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3:30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以及防卫作战、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等任务。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第四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对在执行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武装警察以及协助人民武装警察执行任务有突出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警衔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第二章任务和职责

第七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下列安全保卫任务:

(一)国家规定的警卫对象、目标和重大活动的武装警卫;

(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设施、企业、仓库、水源地、水利工程、电力设施、通信枢纽的重要部位的武装守卫;

(三)主要交通干线重要位置的桥梁、隧道的武装守护;

(四)监狱和看守所的武装警戒;

(五)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重要城市的重点区域、特殊时期的武装巡逻;

(六)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依法执行逮捕、追捕、押解、押运任务,协助其他有关机关执行重要的押运任务;

(七)参加处置暴乱、骚乱、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其他社会安全事件;

(八)国家赋予的其他安全保卫任务。

第八条调动、使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应当坚持严格审批、依法用警的原则。具体的批准权限和程序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违反规定调动、使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对违反规定调动、使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拒绝执行,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第九条执勤目标单位可以对在本单位担负执勤任务的人民武装警察进行执勤业务指导。

第十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部署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进出警戒区域的人员、物品、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对按照规定不允许进出的,予以阻止;对强行进出的,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二)在武装巡逻中,经现场指挥员同意,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进行盘问并查验其证件,对可疑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检查;

(三)协助执行道路交通管制或者现场管制;

(四)对聚众危害社会秩序或者执勤目标安全的,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驱散;

(五)根据执行任务的需要,向相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有关情况或者在现场实施必要的侦察。

第十一条人民武装警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发现有下列情形的人员,经现场指挥员同意,应当及时予以控制并移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一)正在实施犯罪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违法携带危及公共安全的物品的;

(四)正在实施危害执勤目标安全行为的。

第十二条人民武装警察因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紧急需要,经出示人民武装警察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

第十三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需要,在特别紧急情况下,经现场最高指挥员出示人民武装警察证件,可以临时使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以及其他物资,使用后应当及时返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执行逮捕、追捕任务,根据所协助机关的决定,协助搜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人身和住所以及涉嫌藏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或者违法物品的场所、交通工具等。

第十五条人民武装警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使用警械和武器,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防卫作战、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等任务,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义务和权利

第十七条人民武装警察执行任务,应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得、。

第十八条人民武装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及时救助。

第十九条人民武装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交通工具、住所、场所;

(二)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

(三)泄露国家秘密、军事秘密;

(四)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第二十条人民武装警察执行任务,应当按照规定着装,持有人民武装警察证件。

第二十一条人民武装警察应当举止文明,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公民的和风俗习惯。

第二十二条人民武装警察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现役军人的权益。

人民武装警察因执行任务伤亡的,按照国家有关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为了保障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驻本行政区域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通报有关社会治安形势以及突发事件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给予协助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协助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任务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和补偿。

第二十六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及相关建设所需经费,列入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预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保障。

第二十七条执勤目标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担负执勤任务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提供执勤设施、生活设施等必要的保障。

第二十八条在有毒、粉尘、辐射、噪声等严重污染或者高温、低温、缺氧以及其他恶劣环境下的执勤目标单位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人民武装警察,享有与执勤目标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保护条件和福利补助,并由执勤目标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保障。

第二十九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根据执行任务的需要,加强对所属人民武装警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依法执行任务的能力。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人民武装警察执行任务,应当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民武装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检举、控告。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民武装警察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或者发现人民武装警察在执行任务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及时通报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三十二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接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或者接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人民武装警察违法违纪行为的情况通报后,应当及时查处。

第三十三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对所属人民武装警察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人民武装警察在执行任务中,不履行职责或者违抗上级决定、命令的,违反规定使用警械、武器的,或者有本法第十九条所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规定调动、使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妨碍人民武装警察依法执行任务,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任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8月28日《报》)

国家主席2009年8月27日签署第17号主席令,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

――本刊编者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

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

(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编制综合性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本条第二款所称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者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

第十三条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重大分歧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论证。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

第十四条对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审查

第十五条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六条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七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交书面审查意见。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依法设立的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但是,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专家,不得作为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的成员。

审查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少于二分之一的,审查小组的审查意见无效。

第十九条审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

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二)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三)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

(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成员签字同意。审查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意见:

(一)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

(二)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三)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六)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

(七)内容存在其他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一)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

(二)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第二十二条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规划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逐项就不予采纳的理由作出书面说明,并存档备查。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可以申请查阅;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已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

第四章跟踪评价

第二十四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告规划审批机关,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

(二)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

(三)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四)跟踪评价的结论。

第二十六条规划编制机关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应当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向规划审批机关报告,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采取改进措施或者修订规划的建议。

第二十九条规划审批机关在接到规划编制机关的报告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建议后,应当及时组织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采取改进措施或者对规划进行修订。

第三十条规划实施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的,应当暂停审批该规划实施区域内新增该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规划编制机关在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规划审批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编写而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

(二)对依法应当附送而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草案,或者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审查小组审查的专项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

第三十三条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在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时弄虚作假或者,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审查小组的专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中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由设立专家库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取消其入选专家库的资格并予以公告;审查小组的部门代表有上述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所收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本行政区域内的县级人民政府对其组织编制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8月22日《经济日报》)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2

第一条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财政投资评审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财政性投融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预算、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等进行评估与审查的行为。

第三条市财政部门是财政投资评审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市审计、监察、发展和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协同财政部门共同搞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第四条财政投资评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科学、合理、廉洁的原则,保证评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维护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市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财政预算、基本建设支出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要求,确定每年评审工作的重点和任务。

第六条财政投资评审应当建立“先评审、后下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决算”的财政投资建设资金及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七条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

(一)财政预算内各项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二)政府性基金安排的项目;

(三)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项目;

(四)政府性融资安排的项目;

(五)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支出。

第八条财政投资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预算、竣工决(结)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及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其他情况;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三)项目单位执行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

(四)材料、设备定价合理性及执行政府采购规定的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财政投资评审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对项目预、决(结)算进行全过程评审;

(二)对项目预、决(结)算进行单项评审。

第二章职责划分

第十条市财政部门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财政投资评审规章制度,指导财政投资评审业务工作;

(二)确定财政投资评审项目;

(三)对财政投资评审提出具体要求;

(四)审核批复评审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确认的评审结果进行处理;

(五)安排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六)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根据需要对评审结果进行抽查复核。

第十一条评审机构在评审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按规定负责财政性投融资项目的预、竣工决(结)算的评审工作,评价审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并依法出具评审报告;

(二)依法提供财政投资评审方面的技术咨询。

第十二条项目单位在接受财政投资评审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提供评审所需相关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对评审中涉及需要核实的问题,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隐匿或提供虚假资料;

(三)对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初步结论,自收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并由项目单位和项目单位负责人盖章签字;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同意评审初步结论;

(四)对财政部门出具的评审意见(结论),项目单位应当认真执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第三章评审实施

第十三条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在开工前,应向财政部门报审项目预算,经审定的项目预算,是财政部门确定项目支出预算、拨付财政资金的依据,是项目单位进行政府采购、招标的最高控制数,项目单位不得擅自突破和更改;若有特殊情况需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凡列入财政投资评审计划的财政性投资项目,项目预算未经评审的,市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项目预算支出和办理拨款手续;已竣工项目决(结)算未经评审的,不得办理财务决算批复及资产交付手续。

第十五条评审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组织专业人员依法开展评审工作,对评审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执行国家规定的投资评审操作规程,独立完成评审任务;

(三)按规定提交含项目概况、评审依据、评审范围、评审程序、评审内容、评审结论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等内容的评审报告;

(四)建立严格的项目评审档案管理制度,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和记录项目的情况,做好评审工作有关资料的收集、存档和保管工作;

(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评审机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评审任务的要求制定评审计划,安排项目评审人员;

(二)对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

(三)评审人员进入项目现场踏勘、调查、核实项目的基本情况;

(四)对项目内容按有关标准、定额、规定逐项进行评审,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五)审查项目单位的财务、资金状况;

(六)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向项目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核实、查证;必要时开展对外调查,对项目相关情况的真实性作进一步核实;

(七)组织项目单位对项目结算初审结果进行会审;

(八)向项目单位出具评审初步结论;

(九)根据评审初步结论及项目单位反馈意见,依法出具评审报告;

(十)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送评审报告。

第十七条评审机构收到被评审单位报送的完整齐全的项目资料后,应当在下列时限内完成初步评审工作:

(一)项目预算:10—20个工作日;

(二)项目结算或决算:20—60个工作日;

(三)其他评审事项:10个工作日。

特大型项目或特殊项目确需延长评审时限的,须经市财政部门批准,并告知被审单位延长的理由。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市财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结论。

财政投资评审结论是财政部门确定项目单位部门预算及支出预算、安排项目投资计划、拨付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批复竣工决算的依据。

项目单位凭财政部门的评审结论,依法申请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批复、拨款及资产交付等有关手续。

财政部门对审减(增)的资金,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核减(增)。

第十九条财政投资评审的费用由财政承担,评审机构不得向项目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条对财政投资评审中发现的项目单位存在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由市财政部门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项目单位拒不配合或阻挠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拒绝、隐匿或提供虚假资料的,市财政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情况暂缓下达财政支出预算或暂停拨付财政资金;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人员、、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评审机构因过失或故意提供不实或内容虚假的评审报告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各区、县(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起草说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的重要职能。这项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建设银行代行,建设银行审查建设项目的预、决、结算,即“三算审查”,为提高建设项目预算的准确性,严格审查和办理工程结算和决算,准确核定工程造价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以后,财政部收回了原建设银行代行的部分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职能,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后,财政部进一步收回了建设银行代行的工程审价职能,成立了投资评审中心,财政投资评审正式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于1999年8月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立,六年来,我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评审为工作重点,不断规范评审工作程序,严格执行工作规程,在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和保证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财政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投资评审,市财政节约了大量资金,有效地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资体制改革而产生的一项新的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评审事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制订出台《*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制定的依据和过程

(一)制定的依据

本办法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参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二)制定的过程

2004年11月市财政局着手《*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预算评审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2004年12月底召开了有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林业绿化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市通源建设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形成两个《办法》送审稿。2005年市政府将两部《办法》列入立法计划,市财政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到这两部规章有一定的重复,在征求市法制办意见后将两部规章合二为一,2005年11月将修订后的《办法》再次书面征求了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并请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在充分吸纳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借鉴外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市法制办审查、修改形成本《办法》(草案)送审,并经2006年1月10日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项目预算、竣工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评审的内容

根据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所以本《办法》中明确了财政投资评审内容包括“项目预算、竣工决(结)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财政部门评审项目竣工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主要目的是核实项目成本,并将评审结果作为财政部门安排项目尾款、批复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这是财政的法定职责,与审计职能完全不同。

(二)关于项目评审时限及送审资料的要求

1.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完成预、结(决)评审的时限是参照财政部、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的。但是财政投资评审的完成时限必须建立在送审项目资料的完整和规范上,特别是工程结算资料。对报审工程预、结(决)算资料的要求,按照市财政局《关于规范财政投资建设项目概、预、结(决)算送审资料的通知》的规定报送。

2.具体的评审时限按照项目的投资额分段考虑。

3.本《办法》中的评审时限不包括等待补充完善资料、与建设单位等三方会审以及出现重大问题需要协调解决等因素造成的评审时间延长。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3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准确处置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削减体裁事业发展中各类矛盾纠纷和严重不稳定要素,坚持以人本、和谐发展,预防在先、重在化解,脚踏实地、客观公平,属地治理、分级负责的准则,提高科学决定计划、民主决定计划、依法决定计划的程度,为我县直在山区县市前列和领先小康营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情况。

二、评价内容

(一)各单位改革中触及的人员安顿、资产处置和社保关系、职工人事准则改革和待遇调整等;

(二)举行演唱竞赛、汇报上演、送戏下乡等各类群众文明活动;

(三)举行农民活动会、职工活动会、元旦长距离跑、各类赛事等群众体育活动;

(四)其他触及群众好处和安全的严重决定计划事项。在进行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中,要对评价内容的正当性、科学性、清廉性、可行性、可控性和其他能够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要素进行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的主体为政策的制订部分,改革的启动单位、活动的主办单位。即:谁主管、谁负责、谁决定计划、谁评价。

三、评价顺序

(一)各单位进行评价。各单位凡触及严重决定计划事项都要制订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方案,需要时经过民意检验、重点走访、座谈评论、媒体公示等方法,普遍听取所涉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决定计划事项,组织专家和群众代表进行听证,具体精确地评价潜在的不稳定要素,在此基本上响应作出社会稳定风险很大、有必然风险或无风险的评价结论。

(二)体裁局进行审查。体裁局对评价申报触及的不稳定状况和问题认真分析研判,科学论证,按照有关顺序和民主集中制准则,对决定计划事项作出不施行、暂缓施行或施行的决定。需要时,报县维稳办同意。

(三)反应审查后果。体裁局实时将审查决定意见反应给各相关单位,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做好稳定工作提出详细意见。

(四)落实维稳办法。各相关单位和体裁局对已同意施行的决定计划事项进行全程跟踪,亲密监控活动状况,实时发现能够发生的不稳定要素,并采取有用办法化解。对能够呈现的严重不稳定问题要制订应急预案,谨防群体性事情的发生。

(五)坚持“第三方”社会调停机制。坚持严重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第三方”调停机制,充分发扬工会、女工小组等组织参加化解矛盾的积极效果。

四、评价责任追查

(一)切实增强组织指导。体裁局成立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小组,同志为指导小组组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指导小构成员。各二级单位要认真实行本单位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立案准则。要依照坚持严重决定计划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申报及审查决定意见要求实时上报上级维稳办立案。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4

央行行长周小川: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表示,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同时指出,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统计显示,今年1~7月份的单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2%、2.7%、3.3%、3%、3.4%、4.4%、5.6%。特别是7月份Cpi已创下10年来最高水平。而随着通胀的进一步攀升,央行自年初以来,已累计4次上调基准1年期存款利率,升至3.60%。而市场预期,央行为缓解通胀的压力可能再次采取加息措施。此前不少分析人士就曾指出,今年内还有1~2次的加息过程。

(摘自《上海证券报》)

八月份中国贸易顺差为249.8亿美元。数据显示,八月当月,进出口值为1977.4亿美元,增长21.6%。其中出口1113.6亿美元,增长22.7%,单月出口总值为历史新高。专家指出,依然强劲增长的贸易顺差和不断攀升的Cpi可能导致进一步紧缩措施的加快出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八月当月中国Cpi较去年同期增长6.5%,创逾十年来最高水平。中央已打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等组合拳,吸纳市场过剩资金。业内人士预计,顺差的大幅增长将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摘自中国新闻网)

千亿特别国债月内直发,9月底将有2800亿被冻结。财政部通知称,将在9月份分三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00亿元特别国债,并在第四季度发行另外1000亿元。其中,首批1000亿元的特别国债将在12天内发完:9月17日计划发行15年期特别国债;9月21日计划发行10年期特别国债;9月28日计划发行15年期特别国债。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交款时间为9月25日,冻结资金1800亿元左右,加上9月份面向市场发行的三期特别国债,这意味着自此至9月底将有2800亿元资金被深度冻结。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层雏形初现。据透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望挂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层雏形初现。楼继伟、高西庆、张弘力、谢平、胡祖六等进入了即将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首任管理层名单中。著名金融专家、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对加盟中司的说法没有正面回答。但他认为,专业化、商业化、独立化的经营对即将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至关重要,“中国投资公司应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组合,包括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其他的特殊资产,包括pe、房地产、对冲基金等都可以考虑在资产组合中”。

目前,楼继伟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高西庆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张弘力任财政部副部长,谢平任汇金公司总经理。(摘自《上中国证券报》)

商务部:国内猪肉批发价连续5周下跌。据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市场监测,受生猪收购价格回落影响,全国猪肉批发价格连续5周下跌。据监测,上周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上涨1.69%。112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54种,持平的40种,下降的18种%。国内市场铁矿石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上周涨幅达到13.89%,并拉动钢材价格上涨1.56%。下游消费需求不旺,铝价持续回落,本周国内铝锭a00现货价格较上周下降90元/吨。(摘自新华网)

美财长保尔森称若对华制裁将危及美国经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再次警告国会:如果针对中国出台单方面的惩罚性贸易法案,不仅可能危及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还可能令已经因次贷危机而岌岌可危的美国金融市场更加混乱。“就目前的形势看,所有人都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极为敏感,许多国家已然产生了贸易保护情绪。”保尔森说,“采取单边惩罚性行动将引发贸易战,或者搅乱金融市场秩序。”保尔森担心会失去中国这样一个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并已成为美国产品重要出口市场的贸易伙伴。(摘自东方网)

同业视点

昆明办救灾资金审计调查开展计算机审计取得良好效果。最近,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06年救灾资金审计调查中,针对救灾资金使用部门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比较分散、数据接口不统一等情况,积极利用ao系统分析和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使用ao系统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数据,确立审计重点;二是ao系统与被审单位软件合用,核实救灾资金使用情况;三是利用ao系统数据排序方法发现虚报冒领救灾资金。

湖北财政审计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实现“四个突破”。近年来,湖北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以计算机应用推进财政审计手段创新,按照这一思路,财政审计部门创新审计手段,实现了“四个突破”:(一)建立财政审计数据库及分析系统,实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二)开发适用性审计模块,实现从账套式审计向数据式审计转变;(三)打造网络平台,实现对审计质量实时控制;(四)运用“一拖n”技术,实现对大批量审计数据一次性整合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财政审计深入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财政审计工作多次得到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济南办采取四项措施落实审计实务导师制。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经过全方位准备,15对指导老师同指导对象,在全办大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标志着审计实务导师制开始实施。为把审计实务导师制落到实处,该办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党组高度重视,认真研制实施细则;二是落实责任,规范指导老师和指导对象行为;三是跟踪考核,力求效果;四是建立奖罚制度。对指导工作认真负责,做出突出成绩的实务导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表彰奖励。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指导老师和指导对象年度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江苏省射阳出台审计质量历史责任追究办法。最近,江苏射阳县审计局为贯彻江苏省审计厅关于开展“审计质量推进年”活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预防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射阳县审计局审计质量历史责任追究办法》。

该办法共19条,分别就审计质量历史责任的概念,适用对象、适用范围,适用程序,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办法划分了审计质量历史责任追究的范围,凡该局机关及依法委托的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审计执法职权违法或不当,并形成后果的,均要追究责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不当、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导致形成错误结论被复议或诉讼,并变更或撤销原审计结论的;(二)政府法制部门、上级审计机关通过行政执法检查,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诉、检举等途径发现并责令撤销或变更的审计结论;(三)属于已审结项目审计应查出而未查出的经济案件线索,后被司法机关处理法办的;(四)属于已审结项目审计应查出而未查出的重大问题,被政府或上级审计部门查出并通报批评的,或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五)其他出现审计质量历史责任,需要追究的问题。

武汉部署构筑全市审计系统安全网络平台。该局组织专家对全市计算机审计系统网络建设情况、“1拖n”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及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专门调研,实地了解基层审计部门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合实际制定安全防范策略,并向全市13个区审计局各赠送网络防火墙设备一台,在全市审计系统安装设置网络防火墙,建立市区两级网络连接,切实对网络架构作好网络防护措施,构建安全保密的审计专网,有效地保障了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安全性与执行效能,为整体推进该市计算机审计系统建设水平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市审计管理系统(oa)与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在武汉市审计局已成功部署并顺利对接,基层审计部门也陆续开始两个系统的交互试点,系统各项功能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组织方法正在逐步规范。

赣审动态

樟树市审计局通过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新闻媒体等各种有效载体,广泛宣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实施、评议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等、聘请了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的同志担任评议员,组成评议组,开展评议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深入到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设立了投诉电话、举报信箱,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向上级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个人电话号码200余个,接受上述单位和个人的评议。会同统计部门共同制定了群众满意度调查方案,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目前,各项评议工作正在按方案抓紧组织实施。(黄涛)

宜春市农业局针对审计局在年度预算执行和其它财务收支审计中查出的问题,专门召开了局机关的直属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及会计会议,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切实的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工作。决定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每半年组织一次直属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内部审计;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原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补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和措施,在具体工作中提出了“四个不准”,即:不准白打入账、不准违规大额支付现金、不准偷漏和拖欠各种应交的税费、不准挤占挪用项目专项资金;三是计划从下半年开始不定期对直属单位财务负责人和会计开展业务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能力。(赵幼平)

《新余市审计局关于全市2005~2006年度计划生育专项金审计调查的报告》清晰地表明了该市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及2005~2006年度资金收支情况,指出了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不足、挤占挪用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社会抚养费管理体制不一、会计核算和内部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并深入剖析了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同时,从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计划生育发展,规范管理办法、落实管规定,规范征收程序和管理、细化支出预算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报告得到了市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王璐)

南康市审计局把民生审计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将民众反映强烈、贴近民众切身利益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项目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对医疗保险、医疗收费、基础教育及教育收费、新农村建设及扶贫、水保及环保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8个方面的审计项目进行了全面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892.73万元,审计处理归还原资金渠道453.53万元,处罚收缴财政4.45万元。根据后续审计回访,目前,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要求整改全部到位,向市政府提交8条审计建议已被采纳。(李世明)

高安市委、市政府组织审计等相关部门对城区范围内自2002年元月以来开工的6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税费缴交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共清查核实并补征欠缴税费3334.93万元(在自查及清查期间,开发商主动补交786.06万元)。此次房地产税费清查,不仅有效纠正了以往房地产市场普遍欠缴税费的行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房地产开发商投机取巧的心理,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奠定了良好基础。(金早秀)

安源区审计局对安源区2006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向政府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在7月份以安府字(2007)32号文件向全区各单位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各项专项资金管理的紧急通知”重新规范了专项资金的范围及管理要求,通知还要求对违反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姚素娟)

吉安县在整合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实行“一卡通”发放改革。“一卡通”就是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各种财政惠农补贴资金集中整合,通过农村信用社直接打入农户个人存折的一种兑付方式。目前,吉安县将凡补贴给农民个人的资金,包括粮食直补资金、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资金、农村低保资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村组干部报酬等30多项惠农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实行“一卡一折一号”的管理方式,在操作中做到指标统一下、服务一站办、资金统一拨、补助一卡发、收支一本账,明确了财政、农业、民政、计生、水利等部门的职责义务,使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规范透明,既节约了发放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农民。(王斌刘小林)

婺源县审计局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关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从审计机构、审计力量、审计手段入手,切实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是积极争取机构编制,稳定队伍。经县编委批准,增设了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编制和总审计师职位;二是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力量。今年,婺源县委以务字[2007]111号文件,任命了总审计师1名,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创新了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婺源县纪委、组织部分三次下达了26人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该局都在规定期限内向县纪委、县组织部出具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胡相如)

铜鼓县审计局要求审计人员进行换位思考,开展“如果我是被审计单位怎么看审计”的活动,真正放下执法机关的架子,充分利用审计业务专长,树立即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的思想,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避免走极端,不因服务而放弃监督,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通过高质量的审计监督,有效地净化经济发展环境,更好地为县城发展服务。同时要求审计人员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树立行业新风。(胡巧萍)

遂川县审计局今年初对全县移民扶贫、退耕还林、粮补资金等涉农资金进行审计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改进发放方式,提高为民办事效率,保证涉农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位农民手中”等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和建议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该县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出台了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五个一”措施,使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驶上了“阳光安全道”。即一是“指标统一下”;二是“资金一户管”;三是“服务一站式”;四是“补助一卡发”;五是“收支一本账”。

(李卫民)

新干县审计局为切实搞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查自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征社会意见,取得了很好效果:一是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公布了举保电话和电子邮箱;二是群发短信。先后两次群发460人条征求意见和回复信息;三是发放征求意见函。共向审计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人士发放征求意见函260封,目前已收回202封;四是现场征求意见。参加县组织的广场现场征求意见活动,征求意见60条。通过这些形式,梳理了意见和建议4条,为搞好整改建制打下了基础。(曾建军)

南丰县审计局近日根据《南丰县关于举办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征询群众意见活动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征询群众意见活动在活动会上,全局干职工积极向群众宣传审计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主要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审计结果公告方面,力度不够,透明度不高;二是监督面不够广,对一些行业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对于群众提出的疑问,该局主要领导现场作了解答,群众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社会各界对审计局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玮邹继兴)

峡江县近年来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该县印发的《峡江县加强县直单位内部行政管理权监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要求,对单位“一把手”实行五个不直接分管:即不直接管人事、不直接管财务、不直接管基建、不直接管物资采购、不直接管产权交易,全部交由单位副职分工负责,“一把手”只负责宏观管理,对副职的工作进行监督。此《规定》也成为该县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划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邓宏秋)

鄱阳县审计局切实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审计事业有了明显进步。在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全面落实“一个把握”、“三个到位”、“八个严禁”的工作要求,广开言路,听取意见不怕刺,自我剖析不怕痛,面对责任不推卸,找准问题扎实整改,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按照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各项工作做得到了鄱阳调研的江西省审计厅厅长伍自尧的充分肯定。(鄱阳县审计局)

寻乌县近日在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人大常委们听取和审议了寻乌县2006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对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报告有亮点,有新意,审计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预算收支情况,指出了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预算收支不真实、不准确,部分专款拔付不及时等问题。所提出的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是可行的,建议政府要给予重视,认真加以落实。”该局在每周五下午的集中学习日上,对会议情况进行了及时传达,审计人员听后,倍受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做好该项工作的信心。(温俊杰)

上饶县审计局在对旭日街道办2006年度财政决算审计时发现,城建办财务账中白条支付坂头村委出纳罗某某拆迁费、值班费、周转金等现金33050元,审计组对此情况及时进行了核实,发现罗某某已发放房屋开裂搬迁户周转金等21600元,至2007年7月13日审计时,余额11450元现金仍在罗某某处,未在该村财务账面反映。鉴于罗某某的违法违纪行为,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收缴被罗某某占用11450元专项合专项资金,并移交县纪检委立案进一步查处。(温晓芳章黎清)

东乡县政府胡领高县长在听取审计局关于《2006年度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后说:“这个报告写得好、质量高,对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做出了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对县财政有关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整改意见”。胡领高县长最后强调:“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做好本级预算的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增强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和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管理及专项结余的清理;进一步细化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安排。

(吴跃忠万海九乐宣广)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5

多系列失效分析法11)

双比较法12)

工作任务分析法13)

因果(鱼刺)图分析法B.2能够提供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1)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2)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3)

事故树分析4)

逻辑树分析5)

风险矩阵评价法6)

安全度评价法7)

风险容忍度评价法8)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9)

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10)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11)

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定量评价法12)

模糊矩阵法13)

直接数值估算法14)

人的认知可靠性分析法15)

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16)

我国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17)

我国冶炼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18)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19)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20)

“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法21)

统计图表分析法B.3可以提供事故后果的安全评价方法1)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2)

事故树分析3)

逻辑树分析4)

概率理论分析5)

马尔可夫模型分析6)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7)

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8)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9)

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定量评价法10)

模糊矩阵法11)

成功可能性指数法12)

Safeti评价法13)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14)

“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法15)

统计图表分析法16)

矿山工程安全评价法17)

尾矿库矩阵评价法18)

液体泄漏模型19)

气体泄漏模型20)

绝热扩散模型21)

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22)

火球爆炸伤害模型23)

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24)

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25)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6

一、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是指在制订或施行触及人民群众亲身好处的严重决定计划事项时,对能够激发影响社会不变的严重事情或危及公共安全等要素,进行先期猜测、分析、评价和化解,以防备、降低或消除施行进程中的涉诉涉稳风险,保证决定计划事项既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又有利于维护社会不变。

二、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该当坚持的准则是:以人本,促进和谐;预防在先,重在化解;脚踏实地,科学决定计划;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价、谁负责;不评价、不上会、不决定计划。

三、本施行方法所称社会不变风险评价严重事项,是指在住建日常工作中有能够影响社会不变和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亲身好处的严重决定计划、严重改革、严重项目、严重活动等。以下工作内容符合前列要求的纳入评价范围:

(一)城市规划编制和修订、施行与治理;

(二)城市基本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建设;

(三)房产开发、建设与治理和保证性住房建设与治理;

(四)重点工程和大型项目建设及建筑业治理;

(五)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和城区绿化亮化工程;

(六)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

(七)景色区规划编制与施行;

(八)乡镇规划编制、调整与施行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

(九)城市供水、供气行业安全治理;

(十)其他触及群众好处及安全需求评价和决定计划的严重事项。

四、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是依法行政、源头维稳和作决定、搞改革、出政策、上项目标前置顺序和必备前提;普通采取寻求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评断、提交集体评论和审查机关决定计划、责任主体施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首要评价内容是;

(一)对事项能否符合国家司法法律和有关政策进行评价;

(二)对事项能否符合各方好处群体的正当诉求进行评价;

(三)对事项能否存在激发群体性事情的风险进行评价;

(四)对事项能否存在严重公共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价;

(五)对有能够激发不不变要素的其他方面进行评价;

(六)对事项决定计划顺序和紧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

(七)对事项决定计划后果和公平性、清廉性进行评价;

(八)对各类不安全、不不变问题的应对处置方案进行评价。

五、评价责任主体是严重政策的制订部分、决定计划事项的提出部分、项目标报建部分、改革的牵头启动部分、工作的施行部分、严重活动的举行或主管部分。一个事项触及多个股室、单位的,由住建局指定评价责任主体;触及多部分、跨行业、较复杂的严重事项,由住建局报县县政府指定评价责任主体。

六、社会不变风险评价和化解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责任主体进行评价。由评价责任主体组织或约请有关专家及直接好处群体的代表,对严重事项的社会不变风险或有能够影响群众好处、危及公共安全的要素,采取问卷、走访、座谈、评断、论证、公示等方式,进行深化调研,制订处理方案。责任主体的评价要响应作出社会不变风险很大、有必然风险或无风险的评价结论。

(二)组织综合审查。对责任主体提交的评价申报,由住建局评论和综合审查。对评价申报中脱漏或未思索到的问题,可以要求责任主体增补和完善评价意见。综合审查对决定计划事项要作出不施行、暂缓施行、局部施行、调整施行或施行的决定。

责任主体和主管部分竞应时,辨别作出评价意见和审查意见。

(三)反应审查后果及立案。经由评价无风险、审查决定施行的事项,由决定机关将审查意见和相关要求予以反应,交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施行。评价申报、审查意见、施行状况宽和决方案等综合伙料,由住建局统一立案并报县委维稳办;需求报经县委、县政府赞同的严重事项,由住建局将评价申报、审查意见予以上报。

七、严重决定计划社会风险评价执行一事一档,其材料包括严重决定计划事项可行性分析申报(调研申报),严重决定计划事项正当性、科学性、清廉性、可行性、可控性风险评价申报(结论),主管部分综合审查意见,应急处置预案等。严重决定计划事项风险评价和矛盾化解的督办检查,由局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详细负责。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7

关键词:消防部队审计工作财务监督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39.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41-02

消防部队财务监督审计是对消防部队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独立客观监督和评价的行为,以促进消防部队加强经济管理和保障消防工作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其核心是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向过程控制,促进预防、揭示和抵御财务风险及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消防部队审计是随着消防事业的发展和财务体制的变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它的提早感知风险、适时防范预警的作用正在日益完善。

一、财务监督审计现状

消防部队财务监督审计是由消防部队审计部门组织的审计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内部控制的适当、合法、有效等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的行为,以促进消防部队加强经济管理和保障部队工作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山东消防总队党委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要求各级审计部门立足于监督、查纠、评价职能的发挥,当好“经济卫士”和“管理谋士”,审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当前全省部队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介入的滞后性;二是传统的就账说账、就事论事说得多,行政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分析的少;三是资金收支真实合规涉及的多,效能、资金效益说得少;四是微观查处多,着眼宏观发展少。开展财务监管审计是发挥审计防护性、修复性、建设性三大功能的有效手段,查错纠弊式的事后审计早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开展财务监督审计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积极顺应形势的发展需求,明确财务监督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努力开创消防部队财务监督审计的新局面。

1.开展财务监督审计,突破时间关键点。(1)把传统事后审计的“一次性”监督,变成任中审计的“经常性”监督,达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发挥事前、事中监督的威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充分发挥警示作用。(2)开展财务监督审计不受干部任职时间限制,以重大经济活动为重点开展事中监督,将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乃至事前监督,对重要经济活动实行跟踪审计,如制定大额资金支出审计报备规定,对大额(限额以上)支出的货物、工程、服务实行跟踪审计,以实现资金的安全有效,充分发挥财务监管审计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3)及时扑捉信息,发现隐患苗头及时预警。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审计监督信息平台,通过审计信息平台提供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实现预警监管,起到早发现,早预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发挥源头治理的职能作用。

2.开展财务监督审计,突破审计成果运用关键点。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以事实警醒教育大家。(1)以点带面的作用。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单一的审计事项结果进行“再加工”,并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通报,要求对照检查,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警示和预防作用。(2)提示的作用。对发现带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采取“审计预警”的方式,进行温馨提醒,让领导干部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警醒被审计领导干部,提高风险意识和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3)褒奖的作用。将审计结果运用到单位班子考核、年度工作考核中,对立功、授奖、晋升产生影响力,对好的单位从正面进行大力宣传,对审计评价差、问题整改不力的人及单位进行批评、教育,达到激励、鼓舞、鞭策、警醒、促进的作用。

3.开展财务监督审计,突破整改关键点。财务监督审计能够在揭露和查出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既核实损失,又减少损失和预防损失,从源头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规避了传统的事后审计,查错纠弊,以查出问题为主,点对点、一对一的单一监督方式,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故加强审计成果的落实就尤为重要。(1)建立审计问题整改报告制度和回访机制,逐项跟踪整改情况和整改效果,实现“审、帮、促”相结合,防止表面性整改。(2)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在审计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及时上报,并建议移送纪检部门进行责任追究。(3)把审计结果作为内部相关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遏制“屡审屡犯”现象。(4)通过财务监督审计情况报告的形式,将审计中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反映,并提出整改建议,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探索财务监督审计新方法,努力推动财务监督审计工作的开展

抓住关键,注重实效,探索开展财务监督审计的新方法,是新时期消防部队发展的需要。在组织审计中牢牢把握审前调查、方案制定、审计实施、审计评价、后续审计五个关键环节,将审阅法、调查法、访谈法、抽样法、比较法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确保信息渠道来源广泛、资料翔实、证据确切、评价客观。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促进部队经济管理,规范领导权力运行,有效维护部队经济利益,为部队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领导,夯实审计工作组织基础。领导是单位的核心,是各项工作的总设计,具有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能力和责任,领导干部在单位审计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领导重视,审计工作开展顺利,审计意见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好;反之,走形式、敷衍了事的现象就会显现,致使审计意见难以落实,审计作用无从谈起。进一步强化党委统筹指挥,把审计工作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落实审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军政主管亲自抓审计,对本单位审计工作负总责,将审计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财务监督审计评价实施办法,及时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指导审计工作,充分肯定审计工作成绩,严格要求被审计单位严肃认真的执行审计意见和决定,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参谋、助手、卫士的作用,创建审计工作良好环境,为审计工作搭建坚实的领导组织平台。

2.前移审计关口,发挥财务审计的预防功效。审计工作关口前移,从“事后纠弊”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转变,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审计关口前移就是随着被审项目的开始实施,审计及时跟进,通过审计识别及早发现带有苗头倾向性问题,及早感知风险,提前发出警报,起到预警的作用。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审计实际上都处在“事过境迁”的监督上,往往是次年审头年,今年审前几年,查出的问题极其严重,影响较大,损失惨重。这种“马后炮式”的监督既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又不符合“免疫系统”是经济活动内生性要求。因此,前移审计关口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只有赶在某一事项或某一经济活动开始之时或具体进程之中进行防范,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才能彰显审计的价值。(1)前移预算编制审计关口。对部门预算编制情况进行总体审核,评价其规范性、合理性和绩效性,对预算编制中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前移经济责任审计关口。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让干部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是要保护干部的安全,而不是追究责任。目前,离任审计属于事后监督,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发现问题晚,“秋后算账”上,这不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前移审计关口,要由“算总账”的离任审计向“常算账”的任中审计转化。将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做到以任中审计为主,预防在先,充分发挥对领导干部经常性审计监督的预警防范作用,提高审计监督实效性。(3)前移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关口。将投资项目审计范围延伸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首先要突出事前审计,从项目立项、决策、投资项目设计方案、投资项目资金概算和投资项目招投标开始介入,并对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投资项目决算、投资项目效益实行跟踪审计监督,尽可能地减少投资项目决策失误和建设中的损失浪费。其次是将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程结算、决算、竣工验收以及基建支出与概算投资比较,考核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正确分析投资效果,对投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4)前移专项资金审计关口。立项之初就审查项目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看是否存在重复投资,有无不经科学论证随意确定建设投资项目的情况,在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看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贪污和损失浪费的现象,同时还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必要的追踪、后续审计以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专项资金审计应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变阶段性审计为全程审计,将审计的关口前移。

3.抓重点,强措施,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研究制定财务监督审计评价实施办法,细化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为党委选拔使用干部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推广审计软件应用,按照规范审计流程作业,扩大审前调查范围,审前向财务、装备、干部、纪检等部门收集基础资料和信息,审后征求各部门意见,全面加强节点控制,确保选点准,早发现、证据足、结论实、评价客观公正。(1)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查阅获得有用信息,为开展审计提供直接有效线索,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2)内外互补,铸强审计力量。首先要突破业务工作和业务部门局限,审计、纪检、财务、法规等部门联合作业,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增强合力。其次要引入地方专业造价审计机构及高级造价师参与部队工程造价审计等工作,增强内审力量,解决内审力量不足的问题。(3)盯住重点人员和重点领域。加大审计频次,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团营职领导干部一年审计一次,对不符合经济责任审计条件的,以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来解决,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着力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立项、造价决算、物资采购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从而规范采购行为,降低成本,严防违法违纪问题。(4)将“五法”贯穿审计的全过程,确保证据确凿、评价客观公正。“五法”即“审阅法、调查法、访谈法、抽样法、比较法”。“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对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文件、合同、内控制度、各类台账等书面文件资料进行阅读、审查。通过审查判断该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活动的真实性,为开展审计打下基础。“调查法”:是指审计人员深入实地现场查看并通过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获取审计证据,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和财产物资的管理情况,增强证据的可信度与说明力。“访谈法”:是指审计人员组织召开装备、财务、及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广大官兵的意见和建议,扩大信息收集范围,拓宽审计思路,发现重点领域,确定审计重点。“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所掌握的各类信息,加以分析归类,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审核分析,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情况,获取有关被审计事项的信息,确保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解决审计对象复杂、内容多、时间短,还要提高工作效率的瓶颈问题。“比较法”:是指将本期的消耗性经费,管理费用、收入、成本、“三公”经费等费用同上期、上年度或同类单位相比较,通过数据分析,来反映收入、成本、事业任务的完成与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审计纳入最终审计评价的依据。

4.抓落实、促整改,彰显审计效能的发挥。加大审计整改力度,着力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1)建立审计问题整改报告制度和回访机制,逐项跟踪整改情况和整改效果,防止表面性整改。同时实现“审、帮、促”相结合,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审计整改过程中结合具体问题的整改积极宣传财经审计法规知识,及时解答基层审计、会计人员业务中的疑问及难题,着重对工程项目、货物采购项目、服务项目,对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工程,如何进行事前预算审核、工程造价、决算编制等开展技术。(2)借纪检部门之力,显审计之效。对审计中发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及时上报,并建议移送纪检部门进行责任追究。(3)将审计结果作为评先创优、考核、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首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单一的审计事项结果进行“再加工”,并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通报,要求对照检查,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警示和预防作用,形成“审计一点、教育一片”的辐射力。让领导干部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警醒被审计领导干部,提高风险意识和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遏制“屡审屡犯”现象。其次是进一步强化审计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财务监管审计情况报告的形式,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通报纪检、干部、财务、审计等部门,审计结果由多个部门共同享用,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反映,并提出整改建议,形成“一花多果、一果多用”的合力局面。强化经济运行的监管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制衡力度,根据与奖惩、干部晋升、“双考”挂钩的相关规定,建立考核结果“记账”制度,直接运用到日常奖惩、年度干部晋升和“双考”加扣分之中,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为财经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服务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霓华,陈龙井,王目平,石莹,刘国常,梁广全,杜燕雯.广州市公安局审计处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前移”的动因、效用和对策研究――基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内部审计视角的思考,2012.8

[2]本报记者刘艳芳,通讯员付红友.认真贯彻《山东省审计监督条例》维护财经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莱芜日报,2013.3.20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8

一、工程立项

工程立项属于项目决策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立项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成败。

(一)工程立项流程

工程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决策,具体流程见图2。

(二)工程立项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1.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企业(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投资意向、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提出的建设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对于非重大项目,也可以不编制项目建议书,但仍需开展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1)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设想;(4)项目的进度安排;(5)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6)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应报企业决策机构审议批准,并视法规要求和具体情况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或备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投资意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项目建议书内容不合规、不完整,项目性质、用途模糊,拟建规模、标准不明确,项目投资估算和进度安排不协调。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明确投资分析、编制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的职责分工。第二,企业应当全面了解所处行业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和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客观分析投资机会,确定工程投资意向。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规定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对工程质量标准、投资规模和进度计划等进行分析论证,做到协调平衡。第四,对于专业性较强和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工程投资分析,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五,企业决策机构应当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集体审议,必要时,可以成立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承担评审任务的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第六,根据国家规定应当报批的项目建议书必须及时报批并取得有效批文。

2.可行性研究

企业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概况;(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预测;(3)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5)项目外部配套建设;(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8)经济、社会效益;(9)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10)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投资估算就是具体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其误差一般应控制在10%以内。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导致决策不当,难以实现预期效益,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达不到质量标准和实际要求,无法为项目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以及本企业实际,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第二,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应当制定专业机构的选择标准,确保可行性研究科学、准确、公正。在选择专业机构时,应当重点关注其专业资质、业绩和声誉、专业人员素质、相关业务经验等。第三,切实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控制的有机统一,即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要有机结合。建设标准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技术要先进适用,对于拟采用的工艺,既要考虑其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又要考虑企业营销状况和走势,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先进而造成投资损失浪费。

3.项目评审与决策

可行性研究报告形成后,企业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项目评审流于形式,误导项目决策;权限配置不合理,或者决策程序不规范,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组建项目评审组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组成员不得参与可行性研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的,该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组成员应当熟悉工程业务,并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评审组的决策机制要充分兼顾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各方面的不同意见;项目评审应实行问责制,评审组成员要对其出具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第二,在项目评审中,要重点关注项目投资方案、投资规模、资金筹措、生产规模、布局选址、技术、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特别要对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论证。第三,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必须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并实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者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另需注意:工程项目立项后、工程项目决策正式施工前,建设单位还应当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例如: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向人防主管部门报批人防规划设计,向园林主管部门报批绿化规划方案,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等。

二、工程设计

(一)工程设计流程

根据国家规定,一般工业项目设计可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2个阶段进行,对于技术上复杂、在设计时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可以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进行。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矿区、油田等的设计除按上述规定分为3个阶段外,还应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或总体设计;对于小型工程项目,也可以简化为施工图设计1个阶段。本文主要介绍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二)工程设计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1.初步设计

依据工程建设确定投标人资格的要求,应尽量扩大潜在投标人的范围,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完成初步设计或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初步设计。通过初步设计可以明确拟建工程在指定地点和规定期限内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确定主要技术方案、工程总造价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初步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编制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也是签订施工合同的基础依据。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设计单位不符合项目资质要求;初步设计未进行多方案比选;设计人员对相关资料研究不透彻,初步设计出现较大疏漏;设计深度不足,造成施工组织不周密、工程质量存在隐患、投资失控以及投产后运行成本过高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标方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第二,在工程设计合同中,要细化设计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一个项目由几个单位共同设计时,要指定一个设计单位为主体设计单位,主体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整体性负责。第三,建设单位应当向设计单位提供开展设计所需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交流,避免因资料不完整造成设计保守、投资失控等问题。第四,建立严格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制度,通过严格的复核、专家评议等制度,层层把关,确保评审工作质量。在初步设计审查中,技术方案是审查的核心和重点,重大技术方案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多方案比选。此外,还应关注初步设计规模是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一致,有无夹带项目、超规模、超面积和超标准的问题。

2.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主要是通过图纸,把设计者的意图和全部设计结果表达出来,作为施工建造的依据。施工图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开工前,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纸、现行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所在地区人工、材料、设备与机械台班等资源价格,按照规定的计算程序确定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对建设单位而言,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招标控制价的依据,也是拨付工程款及办理工程结算的依据。对施工单位而言,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参考依据,也是安排调配施工力量,组织材料供应的依据。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概预算严重脱离实际,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工程设计与后续施工未有效衔接或过早衔接,导致技术方案未得到有效落实,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工程变更,发生重大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严格的概预算编制与审核制度。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编制的概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第二,建立严格的施工图设计管理制度和交底制度。在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时,应重点关注施工图设计能否满足全面施工及各类设备安装要求,施工图设计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各专业工种之间是否做到了有效配合等。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后,开施工图会审会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审阅施工图文件,设计单位应进行技术交底,介绍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及时沟通问题,修改不符合实际和有错误的图纸,会议应形成书面纪要。第三,制定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设计单位应当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服务,避免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对确需进行的变更,应尽量控制在设计阶段,采用层层审批等方法,使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因设计单位的过失造成设计变更的,应由设计单位承担相应责任。第四,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管理要求执行各项设计报批要求,杜绝出现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现象。第五,可以引入设计监理,提高设计质量。

三、工程招标

(一)工程招标流程

工程招标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5个主要环节(见图3)。

(二)工程招标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1.招标

在招标前期准备阶段,应确定招标组织方式(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和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可以由招标人自行编制,也可以委托专业招标机构编制。投标资格的审查可以在投标前审查(资格预审),也可以在开标后审查(资格后审)。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招标人肢解建设项目,致使招标项目不完整,或逃避公开招标;投标资格条件因人而设,未做到公平、合理,可能导致中标人并非最优选择;相关人员违法违纪泄露标底,存在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程序,以及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第二,工程立项后,对于是否采用招标,以及招标方式、标段划分等,应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牵头提出方案,报经建设单位招标决策机构集体审议通过后执行。第三,建设单位确需划分标段组织招标的,应当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划分标段时,应当考虑项目的专业要求、管理要求、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以及各项工作的衔接,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方案,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第四,招标公告的编制要公开、透明,严格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不得根据“意向中标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建设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招标。第五,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标底编制过程和标底应当严格保密。

2.投标

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投标人考察项目现场,以便投标人更为深入地了解项目情况。招标人可以召开投标预备会,解答投标人对工程项目提出的具体问题。之后,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存在舞弊行为;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或挂靠、冒用他人名义投标,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投标人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投标人之间串通舞弊。第二,科学编制招标公告,合理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尽量扩大潜在投标人的范围,增强市场竞争性。第三,严格按照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文件中确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对投标人进行实质审查,通过查验资质原件、实地考察,或到工商和税务机关调查核实等方式,确定投标人的实际资质,预防假资质中标。第四,建设单位应当履行完备的标书签收、登记和保管手续。签收人要记录投标文件签收日期、地点和密封状况,签收标书后应将投标文件存放在安全保密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

3.开标、评标和定标

开标时间和地点应当在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环节主要风险是:开标不公开、不透明,损害投标人利益;评标委员会成员缺乏专业水平,或者建设单位向评标委员会施加影响,致使评标流于形式;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串通作弊,损害招标人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开标过程应邀请所有投标人或其代表出席,并委托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和公证。第二,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确保其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具备招标项目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严格保密。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第三,建设单位应当为保证评标委员会独立、客观地进行评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得向评标委员会成员施加影响,干扰其客观评判。第四,评标委员会应当在评标报告中详细说明每位成员的评价意见以及集体评审结果,对于中标候选人和落标人要分别陈述具体理由。每位成员应对其出具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第五,中标候选人是1个以上时,招标人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由决策机构审议决定中标人。

4.签订合同

中标人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同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双方不得另行订立背离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在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方面,除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统一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制定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工程合同管理和履行中的职责,严格按照合同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第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各类分包合同、工程项目施工内部承包合同应当按照国家或本建设单位制定的示范文本的内容填写,清楚列明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等各项具体标准,有施工图纸的,施工图纸是合同的重要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三,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执行情况台账,记录合同的实际履约情况,并随时督促对方当事人及时履行其义务,建设单位的履约情况也应及时做好记录并经对方确认。

四、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指的是工程建设实施,即施工阶段。建设成本、进度和质量的具体控制主要就在这一阶段。基本流程见图4。

在工程建设阶段,有几项重要工作穿插在施工过程中,包括工程监理、工程物资采购和工程价款结算等。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实施监控的一种专业化服务活动。监理单位接受委任后应组建现场监理机构,并在开工通知前进驻工地,及时开展监理工作。

(一)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主要管控措施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有:盲目赶进度,牺牲质量、费用目标,导致质量低劣,费用超支;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存在质量隐患。主要管控措施如下。

在工程进度管控方面:第一,监理单位应当建立监理进度控制体系,明确相关程序、要求和责任。第二,承包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工程进度编制详细的分阶段或分项进度计划,报送监理机构审批后,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开展工作。制定的进度计划应当适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条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与承包单位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的供应计划协调一致。确需调整进度的,必须优先保证质量,并同建设单位、监理机构达成一致意见。第三,承包单位至少应按月对完成投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工程的实际进度与批准的合同进度计划不符时,承包单位应提交修订合同进度计划的申请报告,并附原因分析和相关措施,报监理机构审批。

在工程质量管控方面:第一,承包单位应当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建设,并在施工前列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报经监理机构同意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质量控制点中的重点控制对象包括:人的行为,关键过程、关键操作,施工设备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施工技术参数,某些工序之间的作业顺序,有些作业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等。第二,承包单位应按合同约定对材料、工程设备以及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和检验,定期编制工程质量报表,报送监理机构审查。关键工序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第三,监理机构有权对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艺进行检查验收,发现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承包单位立即返工修改,直至符合验收标准为止。对于主要工序作业,只有监理机构审验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在安全建设管控方面: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并授权监理机构按合同约定的安全工作内容监督、检查承包单位安全工作的实施。此外,建设单位不得对承包单位、监理机构等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第二,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第三,承包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细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承包单位应当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款结算方面,可参见“工程价款结算”部分。

(二)工程物资采购的主要管控措施

工程物资包括材料和设备。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需要按照施工进度需要,及时购置材料和设备。材料和设备采购一般占到工程总造价的60%以上,对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等具有重大影响。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工程物资采购过程控制不力,材料和设备质次价高,不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工程物资采购管控方面,除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的统一要求外,还应当特别关注以下方面:第一,重大设备和大宗材料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第二,对于由承包单位购买的工程物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工程物资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首先,在施工合同中,建设单位应具体说明建筑材料和设备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责任追究方式。其次,对于承包单位提供的重要材料和工程设备,应由监理机构进行检验,查验材料合格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一般材料要进行抽检。未经监理人员签字,工程物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再次,运入施工场地的材料、工程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安装专用工器具等,必须专用于合同工程,未经监理人员同意,承包单位不得运出施工场地或挪作他用。

(三)工程价款结算的主要管控措施

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的工程价款结算是建设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财政部、原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包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施工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一般先向承包单位支付一笔预付款,之后,按周期或项目目标拨付工程进度款。实际工作中,工程进度款大部分按月结算。年终或工程竣工后进行清算(工程进度款结算程序见图5)。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混乱,项目资金不落实,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权限划分,并切实遵照执行。财会部门应当安排专职的工程财会人员,认真开展工程项目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第二,资金筹集和使用应与工程进度协调一致,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组成(分部、分项工程)结合时间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作为资产管控和工程价款结算的重要依据。这方面的管控措施同时可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有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第三,建设单位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承包单位和监理机构的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资产价值,并根据施工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单位财会部门应认真审核相关凭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付款,既不应违规预支,也不得无故拖欠。第四,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的实际成本突破了工程项目预算,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分析原因,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处理。

(四)工程变更的主要管控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某些情况发生变化,有时需要对工程进行必要变更。工程变更包括工程量变更、项目内容的变更、进度计划的变更、施工条件的变更等,但最终往往表现为设计变更(以设计变更为例,基本流程见图6)。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现场控制不当,工程变更频繁,导致费用超支、工期延误。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确需变更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尽快办理变更手续,减少经济损失。对于重大的变更事项,必须经建设单位、监理机构和承包单位集体商议,同时严加审核文件,提高审批层级,依法需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的,必须取得同意变更的批复文件。第二,工程变更获得批准后,应尽快落实变更设计和施工,承包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全面落实变更指令。第三,如因人为原因引发工程变更,如设计失误、施工缺陷等,应当追究当事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第四,对工程变更价款的支付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变更文件必须齐备,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必须经过监理机构复核并签字确认,防止承包单位虚列工程费用。

五、工程验收

(一)竣工验收流程

竣工验收一般建立在分阶段验收的基础之上,前一阶段已经完成验收的工程项目在全部工程验收时原则上不再重新验收。竣工验收是全面检验建设项目质量和投资使用情况的重要环节(基本流程见图7)。

(二)竣工验收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在竣工验收环节,除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外,还有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两项重要工作。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承包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与建设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竣工结算由承包单位编制,建设单位可直接进行审查,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查。竣工结算办理完毕,建设单位应根据确认的竣工结算书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竣工决算是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财务情况和投资效果的总结性文件。建设单位应在收到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及时编制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竣工验收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竣工验收不规范,质量检验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存在重大质量隐患;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竣工决算失真;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未及时进行估价、结转。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9

传统预算去执行的审计具有以下的局限性:首先,传统预算的执行审计以用合法性作为主要价值判断的标准,着重查处被审计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却不是审查评价资金的使用是否具有效率,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和有效果,这些可能会导致被审计单位会放弃更高、更有效价值标准,导致审计工作偏离预算和执行审计本身存在的价值。

看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大多情况下是在项目决算时,与预算完成的实际情况作对照,然后作出适应性的评价,所以多是事后审计,与其他事后审计的缺点大致相同。可能存在违法、违规或低效益现象,难以纠正,或在纠正时需付出极大代价,造成预算资金使用低绩效。传统预算的执行审计,是短期资金管理重点的审计,审查年度是否合理安排预算的资金,对已安排的资金使用过程与最终结果却关注很少,着重对某些金额大、跨年度项目资金的缺乏长期监控与效益的跟踪评价。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完全克服了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的局限性,这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互相结合,在预算执行真实、合法地完成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等进行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提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使其具备合法性和效益性,强调这是对预算编制、执行与结果的全过程审计。

预算编制的绩效审计

(一)预算编制需遵循绩效原则

“绩”和“效”这是绩效预算包含在内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绩”是指审计客体业绩,也就是“产出”的“量”与“质”。“效”则是指单位资源的“投入”与其实际上所实现的“产出”,这其实就是预算的主体资源与占用的效率以及耗用资源的效率。截至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遵循绩效原则,预算编制的时候,盲目搞平衡、去大型投资的项目缺乏可行性的论证,资源配置并没有考虑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需求,严重的重复购置与建设现象,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低,乃至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的有效性,需要预算编制遵循着绩效原则。

(二)绩效预算的编制审计

绩效预算,它以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于政府预算上建立。但是,我国高校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仍然是投入到预算,重心已经放在争取预算的拨款,却对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产出与效果的关心不够,资金分配之后,缺少有效地跟踪问效,至于预算多少与绩效之间毫无联系。预算浪费是最大浪费,因此高校预算的执行、绩效的审计应该从编制的绩效预算开始,编制绩效预算的时候不考虑原来的项目、在完全不顾及历年基数的前提下,把学校本级和所属部门的预算在年度实际所需前瞻性的人头经费、公用经费与建设修缮开支等等,那些前期可预见的,又十分必要的支出,以轻重缓急为标准去分类和分档,并且要逐项进行测算和相关的论证,之后按类、项、款分别详细列示资金数额和用途。作为审计部门,需主动了解预算编制情况并要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对所采用定员、定额的标准的科学、合理与符合实际情况等进行检查,提出意见与建议,实施并明确各级的经济责任制,保证了预算的编制质量,也为准确评价各个审计客体预算执行的绩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对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审计目标的准确定位,在现今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总体上确定了重点与方向。预算执行绩效及审计,要围绕着国家宏观经济以及现在审计形势,由学校的目标来确立审计目标。结合制度的改革,审计学校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并以此作为基础对资金支出、资金效率重点审计。分析、考核并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检查预算支出的合理、合规,突出审计资金支出低效益,使用是否分散,以及其他对学校的发展有妨碍的问题。优化支出结构,使审计目标由真实性、合法性逐步向效益性发展,提高使用效益,这实际是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战略目标。

(二)高校预算审计的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跟踪审计,评价经费支出、使用效果及影响,以支出“结果”以及“追踪问效”为导向,通过定性的分析以及定量的评判为手段,依赖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有:指导性总体评价标准和具体评价指标。总体评价标准以预算资金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为原则和标准,是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的衡量与评价标准,作为指出审计意见与结论的依据。总体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国家法律法规中的方针政策;学校的标准;审计工作目标与计划;以及其他同类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年度审计建议或成果等等。高校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评价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依据,但却不能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程度进行说明,所以急需设置能够协调发展的具体评价指标。对于高校绩效的评价体系,我们就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与关键绩效指标互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我国高校绩效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分为教学、科研、自筹、资产、校产和声誉绩效等几大层次。在这之后,对这六大层次之中更加详尽关键的绩效指标,对于预算执行结果需要加以衡量,在一些看似极其细微关键点去衡量预算的执行效果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以资金的流向为切入点进行绩效跟踪审计评价

可以说,预算执行审计其规模相对来说较大,而且这一程序的时间较长,涉及到的环节也很多。必须在审计全过程中紧扣“绩效”,因此要紧抓以下三点。

1.审计对象。重点选择对预算金额大的对象进行审计,或者是对特殊部门掌握的资金进行审计。

2.审计内容。审计预算的收支外,需部分去审计预算的执行影响比较大的专项的资金。按照发现或者是掌握的线索,提供重点,加强预算资金安排、管理与使用情况审计,充实预算执行审计。部分的专题,可以采取年度滚动审计方式,同时,再利用审计资料,即使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注意与预算执行的审计之间进行有效衔接。

3.具体审计实施。在审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部门,对不同审计的重点进行确定。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相关部门关注或急需掌握,需解决热点,焦点与难点的问题,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合理的审计。资金使用问题比较凸显的,可以作为一个专题,促使资金的掌管与使用部门建立完善制度,促使资金使用的问题得以纠正。对于审计方法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可按照差异较大的设计目的,来进行项目的审计以及相关的专项审计开展。其他问题,或某项资金的开展专业审计,有利于对审计广度的大范围拓展,也便于对高校预算进行更全面的审计,发现其中的共性、普遍性与倾向性或与其相关的问题,也能够很大程度上促使问题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得到更好、更科学的纠正,利于相关部门管理加强与改进。灵活性较强,材料真实可靠,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般审计上的不足之处,能够从更高、深、广、宏观等层次上,全面、客观、充分地反映、揭示或披露一些相关情况,或者是出现的问题。

(四)预算执行结果绩效的审计

审计客体管理活动的最后结果,到最后必须都要映射到效果上。预算执行的结果也包括产出与影响,当审计的实践中,审计人员应严格区分这其间的两类结果,去实施产出审计与影响审计。

1.产出审计

产出审计即“审计人员检查政府耗费公共资源之后,实际所生产的产品、又或者是所提供出的服务”。更详细进一步说,其实就是通过把项目最终的实际产出与事先所预期的目标进行详细的比较,用来去分析与评价项目预先的既定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又或者在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得以实现,分析和评价实际的产出与项目的目标是否保持着一致。但是,通常我们的审计人员,仅仅去分析项目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还必须要弄清楚实际的产出和项目本身关联程度是什么样的状态,以确定产出到底是否由项目的本身造成。假设我们所观察到,又或者被审计单位说明项目实际的产出和项目本身不存在任何必然联系,这样,“产出”应从审计产出中删除。另外,我们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须比较实时的产出量和资源投入量,以此衡量审计的客体资源,以及深入了解使用效率,这是绩效预算审计的基本要求之一。

2.影响审计

影响审计是分析目标群体行为和态度等变化对项目产出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关注,审计目标很大程度上在于衡量产出后的效果。“产出或服务都明显的已经对人、制度和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产生了较好效果,或者也可以说质量比较好”。审计重点是不但要对产出效果审查,还要审查其是否已经达到绩效预算所规定的要求,衡量出产出与目标群体要求是否相符,是否让目标群体的关心、需要以及他们的期望得到了满足。

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篇10

当前,教育内部审计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审计基础工作薄弱,审计覆盖面不广,审计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在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存在着教育资金使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甚至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教育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经济责任意识,有力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行,促进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具体而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按照“领导有方,保障有力”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教育审计工作的领导。

1.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理解审计、尊重审计、支持审计的良好氛围,着力形成领导关心、社会关注、被审单位理解的良好内审环境,确保教育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2.要将审计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审计工作,听取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汇报,及时审批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执行。

3.要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使其独立行使客观公正的审计职能,维护审计的权威,及时协调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阻挠审计工作、打击和报复审计人员的一切行为。

4.要认真解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并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二、规范常规审计。审计人员要加强常规审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类学校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要做好教育基础经费投入审计调查,摸清家底、查清问题、分析原因,同时加强教育经费审计,防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要根据年度部门预算计划,审查预算编制及调整的符合性,检查政府采购流程规范性,从源头上制止教育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加强政府采购规范化建设,提高教育财务常规管理水平。

2.审计学校各项收入的来源和内容情况,学校的所有收入是否及时全额上解财政,纳入学校的财务核算,有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学校收入的情况;审计学校各项经费的支出情况,重点审计公用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无损失浪费等行为,有无将人员经费列入公用经费开支。学校各项专款的使用情况,是否按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专款专用,使用是否及时,是否出现赤字等等。

3.审计学校资产管理情况,货币资金是否按规定办理收付手续,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材料物资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报废、变卖等手续,固定资产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一致;各类应收款项的清理情况。

4.其他方面:学校是否有“小金库(账外账)”,是否公款私存;收费是否执行教育收费制度,所有收费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账核算;学校场地出租出借情况;学校食堂、小卖部承包及经营收支情况。

三、突出工作重点。内部审计机构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围绕服务教育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改进方法,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1.对学校的财政财务收支、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经济活动情况开展审计,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积极开展管理审计、风险评估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反映经济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3.对学校领导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要做好离任审计,另一方面要做好任期内定期或不定期审计,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

4.加大对学校基建工程、维修项目、装饰工程、绿化工程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在工程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项目变更、付款、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环节严格把关,发挥事前、事中控制的作用,资金投资额大的基建工程必须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四、发挥审计职能。要充分发挥教育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1.以审促建。要结合年度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审计报告,作为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内容之一。对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较薄弱的问题,应提出意见和建议。

2.以审促质。要结合年度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主要包括内部管理情况、遵循的会计管理工作规范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通过检查和评估,发现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提高工作质量。

3.以审促治。严格执行“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实行后的收费政策,清退超出规定的教科书作业费、清退另立收费项目、纠正违规资金、纠正票据的使用及账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从源头上治理教育乱收费。

4.以审带训。结合年度审计工作,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相关的考试;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专题讲座,更新理论知识;结合岗位资格证书年检工作,抓好后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落实评价整改。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应以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操作规范,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价体系,并做好审计意见的落实整改。

1.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内控测试、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审计技术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应体现重要性原则,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2.对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对经济责任人综合管理能力的评价,注重评价指标的建立健全,突出对经济责任人评价的科学性。对审计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量化,定性指标按20%的权数计算分数,定量指标按80%的权数计算分数。考核结果划分为a、B、C、D四个等次,

其中,90分以上为a级,考评结果为优秀;89-75分为B级,考评结果为良好;74-60分为C级,考评结果为一般;60分以下为D级,考评结果为不合格。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量化,可规范审计评价用语,减少审计评价的随意性。

3.内部审计机构要在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上下功夫,促进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对审计机构针对本单位经济活动提出要求整改和完善的建议和意见,应积极配合做好督促落实工作;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要加大后续跟踪审计力度,跟踪落实到位,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督促做好审计意见整改工作,促进学校经济活动依法合规,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六、注重效益审计。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资金投入规模的扩大,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现代内部审计将增加组织价值作为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着眼于提高效益,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对被审单位利用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

1.在效益审计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被审计事项的科学性,即是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任何一个项目,不管其短期取得多么好的经济效率和效果,如果从长期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不能被评价为一个好的项目。反之,有的项目虽然短期内经济性、效率和效果较差,但从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项目应该给予较高评价。因此审计人员要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