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的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6:42

对教学的意见篇1

   教学改革的两个中心问题

   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从58到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经历过的。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学费也就缴一次、两次,别老缴,这个事情是折腾不起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着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个想法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你改了合适,对他也灵验。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学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我指的是这个含义下的应试教育。这个问题我今天并不想多谈,因为很多事情大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个社会问题,社会的压力很大,现有的高考制度逼着大家非这么作不可。我很体谅各级领导以及各个学校的校长和高中老师的苦衷,不得不这么作,但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事。

   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作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我欣赏杨振宁的这个说法。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而对不成熟的东西,特别是新发展的东西,长久以来,就觉得不可理解,也不感兴趣。可是新生的事物都是不成熟的,它的理论也不成套,很多看来甚至有点荒唐。我们中国培养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美国老师讲课的方式是渗透式的教育。就是今天给你讲点这个,明天又跳到那点讲那个,听起来非常不系统,也不管。学生学过必要的预备知识吗?也不管,我照样讲。学生听了之后不会太懂,如果要真懂还得补点什么。美国老师的意思是你不懂你自己想法把它补起来,这就是渗透式的,跳跃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都是学得稀里糊涂的,不少学生就被刷下来了,什么也没有学会。可是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学的时候也不一定什么都懂,可是他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经常捉摸,看书思索。

   到研究生阶段对学过的内容,他会感到豁然开朗。最主要的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向权威挑战。可以看出,最近一些年在物理学前沿的一些新想法,往往是这些学生搞出来的,在美国特别突出。而在欧洲都没有那么突出,欧洲也还比较刻板。过去我们主要学苏联,苏联的学生很多情况与我们接近。美国的教育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实干,特别是实验室中的训练,他从小动手能力就比较强。自然科学当然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我们这方面比较薄弱。

   关于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问题中学与大学有区别。我们很多老师有一致的看法,认为应该取消大学统一的教学大纲。并不是上课的教师不应该有大纲,我想作为一个教师,你这学期应该讲些什么心中应该有数,教师自己订大纲。统颁大纲是向苏联学的,其实苏联的着名教授,很少照统一的大纲上课,大纲仅起参考作用。我认为请几位有经验的教师订一些大纲,对于初上课的年轻教师是很有帮助的。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真正要把教学改革搞好,主力是教师。我认为必须给教师松绑,五花大绑让他上课,什么都给他限制死了,教师不会有创造性。假如教师自己水平不高,他自己都不懂,或者是理解错误,你怎么限制他,他都教不好,他只不过照猫画虎的重复前人的内容。在教师有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你真正要搞好教育改革必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任何创造性没有宽松的环境是不可能发挥的。

   关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另一个问题是过去有所谓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之分。我认为,在大学上课根本不应该按照一本书讲。老师上课没书这是正常的,尤其是你这门课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内容,你往往有一些新的想法,来不及写成书。所以大学只有参考书,没有教材、课本等。按我的意见,学生手头有一本比较好的书就行了,很多老师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讲。现在工科院校编写了各式各样的教材,当然不见得每一种都成功,但有一点,不是千佛一面,这是好事。我们最近写的新概念物理就不符合大纲,若按大纲这本书一册也出不了,因为要求符合大纲是第一条,我这书基本上不符合已有大纲。

   中学教学没有大纲(全国)是不行的。国际上也有没有大纲的国家。美国是没有的,美国是一个一个州立法。美国中学的教学太随便,太自由了。美国老师爱怎么教就怎么教,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美国有一种原则,老师不准强迫学生学习,学生想玩,老师不能干预,这样你这个课根本就没法教。学生喜欢玩,不能什么课都只是通过玩的方式来学习。据我了解,美国的物理学会现在正在制定全国中学物理的教学规范,然后每年暑假培训全国的中学老师。培训的另一方面是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所了解,更新知识。全国那么多的学校,情况差别那么大,用统一的标准是不行的。边远地区的学校和重点学校差别太大,不能用统一的规范来要求他们。需要努力,争取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就是“达标”。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标准,但不能规定得太死。

   大纲上罗列了许多东西,一些老师愿意从这里出发教,另一些教师愿意从那一点出发教,我这一段用什么手段,我那段教材怎么处理,甚至于讲的顺序都不应该加以限制。我们国家有十分优秀的老师,好的老师可以自己编写教材。中学的大纲规定的是最低要求,高考应与教学大纲脱钩,就是高考题不受中学教学大纲的限制。

对教学的意见篇2

石皇冠的“模仿・尝试”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基本技能训练这两个方面,表现为如下四个项目:

1.在模仿朗读停顿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尝试了自主识字。

2.在学会电脑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会了汉语拼音方案。

3.凭借黄金分割型字格,学生学会了写好汉字的技能。

4.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学生学会了汉语(包括浅易文言文)语义切分的基本技能。

在以上研究实践中,石皇冠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一些有价值的观念:

1.学生是学习语文课程的主体。“模仿・尝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就是学生的学堂。这项研究真正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识字和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2.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以字教字,识字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为背景。他先让学生听读大量有趣的故事,常用汉字就在这些语料中反复出现。这些语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汉字提供了广阔的语境背景和技能演练场所。

3.“阅读”不同于“学阅读”。学校的教与学时间有限,而个体阅读是无限的。让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技能,养成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才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学阅读”就是这一终极目标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体现。

“学阅读”就自觉地把阅读方法论引进了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方法论天然地具有动态操作的基因。因此,程序性知识理应成为学习语文课程的主体,技能训练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4.学校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因此,语文课程应首先研究“教什么”。这一点正与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总体建设密切契合。

5.在农村乡镇小学及早把汉语文课程教学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如电脑写作)结合起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开拓性意义和影响。

但是,这项研究由于事前没有明确的理论假说,事中未能适时地进行调整,事后缺乏准确而充分的理论诠释,材料不免芜杂堆砌,观点不够清晰精准。为了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和确立一种态度。

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1.充分揭示学生自主识字的心理和生理机理。

石皇冠充分发挥了幼儿强势的记忆功能,使学生在大脑的言语中枢自主地完成了三种转换:一是完成了从地区方音到普通话语音的转换(语音提取);二是完成了已有的口语词“音―义”和书面语字形的结合(字形识别);三是实现了在一定的故事语境中理解字(词)的具体意义(字义通达)。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揭示汉语信息加工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汉字是二维平面文字,但它又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组成的深层文字。因此,汉字的信息加工至少包括了字形识别、语音提取和字义通达三个方面(见彭聃龄,舒华等主编《汉语认知研究》)。

他的这种教学法具有扎实的言语活动生理基础。参与言语活动的大脑分析器主要是三种:言语运动分析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大脑皮层的额叶、颞叶分布着视觉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言说和书写言语中枢。读和听主要是印入性言语,印入性言语需要区分语音、理解意义。以大量语料重复刺激这些部位,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了学生大脑言语中枢的生理机能。

因此,我们以为:石皇冠在低年级的教学不是不教学生识字,也不是在阅读中“捎带地”让学生认了字,而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言语心理与生理潜能,及早地、跨越式地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充分揭示学生自主识字的心理和生理机理,是本研究能否继续深入发展和推广的基本条件。

2.继续充实识字写字和阅读基本技能这两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内容。

先说识字和写字。

学生入小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字(词)的语音和意义。他们入学后,在母语的环境中继续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和首要任务,就是把他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习得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在这一重大转变中,学习和掌握汉字的字形与结构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鸿沟。我国已有多种成熟的识字教学方法体系,它们的学理依据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学得汉字这一点上殊途同归。

石皇冠虽然利用独创的“黄金分割字格”,在写字过程中教给学生理解汉字的若干构字规则(如偏旁部首构字、字组字规律等),但是,汉字教学内容决不止于此。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且也积极影响着个体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跨越了三千多年历史时空至今仍然葆有鲜活生命力的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汉字的本体是字形,汉字本体的特征是构形表意。汉字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提出了汉字经由构形去表意的基本规律(参见王宁《汉字学概要》《汉字构形学》)。指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汉字的表意性、表情性、审美性,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而且,还要在识字和写字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与这一宏大的目标相比,石皇冠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够充分的。熟悉或精通汉字学,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再说阅读基本技能。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认知书面汉语,从汉语表达意义的单位说,起码应该包括辨识生字、理解和推想词(字)义、理清语句顺序、初步区别文篇体式和构建文篇。从学生主体认知汉语的心智技能说,起码应该包括积累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的基本技能起码涉及到朗读、诵读、背诵、摘抄和复述。理解性阅读的基本技能起码涉及到默读、精读和略读、提取关键词语和段落主句、概括段落大意、阅读初感和心得,观察和感知的方法等等。

石皇冠认为学生学习阅读主要是学会停顿规则。事实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无句界的白话文和浅易文言文断句,仅仅是阅读基本技能的初阶。因此,石皇冠理应从构建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总体结构入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教阅读”的起始点和目的地。如果小学六年仅仅让学生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学会断句,那么,阅读基本技能的教学就未免有些过于单薄了。(参见莫雷《学习与阅读心理的实验研究》)

3.积极研制和开发指导学生学得汉字和阅读基本技能的程序性知识。

对教学的意见篇3

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的认识【1】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审议《关于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全覆盖情况的专题报告》和《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的拓展,也是从集中化到常态化发展的举措。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教育,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的党性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思想教育必须时时抓,一刻也不能放松,否则就极有可能前功尽弃,这也是我们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意义。

要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改造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洗礼思想,提高觉悟是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有力抓手。思想是一个人的内在逻辑,最终外化为个人意志,指导个人日常行动。通过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结合实际反思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自我,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是要长期贯彻的学习办法。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章程、党的纪律法规等,另一方面是结合当代实际,通过新型互联网传播媒体传播更多的党性教育资料,如各级党组织的远程教育、《永远在路上》纪录片、延安革命纪念展等等形式多样化,但更能启迪人心的教育引导方式。

要突出分类指导,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和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其中所不允许的都是党员干部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虽然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要认识到有可能只是暂时的遏制,也有可能是“穿马甲”变异了,助长腐败思想作风的土壤仍然存在,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必然会出现又新的问题。党组织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指导规避这样的问题发生。从指导发现问题,引导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落实取得成效,需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定意志,共同努力。

要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把“两学一做”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性教育不是一阵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没有放松,给了广大干部群众信心,而在未来为了更好的巩固扩大取得的成果,就需要把“两学一做”融入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中,将其纳入“三会一课”制度是创新也是必然。在未来,各级党支部为了让“两学一做”在“三会一课”制度中落地生根,焕发光彩,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设立目标,抛弃形式主义,才能雁过留痕。

每年要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进行评估总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尽管我们一直呼吁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还必须要外在的考核评价,才能推动一项任务的落实。对教育情况的考核评价,是对党组是否认真贯彻这一意见的督查,也是最终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环。部分地方存在以软件为关键进行考核的特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新形式下结合具体实际创新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不仅要考核软件,还应加入考核学习教育最终形成的思想氛围。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需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一刻也不放松才能保住胜利果实,以免前功尽弃。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两学一做”教育,务必在心中。

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的认识【2】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内教育的好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成功实践。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继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色。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不仅要管全党、治全党,而且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其中,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加强党的建设中,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4年多来,我们党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建设,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从去年开始又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部署。

过去的一年,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强化问题导向,注重以上率下,扎实有序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了思想理论武装,坚定了理想信念。这次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十分明确,就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着力抓好“学”这个基础,采取以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活动、党委中心组专题研讨、党支部党小组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系统学习,思想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进一步筑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堤坝,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理论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强化了党性教育,严明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次学习教育强调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是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坚持把“做合格党员”落脚到提高觉悟、解决问题、岗位奉献上,突出了“做”这个根本,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脱贫攻坚等工作中身先士卒、苦干实干。三是强化了组织建设,健全了基层党组织。这次学习教育抓住了健全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扎实推进基层党建7项重点任务,及时调整健全基层党组织,及时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改选,使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持续提高,确保无死角、全覆盖。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了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基本制度严起、把管党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鲜明导向,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铺上一层亮丽的底色,铸就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党风民风社风明显好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思想政治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载体。要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动,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党性锻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坚持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示范,推动“两学一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发挥长效,确保党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全体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首先要在“学”字上拓展,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规范党员行为的具体遵循。要联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深入推进党章党规学习,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文件,引导党员牢记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和廉洁自律等各项规定要求,使之成为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硬约束。要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思想引领、理论先行,关键是把全党的思想武装好、统一好。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要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把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必修课”,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学思践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对教学的意见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合作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72-02

根据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结构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学习,突出了学习自主性;新课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新课程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现实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性的侧重点不在于教师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一、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以讲为主

虽然如今教育界越来越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学效果欠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都会随之减弱,进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语文课为例,在解读诗歌时,模式固定僵化,偏重背诵,缺乏灵活性。语文教学并不是着眼于背诵了多少古诗词,而是对汉语言的感知以及体会,重心在思维方法而非具体知识。

以讲为主会导致教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主动学习和填鸭式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上更是差别显著。诚然,自主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既收获了知识也获得了快乐。

2.缺乏合作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过分强调自主性会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又要注重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然而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课堂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大部分是老师来问,学生个人回答或学生集体回答。如果是个体学生来回答问题,那么其他同学就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如果是集体回答,看似全体学生都在参与回答,但实际效果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学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课堂效果不甚理想。

3.教师能力不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一问题集中反映在年轻教师群体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教师在这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不会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课堂语言生硬,照本宣科;缺少板书,或者是板书潦草。年轻教师由于接触和运用多媒体比较多,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块,他们有很大的优势。可是这一大优势却弱化了年轻教师的书写,年轻教师板书水平越来越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建议

1.师生良性互动

课堂单方面不属于老师或学生,而是两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应的地位作用有所不同。这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谁多谁少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重在辅助引导,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在教学中的角色,准确定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切莫以主导者的身份阻碍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有效的课堂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还能有效提升其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中,每一堂课有的适合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需要合作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思考的出发点,知识水平都不尽相同,每一位学生在w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以先通过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要求限定时间里整理出答案,并派出一位代表进行陈述。采用加分的方法对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定期总结反馈,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有合作,就会有交互讨论。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常用方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在相互启发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了恰当的分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性才能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才能体现出他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具有的价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性,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讲,语文教学更适合情景教学法。以角色扮演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教学难点。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采取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对具体的词汇、句型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认知之后,可以采用此方法。在准备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对会有很大提高,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4.提高教师教学管理能力

作为专职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课堂管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育对象做全面的了解,包括性格、学习、交友、家庭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其次,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要坦诚、耐心的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激励的前提。最后,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对学生达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5.注重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D片,而且有大量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从多角度、多感官去认知。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三、结语

学生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课堂不是老师的,也不完全属于学生。整个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问题是存在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有效性,我们不能回避,要直面应对,着力解决。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源头,是在学生,还是在老师。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顺应形势,把握教育方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者,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要坚定职业理想和信念,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参考文献:

[1]寇东亮.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田[J].新华文摘,2007(7):117-119.

[2]周海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1(20).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5.

对教学的意见篇5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问课的对象问课的指向问课的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教学窄化(或弱化)了教学反馈的渠道。为此,我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问课”。什么是问课呢?就是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主动询问学生、同行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

问课的对象

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状况,应该询问的对象包括:

首先,问自我。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其次,问学生。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第三,问同行。教师应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问课的指向

教师问课应指向两方面:一是问有关自己的课。教师应主动询问大家对自身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自我的反思、听课学生的意见,还应该询问学校其他学生、同行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因为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人士之间对教师的教学是相互沟通的),寻求一般的教学规律,广纳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好自身的优势。二是问同行的课。教师应向同行学习,主动询问大家关于同行课堂教学的意见,便于博采众长。这样,有利于克服孤陋寡闻的弊病,克服孤芳自赏的心理障碍。

转贴于

问课的形式

问课的形式种类很多,包括:1、对话式。意即教师与问话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有利于双向交流,谈话自然,比较随意,缺少预设,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话,有利于情感沟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问卷式。意即教师设计成问卷进行问课。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问课设计的内容全面,科学合理,容易全方位了解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还避开了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容易看到问课对象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想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了解课堂教学评价,便于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想设计。3、书信式。意即问课对象用书面交流的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发表意见。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就临时产生的教学问题发表看法,不受时空限制,反馈及时,而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入,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改进工作。这种形式还可以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进行交流,例如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等。书信式也可以克服人与人交流产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实施新课程,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进行问课,就是要拓宽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渠道,就是要努力实施“功夫在课外”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表明主动合作的意愿,体现坦荡宽广的胸怀,展示勤业、敬业的职业精神。参考文献

1.河北教育,2003;11

对教学的意见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特征;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02―0130―02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民办高校正以华丽的舞姿告诉人们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也有这样一群小众,他们在民办高校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瞩目的人群,他们的言论、行为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这一群小众从传播学角度可以称作意见领袖。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是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教育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不妨借鉴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教育的传播特点,提升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民办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实践证明,大学生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相较于其它途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应尝试以大学生意见领袖为关节点,探索成功经验,增强再教育实效。本文仅就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特征和作用进行分析,期望抛砖引玉,引发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一、民办高校存在大学生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两级传播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发轫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大众传播要经过中间环节达给相对被动的一般大众。处于中间环节的通常是人际传播网络中接触媒体频度较高、信息来源快、愿意为他人提供信息的活跃分子,这些在人际传播中的活跃分子被定义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中介或过滤作用,因此,大众传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重视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也应重视意见领袖的存在,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和用好意见领袖,使之为我所用。

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22.88%左右〔1〕,与公办高校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成绩普遍不高,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活动差异性大,跳跃而不稳定,思想超前,不喜欢拘泥传统,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个性张扬,愿意展示自己,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对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较热心,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抵御外界干扰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意见左右,容易盲从。进入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用患得患失的眼光审视自己所在的校园,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所在高校的不满意。群体的特征使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意见领袖有一定的需求和依赖。

民办高校大学生家庭出身背景各不相同,教育基础参差不齐,个体认知、努力程度都有差异,在他们之中有一些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能言善辩、人缘好、交际广、能力较强,他们活跃在不同的人际圈子中,活跃在更具群体交流倾向的场所内。他们在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们身边聚拢了一批拥趸者。他们不是教育的主导者,但他们的观点、见解却能对其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学生就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大学生意见领袖。网络使人们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在众声喧哗中,一些大学生意见领袖从现实迁徙到网络社区中,成为网络社区中的舆论引导者。从现实到网络,从网络到现实,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示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特征

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思想活跃、接受能力较强、见多识广、有较强的思考辨析能力,他们能够把自己接触到的信息源进行理性分析、合理取舍、适当加工,在他们活动的群体中设置话题、发表评论、引导舆论。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面较宽,专业相对突出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模仿、追随自己喜欢的偶像,偶像的行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行为价值的判断和行为方向。民办高校大学生视野开阔、情感丰富、精力充沛,校园活动较多,但他们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较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喜欢模仿心目中所谓的成功人士,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追随榜样的行为,榜样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知识、专业在大学生心中的占据着重要位置。民办高校大学生中那些知识储备丰厚、专业较突出的同学会在课上课下适宜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是老师的宠儿,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机会。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厚度让这些学生最有可能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二)热心集体活动,协调能力强

在大学阶段,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党团组织、学生会等组织活动增多了,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志愿活动等都前所未有的丰富。民办高校因生源的特殊性,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压力较小,教学中更注重实践的环节,因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较多,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组织者和协调者,那些自信、自律、自立、自强而又热心集体活动的同学就会脱颖而出,他们会主动策划、组织、领导集体活动,乐于并且也善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他们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不断用行动证明自己活动的发起者,是群体中领头羊,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同学眼中的佼佼者。

(三)乐观向上,关注民办教育发展

大学生处在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着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每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态是不同的。高考后,同学升入公办院校的荣耀和自己考入民办高校失意的巨大落差,让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经受了极大的心理煎熬,这种心灵的历练使他们能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调整心态,优化性格,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很多人是院系各级学生会的干部,有较多的信息来源,他们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措施,留意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能对学校教学、管理及未来发展提建议,谋规划,条分理析,侃侃而谈。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求学道路、现实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心理需求,使这样的年轻人在他们的人际圈子中广受欢迎,成为圈子的意见领袖是情理中的事。

(四)性格沉稳,见解独到

我国大学生大多数处于18-24岁之间,处于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大学生大多数喜欢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但有些人却由于家庭教育、个性因素、独特的人生阅历等因素,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较为突出,他们设定人生目的,凡事喜欢规划,遇事沉着冷静,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中也存在这样的人群。来到民办高校后,他们会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信赖的对象。这些大学生就成为周围同学的意见领袖。他们关注各类信息,对最新消息较敏锐,会在第一时间对信息进行反应、思考、分析、处理、加工,并迅速地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他们的言论和观点通常有独到的见地,客观上迎合了大学生“质疑权威”、“反对跟风”的特质,契合了大学生的口味需要,从而赢得大量的敬佩者。他们的言语、行为不断被其佩服者复制、传播,像水波一样不断向外扩展,成为民办高校校园的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线。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影响力分析

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民办高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引导,所起作用可能截然不同,甚至可以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民办高校的教育内容符合大学生及大学生意见领袖的意见和主张,大学生意见领袖会主动进行加工和传播,起到协调的作用,成为教育传播的推动力;反之,大学生意见领袖有可能会对信息作出歪曲解释,如果意见领袖不认可相关内容或意见和主张,也有可能故意设置障碍,不良信息,起到阻碍的作用,成为信息正面传播的破坏力。〔2〕民办高校对此应有正确认识,并加以合理的引导和利用,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一)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注现实话题

意见领袖观点认为,小群体集体建构共同分享和适用的社会现实并产生意义;小群体中共享的价值观念,也将人们团结起来并对其产生影响、提供解释。可见,在人际传播中,有个别人相对一其他人更具有传播影响力,因为同处一个群体,他们的观点往往容易被群体内的其他人所接受,容易引起群体共鸣。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中,构成了一个人际交往圈子,生活在他们之中的大学生意见领袖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往往会触发其他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引起集体围观,形成校园舆论关注热点。

(二)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选择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种单一的信息来源就使其很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关注的热点话题会引发其他大学生关注。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具有意见领袖的共性,就是接触大众传媒的频率较高,获取信息量较大。信息时代造成了海量信息,使人们阅读碎片化,民办高校大学生意见领袖要对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取舍,并依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尤其是他们对一些生活热点问题的看法,必然对拥趸在其周围的大学生的关注点产生影响。

(三)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高考成绩普遍不高,为解决求学的现实问题选择了民办高校,他们在心底对自己的学校有一种感激之情;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正处于成长期,与老牌公办院校相比处于下风,加之社会偏见等因素,使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评价较低,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多有歧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份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情结。他们渴望倾听他人的意见,希望与其他人有共鸣。生活在同一空间的大学生意见领袖对自我身份的解读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关注、讨论、思考,大学生意见领袖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往往得到群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基本情况〔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2〕薛程,吴蔚.高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03):73.

[收稿日期]2015―0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XDJ

对教学的意见篇7

关键词:临床见习;教学环节;教学质量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临床教学成为护理教育的重要成分[1],而其中见习又是护生接触临床的最早阶段,是理论与实践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但是目前医学生人数激增使得教学资源相对不足[2];患者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不再自觉或无奈的配合临床教学[3];加之医院带教教师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在时间和精力上很难满足见习教学需要。总之,目前见习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等有待进一步提高[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级护生182人,全部为女生,年龄21~25岁,平均(22.89±0.92)岁,随机分成实验组91人,对照组91人。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实验组:见习课教学由"双师型"教师承担,采用Seminar教学法授课(Seminar英文的意思是"大学或暑期学校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班级或研习班"[5],具体步骤可分为:①教师布置主题;②教师简要介绍;③小组代表发言;④点评人评论;⑤参与者提问与辩论;⑥总结)。对照组:见习课教学由临床护士承担,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教学方法讲解。

1.2.2工具参考相关文献及我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等自行设计"临床护理见习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制、年级等;②对临床护理见习教学满意度包括见习带教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满意度,共18道题目。选取护生30名测量问卷重测信度测量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分别为0.86、0.88;通过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测定,该问卷内容效度比CVR=0.84。说明该调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资料的收集①由研究者对被调查对象统一解释调查目的和问卷填写要求,于见习结束后进行调查,当场回收。调查共发放问卷182份,收回18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②收集两组护生见习后《妇产科护理学》案例分析成绩。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χ2检验、t检验。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案例分析成绩比较见表2。

3讨论

3.1加强校院沟通与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3.1.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目前多数学校的见习教学任务是由医院护士或医生兼职承担,她们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教学意识较薄弱,教学责任心不强,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总之,专职临床带教教师人数和质量均较匮乏。我校自2006年始规定所有临床护理专业课教师均应接受临床护理培训即在不承担学校理论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附属医院相应科室承担护理工作,因此我校临床护理专业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和《护士执业证书》两证,承担高校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角色。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生即由我院"双师型"教师进行临床见习带教,护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王凤英等人指出学生喜欢专人带教[6],张丽莉尝试使用护士辅助带教教师带教的方法也受到学生好评[7]一致。因此,应加强学校和教学医院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扩大专职临床带教教师队伍。

3.1.2加强护患、师生及护生间沟通见习教学是用来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的,是应该给护生以感性认识,变抽象的理论为直观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带教教师应该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讲解,这就需要临床见习带教教师在见习课前和患者做好沟通,以便患者配合开展见习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包括学生与情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中采用Seminar教学即为此提供了机会,临床见习带教教师提前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有利于学生与患者的沟通。

3.2改进教学方法,调动护生的主动性

3.2.1注重临床见习带教教师的引导RongFK等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缺少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反思性学习和经验学习等学习方法[8]。"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禁锢了护生的思维,使护生在学习时习惯于被动接受,缺少学习主动性,较少的提问等,这也导致了护生毕业后行为的机械性和懒惰性,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9]。李蓓蓓对本科护生临床见习效果调查也显示护生认为带教教师的引导是影响见习效果的第二大因素[4]。直观性和抽象性教学原则中指出,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的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间联系,提高观察或感知的深刻度[10]。本研究中见习教学是以护生为主,教师仅起引导作用,掌控整个课堂沿正确方向进行,并能对见习课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预见和做出正确反应,但不干涉护生的学习。

3.2.2调动护生的学习能动性目前很多院校本科护生见习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有研究表明护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年级的增加而逐年递减[11],本研究中实验组带教教师提前2w将讨论主题及相关参考资料布置给学生,学生自由分组,并在见习时选取小组代表发言,小组其余成员可以对其代表的发言进行补充。这样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组合和约束,保证了见习护生的到课率,增强了其学习的守纪性;另外,该见习教学以护生讨论为主,调动了其学习主动性,本研究中两组护生病例分析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也表明Seminar教学法能使护生对知识的渴求更强烈,使护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热情[12]。所以应该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以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3.3注重反馈,建立双向考评制度考评既是考量也是监督,应该做到教师、学生对教学效果分别进行评价,另外师生还要互评和自评,只有建立完善的双向考评制度,整个见习教学流程才算完满。本研究中带教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点评人,针对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商榷等多种形式的评述,最后重新对本次见习课的重点、难点作简要陈述及全面总结,这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知识反馈的把握。另外,见习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了解了护生对教师及教学方法、内容等的满意情况。但因本研究未对学生进行自评,故还需进一步改进。

总之,从组织-实施-反馈各环节着手,通过多途径加强见习教学管理,科学组织见习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annieKL,KaiCC,winnieKw.Reflectivepracticeinclinicalteaching[J].ursingandHealthSciences,2002,4:201-208.

[2]政江,孙红,丁毓磊,等.当前临床见习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垦医学,2006,28(3):208-211.

[3]余仙菊,韦长元,彭如宽,等.模拟教育: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J].江苏高教,2006(5):79-81.

[4]李蓓蓓.以建构主义为导向的护理本科生见习现状调查[D].青岛:青岛大学护理学院,2010.

[5]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4:1579.

[6]胡雁.澳大利亚护理教育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73-775.

[7]夏晨帆.中美护理临床实习情况比较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65-67.

[8]RongFK,ChanS,YungS.trendsinnursingeducationinChina[J].JnurseScholarsh,2000,32(1):97-99.

[9]殷磊,蒋晓莲.对21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当代护士,2001,2:21.

[10]陈燕华,朱丹.中美护理本科临床实践环节的比较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5):390-393.

对教学的意见篇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09-01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由于初中生对体育课热爱程度不一,教师在课前征集教学设计提案、课中倾听学生意见、课后注重学生评价,能够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提案”征集,丰富设计信息来源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师在具体操作教学设计时要强调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机会。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广泛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成为了共性认知。为了获取适用度更高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让学生以“提案”的形式呈现思路,综合考量学生的“提案”诉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每次上课前,体育委员负责收集学生的“提案”,为教师备课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针对学生意见进行评估,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掌握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有一位教师准备球类训练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前收到体育委员送来的六份“提案”,有的建议教师改进预备运动形式,有的提议开展小组对抗赛,有的建议教师多参与小组活动,有的提出球类训练应该增加游戏成分,还有的建议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活动。教师综合学生的“提案”意见,增加了游戏、竞赛活动等内容,而且在学生分组、教师参与等环节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倾听学生意见,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意见,以便对课堂教学程序、环节、方法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感受意见有一定的价值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快速做出教学调整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给更多学生创设运动学习的契机。为了理顺意见提交渠道,教师要做好信息传递体系构建,小组、体育委员、其他班委会成员都是学生意见的直接传递者。在徒手操训练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训练,结果训练秩序比较混乱,小组长束手无策,训练效果不佳。教师及时召集小组长了解情况,小组长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小组单独训练时,小组成员不听从安排,动作不规范,思想自由化严重,不如展开小组间比赛,让大家在比赛中进行训练,每个人都力争为小组出力,其运动表现自然会有大幅度提升。教师采纳了学生组间竞赛的意见,让各个小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比赛开始了,小组成员登场亮相,学生尽心尽力操作,追求整体性、整齐度、规范化,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充当评委当场公布成绩,排出小组竞赛名次,这样将小组训练变成小组对抗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训练态度、训练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注重学生评价,展开多重教学反思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参与体育评价的反馈信息,通过整合、分析、对比、归结形成课堂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重要借鉴。课堂评价、课堂总结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可以了解学生训练的情况,掌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明晰的思路。排球训练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课堂小结,有的学生自告奋勇:这节课我们进行排球战术训练,开展了小组对抗赛,大家都表现得很好,特别是我们第一小组取得了多场胜利。学生都笑了,有一名学生插话:“老师加入你们小组才胜利的,这算什么本事?”有学生建议道:“下次老师不能总在一个小组,应该轮流到各个小组支持。”教师接受这个建议:“下次再举行对抗赛,咱们抽签决定,老师多参与几个小组的比赛,争取为更多小组赢得比赛。”教师邀请学生来总结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从学生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给学生带来动作示范,给出技术指导,还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鼓舞,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对教学的意见篇9

我们严格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全体党员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之中,增强了党员意识,明确了努力方向,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局党委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在中央、省市委召开会议之后,局党委就做出了安排,进行了会议贯彻。区委召开动员大会之后,局党委立即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学习贯彻区委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了对搞好教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结合教育实际,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方案和系列的学习制度,进行了全面地思想发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领导职责到位。局党委建立了领导责任制,落实了党委书记和各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与区委督查组的沟通联系,既抓好总体部署,又抓紧每个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组织机构到位。局党委成立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每名成员都具体联系一个支部,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委成员分头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专门设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指导、督查等日常工作。三是工作落实到位。根据区委要求,结合教育实际,制定了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配档表,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规划安排。各党支部都制定了学习活动时间安排表,落实了联络员、记录员、考勤员,建立了严格的学习、补课制度。针对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的特点,设立了专门学习场所,指定专人负责老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干部做到了“学习材料上门、交流体会上门、征求意见上门”,老党员同志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参加学习,保证了参学率和学习效果。

(二)深入发动,营造氛围。首先搞好调查摸底。对机关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纪律等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组织部分校长、优秀教师和党支部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对教育局党委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广泛征求了基层学校和群众的意见,为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全面动员发动。2月3日,局党委召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出安排部署;会后,各党支部又分别进行了动员,通过层层发动,使党员干部人人明确了这次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增强了开展好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宣传阵地。制作宣传刊板4面、开辟学习园地3期、刊发活动信息3期,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使教育活动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严字当头,狠抓学习。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严”字当头,扎实推进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做到“四个”严格。一是严格领导带头。党委制订了严格的领导带头学习制度,对学习考勤、学习交流、建立联系点、上党课、联系帮助贫困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2月5日,区委王秀河书记到教育局进行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辅导后,更增强了局党委搞好教育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围绕王书记提出的“做合格党员,永葆先进性”这一主题,局党委对如何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将教育活动抓出特色、抓出成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立即付诸行动。春节期间,局党委拿出2天时间,进行了集中学习、集体备党课活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集中展出了班子成员的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截至目前,局党委班子成员学习笔记平均超过2万字,心得体会3篇,并分别到4个联系支部进行了党课辅导。

认真落实区委的有关部署,紧紧把握“关键在领导,基础在支部,落实靠党员”的工作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在分析评议阶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对教学的意见篇10

1.1教学方法

试验组学生见习前进行护理评估技巧培训;见习时采用典型病案讨论式、问题讨论式、角色扮演(教师扮演患儿家属提供病史)、启发式教学、利用DVD、图片,同时遵循“所有即所见”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于整个见习带教过程,在不同的时候、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见习带教。

1.2考核方法

1.2.1临床思维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将每组学生带到老师已准备好的病人床前,由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及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病史进行汇总并汇报病史、写出医疗诊断及诊断依据、提出护理诊断/问题,实施护理措施。考核内容:仪表、用物准备、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健康史采集、体格检查、健康教育、汇报病史、医疗诊断及依据、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每项均有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2.2问卷调查

见习课结束后,给两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46份,收回46份,有效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满意度设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和较满意均计算为满意度。

2结果

临床思维综合能力考核结果:试验组(96.33±1.03)分,对照组(84.83±4.67)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p<0.01)。试验组学生对多元式教学法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度为73.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