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5:06

生产计划作用篇1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林业生产;策略

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8002

1引言

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提升,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但居民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林业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林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是当前很多地区在进行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林业生产之前,必须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了解,对林业资源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从而使得林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对林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林业生产效率、进程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各个地区对林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林业生产的调查规划,以便对林业生产资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2.1林业生产调查设计意识不强

当前很多地区的林业生产还处于探索和转型阶段,尚未完全建立起科学、规范、系统的林业生产工作机制。在林业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于林业生产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查和设计,从而使得林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林业资源的了解并不多,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2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滞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进程

过去由于对林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林业资源只是一味地索取,没有考虑到林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也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规划设计,没有明确的林业生产用地和林业生产控制标准,给现在的林业生产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3.1林业调查

林业调查是进行林业生产的基础,进行林业调查,其主体就是林业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区域的调查单位等,调查过程中主要是对各种林业资源档案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比如对森林的面积进行测量,对森林资源的总量进行了解、对林业资源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解等。

3.2林业规划

林业规划是在林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生产的要求和目标对各种林业资源进行规划,对林业资源的应用进行宏观规划,以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情况规划都是针对一个时间段的工作内容,对一定范围内的林业资源提出相应的建设基础和建设目标,林业规划是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3.3林业设计

林业设计是落实林业生产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林业设计的时候,应该对整个林业生产规划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然后根据具体的林业生产目标进行具体设计。在进行林业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图片或者是文字等形式来进行展现,确保林业生产和经营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4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4.1加强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认识

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认识不到位是影响林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林业生产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将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以及发展林业产业纳入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等条件确定适宜的发展规划,从而将各种具体的规划落实,比如在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建设的时候积极加强对其他后续配套产业的发展,以推进当地林业生产发展为核心,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使得森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方案,促进林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2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创新

在很多地区的林业生产过程中,应该要有一个专业化的队伍,要对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调查、规划和设计,所以,应该尽快制定出台林业生产管理办法,推行责任制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队伍,应建立健全林业生产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有效开展林业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种前期工作。同时,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制定指导各区、块的详细调查规划设计及批准调查规划设计,并对森林的每一块规划设计的面积进行监控,防止调查规划设计与森林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4.3依照法律进行调查规划

当前我国已经有一些法律条文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当前相关部门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存在很多漏洞。比如在调查个人或单位私有的林木权利的问题上,具体的调查工作没有科学依据,对林木的归属权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很有可能会导致后期出现比较严重的纠纷。对此,在进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法律法规的应用,借助法律法规的各种政策文件,对林业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规划。而且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查规划,也能确保整个调查过程的合法性,使得整个过程得到法律保障。

4.4加强调查部门的系统化建设

对于林业调查而言,我国当前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因此使得很多调查部门在进行调查的时候效率较低。对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林业调查部门的系统化建设,从健全林业的调查相关体制着手,通过不断地更新,来实现系统化工作。比如在调查部门内部,要建立层次化分明的管理体系,省市、县、乡镇等几个等级要分别建立相应的调查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分,并且在要调查部门、规划部门与设计部门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根据调查系统的调查方式的不同需要对调查的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调查规划设计水平。

5结语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资源的调查与规划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要积极加强对林业资源以及林业概况的了解,则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调查与合理规划设计,建立专业化队伍,将林业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滕建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6).

生产计划作用篇2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生产建设;地位;作用

【引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工作,对于林业生产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相关林业部门根据林业调查结果,安排高素质专业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设计,使得以后林业生产建设工作开展能够有理有据。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概念

1.1林业调查

林业调查是在林业生产建设之前进行的,是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与开始。林业调查指的是,将与林业相关的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调查统计、研究,如,对林业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该林业的一些基本情况的调查。

1.2林业规划

林业规划主要是指预想林业生产建设的布置,对林业发展的近况与未来发展的趋向进行充足的思量,它不但担保了林业发展的连续性,还对林业生产建设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等方面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林业规划可以分成国家规划和地区规划两种形式,而且它的建设和规划都能在同一国家政策指引下进行,即能让地区的林业发展拥有自己的特色,又不会违背国家制定的林业规划标准。

1.3林业设计

林业设计指在林业总体规划框架内,将林业建设设想用图形以及文字展现出来的活动过程。林业设计包含林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林业设计包含造林设计、育林设计以及抚育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林业生产建设工作起着指导性作用。

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1有利于森林保护

众所周知,森林有着地球之肺的称号,森林植物可以很好的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硫化性物质,释放氧气以及净化空气;森林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组成部分;森林植物能够有效的防风固沙,防止土地养分流失。简言之,森林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地球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对于森林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林业调查规划在提供精确可靠数据的同时,还可以为森林未来林业发展战略实施奠定基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以针对森林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举措,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保护森林、促进其未来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2有利于保护个人权益

林业调查规划项目能对林业生产发展建立产生一定的助益,据相关报道指出,我国林地发展基本使用的都是承包方式,这就会在实际发展进程中遭遇使用权和所有权的问题。只有保证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处理,才能实现整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各方利益得到有效兼顾。而林业调查规划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在基础数据支撑下,提升整体管理结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证个人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2.3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

每件事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前期的一个调查规划,而林业的调查规划设计便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为当地林业部门作出的决策性行动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对林业的生产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规范了林业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促进了当地林业的经济发展。同时,林业前期的调查规划设计还对当地区域林业的从事人员的结构及组成部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可根据这些调查信息,合理安排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工作范围,各司其职。并且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林业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及素养,以确保林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促进当地林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有利于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的实践能力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具有实用性、技术性及科学性,其主要是为了科学的发展林业,其在生产建设林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有关的调查规划设计部门而言,此项工作可以给生产建设林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与数据支撑,以便采用恰当的对策来对建设林业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制定好预后性对策;此外,此项工作也可以很好的锻炼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对管理、统计及林业等学科知识加以更好的掌握,不断的对自我能力加以提高。

3强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策略

3.1优化林业部门系统化结构

要实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良性发展的目标,就要提升规划模式和规划效果,健全规划设计系统,并针对具体问题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要保证调查人员对森林资源进行统筹管控和信息收集,就要提升工作的精细程度,确保相关设计结构能在系统化建设范畴内,提升整体林业调查规划项目设计水平。

3.2充分融合科技手段

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多以及收集环境的改变,传统处理机制已经不能顺应时展框架。因此,要健全调查规划,制定技术化和信息化措施,提高统计速度的同时,建立更加完整的控制机制。另外,需要管理人员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数据信息的传输能力,有效的将技术参数和林业调查规划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设备,提升管控机制和管理效能,实现项目的良性发展目标。

Y束语

总而言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对于保护森林、林业生产建设以及群众经济利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利益。目前,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加强落实相关政策,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不忘制定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制度,不断完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生产计划作用篇3

【关键词】eRp;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一、eRp、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概述

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是指建立在信息的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管理平台。

eRp系统是由计划模块驱动的,eRp的计划模块管理分为五大模块(有书上叫层次),每个计划模块都有自己单独的内容与作用,同时相互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上一模块为下一模块提供数字依据,而且要求相互各计划模块的数字准确度非常高,否则上一个计划模块数字有误就有会影响下一个以及下下一个模块的数字不准,会造成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数据不准。五大模块分别是:企业经营计划模块、销售与运作计划模块、主生产计划模块、物料需求计划模块、车间作业和采购计划模块。此文由于篇幅的关系,只谈主生计划模块与物料需求计划模块。

主生产计划仍由企业决策层制定,依据销售计划制定在计划期内(一般以一年作单位再分成十二个月当然也有大中型企业制订一至三年的主计划)各时间段最终产品数量和交货期的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依据主生产计划的订单量、交货期再根据Bom清单减去仓库库存和预进货量制定物料需求量提供给采购计划的依据。

二、主生产主计划作用及订制

1.主生产计划的作用。主生产计划(mpS)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早期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并没有主生产计划这模块,它是按照客户提供订单数或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预测的订单量,再依据Bom清单进行计算,算出所需要配套的实生产计划量与采购计划量,再进行安排生产与采购。这种做法有很多缺点,往往造成不是生产物料不够,就是生产物料库存过多,要不是就是采购生产的物料回仓的时间跟不上生产,要不提前过早地回仓造成仓库库存过多,增加成本。而加上主生产计划这模块之后,通过按主生产计划上数量及要求每道工序完成的时间,科学采购物料,均衡地按排生产,这样既不会过多或过少地采购物料,造成物料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同时又能配合生产进度及时把物料采购回仓,不影响生产,使得生产有条不紊。从而得到一份合理的、科学的计划。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模块中,处在核心地位,有着非常重要作用。[1]

主生产计划是生产部门的工具,指导着生产过程的运行,告诉生产“做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交货”,同时又有起着过渡性以为及为下一模块计划提供依据。

2.主生产计划的制订。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首先要确定主生产计划上的物料,主生产计划上的物料就是把销售订单与生产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细致化的最终项目。按照企业自身不同的生产模式确定对应的主生产计划,比如订单模式企业与库存模式的企业的主生产计划完全不一样的。订单模式企业主生产计划相对来说要简单些,只根据客户下单数量及交期制订主主产生计划就行,而库存模式企业的生产主计划相对就复杂多,制订主生产计划时是没有客户的具体的订单数量,而是根据销售部门预测的数量,同时要考虑仓库数量,以及近期半年乃至一年的市场销售情况进制订主生产计划,主生计划做得是否合理对市场销售有着很大影响。做得不合理的主生产主划,往往是畅销的产品,仓库却断货,或生产不出来,造成客户投诉多多,而不好卖的产品仓库却堆积如山。[2]

紧接着进行主生产计划初稿的编制,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在制定过程中不但要根据上一销售计划模块数据、客户交货期缓急,同时还要考虑产品工艺难易、加工流程的长短、生产实际产能、车间实际操作人员、机器设备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与计算才能制订出来的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主生产计划。

三、物料需求计划

1.物料需求计划的应用。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简称mRp)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工具──电脑,规范企业各项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实行有效组织、协调、控制,在确保企业正常进行生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率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对于mRpii而言,mRpⅡ是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即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它是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模块和成本模块。重点在于以下三点改进,⒈是增加了mpS主生产计划实现计划控制过程一体化,⒉是充分考虑了能力和资源约束,⒊是高度实现了信息流,数据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mRp运算有很多最基本的重要输入,在没有mpS的时候可以直接输入订单和预测。在有mpS的时候输入为mpS的输出结果。另外重要的输入是就Bom和库存信息。mRp需要安装Bom层次结构逐层展开分解,同时在每一层都需要考虑相应的提前期和半成品库存。mRp的输出回答现在需要采购什么和现在需要制造什么两个问题,因此输出为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采购计划是形成采购订单的基础,而生产计划是形成加工单的基础。

对于多层Bom的时候,运行mRp第一步就是首先要得到原材料级的各个时间点的需求信息。在这里对多层Bom的分解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一直分解到最底层,具体递归方式为

1.将当前父项根据Bom分解为子项的需求

2.该子项如果已经是原材料直接减去库存后形成需求返回

3.该子项是半成品时候

⑴如果半成品库存满足需求,直接减去半成品库存返回

⑵如果不满足,得出减去后需求进行递归分解

在分解得出了原材料层级的各时间点需求计划后,需要根据时区或时段的改进进行汇总。汇总后考虑原材料的库存情况,采购提前期,采购订单在途情况,考虑安全库存的情况,得出实际的需求情况。实际的需求情况还需要考虑最小订购量和最小包装以转换为直接的给供应商的采购订单。[3]

2.物料需求计划运作原理

结论

mpS是工厂生产管理者安排生产的控制枢纽,起到了从宏观的需求计划到微观的执行计划过度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是将各种需求计划,根据生产能力和物料供应状况,转化为可以被工厂执行的计划排程。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是eRp计划管理体系两大重要计划管理模块,两者相互有着必不可分的作用,前者是推动后者在eRp系统中运行的基础,后者又是前者的具体实现的保证。要做好eRp计划管理体系,必须首先做好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

参考文献

[1]王曼.eRp系统主生产计划编制[J].企业导报,2011.06.

生产计划作用篇4

 

生产计划是一个企业对于其产品如何进行生产的前期规划,通过生产计划的制定,可以对产品的流程、工序、质量、产品生产周期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一个充分了解,根据生产计划做好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是做好生产的重要保证。

 

1生产计划管理简介

 

生产计划是针对产品订单所作出的相关计划等,其包含有: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排、生产设备的配置、生产所需物料的配合、产品生产周期的确定、产品生产工艺及工序的安排以及产品质量的把控等。生产计划的划分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制定生产计划的部门的不同进行划分,同时还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的类别进行划分等。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有:(1)作业计划;(2)材料计划;(3)人员配置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2生产计划系统的重要作用

 

生产计划系统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序制定并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保障,其主要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功能:计划功能、预测功能、管理功能、监督功能和协调功能。良好的生产计划系统对于整个生产及系统具有积极影响产品需求量,反之将会起反作用,影响生产计划管理的重要原因主要有:领导的不重视、管理能力的缺乏、闭门造车以及对于生产计划的要求不严等。

 

2.1生产计划系统的构成。做计划并不意味着成功但是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生产计划体系主要是由3部分构成:组织体系、表单体系以及运作体系。其中生产计划组织体系具有收集制定计划所需要的信息、分析生产任务、拟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的研讨论证、批准生产计划以及检讨和修正相应的生产计划等。生产计划的表单体系也是生产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对于表单体系的要求如下:表单体系的好坏只取决于表单的的质量而不是表单的数量,而且如果数目众多的表单中有很多重复的、不明确的、不操作的将会降低工作的效率,而对做好生产计划的制定工作是没有益处的,同时表单的现今与否是体现在表单的内容是否合理准确,而不是体现在形式上的先进.同时表单需要简洁、高效,复杂的表单则只会增加阅读人员的负担,浪费更多的时间在阅读表单上,而不是对表单的内容进行分析。在进行表单的制定时,需要注重表单的精髓,而不是跟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的进行制定,在进行表单的制定时需要注意表单体系要求重点突出、不能有遗漏和重复,分类要明确等。

 

2.2生产计划的运行过程。生产计划的整个运行流程分为计划的制定、计划的研究、计划的管理以及计划的监控等环节。做好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十分必要的,其中,人员是组成整个生产计划的核心。对于计划人员需要做到:具有较强的行业生产经验、较强的数字观念、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很好的统筹能力。在整个生产计划中人员是系统中惟一能够领导和支配其他各元素的,系统的其他元素,必须依靠“人”才能联系和衔接起来。人能够创造和改变其他元素,能够支配整个系统的运行。

 

2.3评价生产计划系统的方法。生产计划系统是否优秀主要是尤其效率决定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能够按时完成、符合生产实际、实事求是、计划的可行性强,达成率高、制定计划的程序完善,运作合理、如有临时的变动,应及时迅速以及有必要的应变空间和富余生产能力等方面,

 

2.4生产计划管理的水平的提高。生产计划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生产计划信息管理需要注重市场信息管理,要对市场在整个计划制定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突出市场的重要作用,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深入了解市场对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收集,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企业销售人员的工作,而是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应有的意识,尤其是在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该更是要将市场防止首位,只有对市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并未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好分类整理工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统计与分析管理制度,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找出其中最为合理、高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真实的分析报告,(2)对于客户的订货资料应当一起足够的重视,其是短期生产划的必备材料。(3)以及对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的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4)对于生产所需物料的供应,物料的库存情况对生产关系很大。

 

2.5生产计划的实施管理。生产计划制定出来,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工作还是计划的执行监控。生产计划的控制是由控制着按照生产计划对受控者进行控制,同时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影响的结果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整个生产控制机构的运行过程如下:生产资源输入到车间中由车间人员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通过检测人员完成对产品的检测任务,同时将检测统计后的数据反馈回车间管理部门来为后续的生产计划任务提供数据支持。其中生产控制系统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各种控制系统又各自具有相应的差别,其中可以分为开放控制的方式、封闭控制以及前馈控制,其中封闭和前馈控制都是有反馈的控制方式,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馈,从而对后续的生产进行一定的修正。

 

在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时需要注意:月计划应该以产品数量为单位进行制定,各车间部门的工作分配应该明确合理,在计划的制定时应将产品的配套的配套和交接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车间的实际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工作量的平衡分配问题以及生产所需的其他资源的调配。周计划最好是由各车间根据生产部门的月计划而自行制定,再报生产部审批,使得制定出的计划更为的符合实际且便于落实,因为车间更加了解生产进程,了解生产能力与生产实际。计划是一种十分明确的计划,也是最为具体的生产计划。日计划要明确到产品的零部件,要明确到日加工量,明确到个人。

生产计划作用篇5

关键词:Sap系统;生产主数据;生产计划;生产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4-0000-02

mainFunctionsofproductionplanning&ControlmoduleinSap

LinShaopeng,wangLiqin

(informationtechnologyCenterofChinanationaloffshoreoilCorporation,Beijing100010,China)

abstract:Brieflydescribethe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systemsifuseSap,thesystemofproductionplanningandcontrolmodulewiththeproductionofmasterdatamanagement,productionplanningmanagement,productioncontrolandmanagementofkeyfunctions,andtheintegrationwithotherfunctionmodulesinSaptounderstandtheproductionplanningmoduleofSapasawhole

Keywords:Sap;productionmasterdata;productionplanning;productioncontrol

一、引言

在众多eRp企业资源计划产品中,Sap(SystemsapplicationandproductsinDataprocessing)是一种较为领先的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物料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与控制、销售分销、设备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该软件以其功能性、集成化、灵活性等特点,深受注重战略及管理的世界各大公司或企业的青睐。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Sap系统中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productionplanningandControl,以下简称“pp模块”)的主要功能。

二、pp模块总体架构介绍

pp模块是基于企业生产业务执行以及经营管理而设计的综合模块,其目的在于帮助生产制造型企业对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以及生产执行等各方面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控制。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其功能划分为:生产主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控制管理等。

pp模块生产主数据包括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生产版本,它们是制定有效的计划的基础。利用pp模块提供的物料需求计划运算工具,通过分析计划需求、库存状态以及相关采购信息,从而为企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制定提供有利的支持,提高企业计划体系的工作效率。在生产主数据和生产计划的有利支撑下,利用生产订单作为成本收集的载体,收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料、工、费等信息,为企业准确核算产品成本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同时成本核算数据的合理分析也为企业全方位掌控生产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pp模块主要功能

(一)主数据管理

1.物料清单。

物料清单是一个产品结构化的清单,定义了产品的原料或半成品的标准消耗,同时也维护了产品标准产出数量,主要用于物料需求计划的展开、产品标准成本评估。

物料清单包括每个部件的物料号、数量和计量单位,以及其他一些控制参数。物料清单的项目内容通常定义为库存项目物料、非库存项目物料、文本项目、文档项目等。

在炼油化工行业,通常物料清单按照生产装置的投入/产出比例来维护。而炼油化工生产装置的主副产品较多,因此在设置物料清单时,要以某种产品为主产品,然后其它产品作为联产品及副产品维护在物料清单中。

2.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是在工厂中执行工序或作业的地点,主要用于计划执行、生产调度、成本核算。生产中每一个工作中心都将对应财务的一个成本中心,因此工作中心是财务收集生产制造费用的主要途径,工作中心的制定要综合考虑财务收集成本的因素。如,在炼油化工企业pp模块实施中,一般一个装置对应一个工作中心,但是在系统中一个工作中心只能设置6个作业类型,因此为了收集水、电、汽、风、直接人工、固定机器费用、变动机器费用、机器折旧等多项成本费用类型,也可以设置一些虚拟工作中心,以作为各类制造费用的收集点。

3.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是由一系列工序组成的,它说明产品生产所需经历的工艺过程及所使用的资源,主要用于生产计划排产与调度,及费用类的生产成本核算。工艺路线中每个工序将输入执行该工序的工作中心。在工序中将包含作业类型的标准值,例如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对于炼油化工行业来说,生产装置的工序通常会设定加工单位数量产品所需要消耗的水、电、汽、风等能源消耗的额定值,以及固定机器费用、变动机器费用、机器折旧等各种成本费用消耗定额。

4.生产版本。

生产版本用于描述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选用的物料清单、工艺路线等参数,同时可以设定生产所对应的收发料地点。创建生产版本将针对主产品来创建,具体是将主产品的特定物料清单、工艺路线、有效期间、生产批量等集合于生产版本中。一个主产品根据其生产方案的不同,可以设置多个生产版本。

(二)生产计划管理

pp模块的生产计划管理功能主要包括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在企业实施pp模块时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是最为常用的生产计划功能,简称mRp,在这里将对其做具体介绍。

mRp是使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产品销售需求、产品预测需求等进行物料供需平衡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确保物料能在计划的需求时间保证可用量同时避免过量的库存。系统在进行mRp运算时将根据产品计划订单展开物料清单,自动计算各原材料、半成品的相关需求,进而产生相应的半成品计划订单和原材料采购申请。同时,通过设置合理的重订货点、安全库存、最大库存、订货批量等参数,可以使系统自动生成建议的采购数量和交货时间,从而降低计划工作的人工成本,进一步提高计划准确率。

(三)生产控制管理

pp模块的生产控制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生产订单、流程订单、重复制造、看板生产,其中生产订单为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在这里做具体介绍。

借助生产订单功能,系统将展开一系列以生产订单为中心的生产执行操作,如定义生产在何处执行、由谁来执行、如何执行、何时执行、执行数量等。然而生产订单在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仅是生产任务单的的传统概念,生产订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担负起成本收集的重担,作为生产过程中成本归集的载体,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材料、人工、能源等各种成本费用以及产品产量一并归集到生产订单中,为财务的成本核算提供了基础。

在实际生产控制环节中,生产过程中原料、辅料的消耗,产品产出入库,公用工程、人工工时等作业消耗,共同组成了生产执行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管理控制环节,即生产订单发料、生产订单收货、订单确认。在完成生产订单业务操作的同时,生产成本报表也已经初步形成,从而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四、pp模块与其他模块集成

生产计划作用篇6

(一)内容计划通常是用数据加文字说明编制的一种书面文件。一般地,一项完整的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做什么?目标与内容。2010年度企业经营计划内容以利润、销售、生产为主,明确了目标。为什么做?原因。因为企业要成功上市,必须要具备一定利润水平、达到一定的产销规模。谁去做?人员。何地做?地点。何时做?时间。怎样做?方式、手段。如:由营销系统人员在一年内,在分管区域内,针对不同需求,采用相应的营销手段,实施营销计划。由生产系统人员按照合同订单要求,采取外协加工、企业自制、总装验收,完成订单按期交付。(二)类型(按计划的内容分类)1.综合性计划:是指对组织活动所作出的整体安排。在较长时期内执行的战略计划一般是综合计划,短期计划中也有综合性的,如企业编制的2010年度综合经营计划。2.专业性计划: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职能工作所做的计划,它通常是综合计划某一方面内容的细化,如我企业的销售、生产、物资供应、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培训、能源安全、技术改造、财务计划等。它们与综合计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三)指标指标设置要科学、全面,企业可从5大方面设置计划指标体系:收益类指标、经营与风险类指标、效率类指标、企业发展能力类指标、企业规模类指标及其他。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字计划。指标是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期内组织在各个方面预期所要达到的水平。一个完整的计划指标通常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计量单位组成的,每一项计划指标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意义。1.按计划指标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大类数量指标如:货款回收额、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主要产品产值、交直流电机总产量、订货量、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末库存等10大指标。质量指标如:净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利润额、工资利润率、产品产销率、资产负债率、期间费用占收入比例、生产订单完成率、采购计划完成率、成品装配试验一次合格率、产品质量损失率、销售毛利率、货款回收率、产成品存货周转率、生产工人占从业人员比例、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生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主要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利用率、计量器具周检合格率、工业增加值率、人均收入增长率、价格比(含税口径)、万元产值工资含量、从业人员人均收入等29项指标。2.按计划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如:交直流电机总产量、订货量等。价值指标如:货款回收额、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主要产品产值、工业增加值、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末库存等。

计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一)计划编制的原则:编制计划力求做到:由外及里、由里及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成线、左右成网、层层分解、分级管理,全面控制。编制计划时,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析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采用波士顿矩阵进行产品战略选择。考虑各个专业计划之间、及与综合计划的整体关系,对计划留有余地,同时编制备用计划,通过专题会议,听取各方意见,不断修订完善。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原则、群众性的计划编制原则。(二)计划编制的程序1.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和预测通过调查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电机行业中观发展、企业微观经济运行情况,对内外环境研究和预测,找到企业发展机会、主动规避风险。我们把中小型电机行业重点企业的年度经济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理清竞争对手,利用企业管理软件用友-U8平台,导出销售统计明细表,熟练应用microsofteXCeL,对企业历年各产品销售、盈利、生产情况,按时间、按客户、按产品分类汇总整理,掌握了大量一手统计资料,并与当年计划比对,建作为编制计划的参照标准。2.确定目标和分解目标在确定了企业目标,诸如销售收入、回款、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指标。并对指标予以分解,销售收入、回款目标按照销售区域,按产品分解到每个销售单元。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按照费用明细科目,分解到相应费用发生的部室、分厂。3.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确定了目标,拟定可行性方案,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借助计算机,拟定三套方案,把精力集中在最有希望方案的分析上。每套方案由总表统揽、分表支持,建立关联、链接关系。计划编制,借助了excel中的许多函数诸如SUmiF、VLooKUp等,同时对单元格要灵活使用“相对”“绝对”引用,掌握eXCeL基本操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4.评价各种备选方案(1)分析和认识每个方案的限制性因素,也就是妨碍达成目标的因素。诸如销售扩张与市场容量、利润与产品结构限制等。(2)全面掌握每个方案的实效,对每个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做全面的衡量。增加利润是通过扩大销售、扩大产能来增加利润?是增加高利产品、压缩费用?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损失,如应收款加大、库存增加等。(3)要用总体的效益观点来衡量方案。如:销售、生产以企业最终利润目标为中心,销售费用、采购成本务必局部服从大局。5.选择方案我企业通常综合运用经验与建立数据模型分析,经过两次办公会讨论后,做出选择方案。6.拟定支持计划为支持综合计划,企业由各部室、分厂拟定了各专业计划。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计划、现金流量计划等。7.计划的实施与反馈经营计划的编制完成后,经企业总经理批准,实施控制与反馈。

常用的计划方法

生产计划作用篇7

[关键词]工程机械;生产计划;toc约束;能力平衡;生产排程

1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而这些市场竞争的特性又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如何缩短差距,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摆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服务和财务管理等活动,构成了一个企业管理活动的价值链。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之中,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生产计划则是企业计划管理中的重点,因为生产计划管理可以创造出企业最优的生产力。但是,由于行业不同,生产计划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比如,制药、薄膜、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与工程机械企业就有巨大差异。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典型的离散制造模式,其生产计划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

工程机械企业的离散制造模式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仅徐工集团重型有限公司一个企业就有近200种产品;生产批量小,每批订单1~40台不等;产品复杂,一个产品的零部件有3000多件;生产周期长,大型设备单台套生产周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工艺复杂,包括磨、切、钻、铣、焊接、喷砂、油漆、装配等多道工艺处理;组织生产难度大,既有自己组织生产,又有大量采购,还有很多外协加工。自己加工生产时,各分(子)公司下设若干个生产分厂,生产流程布局、工位划分、工作中心的合理设置,都是生产计划的关键因素。再加上上千家供应商、几百家外协厂,内外生产节拍的衔接,对于计划管理都是巨大挑战。

面对如此复杂的离散制造管理,在纯人工管理条件下,生产计划的管理模式落后,成本计算不准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数据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上述特点使生产管理非常困难,生产计划与控制根本无法有效指导生产。

2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特点和现状

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活动的中枢,是生产系统运行管理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正确与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提高生产有效性与经济性的根本保证。对生产进行计划管理是企业实现内部科学、系统、有效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对降低制造成本起着关键作用,是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

工程机械行业经常无法准时交货,更多的交货期满足都是依赖库存出货,企业往往开足马力拼命生产备足库存,订单波动、产能不均、计划失控成为很多工厂的顽疾,计划形同虚设;但客户的计划常常变更,即便库存很高,也常常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太多的紧急出货,常常缺料;产序失调,招致人、机、设备、物料配合不佳,质量无法保证,退货量太高,太多的跟催,太多订单无法整批出货……经常不能如期交货,最终客户流失,企业损失惨重,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现行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一个静态的、分散的、不连续的、按台套的计划,不能进行合理的通用件合并,缺乏科学的计划政策、批量政策、储备政策、提前期等生产计划参数。由于计划方式落后,造成很多企业的生产周期长,库存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不能准时交货,多数企业执行月计划,滚动计划,计划较粗,上下工序缺乏精确的衔接,由于在制品、库存、物料定额数据不及时,不准确,计划的准确性差;由于计划管理不周,造成生产不均衡,零件成套率差,不能按时交货,生产调度工作量大,天天抢缺件,这些是大多数工程机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考察了很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论企业上erp还是没上erp,车间里、装配线上、加工线上的作业计划、生产过程的调度和管理仍然是在用最初最原始的那种老方式——多数时候是人的经验,有时候是感觉在起作用,加上少量的以excel为工具的报表运算,虽老虽笨但是有效。erp功能再强、管得再宽似乎也管不到这里。结果,表面风风火火的erp与企业最关键的运转过程发生了断层,从这个断层衍生出来的一大堆问题成为众家erp难解之死结。最关键的是,企业生产调度是对企业最底层的生产资源——人员、设备、场地、配送等,按照它们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上层的erp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去考虑这些资源和它们的能力,或者假设生产能力无限,或者按照一个人为定义的瓶颈资源进行简单四则计算,这种简单计算很难满足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3工程机械企业生产计划模型

针对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企业必须考虑在保证满足销售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如何均衡;如何和供应商计划协同;如何快速变更计划;如何提高存货周转率;如何和配送方协同,既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又能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方把物料按指定的数量送到指定的地方,生产订单量大,为现场报工带来困难,进而影响计划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这一连串的疑问对erp系统生产计划提出挑战,erp系统很难完全满足这种计划模式,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开发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插件”。所谓的插件,就是从erp系统取数,处理完毕,写回erp系统的“增强功能”。这些增强功能不会变更erp系统核心逻辑,也不会影响系统标准产品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连串的疑问逐个解决。

3.1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以徐工集团生产计划为例,徐工集团设置了3层计划体系,分别是销售滚动计划,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销售滚动计划主要指导长期采购件计划,主生产计划主要指导零配件加工和总装计划,而mrp计划主要指导供应商送货计划(如图1所示)。

3.1.1销售滚动计划

工程机械行业必须建立滚动销售计划的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事情:一方面,要设置合理的滚动销售计划的时间跨度,考虑到部件采购提前期和总装提前期,设置不同的时间跨度,比如当前一个月的计划要细分到周,后面两个月的计划,可以明确到月;另一方面,要定义合理的滚动计划的对象,比如在当前的一个月内,计划对象必须是具体型号的车,而后面的两个月可以明确到车型,从而实现基于车型的滚动预测。

3.1.2主生产计划模式

销售部门做完滚动销售计划后,总装工厂得到销售部门的计划。但该计划不一定是可以落地的计划,生产部门通过toc平衡交货期以及工厂生产能力和配套厂能力,做到工厂生产均衡,并对销售滚动计划进行能力模拟,物料可用确认等,最终把滚动销售计划中的周计划变成可以执行的到天的计划(如图2所示)。

3.1.3toc运算逻辑应用

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简称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eliyahumgoldratt)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其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opt)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进入90年代,goldratt又在toc基础上发展出用来逻辑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thinkingprocess,tp)工具。因此,toc既是面向产销率的管理理念,又是一系列的管理工具。约束理论体系可以用图3表述。

toc的核心理念是指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约束,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约束。任何系统可以想象成由一连串的环所构成,环与环相扣,这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而不是其最强的一环。同理,也可以将企业或机构视为一条链条,每一个部门是这个链条其中的一环。如果想达成预期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最弱的一环,也就是从瓶颈(或约束)的一环下手,才可得到显著的改善。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约束决定一个企业或组织达成目标的速率,则必须从克服该约束着手,这样能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高系统的产出。

工程机械行业运用toc,是由于toc有一套思考的方法和持续改善的程序,称为五大核心步骤。这五大核心步骤是:

(1)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2)寻找突破这些约束的办法。

(3)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

(4)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使第一步中找出的约束环节不再是企业的约束。

(5)回到步骤1,别让惰性成为约束,持续不断地改善。

工程机械企业运用toc理论,就是运用opt的9条生产作业计划制订原则,即:

(1)不要平衡生产能力,而要平衡物流。opt认为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必须在市场波动这个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环节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是由自身潜力所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来决定。所谓约束即瓶颈(也称瓶颈资源),是指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这一类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产出的数量,其余的资源则为非瓶颈资源。

(3)资源的利用(utilization)和“活力”(activation)不是一码事。“利用”是指资源应该利用的程度,“活力”是指资源能够利用的程度;“利用”注重的是有效性,而“活力”注重的则是可行性。

(4)瓶颈损失1小时,相当于整个系统损失1小时。

(5)非瓶颈上节约开1小时,无实际意义,只是造成了相关设备的闲置,不能提高产销率。因为瓶颈制约着产销率。

(6)瓶颈制约了系统的产销率和库存。产销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并销售出去的量,即通过销售活动获取金钱的速度;生产出来而卖不掉的产品,只能是库存。

(7)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1,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应该等于加工批量。opt把在制品库存分为两种不同的批量形式,即转运批量(指工序间运送一批零件的数量)和加工批量(指经过一次调整准备所加工的同种零件的数量)。

(8)加工批量不是固定的,应该是随时间而变化。

(9)优先权只能根据系统的约束来设定,提前期是作业计划的结果(不是预先设定的)。

toc运用到工程机械企业生产计划时运算逻辑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工程机械企业必须先进行能力配套,再进行物料配套,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存货周转率。瓶颈计划是控制供应链生产节奏的关键,就像是音乐会的指挥。要提高存货周转率,那么瓶颈后不允许留取库存,留取库存就是降低存货周转率。瓶颈前必须有库存,但必须控制量,过大也降低存货周转率。那么非瓶颈计划要完全服从瓶颈计划,要服从指挥。

工程机械企业的erp计划只能通过mrp来解决物料齐套性,因而必须在mrp运行之前,先进行能力齐套约束检查,从而保证计划的可执行性,这对于任何一家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1.4物料需求计划(mrp)

主生产计划确认后,系统将会对主计划运行mrp,系统根据整机部件的采购提前期,自动生成供应商的预测交货计划(forecastdeliveryschedule),该预测交货计划可以是滚动的,从而用以指导供应商的生产及配送计划。而基于erp系统,可以实现对交货计划的每天更新,确保供应商适时了解总装厂的主计划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3.1.5工程机械行业生产主计划运行模式

工程机械生产主计划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销售中心根据经销商反馈,制订滚动的销售计划:一方面是销售中心的紧急插单或进出口公司的销售订单,生产主计划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程度,即配套供应商能否均衡生产。同时,主计划不同时段计划的对象不一样,离当前时间越近,计划的对象越具体,反之,计划的对象往往是机型。

生产主计划经过产销协同确认后,mrp根据材料明细清单,考虑库存、已订货、在途物料,对主计划内容进行计算。此时,erp系统将一个滚动的送货日程表给配送单位,送货日程表是一个用于指导配送方计划预测的依据。送货日程表的时间可以是前细后粗,即前面明确到天,后面明确到周或月的格式。

根据生产累计提前期,生产主部门把主计划转为生产顺序计划(即上面的计划行),明确了生产线的上线顺序。

生产顺序控制系统(sequencecontrollingsystem,简称scs),根据生产线的上线顺序,考虑到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和配送物料的配送节拍,生成jit配送指令。在jit配送指令中,可以明确送货时间到分钟,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指导配送执行。

配送方根据配送指令送货,总装厂按配送指令收货,减少收货的动作,加快收货处理的时间。

根据配送指令的收货明细,可以形成供应商的开票明细,供应商根据开票明细,进行开票,形成应付账款。

在生产执行时,对生产进行报工,系统自动确认相关的人工和机器成本,与产品成本核算关联。

整机生产完以后,凭erp系统中的发货单,将产品发运给经销商,erp系统自动结转销售成本,财务根据发货单,进行销售开票,确认应收账款。

3.2生产排程

有了能力平衡,有了按照toc理论计算出的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应该很好了吧?其实不然,对于指导具体生产来说,这还是差得很远。现在我们以一个假想例子来说明。

erp系统计算出了一套生产作业计划,即为所有生产资源安排工作的作业计划。现在,由一个有经验的车间老调度员来判断这个erp计划系统是否可以用的,他将如何做?

首先,他会逐一检查每个工序的时间安排,看它们之间的次序和逻辑关系是否符合企业生产工艺的逻辑关系要求;其次,他会观察这个计划中对每个资源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个时间内同时干两件事冲突的情况发生;最后,他还要看在计划时间内物料能否及时供应。只有当他确认没有这些问题之后,他才会认可:这个计划已经是一个“可行”的计划了,也就是说,照此计划一定可以完成生产任务。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的事情,老调度员根据自己习惯的做法,手工制订了一个作业计划,他把这两个计划一对比,发现问题了。手工的计划可以8个小时完成全部工作,而计算机的计划需要9个小时。或者手工计划可以在8:00完成而计算机的计划要在9:00点完成。原因在于:计算机对某几个工序的顺序安排虽然可行但是不合理,而老调度员根据长期经验早已清楚此时安排工序应该哪个先、哪个后、哪些并行比较好,结果可以得到更短时间完成的计划。这是一种优化安排,而计算机没有找到这种安排方法,所以计算机给出的是一个“可行”的,但是“不是最佳”的计划。理想中计算机应自动计算出一个比手工计划更好更优化的排产方案结果,指导人如何工作。这样的软件才能体现出“企业资源计划”的威力。否则,不能满足最优化排程的生产计划,在企业生产中还是无法代替手工。

这个例子凸现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关键技术瓶颈:一个生产过程可能有无穷多种“可行”的安排方式,但是必须从中找出一个“最优”的计划,即使不能达到最优,起码要比人的手工计划更优,这才是一套车间或工段可用的生产计划,否则企业还是用不起来。

找出“可行”计划的难度已经很大,找出“优化”计划的难度更大。不仅要处理错综复杂的约束条件,还要从几乎无穷多种满足约束的可行方案中找到优化排程方案。怎样才能找到这种优化的计划?这是erp系统共同面对的真正瓶颈问题,没有erp系统可以完全解决,企业自己只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生产排产模型,这需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生产节拍、交货期、工艺路线、资源情况等条件,进行排产,下达生产指令,使用哪些资源、加工时间及加工的先后顺序,以获得产品制造时间或成本的最优化。

实际生产环境是变化的。加工路径:在实际生产中,作业的加工路径可能需要动态改变;随机事件和扰动:比如设备损坏、加工操作失败、原料短缺、加工时间/到达时间/交货期的改变等;每个产品的生产批次的经济批量是不一样的,新产品与老产品生产方式和时间都差距很大,把这些变化的toc约束因素也要考虑到生产排程模型中,这样开发出的生产排程插件才能更加灵活实用。

3.3配送管理

制订了科学的生产计划和排产计划,但是,所有的单据靠人工输入,数据输入滞后1天的时间,导致信息不能jit。许多的信息要人工记录,未能及时准确地进入系统,没有按照节拍来送货,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生产计划和制造管理”,其结果是系统和实际作业两张皮,反过来会完全影响到mrp运算,计划再科学,考虑再周全,也是无法指导整个生产体系的。因此,人工数据采集成为生产计划的“瓶颈”。

装配车间调度提前一天jitcall计划(装配生产顺序),配送方可以了解配送计划。根据jitcall,在配送前(通常是半天,视生产线节拍),配送方生成本次配送的明细(即配送指令单),按配送指令明细内容,把货送到指定的总装工位。总装车间根据配送,确认实际收货数量,进行收货,提高收货处理速度。财务部门根据总装确认的收货明细,和供应商结算。

有了配送的管理,在生产执行层面,大大简化了仓库管理人员、供应商和车间接收货物人员在系统中的操作;在生产管理层面,建立了装机顺序、装机顺序下达、配送指令、配送指令收货的一整套体系,优化了总装车间和内部配送方及外部配送方的信息沟通,同时降低了装机顺序不可执行的风险,从而彻底解决最后的“瓶颈”,提高了车间作业效率,降低了供应链存货,有效保证了生产计划在执行层面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参见图6)。

综上所述,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目前很难有成熟的erp系统完全满足这种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工艺复杂、生产计划灵活多变、典型离散制造的特点,解决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管理这些难题,必须根据toc约束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所选erp软件,开发必要的增强插件,逐一解决各环节的“瓶颈”,弥补erp系统不足,增强生产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艾利·高德拉特.关键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美]艾利·高德拉特.绝不是靠运气[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美]艾利·高德拉特.仍然不足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美]艾利·高德拉特.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生产计划作用篇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85

1《生产与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1《生产与采购管理》是其他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

《生产与采购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为其提供基础知识。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车间布局、采购计划制定和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2与《生产与采购管理》匹配的工作岗位多

通过《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很多工作岗位提供适配能力,例如生产计划员、生产助理、生产调度员、采购专员、招标采购主管、供应链专员等。而且这些岗位相对物流同等级别的其他岗位来说,薪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要好,学生对这些岗位更有兴趣。

2《生产与采购管理》教学现状

2.1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仍注重生产和采购的理论知识,用大量的课时讲生产理论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例如在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时,只讲制定计划的方法,但是并不叫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真正的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这样学生学习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甚至不知道计划长什么样子。

2.2课程实训场地不能满足课程需要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中很多实训任务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生产现场,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有限,大多集中在第三方物流中常用的仓储、配送等方面。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所授知识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学生毕业后适岗能力差。

2.3教学评价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的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

3.1课程改革的思路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进行,根据适配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以公司实际的工作案例作为情景,让学习融入其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

本课程根据生产和采购各设置一个情景,生产情景为某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员工总数2670人。工厂分布在长沙、珠海和哈尔滨3个城市,2017年公司准备在重庆新开分厂,该公司销量一直不错,现需要就公司其中的两种产品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设计车间和库房布局、编制生产计划等工作。其中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的Bom表见表1。在实际授课时,通过销售计划来启动生产计划的制定。

采购情景为某校委托系学生会负责采购教师用文具(书、打印机、墨盒、笔、剪刀、笔记本、计算器,封笔,U盘,电脑,托盘),学生会需要根据学校的日常消耗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期间的采购方法选择、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都由学生会完成。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再详细给出其他情况,课程选择两个情景的主要原因在于,让学生直接去采购生产座椅要用的安全气囊、调角器等难度大,因此重新设置学生经常接触,较为了解的文具。另外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实际地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让弥补了学校没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不足。

3.2课程内容安排

通过行业调研和行业人事经理访谈确定与《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细分后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作为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归纳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形成项目。本文将《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生产车间设计、生产计划制定、供应商管理和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车间设计包括车间布局、库房布局、生产过程组织和流水线设计四个任务,共8课时。生产计划制定包括认识物流需求计划(包含eRp)、认识能力需求计划、制作Bom表、生产计划制定步骤和生产计划制定五个任务,共14课时。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调查、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维护五个任务,共14个课时。采购计划包括认识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两个任务,共6课时。

3.3课程考核

本课程摒弃传统的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采用过程化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设置考核任务,每个任务根据重要程度给定比重。学生的课程成绩计算方式为每个任务的得分乘以任务比重后求和。本课程生产车间设计比重为0.2,生产计划制定比重为0.3,供应商管理比重为0.2,采购计划制定比重为0.3。

生产计划作用篇9

关键词:全面计划管理;火力发电企业;应用

一、全面计划管理概述

全面计划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全体员工,其管理重点在于企业所有组织架构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全面计划管理具有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等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实现则必须依靠企业管理工作目标化以及管理系统化。在全面计划管理体系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将更具科学性,企业员工也将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二、火力发电企业中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

将煤炭转化为电力是火力发电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电力的不可储存性使得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环节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全面计划管理有助于火力发电企业预先筹划全局以及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其在火力发电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销售特点决定了其全面计划管理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计划、生产技术指标计划、检修维护项目计划、技术监督项目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党群工作计划等。其中,生产经营计划在全面计划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其他计划则是生产经营计划的辅助与补充。

三、火力发电企业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火力发电企业的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应包括组织机构、计划编制、审批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计划落实、监督、反馈、调整制度等一系列内容。

1.组织机构

火力发电企业需形成以高层管理人员为最终决策部门,以计划、生产、经营、教育、党群生活等为基础职能部门的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的组成人员除需具备基础的检查、监督、考评职责和能力之外,还需对企业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的职责和能力加以掌握与了解。

2.计划编制和审批制度

全面计划是指导火力发电企业年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其在制定过程中需与企业实际相符同时还需保证绝对的可执行度,其正式与实施还需经企业决策层审核批准;

3.计划落实、反馈、监督机制

在火力发电企业进行全面计划管理时,企业业务部门需担当执行部门和反馈部门,而全面计划管理部门则为计划监督部门,执行部门应定期将计划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存在问题等反馈给全面计划管理部门,并由后者对其进行或定期或不定期地工作抽查。全面计划管理部门需将企业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完场情况、存在问题及时汇报给决策层,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决策层则可根据其意见反馈对计划进度、工作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对任务完成方式、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估。

4.计划调整

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外部市场环境、设备和人员操作水平的影响较大,因此其所制定的全面计划的准确性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往往会与计划产生一定的偏差。对此,火力发电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既有的计划目标或指标进行调整,当然,企业计划调整并不是随意的,计划调整需有充分的理由,而决策者也应严格监督全面计划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调整原则进行调整。

5.奖惩机制

全面计划管理中奖惩机制的设立有助于员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全面计划,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员工个人价值观的实现均有着重要作用。火力发电企业中的奖惩机制应坚持过程与效果并重、效益优先、不重复考评、灵活性与刚性并重的原则。

四、全面计划管理在火力发电企业应用实例

在对全面计划管理的定义、火力发电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及其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以本市某火力发电厂为例来说明全面计划管理在火力发电企业中的应用。

1.设立组织机构

依据前文所述的全面计划管理内容及其管理体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该火力发电厂首先成立了组织机构。在全面计划管理领导组中,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经营副总经理为组员。领导组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具体的思路及策略,对全面计划中的各项目标及措施进行审核与批准,对计划的调整进行最终批准,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与指导,并针对执行部门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奖惩兑现。领导组下设了全面计划管理部门,部门主任作为部门负责人。全面计划管理部门在全面计划管理体系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具体操作和执行。

2.计划编制、执行、监督和奖惩

确定目标是计划编制工作的发端,对于火力发电行业来说,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应将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置于同等位置,而社会效益在发展目标中的占比理应高于经济效益,因此安全和环保是火力发电企业在进行目标确定时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制定销售目标时,火力发电企业首先要对市场环境、生产设备的健康状况、生产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其中,火力发电厂在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与研究时,主要分析对象包括发电厂所在区的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量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设备健康状况分析内容则包括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参数以及其运行时间、历次故障原因与检修等;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需对企业生产、销售岗位人员的知识技能、实践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岗位调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即我们所说的对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分析。各项计划初步编制完成之后,该火力发电厂的全面计划管理部门着手进行全面计划的汇总与编制工作,经由企业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全面预算之后可形成全面计划管理目标责任书。领导组审批通过之后即可进行计划印发。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均需按照该全面计划管理目标责任书承担自己的工作指标与工作任务。

五、结束语

生产计划作用篇10

关键词:企业生产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实践教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这是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信息化在各领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因此,企业资源计划中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正的把课堂的实习经验转化为将来的工作经验。

一、生产计划管理实践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准备

1、要组织好一次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就必须准备相应的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设施。其中包括形成局域网的计算机实验室,在服务器与每台计算机终端上都装好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软件。因为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内容比较多,为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最好给每个学生配备生产实习教材。实习前,要熟悉实习的内容,明确实习的目的,程序和方法。

2、实习之前,实践教学教师应准备好实践教学前的数据初始设置,包括新建账套,基础数据的录入,建立物料清单,生产准备数据的录入等。根据学生人数建立好账套。在实习过程中,每人一份账套,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管理的全部流程。实习完成后便于对每个人的数据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实践说明书

1、实验的目的。主要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了解目前,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情况和流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的信息化的生产计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eRp为主展开的,eRp系统就是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的运行模式相结合,合理调配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创造财富。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从企业的实际应用出发,以企业案例为背景,业务操作为主线,详细描述了eRp系统在企业业务中的事实操作过程,实习的内容也贴近企业的实际操作,其案例的内容包括案例目的,角色及分工,主要流程,案例准备,案例数据,案例实施等。

2、实习的内容。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主要以K/3系统为案例,它涵盖了生产数据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任务管理、重复生产计划、委外加工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存管理等基本业务。能够适应企业的个性化需求。K/3系统的单据设置了自由项功能,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增加所需的内容,自定义的内容可以通过万能报表或二次报表开发平台制作出来。也可以通过BoS平台来自定义企业的基础数据、单据和报表。

3、实习的步骤。进行初始设置要了解企业有那些基础数据,理解获取各项数据的来源和数据间的关系,掌握各项数据的维护方法。其中包括部门数据、职员数据、仓库数据、工作中心数据、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计量单位、物料数据、会计科目设置等(如图1)。主生产计划(mpS)是企业整个计划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产、供、销的桥梁,它将独立的需求转化为内部的计划信息(如图2)。主生产计划的来源是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并为物料需求计划提供需求信息。初始化及账套启用完成以后,就要录入公共基础数据,生产数据管理,Bom单的审核使用等。然后进入物料计划管理阶段,包括主生产计划计算、粗能力计算、物料需求计划、细能力计划等。在主生产计划过程中,可以根据能力情况,进行计划的调整。确定的计划将作为生产、采购的基础。主生产计划的主要功能为:为物料需求计划(mRp)提供需求信息。在计划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平衡,协调产销关系。生产任务管理系统,是在K/3系统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各子系统的基础上,采用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同时吸收Jit、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为工业企业提供从生产计划、投料与领料、供需计划与派工、生产检验与汇报、到产品入库全过程监督与控制的企业管理软件。生产任务管理系统,以物料、物料清单、工艺路线为基础信息,以生产任务为数据输入源:通过Bom单级展开,产生生产投料单与生产领料单;通过工艺路线展开,产生工序计划单;通过任务优先级设置,产生派工单。最后,进行对企业的设备的基础资料、保养和维修、安全事故统计、设备折旧等管理,提供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功能,实现用户维护设备的相关信息,对设备作保养,维修计划,同时反映设备检测、保养、维修情况,以及保养、维修过程中发生的物料耗用、资源耗用、人工耗用情况,记录设备的安全事故与原因分析,通过与固定资产相连接,实现设备的折旧处理,实现设备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运动过程。

4、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学生实习过程中运用的数据和最后,实验产生的结果,并要详细说明对生产实践的实际指导意义。

二、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一)根据生产计划管理教学实践说明书分配实习任务

一般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实习电脑,根据实习指导说明书一步一步地完成实习任务。在实习的过程中,在独立完成实习内容的前提下,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将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要求每个人所使用的数据不能相同,最后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环节中信息化管理的联系与差异之处。

(二)试验教学过程的纪律管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不能交头接耳、大声喧哗、随便走出实验教室,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认真完成实习的主要保证。

三、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与生产计划管理实践教学的展望

实践教学的主要成果就是通过实习撰写实验报告,必要时,根据实习过程结合到生产车间实地参观考察,对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在生产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教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金蝶K/3生产制造案例培训教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金蝶K/3系统生产制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