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5:00

数字化的影响篇1

【关键词】数字艺术;影视文化传播;影响;美学表现力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时代,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下,数字艺术应运而生,其指代的是基于数字技术、计算机程序等,对图片、影音文件等进行相应的分析,根据需求来编辑,以得到升级产品,使之逐步走向完美化。数字艺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无论是平面设计领域,还是在教学或是商业设计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在理解数字艺术的时候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其对当下的影视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数字艺术的相关内容

从广义上来说,数字艺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数字化的艺术,指的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平面设计,并以万维网为媒介传播的所谓“纯艺术”,包括一切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并且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如数字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从狭义上来说,数字艺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处理与艺术相关的如设计、影音、动画等艺术作品,俗称为CG[1]。

二、现阶段数字艺术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美学表现

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电视作品,都是大众传媒方式之一,具有文化传播责任,也就是说电影电视作品不仅要给大众带来娱乐,让大众能够观赏到更多丰富的影视文化作品,还应当在作品中进行文化输出,这是影视工作者的重要社会责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句话常常被人说起,对于影视文化传播行业来说,此话体现在进行影视文化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从生活中去获取创作灵感,是影视作品中的“写实”部分,而“高于生活”则主要体现于影视作品的艺术创造,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将生活中获取的灵感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之更深入人心,向观众传递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其不单单只是简单的生活写实,更是创作者思想文化的输出,高于生活中所包含的内容,而这也是影视作品中“虚”的体现[2]。数字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能够将抽象的、虚拟的事物进行具象化,无需摄影设备拍摄真实画面,直接于后期利用数字技术来进行虚拟创作,常见的如科幻片、灾难片以及一些战争片。比如曾热映的《流浪地球》《金刚川》等作品,都充分利用了数字影视特效技术,电影中的诸多镜头不可能出现于现实生活中,都是利用数字艺术来呈现,给人们营造出虚拟的却又让人感到真实的画面。基于此,可以说数字艺术是影视文化作品中构建“虚”的美学手段。但并不是说数字艺术只能表现影视文化作品中虚拟的部分,其也能够彰显真实的艺术部分。利用数字艺术来进行影视作品中的叙事描写,服务于影视作品主体的时候,也能展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虚实结合的体现,例如在《阿甘正传》中,阿甘与三代总统握手的场景是虚拟的,但是这三位总统却是真实存在过的,通过数字艺术形式将二者相结合,便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让观众感到震撼[3]。

三、数字艺术对影视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数字技术成为重要手段,拓展了影视艺术表现空间。在数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其已经成为影视技术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之一。相较于传统的影片或是广告片段来说,曾经难以于摄像棚中实现的画面,如今都不在话下,仅需利用后期制作,充分发挥3D技术、ae软件的作用,便可以将虚拟的画面真实化[4]。从最初的imaX技术电影《阿凡达》到《流浪地球》,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数字艺术感,充分发挥了数字技术的作用。在一些动画类影视大片中,数字技术更是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玩具总动员3》《蜘蛛侠平行宇宙》《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获得了不错的票房,高级的电脑特效制作,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深受观众喜爱。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影视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而且使之更加独特。一方面,强大的影视制作软件开发公司,为影视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这些影视工作人员能够制作出一些无法通过摄影创作出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一些虚拟的、不同于真实世界的事物和人物形象等。数字特效技术在电影中的使用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代表作品是《泰坦尼克号》,其通过数字模型呈现出了泰坦尼克号邮轮的形象,以及其沉入海底的壮阔,《阿凡达》的制作则是数字艺术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完全依赖于数字艺术的作用来进行整个故事的表演,极大地拓展了影视文化表现空间,可将人们的想象力呈现在荧幕中,也使得影视文化题材范围更大,不受现实所限制,丰富了影视文化的表现形式。(二)转变影视制作理念,促进影视行业转型。数字技术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影视制作观念,在部分情况下,可使用抠像方式,来解决影片中的问题,演员无需在真实情况下便能做出相应的表演。当前,部分影视文化著作的特点,在于完美的电脑特技,后期制作软件的科学运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画面印象[5]。比如,在电影《返老还童》中,主人公的老人面容生动而形象;《最终幻想》中利用影像捕捉技术来制作所有演员的表演,使之更加逼真。这可以为观众营造一个完全不同于实际生活的世界,并且加深体验感,使之仿佛身入其境一般。影视作品即使无需演员,按部就班地在规定场所中完成每一个场景的拍摄,也能够得到逼真而令人满意的效果,数字技术的出现,让更多电影制作者转变了传统的拍摄模式,开始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打造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将虚拟的布景和真实的生活相融合,制作出虚拟的效果。随着数字技术的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传播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顺应时代的变化,开始追求新的突破,不断地创新,以开拓出新的影视文化制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刺激了影视文化行业的转型和创新发展,为其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一方面,数字艺术的发展,优化了影视文化传播人员配置。在信息化时代下,影视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日常娱乐,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别的影视作品。这种对影视作品巨大的需求,给影视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使之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促使不断地优化自身结构,对影视作品制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简化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流程,带来更多的便捷,还催生出多个新兴影视制作岗位,比如3D建模师、影视特效师等,这使得影视文化传播行业的人员配置更加完善,使之发展更具专业性,走向了产业化发展模式[6];另一方面,数字艺术具有一定的商业娱乐性,这对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性作用,使得商业电影有着较好的发展市场。在以前,由于技术条件未能达到当下这种程度,以至于数字艺术在影视文化传播行业中的应用不够广泛,而且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大多数电影依然是传统的影视形式,并没有诸多的电影特效,也未追求观众极度的视觉效果,主要以故事类、文艺类作品为主。但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的21世纪,数字艺术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势在必行,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带领影视行业走向了全新的道路,满足了观众的“快餐式”需求,让观众在视觉体验上更好,起到刺激解压的作用,商业电影也随之蓬勃发展。(三)数字艺术提供了创意,探索电影本质。数字艺术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能够为影视艺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创意,使之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为观众提供多种多样,更为丰富的影视作品。影视文化的具象化,对创作人员的想法有所限制,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拍摄一些纪实作品,而对于一些浪漫主义影视作品,或是颇具想象力的影视作品,很难将其具象化,在拍摄中付诸实际。但数字艺术的应用便能够解决这一困难。比如,以《妖猫传》为例,在过去这种电影作品很难真实拍摄出来,人物的联想、描述很难被具象化,还有宏大的场景也难以真实体现,但有了数字技术的支持,在后期进行软件制作之后便能完美呈现。无论是影视作品创作者,还是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期待更多,想象空间也更大。此外,当数字艺术融入于影视文化传播行业中时,促使人们开始追溯电影的本质。电影作品到底是用于纪实,还是将虚拟的故事呈现出来,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早期有专家认为,电影的本质应当在于复原物质现实,在过去电影后期制作仅是简单地对原有画面进行再创造,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却让后期制作功能更为强大,能够给观众的视觉带来极大的冲击。

总之,数字艺术对影视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在影视文化传播行业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数字艺术的研究,充分发挥数字艺术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妍钰.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0,(08):221.

[2]周世明,刘煜.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J].数码世界,2017,(3).

[3]肖蓉.浅析数字影像艺术对电影视觉艺术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7,000(006):38.

[4]胡艳琳.浅议数字化技术对文艺的影响[J].云梦学刊,2016,(1):123-126.

[5]吕志强.浅析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7,(4).

数字化的影响篇2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工业设计影响

数字技术仅用了几十年就让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开始向数字化时代过渡,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对工业设计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层面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技术工具对工业设计平台与媒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基于数字虚拟空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工业设计师在设计手段、设计媒介等方式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文化和美学观念,这就对工业设计师在设计理念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综合起来讲,数字化时代对工业设计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设计趋于数字化与智能化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促使工业设计从传统的二维空间拓展到虚拟的三维空间,数字化的工业设计流程,从理论上讲已经脱离了各种各样的尺、规、笔、纸等传统草图绘制工具,同时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数字化设计平台可以提供概念设计的虚拟空间,将设计师从传统繁琐的手绘设计过程中解放出来,将工业设计引入数字化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技术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技术平台,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以及数字化感性技术。

同时,数字化技术促使工业设计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产品的智能化,构成了人、机(产品)界面符号认知系统的新语境,使人对产品的认识和操作改变了以往人与产品硬件的密切接触,从而使劳动强度、工作效率、环境安全得到了根本改善。比如:人对数控产品的操作,只须按相应的指令输入设计数据便可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所具有的人性特点更加符合人的情感交流方式,而使人和产品的关系变得亲和与融洽。

二、革新工业设计理念

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及网络已经从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深化到影响人们的意识观念,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普及下,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和信息交流中互联网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魅力,导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交流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以网络为中介的交流方式,于是工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不得不随之改变,数字化对工业设计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环保为中心的绿色设计理念。在数字化技术时代,人们在产品设计上除了关心产品设计的质量、利用价值,更加趋向于关系产品设计的环保型以及产品设计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理念。以绿色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上也较为突出,数字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结合,其中包括了对人文生态的重视。绿色设计要以人类自然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和使用效率,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总体布局上将建筑与道路尽量安排在生态压力最小的位置上,减少或不构成对生态的破坏。

二是时尚的个性化设计理念。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大众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个性化与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们也将随着传统的格式化设计转向迎合客户的个性化设计。与此同时,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个性化产品所能提供的广阔市场与前景也为工业设计师们提供了充分展示才智的机会,追求时尚与个性化同时也是工业设计师自己的追求,一方面数字化的发展环境促使工业设计师设计理念朝向时尚化个性化趋势发展;另一方面,许多设计师自身的时尚化与个性化设计理念也不断推动者消费市场的个性化发展,引导时尚潮流前进。数字化时代使个性得到尊重与强调,那些具有个性的设计师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他们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三、数字化技术提高了工业设计效率与质量

在数字化时代,以计算机为主导的设计工具和系统承担起了设计过程的大部分事务性、重复性的工作,只是把机器难以做到的事情——思维和创造留给工业设计师,从根本上改变了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设计师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的状况,同时由于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业设计的分析、创意等方面,在现代工业设计趋向多种学科集合的趋势中,工程师、设计师以及经济师需要紧密合作起来,把整个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工艺、施工预算等活动体系整合起来,极大的缩短了工业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为工业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建模工具,大大减少了对设计师个人美术技能的要求。工业设计是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设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设计者的美术技能,这样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及设计师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美术技能的提高,而且设计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图形的绘制与修改,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后,原先必须用画笔及特殊技能才能完成的效果图,现在通过caid(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中提供的大量工具就能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大大减少了对传统美术技能的依赖,弥补了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美术技能的差异,同时也使得制图时间大大缩短。还使得设计对象的透视与阴影关系更为准确、生成的模型更加精确美观,所包含的信息也更加丰富,从而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来考虑设计的细节问题。此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还可以生成许多用传统的方法难于实现的特殊效果,这样就可以给设计师们提供更大的设计空间与设计自由度,使设计师的想象力以及创作欲望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发挥。数字化技术还为工业设计师们提供了设计知识的积累、知识收集以及知识再利用的各种有效途径。由于数字化的资料便于获取、存储和再利用,使设计工作的知识积累变得更为方便有效。在设计时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各种成果和资料,还可以将自己的设计结果及其他设计师的设计结果存储起来,进行设计积累,从而使新的设计可以从更高的起点开始,并如同搭积木一样的有趣工作。设计知识的积累和再利用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约设计费用,并可以使以往工业设计师独享的知识变成一个团体,乃至所有团体的共有资源。

数字化技术可以消除设计交流的屏障、距离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工业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及协同工作更为顺畅。数字化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资源,极大方便了设计组内设计人员之间与不同设计组之间以及不同设计专家之间的交流,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对产品进行协同设计、评价及沟通,进行集体设计,从而加快了设计进程,减少了设计费用。数字化系统还可以将工业设计的初期规划、方案设计直至末期的视觉传达设计等各个设计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之间的衔接更为准确,更为平滑,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可以为其后的设计过程所直接作用,可以直接将工业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转化为生产或施工图纸,甚至可以直接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相联结,这不仅可以缩短整个设计的施工或生产周期,减少模型转换的偏差,而且可以帮助设计师从设计到生产等多个方面上对设计方案进行整体的考虑,从而大大减少各个阶段间可能出现的误差与矛盾,最大限度地加快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量,并且可以大大节约各个阶段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今天,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和先进的绘图软件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设计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有效的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和调整;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设计师不仅可以通过三维效果图了解产品完成后的虚拟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型,展现设计的真实效果。绘图软件的制造商们已经宣称“只要你想得出,我们就可以做得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大大的在加快工业设计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业设计质量。

总之,数字化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技术层面到工业设计的理念层面,现代的工业设计都无法脱离数字化技术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在技术支撑手段以及工业设计理念上也要与时俱进,以数字化技术进步来推动工业设计技术与理念的创新,实现工业设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宏轩.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6)

数字化的影响篇3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影响

引言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消费者对医院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医院各科室、部门的管理也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1]。数字化管理措施在医院管理的多个环节被应用,且取得了满意效果[2]。现将我院西药房应用数字化管理前后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数字化管理对西药房管理的积极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之前的资料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之后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化管理实施前后西药房药品盘存时间、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以及药品报损率、账实相符率。

1.2研究方法

西药房在应用数字化管理之前,药物配置、划价以及销账、药品发放等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工完成。2016年1月份以后西药房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药品科目、药品配置、销账、划价、发放等环节。在医院内部局域网下,所有科室的计算机内资源共享,各科室医师开具电子处方,各终端计算机都可查询显示处方信息及其执行信息。对应岗位的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完成划价、收费工作,西药房计算机系统可收取相关信息,进行药品审核、配置、发放工作,在患者前来取药时,药房内的药品发放人员通过扫描门诊号即可调取对应的电子处方,并进行配药和发药,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所需药物。另一方面,计算机系统还管理西药房内药品库存情况,在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系统自动对药物使用、购入情况进行数据加减,提供库存信息随时查询服务和报警服务,详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2结果

选取西药房数字化管理实施前后12个月的药品盘存、报损情况及账实相符情况的资料统计发现,实施数字化管理后药品盘存时间(1.6±0.8)d以及药品报损率(0.05±0.02)%、账实相符率(95.6±1.15)%等指标明显优于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数字化管理前后各550份患者资料统计发现,实施数字化管理后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20.1±1.3)min,明显低于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院日常医疗服务中窗口较多,西药房是其中重要的窗口部门之一,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反映了医院总体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对外展示窗口[3]。西药房的工作还直接影响药品安全、用药质量、服务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过去西药房采用人工管理模式,患者取药时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取到药物,药房内工作人员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盘点、销账、划价等,工作效率比较低下[4]。西药房还赋有药品监管、用药监督等职责,其药品管理、发放工作非常重要。应用数字化管理后,西药房内工作效率更高,节省时间的同时药品管理及发放工作更加高效、准确,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5]。本次对比数字化管理实施前后我院西药房的药品管理及发放情况,发现实施后药品盘存时间(1.6±0.8)d以及药品报损率(0.05±0.02)%、账实相符率(95.6±1.15)%、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20.1±1.3)min等指标明显优于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提高西药房药品管理及发放效率,缩短取药等候时间,减少各类人为失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宁姿.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数字化管理措施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8):765-766.

[2]韩伟,王艳萍,韩慧侨,等.门诊西药房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6):181-183.

[3]欧阳宇,闫彩霞,廖义芳.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差错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71-73.

[4]卢道兵,梁茂本.自动化发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6,45(29):4162-4163.

数字化的影响篇4

1数字化革命的概念、特征及

影响

2011年在美国人杰里米·里夫金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字化革命”这个概念,概念提出的瞬间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数字化革命”也称“第三次工业革命”,指的是近30年来以信息交互技术和新能源循环利用为目标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不仅包括基础制造业转型升级,还包括新能源数字网络平台革新,而且包括电子生物、新型材料和3D打印等技术延伸。结合上两次工业化革命,我们看到,随着新型技术的研发成果在众多产业中展示,并且正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实践,第三次产业革命又一次努力塑造着我们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预计会给全世界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相较于前两次,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了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智能机器代替了体力劳动,并且在将来还可能替代脑力劳动。在过去的30年里,数字化革命逐渐向人性化、智能化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基础制造业、新型农业、商务物流、远程控制系统以及社区服务等产业的普及应用,更多地把人们从繁锁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数字化产业浪潮的推广和应用,人类社会终将实现智能化的生活和学习。

目前的数字化产业,代表性技术为:3D打印技术、众包服务、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远程家居控制系统、数字化教学等多方面的集约化、综合化的技术体系。数字化革命的特征是: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化、人性化、极速化。第三次产业浪潮的理念和技术的传播应用及推广将不再受到地域、国界、政治等的限制,真正实现全社会的传播与发展。

2国内外对于对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状研究

在时代特征转变这样一个前提下,应对设计教育方式予以相当地重视。目前在微信团队推广中多次提到的一个“无边界学习”的概念,就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物联网和互联网平台的多方向、多维度的学习条件下,由新加坡政府在2010年的一次教育技术大会中提出的。

美国政府于2010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要求将数字科技应用为革新国家教育制度的方法,特别强调以科技促进学习,并为之制定4个阶段: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深化数字信息技术应用;3)制定了教育技术学习的七项具体标准;4)提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

中国人把计算机、英语、汽车驾驶作为21世纪必须掌握的技能。为了更好地在21世纪生存,美国人制定了具备生活能力标准,而“数字修养”正是技能标准四维空间中的一维。数字修养即信息素养,在现阶段的很多国家教育制度中设立,作为艺术类教育工作者,如何转变设计教育方式并使之适应社会、学校、学生之间的完美沟通,成为提升当前时代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当前设计教育方式的局限性

第三次产业浪潮同前两次一样,也是一个创造性“替代”过程,在开创新科技、新材料、新发明的同时,肯定会对原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国家分配制度产生冲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设计教育方式也将产生变革,我们要加快设计教育方式的转变,进而增强教育科技的竞争力。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谁能把握第三次数字化革命的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界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次产业浪潮的创造性“替代”过程,也是传统中小企业以及传统行业消失的过程,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设计教育未来的出路。因为以机器人、3D打印机、电子生物技术、自动驾驶、众包服务等具有数字化革命特征的先进技术和组织设计管理方式在不断地淘汰着基础劳动者,只有及时调整我们的设计教育思维,才能在新型生产和设计服务环节中站稳脚跟,赢在未来,真正的实现家庭工坊的设计制造和个性定制服务。

随着各种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时代特征和教育媒介的发展,当前已具备了学习时间的不间断性,学习空间的无限性,以及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人们在传统教育教学中获取的知识及能力,已经不能更好地为当下的时代服务,当传统的统一大纲、材的设计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兴趣弱化的时候,我们也要警惕一些网络等媒体和平台带来的非道德的、愚昧的、世俗的非法信息的侵害。

4数字化革命对设计教育方式的影响

4.1对设计教育资源的影响

数字化教育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是多维的、非线性的,实现了多种方式的组合和链接,从枯燥的文字中解脱出来,进入到互动的交互性的以图像、媒体、声音、动画为主导的知识世界中,这种“环绕”的多维度学习方式,将我们的学习和思考、体验及设计结合到一起,大大提高了知识的涵盖性和教与学的效率。第三次产业浪潮不仅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播媒介和载体,更突破了语言文字的限制,而且知识的传播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空间服务系统,将我们的知识体系带入极速化的模式中来,使我们的教育资源越来越“数字化”。

作为设计行业的教育者,我们看到设计行业资源的多样化和系统化,以美国开源网站为首的设计服务平台不断的爆炸式的资讯冲击着我们既有的知识体系,如何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适当汲取或浏览来自已有或当下的优秀设计作品,而不是被各个国家的不同流派的设计形式和设计语言所束缚,需要我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坚定性。

4.2对设计教育理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与学的环节中处于支配地位,由于传统的尊师重道和因袭的教育模式,部分教师缺少了些时代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相对的单一和贫乏,严重制约学生综合性、开创性、个性化的发展。当下网络平台的普及,大学生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对新事物新问题的看法,不再仅限于学生层面或者学校层面的思考,学生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和专业化,与传统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源头把握和控制知识以及理解的传播,积极发挥在教与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带动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同时也转变自身的教育习性,更新自身陈旧观念,进而促进学生以及学校对第三次数字化革命的推动,以更加适应时展的要求。

4.3对设计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设计教学方式具有相对的统一性,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相对统一,数字化革命的进程加快以后,学生们就具有了一个更加方便学习、更方便操作和交流的学习环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进度和专业能力,在专业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的个性或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教育工作者,要从“一大片”向小组式的教学模式改进,因材施教进而实现教育部近期提出的“异步教学”理念。

设计领域的专业院校已经在思考设计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认可性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性强,但是沟通能力、再学习能力、综合性能力的不足显然与社会、企业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和实践的结合力度,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协同创新创业,实现教师和学生、学校和企业、单位和国家的共赢。

5总结

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努力塑造着我们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各种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时代特征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人们在传统教育教学中获取的知识及能力,已经不能更好的为当下的时代服务。作为艺术类教育工作者,如何转变设计教育方式并使之适应社会、学校、学生之间的完美沟通的要求,是目前时代变革所提出的新课题,而积极更新自身陈旧观念,适应新的设计教育模式、适应新的设计教育理念、熟悉新的设计教育资源,是改进设计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及自身素养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数字化的影响篇5

一、教育数字化在高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庞大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是非常稀少的,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是从教科书、教师讲授和课外辅导资料中来的,不仅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也使得教学效率持续低下。而教育数字化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在网络上学习知识,通过社交网络快速与同学交换信息与资料,以教材为主,以信息资源为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能够灵活地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习和谈搜,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当数字化在教学中实行之后,传统的教师为主地位默默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地位得到凸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指路人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起到组织、引导、督促的作用,不再处于传统教学中的强势地位,而将更多的自由还给了学生。由于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网上搜索自己想找的资料,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使学生能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将数字化引导课堂之后,教师可以作为学习中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成为学习中的主人翁。

二、科学引进数字化技术,促进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

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在高校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够将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相融合。为了能够实现数字化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个方法:

(1)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数字化培训

高校教师是教育数字化开展的实行人,因此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水平决定了教育数字化是否能够贯彻落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技术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熟练掌握对各种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操作,学会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文档、数据表格,并能够使用网络技术对网络课件进行浏览和下载,从网络上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并能够采用远程操作的方式将资料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学会灵活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远程教学法等综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来灵活对这些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切换,提高高校教师运用现代化、数字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2)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为了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我们首先应规范信息化内容。教学资源信息化应重点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三是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素材类教学资源和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是基础,是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对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使教学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定位相适应,同时规范其筛选标准;多媒体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内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其次,明确信息化标准。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规范教学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和制作要求、统一、规范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一是从教学资源开发者角度提出一些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二是教学资源使用者角度,为方便使用这些教学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标注属性,其属性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直接依据:三是从教学资源评审者角度提出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标准,作为使用者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四是从教学资源管理者角度提出管理这些教学资源的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3)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特性,将学生与教师的电脑连接成为一个内部的教学系统,让教师的教学展示能够呈现在学生的电脑上,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对学生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参与,并实现小组讨论的方式,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享和控制。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既可以实现学生的独立学习模式,也可以实现多机互联的合作方式,在当前很多计算机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期间对学生的任务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按照小组的任务分配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帮助其他学生完成任务,从而体现了团队合作能力,使计算机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比如,近年来,网络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利用网络,能够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并且,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随时开放,教学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得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学场景,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利用可以使用的信息资源,对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数字化的影响篇6

关键词数字化;碎片化浏览;纸质阅读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1-0079-02

回顾数字阅读、新媒体传播的蓬勃发展的短短几年,真有颠覆之感。回顾2008年,还在广泛使用的索尼爱立信K810,屏幕只有两英寸大,最多可显示80个字,而且wi-Fi还没普及,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数字化阅读,可以想象是多么繁琐的事。随着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设备不断升级,还有无处不在的3G、4G网络信号,将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放入阅读设备中轻而易举。

然而,数字化阅读经过一轮轮硬件升级及与内容提供商的反复磨合也逐步进入了商业模式和消费倦怠的瓶颈期。面对如此状态,阅读本身也在不断被重新审视、重新定义:

1)浅度阅读,即资讯阅读,对应着纸媒时代的报纸,目前已被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所替代,报纸的经营遇到沉重打击,订阅量大肆滑坡,广告收入急减。

2)中度阅读所对应当期刊杂志、休闲图书也已被碎片化和社会化广泛推荐,读者对纸媒的兴趣已大打折扣,期刊及大众读物的传统纸媒销售日渐下滑。而数字出版形式将是未来中度阅读的主流,它在社会化媒体、阅读垂直社区、Sp、门户、手持终端等业务中的增长空间是最大的。

3)深度阅读,即思考性、赏析性阅读。通常长文能够提供更多丰富的阅读体验,通常在纸媒上更能实现,包括正文的字号、行距、字体的选择及图表的布局,封面的图案、整体板式的设计等都能给读者以不同的体验。

大脑和肌肉一样,通过锻炼会产生相对的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如果大脑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经过科学家研究指出,数字化阅读是“F形阅读”。所谓“F形阅读”,是用字母F模仿数字阅读养成者的眼球活动轨迹。这种阅读方式,使大脑在看任何读物使都会像读网页新闻那样,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略读。这种方式已经是不少人下意识的阅读习惯。

数字化技术在发展,使我们的阅读碎片化,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然而,数字化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多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交替冲击,并常以超链接形式出现,跳跃性很强。很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可不断地被链接导引,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已远远偏离了最初的主题。“走得太远以致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句话可谓是对数字化阅读的最好描述。

深阅读-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化碎片式阅读堪称耐心杀手。数字化阅读使眼球不断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并点击阅读,丰富多样的信息不断刺激转换注意力,很难锻炼耐心。而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由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计入深度阅读,并体味深阅读的乐趣,逻辑思维也能产生互动。数字化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很难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据统计,2014年美国成年人每天上网的时间已超过5个小时,我国这一数字已接近4个小时。这一状态确实令人堪忧。然而,《华盛顿邮报》最近的一项调查,却让行业专家深为困惑:无论是教科书的出版方、书店经营者,还是读电子书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提供的调查数据结果相当一致,即当代年轻人仍倾向阅读纸质书,不管出发点是消遣还是学习。

阅读时的一心多用,在阅读纸质书时,发生概率只有1%,而在屏幕阅读时发生概率则为99%。在屏幕上阅读会导致的问题,这两年也已经引起了脑神经科学家的注意。他们认为,跟语言和视觉不同,人脑并没有专门负责阅读的基因,而是一个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可塑性的机制,它会根据人们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而形成阅读习惯。屏幕阅读和纸质书阅读,仍然是两种非常不同的体验,甚至对于两者之间这种不同的认识,他们要更深切;同时,他们更愿意选择用纸质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美国21岁的大学生库珀・诺德奎斯特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为什么他宁愿阅读900多页的纸质版《论美国的民主》的原因:作为学习政治科学的学生,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头脑中建立一张地图,标明知识点的位置。这样的理解就是感性的。其实已经有研究表明,读者记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照相式的记忆,是对整页形成印象;另一种是框架式地记住文本的布局。研究者认为,对于理解来说,这种记忆方式扮演了关键角色。

但是在电子屏上阅读,这基本很难实现,因为对着屏幕阅读时,我们大部分时间是浏览式的,只有16%的人,能够在屏幕阅读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当我们的读物要求我们放慢速度、字斟句酌的时候,我们需要克服已经形成的浏览习惯。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数字化阅读似乎是大势所趋,教育部门会为教室购置多媒体设备,甚至平板电脑也已经进入课堂,成为学生人手必备的课堂学习辅助,纸质书正在被数字化。但是,这个进化的趋势也已经出现了问题,应该得到关注。阅读载体和阅读形态只是表层问题,而由阅读习惯所决定的对内容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的变化,才是更应让人担心的。

综上所述,指出数字化阅读的缺陷不是要否定数字化阅读,只是提醒人们注意技术化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引导培养上,不应过早养成数字化阅读的习惯。大船和大飞机在航行时要平稳得多,青少年就像小飞机或小船,在尚未成长起来之时就一头扎进未知的数字化海洋,绝非明智之举。只有打牢根基,才不至于在数字化信息的大海中迷失,才不至于随波逐流而变得浅薄愚蠢。

参考文献

[1]张贺.数字化阅读会让人变傻吗?[n].人民日报,2015-3-8.

数字化的影响篇7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影响分析

1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基本内涵及优势分析

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的基本内涵。通俗的说,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变电站在整个电力运行中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在采集阶段、传输阶段、处理阶段以及输出阶段的模拟化信息转变为自动化信息,并在此过程当中构建与之相对应的通信网络以及通信系统。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特点分析。从应用性角度来说,数字化变电站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模拟信息化变电站系统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一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下,各类功能的实现集中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完成,从源头上合理控制并完成了各种处理功能涉及到的设备重复性运行问题;二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使变电站运行的相关指标数据的测量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强:三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使二次接线的作业方式简化,提高了变电站系统的可操作性;四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使运行系统相关信息能够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有效的自动式检测,保证了变电站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及其技术应用分析。我国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在云南生吴家营建立了首个数字化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变电站代表着我国现阶段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从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角度上来说,自动化系统共有间隔层、站控层和过程层这三个方面。三个层次在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借助于高速网络实现信息数据通信。整个变电站在GooSe网支持下实现对各开关装置和信息传输装置有效的控制,在光纤通道的辅助下,使整个变电站运行系统的信息传输可靠性有所提升。

2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基础技术分析

ieC61850标准分析。ieC61850标准的特点是在整个通信协议当中引入有抽象通信服务结构装置。通信服务结构装置的应用使变电站运行中各种自动化功能的实现与具体网络协议之间保持独立关系,这使变电站更为有效的应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关键在于通信服务结构装置实现了智能电子设备的有效隐藏,使变电站功能在多个智能电子设备中有效分配,提高变电站功能运行的稳定性。

网络技术分析。在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下,变电站数字化通信功能有效提升与强化:一是借助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综合应用,其具备的全双工输出特点以及微网段传输特点能够确保变电站在运行中的通信问题性,这对变电站建设提供了技术性保障;二是借助对ieee802.1p排队技术的应用,能够是具备高优先级数据帧对应更为有效的响应速度。这一技术的应用中,变电站下的过程总线可以实现与变电站总线合为统一物理网络,提高了功能的有效性。

3数字化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的有利影响分析。基于继电保护的机制和基本架构体系因素的考量,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使继电保护呈现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支持下,网络化数据交换代替了传统的继电保护模式。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使继电保护方式、对象以及信息不再是绑定状态,通过对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实时调用,对各类型的用户实行差异化的管理;二是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支持下,对整个电网运行系统的数据以及智能电子设备故障信息及时获取,这对有关信号回路状态的监督控制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三是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支持下,高压断路器二次系统对电力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应用的基础上,智能化操作需在智能电子设备软件应用的基础之上有效实现。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给继电保护带来的挑战分析。建立在ieC61850通信协议之上的变电站表现出的结构体系为分布分层结构体系,在映射技术和服务接口综合应用之上确保智能设备交互性操作的有效性。这对继电保护有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在设计中有着明显的特殊性,确保物理设备在逻辑节点的连接下完成相应功能;二是变电站的安装以及调试作业系统需要持续完善交接性试验,在试验中针对ieC现有工作方法及特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完善,确保数字化变电站运行安全与可靠。

4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

运行管理方面的转变。在运行管理上主要的变化在:一是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能够对信息的传输、电气量的采集和跳合闸控制命令进行全面监视,例如,清灰、状态核对以及铭牌核对等;二是在数字化变电站下,电子式通信设备大量的运用,实现了继电保护动作的准确率,在巡视过程中应该将巡视对象调整为检测各个通信设备的完好性。

检修管理方面的转变。在检修管理上数字化变电站也发生了转变:一是常规的模拟量输出校验仪已经不能满足检修需要,因此要采用新型的校验设备。新型的数字化校验仪有着体积小、试验线接线简单、绝缘要求和功率要求低以及无a/D转换过程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它无需模拟量输出从而为质检员工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二是数字化变电站因为二次设置装置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保护设备和回路验收项目及标准都会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智能新断路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大量的二次电缆,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避免因直流系统降压而造成的断路器举动这一现象的发生。

5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性以及应用数字化变电站的显著优势,结合有关数字化变电站相对于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能够为我国有关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成君,张恺凯.数字化变电站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工电气,2010(4):34-35.

[2]何世恩,刘峻.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对继电保护专业的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2):78-79.

数字化的影响篇8

医院数字化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院数字化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数字化建设。而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是其主体。决定着医学信息服务水平和传递医疗共享资源的质量与安全。为此,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应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医院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医院数字化能在网上预约就诊、影像数据、财务管理、电子病历、医疗数据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当前部分医院领导重医疗轻管理、发展意识不强、尤其是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等因素制约着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为此当前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属于起步阶段。

医院的竞争实际是信息与资源的竞争,而信息与资源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医学信息人才对信息化管理和多学科合作等方面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与服务水平。医院迫切需要引进与培养更多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就医速度与服务质量。最终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数字化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院信息管理人才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的积极影响。传统的医院对患者的信息主要是人工进行的纸质储存。对其信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等。但随着信息化的运用与普及,使得医院的信息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高。另一方面。医院数字化使得医院信息管理在时间、空间等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了网络桌面管理,实时动态管理医院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能协助其他科室查询病人资源,便于诊断与治疗,形成共赢。

医院数字化给予医院信息管理人才机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这意味着引进和培养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成了医院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实行信息数字化管理,其涉及医学学科、信息学科以及管理学等知识,三方面相互渗透融合,这就需要从事的信息管理人才是不只精通医学知识。还要精通信息的知识与技术,即“通才”+“专才”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就目前情况而已,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需加强培养该方面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必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市场需求的弄潮儿。具有宽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信息化管理人才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的安全性:医院数字化便于信息数据储存于计算机或磁性介质中,数据集中储存于小的储存空间。但其方便复制数据,介质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极易被人全盘拷贝以致数据泄露为他人所用,此外,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旦计算机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或病毒浸入。易造成数据丟失、篡改以及泄露等,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信息管理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医院数字化管理不仅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与管理知识。目前部分医院的信息人员具备很强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但其医学知识相对薄弱;部分人员具备较强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但其计算机能力相对薄弱,均不能出色地完成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为此。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需具备较高的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迎来挑战:医院数字化的发展与应用,对其内部的控制管理的重点工作产生影响。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信息的准時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医院和患者信息的安全。为相关医生或科室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提高准确率和工作率。医院数字化的应用不仅要控制管理信息管理人员,还要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为此,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对象发生改变。无形中增加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讨论与建议

转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观念与思想。与时俱进。医院不应再重医疗轻管理,不应对信息进行纸质管理。这样信息不仅容易丢失,工作量大,成本高,市场价值不高。尽早让医院领导和信息管理人员认识医院数字化对医院和自身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终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医院数字化建设要从“面向业务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加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及时对其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定期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技能学习训练与思想的更新。不仅要求医学信息管理人员能高效地管理医院信息。还要有信息风险防范意识。能科学地预测、评估和管理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与稳定。

加强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医院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医院需要引进和培养更多既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具备牢固的医学知识与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部分医院发展不起信息数字化其根本原因为其缺乏相应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相应院校或医院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院校可在培养内容如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将医学、计算机和管理知识三方相结合进行。如在医疗数据联机分析、医疗数据挖掘和医疗数据可视化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例。这样更容易培养出具有通才和专才的技术型医学信息管理人才。从而满足医院业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信息管理技术不全和信息系统安全性较差将会对医院数据产生重大安全隐患。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落实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建立全面的可视化和控制手段。一方面。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软件,动态监测敏感信息和将信息数据储存安全区域。一旦发现不寻常时情况。系统可立即报警。

加大行政和财政的投入。如要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等都需要投入资金和行政规范,为此需要财政和行政的支持,从而才可保障医院信息数字化的正常运行于发展。

数字化的影响篇9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统计工作

一、医院统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医院作为公益机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状态,为了更好的关爱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得以彰显,从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统计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对医院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以前的技术发展受到限制,统计工作并不完善,很多信息收集不够、正确性有待考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在统计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院的统计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来源多样性。传统的医院工作当中,医院的信息统计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人工进行,因此信息来源受到限制,而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广泛,通过网络个医院的信息可以互相交流,统计手段也放弃了传统的人工方法,通过计算机,是的统计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二)数据更新快。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而通过数据化的发展模式,信息统计工作更加简单高效,不再像以前一样困难,便利了医院的统计工作。而信息的更新有利于医院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病人的健康服务,对社会叫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信息的利用存在问题。任何实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当我们看到医院统计工作顺利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利的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医院在统计时勉励这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信息量大、统计工作复杂、信息的真实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医院的统计工作带来了麻烦,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仍需不断改进工作,尽可能的完善统计工作,错金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在医院统计中发挥数字化的优势

医院统计工作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医院的发展、也更为了广大患者的健康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统计工作当中要着重展现数字化的重要性,发挥其优势推进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可以说离开了网络寸步难行,不仅在医院的工作当中,甚至在各行各业,网络的作用都不可小觑,因此要想发挥数字化的优势,网络是最重要的资源。医院的统计人员利用网络可以不断拓宽信息的来源,促进信息的更新和多元化,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其次,完善医院统计机构增强统计的作用。统计是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做好统计工作关乎着医院的未来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统计机构,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当中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数据化的优势。在未来医院统计工作发展中,要充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促进医院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数字化对医院统计工作的影响

医院统计工作开展以来,其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统计工作也不断完善进步,统计的数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数字化对医院统计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善医院的技术环境。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效的促进了医院信息收集的完善化,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发挥医院统计工作信息、咨询、监督等方面的的作用。提高医院的工作运行效率,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医院发展模式,为医院工作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医院统计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便能完成的,需要在各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数字化的作用在这时便得以彰显,充分发挥数字化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医院的技术环境,为医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为医疗技术水平的奠定基础。医疗水平的发展是在各方的合作和交流之下不断进步的,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医院应该在信息方面加强沟通互通有无,为彼此提供有用的信息。而数字化则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彼此间互相帮助相互交流。数字化统计工作的发展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病人的健康是医院工作所长久追求的目标,而如何对病人负责,保证人们的健康,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而促进医院统计工作的数字化,是有效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更新、促进医院工作的快速发展的保障。

(三)促进决策需求的变化。医院作为公益性机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医院孜孜追求的,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医疗体系的改革,促进医院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立全面、完整、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医院统计工作的数字化可以满足决策需求的变化。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所应选择的就是趋利避害,积极地迎接挑战,不断促进医院统计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有效发挥统计职能,将医院的发展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曾凡,祁薇,于鸿飞.数字化发展对医院统计工作的影响.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

数字化的影响篇10

一、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使合唱课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合唱课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与具体的指挥形体动作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所以说合唱课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合唱课教学如果能够像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就好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普及,为合唱课教学的直观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使其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合唱课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付出体力上与时间上的代价。如:教师要求合唱队员在某个字或某段声音上要“自然一些”、“松弛一些”、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合唱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学生无法听到合唱所产生的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合唱教学变的直观性了,这就是在合唱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合唱教学直观性,这种直观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合唱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和谐、咬字吐字及音准等。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合唱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环境及设备的要求

合唱课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合唱课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四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应该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也要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作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合唱课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合唱课教学变的更具直观性及具体性才行。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将合唱队员演唱的段落录下来,并将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合唱队员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合唱队员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以合唱曲目《祖国慈祥的母亲》(混声四部合唱作品)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调整

在演唱合唱作品前,教师要对合唱队员进行发声训练。在进行发声训练过程中,有选择地将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没有进入歌唱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是很明显,音响的力度也比较弱,进入歌唱状态后的声音波形振动明显而且较有规则,音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合唱队员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进入的稳定性,教师可向学生讲授合唱各个声部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高声区时,教师常说鄂关节打开,腰腹肌支持等。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则未必轻松,此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然后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鄂关节未充分打开时的声音“扁”的状态,气息支持力不够及上浮时的声音“白”与“涩”的问题,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及音准的纠正

合唱曲目《祖国慈祥的母亲》第一句歌词“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之一字就容易造成归韵时间过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咬字吐字的发音状态。这时教师可用相应的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并将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做多少遍的示范要明确得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能有所提高。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在合唱演唱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合唱队员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的学生而言,就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唱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

(3)音乐感觉的培养

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合唱作品表达的关键部分。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声部排练,最后再进行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足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祖国慈祥的母亲》中,“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前后共出现了两次,分别位于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应有不同的区别和变化,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相应的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唱到作品的高潮处“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这一句时,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相应的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标出气口的位置,以帮助学生找出需要换气的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合唱课教学的拓展

将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合唱课教学,不但可使合唱课教学具有直观性,而且还能对合唱课教学进行延伸及拓展。

1.使合唱课教学具有延续性

传统的合唱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进行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合唱队员可依据录音的音响及教师对声音的具体要求去进行练习,以录音效果为参照物,可将在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留,这样对如何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可进行类比化的合唱课教学

传统的合唱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

3.将舞台表演引入合唱课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将合唱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引进,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合唱作品应如何处理及进行演唱表演等。

综上所述,将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合唱课教学,应当是可行的,它将为合唱课教学带来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