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拼音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0:49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1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记得吗?

2、开火车认读5个前鼻韵母。

3、强调前鼻韵母一定要读准“”的另外一种读音。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叫做后鼻韵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做后鼻韵母吗?

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的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有什么区别呢?(出示“”和“”)

要学好后鼻韵母首先要发好“”的音。

2、学习“”

①学会了后鼻韵母的发音要领之后呢,我们来看看这四幅图,(出示图片)。先请小朋友来说说图上的内容。

②出示ang,“羊”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一个后鼻韵母,先请小朋友注意把“”发准确,在把“”带上去。

③练习“”的发音,正音。

④“”的四声:请小朋友给“”带上声调小帽子,自己试着读一读。老师抽读检查。

⑤给后鼻韵母“”找几个朋友,两拼音示范,三拼音师范。

⑥随机抽一写小朋友来练习音节(拓展)

3、学习“”

①后鼻韵母“”呢就是我们看到的图上的“灯”当中的韵母了。小朋友记得后鼻韵母发音的秘诀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②再次强调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先发“”再发“”。

③小组比赛读,正音。

④学习“”的四声。

⑤音节拼读,说词语练习,巩固。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2

1、学会z、c、s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

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一首儿歌和背景图,四道算式正等着小学生“过桥”。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z、c、s和zi、ci、s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本课生字卡片。

(二)字母教学

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图,借“字、刺、丝”来读准音。教师要讲清发音部位,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整体认读音节前面已出现过。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只需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挑读,反复练习。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四)拼音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同学评议,教师指点。重点练习zuo、cuo、suo三个音节。最后利用情境图,练习带调拼

读音节。

(五)书写指导

z、c、s三个声母都是一笔写成。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六)认读字词,读儿歌

本课五个生字集中出现在儿歌里,教学时要利用这个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认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巩固音节,拼读sì、zu、cu,在老师指导下读通儿歌。

2、学生画出生字读读,启发质疑。如:题目上怎么有标点符号?“了”的音节为什么不同?“一”的调号怎么不一样?

3、老师解疑。

(1)题目是打比方说的,不是真的过桥。

(2)“了”有两种读音,一种读le,这课生字读le,“对了、错了、过了桥”都读le,另一种读liǎo,拼音字母以后会学到,现在可先记住读liǎo,过不了的“了”。

(3)“一”的声调会随着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变化,(不必讲具体)朗读时要按所标的声调读。

4、教认生字,注意读准三拼音“做、过”,区别“了—乐”的音形义。

5、熟读儿歌。

(七)扩展活动

1、学生回家做声母z、c、s的卡片,并读给家里人听。

2、读一读,比一比。

z—zic—cis—si

zi—zaci—cusi—se

3、数一数,今天你在数学课上过了几座桥。

(八)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参考资料

z、c、s的发音方法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微放松,形成窄缝,让气流自然从窄缝中挤出。发c时,发音动作和z基本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较强。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和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3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母。几天我们学习的这几个声母有一点特别,只要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就一定能发现。

二、学习新声母

1、出示图片(小朋友在写字)

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画上的小朋友在干吗?

生:在写字。

师出示卡片z,它的名字就叫(z)。

结合图画练习发音。

小组内多种形式练习发音。

2、学生根据上面的方法自学c、s

(师将两幅图挂在黑板上,在对应的

位置上帖上c、s)

(1)自己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学生自己想,自己说一说。

(2)小组之内说一说,看看自己说的对

不对。

(3)汇报结果,师纠正指导。

三、送新朋友回家

指导学生观察占格,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帖一个画有四线格的小房子,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把拼音帖在四线格里)。

四、做做练习,攻克难题

1、卡片出示:

祖z-ǔ-zǔ册c-è-cè色s-è-sè

zǐsèzuxiàzǔcíhuàcè

sīguā

五、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

zicisi

字词四

zicisi(整体认读)

zcs(声母)

(让学生初步接触整体认读)

六、练习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4

【关键词】拼音方案小学拼音教材变通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6-02

前一段时间,带学生在小学实习,两位老师为“瓜”的韵母是什么发生了争执,一个说是“ua”,另个说是“a”。两位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歧?她们到底谁是谁非呢?

这要从小学拼音教材的特点来说,小学拼音教材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系统编写的,包括了“方案”的基本内容,同时在不违背“方案”的原则下采用了变通的教法:

一、yw当声母教

yw在“方案”中被看作隔音字母,作用是使拼音音节界限分明;yw的使用被当做一种拼写规则。在小学拼音教学中,yw被当做声母使用,对于带有yw的大部分音节,看作是由声母yw和韵母相拼构成的,如,yā(呀)是y-ā拼成,wā(蛙)是w-ā拼成。另有少量带yw的音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作为整体认读音节进行教学,如yi、yin、ying、wu、yu。

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yw有两种称说的方法:作为声母yw,读作iu;在教学中单独提到yw的时候,为了同韵母iu相区别,一般称作“声母y”“声母w”。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谈到yw的功用时,要称说它们的名称音ia、ua。例如,在“把yw当做声母教”这个说法里yw的读音就是ia、ua。

二、采用三拼连读法

三拼连读法,是在拼读有介音的音节时把声母、介音、韵母三部分一气相连直接拼出音节的拼音方法。如,拼读音节biān(边),就把声母b、介音i、韵母ān一气相连呼读出来:b―i―ān─biān。三拼连读法的特点不仅在于“三拼”,还在于“连读”,中间没有停歇,其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亮,三拼连读很顺当”。在“方案”中,介音i、u、ü是被当作韵母的组成部分----韵头固定在韵母上的,如ia、iao、ian、iang、ua、üan,这样,拼读音节就只有两拼法。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实行三拼连读法,因为增加了“介音”这个术语而不存在“韵头”的说法。

在小学拼音教学中把yw当声母教、采用三拼连读法,可以减少教学“零件”,简化拼写规则,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因为,实行着两种教法后,“方案”中大多数带韵头(介音)的复韵母和鼻韵母不再作为教学“零件”。例如,“方案”中的韵母ian,拼写“边”“篇”“免”“颠”“天”等都要用这个韵母,采用三拼连读法就不用单独学ian这个韵母了。同“方案”相比,采用三拼连读法可以少学复韵母、鼻韵母共15个。“方案”中还有韵母自成音节,把前面的i、u改为y、w的规则,实行这两种教法后,这些规则也不需要了。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有些音节,也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拼成的,但是,这些音节的韵母,发音要领不容易掌握;还有一些音节,“方案”规定要按拼写规则拼写,但是,这些规则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对于这类音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既不单独教它的韵母,也不学有关的拼写规则,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直接认读,被当作一个整体直接认读的音节叫做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共有16个,可以分为5组来理解和记忆:

(1)zhi、chi、shi、ri:这4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后元音“-i”,单独发音时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它们当作整体来认读可以避免学习这个元音的困难。

(2)zi、ci、si:这三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前元音“-i”,单独发音时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它们当作整体来认读可以避免学习这个元音的困难。

(3)ye:这个音节是由韵母iê根据拼写规则构成的。“方案”规定,韵母iê自成音节,要把i改为y。把ye当作整体来认读,就可以不去记这条拼写规则。也不比学习南发音的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ê了。

(4)yiyinyingwu:这四个音节是由韵母i、in、ing、u根据拼写规则构成的,“方案”规定,韵母i、in、ing、u自成音节,要在前面加上y或w。把yiyinyingwu当作整体来认读,就可以不去记这条拼写规则了。

(5)yu、yue、yun、yuan:这四个音节是由韵母ü、üe、ün、üan根据拼写规则构成的。“方案”规定,韵母ü、üe、ün、üan自成音节,要在前面加上y。把)yu、yue、yun、yuan当作整体来认读,就可以不去记这条拼写规则了。

文章开始两位老师关于“瓜”的韵母之争的原因是对“方案”及小学拼音教材的差别认识不清。无独有偶,试卷中有一道题,要求找出jia、quan、hua的韵母。记得学现代汉语时,老师曾说韵母包括介母,这道题让写出韵母,是写ia、uan、ua还是a、an、a?这是小学语文试题,要根据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的实际确定答案。

按照中国音韵学理论,一个结构最完整的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构成。韵头就是介音。也叫介母。是韵母的组成部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根据这样的理论设置韵母的,ia、uan、ua都是韵母。

但是“方案”是编写教材和决定教学方法的依据,但不等于教材和教学方法。小学汉语拼音教学采用yw当声母教、采用三拼连读法、学习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这样三种变通的教学方法,韵母只有24个,不包括ia、uan、ua。因此,jia、quan、hua还有gua(瓜)的韵母只能是

a、an、a、a了。

至此,关于“瓜”的韵母之争,就清楚明白了。

参考文献:

[1]张志公.《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聂在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明天出版社1997年版.

[3]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周一贯.《语文教学训练论》,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5

关键词:汉语拼音发展变化拼音化可行性

根据权威部门公布资料: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写信,提出为了有效地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1、汉字笔画式。2、拉丁字母式。3、斯拉夫字母式。4、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5、速记式。6、图案式。7、数字形式。

经过反复研究酝酿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并最终将汉字“拉丁”化。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

古代没有拼音,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中国的回族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汉语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已经有了用以"范正汉字读音"并借以统一国语的注音符号(1913年制定,1918年公布实施)。

注音符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法定的拼音字母,它的公布和使用是汉字注音走向拼音化的开端,但是注音符号在当时的人文背景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民族式的字母(楷书的篆文古体字),从文字发展的角度看它不符合世界大多数文字发展的拉丁化趋势,在科技应用和文化交流上受很多限制,另外符号本身也没有彻底音素化,其中有好几个韵母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语音单位,如ㄢ(an)、ㄣ(en)、ㄤ(ang)、ㄥ(eng)、ㄠ(ao)、ㄡ(ou)等。

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88)中指出:"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的贡献。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例如,作为各少数民族文字的共同基础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显然远不如拉丁字母),但注音字母在历史上的功绩,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对于近40年来的拼音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作用”。

当时,面对注音字母公布后的种种批评,以及主张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的呼声,国语统一筹备会根据钱玄同的提案,照章正式成立了一个"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由11位委员组成,其中的核心成员是:赵元任、黎锦熙、钱玄同、林语堂、汪怡。

由于赵元任、钱玄同等事先在理论上、实践上作了充分准备,一年之后,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就提交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6),两年后,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院长予以正式公布,定名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原注音字母则相应地称之为“国音字母第一式”。

国语罗马字是中国汉字改革汉语拼音化运动中,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套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它完全采用了现成的拉丁字母,不用附加符号,不另造新字母,并首先提出了按词连写等问题,文字体系完整,符号观点也趣于国际化。

"国罗"公布之后不久,社会上就涌现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上海、西安、武汉、重庆、广州、香港等地先后成立了不少研究拉丁化新文字的团体,在众多的方案中,以"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最有名,流传也最广,甚至传播到诸如法国里昂、东南亚泰国、新加坡等华侨学校。"国罗"、"北拉"以及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拟订的各种拼音方案,为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判定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说,《汉语拼音方案》是近60年来国人创制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和组成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1955)之后,为了配合推广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加快步伐,第二年就发表了供讨论用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同时发表的还有修正第一式和修正第二式两个草案,经过广泛的讨论,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见,“文改会”认真地作了审议和修改,又提交了一个修正草案(1957.11),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个方案,并正式公布实施。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广的26个拉丁字母,方案的设计构思、字母和语音和配置关系及其拼写方法,可以根据方案内容分六个部分来介绍:1.字母表,规定字母的顺序以及字母的汉语音值(略);2.声母表,规定汉语音节开首的拼写单位(略);3.韵母表,规定声母之后的拼写单位,一声一韵,前声后韵就构成一个音节(略);4.调号和标调规则,规定构成一个表义音节必要的组成成分――声调的表示方法(略);5.隔音规则,规定分词连写时分隔音节的规则(略);6.省略规则,规定声韵相伴时基本韵母拼写形式的变化(略)。

四.汉语拼音方案可否代替汉字

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

提倡和支持汉字拼音化的人当然认为是必要的,激进者如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甚至以为迫切到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地步。这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有关,要破除一切旧的东西,古老的汉字当然首当其冲。如:鲁迅的“不读中国书”,它明显带有“五四式”的偏激。

除去背后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就汉字拼音化作一个语言理论上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拼音化在语言理论上的根据似乎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汉字难学、难用,不经济,除此而外汉字优势地位不可动摇。

1.由于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在学字的同时,这个字的词的意思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也就是说,由字到词的学习阶段基本不构成阻力。

2.古老的汉字本身承载了很多文化信息,在学汉字的阶段还能获得很多附加的知识。比如汉学中的《小学》,其实就是汉字学,里面就大有学问。这个是表音文字没法相比的,也没有可比性。

3.由于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汉字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性,这样珍贵的东西,值得保护,一心琢磨着怎样废除它,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物?

4.汉字的难学究竟造成了怎样的恶劣影响,本文不敢苟同,如果硬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汉字,我看可笑至极。

另外,现代提倡拼音化的人还有这样一种论调:20世纪中国文学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汉字的落后。这种观点也颇为奇怪。20世纪(包括20世纪后)中国文学整体品质不高是事实,尤其是建国以来,很少有摆得上台面的作品和作家。可是,有什么理由拿汉字来说事呢?被国人津津乐道的《红楼梦》不是用方块字码成的吗?事实上,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史,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在3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了进入黄金期的迹象--曹禺的戏剧、沈从文的诗体小说,穆旦等人的诗歌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象《雷雨》、《日出》、《边城》这样的作品,放在世界文学之林,也会有自己的位置。这些优秀的作家在进入新中国后,要么不能写作,要么写不出好东西……反思中国文学的人不去这里找答案,却抓着汉字不放,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造一个成体系的文字系统其实并不难,甚至另造一种语言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在实验室里造出来的世界语,虽然因为没有使用的现实土壤而没能更广泛地传开,但是它是公认的最合理,最科学的语言。

汉字的拼音化必须依托汉语为基础,也就是说,拼音化不得损害汉语(包括汉语的发音体系和语法体系)。那么,汉字拼音化之后的拼音文字就面临一个怎样与汉语接轨的问题。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即文言文)发展而来,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因子。古汉语在语言学上属于“字语言”,即,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字而不是词,每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这种语言用表音文字记录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如果硬要强行的话,势必产生极大的混乱)。现代汉语虽然被认为是“词语言”,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它还保留了大量的文言文的痕迹。所以,在拼音化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障碍。这是汉字拼音化必须克服的一个问题。如“字语言”文学的典型代表古诗词,一字一意,拼音化怎么解决?

此外,在讨论用拼音文字取代方块字时,很多的问题更不应该被忽略。拼音文字推行后,传统的古籍怎么处理,基础教育涉及到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时,怎么处理?如果用拼音文字--就只有把文言文先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再用拼音文字,这样,艺术性强的诗词基本上就废了,而典籍文献,根本不可能读原版,这是文化的灾难。

总而言之,汉字拼音化的可行性还需要论证,现在远远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候。

参考文献

[1]王伯熙.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J].中国语文,1984(2):108-116.

[2]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现代汉字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裘赐圭.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7).

[4]周有光.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J].语言文字学,1999(5).

[5]刘又辛.关于汉字发展史的几个问题(上、下)[J].语言文字学,1999(2).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6

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不是完全音素化的音标符号,为声母韵母标音的“注音字母”更不是音素化的音标符号。两者都排斥了参照“国际音标”设计汉语国际音标系统的可能性,使《方案》错失了汉语语音符号完全音素化的历史良机。

几十年前就应运而生的“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对照表”填补了汉语“国际音标”的历史空白。但“对照音标”并非《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锁在深闺人未识。大量加符字母、字母变体或罕用符号的采用,与汉语拼音和英语国际音标符号形成鲜明反差,使之成为专业学者以外,一般人看不懂、学不会、用不了的音标符号——这是“对照音标”至今不能普及应用的根本原因。

汉语拼音音节表410多个音节全是普通话语音音节,不是汉语字词(语素)音节。《方案》只有语音音节拼写规则,没有拼音字词拼写规则,(“正字法”),这是《方案》历史局限性的集中表现。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音素化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有没有历史局限性?2010年,笔者发表了《论的历史局限性和新时期历史使命》的文章,进行了探讨。今天再论此题,意在寻求共识,共推完善《方案》,共图与时俱进。

一、《方案》是“拼音方案”,不是“拼音文字方案”

方案最初起草时,不少学者受原有“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影响,把新方案称为“拼音文字方案”。但在方案制订过程中,这种思想并未得到普遍认同,国家最终颁布的法定文件删除了“文字”二字,定名为《汉语拼音方案》。《方案》的英文译名为“Chinesephoneticsystem”,而不是“(Latinized)Chinesewritingsystem”——《方案》“汉语语音系统”的属性国际认同。

总理(1958)曾开诚布公地指出,汉语拼音方案“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进而全面、具体、详尽地阐明了《方案》的各项注音和拼音工具功能——可以用来“给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作为教学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以及“音译外国的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在对外的文件、书报中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和“用来编索引”等。

《方案》的主要设计者、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提出的“三是三不是”原则对《方案》的“拼音”属性也作了明确阐述。他说,方案“是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拼音方案,是白话拼音方案”,“不是汉字拼形方案,不是方言拼音方案,不是文言拼音方案”。强调四个字,就是“拼音方案”。

由此可见,国家、政府和我国语文学术界对《方案》的一致定性是“拼音方案”,而不是“拼音文字方案”,《方案》的功能定位是语言的“注音、拼音工具”,而不是文字的“拼写工具”。

《方案》的制订和推行,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方案》设定的各项功能在短短一二十年中得到全面实现,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尤其是全国人民教育文化水平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证明,《方案》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确选择,表明了“汉语拼音”与“拉丁化新文字”的联系和原则区别,明确体现了《方案》不可回避的历史局限性。

周有光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拼音化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普及汉语拼音教育。第二阶段是逐步通用汉语拼音文字。第一阶段只有汉语拼音,第二阶段才有汉语拼音文字。”(周有光,1979)周先生的拼音化“阶段论”科学界定了我国拼音化文字改革进程中两个历史阶段的划分,《方案》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前进目标——第二阶段,即“汉语拼音文字阶段”。

五十多年过去了,世界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成就。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需求迫切呼唤《方案》与时俱进,突破历史局限性的制约,完善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铿锵有力地指出,“方案应该完善为拼写工具”,“为促进汉语国际传播,应该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完善拼音以帮助汉语汉字更快地走向世界”;“不进一步完善方案,妨碍汉语信息化和国际化”,“在这个方面不作为,将贻误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好时机,对不起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

二、字母与音标的兼用和“注音字母”的沿用,延误了汉语拼音“音素化”的历史进程

1.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曾经明确指出[8],“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他又一针见血地批评说,“最初的语言学家也像他们之前的人文学者一样,混淆了语言和文字的界限。甚至连葆朴(FranzBopp)都没能清楚地区分字母和语音。他的著作给我们的印象是语言和字母是分不开的。他的直接继承者也掉入了同样的陷阱”,“学者们今天仍然对语言和文字混淆不清”。由此可见,“字母和语音”难以区分、“语言和文字混淆不清”的问题在语言学研究的历史上曾经是多么普遍和根深蒂固。

众所周知,口语化、音素化、拉丁化曾是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目标。拉丁字母是各种拉丁化拼音文字通行的拼写符号,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国际音标”就是国际通用的音素化的语音符号系统。并不是所有音标都是音素化的。在“国际音标”问世之前甚至之后的漫长历史中,世界上各种语言文字都经历过只有字母或符号而没有音标,字母、符号与语音分不清的历史时期;也曾产生过各种各样的非音素化的标音方法,如:我国近代的切音字、注音字母等汉字和符号标音法。唯有国际音标是完全音素化的独立语音符号系统,如英语、法语、德语音标等,划清了字母和语音(音素)的界限。

国际音标的符号形态大都与拉丁字母相同、相近,也有不少相异,包括加符字母、字母变体等等,应用难度当然比字母大得多。国际音标由音素符号组成,遵循“同音同符、异音异符”、一音一符、一一对应的语音原则,既可为拼音文字字母、字母组合、音节、单词或词语标音,也可为非拼音文字,如汉字、日文等的音节或字词标注语音。即便是为语素或字词等音形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标音的国际音标,也只表音、不表义,更无词性;既无大小写之分,也无分、连写之争;除重音或声调符号、连接号和音标号(方括号[]或双斜线//)外,一般都不用标点符号。字母在拼音文字拼写中一般也遵循“同音同母、异音异母”的语音原则;但与音标符号不同的是,在字词拼写中,字母与语音音素是一对多、多对一的复杂对应关系,适用“同音异母、同母异音”,甚至“有音无母、有母无音”的原则;词义、词性,标点符号,大小写,分连写、缩写,组词造句等功能、特性,只有字词才具备。

经过一百多年传播、应用,如今的国际音标已在国际语言语音教学和研究领域普及流行,独领。在英、法、德语等拼音文字中,用音素符号拼写的语音音标与用字母拼写的字词现在也泾渭分明、一目了然,难以混为一谈了。“字母和语音不能清楚区分”的迷雾正在散去,逐渐成为越走越远的语言历史故事。而在几十年以音素化、拉丁化为目标的汉语拼音学者中,依然有人误把拼音当文字,至今仍抱着音标(语音音节)当字词(语素音节),憧憬着拼音到底就是拼音文字的理想王国。对于他们,我们不禁要大喝一声:警惕,别掉入索绪尔一百多年前就批评的“语言和文字混淆不清”的历史陷阱而不能自拔!

2.《方案》以拉丁字母作为未来汉语拼音文字书写符号,却沿袭“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设计,以拉丁字母(v、w、y三字母除外,增补ê、ü两个加符字母)和字母组合充当汉语音标符号;还沿用前人设计的“注音字母”(即ㄅ玻、ㄆ坡、ㄇ摸、ㄈ佛等)为其字母、字母组合或音节标注读音。换句话说,《方案》的文字拼写符号和语音音标符号都采用拉丁字母和字母组合,两者是完全兼用、合二为一的,不带音标专用识别符号的字母和字母组合拼写的声韵母音节与拼音文字的字词音节形态酷似,实质却是语音音标。这是汉语拼音语音符号设计的一大特色,也是《方案》历史局限性的突出表现。

《方案》用字母和字母组合拼写的声母韵母不等于音素符号,为字母和声韵母标音的“注音字母”更不是音素符号。两者都排斥了参照“国际音标”设计与汉语语音相一致、相贴近、国际化和完全音素化的汉语国际音标独立语音符号系统的可能性,与“国际音标”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语言语音教学和研究的卓越工具擦肩而过,使《方案》错失了汉语语音符号完全音素化、汉语语音教学和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历史良机。

现实无情地告诉我们,以“注音字母”标注读音的拼音字母名称如今已徒有其名,名存实亡。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字母名称”无法使用,竟然要让位于强势的英文字母名称。比如:“国家标准”的拼音缩写“GB”按英文字母名称读作[d?i:][bi:],“汉语水平考试”拼音缩写“HSK”读作[eit?][es][kei],“人民币”的缩写“RmB”读作[a:][em][bi:],还有大量人名、地名、专用名等汉语拼音缩写都按英文字母读名。为何法语、德语等都用本族字母读名,唯有汉语要屈从?作为中国人,我们心有不甘!

我们不仅无法按《方案》用“注音字母”为声母韵母、音节标注读音,无法用“注音字母”为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出版物标注读音,我们也无法用汉语拼音来教学和研究汉语拼音,同样无法用汉语拼音进行汉语普通话与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以及中外语言的比较研究和教学。所有这些局限,都源自对历史上“注音字母”和“声韵双拼”学术观念的依恋而把音素化的国际音标拒之门外。

随着汉语和汉语拼音教学、应用和研究的深入以及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随着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和应用在中国的持久普及,《方案》的这一历史局限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几十年来,海内外学者、有识之士“以国际音标取代注音字母”的呼声不绝于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李蓝研究员在几年前提出了“调整注音字母在《方案》中的地位”,“使用国际音标来给汉语拼音中的字母、声母及韵母标写读音”的正确主张。这些经久不息的呼声和合理主张理应受到政府权威部门和语文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3.其实,《方案》外另行设计的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照表(以下简称“对照音标”)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应运而生了,并为不少现代汉语教材、工具书采用作为汉语语音教学和研究的辅助手段,填补了汉语音素化国际音标的历史空白。令人遗憾的是,“对照音标”远不如英语国际音标那样易学好用、普及流行,至今仍锁在深闺人未识,从未走出过高等学府和语言研究机构的大门,而广大学过汉语拼音的普通学校师生、知识阶层甚至资深学者都对它一无所知。这是为何呢?

原因显而易见,“对照音标”并非《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方案》语音符号系统的合法地位。在我国普通学校语文教学、教材,工具书和出版物中,只有“汉语拼音”,没有“国际音标”,这是“对照音标”至今游离于“汉语拼音”和普通学校语文教学和研究之外的重要客观原因。

造成“对照音标”尴尬境遇的还有更重要的主观原因。请看汉语拼音声母与两种“国际音标”辅音符号对应列表,比较分析如下:

汉语拼音bpmf(v)dtnlgk(ng)hjqxzhchshrzcs(yw)

英语音标[b][p][m][f][v][d][t][n][l][g][k][?][h][d?][t?][?][dr][tr][sr][r][dz][ts][s][j][w]

对照音标[p][p?][m][f][v][t][t?][n][l][k][k?][?][x][t?][t??][?][t?][t??][?][?][ts][ts?][s][j][w]

表中黑色表示音素化音标符号,斜体表示未音素化的字母符号,下划线表示“对照音标”中与“英语音标”不同的音标符号。

列表表明:1)汉语拼音b、p、m、f、d、t、n、l、g、k、h、r、s等声母设计与英语辅音音素完全一致;但ng、j、q、x、z、c、zh、ch、sh等声母与国际音标音素明显不一致,其中大都是没有音素化的字母或字母组合,而不是国际音标音素符号,这些声母读音对应的辅音应是[?][d?][t?][?][dz][ts][dr][tr][sr](除[?][?]外,其余都是复合辅音)。

字母w、y既非声母也非韵母,但在《方案》拼音音节拼写规则中被用来充当以u或i开头的零声母音节的隔音字母,实际读音与英语辅音[w][j]一致对应。对于语音音节来说,《方案》中所有变写和隔音字母的设置都是多余的,混淆了字母与语音、语音音节与字词音节的区别。若把w和y改设为声母w和韵母y,以韵母y取代加符字母ü的设置,不仅与国际音标辅音[w]和元音[y]一拍即合,一致对应,而且可省去加符字母ü作韵母的诸多麻烦。

2)“英语音标”辅音符号与字母形态基本一致,几乎不设加符字母、变体字母或罕用符号。在英语总共26个(除[?][?])辅音中,就有21个音标(包括[p][b][t][d][k][g][f][v][s][z][r][h][w][j][m][n][l]等17个单辅音和[ts][dz][tr][dr]等4个复合辅音)直接采用p、b、t、d、k、g、f、v、s、z、r、h、w、j、m、n、l等17个字母作音标符号,只有[?][?][?]3个单辅音和[t?][d?]2个复合辅音是国际音标专用音素符号。

3)“对照音标”音素符号设置与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形成鲜明反差。大量加符字母、变体字母或罕用符号的采用使“对照音标”成为专业学者以外一般人看不懂、学不会、用不了的音标符号。尤其令人费解的是,推倒汉语拼音送气-不送气声母对偶与英语国际音标清-浊辅音对偶相对应的成功设计,恢复为清-清辅音对偶设计,即把汉语拼音b-p、d-t、g-k等与英语音标[b]-[p]、[d]-[t]、[g]-[k]等贴近对应换成与“对照音标”[p]-[p?]、[t]-[t?]、[k]-[k?]等对应,把不送气辅音都变成送气辅音。使b与p,d与t,g与k等送气与不送气声母变得无法区分,使把“大公报dagongbao”拼成“他空跑takongpao”的威妥玛式拼音得以借尸还魂。汉语拼音j、q、x与英语[d?][t?][?]读音一致对应,“对照音标”换成[t?][t??][?];汉语拼音卷舌音r与英语[r]贴近对应,“对照音标”却将[r]改设为[?],进而又把汉语拼音zh、ch、sh等卷舌声母改设为[t?][t??][?](应与英语音标[dr][tr]对应,并把sh改设为[sr]),简便常用的英语音标换成了罕用、难用又加符的音标,明显增加了国际音标教学和应用的难度。

汉语拼音韵母符号设置基本实现了音素化,与英语国际音标元音符号基本一致或贴近对应。如:a、o、i、u等单韵母和以这些韵母组成的全部复韵母,比英语元音音标更简单,更好学、好用。只有ê、ü等韵母采用加符字母,与国际音标符号不一致,使用不便。可参照英语音标把韵母e、ê、ü改设为[?][e][y]元音音素。而“对照音标”元音音素设置与汉语拼音韵母和英语音标元音音素相比,反差更大,更复杂、更难学难用。如,把拼音单韵母a、e换成[a]、[?]等音位变体。限于篇幅,不另赘述。

如上所述,英语音标既有国际语音符号系统的通用性,又有适合本民族语言语音的个性特征。两种“国际音标”符号孰简孰繁,孰易孰难,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们只要使汉语拼音ng、j、q、x、z、c、zh、ch、sh等声母的设置进一步与英语音标[?][d?][t?][?][dz][ts][dr][tr][sr]取得一致或贴近对应,就能轻松实现汉语拼音完全音素化的长远目标!一个统一的、易学易用易普及的、全方位适用于汉语普通话以至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语音教学和研究的“汉语国际音标”系统终将瓜熟蒂落。(参见附录:《汉语拼音方案》完善建议草案)

三、《方案》韵母表附则是普通话音节拼写规则,不是汉语字词(语素)音节拼写规则

《方案》韵母表项下的附则设定了若干特殊拼音音节拼写、变写的规则,汉语拼音音节表410多个音节就是根据这些规则拼写出来的。这些音节拼写规则的属性是什么?是汉语字词(语素)音节拼写规则吗?显然不是。这些规则只是语音音节拼写规则,当然更谈不上汉语拼音“正字法”。《方案》只有语音音节拼写规则,没有拼音文字“正字法”,这完全符合《方案》的属性和功能定位,也是《方案》历史局限性的集中表现。

1.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音节是语音音节,不是字词(语素)音节

为什么方块汉字数以万计,而汉语拼音却只有400多个音节呢?原因就在于拼音字母拼写的音节是汉语语音音节符号,汉语普通话语音就只有这400多个不同音节(不包含方言及外来语语音音节)。除了几十个没有同音字的方块汉字与其拼音音节(如“fo佛,gei给,lia俩,neng能,nuan暖,ri日,sen森,seng僧,shei谁,zei贼”等)一一对应外,其余每个音节都与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同音方块字相对应。就是说,每个音节都对应(或代表)一个包含若干个不同汉字的同音字族群;同音字族群中的每个汉字都有相同的语音音节(音),却没有相同的文字拼写形式(形),也没有确定的字义(义)。由此可见,这些同音拼音音节都只是普通话语音音节,而不是其中任意一个汉字的字词(语素)音节。

举例来说,“yi”是汉语拼音中一个音节,《新华字典》中这个音节对应的同音汉字有110多个,例如“衣、依、铱、裔、义、议、蚁、仪、乙、艺、亿、忆”等等。音节“yi”是这110多个字共同的语音拼写符号,能表示其中任意一个字的读音,但能表示其中任意一个确定汉字的字义吗?显然不能。这就表明拼音音节“yi”与其中任何一个汉字的字形、字义都没有确定的联系。而以“yi”为读音的任意一个汉字都有确定的字形、字义,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语素(字词)。由此证明,汉语拼音音节只是普通话语音音节符号,而不是汉语拼音字词(语素)音节符号,这是毋庸置疑的。

英语等成熟拼音文字字词与其语音音标符号之间的关系是泾渭分明的:用字母拼写的字词都有各不相同的词形、读音、词义和词性,而用音素符号拼写的(字词)语音音标没有字词的词义、词性。同音词尽管读音相同,音标符号相同,但词形拼写、词义和词性都各不相同。例如,英语中“to,too,two”3个同音词,读音都为[tu:],语音音节符号没有确定的词义、词性,而每个词都有各不相同的词形、词义和词性。“by,bye,buy”读音都是[bai],“ware,wear,where”读音都是[w??],“our,hour”读音都是[au?],“weight,wait”读音都是[weit],“sea,see”读音都是[si:],“right,write”读音都是[rait]等等,语音音标都只标示读音,不区分词义,只有用字母拼写的每个词才有各自不同的形、音、义、性等特征。

2.汉语拼音音节拼写规则,不是汉语字词(语素)音节拼写规则

既然汉语拼音音节是汉语语音音节,那么汉语拼音音节拼写规则就是汉语语音音节拼写规则,而不是汉语字词(语素)音节拼写规则。由此可见,几十年前开始实施的汉语拼音人名地名拼写法也是汉语人名地名(语音音节)拼写法,而不是中国人名地名(名词)拼写法。

三十多年前,我国就出版过拼音地名与汉字地名对照的汉语拼音地名手册,也曾出版以拼音地名标注的汉语拼音地图。但是,按照地名拼写法拼写的汉语拼音地名能准确指代对应地理位置的汉字地名吗?汉语拼音地图能取代汉字标注地名而成为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地图吗?答案是否定的。实践证明,汉语拼音地名手册有太多的同音地名,汉语拼音地图也因没有实用价值而销声匿迹。所有汉语拼音人名、地名都与汉字一样不标声调,所有音同字不同的汉字人名、地名就变成了同音同形的拼音人名、地名。姓氏如:张、章,徐、许,王、汪,李、黎、厉等都无法区分;地名如:福州、抚州,衡山、恒山,昌乐、长乐,益阳、宜阳、弋阳等等。这些一目了然的同音汉字姓名、地名一旦变成了一串串脱离汉字的拼音姓名、地名,那就叫人一头雾水,不知道谁是谁、哪儿是哪儿了。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山西”和“陕西”两个同音省名了。两个省名拼音不标声调都是“Shanxi”。为了区分,权威机构规定把“陕西”改拼为“Shaanxi”,但县级地名“陕县”中的“陕”规定仍拼成“Shan”。“陕西”改拼为“Shaanxi”的特别处理打破了《方案》拼音音节的拼写规则,避免了这两个同音地名的混淆。但是,这个特例一开,给《方案》规范实施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同一个“陕”字,为何有的要变拼,有的不变?变写的依据原则是什么?为什么“Shan”变拼成“Shaan”而不拼成“Shann”或“Sran”等别的拼式?变拼的音节在汉语拼音音节表和字典中查不到,怎么读音?电脑输入只认“shan”,老外要用怎么办?上海有“山西”和“陕西”两条路名,“陕西路”路牌并未按地名拼写法改为“ShaanxiRd.”,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找“陕西路”的老外找遍整条山西路也找不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如何避免?

还有一例,加符字母ü是《方案》中的一个单韵母,但没有列入拼音字母表,电脑键盘上也没有这个字符。由于使用不便,《方案》音节拼写规则就竭力规避字母ü在音节拼写中的使用,在用ü拼写音节的场合,大都用韵母u代替或改用“yu”拼写,“鱼”字的拼音音节就由此从“ü”变写成“yu”,“月”字的拼音音节由“üe”变写成“yue”。进入信息化时代,为了方便汉语拼音电脑输入,权威机构规定把“ü”改写为闲置辅音字母“v”,吕氏的“吕”必须拼成“lv”才能输入文档。这是由权威机构规定的又一个超《方案》的特殊规则,不仅打破了《方案》原有拼写规则,而且也违背了汉语拼音音节构成的基本概念。l和v两个辅音字母不能构成音节,“lv”连语音音节也不能成立。近来又有网传“ü”被统一规定改拼成“yu”,“吕”姓要改拼为“Lyu”,吕先生的护照又要改成“LyuXX”了。由“ü”到“yu”是《方案》音节拼写规则之一,由“lü”到“lv”再到“lyu”则是权威机构的超《方案》特殊规则,随之而来的又是一连串连锁问题。无论从《方案》的规范化还是从语音符号的严肃性来讲,如此变写语音音节符号是绝不可取的。

同音字词、同音人名地名在任何文字(包括汉字)中都很容易书写、区分,为何在汉语拼音中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成为天大的难题?原因很简单,就因为汉语拼音音节是语音音节而不是字词音节,汉语拼音人名地名拼写法还不是汉语拼音文字人名地名拼写法,汉语拼音正词法还不能区分同音字。

3.“汉语拼音文字阶段,我们要有一套汉语拼音正字法”

周有光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拼音方案+正字法=拼音文字”的公式,明确指出:在拼音化的第二阶段,即“汉语拼音文字”阶段,“我们要有一套汉语拼音正字法,使书写的汉语拼音定型化和精密化,取得跟汉字同样作为文字应用的地位”。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和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国家文字改革机关就组织汉语拼音的专家学者开始了制订汉语拼音正字法的研究和探索。

按照周有光先生的理论,正字法无疑就是《方案》的延伸发展,是由“汉语拼音阶段”通向“汉语拼音文字阶段”的历史转折点。然而,时至今日,《方案》已经推行半个多世纪,《汉语拼音“正词法”拼写规则》也已颁行二十多年,我们的“汉语拼音文字”阶段已经来临了吗?“书写的汉语拼音”是否已经“取得跟汉字同样作为文字应用的地位”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为什么?

周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明确提出“分词连写法”“外来词拼写法”和“同音词分化法”三个问题“是汉语拼音正字法的主要问题”的深刻见解。指出:“这三个问题如果研究设计完成,正字法就可以说是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先生提出的“正字三法”就是汉语拼音“正字法”的精髓,是打开“汉语拼音文字”之门的金钥匙!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推行几十年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只是“正字三法”的第一部。我们只看到如何把原来习惯分写的汉语拼音音节拼写成几个音节的连写体——形式上更像拼音文字词语的拼写规则。而“同音词分化”这个历史难题,成败关键,却被彻底忽略了。

由此看来,现行《汉语拼音“正词法”》是一部尚未完成的正字法、流产的正字法,只有与时俱进,继续制订完成包括“外来词拼写法”和“同音词分化法”在内的汉语拼音正字法拼写规则,才能实现“使书写的汉语拼音定型化和精密化,取得跟汉字同样作为文字应用的地位”的崇高目标!

开弓没有回头箭。汉字拉丁化改革是前人未竟的事业,国语罗马字失败了,拉丁化新文字半途而废了,难道践行半个多世纪的汉语拼音也要重蹈覆辙吗?不!我们面临信息化、全球化时代需求的挑战,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大无畏的改革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打造“正字法”的金钥匙,去打开“汉语拼音文字”的世纪之门!

附录:《汉语拼音方案》完善建议草案(发表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一届国际会议暨第九次学术会议,2010.10.)

一、字母表

字母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

名称[a][bo][ts:][d?][?][fo][g?][h?][i][d?i][k?][l?][mo][n?]

字母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名称[o][po][t?i][r:][s:][t?][u][vei][wa][?i][ja][dz:]

二、汉语国际音标(声母、韵母表)

1.辅音音素(声母)25个

bpmfvdtnlgknghjqxzhchshrzcsyw

[b][p][m][f][v][d][t][n][l][g][k][?][h][d?][t?][?][dr][tr][sr][r][dz][ts][s][j][w]

2.元音音素(韵母)36个

韵母:aoeêiuüaieiaoouiaieuauoüeiouueiiaouai

元音:[a][o][?][e][i][u][y][ai][ei][ao][ou][ia][ie][ua][uo][ye][iou][uei][iao][uai]

鼻韵母:aneninianuanuenünüan

鼻元音:[?n][?n][in][i?n][u?n][u?n][yn][y?n]

鼻韵母:angengingianguanguengongiong

鼻元音:[a?][??][i?][ia?][ua?][u??][o?][io?]

3.长音符号[:]——表示该音位发音时声带持续振动

三、声调符号

“声调符号”应标在每个音节首母左上角。如:

妈[ˉma],麻[?ma],马[ˇma],骂[ˋma],吗[ma]

北京[ˇbeiˉd?i?],重庆[?tro?ˋt?i?],陕西[ˇsr?nˉsi],乌鲁木齐[y?rymt?i]

参考文献:

[1]蔡永清.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局限性和新时期历史使命

[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R].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第3版)[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79.

[4]马庆株.汉语拼音方案的来源和进一步完善[J].语言文字应用,

2008,(3).

[5]马庆株.坚持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方向[a].中国语文的现代化与国

际化[C].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6]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英汉对照)[m].刘丽译.北京:九州

出版社,2007.

[7]李蓝.汉语拼音方案的社会性、实践性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语

言文字应用,2008,(3).

[8]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试用本)[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9]严地.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第三版)[m].北京:测绘出版

社,1982.

[10]蔡永清.试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完善和正词法的修订[a].中国语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7

【关键词】夯实汉语拼音基础提高口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3-022-01

自古至今,我国各行各业都不乏“高分低能”之人。所谓“高分”是指某些人在各种笔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而“低能”是指这些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黯然失色。主要表现在与人的语言交流中碰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不是语无伦次,就是指天发誓,更有甚者是出口伤人。如此低劣的工作态度和水平,如何能胜任社会日益高度文明,人类高度和谐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时代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他们说话能力差,更谈不上言语的交流与沟通和语言的表达。

一、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流行通用的语言是国语——即普通话。不但在中国还是国际上,它都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语言,享有同样的地位。无论你走到何处,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普通话可谓是不可或缺而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显然普通话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语言。

二、制约汉语拼音教学的瓶颈

造成“高分低能”除存在上述原因,还有其它因素,那就是汉语拼音不过关,它可能就成为今天的聚焦点: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只在小学一、二年级才集中起来学习,到三年级之后基本上就得不到重视,综合测评试题也只不过是一小题两小题。虽然推广了普通话,但由于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广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有长期保留各自方言的习惯,其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述还是以地方方言为主。另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因此,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的时候,经常是有话说不出口,语无伦次,说话能力低下。

三、汉语拼音的来历:研究制订、批准公布和实施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中国文化由来已久,更何况是地方方言。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了三座大山,抵制了外来侵略,于1949年10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法定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同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小学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才得于落实,尘封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长卷才慢慢得以打开,为中国各族人民所熟知。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语拼音才有了国际上的合法地位。从1958年法定的汉语拼音方案批准公布实施开始到现在,虽然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但根深蒂固的地方语言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占据着人们的心灵。

四、夯实汉语拼音基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几点建议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想提出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来商榷。因此,经过大量的调查和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建议如下:

1.完善汉语拼音教学的教材内容。编排上,除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里集中编写汉语拼音外,还应在三年级及以后的课文中,合理编排汉语拼音知识。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注意到汉语拼音的存在和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而能在口头训练中得到掌握。

2.培训教师。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文化风俗、地方语言、教师之间的文化水准和教学水平,均有差异。从1949年解放到2010年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存在大量没有通过培训的民办代课教师。因此,“要想给学生一碗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培训教师势在必行。

3.各级各类的语言文化考试,应增加一定的汉语拼音内容。纵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测评试题,就数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比较多些汉语拼音的考试题型。到了三年级及以上的年级,特别是初中阶段的语文综合测评试题,有关汉语拼音内容的题型就少得可怜。由此就产生了和普通话脱钩的现象,也难怪学生在此时就讲起了家乡的语言。所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测评的试题中,应注入一定的汉语拼音内容。

4.要求学生在不影响自己课程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收听收看中文频道的新闻广播电视节目,利用早读课和读报课组织学生读书读报。让学生轮流用普通话自读、领读和齐读书报,举办小型多样的新闻讨论会、班级或校级普通话朗诵比赛。这样,学生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活化,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习惯。

5.有人说:“5+2﹦0或5﹤2”,也就是学生5天的在校学习不如2天的社会学习。所以,环境是改善和促进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学生要巩固好汉语拼音,达到时刻出口就讲普通话,方言下的社会公民均能听懂并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来历和瓶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着重提出上面几点建议,想借此来突破汉语拼音教学的瓶颈。想尽千方百计,夯实汉语拼音基础,推广普通话,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久而久之,坚实的汉语拼音基础下的普通话就会不断地渗透到学校、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学生和民众的口头表达能力。

(注:此课题为2013年度县级教育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1]新民主主义革命.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8

一、共同的背景影响,使四套教材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1.汉语拼音教材目标定位完全一致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定位是什么?这是编写教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汉语拼音有如下表述:

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这四套教材都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因而必然会受到课程标准的制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四套教材都把汉语拼音定位为学习汉字的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围绕这两方面来展开的。如,人教版是这样具体定位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起步阶段,认识字母,学会拼读;二三年级,在运用中巩固,熟练拼读;四五六年级,学习使用拼音输入法录入汉字,满足信息社会对汉语拼音的程度要求。这样定位,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体现了时代特点。

2.汉语拼音教材内容选择基本相同

四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考虑到了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捷的方式,帮助孩子尽早掌握这一套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不只是考虑到《汉语拼音方案》本身,更考虑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了初入学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了学习的可接受性的原则和深浅适度原则,将《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教科版汉语拼音教材共15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课)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部分(3~10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拼读方法。第三部分(11~13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第四部分(14~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在声母和韵母部分各安排了一个“语文七色光”,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综合练习。其他各册教材大体也是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的,简化、实用、便捷、高效是其特点。

3.拼音、识字双轨运行,两者互为补充

加强整合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汉语拼音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整合思想。四套教材彻底摆脱了过去传统拼音教学“单纯地”“孤立地”学拼音的束缚,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新思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编排教材。教科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将汉语拼音这一板块分别称为“拼音与识字”和“字与拼音”,可见拼音与识字的密切关系。汉语拼音教学阶段,人教版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教科版要求认识74个常用字,苏教版要求认识80个常用字,北师大版要求认识82个常用字。这样编排,将汉语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说话、积累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不但丰富了汉语拼音阶段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初入学儿童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拼音教材中配有情境图和语境歌

刚入校的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胜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意注意占优势,多采用形象思维。为了激发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这四套教材都精心设计了汉语拼音字母的表意表形图和与之相配的情景图,使一组组抽象的汉语拼音符号活了起来。如,人教版《汉语拼音》第一课,学习a、o、e,就配有一幅情景图。画面表现了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儿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鹅”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语境歌侧重于听觉感受,是在学生学了字母以后,再用儿歌的形式对情境图中的情境进行描述,从而达到巩固字母的目的。把学习拼音寓于情境之中,并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如,教科版中的“拼音与识字”部分就配有16首语境歌。第8课教学内容是zh、ch、sh、r,这课的语境歌是:“啄木鸟尖嘴巴,给树治病把虫挖。小八哥,巧嘴巴,学起话来顶呱呱。好孩子,乖嘴巴,说话文明人人夸。”这是一首有趣的“嘴巴歌”,表现了通过各自的嘴巴做有益的事情。

二、不同的编写角度决定了四套教材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1.人教版改进了汉语拼音内容的编排顺序

汉语拼音教材历来是顺着单韵母、声母、复韵母、鼻韵母这一知识体系编排的,但人教版在学习单韵母i、u、ü的时候,就学习了声母y、w。把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学习内容提前,与韵母i、u、ü的学习整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几个好处,一是简化头绪,节省时间;二是便于发现声母y与韵母i和整体认读音节yi,声母w与韵母u和整体认读音节wu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次性地解决了它们的读音问题,有利于分清它们在书写上的不同;三是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提早安排带有声母y、w的常用音节或带有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常用字和常用词语。实践证明,这样安排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

另外,还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是以结果呈现,减少射线的形式。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音节的熟练程度。

2.教科版为学生学习音节提供了多种方法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连线拼音;2.音节不出现连线,用变化的色彩分开声韵母(可拼读,也可整读);3.带介音的音节,书中同时出现三种方法,一是声母、介母与韵母三部分连读,二是声介合母与后随韵母连读,三是声母和带介母的复韵母连读。用哪种方法进行教与学由师生自主选择。教科版语文教材编者强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让学生熟练地读出音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倡导学生逐步形成直呼音节的能力,以便借助汉语拼音提前读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设计,体现了教学要求的多层次,以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地区师生的教与学,为师生留有选择的空间。

另外,教科版汉语拼音教材还出现了九组纯拼音句子:

(1)dìdinálí。

(2)lèlepámùmǎ。

(3)nǐhégēgebáhé。

(4)wúāyíxǐyīfu。

(5)shūshuhéwǒhuàtúhuà。

(6)nǐdúguoèyúhéhóuzidegùshima?

(7)wǒhéjiějieyìqǐxuéxí。

(8)jīntiānwǒqùpáshān。

(9)yuǎnchùyǒusāngèrénzàisàipǎo。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音节的基础上,练习直呼。

3.苏教版采用了“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为有效解决学拼音与学汉字相脱节的矛盾,该套教科书将最常用的80个汉字(大多是独体字),分五组分别安排在五个拼音单元之中,每组16个字,四字一顿,合辙押韵,每字均配有精美图示。

第一组: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

第二组: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

第三组:日月星光云电风雨衣食住行父母儿女。

第四组:出入开关坐卧立走东西南北前后左右。

第五组:刀戈弓矢牛马车舟羽角齿革瓜果麦豆。

每一组字看起来互不关联,各自为“字”,但组成四言韵语且配上相应的图画,就显得整齐和谐,充满生活情趣。如,“出入开关坐卧立走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这一组,通过学习,孩子识了字,还认识了空间方位,同时从图上懂得了做人的起码行为规范。这样的安排深得传统蒙学教材的真传,含有丰富的人文性。这样编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识字,多识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产生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开始时认识了这些部首字,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苏教版汉语拼音教材中还安排了四首纯拼音语境歌:

(1)xiǎohóuqíniúliǔxiàzǒu,niúzǒuliǔzhīdǎhóutóu。

(2)xiǎolìli,àixuéxí,dúshūxiězìzuòxítí。

(3)wǒdejīmùzhēnhǎowān,dājiàfēijīfēilāntiān。

(4)chuāngqiánjǐzhīxiǎomìfēng,fēidàoxī,fēidàodōng,yìfēifēijìnhuācóngzhōng。

这样设计,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锻炼了读音节词的能力,一举两得。

4.北师大版变动了汉语拼音内容的位置

北师大语文教材从保护和激发儿童识字和学拼音的兴趣出发,在科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顺拼音与识字的关系,变动了汉语拼音的位置,降低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坡度。教材第一单元是“字与画”,把汉字象形及由画演变为字的特点和过程融入1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学习中,然后才学拼音。开篇见文,一开始就为儿童提供平实、亲切、优美而富有意趣的语文材料,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利于母语学习的衔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编者认为,汉语拼音教材放在第五至第九单元,也未必符合所有儿童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强调,这个“序”是可以由教师自行调节的。教师可以顺着教材的顺序教学,可以学习完12个单元后再教学,甚至可以学期最后阶段教学拼音。

综上所述,四套主流版本汉语拼音教材编排个性差异为: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十分注意知识的整合型,教科版教材特别强调方法的灵活性,苏教版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北师大版教材体例具有灵动的开放性。

三、从四套版本教材引发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汉语拼音教材的现代化问题。自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汉语拼音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亿万小学生的背景知识。拿电脑输入、手机短信来说,汉语拼音也已经成为亿万群众普遍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汉语拼音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民族语文的制定、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汉语普通话推广、汉语汉字海外传播、出版行业、广电行业、电讯行业、通讯行业、医药行业等许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汉语拼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汉语拼音。1984年,邓小平同志抚摸着13岁的李劲的头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0年之后,中文信息处理开始进入小学教育,成批的娃娃坐在计算机前,移动鼠标,敲击键盘,享受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快乐。计算机键盘输入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形码”法,一种是“音码”法。汉字有几万个,学生识字量不够,“形码”法行不通,但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进入互联网。现在很多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在练习输入汉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运用汉语拼音的水平。所以,汉语拼音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思考之二:汉语拼音的功能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有效工具,伴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首先,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学习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说普通话”被列入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地区的儿童纠正字音,克服方音,读准汉字,学习普通话。没有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只能靠口耳传授。

其次,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构造不能直接表示读音,新入学儿童单看字形是读不出字音的。借助拼音学生就能自主识字,加快识字的步伐。拼音与汉字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汉语拼音就被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了,由此可见,拼音与汉字的密切程度。

再次,汉语拼音是阅读的工具。在各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都采用了全文注音的形式,学生识字不多或识字不熟就能阅读课文,是汉语拼音帮了大忙。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大脑的左半球对阅读拼音文字作用很大,右半球对阅读象形文字作用很大。也就是说,在阅读汉字时,主要是右脑在活动,在阅读汉语拼音时,主要是左脑在活动。学生阅读汉字与拼音双行对照的注音课文时,认识的字读字,不认识的字读拼音,在阅读过程中左右脑处于频繁交替的活动状态,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最后,汉语拼音是写话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学生能正确书写音节,在写话、习作时,就可以用汉语拼音来代替遇到的没学过的字。这样,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汉字就不再是障碍,语文的综合能力就可以提早的、全面的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在书写中用汉语拼音替代没学过的字,正在被广泛运用。当然,这主要限于用音节代替没有学过的汉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举。

思考之三:汉语拼音直呼音节问题。直呼音节是学生读音节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直呼音节是正确、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标志,即看到一个音节不现想现拼,就能直接读出来。教科版和苏教版出现的纯拼音句子和纯拼音语境歌实际上就是直呼音节练习。直呼音节的要领是:前音口张大,后音跟着发。前后一气呼,千万别分家。让学生明白,遇到不熟悉的音节,可以心里暗拼,或小声试拼,一旦拼读成音就大声直呼,直至熟练。实践证明,直呼音节要求并不高,关键是个习惯问题。学生掌握了直呼方法,就要多读多练,这样,直呼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有人说直呼难,我们读英文不都是直呼吗?孩子都轻而易举地学会了,声韵成音规律性很强的普通音节直呼怎么就难呢?孩子只要掌握了声韵调连读的规律,就能一通百通地顺利读出任何一个音节。学生熟练掌握了直呼,就可以保证在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提前进入读写活动。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9

关键词:学科渗透;融合;创新;激发兴趣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我注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打破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让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达到整体性或统一性的效果,以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环境。并通过不同学科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英语运用能力。

一、语文学科的渗透:从汉语拼音中迁移,提高英语拼读能力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来说,语音教学的成功与否会大大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学生语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听、说、读的能力。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单词的发音与拼写联系密切。

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巩固的汉语拼音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拼读能力。由于某些音标与某些汉语拼音的发音极为相似,如汉语拼音i的发音和英语音标[i]的发音就有些相似,在此基础上学起来较快。同时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汉语拼音知识,结合英语单词教学,逐步向学生介绍英语字母与常用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引导学生体会英语作为一种拼音文字,其字母与字母组合的拼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力求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汉语拼音能力向英语单词的拼读产生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和根据国际音标拼读复杂单词和书面记忆单词的能力。

二、数学学科的渗透:在推理运算中运用,加强英语单词识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涉及数字的话题很多。比起呆板的跟读,让学生在推理、运算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在新标准第一册第五模块1~12的数字学习中,我给学生出了这么一道题:把one到twelve的数字填到四边形中,让四边形的每条边和都等于26,我还提供了学生四边形的四个角分别为one,twelve,two,twelve。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不仅数学考试里有聪明题可做,英语也变得如此有挑战性。于是,学生便不断地拼试,得出了答案,也牢牢地将12个单词印在脑海里了。这样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及运用。

又如在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第一模块的教学中,出现了数字13~100的数字。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随机选用1~100中的任意两个数字如28和2,然后不断变换两个数字间的计算符号+,-,×,÷,让学生快速地计算出答案并说出来。所有学生都跃跃欲试,很快就得出第一个答案并说出英语单词。这样既帮助了学生掌握1~100数字的英语表达,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在教授年月日等时间的单词时,我总是提供学生这样的等式:oneyear=twelvemonths,onemonth=31/30/29/28days.oneday24hours等。通过提供直观的生活知识,让学生习得英语知识。

三、音乐学科的渗透:尝试歌曲创编,提升英语语感

小学生十分喜欢歌曲、歌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和文化气息浓的英语歌曲、歌谣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好的英语歌曲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容易记忆和激发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改编歌词进行歌曲创作,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提升语言学习效率。

如,外研版的新标准英语小学第五册的歌曲Howmanydoyouwant?(Howmanyapples?Howmanypears?Howmanydoyouwant?akiloortwo,akiloortwo?Here’sabigbagforyou.Howmuchmilk?Howmuchjuice?Howmuchdoyouwant?abottleortwo,abottleortwo?Herearetwobigbottlesforyou.)我让学生改用自己喜爱的食物,对歌词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演唱。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唱:Howmanycakes?Howmanysweets?Howmanydoyouwant?akiloortwo,akiloortwo?Here’sabagforyou.Howmuchmilk?Howmuchbeer?Howmuchdoyouwant?aboxortwo,aboxortwo?Herearebigboxesforyou.

学生不但饶有兴趣地改编了歌词,而且还巧妙地将歌曲中两句难度较大的歌词进行了适当删减,唱起来更加简单好听了。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唱问唱答,将音乐进行到底。在课前问候时,我常用学过的英文歌曲直接与学生进行唱问唱答。如我常用第一册第一模块的歌曲来和学生做课前问候。Hello,hello,howareyou?学生唱着回答:i’mfine,i’mfine,andhellotoyou.这种融音乐于英语教学为一体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能更充分地真实而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拉近了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是快乐和享受。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篇10

《汉语拼音方案》共分5节:(一)字母表;(二)声母表;(三)韵母表;(四)声调符号;(五)隔音符号。一开头就是字母表。方案规定字母名称如下:

字母:aaBbCcDdeeFfGg

ㄚㄅㄝㄘㄝㄉㄝㄜㄝㄈㄍㄝ

HhiiJjKkLlmmnn

ㄏㄚㄧㄐㄧㄝㄎㄝㄝㄌㄝㄇㄋㄝ

ooppQqRrSstt

ㄛㄆㄝㄑㄧㄡㄚㄦㄝㄙㄊㄝ

UuVvwwXxYyZz

ㄨ万ㄝㄨㄚㄒㄧㄧㄚㄗㄝ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这就是“字母表”的全部内容。

任何文字的字母都有它的字母名称。同样是用拉丁字母,英语字母有英语字母的名称,就是a[ei]B[bi]C[si]D[di]e[i]F[εf]G[]……那一套。法文呢,它的字母名称是:a[a]B[bε]C[sε]D[dε]e[ε,]F[εf]G[]……。法文字母有附加符号,如çéêè,é比e舌位高而靠前,就是国际音标的[e],èê比é舌位低些,相当于[ε],但是在词典中不管上面的附加符号,只依abcdefg的次序排序。

汉语拼音字母应当有自己的名称。咱们管它叫做“汉语拼音字母”,而不叫“英文字母”,虽然字母形式一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研究组纵览全球使用拉丁字母的各国文字,各有各的字母名称。(参见周有光《文字改革概论》第三章附录[3]各国拉丁字母名称比较表,含20种语文字母名称。)汉语拼音方案字母根据各个字母的发音,参照各国字母的名称,定下了如上的名称。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因为字母表尽管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它的字母顺序是全球一致的。这就使全世界的文献排序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在现代生活中,是极为必要的。汉语拼音有自己的字母名称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考虑得不错的。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元音以其本音为字母名称;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就听不清楚,所以参照拉丁文的读音,做了个别调整:jkqr大体参照英语字母的读法,读做jiε,kε,qiu,ar(拉丁文字母无j;k如按拉丁文读做ka,则易同ha混;q如读ku,则与汉语声母相差太远;r如读εr,容易与εl混.)。另外,n为了避免同l混,读做nε;w为拉丁文所原无,y的拉丁字母读音参照希腊文的Υυ读做ypsilon,我们当声母用,就把它们读做wa、ya;还有拉丁文的z,参照希腊文的Ζζzeta读做zεt,我们也按多数辅音的办法,后加一个ε。以上字母读音,也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文字字母相同或相近,在设计时,应该说,是既体现了汉语的特点,也跟国际习惯相适应的。26个字母,为了便于记忆,还把它按照汉语诗词格律,编成四句,前两句各七个字,后两句各六个字,句末押韵:

abêcêdêeêfgê,haijiêkêêlêmnê.

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

这样一来,n读成nê,也押韵了,符合中国口诀的民族形式.并且又给它谱了一首《字母歌》。儿童唱唱歌儿就把字母名称和顺序给记住了。

这本是个好办法,可是,过去教汉语拼音往往不注意这个,总是一开始就教6个单元音韵母和四个声调,然后教其他声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教学汉语拼音,也是这样个教法。我曾建议先教《字母歌》,栏目主持人(也是电视中的教学者)说,教材不是这样编的,要最后才教《字母歌》。也许这是他们的教学经验,我不敢说自己一定对,也就不好坚持了。

不过我想,即使依我说的做,怕也未必行。因为方案已经公布快30年了,汉语拼音字母名称没有推行开。我推究其原因,以前研究拼音教学法,倒是设计了多种教法,进行了实验;但是对于字母名称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强调。没有强调教字母歌,而是一开始就教声韵调的发音。字母名称实际形同虚设。另外,在确定字母名称时,也许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字母名称单注意到字母的发音和国际惯例,却忽略了北京口语里都存在有哪些音节。北京话是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北京人当然是标准的老师。但在北京话里,ㄝ(ê)只是个叹词,它是不同任何声母相拼的。你一开始就教字母名称,北京人可就为难了,因为教师口里就没有ㄅㄝ、ㄆㄝ、ㄇㄝ、ㄈㄝ这些音,你教他怎么教?公布方案时由于拉丁方案是个新事物,当然得利用大家已经习惯了的注音符号,就用它来标注声母。你看那“声母表”下每个声母下面标注的注音符号及其汉字的读法:ㄅㄛ玻、ㄆㄛ坡、ㄇㄛ摸、ㄈㄛ佛……为什么没有注ㄅㄜ、ㄆㄜ、ㄇㄜ、ㄈㄜ,(比较ㄍㄜ哥、ㄍㄜ科、ㄏㄜ喝),或者ㄅㄝ、ㄆㄝ、ㄇㄝ、ㄈㄝ呢?就因为北京话里没有那些音节,注不出它们的汉字来。这不能怪设计字母名称的疏忽,只是在教学中没有总结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周有光先生在写《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一书时(1995)在“字母的名称”一节中说:“拼音字母中的辅音字母,要在后面加上元音成为名称。有的在辅音后面加上一个‘诶’音作为名称。(‘诶’字的读音是ê或ei)。b念‘杯’(bê或bei)……有的在辅音前面加一个‘诶’音作为名称。f念‘诶夫’(êf或eif)。L念‘诶勒’(êl或eil)……”(周有光《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语文出版社,1995,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