加以避免的。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不竭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友,“问问家长里短事,听听鸡毛蒜皮言”,同群众一起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集中他们的智慧。既要了解群众盼什么,也要了解群众怨什么;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只有这样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创新调研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等优点,应继续坚持。与此同时,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要积极使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调研乃至决策提供快捷、全面、翔实的信息资料;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预测与评价、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对已掌握的调查材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只有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此外,调查研究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搞好调研工作,必须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丰富技巧、提高能力。比如,调查的提问方式就有多种,或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或投石问路,先做试探;或竹笋剥皮,层层深入;或枯井打水,一竿到底;或耐心开导,循循善诱;或旁敲侧击,弦外听音。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必须因情而定,随机应变。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2

关键词:决策咨询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35-01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决策咨询是各级党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地方党校决策咨询工作必须要要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贴近广大干部的工作需求,进行深化研究;要牢固树立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来谋划,来选题,来调研,积极开展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做到理论先行、理论引领、理论聚力、理论破题;坚持思想领先、应用为主、理论本位、专家治研、项目带动、统筹发展。只有这样,地方党校决策咨询工作才能有生命力。

第一,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研究选题至关重要,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是党校教学、科研、资政工作的“生命线”。决策咨询报告的最终目的和价值追求就是要让建议和意见进入领导决策或者变成党委、政府的政策,这一“政策性”特征决定了资政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大局来思考、谋划、推进和落实。资政工作的“针对性”特征决定了资政工作要注重对基层实际情况的研究,即重中之重是如何把握“下情”的问题,如果“下情”不明,资政工作就无法接地气。为此必须,一要关注工作“重点”,围绕工作重心“抓重点、重点抓”,只要选题精准、破题独到、结题及时,就不难出成果;二要关注群众“热点”,热点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要抓住了热点就抓住了本质和要害;三要关注工作推进的“难点”,难点工作往往是大家都感到头痛的工作,只要有解决难点问题的实招就是帮了工作的大忙;四要关注社会“焦点”,着力思考解决焦点问题的万全之策;五要关注不易受到重视的“疑点”,让疑点问题引起党委、政府的警觉,做到防患未然。

第二,创新决策咨询报告调研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党校系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研好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等优点,应继续坚持。与此同时,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要积极使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r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调研乃至决策提供快捷、全面、翔实的信息数据r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预测与评价、计算器仿真等方法,对已掌握的调查材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只有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此外,调查研究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搞好调研工作,必须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丰富技巧、提高能力。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3

关键词:审计;科研;中心

近年来,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很快,向现代审计转型的任务很重,需要进行审计理论研究和创新的课题很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审计科研工作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全省审计部门和审计科研工作者,要站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审计科研工作,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审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必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

始终坚持“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计实践”的宗旨,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在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审计实践服务、为审计中心工作服务”是审计科研的基本方针,是审计科研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审计科研必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脚于应用,以服务为己任,以应用为动力,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为审计事业发展谋划方案、研究对策、破解难题、探索思路,为各级政府和审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与智力支持。

什么是审计科研工作的大局?从中长期看,就是要按照审计署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审计科研所、审计学会相关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总体要求,认真总结审计发展规律,着力深化审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和审计实践需要,进一步突出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着力解决审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深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财政、金融、企业、投资、民生、资源环境等主要被审计对象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拓展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世界审计组织和主要国家审计的跟踪研究,积极借鉴国外审计有益做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

从当前看,各级审计机关应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和加强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增强做好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不断强化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更好地促进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和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不仅为审计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也为审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省各级审计部门要围绕这些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从各地经济和审计的发展实际出发,选准科研课题,组织力量攻关,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实现审计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多做实证性、前瞻性研究,为推进审计工作出好谋、划好策。

二、必须牢牢抓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个基础环节

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发现不了问题,科研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开展调查研究是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是开展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要不断加强对审计领域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上下功夫。在组织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活动中,务必把调查研究与总结经验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审计发展规律,要坚持应用理论重于基础理论的原则。当前要重点加强审计应用理论方面的研究,要深入审计实践,深入审计第一线,了解审计理论研究的需求,克服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特别是要解决当前理论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组织重点课题的攻关,认真组织重点课题招投标,严格结项标准,确保课题质量。

从事审计科研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拓宽信息渠道,但一定要坚持深入基层,求真务实,调查研究,要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加工提炼,形成真知灼见。否则,审计科研必然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要做细、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工作,审计科研一定会切中矛盾要害,一定会形成真正有价值、有份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审计科研工作,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审计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当前国内外财经形势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给审计科研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快更新知识。一是要加强审计理论学习,提高学术专业水平。“生有涯,而学无涯,知也无涯”。时代在发展和进步,人的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和认识还不深、不透,还有很多陌生领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对现代财经理论的学习,要进一步刻苦钻研审计理论,只有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我们才能够做到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我们的审计科研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前瞻性。二是注重相关领域知识的积累和整合,融会贯通。围绕审计中心工作开展科研是基本要求,扩大视野,避免就审计论审计的狭隘倾向,要进行“换位思考”,不断寻找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新角度、新视野。优秀的审计科研人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专业上要“精”,知识上要“博”。要广闻博览,厚积薄发。要注重专业整合,要把相关知识形成网络,互为支撑,要能够“揉沙成团”、“撒豆成兵”,通过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见解、认识、认知的提升和裂变,通过多个知识点的有机整合,作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的理性判断。三是要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审计科研的研究成果最终都必须通过文字、文章表达出来。作为审计科研,其成果的评价固然不在于是否词藻华丽,也不在于篇幅长短,关键在于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用于实践,这是检验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是,真知灼见若没有好的表达,就有可能被埋没。好的文章不是要故作高深、卖弄玄虚。审计科研文章说明情况必须简洁明了,分析问题必须一针见血,提出建议必须直奔主题。如果我们的审计科研在主题上能围绕大局,在方法上能深入调研,在建议上能切实可行,在文章形式上能通俗易懂,这样的审计科研成果最有可能得到决策层的关注、认可,最能够被采纳转化为政策和措施。

四、必须建立完善有利于审计科研工作的体制机制

各级审计部门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确保审计科研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是要加强审计科研工作的领导。以科研为先导,推动审计工作发展是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审计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审计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领导,在研究上大力支持,在工作上统筹协调,切实把审计科研工作作为事关审计事业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特色。要在管理制度、工作职责、人员和经费安排等方面抓好落实,为审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科研,增强调查研究意识,带头深入基层,多搞一些调查研究,多写一点调研文章,以此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目前除省厅设有专职从事审计科研的机构,各地科研工作以兼职队伍为主。今后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强审计科研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审计科研人才,鼓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具备一定文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干部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加强审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培养,制定培养规划和措施,保证必要的培训时间、经费和质量,促使审计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开拓思路、开阔视野,提升科研工作水平。三是要搞活审计科研工作。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的有关业务处室围绕各地重点工作,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为各级审计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效果十分明显。要继续发挥业务处室熟悉审计业务情况的优势,促进处室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市县审计部门的作用,围绕全省重大问题,通过省市县之间协作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在审计研究中反映基层的实际情况。积极充分协调社会力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税务、金融、经济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发挥各自优势,协力开展审计科研。最终要加强审计科研成果转化,要通过文件转化、调研报告、座谈会、汇报会和简报等形式,推动课题成果为审计工作服务。四是要不断改进审计科研的工作作风。审计干部要形成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通过抓好审计内部管理,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工作合力,使审计部门成为富有激情、富有效率、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审计科研。

审计科研和学会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中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广大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培养研究兴趣,提高工作乐趣,做到脑子动起来、笔头动起来、交流动出来、运用动出来,将审计实务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善于思考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勤于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事关审计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性课题,为提升审计理论研究层次和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研工作;路径

政研工作一方面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及政治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期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在整片已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状态中,国有企业地位面临着越发严峻的挑战。进入发展新阶段,放水漫灌的事儿不能再干了;抱着粗放发展的“老黄历”不放,必然走进死胡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最重要也最迫切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认清形势,打破落后保守的思维方式,克服畏缩不前的思想障碍,向中央关于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的判断和决策看齐,认识上要更加到位,工作上要更加有为。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产业转型以及企业结构的内在调整,又承担着实现稳步前进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政研工作,既是企业顺利改革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践行与先行。

一、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不断进行企业改革,而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状态下,政研工作所面临的对象及其工作方式、环境等也都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改革过程中的矛盾显现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哲学说法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同样适用。企业改革步伐的每一步深入,政研工作都必须紧紧跟进。近年来,国有企业先后进行了包括微观调整、宏观调整、重组、兼并上市等等在内的诸多重大改革,而其中潜藏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改革过程中逐渐浮出水面。例如,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和基本政策尚不够明确,改革的方向性和结构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改革程序和具体政策方面仍欠完善等等。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难免带来颠簸,利益结构的调整必然遭遇矛盾。诸多矛盾叠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呈现出的复杂局面,对政研工作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二)职工利益诉求日趋多元

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身份的转变,其次就是与之相对应的劳动权益、政治权益和文化权益的实现。企业管理规律发现,企业对职工利益诉求的重视程度与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成正比,企业对职工的利益诉求越重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而企业内部职工队伍结构往往由上层管理人员组成的强势群体、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优势群体、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一般群体,以及停产、半停产或破产、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者组成的弱势群体等不同利益群体共同组成,从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文化素质、择业条件、敬业精神等各方面来看,各类群体之间的差距都在逐渐拉大。不同群体职工的思想理念、精神状态、利益诉求同时存在,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职工利益诉求特征。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就不能不对职工队伍利益诉求分化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并切实进行针对性研究解决,这也对转型时期的政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传统政研手段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常态,传统政研工作思路与方法滞后等问题日益突显,理念创新滞后、方法手段单一、队伍建设薄弱、功能作用弱化,这些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并制约了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政研工作,迫切需要一场大的变革。

二、国有企业政研工作开展的“三大注重”

政研工作作为支撑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传统工作思路、方法手段滞后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着眼将政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并在结合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融合推进,创新加强,在改革中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纵观有效政研工作的开展,大多具有以下“三个注重”:

(一)注重承接战略

做好政研工作的前提是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病。因此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紧密贴合企业的战略规划,这是政研工作开展的首要目的。必须要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和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关工作思路、方针原则、计划方案和政策措施;对贯彻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落实和执行情况,评价重大决策的实施效果,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研,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如此,政策研究才能对企业中心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和决策参考作用。

(二)注重贴近员工

政研工作的核心在人,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注意点,不遗余力地吃透各类对职工有益的国家、地方、行业方针政策,切实维护和实现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务必尊重职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遗余力地鼓励和动员职工围绕企业发展、机制体制改革、管理创新等方面献计献策,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强大的素材源泉,凝聚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

(三)注重创新机制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政研工作创新的根本则在于制度和手段的革新。必须始终坚持和鼓励政研工作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以中心任务为核心、以深入实践为基础的政研工作制度体系。现阶段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政策研究,都存在深入基层不够,办公室苦思冥想多,深入基础调研少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必须要有“三个深入”:一是深入中心工作,参与各项工作全过程,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二是深入职工,多听取职工对事件的看法;三是深入实践,调查研究被誉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搞调查研究,不能只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及时矫正偏离。

新时期下,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深度发展并趋于成熟,各种新生事物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以互联网、手机等最具代表性。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新时期的企业政研工作提供了诸多新手段与新载体,政策研究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并提上日程。

三、国有企业有效开展政研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切实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政策研究部门不仅是组织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团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提供理论信息交流和理论研究的平台,更是领导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是促进其他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政策研究部门的队伍素质,强化人员干事能力。要做到以下“四要”:

一是要懂写作,也就是要求政研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搞好政策研究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有文字功底和理论水平,又要对企业的全局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有深度了解,这样的人员比较缺乏,而写作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的,必须选好苗子,抓好培养。

二是要站位高,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要对研究的问题、发挥的作用心中有数,在处理从调研中得到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问题。

三是要沉下去,通过调查研究,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这只是政策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找到矿砂,必须再经过辛勤淘漉,才算是找到了金子,不同时期对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

四是要静下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而搞好政策研究,必须静得下心,沉得住气。首先要强化责任心,要时刻想到把政研工作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要有吃苦和奉献精神,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没有吃苦精神肯定干不好的;还要强化求精意识,不怕改文章、不怕炼观点。

(二)构建以中心任务为核心、以深入实践为基础的政研工作体系

要进行政研机制创新,逐步构建以中心任务为核心、以深入实践为基础的政研工作体系,政研部门应更多地着眼研究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战略与规划的分解和推进,监督、评估战略与规划的过程实施,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信息,分析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全局性、深层次问题,组织、联系、协调专家、学者、研究咨询机构和中介组织,为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服务,真正实现政研职能的转型升级。

(三)构建企业“大政研”格局

政策研究工作是国有企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需要动员企业中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把政策研究工作同企业的行政管理、产业管理、经营管理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政研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要坚持全民上阵,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在重大问题上把好关,控好度;基层单位层层分解、落实、完善调研报告中相关内容;职工群众广泛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政研部门则要敢于担当,主动为各部门各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到政研工作中来,切实形成“大政研”格局。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5

一、做好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高校领导既要掌握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又要掌握高等教育变化的重要情况,因此就需要大量真实、全面、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把握大局、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需要。只有信息灵,才能情况明、决心大、决策准,做到指导工作有方,实施决策有力,才能确保学院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个决策的出台,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调研,而信息的有效传达会大大节省领导者的信息收集过程,事半功倍。信息的流通与采集贯穿于任何一个决策形成的全部过程。信息工作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有监测作用。信息是沟通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的重要载体,信息是领导者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控制局势的有效手段。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更是了解情况的重要渠道,起着参谋助手、政策导向、反馈控制作用。

(一)明确信息收集目标。办公室在收集信息时要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围绕国内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校院工作的重点,根据领导决策的需要,有目标、有侧重地收集各种信息。要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及时就是紧跟国际、国内的形势,将国内外各种资讯、相关材料提供给领导,特别是涉及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新思想、新政策,及时提供给领导;全面就是多渠道、多系统地搜集信息,即要搜集系统的内容,又要搜集行业的内容,同时还要搜集系统和行业之外甚至包括外国的一些成功做法的相关材料,为领导提供多角度的参考;准确就是提供的信息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贬低、不瞒报,供领导科学决策。

(二)编辑信息内容。办公室为领导提供信息,绝不是中转站的作用,而是要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的本质、方向性的东西,把有利于自身开展工作的信息、自身需要的东西挖掘出来,为领导决策服务。办公室要注意收集校院的各种动态,如教学动态、学生工作动态、编辑出简报,提供给领导;把学院领导在不同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编辑成《文理通报》,每一期都要经领导核实并认真修改后,在校园内oa网上,让全体教职工都了解领导的讲话内容,知晓学院发展和建设的思路和基本情况,为领导决策的出台、决策的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创造舆论环境和氛围,奠定思想基础。

(三)做好信息流转。信息要为校院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一定要做好信息的流转工作。信息的流转具有一定的范围,有的信息专供领导参阅,有的信息提供给领导了解情况,有的信息在全体干部中通报,有的信息要让全体师生员工通晓。随着现代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媒介载体丰富多样,有纸质信息材料传阅,有信息在网络,还有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到个人邮箱。

办公室必须加强信息的收集、做好信息的编辑、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材料。

二、开展深入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担负的任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决策的基础、科学发展的途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同志强调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搞好调查研究,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真知灼见来源于对“下情”的透彻了解和“下情”与“上情”的很好结合。办公室为领导决策服务最好的一条途径就是走出办公室,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明确调查研究的内容。调研要有明确目的,首先明确为什么调研、调研什么、怎么调研等问题。办公室开展调研必须围绕校院的工作重点、要进行的重大改革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抓好全局性、前瞻性、应用性问题调查研究。一是要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研究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校院建设和发展即定目标、措施的影响,提出调整决策意见。二是针对校院要进行的重大事件开展调研,对事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师生员工的看法等展开调研,为领导掌握全局、把握大势、正确决策提供一手材料,作为决策参考依据,针对实质性的问题和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对策。三是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决策执行动态,分析影响决策落实的主要矛盾,提出决策建议供领导参考。同时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敢于和善于听真话、听不同意见,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真实声音,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

(二)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工作中,办公室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比如: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等,但是调查研究也要适应新的形式,正如同志指出的,“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改进调研的方式,扩大调研的覆盖面,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要注意各种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调研,保证调研成果客观真实、科学有效。

2009年,我院为进一步拓宽学院领导与师生沟通的渠道、搭建交流的平台,办公室倡导创办了“文理之约”品牌活动,约请师生与领导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丰富了调研的形式。每期以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师生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确定主题,“一约一主题”,如“青年教职工成长”、学生组的“成长、成才、成功”“就业、考研与出国”等,通过活动直接了解了师生的所思所想,为学院制定政策、出台文件掌握第一手材料,迅速解决了学生们关于学习、就业、住宿等方面的问题。该活动开办4年来,受到师生的欢迎,收到很好的效果。

提升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和研究,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素材,进行仔细的分类、归纳和整理,需要在系统地分析、研究、提炼上狠下功夫,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调查要全面,研究要深入,既要弄清楚是什么、也要分析为什么、怎么办。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规律的把握、理论的提升,最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好的调研成果。而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调研成果要转化应用,使之进入决策。调研结果的体现形式就是调研报告,鉴于其作用,要求调查报告要文风朴实,文笔简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真正使调研成果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对策扎实,调研内容要有全局性,分析问题要有针对性,经验启示要有指导性,对策建议要有可操作性。

所以高等学校办公室不能陷于日常性的工作中,必须走出办公室,深入到教学科研一线、深入到师生中,才能把问题摸准、把情况吃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力求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

三、做好督查督办,推动决策落实到位

同志曾经指出:“做出决策和制定政策,事情只是做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就是努力贯彻实施”“如果不能落实,再好的决议政策,也是一纸空文”。任何一项科学的决策,都要通过有效的实施、落实才能实现改革和推动工作的效果。高校办公室督查督办是各项决策得以落实的重要环节。

领导决策方案的正确与否,需要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去验证,也就是在实践中去验证,而验证的最好途径就是对决策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在督查活动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反映,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在督查活动中去发现、去探讨、去检验,坚持正确的决策,摒弃错误的决策,维护决策的科学性、严肃性。

督促督办又是完善和调整决策的重要步骤。领导决策是领导者在某一个时期对某一事物、事件的认识程度的客观反映。通过督促督办,对决策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决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决策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完善和成熟,更加符合实际。

(一)明确督查督办的内容。办公室对领导决策的落实情况和领导批示的落实进行督查督办,既要监督“做没做”,又要检查“怎样做”,客观评估“做得怎样”。从个别问题的处理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从现象中看本质,力求为领导提出一些参谋性建议。一是围绕中心主动督查。中心工作在整体工作中居于举足轻重、事关大局、特殊重要的位置,督察工作必须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此类工作上,必须把督查工作定位在围绕中心抓大事上,紧密结合工作中心,一鼓作气,督查到底。二是确定重点着重督查。抓住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问题,突出重点,各个击破,抓住两端,促进中间。重点,就是我们下大力量、花大力气抓的关键所在,就是我们推动整体的突破口。取得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三是针对难点综合督查。抓督查落实,实质上就是抓难点问题的解决,为工作落实扫清障碍。

(二)运用好督查督办的方法。传统的打电话、要材料、等结果等沿用多年的工作方式,很少深入实际,这种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的简单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很难起到为推进决策落实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督查督办,如:文件督办,发督察督办通知书,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决策执行情况;会议督查,召开会议,限期落实,书面报告;现场督查,到现场督查,掌握真实情况,确保效果;跟踪督查,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服务中督查,在督查中服务;调研督查,围绕决策部署,深入决策落实过程,了解情况,检查进度,推动落实;还有专项督查、联合督查等。为进一步做好督查督办工作,我院于2011年新修订下发了《督查督办管理办法》,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利用发会议纪要、督办通知单等,到实际承办部门查办,同时加大处罚的力度,进一步推动督查督办工作,推动学院决策的落实。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6

新时期发挥县级党校思想库作用的几点思考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杨柳

【摘要】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为县级党校,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这是摆在每个基层党校面前一个崭新而重大的课题。要明确职能定位,更新思维理念;加大科研力度,提升科研能力;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咨政水平,进一步开创县级党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党校工作县级党校思想库作用探索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这是党中央赋予党校工作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作为县级党校,如何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充分发挥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这是摆在每个基层党校面前一个崭新而重大的课题。作为一个在县校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老党校人,笔者感触良多,特在此作一些肤浅的探究。

一、明确职能定位,更新思维理念

思想库又称智囊团、领袖外脑、思想工厂,是指那些提供决策咨

询服务的公共研究机构。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思想库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就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正确的思想引导和科学的决策建议。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党校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党校成为思想库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一是党校的性质和职能要求党校必须成为党委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党校工作条例》把党校定位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这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校职能职责的新扩展,也是对党校科研工作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不仅丰富了党校地位和作用的新内涵,而且给党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党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是党校工作的基本职责,是本职工作、份内工作,必须无条件地、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党校具有人才资源丰富、理论储备丰实、联系部门方便等优势,这些都是党校成为思想库和研究机构的必备条件。

二是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党校必须成为党委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渐凸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党校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必须进一步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县级党校,就是要加大对策性应用性问题研究力度,找准影响和制约全县科学发展的各种障碍和瓶颈,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建议。

(二)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必须更新思维方式

首先,党政领导要转变思维方式,重视党校工作。党校是党委兴办的学校,抓好党校工作是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志指出:一定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增强办好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推动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有新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党委和政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大局的视角重视党校工作。一是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更新思维观念,彻底纠正过去那种认为党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三是要按《党校工作条例》要求由党委去“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要给党校科研交任务、出题目、压担子,充分发挥党校科研的功能和作用;四是要为党校科研提供必须的经费保障,如社会调查、外出考虑、校刊校报等费用。

其次,党校自身要更新思维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党校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和定位,要按照“研究机构”和“思想库”建设的要求,调整优化科研组织形式和人员结构,创新科研工作发展思路,尽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学习型党校转为学习研究型党校,把“调查”、“考察”、“研讨”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发挥党校作为科研机构的功能;二是科研工作的重心要由基础理论研究转为应用对策研究,使科研工作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党校作为思想库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三是党校教师要由“理论的传播者”转为“思想的引导者”、“实践的研究者”。同时,要克服教师就是上课、科研就是写理论文章以及“职称科研”、“理论科研”等模糊认识。

一、加大科研力度,提升科研能力

(一)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对科研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党校要立足于党的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机构的高度、立足于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的高度,深化对科研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一要明确,科研是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的直接体现。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党校要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制定的不同时期的重大决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本地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作为县级党校,就是要以县情研究为中心,以课题调研为载体,以决策咨询为导向,广泛开展对策性、应用性问题研究,拿出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咨询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县委政府决策服务,让科研的功能和作用直接体现于县委政府的科学决策之中。

二要明确,科研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前提和保证。科研为教学服务,这是科研的又一重要功能。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这是对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通过科研成果向教学专题转化,加强对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干部谋求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使干部通过教育培训,不但增强了素质,而且提高了能力,从而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这也是党校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三要明确,科研是扩大党校社会影响力的一项“形象工程”。科研成果的多少、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党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事关党校的社会形象。大家知道,党校教学是硬任务,科研是软要求;教学的效果是抽象的、难以测评的,而科研的成果是具体的、显而易见的。如,党校举办多少期主体班、培训多少人,很多人都无法知晓,但如果党校教师在《求是》或《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多少有价值的文章,这个影响力不但大而且广,特别是县级党校,不但能在全县提升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在党校系统也会扩大知名度。没名气就没人气,没作为就没地位,“有为才有位”,这是对科研作用最好的诠释。同时,科研也是教师个人成长和进步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不断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按照《党校工作条例》提出的“用好现有人才、引进高层人才、稳定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的人才强校战略,要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点。

一是要合理使用人才。要按照《条例》对科研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构建科研工作新格局,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公开引进人才。通过公开选聘,把热爱党校事业、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拔尖人才充实到党校科研队伍中来。通过健全合理的机制、优美舒适的环境、宽松和谐的氛围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党校事业的队伍中来。

三是要尽力稳定人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创造的学术氛围,为教学科研人员搭建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宽松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留人。

四是要大力培养人才。由于县级党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好、实践知识较少的现象,因此,在科研人才的培训上,要以战略的眼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挂职

锻炼、进修深造、社会调研等方式,着力打造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

(三)健全和完善科研工作体制机制

完善、规范、合理的制度,是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保障。

一是要健全完善有关科研工作的制度和措施。要根据党委政府下达的科研任务,结合党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制订科研工作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近期计划,建立科研工作长效机制。同时,要根据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课题、党校系统的招标课题和本校校级课题,制定有关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办法,如调查研究制度、课题调研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等。

二是要建立健全科研工作评价与激励机制。对科研工作实行基本工作量制,要求县级党校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或调研报告,每年至少有两篇在地(区)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被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中级职称(科级)3篇以上、高级(处级)4篇以上。对未完成科研基本工作量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惩戒,可在评先树优、晋级提拔方面作为硬性规定;对超额完成科研任务、特别是对精品力作实行重奖,并对作者予以重用,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内在动力和创作潜能。

二、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咨政水平

《党校工作条例》要求,党校科研“要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

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县级党校由于科研人员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和所处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应将科研的重点放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和“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这两个方面。

(一)明确服务重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科研成果必须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才能体现出科研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科研服务意识,强化科研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要强化科研工作的服务职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就是在新形势下,为了服务于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党校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从而为党委政府在这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提供咨询和建议。县级党校要充分利用身处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等优势,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拿出有价值、上档次的科研成果,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服务,充分发挥科研的服务职能。

二是要强化服务决策的主攻方向。县级党校要增强县情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县情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重点研究县域经济,如特色经济、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城乡统筹、招商引资等。同时,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对人民群众最关注、社会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为县委政府出台政策、制定措施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二)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不断提升科研服务质量

课题调研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党校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为了高质量完成各项课题任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县级党校要积极参加县委政府重大决策性项目研究,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组建课题组的形式进行重点攻关,选题目,定规划,提措施,促进县情研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不断提升县情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主动承担相关部门的委托课题,以高质量的课题调研成果不断扩大党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科学安排,加强协作。要根据课题调研的需要和个人的科研优势,合理分工,科学安排,落实专人负责。对重大决策项目和科研课题,要举全校之力,集体攻关,发挥团队优势,打造精品力作。同时,要加强与上级党校和兄弟党校之间的协作配合,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科研功能。

三是提供平台,搞好服务。要充分利用党校校刊校报这一舆论工具,系列刊登有指导作用和咨政价值的课题调研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报校刊的舆论导向和理论引领作用。

(三)加大调查研究力度,认真开展社会调查

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至理名言。调查是科研的基础,如果离开了调查,科研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县级基层党校,我们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积极参加重大调研活动。党校要选派科研人员到政策研究及决策部门挂职,以了解其工作程序,并参与决策咨询。县委政府要安排党校教师参加重大调研活动咨询成果的策划与评审,以了解和掌握工作重点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活动,如参与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报告起草、参加全县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等活动。

其次,要主动开展社会调查。教学科研人员要主动下到企业、乡镇、农村和群众中去,以独特的视角了解民情、关注民生,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如研究特色经济发展问题、新型农民创业问题、农民社会保险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等等。党校可以在乡镇、厂矿、企业等建立社会调研基地,为提高服务决策水平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7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建设;作用

为了更好地加强工程项目的建设,就必须确保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切实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以下笔者就从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内涵入手,提出几点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的浅见。

1.分析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内涵

所谓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主要就是基于国民经济、地区与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就结合拟建项目和方案其与经济、社会、技术等实际,开展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经济分析的同时,对建成后的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预测与评价,并确保预测和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与及时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优化经济效果,为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项目决策的投资带来科学的依据,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

2.分析工程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含金量”,就必须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工程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做出以下几点浅显的总结。

2.1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工程的建设离不开高效的投资决策,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是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建设单位和政府审批机构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从而对工程项目投资与否以及如何投资等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将其作用体现出来。换言之,没有科学高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任何一项工程就无法开展,轻则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重则影响工程质量和投资与经济效益,所以做好可行性研究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旦失去这一基础,一切将不复存在。

2.2在工程建设项目融资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一项工程项目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筹措,而为了确保及时的筹措到资金,实现资金筹集渠道的多元化,同样离不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支持。在向国家申请补助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均会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拓宽融资渠道时其余投资商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在申请贷款和补助时的根本性前提就是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因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工程项目融资过程中具有先决性的作用。而没有提交报告,那么工程的融资就会遇到困难,进而影响工程的建设,所以同样必须注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2.3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是确保工程项目正常建设的根本,工程项目的审批必须基于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审查过程中,环保方面的审查尤为重要,因而所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符合审查的标准,才能得到环保部门的审批并通过。与此同时,在工程设计阶段,各项工程方案的设计同样离不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支持,例如对工程设备的确定、技术方案的确定、建设方案的确定等,已成为编制设计图的重要根据。

2.4在工程建设项目生产与考核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除了具有上述的作用外,另外在建设项目生产和考核过程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寿命进行检验,以更好地将各项责任落实到实处,就需要利用报告附件中的各种分析论证资料,比如工程地质情况、地形矿物情况、水文气象等方面都是落实责任的重要依据。因而其作用在工程建设中也日益凸显出来。

3.关于如何做好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几点建议

3.1致力于可行性研究工作制度的完善

任何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制度的有效支持。因而对于可行性研究工作而言更应如此。才能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因此,必须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切实深入工程现场,科学的确定科学性研究工作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的制度支持,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辅助机制,以不断强化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2致力于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的完善

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的完善是确保报告“含金量”提升的根本性前提。因此在对其进行完善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项目建设前期,切实应做好各项基础性调查工程,例如市场环境、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调查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对城市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因为市场需求取决于气源条件、技术方案、输配工艺、财务评价与投资估算等工作内容是否完善,因此在进行此类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就必须加强对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渠道的调查,对不同用户在天然气资源方面的需求进行可靠的调查,才能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

二是鉴于传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过分注重技术而忽略市场分析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市场的预测和调查,才能将市场调查由定性分析升级到定量说明。即在对拟建工程项目在资源需求和物资需求和技术需求等方面的形式进行定性外,还应在市场预测和调查时间跨度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例如在城市旅游项目开发工程中,首先就应对市场调查中明确未来几年游客的类型、消费水平、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环境等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利用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加强对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建立市场规律预测预警系统,采用图表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定量的说明,从而更好地提高报告的“含金量”。

三是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亲自参与这一基础之上,在编写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和客观事实,结合客观的实际对问题进行看待,严禁在报告编写过程中存在主观的偏见,不能为了满足领导的意愿而胡乱的编写,必须确保数据推算与经济效益分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同时在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各种观点必须明确,尤其是研究对性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进行明确的判断,严禁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对于投资效果的计算,必须本着认真和负责的态度,确保计算的具体性、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3.3致力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的完善

一是根据投资目的确定和完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二是严格按照原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要求,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做到数据可靠、推算准确、论证严密、行文简练、条理清晰、深度和广度适当;三是对拟进行的重大项目投资,在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分析和考虑投资环境、地质、设计和技术、资源、市场、原材料、布局安全、工程建设、人力资源、资金、汇率和不可抗力以及需求方面的市场风险等;四是必须进行项目建设方案与工艺技术方案设计的多方案比选;五是准确进行财务评价;六是预先约定还款期限,工程项目投产后采用等额还本付息或等额还本不等额付息的贷款偿还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人员,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的实际,充分意识到可行性研究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项目融资、审批设计、生产考核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最大化的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及时高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8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规范;工程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其中市政公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书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论证,通过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推荐建设方案。其编写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类内容:

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

在几年的工作时间中,参与了多项市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其中既有单项路桥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又有多项工程打捆立项的综合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不断的学结,得出一些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1.熟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规范

要写好一本可研,首要条件是熟悉可研文件的规范编制格式和主要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相关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作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既是这个项目工作起点,也是今后会一系列工作的出发点,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文件格式要求,不能缺少章节,影响可研文件的完整性。

2.作好充分的前期资料调查、熟悉工程概况

可研文件的前几章节,分别是概述、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交通量预测等。因此,作为可研编制人员,从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就应该全程跟进了解,亲自参与踏查现场和项目方案的研究论证,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作到全面了解,熟悉项目的建设背景、明确建设必要性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才能在编制过程中作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照葫芦画瓢”的情况。但是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往往是由设计者负责可研编制工作,甚至可研编制和初步设计工作同步推进,这种情况的好处是工程方案技术方面的内容比较充足,论述充分,但缺点是时间紧、任务急,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匆忙提笔,在很短的时间内应付交差,由于不是咨询工程专业人员,编制过程中造成的结果必然是许多章节生搬硬凑,套话连篇,与工程实际风马牛不相及,从而影响了可研文件的准确性。尤其是交通量分析预测,是可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项目建设意义和可实施性的重要依据,交通量调查分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许多项目由于立项匆忙,缺乏不要的交通量调查分析,直接导致可研文件与交通量预测分析脱节,缺乏论证依据。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尽量保证可研文件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要求编制人员必须尽可能多的收集前期资料,作到数据翔实可靠,有理有据,避免使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

3.工程方案是可研报告的精华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对于工程方案的论证分析的章节,是整个可研报告的重中之重。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尤其对于重大工程项目,要对多个工程方案进行比选论证,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设计规范,结合前期调查以及工程项目在路网中的位置,选取合理的设计指标,拿出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案,同时完善配套工程方案设计,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也要进行方案比选。对于主体工程,应该从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工程造价等几方面入手,逐条分析出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优中选优,最终推荐出最为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保证可研报告的权威性。

4.经济评价分析要准确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9

所谓主题鲜明,就是比喻办公室工作总定位必须准确鲜明。办公室是党委的办事机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这个主题来开展。丢掉了这个前提,就丢掉了办公室服务性、从属性的本质。作为办公室主任,首要的一条就要不断提格按党委及其领导意图办事的坚定性与自觉性,绝对不能拉“个人创作”,以自己的看法替代领导的意图。在这一大前提下,去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办公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才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新时期新阶段,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办公室工作的总定位就必须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能动摇。必须围绕发展搞调研,积极主动地为领导提供情况,谋划对策,实现超前参谋。必须紧扣发展强协调,和谐高效地协调各方开展工作,落实领导机关和领导的决策部署。必须助推发展抓督查,从不落实处抓督查、不到位处抓督查,推动工作落实,推进加快发展,真正把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融入发展的全过程。

所谓布局合理,就是比喻办公室职能和资源配置必须高效合理。主任是办公室“三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办公室调研、协调、信息、督查、服务等各项工作,从主任来讲,能不能通盘运筹,关系办公室各项职能的运用,关系办公室每一个同志的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加强职能配置的优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前提下,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升整体合力。特别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打造学习型队伍的同时,坚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办公室之所长,开拓办公室工作新局面。秘书是办公室“三服务”的具体实施者。对于秘书个体而言,都承担着调研、协调、信息、督查、服务等各项任务,也必须有一个统筹兼顾,抓住重点的问题。每个阶段突出什么,大局之下突出什么,都必须全面思考,胸有成竹,才能会干事、干成事。

所谓观点新颖,就是比喻办公室事业必须与时俱进、求新创新。与时俱进的事业欣欣向荣,求新创新的工作领导青睐。办公室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适应新形势、围绕新要求,加快“四个转变”。一要加快偏重当助手想既当助手又当参谋的转变。要着力提升调查研究、出谋划策的能力,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坚持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的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先进经验和新生事物的调查研究,社会问题和工作弊端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挥领导的“眼睛”“耳朵”“外脑”作用。二要加快单纯传递信息向综合处理信息的转变。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主动搞好信息服务,加强综合处理,开发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提升认识形势、掌握动态、协调关系的能力。三要加快凭老经验办事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执政。具体到办公室工作中,就是要树立民主法治的思想,提升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财的能力。按照实用、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健全、精简各项制度,使办公室工作既有章可循又高质高效。四要加快被动服务向力争主动服务的转变。被动是办公室从属地位的性质所决定的,但被动不是绝对的。着力提升各项工作的预见能力和按领导意图办事的能力,就能处理好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在被动中争取主动。

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10

一、体现政协特色,理清专委会工作思路

专委会是政协组织委员履行职能的工作机构。要做好专委会工作,首先要把自己的位置、身份、角色确定好。进了政协的门,就要做政协的人,讲政协的话,干政协的事。李端环同志说,政协就是政协,政协的特点是亦官亦民。专委会主任不是“指挥”者而是“组织”者,不是“决策”者而是“献策”者。专委会是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承办者,联系、服务的对象是本委所属委员及其所联系界别的代表人士和群众。从事专委会工作必须淡化“权力”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多一点奉献精神;淡化“决策”观念,强化协商意识,多一点民主精神。努力做到政治上协商,工作上协作,关系上协调,帮忙不添乱、规范不随意。说话少用官话、套话,平等议事;办事要多协商,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这最能体现身份和政协特色。

专委会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用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围绕党政中心。发展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这一条,政协工作才能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得到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组织广大政协委员以饱满的热情,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多作贡献。政协常委会的专题视察调研,是政协年度工作重点,也是专委会全年的工作重点。常委会确定的议题,会前要进行深入的视察调研,会中进行充分协商,会后形成建议案,做的是建言立论的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求高,专委会要积极参与,尽职尽责。

二是高举团结民主旗帜。团结凝聚力量,民主可纳众议。团结、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团结的目的。所以,“民主、求实、团结、鼓劲”是政协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专委会的各项工作都应充分体现统一战线工作的性质和特性,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联系一切可以联系的力量,为委员行使民力提供舞台和条件。要多干雪中送炭、得民心、暖人心的事情,多做反映社情民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等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三是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专委会在履行三项职能时,必须把握住四个原则: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密切同有关部门配合。

二、精心选择课题,认真组织视察调研

专委会工作的主体是政协委员,大量的工作是组织委员视察调研。要组织好视察调研活动,提高视察调研的质量,应把握好五个环节:

一是选择课题要准确。政协参政议政内容多、范围广、领域宽,确定课题时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全局工作,尽可能选择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择党委政府关注而无暇顾及的问题。确定重点课题要上合大政方针,下合社情民意;既要适应领导决策的需要,又要体现群众的愿望;不宜选择那些太大做不了、专业性强干不好、难度大办不到的课题。课题选得准,效果才能好。各专委会限于自身能力、精力、人手,不可能事事参与,件件插手。重点课题每年适宜确定一两个,一般视察内容要覆盖专委会的工作领域,坚持想对口部门所想,急对口部门所急。尽量选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便于发挥本界别委员的知识、经验、特长等优势的问题,政府部门经过努力能办到的问题作为视察调研的课题。

二是准备工作要充分。视察调研前要主动和有关职能部门联系,上门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视察调研方案。精心组织人员,先征求有关委员意见,后确定名单。提前发出通知,让委员及早做些思想准备;视察前再逐个落实,保证有一个较高的出席率。有的课题需要给委员提供相关文件资料,了解有关专业知识。通过互联网、市政府信息中心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做好视察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三是调研方法要灵活。搞好调查研究,政协专委会虽然有人才荟萃、智力雄厚的优势,但要想高质量地搞调研,还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优势。对大的综合性课题,可邀请各派、人民团体、政府对口部门的资深人士和专家、学者参加,搞横向协作式调研,谋实招,献良策;对涉及农村工作的课题,要充分发挥县区政协熟悉情况的优势,开展上下联动式调研,建为民之言,思富民之路;对超前性的调研课题,既要弄清本地实情,又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组织好内外结合型调研,提升调研质量,提高调研成效。

四是综合分析要加强。视察调研后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非常重要。委员参政议政的成果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有份量、有水平、切实可行的调查报告上。这就需要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科学分析,疏理综合,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调研报告力求观点新、立意高,善于言人所末言,论人所未论,所建之言成为众言之精华,所立之论成为众论之结晶。内容要真,讲实情,说真话,不要写一些听起来没错,但想一想没用的话;建议要实,避免“清谈漫议”,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表面、不空洞,开门见山,有理有据,意真辞切,可用可行。

五是跟踪反馈抓转化。专委会调研成果以正式文件报送党委、政府后,要抓好跟踪落实,主动与党委、政府两办沟通联系,及时了解领导批办情况和建议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必要时对职能部门的落实情况组织跟踪视察,对落实难度大、一时不能解决的课题,过一两年还可以继续组织视察调查,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

三、深化思想认识,积极反映社情民意

人民政协的性质要求重视社情、反映民意、广集民智,这是政协工作的一大特色。专委会要增强反映社情民意的意识,自觉地、主动地把各项工作、活动和反映社情民意结合起来。

一是调动委员积极性,敢于反映社情民意。政协委员都是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联系群众、联系界别、联系党政部门。鼓励政协委员积极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了解各界群众的真实愿望,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重视在委员中培养一支信息骨干队伍,通过他们收集、整理有深度和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使反映的情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是发挥专委会工作优势,主动反映社情民意。专委会处在上通下达的地位,上联系领导,下联系群众;既掌握上情,又了解下情。组织的视察调查、情况通报、专题协商、献计献策、学习讨论、小组联谊等活动都是获取社情民意的渠道和载体。关键是要有较强的敏感性和主动性,善于从群众中采集信息,从有关活动中捕捉信息,从委员提案中筛选信息。落实专人负责,把那些带有界别性、普遍性、倾向性的情况及时收集归纳整理,必要时抓紧时间再作进一步的调查,把情况摸准摸实,使反映的社情民意具有较高的质量。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社情民意必须及时收集,快速传递。古人云:“言当其时,价值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专委会要为委员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创造自然、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可以通过恳谈会、交友漫谈会、委员约谈会、界别座谈会、政情交流会、社情民意调查会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让大家敢于说话,乐于说真话、实话和心里话。最大限度地把来自各个方面和各个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政协信息》专报、简报,原汁原味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反映,保证社情民意的时效性。

四、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专委会工作活力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搞好服务是政协机关工作的宗旨。专委会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来源于委员的积极参与,也来源于政协工作同志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文化素质,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综合办事能力。深化和活跃专委会各项工作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委员为主体,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吸引力。专委会的活动离不开委员的参与,工作成就离不开委员的智慧和创造,我们必须为委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使委员的智力优势在履行政协职能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除重点调研以外,还应组织小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委员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内容要为委员营造相互交流、沟通的氛围,为委员“知情”、“知政”服务,为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和写较高质量的提案提供条件,激发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和创造能力。要重视“联络、联系、联谊”工作。搞好与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增进友谊和团结;加强与党政对口部门的协商联系和县(市)区专委会的协作,整合各方智慧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在“八一建军节”、教师节、重阳节、春节来临之际,通过情况通报会、座谈会、联欢活动等形式,扩大与各界人士的交往,增进了解,融洽感情,加深友谊,以做到心情舒畅的合作共事。

二是以诚相待,相互沟通理解,增强凝聚力。专委会不但是组织委员履行职能的工作机构,更要使委员感到是一个环境宽松、氛围和谐,可以说心里说、吐心里事、畅所欲言,放飞心情的地方,是一个充满关爱和活力的群体。政协工作不是靠“权力”,而更多的是靠智力和人格魅力。专委会同志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整体形象,具有“阳光”心情、得体语言、高雅举止、诚实坦荡的气度和尊重各界人士的品德修养。要适时关心委员,过节时寄一份贺卡送上一句问候,患病时前去探望表示一份关爱,遇到困难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委员建立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同心同德,和谐共进。

三是以周到的服务,创造参政议政条件,增强感召力。专委会组织的视察调查,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委员参政议政的载体。我们必须为委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做到安排活动精心周密,处理事情严谨细致,大事不马虎,小事讲认真。要及时收集和反映委员的意见建议,珍惜他们参政议政的成果,反馈党政部门处理的结果,增强委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以增加专委会工作的感召力。我们的工作要规范到位,坚持主任委员例会制度,每年不少于两次,协商决定专委会工作和有关事宜,安排好全年的视察、调研等活动。专委会组织视察活动时,除了安排委员视察了解他们熟悉的工作领域外,尽可能拓宽活动范围,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本领域之外的情况,开阔视野,扩大“知情”、“知政”面。注意各委员小组之间的适度交流,在视察活动中,既保证组成人员的专业对口,进行深入调研,又要组织部分其他专业的委员参加,从不同的视角发表见解,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

五、转化工作成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做好政协工作的宣传报道不仅可以扩大政协的影响,提高政协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促进委员意见建议的落实,推动政协工作成果的转化。专委会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有不少有利条件,工作面宽,联系面广,信息量大,是出观点、出言论、出成果的地方。专委会视察调研一般要形成调查报告,掌握着丰富的材料,有不少是质量较高的新闻素材。如何把这些成果转化为新闻报道,加强宣传力度: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政协应该有较强的宣传意识,通过宣传展示政协工作成果,扩大政协影响,推进政协工作。要把宣传报道作为专委会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做到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象,报纸有文章,视察活动有照片,常年宣传报道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