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利与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0:32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1

[关键词]在线考试评价传统考试评价远程教育

伴随着网络远程教育的规模的扩大,远程教育考试评价问题日益为广大学校所重视。尽管传统纸笔考试同样可用于远程教育中,但人们越来越要求网络不仅能够成为知识传授的工具同时也可被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业。但是在线考试评价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不足以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一、在线考试评价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1.学生有可能事先知道答案

在线考试评价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它无法保证学生同时同步的接受评价。这就会导致先接受评价的学生可能会给后接受评价的学生提供答案。在网页上对“web”视窗进行有效性的控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可是这解决不了问题全部,因为“web”视窗能够在电脑上保留一段时间。

此外由于教师不是网络安全专家,因此教师计算机密码的外泄同样也可导致试题的泄露,造成学生提前获知试题的现象。

2.不公平的反复评价

学生有可能反复多次对一个考试评价进行测试直到他们满意他们的成绩为止。网络在线考试评价是利用一个服务器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进行评价,并且答案和考试评价软件都被存储于同一个中心服务器上。但是如果这个服务器软件的设计程序上存在某种漏洞的话,学生就可以利用些漏洞在考试评价过程中断开他们所用电脑与中心服务器的连接,然后声称他们的电脑因电路的故障而导致了考试答案的丢失需要重新考试,这就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请教他人或者通过查找参考书进行作弊。

学生也可以在成绩已经评定出来但还没有在电脑上做记录的时候断开服务器。而且利用某种黑客软件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对学生来说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另一个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是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时间设置,那么该系统就会误认为有一个新的考试评价要在正式考试前进行模拟,从而提前泄露了考题。而一个精心设计的在线考试评价必须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另外,学生也完全有可能像问题一中所说的那样对教师的密码的进行盗窃。这就使学生很容易侵入教师的电脑系统中对自己的成绩做出修改,因为在线考试评价软件允许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修改。

3.评价过程中学生身份的确认问题

在线评价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确认学生身份的确认问题。在远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的教学经常鼓励学生的进行在线讨论或鼓励他们通过互发电子邮件进行问题的交流,而这就使学生在考试评价可以利用讨论问题的借口进行作弊。另外在线考试评价过程中,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生只要提供了正确的密码都可以参加在线考试,这就很容易导致考试过程中冒名顶替现象的产生或者该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帮助而并没有被教师发现。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网络中“真实身份的认证”问题即该学生是否独立的完成了该在线考试评价。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利用红外线或电磁监考之类的手段是不足以彻底解决的,因学生们完全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等来逃避监督。

二、防止在线考试评价中作弊行为的对策

1.界定作弊和鼓励诚实

这在远程教育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学生可以在准备接受远程教育的课程前签订一个有关诚实守信的协议。

2.了解被评价者

关于学生的成绩等级的统计数据,并不能真实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在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后,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验证学生成绩的可靠性。

3.保证在线考试评价的安全性

教师的密码必须是很难破解的,密码必须是经过安全软件检验的。教师需要保存一个学生成绩评定结果的副本以防止评定结果被改动。有关考试评价文件不能作为文件夹存放在教师的电脑中,只能保存在服务器上,服务器的软件必须时常进行升级以防止黑客的侵入。

4.控制评价的环境

禁止一切掌上工具,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从评价教室外传递信息的工具。

5.采用多种形式的测验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问题来考察学生是一种,但其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果能进一步的随意安排以下选项的话,则会有很大好处。问题本身也可以利用上面所讲的参数的变化加以改变。

6.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

必须有应对因技术问题而导致考试不能正常进行的方案。这包括考试中间电脑或网络的突然中断等。

三、对在线考试评价的建议

1.在远程教育的主要评价中传统的考试方式和保障措施仍要坚持利用

远程教育中,学生来源的地域广泛性增加了组织大规模的规范性的考试来完成对学生学业的评艰难性。笔者认为可以先借鉴当前高等学校各类等级考试的办法对于远程教育专业设定相关的专业教学考试大纲,并经有能力的单位组成远程教育协会等按专业组织安排考试。并制定出一定的量化标准。

2.严格比较学生给出的答案

一旦发现学生答案的相似率超过了正常的几率,特别是错误的答案,最好是让学生参加一次涵盖相同学业内容的不同的考试评价。

学生考试结果中答案的相似程度尽管不能说明学生是否在考试过程中进行了作弊,但是假如某一部分学生的考试答案的惊人的相似的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考试作弊行为的出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对该部分学生进行重新测试,重新的测试应当在比前一个测试更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测试题目中应当适当增加不易于作弊的主观性题目。

3.对作弊行为的应对策略应考虑购买较为安全的远程教育管理软件

在购买了相应的考试管理系统软件后,作为承担远程教育考试的单位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考试管理软件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

四、结语

总之,利用网络进行的在线考试评价使多种多样的作弊方法开始出现了,有些是新类型的。作弊不可能被完全杜绝。然而防止作弊的手段大多数也存在着某种缺陷。由于这个原因远程教育方案中在线考试评价的实行必须加倍小心。当然在线考试评价还是要继续使用的,但是传统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面对面的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方法仍应该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远程教育评价方式的一种。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2

关键词:教育考试高科技作弊诚信

2010年6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四、六级考试舞弊调查》,记者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多所大学发现,贩卖答案现象异常猖獗。2011年1月16日,央视《焦点访谈――考研作弊调查》报道,吉林省四平市考区个别人员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在教育考试工作中,我倍感压力,如何还广大考生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考试呢?

一、教育考试作弊现象客观存在,作弊手段多样

国家教育考试是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承办,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教育考试。

《焦点访谈――四、六级考试舞弊调查》,记者在哈尔滨某高校教学楼附近发现,离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有20分钟,有人就接到了贩卖答案人员发来的考前答案。a卷快速阅读1―7题答案分别是aDCaBCa。再往下看,听力11―15题答案是aBBCD,接下来陆续还有很多答案。记者在考前几天调查发现,通过贴在校园里的小广告购买考前答案,一份考前答案最低只要200元。考生购买答案通常分为考前答案和考中答案。目前由于监管加强,通过手机作弊很难。现在卖答案的不法分子会给作弊考生提供相应的器材,如格尺、手表、橡皮,这些作弊工具看起来很普通,但其中另有玄机。记者发现一种十分隐蔽的耳机作弊工具,竟然比绿豆还小。作弊考生只要把耳机放在耳朵里,戴上一副相当于接收器的眼镜,外面的作弊人员就可以把看到的答案发给考场里的考生。

窥一斑而知全豹,作弊现象确实存在,而且作弊手段日益先进,有组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现象频繁发生,甚至出现考试作弊产业化的趋势。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作弊惩罚的力度

考试作弊的原因种种,主要还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倡导诚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诚信为主的社会氛围,帮助考生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这是诚实应对考试、防止作弊的根本策略。社会诚信受到挑战,考生诚信意识受到冲击。市场经济发展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影响是双重的,其中唯利是图思想冲击了社会,如滥发和制假文凭使一些人轻松获利,而单位用人的高消费和人才市场学历的高门槛都给学生错误的信号。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通过道德、行政和法律手段来杜绝考试作弊是需要的,而倡导诚信、诚实应考是抵制作弊的重要措施。

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作弊惩罚力度。目前《考试法》还没有出台,《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法律位阶很低。在规范考试方面的法律严重缺失,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不足,从而无法有效遏制或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在工作中有些打击、报复、威胁等侵犯考试工作人员行为都不能得到有力的惩罚,严重打击了监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认为最好的惩罚应该是在全国建立诚信档案,把诚信档案和个人生活、工作的每个环节联系起来,把考试作弊记入诚信档案,只要社会高度重视诚信档案,中国就将不再是制假大国。

三、多方面配合,发现、防止、打击作弊行为

惩罚作弊行为的前提是发现作弊行为,考试作弊方式多样,我总结如下:替考、考前答案、传统抄袭作弊、考试期间高科技作弊等。根据考试作弊方式,应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发现、防止、打击作弊行为。

替考行为分为考前报名时就替考和考试中替考两种,报名这种替考行为隐蔽行极强,但只要把考试和考试后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解决问题。如a参加高考,B去上学,只要把高考时的相片、指纹等信息提供给大学比对就可以解决。当然,在实际中,相片的参考价值不大,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相貌,加之大批量图像采集,不可能清楚,个人感觉不能作为主要依据。考试中的替考行为也应主要采用指纹、计算机容貌识别等高科技且唯一性的技术手段来辨别。

针对考前答案现象,应严格检查试卷各个环节,排除试卷外泄的可能。同时在制作试卷时不要只制一套试卷或aB卷,从技术角度完全可以一套题改变题号生成n套试卷,n应大于10,随机分发给考生,每套试卷配套对应的答题卡,答题卡上含有题序,阅卷时按照答题卡上的题序匹配正确答案,这样n套正确答案可以解决考前答案的问题。

针对传统抄袭等作弊方式,需要从增强考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入手,做到“三不”:不接受条子、不传递信息、不参与作弊,要切实增强纪律观念、责任感、积极性。

高科技作弊方式日新月异,监考老师已经很难发现。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重视高科技作弊,在提高防作弊的科技手段的同时,精细化教育考试环节,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要针对无线耳机等设备,配备无线耳机探测器,并做到每考场一台;针对笔、橡皮、尺等常用作弊文具,可以禁止考生自带,由监考老师统一发放;手表禁止带入,考试有统一考试时间,由监考老师提醒或设置考场时钟等措施解决。

此外,公安部门也要采用切实手段,打击作弊团伙的产业链,尤其是宣传渠道,主要从大学校园小广告、作弊宣传网站入手,净化校园和网络环境。

维护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需要教育考试部门、纪检、公安、无线电监管等部门通力协作,全方位监督、检查、打击,重点是营造诚信为主的社会氛围与严惩作弊两手都要硬,共同为广大考生营造公平公正的和谐考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宗曦,李日波,李峥.高考中的高科技作弊及治理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彭婧.利用无线电监测手段查处考试作弊的几点心得[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3

6月14日,网上曝出云南宣威令人震惊的高考作弊:40名高二尖子生在学校安排下替同校的高三学生高考。据资料显示,这次大规模作弊在宣威还不是第一次,然而当记者向教育部门证实有关消息时,得到了坚决否认的答复。

虽然事件尚未最后调查清楚,但高考作弊仍时有报道。高考前,各地都声称筑起了严密的防范体系,包括各种高科技反作弊设备,比如,电子巡考系统、电子信号屏蔽系统等等。然而,事实证明,只从技术层面上采取防范措施,而不重视人的因素,密不透风的防范体系也会轰然洞开。

近几年,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手段也已由传统夹带、传纸条逐渐向利用手机、无线耳机、微型扫描仪等高科技工具作弊转变。以手机作弊为例,湖北省在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41起、2005年89起,2006年就增加到了149起,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态势呢,通过记者了解显示:除了高考学子为了得高分不惜冒大险外,竟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高考的主意,公开出售作弊工具。

“学子攻关,魔道斗法,一年比一年有所不同!”2007年高考已经顺利收兵,那么在今年的反作弊之战中又上演了怎样的精彩呢?

电子巡考上马

“如果高科技作弊的设备真的管用,我也想试一试,因为高考就是一个敲门砖,不管你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了大学,结果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别人作弊对自己也不公平。”这是去年高考落榜的一位河北学子向记者说的话。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个用在社会上的其他行业都合适的经典话语用在高考作弊上也一样灵验。尽管知道是违法的,但是在金钱的驱动下,很多人甚至是公司都打起了高考的“歪主意”。

在高考前夕,记者观察到,一个叫做“大千娱乐公司”的网站公开宣传卖高考答案、高考作弊器等等考试作弊工具。

而如今的作弊工具也都在高科技上做了功夫,从“骨干手表”,到“眼镜作弊器”,再到“袖珍耳机”,品种之全让那些甘愿冒风险的人眼花缭乱。

“现在作弊的手段确实很高明。”一位姓张的高考过来人跟记者说起了他们上学时考试的情景,“当初在使用手机作弊被老师发现后,那些同学便伙同一些大学的朋友想了一个更高明的办法。因为那些大学生是学通信工程的,所以他们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自己缠了一个大大的铜线圈。”张同学回忆道,“铜线圈挂在脖子里,然后再穿上一个有领子的衣服进行遮挡,把铜线接在一个手机听筒里,最后随便找两小块磁铁放到耳朵里,这样,一个作弊系统就能工作了,凭借两块磁铁把磁场引到耳朵里,外面人打进电话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此种煞费苦心的做法以及他们的“发明”着实让记者叹为观止,但是想一想他们的用途,又为其做法而不齿。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禁止高考作弊,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在一些考务手段上进行投资。大部分省市早在几年前就应用了“电子指挥巡查系统”,其做法是在考点安装摄像头,随时在网上监控考点的一举一动。

“今年北京实现了教育考试巡查系统的全考点覆盖。”北京考试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纵向上,北京教育考试远程电子巡查系统的建设,将由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总体组织和协调,各区县考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横向上,北京市的电子巡考系统将由考试院、区县考试中心和考点3级管理架构组成,分别建设电子监控平台和考场电子实时摄像监控系统。即考试院实现对全市各组考单位的远程电子巡查及应急指挥;区县考试中心实现对本区县各考点、考场的巡查和监控;考点实现对各考场的监控、考试全过程的录像及信息存储。”关于建设情况,考试院负责人这样表示。

而北京教育考试院巡查监控大厅的电视墙,则能随时显示各个考场的考试情况。通过安装在各个考场内的摄像头,网上巡查系统可将考场内的视频信号传输给市、区监控中心,实行实时监控。不但如此,画面还能随意拉大或是缩小,考场上的一切活动在电视墙上都能够一览无余。“只要稍稍发现异样,考试中心就会马上派人去现场。”考试院表示。

“今年的高考中并未出现异常现象。”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的孙老师告诉记者,“电子巡查系统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去年我们在中考时用了这个系统,在那中间就有一个相关案例:在判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发现同一考场有雷同的卷子,怀疑是抄袭的,于是就调用监考录像取证,但最后发现这两个考生不挨着,而且在录像上也没有看出有异动,最后就排除了他们作弊的嫌疑。”

尽管有电子眼的监督,也没能完全击退那些铤而走险的人。“我们使用的是高科技的产品,‘眼镜作弊器’,全套设备由两副眼镜及无线接收器等组成,可以里应外合接收答案信号,视频监控根本不会察觉,只要你表现得自然点就可以了。”一个疑似大千娱乐公司销售员的人向记者推销他的产品。

电子罩遭争议

“教育部门应该想办法杜绝作弊现象,否则对其他的考生极为不利,也就让高考丧失了原有的公平。”北京的一位考生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所以,面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作弊工具,政府部门也痛下决心不惜斥巨资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的高考中,重庆、河北、江西、陕西、辽宁等大部分省市启用了“电子屏蔽系统”,此系统的功能是,发射电子频率来干扰手机信号,让其不能使用。

据重庆市招生办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前年手机作弊连环事件的发生,让重庆市更加注重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今年重庆市在近6000个高考考场都将盖上“电子罩”,来屏蔽所有无线信号。

辽宁省今年也为全部考场配备手机屏蔽器、金属检测器,各考场的考试过程将会刻制成光盘,上报省招考办备案待查。其中手持式金属检测器性能跟机场检测设备不相上下。

“信号屏蔽器确实在防止学生使用手机作弊上能够起很大的作用。”孙老师向记者介绍,“101中学的教室里其实也装有屏蔽手机信号的设备。”据孙老师介绍,他们在之前已经用过此系统,因为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不是打电话,就是用手机上网,甚至还有同学开了一个“101吧”,大家在上面传各种帖子,但老师们后来核实那些帖子居然都是在上课时间内发的,这大大影响了上课效率。

于是孙老师启动了该系统的电源,一时间所有的手机都没了信号,一段时间里还引起了很多学生的怨言。“然而今年高考时我们并没有启动信号屏蔽器,它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既然信号屏蔽器有作用,而且能杜绝作弊,为什么101中学没有使用呢?记者产生了莫大的疑问。

“作为学生家长,我强烈呼吁严禁在高考现场使用电子屏蔽仪,以免损害学生健康。希望新闻媒体向市政府有关方面领导转达我们的呼声,并促成有关禁令的出台,为高考学子的健康尽一份责任。”由于女儿今年参加高考,郭女士在提到使用该技术上显得异常激动。

“正是因为很多家长对此项技术是否危害考生健康持怀疑态度,所以为谨慎起见,北京考试院规定今年不启用电子屏蔽的设备。”孙老师说。经记者向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确认,北京市今年所有考点都没有启用该项技术。

而早在2006年5月26日,手机屏蔽仪创始人唐泰也通过媒体呼吁,屏蔽仪发出的微波辐射对考生有副作用,不建议在高考考场使用。

然而,安徽却不同意“不安全”这种观点。据了解,在今年的高考中,安徽省各个考点都使用了电子屏蔽器和无线耳机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针对有些学生和家长担心电子屏蔽器影响健康的问题,安徽市考试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高考使用的电子屏蔽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大小基本上跟手机相同,电磁强度非常小,只要不离人体过近不会对人产生影响。

在支持方和反对方都各执一辞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对是否应该使用信号屏蔽设备还没有达成一致观点。

法律防范是关键

舞弊与防舞弊的“魔道之战”事,自高考诞生以来几乎存在了30年,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说,从去年开始,该省所有参加高考监考的老师都经过了专业“反作弊”培训。培训主要针对手机、耳麦、扫描笔等高科技的现代作弊工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在防高考作弊上的资金投入每年将近10亿元。

如此巨大的投入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有网友对记者说,高考作弊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果不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只是一味地投入资金建这样那样的系统,实际上相当于把资金填入到了一个无底洞而已。

“就拿能不能使用信号屏蔽器来讲,尽管某些法规政策对该技术的使用有明确的技术规定,但是到现在为止相关权威部门并没有在使用该设备的安全性上给人们一个具体答案,从而致使大家对该项技术的使用存在着诸多疑虑。如今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该做一项测试,证明此技术是否对学子的健康产生影响,否则,一来对于考场纪律来说可能失掉了一个好的手段,二来如果真的有害就应该明文禁止,以防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郭女士对记者说。

除此之外,一些专业人士还表示,提高各种反作弊手段是必要的辅助手段,但法制的不健全却是高考舞弊防不胜防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其一,目前相关部门对于网络监管比较薄弱。这使得各类作弊通过网络肆虐传播,“在很多人意识里,认为只有攻击他人网站、盗取他人信息才是犯罪,事实上开发和提供作弊工具的行为也有可能涉嫌犯罪,应该为此受到刑事制裁。提供作弊工具交易平台的网站,其实也是在涉嫌提供犯罪工具,在类似案件中极有可能会承担连带责任。”人民大学的一位法律专家向记者解释。

其二,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考试作弊究竟如何定性也缺少明确规定,对作弊者只能由教育行政部门按“违规”处理。这对企图作弊者起不到太大的威慑作用。湖北省社科院冯桂林研究员认为,针对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的现状,我国必须尽快在法律上、法规上和制度上分层明确规定,对违禁行为的判定、处罚及其实施,制定相应的法制程序,从而对作弊者和参与作弊人员的处罚有法可依。

评论:高考公平重在提高“考德”

今年,我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人,第一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而计划招生数567万人,可想而知,今年的“高考独木桥”竞争将会更激烈。

尽管社会一再地强调“考试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手段”,但是能不能摆脱农村的贫苦,能不能出人头地就在“高考一举了”。在欲望的驱使下,很多人不惜重金找替考、买高科技作弊设备,其猖獗程度让整个社会都汗颜。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高考的公平到底体现在哪里?很多家长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其实多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1999年,试行“3+X”科目改革,试点网上录取,2002年推广到全国;2003年,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和分省命题改革;2005年,实行“阳光工程”,增强高考的透明度。今年政府部门更是加大了高科技管理手段的投入,为电子考场、网上填志愿、网上阅卷、网上录取等等发挥作用的设备几乎用到了极致。

这些改革举措虽然有力度、有影响、有成效,但与人们的期望相比,似乎还有一定差距。因为高考作弊、考前移民(利用手中权力,把考生转移到分数线低的地方去考试)等等违规现象仍然存在。为什么投入力度大了,却没能完全制止这种违规呢?

有不少人认为,高考作弊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大家呼吁出台相关的法律来硬性地防止作弊现象。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4

关键词:人事考试作弊防范措施

人事考试,是公民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整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人事考试的安全性、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事考试工作,政策性和原则性均强,系统要求及复杂程度均高,社会公众对其反应灵敏、关注度大,不仅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还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公平、公正,是考试制度存在的基础,但考试中的作弊行为,直接破坏着考试的公平、公正。为体现公平、公正,取信于民,对考生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必须进行有效的识别、积极的防范和严肃的查处。

一、现行人事考试制度简述

1979年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完善和发展干部的选拔、录用、任免、考核、轮换等制度。自此,正常的离退休制度逐步建立,终身任职制被打破,新老干部交替实现正常化;单一委任制的干部任用模式被打破,委任、选任、考任等制度并行发展。该实践,积累经验的同时,公开、公平、竞争、考核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干部人事制度的封闭管理状态有了很大改变,向着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方向发展。1992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干部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等的功用。在此情况下,原有大一统的干部制度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职业分类制度、对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已经成时代所需。1993年10月1日施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人事部随即出台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奠定了中国公务员制度录用、考核、奖励、晋升、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以及公务员权利、义务、工资保险福利、需要遵守的纪律等制度的法律基础,基本结束了国家公务员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1994年,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考试开始,虽然范围很小且未全国普及,考试模式也与目前大不相同,但这开启了人事考试的先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基础上,国企员工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聘、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等人事考试,相继发展并步入正轨。现行的人事考试有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考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考试、干部进机关考试及各种社会化考试。

二、当前人事考试中考生作弊的主要手段

1.传统手段

人事考试中传统的作弊手法主要有“打手势”、“使眼色”、“传递纸条”、“千里传音”、“交换试卷”等相互配合型和夹带纸条、左顾右盼、前后张望等单独实施型作弊手段。虽已逐渐“过时”,但也时有发生。

(1)相互配合型的作弊手段

考生一般情况下为熟人且关系较好,个别为“”搭档。考生报名时一起或稍前稍后,以便座位相邻或相近;考试前相互约定,制定攻守同盟、明确联络信号,以于考场上进行信息交流并达到作弊的目的。作弊时段一般选择在监考人员注意力分散、警惕放松的考试下半场,尤其是考生陆续交卷开始。常用“手势”有:一根手指表示a,二根表示B等;通过预先约定摸桌子的四个角来分别表示aBC等;点头表示正确,摇头表示错误等;“交换试卷”的手法,常见于“”搭档的情况,将作答好的试卷,寻找时机与其“搭档”进行交换。

(2)单独实施型的作弊手段

一般为成绩中下、基础较差的考生,抱着“守株待兔”、“静候时机”的心理,在考场上寻找作弊的机会,利用查看夹带纸条和左顾右盼、前后张望等方式,达到抄袭的目的,作弊时段也一般选择在考试的后半场。常见方式有:夹带手写或6号字体打印的纸条、缩小比例打印的ppt纸条或小册子、竖排的卷卷抄;将答案用普通笔写在大腿等隐秘部位,掀开所穿裙子或短裤直接查看;用荧光笔将答案写在手臂或浅色的衣服上,用笔上自带或伪装成橡皮擦等考试工具的紫外线灯照射查看。

2.替(代)考

“pS”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照片的美化处理已成易事。部份考生用“pS”后的照片进行报名,以“身份证申领多年、成年后五官变化”为托辞,请“”混进考场,进行直接的代考。该类考生所持有的身份证一般真实有效,申领时间大多在三年及以上,身份证照片取像时的变形、成年后五官的变化及刻意编辑过的照片,加之五官基本相似的“”,代考行为很容易得逞。在考生入场时间紧迫、人员拥挤的情况下浑水摸鱼、混进考场,进行安检和身份核对公安民警,即便运用专业仪器(身份证阅读器)核对身份证真伪,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代考人员。三者(考生、照片、身份证)不一、似是而非,是替(代)考行为时常发生、禁而不止的根源。

3.高科技手段

打手势、使眼色、传纸条逐渐淡出江湖的同时,大规模、多样化、隐蔽化、团伙化、专业化的高科技作弊群体陆续浮出水面,大大增加了人事考试防范和打击作弊的难度。常见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作弊的模式,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窃取试题,二是组织答题,三是作弊考生完成抄袭。出现了跨省份,从手机发展到数字传输设备,从考生发展为完整产业链条的作弊团伙等的特点。流程一般是安排专人以合法考生的身份从考场内窃取试题,并传递给考场外接应的答题小组,答题小组完成试题后,再设法将答案传送给考场内的作弊考生。具体表现为:

(1)试题窃取

密拍是高科技作弊中窃取试题的最主要手段。常用的密拍设备有微型无线摄像头和微型照相机。目前,密拍设备主要使用无线高清CCD微型摄像头,一般伪装成纽扣、手表、签字笔、领带夹、挂饰、U盘、车钥匙等随身携带的小型物件进行拍摄,非常隐蔽。

(2)试题传输

包括考场内的试题发送和考场外的试题接收,手段原理基本相同。作弊团伙将密拍后获得的试题通过专用的发送设备传输至考场外的答题小组,答题小组采用专用的接收设备接收试题后迅速完成试题作答,常用工具为小型无线数据传输设备。DV配合发送设备,将拍摄和传送步骤分开,作弊的查获率被大大降低。试题数据的接收一般借助于灵敏度较高的无线电设备,考场外数百米远也能接收。

(3)答案传输

作弊团伙将归整出来的试题答案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给考场内的作弊考生,一般采用大功率电台传送,发送设备常隐蔽于考场附近的汽车内或者宾馆、民房内。

(4)答案接收

作弊考生主要利用耳朵通过音频接收工具或者利用眼睛通过数字接收工具获得答案。音频接收工具的使用范围在3~5公里,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不易被电子探测器发现等特点。一种常见的音频接收工具是隐形耳机信号接收器,包括隐藏于耳道内、口腔牙床内的隐形耳机和伪装成背心或钱包、项链、鞋、发卡等随身物品的两部分组成。另一种是眼镜式信号接收器,外观和普通眼镜差不多,与配套的隐形耳机一起使用。眼镜接收器逃避探测的关键是眼镜腿下隐藏的可即时控制的微型开关。数字接收工具包含LeD屏幕、内存和接收天线三部分,常见的尺子、橡皮、笔、眼镜盒、手表等用品都可能是接收终端。尺子、笔、橡皮接收器的外观和普通文具几乎一样,但它的一个侧面带着LeD显示屏,内部隐藏着电池和天线,这种数字接收设备还有一键销毁功能,以逃避检查。其LeD屏幕每屏可显示20~40个汉字。透明眼镜盒接收信息的速度可达每秒120个汉字。手表接收器高度仿真,具备可显示40个汉字或80个英文字符的隐藏式屏幕,可在手表和接收器之间即时转换。矿泉水瓶接收器,外表与普通瓶装水没有任何区别,瓶中装满普通水。但水瓶的底部经过特殊设计,安放了微型屏幕,作弊考生利用水的折射便可看到接收到的答案信息。当作弊者将水喝到一定水位,瓶中剩余的水相当于放大器,通过光学作用,作弊者在一定的距离与角度下,透过瓶面看瓶底,便可以在水中看到瓶子底部接收到的信息。

三、考生作弊的防范措施

纵观人事考试中考生常用的作弊手段,对于作弊行为的防范措施,除加强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惩戒力度外,还需加强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的防范措施。

1.人力防范措施

对于头发遮住双耳的考生,责令其用橡皮筋等把头发扎起来,亮出耳朵,防止利用隐形耳机进行作弊;对于反复玩弄橡皮、手表等物品的考生,进行仔细识别,防止其利用显示器等接收装置进行作弊;对佩带眼镜,特别是镜片较厚或频繁触摸镜架的考生,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其利用眼镜接收器进行作弊;加强考场内的巡查,核对考生证件并及时督促所有考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防止作弊考生交换试卷;加强观察,对行为异常、作答进度不正常的考生,进行细心观察;严肃考纪,对有作弊行为的考生,一律清除考场,不给作弊考生任何机会。

2.物力防范措施

实行“裸考”制度,由考试组织方统一提供考试所需要的笔、橡皮、尺子、计算器及饮用水等物品,严禁考生携带与考试无关的任何物品进行考场;对于所携带的无关物品,由考生自行处理,考试组织方不提供看管等服务,培养考生良好考试习惯。

3.技术防范措施

根据作弊行为的类型,可将技术防范措施分为两类,一类针对于替(代)考行为,另一类针对于运用高科技设备作弊作弊的行为。

(1)替(代)考的防范措施

一是对于县市组织的人事考试,由于报考人数较少、规模相对较小且多采用现场报名等的方式,可要求由考生本人并提供近期高分辨率的照片进行报名,此可核实考生与准考证照片的一致性;二是在准考证的制作时,运用等额四分、再行组合等的方法将该职位考生的报名顺利打乱,防止替(代)考行为和相互配合型作弊手段的实施;三是条件允许时,命制a、B型或a、B、C型的试卷,防止考生抄袭;四是在笔试、面试、体检、政审与报到上班的各个环节,均采集考生某个手指的指纹。对于可疑的考生,进行指纹比对,达到不留死角、不漏环节,将替(代)考人员挡在录(聘)用的大门之外。至于指纹的对比鉴证,可运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层工具进行比对,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观察直观方便,还具有清晰度高、误差小的特点。

(2)高科技作弊手段的防范措施

综合各地人事考试中高科技作弊手段所运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可使用视频监控、屏蔽、探测、无线电侦测与压制等手段,打击和防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考试作弊的违法行为。可选用设备简介:

金属探测仪。在考场的入口(教学楼楼梯口或教室门口)处对考生进行检查,防止考生将手机或无线电通讯设备等作弊工具携带入场。

手机狗。可探测出30米范围内手机等通信工具的信号变化,并可判断手机的位置和通信状态,手机在其工作范围内使用时,手机狗会立即发出警报声或产生振动。

考场信号屏蔽仪。可屏蔽考场手机的信号,防止考生运用手机进行作弊。

作弊克。考生使用无线耳机或者蓝牙耳机,“作弊克”会亮灯报警,使用配套耳机还能监听到语音对话。

监考大师。不仅能够探测无线电信号,还能对信号进行检测、定位、监听和录音,弥补了手机屏蔽仪、手机狗等设备的不足,若有人使用隐形无线耳机,还能确定其具置。

无线电侦测与压制设备。委托市(州)无线电管理部门,在考试时间内提供考场范围内无线电信号的监测、跟踪和压制等专业服务。

人脸识别系统。条件具备的,可使用人脸识别系统,0.01秒左右的人脸识别速度,能够有效防止替考行为。

“电子眼”。各县市的高考考室均装有高清“电子眼”,利用高考教室进行人事考试,让所有考生的考试都在“电子眼”的监控下进行;对考室的考试情况进行录像,给作弊考生和监考人员形成心理震慑。

4.加大作弊信息公开力度和作弊行为惩戒力度

一是筹建各级人事考试机构联网、公众可查询的人事考试作弊行为信息库,或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已建立的门户网站上对作弊考生的信息加以披露,协调相关部门,将作弊行为写入个人征信记录,加大考生作弊行为的“成本”,形成“诚信参考,不敢作弊”的良好风气;二是加大惩戒力度:对于“打手势”、“传递纸条”、“千里传音”等影响较小、情节较轻的作弊行为,处以该科目(类型)考试一定年限(如3年及以上)的禁考;对于串通作弊或者有组织作弊、由他人替考或冒名顶替他人参加考试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作弊行为,取消其本次考试资格的同时,给予其一定年限或终身禁考的处理。对于替考人员的行为,依照《居民身份证法》关于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对于串通作弊或者有组织作弊、由他人替考或冒名顶替他人参加考试等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作弊行为,取消其本次考试资格、给予其终身禁考处理的同时,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泄漏国家秘密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人事考试中传统的作弊手段虽已过时并逐渐淡出江湖,但并没有绝迹;高科技作弊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呈欣欣向荣之势。但纵观其工作原理和作弊手法,无论设备如何变换、手段如何翻新,其作弊手法均在掌握和控制之中。各级各类的人事考试组织机构,在提高警惕、严肃考纪、慎密组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好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措施,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处理力度,人事考试中常用的作弊手法就会黔驴技穷、没有用武之地,作弊歪风就会得到有效遏制,人事考试的安全将得到重大保障,公平、公正的形象将得到妥善维护!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5

究竟是谁,将这些可与间谍设备相媲美的东西卖给了想走捷径的考生?又是谁,在全国建立起高科技舞弊网络?面对高科技舞弊,该怎样标本兼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对考场高科技舞弊情况进行了调查。

“106”行动打掉作弊团伙

身为松原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支队副支队长马宏哲将破获考场高科技舞弊案视为分内的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位曾被歹徒的子弹打穿了肾脏、打碎了胆囊,却仍咬牙自己到医院就医的警官,解读了松原“5・28”案的侦破过程。

2009年1月初,在梳理以往的高考作弊案线索时,一个名为emp集团的、制作精良的专业考试作弊网站吸引了马宏哲的视线。网站涉及大学英语四六级、高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等几乎所有部级考试内容。网站不但及时更新新闻资讯、提供考试答案,还提供配套的作弊方式和设备――橡皮接收器、信号手表、信号接收笔……这些电影中高级特工才使用的设备让马宏哲和队友们大吃一惊。很快,在吉林省公安厅的部署下,代号“106”的侦破行动全面展开。

为方便买主联系,作弊团伙在网站“联系我们”一栏留下了手机、邮箱、QQ等联系方式,这也就成了马宏哲和队友们破案的突破口。“这些卖家有一定反侦查能力,从不轻易和买家见面,大多数交易,都是通过支付宝、特快专递、网上银行等方式进行的,这使人很难见到犯罪嫌疑人的真面目。但经过对线索的排查,终于发现,一家名为奥博电子的科技公司,竟在长春设有实体店!”

大喜过望的马宏哲等人于是通过网络与卖家取得联络,然后化装成购买器材的学生家长,来到位于长春市铁路大厦的奥博电子科技公司。

“所谓的科技公司,办公环境十分简陋,只有两张办公桌、两台电脑和一张沙发。”公司里的两名年轻男子在核对了“买主”的身份后,热情地介绍起各种器材、当场调试效果,还信誓旦旦地保证,效果不好可更换或退款。干警们当即买下一套设备:黄豆粒大小的耳机和与之配套的接收装置,如改装的橡皮(在橡皮里挖个小洞,将电路板放进去,再套上橡皮套,跟正常橡皮一样)、格尺和手表。“买主”现场用金属探测仪器探测,结果基本探测不到。

除了这个实体店,马宏哲和队友们还通过技术手段监控、跟踪了这个团伙另几个用来交易的QQ号码,发现其联系人分布全国。经过历时5个月的监控,2009年5月28日,马宏哲带队友将这个交易团伙一举抓捕归案。16个犯罪嫌疑人中,一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包括一名硕士生,一名在校大学生。而团伙中的一名成员,当年就是借助此类器材的帮助,才顺利挤过高考的独木桥。更让马宏哲惊讶的是,“平均年龄不过26岁左右的他们,都不认为自己触犯了法律,觉得自己不过是做了些违反考试纪律的事”。

一级讲述超额利润

当前,警方将售卖高科技舞弊器材的犯罪团伙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全国级)销售商从企业手中购买器材后,负责招募答题团队,并组织人员从考场里向外传送试题;二级(省级)商也称为批发商,主要从一级销售商处购买设备,并在本省范围内召集设备操作人员,然后随设备一起提供给下一级;三级主攻零售市场,主要面向考生和家长,既要负责提供“工作”场地,还要负责接待、配合二级商介绍的操作人员。

今年31岁的李涛,算得上是我国最早的一级之一,在这一行“混”了七八年后,于前年决定退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出了贩卖作弊设备所能获取的高额利润。

李涛说,自己当过两年义务兵,后来靠着战友的人脉在北京开了个店面,经营安防器材。当时,安防器材生意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市场也不成熟。

2001年,一个老乡找到李涛,希望他能用电子器材帮自己的领导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李涛还是答应了下来。他曾试过一种警察用来办案或在上用来出老千的隐形耳机,便托南方的同行帮忙找,并最终以近一万元钱的高价,从一家香港公司买到了这种东西。

李涛和老乡随后策划了一套作弊方案:先通过作弊者带进考场的针孔摄像头将考题拍下、回传,再由守在场外的李涛用笔记本电脑接收并录下回传图像,然后开车送回距考场1公里的宾馆包间,由等候在那里的、花高价请的在校研究生做出答案,最后通过电话将答案读给“领导”听。这后来成为用电子设备作弊的标准程序。

那次行动后,李涛和老乡分别从“领导”那里得到了3万元的报酬!这在当年是笔巨大的财富。李涛看见了商机,决定投资经营“考试器材”。他还专门到深圳、东莞考察,发现国内早已有厂家开始做这类东西了,虽然没有美国的精巧,但成本低。“一个磁共振耳机,批发价不过几块钱,我们转手就能卖到好几百。”

最初,李涛并不知道该如何铺开自己的销售网络,只能尝试着雇用大学生在宿舍推销。每到寒暑假前,生意就很好。再后来,他干脆在网上做起了批发商,在全国发展商。“那时候,利润空间大,我有一个,在校4年就赚了几十万,毕业就买房了!”

李涛说:“事实上,这些作弊设备中,除了一部分特别精致的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部分都是国内制造。由于芯片产业发达,东莞等南方城市成为主要零部件批发地,而北京、河北等大城市,则是成品的集散地。我虽然并不清楚这些作弊设备最终被哪些人买走了,但从发货记录来看,东北、山东、河南等地是大头。”

记者也根据马宏哲警官的介绍,上网随意输入“作弊器材、隐形耳机”等关键词,瞬间便搜出了各种各样的网站,它们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西等全国各地,90%都不加密,公开叫卖,并且留有详细的联络方式。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作弊设备的质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据李涛介绍,早年的作弊设备虽也是三无产品,但都是正规电子器材厂家生产的,起码有质量保证。这几年,很多人开始自己购买电子零件,在临时租来的房子里雇人生产,设备的质量越来越差。有的放进耳朵里断成两半挖不出来,有的最多用一两次,甚至“一不小心”在考试中途坏掉。而就是这些成本低廉的作弊器材,经过层层转手,到学生手中时,价格往往已经达到七八千甚至上万元。

不断升级的作弊手段

为了和官方对抗,李涛和他的同伙们不断升级高科技舞弊手段。2005年以前,李涛和他的商们还能用电话传答案,但随着教育部门开始使用“电子狗”等对抗手段,他们便不敢再用手机接听了。

“我研究过电子狗,它是一种电子侦查设备,可以探测附近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这一特性让李涛转而想起了对讲机,只要不通话,它就不会发出电磁波信号,从而在“电子狗”面前隐形。

但很快,电子狗技术升级,新增了侦查无线耳机的功能,但它成本高昂,监考老师不可能人手一个。“我们于是尝试给耳机加上开关,并将开关藏在考生袖口处。看见巡查老师进入教室,就关闭耳机,这样,新的电子拘也‘失灵’了。”

2006年年底后,随着探测无线耳机设备的出现,李涛和他的同行们开始不断开发新的高科技舞弊产品。比如随着耳道式隐蔽耳机的声名远播,一些高级别考试开始在进入考场前检查考生耳道。为了躲避这种检查,口含式隐藏耳机应运而生。它主要藏匿在作弊者的后牙床上,利用口腔和耳道之间的导管传声,隐蔽性更强。更高级的是骨感耳机。这种耳机最早用于特种部队作战,是为了能让特种部队的队员在枪声大作的环境下也能准确听见指挥官的命令。它通常紧贴头部骨骼,比如耳骨后的头发中,利用骨骼震动传声。

还有作弊手表。为了躲避监考老师,新的作弊手表开始配有水银开关。只要晃一下手臂,显示的答案就会变回时间。而即便手表不再被允许带进考场,内设电子显示屏的尺子、橡皮等也会取而代之。

在与官方的对抗中,李涛表达了同行“心声”:“相比起教育部门,我们永远是主动的。你今年屏蔽干扰了一个电子频段,明年我改个频段就是了;你今年发现一个器材,明年我改装一下又能推出新的产品。现在电子技术标准化、通用化了,只要有创意,随便哪个作坊都能研制出新的玩法。教育部门怎么跟得上这个节奏?”

人心正,则天下无贼

面对“李涛们”的嚣张,马宏哲警官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一定有办法去制服他们,因为他们做这些是为了赚钱,不可能花全部心思研究怎么作弊;而我们的全部心思,就是如何抓住他们。我们比他们专心!”

而在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看来,近年来,作弊的设备和手法发生如此触目惊心的变化,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高需求的购买市场,这个市场刺激了整个高科技舞弊“行业”的发展,并使其日益“普及”。王大伟的看法,在记者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记者在吉林采访时偶遇到一位叫小西(化名)的女孩,听说记者并不了解考试作弊的方法时,她不屑地摇了摇头,并热心介绍起来:“其实特简单。那些器材都不贵,有的地方连答案一起,一门也就5000元。当然,答案传来传去,有时候难免变了样,不太准,所以也可以选择能保证分数的,不过这种比较贵,按照本科线和重点线的不同,收费从1.5万元到两三万元不等。”小西告诉记者,自己4年前参加高考时,“班里的很多同学就都带着耳机、摄像头之类的设备进考场,到现在,这么多年了,(师弟师妹们)一直这样。”

要在打击高科技舞弊过程中同时堵住供、求这两个渠道并不容易。在王大伟看来,考场上的作弊与反作弊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但“猫”的行动常常相对滞后。“这些年来,教育部门等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为保证高考秩序,某省就派出了84辆检测车和300多个监测人员,也有人估算,全国每年花费在反高科技舞弊上的资金约合10亿元人民币。但作弊这个行为却并没有得到根治。为什么?一个主要原因是,虽然有的作弊者被判了刑,但这在整个高科技舞弊链条上,仍只是极少数。这让大家产生错觉,认为法不责众,而高科技舞弊也由此变得风起云涌。”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6

论文摘要: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文章从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观及科学的改革考试方法和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的监督与管理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为高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成为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虽然高等院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考风考纪一直严格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对考试作弊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利用通信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1.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存在于各类高校,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作弊现象渗透在大学各种类别的考试中,无论在结业考试还是各种取得资格证书的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作弊。

2.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3.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大学生的作弊手段朝着多样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换卷子等传统的作弊手法,没有因为高科技的运用而消失,而是不断地翻新。利用现代复印技术将答案缩小复印后折成手心大小的纸条,不易被监考老师发现。委托其他同学冒名顶替进入考场代考或者二人同在一个考场,由成绩好者做完试卷写上成绩差者的姓名,将试卷交上,差生则反之署名,反正成绩好的学生下次补考还能通过。有的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雇用“”考试,因此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的广告。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例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还有的学生一起凑钱上网买答案,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转卖。

二、分析大学生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非但不以作弊为耻,甚至炫耀作弊方法的高明,以作弊成功为荣,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

3.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考核的方法单一。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被淹没在这种考试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4.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很多本科院校规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那些英语基础较差、多次考试通过不过的学生为了拿到学位证不惜铤而走险,雇佣“”或花钱买答案,虽然学校对作弊的处理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将不授予学位,但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妄想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

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保研、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因为学生重视考试,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工作后未必能成为单位的骨干,但学习成绩一般而素质较高的学生却成为行业里的精英。

5.社会激烈竞争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各类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用人单位迷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环境。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高校中形成一种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

2.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把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深化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镀金,为了考公务员或以后晋升增加砝码,努力地参加各类文凭考试,而考试又以分数的多少为合格标准。“以分数定终身”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唯文凭是举”的用人制度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的管理,使他们正确履行监考职责,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必要时应开除学籍,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5).

[2]江畅.论教育考试作弊及其防治[J].教育学研究,2008,(1).

[3]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文化教育1996,(4).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7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作弊,心理分析,对策

 

现代学校教育中,考试已成为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机制,是在校大学生所不可避免的学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考试作弊现象也由来已久,它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类考试的增加,考试作弊现象在各高等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新的状况,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特点、新状况

新时期下,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呈现出新特点、新状况,具体分析,主要归纳如下三个方面:

1.考试作弊范围面广。相对于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高规格高质量的部级考试而言,高校内部的考试在作弊性质上不具有违法性,处理的结果也不具有严厉性。考试作弊的风险低、代价小,刺激着许多大学生在考试中抱着博弈的心态去实施作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包括像北大、清华等这样的名校也不例外。作弊大学生的数量多,内容的深度大,而且有不少大学生几乎是门门作弊、科科作弊。

2.考试作弊隐蔽性强。在当代大学校园里,夹带、交头接耳、抄卷等传统的作弊手段已很少见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趋现代化,“科技含量”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手机、无线耳机等,因为它们自身小巧、携带方便、存储量大且方便作弊,使它们在大学校园充分显露出附加功能和价值,成为了大学生作弊的新宠。

3.作弊成功率高。经过对大学生作弊的分析,不难发现宽松的考试纪律、温和的处罚管理学论文,是驱使大学生作弊的动力之一。一般情况监考老师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发现有作弊的情况,一般也是先给予警告一次,并不会立即对学生按作弊处理。这样一来,往往纵容了大部分学生,作弊现象有禁无消。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尤其现在备受社会关注的80后、90后,尤其是90后,他们在重重压力下,探索真我,渴望自由;思维与情感方面,冲动而极端,单纯而脆弱。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迷茫期,由于不可避免地过早与社会接触,许多负面的影响随之而来。考试作弊便成了他们“张扬自我”的“舞台”,但探究他们的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可谓五花八门,一果多因。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分析

从处分作弊学生的实践来看,几乎所有大学生都知道考试作弊是违纪行为,各高校对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处罚都很严厉,但仍有部分学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以身试“法”。大学生作弊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学生自身问题、学校方面的问题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学生自身问题方面入手,侧重分析影响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试图寻找防止、减少甚至杜绝学生作弊的相应对策。

1.从众与习惯心理。对于部分学生来将,作弊不作弊他们都能考的不错的成绩,平时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得态度是端正的,认真听讲、认真笔记。如果说大学生作弊从心理态度及主观动机可分为积极主动的心理因素和消极被动的心理因素的话,对于这部分“跟风”、“随大流”作弊的学生,在主观上他们的作弊应是属消极被动的心理因素。对于这一部分考试作弊的学生来说,作弊往往还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不良习惯。遇到考试,习惯性作弊,逢考必作弊,大考大作弊,小考小作弊。

2.侥幸与过关心理心理。实际上,作弊就是一种性质的博弈现象。在作弊之前,许多大学生会把作弊的难度系数、风险系数及学校处罚后果的严厉性及成功的概率综合的分析起来,当作弊的失败概率较高、得不偿失时会让一部分人不敢铤而走险,进而只能老老实实的考试。再加上部分监考教师不愿意对作弊的学生一棒子打死,往往只是提醒一下,重的也不过是让学生提前交卷。有些学生就利用教师的这种同情心,没有羞恶感,大着胆子作弊。也许正是尝到了弄虚作假的“甜头”,一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更加凸显,相信自己能够遇到好的监考老师自己也会碰上好运气,导致作弊风盛行。

3.逆反心理。大学生正处在热血沸腾的年华,他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社会的进步,让他们已不绝对迷信老师的言教和权威管理学论文,相反,在大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和跟老师辩驳的景象,甚至有时学生说的有理有据,让老师哑言失色。特别是我们所说的90后。在社会、家庭重重压力下,他们探索自我,喜欢张扬个性。有了挑战老师权威的经验后,这种叛逆的心理也扩张到了考试,他们把平时对学校考试制度、任课教师的不满,发泄在考试过程中,享受这种叛逆行为给自己心理器官带来的刺激和快感。

4.浮躁心理。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的怀疑、批判,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意识系统崩溃,以“利”为目的逐渐主导了人们的行为和观念。社会、高校充满着浮躁的氛围,上至教授、下至一般教师人浮于事不安心做学问,行走于名利场上,完全丢失了社会赋予知识分子这个特殊集体的历史责任。这样的氛围也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引导,我们的大学生为了能够争排名,拿奖学金、获荣誉等个人利益,也很自然的躁动起来,一心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任何事都想一步到位、一劳永逸,对于考试作弊大多存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理,视作弊为达到成功的最快最佳的方法和途径。

三、对策研究

考试作弊不论是从学生道德素质的角度,还是从学风校风的角度而言,其负面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要想从根本上治疗、预防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顽症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入手,分析最为微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动机,从各个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进而标本兼治,不给考试作弊留生存的死角。

1.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成因后,应根据不同心理状态来对学生的心理矫正和思想引导:身体力行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构建、培养健康的思想品质。最重要的是树立良好的竞争心理;必须要让同学知道诚实信用是做人做事的最为根本的底线。

因此,要有一套持续有效的教育机制。传统高校诚信教育基本以简单说教为主,对于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发生冲突的现象解释乏力。虽然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仍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可塑性。再加上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多用大学生的思维去管理大学生,平等互敬,激励鞭策,用朋友的身份去分析作弊的利弊和诚信缺失的危害。因为,同样是教育引导,用平等的身份激励引导远胜于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

2.全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国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未完善起来。而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因此,对于高校而言,亟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软、硬件及师资做出明确规定,点面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管理学论文,分设专门负责学生诚信事务的部门等。此处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将被动消极的、诊治式的、面向少数人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转向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加大普及宣传力度,唤起师生对优化心理素质;将分析作弊学生的内在心理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有效的分析作弊的心理成因,从根源上加以杜绝。

3.创新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和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考试方法进行调整,让大学生在快乐中实践中学到知识领会知识。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和个性的不同,实行弹性学制,由学生根据学分要求自主选择课程;改革考试制度,可以采取改变考试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创新学生评价体系,改传统卷面成绩占主导的模式为重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挥的形式,从而控制学生浮躁心理,变“被”考试为一种衡量自我的快乐之事,这样考试风气自然将得到有效提高。

4.完善考试作弊惩罚机制。当大学生把作弊的价值看得越高,有目标激发的动机越大。因此,只有加强处罚力度,提高学生作弊风险,严格执行现有的惩罚制度,甚至可以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考试管理,让考试作弊者不仅承担学业上的后果,而且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才能从制度上来遏制各类作弊的心理动因,消除作弊动机,预防考试作弊。

[参考文献]

[1]蔡景华.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

[2]张爱芳.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0,7.

[3]刘静.经济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立的动力机制研究[J].天府新论,2010,4.

[4]徐建辉.也谈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5]左振,倪守建,强景.大学生诚信考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2.

[6]李军.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济南大学学报,2002,4.

[7]查恒效.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2010,2.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8

关键词:高职;考试作弊;成本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考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措施,考风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学风。但近年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考试应有的严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一、当前高职院校考风现状

教育部2003年曾专门发出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2004年又分别下发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关于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各类高等教育考试中替考等违纪舞弊现象的通知》,这些都成为依法治考的重要依据。各高校也据此纷纷出台针对本校的实施细则并实质性地采取了种种措施来遏制作弊行为。但是在不少高校,各类考试不正之风仍悄然蔓延,考试作弊行为仍层出不穷。以2002年《中国教育报》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为例,自1999年以来,浙江大学共处理违纪本科学生445人,其中因考试作弊受处理的学生达324人,占处理总数的72.81%;2001年,浙江大学共查处违纪学生117人,而考试违纪的就有96人,占受处分学生的82%。浙江大学这样的名牌高校考风尚且如此,高职院校的考风更可见一斑了。考风不正、考试作弊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容回避。考试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花样翻新,手段更加高明,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参与面广。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表现较差的学生一起参与作弊;由个人隐性作弊发展成几个人协同作弊。第二,认识上的偏差。过去考试作弊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其嗤之以鼻,现在很多学生认为通过作弊能侥幸过关或轻松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可以评优。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会计学分析

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严重损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考风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会计学角度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分析考生作弊的成本及作弊带来的收益,提出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来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一)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因素

1、学习的机会成本。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是因学习而放弃的其他一些机会,如娱乐、社交、休息等。为了考试得高分,学生上课必须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掌握相关知识。每学期为考试需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做准备。为考试而复习功课,就必需放弃很多其他机会,为考试投入的越多,则放弃的其他机会就越多。高职学生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偏重实践操作技能,忽视书本知识,准备考试的机会成本是较高的。

2、道德信誉成本。“考试不准作弊”已经是学生都接受的一条考试准则,成为其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自己遵守这一价值观,而且会按照这一价值观判断周围的事情,一旦学生本人违反了这条准则,可能会引起其内心的混乱,还将会受到他人的反对和谴责,这个成本是无价的。但在当前整个社会普遍存在失信的情况下,考试作弊这种失信行为对学生已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也就是说学生不用为他们的这种失信行为付出比别人更大的成本。

3、实施成本。一般来说,学生要想通过正常考试方式获得较高的分数,则其考试前准备的成本就较大。如果采用作弊方式考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首先,考试前期准备成本较低,对于作弊老手来说作弊的前期准备包括勘察考场、考虑作弊方式、准备作弊工具等,这一部分成本较小,并且随着作弊次数增多作弊手法的日益老练,其边际成本就会越来越小。其次,在考试实施作弊时,要抓紧时间抄答案,或从考生那里获取答案,以及密切注视监考教师或巡视人员的动向,这种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也不高。

4、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当学生在考试作弊时被发现所承担的代价。风险成本是决定考试作弊行为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作弊行为没有暴露,风险成本就是零;如果被监考人员发现,处罚力度极小,只是没收夹带的小抄或口头警告,这对作弊的学生而言风险成本依然是零;如果被监考人员发现,处罚力度较大,风险成本就是一个由学校规章制度确定的量。因此,作弊者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小和处罚力度才是作弊成本两个决定因素。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分析

高校的考试在某一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考试成绩往往与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息息相关。学生要想通过正常考试方式获得较高的分数,则其考试前准备的成本就较大,所产生的收益却会因为考试时的某些偶然因素,而不一定与考前准备的成本成正比。相比于考试作弊的学生如果被发现的可能性小或被发现的可能性虽大,但处罚力度不大的话,考试作弊的学生付出成本较少,收益却很大,可以顺利毕业或取得奖学金、入党、评优及其他奖励,为以后就业奠定了部分基础。大学生敢于在考场上作弊,也是考生经过“科学”决策的理,是经过权衡成本-收益后实施的。这种行为的发生,是作弊者认为预期收益大于作弊成本,有利可图才采取行动的。目前高校在监考的过程中,监考老师对部分作弊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学生作弊一旦处理起来是相当严格的,对于学生前途的影响较大,故部分老师基于不正确的“同情心”,即使发现作弊,也仅是当时进行制止,久而久之学生亦会越来越不顾忌,导致作弊严惩这条“高压线”形同虚设。

三、治理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途径

人们总是在成本的付出和收益的对比中采取行为,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使作弊成本要远远大于考生通过考试后所得的最大收益,从而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一)重构高职课程体系,降低学习的机会成本

不管是高职的人才定位还是学生特点都决定了高职教育需要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而不是传统的陈述性的知识,因此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工作任务为指引,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的学习每一门课程,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学习的机会成本降低。

(二)完善考试方式,增加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

传统的考试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创设有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考试方式,将传统的单一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全面发展型人才观,进一步扩展至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核。高职学生的考试应着重增加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并可以加入课堂讨论、社会实践调查等。考试命题以能力测试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考核学生,使学生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加大,甚至根本无法实施作弊行为。

(三)加强学风建设,增加道德信誉成本

明确学习目标,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志向,让学生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和未来的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考生明了遵守考试不准作弊这一规则的重要性,使这一规则内化于考生的价值观中,以增加作弊者的道德和信誉成本,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诚实守信良好的环境,大力加强思想道德风范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品质,提高学生素质和道德修养,把作弊行为上升为道德和诚信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作弊和盗窃一样,严重违背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从而使作弊者付出道德和信誉的代价,增加道德和信誉成本。

(四)加强处罚力度,提高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

对考试作弊者进行教育并处以一定的惩罚,惩罚的力度要远远大于考生通过考试后所得的最大收益,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作弊的心理动因,消除其考试作弊的行为。甚至可以通过立法形式来规范考试管理,不仅使考试的顺利进行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于作弊考生的处理也有法可依,作弊考生不仅要承担学业上的后果,而且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鉴于目前缺乏考试法规的条件,我们应该加大考生作弊的惩罚力度和风险成本,对于作弊考生,应视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通报、补考、重修、取消学位、甚至被开除等处罚。

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会直接影响到考风的建设,严肃考风考纪绝非一个单一、独立的问题,涉及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相信只要高校管理规范、措施得力,杜绝可能作弊的空间,使作弊严惩的“高压线”名符其实,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会得到切实的维护,高校的考风问题会得到根本的好转。

参考文献:

1、刘江兵.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2、叶健.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9

一、多媒体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即可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长此以往发现传统教学手段有其明显的不足,主要有:(1)讲授内容受到时空限制。(2)不能展示三维空间图像。(3)不能模拟实验操作过程。(4)不能重复回放教学内容。(5)单位时间信息容量偏少。而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的不足,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

1.有利于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概念理解往往是较为困难的,我们在设计图形平移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几何的形式将图形平移的过程展现出来,以便让学生直观理解图形平移的性质及概念。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将几何体表现出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几何体的实质,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二、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要用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2.教学重点处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加深学生印象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1)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在教学关键处,借助多媒体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使用多媒体放映在三角形aBC中有一只虫子从a点爬到C点有两条路线,生动地指出虫子有两条路线可爬,并使学生很容易地回忆起前面学过的“线段最短”的定理,从而很容易地使学生明白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且使学生记忆深刻。

4.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多媒体媒体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在以前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或实物模型演示,教师要反复地演示、讲解,立体感差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维,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

三、尽可能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都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最大优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其所长,形成优势互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添彩

要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首要前提条件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于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也不盲目崇拜,而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长,摒弃其所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增辉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也好,多媒体教学也好,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可利用的,否则就不可用。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传统教学手段,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它们各不相同的激趣优势,首先要了解它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哪些优势可供发挥,其次要结合教材内容确定要使用的教学环节,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

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篇10

关键词:高职;考风建设;危害性

考试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教育公平性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进行评价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尺度,有利于优秀人才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因此,国家、社会、高等院校都把它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考风是指学校的考试风气,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强高职考风建设,促进良好考风的形成,是高职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考风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作弊的现象较为严重

举凡考试(入学考试、学期考试、等级考试、选拔考试),总是不乏作弊现象。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甚至出现了经营考试作弊的专业及作案集团,从事从设备提供到答案发送的一条龙服务,极为严重地影响了考试秩序和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学生作弊出现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首先,学生作弊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个体作弊,有夹带抄袭、偷看他人答案等表现形式;其次,群体性的作弊,主要有交头接耳,互相传递答案,约定暗号进行交流舞弊,使用手机短信、无线耳机等现代工具配合作弊等形式。再次,学生作弊行为愈来愈公开化。有的作弊者目无考纪,公开作弊,胆大妄为,有的甚至当众辱骂监考人员。三是学生作弊行为愈来愈庸俗化。如考前千方百计向老师套题目,考试时竟有人把答案写在大腿上,考后不及格就请人向老师说情,甚至行贿,有的考生不以作弊为耻,反以为荣,毫无羞耻之心,竟然在同学中炫耀自己,影响极为恶劣。

2.部分教师对考风的严肃性重视不够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考试纪律不重视,对学生的作弊行为坐视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有些任课教师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提前将试题透露给学生,或者指定考试范围。这样可能会导致该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生成绩较好,使该任课教师能很好地向领导交差。(3)学校或教师对重大考试的考风考纪抓得较严,但对平时测验的作弊现象没有或很少作出处理。具体表现在:对夹带作弊、传递考生答题答案的行为给予制止及处罚,但对偷看、暗号联系的舞弊行为是大多没有有效的制止和合理的处罚,导致多人采用后种方式作弊,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养成恶习。(4)有些任课教师认为处理作弊学生是班主任、教务处的事,对学生的考试教育时紧时松,因此有学生就视监考老师是谁来确定是否作弊。这些行为使投机取巧的学生更为放肆,严重败坏考风考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并且影响更多的学生。

二、考风不正的危害性

1.考风不正挑衅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准则

考试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在学校中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是由施考者和应试者共同参加的有组织、有目标的活动,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就学生个体而言,考试的结果,如成绩的及格与不及格、名次的高与低、通过与不通过、达标与不达标等,关系到学生的荣与辱、选拔与淘汰、肯定与否定、奖励与惩罚、毕业与否、甚至成功与失败。使得考试这一教学活动更加复杂起来,与考试活动相伴而行的考风问题――考试作弊现象就无情地凸显出来,严重挑衅着考试公平、正义与诚信的社会原则,影响和决定着高职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人培养质量,拷问着高职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

2.考分不正严重损害着教师的师德和学生的诚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能只会教书,也要学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我国有古语“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因此,如果教师对考风的严肃性重视不够,甚至出现考前透露试题或者指定考试范围的现象,会在学生中出现示范效应,使得学生更加弄虚作假,从而败坏社会良俗,影响学生的成才。

三、考风不正的原因分析

1.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考生舞弊是社会舞弊在学校中的折射。当前功利主义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严重影响着学校学生的行为,因此,学生作弊也是社会的不良之风的一种客观影响。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心中无理想,有一部分学生,高考前经历了紧张的学习,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就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想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会考虑怎样过好短暂的大学生活,更不会去考虑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有些大学生由于受经济改革进程中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功利主义色彩强烈,认为上大学只是为混张大学文凭,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根本不在乎,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学习风气很差。

3.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面对学生有时候也是敷衍了事,没有正式备课,也不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宗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教师的师德也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导致教师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师的教学热情下降,教学质量不高,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使部分学生不愿意上课。有些教师不常与学生交流,将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阴暗面在学生面前过度渲染,对学生造成较强烈的消极心态和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学生逃课率比较高,最终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考试又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的必要途径,因此,在考试时,教师为了能使得学生通过考试以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出现指定考试范围甚至透露试题的现象发生,同时学生也因为没有听课或者是对课程不感兴趣在考试时不得不选择作弊。

四、高职考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广大学生知诚守信,使考生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道德防线而不去作弊,把诚信考试内化为自觉行动。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这样能直接对学生以后的就业、考研等等起一定的影响和威慑作用,对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有着很好的作用。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是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自我独立的重要阶段。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有的学生感到困惑茫然,无所适从,社会上各种消极落后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志向,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特别强调人性化,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正面引导,把思想教育与管理融合在一起,避免空洞的说教,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个别思想单纯、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容易走入误区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