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3:43

人事管理汇报篇1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年度外国语学院行政工作和我本人所做的工作。我的汇报分两个部分,首先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接下来谈谈外国语学院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里,在校党、政和院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外国语学院行政工作圆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在:

1、日常教学质量长抓不懈

外国语学院不仅肩负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而且承担着本院英、日和法三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过去一年里,我们继续把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管理的规定,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按照学校学分制改革部署,在教务处的领导下,我们制订了《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增设了近20门大学英语选修课,并完成了这些选修课的课程大纲的编写工作,使大学英语各门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测试形式等更加规范,更加有据可依。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这项工作从年下半年开始试运行,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目前正在认真总结经验,努力使大学英语网上自主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

3、英、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

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英、日语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在校外资深专家对《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对年制订的英、日语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拓展专业培养方向,使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更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4、师资队伍建设见成果

年学院成立之初,外国语学院共有教师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85%以上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仅有5人。过去一年里,在教学任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加大选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的力度,目前,所有只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在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一人即将取得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按照人事处相关文件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学院师资的质量。目前,在全院107位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已达49人,英语专业的语言学系列、文学系列、翻译系列、高级英语系列等高难度课程已具备了较强的师资阵容。

5、科研工作有起色

过去一年里,我们在院内大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与省级和部级杂志建立关系,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了科研水平。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积极指导,结合实际,选准方向,引导青年教师申报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和科研课题。过去一年来,全院共发表或即将论文近40篇,其中部级论文3篇,先后有50多人次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承办CCtV杯大学生演讲比赛一次。

人事管理汇报篇2

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体验着追求理想的艰辛与幸福,展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天星国际酒店作为建昌县唯一的一家国际品牌酒店,他深知酒店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他始终坚持将消防安全工作列在酒店安全工作的首要地位,防患于未然。并且与建昌县消防大队建立了长久的军民共建关系。半年来,在建昌县消防大队的监督和指导下,酒店排除了一切火灾隐患,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酒店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上级各行政职能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不仅对消防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他还是一名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消防志愿者,他的追求就是将消防知识传播到各个角落,让每个人都熟知消防知识,防患于未然。

一、过硬的业务本领

多年来,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自从他担任酒店的消防安全重任以来,就始终坚持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酒店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酒店中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坚决贯彻执行各项消防安全工作法规、文件,做到消防安全工作无漏洞,使消防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为做好2010年旅游黄金期间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大旅行社入住的安全,防止在入住酒店期间出现消防安全事故,提前半个月的时间完善酒店内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同时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进行预案演练,深化安全检查。以此提高酒店员工接警、报警、现场控制、紧急处置的能力,做到遇突发事件从容应对,处置得当。在各大旅行社入住期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放弃了很多和正在热恋中的女友的宝贵时间,每天吃住在酒店,直到进入酒店入住淡季。

为了消灭消防安全隐患,邀请建昌县消防大队防火科李亮警官到酒店帮助检查各个部门及每个客房和机房等处的消防安全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直到达到消防安全标准为止。在2010年7月份将酒店所有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池、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进行维修与更新,确保了消防器材的正常使用。

二、丰富的消防知识

多年的知识积淀和实际经验,让有了丰富的消防知识。自从走进该酒店就制定了《建昌县天星国际酒店消防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办法》,不但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而且详细的提出了出现火灾事故的一系列处理办法,使酒店消防安全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每逢节假日,都率领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酒店内所有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同时为了真正使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还将每个人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到年终考核,在实行全员聘任时实行消防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为增强全体员工消防安全知识,使酒店员工熟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的处理办法。为酒店制定了每年组织四次以上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计划。并在今年8月份邀请建昌县消防大队李亮同志到酒店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同时,酒店每年都组织四次以上的消防演练,同时不定期的进行各类灭火器和消防栓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培训、发生火灾事故时的逃生自救办法等。不但使员工掌握了一定的火灾自救、处理办法,而且通过员工的宣传,将消防安全知识带入了千家万户,推动了全县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传播消防知识的使者

人事管理汇报篇3

【关键词】个人外汇跨境资金流入

一、案例情况

案例一:2010年,境内居民向境外转让了北京J公司股权,并于6月1日、23日收到了外方新股东汇入的股权转让对价款,金额共计1,500万日元,汇款报文中交易附言为“buyouttheJ”。境内居民申报时将资金填写为“商务咨询费收入”。经办银行未经准确核实即按照商务咨询费办理了国际收支申报,并为其办理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入账和结汇手续。

案例二:2009年,境内3位居民向日本某会社转让公司股权,并于11月30日及12月21日分别收取了2笔境外汇入的股权转让对价款,金额共计10,928,400日元,6笔境外汇款报文汇款附言均为“pURpoSeFoRinVeStment”(投资项下),银行将上述资金划入3人的个人储蓄账户并为其办理了结汇手续。

案例三:2名境内居民于2010年1月15日分别收取1笔境外汇款,金额共计840万日元,汇款报文汇款附言均为“pURpoSeCapitaLFUnD”(资本项下),经办银行将上述资金划入2人的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并为其办理了结汇手续。

上述案例中经办银行均以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行为被处罚,而涉案个人由于联系不到、无法取证、继续检查成本较高等困难而未被处罚。

二、案例分析

上述三个案例均为个人资本项下资金通过经常项目账户办理了收、结汇业务。在当前外汇管理模式下,资本项目资金从开户、收汇到结汇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绕道经常项目账户即可实现在个人年度额度内从入账到结汇的畅通无阻,即使违规行为被发现,所面临的处罚也偏轻。此类案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中入账、申报、结汇管理割裂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模式下,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主要采用先入账后申报的程序,银行为客户解付入账时主要根据收款报文信息,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时主要参照个人申报内容,结汇时需要审核协议、合同等证明资料。三个环节的管理自成体系,相互之间并无交叉,在确保每一步业务审核都不存在错误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保证业务准确无误,但若其中一步错误,在银行后续的业务操作中无法觉察并修正。实际上受工作量的影响,银行对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的入账与申报环节均未严格设置真实性审核的程序,若个人有意改变资金性质进行申报与入账,将导致后续结汇时外汇管理处于被动局面。

(二)个人项下外汇业务违规成本偏低

1.受外汇检查手段制约,个人处罚难度较大。作为外汇业务经办及代位监管机构,银行承担着宣传外汇政策与合规经营外汇业务的职责,因此银行在外汇违规中应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个人虽为业务交易主体,但受自身外汇知识制约,在办理外汇业务时经常处于被指导地位,在业务违规时无法辨别是否处于其自身意愿。同时,受检查手段限制,外汇检查部门经常面临无法联系到个人、无法检查取证的困难,因此外汇业务中个人责任的追究一直属于难点,个人违规成本极低。

2.此类违规对银行定性偏轻。根据《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两项违规行为均可对机构可以处3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违反规定办理结售汇行为可对机构处以20~100万元的罚款。从处罚幅度看后者重于前者,但在案例中却无法以较重的违规办理结售汇行为对银行进行定性处罚。主要原因主要由以下方面:一是在业务办理中共包括了资金解付入账、国际收支申报、结汇三个步骤,结汇是最终结果,而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在次序上靠前;二是即使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从报文上无法认定,国际收支申报错误在次序上仍处于结汇之前;三是违规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但无法证实先行违规是手段、最终结汇为目的的辩证关系,不能套用吸收犯或合并犯的法则采用最重的定性方式。因此从整体上看对银行此类违规行为的定性处罚偏低。

(三)真正的事后管理模式、主体监管模式尚未成型

为转变政府职能,外汇局提出了“五个转变”的重要思想,强调“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但目前尚未真正成型。目前的管理模式仍较大程度上依赖业务办理中的银行代位监管职能,在银行业务量日益增多营销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代位监管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而目前的事后管理主要以数据分析为主,对数据准确性缺乏辨别手段。主体管理方面,在个人结售汇交易中,交易主体之一的个人对于交易信息准确性的义务并未明确,而另一主体银行在办理外汇业务中以少违规、业务高效为第一工作原则,并无对一项业务经过前后对比印证再办理的动力。

三、建议

(一)调整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的管理模式

调整对个人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政策,避免资金入账、申报与结汇环节的相互割裂,从资金入账、申报环节开始加强资金真实属性审核,防止资金入境时及入账后改变属性逃避监管。同时,督促银行加强对入账、申报、结汇三个环节的资料印证审核,防止资金中途改变属性。

(二)明确结售汇业务中个人的责任

在《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3号)及《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07]1号)中明确了个人业务的各项分类及审核要点,但并未对结售汇业务中个人如实反映资金性质的义务加以明确。应尽快完善外汇制度,界定清晰银行与个人在业务办理中的职责界限,并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将事后监管落在实处。

(三)做好“五个转变”,将事后管理、主体监管落到实处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样,事前监管不仅已无法满足监管需求,也会对市场经济带来干预的不良后果。而将管理“关口”由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前后搬至办理业务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外汇管理中基础作用的需要。同样,主体监管能够以单位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节约政府监管资源,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全面掌握、分析市场主体的行为,更好地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建议外汇局充分利用金宏系统、非现场检查系统、资本项目管理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实现后台系统数据的自动检测,并设置检测指标,自动提醒违规信息。此外,建立外汇违规信息数据库,将个人、银行违规行为纳入征信体系,通过针对主体的管理模式达到掌控北京地区全部外汇业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课题组.从法律角度论个人外汇管理改进之必要[J].金融与经济.2015,01:84-87.

人事管理汇报篇4

很多企业都花很大的精力来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培训也是铺天盖地。但企业员工的执行力不强归咎到员工的身上,归咎到员工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实有南辕北辙之嫌。想要以培训的办法增强员工的执行力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取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不合理的授权和不合理的管理带来的结果——执行力差就会显现,导致公司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急剧下降。如果授权不合理,企业的团队执行力与企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会成反比。目前多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不合理授权,表象是:过度授权、授权不充分、越级指挥、越级汇报。仅此4种表象足以破坏整个公司团队执行力的建设,也会使公司的发展越加困难。

职场中多数员工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事趋于利”,“利”原本是自己用镰刀割谷子收获应得的果实,在企业中是指员工通过自己的付出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利”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包含职位晋升、被领导认可、受到同事及周围朋友尊重、薪酬有所提升等。由于“利”的因素是事实存在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便会以此为努力的方向。正因为此,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会始终向能为他实现目标的人进行表现、进行证明。能为他实现目标的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是他心目中的实际领导者。可是在诸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现,能为他实现目标的人和他的实际领导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能为他实现目标的人也通常是他上级的上级。但是作为企业是以各个级别的团队为基础的,一个团队目标或使命的实现应是由该团队的实际领导者组织实施以达到要求。由于越级指挥、越级汇报,导致中层领导就是一个摆设。如果总经理越过部门经理直接指挥部门经理的下属,那么部门经理的下属将会不听从其直接领导——部门经理的指挥。可下属还是这个部门、这个团队的一份子,这样整个团队就会失去合力、失去向心力,进而会失去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一个部门即使其中一个下属时常被该部门经理上层领导越级指挥,此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是该部门的下属要越级汇报,该部门的其他员工也会效仿。即使不效仿越级汇报也会效仿越级汇报者不听从直接领导——部门经理的指令,致使该部门经理的威信、在部门中的影响力下降,进而导致公司以部门为基础的团队的执行力下降、执行力为零或执行力为负。员工的执行力差,部门的执行力就不好,团队的战斗力也会虚而不实。

员工的执行力不好,多数企业、甚至多数管理者都会认为“这”是员工本身的原因,是员工的素质不高。提高执行力只能通过培训或者招聘执行力好的员工,但结果都是事不随人愿,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没有找到影响执行力的关键所在。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就是合理的授权,尽量杜绝越级汇报和越级指挥。企业管理者应帮助部门经理树立威信、使其影响力加强,而不是削弱,这样高的执行力团队也会随之而来。杜绝越级汇报、杜绝越级指挥的重点是杜绝越级指挥,虽然越级汇报可能在先,但是作为中高层如果接到越级汇报,告诉越级汇报的人“这件事你应该找你的直接领导汇报,他处理不了自然会找我,如果你实在有事,可以找你的直接领导向我预约”。高层管理者不能给越级汇报者提供市场,越级汇报的现象自然会杜绝。如果越级汇报杜绝了,高层管理者也不越级指挥,团队的执行力很快会加强。越级汇报、越级指挥多数是因为不合理授权造成,因为部门经理没有部门经理该有的权限,比如说在公司调整工资时、在发奖金时、在职位晋升时、在评优时、在公司组织旅游人员选拔时、在工作过程中审核、审批时等部门经理或多或少没有合理的权限。很多员工就会不得已越过管理学上禁止的门槛——越级汇报。久而久之,中层管理者即部门经理等就会人浮于事,团队的执行力也就无从谈起。

加强团队的执行力,公司管理者在实际的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合理的授权,杜绝越级汇报、越级指挥。从一个公司会议的组织者和参加人员的级别都可以看出该公司是否正在进行着不合理的授权、进行着越级指挥或越级汇报。会议参与者应尽量不要越级组织开会,一般的开会的组织者只能是上级或上级指定的人,参与者是该上级的直接下级。越级指挥、越级汇报如糖衣裹着的炮弹无处不在,日常工作中、大会小会中,甚至在喝酒聊天中时时刻刻在或多或少的进行着不合理的授权。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如果不处理好越级汇报和越级指挥,进行不合理的授权,还要求有很强执行力的团队,是不符合因果逻辑关系的。“因”是合理授权、不越级指挥、不越级汇报;“果”是建立执行力超强的团队。合理的授权、不越级汇报、不越级指挥不只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为这要求中高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会议、饭桌等不同人员、不同场合时刻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有时为了进行有效的授权、不越级汇报、不越级指挥,还需要中高层管理者有意安排参与日常会议及饭桌人选。这样从细节入手才能使企业的管理符合因果逻辑关系,公司团队的执行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将指日可待。

人事管理汇报篇5

第二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自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或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本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数额,确定该纳税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

第三条凡在纳税年度内从事生产、经营,或在纳税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无论是否在减税、免税期间,也无论盈利或亏损,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实行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进行汇算清缴。

第四条纳税人应当自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企业所得税税款。

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发生解散、破产、撤销等终止生产经营情形,需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的,应在清算前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进行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企业所得税款;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自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五条纳税人12月份或者第四季度的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15日内完成,预缴申报后进行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六条纳税人需要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审核或备案的事项,应按有关程序、时限和要求报送材料等有关规定,在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前及时办理。

第七条纳税人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如实、正确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完整、及时报送相关资料,并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法律责任。

第八条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如实填写和报送下列有关资料:

(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二)财务报表;

(三)备案事项相关资料;

(四)总机构及分支机构基本情况、分支机构征税方式、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情况;

(五)委托中介机构纳税申报的,应出具双方签订的合同,并附送中介机构出具的包括纳税调整的项目、原因、依据、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内容的报告;

(六)涉及关联方业务往来的,同时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纳税人采用电子方式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的,应按照有关规定保存有关资料或附报纸质纳税申报资料。

第九条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在汇算清缴期内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或备齐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资料的,应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办理延期纳税申报。

第十条纳税人在汇算清缴期内发现当年企业所得税申报有误的,可在汇算清缴期内重新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

第十一条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少于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应在汇算清缴期内结清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退税,或者经纳税人同意后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第十二条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在汇算清缴期内补缴企业所得税款的,应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手续。

第十三条实行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由统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总机构,按照上述规定,在汇算清缴期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进行汇算清缴。分支机构不进行汇算清缴,但应将分支机构的营业收支等情况在报总机构统一汇算清缴前报送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总机构应将分支机构及其所属机构的营业收支纳入总机构汇算清缴等情况报送各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四条经批准实行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集团,由集团母公司在汇算清缴期内,向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汇缴企业及各个成员企业合并计算填写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及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有关资料及各个成员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统一办理汇缴企业及其成员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汇缴企业应根据汇算清缴的期限要求,自行确定其成员企业向汇缴企业报送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有关资料的期限。成员企业向汇缴企业报送的上述资料,应经成员企业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第十五条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进行汇算清缴,或者未报送本办法第八条所列资料的,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各级税务机关要结合当地实际,对每一纳税年度的汇算清缴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组织部署。汇算清缴管理工作由具体负责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部门组织实施。税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协调和配合,共同做好汇算清缴的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在汇算清缴开始之前和汇算清缴期间,主动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服务。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帮助纳税人了解企业所得税政策、征管制度和办税程序;

(二)积极开展纳税辅导,帮助纳税人知晓汇算清缴范围、时间要求、报送资料及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三)必要时组织纳税培训,帮助纳税人进行企业所得税自核自缴。

第十八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纳税人发放汇算清缴的表、证、单、书。

第十九条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时,如发现企业未按规定报齐有关资料或填报项目不完整的,应及时告知企业在汇算清缴期内补齐补正。

第二十条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后,应对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逻辑性和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审核重点主要包括:

(一)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企业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数字是否相符,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计算是否正确。

(二)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和结转以后年度待弥补的亏损额。

(三)纳税人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税收优惠的确认和申请是否符合规定程序。

(四)纳税人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程序。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其分支机构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是否由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证明。

(五)纳税人有无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完税凭证,完税凭证上填列的预缴数额是否真实。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及其所属分支机构预缴的税款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中分配的数额一致。

(六)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种之间的数据是否相符、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第二十一条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纳税人企业所得税预缴情况及日管情况,对纳税人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及时办理企业所得税补、退税或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纳所得税款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税务机关应做好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和合并纳税企业汇算清缴的协同管理。

(一)总机构和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对企业的汇总或合并纳税申报资料审核时,发现其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申报内容有疑点需进一步核实的,应向其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出有关税务事项协查函;该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在要求的时限内就协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查结果函复总机构或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二)总机构和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收到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反馈的核查结果后,应对总机构和汇缴企业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三条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税务机关应组织开展汇算清缴数据分析、纳税评估和检查。纳税评估和检查的对象、内容、方法、程序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各级税务机关应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逐级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在每年7月底前将汇算清缴工作总结报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总报表报送国家税务总局。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汇算清缴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所得税税源结构的分布情况;

(三)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减变化及原因;

(四)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征管制度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纳税人。

人事管理汇报篇6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号)和《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56号)的有关规定,现对*年度本市内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汇算清缴对象

依法在本市实行查帐征收方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包括经批准实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及成员企业。以下简称纳税人)。

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无论盈利、亏损,或处于减免税期,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及税收法规规定,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二、汇算清缴时间

纳税人应在*年4月底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5月底前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各单位应在*年6月15日前,将纸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总结分析报告》报送市局所得税一处。

三、汇算清缴程序

1.纳税人申报程序

(1)准备阶段。纳税人在汇算清缴时,应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发生的有关涉税事项(包括税前扣除、投资抵免、减免税等)需报税务机关审核或审批的,应按规定时间,在年度纳税申报前办理完毕。

(2)申报阶段。纳税人应依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税收法规规定,自行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额。根据预缴税款情况,计算全年应缴应退税额。并按照《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填报说明》,真实、准确填写《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会计决算报表及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备案事项相关资料和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纳税人必须如实、正确地填写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完整报送相关资料,并对纳税申报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法律责任。

纳税人在规定申报期内,发现当年度所得税申报有误的,可在申报期内重新办理申报。

(3)结清税款阶段。纳税人年度所得税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受理后,纳税人已预缴的税款少于全年应缴税款的,应在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结清应补缴的税款。

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办理申报、拒不申报,不按规定期限结清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2.税务机关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是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全年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总结和征管质量的检查。各级税务机关要精心组织汇算清缴工作,要明确一位分管局领导主抓这项工作。各科、所要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做好年度申报和汇算清缴的各项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所辖纳税人的数量、分布情况,税务机关人员情况,对汇算清缴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要组织好内部学习,全面准确掌握企业所得税政策法规,特别是涉及纳税调整和当年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汇算清缴的宣传辅导工作,使纳税人掌握汇算清缴程序,提高纳税人的办税能力。要选派业务素质较好的人员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解答纳税人在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政策以及技术性问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向纳税人发放汇算清缴的有关《表》、《证》、《单》、《书》。

各级税务机关对按规定受理的纳税人涉税审核、审批事项,均应按规定时间、程序,在纳税人年度申报之前办理完毕。

(2)受理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认真审核纳税人报送的《年度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出具相应的受理凭证。

主管税务机关对应申报而未申报的纳税人,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采取措施,杜绝汇算清缴的盲区或漏报户。

对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办理申报、拒不申报,不按规定期限结清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3)审核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是否齐全有效,申报的项目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和勾稽关系,是否享受了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是否符合减免税条件,是否进行纳税调整,适用税率是否准确等内容进行审核。

(4)结清税款阶段。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后,对纳税人预缴税款超过应缴税款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办理退税手续。

(5)汇总报表阶段。各级税务机关应组织人力做好汇算清缴就户数据录入、校对和汇总工作,保证汇总数据的准确性。

(6)总结分析阶段。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将纳税人报送的《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会计决算报表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及时进行归集整理。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为企业所得税的检查和管理工作提供线索和建议。

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总结汇算清缴工作,写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内容包括汇算清缴工作的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分布情况、税收增减变化原因、税收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和企业所得税管理经验、问题及建议。

(7)上报数据阶段。各级税务机关应在上级机关规定的时限内上报汇总数据和总结分析报告。市局将按行政信用等级考核办法对此工作进行考核。

(8)检查阶段。各级税务机关应根据初审的情况,组织企业所得税检查。检查对象包括上级税务机关统一要求检查的;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管理和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情况,通过分析、评估确定的;税源大户、汇总或合并纳税成员企业;连续亏损企业;历年检查中问题较多的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的企业等。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地对检查出的问题区别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进行处理。

人事管理汇报篇7

(一)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工作的需要

随着我国涉外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外汇管制的不断放开,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在海外开立了境外账户。境外账户包括境内机构和个人在境外开立的各类外汇账户及境内机构境外子公司在境外开立的外汇账户。目前,我国外汇管理法规中仅有《境外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对境外账户的管理加以了规范。该文件规定,境内机构境外开立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销须经过外汇局审批或到外汇局备案。但由于该规定缺少必要的约束手段,导致可执行性较差,大量的境外外汇账户游离于监管当局的统计和监测之外。造成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失真,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因此,充分掌握境内机构境外账户资金运行情况为加强国际收支统计打击国际洗钱需要,监测国际热钱流动趋势、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防范涉外税收流失的需要

完备的外汇账户统计体系应当包括对境内和境外两类账户的统计。目前对境内外汇账户统计监测较为规范。从监管经验看,通过境外外汇账户进行利润转移并因此逃避国内税收制度监管,是大量境外外汇账户游离于外汇统计监测体系之外的重要原因。对于我国而言,资本大量外流是先于税收流失而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就是说蓄谋逃税的涉外境内机构只有先将资本截流在境外或转移至境外、并逃脱有关后续监管措施,才有可能实现对我国纳税义务的规避。若跨国资本的流动都已纳入我国国际收支监测体系之内,有关制度的威慑和惩戒措施将会使其逃避纳税成本高昂。因此,建立境外外汇账户统计体系有利于防范我国涉外税收的流失。

(三)防范虚假外资的需要

由于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在我国仍享有一定的“超国民待遇”,许多境内企业首先利用境外外汇账户进行价格转移并将收汇截留在境外,然后摇身一变,以外商投资企业的身份在境内进行投资,以骗取国家的相应政策优惠。因此,建立境外账户统计监测体系,可以有效识别和防范虚假外资。

二、建立境外账户统计监测体系的难点

(一)监管手段落后

境内机构到境外开立外汇账户至少涉及两个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由于外汇局主动掌握境内机构境外开户信息的难度较大,缺乏跨国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外汇局很难主动掌握境内机构的境外账户信息。另外,由于境外账户形式多样,境内机构与境外账户资金发生往来形成复杂,通过外汇局现有信息系统,很难筛选或监测到境内机构境外开户的相关信息。

(二)现行境外账户管理法规不健全,阻碍了对境外账户的规范监管

一是《境外外汇账户管理规定》部分内容规定不明确,对境外项目承包、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等新型业务的境外账户管理也缺乏相应的规范。如境内机构在承包境外工程时,通常在工程地设立项目公司。从法律意义上说,在承包地设立的项目公司是境外机构,但《境外外汇账户管理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境内机构是否需要报送境内机构境外子公司的境外账户信息。

二是现行外汇管理法规没有明确境内个人是否需要上报境外账户信息。事实上,由于境内个人境外账户多、资金进出频繁且金额不大,对这部分境外账户进行监测的难度很大。

三、建立境外账户统计体系的建议

(一)积极建立境外账户统计监测体系

境外账户统计监测体系应包含事前登记、事中报告和事后监测三个统计监管子体系。事前登记就是境内机构到境外开立外汇账户前应向外汇局申请登记。外汇局按有关法规进行审核后,对境外外汇账户的户名、开户行、额度和期限等账户信息进行登记;事中报告是境内机构在开立境外账户后,按外汇局规定将境外外汇账户的有关信息变更,如账号、账户金额、境外外汇账户资金往来以及销户等信息。事后监测主要是外汇局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对境内机构报送的事前、事中信息进行监测以及通过现场监测,必要时可对异常情况实施现场核查。

人事管理汇报篇8

1.传统“点对点”管理方式的局限

大多数企业对驻外销售人员的管理仍然主要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即每位驻外只需对其直接上级负责,上级也只负责监控其直接下级。这种“点对点”的管理方式,使得总部无法全面把握每个业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不能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总部对各地市场状况不够了解,对驻外人员依赖性较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较弱,尤其是那些“封疆大吏”。

同时,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对销售人员的监控和考核都是结果导向,而不是过程管理的原因。但众所周知,由于市场基础和竞争状况的复杂性,很多时候某一销售区域的销售业绩并不能充分反应当地销售人员工作的努力程度,仅仅根据结果对销售人员进行监控和考核是做不到公正合理的。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加强对销售过程的管理和考核,以过程促结果。

2.驻外业务员管理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概括的来说,驻外销售人员的管理要解决三个问题,即确保驻外人员“在应该在的地方,做应该做的事,说应该说的话”。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基本实现了对驻外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

(1)“在应该在的地方”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驻外业务员在出差期间必须是处在他们的销售区域里。这点看起来简单,但笔者曾服务的某大型国有企业就发生过业务员出差期间中途回家休息,或去外地游玩的事,而且不止一次两次、一个人两个人。

很多企业主要依靠电话或手机来监控,比如用电话查岗,打对方手机,然后让对方用本地电话回过来。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也无法全面监控到每一个人,只能是偶尔为之。

(2)“做应该做的事”

是指每个驻外人员每天都必须完成基本的销售动作,以及上级指定的任务,比如拜访经销商、走访终端、开发新客户、统计销售数据、开展促销活动等等。

在这一点上,很多企业几乎找不到有效的手段可以监控,更多时候是依靠驻外人员的自觉,或者从各种报告或检查市场的蛛丝马迹中去查证。

(3)“说应该说的话”

是指驻外人员每天都应该积极搜集各类市场信息,并及时汇报给上级和总部,如产品销量、市场状况、竞争者活动、经销商动态、消费者动态等等。

在市场信息反馈方面,很多企业不但没有进行监控,甚至于根本没有这种意识。

3.由点到面,将驻外管理进行到底——某企业驻外人员网络化管理案例

要实现对驻外人员的过程管理,就必须改变这种“点对点”的管理方式,从“点对点”变成“面对面”。即总部和各层领导都能全面把握所有直线下属的工作状况,同时各级销售人员也能充分了解总部和各级领导的意图。这种“面对面”的管理方式,就可以形成一张无所不在的大网,将全体营销人员网罗其中,从而有效提升总部对各级驻外人员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网络和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这种“面对面”管理方式成为可能。笔者曾服务的某大型烟草企业即曾依靠一套远程管理软件——电子报告系统,实现对驻外销售员“面对面”的管理。

(1)企业背景

该企业系烟草行业36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营销中心现有驻外销售人员300人左右,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

这些驻外销售人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调与销地公司的关系、了解市场信息、拜访重点零售户、推介产品、启动消费者等。工作模式为常驻销地,每月回来一次,向总部主管领导汇报,参加营销中心月会,休息4-5天后又回到销区。

(2)存在问题

1.销售区域分布太广泛,各级主管无法有效掌控下属业务人员行踪,以至部分驻外人员工作散漫,不能自觉完成每日例行工作,甚至擅离职守。

2.驻外人员日常工作难以监控和量化,考核力度不够,加之烟草行业特殊性,单一因素(销量)的绩效考核机制难以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3.缺乏系统的信息汇报机制,总部无法及时掌握各销地市场状况,下级业务人员也无法就市场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总部反应。

(3)解决方案

为解决以上问题,健全营销中心销售管理体系,加强监控和考核考核力度,我们提出“数字化、透明化的营销中心”的解决方案,方案重点就是在营销中心推广一套远程营销管理软件——电子汇报系统。

1.该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上汇报平台,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汇报、客户关系管理、通知、数据共享、营销通讯、内部论坛等模块;驻外销售人员可以随时登录进行工作汇报或查找资料。

2.各级销售主管可以随时登录该系统,查看下属工作计划和汇报,并及时对下属报告作出批复;通过查看下属工作计划和工作汇报,可以充分掌握下属工作状况,并了解市场信息。

3.工作汇报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工作汇报包括日报、周报和月报,各地业务人员均需定期(2-3天一次,特殊情况每日报告)上网汇报;汇报需按规定模块进行,如销售数据、市场动态、对手监控、公司动态、零售动态。在客户关系管理模块,驻外销售员需随时更新客户资料,并对每日拜访情况进行纪录。

4.电子汇报系统作为绩效考核内容之一,由中心市场督查部门负责督导和抽查。

经过多次的版本升级,该远程营销管理软件现在已经成为营销中心必不可少的销售管理工具和内部沟通平台,并在各项销售活动,尤其是几次新产品上市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4)实施效果

电子汇报系统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营销中心对驻外销售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促使驻外销售员做到“在应该在的地方”、“做应该做的事”、“说应该说的话”。

1.电子汇报制度实施后,各级领导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及时掌握下属人员工作地点和工作状态,并通过计划与汇报的比对,了解该业务人员工作执行情况。由于汇报系统是透明的(即上级可以查看下级汇报、同级人员之间也可互相查看汇报),且纪录在案、有据可查,所以能够有效避免驻外销售员汇报作假,再加上中心督查部门的存在,基本能够促使驻外销售人员完成每日基本销售动作。

2.各地销售数据、市场信息、客户资料上报更加及时,营销队伍的全局观和市场反应能力明显加强;销售员与市场部互动沟通加强,市场部对市场感觉更为真实,中心对外地市场控制力加强。

人事管理汇报篇9

为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意识,加强对上、对下和对内、对外的沟通联系,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各项工作坚持请示汇报制度。

请示汇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全面反映情况,不准瞒报,要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

二、本着层级管理和逐级负责的精神,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越级请示汇报。

三、凡属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解决和决定的事项,由本部门解决和决定。超出职权范围或须向上级领导请示报告的事项,必须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

三、员工或部门负责人要经常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请示汇报问题要抓住重点,简明准确,不准随意歪曲。

四、各个部门间的工作交叉和协调不易解决的事项,要及时向领导请示报告。

五、员工受上级委托参加的各种会议或公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整理汇报材料,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不得延误。

六、下列情况,可越级请示汇报或处理完后再请示汇报:

(一)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生产事故、火灾等急需有关领导处理的情况时;

(二)时间紧急又无法与直接主管领导联系或直接主管领导授权同意时;

(三)上一级领导在某些事项或某一方面要求向其请示或汇报时;

(四)直接主管领导处理问题或安排工作有偏颇时;

七、各级领导在下级请示汇报工作后,应视情况给予答复。对要求解决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应当给予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应说明情况,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对超过职权范围无法答复解决的应尽快向上级请示。

八、实行领导出差、休假请示汇报制度

领导出差、休假回来后,下属部门或工作人员要把上级领导出差、休假期间的工作以书面形式汇报,对于需要请示的的工作以书面形式上报。

九、若遇紧急事情需用电话向上级领导请示时,要做好详细的电话记录。

十、我公司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请示汇报相结合的制度:

定期汇报请示:每周六汇报本周工作,每月月底汇报本月工作,遇急需处理工作等可不定期进行请示汇报。

十、部门负责人扣压下属的报告或请示,给下属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影响下属工作的开展,将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予以处罚。

十一、因不坚持请示报告制度,或借口请示报告而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和将矛盾上交等,造成工作失误或出现其他重大问题的,要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直至辞退等处分。

附件一:请示的写作要求及范文

附件二:汇报的写作要求

附件三:请示汇报的排版格式

附件一:请示的写作要求

(一)一般而言,凡向上级请示的问题,应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属于上级领导明确规定必须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项。

2、对现行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不甚了解,有待上级领导明确答复才能办理的事项。

3、工作中发生了新情况而无章可循,有待上级明确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4、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行规定,有待上级重新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5、因意见分岐,无法统一,难于工作,有待上级裁决才能办理的事项。

6、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开展工作,但因事由重大,为防止工作中失误,需请示上级审核的事项。

7、按公司规章制度,完成一个任务,需报请上级审核的有关事项。

8、事关公司政治、经济利益的任何工作。

(二)撰写请示需掌握的三个要领:

1、详细、准确地写明请示事由。不仅应在标题上写清,还要在在正文里写明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向上级请求。请示事项要专题专文,以便上级及时答复。

人事管理汇报篇10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流程是外汇管理系统审计部门和人员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行为步骤,实质上是对整个审计过程的整体规划,大体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流程相类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前调查与风险评估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前深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其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及重点,为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做好前期的准备。审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分析审计中不利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审计风险。

(二)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整个审计项目实施的根本指南,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是否聘请外部专家;制定具体审计标准;评估潜在的审计影响以及制定审计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

(三)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绩效状况的载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具体分析工作的安排、审计意见或建议的发表都是建立在所收集的证据的基础上。审计证据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审计发现的问题是真实而非臆想的,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可行的、相关的和有效的。因此,证据收集要注意充分性和适当性原则。

(四)编制和提交审计报告在执行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可得出初步的审计结论,提出初步的审计建议。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签发审计报告前应首先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确保被审计单位及时指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论是否恰当,对其所提建议是否能够加以领会、予以接受和按期履行。其次审核审计建议,确定审计报告。当审计报告的讨论草稿或详细审计报告所提建议已被被审计单位接受后,审计报告的内容即可以确定,审计检查人员负责评审和考虑该审计报告可能造成的影响。

(五)跟踪检查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提出问题及建议是否采纳并有适当的整改措施,需要对此进行跟踪检查。首先通过现场回访、直接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以了解审计意见或建议得以遵循或未得以遵循的情况。然后将跟踪检查的结果向有管辖权的机构进行汇报。同时对绩效审计工作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为以后审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以近期某省分局开展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为例。在开展外汇管理工作绩效审计试点过程中,检查组牢牢抓住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一是适时抓好审前调查。首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基本情况,学习梳理相关法规文件、查阅文献资料,讨论研究pDi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的程序控制和风险;其次,邀请省分局资本项目管理人员召开研讨会就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业务的效率问题进行了专项讨论和剖析。通过审前调查,检查组确定了本次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绩效审计内容:即对辖内涉汇主体执行资本金结汇政策的管理情况和对辖内违反资本金结汇政策行为的立案查处情况。二是认真编制审计方案。检查组为了避免绩效审计目标大而空,确保审计内容清楚,重点突出,范围明确,检查组认真编制审计方案,特别是思考审计每一步骤间的关系和区别,力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方案确定了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绩效审计的四个方面,包括FiD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在于后三性审计:经济性审计着重考察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经济性、各项成本费用配置与使用的经济性、外商投资企业年检经费以及外汇检查办案补助经费两项专项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审计着重考察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人均工作率、工作的及时性、工作的创新性以及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效果性审计着重考察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成效、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工作成绩和失误等。三是着力实施现场审计,收集审计证据。由于绩效审计对于外汇管理是探索性工作,缺乏时间和经验,所以通过现场审计等多种检查手段摸索前进的思路,通过运用现场审阅法、实地观察法、询问调查法以及工作流程图法等多种绩效审计方法,查找审计证据,发现问题,侧重于从多个维度来考察被查单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业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四是认真写好审计报告。为总结经验,发现试点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翔实记录本次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检查组突破常规审计报告格式,力求完整展现审计过程,分析审计内容,将一些思路甚至失败的过程都写入报告。审计中发现了效率低和不经济的问题,其一是资本项目管理岗月报表重复上报,其二是辖内外汇检查人力配置不经济,未能充分发挥岗位功效。对此,在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撰写审计报告。五是跟踪整改情况,落实审计意见。检查组对被审计单位是否落实了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进行了后续跟踪,发现被审计单位采取了适当措施进行了整改。跟踪检查结果显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绩效审计试点工作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首先,确认了一定形势下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必需性;其次,检查了被审计单位对辖内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合规性;最后,改善了被审计单位在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工作效率的操作和管理方式。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方法

(一)一般方法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一个分支,其审计目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与一般的审计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许多通用的审计方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等。1.审阅法。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各项记录数据和文件资料来收集审计证据,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了解相关的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进行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和准绳。按其性质可以把绩效标准分为两种: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1)定性标准一般是指外汇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各级外汇局的各项活动的有效性必须以符合外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为前提,合法并且有效才能形成效益。审阅与日常业务管理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取得的结果进行审查,检查各类业务办理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备等。(2)定量标准一般包括三种:一是预先确定的预算标准,这是评价资金、资源使用实际效益的基本标准。二是历史标准,是以以前的实际表现为基础,但应考虑不同时期的变化因素。三是外部标准,以其他涉外经济发展情况类似的外汇局分支机构的业绩为评价依据。各种历史的或现实的记录,都可以用作绩效标准。2.实地观察法。对各级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实地观察,了解其业务办理和内部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对工作现场的实地观察,是了解外汇管理工作整体概况的最直接途径。3.询问和调查法。询问和调查是绩效审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向有关业务经办及管理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好文字记录。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事先准备好一系列问题,并通过询问来发现事实真相,收集审计证据。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逐一询问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和调查中的问题应清晰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诱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