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2:28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县国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固定资产的安全、合理、有效、节约使用,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正确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和履行工作职责,现根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税系统固定资产是指县国税局及各分局所有使用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含500元),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价虽低于500元,但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财产也视同固定资产管理。

第三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核算;保管、使用、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实施固定资产产权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固定资产实行电算化核算,统一使用《国家税务局系统财务管理软件》和《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所有固定资产均必须实行编码登记。

第五条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属国家所有,由各级国税部门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转让、出租和变卖固定资产。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六条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下管一级、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财务室是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县国税局办公室负责资产和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等日常工作。

第七条各级国税部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办公室(或机关服务中心)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分工是:

财务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本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系统内固定资产的购建、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盘亏、盘盈等的审批。

(三)编制系统内主要项目固定资产购建预算。

(四)定期汇总上报固定资产报表。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

(二)对固定资产实行会计核算。

(三)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卡片和台帐。

(四)负责权限范围内固定资产增加需求的审核及编制本级固定资产购建预算。

(五)办理固定资产入库、领用、内部变动、处置手续。

(六)保管固定资产,维护固定资产的完好。

(七)年终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发生盘盈、盘损、报废、盘亏等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办理报批手续。

(八)年终固定资产清理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核算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帐。

(九)负责报送固定资产报表。

第八条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部职责。

第九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本部门在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

(二)维护本部门在用固定资产的完好。

(三)对闲置固定资产及时退回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四)年终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帐。

(五)提出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增加、处置需求。

第八条县局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部职责。

第九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本部门在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

(二)维护本部门在用固定资产的完好。

(三)对闲置固定资产及时退回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四)年终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帐。

(五)提出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增加、处置需求。

第十条固定资产管理一律实行会计核算管理与实物管理分开的方式进行,各级国税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第十一条固定资产管理要制定并严格执行验收、登记、保管、领发、检查和维修等制度。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

第十二条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下设子目和细目。

第十三条房屋及建筑物类资产

房屋及建筑物类资产是指各级国税部门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包括土地、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和其他建筑物4个子目。

(一)土地,指上无建筑物、有专门用途、并已办理土地证的空地,包括农场、果园和其他土地3个细目。

(二)办公用房,指用于办公的房屋、建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

(三)职工宿舍,指职工宿舍及其他附属设施等。

(四)其他建筑物,指培训中心、教学楼、招待所等建筑物,包括培训中心、教学楼、招待所和其他4个细目。

第十四条一般设备资产

一般设备资产,指用于税收业务工作的通用性设备,包括15个子目。

(一)小汽车,指小轿车、吉普车、旅行车以及属于小轿车型、吉普车型、旅行车型各种封闭式车辆,包括小轿车、吉普车、车内座位在20人以下的旅行车和其他小汽车4个细目。

(二)大轿车,指车内座位在20人以上或车长在6米以上的旅行车。

(三)货车,指大货车、小货车、厢式货车、轿车等,包括大货车、小货车、厢式货车、轿车、其他货车等5个细目。

四)摩托车,指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不包括后三轮货运摩托车)。

(五)其他机动车,指除小汽车、大轿车、货车、摩托车以外的机动车辆。

(六)各种机动船,指稽查、征管业务用机动船。

(七)计算机,指大型机、小型机、pc机、台式pc机及便携式pc机等各种计算机。

(八)复印机。

(九)传真机。

(十)移动电话。

(十一)寻呼机。

(十二)录像设备,指录像机、放像机、摄像机等设备。

(十三)照相机,指各种照相机及附属设备。

(十四)电视机。

(十五)其他一般设备,指以上各类项目中未包含的一般设备,包括以下5个细目:

1、空调机。

2、办公家具,包括保险柜、文件柜箱、沙发、茶几、床、办公桌椅等。

3、打印机。

4、音响设备。

5、其他

第十五条专用设备类资产

专用设备类资产,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

第十六条文物和陈列品类资产

文物和陈列品类资产,指各级国税部门接管、接受捐赠或购置的历史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古物、字画、纪念品和其他4个子目。

第十七条图书类资产

第十八条其他类资产

其他类资产,指以上各类未包含的固定资产,包括各类文体设备、医疗器械、厨房设备、洗衣机、电冰箱和其他6个子目。其中,各类文体设备包括大型乐器和大型体育器材2个细目。

子目录“其他”是指批量购置的被服、茶具、电水壶等办公和生活用具以及不属于上述各类的固定资产。

第十九条固定资产计价方法

(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二)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买价、调拨价加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税计价。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原有固定资产帐面值和扩建发生的净增加值计价;改扩建中有变价收入的,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计固定资产帐。

(四)接受捐赠,无偿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市场价格估价入账。

(五)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格计价。

(六)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估价入帐,等确定价格后再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各级国税部门的固定资产原则上不计提折旧。但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比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折旧。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增加

第二十一条增加固定资产,要编制购置计划,列入当年预算。对技术含量高及贵重的设备要进行论证。

第二十二条增加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县局新建房屋必须报市局审批,县局购置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必须报市局审批。对政府采购的设备、工程和服务,实行招标采购制度。

第二十三条增加固定资产按自制、购建、无偿调入、盘盈和其他5种方式填报审批、验收资料。

第二十四条增加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验收、入库等一系列手续,及时登记卡片、入实物和财务帐,同时定期进行清查,保证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

第二十五条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论是否有产权都要进行资产登记。无产权的固定资产在登记时注明无产权,在电算化管理中自动不归在核算范围内。如事后产权归属本系统,由资产管理人员及时更改产权性质,并按正常程序通知财务核算人员记入固定资产帐目进行核算。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二十六条固定资产的处置分出售、无偿调出、盘亏、报废报损和其他5种方式。

第二十七条固定资产处置范围

(一)闲置的固定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经科学论证,确需淘汰的固定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固定资产。

(四)盘亏及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

(六)根据国家政策规定需要处置的固定资产。

(七)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

(八)其他需要处置的固定资产。

第二十八条固定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1、各级国税部门处置固定资产均需按规定上报市局审批。

2、固定资产原值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办公房屋建筑物,由市局按程序上报省局审批。

3、无偿调出国税系统以外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或国税系统以内处置单价在30万元(含)以上的固定资产,由市局按程序上报省局审批。

第二十九条出售固定资产前,应进行资产评估,出售价格不得低于资产评估价,并按实际转让价格登记入帐。

第三十条固定资产处置申报程序

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资产管理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鉴定,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固定资产处置资料

处置固定资产时,首先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填写《国家税务系统资产处置表》,并附下列有关文件及资料。

1、固定资产价值凭证,包括购货发票或其复印件、工程决算副本、审计报告等;

2、固定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

3、固定资产评估文件等;

4、其他有关文件。

第三十二条调拨已入库的固定资产要履行固定资产处置申报程序和相应的报批手续。经审核批准后,具体手续如下:

(一)由财务部门根据《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处置表》开具《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调拨单》,并交付实物拨付部门。

(二)实物拨付部门凭财务管理部门开具的《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调拨单》方可进行实物调拨,调拨时拨入单位领取人要进行签收,调拨后实物拨付部门将已签收的《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调拨签收单》交付财务核算部门。

(三)拨出单位凭《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处置表》和《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调拨签收单》为调整实物帐和会计科目的原始凭证。

(四)拨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凭《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调拨单》填写《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验收单》增加固定资产,同时《国家税务系统资产调拨单》是拨入单位财务核算部门调整会计科目的原始凭证。

调拨新购置的未入库的固定资产,可由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有关批准文件直接填列《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调拨单》交付实物部门进行调拨,同时拨入单位领取人进行签收,有关批准文件和《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调拨签收单》为拨出单位的有关会计科目的原始凭证。

第三十三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时应当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严防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应当收取一定比例的资产占用费,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第三十四条固定资产的使用要坚持面向征管、突出重点、保证急需、勤俭节约的原则。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上级主管部门可予以调剂处置;拒绝调剂处置的,上级主管部门有权暂停拨付其经费。

第三十五条无产权固定资产调回原产权单位,要填列《国家税务系统固定资产处置表》,手续齐备后方可退回。

第六章固定资产的变更

第三十六条固定资产变更是指已入帐的固定资产原值发生变化或出现需要进行调帐的情况。

第三十七条入帐固定资产分为结帐固定资产和未结帐固定资产。结帐是指在财务软件中完成结帐处理并且进入下一个会计期,而未结帐固定资产是指在财务软件中本会计期未结帐。对于未结帐固定资产,可将错误的资产撤销凭证,直接在固定资产增加中修改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对于结帐固定资产,需填列《固定资产变更通知书》后,方可进行相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固定资产变更形式包括:改建、扩建、修理、修配、增加原值、减少原值等。改建、扩建基本建设项目要按省局苏国税发[]242号文件规定,由申请单位填写《国家税务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审批表》,按审批权限分级报批,完工后交付使用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填写《国家税务系统基本建设项目验收单》和《固定资产变更通知书》。

第三十九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变更,需由实物管理部门填列《固定资产部门变更通知书》,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固定资产实物在使用部门间的变动。

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清理

第四十条固定资产清理是指从实物管理的角度,对本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点,并与固定资产帐务核对,确定盘盈、毁损、报废及盘亏资产。

第四十一条固定资产清理的程序

(一)对本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点,并登记造册。

(二)将实物按品种、数量、型号等与固定资产帐进行核对。

(三)按照管理权限上报有关情况,并根据批复进行帐务处理。

(四)固定资产清理结果报上一级财务管理部门。

第四十二条固定资产清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第八章固定资产的报告制度

第四十三条国税系统资产报告制度是指各级国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通过资产报表形式,综合反映其存量、分布、结构和使用效益的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四十四条按照市局要求,在年度终了后,在对单位进行资产清理、会计决算以及整理汇总资产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向上一级国家税务局报送报表,要求做到报送及时、内容完整、数字准确。

第四十五条固定资产的报告形式采取逐级汇总上报的形式。

第九章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

第四十六条固定资产档案是指涉及固定资产形成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有关资料,包括固定资产卡片、台帐、明细帐、入帐单、出库单、验收单以及各种申报表、评估文件、技术鉴定报告书、批复书、报表、数据磁盘、光盘等。

第四十七条固定资产纸制档案要按年装订成册保管,数据磁盘、光盘也按年度妥善保管,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固定资产数据要进行数据备份处理,有业务发生的单位,每月至少备份一次,且要双备份,即软盘备份一份,硬盘备份一份。

第四十八条固定资产档案应从记入固定资产当年起,保管到固定资产处置后2年(不含当年)。数据磁盘、光盘永久保管。

第十章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国税部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监察部门是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部门。固定资产的监督除了日常监督、审批外,还有对固定资产的审计工作。固定资产的审计每年不少于一次。

第五十条国税部门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必须对被审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检查固定资产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实行统一的电算化管理,资料是否完整,报表是否真实,是否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并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检查情况。

第十一章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

第五十一条国税系统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税部门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都负有依法维护其安全完整的责任。

第五十二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不如实进行资产登记、填报资产报表,隐瞒真实情况或弄虚作假的。

(三)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或未经批准办理合法手续,将固定资产用于经营投资的。

(四)以各种目的和手段侵占固定资产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五)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报批或手续不全的。

(六)未按市局要求实行统一电算化管理,资料保管不齐或未按要求保管资料档案,不按时按质报送报表资料的。

(七)不实行定期清理盘点和对帐制度,管理混乱的。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2

一、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区局**年安排的税政工作

(一)加强对货物运输业的税收征管。完成了货运业**票中介机构和自开票纳税人年审工作,州直3户货运业自开票纳税人年审合格,给予自开票资格。1户自开票纳税人不符合自开票纳税人年审要求,给与取消。2户**票中介机构经州局年审合格上报区局,继续给予**票资格。

按照区局《关于清理整顿货运业自开票及**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5月又对州直3户货运业自开票纳税人,2户**票中介机构进行了检查,按时将《关于清理整顿**州直货运业自开票及**票工作总结》上报区局。

(二)为进一步做好车船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州局和州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下文,成立由我局和州保险行业协会人员参与的代收代缴车船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双方单位对车船税的征收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协调解决代收代缴车船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规范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不断提高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质量,安排县市局每年3-4月份,开展一次车船税代收代缴专项检查工作,通过州局年度绩效考核检查,各县市局都按州局要求对保险公司代收代缴车船税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查出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罚。

(三)为进一步加强车辆定额税收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根据《关于印发自治区地方税务局道路货物运输业核定营业额征税管理办法的通知》(新地税发〔〕180号)和《关于加强道路货物运输业税收工作的补充意见》(伊州地税函〔**〕74号)文件精神,州直各县市局积极加强与运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对货运业定额税征收工作已全面展开。奎屯市地方税务局**年1-11月征收车辆定额税209万元。新源县地方税务局在县政府的大力帮助和协调下,制定并由县政府以正式公文下发了《新源县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该《办法》自7月份执行以来,共车辆定额税105.16万元。填补了多年来货运车辆税收定额管理的空白,有效地增加了税收收入。

(四)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53号)要求加强了土地增值税的预缴和清算工作;对达到清算标准的企业,及时要求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促进了房产企业规范化管理。

(五)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营业税和地方各税政策业务调研工作通知》的文件精神,组织各县(市)地税局对营业税、房产税、契税等地方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对税收征收管理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区局及时反映。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有部分集资建房的购房人持购房合同长期不办理房产证,房产转让时才办理房产证,造成目前追缴集资建房销售不动产营业税难度大的问题和土地整理项目修建田间道路征收营业税政策不明确的问题,专题向区局请示后,得到解决。

(六)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地税局《关于开展耕地占用税立法有关调研工作的通知》(新财法税(**)1号)文件精神,我局与州财政局、州国土局相互配合,按时向区局上报了《**州耕地占用税立法有关调研报告》(伊州财法税(**)28号)。

(七)及时贯彻落实《关于调整全区营业税起征点等问题的通知》,及时宣传政策,开展调查摸底,经依法确认营业税起征点调高后,州直减少个体经营户11734户,减少税收2347万元。

(八)对区局安排的《关于开展金矿资源情况调研的通知》,我局立即就州直辖区新疆阿希金矿岩金矿资源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区局安排的《关于在全区开展公共交通车征免税情况的调研》立即安排及时上报。

(九)根据《关于开展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我局及时安排部署,根据文件要求,各县市局学习《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出《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实施办法》(试行)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理流程图,并对此项工作进行职能设置、职责分工,实行专人专管制,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十)我处按时向区局上报营业税、城建税、“七税一费”的总结、报表及州直“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决算报表”和季度报表。

二、在税政管理和税收征管相结合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

(一)今年州局领导非常重视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就将此项作为工作重点,不论是在年初工作会议还是在每个季度的税收分析会上,都强调要各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继续做好辖区内耕地占用税税源调查核实工作,掌握准确基础数据;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国土部门配合,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税收政策,抓好此项税收征管工作。州局为掌握州直耕地占用税征收情况,建立了《州直耕地占用税征收情况登记表》。今年奎屯市局实现耕地占用税征收零的突破。天北新区征收的首笔耕地占用税税款100万元征缴入库。截至11月底耕地占用税征收入库53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8万元。

(二)针对占用**州直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征收耕地占用税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向州人民政府上报了《关于征收占用**州直生产建设兵团耕地的耕地占用税返还兵团比例的请示》,州人民政府办公厅以伊州政办函[**]29号进行批复,我们及时制定了《**州直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与农四师领导沟通,目的是与农四师国土部门协商联合发文。(困难很大)

(三)针对耕地占用税征收难的问题,州局与州国土资源管理局联合向州政府上报了“关于上报批转《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的意见》的请示”,目的是地税部门建立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土地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获取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使用土地信息,夯实“先税后证”的工作基础。州政府非常重视提交常务会,在会上州政府领导认为若批转此文,将不利于引进外地企业,暂不予批转,现行如何征收还如何征收。

(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56号)文件精神,对房地产交易环节所涉及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税种实行了“一窗式”征收,在对转让或销售房地产的单位和个人在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时,国土资源管理局和房管局办证人员必须查验房地产交易中转让人和承受人缴纳的完税凭证原件,无税票或税种缴纳不全的不予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不仅方便了纳税人,也有效地防止了房地产税收的流失。

(五)加强**管理,严格实行“以票控税”。通过**监控管理办法的落实,强化了对用票人及受票人**使用的管理,严格审核房地产公司自开票纳税人资格,对建筑业均实行到税务部门开具**。

(六)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行业税收的管理。一是加强对大型投资、重点工程税收征管,对大型投资、重点工程项目重点监控,不断建立、健全建筑业管理台帐和重点工程信息资料档案,并要求纳税人严格按照工程进度申报纳税,详细掌握建筑企业的纳税情况,并在工程完工后做好税款清算工作;不断规范建筑业**管理,为纳税人****时,必须以建筑工程的合同为依据,否则一律不得****。

(七)针对房地产交易价格真实性是一个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规范因素,州直伊宁市局、新源局、口岸局向当地政府汇报后制订了《二手房交易价格标准》,有效地规范了管理。

(八)强化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管理。今年,在继续抓好行政、事业单位、私人出租房屋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管理基础上,各县市局在申报期内,对纳税人申报资料,对照新标准进行逐户审核,严格把关,保证企业正确申报缴纳税款。

三、强化税收分析,进一步促进税源管理

每季度召开一次州直税收分析会,通过税收分析工作,一方面全面了解税收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准确地查找日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有效地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税收管理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使税收政策部门能及时了解到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针对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征管措施。

四、在税收调研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和经验

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有部分集资建房的购房人持购房合同长期不办理房产证,房产转让时才办理房产证,造成目前追缴集资建房销售不动产营业税难度大的问题和土地整理项目修建田间道路征收营业税政策不明确的问题,我局经过反复实地调研,专题向区局请示后,得到解决,受到基层局的好评。由此我们认为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要引起税务部门的重视,州局要实地调研,认真研究现行税收政策,向区局反应时,将存在的问题、现状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向区局书面请示,以便于区局决策。

五、在税政业务学习和交流、税法宣传与辅导所作的具体工作

税政部门在干部税收政策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注重综合素质、提升执法能力、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全员培训”的要求,强化教育培训,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每年的大比武出题都是税政部门,基层局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的方法开展业务知识学习,使干部掌握税收政策,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执法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对外宣传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首先,以税收宣传月为契机,开展了税法宣传活动;印制税收宣传单、印制税法宣传册;开展税法宣传进企业;召开税企座谈会,了解企业困难,征求企业意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宣传税收政策;开展“税官下企业”活动;将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税收政策提供给州局办公室,按期在《**晚报》上登载,通过以上各种形式,增强了税收宣传的效果。

参加每年两期《新广行风》、《伊广行分》热线,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解答纳税人网上咨询、电话咨询、上门咨询税收政策问题。

在解答纳税人问题是,实际上是对我们税务部门执行政策的一个考验,税收政策执行的公平到位,纳税人不会有意见,但若要不公平,纳税人就会有意见。因此税收政策执行部门,一定要严格贯彻现行税收政策,做到政策执行不走样。

六、明年的工作安排

(一)做好政策的上传下达,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

(二)对各税种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调研,掌握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制定州直客运车辆税收征收标准;

(四)做好下半年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3

一、凝聚内力,理顺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房地产业税收涉及税种多、部门广、控管难度大,实施一体化管理是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为此,我局从整合资源入手,转变了县城范围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税收的传统管理模式,将原来的按地段、经济性质管理变为按行业管理。在新昌分局内设建筑房地产税收征收管理办公室,对我县建筑房地产税收实施了“1142”的管理机制,即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一个办法、抓好四个环节、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建立一个机制。及时启动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税务、财政、发改委、国土资源、房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县房地产建筑安装业税收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一个办法。根据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特点,制定了《县房地产建筑安装业税收一体化管理暂行规定》,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和保障落实制度。三是抓好四个环节。进一步明确用地环节、建筑环节、销售环节、保有环节等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四是把好两个关口。把好土地使用权属转移关和房产权属转移关,对于纳税人未完税的,相关部门一律不予办理权属转移手续。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对建筑房地产税源全方位的控管。

二、巧借外力,健全控管机制

1、结合行业特点,完善制度保障。建筑房地产业市场从土地转让、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销售到二手房交易,管理部门多、税收征管难度大。税务部门在进行建筑房地产税收征管过程中,一些基础信息来源于发改委、建设、房管、土地等部门,为充分掌握房地产企业的税源资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助配合。为此,我局负责起草了《县房地产和建筑业税收一体化管理暂行规定》。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办公会及全县地方税收护税协税领导小组会议,护税协税小组成员、县公检法、国资委、发改委、国土、城建、房管等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县房地产建筑安装业税收一体化管理暂行规定》,为全县房地产建筑安装业实施综合治税,强化税源控管,密切部门协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加强部门配合,实现多头控管。为强化建筑房地产税收征管,健全税源控管机制,我局先后与县发改委、国土、房管、城建及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签订了一系列税源控管办法、协议等,其主要内容:一是县发改委将核准的建筑工程计划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批文同时抄告一份地税机关,使地税部门提前掌握税源信息,为工程项目实施跟踪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国土资源局及时将土地拍卖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地税部门,地税部门及时进行跟踪介入,实现了房地产税收的前置管理;三是加强与房产管理部门的配合协作,实行证前清税制度,纳税人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权属证照时,必须出具主管地税机关开具的清税证明或者减、免税证明,房管部门在审验后,方可按规定程序办理;四是工业园区管委会负有向地税部门提供新办企业厂房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有关信息职责。此外,为加强国债投资工程、政府投资工程的税收管理,我局还与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签订了建筑业税收委托协议书,全面委托国债投资工程、政府投资工程的地方各税,2007年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共入库建筑业地方各税344.94万元,今年1-6月入库建筑业地方各税585.9万元。

3、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我局在建筑、房地产税收征管过程中,将税收征管细化到每一个工程,每一个开发项目,借助省局地税征管信息系统,全面实行工程项目登记、巡查勤管、信息采集、信息比对、纳税评估及税款清算等制度。特别是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每一个商住小区、每一栋楼、每一套住房及铺面,根据每一个小区的平面图设置了房地产销售明细帐、发票开具明细帐,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的税源情况。形成了“以行业管理为主、按项目进行监控、房源控制税源、管理增加税收”的基本思路,积累了房地产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经验,找到了潜在税源向现实税收转化的最佳着力点,有力地提升了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坚持“一个窗口服务,一条龙征收管理”的工作理念,把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在县局办税服务厅设立建筑房地产税收办税窗口,统一办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开具等事宜,对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各种报表、涉税资料,实行一次性告知服务。

三、形成合力,加强二手房税收征管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4

第二条凡依法由自治县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税务机关)征收各项税费的保障工作,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自治县的税费征收保障工作遵循“政府主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

自治县将税费保障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部门)应当支持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配合税务机关依照法定税费率计征税费。

禁止任何单位和部门违法制定涉税费文件。

第五条各相关单位(部门)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协税护税网络建设,配合税务机关实现涉税费信息采集的社会化和信息化。

自治县人民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各金融保险机构、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残疾人联合会和县综合招投标中心,应当实现与税务机关的网络互通,为税费源库提供数据接口,无偿提供纳税人、缴费人的涉税费信息,实现相关涉税费信息实时共享。

第六条自治县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向各有关单位(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通报、反馈涉税费信息利用情况。

第七条自治县税务机关对同一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应当采用同一税务登记代码。应当定期交换纳税人户籍数据、税收收入数据以及其他基础数据等信息,共同做好联合宣传、联合登记、联合定税、联合检查,建立国税、地税税收征管信息交换平台,保障国税、地税征收管理信息的实时交换和比对。

下列情形应征收的地方税费,由地方税务局委托国家税务局:

(一)主体税种由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个体工商户应缴纳的地方税费;

(二)临时代开发票应缴纳的地方税费。

第八条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应将全县国民经济计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定期提供给税务机关。

第九条自治县财政局应当会同税务机关做好税费源的调研工作。在编制、调整税费收入预算草案时,应当充分听取税务机关的意见,使之与本行政区域的税费源相适应,保证税费收入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协调。

第十条自治县审计局应当将被审计单位税费政策执行情况作为审计内容,并及时将审计出的税费违法行为通报税务机关。

第十一条自治县公安机关与税务机关应当建立保障工作机制,依法查处偷税、逃税、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加大打击伪造、变造、贩卖假发票及利用假发票进行犯罪的力度,共同加强交通运输、房屋租赁行业税费管理。对税务机关在查处涉税违法行为中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立案侦查。

第十二条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与税务机关建立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办理设立(开业)、变更、注销(歇业)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信息,对税务机关提请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应当定期将发放、变更、注销土地使用证书、矿山开采许可证及土地收储、征用、出让、出租、交易、国土整治项目、各类应税矿产储量计划及实际开采量、土地交易基准价等有关信息提供给税务机关,共同加强税源控管,先缴税后发证。

第十四条自治县房地产管理局定期将发放、变更、注销房产证书,房产出让、出租、交易和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转移、变更、注销登记与房产交易基准价等信息提供给税务机关,共同加强税源控管,先缴税后发证。

第十五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做好网上办税工作。

在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账户情况、实施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时,不得推诿和拖延。

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非贸易及资本项目售付汇时,应当严格审核完税证明和免税文件。

第十六条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统一社会保险费参保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号码,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供缴费人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社会保险费核定情况,并联合财政、地税部门定期开展缴费人的户籍、欠费清理,实行分类管理。经地方税务机关检查发现用人单位多报、少报或漏报社会保险费额的,应及时反馈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应当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共同建立排污费征收核定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系统,及时传递排污费核定数据,定期与税务机关共同分析研究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顺环保、税务、企业三者之间核定、征收、缴纳关系。

第十八条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及时将矿山安全生产许可、生产以及矿山企业合并与分立等相关信息提供给税务机关,共同加强税源控管。

第十九条各建设单位在工程承揽以及中标合同签定后,应当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工程项目资料、项目合同备案信息和拆迁动态信息。

第二十条有关单位(部门)应当与税务机关加强沟通,建立健全涉税费信息共享制度,定期将下列信息以书面或电子信息的形式通报给税务机关:

(一)发放、变更、注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信息;

(二)社会团体、福利企业和高新企业认定、残疾人证件管理信息;

(三)组织机构代码登记、变更、注销等信息;

(四)办理鉴证、公证信息;

(五)烟叶收购计划、收购数量、收购品种和收购金额等信息;

(六)企业境外投资有关信息;

(七)外籍人员出入境、就业和流动信息;

(八)本县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信息;

(九)体育、福利中出单注奖金超过万元大奖信息;

(十)个人出版作品、向境外汇出工资、劳务费等信息;

(十一)企业进出口贸易等信息;

(十二)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举办信息;

(十三)车辆登记、年检、变更、运营管理情况等信息;

(十四)其他涉税费信息。

第二十一条自治县税务机关对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费委托时,有关单位(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二条各有关单位(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推广应用税控装置。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部门)、企事业单位应该严格财务制度。凡属于发票管理范围的票据,都应当依法纳入发票监管范围,对报账时的原始发票进行认真审核,凡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发现不按规定使用发票的,应当及时向税务机关通报。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5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部署的第一年。在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意识,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强化征管基础,优化纳税服务,加强队伍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税收工作任务,推动了深圳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0xx年,我局总体税收收入完成1570.47亿元,同比下降13,直接组织收入扣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后为792.97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国内增值税524.29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值税直接收入316.95亿元,同比增长13.95;免抵调库207.34亿元,同比增长18.13);企业所得税222.36亿元,同比增长7.97;证券交易印花税325.16亿元,同比下降51.78;海关税收452.33亿元,同比增长7.55。出口退(免)税493.74亿元,同比增长30.99(免抵调库207.34亿元,同比增长18.13,实际退税286.4亿元,同比增长42.19)。

一、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全市国税系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我局实际,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与深圳国税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社会和谐”、“如何做到四个增强、四个克服”等专题,通过组织交流讨论、聘请专家作辅导报告、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等活动,有效帮助全市国税干部进一步转变了观念,增强了争当排头兵的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10月初,按照市委的部署和总局的要求,我局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深圳市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我局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这一主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我局税收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做好税收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第一、二阶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全体税务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同时,对一些制约科学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了症结和根源,理清了改进的思路和对策,为保证深圳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明晰了方向。

二、坚持依法大力组织收入,各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深圳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首当其冲,出现了企业关并破产增多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税源,影响了税收收入。为此,我局深入分析形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既强化管理,确保收入,又提升服务,为企业解困。

(一)强化分析预测,探索建立税源管理互动机制。制定《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税务部门税收分析工作的职能和责任,促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横向互动。加强收入分析力度,针对今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证券交易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调整,及时测算有关因素对税收的影响,把握收入变动趋势。继续强化重点税源数据分析,组织开展电力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重点税源专题分析,通过分析确定税负预警线,为加强税源管理指明方向。加强对税收资金及其运行情况的核算与监控,保证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协助做好深圳市财政、国税、地税、国库、海关及银行计算机横向联网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保证财政资金整体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二)加大各税管理力度,大力提升税源管理水平

所得税管理方面。扎实做好新企业所得税法贯彻实施工作,通过报纸、广播和网络等渠道,利用知识竞赛、网络征文、国税访谈室等形式,广泛开展对广大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开展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全员业务培训、考试和知识竞赛。做好新旧税法的政策衔接工作,做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政策清理及深圳市自行制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即征即退”工作。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业务交接、汇算清缴期间新旧税收政策交叉适用工作,圆满完成了20xx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完成两税合并系统改造第二阶段相关工作。继续做好金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加强核定征收企业的管理。

流转税管理方面。加强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完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推行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审核检查子系统1.0版。加强海关完税凭证的管

理,提高海关完税凭证稽核比对相符率,全面启动海关完税凭证审核检查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总局海关完税凭证“先比对,后抵扣”试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金税工程管理系统的高质量运行,全年金税工程系统考核指标保持较好的水平。继续抓好“四小票”的日常管理。落实软件产品超税负返还政策,全市共办理软件产品超税负返还2093户次,税额18.92亿元。落实先征后返政策,共办理社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先征后返共111户数,税额3382.86万元。开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财政优惠的复审,共完成77户高新技术企业应纳和实纳增值税税款的审核。此外,配合增值税政策转型改革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贯彻实施,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消费税管理。参与总局消费税政策调整调研,规范消费税税目代码库的管理,启用消费税新申报表。强化车购税管理。全年共完成总局6次车价信息汇总审核,办理车购税免税审批10户次。

 

出口退税方面。针对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对我市出口企业退(免)税造成的影响,密切关注国外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我市外贸出口的运行态势,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退(免)税资源的测算与计划工作,向上级及时反映出口退(免)税的需求。积极争取退税指标,以足额、及时退税来切实支持企业应对困难。全年共办理出口退(免)税49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办理出口退(免)税额在年度内首次突破400亿元,再创新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口商品退税率调整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免税管理办法,贯彻有关出口旧设备退(免)税办法。加强征、退税业务的衔接。开展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退(免)税专项检查。对122户有代表性的大型出口企业20xx-20xx年度的“免抵退”税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查补税款约381.42万元,转出进项税款约108.83万元,返纳税款约412.62万元。

国际税收管理方面。认真做好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交接工作,及时向所得税管理部门移交了纳税评估及涉外审计工作。完成了20xx年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继续大力开展反避税工作,重点对通讯业、零售业及金融业三家企业进行反避税调查,全年共立案1户,结案2户,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67亿元,补税6711万元。加大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力度,开展非居民税收税源统计分析,与地税协商,共同出台了《深圳市非居民企业管理办法》。稳步推进税收协定执行工作,加强情报交换。

三、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纳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深入开展优化纳税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优化纳税服务系列活动,从完善制度体系、改进服务举措、优化服务平台、加强遵从教育等四个方面着手,开展了十项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促进了纳税服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组织纳税服务培训,邀请外部专业咨询机构举办了纳税服务礼仪及心理调适讲座,提高了纳税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二)进一步落实“两个减负”。按照总局简并、规范纳税人涉税资料的原则和优化流程、资料共享的要求,对国税系统征管业务中纳税人依申请程序要求报送的资料进行了全面清理,对165项业务资料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清理简并征管业务报表,取消了72种临时性报表。建立了报表集中处理制度,在总局要求报送的118张固定报表中,由基层出具48张,其余由市局各业务处室直接出具,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三)积极完善电子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23661各项制度,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提升热线接通率和通话质量,全年接听咨询电话突破46.3万人次,处理疑难问题13426条,处理网上提问20244人次。123661热线荣获国家税务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制订《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外部网站管理制度(试行)》、《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网站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拓展网站服务功能,制作纳税人网络办税操作指引及电子导税员flash版使用教程,完善国税网站服务功能,提高运行效率。进一步完善短信系统,加强纳税人手机号采集,扩展短信系统使用范围。成功举办电子平台开放日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推行介质申报,实现多元化申报。全市使用网上、介质申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比例为91。

(四)有效提升税收宣传的质效。精心组织了第十七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结合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及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务实地开展了局长网上访谈、制作国税宣传片、企业所得税法有奖知识竞赛”、“与奥运同行、与税收为伴”欢乐行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税收宣传活动。税收宣传月系列活动获得总局、省局高度评价,我局被省局评为“20xx年税收宣传月优秀组织单位”。“网上在线互动”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以及20xx北京奥运、环保购物袋搭桥增进税收宣传两个项目被总局评为“20xx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优秀项目”,《企业欠缴税金银行限制贷款》被总局评为报刊税收好新闻三等奖。

四、规范执法,强化稽查,依法治税能力进一步跃升

(一)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积极防范执法风险。今年1月1日,成功上线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精心组织执法考核工作,加强对申辩调整的管理,积极解决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执法管理系统对今年的税收执法情况进行了考核和通报评比,取得初步的成效。认真做好20xx年度税收执法检查和税收执法监察工作。

(二)从严打击涉税违法,充分发挥稽查威慑作用。加大稽查力度,全年共组织查处纳税户1302户,查补税款4.2亿元,罚款1.97亿元,滞纳金0.25亿元,查补收入合计6.43亿元。继续严查大案要案,查处“1.25套打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成功捣毁了2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团伙,查实虚开企业29户。积极参与了总局稽查局对平安保险集团及其下属共6户企业的全国联查。积极参与了总局稽查局对人寿、财险、证券3户专业公司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的全国联查。组织开展对房地产业及建筑业、烟草业、珠宝首饰业、餐饮及娱乐业、证券业5个行业共59户企业的税收专项检查。组织实施“深税行动”“安税行动”,深入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行为。认真组织各类协查,完成总局、省局重要案件的协查工作。大力清缴欠税,加大稽查执行力度,全年共对82户次欠税企业欠税公告,清理稽查查补欠税企业53户,追回欠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1670余万元。

加强与银行、边检、国土等部门的协作,成立“税警联合执法领导小组”暨办公室,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欠税公告、阻止出境、宣传曝光等措施清缴欠税,并做好涉嫌逃避追缴税罪的移送工作。认真受理涉税违法举报,做好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全年举报案件共查补税款2378万元,罚款606万元,滞纳金185万元,合计3169万元。在深入分析去年稽查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稽查制度建设,制定了《深圳市国税局案源管理办法》,修订《深圳市国税局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五、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税收征管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征管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将信息办设置为相对独立的机构,加强对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建设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正式启动了征管工作三年规划,对我局税收征管发展和改革进行总体设计。规范征管业务流程,完成税收征管业务规程的整理编写及修订,明确了注销税务登记的相关流程。制定汇总申报等四个征管办法,做好日常征管业务审批管理。完成办税服务厅职能调整,理顺机构职能。调整了8个区局,13个基层分局的办税服务厅和5个业务科室的流程和岗责。规范对市局处室业务来函、基层业务问题请示以及123661疑难问题的回复制度,全年处室累计收到并回复基层业务问题122份,回复123661疑难问题共300多项。完成28万多户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信息补录工作,提高了税务登记信息质量。完成《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工作方案》,积极协调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委托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地税两局协作。开展与工商、人行的信息交换合作,完成4.5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信息的核查比对,最大限度堵塞征管漏洞。加强注册税务师行业管理,顺利完成协会换届工作。

(二)纳税评估深入开展。深入推进增值税纳税评估,完成纳税评估流程和程序的统一规范工作,搭建了纳税评估工作平台,实现了纳税评估任务的制定、审批、分配、处理、评估结果反馈及统计等业务功能,增强了纳税评估工作的统筹协调。开展存根联滞留票、海关票异常企业以及金银首饰行业为重点的增值税行业纳税评估。组织对大型电器零售企业存根联滞留票核查,选取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编写增值税纳税评估培训教材,做好增值税纳税评估培训交流的前期工作。组织开展了20xx年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及检查工作,共对1221户企业进行了所得税纳税评估及检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6169.10万元,调整获利年度57户,查补企业所得税额4001.25万元,比上年增加2400多万元。

(三)发票管理进一步规范。率先推广购票密码系统,确保发票供售安全,设立多项稽核预警标准,强化对发票供售和验旧环节的异常情况监控。组织成立发票管理长效机制工作组,提出一系列完善普通发票管理的新举措,力求逐步建立健全安全有效的发票管理长效机制。统一发票运输,保证发票存储调拨安全。

六、强化保障,深化应用,税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

(一)总结信息系统整合经验,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积极参加深圳市20xx年度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获得了20xx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科研机构类第二名的好成绩。大力抓好数据录入和校验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同时,继续加强数据应用平台项目建设,利用数据集中优势,强化基础信息分析,定期或不定期数据应用主题分析报告、《税收征管数据月报》,试点完成我局部分疑点一般纳税人规律性特征分析项目,为日常综合数据参考信息和数据应用业务主题分析,较好满足了各项税收管理工作需要。

(二)加强系统运维管理,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认真解决各单位反映的信息化热点难点问题,做好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全年共完成30项业务需求和280项系统业务问题的分析和修改。自主创新,自行策划完成了失效作废模块清理、单户查询更新改造、系统模块布局优化、综合征管软件在线帮助等工作。成立信息安全科,检测网络漏洞,防范内部病毒发作。定期出具安全体系运行状况分析报告并开展优化整改工作。实施桌面安全管理软件分级管理策略,形成总局、市局、区(分)局三级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域调整方案,提高我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接入管理,对违规外联人员进行断网处理。进行大规模的灾备演练,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渗透性测试,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巡检,进行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专项保密检查,坚持信息安全情况按日上报工作,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较好地完成奥运维稳战略任务。

(三)紧密结合业务需求,开发和完善各类信息系统。秉承“前瞻性、全局性、实用性、时效性”的原则,创新信息化需求评审机制。优质高效完成发票加密、稽查选案系统升级改造、执法责任追究系统开发、海洋分局呆账核销系统需求变更等多项信息系统开发任务。完善和优化ctais(深圳优化版)、内外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项目及教育培训项目、数据归档项目、车购税纳税申报及档案影像系统、深圳市财税库关行横向联网升级改造工程、行政后勤项目、党风廉政系统、短信系统、ctais版本优化和质量提升项目、信息中心文档管理系统、普通发票开票推广、数据应用项目、123661信息资料库优化项目、税收管理员二期项目、所得税两税合并等现有核心信息系统,提升征管效能。

(四)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参与金税工程(三期)工作。跟进总局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工作,积极参与金税三期初步设计的修订工作。按照总局金税工程(三期)对省局单位机房建设要求和未来应用系统的扩容需要,积极筹建市局大楼新机房建设项目。根据总局分配给深圳测试基地的主要任务,完成了设备购买、环境搭建等工作。积极协助总局进行全国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承办了总局在深圳举行的容灾备份试点工作研讨会议。认真做好总局业务支持分中心和技术支持分中心工作,全力支持总局信息化建设。

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反腐倡廉进一步深入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及时传达学习《工作规划》,全面领会基本精神、深刻内涵和工作要求。召开全市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了中纪委二次全会、总局、省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了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了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工作任务和重点。

(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完成《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纪检监察工作责任书》的修善和重新签订工作。及时做好全系统责任追究情况季报报表统计和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统计报送工作。对我局定编公务车配备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及时向市纪工委上报我局《领导班子成员配备使用小汽车情况登记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专栏”系统改进、测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各模块的操作系统,年底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三)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按照“突出特点、整合资源、推进工作”的原则,围绕“七个一”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系列活动,打造深圳市国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品牌。市局汇编了《税苑清风--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作品集》,成功举办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作品展及“清风颂”专题文艺晚会;各单位也根据自身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汇编了相应的廉政文化作品集,并因地制宜,利用走廊、“职工之家”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集中展示各单位近年来的廉政文化成果,产生了良好反响,得到了总局领导和深圳市纪委领导的高度赞誉。此外,还组织开展了以抓好“党纪、政纪、法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增强“三纪”意识,推进廉政建设。

(四)抓好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受理登记、转办和初核工作。积极配合检察院等部门,抓好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办工作。

八、以人为本,严格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一)以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深入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为重点,抓紧抓好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学习培训。配合总局和省局做好巡视工作,配合总局考核组做好届中考核工作。严格落实党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完善执行民主议事、集体决策工作程序。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了行政执行力。

(二)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对稽查局、信息中心部分机构职能进行了调整,对国际税务处和所得税处部分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进行了调整,对车购办内设科室进行了规范。根据总局规定,完成了市局机关和所属区分局机构改革的三定规定(草案)的调研工作。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做好三级预算单位津贴补贴规范的准备工作。根据市局有关工作会议精神,人事处、财务处、机关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积极完成“工资津贴补贴查询系统”的开发工作。协助省局组织实施了20xx年招录公务员深圳考点的面试、体检及20xx年度公务员招录资格审查工作,共为深圳、河源、梅州、汕尾四市国税局录取公务员109名。10天内审核完毕近9000份20xx年报考我局公务员的人员资料。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认真抓好全市国税系统科级领导干部职位缺位选拔任用和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工作,做好科级领导干部跨单位交流轮换的准备工作。做好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努力提高税务干部岗位能力。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基础制度,制订《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税务人员岗位能力测试工作实施计划》并分步实施,完成执法类岗位测试大纲的编写,启动测试题库编写工作。深化全员培训,组织举办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培训考试和知识竞赛,其中1100人次参加了新税法培训,524人参加了考试。突出基础培训,成功举办新动力训练营,同时还举办了稽查取证与询问培训等各种知识更新培训22期,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严格初任培训,对20xx年新录用的85名公务员实施了岗前培训。重点抓好70、80后税务干部的培养工作,组织年轻干部参加“三师”资格考试和执法资格统一考试。完善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工作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以科室学习为突破口,提高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继续加大学习型组织创建力度。

(四)以弘扬抗震精神为指引,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系统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也促使全体共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深入抓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以“回顾改革历史,弘扬特区精神,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召开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直属机关党委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召开全市国税系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结和回顾了近年工作,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开展青年思想状况调查,为市局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五)以工青妇组织为纽带,大力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局迅速行动起来,发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开展了“抗震救灾捐款”“交纳特殊党(团)费”“每位工会会员捐款1元”等活动。全系统组织单位自有资金和个人捐款累计达到500多万元,我局还向灾区捐赠了1辆越野车,并积极协调解决四川灾区税务部门安置重建问题。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向甘肃省地震灾区捐赠衣被的活动。共捐赠衣被近4000件,捐款11337元。此外,切实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顺利完成工会、团委、妇委会的换届工作。组织开展了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优质服务、团结协作、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思想,培育先进文化。举办“敬德立业、爱我国税”征文、演讲活动,深化教育成果。成功举办第四届职工邮展。组织参加了全国税务系统第二届“中国税务报”杯和深圳市职工迎奥运乒乓球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我局部级“青年文明号”复核认定工作。

九、维护稳定,服务和谐,行政事务管理进一步改善

(一)认真开展维稳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制定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维护“两奥”前后的社会稳定工作。开展“四查四整顿活动”,认真汲取“2.27特重大火灾”的惨痛教训,查摆和解决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和工作干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举行消防演习,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一年来,全局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二)不断规范政务事务管理,提高行政运行效率。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线。在全面启用网站政务公开模块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办税公开内容。完善工作规范,制订下发了《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系列文件》。对信息对外流程进行了检查、优化,得到了省局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规范系统内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全系统公文交叉检查。对专项工作已完成、暂停、取消或转为职能部门日常工作的临时领导机构进行了清理和调整。切实发挥政务信息和工作调研辅助决策的作用,编辑《国税信息》167期,《税收问题与对策》51期,上级采用信息、调研122篇。做好会议管理、督查督办工作,加强档案、信访、保密工作。强化科研管理工作,结合税收工作的难点热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局各项重点调研课题。完成了税务学会换届工作。

(三)加强征税成本控制,深入推进节约型税务机关建设。按照总局创建节约型税务机关的部署,以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水节电方面。继续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开展用水单耗考核。大力推广应用节水设备,逐步淘汰高耗水设备,积极推广再生水和雨水的回收利用。加强办公设备节电管理,减少待机消耗。加强照明系统日常管理,做到人走灯灭。合理设置办公室空调温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有计划地开展空调、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办公经费管理方面。严格控制电话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经费开支,坚决制止在经费使用上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现象。加强对食堂粮食消耗情况的统计分析,实行按需要配置饭菜。充分运用视频网络系统、公文处理系统、局域网等网络资源,进一步实现公文处理无纸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流程网络化,努力节约行政办公经费。公车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实行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加油和维修,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和单车核算。组织了全系统的公务用车统计工作,制定了车辆配置暂行管理办法。办公用品管理方面。制定并规范办公用品配备标准和定量领用制度,完善办公用品申请、采购、领用登记手续。严格执行办公材料消耗核算和使用情况分析通报制度,有效降低了办公用品损耗。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办公耗材和再生材料,搞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促进办公用品的循环和高效利用。基建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新建房产和基建维修项目的审批力度,抓好基建规划管理。进一步强化资产权属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资产管理权责体系。进一步加大资产管理跟踪力度,防止资产流失。注重盘活现有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20xx年全局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xx年整体下降约8,水、电消耗比20xx年平均下降8。此外,在系统内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周”、“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牢固树立了“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6

一、西乡塘区房地产行业重点税源概况和税收实现情况

房地产行业税源监控工作是西乡塘区地方税务局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企业对西乡塘区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力,可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动直接影响到西乡塘区地方税收收入的变化,并且其影响力是持续和较稳定的,在制造业税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数据解读可以推断地方经济发展态势,解释税收增长原因,探寻税收增长点,为税收征收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房地产行业税源监控是西乡塘区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西乡塘区重点税源管理股管辖的房地产企业共29户,其中国家总局重点监控20户,区局重点监控4户,城区局重点监控5户。分年度看,*年、*年、*年1-9月分别征收6189.56万元、8178.47万元、9853.89万元,税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8.93%、14.30%、23.75%,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房地产开发行业税收收入在西乡塘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西乡塘区房地产税收监控管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素质,落实制度。一是选调政治、业务素质强的税收人员从事的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二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研讨,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年来,通过研讨解决了房地产企业未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税务处理、合作建造开发产品税务处理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确保房地产行业税收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次,建立了严格的控管制度,将制度涵盖于管理的方方面面。用监控管理办法明确房地产项目情况收集、税务登记、税收政策执行等事项要求,结合*市地税局项目属地管理原则,建立重点开发项目税收月报表、项目预售、销售前后的保全清算制度等。三是结合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强检查和监管。税源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西乡塘区地税局在完善一系列的征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内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坚持以制度管理人和事,对执行不到位的及时限期改正、纠正和责任追究,切实保证制度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二)收集房源,处处留心。一是留心广告找房源。我们高度重视房源信息,从广告入手查找房源,要求税收管理员密切关注报刊和“房交会”、互联网上的房产信息。二是全面清查房源。对辖区内房地产项目和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清理;同时,设立专职外勤人员深入到房地产项目进行调研,跟踪监控。三是发动群众探访房源。定期深入楼盘、大街小巷进行宣传,向群众了解在建房地产项目,并通过城区税源办、居委会、中介公司等组织掌握房源状况。

(三)建立网络,时时互动。在城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城区税源办定期召开房地产管理联席工作会议,协调房地产企业及项目管理,强化了日常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形成了税源控管体系。部门互相配合是关键。我们主动上门,逐个走访城区开发办、房产局、规划局、建管站等涉税房地产管理部门,了解它们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程序,寻找加强管理的途径和手段,同时收集了大量最新楼盘立项、审批、开工、预售等信息,进行落实。通过召开地方政府参加的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宣传房地产各项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实现执法与服务有机融合、征税与纳税良性互动。

(四)宣传政策,面面俱到。一是定期下户,政策宣传到位。对在管的房地产企业,有管理员定期下户,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宣传房地产税收政策。二是加强辅导,规范管理到位。督促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帮助企业做好财务会计资料规范管理,为税收征管提供准确资料。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保存完整的合同、协议、工程结算发票、预收账款收据等财务资料。

(五)纳税评估,严格把关。按照“广泛借鉴、规范流程、指标对比、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思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细化评估方法步骤;通过一系列指标、系数横向、纵向比对发现问题;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指标数据与实物现场相结合、纳税人这一“点”与对应行业这一“面”相结合。*年,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纳税评估,评估入库各项地方税95万元。

三、西乡塘区房地产税收监控管理的存在问题

一是部门沟通不到位。地税、工商、国土、规划、房产、建设、金融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根据部门职能实施行政管理,不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换,对房地产业社会化综合协调管理水平尚处于较底层次,客观上导致了税收源头管理困难和有效管理滞后等实际问题。如: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在未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的情况下,照样可以通过开发项目的立项审批和资质审查;地税部门与国土资源、财政、土地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房产管理、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不到位,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合理利用。二是税源监控乏力。具体表现在税收管理员对房地产业的经营方式、开发程序和经营规律还不十分熟悉,对所得税及房地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的了解和掌握相对不足,对企业财务核算尤其成本核算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三是纳税意识淡薄。一些开发商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在项目开工后不依法履行其纳税义务,往往不择手段以达到其偷逃或挤占国家税款的目的,不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其应税所得,而采取多种手段偷税。主要表现在:一是预售收入不入账,不按规定计提企业所得税。二是企业收取的房租收入、广告费收入不申报,以完工房产抵付各种应付款项,如借款、工程款、租金、广告支出、奖励支出等。三是采取虚报成交金额、协议少开发票手段,达到房地产企业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四是虚增建筑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偷逃税款。四是帐目资料欠规范。由于房地产企业是个特殊的核算主体,开发周期长,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多,工程建设编制的预算、签订的合同、变更书,各级项目审批部门的批文等没有作为税务机关必须审核的资料妥善保管,或者无法提供,造成税务部门对成本确认困难,加之跨年度审核工作量大、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变更频繁,且财务核算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帐目资料保管不善,带来审核工作难以到位。加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少数纳税人对税法遵从度不高以及税收管理滞后而导致地税机关对房地产业的登记管理难度增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存在征管盲区。

四、加强西乡塘区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辅导,整顿征管秩序。要以税收政策法规的宣传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城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财务办税人员的税法宣传辅导,对其财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使纳税人懂法、知法、守法,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要采取如开座谈会、上门宣传、媒体公告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解释税收政策、增强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意识,营造房地产行业良好的税收秩序,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7

第二条凡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设置、使用和保管账簿及凭证,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核算。

税务机关应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已有建账成果,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建立健全账簿,正确进行核算,如实申报纳税。

第三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复式账:

(一)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

(二)销售增值税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营业)额在40000元以上;从事货物生产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60000元以上;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80000元以上的。

(三)省级税务机关确定应设置复式账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简易账,并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复式账:

(一)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

(二)销售增值税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营业)额在15000元至40000元;从事货物生产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30000元至60000元;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40000元至80000元的。

(三)省级税务机关确定应当设置简易账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上述所称纳税人月销售额或月营业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上一个纳税年度月平均销售额或营业额;新办的个体工商户为业户预估的当年度经营期月平均销售额或营业额。

第六条达不到上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第七条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和本办法规定的设置账簿条件,对照选择设置复式账或简易账,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账簿方式一经确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进行变更。

第八条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设置账簿并办理账务,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

第九条设置复式账的个体工商户应按《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等,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如实记载财务收支情况。成本、费用列支和其他财务核算规定按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执行。

设置简易账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经营收入账、经营费用账、商品(材料)购进账、库存商品(材料)盘点表和利润表,以收支方式记录、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并进行简易会计核算。

第十条复式账簿中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必须使用订本式,其他账簿可以根据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选用活页账簿。简易账簿均应采用订本式。

账簿和凭证应当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填写,装订或者粘贴。

建账户对各种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和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

第十一条设置复式账的个体工商户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有关纳税资料。月度会计报表应当于月份终了后10日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当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报出。

第十二条个体工商户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具备资质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

第十三条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要求使用税控收款机的个体工商户,其税控收款机输出的完整的书面记录,可以视同经营收入账。

第十四条税务机关对建账户采用查账征收方式征收税款。建账初期,也可以采用查账征收与定期定额征收相结合的方式征收税款。

第十五条按照建账户流转税征收权的归属划分建账管辖权,即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为主的个体工商户,由国家税务局负责督促建账和管理;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个体工商户,由地方税务局负责督促建账和管理。

第十六条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设置账簿的个体工商户,具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六项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第十七条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设置账簿的个体工商户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关于账簿设置、使用和保管规定的,由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但对于个体工商户的同一违法行为,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不得重复处罚。

第十八条个体工商户建账工作中所涉及的有关账簿、凭证、表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8

政策背景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33号)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该文没有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时,是否可以减计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如何填报等问题。5月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税函[2010]185号文,明确了2010年度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

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时即享受减计50%应纳税所得

上一纳税年度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同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的资产和从业人数标准,2010年纳税年度按实际利润额预缴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以下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8]44号)附件第4行“利润总额”与15%的乘积,暂填入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内。

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的统计口径。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的计算标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第二条规定执行。

国税函[2008]251号第二条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中,“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

首次预缴注意事项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2010年纳税年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上一纳税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核实后,认定企业上一纳税年度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得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填报纳税申报表。

上述规定意味着,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2010年预缴时,要享受减免优惠的条件是2009年度相关指标符合有关规定,并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核实。如果企业是2010年新办企业,显然不能享受该项优惠。

年终汇算清缴要重新核实当年相关指标

2010年纳税年度终了后,主管税务机关应核实企业20io年纳税年度是否符合上述小型微利企业规定条件。不符合规定条件、已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计算减免所得税预缴的,在年度汇算清缴时要按照规定补缴。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通知

政策背景

4n2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7号)一文。该文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选择适用税率及减半征税的具体界定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居民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处于《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第一条第三款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可以选择依照过渡期适用税率并适用减半征税至期满,或者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但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减免税优惠过渡期指的是,根据国发[2007]39号文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

国发[2007]39号文规定,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新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优惠政策存在交叉的,由企业选择最优惠的政策执行,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财税[2009]69号文进一步明确,所称的“不得叠加享受”,只限于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凡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基于此,国税函[2010]157号文明确,居民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处于国发[2007]39号第一条第三款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可以选择依照过渡期适用税率并适用减半征税至期满,或者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但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不得叠加享受优惠政策

居民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符合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定期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可以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也可以选择依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税,但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新税法实施前设立的经认定的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根据财税[2000]25号文《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可自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财税[2009]69号文又规定,2007年底前设立的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认定后可以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税优惠政策。在2007年度或以前年度已获利并开始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可自2008年度起继续享受至期满为止。这类企业在新税法实施后又被认定为高新企业,根据国发[2007]39号文和财税[2009]69号文,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的政策与[2007]39号文规定的定期减免税过渡期优惠政策同样不得叠加享受。

新税法实施后经认定的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根据财税[2008]1号文,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这类企业在新税法实施后又被认定为高新企业,两种优惠政策都属于新税法实施后的政策,并不属国发[2007]39号文和财税[2009]69号文规定的不得叠加享受的优惠政策,国税函[20101157号同样明确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优惠政策,即也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明确四项减半征收所得项目如何适用税率问题

居民企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

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和第九十条规定可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是指居民企业应就该部分所得单独核算并依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和第九十条分别规定了以下四项所得可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四)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原高新企业未重新认定,不能享受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减低税率优惠属于变更适用条件的延续政策而未列入过渡政策,因此,凡居民企业经税务机关核准2007年度及以前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2008年及以后年度未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2008年起不得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也不适用《国务院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过渡税率,而应自2008年度起适用25%的法定税率。

原新技术企业,未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度一律适用25%的法定税率。原高新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3号)的规定,原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税优惠尚未期满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新标准取得认定机构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之后,在2008年1月1日后享受对尚未到期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执行到期满的过渡性优惠政策。或在按照国税函[2010]157号最新规定,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

关于居民企业总分机构的过渡期税率执行问题

居民企业经税务机关核准2007年度以前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适用所得税税率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49号)规定,其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分支机构可以单独享受所得税减低税率优惠的,仍可继续单独适用减低税率优惠过渡政策;优惠过渡期结束后,统一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第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国税发[1997]49号文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设在我国境内的从事产品生产、商品贸易、服务等业务的分支机构,其生产经营所得应适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同类业务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其总机构汇总缴纳所得税。

国税发[2008]28号文第十六条的规定,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先由总机构统一计算全部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依照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后,再分别按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际运输劳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劳务免征营业税。国际运输劳务是指:

1 在境内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出境。

2 在境外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入境。

3 在境外发生载运旅客或者货物的行为。

本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2010年1月1日至文到之日已征的应予免征的营业税税额在纳税人以后的应纳营业税税额中抵减或者予以退税。

(财税[20lo]e号:2010年4月23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61156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精神,现对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办理出口退税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

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

二、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

三、对属于本通知第一、二条规定情形的,各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必须加强出口退税审核,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比对无误的情况下,按现行出口退税规定办理出口退税事宜。

(国税函[2010]182号;2010年4月23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抗震救灾期间增值税扣税凭证认证稽核有关问题的通知

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灾区部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损毁丢失,不能按照规定期限办理正常的报税和认证,导致纳税人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正常抵扣。经研究,现就有关处理办法通知如下: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经稽核系统比对结果为“缺联票”的,由主管税务机关通过增值税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系统进行核查。属于地震灾害造成销售方不能按期报税的,由销售方主管税务机关或其上级税务机关出具证明,购买方出具付款凭证,据以抵扣进项税额。

二、受灾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和劳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未能在开票之日起180天内认证的,可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逐级上报至税务总局,税务总局进行逾期认证、稽核无误的,可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经稽核系统比对结果为“缺联票”的,可比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办理,受灾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口货物取得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的,可比照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办理。

四、受灾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及税务机关发生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相应电子数据)和防伪税控专用设备损毁丢失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将损毁丢失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防伪税控发票发售子系统采集录入失控发票数据,将损毁丢失的专用设备登记后重新办理发行。

(国税函[2010]173号:2010年5月4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的通知

现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31号)规定精神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开发产品交付手续(包括入住手续)、或已开始实际投入使用时,为开发产品开始投入使用,应视为开发产品已经完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规定及时结算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并计算企业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国税函[20101201号]2010年5月12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明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若干条款处理意见的通知

为便于各地税务机关更好地贯彻执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总局明确了认定办法若干条款的处理意见,现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认定办法第三条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和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计入查补税款申报当月的销售额,不计人税款所属期销售额。

二、认定办法第三条所称经营觌是指在纳税人存续期内的连续经营期间,含未取得销售收入的月份。

三、认定办法第五条第(―)款所称其他个人,是指自然人。

四、认定办法第五条第(二)款所称非企业性单位'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

五、认定办法第五条第(三)款所称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是指非增值税纳税人;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是指其偶然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

六、认定办法第八条第(一)款所称申报期'是指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月份(或季度)的所属申报期。

七、认定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制作的《税务事项通知书》中需明确告知:同意其认定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确认的时间。

八、认定办法第八条第(三)款第1项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制作的《税务事项通知书》中需明确告知;其年应税销售额已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应在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后1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或《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逾期未报送的,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纳税人在《税务事项通知书》规定的时限内仍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表》或者《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直至纳税人报送上述资料,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方可停止执行。

九、认定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3项所称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是指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认定办法第九条第(三)款所称实地查验的范围,是指需要进行实地查验的企业范围及实地查验的内容。

十、认定办法第十一条所称新开业纳税人,是指自税务登记日起30日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纳税人。

(国税函[2010]139号;2010年4月7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为加强对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的规定,现对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建筑企业所属二级或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包括与项目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下同)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应汇总到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核算,由二级分支机构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预缴企业所得税。

三、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

四、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汇总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缴:

(一)总机构只设跨地区项目部的,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其余额就地缴纳;

(二)总机构只设二级分支机构的,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三)总机构既有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又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的,先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五、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不进行汇算清缴。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年度的应缴企业所得税。

六、跨地区经营的项目部(包括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的项目部)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未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督促其限期补办;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项目部应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

七、建筑企业总机构在办理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时,应附送其所直接管理的跨地区经营项目部就地预缴税款的完税证明。

八、建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跨地(市、县)项目部,其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制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9

第一条为了扶持和鼓励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17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362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市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和*市地方税务局(以下分别简称为“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负责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

第六条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组成“*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为“认定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工作。

第七条认定指导小组下设“*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以下简称为“认定办公室”)”,由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相关人员组成。认定办公室设在市科委,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认定办公室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一)负责本市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工作。负责受理本地区企业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申请,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审查。

(二)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有关举报。

(三)负责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专家库的建立和维护。根据《工作指引》所规定专家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专家,输入专家库,并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建立认定信用制度。对认定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参与认定的专家等相关人员予以记录,并作出相关处理。

(五)建立并管理“*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六)负责组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等事宜。

(七)与认定(复审)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申请条件与申请材料

第八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本市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在中国内地得到中国法律保护的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认定办法》的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内地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满一年但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工作指引》的要求。

第九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应提供如下材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工作指引》附件2);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

3、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

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经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以及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及情况表(实际年限满一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的说明材料;

6、经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满一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7、其他需报送的材料。

第四章申请认定程序

第十条申请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企业自我评价

企业对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进行自我评价。

(二)准备申请材料

企业自我评价后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可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准备申请材料。

企业自行选择符合下列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研究开发费用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进行专项审计。

(1)具备独立执业资格,成立3年以上,近3年内无不良记录;

(2)机构中注册会计师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

(3)熟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相关政策。

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相关证明材料在企业申报时一并附上,但根据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在有关网站

(三)网上注册登记

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登录,按要求填写注册登记表(《工作指引》附件1),并通过网络系统上传。根据注册获得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网上认定管理系统,按要求提供申请材料。企业在网上成功提交后,应在网上打印具有“stcsm”水印的材料,并与相关的复印件,一并提交给各区(县)科委、高新区各个分园有关管理部门。具体受理时间、地点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

(四)审查认定

各区(县)科委、高新区各个分园有关管理部门分别对各自区域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核对电子文本和书面文本,核查复印件原件等,并在复印件上加盖“复印件、扫描件与原件一致”印章,经审查确定材料完备、真实后,出具正式受理证明,同时将通过形式审查的书面材料及其正式受理证明报送认定办公室。

认定办公室将企业的申请材料按技术领域分类,从专家库中随机选择不少于5名相关专家,并将电子材料通过网络工作系统分发给所选专家进行网上评价。

专家按照独立公正的原则进行评价,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评价表》(《工作指引》附件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组综合评价表》(《工作指引》附件5),并按要求上传给认定办公室。

认定办公室收到专家的评价意见后,对申请企业提出认定意见,确定拟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报请认定指导小组审定。

(五)公示与公告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网”、“*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和“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公示有异议的,由认定办公室对举报的有关问题进行核查,核查属实的,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公示无异议的,在“*科技网”、“*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和“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并由认定办公室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加盖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印章)。

第五章复审及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所在年度起有效期为三个年度。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第十二条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须提交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经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复审时应对照《认定办法》第十条进行审查,重点审查第(四)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认定办法》第十一条(四)款进行公示与公告,并由认定办公室重新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加盖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印章)。

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重新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之日所在年度起有效期为三个年度。有效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初次申请办理。

第十三条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并购、重组、转业等)的,应在15日内向认定管理办公室报告;经审查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自当年起终止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要重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办理。

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的,由认定办公室确认并经公示、公告后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第十四条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应依照《认定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手续。

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同时,主管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发现企业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应提请认定管理办公室复核。复核期间,可暂停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

第十五条经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可以向认定办公室提供相关证明,经认定办公室核实后,在有关网站

第六章罚则

第十六条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取消其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有偷、骗税等行为的;

(三)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四)有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认定机构在5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认定申请。

第十七条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工作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对所承担认定工作负有诚信以及合规义务,并对申报认定(复审)企业的有关资料信息负有保密义务。违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工作相关要求和纪律的,3年内不得从事认定相关工作。

税务局资产管理办法篇10

关键字:两制度推进地税发展

一、主要措施和作法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增强业务技能

为了使每位干部职工理解《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税源管理制度》,我局从去年3月份起多次组织召开税收管理员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420余人次,基本上每位税收管理员参加了三次培训,另外还特邀请了市局领导将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的填写以及纳税评估的操作方法面对面授课,同时还将《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源管理制度》、《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纳税评估办法》印制成《税收管理员手册》200余册供大家学习,让每个干部职工真正地理解“两制度”的实质内涵,并注重“干与学”相结合,全面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技能及综合素质,为“两制度”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配套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完善征管机制

根据“两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分别制定和完善了《咸安区地税局税收管理员制度》、《咸安区地税局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纳税评估操作办法》、《税源管理办法》、《重点税源管理制度》以及税收管理员的“六项制度”,使税收管理员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更明白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以达到外促征管内促廉的目的。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税收管理员的公开制度,将税收管理员的相片、姓名、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在办税场所及服务大厅进行公开;以及个体税收税负核定制度;欠税公告制度;注销户、停歇业户、非正常户、个体税负调整户的公示制度。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规范了税收管理行为,完善了征管机制。

(三)界定机构职能,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更一步明确税收征管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将基层分局内设机构进行了优化重组,明确基层分局以“综合管理、办税服务、税源管理、检查督办”四大类型设置办公室、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股、行政督办股。税源管理股按照行业划分为企业税收管理岗、个体税收管理岗、集贸市场管理岗、重点行业税收管理岗,并明确各个股室及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企业税收管理岗位及重点行业税收管理岗位,我们实行竞争上岗和定期轮岗制,实现了人员与岗位的最佳匹配。同时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为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凭证管理、申报管理、征收管理、税源管理、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纳税服务、征管资料管理等,做到分工明确,各行其事、各尽其责。

(四)以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税源管理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较措施,我局是从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的。

1、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实施税源源泉控管

税务登记管理是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管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户籍登记时,我们要求各分局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纳税人进行全面摸底登记,使税收管理员清楚地知道辖区每户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税源动态情况,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工商、国税、房产、土管、交通等部门的信息登记交换情况,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综合治税护税网络”,增强管理实效,实现了税源在源泉上得到了监控。今年我局通过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核查出漏征漏管户46户,补办税务登记证46套,补缴税款3900元。

2、实行巡查巡管,寻找税源漏洞

我局根据户籍巡查制度的规定,统一建立巡查日志,列出需要巡查监控的内容和项目,要求税收管理员每月有针对性地在辖区内进行巡查,巡查面不得低于85%,每月的巡查次数不低于两次,并且有详细的巡查记录,以巡查巡管及时地了解、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票使用情况,停歇业、注销户、减免税户、末达到起征点户及新开业户的情况,实行税源动态监控。今年上半年通过巡查巡管,共巡查出假停歇业36户,假注销户6户,不符合减免税户13户,申报未达到起征点而实际达到的有42户,已开业而未办理税务登记证的有56户,并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

3、开展纳税约谈,深化纳税评估

年初,我局为了弥补税收征管上的空白,要求各分局成立纳税评估专班,由分管业务的局长负责,从分局内部精选数名业务技能比较好、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的税收管理员组成。并认真研究分析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及各种税收稽查案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纳税评估操作办法》,并对电源水电公司、信用联社等45家企业开展约谈、进行纳税评估,共评估入库税款400多万元。我们根据企业的税负率、税负变化差异、税负变化幅度、销售变动率,销售额增长幅度与应纳税额增长幅度对比、零(负)申报次数、销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往来账户异常变动情况、负债、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一一进行对比,确定相关指标,然后按照行业税负监控结果,采取综合评估,确保纳税评估质量。

另外,我们准备进一步拓展纳税评估体系,在资历上由老手带新手;在业务素质上以能手带差手;在技术上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征管软件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在岗责体系上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强化评估考核;在评估范围上从企业行业深入到建安、个体、集贸市场等各个行业及各个税种。从而形成人人会开展、个个会评估的局面。通过纳税评估,有效地对纳税人的依法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地控管,发现涉税违法行为及时纠正;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纳税申报质量;更淡化征管矛盾,融洽征纳关系,有较地制止了纳税人被稽查处罚的风险。

4、加强税源分析,挖掘税收空档

税收管理员根据月初收集的税收基础信息及上月的巡查情况,对辖区内的固定税源、流动税源、潜在税源、预期和发展税源从税务登记管理环节到税种管理环节,从行业变化到重点税源变化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分析税收与经济总量之间关系、具体纳税人收入指标与相关财务指标之间关系、当前税收动态与上月税收情况等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各项分析来确定税源的主流及挖掘隐藏的税源,并撰写出税源分析材料,从中找出征收重点,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完成每月的各项工作任务。

5、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管理

根据税源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管理制度,借etax征管软件建立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库,按照税源的多少实行分级监控,凡是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税源户报省局监控;凡年纳税额在30万元以上的税源户报市局监控;凡年纳税额在5万元的税源户由区局负责监控。在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房地产税收一体化行业除了以票控税外,税收管理员每月不低于两次对其纳税户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及进销货、成本、利润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评估,通过重点监控管理来及时发现、纠正、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来促进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对纳税意识淡薄、纳税申报不及时、隐蔽性强、流动性比较大的纳税户进行重点管理,跟踪监控其经营、纳税情况,确保其税款及时足额地入库。

6、实行行业管理,责任到人。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的税源分为企业组,个体组,市场组,建安组,车辆组,实行分行业管理。对税收管理员明确监控任务和工作标准,使税收管理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同时各分局与各税收管理员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确定其任务和责任,按照制度的规定月月进行考核评估,并与当月的奖金挂钩,通过考核评估来调动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了税源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加强考核机制,提高工作效能

工作成绩的好坏在评比和考核中得出结论。我们根据《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及《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评分表》的要求,每月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填写的情况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地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结果同税收管理员的经济利益、能级管理和评先评优挂钩,并且每个月及时地进行奖惩兑现,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使税收管理员制度做到“工作范围清、工作内容清、工作职责清、工作奖惩措施清”。到目前为止我局共有8人未按规定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受到惩罚,惩罚金额共计400元,6人能出众地完成税收管理员工作而得到300元的奖励。从根本上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六)强化事后监督,抓好检查督办

检查与督办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工作。为了更好地把税收管理员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各分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情况及考核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对考核工作不兑现,工作落实步骤慢,不完善,不规范的分局进行通报批评,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罚。各分局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情况每月书面报送给区局,区局将纳入个人档案,年终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

二、取得的成效

(一)逐步解决了过去那种“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由于以前管理职能交叉,致使在收入任务分解落实上成难题,出问题,部门之间容易相互推诿。实行“两个制度”后,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分户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和整体评价有了直接的责任人,有效地解决了责、权归属问题,保证了征管责任的层层落实。另外,税收管理员的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树立了“责任大、管理细、要求严”的日常税收征管思路,消灭了各部门管理区域之间“空白地带、交叉地带”,减少了工作中的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税收管理员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我区税费1亿2仟万能够如期如数地过半,是我局贯彻落实“两制度”的最好体现。

(二)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推行“两个制度”后,由于责任到人,税收管理员下户巡查次数也逐步增加,能及时准确掌握纳税户和税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从而减少漏征漏管现象。另外,税收管理员在巡查时大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等税收知识,增强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和自行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使税收征管“六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两制度”实施以来,我局的征管“六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8%-17%,征管“六率”分别为:登记率100%,申报率95%,入库率100%,滞纳金加收率65%,处罚率71%,欠税增减率-15%。另一方面促使税收管理员及时收集、整理、录入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各种征管资料,确保了征管资料的全面、完整、规范。目前我局的征管资料基本实现了电子化,能在征管etax系统中查找到每户纳税人的征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