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1:3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1

关键词以人为本育人思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这一问题则成为实践的难点。

1为什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

1.1“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儒家多为现代教育贡献者,儒家的思想教育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思想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很多的可取之处,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儒家思想教育理论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为绝大多数人接受,必须要“以人为本”为核心,才能实现其作用。而现在的教育是以灌输为主!

1.2社会发展的必然有要求

社会是由众多个体、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构成的。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和方面需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社会才得以快速发展。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身,只有人自己发展了,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发展。

1.3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为核心,忽视了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显现出来,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4当今大学生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社会仍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素质教育,高校学生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自己有分析问题解决和问题的能力,不需要再接受思想教育了,而学校由于缺乏相关专职教师也就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让学校领导承担,解答学生疑问不全面。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2以人为本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1更新观念,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社会阅历较浅,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面临这花花世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引导。要发挥各方面力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提高教学质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2以人为本,进行情感管理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老师在工作中应加强和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沟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激发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认同感,把师生关系升华为朋友关系,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以情感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掉命令式、非自愿学习的教育方式。

2.3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使学生走向完全社会化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他们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不二选择,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办法,在教育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通过与社会接触,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去摸索、去探索人生的真谛,了解乡情、民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使其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2.4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切实开拓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实现网络的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统一,不仅要求使用网络传播的知识能够让学生从中收获到许多,还需要通过网络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相关的知识,进一步地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其生命力和教育力。

3结语

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就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成材后报效祖国。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深化“以人为本”育人思想,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推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2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是关于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了面对当今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如何遵循科学化的研究思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科化建设,构建完整的方法论学科体系,以适应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科学化;研究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是关于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面对当今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在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们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学科建设三条科学化研究思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化和学科化。

一、转变传统的研究思维方式

任何思维方式都有传统与现代之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也一样。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它的静止性、片面性和封闭性;而现代思维方式更趋向于动态性、系统性和开放性。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对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根深蒂固,集权政治和注重道德教化的传统教育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影响重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中“重教化、轻科学”的现象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教化民心的工具职能被不断强化,而针对这一学科本身的科学性研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化的功绩我们不能全盘抹杀,崇尚道德在当今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依然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弊病,我们要有着清醒的认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从传统思维的束缚中走出来,以更加系统、开放、科学的思维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开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在特征,提高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纵深研究

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一是应重点加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研究;二是应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研究;三是应当加强基础理论的确定性研究。

1.加强体系建构的合理性研究。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理论建设上还不够成熟,并且在名称概念的使用上比较混乱。表现在:第一,方法理论的分类设置不够科学,设定分类标准时往往根据主观判断随意划分。第二,对方法本质、功能的研究不够透彻,论据不足,论述单薄。第三,对方法的概括和总结还缺乏宏观的把握,没有全面的整合并进行抽象的科学化提升。第四,方法名称概念表述没有达成一致,使用现象混乱。这些都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科学建构的障碍。因此,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构的合理性研究,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建立方法分类理论,规范方法名称概念的使用,在方法论用语上尽快稳定一批具有权威性的最小量用语,同时对方法论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在方法论的论证和阐述上寻求更有力的支撑,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尽早实现理论的推广与实践。

2.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研究。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研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上升到学科的高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者说,科学是以范畴、订立、定律形式反映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4]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上,在不少方面缺少理论性、系统性和说服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性与学科性。加深理论挖掘,使之更为科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重点之一。

3.对基本理论的确定性研究。

科学研究最忌讳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硬伤就在于对基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准确,在进行基本理论研究时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够明确,同时在研究方向上也没有科学的把握。例如,在当前的研究中有原则使用泛化的倾向,原则方法的含义最终指的还是方法的原则或方法原则。将方法所遵循的原则当作方法来定义是否合理,需进一步研究确定。此外还有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需要深入研究,以使理论更加明确,为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三、提高对现代方法研究的驾驭能力

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应对新出现的最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网络方法、心理咨询方法和非预测性方法。

1.网络方法。

互联网的普及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极其重大,应运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是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是指“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为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网络方法的研究相当重视,并且已经开始对这一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一些科学结论。但是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并且发展迅速,自主性和开放性较以往的传播方式都更为加深,对教育主体的影响更为直观、迅速且深入,带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也更为巨大。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更有效的把握当前网络发展态势,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必然趋势。

2.心理咨询方法。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状况比以往更为复杂,各种心理压力与问题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难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侧重影响人们思想意识的学科,在如何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因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法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当前在心理咨询方法的研究方面还比较稚嫩,或者是局限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法的浅层介绍、或是带有浓重的学科借鉴色彩,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论证,没能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同时,在心理咨询方法的实践应用方面更是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规划。

3.不可预测性方法。

不可预测性方法是相对可预测性方法而言的。可预测方法可以通过正确预测人们思想发展变化,根据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各种变化,可进行有效的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而不可预测性是指没能遵循规律,事情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这种结果的发生不是由于事情发生、发展没有原因及规律,而是由于事情发生的时空范围过大、促成因素过多等原因所造成。近年来,时常被提及的、突发性事件、社会危机事件等,就属于不可预测事件。鉴于这类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带给社会的极大不良影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对这类事件的复杂性进行深入分析,科学预防和解决这类事件,并引导对教育主体正确看待这类事件,将其社会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以达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玉芳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唐志龙.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导论[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3]张维真.现代思维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杨建军.科学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同亿.语言大典(下)[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

[6]刘长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高宇.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是关于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了面对当今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如何遵循科学化的研究思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科化建设,构建完整的方法论学科体系,以适应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科学化;研究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是关于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面对当今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在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们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学科建设三条科学化研究思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化和学科化。

一、转变传统的研究思维方式

任何思维方式都有传统与现代之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也一样。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它的静止性、片面性和封闭性;而现代思维方式更趋向于动态性、系统性和开放性。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对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根深蒂固,集权政治和注重道德教化的传统教育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影响重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中“重教化、轻科学”的现象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教化民心的工具职能被不断强化,而针对这一学科本身的科学性研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化的功绩我们不能全盘抹杀,崇尚道德在当今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依然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弊病,我们要有着清醒的认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从传统思维的束缚中走出来,以更加系统、开放、科学的思维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开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在特征,提高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纵深研究

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一是应重点加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研究;二是应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研究;三是应当加强基础理论的确定性研究。

1.加强体系建构的合理性研究。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理论建设上还不够成熟,并且在名称概念的使用上比较混乱。表现在:第一,方法理论的分类设置不够科学,设定分类标准时往往根据主观判断随意划分。第二,对方法本质、功能的研究不够透彻,论据不足,论述单薄。第三,对方法的概括和总结还缺乏宏观的把握,没有全面的整合并进行抽象的科学化提升。第四,方法名称概念表述没有达成一致,使用现象混乱。这些都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科学建构的障碍。因此,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构的合理性研究,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建立方法分类理论,规范方法名称概念的使用,在方法论用语上尽快稳定一批具有权威性的最小量用语,同时对方法论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在方法论的论证和阐述上寻求更有力的支撑,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尽早实现理论的推广与实践。

2.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研究。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研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上升到学科的高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者说,科学是以范畴、订立、定律形式反映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4]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上,在不少方面缺少理论性、系统性和说服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性与学科性。加深理论挖掘,使之更为科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重点之一。

3.对基本理论的确定性研究。

科学研究最忌讳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硬伤就在于对基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准确,在进行基本理论研究时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够明确,同时在研究方向上也没有科学的把握。例如,在当前的研究中有原则使用泛化的倾向,原则方法的含义最终指的还是方法的原则或方法原则。将方法所遵循的原则当作方法来定义是否合理,需进一步研究确定。此外还有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需要深入研究,以使理论更加明确,为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三、提高对现代方法研究的驾驭能力

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应对新出现的最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网络方法、心理咨询方法和非预测性方法。

1.网络方法。

互联网的普及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极其重大,应运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是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是指“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为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网络方法的研究相当重视,并且已经开始对这一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一些科学结论。但是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并且发展迅速,自主性和开放性较以往的传播方式都更为加深,对教育主体的影响更为直观、迅速且深入,带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也更为巨大。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更有效的把握当前网络发展态势,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必然趋势。

2.心理咨询方法。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状况比以往更为复杂,各种心理压力与问题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难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侧重影响人们思想意识的学科,在如何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因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法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当前在心理咨询方法的研究方面还比较稚嫩,或者是局限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法的浅层介绍、或是带有浓重的学科借鉴色彩,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论证,没能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同时,在心理咨询方法的实践应用方面更是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规划。

3.不可预测性方法。

不可预测性方法是相对可预测性方法而言的。可预测方法可以通过正确预测人们思想发展变化,根据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各种变化,可进行有效的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而不可预测性是指没能遵循规律,事情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这种结果的发生不是由于事情发生、发展没有原因及规律,而是由于事情发生的时空范围过大、促成因素过多等原因所造成。近年来,时常被提及的、突发性事件、社会危机事件等,就属于不可预测事件。鉴于这类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带给社会的极大不良影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对这类事件的复杂性进行深入分析,科学预防和解决这类事件,并引导对教育主体正确看待这类事件,将其社会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以达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玉芳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唐志龙.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导论[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3]张维真.现代思维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杨建军.科学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同亿.语言大典(下)[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

[6]刘长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3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企业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紧密的结合,将员工的企业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加入时代的内容,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所重视,要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这也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当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不能再跟从前一样,片面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所含有的意识形式,在工作中强硬的采取命令、服从的手段。在物质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只能是具有表面,是一种形式工作,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所应有的效果。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含有的政治方向、共产主义思想以及阶级斗争来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但突显出教育对象所应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还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反的互动关系,对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更为注重。这样能够引起被教育者的深层次共鸣,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股合力。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的结合方式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并不是单纯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简单的等同。企业的文化建设无法独自进行,必须要对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发掘,以此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要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方法与载体。所以,必须要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不能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取代对思想政治的教育。

(一)与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深入的发展

与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选择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与结合点,找到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和影响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开展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文化是有一定层次的,分别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随着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变化,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和发展,以此来逐步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对企业的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来使企业形成个性文化和共性文化。

(二)建设具有鲜明个性以及社会主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个性,是企业文化上与其他企业的最大差异。因为,这个个性是企业独有的,也只适用于这个企业,是企业在生存、发展中的必要条件以及对企业历史的一个反映。我国企业在开始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普遍不会对企业独特的文化风格有所重视,也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发展。进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员工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与企业的优势和特点进行结合,在选择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时,要高标准、高起点的进行要求,使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化的发展,对员工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精神进行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应用技巧

必须先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并积极的进行强化,长久的坚持,软硬并施,相互辅助。在对企业的整体文化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构建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不但有价值观作为导向,还有规范的制度作为依托。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在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守这些原则,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员工的价值观、作风、信念的多种要素得到有效的加强,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对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构建团结向上和乐于奉献的企业精神与思想意识。

三、结语

总的来说,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以人为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顺应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功敏,袁.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J].前沿,2007(02).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4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相当大的变化,我国上层建筑的领域和企业职工的思想出现明显的变化,导致小部分的职工出现思想上的松懈,主要是导致职工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

一、企业职工思想管理教育

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上层建筑的领域和企业职工的思想出现明显变化期,主要是对小部分的职工思想进行探究,对整个发展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但是还是缺乏主要的科学理论依据,将世界观和主要的管理趋势区分开来为企业服务。主要是将党和政府出现的腐败现象进行对员工思想进行教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对职工进行科学化的世界观管理,甚至是出现个别事例导致职工对政府的信赖程度降低,缺乏科学理论的分析,盲目的认为整个党和政府全都出现腐败,因此,需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针对职工进行科学的世界观的管理规划,主要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理性的教育,促进职工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让职工走出政治敏感区,增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促进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促进党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实施思想教育政策的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促使我国居民的物质水平、水平、国家的生产水平、国际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方向不断变化,对企业党组织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组织和管理者一定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创设一种积极的工作环境,进而使全体员工都能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个过程中要用积极的舆论对员工进行引导,用先进的事迹对员工进行鼓励,用健康的思想提高员工抵抗腐败的毅力。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不仅要在工作时间内,还要延伸到其他时间,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发展引起强烈的反响。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是每一个政治管理工作者面临的工作问题。

企业的党员和管理者要相互配合,对全体员工进行高尚思想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进行榜样示范,进行健康思想内容的教育,使他们都能成为优秀的员工。真正的将员工的思想逐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使他们能够重视长远的利益,因为当前员工注重的就是眼前的利益,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符合实际。我国的一项对某个企业的员工调查数据表明,经过培训的员工比为经过培训的员工产量高10.8%。产品的合格率高6%,工具的耗损率低40%,创造的净产值高90%,这充分表明了对人力资源投资可以获得很高的回报。现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都认识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都对企业中一些核心人才继续再次的培养;还有的企业有自己的培养学校,使自己企业中的所用员工都能接受教育和培训,进而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和更高的技能,这对员工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更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与此同时,企业就能留住人才,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多的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和潜力。

三、企业现代化思想管理措施

21世纪的节奏非常快,企业为了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就需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管理人力资源。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科学有效的规划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对员工的管理,引导企业逐渐转变为知识型企业,然后对知识进行管理,采用柔性的方法,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权利,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主人翁意识,在工作的同时,自身也获得很大的提升,这样员工就会具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企业共同发展。如果没有重视和切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应有的作用,就要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员工的困难,真心的帮助员工办事和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和员工的思想接近,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实际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到一起,进而思想政治工作就真正的帮员工解决的问题,这样员工就会自觉的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有利于企业和自身的长久利益,进而积极的参与企业的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法律、管理手段相结合。严格执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手段。严格执行法律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立法,建立扬善惩恶的奖励制度,可以表彰社会主义道德正义之举,惩治违法投机行为,起到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作用,促进良好道德和社会风尚的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手段相结合,有助于人们按照各种规范要求自己,从而在经济活动中自觉养成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遵守组织纪律以及用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优良品德,通过正当途径来致富。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5

关键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中,将文化学的价值取向适时引入,不但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又能够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讲,这既是文化学学科群在我国多学科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前途担当和命运关注的必然。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加入到文化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和剖析,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和加宽对思想政治现象的理论诠释,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能够更加充分地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和特性。时至今日,虽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长期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与现实社会接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在教育的同时面对现实,注重从文化学和文化哲学的视角解释具有文化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这样才能够重建自身的方法论,在理论建设上实现突破,通过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功能,能够丰富和激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使教育过程中能够迸发新的活力,增强学科的自我意识。

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依存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有意识的德性培养与规范化的教育活动始终含藏在各种文化当中,道德教化与文化现象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比如,先秦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以及法家学说等,都以文化传承的形态存在,并得到统治阶级的极力扶持和推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文化”便成为统治阶级对人民实施教化、使其服从于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隐性工具。到中国近代史的早期,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宗教和科技改革与革命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无论站在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高度,社会进程中的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以其自觉或自为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着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影响着社会秩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文化之中,对文化的依存是长期的。

(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文化有依存外,两者之间共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共时性。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形成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才能让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文化的传承本身就包含时代的要求,文化的发展深受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在借鉴和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2)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是思想与行为,强调“内化”与“外化”的高度统一,这就说明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都是与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无法完全脱离现实而存在;(3)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其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行吸收和借鉴的过程,而文化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是“传统与交流”,倡导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一直是文化的底气所在。

(三)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质化

自古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运行既有交叉和重叠,又有自成体系的运行规范;(1)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文化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内容和形式的变更迅速,相比之下,文化的变更和变革就显得非常缓慢,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技术落后的时代;(2)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与文化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包含文化的精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能够代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则在这样的过程中因外界环境的干扰,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特性。(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文化的相对自发性。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价值定位、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式方法选择,还是在教育环境的营造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主导性和人为目的性,而文化的发展却可以以个体或群体的自发为发端,并以此形成同样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架构。

二、文化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表征

(一)文化的选择功能

自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文化的体内就深化了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对峙的内涵。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交往活动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除了使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意外,还包括促使教育对象正确地认识经济与文化、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大限度的避免我们的政治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二)文化的传承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等广义文化理念的传承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1)由于文化的传播过程往往表现为新旧文化的交替或交叉,在这一过程中,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之间的争斗一般也表现为多种政权或势力之间的争夺,因此,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必须要扶植和鼓励先进的文化,批判和剥离落后和腐朽的文化;(2)在经济全球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注重国际文化交流过程和交流效果的研究,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兼容外来文化的精要,从而更好的保持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本身,还要积极面对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对此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文化的创造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融合化的今天,我们始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政治建设,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战线抵御外来的强大冲击。具体思路为:(1)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跟世界文化的发展前沿,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思想指引下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从维护执政安全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以创新的思想为主导,全面突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建构特征,全面系统地阐述在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所提出来的各种纲领、政策和主张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整合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能够准确充分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依据。三、不同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和行动方式之中,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修身养性、教化训导的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以德为先”的思想,这种重视德性践行、修养有方的教育模式对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中华民族始终倡导以“德育”、“教化”为主导的文化教育方式,这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程序,如传统文化中提及的立志、存养、克己、自省、慎独、改过等一系列的修养方法,都已经成为如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依据;(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始终强调道德修养的实践,主张“修践合一”,这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谋而合。在传统的道德修养框架中,个人素质的提升和忧患意识的流露并不能说明道德修养深厚,非身体力行道德规范不能算做真正的修养。

(二)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虚拟世界的出现成了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文化主体的匿名性,都强烈冲击着现实生活中的原始等级。许多网络主体参与网络文化活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虚拟世界中的平等和自由,将潜意识中的自我价值加以实现。由此可见,网络不仅为参与其中的个体提供了一个传播媒介和沟通平台,还将自己构建成了一个实现网络主体自身价值的特殊领域。因此,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和关爱教育对象,注重人文精神和道义精神的体现。同时,为了能够在更加开放、自由、多元和多变的网络文化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之与网络文化交相辉映。

(三)大众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密切,两者在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大众文化的建设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行动导向,倡导和提高自身的品位和修养。作为主要传承、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和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特点,在提升大众文化思想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与大众文化结合,向人民大众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的高尚精神。

(四)和谐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题,全面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事业等各项工作的建设;要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文化,全面展示和提升国家的良好形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起思想道德的实践基础,进行长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和引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使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道义关怀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如果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就难以理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迁,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动向。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跨越并综合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选择途径和教育效果的优劣。

参考文献

[1]李云霞,于连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1):1-2.

[2]沈俊花.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273.

[3]王永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6):40-41.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6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运行的全过程。虽然高等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教育者一定程度上主体意识不够,受教育者一定程度主动不足,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群体在政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还有待转变和加强。

1.政治观念需要不断增强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方向主流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以自我发展为视点去看待政治问题,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据调查,在入党动机上,30.7%的大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了“谋求仕途发展”,还有16.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就业,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此外,在政治上还有幼稚、不成熟的一面,有爱国热情,但易冲动;有正义感,但缺乏政治觉悟,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显得信心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模糊的层面上,缺乏理性的、深刻的理解。

2.价值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

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但在价值取向、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从价值取向来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某种程度上是不成熟的,很多大学生还不能用正确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据调查显示,47%的大学生对“您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回答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对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认识中,15%的大学生认为“先实现个人理想,然后实现社会理想”;在回答“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中,48%的大学生表示“反对”。从价值主体来看,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强,集体主义精神有弱化趋势,团结协作观念渐趋淡漠;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理论认知的标准与践行的标准不一致,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

3.道德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化

大学生道德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为道德防线下降,如助学贷款贷而不还、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求职简历掺水造假等,道德追求上降低标准。一些大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愿遵循,连基本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需重新补课。道德评价上双重标准,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4.心理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不少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苦闷、压抑、烦躁、焦虑,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造成很多学生心态消极和心理不适应。据统计20%左右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36%的新生认为没有朋友;27%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主要表现为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无法实现从依赖型向独立型的过渡;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认知失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等。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弱化的成因

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在于教育的三要素,即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环境。

1.受教主体学生原因

个体因素作为内因,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首先是大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认识模糊。大学生渴求知识,希望接受教育,但往往容易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影响,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己“价值不大”或“无用”,导致大学生缺乏一种自我要受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其次是大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造成的障碍。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前,己经具有了相当的道德经验储存,面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将它与自己的原有经验认识、与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与崭新的社会环境反复参照,来判断它的意义和作用,然后才决定是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一些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现实反差较大,一些同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偏见、逆反或漠视,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大学生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受动地位而形成的障碍。当前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旧有的模式之下,教育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总是先采用主动的行动,提出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大学生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教育引导,而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难免产生消极被动的情绪。

2.施教主体的教师原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而涉及到价值观和复杂的行为选择,教育者面对的是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因此要求教育者有更高的素质。然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比重过大,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半路出家、脱离原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功底相对不足等问题。据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状况”问卷调查显示,15%的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由于教师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及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没有良好的口才和循循善诱的教学能力;没有掌握丰富、生动感人的教育素材和信息,教育方法单一,自身品行不端正,言行不一致,教而不行,势必会大大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校生大幅度增加,而高校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队伍发展远远跟不上高校的发展。

3.施教内容与媒介原因

首先是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层次性。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稳定有余,更新不足,未能紧紧的扣住时展的脉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存在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分强调方向性、政治性,缺乏层次性与基础性,口号式的内容多,具体的要求少,切合实际的内容更少;据调查显示,59%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中学政治课有重复内容,与大学生特点结合不紧密。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现代教育手段运用不够。教师往往政治理论课当作一种专业和知识体系来传授,学生也把它当作能拿学分的课程来学,传统“满堂灌”的教育形式仍没得到根本的改革。三是以互联网和手机通讯为代表的现代化传媒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开放文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尚薄弱,若无正确的引导,难免轻信而受其左右。四是面临着中国现实问题的挑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嬗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选择取向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归根到底还是要落脚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方面。要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前提是科学定位,树立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关键是加强课程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方法途径;重点是突出榜样教育,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核心是全面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1.科学定位,调动学生受教育主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性认识,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促进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把个人主体价值与社会核心价值有机统一起来。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完善自我,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各级学生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学生骨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其次是树立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只有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教育人、管理人、造就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从学生的生活、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树立服务化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仅要求服务学生当前的需求,还要着眼于服务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的共同需求,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指导;教育者应经常深入课堂、宿舍等场所,积极主动地为教育对象服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长和成才的切实帮助和指导,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就业指导、人生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

2.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

完善现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要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化领导,建立党、政、工、团各方面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机制,打造一支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实行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方针,重在提升其素质。就党政干部、团干部而言,除加强思想素质、理论水平等以外,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新形势下的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发生的变化,探索开展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适合当前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理论课教师而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研讨、专题调研、专业培训和进修等机会;就辅导员、班主任而言,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其专业结构,除传统的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外,还要注重培训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网络知识等;另一方面要锻炼其政策宣讲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切实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另外,从另一个视角看,教师的巨大力量最重要的体现是其榜样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东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加强课程教学,巩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首先是创新教育载体。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尤其是课程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功能,利用网络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或模块,同时可以充分利用BBS网上对话、mSn、QQ聊天和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此外要创新思想理论课的活动载体,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分组讨论,开展社会热点一事一议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其次是创新教育方法。坚持多样性和互动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研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以及多模式实践教学等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理论和理念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从而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要逐步地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不断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参与到道德理论的实践活动中。如利用节假日让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义务劳动与志愿者活动,真正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致其知、自导其行”,达到“自健其德”的学习效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现代化发展趋势中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这些必将改变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无疑也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认真对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及所面临的新任务,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多方面性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注重研究人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为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最优秀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遵循了这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完整、系统的指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为指导,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强调要用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等重要思想作指导。其次,它有自己独有的研究对象,即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的普遍本质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整体结构及系统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是一般的经验总结,它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是一个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极其严密的科学体系。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必须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科学,切实掌握它的基本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上逐步认识它,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工作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提高思想觉悟,解决认识问题,主要靠说服教育,强调疏导、启发自觉;后者着眼于加强组织纪律,维护工作生活秩序,培养良好作风,主要靠严格要求、反复强化,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由于两者的特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如行政管理那样受到重视。但我们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为行政管理提供良好的思想前提,使组织的纪律建立在人们自觉遵守的基础之上;行政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内部环境,使教育获得法规制度的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整合运行过程,其发展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其他环节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就目前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进其发展的改革开放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信息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等。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尊重、发挥人们在教育决策、管理上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更多的人关心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群众,广开言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的创造智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就是要在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要及时针对干部群众思维更加活跃、思想状况更加复杂的情况,变经验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科学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乃至系统、控制论、信息论、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代化。我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加强对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的动态分析,加大引导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教育全体社会成员,其目的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来教育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协同共进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③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④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⑤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⑥夏明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作者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8

【关键词】和谐德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55-02

作为人类解释、规范、估量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尺度,实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德育为目标,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之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全面之发展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目标和衡量尺度,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开发以及主体人格的塑造,不断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自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社会责任,造就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自身成才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摒弃不思进取、无事业心、无责任感、无使命感的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需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锻炼当代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努力挖掘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各种潜力,切实实现他们充分、自主、自觉的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协调、优化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内在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人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当代大学生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需求下所实施的和谐德育,是适应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1.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以和谐德育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其批判性的道德思维和实践精神,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说教和机械训练的陋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非理性情感因素的激发到理性化自律能力的建构方向的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当代大学生内在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动态结合,寻求主体期望与目标效益相统一的最佳实现状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适时的激励效果。

2.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应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生态发展的统一,注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开放性。要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必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用系统的、整体的、联系发展的创新思维来认真研究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生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放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以培养完满的大学生人格为宗旨,建构当代大学生与世界全面、丰富、活泼的意义关系,引导他们体验生活、理解世界与人生,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人性的复归与完满。

3.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致力于形成一系列崭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和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特别把握好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把弘扬人文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的能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创造和完善自己,通过深刻地变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评价体系等诸要素,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逐步形成一套具有现代化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和教育特色。

三、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文化多层传递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依托。

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倡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识本位教育向智慧教育本位的转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载体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与文化渗透的双重作用

尽管“灌输”作为一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领域的教学,但是“灌输”本身所包含的传递、输入、教化、教诲作用却值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一种实现其实效性的手段加以吸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灌输”所具有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与文化渗透所体现的发散性和隐蔽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2.建构支撑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不仅在本性上趋于一致,而且在功能上相互承载,即挖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创新和文化扩展,建构体现时展和文化价值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文化渗透的方法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将极大地有益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全球视野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拓展重点。

我们应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民族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契机,在防止思想文化的“全球化陷阱”和自觉克服本土化狭隘意识的影响中,达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和谐统一。在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内转型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全球性的视野,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适应新时期的时代主题和任务要求,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依托文化多层传递的手段,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视野,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全球化的责任感,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积极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素/结构/功能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当代社会的主要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进行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代社会面临着空前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着全方位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比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仅彻底地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凸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方位和运行轨迹;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社会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编织着一幅更为复杂和广阔的现实图景。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当代语境和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出实践回应。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着眼,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内涵、要素、结构和功能转型,对于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系统方法

系统论是一种考察事物发生、发展的科学方法。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体,事物内部要素的结构方式决定着其发展水平和整体功能,主张从事物的诸要素以及诸要素的整体联系中探寻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系统论对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内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由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1]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状为现实基础,也以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承接,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创新;既内涵着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也带动着其整体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发展。只有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时空为坐标,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轴心,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发展,我们才能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发展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其内部诸要素的发展。具体来说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载体等要素的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总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或代表一定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成分较为单一,他们主要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和个体。而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一体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我国社会开始出现了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阶层,它们都有进行政治表达、政治参与的政治意愿。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许多社会成员开始从行政组织里游离出来,出现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身份转变。所有制、分配方式、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社会的阶层分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政治诉求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人们接受思想政治影响的渠道朝着多样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这就相应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多样化和社会化,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许多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协会等)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如村委会、社区委员会)等将会成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新兴主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成为一定社会政治集团的自觉政治实践之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认同是模糊和不明确的,还没有出现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随着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逐渐开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众多拥有现代科学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规模得到扩展,而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思考、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得到了增强。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下,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民利和自由,改革开放也进一步解放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的说教,而是要在多种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之间进行思考和选择。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思想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又容易在纷繁复杂、变动不居、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中迷失方向,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空前地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不仅催生了许多反映时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推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也使得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得以滋生和蔓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庸俗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社会思潮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着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矛盾和争夺呈现出日益激烈的形势。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广大社会成员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重塑广大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其思想鉴别和选择的能力,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展的重要历史课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生活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政治主导一切、政治冲击一切时代的结束,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代。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对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观的灌输,这种“圣贤道德”又具有浓厚的政治化倾向,同社会大众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产生了严重脱离,因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严厉的批判和抨击。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由于受到错误的思想路线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

面出现了严重的泛政治化倾向,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治生活日益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社会主要矛盾开始从政治领域转变到经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定位为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突出政治向注重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必须体现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我们既不能走突出政治的老路,也不能走向淡化政治甚至不讲政治的极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展既要实现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结合,走群众路线,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在两者之间寻求契合点和共鸣点。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趋势。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最为活跃和显著的要素,也是当前学术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性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运而生。比如,各种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新载体。它们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快捷和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又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创新,但并不是单兵突进式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多种载体的协同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创新中的综合。网络载体建设的确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其难以克服的弱点,比如缺乏主客体之间真实而直接的思想和情感互动,而这恰好可以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弥补。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出现多维、多向、多作用点的网状发展的情况下,只有综合运用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各种载体资源,发挥合力,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内部诸要素的发展,而且还包括诸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回路的缺乏和思想政治教育同环境之间的适应不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通常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灌输与被灌输、控制与被控制的主体中心模式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这一结构模式中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其思想观念、情感意愿等接受心理几乎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完全忽略了,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也不能从客体身上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到主体的反馈回路,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呈现出一种单向式的、封闭运行的状态。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具体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单一而又低效的信息传递方式)的限制,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信息传递的方式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一旦置身于现代开放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的现象。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蛇口风波”的出现就是这种适应不良现象的典型表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人的权利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改变了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客体的主体性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获取和消化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的垄断地位。这些都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善于从客体身上学习,主动地适应开放的环境,加强自身对信息环境的即时监测、吸纳和引导,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必然会彻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式结构,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开放互动的新的结构方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从金字塔模式向网状模式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态上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金字塔结构,即占社会极少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居于金字塔的基座。前者享有绝对的话语霸权,后者则只有被动接受的义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从金字塔的顶端向基座辐射。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形成是由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政治关系决定的,是社会的政治关系结构在思想关系结构上的表现。而随着专制制度的解体、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政治关系上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朝着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必须首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要首先接受客体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教育,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可以成为对教育者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来回传递。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就形成和扩展出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每个社会成员都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纽结。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结构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单一向多样发展。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被限制在政治功能的狭窄范围内。在专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生产和再生产既有的政治关系,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培养所需要的社会成员服务上。在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甚至在无限扩张的情况下被严重地扭曲,导致了适得其反的后果。有学者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在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运动首当其冲的手段,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统一性,从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为政治运动服务,经济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文化领域被全面卷入政治运动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能突出地表现为单一的政治功能。”[2]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就失去了价值依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传统的以夺取和巩固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权力政治”逐渐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渗透的“社会政治”转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可以通过直接的、政治教育的形式来实现其政治功能外,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来间接地实现其政治功能。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政治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指出:“老式的宣传方法是讲解或举例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但这种老式的宣传已毫无用处,因为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整个宣传工作应该建立在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上。……

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正应当根据这些来安排整个鼓动工作和宣传工作。”[3]列宁的论述充分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主要的政治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拓展到经济建设的层面。当前我们党所制定的政治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是由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向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各领域的立体式功能发展,必须从社会功能向个体功能深化,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现实要求。只有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实现。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上。不管是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引导,还是对社会成员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为了达到实现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同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实现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要社会依据,因此规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如果失去了规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丧失了其真正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加要强化社会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成员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对于规范社会的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以实现规范为唯一价值目标,绝不是以规约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为落脚点,而是通过规范的中介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是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规范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主导着规范。如果片面地强调前者,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一种约束人、管理人、压抑人的工具,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的表现。在这种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只能生产循规蹈矩、毫无创造力的顺民,而不能为未来社会塑造具有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充满创造精神和发展潜力的积极公民。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的,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塑造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以规范为主向以发展为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必须放在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上。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思想政治素质又是核心和基础。只有以人的素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彰显。因此,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0(6).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成绩显着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素质入手培养人才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尊循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开发的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现代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人才开发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开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为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使我国现代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正在形成。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人才的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我国现代人才的总体结构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区域结构不断优化;3、现代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4、现代人才对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明显提升;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了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给人才开发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自身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现代人才开发中还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开发人才的目标尚未体现科学性的要求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使教育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评价的标准,而且能够发挥激励作用,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活动中,没有处理好目标的共性与个性、先进性与落后性、原则性要求与规范性要求的关系,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2)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内容尚未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来确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行为取向的趋向复杂化、多元化,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发展。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却相对滞后,在培养人才开放意识和开放思维方式、新的知识观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存在空白和盲点。(3)思想政治教育开发人才的方法尚未适应开发现代人才的创新要求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愈发表现出多面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方法也必然要进行创新。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缺乏创新精神,造成教育对象的“道德篓子”。(4)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建设尚未满足开发现代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素质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密切相关。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状况来看,还存在与育人功能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价值取向有些偏差;自身道德素质和行为缺少示范性;教育队伍不够稳定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环境来进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要求有所变革。因此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国际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挑战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它对我国现代人才开发也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工作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和机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深刻的机遇和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大了人才的国际竞争。其次,经济全球化开创了新的经济竞争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便利地通过经济渗透输出其制度和文化影响部分现代人才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冲击。(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挑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个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人才的道德观将产生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当代社会中重视科技、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将强化人才的科技意识,激发他们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同时有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民主意识,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对人才的道德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必然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有效性。(3)信息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挑战随着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阵地。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互联网在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之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网络文化导致现代人才思想的多样性,网络信息的多样化使得现代人才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研究和实践却相当薄弱,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第三,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泛滥,形成严重的信息污染。同时,网上充斥着各种消极信息,对于现代人才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

(二)国内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影响国内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可以划分为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1)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和地区内,影响人才成长、开发和使用的一切经济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理论等。这些构成要素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效果。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尽管我国的社会经济对人才开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物质支持。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资源开发日益增长的物质基础需要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人才投入的不足以及教育质量的差距仍成为制约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瓶颈”。第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第三、经济体制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必然造成现代人才的思想活动的多元化,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多元化相适应的多元思想道德观念,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带来了复杂性和更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2)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社会政治环境是指对人才资源开发产生影响的一切社会政治因素的总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特定政治条件和政治背景。第一、不良的传统政治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不仅影响到经济领域对人才资源开发的物质条件的支持;还会渗透到精神文化领域之中,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影响到对人才资源开发的精神条件的支持。第二、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政治制度是社会政治环境的核心因素,政治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表现和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政治环境的良好状况,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不太完善,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从而不利于建设良好的政治条件和政治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围绕于某一主体、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融合在人们周围的各种教育因素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面貌和价值取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第一、社会风气是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现代人才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产生混乱,从而对现代人才的开发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大众传媒的负面作用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开发。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监测者和传播者,对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去的文化环境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当前,部分大众传媒却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一味迎合甚至制造低级趣味的文化来消解主流文化,呈现出“低俗化”的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必然产生消极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途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理论向实践转换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发现代人才实践中,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开发现代人才的现实要求,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导向是开发现代人才的重要条件,心理咨询和辅导是开发现代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开发现代人才的现实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一直指导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原则。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理论,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促进现代人才理论水平提高,而且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发现代人才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多源于现代人才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开发人才的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到广大基层群众中去,切实解决现代人才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解决他们对现实疑点、难点、热点和政治问题上出现的疑惑,而且要结合他们遇到的困难开展教育活动,使他们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总之,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现代人才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政治教育对现代人才开发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