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9:07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1

技术培训学校主要以基础性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性技术操作能力和相对的技术岗位认识为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学习,认识计算机专业在实际工作需求中可能会用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认识计算机的相关组成原理,学习实际的基础操作手法,了解相关的多媒体操作方法,学习实际的应用系统操作环境,完成办公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计算机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办公常用软件oFFiCe的应用,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于数据内容的处理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保证职业性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2.提高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实际教学加深技术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际教学的培养是保证对于计算机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加深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教学的培训,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与市场的培养,深刻认识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参与合理的课程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能力,保证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增加计算机教室对于计算机培训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2

【关键词】计算机校本培训 教师 专业化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推动了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引领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来,我校在这项工作中,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形成我校“全员参与,全员应用”的一大特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展计算机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我校教师计算机现有水平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熟练程度,使之有效服务于教学,我们课题组举行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暴露出以下问题:

1.不能突出课件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性,大部分课件出现了“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

2.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色彩搭配不当,文字与背景颜色搭配不合理。(2)选择图片质量太差。(3)素材处理不到位,突出表现为下载的素材未经处理。(4)没能运用pVF自身的丰富的功能。(5)动画设计不合理。

3.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较差,整体设计显得杂乱无章,目的性不突出。

4.原创内容较少,整体抄袭现象比较突出。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打字、制表等简单文本操作都不会;真正做出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品不多。因此,为提高教师整体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计算机校本培训势在必行。

二、培训思路与目标

1.教师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利用技术来开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

2.全员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必须涉及所有的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及教辅人员,以切实提高全校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

3.结合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师生需要为重心。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应该与教师所教的课程结合起来,也应该与学生所要学习的技能结合起来。即教师学会信息技术来教学,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用来解决问题和达到学习目标。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学会使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自制投影教具、录音资料等,要求每位教师初步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二、培训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观念,强化教师主体地位

为了激发教师参培的内驱力,我们不失时机地对教师进行参加培训学习重要性的再认识、再提高,营造一种主动自觉、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经常组织教师观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优质课录像、优质课教案和课件。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的同时,自觉地提高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快乐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具有独特的教育风格和追求,用新的理念作指导,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样,引发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型人才的如何培养,教师应该怎么办,从而强化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构建适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2.分类培训,分层提高

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坚持基础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在近几年内对现有教师进行分类培训,分层提高,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迅速成长,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目标确定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计算机校本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计划中突出确定学校培训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方法以及培训时间。培训的具体内容围绕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优质课课件展示、自主学习为主要培训形式。培训i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2011.3-2011.10)

信息技术方面:(1)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中文处理、powerpoint等内容进行培训。(2)网络应用的培训。邀请有关计算机专家来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内容有网络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网络教室的正确使用,使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一个总体了解。

专业知识方面:

(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一阶段内容)。(2)将课题内容渗透到教研当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教育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2011.11~2012.6)信息技术:

(1)课件制作的高级培训。陆续选送一些教师到校外专业计算机培训中心学习。经费采用学校补助与个人自理相结合的办法,参加authorware、Flash5.0、Frontpage,网页制作等软件使用的系统学习。(2)利用以点代面的方法,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Frontpage或其它网页制作软件。

专业知识方面:(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二阶段内容)。(2)以“课”的形式具体讨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研型教师。

第三阶段(2012.7--2012.9)

信息技术方面:

(1)网络知识培训。这次培训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学会下载课件,要能实现利用网络交流各自的教学思路,传送课件以及一些网络安全知识。(2)计算机简单故障排除。如果在上课过程中计算机出现故障,教师能根据情况解决简单问题,让课堂在最快的时间内回到学生身边。

专业知识方面:

(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三阶段内容)。(2)邀请专家或利用本校已有教师资源,指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理论知识强的教师利用电子邮件方式指导修改论文。提高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培养专家。

三、培训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有的教师都会上网浏览网页、使用搜索引擎、发电子邮件、查资料备课、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教学等,100%的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30%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涌现出了许多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

实践证明,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计算机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郑文勉,雷晓云,途中之思――教师专业发展个案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卢正芝,校长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3

【关键词】网站设计;网站开发实训;实训课程;课程改革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解析

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有这样的表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能力本位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却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二、实训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

实训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的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三、《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构建

1.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专业招聘网站对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天津、武汉、广州、深圳、沈阳、杭州、西安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统计,确定了与高职网站设计与开发相关的职业岗位。

在这些岗位需求中,选取了800个岗位进行分析,将技能要求相似的岗位进行合并,主要岗位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网站开发设计、网页编辑、网站运营、网站管理、网站维护等。基于上述的岗位,对于《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这门课程来说,主要岗位指向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编辑、网站开发设计、网站管理。

2.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建设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专业建设方面: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够强,缺乏整体性。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针对知识点进行设立和讲解;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案例;教学内容缺乏对岗位技能知识的整体糅合。

(3)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基于知识点的案例教学法。

(4)考核方式方面: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或加入少量的上机考核。

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不利于学生和就业岗位的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等一系列的教学后果。

3.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开设《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是必需的。同时该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

(1)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式教学为主要手段,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合理地设计实训教学环节。

具体的实训任务为:密云旅游网站设计、北京政法学院系级网站、学院教研室网站设计等。每个实训任务又分为十个具体实训项目:项目一、网站规划;项目二、网站首页制作;项目三、网站首页美化;项目四、网站二级页面制作;项目五、网站页面特效实现;项目六、注册登录表单功能的实现;项目七、数据库的选择和连接;项目八、对数据库数据的修改操作;项目九、网站测试与;项目十、网站整体的管理和维护。

4.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了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教学的教学手段。课程整体设计分为了四个阶段,具体每个阶段的设计和实施如下:

第1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通过案例演示,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第2阶段: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具体实施的过程是将案例分解为若干个可行的任务,然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

第3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每次课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本次课的意义、重点、难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

第4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5.考核方式设计

对《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实行课程项目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即对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教师给出项目要求或参考项目需求的方式,让学生分组选择项目或者自己调研确定项目,小组合作进行项目规划和页面设计。

本课程项目注重学生工作过程的考评,项目分为几个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需要提交相关的技术文档资料和成果,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考评,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组员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总成绩为各个任务完成的百分比之和,总体分配如下:

总成绩=调查与规划5%+构建新系统逻辑模型15%+系统的设计10%+系统实施55%+系统运行和维护15%

四、教学建议

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大致为1:5,建议64学时。在组织形式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每个小组5~6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以分工合作方式,以规范的企业工作流程遍历项目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伴随任务的实施,课堂活动应体现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参照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大体按照:“1.获取信息、明确任务。2.制定计划、安排进度。3.选择方案、做出决策。4.任务实施、完成工作。5.对照要求、检查控制。6.总结评估、提出改进。”6个教学步骤来设计,使学生了解工作过程的规律,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工作方法。

针对每一个任务,学生认真阅读任务书,对任务的内容、解决方法、学习重点、考核标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根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倡平.高职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4.

[2]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3]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胡晓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4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丽娜,女1981.9,江西萍乡,汉族,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工作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计算机专业是高职院校非常热门的一门专业课,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普遍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若只采用传统的课程构建和教学方法,那么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it行业的理论型“适才”,而不能成为一个与it产业高速发展及变化相适应的实用型“专才”。所以,只有不断探索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创新,通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采用实训教学及认证培训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在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使课程设置能同学生的就业目标联系起来。要对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具体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要求,要有针对性的来培养学生,将课程设置指向工作需要,根据具体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确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1]。将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统一起来,从而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在进行课程内容划分时要将理论课程体系同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对专业教学内容要加以科学、合理地分解、重组、删减以及补充。此外,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与爱好需求,可以开设一部分选修课,将选修课成为计算机专业课的必要补充。

三、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关系到计算机专业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实验课内容,增加实践环节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增加实验课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来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完成最基本的课堂实践,此外教师还要设置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课后练习和实训项目[2]。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来完成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践,将理论教学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进一步统一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可以开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项目实训、系统集成项目实训等。

(二)组建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

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目标结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改革,考虑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以及职业素质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以网络的建立和管理作为核心、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作为基本组件、综合布线作为依托、局域网络系统作为体系结构,要充分结合学校的校园网络,将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同时具备网络教学、学生实训、科学研究、网络应用开发及实施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熏陶,也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训,可以以一些比较经典的网络项目作为教学实例,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网络项目的同时在过程当中所学习到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在实际工程当中实施网络集成项目所需的步骤,将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地方牢记于心,从而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奠定基础[3]。在进行实训项目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组建能力、安全防范能力、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能力、网络建设方案设计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两个不同的环境来促进学生对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从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同时,通过同企业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以及项目设置[4]。此外,校企合作可以增加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的项目实训基地,有利于利用企业人才来进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四)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条件允许时,要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生就业结合起来到生产一线上去完成,而由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及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

四、积极开展职业证书的认证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职业证书的认证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多拿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能同时具备转换岗位所需的适应能力以及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而这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例如,可以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那些对学生就业有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和项目实训的调整。

五、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型“适才”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能进一步研究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教学以及认证培训来培养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范颖.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新校园旬刊,2010:52-52.

[2]权洁,李森.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

[3]陈利科,高添添.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技术型应用性

[作者简介]郭子新(1976-),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与实验实训教育。(河北邯郸056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生产性实训模式促进邯郸市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34201106-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61-02

生产性实训模式是近年来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产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其特征是“技能型”“应用性”,目的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产业是高科技产业,需要有创新头脑和技术过硬的人才,而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在校大学生,无法跟上日新月异发展的技术。如果学校闭门锁关,不与外面先进企业相结合,则无法培养出技能高和操作熟练的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在真实的训练环境中参与软件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内涵。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及完善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现状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对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所以实训基地的创立离不开企业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指导。但是,校内的管理和实习环境在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性、连贯性和规律性。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对于新软件的开发研制需要长时间、密闭空间下的研究,而学校所建实训环境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而无形中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的连续性。此外,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时代脱轨,并非以企业的生产任务为中心,这也意味着实训缺乏明确性、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应用性的实践特点。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实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实训的效果就毫无意义,而经过实训的学生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目前计算机实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实训基地。

1.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企业的实训师资指导力度不够。自从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实施以来,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立方兴未艾,学生也积极地学习CStp课程。不少学校按照国家的办学宗旨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由院校提供场地、能源等基础设施及管理机构,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师资、技术标准等,校企双方互补共赢。但是,由于高新计算机产业精密化、规模小等特点,大量的实习学生不能进入计算机公司进行实践,只能集中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而校内教师的软件开发实践经验不足,在进行实习指导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此,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必须保证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否则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2.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实训人才培养缺乏规范。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更新速度极快,但很多学校实践基地的设备和软件并未及时升级换代。第一,这也许会导致花费大量精力、物力建立的基地使用几年就会被废弃。第二,这会导致实训内容与时代的新技术严重脱节,实训课程的知识老化、重复,也提高不了学生的兴趣。从这个角度上看,计算机企业和实训基地并未融为一体,即基地是基地,企业是企业。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作为计算机企业的另外一个分公司,担负着一定的生产任务,要产生经济效益,学生也要在生产基地中学会企业的规范,接受企业任务的考核,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但实际上的培养却缺乏规范。

3.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企业生产任务缺乏结合。生产性实训遵循的一个原则是真实性,即实训场需要具有真实职场的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实现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的导向功能。但是,不少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内并没有模拟真实的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作环境,学生也未能模拟真正的角色,完成某些工作任务。而且,许多实践教学仍是遵循传统的方式,模块单一,实训内容简单,并没有细化学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实训的任务,使实训的学生未能亲临其境,进入实际的角色。近年来计算机的CStp课程在不断更新,所以实训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把学生实验和科研、生产连接起来,保证学生与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接触,并使用这一技术来解决某一实训项目,这样就起到毕业前后技术的过渡升级作用。

二、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新探索

国外实训的多种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种: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即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师的培训是一元,而步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为二元。“双元制”教育的目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毕业时无须培训,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因此,学校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建立高效实用的实训基地,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1.实训基地必须依托大企业,科学设计实训过程,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首先,要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观摩学习,通过身临其境了解最新的开发技术和生产的流程。其次,经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紧密合作,创建了一个“仿真式”案例库。案例必须是真实完整的,如软件的开发、设计、制作、市场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运行和经营模式,以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完成项目。学生拿到案例后可以在学校仿企业管理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这无形中建立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映射。当学生项目在学校实验室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地向企业推销,或者鼓励他们自主创建校内公司,研发、设计、生产一条线。这种实训模式中学做环节极大促进了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他们就某个项目的具体案例来分析、研究并实施,这都是课本上完全学不来的知识。另外,当学生在训练多平台操作或软件制作时,他们会从更专业、更复杂的角度入手,而不只是因实训而实训,研制出来毫无市场价值的产品。

2.实习模式要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地教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可细化为各个不同的专攻方向,所以它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也各有不同。我们应该着重考虑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否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模块式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国际iLo组织)为培养产业工人使其尽快掌握某种技能而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某一工种的教学模块。在计算机专业中,分模块学习的学生在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后,能快速掌握这一技能,并在实践的操作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独立、规范地进行模块功能分析、设计、调试,并在将来就业的工作岗位进行软件系统的部署、安装和调试。

学校应当按照不同培养大纲和目的来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即基础性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和开放型实验实训教学。这样就明确了实训的模式,无论什么专业,所遵循的培养体系实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课程层次分明,连贯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当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获得较大提高后,学校就要安排学生到联合的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分配具体的生产任务,同时给予一定津贴,这样才能极大鼓励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时认真敬业,遵守按照企业文化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习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在训练学生完成真实的案例后,就应与计算机公司联合,参与到他们的项目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组织学生在专门的计算机实训室内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例如,软件的开发、软件的测试和维修等。同时,学生也可模拟公司的角色,如总经理、部门经理、需求分析员、系统程序员、初级程序员、文档编写员、数据库设计员、软件测试员、培训员等。可以引导学生就项目的问题召开会议,让大家作报告,共同讨论,来推动任务的完成。学生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写下任务计划,其中研究、设计、测试或维修的流程要明确、详细。生产任务完成后要根据企业的回馈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有考核和评估。这样的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的实训模式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还有职业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而且这些项目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不仅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的生产需要。它必须以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分模块、递进式地教学。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训水准,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保证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工作的平滑过渡,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董宇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环境的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

[2]高军霞.紧密联系社会搞好计算机专业实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3(6).

[3]胡恬,祁卫东.本科生产实习模式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2004(2).

[4]贺媛媛.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

[6]陆卫忠.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体系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7]卢小兰.抓好生产实习的三个主要环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S1).

[8]蒲如兰.实行三“结合”推进实习教学改革[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3).

[9]翟少华.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开发及利用[J].文化教育,2007(6).

[10]杨海澜.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11]杨敏虹.电力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6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校本教师培训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重要及独特作用;在转变培训观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校本教师培训应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制订可行操作策略,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设计校本培训内容,引领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发展。

一、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校本培训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培训院校的弊端提出来的新概念,强调将继续教育从以培训院校为主转移到以任职学校为主;强调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它由任职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自主设计培训内容、自主组织培训活动,其基本精神是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加快,打破了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格局,而计算机教师职业特色与社会因素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的机会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因而校内培训不愧为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再就是新近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策略

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实施完善校本培训,为我校的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一)制订培训目标,落实校本培训理念

1.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理念。通过培训,引领全体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动态,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

2.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了解各学科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背景下的新变化,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把握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处理教材、创新娜学的课堂实践能力。(二)优化校本培训方式,构建校本培训特色

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训的过程。基本形式有: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学科教师集中研讨会,提前拟定研讨主题及主题发言人。全体学科教师集中研讨提供的教学案例或片断;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学习,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同时,结合研讨主题组织教师个人搜集相关学习材料,或组成小组学习或个人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2.课题带动式: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解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引领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

3.外出观摩与回校汇报相结合。学校每学期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培训平台,组织多批教师外出参加省市级以上教研培训。外出观摩的教师回校把学习的收获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让全体教师都能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开阔全体教师视野,拓展研究思路。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SchooltrainingmodularizedteachingofComputermajorinVocationalSchool

wangQian,wangXufeng

(tiantaiVocationalSchool,taizhou317200,China)

abstract:thepracticeofteachingcomputerapplicationshavetheabilitytocultivatetalenthasaveryimportantrole.thecomputer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andpracticebasesandlimitationsofthepracticeofschooltrainingasamajorway,butthetraditionaltrainingmodel,therearemanyproblemsinschools,sothateffectofachievingthedesiredtraininggoals.Basedonthecurrentschoolvocationalschoolscomputertrainingproblems,proposedtheimplementationofmodularteachingsomeoftheideas.

Keywords:Vocationalschool;Computermajor;Schooltraining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还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目标包括以下方面: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实现目标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开展有效实训教学课程。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的岗位不够清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校内实训模式,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计算机程序开发项目,一般是一个信息网站或一个功能较单一的小程序,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身份不明、岗位不清,虽然对具体的某个流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一个完整计算机项目的研发工作是怎样分工、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程序块信息如何传递、各岗位的职责却不清楚。(二)实训的内容陈旧简单。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变化迅速,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模拟实训的资料已使用多年,与现行计算机使用开况已不相符,而且内容简单,能全面涵盖各个方面的实训资料较少,这样使得实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三)实训的方法不够先进。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是教师发给学生一整套资料或一些程序源代码,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上课讲授的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实训,课程的实训只停留在一套资料、一套标准答案上,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块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技能培训模式。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边学边练,弥补讲练分离的不足。

在构建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块时,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计算机职业特点,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本着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原则,将实训模块划分为:

(一)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掌握文字输入、windows的基本操作、office文档编辑等。(二)专业应用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对《网站制作与开发》、《图片图形多媒体制作与处理》和《程序开发制作》等专业课的实训,并结合计算机的特点,将此模块划分为《网站制作与开发实训》、《图片图形多媒体制作与处理实训》、《程序开发制作实训》子模块和多个实训岗位。这些模块的实训应在相关课程的内容讲授完时进行。(三)岗前综合实训模块。该模块是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综合运用,此模块的实训应在学生去校外顶岗实习之前进行。主要针计算机个完整计算机项目的研发工作是怎样分工、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程序块信息如何传递、各岗位的职责如何设定等进行实训。

四、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将计算机专业校内模拟实训的内容分模块化在不同时间段组织进行,使计算机实践教学与计算机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实践技能培养融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之中,这种模块化教学的优点如下:

(一)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模块实训,让学生担任计算机开发流程中不同的分工岗位,各负其责,把日常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流程业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二)是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校内实训模块化把复杂的综合实训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将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个个击破。当学生在攻破了一个个实训内容、完成了一个个实训任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时,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提高。(三)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是中职学校办学的理念。模块化教学以专业岗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与做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充分体现出以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特点。

五、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社会需求是发展变化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块化教学模式和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它,不断补充进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新内容,使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真正学以致用,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成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刘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m].思考考试周刊,2009,42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企业培训;行业考试;教学效果

近十年来,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国家重视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设发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技迎来了全面的信息化时代,先进的高科技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手段的应用,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为各行各业的培训、考试事业展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计算机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

现代计算机教育是以信息传播理论和计算机处理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过程规律,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主要通过电磁形媒体的运用和控制,并辅以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形式,高效率、大规模、全方位地进行智能开发,培养人才。

随着我国现代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无法脱离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支撑,离开现代化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可能陷入困境,更谈不上健康快速发展了。所以现代计算机教育及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信息系统计算机教育的管理也在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但由于现代计算机教育建设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的特点,使得很多企业只是在主要业务或特殊业务实施了计算机教育及信息系统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员工信息素质不高己成为制约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问题和理论研究的新课题。近几年来,企业界普遍开始实行“就业上岗培训”、“在岗长期培训”等政策要求,以便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素质。但是,由于企业年轻员工的不断增加,行业新知识新技术要求的不断膨胀,需要受教育培训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和企业教育培训设施的增加远远赶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对教育培训的规模和培训效率的增强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受教育培训者在较短有限的时间里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要求企业给予更多员工以长期经常性的培训的机会,传统教育培训方式难以满足这些迫切的要求。借助现代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培训规模和培训效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企业员工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培训,掌握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不断学习提高、完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习培训常态化,贯穿于长期的工作之中,以适应现代社会专业技术知识快速膨胀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加强计算机教育建设势在必行。

计算机教育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用,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它能根据教学培训的需要,将所讲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从而使教学培训内容中设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自然知识到社会知识,从企业发展到专业技能,从外国到中国,所有事事物物,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亲眼目睹,并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传统教育手段难以办到的。

计算机教育教学培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简明实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看练结合,容易理解和掌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施行。例如银行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将各种类专业知识信息编排、汇总起来,生成专业信息库,进而开发出培训课件和模拟练习软件,通过企业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电化教育设备及计算机网络提供给所有培训员工,或集中培训或由员工业余自己操作练习。通过学习,可使员工快速、高效地掌握培训内容或者行业考试操作要领,大大地缩短了学习和上机操作的时间,有事半功倍的效用。从实际应用效果统计看作用明显,可快速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或有效帮助参加资格考试的员工进行模拟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顺利通过考试。

同时,计算机教育先进的教育模式设计,促进教育培训的公平性、民主化,所有参加培训的企业员工,不受职务高低成分,家庭环境、经济情况等条件的限制,都有享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权力。国内外经验证明,使用计算机教育、教学手段与不使用该手段比较,可缩短教学培训时间二分之一,甚至更多一些。

二、计算机教育与行业考试相结合

近年来,我国许多行业和一些大型国企普遍开始实行“上岗就业考试”,“资格认证考试”等等行业考试,而且国家当前也在积极鼓励、推行各行业的施行,今后此类考试将会越来越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行业考试一般由专业的考试培训公司承担,采用公司开发的大型通用全机试考试软件,配合电化教学设备和计算机网络通道执行。其优秀特点是:科学准确,通用性强,规模容量大,安全性好,公平公正,容易组织管理等,是目前我国大型部级考试及一些规模较大行业普遍采用的主要考试方法,也是未来各行业,各企业、学校内部考试的发展方向。笔者所在学院10年来承担了多项全国性大型国家行业考试,例如全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证券、期货、保险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全国注册会计师认证考试等等。从执行的实际效果来看均比较理想,同时在全国几十万人的考试有序进行,科学调配、安全合理,快速适用,满足了各行业企业的评估考试需求,受到了相关行业部门的赞誉。

良好的多媒体计算机教育设备及有效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大型行业考试的基础保证。行业全机试考试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设备,从我院多年来承担的大型行业考试实施情况来看,从考试前的备考培训、机器调试、准备工作开始,到考卷上传完成、考试结束,计算机教育、电化教学设备及其全面有效的管理,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前大规模辅导,考试过程中的提示信息、规则说明、注意事项等都可以准确及时的展示;各种显示电子屏幕,清晰明确,宣传到位;全方位的考场监控设备,使考试科学合理,秩序井然,使监考人员更容易掌握考场动态,及时处理;这些电化设备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考试的管理水平和考试的规模、容量,充分满足了大型行业考试的较复杂、多样性要求,实现了现代计算机教育与行业考试的完美结合。

此外,在各大专院校的校内考试中,计算机教学也发挥出着巨大的作用,学院的一些校内考试也逐渐采用全机试电化教学考试,同时在教学授课、课余辅导、课件制作、教学评估等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教学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培训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服务,还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包括今天的需求和明天可能的需求。

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设备和方法与教学、培训考试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行业考试及教育教学的评估、认证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计算机教育与培训、考试应用发展探讨

计算机教育、教学要实现与企业培训及行业考试的有效应用,完美结合,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1.计算机教育、教学应与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信息教育充分结合,不断为院校和企业提供教育培训机会。

2.计算机教育教学应加强与行业培训、考试有机内在的联系,与企业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包括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资源库、考试资源库,提供教学安排、培训教学过程的服务支持、评价考核方式、外延培训等服务。

3.针对中小企业、学校,建设计算机教育、教学数字化学习培训、考试环境,建立共享的培训服务平台和立体化培训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培训、课程考试模拟系统等学习资源。

4.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吸收国际最新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不断发展,形成更加成熟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发展模式。重视数字化、标准化、存储、传输、审查、更新、交易、共享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环节,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结束语

我国人口众多、企业林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教育发展方式构建继续教育、终身培训的学习型社会,困难重重,发展较慢。因此,必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计算机教育教学、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信息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形象具体,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同时参与学习、培训、考试,有效地提高教学培训、考试效率和质量;培训、考试可以远距离进行,学员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活动,明显地扩大了教学规模,是解决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问题,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方法。对于满足各行各业教育培训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对满足成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9

教师是计算机教育的实施者,是普及计算机教育的重要保证,他在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规划组织作用、课程教学作用、教材编制作用、资源建设作用、教学评价作用、总结研究作用、合作竞争作用、榜样激励作用。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需找准认清自身定位,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崭新角色:终身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导师、同事、师生间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

(一)专业能力方面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欠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不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教学效益较低。这跟计算机课程是性质特殊的新兴学科,尚无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靠教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和提炼有很大关系。另外,计算机教师的科研成果尚不丰硕。

(二)计算机教师专业化水平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设立计算机教育(学)专业,现在从事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如信息电子等)的毕业生。而这些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有关计算机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因此他们走上教学第一线后,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计算机知识扎实一些,操作技能熟练一些,而对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以及计算机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特点、方法和模式等,同其他教师一样。许多学校为了追赶形势,大搞表面化的计算机教育,没有师资,就“赶鸭子上架”,让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转行,在有些学校,计算机教师甚至是由学校的行政人员来兼任的,其专业化水平可想而知。调查表明,“准科班”出身的计算机教师约占58.5%,转行教师达到了41.5%。可见,计算机教师专业化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三)教师培训

计算机教师培训不到位,专业发展无保障。教师计算机培训应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对一般学科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二是对其他专业的转行教师的入门型培训,三是对专职计算机教师的进修和提高性质的培训,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有不同的培训要求。当前一般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后两类教师的培训关注度不够,或者培训档次低,或者没有特色。这样一来,专职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教师就被剥夺了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其专业发展失去保障。

二、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计算机教育及其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计算机教师相比其他学科教师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

(一)计算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个合格的计算机教师至少需要三种知识以确保完成计算机教学的基本任务,即计算机领域知识、计算机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有关学生的知识。

1.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可以保障其他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理论知识是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的一大支柱,比如,教育传播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管理等等。

2.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比如,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office应用、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与辅助教学、动态网站建设与开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等。因此,计算机教师要对这方面及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比如电子科学、技术科学等等。

3.计算机教育与艺术密不可分,图形处理、文字编辑、动画制作、网站建设、多媒体素材集成,无不体现作者的审美情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也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

计算机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开展好计算机课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应用。

1.计算机教学能力。教师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必须具备多种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多种媒体教材编制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这几大教学能力可以说是计算机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也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在应对信息化教学都应具备的能力。所以,计算机教师只有将其有效内化,同时提升一个档次,达到更专业的水平,方可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2.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其应用(其中主要指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计算机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

三、总结

计算机专业培训篇10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3.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4.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6.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1、按照学院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政治学习,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做好考勤、组织讨论、认真记录。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今年学院正常教学、整体搬迁、基本建设并行。我们能够坚决执行学院领导的指示,与兄弟科室加强配合,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做到志相同,心相连,力相聚,情相融,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根据学校的要求和系内的实际情况,工作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怎样推动工作进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座谈,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处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学校工作制度和考勤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完善教学过程,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激发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系科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坚决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严守职业道德,按照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责任书上要求执行。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1、以贯标文件规范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定和要求,按时做好质量记录、教学资料的整理管理工作。完成“质量管理内审”工作。每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计划实施评估过程,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各项工作及时上通下达,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每天对本部门教学区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教师避免出现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现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3、认真组织考前集训和模考、统考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考试结果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召开考试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机房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度,发现计算机故障及时维修。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机房计算机整合,我们系计算机专业教师自己动手维修设备,保证了计算机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锻炼了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5、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平安校园”,安全检查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全年计算机机房实习安全无事故,教师学生上机无安全事故。

6、规范库房管理,对采购、入库登记、领料、维修服务、报销签字修订了书面规章制度,并多次在会上强调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强调采购人员要廉洁自律。做到经常讲,反复讲,采购人员要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三、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1、信息工程系继去年与苏州工业园区裕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铭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鉴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信息工程系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五项信息楼建设项目,与苏州市科达教育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校企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教师参与了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实习,科达公司根据学生实习课题安排张峰工程师进行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指导,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2、计算机专业教师学习前瞻性课程“交换与路由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据库技术、动漫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邀请士奥动画企业来校为教师学生举办了“动画专业市场分析及课程介绍”专题讲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做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在“计算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下,邀请了五位企业教学咨询官来校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介绍给计算机专业教师,使之贯穿在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4、我系专业班级开设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懂得了“马斯洛理论”、“霍兰德人格”和“萨帕职业阶段”等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统筹考虑。按照“宽基础、多技能、能力为本、敬业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得到了专业班级学生的欢迎。

5、我系完成了四个百人新机房建设,完成了录音渲染演播室和动画专业拷贝室的建设,完成了二维动画实训室建设,完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期工程建设,正在建设有锐捷网络实训室一期工程和三个百人机房工程项目。正在筹划具有国际领先的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和三维动画实训项目。

四、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教案,编著修改校本教材。今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12子课题。完成专业论文12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过程化评估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网建设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素质构建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设备配置前瞻性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2、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课堂教学氛围好,教师准备充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全部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在教学上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水平。

3、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苏州电子信息技工学校、苏州轻工业技工学校、机械部苏州技校、苏州高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学校进行专业课听课评讲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心教研组活动和苏州市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活动,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4、信息工程系全年开展了“计算机系统操作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动漫设计竞赛”、“计算机网络组建技能竞赛”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教师学生参加了苏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五、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1、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数字化校园管理,本年度新校区建设中能够配合基建办公室完成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网络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配合工作,完成学院led显示屏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2、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信息技术公共实训,本年度能够配合培训处,举办了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举办了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举办了苏州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工作,举办了苏州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举办了苏州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举办了江苏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

3、今年上半年每周六、周日开放网络电子阅览室,为公共实训基地首批学员查阅参考资料提供方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配合学生工作处完成全院07级5年制高职班和09级大班的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工作。

5、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全院电脑办公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在人员少任务多的情况下,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抽时间对学院办公室、学工处、招就处、项目研发处、公共教学系等多个部门的电脑办公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兄弟部门的赞扬。

六、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1、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本市职教范围内影响不大,尤其是计算机技能竞赛成绩在全市不是最好,距学校领导寄希望的“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搬迁到新校区后计算机专业硬件上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要“以规模求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全市乃至全省技师学院范围内的竞争力,提高技能竞赛名次和竞赛技能水平。

2、硬件资源配置不足,信息楼面积限制了专业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机房满负荷运行仍有部分省统考班级无法上机练习,目前5401机房的电脑设备陈旧,电脑故障反复出现影响上课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在下学期更新升级。

3、近两年增加动画专业、服务外包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争做学习型团队,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们不断在修改教学计划,设置新课程,选编新教材新讲义,可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教材、参考资料的制定编写还跟不上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对自身要求不高,责任心不强。

七、个人主要承担工作

1.担任信息工程系主任,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类:第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考工合格率达99%;第二全院高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参加计算机全省统考合格率99%。担任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配合培训处负责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的管理工作、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的管理工作、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的管理工作、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的管理工作、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的管理工作。

2.承担09科技班《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工作152课时、承担07大2班和08大10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90课时、承担08大5班、08大15班、08大16班、09大4班、09大5班、09大6班共6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36课时。全年完成教学课时278课时。

3.担任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合著论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8000字,独著论文《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5000字。

4.安全有效地组织安排老校10个计算机机房的搬迁和库房办公室的搬迁工作,搬迁后经整合维修,没有影响正常计算机专业教学秩序。

5.配合学院领导对新校信息楼各个机房和实训室的策划布局工作。四层楼分布“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技术专业、动画技术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动画拷贝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和录音渲染演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8个计算机标准局域网机房和4个计算机百人局域网大机房项目的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完成锐捷网络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作,现正在施工建设中。三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室和三百人园形大机房筹建方案正在进行中。

6.参加国家劳动部组织的《网络编辑师二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了网络编辑师技师职业资格。

7.编写了数据库应用软件《技师学院招生录入系统》,2010年技师学院招生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