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十篇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十篇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3:26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1

一年来,科室认真贯彻落实局里的各项制度和决策,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市政园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抓手,按照探索、创新、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市政园林设施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工作制度,在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治合格、素质过硬至关重要,为此,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和参加单位组织的相关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业规章制度,在学习中细致深入查找不足,扎扎实实整改,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增强了努力干好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亲身体会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克服不足,锐意进取,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事程序

科室把创新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办事程序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科室岗位职责、办事流程和工作规则等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科室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园林绿化叁级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初审资料坚持进入政务大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提交存档和备案资料,注重节约,简化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尽职不越位,履职不错位,强化科室管理,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团队形象。

(三)强化业务工作,提升工作水平

积极开展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认真遵守《城市绿化条例》《**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局《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要对各类在建、新建项目的绿化用地指标,绿化设计方案要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提出绿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明确绿化用地技术指标,突出绿化植物的配置技术要求,要对各类园林绿化工程实行绿化方案审查、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加强绿化工程管理,切实提高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养护水平。2015年对**·华府住宅小区景观绿化工程、**昌林花苑小区景观绿化工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和学校景观绿化工程、**中和教育港景观绿化工程等4家项目附属绿化方案进行了审核审批。对各项目的绿化技术指标、规划控制绿地率、绿化植物配置、硬质景观、园林小品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加强督查监管,提高管护意识

定期开展全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调查摸底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园林绿化行业及市场监管情况、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全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规划方面:全市六县一区,**完成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两县分别获得了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正在着手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其余各县未编制;绿化方案的审批管理方面:各县均疏于管理,注重了规划方案绿地率指标的控制,而忽视了绿化方案的审查审批,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不高,一些已建成的项目绿化效果差。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我市园林绿化行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相对滞后,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从事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的专业资质单位偏少,且分布不均匀。目前,我市现已注册取得城市园林绿化叁级资质企业19家,国家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家,集中分布在**两县区。市场管理方面:除部分造价较大综合性园林工程进入建设市场进行招标交易外,大部分园林绿化项目还游离于市场之外,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市场管理还不规范。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方面:各地还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管理粗放,且养护管理资金难以落实。

(五)努力靠实责任,完成任务指标

2015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9.19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了13.77%,比2014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任务完成较好的有**的“美丽**”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水生态文化风情线景观带建设项目、滨河东路绿化工程项目形象进展良好。

(六)加强项目管理,加快建设进度

1、***及**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所有工程量,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2、完成**工程验收。

3、**市文化中心基本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县区园林绿化养护认识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不科学,一些园林绿化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过分注重硬质景观和平面构图,轻视植物种植设计。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比例失当,造成品质降低,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缺乏法制保障,虽然一些地方加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法制保障薄弱,导致科学、法制和规范化的养护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二)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源头投入少。城市绿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模式,还没有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导致绿化规划实施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很难实施。

(三)专业人员匮乏,日常监管难到位。尽管各县区有专门的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但具有园林绿化专业的人才较为匮乏,使其专业监管难到位。

三、关于2016年工作

(一)做好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国务院和住建部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住建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的通知》等文件。明年,科室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适时进行全市范围内的业务培训,领会精神,提高能力,促进工作。

(二)制定出台一批关于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及相关法规和政策,明年计划编制定我市《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用地面积计算规范》《城市绿化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我市园林绿化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积极准备做好省级园林城市的申报工作。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2

关键词: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负外部性矛盾十分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22日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期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上海、南京、无锡等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制定和实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绿色循环低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业广为接受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但是,行业内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解读,乃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科学界定和理解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对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十分重要,也是其重要前提。

一、概念背景考察

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经济形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实际包含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的三个概念内涵,它们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别是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对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反思,引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变革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旋律,在上面的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概念,从而也派生出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概念。这六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体现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发展理念新的思考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出生态系统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明确以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线性经济理,因此,鲍尔丁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最早提倡者。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2003年2月24日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广泛共同关注,1992年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得到84国签署,到2009年月,发展得到183个国家签署(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这些理念、思想、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出现大量讨论这些议题的研究文献,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展开。属于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意见或规划。

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利益出发,用科学的、伦理的、注重生态的方式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并进行进一步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借鉴此意,绿色交通运输就是指出于保护环境和减小能耗的目的,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等环保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严重交通运输发展状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三高”,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高循环、高碳汇和高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一词作出如下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由此可推断,循环交通运输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消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循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一低两再一高,即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和高效益,其根本内涵是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重要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交通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中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更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并且还能维持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这一关于低碳经济的界定来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由此可见,低碳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生产力和人文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并都达到一种高层次经济状态,其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排放量又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概念突出的是要降低碳排放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其本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能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观念转变、技术、制度的创新。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3

这次会议的目的,一是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为圆满完成全年的绿化任务鼓劲打气。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评价

按照市委的部署,我局从今年3月初开始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第二十五指导组的认真指导下,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局党组制定的“结合实际、突出实践,加强学习、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局上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九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委高印副书记在调研中,对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交叉检查组第二十六组检查后,对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市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了两期简报(专题)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第二十五指导组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得益于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以沈小钢为组长的第二十五指导组和全局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感谢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

回顾将近半年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方向正确、工作扎实、富有特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把学习理论、解放思想贯穿活动始终,取得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提高。活动中,局党组通过组织学习,并开展有针对性地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有关本单位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上理清了发展思路,如何推进科学发展的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在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上水平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第二,把领导重视、精心组织贯穿活动始终,为开展好活动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活动中,局党组先后召开了十多次会议,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和总结,认真审议重要文件,多次听取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制定活动计划,提出具体措施,对学习实践活动起到了全面掌握、组织引领、周密安排、检查落实的作用。

第三,把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贯穿活动始终,促进了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组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把整个活动做扎实、做出成效,避免形式主义。主要在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在解决影响和制约园林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上有新的突破,二是在解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三是在解决职工切身利益方面有新的突破。这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使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特别是在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方面,局党组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比如落实解决超编问题、帮助儿童公园无房户解决住房问题、为劳动服务公司职工解决养老保险等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第四,把群众参与、群众监督贯穿活动始终,集中大家智慧,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凡是有测评、调研等活动,我们都注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非党领导人员、离退休老党员、社会群众以及绿化施工单位等全程参加,在寻找问题和差距的过程中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最后经局党组会认真研究后,形成了促进我局及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的认识和体会

经过将近半年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就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推动园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也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创建园林城市理念的认识。

去年,市委、市政府换届调整后,新一届班子高瞻远瞩,从名城保护、旧城改造、绿化建设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时,预留绿化用地,保证绿化资金,城市绿化的建设规模及投资比往年显著加大。去年,先后开工建设了同左路、御河西路、迎宾路、南环路、西环路等绿化工程,绿化面积达200余万平米。像这种城市绿化建设上的大手笔、高水平、上档次,这在我市历史上前所未有,可以说,我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春天来了。

在我市实施“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过程中,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全面增绿,注重特色,打造精品”的思路,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确立了创建园林城市的发展思路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创建园林城市”为目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优化树种结构,做到春天有花、冬天有绿、乔灌结合、立体绿化,大规模,高标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整体上水平,打造精品路段,提升绿化品位,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服务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第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干部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推动园林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科学发展,核心在领导干部,关键在技术人才,而这两方面都不能满足于当前绿化事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我们干部的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我市绿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推动园林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

去年,我局一年的工作量胜过前十年的工作量,这么大的绿化建设,虽然说我们基本上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交付的任务,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城市绿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虽然市政府上个月已经为我们分派了九个绿化专业大学生,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么办?两点,一是积极引进,二是内部培训。具体说,就是,第一,要树立人才是推动我局发展和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第二,要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基本要求,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内部培养,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第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一开始就注重让职工群众全程参与,置活动于职工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开门搞教育。无论是我们的调查研究、座谈讨论、问计寻策,还是各项测评、问卷等活动,我们都广泛邀请职工代表、离退休人员、公园广场的游客,以及绿化施工单位的代表参加,实践证明,这些代表和群众非常关心我们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他们的建议意见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多向职工问计求策,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第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树立良好“窗口”形象的信心。

去年从2月27日开始,我局按照市政府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要求,以塑造良好“窗口”形象为抓手,重点整治了我局管辖的公园、广场、绿化带及游园景点的环境卫生,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借助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公园、广场的建设,要深入研究公园、广场科学化的管理的方式方法,要从环境卫生、秩序、服务等方面入手,并形成制度,真正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努力为市民营造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稳步提升“窗口”形象。

三、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在我局的持久开展

根据刚刚搞完的群众满意度测评表的统计结果来看,一百份有效测评表中,十三项测评内容,满意率达到9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群众认为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确实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以改进解决。

同志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对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说,才刚刚起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是阶段性的、初步的成果,仍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建立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为此,我们要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要认真抓好整改方案落实。抓好整改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只有抓好整改方案的落实,才能将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识,真正转化为推动我局及园林事业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成果。特别是机关各科室和各基层单位主要责任人要统筹协调,明确分工,细化方案,抓紧落实。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抓好本科室、本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整改落实项目要突出重点,整改落实目标要符合实际,整改落实措施要行之有效,整改落实责任要明确具体,要确保需要整改的事项得以落实,向社会作出的承诺得以兑现。

第二,要认真做好“回头看”工作。为确保全局的学习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取得实效,根据市委的要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各基层单位要认真做好“回头看”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局里以及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对前三个阶段的工作,认真进行回顾,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局里届时将指导检查组进行督促检查。

第三,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具体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建立长效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机制,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去,做到长期化、经常化地学习;二是要继续做好制度完善工作,要把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把短期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完善制度的工作;三是对一些影响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列入中长期整改计划,采取专题调研等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新的制度,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四是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4

为了调查在绿色大学建设过程中绿色校园文化的现状,笔者采取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9个参与校园节能监管体系示范工程的高校进行详细调查与统计分析,了解高校自上而下的现有建设,客观评价校园主体的绿色文化意识现状。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绿色理念、绿色教育、绿色活动、绿色行为等四方面,全方面反映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此次调研采用当场记录、填写与回收的方式,共收取有效问卷552份,涵盖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

2调查结果分析

2.1绿色大学理念

绿色大学理念是绿色大学文化的理论基础。创建绿色大学应当先将绿色大学的理念传递给校园内的每一个人,让师生们认识到创建绿色大学的目的,明确个人在创建绿色大学中角色,从而促进绿色校园文化的形成。通过师生对绿色大学建设的了解程度、师生在绿色大学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师生认为绿色大学创建的难点这三方面,了解师生对创建绿色大学的关注度和对绿色大学的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统计,认为学校已开展绿色大学建设的受访者仅为56.9%,认为学校未开展绿色大学建设的受访者占40.6%,剩余2.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各高校差异较大,文史类a校有95.2%的受访者知道学校在创建绿色大学,而综合类B校仅有11.11%。这说明在创建绿色大学的过程中,各高校对于绿色大学的宣传力度不同,许多受访者不知道本校的绿色大学建设,高校对绿色大学的宣传工作仍有不足。在绿色大学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方面,受访者比较赞成“节约资源,加强行为节能”“开展绿色社团活动,提高绿色意识”“发现身边的浪费,为节能建设献策”等方面,而对于“开展科研工作,研究节能技术”的认同度较低。受访者认为高校在绿色大学创建中的难点主要为“缺乏学生类环保社团,缺乏相关指导”及“缺乏教师、学生和校领导之间的沟通”,而不是“领导不重视”或“教师不积极”。可见受访者愿意从多角度参与到绿色校园建设中,同时也认为缺乏绿色大学相应的教育与指导会影响绿色大学的创建。总体来看,高校对绿色大学创建高度重视,但对绿色大学理念的宣传仍有欠缺。

2.2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是绿色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教育将可持续领域的相关知识融入教育和实践环节中,培养绿色人才,促进绿色校园文化的提高。各高校在创建绿色大学过程中纷纷开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积极建立绿色教育体系。调查从设计绿色课程参与度、示范项目了解程度及节能教育途径等方面,来辨析绿色教育体系的建设情况。从调查结果看,各校师生参与绿色课程、了解示范项目的比例均仅约30%,可见师生参与绿色课程程度较低,对校园内的节能示范项目并不了解,当前绿色教育体系的建立并不完善。作为宣传教育的窗口,不完善的绿色教育体系影响了绿色大学理念的普及。许多受访者列举了他们曾选修或教授的相关课程,主要涵盖环境类、能源类、哲学类与经济类等这几大类。各类课程大多都是专业型课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普通学生跨学科选修难度大。。按照来源途径分析发现,53.2%的受访者的节能知识来源途径单一,主要为媒体、书籍及社会活动宣传三方面,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阵地,仅有22.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他们学习节能方法的途径之一。这说明高校在开展绿色教育体系建设中仍有许多不足,受访者并没有相应的感知,在绿色教育体系中缺乏节能方法的教授与实践,节能宣传教育仍有较大的丰富空间。统计还发现家庭内亲友教导的方式仅有13.6%,这从侧面说明目前家庭节约资源的意识还不是很强,高校的绿色行为教育、绿色人才培养将有助于社会各家庭绿色行为的促进及养成。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绿色教育体系正在建立,并结合部分学科逐步展开。高校通识型绿色教育有较大欠缺,校园节能宣传教育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绿色教育体系仍需不断改善。

2.3绿色活动

各类校园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师生的第二课堂。通过调查绿色社团和绿色主题活动的参与情况,了解绿色校园活动现状,分析绿色校园文化的发展情况。绿色社团组织的参与度与其他几项相比较高,有些社团在受访者中有较强的认同感,这与已有的校园社团文化氛围有较大的联系。根据受访者的列举,校园内开展的相关主题活动主要有讲座、纪念日活动、社团活动等,许多活动是由绿色社团推动展开的,例如水果贺卡、绿色单车行、地球一小时等。在了解学校清洁能源或节能示范项目的受访者中,有75%表示曾参与过绿色社团或绿色主题活动,可见绿色活动对推广绿色教育、普及绿色意识有积极作用。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主题活动都是由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社团发起的,这种现象说明目前围绕社团展开的绿色活动较为单一,并没有形成一种文化融合在众多社团活动中。

2.4绿色行为

绿色行为是在绿色大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绿色态度与习惯,是绿色校园文化熏陶个体后的重要表现,主要体现在师生对绿色管理行为(设施制度等)的熟悉度、个人的绿色行为两方面。

2.4.1用能行为的管理制度各高校在节能设施和绿色制度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绿色行为,向师生传递绿色理念,约束浪费的现象。通过了解校园节能措施和制度,师生们可规范个人用能行为,养成节能习惯。仅有44.2%的受访者了解校园节能措施。同时,结合个人对绿色大学建设的关注程度,可发现对校园节能措施越了解,则对绿色大学关注度越高,积极宣传学校的节能措施及制度有助于校园主体的绿色大学理念认识与提升。在被问到是否了解学校能源管理制度时,仅有11.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可见大家大多不了解能源管理制度,这与高校师生并不直接受能源管理措施制约有关。关于学校节能措施与制度,受访者提到最多的是分时限电、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等,这些都是与受访者校园学习、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而对于公共机构空调运行管理制度、节能倡议、能耗定额管理等了解较少。总体来看,师生对学校绿色行为了解程度较低,现有的认识并不全面,这对校园节能工作与节能教育的深入发展不利。

2.4.2个人绿色行为个人绿色行为意识是绿色校园文化在精神层面的重要表现,而个人绿色行为则是意识的外在表现。通过调查师生的绿色行为,可分析个人绿色行为意识现状,反映绿色校园文化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受访者是否注重节约资源,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身较为注重节约资源。个人绿色行为意识的调查,主要涉及个人能耗了解情况及个人资源利用习惯两方面。在了解个人用能情况方面,仅22.16%的受访者表示知道自己寝室或办公室的月耗电量,而仅有其中的59.5%的人能够正确填写其月用电量或用电金额;另外,仅有8.29%的受访者知道个人或宿舍用水量,其中能填写出月用水量的仅占1/3。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对自己用能现状并不了解,能源意识淡薄,这从思想认识上阻碍了节能行为的普及。同时,通过对空调、照明的使用习惯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的调查,客观反映受访者的绿色资源利用习惯。各校受访者空调使用习惯基本处于“按需开关”和“工作时间常开”之间,气候区差异对采暖工况下使用习惯影响较大。从空调设定温度来看,冬夏季设定温度大多都没有达到民用建筑节能规范要求。另外,照明使用习惯相对较差,处于“工作时间常开”和“全天常开”之间,大多数人对随手关灯等行为意识仍较为缺乏。固体废弃物处理也是个人校园绿色行为中的一部分,在走访中发现分类垃圾箱和回收废纸的小贩在各大校园中最为常见,而废电池、电子用品、旧生活用品的回收则相对较少。问卷统计发现分别有47.6%和48.5%的受访者知道校园实行垃圾分类措施和设有废纸回收人员,有37.7%的受访者表示其校园有旧生活用品回收机构,仅有19.9%和13.3%的受访者知道校园有废弃电池回收和废弃电子产品回收机构。较健全的回收体系,较低的师生参与度,体现了当前校园个人废弃物处理行为意识的淡薄。由以上两方面调查不难发现绿色行为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例如师生的绿色行为意识比较不足,节能工作、绿色制度的普及度较低,资源消耗的主体意识缺乏等。绿色校园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绿色校园文化还未真正形成。

3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各典型气候区的4类高校分别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进而了解我国部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研究结果对明确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当前绿色校园文化发展中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1)师生对绿色大学建设有初步认识,但停留在认知层面,缺乏切身体会。高校应发挥自上而下的主导作用,加强绿色大学建设理念的全面宣传,引导师生参与到绿色大学建设中,从而为绿色校园文化的发展建立思想基础。

(2)绿色教育体系并不全面,缺乏通识型的教学与实践;社团活动较为单一,绿色文化尚未融入社团活动。绿色教育和绿色社团活动应与绿色大学的建设相结合,让示范项目走进课堂,以活动促进教育,丰富绿色文化的传递形式,在传播节能环保理念的同时,利用校园示范项目进行实践拓展与体验,让广大师生更好地认识节能技术,普及绿色理念、培养绿色行为,为绿色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5

1.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性

因为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诸如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就气候变化问题而言,主要的能源来源诸如石油、煤炭等都是碳基能源,使用这些能源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如果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现有水平,将会导致世界气温升高,并进而引起诸如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等极端气候的增加。

因为建筑的照明、取暖、制冷等需求,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在整体能耗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报告,居民住宅和商业住宅能耗分别占终端能耗需求的25%与10%。以英国为例,用于建筑服务的能源占据了英国国家能耗的40%-50%。虽然目前发达国家占据了能源消耗的大部分,但是未来主要的增长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商业建筑中60%的能耗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至2020年,75%的未来增长都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2006年的能耗增长已经占据了当年世界新增能耗需求的一半。根据《中国能耗年度报告》,2008年中国在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23%。在未来10年建筑能耗将会持续增长,这样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理由:城市化进程和提高生活水准的需要以浙江省为例,2008年新建建筑面积就达到4000万平方米。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在建筑领域进行节能减排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则与绿色建筑创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紧密相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包括可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与绿色建筑示范推广两大方面。(仇保兴,2010)。在众多绿色建筑创新科技当中,本文以屋顶绿化科技为案例,在回顾该科技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杭州市上城区服务地方标准《屋顶绿化建设规范》的起草、编制过程,从政策角度论证标准化过程对绿色建筑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

2.屋顶绿化介绍

2.1屋顶绿化的发展历史

屋顶绿化或屋顶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幼发拉底河地区(即现今伊拉克)的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乌尔城曾建造了雄伟的亚述古庙塔,被后人称为屋顶绿化的发源地。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被世人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公元前604-562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自己的妻子,在平原地带的巴比伦堆筑土山,并用石柱、石板、砖块等垒起每边长125m,高25m的台子,在台上层层建造宫室,处处种植花草树木,并动用人力将河水引上屋顶花园,除供花木浇灌外,还形成屋顶溪流和人工瀑布。

今天,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程度加深,植被资源大量破坏消失,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已经开始深切认识到绿化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重大意义,开始千方百计增加绿化面积。屋顶绿化、屋顶花园便大力发展起来,蔚然成风。(王军利,2005)

国际上,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在屋顶绿化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在1989年到1999年十年间,德国屋顶公司建造了约325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到2003年末,这个数字增长到了约7432-929万平方米,并且还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在国内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屋顶绿化的建成面积都在逐年显著增长,特别是北京在2008年因为召开奥运会而提出的绿色奥运的口号,带动了一批公共建筑建设屋顶花园的风潮。

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技术引导和支撑,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也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居民往往只是在屋顶上随意地种植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花果等,没有经过统一设计,乱搭乱建,导致视觉景观杂乱。同时由于对屋面防水防漏等问题的重视不够,施工技术租糙落后,导致许多建设了屋顶绿化的房屋因为长期浸泡而漏水,引来许多屋顶绿化技术负面评论,阻滞了屋顶绿化的良性发展。

2.2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内外对于屋顶绿化的研究均表明,屋顶绿化无论是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据加拿大“多伦多屋顶绿化研究团体”的一项研究表明(Gutteridge,2003):如果多伦多市屋顶面积有6%(约650万平方米)被绿化,其直接产生的效益是:1.使该市热岛效应降低1-2℃;2.直接来自建筑屋的温室气体排放每年减少1.56兆吨,间接由于热岛效应的减少而少排放的温室气体每年少0.56兆吨;3.减少灰霾天气5-10%;4.通过植物吸附灰尘每年30吨;5.每年通过屋顶截留雨水360万吨;6.创造了650万平方米公共的和私人的绿色空间。

Saiz(2006)等人在对在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的研究表明,绿化20万平方米屋顶面积,每年将有160万立方米的降水被屋顶绿化截留,并可以在雨污合流地区减少15%的溢流现象;另外通过UFoRe模型计算得知,这些绿化植物还能够吸收16.81吨的常规污染物。屋顶绿化还能够显著吸收温室气体,有结果表明,屋顶绿化植物每年平均可以吸收375g/m2Co2。另外屋顶绿化还能显著降低建筑耗能情况,并最终缓解热岛效应。

国内的研究者也对屋顶绿化的优点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万静(2006)认为,屋顶绿化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美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包括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城市雨水问题和减轻城市大气污染。经济效益的内容比较丰富,除了减少能源消耗、延长屋面材料寿命、降低排水费用和节约绿地建设征地费用之外,屋顶绿化还能提供商业经营场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在美学方面,屋顶绿化可以美化第五立面并减少屋顶眩光。社会效益指的是屋顶绿化能起到增加休闲活动空间并促进邻里和家庭成员交流的作用。

2.3屋顶绿化相关规范和法规制定情况

从国际上来看,各国政府在意识到屋顶绿化的巨大作用之后,都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来促进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以我们的近邻韩国为例,为了推广屋顶绿化技术,韩国政府首先制定了《构建低碳绿色城市规划指南》。指南指出应该在现有市中心区扩大屋绿化面积,积极引导亲环境能源的有效开发。1970年制定的建筑法第32条“土地造景”中对建筑周边的种植相关事项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实施则应按照市、郡、区地方自治团体根据屋顶土层厚度、种植组成、绿化面积等不同标准而进行。1999年11月,韩国环境部发行了《普及型屋顶绿化指导手册》,对屋顶绿化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作了规定。2000年韩国建设交通部(2000—159号)文件规定了屋顶造景面积的计算、种植、结构安全、种植土壤和厚度、灌溉及排水、防水及维护的标准,使屋顶绿化有了系统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建筑法》规定了建筑设计时,要按照地方自治团体条例所规定的绿化比例,把土地面积的一部分划定为造景或绿化面积。《有关住宅建设标准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在开发住宅用地时,30%以上的土地面积应作为造景或绿化面积”,认定屋顶绿化面积可以作为造景面积或绿地面积。(赵红霞和姜太昊,2013)

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国内的屋顶绿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之路则显得较为滞后。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来虽然舆论导向虽大力提倡屋顶绿化的建造但具体的政策支持则相对较少,仅仅在而一些省市级政府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制定试行了相关的政策。国内最早的屋顶绿化政策性文件是1999年深圳市政府的《深圳市屋顶美化绿化实施办法》。上海第一个关于屋顶绿化的政策颁布于2002年:静安区政府了《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的通知》,为当年列入实施屋顶绿化的项目给予每建造1平方米屋顶绿化提供10元的经济补助。2004-2008年《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则指出以后30%的新建高层建筑要进行屋顶绿化,低层建筑则要求60%要做屋顶绿化。

第二,屋顶绿化作为一项创新科技,国家现行政策中侧重命令性法规、直接和间接经济补贴政策而较少规范性文件。具体来说,命令性法规是指规定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通常以“必须”、“应该”等形式体现。这类法规需要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典型例子包括《上海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北京市绿化条例》等。命令性法规虽然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但是对创新技术的具体指导功能则较为欠缺。经济补贴政策包括一次性经济补贴和长期经济补贴——例如上文提到的《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的通知》就属于这个类型。间接补贴政策包含多种形式,我国的对屋顶绿化的间接补贴政策包括补偿建筑容积率、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率以及减免税等措施。例如根据北京市2011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屋顶绿化工作的通知》,20%的屋顶绿化面积可以被计入绿化用地面积指标。公共政策研究者认为,财政补贴政策存在包括缺乏广泛性、缺乏科学补贴标准(可操作性)以及增加地方财政负担等缺点。

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根据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的解释,规范性文件包括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等。目前较有影响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2010年8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屋顶绿化技术规范》(DB31/t493-2010)和)2005年5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屋顶绿化规范》(DB11/t281-2005)。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土壤和植物都有较大区别。就屋顶绿化技术而言,无论是具体的植物种植设计还是基质土层的相关技术指标都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应用。一方面这些技术指标无法通过命令性法规和经济补贴政策进行明确,另一方面,对于具体的屋顶绿化项目,又迫切需要这些指标对工程进行指导和规范。这就凸显了地方规范性文件的重要性。(何淼淼,2012)

3.规范编制过程

2010年,杭州市决定在上城区新侨饭店周边建筑屋顶进行屋顶绿化试点,并于2010年印发《杭州市区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管理办法》。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于2012年拟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区既有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屋顶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拟在2012-2016年五年时间内,对全市五城区的既有建筑屋顶进行屋顶综合整治全覆盖。

为进一步规范屋顶绿化整治工作,切实做好屋顶绿化整治工程,强化屋顶绿化养护管理,建立屋顶绿化长效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品质,需要制订一个能够进一步规范屋顶绿化管理工作,提升屋顶绿化工程的管理规范,编制制定上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这一标准,对于保障屋顶绿化工程成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2012年上城区政府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工作计划安排,杭州市上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上城区建筑节能协会遂起草制订了《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基于既有屋顶绿化工程管理以及进行中的屋顶绿化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经验,分为三阶段制定。

第一阶段:起草初稿。根据2012年上城区政府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工作计划安排的任务,由上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城建局)负责起草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文稿。接受任务后,成立起草工作小组,落实主起草人员;对如何起草标准规范,进行学习编制写法;查阅历史资料,归集纳入标准规范的内容。工作小组从4月份开始准备,利用日常工作之余时间编制,历时3个月,于7月份完成草稿。

第二阶段:征求意见。城建局根据要求将《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修改为征求意见稿,通过上城区城建科协、上城区建筑节能协会向市建委、市住保和房管局、区科协专家,区城建科协、建筑节能协会全体理事及部分会员征求意见,以书面纸质的形式进行意见的征求工作。特别是屋顶绿化实施的区绿化办、产权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城建局通过电话联系征求对《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修改意见。

第三阶段:形成送审稿。在征求意见阶段完成后,城建局与杭州市质监局上城分局一起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采纳了合理化建议,将有益的建议内容修改入《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中,形成了评审的送审稿。

《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是一个基层的规范性文件,整个编制过程中,城建局和编制小组始终以上城区在屋顶绿化工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杭州市上城区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管理办法》、《杭州市上城区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并结合上城区屋顶绿化管理工作的实际而制定的,具有基础性、协作性的特点。这样的规范,既对本区屋顶绿化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又对全市其他地区的屋顶绿化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建议

通过《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的编制,一方面对地方上良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加快屋顶绿化工作,规范屋顶绿化工程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同时认识到,要切实有效的推行一项节能减排的创新技术,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公众意识:在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工作小组成员发现居民和房屋所有者对屋顶绿化的优点、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缺失或是误解。只有当个人认知与事实一致,并转化为社会认知和行为时,才可能形成持续而强大的力量。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宣传教育手段和政策建立公众意识:

(1)收集示范性工程关于节能、节水、改善微气候、屋顶维护等方面的数据,并与参照建筑作比较,以全面展示屋顶绿化的优越性。

(2)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纸媒等展示示范性工程的成果。

(3)举行研讨会,邀请相关干系人参加并与屋顶绿化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

(4)对已建成屋顶绿化进行效能评比并给予适当奖励。

2.提供技术支持

制定严谨、完善的规范性文件并及时更新是激励建造屋顶绿化的技术支撑。上文已经阐述了我国现有政策体系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外的经验和我国此类政策的问题,在《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为了更好的提供技术支持,地方性规范文件除了结合了地方材料、气候等因素外,还应包括术语定义、设计要求、技术要求、施工管理和养护管理等方面。

3.社会组织推广

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和编写可以借助非政府组织(例如上城区建筑节能协会、杭州同舟屋顶绿化研究所)、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力量合作完成,并且应该及时更新。

4.监督和反馈。我们认为监督管理工作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做好抽查与监督:对已完成项目的施工质量、植物配置、屋顶性能等进行检查,保证屋顶绿化具有优良的质量和获得合理的维护。另一方面,需要对对屋顶基质、植物的隔热保温性能以及植物存活率、维护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作为技术规范更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GUtteRiDGeB2003.toronto’sgreenroofdemonstrationproject.GreeningRooftopsforSustainableCommunities[J]:121-125.

SaiZS,KenneDYC,BaSSB,etal.2006.Comparativelifecycleassessmentofstandardandgreenroof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J],40:4312-4316.

仇保兴2010.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六大领域及其展望.城市发展研究[J]:1-6.

何淼淼2012.激励建造绿色屋顶的政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万静2006.上海市屋顶绿化建设与推广研究[m].同济大学;上海.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6

关键词:控制性规划体系:指标:优化

1前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原有的指标体系的由于存在种种问题直接影响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严重影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探索问题的根源,并根据问题的分析总结,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2控规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研究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控规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法定地位,提升了控规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作用,因此现在一些省市都在忙于控规编制工作。但《城乡规划法》的实行并不意昧着控规问题的全部解决,本文现在就控规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范围仅限于控规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控规指标体系制定依据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市场的丰富和城市规划的完善,近年来不少城市在《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用地类别,并对小类进一步细化,称为小小类,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有越分越细的现象,这种用地性质的细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下城市的快速发展,原因在于《标准》依然带有计划经济下的思维特征。

所以,这种土地用途的划分,由于其弹性不足,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土地市场的开发行为,这也是导致控规指标调整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控规制定指标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甚至阻碍着城市土地的开发活动。

2.2控规指标体系内容存在的问题

2.2.1指标体系内容科学性不足

由于指标体系制定依据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指标内容的科学性不足,给随后的规划管理带来不便。其实,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生之初,其控制指标的科学性拟订就是一大问题,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控制性规划的深度和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最终未能根本解决其科学性问题。除了上述原因外,前期研究的不深入也是导致其科学性不足的重要原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期研究是规划编制的基础和依据,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前期研究包括对基础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总规对规划区的要求、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建筑物现状、公共设施现状、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土地经济分析资料、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分析研究,包括城市设计研究、土地经济研究、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研究、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等。基础资料的研究收入附件作为控规的成果。但在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是基础资料收集不足,同时分析研究也不够深入。由于控规编制依据不足,导致编制成果缺乏科学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前期研究在编制成果中没有明确的体现,很多编制或多或少地忽略这一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基础资料较多,汇编时工作量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控规成果表达简练,即使前期研究不足也可完成成果,致使缺少科学性,在上报审批阶段很难被察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编制成果的科学性不足,为以后规划管理埋下隐患。

2.2.2指标体系内容范式化

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到现在,指标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处在一种稳定的发展状态,但越成熟的东西越容易标准化。长期的规划设计实践,使部分编制人员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也形成了一种“万能”的设计模式,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对象时,仍然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模式,这就使得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相脱节,导致控规难以实施。

控规指标体系内容的范式化,其实质是过于强调了指标体系的规划管理作用,为了管理操作简便,产生的一种“为管理而管理”倾向,从而忽视了控规指标体系的真正作用。

2.2.3指标体系内容不完善

虽说控规指标体系已相对成熟,但其内容仍然不完善,在控规编制中往往缺少生态环境指标。虽然现在《城乡规划法》中规定总体规划要进行专项规划的研究,但在控规层面环境保护规划仍然不多,在控规编制中生态环境指标被忽视的情况也司空见惯。由于缺少生态环境指标的内容,环境评价技术在控规指标体系中的应用也不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规划编制单位在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技术力量有限,即使依靠总规对地区的粗线条指导勉强完成,实施性也不强,实效性不高:另一方面,在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环境保护往往被“边缘化”。

2.2.4指标控制本末倒置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地区资源的平衡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控制指标的选取,以及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的确定,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控规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控规指标体系中,规定性指标强调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使用强度和配套设施的控制,其他指标作为指导性指标。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主要是在不导致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保证在土地开发建设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比如最能反映土地开发强度的规定性指标一容积率,控制下限是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不浪费,也是为了保证能够收回开发成本,控制上限不是为了优化地区环境,而是保证地区环境不恶化。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停车场和绿地三部分,基本上是非赢利性设施,主要作用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可见,控规规定性指标控制的作用更侧重于保障基本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公众生活需求,距实现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尚有一些差距。

3 完善控制性规划指标体系的措施

3.1控规指标体系的优化

3.1.1科学性

控规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和客观地反映控规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即能够体现控规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全面协调和平衡城市与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合理的编制办法,构建既能总体平衡又能分层控制的控规指标体系。

3.1.2可操作性

控规是城市土地开发和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不仅规范着开发者和的建设行为,引导着土地合理的开发方向,还是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控制城市容量,把握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内容明确、完善,且依据科学,既具有可操作性。

3.1.3简洁性

面向管理的控规,更需注重可行性。要实行规划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城市规划的控制力度,就必须坚持利益公平、标准统一、简洁明确的原则。控规的全面控制可能会导致全面失控,这就要求控规要控制关键因素,因此指标体系应该重点突出、适应性强,这样才具有实施性和实效性。

3.1.4动态性

这里的动态性既指某些指标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关联的,不是终极的而是动态的,具有内在平衡性:也可指具有适应“自下而上”需求的弹性空间,能满足市场经济下的多样化需求。

3.2新指标的引入

3.2.1规定性指标的检讨

(1)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地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规划一般控制其上限。建筑密度经常用来作为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规定性指标,但控制效果一般不太理想。也有学者建议在工业区控规编制中应弱化其“刚性”规定,将其作为指导性指标。其实,相对于对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建筑密度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环境的指导性指标,用来创造和保证城市适宜的开敞空间,确保城市的居民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享受到最多的阳光、空气和防火安全,更具有指导性意义

(2)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是控规指标体系中重要的指标之一,规划一般控制其上限。建筑高度与容积率往往被视为控规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规定性指标,在控规指标中是频繁被调整的一对指标,而且调整幅度较大。而建筑限高是“决定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以及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因素”,这也与美国区划法中相关指标“最大高度控制”的控制目标是一致的。可见,建筑高度更应作为城市空间导向的规划控制指标。

(3)绿地率

绿地率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地块用地面积的比例,规划控制其下限。绿地率的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的绿化和开放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憩和交流的场所,是衡量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我们通常讲的绿地率实际上是平均绿地率,即在同一居住区内它不能反映绿地的空间分布是否平衡,在不同居住区同一绿地率指标则不能直观反映各自的人均绿地面积。比如。在绿地率为30%的情况下,容积率分别为1和8的居住区(地块)人均绿地面积肯定不同,居住环境的质量相差甚远。

3.2.2新指标的引入

(1)空地率

空地率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控制指标,是城市开敞空间与总用地的比例,用来控制城市的开敞空间,其控制目标清晰明确。

空地率=开敞空间总面积/地块面积=(地块面积一建筑正投影总面积)/地块面积

=1-建筑密度

空地率与建筑密度换算非常简便,更能清晰地表达控制目标,维护控规的严肃性,故在此有必要用空地率替代建筑密度。

空地控制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控制城市容量的重要手段,引导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居民提供防灾避难的开敞空间:是城市绿地的主要载体,维持和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是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提供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

(2)空容比与绿容比

这两个指标都是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能直接反映某一居住区或地块的建设环境宜居度。空容比是指空地率与容积率的比例,绿容比则指绿地率与容积率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如下:

空容比=空地率/容积率

=空地总面积/总建筑面积

绿容比=绿地率/容积率

=绿地总面积/总建筑面积

从上述控制要素的关系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指标具有关联性,都与总建筑面积有关。而总建筑面积由于人口数密切相关,当地区内人均建筑面积处于稳定状态时,空容比和绿容比则可计算出人均空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弥补了空地率和绿地率对人均指标反映不足的问题,相比现有指标更具适应性,使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使控规更能主动控制和积极引导城市的开发建设。

3.3借助预测技术,提高控规科学性

控规由于缺少科学的预测方法与技术的支持,致使编制成果的科学性不足,因此,控规应引入预测学的方法,借助预测技术在其他各领域的经验和现有成果,作为控规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控规成果的科学性。但同时也应看到,预测模型也有自身的缺陷,因为模型的建立就意味着对信息进行筛选,一些不符合运算程序的信息被过滤掉,也许这些信息是最具特性、最重要、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信息:预测模型的程序性并不能反映事物之间固有的复杂联系,在模型中这种联系是割裂的和不连续的。因此,这种科学的预测方法未必能导致科学的预测结果,我们应结合相关的已有的实践对其进行检验,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预测方法。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7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艺术体现、

引言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有形物质,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可以这么说,它给我们创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直接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满足了回归自然、反朴归真的愿望,但它所包含的诗情画意等深刻内涵非一般人所能创造的,相反还会弄巧成拙,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新形势下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思考园林、研究园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提出

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园林的雏形——囿,历经秦汉、唐宋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的发展,造园理论与工程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不断走向巅峰,形成了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寺庙园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式园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也框住了我们的思维,阻碍了开拓创新的步伐。现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使得园林绿化未能充分发挥好在城市中的作用。

一是传统与未来的"痕迹"明显,艺术体现不到位。要么一味热衷于建造昨日的"遗迹",沉醉在历史的辉煌中,搞"复古主义",大造现代的"古典园林".要么就是出于新奇,不加思索地将西方的东西直接拿来,布置得与实际环境大相径庭。

二是规划缺乏系统性,设计中反映出生态建设力度不够。一些城市特别是在城镇,规划深度不够,多凭领导的个人感觉,任意圈点绿地,缺乏有机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在设计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各要素之间的比例不当,建筑过多。

大家都知道,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有毒气体排放量增加,温室效应明显,环境日益恶化,我们需要退耕还田、退耕还湖、退耕还草,需要建设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因此,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促进良性循环发展的积极因素,根据客观条件的需要,应逐步理清楚这样一条思路:园林绿化既要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给人带来艺术享受,又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原因剖析

在祖先留给我们丰厚遗产的同时,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仍走了一些弯路,面临种种困境和困惑,追根溯源、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解释:

(一)消化传统过多。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比如皇家园林,它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权力财富的炫耀与象征,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与现时期所倡导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方针相悖的。一些私家园林体现的深刻内涵、脱俗境界,须仔细琢磨才能悟出来。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的是直观、疏朗、明快的大色块、大效果。因此,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懂得先进行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吸收外来欠妥。受欧洲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园林设计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像法国的凡尔赛花园,围绕中轴线的对称式布置,形成宏大气势,不失为精妙绝伦之作,透出西方人注重遵循游戏法则的文化背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精心构思,巧妙借喻,小中见大,给人久久回味。今天我们流行的却是人家过时的,像如今到处拔地而起的欧式建筑。当然,西方的园林也包含了个人的喜好和猎奇的心理。限于地理环境不同,缺乏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那种只能意会的脱俗境界。在局部处理时,我们可吸收对称式布置的美妙之处,学习他们独具匠心的带有高超技艺含量的创新作品。

(三)经济利益优先。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论证时,我们的领导、政府组织,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开发商,仍然摆脱不了经济利益当头、"效益"优先的思想束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将环境正遭受破坏的危机抛在脑后。其实认真算笔帐,在搞房地产开发中舍得绿化投入,建设好生态环境,创造出有个性的小区绿色艺术美,其得到的丰厚回报是远高于投资的。另外,有些地方为了发资源财,对现有的土地资源不是合理规划、节约使用,而是不断开采挖掘,抢子孙后代的饭碗。因此,在绿化的量上都不能满足,更谈不上质的提高。

(四)领导意识突出。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在生产第一线的施工管理人员,还是直接从事设计的技术人员都有深刻体会。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某个领导在某处看到了自认为不错的假山玩石、雕塑喷泉等小品后,就不经论证执意去做,不考虑自身财力及周围的环境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设计及施工单位有时只好违心接纳,弄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当然,这其中也有技术人员解释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的原因。

(五)专业人才不足。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内容广,综合性强,起步又较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等方面有待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的重大转变。因此,在目前创建园林城市的气氛蒸蒸日上的形势下,对口的专业人士就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寥寥无几。为了弥补空缺,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提高就缓慢。一方面,以学纯园艺的介入,只是将植物等素材简单的拼凑,景观效果不强,制图水平差,更谈不上艺术美。另一方面,就是学习建筑的,兼修一点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知识,临时磨枪上阵,对植物的生长习性了解很少,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够。鉴于此,目前急需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进行学科的定性、定向、定型和定位,以便形成良好的人才阶梯队伍,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构建良好的人才库。

三、可行依据

尽管目前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在基层县(市)水平一直上不去,但也应可喜地看到,在新世纪里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园林绿化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令人欣慰的前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让绿色艺术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

(一)有着良好的绿化意识氛围。渴求清新空气,把绿色带回家,已深入到每个老百姓的心中。家庭生活中鲜花的时尚,社会租摆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见缝插绿,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如上海,放弃地产开发带来的丰厚利润,在繁华地段舍得开辟绿地。最近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京都议定书》摆到桌面上,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另外,看看建国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以苏联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理论为指导;80年代,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90年代后,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说明理论上已走向成熟、理智、科学。因此,浓烈的意识氛围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逐步解译,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转基因手段诱发突变形成植物嵌合体,或者直接嫁接,一种植物能开多种花;根据基因遗传特性,引种、选育、驯化出许多优良品种;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挽救濒临灭绝物种;电脑自动化控制温室为人们创造出四季色彩纷呈的鲜花艺术景观;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将绿色艺术带入每一个角落成为可能。据报道,2001年5月13日,浙江省甬台高速公路三门段岭口互通区,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花费三百万元,将一千年古樟挪了窝,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所以有着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生物多样性的建设理论就有了实践的可能。

转贴于

(三)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如今在政府行为中越来越重视园林绿化,2001年6月4日,国务院再一次发出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把城市绿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每个城市都颁布了自己的绿化管理条例。例如:陕西、广东等地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制度,江苏省常州市已开始启用"城市绿化审批专用章"和"城市绿化合格专用章".这些都确保了园林绿化规划的合法性、设计施工的合理性,增强了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的信心。

四、解决措施

在深刻剖析原因之后,从园林绿化发展的喜人形势中找到了解决依据,接下来思考的就是在创作中如何既要体现艺术,给人享受,又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好环境,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拿准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把握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规划设计中要以中央作出的关于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这就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性、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从比较差异中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中国的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与现代城市园林相比其产生的背景、形成的条件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没有受到污染,社会文化背景有差异,思想相对保守、封闭,服务对象只是少数人,实施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建设的目的、出发点只是为展示奢侈和供享乐之用,并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需要。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不同,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两方面因素,体现城市园林的新特质。现代条件下的园林规划设计更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创造环境、保护环境、协调环境,因此设计时要以人为本,多对人的行为规律探讨,多对人的心理动向进行研究,这样方能通过处理好环境求得生态效益,创造出更符合人的心愿、得到人们认可的艺术美的作品来。

(四)规划要注意地域范围,设计要满足不同空间需要。在规划中,城市绿地力求均匀布局,向小、多、匀发展,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有机的绿地系统。在中心城区建大型公共绿地,在郊区营造"人造森林",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大规模构建绿色"生态走廊",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方案设计中,要能满足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的需要,真正让绿色艺术的美无所不在。

(五)各造园要素中植物材料的配置是关键。为保证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其比例在各造园要素中要占到70%以上。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从过去单纯观赏、装饰、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等,转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综合效益上来。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群落结构上的成层、镶嵌、周期性的特点,力求做到在平面、立面、季相上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风景美学价值;要考虑到植物群落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六)增加设计层面,将工作做精、做细。规划设计工作具有多元性、综合性,设计人员要多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多研究动态的因素,及时反馈信息,从设计阶段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例如:现行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用的较多,由于根系发达、蔓性强,它们往往和乔灌木争夺养分,抑制乔灌木的根系呼吸,影响生长和后期景观效果。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少用禾本科等类根系发达的地被植物,还可以提出一些改良措施并在设计中体现出来,如在乔木周围砌筑深度在20cm以内的隐蔽挡墙,以切断地被植物的根系蔓延。同样,在屋顶绿化中由于承重问题,土壤介质的使用等都是绿化设计中要考虑的范畴。只有这样,才是优秀的、称职的设计人员。

(七)努力做好设计理念的宣传渗透工作。一些好的作品、好的构思,往往由于领导的个人偏见、理解能力有限,未必第一次就能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要有耐心,把握技巧,善于表达自己,把优秀的设计思想传输给领导,让其领会、接受你的设计意图,而不是一味埋头设计,忘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五、相关思考

当然,要兼顾艺术体现与生态建设,让二者相得益彰,在思考园林规划设计要求的同时,还有许多与此相关的问题值得去考虑,去共同解决,确保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加快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园林、建园林,在理论上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适应城市因自身发展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新变化。

(二)土地资源要计划使用。上个世纪,园林建设大多数是在挖掘地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但是这种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土地条件越来越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冲突中,从何处拿出土地搞园林建设更合理。

(三)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必须规范。诚然,现在已制定出许多的行业规范,但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工程施工、绿化养护、景观效果评价在量上有一个定论,真正体现出设计意图,实现再创作。

(四)加强设计工作与苗圃生产的交流勾通,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设计的植物素材来源于生产,生产的发展取决于设计的需求。在这方面,政府要思考如何做好调控工作,引导好生产,为实现生物多样性提供充足的素材,弥补市场经济中的缺陷。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8

一、指导思想

因地制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合理规划,推进全区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绿色、环保、生态、和谐”学校校园而奋斗。

二、建设目标

进一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通过“植绿、护绿、节能”具体行动。做到绿色增加、色彩丰富、景观提升、环境优美,使之不断呈现绿化新亮点、新面貌,实现我区“绿色校园”建设新跨越。

三、主要任务

建成3所绿色校园示范学校。2011将全区40%学校建设成为绿色校园,年。2012年40%的学校成为绿色校园;2015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达到绿色校园标准。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为加强对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市区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区教委、区林业局、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科室的负责人担任。

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事项、具体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办公室主任由区教委发展规划科彭直明科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委发展规划科。

二)完善校园规划。

绿色校园”基础。全区所有学校进行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校园总平面布置规划。制定“绿色校园”专项规划。特别是新建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规定,实施规划和建设,并同步“绿色校园”规划和建设。学校改扩建必须以最大限度保护绿地空间为基本原则,对危旧校舍坚持拆危建绿,拆墙见绿、拆房留绿。不断提高校园的绿地率和覆盖率。

三)推进节能减排。

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学校的基本建设项目。采取多种措施,落实过程管理,确保建筑节能落到实处。对新建校舍必须使用节能照明灯具;对改扩建的校舍,要逐步更换成国家推广的高频t5型双端直管荧光灯和节能灯泡。持续在学校和机关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的活动,为节约资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植树栽花种草。

动员师生员工绿化校园,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树立生态理念。积极创建绿树成荫,鲜花层簇,绿草成片的生态校园,城乡学校都成为自然景观幽美和谐的学习生活乐园。

五)弘扬生态文明。

扎实开展“植一棵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森林城市的战略部署。共建一片林”身边增林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宣传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生态建设氛围,做一名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同时关心爱护绿色生命,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积极维护绿化成果的护卫者。

六)坚持创建标准。

分布实施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严格评判标准,遵循《市绿色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标准》渝教建〔〕103号)年终将由区教委、区林业局、区市政园林局等行政部门参加,并聘请相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对拟申请达标的学校进行考评、验收和督查。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9

 

我校2002年6月,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领》的要求和国家环保总局《绿色学校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将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纳入了学校工作目标,启动了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三年多来,学校在市环保局、教育局具体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工作,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创建工作方案。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据《江苏省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得分为97分。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的创建工作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设定

1、指导思想

我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主动参与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学校工作大局,以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努力打造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扩张学校品牌优势、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以“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教育,开发隐蔽课程,浓郁育人氛围,增强教育效果”为主题,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基础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的典范。

2、工作目标

(1)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

以绿色教育为抓手,全面实施人文管理,实现和谐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文化高雅、质量优秀、素质全面的省级实验小学,高标准地通过省级绿色学校评估验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校创建工作的分期目标

到2002年6月,编制完成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意见,分解学校创建工作职责。

到2002年底,完成校园环境和文化整改,为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2002年8月,完成学校厕所改造。

到2003年8月,完成学校食堂改造工程。

作好省级评估验收的所有准备工作,力争高标准通过省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创建工作思路与行动规划

1、基本思路

创建绿色学校的总体思路是:负重自强,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创新体制,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做精做强,持续发展。

2、行动规划

(1)统一全校认识,形成集体意志

通过全校大会、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学习、讨论,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创建绿色学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明智选择;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以改革、创新和发展为动力,促成学校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反思办学实践,总结经验的有效途径;绿色的灵魂是持续发展,绿色的内涵是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的标志是人文化。要将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作为近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入人心,成为集体的意志和行动的共同准则。

(2)落实德育首位,改善人际关系

以德育系统科研为先导,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成才途径,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学校全员育人制度和运行机制,统合学校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加强和学生家庭及社区的联系,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分解学校德育目标,构建德育目标体系;提高“三自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凸现德育工作特色;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物投入,着力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3)夯实特色基础,增强学校个性

围绕“一主两翼”的办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校园,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全员提高师生员工的信息素养;总结科技教育的成功经验,创造科技教育教育的新业绩。进一步开发科技教育和绿色教育的校本课程,推进学校课程改革。

(4)推进课程建设,提升办学档次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新课程推进的一把手责任制;进一步充实学校课程改革研究力量,加强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走校本培训之路,开展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按照部颁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主动参与地方课程建设,发挥学校各种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完成“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教育---做中学”课题研究,构建绿色教育研究体系,将人文教育和环境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凸现。

(5)挖掘社区资源,建设人文校园

我校低处国家优质种子基地、风景秀丽的省属练户农场,独特的地理优势、优越的环境资源、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我校开展环境教育,构建校园绿色文化,提供宝贵资源。学校积极参与农场绿色生态建设,以“爱我农场、美化家乡”为主题,参加农场生态林、观光林、经济林建设,并实施保护。通过参观生态农业基地,初步感受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和稻鸭共养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在学校管理中实施人文校园建设,学校既重视制度建设,更侧重人文关怀,既追求教育质量,更注重精神文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陶冶心情的花园、增长知识的乐园、事业发展的家园。

二、学校自查情况

(一)自查得分和结论

根据《江苏省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比照我校创建工作实际,自评最后得分为97分。

自评结论为基本达到了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标准。

(二)自评要点

1、学校加强对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创建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等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学校制定并严格实施了《练湖中心小学绿色教育工作意见》,配套制定和实施了环境教育的检查、督导制度,学年初有计划,学年末有总结。加强对分管领导和骨干教师绿色教育的专题培训,他们先后参加了2002年—2004年由省环保局组织的环境教育专题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就环境教育学科渗透、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开展等进行学习研讨和教学研究。学校有包括环境教育在内的专题教育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少先队每学年配合环保纪念日等至少安排两期环境教育专题黑板报。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绿色环保警示语和教育用语。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手抄小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学校环境教育的资料较为齐全。学校购置有开展环境教育的报刊、图书若干册和一批音像资料。

2、大力加强课内教育

学校2002年制定和实施的《绿色教育工作意见》对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较好,各学科做到每学年有1—2次环境教育研究课,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贴切、自然,教育效果好,普遍受到学生喜欢,学科考试试题有环境保护的内容。少先队、学校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中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充分。每学年各班至少有环境教育主题班会。环境教研组及其教师的教学计划、讲义或教案详实。

3、形式多样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学校有“环保志愿小队”和“班级环保小组”等学生环保组织,均配有指导教师。学校“环保志愿小队”和“班级环保小组”常年有计划地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学校近三年来坚持实施“学生全员管理校园”办法,校园内辟有班级绿化区和卫生包干区,全校师生参与了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活动。学校“环保志愿小队”参与社区环境状况的调查,多次参加市、区和学校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手抄小报、环境征文、环保黑板报等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98%以上。学校环境教育层次丰富,形式多样,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级组织的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全校性环保活动,有全校性师生郊游性活动,有学科环境教育的渗透,有环保主题班会等,均有活动方案,活动效果良好。

4、不断加强校园建设

学校可绿化地段均得到了绿化,绿色生态校园初步建成,学校有植物一百余种,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初步开发出切合学校课程理念的校本教材。学校校园绿化率达45%以上,校园的净化、美化不断加强,教学楼窗明几净,学生食堂一级食堂,厕所干净,无异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符合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了生活垃圾和教学垃圾等的分类处理,全面实施了袋装垃圾处置办法,对垃圾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校园和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

5、环境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对教师有系统的环境教育内容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教师的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学生环保知识教全面,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坚决,学生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师生环保意识强,行为习惯好,学校是无烟学校,公共场所无吸烟现象,校园整洁,学生无乱丢、乱吐、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学校对食堂的食品、用具、用品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严格的门岗制度,严禁师生将严重污染环境、不易降解和能耗高的商品带入学校。学校师生环保参与意识强,通过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家长会议等形式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有近几年参加环保小论文、环保手抄小报、教学论文、绘画等均有获奖。近三年,教师论文、教案、经验总结等受到各级表彰、奖励。

(三)存在问题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篇1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领导班子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要求,以树牢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创新科学发展的机制、创造科学发展的业绩为目标,扎实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刻剖析根源的基础上,为逐项解决好突出问题,特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全县环保工作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解决好阻碍环保事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力争到20xx年底,有效地解决影响和制约全县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打造全省环保学习示范县的目标。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县环保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1)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问题:(2)出境断面水质达标问题:(3)对招商引资企业在环保执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4)环保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5)环保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6)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得力;(7)农村环保工作不够深入。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问题:

(2)出境断面水质达标问题。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解决的问题:

(1)对招商引资企业在环保执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农村环保工作不够深入;

(3)环保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环保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5)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得力。

(二)完善制度

我局对过去出台的文件和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1、修改(共3项)

(1)目标考评制度;

(2)上班考勤制度;

(3)车辆管理制度。

2、新建(共2项)

(1)竞争上岗制度;

(2)档案管理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确保县城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从20xx年11月开始,对县城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6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责任领导:韩海

责任部门:环境监测站

完成时限:20xx年2月底

(二)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标

针对出境断面水质超标问题,我局督促有关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限期完善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三类水质标准。

责任领导:湛方江

责任部门:污染控制股、环境监察大队

完成时限:20xx年2月底

(三)技术指导创特色,建设六大环保亮点

一是指导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成为全省、全国的示范工程。该公司将投入5000多万元,对其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其中投入20xx多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10000吨的治理设施,污水采用物化和生化相结合的治理工艺,经处理后不仅能达标排放,还能大部分再回用于生产用水;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废渣和高浓度污水发电工程,估计产生的沼气发电能解决公司三分之一的用电量,产生沼气后的废渣做肥料;还投入几百万元治理锅炉烟气和二氧化硫。该公司的污水治理设施预计在20xx年3月左右可以竣工并投入使用。我们利用所掌握的业务知识,指导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治理工程建设成为全省、全国的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二是指导**州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把钨废碎料综合回收项目治理设施建设成为全国、全省一流的治理设施。该公司采用钨废碎料回收生产钨铁的工艺,年利用钨废碎料2500吨左右,约占全世界钨废碎料总量的三分之二。由于该公司建成后将是全世界最大的钨废碎料回收加工企业,必定成为我县一大工业亮点。三是积极倡导、推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除了指导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州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钨废碎料综合回收项目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外,宝华山集团建设的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也是一个综合利用废渣项目。华能(瑞金)电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耗用煤炭约160万吨,可产生粉煤灰约40万吨,产生炉渣约5万吨,产生脱硫石膏5.32万吨;而宝华山水泥粉磨站年利用粉煤灰35.8万吨、炉渣8.8万吨、脱硫石膏8.5万吨,该项目生产后,可充分利用华能电厂产生的废渣生产水泥。另外,**州力赛科新技术一人有限公司年处理8000吨磁性材料边磨料项目、**州市南环稀土综合冶炼有限公司、**县金鹰稀土有限公司、**县友力稀土有限公司等都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都是我县典型的循环经济企业,循环经济产业将成为我县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四是指导**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设施,建设优质环保工程,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监测数据与省、市环保局联网,随时能掌握废水排放情况。五是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财政已投入2400多万元将县城五万吨水厂取水口迁移到洋塘工业小区上游,有力保障了城区居民用水安全。六是严格执行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到20xx年以前,工业园内的企业环评执行率要达到95%以上,工业园外的企业环评执行率要达到80%以上,企业环评执行率将居全市、全省前列。

责任领导:张亚平

责任部门:环境管理股

完成时限:20xx年底

(四)聘请乡镇环境监察员,加强农村环保工作

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开展了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共普查出工业污染源307个、生活污染源335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个。在普查工作中,我们从每个乡镇聘请了2名普查员负责本乡镇的普查工作。针对我县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特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农村环保现状,我们将在乡镇大力推进“四个一”环保工程建设。一是建立一支队伍。从每个乡镇政府聘请1-2工作人员为兼职环境监察员,经过我局集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负责本乡镇的环保宣传、调处农村污染纠纷、保障农村环境安全等工作。二是提高一种意识,也就是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广泛开展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朋友的环境意识。三是制定一部规划。制定好乡村环境保护规划,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农民居住的文明程度,形成社区管理模式,有利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集中处理,降低治污成本。四是养成一种习惯,也就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探索农民群众自主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对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封闭式堆集。

责任领导:韩海

责任部门:环境监察大队、污染控制股、新村办

完成时限:20xx年底

(五)开展“五绿”创建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除了利用大型环保宣传牌、新闻媒体、各种会议、专题讲座、下到乡村等宣传方法外,重点通过绿色学校、绿色小区、绿色医院、绿色宾馆、绿色机关等“五个绿”创建活动来宣传环保,潜移默化地把绿色理念、环保理念深入到公民的意识中。创建“绿色学校”就是环保知识进课堂,指导**县一中创建部级绿色学校,**县二中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创建“绿色小区”就是倡导居民树立环保理念,维护绿色环境,推广绿色消费,创导绿色生活。创建“绿色医院”就是把县人民医院作为试点,要求医院对污水、废气进行治理,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规范安装、使用产生放射、辐射的设备,为病人身体康复创造一个良好场所;创建“绿色宾馆”就是引导梅苑宾馆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推行“绿色”管理;创建“绿色机关”,从环保局自身做起,倡导绿色办公,使用绿色产品,做创绿工作的表率。

责任领导:李守淳

责任部门:环境管理股、政策法规宣教股

完成时限:20xx年底

(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升环保队伍综合素质

按照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认真抓好周五集中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理论,又要学习业务知识,每次集中学习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学习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评。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组织全局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拿出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的岗位进行竞争上岗,实行末位淘汰,进一步提升环保队伍的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湛方江

责任部门:秘书股

完成时限:20xx年底

(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环保监测执法应急中心

加快环保监测执法应急中心建设项目报批工作,除了争取国家环保部4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外,还要积极向省、市环保局争取建设资金,早日建好环保监测执法应急中心,以解决我局目前租房办公、用房紧缺的问题,夯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领导:李守淳

责任部门:秘书股

完成时限:20xx年底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整改落实方案》实施领导小组,监督检查整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部门要将《整改落实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整改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建立以实施《整改落实方案》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责任制,作为年终目标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考核成绩突出的要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二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成立督导组,围绕《整改落实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和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动态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方案》实施效果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提出评价改进意见,保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