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十篇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十篇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2:30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渊源,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认识社会现状,培养他们的兴趣,扫除学习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兴趣。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的环境保护不容乐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曾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堆满垃圾、臭气熏天,淮河水已经无法饮用。大运河的鱼虾绝迹、九七年黄河断流、九八年长江洪水、前几年的沙尘暴,还有近年的汶川地震、城市酸雨等,早已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意义深远的大事。

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地位

化学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四、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除了这两种主要的污染物,你们还知道哪些是气体污染物呢?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讲解。

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的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作为农村中学的孩子要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保护他们的每块绿地。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测定日常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还有到一些化肥厂、水泥厂参观,亲自体验一下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保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2

关键词:环保;中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64-01

沙尘暴、08年的南方雪灾等气候异常现象、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环境问题究其原因十有八九与人类自身是脱不了干系的。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近13亿人,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哪?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新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运用得当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很有帮助的。如讲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我精心制作了课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如企鹅,鼠妇,雪莲,珊瑚虫,骆驼,亚洲象以及它们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热爱美丽大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有趣的故事

以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好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来解释。比如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以“屎壳郎出国记”这个故事就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比如讲“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时,以非洲找蜜鸟和挖蜜鹳之间的故事来帮助理解:丸花蜂专门在地下营巢,找蜜鸟可以找到蜜源但无从下手,挖蜜鹳不会找蜜但可以挖地。所以,找蜜鸟和挖蜜鹳之间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三、试着让学生举例,进行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老师可对学生所举的事例是否恰当做评价,或者也可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点来讨论正确与否。七年级(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部分,有学生举出枯叶蝶的例子。枯叶蝶的外形与枯黄的叶子非常相似,属于生物的一种拟态,其本身是为了防御天敌的,但却又因其独特的外形而引起了人类的占有欲,遭到了大量的捕杀濒临灭绝。引人深思,劝戒人们给这些美丽的生物以生存的权利。

四、运用具体的数字

很多时候,数字更能准确的说明问题和表达思想。例如七年级(上)“植物光合作用”,据科学家计算估计生物圈中的氧气大概在3000年左右就会被消耗完。通过具体的数字,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整个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再比如八年级(下)“人口的增长和控制”部分,“1999年10月12日0时02分一名3.6kg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科舍沃医院降生,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事。因为他的降生,地球人口达到了60亿”更能使学生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引起重视。

五、亲自动手进行试验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设计实验,能培养学生周密的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实验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如“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这个实验,在课前一个星期我把这个实验布置了下去,让学生们根据书上的要求自选材料做。此实验分四组第一组幼苗光照充足,适量浇水;第二组幼苗遮光,适量浇水;第三组幼苗光照充足,不浇水;第四组幼苗光照充足,大量浇水。试验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到上课时学生们把他们的花盆拿到教室,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水分。没有光照,或者缺少水分、水分过多都会对幼苗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使植物死亡。不用多解释学生也能明白生物的生存是离不开环境的。

六、借助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力量

学生们没有不爱看电视的,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看电视耽误学习,而我认为电视是也学生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关键看怎样来利用。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我觉得学生们能看一看就很好,生物方面的比如《帝企鹅日记》、《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101斑点狗》、

《龙猫》等等都能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爱,明白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享有生存的权利,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七、倡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3

一、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课堂

将环保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各个部分的化学教学当中,让他们明白现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保护生存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主要可以分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几种,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则应当以此为切入点,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一)水污染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讲述我国的水资源概况,让他们了解到我国人均水资源的贫乏以及生活中的浪费、水系污染等等和现况。另外,还应告知学生工业生产当中各种饱含重金属的产生废水对水资源将造成极大的极大污染,以及著名的“赤潮”等有害生态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明确现今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通过这样将生活的各种水资源污染实际融入到教学当中,树立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基础意识。

(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同样是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主要是源于人们生活、交通以及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烟尘和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继而形成酸雨以及臭氧空洞等等足以危害我们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灾害,同样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大气污染的诸多形式和各种严重危害,让学生了解其对生活的危害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就如何减少和治理大气污染进行研究讨论,例如对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和交通燃料的改进等等,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土壤污染

污染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必须条件之一,然而现今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各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却对土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化学教师可以对学生概述土壤污染后的各种危害,同时在网上下载或制作各类土壤污染危害的图片和短片,让学生观看了解,以此教育他们在生活当中应充分树立对土壤污染的抑制和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塑料制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各种“白色垃圾”。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如周边环境清扫的类似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的环保劳动过程当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实验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可以通过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设计,在实验当中完善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例如我们以“水质探究”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收集在附近河流中被污染的河水,布置任务,让学生测定水中金属离子种类、微生物数量、河水对花草的危害或是其他更为深入的研究等。教师在实验当中应当尽量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充分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亲身完成整个实验。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对教材知识和实验器材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同时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环境污染,这个时候教师在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显然是收效更佳的。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4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环境保护价值观

现代社会中,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着自然,推动着社会进步,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衣、食、住、行越来越方便、快捷、舒适。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地球是我们自己的地球,地球多灾多难无疑是我们人类自己遭殃。天灾虽然难躲,却是因为许多因素造成的。比如,都市化、森林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海洋污染等等,都影响着人类受灾的程度。因此说,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和破坏有关。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具有环保意识,有良好的环保习惯,与万物和谐相处,与大自然为友。我们要爱惜每一个生命,不能拿高级和低级的天平去衡量,真正领悟到“万物休戚与共”的真谛。并非贵的东西、外表华美的东西就是好,就是最有价值的,如果是违背环保的产品,我们使用了该产品只会给环境带来危害。因此我们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美术教师要把环保意识渗透给每一个学生,而美术课从始至终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这对于我们教师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观是有绝对优势的。所以作为教师要使美术课在环保教育方面发挥最大作用。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大自然之美,从而热爱大自然

在给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外国风景画中,让学生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身心带来的愉悦,进而热爱大自然。比如在欣赏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山的宏伟,那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膜拜和向往。在欣赏花鸟画、动物走兽画时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动植物,珍爱生命,珍惜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二、学习优秀建筑作品,懂得建筑与自然和谐之美

(一)在学习建筑作品时,要让学生明白建筑与自然和谐为美

比如美国建筑师赖特建造的《流水别墅》,别墅与周围的树木、溪水、山石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中国的园林建筑更是巧妙地把大自然搬到庭院中,它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欣赏这些优秀的建筑作品,让学生懂得了建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益处,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之美。现代社会中人造环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使人类渐渐远离了自然环境,更有的建筑为了追求利益而破坏了自然环境,比如无节制的占用耕地,森林破坏等,最终因为破坏环境人类要自食恶果。所以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能破坏自然,在现今社会中房地产开发热的现象下,要坚持环保意识,要认识到在创造利益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消除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在建新的现代建筑的同时,要坚持对古建筑、遗址的保护

古建筑和遗址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看到这些古建筑和遗址,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它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和历史价值。而这些古建筑和遗址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毁坏就不能复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点。新的建筑要与周围环境、与古建筑、遗址融为一体。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要精心设计、合理规划,使古建筑及古遗址服务于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在现代社会中重放光彩。

三、在设计和使用产品时首先要考虑到环保因素

(一)在学习工艺、设计作品时,要让学生明白设计作品时要具有环保功能

环保意识是设计意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制造产品时原材料的利用、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使用完之后的回收都应尽量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在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选择两种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具有环保意识较强的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环保的益处。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日常的生活用品运用环保理念进行再设计,使之更符合环保标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选择和使用产品的准则。

(二)提倡节俭,提倡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垃圾

将废物利用,因材施艺,经过巧妙的构思和加工,废物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中国古代工艺品的一件玉雕作品《白玉雕桐荫仕女》中,这件玉雕的美让人们惊叹。作品表现的是江南生活小景,颇具有诗情画意。而这件作品的玉料是一块废弃的玉料。后被玉工发现随形巧做,因材施艺,使之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去发现日常生活中废弃物的美,通过巧妙构思和加工,把废弃物变成有用的作品,装饰和美化生活。

四、开展课外活动,加强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5

一、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运用环境教育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使广大的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实验环保意识,如在取用化学试剂和使用各种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时,注意其用量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要进行尾气吸收,反应后的废液、废渣要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对实验进行改进,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倡导微型实验等,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增强环保的意识,让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二、在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中,运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发展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教学过程中,把具体的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水的教学中,在课堂上介绍水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水资源的缺乏对人类的严重危害等。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通过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深刻,再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科学发展意识。

三、在训练和单元测验中,运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理念

平时作业、练习和单元测验,是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在不偏离教材和课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安排一些环境方面的思考题或习题,使环境教育与学习训练有机结合,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的意识。

四、利用化学原理运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教师在实验和生产过程中,利用存在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对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解决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实验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废气,为了不让这些扩散到大气中,你能用什么原理或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吗?利用这些废气怎样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大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研究,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选取实验药品。让他们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废物的充分利用的基本原理,增强了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能力。

五、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理念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6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培养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教学思想、内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是环境意识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因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组成环境各要素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要研究的内容。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烟头,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随处可见。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不经过处理的污水、汽车尾气的排放都会严重破坏生活环境。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大关注。

一、教育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现行的地理教材,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而且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暂时的财富而不合理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随着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迅速蔓延,正被迫走“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为了谋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那种黄色的农业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和发展的方式,让我国国民特别是年青一代认识到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约束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应该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环保事业。

二、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地理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人类正受到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应该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以国家、省、市领导和学生的身份讨论对生活中的垃圾、污水、噪音的处理方法;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对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对绿化造林、节约用水的态度,等等。让学生谈谈家乡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对祖国各地的环境状况加深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人地协调、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把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树立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的思想。如近年内蒙古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危害,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如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专题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竞赛,举办环保绘画比赛,植树造林,清除白色污染,参与环境打扫等,另外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郊外远足、参观访问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观测,水污染采样化验,调查对比,以及乡土地理环境、生态的调查,通过这些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自觉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倾听厂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了解,不但获得了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因此,在地理课上进行环保教育必须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利害关系讲清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内容类似,虽然教学目的有所不同,但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而且多处于变化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所学科学原理和所掌握的材料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科学;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76-01

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焦点和热点之一,科技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现代化学教育目标不仅要着眼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要着眼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即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社会责任感。利用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意识的培养已经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培养学生改造、优化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驾驭化学教材,增强环保意识

目前高一使用的教材特点之一是新增了许多环保方面的知识,渗透在整本教材中。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中,进行了燃料的选择及燃烧效率的讨论,提出了Co、So2等气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初步唤起了学生保护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在氯气、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等章节中又结合化学知识,逐渐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人和环境的关系。如氯气是有毒气体,它是环境污染物,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但同时又可造福于人类,如用作自来水的消毒杀菌;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南极上空每年春季为何会出现臭氧空洞?酸雨的形成、危害,如何积极防治?在学生具有初步环保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题讨论,针对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水、大气、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及其危害,布置学生查阅图书及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资料。在课堂教育形式上采用讨论法,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俣病、赤潮、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在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又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污染事件,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钱塘江赤潮对水产品的破坏力。至此水到渠成,学生自觉接受了一些环保举措,理解并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节水。从环境污染的危害至保护以及三废的综合利用等,让学生既认识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又认识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

二、探讨实验操作,树立环境道德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然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接触到危害环境的物质,如何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改进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是化学教学中再现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环境道德的良好途径。

教师应善于针对实验情境设疑启思,例如在演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讨论为什么要把多余的氯气通入naoH溶液?能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在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时,讨论为什么在玻璃管处要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在做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中,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扎一只塑料袋,且要严格控制试剂用量?通过这些讨论使学生树立起氯气、So2、no2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不能随意释放到空气中的,以免污染实验室的环境。

学生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取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往往喜欢加大试剂用量,例如在检验So4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一下子加入较多的BaCl2溶液。为此笔者向学生讲解了水中钡离子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L,如果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转入废液,会造成潜在的水质污染、土壤污染,指出在少量的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就可观察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样既节约了试剂用量,达到了实验效果,又净化了环境。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和物质的分离检验综合性实验中,逐步养成了在少量的待测溶液中逐滴加入试剂的操作习惯,从而逐渐养成了对环境保护的敬畏感

三、讨论解题方法,渗透环保能力

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原则,学以致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方法或问题讨论中,渗透进环保意识,努力提高学生改造,调控环境的能力。

如用铜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时,可用下列两种方法:

要求学生基于反应过程选择最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1)实现过程产生So2,是环境污染物,且采用等量的Cu制备等量的CuSo4时,消耗的浓硫酸的量较多,相对而言方法(2)就比较合理。通过此类习题思考方法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境保护教育。青山绿水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四、结合社会活动,增强环保使命感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8

关键词:通识课程 《生活中的化学》 环境保护意识

1 前言。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实施的“人类、自然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大学通识课程教学中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把保护环境科学知识“渗透其内,寓于其中”,把有关内容教好、教活、教出成效,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是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从一开始就在认识、开发和利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同时科学技术也从一开始就随着人类的生存需求而产生和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范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先后提出了“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的要求,这是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更趋明显,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2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环境意识是环境在人脑中的反应,即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变化直接相联系。《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活中的化学》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未来的接班人――当代的大学生,理当肩负起珍爱环境、保护环境重任,并将这一重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化学专业的学生无疑应当走在保护环境的最前列,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化学专业学生单方面的事,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也将同化学专业的学生一样面临环境问题,因而单靠化学专业的学生去宣传、发动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也是完成不了的。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远比化学专业的人数多,所以培养、提高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当务之急。

3 《生活中的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方法。

3.1 情景描述环境危机,培养学生环境忧患意识。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教学中采用描述法,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震惊中外的污染事故到80年代出现的重大恶性环境事件,用活生生的事例从国外到国内,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从战争到和平,从人类到动植物界,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的环境事件使在场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学生的心被紧紧地抓住,环境危机意识及环境忧患意识很快建立起来。继而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阐明其中有许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及解决。

如近年来,石油对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海湾及近海水域在石油开采、炼制和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991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人为地使大量原油流入波斯湾,是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海洋事件,带来难以估量的恶果。1988年,由于英国北海石油污染,1200只海豹死去,死掉的鱼虾更是不计其数。1983年12月,120多头鲸在澳大利亚的一处海边集体绝食。1988年9月,又有140多头鲸在奥古斯塔集体自杀。1998年9月,60头鲸再次冲上这个海滩,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中的38头送回大海,一周之后,它们又重返海滩,以其不可思议的顽强走向死亡。

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2 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后果。这是一种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其印象深刻,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环保,终身受益。

如在讲述水污染时,可做如下实验:用三个玻璃瓶,第一瓶装洁净水;第二瓶洁净水中放入一节破电池;第三瓶水中加适量氢氧化钠。分别放进一条大小同等的鱼,观察现象,结果第二和第三瓶的鱼相继死亡,唯独第一瓶的鱼活下来了。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对该类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更使学生最大程度体验了水污染的危害,印象深,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比课堂上讲述一百遍“如何如何保护环境”更有效果。

3.3 实地调查,自己得出环保结论。空洞的说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到社会中去体验和调查环境问题,学生自己在调查中得出环保结论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本地有一村庄,几乎家家都有傻子,有些家庭的孩子全部都是不健全人,无论多么聪明的姑娘嫁到该村后所生子女多为傻子,因此该村被称为傻瓜村。学生下到该村进行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饮水被重金属汞污染所致。改善水源,安装洁净的自来水后,傻瓜村不再名符其实。

要求学生调查和反思自己平常在生活上是否注意了环保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调查渠道。比如:家中的生活垃圾你是怎样处理的?你家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你家的住宅区是否有人不注意环保?你家是否节约用水?你的同学或朋友是否有乱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这样使学生感到环保就在身边,不再空洞和陌生,环境随时随地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参与程度极高,学生乱吐、乱扔的习惯悄然改变。

3.4 感观刺激,烙上环保意识。由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所掌握的化学专业知识有限,加之他们的学习侧重点不在化学,因此必须给这部分学生烙上环境保护的意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将许多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学生带到事故现场。在强大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下,学生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会认识得很深刻,环境保护意识便会被深深烙在学生的印象中。

总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存在环境与化学的联系,只要适时结合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该知识点与环境的联系,通过如此反复的教与学,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建立起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化学课:渗透环保知识的载体[J],甘肃科技纵横,2007(1):177

2 戴立益,我们周围的化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9

关键词:绿色;环保意识;化学课堂

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保意识、绿色家园等观念也已深入人心。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化学、化工往往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而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战胜疾病等方面,样样都离不开化学的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生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教师有责任在学科教学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从娃娃抓起,教给学生绿色常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提高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一度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全国大大小小的河流十之八九有不同程度的污染。1997年的黄河断流、1998年的洪水泛滥、近年的沙尘暴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二、结合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优势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教给学生环境科学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一样,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结合化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结合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方法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具体可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大气污染物中的重要“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有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中毒后如何处理,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

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在高中第二册(试验本)教材中也介绍过。教师可结合1942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化学试验过程中深入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气体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后的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以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3.化学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篇10

1.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从学龄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方式当中。新人教版生物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10个一级主题”编排整个初中生物教材,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内容穿插于各个单元环节中,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七年级以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为基础,可以跟学生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八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教材内容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只要我们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把环保意识由感性提高到理性的层面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资源,把环保的种子随时随地的进行播种,并且由浅入深,由简至难,树立坚定的环保理念。

2.拓展教材内容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实际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保教育的机会和题材,课堂上、习题中、考试时还有社会热点新闻资料都可以加以合理地利用,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去发现引导。对于教材上的环保题材要注意适当地拓展,材料中的环保信息要给学生点透。在教学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没有具体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拓展到对水资源状况、水污染、节约用水方面讲述,特别是就如何节约用水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如社会热点新闻资料都可以加以合理地利用: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空气污染物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包括上海、南京等许多城市均开始尝试pm2.5监测数据。北京市环保局日前也表示,计划在春节前,首先开始实时包括场预测pm10在内三项常规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并同时公布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供市民参考。pm2.5这个一度混沌的空气质量概念,终于有望成为人们生活常识的一部分。我在教学中制作专题课件,从pm2.5的来源、危害、防治等方面展现给学生,对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