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4:09

教育实践计划篇1

关键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实践体验

计划生育在我国实施以来,关于其有效性的研究变一直持续进行,而近年来通过实践得出的健康教育环节对于计划生育尤为重要的观点得到各界广泛认同,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意义重大。

1开展健康教育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颁布目的在于优化我国人口资源配置,而该政策自出台以来的发展时间并不短,但与国外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在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方面的成效不如预期,原因在于我国民众的观念影响、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影响。

1.1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上,其教育内容包括与人体有关的绝大部分知识,如生殖健康、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国家相关政策等内容,同时,健康教育也向民众通过实践方式传达计划生育的政策具体内容及细节,强化民众对于计划生育的认知水平。

计划生育在国外的开展时间要早于我国,在实践手段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比如,其与计划生育有关的配套社区服务非常到位,令百姓可以方便获取计划生育的宣传教学内容。而针对我国计划生育的开展现状看,其虽然实施时间并不晚,但由于国民意识及落实手段的影响,令其落实效果并不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比较迟缓。

1.2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性对比国内外计划生意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国外由于我国的健康教育环节力度较强。针对健康教育对于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已有多方研究结论,在对众多研究观点进行整合后笔者发现,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的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①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而言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门,其教育内容涵盖面广、有助于计划生育政策被民众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计划生育工作咨询解答、消除民众误解的主要渠道。对于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计划将对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②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民众自我保健与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合实际效果看,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于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自我保护知识储备的增加,这无形中降低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据统计,对孕妇家庭进行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使产妇增强妇科相关知识,缓解此前孕妇生理过程总会出现的恶露问题。

2计划生育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

结合我国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可以总结其中一些具有共性的特征。①我国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有三类,首先是孕期夫妻为,他们关于计划生育有关政策细节的了解欲望较强,其次是学校阶段的学生群体,帮助其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再次是患病群体,其对健康及护理知识的了解需求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得以满足。②实践方式多数以社区咨询服务、免费检查为方式,亲近民生,好评度较高。我国对于健康教育实践的方法选择上,充分考虑了知识教育对象的心理及习惯因素,将活动地点深入社区、学校等直接接触宣传对象的区域,可以方便民众对于知识的获取。③实践原则以专家意见、培训活动、交流座谈等形式为主,以专家的权威言论缓解民众对于教育内容的疑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不少民众对于计划生育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会受到传统保守观念的制约,这也成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借助专家效应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规中矩,可以做到针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关注不同侧重点,因地制宜。换言之,我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教育活动具备一定灵活性,可以满足大部分民众对于宣传知识的或许诉求。

3计划生育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及效果讨论

3.1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实践过程及感想笔者以社区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为实践对象,以亲身经历对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感想做如下阐述:

笔者所参加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实践培训活动。此次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群体少走弯路、顺利渡过青春期。在实践培训现场,授课教师根据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发展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辅助,向学生传达必要的生理常识。从观众的反应看,学生们对于所播放内容的好奇心较高,对于老师的传授内容的集中度较强。可见,依托多元化手段的宣传活动的成效较好。此次健康教育实践培训的内容围绕青少年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的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性意识的觉醒的描述,重点强调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的一般心理特点以及学生们关注的问题,针对问题,由专业教师传授给学生们科学、有效的开导方法。可见,此次健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们的正确引导实现了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的效果反馈看,此次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获得了参与学生及学校教师的肯定与好评,民众对于活动所传达的专业、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表示十分满意,并且认为活动包含的内容通俗易懂,是青春期学生群体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恰恰填补了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空白,结合当前社会背景的影响,学生们及学校教师均希望此类培训实践活动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解决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

3.2基于实践感想对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的发展产生的若干思考基于笔者所参加的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以及所了解的相关实证经验,针对我国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影响活动效果的若干原则分析如下:①计划生育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对健康教育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借助实践活动针对性的议题宣传的机会更多的向参与者传递更多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同时,整合资源也需要对于医疗资源结构进行合理搭配与调整,将现有人力物力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活动在宣传方面的有效性。②需要结合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结果不断强化活动方法及措施。可以通过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储备量,避免健康教育活动工作流于形式。

可见,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可以选择的、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的,这一点也是消除民众质疑与误会的有力证据。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民众而言,具有针对新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益处颇多,正因如此,民众对于这类健康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处于较高水平。这一优势也是需要在今后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中持续传承下去的。

4结论

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其以全民参为原则,带动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落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迎合民众持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教育实践计划篇2

关键词:CDio卓越工程师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52-03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工业4.0的到来更预示着对创新拔尖工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工程师质量指标在世界众多国家中排名相当靠后[1]。过于学术化、缺乏特色和个性、专业领域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十分严重,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工业发展的滞后性而形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主要还是高等教育模式过于传统、课程结构失衡、内容单一、实施弱化等问题突出。因此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创新、开放教育模式,是实现教育大国,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CDio一词最初由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国外著名大学组成的国际教育组织提出,是“做中学”与“基于项目教育”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为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模式。其核心含义为,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2]。近年来有超过25个国家81个院校加入该组织并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国内院校以汕头大学为代表于2005年开始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3]。2007年9月,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曾深入探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议,此后在教育部批准下,国内高校相继成立“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河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原洛阳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基础发展起来,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于2011年成为该校首批经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从2012级本科生(轴承方向)开始全面实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建立专业的CDio培养框架、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管理体系,在相关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该文将结合河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轴承方向)“卓越计划”的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展开论述。

1模式创新

“卓越计划”是对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其目的在于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质量,向企业、向社会输送能力更强、技术更加全面的高精尖工程师[5]。本着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目标,河南科技大学特别强化实践性课程的标准,在原来已经比较成熟的“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注入CDio理念,在遵守“3+1”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制定了“2.5+0.5+0.5+0.5”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半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并辅以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等实践课程,每学期安排定量实验环节;大三年级下学期进入企业学习,然后大四年级上学期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在大四年级下学期返回企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河南科技大学机械院系教学科研基地资源丰富,科研成果突出,教师行业背景知识深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依托优势资源,“卓越计划”班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期间,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环节比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整个环节中,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企业学习阶段,在浙江、上海、湖北、江苏等地建立了一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聘请企业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优秀校友参与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分享工作经验,评价培养质量。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工作岗位上,学习到企业的先进技术,了解企业文化,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生产开发过程,通过企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半年的企业实践学习,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将其应用到解决企i的实际问题中,体现了“做中学”的CDio原则,同时带着一些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回到学校再进行半年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从原理上寻求解决方案,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毕业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一方面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工程师的平稳过渡,同时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双赢。秉承开放的教学理念,配备卓越的师资力量,并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工程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此来提升教育品质,增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实践教学

在课程改革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紧密课程体系框架与基本内容,对一些陈旧过时的课程进行了压缩和删减,增设一些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涵盖机械、电气、材料、管理、环境等多个工程领域,开设一些科技前沿的专题讲座和专业导论,同时增加实践课程,比如调整金工实习课时,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车、铣、刨、磨、焊、铸、锻等工艺过程及要点,并按照课程要求动手操作,加工产品;按照要求对产品进行热处理再加工;熟悉数控车床加工原理,按照设计要求学习数控编程,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操作加工产品。课程结束后进行创新设计大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在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推动课程实践性,充分发展“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学习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安排学生进入轴研科技、北方易初、大阳摩托以及众多轴承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轴承专业培养目标,让学生对机械产品,尤其是轴承的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查等过程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通过对生产线的观摩学习,运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生产实际问题,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经过认知实习,使学生对机械学科、机械制造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和方向。在大三学年,开设“轴承设计课程设计、轴承工艺课程设计、轴承机床课程设计”等课程大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开始,到理论计算、图纸绘制,再到最后的加工生产,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设计创新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寒暑假安排学生到舍弗勒、nSK等知名轴承企业开展轴承实验和生产实习,增加实践教学。

3校企联合培养

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之后进入企业、进入社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发挥出来为社会创造价值。让学生更早地进入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河南科技大学为全国唯一一所开设轴承专业的本科院校,该专业毕业生对全国各轴承企业来说更是供不应求。然而随着行业要求的提升,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本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卓越工程师。为此,学校针对2012级轴承专业卓越班先后在浙江新昌县和上海人本轴承集团建立“卓越工程计划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培养方案以CDio为总体思路,借鉴现代质量管理基本思想“pDCa”,本着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管理人才的目标,以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考核指标,以轴承特色加工工程为主线,划分为企业专题教育、综合性实验、生产实践、团队活动4个层次。培养计划涉及到企业文化教育、轴承实验操作、生产实践学习、技术交流、轴承知识专题讲座等内容。使老师能够做到“基于项目中教育”,使学生能够达到“做中学”。

在新昌县实训基地,首先安排学生在浙江省新昌县中小型轴承质量监督与检验中心,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相关轴承实验,包括轴承噪声的测试与分析、滚动轴承游戏测量、轴承材料金相测量与分析、圆度测量与分析、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等,填补了学校实验设备不足的缺陷;同时讲授相关轴承测试的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高精尖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在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西密克轴承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参观实习学习。企业安排导师带队进入车间进行在线参观学习、技术交流、答疑解惑,对轴承加工生产中的工艺过程有一个深入了解。同时制定企业课堂学习内容,由企业知名技术骨干讲授实际生产中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安排企业领导及知名校友讲授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现场操作与管理、品质管理以及工作经验分享。在实习结束之后增加课堂反馈环节,对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生产实习环节安排在上海人本集团,包含入职培训、车间生产实习、课外素质实践等环节。入职培训由集团人事经理带领,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安全生产、6S标准、团队活动五部分,以知识竞答、个人讲演、项目设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通过这种方式使全员参与进来,对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系统化培训。生产实习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将同学分到不同车间进行学习,实习部门包括车工、磨工、热处理、装配、质检、设备等多个岗位,每个岗位均安排企业骨干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监督、考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学习到岗位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定时进行轮岗,对整个车间布局、工艺路线、操作要点、产品设计进行学习,将“做中学”渗透到各个环节。课外素质实践环节安排在周末,主要有篮球友谊赛,参访文化圣地、名人故里等。

学生毕业设计环节同样安排到企业中完成,以个人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轴承专业方向所需的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为企业比较前沿、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同时结合了CDio教学模式以及“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学习”。对毕业设计考核实行“动态”考核,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检查、指导,以此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最终的考核分4个模块,包含学生参与积极程度、指标完成度、毕业论文质量及格式准确度、答辩表现。每个模块按照一定比重进行考核,结合企业反馈意见确定最终成绩。

4结语

该文借鉴成熟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以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实际工程设计为背景,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对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首届“卓越工程划”试点班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管理体系改进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CDio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的有机结合将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高校积极推进卓越计划的同时,一定要明确培养目标,工程教育以应用为主,人才培养要以企业需求为动向,不可一味地照搬固有模式或模仿其他院校。卓越计划推行实施程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配合积极性,需要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排除障碍。学校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环节的实施监管和成效;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企业方面则应尽可能提供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中去,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养。河南科技大学能够在坚持特色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卓越工程计划,将“校企联合孕育莘莘学子,理践并行传递轴承薪火”从口号落实到实践中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同类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立,张发爱.浅谈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3):41-42.

[2]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0.

[3]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34-45.

教育实践计划篇3

一、明确学习目的

坚持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位任务,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报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专题材料,深刻理解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切实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力争通过学习深一步,达到认识高一层、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实际问题好一筹的要求。

二、积极组织学习

集中学习交流活动分两批进行,领导班子及机关党支部首批开展学习,广电台党支部、网络分公司党支部第二批学习。

(一)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交流(2月中旬)

领导班子同志开展一周的时间集中学习,学习计划如下:

1、2月11日(1天时间),上午学习县委书记王民生《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的讲话》、关于转发省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关于印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清楚十明白”简明问答>的通知》,下午组织学习《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2、2月12日(1天时间),上午组织学习《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下午学习《党政机关理性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县委副书记王连贵《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及活动办工作人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对“访民情、解民忧、惠民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3、2月13日(1天时间),上午组织学习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下午学习《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一系列文件及县委1号文件。

4、2月14日(1天时间),上午观看《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和《警示教育资料》专题片;下午广电台领导班子结合实际谈心得体会,并围绕服务“群众怎么办”展开讨论。

5、2月15日(1天时间),上午召开全台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下午学习(庐群组发〔2014〕9号)文件《关于开展向李传扬、柯增华、雷鸣、赵荣凯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6、2月17日(1天时间),上午观看《苏联二十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专题片;下午广电台领导班子结合实际谈心得体会,围绕“好干部怎么当”展开讨论。

7、2月底之前,党组成员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并在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各部室党员认真组织开展学习(2月下旬)

各部室党员以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一周时间,学习形式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1、2月24日(1天时间)上午学习《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县委书记王民生《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的讲话》,下午学习关于转发省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关于印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清楚十明白”简明问答>的通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2、2月25日(1天时间),上午组织学习《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县委副书记王连贵《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及活动办工作人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下午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3、2月26日(1天时间),上午组织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中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的通知》、中共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印发《市民服务窗口经营收费专项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下午组织学习《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一系列文件及县委1号文件。

4、2月27日(1天时间),上午学习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专题学习资料(第三部分违纪通报),下午观看《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和《警示教育资料》专题片。

教育实践计划篇4

abstractStart"excellentengineertrainingprogram,"Higherengineeringeducationineffortstosolvepracticalproblemsandinnovation,acceleratethetrainingofanumberofinnovativeandstrongabilitytoadaptto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needsofalltypesofengineeringandtechnicalpersonnel.Byrecognizingchanges,strengtheningpracticeareas,strengthenthe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aseriesofmeasurestopromoteexcellenceengineertrainingprograminanorderlymanner.excellenttrainingfutureengineerstoimplementplanstostrengthenuniversitiesandenterprisestobuildengineeringpracticeeducationcentershavecertainreference.

Keywordsexcellentengineer;engineeringpracticeeducationcenter;construction

我校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着力进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批准实施5项部级、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部分已经建设3年多,取得了一些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将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提高对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认识,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向校企合作转变

学校开放的实验空间满足了学生校内教学实践培养的要求,但是作为以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用所学理论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理、工科类专业教学的必然选择。为了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不同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中的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我校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挖掘与企业合作的潜力,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创新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强化校企合作工作中的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当前,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还有差距。

学校统一规划安排,确定实践专业、形式、内容及要求,统一规划实践学生数量。通过与实践基地的充分协商,保证学生实践任务落实到位。自动化专业本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制订了详细的培养方案,例如:学生动手实验环节的教学和下厂实践环节的教学的学时数大于总学时数的25%。获得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资格后,专业成立了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企业教学环节的学时数达到不少于40周,并且规定全部在企业完成该环节的教学工作学生的企业实践教学活动是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制定和实施的,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知,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加强对校企合作和实践育人工作的过程监管

3.1认真制定实习大纲、落实实习计划

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是实习质量的有力保证。实习大纲由系主任牵头组织,制订实习大纲,题目目的明确、技术要求先进、步骤清晰、进度安排合理,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感受企业的先进文化。实习前,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关管理和技术负责人反复沟通,结合实习大纲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生产实习计划,并在实习的过程严格执行计划。在企业实地实践时,请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及岗前培训,带队教师全程驻厂对学生进行铺导,就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与厂方协调、沟通、调整、解决。

3.2严格考评,强化安全教育

制订企业实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和成绩进行考评。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并和学生签订了实习安全协议,督促学生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安全。另外,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委派专人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

4加强对校企合作和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学院成立了由学院领导、企业领导和各系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小组。该小组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培养定位,明确培养方向,及时沟通双方人才供求信息,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对接,全面指导协调学院校企合作的各项指导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每年工作计划,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商,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确保校企合作的有关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5成效

5.1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大学有计回组煮业寂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渭嬷敖淌Γ杵笠悼纬獭⒅傅佳迪笆笛怠⒈弦瞪杓啤F笠得磕杲邮找欢ㄊ康母咝=淌Σ斡肫笠凳导⑽咝=淌μ峁┕こ淌导芰ε嘌某ばЩ啤m备萜笠敌枨??状笱笠导际跞嗽苯幸滴衽嘌担岣咂淅砺鬯健?

5.2突出了企业在人才实践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1年,成立了???大学―??企业e)有限咕挂级工程实继有心?嘶⒒咏逃亟ㄉ枳饔茫??籽г翰扇∮行Т胧忧恐傅冀淌Χ游榻ㄉ瑁凑掌笠蹬嘌桨傅囊螅涫灯笠笛敖锥蔚目纬蹋迪啊⑹笛祷方冢峁┦笛怠⑹迪暗某∷肷璞福才叛导识植僮鳎浔钙笠抵傅冀淌Σ斡胫傅肌t谔跫市淼那榭鱿拢邮昭斡肫笠导际醮葱潞凸こ炭?1U狭己玫难靶Ч推笠蹬嘌桨傅闹葱小F笠导琶磕杲岷鲜导剩峁┍究粕弦瞪杓铺饽浚⒀∨勺ㄒ导际跞嗽辈斡刖咛逯傅肌?

为了培养学生在企业学习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将企业用人计划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发挥企业积极性,突出企业在人才实践培养中的核心地位,造就掌握现代印刷技术、胜任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5.3优化了学生管理模式

学习、设计、竞赛一条龙的实践安排。通过与“英飞凌”的深度合作,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们即下发基于英飞凌单片机的开发板,配合以单片机原理课程的学习、实验与课程设计;在大三的科技竞赛活动继续发挥作用,学生们可以参加全国的“英飞凌”比赛、学院的“理奥杯”比赛、学校的科技节活动等;在大四之前的三周的生产实习,在此开发板上继续进行专业的设计;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还可以在大四的毕业设计中进行设计开发、实验测试等。可以说,这种一条龙的实践安排在全国高校也属特别,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校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企业集团公司与??大学共亡好涯管理工作a供充分的安龋护与劳叮护设备v好相关的管理工作?近a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4.html"title="人力资源论文"target="_blank">人力资源部淮造条槛企业各部门使彦验企业真实的深状况p受企业的先侥徊排好掩企业寻阶段的深和寻S强对涯安娶盋堋⒅恫ū;さ冉逃V行挠敫咝9餐贫┢笠笛敖锥蔚呐嘌曜己涂己艘螅餐匝谄笠笛敖锥蔚呐嘌柿拷衅兰邸?

5.4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了双方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通过定期组织学术研究和工业技术交流,加强了高校与工业界的专家和企业家的交流,把握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热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确定工程实践项目,培养卓越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解决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同时,企业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6积极探索新模式

教育实践计划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85工程”大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6-0024-07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况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专门会议,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2011年7月,教育部了第一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和学科专业名单[2],其中包括61所高校、462个本科专业或试点班以及293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2011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名单[3],共包括高校133所;201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4],其中包括362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和95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自此,共有194所高校(办学实体)、82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和388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进入“卓越计划”行列。

2011年1月,教育部的《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卓越计划”的目标主要有二:其一,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其二,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5]。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层次涵盖工科的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类型包括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工程师后备人才[5]。

“卓越计划”具有3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

二、“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

(一)研究对象

在教育部前后公布的两批合计194所“卓越计划”高校(办学实体)当中,共有27所“985工程”大学(第一批19所,第二批8所),合计分别占“985工程”大学总数和“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数的69.23%和13.92%。作为我国的顶尖大学群体,“985工程”大学因其在学术水平、教育资源、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在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上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地位和作用上,“985工程”大学都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的“卓越计划”实施效果不仅关乎整个“卓越计划”的成败,也对其他类型大学的“卓越计划”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所能呈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6]。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而在现有的关于“卓越计划”包括其课程设置的研究当中,主要以理论研究和经验介绍为主,实证研究缺乏。

综合以上原因,本研究随机选取了第一批“卓越计划”高校中的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3所“985工程”大学及其第一批“卓越计划”本科专业(实验班)(详见表1)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课程体系的统计与分析以及与相同但未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比较,发现目前我国“卓越计划”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为“卓越计划”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统

分析本部分所有数据均来自所涉及高校“卓越计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由其他的数据计算所得。湖南大学培养方案见;山东大学培养方案见http:///zygcs/pyfa/.

为清晰、完整地展现这3所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了解其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本部分从各校各专业总学分及平均值、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的平均学分和比例、通识课程设置、实习实践课程(环节)时间、伦理课程设置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1.总学分及平均值。从表1可以看出,在“卓越计划”专业(实验班)的总学分上,无论从每个专业还是从各专业的平均值看,华中科技大学都是最高的,湖南大学其次,山东大学最低。而且在以上3所大学内部,各专业总学分数值也相近,如华中科技大学在188.5—206分之间,湖南大学在173—178之间,山东大学在160—166.5分之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高校间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差异。

表1三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总学分及平均值

2.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的平均学分和比例。从表2可以看出,3所大学的课程大致都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及专业课程、实践环节3个板块(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另有课外学分部分),这与“卓越计划”所强调的“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同于华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均学分及所占比例最多(高)而学科及专业课程次之,湖南大学和山东大学的学科及专业课程无论绝对值(学分)还是相对值(比例)都处于决定地位,通识课程次之,实习实践课程(环节)居末。在各校内部,这三类课程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大小是一致的,即某类课程的绝对值大,其相对值也大。具体来说,3所大学通识课程的平均学分及比例由多(高)到少(低)依次为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和山东大学,而在学科及专业课程方面,依次为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实践课程(环节)方面,依次为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因此,从平均学分及比例这个角度可以发现,相对而言,在这3所大学当中,华中科技大学更为重视通识教育,湖南大学更为重视学科及专业教育,山东大学更为重视实践环节。

表2三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的平均学分和比例

3.通识课程设置。根据对这三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公共)课程的统计,发现这3所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通识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思政课程(“两课”)、传授工具性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占据比例过大,如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除开放实验、体育与军事课程外几乎全为此类课程;其二,将原本属于学科或专业范围的课程置于通识课程体系当中,挤占了通识教育的实施空间,如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卓越计划实验班”的“电路理论”课程。此外,根据对这些专业中可供选修的通识课程数量和比例的统计,发现选修课程比例较低,学生选择余地小。在这3所大学17个“卓越计划”专业当中,可供学生自由选修的通识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平均为5.12%,最高的仅为12.5%,其余皆在10%以下,若干专业甚至为零。

4.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时间。(1)实践课程(环节)的总时间及企业学习时间。在17个专业中,共有16个专业(山东大学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除外)在培养方案中提供了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时间信息,但仅有5个专业(湖南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山东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明确的企业学习时间。以一学年36周计,仅从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总时间看,这17个专业当中就有10个专业没有达到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所要求的“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的规定。如单从企业学时间看,在明确提供信息的5个专业中有1个(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没能达到这个标准。而如果将军训等校内实践与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的时间去除,将有更多的专业达不到国家规定。

(2)企业部分的实习实践课程(环节)及

时间。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卓越计划”专业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企业部分大致都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培训/工作)、毕业设计等内容。明确提供这些实践内容时间信息的专业为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山东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从明确提供实践内容时间信息的专业可以明显发现两个问题:其一,毕业设计占据了个别专业学生企业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这就导致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不足;其二,毕业实习(顶岗培训/工作)与毕业设计的时间没有做出明确划分。

表3两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企业部分

5.伦理课程。经统计分析,3所大学共17个“卓越计划”专业基本上都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这一门与伦理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山东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未详细列出全部课程名称及其实施场域,因此无从判断,但在列出的课程中没有与伦理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几乎没有。强调一般的道德修养固然重要,也更为根本,但它不能代替专门的工程伦理教育。而且在目前“两课”重灌输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下,仅仅依靠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想保证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卓越计划”专业与普通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

作为国家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有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因此,有无特色是“卓越计划”是否有存在必要的根本,也是这项重大教改计划成败的关键。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业(以下简称“计划班”)相比没有参与该计划的同一专业(以下简称“普通班”)应该呈现出明显的特色和差异性。但现实状况是否如此呢?为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状况。由于以上3所“985工程”大学“普通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未在网上公布以及不详细等原因,因此本文仅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第一组)、土木工程(第二组)和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第三组)共3个专业进行“普通班”和“计划班”的对比(见表4和表5)。

通过对比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通识课程学分及占总学分的比例上,两者差异并不明显;第二,两者的课程结构几乎一致,即基本上课程模块是相同的;第三,相对于“普通班”,“计划班”明显更为重视实践教学,无论从学时、学分以及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都是如此;第四,从实践环节看,“计划班”明确将毕业设计纳入企业实践范畴。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和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划班”较之“普通班”还增加了毕业实习这个环节。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卓越计划”专业课程体系的统计、“计划班”与“普通班”的课程体系比较,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思政课程、工具性知识与技能课程等外在功利性明显的课程占据比例过大,而致力于使学生获得一般发展的课程缺乏;将原本属于学科或专业范畴的课程置于通识课程体系当中,挤占了通识教育的实施空间;选修课程比例较低,学生选择余地小。

2.企业学习时间尤其是直接的实践技能培养时间不足。在文章涉及的17个“卓越计划”专业中,大多数(10个)的实习实践总时间不足一年,如果去除校内和社会实践课程(环节)时间,将有更多的专业达不到教育部所规定的“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的规定。不仅如此,毕业设计还占据了个别专业学生企业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时间不足。此外,还存在实践课程(环节)的实施场域没有进行明确规定,毕业实习(顶岗培训/工作)与毕业设计的时间没有做出明确划分等问题。3.伦理课程缺失。统计发现,这3所大学共17个“卓越计划”专业基本上都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这一门伦理教育课程,而没有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

4.“卓越计划”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更为重视实践教学,同时将毕业设计纳入企业学习范畴,同时增加了毕业实习等环节。但在通识教育部分以及整个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卓越计划”专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为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加强“

越计划”的特色,根据对3所实施“卓越计划”的“985工程”大学及其第一批“卓越计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统计所发现的问题,初步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完善通识课程。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代工程的疆界已远远超出了工业活动的范围,已成为以制造活动为基础,涉及科学活动、社会活动、管理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复杂体系[7]。工程的复杂性要求工程师的素质结构是综合性的,即现代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这就需要以通识教育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卓越计划”旨在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卓越计划”需要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因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创造性、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等”,而通识教育“强调的人格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了道德保障,其强调的知识整合、视野拓展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其注重的能力、方法训练有利于启发创新思维,其蕴含的‘以人为本’有利于创新人才的个性发展”[8]。因此,鉴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当前“卓越计划”实施当中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高校需要完善通识课程设置,强化通识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训练思维、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养成、公民意识陶冶、非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坚持通识课程的“通识”特性,即“具有贯通性、普遍性的知识,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原理性知识”[9];二是加强通识课程中选修课的比例,以给学生广泛的选择空间,以适应其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

第二,保证实践教学时间,细化各实践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实施场域。卓越工程师属于应用型人才,扎实的实践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的高等工程本科教育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走培养工程师毛坯而在就业后再由企业进行工程师综合素质与能力训练的两阶段模式[10],而需要在本科教育期间就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企业学习阶段的各种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因具有巩固和拓展知识,培养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生产经验和技能,熟悉和适应企业环境等功能,所以其成效就成为决定“卓越计划”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前文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培养方案中确保学生一年左右的企业学习时间,并增加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时间。同时,还要对各个实践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实施场域分别进行明确划分,即某环节具体是多少时间,究竟在校内还是企业实施。只有规定明确,才能执行顺畅,落实到位。

第三,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面对一项工程,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会不会做”,还要问“值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应不应该做”。因此,工程教育还要凸显工程理念、工程伦理、工程文化、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10]。而且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高科技如果由素质不高的人去掌握,就难以发挥其正面的作用,就可能以其负面的作用严重危害人类,遗患后世,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11]。近些年发生的“瘦身钢筋”、“地沟油”以及屡屡见诸媒体的“楼脆脆”等低劣短命建筑事件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问题。这既受目前整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也源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功利主义倾向。

当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偏爱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训练,而以价值理性与人本主义文化所构成的“非技术能力”的培养环节被长期且严重压抑[12]。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技术至上的工程理念,而忽视了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因此,基于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专门工程伦理课程的缺失,需要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在课程目标方面,“一个人的品性更多地来自遗传以及幼年时的家庭环境与经历”,因此,“意图通过大学里的工程伦理教育让一个不道德的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显然不可行。但对于道德品质良好的学生,通过工程伦理教育,提高他们识别伦理问题、伦理推理与判断的能力等却大有可为”[13]。

在课程内容上,“提升伦理意识,应让学生了解工程中存在的形形的伦理问题,使他们拥有道德敏感性,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快速察觉其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为进一步的伦理判断打下基础。提升伦理判断能力,需要学生在识别

工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其伦理价值观,依据一定的伦理原则或规范进行伦理推理,进而做出判断”[13]。因此,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中的伦理冲突和伦理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13]。

在教学方式上,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学生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如“可让学生先阅读伦理理论课本和相关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报告,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安排和引导下展开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在师生互动和学生相互启发下逐渐生成自己的伦理智慧”[1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30506].http://.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06].http://.

[3]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eb/ol].[20130506].http://.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06].http://.

[5]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30506].http://.

[6]朱永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1(6):2729.

[7]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9):5963.

[8]庞海芍.通识教育的动力与阻力[j].高校教育管理,2012(3):711.

[9]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4.

[10]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11]杨叔子.下学上达,文质相宜[m]//眭依凡.学府之魂——中外著名大学校长教育理念:第1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95104.

教育实践计划篇6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通信工程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当代社会通信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前景看好。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对创新拔尖通信研发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通信工程专业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提出,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从2011年起,广东工业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实施“卓越计划”的高等学校之一,组建了通信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制定了相应的“卓越计划”实施方案。本文将围绕“卓越计划”的实施目标,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实践为例,探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理论及其实践。

1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来自重点工科院校还是普通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面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较弱等问题,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未能有效发挥应有功能,存在课程结构失衡、课程内容单一和课程实施弱化等主要问题。

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课程设置偏重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处于弱势地位;在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内容相对封闭和陈旧,课程内容没有能够跟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对课程内容的更新程度重视不够;在课程实施方面,主要采用以教师传授为主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形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忽视。

2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2.1总体思路及改革重点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课程体系建设改革遵循的总体思路是:以广东省现代通信产业发展为契机,以通信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通信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密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设置,着重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此总体思路指导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前三年在校内学习阶段,主要完成专业技术基础的学习和训练,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论课教学面向工程教育。学生第四年进入企业学习阶段。在第四年第一个学期,以专题讲座、专业课程讲授、工程设计方案论证等内容为主,采用“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联合指导模式。企业课程由高校教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承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则以企业资深工程师作为主要指导,高校教师辅助指导的方式开展;在第四年第二个学期,学生进入企业项目研发和设计阶段。由企业提出的研究项目或生产实际项目中的子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采用双导师制度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进行指导。

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重点可归纳为如下三点:(1)以强化通信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模块化专业选修课及配套的课程设计,增强面向具体通信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培养。(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采用多样化的灵活的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服务意识和工程师素质。(3)严格落实企业学习计划,实施高校“双师”型教师和企业教师对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联合培养,强化在企业基于工程项目学习的实效考核。

2.2课程体系设置具体内容

按上述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采用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即第一、第二学年实施专业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第三学年实施专业教育,第四学年进行企业学习与实践。其中,四年级以企业项目设计为主线,课程教学也以企业课程为主,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部分企业实践课程与学校课程可实现学分互换。本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课程体系与教学要求如表1所示。

3结束语

目前,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试点工作,正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当中。相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在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所增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效应在逐渐显现,同时也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地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韩廷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会简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

教育实践计划篇7

[关键词]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01-02

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协同创新目标,促进科教协同育人;为把中国科学院的优质育人资源,大规模引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高水平大学生培养为中心结合点,带动和促进高校与研究所相互配合、支持和共赢,形成教育与科研战线的进一步融合;经协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举办“菁英班”,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学科和科研条件,探索校所联合、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鲜明专业特色英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共同培养出在生物学领域的拔尖人才。南京农业大学本着扎实做好“提高好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的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路径,借助学校自己的平台,结合中国科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优秀研究团队、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以及国内国际领先的前沿项目等优秀条件资源融人到培养本科生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能在被培养的过程开拓国际视野、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创新之处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及系统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门知识和核心技能,热爱生物科学研究,具有创新识和实践能力,有志于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按照“菁英班”的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菁英班”学生本科阶段需要完成124学分的必修课和36学分的选修课。“菁英班”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在我校完成。期间,对方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导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和专题课程。

“菁英班”学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从大二下学期始至本科阶段结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生导师由双方副教授(或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

大二上学期至大三下学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申报并开展完成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创新训练课题(SRt计划)。

在本科阶段第四学年,获得推免资格并通过考核的“菁英班”学生经选拔和推荐,可到对方参加科研活动,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本科毕业论文。

学生在箐英班的培养过程中,明显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提高。除了学习传统的学科门类以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细胞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计算机生物学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均委派高水平的科学家来学校跟学生们授课,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初步计划,明白自己今后希望从事研究的方向。而且,在不断的多次同学们之间的学术报告ppt交流报告中,同学们增强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协作意识。在逐一汇报后,南京农业大学的导师也会增对他们的汇报给出点评,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收到诸多启发。他们以授课的中科院的专家们为榜样,端正了正确对待科研的态度,树立了科学精神。同时南京农业大学的导师们在菁英班的学生进入他们的实验室做SRt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同时,导师们的潜心治学从教、科研素养、工作态度也极大地影响着这一批学生。

二、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实践活动

南京农业大学从2014年以来“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2014年菁英班选拔要求非常高:首先是从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31、132班和国家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131班按Gpa排名选拔每班前10名学生合计30人组成菁英班。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等五部委首批批准建设的。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建设“基地”的高校之一,2002年启动了基地建设工作,并开始招生。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主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治理领域从事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产业经营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另一个是国家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计划是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2005年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我校理科生物学基地转正建设,该基地的正式建设是我校人才培养的一件大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将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而菁英班正式从这两个基地三个班级的前十名组成的一个实施动态管理的班级,任一学年Gpa排名在班级10名以后的学生自动落选菁英班。菁英班的成立是建立在这两个优秀基地班的基础上的,是一批更富有创新意识和具有竞争能力的优秀学生群。

针对菁英班专门开展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内容:

(一)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专家学术报告及讲座,以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广泛邀请国内外科研及生物技术产业专家讲学及交流,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激情从而对未来发展定位提供参考。2014年6月启动上海生科院专家系列学术前沿讲座共二十场。聘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生化与细胞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计算机生物学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等专家进行学术前沿授课40个学时。

带领菁英班的学生参观了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参观上海生命科学院各所并且与在沪毕业生座谈。

(二)通过组织现代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训,让学生接触先进的生命科学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着力提高学生对现代生物学实验装置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三)通过设立两类科研训练项目,以提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自主创新项目由学生自主命题,在基地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性研究;教师指导项目由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自主完成文献阅读,设计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实验线路、进度安排。在此基础上独立开展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及讨论、撰写总结报告或学术论文、通过答辩及验收等环节。

(四)设立大学生科技论坛,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对科研项目进展进行汇报、交流、答辩,提高学生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同时组织进展较好的项目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或竞赛。

教育实践计划篇8

关键词: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模式;工程师培养;工程应用性;matLaB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32-001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好的设想和概念转化为现实的能力[1]。而现行的教学方法,在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人才方面,还有着种种的不足,高校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运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集电机及拖动基础、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相关基础知识于一体,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因此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困难多,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进行实际系统的设计,所以有必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达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一、课堂上建立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由单纯的教师讲授方式转化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讲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讲授方式贯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讲矢量控制系统,首先给出静止三相坐标系下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让学生思考如何转化为直流电动机物理模型,提出解决方法,引出坐标变换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引出矢量控制系统原理。建立矢量控制系统结构,通过仿真实验分析系统性能。使学生不断的思考,思维紧紧跟着课程内容进行,参与到教师的讲课中。

二、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织

1.合理安排与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交流调速技术在实际中广泛的应用,交流调速有取代直流调速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交流调速内容应占主导地位,在学时上应占课程的60%以上。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不仅要淘汰陈旧落后的调速方法,还要适当补充新的内容。例如在交流调速中,转差功率消耗型系统只做简要介绍,重点介绍高性能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2.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加大课堂信息量,节省课堂现场画图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从网上下载实际案例的彩色实物图片和原理图进行讲解[2],使“运动控制系统”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形象化,采用动画技术可以生动地将概念和复杂过程讲清楚。但多媒体课件在需要回顾前面内容时不太方便,这时可用板书来弥补,将一些关键公式写在黑板上,与课件上内容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更好地衔接新内容。

3.充分发挥matlab在教学中的作用

将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引入教学活动中,可增强教学效果。仿真实验尤其是用于交流调速系统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如矢量变换仿真、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等,使学生对交流调速系统变频控制内容感到不再抽象,容易理解。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验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但是传统的实验多是验证性的,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引进开放实验设备,适当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环节弥补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系统设计方面的不足,使学生初步体验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课程设计的题目可有两个方向:(1)分析设计:根据控制对象模型和性能指标要求进行方案确定、原理电路设计、元器件参数计算和选择、控制电路图等[3],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仿真验证:如交流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建立仿真模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加深对SVpwm控制技术和坐标变换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机仿真能力。

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各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设计中计算机类型,选择转速、电流传感器,设计数字pi调节器,完成调速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型。在实验室对调速系统关键部分进行调试,编制出调速系统程序并调试通过,最终独立设计出一个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调速系统。注重校企合作,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与实际紧密结合,为工程应用性提供保障。

四、结语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涉及的专业基础课多、综合性强,实验教学手段落后等实际情况,导致教与学的难度较大,本文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卢秉娟.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突出工程实际应用性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1卷,第3期,2011年9月,pp88-90

教育实践计划篇9

【关键词】展示设计;辅导课程;实践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52(2015)08-0013-02

随着我国各类文化与经营展示工作的发展,展示设计职业教育的开展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如何更好地做好展示设计辅导研究,提高展示设计教育质量就成为了展示设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实践研究内容。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针对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主要工作,结合实践性的工作方法开展了工作措施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既可以很好的提高我国展示设计辅导工作的质量,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展示设计职业人才。同时还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性支持。

一、辅导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分析

在开展展示设计辅导课程实践研究前,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是教育实践目标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践教育目标包括了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教育出具有实用性技术的职业人才。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开展展示设计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做好实用性设计人才的在展示设计人才的教育工作,提高其技术实践水平,保证其在展示设计实际工作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实际作用。二是提高我国展示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展示设计职业教育的开展,对于我国展示设计整体水平提高与专业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所以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地发挥这种推进作用,为行业整体水平提高提供支持。为了实现以上的两种教育目标,我们需要在展示设计辅助课程实践过程中,在设计理论教育基础上,结合新型设计理论与技术发展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利用实践性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辅导课程教育实践内容探析

在教学展示设计职业教学辅导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积极地利用以下实践工作方法,开展了教学工作。

(一)合理制定辅导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展示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对于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确实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这一工作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总体教学目标。在实践教育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原则。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制定工作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建立起分段化的教学目标制定原则。在展示设计辅导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建立起分段化目标制定原则,提高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如先制定理论教育目标,在学生对展示设计产生了了解后,在根据教学要求制定社会实践教学目标。利用渐进式的教学目标实现方法,达到整体教学目标实现的目的。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计划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性与实施的有效性,是我们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合理的划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的划分展示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开展辅导课程的安排工作。需要安排的因素包括了课时比例、教学资源安排等内容。二是科学的处理师生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考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制定出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教学计划,并确实执行。三是做好计划的后续完善过程。在教学计划制定完成后,我们需要以教学实际内容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变化为依据,合理的做好计划的后续完善工作。如在教学内容发生实际变化时,我们需要及时的修改与完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性教育工作

作为社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设计教育的开展必须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实践教育,特别是社会实践教育为基础,开展辅导教育工作。社会实践教育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首先是做好展示设计实际工作内容的初步了解。在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中,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首先是需要让学生对于展示设计课程产生初步的了解。这就使要求教育者带领学生,进入社会中的商场和百货公司等实际环境,进行社会实践观察,了解展示设计工作的实际内容。其次是是参观高质量的展示作品。在教学社会实践过程中,参观高质量的展览会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实际作用。在高质量的展示作品参观中,学生可以对教学中学习到的设计、展示要求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于展示实际效果有更深刻与直观的认识。最后是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作为社会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设计实践教育中需要做好行业市场实践调研工作。这一调研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我们需要辅导学生对了解市场整体的行情与发展,对行业实际情况有足够的社会实践认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内容,对展示设计需要的装饰材料的功能价格等市场进行调研了解。

(四)积极利用项目实践教学开展工作

展示设计辅导课程教学工作中,项目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的项目性工作。一是与客户的沟通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实际的工作沟通能力,使学生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二是参与设计过程。这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设计实际工作水平与业务能力。三是项目展示安装。这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融入实际工作状态,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三、结束语

作为社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设计辅导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结合展示设计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执行、社会实践与项目实践等教学辅导内容开展研究,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教育实践计划篇10

关键词:培养模式改革;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吴江(1974-),男,江苏建湖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任建兴(1961-),男,江苏海门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卓越计划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602)、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项目编号:J513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30-02

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人才培养在工程素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行业协(学)会等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成为一项正在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改善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局面,采用适应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工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其特点正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卓越计划”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大举措,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众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调整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建立制度化的校企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卓越计划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以期全面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教育大国。这些毫无疑问对现有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当然,更多的是机遇,可以藉此进行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改革和实践。

一、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与特征

1.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现象,同时,理论教材中存在内容与实际脱节、知识老化、有些实验与工程实际相去甚远等现象。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高校在工科实验教学上多采用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即使有一些,也并未与企业实践挂钩,真正的工程实践型实验更是风毛麟角,学生独立思考少、动手机会少,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是,不少教师本身也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己也没有能力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教学。与此同时,很多学生从小养成在课堂和书本上接受教育的习惯,到了高校仍习惯性认为理论课重要,实践课程处于从属地位,思想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对于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不利的。

2.利用校企两种资源是卓越计划的应有之义

克服高校工科教育中不适应实践环节教育教学的缺陷,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推进卓越计划,需要进行校企两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应建立校企合作制定,采用双主任制,高校主管教学领导或二级学院作为校内主任,企业主管作为校外主任,共同制订培养计划,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工科毕业生的要求。同时,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通过企业委托高校教师进行科研攻关,教师到企业锻炼、带队实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上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好两种资源,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解决企业提出的工程问题,真刀实枪地做课题,而不是为凑齐“3+1”中的1年在企业实践。

3.学术型与专业型并举是卓越计划的内在要求

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也存在过分强调工程实践的倾向,以为卓越计划就是为企业培养工程型人才,弱化了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实际上,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应采取学术型与专业型并举的培养模式,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其立即就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为读研深造及日后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创新打下基础。

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校企联合制订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中十分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培养过程与诸多环节需要在企业完成,完全靠高校制定是不可取的,特别是高校有不少教师是没有实际工程经验的,这样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卓越培养计划不但需要高校教师,同时也需要企业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参与,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参与,这就要有很强的组织实施过程,需要建立双主任制。上海电力学院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尝试,取得一定成效,培养计划制定涉及的方面不但包括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还包括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甚至专业基础课等众多方面。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如果教师本身都不是工程师,没有在行业企业中历练过,没有丰富、具体的工程实践经验,要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师是极其困难的。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在原有不少在企业进行过较长时间产学研实践的教师基础上,上海电力学院及时选送部分优秀教师到“卓越计划”合作企业进行脱产锻炼一年,积累足够的实践工程经验;同时,从合作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卓越计划教师,逐渐积累教师工作经验,形成臻于完善的“双师型”队伍。

3.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卓越计划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接班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其专业知识提升、学习面拓展、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大学生科创为依托,结合企业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其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构建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理论上学深学透,实践中能够分析解决问题,不断锻炼提高学习、社会交往和合作工作的能力,成为真正的卓越工程师。

三、“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1.企业实践贯穿卓越计划培养全程

卓越计划是要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胜任企业工作的“卓越工程师”,需要高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工程教育”的核心,采用工程项目式、工程问题探讨、案例分析等侧重于工程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实验实践课程需要按照工程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教育教学方式将企业实践贯穿其中,是最好的方式。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是2010年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企业实践,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科创实践等众多实践教学环节中与企业合作,依托企业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取得一系列成效,包括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陈嘉庚发明奖等竞赛中多件作品获得奖项,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校企两种资源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电力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直以来受到电力行业及广大校友的关心与支持,特别是对卓越计划培养给予了大力帮助。长期以来在产学研、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培养研究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近年来,在联合制订培养计划、教师到企业进行产学研锻炼、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来校作学术讲座、短期授课,联合指导课程设计、大学生科创等方面与学校开展了全面的合作。这些为卓越计划全面高质量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计划更加合理,双师型人才数量增加。

培养计划的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使得卓越计划实施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依托上海电力学院和企业共同申请获批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努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共同制订校企合作的准则及各项细则、共同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使学生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工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取得良好的成效。

3.全方位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是靠社会检验的,卓越计划是否能培养出“四有”接班人,需要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之配备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企业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之配备好的企业实践机会,企业实践贯穿整个培养环节。这些实际上还略显不够,还包括社会对之评价,特别是毕业后对他们全面的评价。从目前来看,上海电力学院卓越计划班不少学生在大三时就被行业中的知名企业提前录取为准员工,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有考研意向的人数也不少,足见其优秀和被认可程度,当然与学校注重学术型与专业型并举不无关系,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更要跟踪全部卓越计划学生、非卓越计划学生的成长,包括在校、就业、工作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况,将来对卓越计划进行反思总结提高。

四、结束语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随着认识的深入,进行了校企联合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全面推进教师到企业产学研锻炼、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为卓越计划培养打下了组织和人员的基础。依托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面推进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实践贯穿卓越培养计划始终,充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一系列成效,包括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陈嘉庚发明奖等竞赛中多件作品获得奖项,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卓越计划班学生承接的部级和省部级科创基金项目在全校占比成为排头兵,卓越计划班学生被行业知名企业录取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卓越计划是新鲜事物,应当引起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培养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凡新,等.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21-22.

[2]吴江,等.基于兴趣导向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