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产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3:47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1

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关联度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5%,占国家GDp总量的1.9%。行业现有规模以上的企业8984家,资产总量达到1.5万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了2万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占全球的生产量、消费量平均在30%以上。

2008年10月后,受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紧与下游需求快速下滑的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下跌幅度普遍在50%以上;市场萎缩,下游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需求迅速放缓,2009年一季度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6.46%;企业困顿,行业亏损,普遍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氧化铝停产产能占总产能40%左右,电解铝停产产能占总产能20%左右。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与消费国,但对外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色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得以出台,并在规划中多处体现了以结构调整促科学发展的思路。

调整重于振兴

本次出台的规划遵循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规划中,既有“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又有短期促进行业发展的多种手段。总的来看,“结构调整”还是本次规划的重点,调整重于振兴。

一是重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通过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开发境外资源,加强资源保障能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明确要形成3~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使铜、铝、铅、锌骨干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目前的70%、55%和40%,提高到2011年的90%、70%和60%。二是重供应总量调整。主要通过严格控制总量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计划在2011年前,淘汰80万吨小型预培槽电解铝产能、30万吨小型铜冶炼产能,以及40万吨铅锌产能。这表明国家对一般有色金属新建产能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批制度,将把重点放到调整产业产能布局以及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从而实现总量控制和产能结构调整并举。三是重产品结构调整。我国虽然是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但是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划提出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实现替代进口、增大出口的目标。此外,规划还要鼓励加大技术改造与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与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国内有色技术装备制造业。针对金融危机下所面临的困境,规划还提出了鼓励收储、税收调整和鼓励并购等可望短期见效的措施。

规划初见成效

自规划公布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规划中确定的政策措施,总体看,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效果良好,短期振兴的目的初步达到,但由于部分政策实施难度较大,实质性进展不大,长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在出口税收政策措施上,今年已多次提高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并注重结构调整,鼓励深加工产品出口,限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成卷的精炼铜板、合金镍条、杆、型材、铝合金制空心异型材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如上半年,铝合金型材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出口税收政策对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税率调整幅度不大,涉及范围有限,且国际市场价格低迷,总体对企业扩大国际市场销售尚未起到大的作用。

在国家收储机制建立上,政府根据形势需要,研究进一步扩大有色金属国家收储规模的方案,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家收储机制,并采取了实质性行动。自2008年12月开始,国家储备局从铟着手启动收储,完成30吨的铟储备收购,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至少已经收购了30万吨铜、59万吨铝及15.937吨的锌,分别占到中国2009年1~4月表观需求的12.9%、14.7%和10.7%。国家收储对缓解国内金属需求与价格急剧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上半年国际金属价格的大幅反弹的重要因素,起到了拉动需求、稳定市场的作用。但这一政策一定程度导致国内有色金属价格显著高于国外市场价格,使有色金属进口数量的激增,对国内生产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鉴于上半年收储的量较大,且金属价格回升后收储成本大幅提高,估计后续如果金属价格不发生大幅跳水,国家和地方收储的规模都将相对较低,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较小。

在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上,国家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2009年,国家整体投入有色金属领域的技改专项资金共计200亿元,其中新增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中,安排给有色金属领域的共150亿元。5月2日,第一批总投资近75亿元的两年期贴息贷款已经下拨给了41个有色金属技改项目;而第二批支持项目也即将启动。技改专项资金有利于产业整体技术进步与集中度的提升,获得技改专项资金需满足项目和企业两方面的审核标准,要求加工领域项目应为高端深加工专项,在矿山领域应为低品位、难选冶的选矿冶炼和综合利用专项,新材料研究也得到了专项资金的支持。从对企业的要求来讲,只有银行信用等级在aa以上,资产负债率不低于70%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技改专项资金的支持,对于那些规模较小企业希望通过上马大型项目获得专项资金的支持也将被排除在外。由于有色行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后续国家将会继续安排相应专项技改资金,但由于需要投入的行业较多而国家财力相对有限,预计后续投入量仍主要靠挖掘企业的自身潜力。

在推进直购电试点上,规划提出重点支持符合国家环保、土地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管理规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电解铝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活力。3月27日,电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关于开展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通知》;7月11日,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又联合下发《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就直购电企业准人条件和结算等实施细则作出明确规定。之后,云南铝业、山东铝业等15家电解铝生产企业被列入试点名单。实行直购电政策,按目前工业用电每千瓦时0.6元计算,按20%

折扣,每千瓦时可优惠0.06~0.12元。若直购电政策能够落实,对于电解铝、电解铜等高耗能行业的大型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利好就是购电成本的大幅降低,进而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直购电政策的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细节问题较多,目前总体进度依然较慢,预计在试点阶段之后,进程可能加快,相关企业能够增强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竞争优势。

在完善企业重组政策上,规划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推进企业重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由于主要有色金属企业经营形势不佳,资金较为紧张,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重组进度有所放缓,总体看,央企的收购力度仍要大于地方企业。仅仅在9月就有两起较大的央企整合,一是中国有色集团重组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二是江西赣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保利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探局赣南地调大队在赣南宾馆举行了钨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投资不低于25亿元设立保利赣源钨业有限公司。目前工信部正联合其他相关部委制定促进企业重组的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值得期待。随着有色金属行业伴随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的大起大落,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地方政府对于跨区域重组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许多有色金属大省都在其自身的有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引入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优势企业,参与区域内企业重组。

在支持企业“走出去”上,规划提出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简化境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保险、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严格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注入、外汇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3月和6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分别《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促进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活动;6月和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重点支持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以稳定外需。多部委6月份还联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实行总量控制,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近年以来,由于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需求旺盛,保障程度低,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加大“走出去”力度,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批大项目得以有实施可能。上述政策的出台不仅进一步规范了企业“走出去”程序,而且减少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政策障碍,但各资源国政府和企业开始对中国的收购活动提高警惕。今年以来,以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为标志,一批境外资源收购项目遭遇失败;中色集团终止了收购澳大利亚稀土矿业公司LynasCorp51.66%股份的交易;澳大利亚国防部以武钢在南澳woomeraprohibited地区台资开矿有违澳国家安全利益而宣布不支持;吉恩镍业收购加拿大皇家矿业计划受阻,等等。在众多海外收购中,也有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Z公司主要资产等少数几个亮点。

在修订完善产业政策上,相关政府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修订完善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提高技术装备、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率等准入条件,严格用地标准,制定深加工产品分类细则等。据报道,工信部已研究编制了《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年)》(以下简称《稀土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力求早日颁布执行。可以预见后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线,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出台更多有力度的政策措施。

除上述政策外,规划提出的合理配置资源、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问责制、建立产业信息的交流和披露制度、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等政策措施,在项目审批、信贷投向控制等方面也都已经有所反映,整体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央带动地方

在国家有色金属调整与振兴规划带动下,部分主要的有色金属大省也纷纷根据国家整体规划导向,出台了地方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如安徽、河南、湖南、江苏等。从内容来看,各地规划中明确的政策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对国家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2

国务院总理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上周三,有色金属终于搭上十大行业振兴规划末班车,但在国内外经济依然低迷的情况下,此此行业振兴规划在短期内难有作为。在振兴规划出台后,上周有色金属整体出现发幅度调整。

淘汰落后产能任重而道远

振兴规划中提出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计划在2011年前,淘汰80万吨的小型预培槽电解铝产能,30万吨的小型铜冶炼产能,以及40万吨铅锌产能。

产能过剩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前几年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色金属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有色金属采矿和冶炼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了产能在2004-2007年间大幅增加。2004-2007年间有色金属矿采选投资增速分别为65%、56.4%、67.8%、64.1%,2008年投资增速为35.1%,仍然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2007年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投资增速分别为23.4%、32.6%、27.9%、34.9%,即使在行业低迷的2008年,投资增速也达到了43.1%,远远超过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投资高速增长使有所金属新增产能大幅增加,供给在近年来大幅增长,2004-2008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6%,其中2008年行业低迷,不少铝、铅锌、锡等公司都先后实行减产停产以应对危机,但同比增长率仍达到了8.2%,显示了我国有色金属潜在产量规模很大。

我国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2008年产能在1500万吨以上,而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不足80%,淘汰80万吨产能约占现有产能的5.33%,对行业影响相对有限;淘汰产能主要为小型预培槽,主要为100Ka以下的,目前新建项目均要求200Ka以上。30万吨的小型铜冶炼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7.5%,由于我国内产铜尚不能完全供应内需,需要大量进口,淘汰落后产能对行业正面影响较大。目前我国铅锌产能总共在900万吨左右,淘汰40万吨铅锌产能约占4.44%,对行业影响有限,铅锌目前产能利用率最低,估计在70%左右,短期过剩较为严重。

金属收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振兴规划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这是振兴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有所金属资源大省云南省最先启动有色金属收储计划,2008年12月中旬宣布计划收储100万吨左右的有色金属矿产品原材料,其中收储铜15万吨、铝30万吨、铅15万吨、锌30万吨、锡10万吨,储备期为1年。12月30日,云南启动首批收储55.2万吨,其中包括铝18万吨,锡3万吨,锌23.6万吨,铅10.4万吨,铜0.2万吨。国家储备局在2008奶奶12月底启动收储计划,收储量为30万吨精炼铜、30万吨锌和100-200万吨铝。而首批收储已经确定,1月收储29万吨电解铝,价格定为12350元/吨,主要为国内8家电解铝企业;决定从七冶炼企以1.18万元/吨收储5.9万吨锌。2月20日,国储局召开二次收储电解铝招标会,再次收储29万吨电解铝,价格确定为12490元/吨和12500元/吨。其中,12490元/吨收储18.5万吨,12500元/吨收储10.5万吨,4月15日之前入库。2月25日,国家储备局召开锌收储投标会议,国储局将第二次购买约10万吨精炼锌。我们认为收储对有色金属价格,尤其是国内有色金属价格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价格回升。一方面,政府收储将缓解有色金属供给压力,调节供需平衡,改善行业基本面;另一方面,收储价格一般高于当前市场价,对相关有色金属企业消化库存压力、增加收入和利润起到直接拉动作用,能有效缓解经营压力和资金紧张困境。此外,我国金属储备量明显不足,加大收储力度可以补充储备,价格低迷也使收储成本大幅降低,中国的有色金属资源仍然短缺,收储可以有效保障国家今后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金属收储已经完成一部分,后市将继续推进,对已经纳入和即将纳入收储计划中的铝、锌、铜、镍、钼金属的相关上市公司形成利好。

兼并重组进程还需加快

振兴规划中提出要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提高产业竞争力。兼并重组是规划的重点之一,我国有色金属的产业集中度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明显较低,生产企业较大,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导致了国家控制难度大,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和做大做强。近年来并购取得一定进展,中国铝业先后吸收合并了山东铝业、包头铝业、兰州铝业等完成了部分中铝系的并购重组,使中铝集团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和第三大的电解铝企业,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并购重组对各子行业龙头公司将最受益。“并购重组”主要是国内跨地区跨行业并购以及国外资源并购,支持中铝公司、中色矿业、五矿集团、中冶集团、湖南有色、云冶集团、陕西有色和广西有色等进一步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并购。并购重组将对这些骨干企业在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获取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进而为打造国际化大型矿业公司、进一步在全球化的矿业市场上争夺资源产品定价话语权扫平道路。大幅提高行业集中度。目前有色金属行业已形成中铝、中国有色、五矿集团和中冶集团4家大型综合性金属公司,未来可能还将有1家脱颖而出,进入3―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集团之列。

加大国外资源开发

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有色金属作

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控制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我国企业对外资源并购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实力,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源价格下跌严重,积极并购不断成本较低,而且成功概率较大。

2008年2月,我国企业中国铝业公司携手美铝(alcoainc.)斥资140亿美元收购力拓9%的悉尼上市公司股份和12%的英国普通股股份,海外投资金额创下历史之最,但由于金融危机爆发,购进股票缩水严重,并购损失较大。但短期损失并不会改变海外资源并购步伐,今年2月中旬,中国铝业公司(“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联合公告,中铝宣布和力拓集团建立开创性战略联盟,中铝公司将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元,其中123亿美元用于收购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五矿集团也在积极寻找海外资源,五矿集团也将以26亿澳元(约合17亿美元)现金,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锌矿开采商ozminerals,ozminerals公司是澳大利亚大型矿业集团之一,并且是全球第二大锌矿开采商,目前该收购还在洽谈中。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也不断出现,今年年初,中金岭南通过在香港设立SpV公司,以0.23澳元/股的价格认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em公司定向配售1976.72万股普通股,交易金额约为人民币2.01亿元,配售认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pem公司50.1%股份,该计划已获得澳大利亚政府的批准,目前正处于支付价款和股权交割阶段,预计2009年1季度之前就将完成全部交割手续。该收购成本较低,完成后能获得超过100万吨的铅锌金属储量。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3

一、金融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情况

1.金融总量支持大增。截止2011年6月末,郴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2.32亿元,同比增长21.91%,增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比去年末提高3.19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月环比折年增长27.07%,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3.57亿元,同比增长25.14%;剔除季节因素后月环比折年增长率达到71.81%。2011年上半年新增各项存款134.82亿元,同比多增47.08亿元,增长53.66%。新增各项贷款61.52亿元,同比多增30.82亿元,增长100.41%。各项存款余额居全省第4位,各项贷款余额居全省第7位,新增贷款居全省第2位,新增贷款增幅居全省第1位。上半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累计达119.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市内银行61.5亿元、外埠银行5.9亿元、住房公积金3.8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放贷6.5亿元、Bt合同融资29.7亿元、私募股权3.1亿元、企业债券6亿元、租赁融资0.9亿元。金融总量的大幅增长,为我市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2.金融政策支持突出。郴州市为大力发展的有色金属产业,在政策、发展规划、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优先支持。一是政策支持。2007年5月湖南省正式提出“湘南大开发”战略,2009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措施》涉及11个方面共34项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产业布局、交通建设等。郴州市紧抓34条先行先试政策重大契机,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制定了《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充分发挥有色金属资源优势,通过引进与吸收外来资金和技术,吸引有色金属龙头企业集聚郴州,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二是支持工业园区建设。郴州市现有10个省级产业园区中有6个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包含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深加工,其中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重点发展钨、钼、铋、锡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2010年有色金属总产值大38.5亿元,占园区总产值比重的73%;湖南省永兴经济开发区以金、银等稀贵金属冶炼为主,2010年有色金属总产值达43.7亿元,占园区总产值比重的99.5%。三是政府规制取得成效。近年来,对于有色金属产业无序发展局面,郴州市全面落实国家和湖南省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实行以整促改、以整促管,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实施国家、省、市三级规划矿区管理制度和“三区”管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扭转了钨、锡、铋等优势金属矿产过量开采的状况,走向了有色金属产业有序发展。

3.信贷投放向有色金属产业倾斜。郴州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郴州工业主要是在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对采矿和制造业(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占一半以上)的贷款余额达到54.77亿元,同比增长38.62%,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4.7%,全年新增15.26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25.02%,其中向郴州钻石钨、金贵银业、宇腾化工、柿竹园等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7亿元。金融机构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余额达到63.91亿元,全年新增9.18亿元,占新增额的10.6%。

4.根据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立足有色金属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有色金属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对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开办了贵金属质押、仓单、货权、贸易融资等金融品种。2009年重点在永兴、资兴开展了有色金属仓储质押贷款,较好地满足了冶炼产业对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解决了冶炼产业资金需求量大与融资渠道窄的矛盾,截止2010年底,永兴县累计发放仓储贵金属质押贷款4.12亿元,为企业创造了约6000万元的利润。二是率先在全省出台《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郴政办发〔2010〕6号),引进私募股权实现一级融资达11.3亿元。三是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正式落户郴州,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首期投资2.6亿元,有力促进了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开辟了各种贸易融资渠道,其中市工商银行累计为企业贸易融资额达到8.9亿元。五是推出了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2010年金融机构对中小型有色金属企业的贷款余额为36.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23亿元。六是各类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7亿元;9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累计担保3724笔,担保金额为29亿元,在保金额14.6亿元,其中发放的大部分是有色金属企业。

二、金融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郴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使得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郴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重复建设严重,全市规模以上采矿及冶炼企业近700家,但是大部分技术工艺落后,产业集中度低,产值过10亿的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企业目前还没有。二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郴州上游矿产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别是附加值高的产品深加工率过低,产业链延伸力度不够。目前,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占总产品的比例不足10%,产量较大的铅、锌、铋、白银等产品作为郴州有色金属的主打产品,80%的原料需从外省购入或依赖进口,而下游的精深加工不足,90%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相当低。三是科研能力缺失。据调查,由于生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辖内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学者型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缺乏,生产加工主要沿袭传统技艺和经验,自我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新产品研发动力不够。

2.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造成缺乏新的信贷增长点。郴州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郴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4%,虽比2000年提高了5.35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不到GDp的10%,比重仍然严重偏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2010年郴州高新区实现增加值仅为1.47

亿元,只相当于长沙的0.3%、株洲的0.7%、湘潭的1.9%、衡阳的3.3%。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资产与朝阳产业、优质客户结合,既符合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由于郴州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信贷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基础不牢靠,导致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步伐缓慢,辖内新兴产业信贷增长也驻足不前,2010年末金融机构向钻石钨、强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新兴产业企业合计发放贷款1.96亿元,占全市信贷投放的0.52%。

3.产品缺乏定价权导致信贷支持弱化。郴州矿产资源中虽然有很多品种储量及产量位居中国前列,比如钨、铋、钼、白银等,但出口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价权,议价能力较低,作为我市重要出口品种,2010年底铋出口3853万美元,白银出口17968万美元,石墨出口7559万美元,由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明显,风险不断加剧,这对企业融资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银行对有色金属及非金属行业的贷款有敬而远之的苗头。2009年开办的有色金属质押贷款作为郴州金融创新的重要品种,在支持有色金属走出金融危机影响过程中抢占了先机,2010年累计发放贷款4.12亿元,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属企业发展,但随着欧债危机持续爆发,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受美元指数影响出现大幅波动,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被动性上升,银行对这一新的贷款创新品种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有色金属质押贷款发展缓慢。2010年末贷款余额2.03亿元,和6月份相比仅增加0.02亿元,增长1.19%,和9月末相比减少了0.1亿元,下降4.65%。

4.多元化融资渠道尚未畅通。一是主要融资渠道靠银行信贷。但现有的“两高一资”产业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和银行的“绿色信贷”相悖。郴州采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作为“两高一资”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金融支持的持续性可能会受影响。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少。目前,郴州市有色金属产业是郴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有几家企业如宇腾、金贵、雄风等正在上市培育,但还没有一家上市融资,大多有色金属企业由于达不到上市门槛只能“望股兴叹”。三是债券融资缺。我国债融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色金属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规模。四是基金融资未成规模。

三、金融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政府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的指导,加快构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的规划指导,提高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引进技术成熟、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明确引导金融支持的目标和方向。根据郴州目前有色金属产业情况,重点扶持有色金属产业及以石墨为代表的非金属产业集群,改变当前产业结构“小、散、乱”状况。充分利用省委出台的《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重点支持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结合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规划,满足产业集群建设各阶段的资金需求。

2.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拉长金融服务链。目前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大部分停留在原产品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相对缺乏。为此,应依托优势资源,壮大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着力发展集采矿、精加工、硬质合金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加工企业。重点加快发展钨、钼、铋、锡、铅、锌、白银、石墨、萤石等矿产品产业链。金融机构在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根据产业链不同位置企业的金融需求,搭建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信息平台,开发适应产业链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积极介入项目的起步及发展阶段,实现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

3.加快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资金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把资本市场作为构建郴州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为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性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郴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运行质量较好的重点培育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制步伐,加大企业上市力度。重点组织和推进我市金贵银业、宇腾有色、雄风稀贵等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畅通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新上深加工项目。加强有色金属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并购重组的协调和引导,形成采、选、深加工利用一条龙的综合类企业,集中资源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实现强强联合,促进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有色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4.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建立银、信、证、保相结合的多样化的产品。一是推进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以及产业链融资等信贷产品创新。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有色金属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文化创意产业版权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让更多的企业分享银行的服务。二是推出“投保贷”创新产品。各金融机构为有色金属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的同时,利用银行的资源优势向企业推荐优质的投资机构。三方协商后,银行提供贷款融资,投资机构提供股权融资,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负债率过高不能融资的问题,也为企业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为企业提供了全面融资的方案,最终实现“三赢”。三是开展“信托+理财”的融资方式。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然后委托信托公司对企业进行投资(信贷投资或权益投资)。信托理财产品既能实现对受政策扶持产业的支持,又有效规避了对于银行股权投资的限制、对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等。信托融资可以涵盖筹资转贷、融资租赁、债务重组、收益权信托等相关金融产品,为分散的社会资金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渠道,起到了连接资金供需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4

此举不但改变了2009年“有色行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内有色企业重组零的突破,也因此揭开了有色行业2010年再度振兴的序幕。

在2009年振兴的十大产业中,钢铁和有色行业动作很大,结果却“振而不兴”,过度繁荣导致行业萧条,不但重组成效低,还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过,这恰好为2010年的结构调整留足了空间:钢铁和有色已被列入2010年产能淘汰和兼并重组的重点产业。

无庸置疑,经过大规模产能淘汰和兼并重组后,钢铁和有色行业大部分落后产能和中小企业将被兼并或淘汰出局,而大型龙头企业将趁机做大,并最终成为产业振兴的最大“赢”家。

钢铁业:龙头企业笑到最后

2009年推出的十大产业规划中,《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最先出台,振兴决心和重要性可见一斑,目的有两个,既要解决当时产能过剩的困难,也考虑到结构调整和中长期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起到了促进作用。2009年1~10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4.72亿吨,同比增长10.5%,而同期全球粗钢产量9.82亿吨,同比下降13.5%。企业盈利也有所好转,70家重点大中型企业自2009年5月份起实现扭亏,前10月累计实现利润375.85亿元。

以国内钢企龙头宝钢股份(600019.SH)为例,2009年二季度以来,由于汽车和家电等行业需求旺盛,用于这些行业的高端板材如冷轧板、镀锌板、镀锡板等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受益振兴的还有钢企联合重组。振兴规则提出,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有了政府的摇旗呐喊,2009年全国钢铁行业重组进入新阶段,先有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之后宝钢吞并宁波钢铁、首钢兼并山西长治钢铁、鞍钢重组攀钢也在加紧推进。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产能过剩更为严重,重组推进异常缓慢。而且振兴结果背离了规划意图。规划中明确提到,要推进重组工作,使排名前五的钢企产能占全国产能45%以上。

事实却是,在2009年前三季度4.2亿吨国内粗钢产量中,大中型企业产量同比增加919万吨,仅占总增量的31.3%,其余68.7%的增量事实上来自地方中小企业。

大多中小钢企受益程度远大于龙头企业,“大钢厂日子难过,小钢厂活得滋润”的情形更加突出。仍以宝钢股份为例,尽管钢价上再上调,但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3.7亿元,同比下降33.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1元,同比大幅下滑70.3%。

钢铁工业的集中度不升反降的事实,证明了钢铁业2009年振而不兴的事实,但也因此造就了2010年的近一步振兴。

12月9日工信部《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淘汰产能的一系列指标和与依据。“2008年度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级以上,特钢企业50万吨级以上”这一准入条件备受关注。

100万吨的产能生死线意味着2010年有2/3的中小钢企淘汰出局,不合格产能约有1亿吨,大型钢企将通过兼并做大做强。

可以预见,2010年的钢铁业“结构大调整”已势在必行,几大央企也将“笑到最后”。

有色业:并购大幕终于拉开

2008年10月后,受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紧与下游需求快速下滑的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下跌幅度普遍在50%以上,2009年一季度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6.46%;企业普遍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氧化铝停产产能占总产能40%左右,电解铝停产产能占总产能20%左右。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随即出台。受规划带动,政府2009年多次提高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并注重结构调整,鼓励深加工产品出口,限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成卷的精炼铜板、合金镍条、杆、型材、铝合金制空心异型材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如上半年,铝合金型材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

另外,国家收储起到了拉动需求、稳定市场的作用。自2008年12月开始,国家储备局从铟着手启动收储。从公开资料看,2009年至少已收购30万吨铜、59万吨铝及15.9万吨的锌,分别占到中国2009年1~4月表观需求的12.9%、14.7%和10.7%。

2009年,云南铝业、山东铝业等15家电解铝生产企业还被列入试点直购电名单,享受政策优惠。按目前工业用电0.6元/千瓦时计算,按20%折扣,每千瓦时可优惠0.06~0.12元。使铝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有色行业在享受规划振兴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库存大幅增加,表明价格上涨还缺乏实质需求的支撑;二是政府收储等“中国因素”拉动金属价格特别是国内金属价格,使得有色金属进口数量激增,形成了大量企业与社会库存;三是有色金属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未能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规则政策不仅进一步规范有色企业“走出去”程序,而且减少了出海政策障碍,但2009年有色企业海外收购多以失败告终。

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中色集团终止收购澳大利亚稀土矿业公司LynasCorp51.66%股份;澳大利亚国防部反对武钢在南澳地区合资开矿;吉恩镍业收购加拿大皇家矿业计划受阻;仅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oZ公司取得成功。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5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央重建基金使用效率,体现中央重建基金使用的公平正义,缓解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矛盾,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财政部有关政策精神以及陇南市灾后重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突出重点、兼顾公平、专款专用、科学管理、滚动使用、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鼓励地方政府将本级财政自有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社会募集资金等注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滚动使用,放大基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基金的设立

第四条根据国家灾后重建的有关政策,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修复实施计划中市、县(区)属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收益性项目中央重建基金设立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采取无息借款等使用方式安排用于项目建设,到期收回,滚动使用。

第五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首先保证市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下达的灾后重建投资计划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第六条省上已批准的灾后重建实施计划中,属于以下情况的项目,所安排的中央重建基金直接纳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安排支持其他农业特色产业项目:

(一)因故不能实施的项目,包括建设条件发生变化无法实施的项目、承诺的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不能落实的项目等;

(二)经核查属于虚报套取资金的项目;

(三)项目单位自愿放弃实施的项目;

(四)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审查中,合理调减出的中央重建基金。

第七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市、县(区)两级基金,分别在市县(区)两级财政设立专户。县(区)每年收回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总量中,60%作为县(区)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40%上解市财政作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

第三章基金支持的范围和使用方式

第八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的范围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项目;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农业特色产业中发展潜力较大、成长性较好的项目;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及其他符合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第九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使用方式,采取向项目单位提供无息借款、向项目单位提供贷款担保、对项目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向项目单位注入资本金、对通过社会融资实施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包括灾后重建项目)进行奖励等多种方式。使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项目必须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采用无息借款方式的项目,基金的使用期限为3-5年,到期归还。已经享受了一次无息借款方式扶持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再次申请无息借款。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提供贷款担保时,被担保的项目必须具备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银行有明确的贷款意向而自身不具备贷款担保条件。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对贷款项目进行贴息补助时,被贴息项目的贴息额度与银行贷款利息一致,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贴息资金直接补助给被贴息的项目单位。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注入资本金时,注入资本金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所申请项目总投资的30%。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对社会融资实施的项目进行奖励,被奖励的项目必须是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奖励的额度为项目总投资的5%,项目奖励资金在项目建成后直接奖励给项目单位。

第四章基金年度计划安排

第十条市、县(区)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份根据上一年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收回情况,提出本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年度资金规模。

第十一条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统筹安排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安排计划与县(区)及行业回收上缴的基金数量挂钩。

第五章基金项目申报审批

第十二条以无息借款、贴息补助方式申请使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项目,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项目不能同时申请使用市和县(区)两级基金。

第十三条申报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项目,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份根据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产业扶持方向和支持重点,进行项目的征集、筛选,报县(区)发展改革部门进行汇总,县(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提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议计划,上报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同时抄送市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市属项目的申报,由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征集、筛选,提出建议计划,报市级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进行汇总。

第十四条上报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议计划时,应逐项目提交下列附件资料:

(一)项目单位营业执照或项目业主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二)项目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三)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中要明确选择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使用方式中的一种;

(四)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材料(科技主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技术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明、用户使用报告等);

(五)与项目有关的其它支持性文件(土地、环保等有关批准文件、奖励证明等)。

第十五条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议计划进行研究后,市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对筛选确定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初步安排意见,报请市政府同意后,由市级发展改革、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第十六条县(区)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由县(区)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十七条列入灾后重建实施计划的项目审批、投资计划下达按照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基金的拨付和收缴

第十八条市、县(区)财政部门设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专户,负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拨付和收缴。

第十九条基金拨付实行申请审核制度。按照项目隶属关系由项目单位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基金申请,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定后,向项目单位或业主拨付基金。

第二十条采用无息借款和贷款贴息方式使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县(区)属项目,由市级财政部门按照下达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一次性拨付给县(区)财政部门,县(区)财政部门按照建设进度向项目单位分期拨付;市属项目由市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项目单位。建设进度达到30%时,拨付基金的50%;建设进度达到50%时,拨付基金的80%;项目竣工验收后,基金全部拨付到位。

对于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提供贷款担保的,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指定的担保机构向银行出具担保书,与被担保的项目单位或业主签订担保合同,合同条款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违约处理办法等内容。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注入资本金的,由财政部门根据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年度投资计划,一次性拨付被注入的项目单位,并与项目单位签订资本金注入合同,合同中要约定资本金注入的数量、比例和利润分成办法等相关条款。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对社会融资实施的项目进行奖励的,由项目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奖励条件的按程序办理。

第二十一条对于采用无息借款方式的项目,市、县(区)财政部门在拨付基金前,按照项目隶属关系与基金使用单位或业主签订借款合同,明确收回期限和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处罚办法等。收回期限为项目竣工验收后的3-5年,收回方式采用一次性或分期进行,具体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确定。

第二十二条采用无息借款方式使用基金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业主要按照借款合同及时归还基金,不及时归还的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以后各类政府投资项目申报资格。

县(区)财政拖欠应上缴市级财政的款额在县(区)当年财政结算中扣还。

第七章基金的使用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必须按照批复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基金使用要做到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业主要自觉接受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分别在年度中期和年度结束15日内,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向发展改革、财政、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五条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的项目竣工后,县(区)属的项目单位或业主应及时向县(区)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初验后,上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市属项目单位或项目业主直接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县(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竣工后,由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分别报市级相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及承诺的其它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或存在其他违约行为的将停止拨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6

有色金属行业工艺流程比较长,采矿、选矿、冶金以及加工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源,是节能减排所要加强的重点目标之一。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消耗标准达到约8341万吨,约占国内能源消费量的3.8%,战国内企业内能源消费量的6%左右。

一、能耗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在我国有色金属个品种中,由于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加上产量高,毫无疑问是第一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原铝产量935万吨,耗电1371.72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4.8%和全社会用电量的4.9%。国家进行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铝企业就有49个。氧化铝生产耗能也不小。2006年我国生产氧化铝1370万吨,按照当年氧化铝综合能耗为893.91千克/吨计算,共耗能1224.66万吨标煤。同时,2006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为815万吨,按照当年能耗占全年有色金属能耗总量的69%。2006年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增长幅度,再加上铝加工方面的能耗,估计整个铝行业能耗占到整个有色金属行业能耗的75%左右。除了电解铝和氧化铝之外,锌工业成为第二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锌产量为315.3万吨,按照当年电锌直流电耗3154.6千瓦时/吨计算,全年共耗电99.46亿千瓦时.尽管最近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目前平均每吨有色金属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如,2006年,我国电解铝直流电耗为13506千瓦时/吨,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3350千瓦时/吨,我国铜闪速炉冶炼平均单耗为0.606吨标煤,国际先进水平为0.50吨标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近20%。

我国有色冶金工业目前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一方面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产量却又在急剧增长。这种“跷跷板”式的不平衡发展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膨胀。2007年1-7月份,迅猛发展的势头表明,全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并不乐观。分析认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目前面临五方面的困难:1冶炼项目投资继续增加;2缺乏行业能耗标准;3冶炼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带来能耗总量增加,尤其是电解铝产量快速增长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4调整结构推出机制尚未建立,难以有效淘汰落后产能。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节能降耗的技术支撑薄弱。

二、节能技术进步

“十五”时期以来,全国有色金属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用于生产,极大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对节能减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介绍,其中电解铝技术发展最快,在自主研发300ka特大型铝电解工业实验槽,为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另外,中孚铝业“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技术及成套装置”和万基铝业的全石墨化阴极材料的推广应用,都对节电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云南冶金集团在世界上首次将“艾萨”炉炼铅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富氧渣鼓风炉还原工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清洁的粗铅冶炼新工艺。江铜、铜陵的闪速炉、云铜的奥斯麦特炉、金川的合成炉和西部矿业的卡尔多炉,分别加大了节能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力度,采用高效富氧强化熔炼技术和余热。余能综合利用技术减少了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

三、节能减排战略规划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规划,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全行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工作的步伐。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节能和减排两个方面。其主要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末,主要有色金属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到达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10年和2020年能耗目标为:10种有色金属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595和4.45标准煤,铝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9.471和9.22标准煤,铜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256和4标准煤。为了更好地完成“十一五”规划,即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98吨标准煤、降低20%的目标,有色节能工作任务艰巨。

四、节能具体措施

第一,对有色金属产品能耗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并适时制订出一批能耗标准,确定各能耗标准的框架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

第二,要大力发展有色行业循环经济。一方面,要从原生资源的开采中千方百计节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能耗结构,已经成为解决能耗过高问题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实践证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是保证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耗的根本。

第四,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信贷经济受到。尽快修订颁布《节能法》,确立节能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并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

第五,发挥财税的作用。对那些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征税,抑制出口。在价格方面,要让资源税和资源价格能从长期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

第六,国家有必要更多地利用行政手段,制定与降低能耗指标相对应的干部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地方政府具体落实,和国有大企业签订能耗合同,将节能目标细化量化成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第七,可以学习发达国家,把高能耗的产品转移到国外生产,把矿产品加工成产品后再运回国内销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大公司的能耗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单位节能降耗下降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转变思路,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解铝技术已经输出国外。因此,对于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这两个高能耗大户来说,如果能直接在海外投资建厂,然后把生产出来的氧化铝或者铝锭用来在国内消费,可以大大的节省能源。对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发海外资源或在海外建设工厂。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我国有色资源不足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节能降耗指标的完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优化生产流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没有两年三年难见成效。一旦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良性节能投入机制后,节能措施的见效将有慢到快,持续发挥作用。

虽然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取得来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自己相信,凭借中国人民的智慧,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站在世界的最前沿。同时自己又深深的明白仅仅一个行业做好节能减排是远远不够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让我们大家为了千年以后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请大家携起手来,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能源问题一直都是近些年来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能源一般是指现实生活中人类取得能量的来源,包括已开采出来可供使用的自然能源与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源。怎么节约能源并能持续发展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冶金的学生,在这里主要谈谈中国的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与战略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工艺流程比较长,采矿、选矿、冶金以及加工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源,是节能减排所要加强的重点目标之一。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消耗标准达到约8341万吨,约占国内能源消费量的3.8%,战国内企业内能源消费量的6%左右。

一、能耗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在我国有色金属个品种中,由于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加上产量高,毫无疑问是第一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原铝产量935万吨,耗电1371.72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4.8%和全社会用电量的4.9%。国家进行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铝企业就有49个。氧化铝生产耗能也不小。2006年我国生产氧化铝1370万吨,按照当年氧化铝综合能耗为893.91千克/吨计算,共耗能1224.66万吨标煤。同时,2006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为815万吨,按照当年能耗占全年有色金属能耗总量的69%。2006年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增长幅度,再加上铝加工方面的能耗,估计整个铝行业能耗占到整个有色金属行业能耗的75%左右。除了电解铝和氧化铝之外,锌工业成为第二能耗大户。2006年我国锌产量为315.3万吨,按照当年电锌直流电耗3154.6千瓦时/吨计算,全年共耗电99.46亿千瓦时.尽管最近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目前平均每吨有色金属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如,2006年,我国电解铝直流电耗为13506千瓦时/吨,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3350千瓦时/吨,我国铜闪速炉冶炼平均单耗为0.606吨标煤,国际先进水平为0.50吨标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近20%。

我国有色冶金工业目前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一方面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产量却又在急剧增长。这种“跷跷板”式的不平衡发展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膨胀。2007年1-7月份,迅猛发展的势头表明,全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并不乐观。分析认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目前面临五方面的困难:1冶炼项目投资继续增加;2缺乏行业能耗标准;3冶炼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带来能耗总量增加,尤其是电解铝产量快速增长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4调整结构推出机制尚未建立,难以有效淘汰落后产能。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节能降耗的技术支撑薄弱。

二、节能技术进步

“十五”时期以来,全国有色金属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用于生产,极大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对节能减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介绍,其中电解铝技术发展最快,在自主研发300ka特大型铝电解工业实验槽,为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另外,中孚铝业“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技术及成套装置”和万基铝业的全石墨化阴极材料的推广应用,都对节电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云南冶金集团在世界上首次将“艾萨”炉炼铅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富氧渣鼓风炉还原工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清洁的粗铅冶炼新工艺。江铜、铜陵的闪速炉、云铜的奥斯麦特炉、金川的合成炉和西部矿业的卡尔多炉,分别加大了节能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力度,采用高效富氧强化熔炼技术和余热。余能综合利用技术减少了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

三、节能减排战略规划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规划,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全行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工作的步伐。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节能和减排两个方面。其主要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末,主要有色金属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到达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10年和2020年能耗目标为:10种有色金属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595和4.45标准煤,铝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9.471和9.22标准煤,铜综合能耗每吨分别为4.256和4标准煤。为了更好地完成“十一五”规划,即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98吨标准煤、降低20%的目标,有色节能工作任务艰巨。

四、节能具体措施

第一,对有色金属产品能耗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并适时制订出一批能耗标准,确定各能耗标准的框架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体系。

第二,要大力发展有色行业循环经济。一方面,要从原生资源的开采中千方百计节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能耗结构,已经成为解决能耗过高问题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实践证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是保证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耗的根本。

第四,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信贷经济受到。尽快修订颁布《节能法》,确立节能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并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

第五,发挥财税的作用。对那些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征税,抑制出口。在价格方面,要让资源税和资源价格能从长期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

第六,国家有必要更多地利用行政手段,制定与降低能耗指标相对应的干部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地方政府具体落实,和国有大企业签订能耗合同,将节能目标细化量化成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第七,可以学习发达国家,把高能耗的产品转移到国外生产,把矿产品加工成产品后再运回国内销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7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8703

1引言

近几年,我国已先后发生多起重金属和类金属砷环境污染事件,这些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尤其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少年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重金属污染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做出过重要批示。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重金属“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对重金属污染防治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采矿、冶炼行业为支柱产业的河南豫西地区三门峡市的重金属污染也逐渐显现,国家将灵宝市和义马市列入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已成为三门峡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2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分析

2.1污染的行业特征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已发现的矿种有6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5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37种。黄金、铝、煤炭是三门峡市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铝土矿等17种矿储量居河南省首位,钼、铅、银等9种矿储量居河南省第2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因此,有色金属冶炼已成为三门峡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三门峡市的涉重金属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产业是黄金冶炼、铅冶炼、锑钼采选,其中黄金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粗铅冶炼和电解铅产能达30万t/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根据三门峡市的重金属污染区域分布可以看出,三门峡市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灵宝市和义马市。灵宝市涉重金属行业主要是黄金采选、冶炼和粗铅冶炼与加工;义马市涉重金属行业主要是铬盐制造业。

2.2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灵宝市境内黄金采选业和铅冶炼工业发展很快,小选金、小炼铅企业众多,这些企业采用的全部是落后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量很大,同时遗弃大量的冶炼废渣。目前,虽然已经全部关闭取缔,但造成的污染仍然存在,特别是排放的大量废渣仍堆存于环境中,遗留的汞、铅污染和河道底泥污染短期内较难解决。

(2)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较多。三门峡市是黄金冶炼、铅冶炼大户,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较多,主要分布在灵宝市。全市79家国家重点重金属防控企业中灵宝市占73家,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中均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即使达标排放,在环境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污染。

(3)重金属污染隐患较多。三门峡市尾矿库较多,尾矿库中堆场的大部分为冶炼废渣,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受经济利益驱动,黄金“三小”时有反弹,而且生产地点更为隐蔽;一些含重金属废渣堆放不规范,对地下水有潜在影响;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这些环境隐患,如不从严控制,就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3重金属污染趋势及防治难点

3.1重金属污染的趋势

三门峡市是重有色金属生产与加工大市,黄金生产、铅冶炼加工由来已久,矿山开采和工业生产已持续多年,已经成为三门峡市的支柱产业,短期内难以转产和调整到位,以上涉重金属行业仍将持续一个时期。由于三门峡市涉重金属企业较多,即使这些企业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废气、固废得到有效治理和处置,仍将有少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之中。另外,过去一些无组织堆放的废渣也会通过降水淋溶等途径将重金属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因此,重金属污染无论从历史的积累、排放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来看,在今后较长时期仍将继续存在,污染整治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该市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

3.2重金属污染防治难点

(1)整治难度大。一些重金属整治项目难度很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既包括企业的污染治理,也有河道底泥、沿岸废渣、受污染土壤整治,而且有的没有责任主体,难度很大;义马市铬渣污染土壤修复难度很大。

(2)资金缺口大。目前,受经济危机影响,许多企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低谷,有的企业已经停产,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资金难以筹措,直接影响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时间周期长。一些整治项目受技术、资金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实施,同时,整治工作也需要一个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

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陶明鹏:三门峡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探讨环境与安全

4对策与措施

4.1积极推进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资源及环境的瓶颈约束将会更加凸显。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1)开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曾经为经济增长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后仍有良好发展前景,但目前的档次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要的传统产业和产品,如冶金、化工、煤炭等产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和规模结构优化升级,使之继续适应市场需求。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是应用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开发朝阳产业和产品,加快发展低污染、高产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坚决关闭、取缔落后生产工艺和企业。对于污染大、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质量低劣的产业和产品,坚决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以淘汰和压缩。对那些产品没有市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掠夺式经营的中小企业,要利用结构调整的机遇,坚决淘汰。

4.2制定规划,周密安排

(1)分阶段分区域编制《三门峡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对全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2)结合三门峡市重金属污染现状,编制涉重金属行业发展规划、灵宝市铅行业防治与污染防治规划、义马市铬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对涉重金属行业的发展和污染防治进行全面规划。通过编制一系列的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明确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整治的工作任务,提出目标要求,通过限期淘汰落后产业、限期治理、技术示范、清洁生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础能力建设等各项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的细化安排,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全面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

(1)以点源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重金属污染源治理。加强点源治理是解决现有污染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工艺和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工艺技术、技术装备、运行管理等关键环节,要求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改造现有治污设施,进行提标升级,建设涉重金属风险单元围堰和事故应急池,加强废水回用和再生利用。

(2)以总量控制为核心,开展重金属污染物容量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河流重金属污染物容量研究工作,在容量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将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分解、分配到河流和重点污染源,对于超总量排污的重金属企业,按照总量控制原则实施深度治理。

(3)以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全面完成义马市铬渣无害化处置的基础上,开展含铬污染物、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理和植物修复工程;开展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综合治理工程,清理河道底泥及沿岸堆存废渣,改善河流水质;整顿矿山开采秩序,清理历史遗留废渣,建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妥善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4.4建立完善环境监管机制

在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上争取一些新突破,切实增强环境执法实效,有效防控重金属污染。

(1)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涉重金属企业定期监察和专人监管制度,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大涉重金属企业和重点防控单元环境监管力度,在正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增加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监察人员和检查频次,对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挂牌督办”或列入环保“黑名单”。逐步建立重大环境问题警示约谈制度,市政府约谈存在环境问题较多的县(市、区)主要领导,促进重大环境问题解决,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境安全。

(2)完善监测机制。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建设重金属污染自动监控平台,在重点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监控站,实时监控重金属污染状况。所有涉重金属企业都要建设重金属污染因子在线监控设施。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质量责任目标与地方财政挂钩办法,对环境质量超标的县(市)扣缴相应数额的县级财政资金;将重金属污染因子纳入生态补偿机制,扣缴生态补偿金,执行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水环境水质、水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等。

(4)健全重金属污染预警应急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全市重金属污染预警应急体系的同时,重点建立健全重点防控区环境预警处置系统,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预警体系建设,尤其要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河流重金属污染预警体系建设,对重金属超标的断面及时将信息给各级政府领导和环保部门领导。建立健全重金属环境风险源风险防控系统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精干实用的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演练,最大限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4.5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1)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在重点乡镇设立环保分局或环保所;在重点企业派驻环境监察现场监督员,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管;在市县两级建立环境应急专门机构,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环境安全。

(2)加强现场监察执法能力。配备必要的现场执法、应急重金属监测仪器和取证设备,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大力提倡和推进监察手段的现代化,逐步改变重金属污染监察手段单一、层次较低的现状,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提高环境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企业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专业知识、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环境监察人员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现场监督执法能力。

4.6建立全面的资金保障渠道

(1)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积极申请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在这里也建议国家理顺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拨付途径,专项资金应向重点防控区域给予倾斜,加大重点防控区域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2)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市、县两级财政也安排相应资金,对重金属污染治理予以支持,促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3)多方筹措社会资金。积极推进Bot、tot等新型融资模式,激励社会资金投入,促使社会资金参与重金属污染项目治理、科研开发和环保产业发展,实现重金属污染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

(4)切实保证企业自有资金。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是污染的主体,必须承担治理污染的主体责任,有治理任务的企业必须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保障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参考文献:

[1]刘光.我国中西部地区重金属污染事件成因与对策的法治分析[R].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8

一、新型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重点在于“全球经济再平衡”。对中国来说,国内消费不足、产能过剩、能源与资源瓶颈、环境约束构成了中国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内部制约;伴随着外需萎缩以及汇率战、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建立在中国出口―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消费基础上的“旧”式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明显制约。在“全球经济再平衡”框架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以长期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已成共识。“新型”全球化的实现通道在于内外政策的有效结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出发点上,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宏观政策的长期趋势来看,即是建立“消费为主导的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动过剩产能出口,化解内部能源、资源紧张和环境约束则构成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关键内容。

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把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依靠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投入与消费并举,是广西以及河池市当前应对后危机时代及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

二、建设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点和主要特征

后危机时代的新型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了广泛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借助于危机的倒逼机制,积极主动顺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是广西在中长期内经济发展的必然政策选择。在结合区情的基础上,走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我区的基本发展方向,而拆解和突破现有工业发展中的障碍和问题,加快工业化发展,自然成为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主要集中在“四特”和“五新”。“四特”为广西的中长期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的环境。一是后发展地区的跨越目标(“两个翻番,4个先进14个4亿”目标: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全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水平主要企业装备技术应用水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4个产值年销售收入分别实现超千亿元目标。)。二是后发展民族地区“14+4”新型产业体系:食品、汽车、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14个亿元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4个新兴产业。三是国家战略定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了广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新的定位,广西要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形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在西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四是政策支撑体系(广西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五新”则明确了广西的产业发展方向。具体包括: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

显然,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是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和主攻方向。

三、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内部政策楔入

围绕后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战略选择以及建设具有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四特”和“五新”,结合区域特定的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新型产业体系的契合点之上。在内部政策楔入上的重点在于:依循“一带二极三区”①的有色金属产业主格局架构,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及部级铟产品加工中心,打造资源富集和强势产业两大名片,构建“有色河池”。

具体而言,“内部政策楔入”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简化投资审批环节和程序,加快审批速度。贯彻落实和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西部及民族自治地区开放开发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投资成本,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政府主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方式,通过本地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招商引资、政府贴息和鼓励社会化资本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完善我市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利用行业协会促进资源共享、限制恶性竞争,增强对外博弈和谈判能力,健全产业发展监管机制;建立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网,使其成为服务于河池市有色金属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也作为河池色金属产业向外展示的窗口。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制定河池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路线图为突破点,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进一步挖掘现有产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小高地”建设,按照我市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尽快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形成高层次人才、职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完整梯队,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力支撑。

第三,依托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将城区工业园区延伸拓展至丹宜高等级公路沿线100平方公里范围。构建13路沿线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集聚带;加快各园区工业供水水源、管线网络、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一带两极三区”建设,统一规划与管理,为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园区商业配套,培育生产业,逐步完善产业链形成要素,形成并强化园区的产业吸引力;以重大项目和项目群在相关园区的有效实施为依托,最终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

第四,探索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多种途径。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规范秩序,加强日常检查,规范权证流转秩序,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和正常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秩序,利用采探矿权证搞好资源开发。

第五,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通过体制创新,消除企业重组过程中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方面的体制,大力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能整合和技术提升;坚持“扶强补短”的基本思路,扶持南方冶炼、金山铟锗等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优势的本地企业,重点引进锡、铅、锌、钛等产业的外地优势生产加工企业;坚持“扶持本地”与“外部引进”兼顾、品牌培育与优势产品扩能并重思路,积极推动华锡、富源、高峰的资产重组和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资产重组,组建若干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形成“龙头”效应。

第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管全球气候谈判目前尚无定论,但全球气候变化和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密不可分。“三高一低”产业政策收紧,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已成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利用价格杠杆、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在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回收与利用、发展环保产业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扶持;基于产业生态化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在园区范围内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构建产业生态网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工业园区;在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把原来传统经济的单向产业链条“资源―产品―废物”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条,将上游生产弃渣中的锌、铟、锗、银、钴、铜、镉、铅等金属作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形成产业内、行业间的生态化循环关系。

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外部资源整合

外部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扶持。抓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的机遇,力争在国家或自治区层面建立铟、锗等稀有金属战略储备;争取各级、各方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依托国家近期开展的“全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②加大后续矿产资源勘探力度,有效降低有色金属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切实解决河池后备资源链条严重脱节的问题;借助自治区千亿元产业“23”研发中心工程、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以及培育扶持工业品牌等政策,为我市产业发展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区域开放合作。在全球化效应的持续驱动下,自然资源、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货物商品等要素流动的边界壁垒不断下降。伴随着CaFta、泛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已从“共识”转向“务实”。在国家层面:今年1月1日CaFta正式建立,随着双方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互补性产品的市场空间将极大拓展,据统计,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中国政府出台了深化与东盟合作的系列措施,包括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为务实合作提供项目和金融支持。再次,自今年6月起,广西被纳入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不仅助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有利于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控制盈利预期。此外,横跨7国的南宁―新加坡铁路建设已提上日程。在自治区层面:近期出台的《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行动计划》,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铁、锰、钛、铜、铝、铅、锌、锡等矿产品和有色金属进口基地,并围绕港口物流、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市场建设、工业优势产业合作、旅游合作、农业合作等八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对河池而言,在更大范围内借助外力、优化资源配置已具备条件。在有利的外部机遇下,关键在于提前筹划、加快行动,鼓励相关企业依托这样的发展机遇,在产业转移、海外资源整合、产业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前谋划具体的项目,并通过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或政策扶持,真正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双轮驱动战略构想。

①“一带两极三区”是《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中提出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带”指河池市中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高新技术材料产业带;“二极”指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两个增长极,位于中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高新技术产业带两端的重要产业发展区,即南丹工业区、金城江工业区;“三区”指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三个工业集中区,即环江工业区、大化工业区、罗城县工业区。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9

矿产冶金是县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现产值24.05亿元。全县有铁矿及有色金属采选加工规模以上15家。无论企业数量还是实现工业产值都占到全县规模工业的70%以上。矿产冶金工业发展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支撑作用基本形成。年。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企业共有8家,1产业发展迅速。全县规模企业中。当年完成总产值2.13亿元,尚无一家产值过亿的企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5家,全年完成产值24.05亿元,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80.17%其中大西沟矿业公司、盘龙制药公司、金正矿业公司、三星公司、金正球团矿、博隆井巷公司、宝盛公司等7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成为支撑县域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期间。先后实施了大西沟矿业公司50万吨磁铁改造、三星矿业公司年60万吨磁铁改造、大西沟2个90万吨菱铁采选、金正矿业公司60万吨球团矿、金鑫矿业公司日处理60万吨银铜采选、泰和铜业公司30万吨铜矿扩改、环宇矿业公司30万吨铜铁采选、博隆矿业公司日处理60万吨铜铁采选等项目,2项目带动力强。县矿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使全县铁精矿年产量达到130万吨、球团年产量达到80万吨、铜精粉年产量达到3万吨。项目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产能,使我县铁精矿年产量占到全省的65%以上,成为全省钢铁工业原料供应第一大县。

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年底。占到全部工业税收的86.1%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3财政贡献额大。全县铁矿及有色金属采选企业累计实现税金1.71亿元。纳税额是年的8.14倍,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份额比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全行业安置就业职工5760余人,年工资收入1.26亿元,带动周边汽车运输及相关服务业发展,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配合工业发展实施项目区及周边移民243户、1000余人,完成了移民集中区道路硬化、绿化、供排水、用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了小岭、下梁等区域的城镇化进程。

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小岭工业区入园投产企业由年的8家增至年的19家。银、铜、铅和钒材料生产加工企业5家,4园区集聚度高。其中铁矿采选加工企业10家。这15家企业占到入园企业总数的79%占全县矿产企业总数的近50%园区内11家规模以上企业,均为铁矿及有色金属材料采选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6.54亿元,为年的7.52倍,实现税金1.67亿元,为年的7.9倍,其产值和税金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的57.8%和83.5%小岭工业区集中了全县绝大部分矿产业,成为承载县域工业化的重大载体。

二、影响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相对优势

1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黑色、有色、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目前全县已查明各类矿产37种。黑色金属矿石储量3.5亿吨,县是省“山柞镇旬”四大成矿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2处、矿点36处、矿化点158处。有色金属矿石储量2700万吨。非金属矿石储量5.84亿吨,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1万亿元以上。

2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境内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和省道102线、307线纵贯其间。并为大西沟铁矿的大规模开发预留接口。电力供应充足,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正在建设的西康铁路二线将对火车货运站进行扩容。县内有33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和多座35千伏变电站,其中330千伏线路为双电源,电力供应稳定。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的乾佑、社川和金钱河年河水流量稳定,均径流量6.4亿立方米,为发展矿产冶金提供了充足的用水条件。

3发展条件基本成熟。县委、县政府把矿产冶金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完善园区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近年来。以小岭工业区为发展平台。配套制定支持鼓励产业发展多项优惠政策,目前,小岭工业区已聚集了全县80%以上的规模矿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铁矿和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随着大西沟800万吨菱铁采选、金正矿业智达200万吨钒钛磁铁矿、龙钢同兴公司40万吨中板厂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县已成为全省最具投资潜力的矿产业发展大县之一。

4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倾斜,首先。国家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给我县以矿业经济为特色的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次,县纳入了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将会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有利于我县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县被列为全省扩权试点县,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上,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四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9月29日挂牌成立,打造1000万吨钢铁产业的目标已经制定。大西沟菱铁的规模开发,属国家鼓励开发的低品位难选矿种,选矿工艺技术基本解决,已被纳入《省钢铁产业调整及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同意800万吨菱铁开发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短期内有望启动建设。

二)制约因素

1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生产的初级产品居多,附加值不高。县现有的铁矿及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企业多属资源开采型。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矿产资源中伴生矿、难选矿比重大。生产成本较高。县的铁矿资源储量很大。选冶难度大,但基本为菱铁、钒钛磁铁等难选或共生矿。投资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3企业生产不规范。资源利用率较低。多数矿山企业重开采、轻治理。仅限于正常生产,能耗高、污染大。企业技术人才缺乏、设备工艺落后。无力投入科技研发。相当一部分企业围绕一个矿山,各自开采,规模较小,且在实际采矿中有互相重叠现象,存在产权纠纷和安全隐患。

4土地供应紧张。发展空间受限。县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区。河谷狭窄,山大沟深。土地资源稀缺,发展工业的空间受到限制。

5管理方式落后。后续发展能力欠佳。因受生活环境、工资水平等条件影响。实行家族式管理,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难度较大。加上多数企业为民营经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环境相对不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壮大。

6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产能严重过剩。对我县发展钢铁冶炼产业不利。同时,国钢铁总体态势是产大于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新增钢铁产能的政策措施。秦岭保护条例的出台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使我以矿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高新上项目的规模和水平。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做大做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和深度上下功夫。提高新上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一是要扭住重大项目不放松。强力推进大西沟800万吨菱铁采选项目,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二是要注重在钢的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快推进矿钢一体化进程。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利用资源条件在钢的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新上金正矿业智达200万吨钒钛磁铁矿、龙钢同兴公司40万吨中板厂等项目建设步伐,适时启动200万吨特钢,包装完善一批钢构件、五金配件等新项目。三是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铜、钼、钛和钒材料为重点,发展铜冶炼、钼酸铵、海绵钛和钒触媒等现代材料产业项目。

2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按照“科学、环保、安全、有序”发展思路。扶优扶强”方针,坚持“限小治乱。对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资金不足、矿体相连的小型矿山企业进行整合,把资源配置给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保障矿产业的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地质找矿,积极争取国家地勘投入,加强和地质勘探单位的协作,调动我县现有的51家探矿企业,择优选点,加快对我县铁、铜、钼、金等四大优势潜在矿种的勘探进度,力争提交更多的地质储量,确保矿产业的后续发展资源供给。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矿产业发展后劲。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做好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项目的近、中、远期规划。按照“储备一批、筹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思路,依据我县的资源条件。积极论证、筛选、包装好产业发展项目,建立完备的产业项目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引进中国500强企业、国内上市公司和沿海地区企业集团上取得新突破,力争每年都有一批新的招商项目落户上马,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潜力。

4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托小岭循环经济工业区。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以优势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努力提高金属回收率和矿产综合利用率。重视和加强对尾矿的开发利用,加大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在综合回收伴生金属、建筑材料应用和固体废弃物研发利用上实现突破。大力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减少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以废弃资源或企业的成品、半成品为纽带,园区建立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促进传统工业向企业集群化、产品系列化、绿色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篇10

【关键词】蓝色经济;政府投资;绩效评价

一、引言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2011)1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此为标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规划。规划给山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实现蓝色经济战略,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等各级政府投资资金会大量涌入,仅以青岛市为例,据《青岛2012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公布的数据,蓝色经济建设专项资金设立以后的短短一年内,山东省专项资金投入即达1.5亿元。大量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如果仅仅以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作为衡量蓝色经济发展的指标,而较少考量投入与绩效的情况,就可能会造成潜在的损失浪费。在蓝色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必须重点强化绩效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蓝色经济发展的质量。

二、加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是顺利实施蓝色经济的必需

(一)加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可有效提升政府发展蓝色经济的管理职能

发展蓝色经济应充分注意海洋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共存相长,蓝色经济的实质就是海陆一体化的经济。蓝色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协调发展。发展蓝色经济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业,政府的投资将非常巨大,通过绩效评价,衡量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指标,可以将政府投资的既定成本获得质量相对较高的资源、最大的产出或者达到最佳的目标,从而客观上提升政府的管理职能,也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加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可有效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蓝色经济的发展,将带来长期的、巨额的政府投资,对投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及时把握新的情况,适应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新需要。首先,应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绩效评价内容;其次,厘清政府投资绩效评价在蓝色经济中的应用范围;再次,在蓝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政府的宏观监测调控职能;最后,要顺应投资管理体制多元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变化趋势。

三、实施蓝色经济战略中,加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关注点

(一)政府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投资涉及面广,侧重点与目标均存在差异,尚未形成较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有时甚至很难确定投资效益,因为某些投资的社会效益很难用数字来表述;第二,与政府投资绩效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尽管也提及了绩效评价,但对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如评价对象、目的、程序、形式、标准等缺乏具体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第三,财会队伍参差不齐,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分析问题角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从而造成了绩效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第四,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绩效评价欠缺信息化的辅助工具,造成了绩效评价技术落后,新的方法难以应用,整体上看,绩效评价工作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阶段;第五,绩效评价队伍亟需壮大,人员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不断更新和加强。

(二)政府投资绩效评价的关注点

在实施蓝色经济战略的过程中,加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主要是对政府投资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及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决策阶段绩效评价的重点是审计项目立项的依据,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难点是要测定项目的产出,即项目产生的效益和效果,尤其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测定更加困难;执行阶段绩效评价的重点是投资的去向、项目进度及安全问题等的评价,难点是投资使用的效果性评价;运行阶段是对项目既定目标、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综合检验的重要环节,是政府投资绩效评价的重要阶段。

四、实施蓝色经济战略中,着力构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以改善现有绩效评价状况,提高绩效评价水平

为确定政府投资绩效评价的基本体系,“基于实施蓝色经济战略的投资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访谈了来自政府审计机关、金融机构审计部门、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及建设行业的审计从业人员、审计研究学者等,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整理,收集了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因素,最终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蓝色经济政府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在构建蓝色经济政府投资绩效评价体系过程中,指标体系的设计和选择应权衡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得失,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将评价度量体系分成一个属性层和两个指标层。属性层为绩效评价的顶层,顶层指标的名称定义依赖于属性层的内涵和理论推导结果;第二层指标的构成由能计算出的具体结果的定量数值和根据经验总结的定性结论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为:

(一)社会价值属性度量

1.就业价值属性度量

(1)总就业价值属性=新创设就业岗位数量/该项目上的投资总额;

(2)直接就业价值属性=该项目新创设的岗位数量/政府对该项目总投资;

(3)间接就业价值属性=该项目带动增加的岗位数量/(该项目上的投资总额-政府在该项目总投资)。

2.难以再生资源利用属性度量

(1)每万元投资消耗可耕地面积=完成该项目需要占用可耕地面积/完成该项目投资总额;

(2)每万元投资消耗淡水量=完成该项目需要的淡水总量/完成该项目投资总额;

(3)该项目投入生产后的全部能源消耗量=年全部能源消耗量/该项目投产后的净增收入。

3.环境属性度量

环境属性度量=该项目当年产生的非产品物质总和/法律法规所规定应限制排放的最大量。

(二)成本属性度量

1.基础设施成本绩效升降率

基础设施成本绩效升降率=(基础设施成本经审计后所认定决算总额-基础设施成本决算总额)/基础设施成本决算总额100%。

2.项目建设投融资绩效升降率

项目建设投融资绩效升降率=(项目建设投融资经审计后所认定决算总额-项目建设投融资决算总额)/项目建设投融资决算总额100%。

3.购置项目相关设备成本绩效升降率

购置项目相关设备成本绩效升降率=(购置项目相关设备实际支出资金总额-购置项目相关设备合同规定资金总额)/购置项目相关设备合同规定资金总额100%。

在成本属性度量时,还应考虑到项目建设的时间、价格升降因素的影响等。

(三)资金管理属性度量

1.到位资金百分比

到位资金百分比=项目建设资金实际到位总额/政府计划对该项目投融资总额100%。

2.实际使用资金百分比

实际使用资金百分比=在该项目建设中实际已使用由政府投融资的资金总额/政府对该项目实际已经拨付总额100%。

(四)项目质量属性度量

1.已验收项目质量合格率

已验收项目质量合格率=已验收合格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已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100%。

2.已验收项目质量优良率

已验收项目质量优良率=已验收为优良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已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项目个数(或面积)100%。

(五)项目管理属性度量

1.某项目的政府投资总额之周期

某项目的政府投资总额之周期=某项目政府计划投资总和/某项目完工所利用的政府投资总额。

2.项目完成时间增减额

项目完成时间增减额=项目完成实际使用时间-项目预计所用时间。

3.项目应用百分比

项目应用百分比=已经过审计的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总额/已经过审计的固定资产总额100%。

(六)项目价值属性度量

1.投资回报百分比

投资回报百分比=新建成项目产生的所有利税/政府总投资额100%。

2.投资回收年限

投资回收年限=建成项目所需年+建成项目所有投资/每年的资金流入量。

3.生产能力度量

生产能力度量=建成项目所有投资/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度量值大于1,表明该项目投入生产后实际生产能力高于初始设计指标。

4.项目财务净现值率

项目财务净现值率(%)=建成项目净现值/建成项目所有投资。

(七)疵点属性度量

1.该项目损耗百分比

该项目损耗百分比(%)=经审计确认的各类损耗资金总额/经审计确认的建成该项目所有投资100%。

2.新增固定资产空置百分比

新增固定资产空置百分比(%)=经审计确认的未利用新增固定资产/经审计确认的该项目所有固定资产100%。

3.项目空置固定资产占用资金

项目空置固定资产占用资金=空置固定资产购置价+空置固定资产所需维护费用空置年限-空置固定资产年折旧费空置年限。

在疵点属性度量时,还应考虑为建设该项目付出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该项目的投资是否占用了其他效益更大的项目的投资;二是该项目产生的其他费用给财政增加的额外投入。

此外,对于项目损耗度量中因决策、管理等原因造成的损耗额确认,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考量。

五、结语

实施蓝色经济战略必须加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也就是要对政府投资使用效率、效果进行评价。这项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由政府主管部门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负责逐步建立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政府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项目绩效评价基础数据库。制定绩效评价方案时,依据投资立项的基本数据和立项所达到的各类指标,设立相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时应采集的主要数据,并将数据完整、适时地录入系统。绩效评价工作结束后,对该项目的评价全过程进行总结,将结论纳入相应的绩效评价数据库,为同类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借鉴,做到同类型的投资项目具有可比性,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公正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瑶.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会计之友,2013(3):125-127.

[2]姜秉国,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5):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