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数字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5:09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1

内容摘要:投资问题成为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数字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中国数字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现状的分析,本文对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会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文章提出,电影产业投资需要面对产业链现有环境和政府的管理尺度两方面共同作用,并试图从中找出中国数字电影投资的市场时机及现有产业中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文化产业数字电影投资机会文化投资

目前投资作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变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数量水平和结构水平产生影响。从我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呈现出逆势增长的特点,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转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其它产业的逐渐复苏和政策利好形势将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继续深入发展。在2009年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就迅速异常迅猛。对一国的投资者而言,文化产业的最大投资机会来自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从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到今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一个判断:2010年银行信贷政策也将向文化产业倾斜,为文化项目投资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政策的利好将有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也会助推资本市场上相关板块的增长。

所谓的文化投资,就是文化生产能力的整个形成过程。本文着重以数字电影为例,进行文化产业投资机会的相关问题讨论。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电影作为电影产业中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新兴项目,以其高品质的画音效果、始终如新的放映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同时,更凭借其便捷高效的创作手段、高效低价的传输发行方式、方便可靠的版权保护等自身特点日益引起资本持有者的关注。

所谓的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在中国,数字电影业的首个行业组织――中国数字电影产业推进联盟于2003年9月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影院的部级推进组织。2008年,历时两年半建设、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国国家数字制作基地”落成并正式营运,同时,成立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和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加大科技攻关和重点项目实施力度。2009年12月,中国数字电影与数字节目联盟成立,结合了来自产业、学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力量,通过相互交流和资源整合构建合作网络,共同发掘产业和市场机会。

截止至2009年2月底,全国主流电影市场已安装2K数字银幕747块,居世界第二位,其中3D数字银幕192块。数字电影已经开始以不可阻挡的态势走到我们身边,数字技术不仅已经成为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将主导整个世界电影产业的发展。以数字电影为实例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宏观政策引导的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十五”期间,围绕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数字化推进和广播影视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积极影响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方面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数字化推进方面的《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等。表明了数字化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的电影放映载体的结构性调整。

在国家财政投入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投入,扶持和推动电影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投入资金2.5亿元,购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财政部投入5亿多元资金,用于补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广电总局投入资金6亿多元,用于加快电影数字化拍摄制作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攻关和实施重点项目。在国家经济政策方面,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2007]38号)规定:从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单位,可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经济政策;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2008]114号)规定:对电影制片企业销售电影拷贝和转让版权取得的收入、电影发行企业取得的电影发行收入、电影放映企业在农村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而且,从2000年开始,国家对广播影视产业相关准入政策的颁布实施,不仅表明电影产业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更从电影的生产、经营、发行等各个环节出发,鼓励非公有资本及境外资本积极投入电影产业,这为我国电影产业,包括数字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投资政策,极大地吸引了资本持有者的注意力和对投资数字电影的信心。

基于数字电影播放途径的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以影院播放为主的数字电影

数字电影院除青海、外在全国各大中等城市都有分布,且已具备一定规模,并且在技术标准制定、数字影院设备技术论证、数字影院技术应用、数字节目传输、发行、加密和数字影院的增值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数字电影正快速地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其拓展空间和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直接利用数字设备拍摄影片发展迅速:从2005年52部数字电影到2008年86部数字电影,其制造了6.93亿元票房,无论是产出量还是票房收益都呈逐年递增趋势,同时其在发行过程中不需要拷贝而导致发行成本降低,因此,总体上来说,对投资者而言,其资本回报率有保证。例如:2006年出品发行的《疯狂的石头》制片成本为300万元人民币,但其票房收入超过2200万元;2009年年底上映的《三枪拍案惊奇》就其2800万元的制作成本而言,作为贺岁档唯一赚钱的影片,换回了高达2.7亿元的票房;再看科幻巨制《阿凡达》,3.5亿的影片成本、1.5亿的宣传费用,由此成为史上最昂贵的电影制作,但从12月18日全球首映至2010年3月14日,《阿凡达》的全球票房总收入为26.4亿美元,而这还不包括通过付费电视及DVD等模式继续推广所带来的投资收益。由此可见,数字电影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

(二)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作为影视合流的产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是专为电视播出拍摄的电影。电视电影由于大多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或高清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加之其拍摄的题材贴近现实,对场面及情节要求不如电影高,在制作队伍方面可以大胆启用新人,因此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而言,其制作成本低。

从电视电影的主要播放途径――电影频道来看,2006年国内各电影频道的收入为12亿元,到2009年该项收入已达16.89亿元,增加了4.89亿元。同时,有线电视网络、地面数字电视以及卫星频道的普及,都可以将数字化文化节目传输覆盖到千家万户。加之优秀的电视电影更可在电影院播映,从而丰富和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伴随互联网、手机的普及,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iptV(即指以ip协议为技术基础、以计算机和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交互多媒体业务,甚至也可以包括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开展的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等新技术以其方便、快捷、伴随等特点越来越收到人们的欢迎。因此,电视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讲被视为站在电影和电视两个巨人肩膀上的影视新品种,独具多种传播形式的优势,因而其投资回收途径也更为广泛。

(三)网络电影

网络电影特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一般长度为5分钟,最长也不过30分钟。它主要以目前职场中的新生力量和大学校园中的主流人群,即“Y一代”(即对1981-1994年间出生的人的统称)为受众对象,剧情与观众群具有高度相关性,而5分钟一集的剧情长度符合他们的快速生活节奏和多变的兴趣点;故事情节的发展可由观众通过投票来决定,满足了“Y一代”参与和主导的精神。加之视听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和推广,网络电影更可以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新媒体带来的高品质服务。

网络电影的兴起揭开了电影制作在社会大众间的神秘面纱,由于其在制片、发行、营销、放映过程中的低成本投入优势,越来越受到年轻一族的关注和追随,尤其在当前网络空间人气高涨的时代。同时,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及数字化产品日益方便、可靠、严谨的保护措施,网络电影带来的市场投资机会更为广阔。

数字电影中隐含的投资机会分析

完整的电影产业不仅仅是电影制作与国内外发行,更包括衍生产品开发与电影后产品开发,同时电影产业由于其自身的需要,还辐射到相关的设备制造与销售产业和人才培训产业。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主要包括主体公园、歌剧、玩具、电子游戏、音乐、出版物、服装、旅游等产品或行业的研发,电影后产品开发则包括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电视台等的播放授权,以及录像带、DVD、VCD等的授权印制。数字化电影产品由于其自身独有的数字转化可能性及便利的发行放映措施,可进一步转制成家庭录像带、VCD或DVD等音像制品,动画电影更可以其独创的电影元素研发玩具、电影游戏等相关产品,拓展了其回收成本的空间,保证甚至增加资本的投资收益。再者,就数字电影行业内部发展的趋势而言,其应用技术研发、数字化修护、设备更新、从业人员的进修等都具备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看来,作为数字电影的支持力量,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

由于数字电影播放渠道的多样性,使得数字电影中的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宣传效应更为广泛,这不仅实现了广告媒体的宣传目的,更为数字电影增加了收入来源,缓解了其资金压力,以达到融资的效果,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降低投资风险、保证其投资成本回收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这一电影衍生业务的发展应用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间接扩展了投资机会。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深入改革,电影产业运行模式逐步完善,电影产业链及投资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快速发展;同时,依法行政、管理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初见成效。在这个基础上,伴随着逐年增加的数字电影生产量及其电影票房的一路飙升,可以预期中国数字电影将继续繁荣,数字电影产业的生产能力将大大提高,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国数字电影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联合编制.2007中国电影市场报告[R],内部发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2008.3

2.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联合编制.2008中国电影市场报告[R],内部发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2009.3

3.盛世华研管理咨询公司.2010~2015年中国影视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盛世华研管理咨询公司,2009.12

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广电蓝皮书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2

关键词数字多媒体;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74-0015-01

1数字多媒体的定义

数字多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与信息科学为主导,以现代艺术为指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把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各行业中。数字多媒体包含了各种形式,比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在传播的时候传播形式和内容都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数字化。数字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最新的信息载体,按照不同的分类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按照时间属性来分的话,数字多媒体可以分为静止媒体(Stillmedia)和连续媒体(Continuesmedia),静止媒体指的是信息内容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比如图片和文字,连续媒体则指的是信息内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音频和视频信息。如果按照来源属性来分的话,数字多媒体可以分为自然媒体(naturalmedia)和合成媒体(Syntheticmedia),自然媒体指的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景物、声音等,经过专门的设备进行数字化和编码处理后得到的信息,像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用摄影机拍的视频、用录音笔录的声音等都属于自然媒体,而合成媒体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特定的语言和算法等生成的文本、动画、音乐、图像等,比如用3D制作软件做出来的动画角色就属于合成媒体。

2多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早期报纸到当代电视、广播,再到现代的音视频处理等,多媒体从单一性到多元化不断发展。多媒体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路径,提升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变得更容易实现,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很多行业中广泛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连,信息互通变得迅速而又方便,这也代表了多媒体的发展趋势的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到来实现了无障碍、无距离的沟通,给人们带来了更完善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发展也在不断突破,比如利用多媒体感官技术,通过数据手套和跟踪手语信息来提取人的面部特征,然后合成表情和动作,通过这样的人机交互,实现逼真的虚拟现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数字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当信息数据量变的庞大,对信息数据的要求也势必会越高,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字化是今后我国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所蕴含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也会不断提升,多媒体又会朝着智能化发展,多媒体技术功能繁多,可以处理各种音视频、文字、图像等,所以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举动,也能够突破计算机技术发展,提升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

3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数字多媒体可以在很多行业中应用,比如在教育行业,因为数字多媒体技术功能比较多,图像、音频、视频、文字都具备,所以在我国教育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辅助教学。数字多媒体利用投影仪、屏幕、幻灯、电视、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相匹配的软件集成一个教学体系,计算机作为综合处理器,把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等进行信息数据处理,然后通过屏幕、幻灯、投影仪等相关联,建立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在教育行业采用数字多媒体辅助来辅助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冲击,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数字多媒体还可以应用到媒体事业中,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更趋向于快速、真实,希望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真实的信息,所谓眼见为实,体现信息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就是视频、画面。在我国新闻媒体视野中,就可以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中的录像、录音等对新闻现场跟踪报道,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关注度,提高新闻传播的价值。

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也被大量运用,数字多媒体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会导致电影的艺术风格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电影的拍摄难度相对就会简单。传统的电影制作是胶片拍摄,胶片摄影机非常笨重,而且拍摄过程中要配合灯光等进行,这些都导致电影制作有一定难度,但是数字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影视制作中极大的提升了效率,数字多媒体的存储设备便宜、存储方便,拍摄设备也比传统胶片摄影轻便,所以拍摄中可以很便利的移动。而拍摄后期的制作也让拍摄难度降低,可以调灯光、修图、虚拟场景等,让电影质感更精美。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应用广泛,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可以运用大量的特效,比如可以调节清晰度,数字多媒体的便捷性、多功能性也可让很多小成本影视作品可以应用,让影视作品呈现更多的美学效果。

我们了解数字多媒体的功能,认清数字多媒体的应用,那么就可以将数字多媒体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进行视频电话会议,给客户远程操作;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进行远程互联网学习;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社交软件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通过app进行视频聊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字多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数字多媒体进行创新,不断推动数字多媒体技术发展,并且要把握数字多媒体特点,抓住机遇,才能够互联网时代取得先机,因此我们要对数字多媒体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利用好数字多媒体的优势来实现价值。数字多媒体技术是新兴的技术,是多种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能够给传统的企业带来创新和突破,当我国的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同时数字多媒体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取得更前沿的技术,也能够给更多的行业带来积极影响,让更多的行业能够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走的更长远。我们只有不断的研究数字多媒体技术,让数字多媒体技术不断突破和成长,才能够应用在更多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才能够更快的促进各事业健康发展。

4结论

数字多媒体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也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我们要利用数字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让数字多媒体技术能够更有效、广泛的应用,让数字多媒体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不断促进数字多媒体的发展,使其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裔.浅析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210.

[2]王国栋.底侄嗝教寮际醯姆⒄购陀τ[J].科技传播,2016(9):56-57,90.

[3]范倍.技术与文化: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艺术――第11期“电影学博士论坛”综述[J].当代电影,2010(7):110-112.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化当前困境转型

对于产业化,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进行高效率的大规模增值。数字电视打破了频道资源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稀缺的限制,并能以其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电视业进行全面整合,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适于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产业化生产。但因种种原因,其产业化发展并不顺利,因此,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化转型,进行适应数字电视传播特点和产业属性的电视产业化模式转变,是当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当前困境

1.产业格局中存在大量的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一方面,在当前的数字电视发展阶段,仍然由政府主导实行运营准入制度。而数字电视与传统电视的一大区别是其产业化一般以产业链的方式存在,跨地域的整合与业务覆盖是其一大特点。这样,先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运营商由于对相关资源的先行占有,对后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运营商形成了自然垄断,提高了后来者进入数字电视产业市场的门槛,不利于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上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对下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在资源和管理上都存在垄断优势,处于更有利的市场位置。此外,对于民营数字电视节目提供商而言,各级数字电视播出机构因为播出平台的垄断享有完全的议价能力。上述垄断的存在使真正创造价值的部门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影响其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最终妨碍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2.地区差距明显,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并不平衡。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试点都集中于上海、广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数字电视产业化显得相对落后。而这种落后又严重地影响了当地文化体制改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不能改善,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怪圈,进一步拉开了各地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差距。如在数字电视运营商的上市方面,江苏、北京等早已出现了较多的数字电视上市公司。2001年2月8日晨“歌华有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共募集资金12.4亿元,主要投资于北京数字电视光缆网络工程建设。[1]其他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上市公司等,都是发达地区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先进案例。而在这方面,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最终影响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的总体进程。

3.行政色彩浓厚,产业制度不健全

我国当前的数字电视产业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行政力量而不是由市场力量来推动的,优化其市场资源配置的产业制度还不健全,由市场决定的资源组合和配置在行政力量的作用下显得相对无力。许多数字电视的产业化政策,如专业付费频道的设立与取消、数字电视运营商的业务运营范围等,往往是政府行政命令而不是产业市场发展的产物。同时,在产业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政企不分”的情况一方面让数字电视产业在面对电信的竞争时得到了“政策红利”的保护,但另一方面也让数字电视产业一直在“戴着镣铐跳舞”,其产业化发展中事业与产业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各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并不是在完善的产业制度下进行资源的稳定性重组和公平竞争,其产业链上下运营商之间、数字电视传统业务与增值业务之间、民营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公司与电视台之间的产业关系也还远远没有理顺。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数字电视产业资源是在不断地消耗而不是在不断地优化。

4.三网融合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所谓“三网融合”,即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影响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过程。[2]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与电信可以双向进入,数字电视和电信在上网浏览、视频传播、在线支付等业务上互相重叠,直接竞争。目前我们通常所指的数字电视为有线数字电视,其产业的竞争格局分析如图1:

数字电视的业务首先包括传统的电视业务和广告业务,在这方面,数字电视在系统内与卫星数字电视及地面移动数字电视产生直接竞争,对手可以提供与数字电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且具有移动特性、便捷性等额外附加值。在传统的电视业务与广告业务上,数字电视当前面临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因为它们在技术和能力上同样能为用户提供与数字电视同质化的服务。在三网融合之前,此类服务为国家政策所限制,无法完全铺开,而在三网融合之后,随着广播电视与电信的服务可双向进入,系统外的威胁成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直接压力。同时,数字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优势在于凭借其双向互动的宽带网络,能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在线支付、互动交流等增值业务与扩展业务。而在这方面,数字电视产业又面临传统互联网接入提供商的竞争。

二、数字电视产业化的转型策略

1.从传播规模扩展转型为生产要素扩展

一般说来,在同一平台上生产要素越多,产业化规模越大,产业化发展阶段越高。传统电视在频道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其产业化往往首先注重于传播规模的扩展。而数字电视不但突破了频道资源稀缺化,极大地扩展了频道资源这个电视产业基本的生产要素,并将原来不属于传统电视产业的互联网络、电视电话、商务管理、数据服务、娱乐互联等成功地开发成为电视产业新的生产对象,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扩展,使电视产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对象,扩大了电视产业的生产门类,增加了对电视这一相对单一平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电视产业的范围和深度。可以认为:只有从传播规模扩展转型为生产要素扩展,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才有可能在与电信企业的竞争中,实现数字电视产业的扩展。

2.从节目制播转型为产业链发展

传统电视产业往往只停留于采编播领域,而且往往由单一的电视成从采访、拍摄、制作到播出的一系列工作,产业内的生产单位主要是电视台。而数字电视可培育出从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数字电视终端用户等一系列产业单位。一方面各产业单位各司其职,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节目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等对各种资源的集成,能实现比传统电视更大的投入产出比,实现更多的增值业务。在数字电视产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节目集成商、平台运营商等开始出现,并且它们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歌华传媒与深圳电视台的合作、九州数码与重庆数字电视公司的合作等。传统的电视产业更多地依靠电视台自身的发展,而数字电视产业往往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形成合力,从节目制播转型为产业链发展。

3.从单一经济转型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数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是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企业存在,从而涉及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美国管理学家小艾尔弗雷德・a.钱德勒认为:“规模经济最初可以被定义为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或分配的单一经营企业,由于规模的提高而带来的生产成本或分配成本降低。联合生产或联合分配的经济性,产生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节约。”只要为两个或更多的生产线提供可以共享投入的服务成本是次可加的(即少于单独为每一条生产线提供服务的成本之和),那么这种多产品的成本函数就表现出范围经济。[3]

传统的电视产业以内容播出为主,提供的产品单一。而数字电视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由于其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存在,整个数字电视网的用户越多,网络中的信息量越大,单个用户的成本就越低、收益就越大。同时,电视产业发展到数字电视后,可以用单一的传统线路承担数据传输、电话语音、互联网等多种功能,扩大了电视传输的范围,因此也存在范围经济。最后,完成双向传输改造的数字电视产业还存在着需求方规模经济,即每一个用户的价值是由他能连接到的用户数量决定的。整个双向网络的用户数量越多,单个用户所能连接到的用户数量越大,单个用户的价值越高,规模经济效应越强。整个数字电视网络的商业价值也就越大。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是数字电视产业的鲜明特点,如数字电视转换中的“两万户瓶颈”我们可以看做是规模经济的反映。而数字电视不断推出的电视电话、互联网服务、股票信息服务等“增值包”“tV+”等,我们可以看做是范围经济的反映。

4.从单一媒体转型为跨媒体整合

传统电视基本上只作为一种单独的传播工具,其产业化往往只围绕电视自身特性展开,而数字电视在更多的时候成为一个跨媒体整合的平台,其不单担负了传统的电视传播功能,还承担了互联网、电话、家庭娱乐、数字报纸等平面媒体、影音媒体、网络媒体的功能。数字电视产业可依靠数字电视平台对多种媒介资源进行整合,产生出“1+1>2”的效果。如原来平面媒体等各种媒体各自拥有自己的一套记者、采编、传播系统,而数字电视产业凭借跨媒体整合的特性,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进行一次投入、多种产出,实现多层获利,极大地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同时也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

5.网络建设从国家投资转型为资本运作

所谓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运作为特征,利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等手段对资本进行综合运作的一种模式。[4]传统电视产业处于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中,其宣传职能限制了资本运作的空间。甚至对于不涉及意识形态的电视网络硬件建设也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影响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数字电视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电视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播出终端等多种产业链环节的出现给予了资本运作更多的空间。同时,数字电视产业跨媒介整合、创新发展的特征又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撑其发展。因此,数字电视产业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为其产业化发展引入更多的资本,解决我国电视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通过兼并重组帮助调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自身产业结构,整合我国数字电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实现其获利的最大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社科基金《城乡信息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阶段成果项目号:2010QnZX45受四川外语学院青年科研骨干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胡正荣.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32.

[2]赵子忠.三网融合的关键视角[J].现代传播,2010(6):6-9.

[3]臧旭恒.产业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1-92,84.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疆师范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SDJGZ2011-02。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8-02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由此,国内高校近些年来陆续开设了针对这些新媒体研究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查阅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校的该专业介绍,大部分都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

二、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解析

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2008年开始招生的,该专业归属在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课程设计多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拓展而来,课程教师主要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新疆师范大学本科办学要求,通识教育课和博雅课程是新疆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和博雅课程合计970学时,占总学时的36.5%,这部分课程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决定的,不同高校会有所差异,但校内不再具有可调整性和设计性。

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综合实践课四部分。具体开设课程如下:

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电子技术基础、影视鉴赏、摄影技艺、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广告学概论。

专业核心课: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构成设计、大众传播与文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影视制作系统、计算机动画设计、网络编程语言、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节目编导、新疆地方民俗学、纪录片创作、网站规划与设计、综艺晚会策划、电脑平面设计、数字音频技术。

专业选修课:民族歌舞欣赏、民族音乐欣赏、文化人类学、消费心理学、媒介营销与广告、数字技术前沿、作品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包装。

从这份课程教学计划里,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

1)广而失专。所设计的课程涉及学科多,面向领域广,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影视制作、广告、民俗文化、电视节目、传播学等多领域,培养目标凸显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但在追求全面、强调复合型的同时,也就失去了专业的方向性,丧失了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其结果必然是什么都学过,什么都学不精,貌似就业领域宽广,实际没有就业能力。

2)课程设计凌乱,缺乏系统性。从这些跨度较大、涉及学科领域面广的课程设计中,看似都与数字媒体相关,但很难厘清学科知识的层次关系,无法形成一个知识学习中必需的循序渐进、由浅显到精通的系统化进程。

3)知识建构缺乏体系,能力发展不能渐进。纵观课程设计,专业选修课课一般是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发展专业方向提供的深化学习在上面的专业选修课里,我们看到民族歌舞欣赏、民族音乐欣赏、文化人类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并非是专业知识的深化和专业能力发展的提高,而是方向拓展的基础课程。而媒介营销与广告、数字技术前沿、作品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包装有利于专业方向深化,但设计这类课程还是要与前期的专业核心课程有一定的相关和发展关系,科学的设计发展专业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从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上,由于过于偏爱于培养复合人才,并为这一目标而赋予实践,开设了许多跨学科门类课程,形成了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局面。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堆砌和求全倾向。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知识体系构成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其支撑的学科平台也不一样。各大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相应的岗位输出相应的人才。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中核心内容之一,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律而制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有时代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等,要使学生有所学、有所用,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一点对于办学建设十分重要。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充分考虑了本校的传统学科优势与本专业的技术特色,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的主要教学科研方向设为“虚拟现实技术”。其次在这个主要专业大平台的背景下再确定把“交互设计”、“多媒体网站”、“电子出版物”、“短片创作”作为四个专业小方向,以利于毕业生就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归属于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属于新疆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非艺术招生。由于该专业是由教育技术信息系拓展而来,由此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学设备条件上及教师配置上多来自于教育技术专业或受教育技术专业的影响。非艺术招生,在办学的起点上与艺术院校就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作品产出。依托于教育技术专业,其可借用优势就是信息技术教育下影视技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应用。相比较而言,前者优势更为明显。如建设有篮箱演播室、数字非线性编辑室、数字高清影像工作室、摄影室等,并相应配置了包括高清摄像机在内的多套设备。该系现有的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教师研究方向在影视方面。因此,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虽然没有刻意界定培养方向,但实际办学上应该清楚自己的办学方向应该在影视方向。其培养目标可以设计为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数字影视应用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进行数字影视短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移动多媒体视频制作等数字影视领域相关创作,并能进行栏目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在这个培养目标里面,涉及4个关键词:影视、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从学科角度看,本专业首先立足于影视,拓展于数字媒体,是影视专业在数字媒体方向的发展。从知识体系看,本专业应该在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创作和实践。由此,笔者以为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

1)依据目前的校本实情,培养方向定位在影视方向,以后随着发展,可以逐步开拓别的方向,如网络传播方向、游戏动漫方向等;

2)知识结构属于跨学科的该专业,涉及学科面大,相关课程多,而在目标定位明确之下,该课程设计以影视技术和艺术为主体,拓展与影视有关的新数字媒体、新数字传播等方面的课程;

3)本着技术是创作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张扬的原则,将技术性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加强实践实习环节,提升艺术成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课程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在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关联因素很多,如公共基础课里面会有大学生素养类课程、传统文化类课程等,专业课程里面也会有影视技术类、艺术创作类、数字媒体传播类等方面课程,而且作为本科教学的四年计划,每门课程的开设学期和课时都互相影响。依据新疆师范大学教学实际和新疆区情,本文就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提出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计:

专业基础课:文学剧作、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基础及其应用、视听语言、影视鉴赏、摄影技艺、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广告学概论。

专业核心课:数字摄像、数字图形处理、大众传播与文化、数字短片创作、影视制作系统、计算机动画设计、数字影视特技、影视广告、影视节目编导、新传媒技术、纪录片创作、网站规划与设计、综艺晚会策划、电脑平面设计、数字音频技术。

专业选修课:制片与项目管理、播音与主持、文化人类学、CG艺术赏析、媒介营销与广告、数字技术前沿、作品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包装。

这个设计有三个不变,一是保持原先的总学时、总学分和周学时数不变,二是保持通识教育课和博雅课程不变,三是原来的教学计划模块不变。保持了这三个不变,也就回避了学校教学改革和学校层面的教学设计,虽然仅针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对于本科生四年培养显得并不全面和科学,但这些的做法在实践中具有了较大的可行性。

与原有的相比,新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上有了这样一些特点:

1)课程的关联度提高,专业方向更为明确突出。

2)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循序发展、层层递进。

3)依据本专业特点,在专业拓展方面趋向于数字化和传媒化,如影视广告制作方面、网络传播方面等。

4)通过文学剧作、传播文化、文化人类学等内容的补充,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影视创作的内在功力。

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

尽管在教学计划里规定了一些课程的实验课时,也规定了必要的实践活动,但它很难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能力培养程度,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体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里和各种教学活动中。依据我们以往的部分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情,我们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这样一些设计:

1)扎实学好影视课程的相关素养课程,提高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素养,为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如开设相关课程、相关讲座、相关话题讨论以及参观、参与一些相关活动等。

2)重视实验课的教学,一方面注重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联、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实验课程不再是验证性操作,而是创作型的开发。

3)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是数字化的作品,作业不再可以抄袭、复制,评价作业的方式也不再是教师的批阅,而是公开展览,接收大众(广大师生)的点评。我们一些课程的学生作业作品展已经在课程学习中常态化。

4)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是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创作,强调团队精神,强化协作学习意识。如电视短片的创作等。

5)建立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生社团,鼓励爱好相近、专业特长明显的学生群组发挥优势,多出专项精品,带动专业发展。如现在已经发展的“黑眼睛摄像协会”“Chapet影剧社”等不仅带动了专业的学习,而且也在全校产生了影响力。

6)与社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关系,在社会中建立我们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同时也使这些单位与我们学校的教学及教学活动相关联,共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如我们前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实习就是进入到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在这些单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7)结合自己个人的发展方向,做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大学专业学习的集中深化,也是大学四年学习的综合检验,由此,我们提出要求学生做到“四化”,那就是方向化——本着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一体化——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协作化——毕业创作应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精品化——力求毕业作品精品化。

8)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拓展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专业活动和作品大赛,以精品作示范,以成果带发展。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设计,我们旨在不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本文论及的教学设计虽然学科面小了,但能力更强了,更专了,实际的就业面也就更宽了。

参考文献:

[1]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影视制作

一、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所谓数字媒体技术就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的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可以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它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其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长。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

二、影视制作

所谓影视制作,它是一个比较相对年轻的专业,但是它的发展非常迅猛。在电影、电视一级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显现的越来越重要。传媒业,正在向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前进,而影视制作类的专业就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它包括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等多种专业。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型式。从好莱坞电影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影视制作中起到了很大的用途。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介入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和特性,也使影视制作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影视制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影视作品的制作工序大大简化,制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集导演、摄影、美工等于一身,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影视作品更充分地表现创作人员的个性,从而为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制作空间。

(一)影视制作创作数字化

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影视镜头中的景物可以由无数个独立拾取、记录和处理的影像元素来合成,从而大大拓宽了制作人员的创作想象力。图形、图像作为一种静态素材在影视制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动态素材的录像视频素材,主要是通过摄像机拍摄,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将呈现在屏幕上的影像截获,并以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从而获得可利用的数字化视频素材,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视频捕获或抓帧。

(二)影视制作存储数字化

随着存储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音频等数字化影视素材的处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原来记录在电影胶片、磁带上的声音、视频和图像将逐渐被存储在硬盘等数字存储设备上,使常规的胶片、磁带的存储转向数据硬盘存储,视频磁带录像机逐步被数字录像机所取代,这将是数字化发展的又一个飞跃。目前许多影视素材(无论是高清的还是标清的)是以视频、音频、图像等形式存储在硬盘阵列系统中的。通过网络技术将诸多影视编辑系统设备与硬盘阵列连接起来,各个编辑系统就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访问硬盘阵列,从而形成在线数字素材库。

(三)影视合成数字化

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影像合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将多种原始素材通过特效混合处理的过程。如抠像、叠加以及色彩通道合成等多种合成手法都在影视制作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技法在治・卢卡斯的代表作《星球大战》中,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应用。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影视合成的手段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它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多种原始素材通过专门的采集设备数字化,并用计算机将这些数字化素材合成为最终作品,然后输出到磁带或胶片上。其画面效果要比传统的光学合成方式要好得多。这些数字化的制作和合成手段及方式,都为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影视工作者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合成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数字合成技术的便利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合成的作品比传统的合成效果更加精美,更加不可思议。这成为了推动数字合成技术发展的巨大动力。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而飞速发展。

(1)用户界面:直到最近,在特殊的语音分析和综合系统的用户界面上才出现了音频。音频作为多媒体系统的一部分,音频输入输出方法就应该为所有应用系统专门给出。将来,音频i/o操作应该与我们熟知的窗口系统的操纵方法一致起来,因为这样将便于用户的接受。这个需求意味着音频输出的空间放置将对应于一个视频窗口。

(2)多媒体文档:通用的文本处理系统不把时间属性嵌入在内并作为内部处理的一部分。然而在多媒体文档中,时间参数是内容和空间关系的一个附加部件。因此,一个多媒体文档不仅仅是传统文档中电影和数据的混合体。

(3)同步:当前大多数情况下,单个数据流之间的同步是隐式的,总是通过在传输或者存储过程中对不同媒体数据单元的分离或固定耦合实F的。在一个多媒体系统中,不同的数据流需要进行同步,因为诸如电视、录像机、立体声收音机之类的服务会被集成在一起,并形成终端设备。因而,当前的同步机制不足以完成同步功能。这样就需要引入新的同步机制,从而对所有不同的媒体完成同步。

(4)编程:现在编程是基于C,C++,aDa,Lingo及其他传统语言,对信号处理器进行实时算法编程的技术也已成熟。多媒体编程要求结构和控制机制,使程序能够像文本串中的字符类型一样详细说明连续类型,并且像控制文本串中字符一样控制现存环境中的音频视频流。

五、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环境中,数字媒体技术起到了相当大的用途,其对影视制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好的渗透。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的专业人才。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6

不过需注意的是,数字KtV产业持续受大环境景气冲击,消费者减少到KtV消费的次数,加上app软件的出现,许多免费的移动或线上KtV软件纷纷出现,严重打击数字KtV企业营收。

“数字电视元年”启动,带动产值快速成长

台湾无线电视模拟信号于2012年6月30日正式关闭,并自7月1日起宣告台湾正式迈入无线电视数字时代。目前岛内无线电视台企业共有5家,针对不同的客层需求提供不同的节目,如台视家庭台以家庭主妇与工作女性为主要收视来源,因此提供有关于婚姻、两性、亲子教育与家庭伦理等资讯的节目;华视教学台则以终身学习为诉求,提供无广告干扰的纯教育、文化学习环境;民视的台湾交通电视台则提供即时路况与天气预报资讯以强化移动收视特性。

同时,有线电视的数字化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根据台湾“国家通讯委员会”统计,至2013年底为止,全台共有504万有线电视收视户、共90万数字机顶盒订户,全台湾数字化比例平均18%。其中凯擘公司推出名为kbroVision的1080高画质数字频道,近年来更积极推动有线电视往数字化发展,并于2012年9月推出业界第一个结合联网电视、网络电视及数字电视的SupermoD(即超级多媒体点播节目)整合式平台,整合影音内容、数字学习及游戏,提供2万部随选影音及联网电视互动服务,其中7000部免费。

根据台湾“国家通讯委员会”统计资料,目前岛内有线电视数字服务普及率已由2011年11.28%在2013年第四季大幅提升至45.64%,由于各大有线电视企业积极提高数字化比率,加上亮点计划持续鼓励企业加速数字化,每季都增长3至4个百分点,整体呈现稳定且持续增长的趋势。台湾“行政院”已明确规定有线电视全面数字化时程为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将是“有线电视全面数字化元年”。目前岛内以嘉义、台南市、台北市等县市数字化脚步比较快,将来全台湾全面数字化后,数字光纤宽带除了提供宽带上网,还能提供整体数字化服务,如数据、视讯、语音通讯服务。

针对有线电视数字汇流时代来临,收费机制也在随之改变。根据台湾“国家通讯委员会”规划,有线电视开放跨区经营加上全面数字化之后,部分区域势必因为更多企业加入经营行列而竞争激烈。台湾“国家通讯委员会”通过有线电视跨区经营后,已经收到15个厂商申请案,除吸引全台湾数字、新北市、超级、全联、大台北、北都数字、新高雄等7家新进企业抢进,既有企业台湾宽带旗下群健、台湾大旗下永佳乐、威达云端、西海岸、大丰等也提出申请。其中有7家企业已拿到筹设许可,正积极架设网络,并全面进行频道上架的谈判,2014年开始推出服务,因为新进企业及既有企业申请跨区经营,岛内有线电视产业即将进入竞价、削价抢客的“战国时代”。

分组付费方面,台湾有线电视发展一开始就是一价到底吃到饱的收费方式,民众早已习惯,产业相关收视与授权费用分配也以此为依据,因此有线电视分组收费或基本频道收费从推动开始一直备受争议。目前收费方案将可能分成一组“基本频道普及组”与数组“基本频道套餐组”,其中普及组包括至少11个公用、节目总表等频道,规定收费上限为200元新台币;套餐组由系统企业决定搭配,单组费用上限订为130元新台币,套餐总和上限为300元新台币,而套餐与普及组总和,即系统企业向收视户收的总费用上限为500元新台币。如果能在各地形成高度竞争,让用户选择增加,部分地区未来也将考虑解除有线电视收费600元新台币上限,预料未来有线电视版图将会重新洗牌。

在数字服务订户数部分,全台湾现有62家有线电视企业,总收视户498万,全台湾家庭(总共828万户)有线电视普及率超过60%。过去有线电视用户数的普及率最高时曾达70%,在moD刚推出时的替代性不高,近年来随着moD频道与内容增加,替代效应逐渐产生,在数字机顶盒订户数目前统计有227万户,数字化普及率超过45%,中华电信的moD也有125万用户数的表现。

无论是中华电信moD、台湾大宽带SupermoD等网络电视数字机顶盒,在企业持续引进新的电视频道如LpGa球赛、2014年世足赛等丰富内容下,用户数仍有望持续增长,多数企业也看好2013年岛内电视业销售值呈现增长态势。不过,由于布建光纤网络等数字化建设,以及提供免费机顶盒予收视户造成了成本压力,部分有线电视系统企业营运面临挑战,然而推行有线电视数字化也将造成数字机顶盒高画质优势不在,显示未来数字化趋势下,产业竞争愈趋激烈。

数字电视移动化,ott势力不容小觑

除了传统的无线、有线及卫星电视之外,随着近年网络宽带技术快速发展,台当局积极开放相关电信业务,以宽带网络作为介质传送电信讯息的网络电视也逐渐在电视市场上崭露头角,其中以中华电信推出的moD多媒体视讯服务为代表。目前中华电信的moD已发展出两个平台,其中第二平台(简称moD2)于2012年9月正式推出,除规划将从电视屏幕拓展到手机及电脑屏幕,还与美国谷歌合作,整合谷歌旗下Youtube沙发电影院平台Leanback,并于当年10月开始提供moD用户直接从电视浏览或收看Youtube影片。这是双方第一次合作,也是台湾首次将Youtube上架到电视的数字平台。

另外,moD2也经营广告频道,以为moD创造额外营收挹注。截至moD2为止,包括奥运期间所创造出来的6000多万元新台币的广告收入在内,moD已经带进8000多万元新台币广告业绩,全年顺利突破1亿元新台币目标。

另一方面,随着海外ott(注:即overthetoptV的缩写,是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智能手机等)网络串流影音服务的兴起,这股热潮近年也蔓延至岛内市场。根据创市际市场研究顾问公司公布台湾在线影音流量报告,2012年11月份台湾每人每月平均收看88.4次影片、花费840.1分钟,相当于每天近30分钟,而调查也显示近75%的在线影音使用者中,一半以上使用者在通勤时间观看在线影音,移动装置成为多数人享受影音娱乐的方式,这样的使用热潮也吸引其他两大电信企业远传及台湾大哥大相继投入此战场。

目前远传电信的影视平台服务包括“远传影城”及“远传移动电视”,同一个帐号可支持多平台使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智能电视(SmarttV),也不限制只有远传用户才可以使用。目前拥有电影、影集等合计超过1800部,2013年底超过1万部,累计加入远传影视平台服务的用户数已达30万户,实际开机率达50%以上,其中北部用户占57%,中南部约43%。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电影和影集外,看好台湾演唱会风靡的热潮,“远传影城”也推出演唱会专区服务。

台湾大哥大电信公司则携手威望国际公司的Catchplay、得利影视、福斯国际、momo亲子台等60家影视内容供应商,于2012年11月底联合推出加值服务“myVideo”,抢攻移动影音服务市场,采用月租及计次型收费,提供跨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平台都可使用的影音科技。目前上市影片超过1000部。目前服务人数近30万,为充实myVideo节目内容,更斥资争取包括mLB、nBa等国际级高水准的体育赛事加入,及提供美国好莱坞DVD同步电影播出。

随着新兴媒体通过互联网加速进入家庭多屏收视(电视、电脑、平板、手机)载具中,为推动岛内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台湾“国家通讯委员会”在2013年9月举办“有线电视数字化宣导政策暨研讨会”,广邀企业参与并共同宣誓加速岛内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除针对有线电视从模拟转换数字化而面临的收视内容量和频道数增加外,也宣布将提供高画质,提供用户更弹性的多屏收视经验。因此如何使数字内容在各屏幕间互相切换,成为各企业倾力发展的方向,其中中华电信moD的多屏服务就提供moD用户在移动装置上安装moDapp后,能以手机、平板电脑遥控电视,外出时连网收看moD上订阅的付费内容。

另外,岛内拥有104万有线电视用户的凯擘公司,则与台湾大宽带于9月24日共同发表有线电视多屏收视服务Homeplay,方便用户在家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收看电视节目,或将手机、平板电脑内容分享到电视上。

根据全球电信与媒体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telecoms&media)调查报告显示,未来宽带网络环境越趋健全,预计到2016年全球智能影音联网装置将突破18亿台,其中又以联网电视为大宗。过去互动电视发展初期,营运企业已习惯在平台上提供随选视讯及数字录放影的服务,随着平板电脑和社交网络使用率的增长与普及,Catch-up电视(注:国际最新流行的一种电视app功能,可以选择观看不同日期的电视节目)及其他网络服务接受度日益增高的同时,营运商更须进化到第二屏幕及社交电视来加强原本互动服务介面与功能,而付费电视企业们也需通过以影音为中心的互动电视服务来提供差异化以求生存,因此付费电视中互动电视服务将可能成为其未来的发展主力。

由于ott网络电视视讯服务减少对机顶盒的依赖,相关企业仅需将全力放在ip技术,即可提供线性数字内容播放,故其势力越来越庞大,典型代表如Youtube网站、美国的netflix以及Hulu都可谓是市场先锋者。2013年美国有56%将近1.8亿的用户在使用线上影音,通过Youtube、Hulu、netflix等开放式网站收看影音内容,反观有线电视的订户则在同期减少58.8万户。而中国大陆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超过80%的用户都在消费各类新兴的视频业务,传统有线电视的地位正在下降,知名ott网络视频企业有爱奇艺、搜狐视频、优酷土豆等。由于竞争激烈,很多视频运营商都在尝试自制内容,将用户价值、营销价值和产品体验进行整合。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台湾约有1002万名使用者观赏线上影音,当中最受欢迎的影音网站有Youtube、Yahoo奇摩影音及中国大陆优酷土豆网。台湾在ott投入的企业也不在少数,现有的ott企业包括:天空传媒的yam宽带电视公司(2000年成立);真实龙马数字媒体集团的龙马宽媒体公司(2004年成立);中华联网宽带公司的watchnow.tv(2007年成立)与5tV(2010年成立),以及威望国际公司的Catchplay(2011年成立);壹传媒集团的壹电视于2007年10月推出网乐通服务,虽已在2012年10月宣布结束,却也让台湾的ott发展出更多尝试。

未来的数字汇流应用服务不只是在第二屏幕应用上带动内容无缝串流,在硬件上,电视机、机顶盒及数字内容也将由原先的HD高清晰度画质朝向超高软件界面画质(UltraHD)迈进,有线、无线、移动网络逐渐融合趋势下,各类终端与网络的结合开始出现多样化应用,电视收视的设备逐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消费终端取代,其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就是Zero-tV(未付费订阅任何传统电视服务)对付费电视产业的影响。根据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报告显示,Zero-tV将是付费电视产业最大的威胁,由于智能终端销售增高、宽带连网普及,ott线上影视服务更容易,其影视用户在2012年即达到127,300户,而Zero-tV用户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3.2%,预估在2017年将超过ott用户增长至346,800户。根据尼尔森公司对北美地区的调查,发行有越来越多用户认为传统付费电视月费过高,订阅意愿低,对频道不感兴趣,且主要收视逐渐转变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像是不用付费的Zero-tV、或是低费率的netflix影音电视服务内容,预期将为未来的付费电视产业带来严峻挑战。

而民众同时使用媒体的现象增加,在看电视的同时使用平板电脑或是智能手机比例增长,也吸引了电视营运商对于互动服务电视服务浓厚的意愿和兴趣,特别是针对那些与影视内容直接相关的服务。目前台湾也有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尝试第二屏幕互动电视的应用,例如台视节目《王子的约会》就与资策会合作通过专属手机app软件,让观众在节目开始前抢先收看预告,节目进行时,也同步收到参与者的资料,并直接参与猜谜活动。

三立电视台也为顺应新媒体浪潮,于2013年11月设立了“原生新闻网站”三立新闻网,成为全台湾首创,同时整合偶像剧、综艺节目、外景节目、谈话节目、纸本杂志和电视新闻、网络新闻,以及网络名家的资讯整合型新闻网站,经营团队由一群热爱网络的年轻人所组成,希望藉由网络社群的力量,改变台湾混乱的媒体、社会风气,营造出值得信任的内容服务,以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角度解释时代脉动。除了即时新闻外,名家专栏、线上解盘直播、节目影音回顾、主播的悄悄话,也都是三立新闻网备受欢迎的特色。从2013年11月上线至今,三立新闻网已经邀请到了超过50位在政治界、产业界、媒体界以及网络上颇有知名度的名家作为驻站作家,尽管才成立不满4个月,仍成功完成许多次单一文章突破50万点阅人次的记录。

此外作为新媒体潮流先锋,更规定在每一戏剧或节目制播前进行app相关规划,像是推出戏剧app及多媒体互动电子书,如知名偶像剧《就是要你爱上我》、《真爱黑白配》、《含笑食堂》和节目app《青春好7淘》,提供汇整且更全面及细致的互动花絮、影音、剧照,给阅听众多元互动的体验,可称是岛内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通过移动装置与观众互动的创新模式,未来将可预见会有更多丰富的第二屏幕互动电视应用出现。

在线音乐服务模式持续普及

近年来数字唱片和音乐的支出快速在全球增长,根据美国尼尔森公司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全球数字音乐市场预计每年增长15%,到2017年将达到225亿美元(约6823.12亿元新台币),收入的提高主要从订阅服务而来,预测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国际知名市场调查企业pricewaterhouseCoopers(简称pwC)的报告也指出,全球数字唱片市场将于2015年超越实体唱片市场,于2016年占全球总唱片市场收入比重达55%。

顺应着全球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岛内使用者付费的观念有所提升,加上消费者对于付费下载音乐的服务接受度提高,而资金雄厚、具平台及渠道优势的电信营运商的跨足,更让数字音乐服务快速向上攀升,平台企业搭配电信企业,如愿境网讯(KKBoX)与中华电信合作,以及电信企业如台湾大哥大的mymusic(前身为ezpeer+)和远传电信的omusic,皆为产业的成长贡献极大力量。

KKBoX自推出数字音乐服务平台后,表现优异,在岛内市场与中华电信合作,海外则在与日本第二大电信企业KDDi的合作下,成功进军日本市场并有所斩获。另外KKBoX也跨足社群网站市场,与脸谱(Facebook)达成合作关系,成为Facebook在亚太区第一个正式合作的音乐伙伴。网友可在Facebook上看到朋友正在聆听的歌曲,还可直接点选试听或留言按赞,听的歌曲也会同步张贴在涂鸦墙上,期望通过社群分享的力量,扩大KKBoX的使用规模。在商品服务上除149元新台币的月租模式外,KKBoX也推出音乐商店,以每首歌售价19元新台币的模式提供DRm-Free的单曲下载服务,进军单曲下载市场,藉此打造全方位产品模式。

目前KKBoX曲目数已近200万首,音质则为320kbpsaaC,是目前业界最高品质。在海外市场除港澳和日本外,也将进军新加坡和马来西亚。KKBoX服务可在电脑,以及苹果、安卓、微软智能手机等多种平台上使用,另外也已在台湾产裕隆汽车上推出音乐服务。

台湾大哥大电信看好在线数字音乐加值服务市场,其旗下台湾酷乐时代ezpeer+更名为mymusic后,与“个人云my系列”并列,提供所有人,包括非台湾大哥大用户使用单一帐号的方式,在3个载具享受个人存放在云端的同份歌单,移动装置上、电脑、家中联网电视皆可同步,体现数字汇流时代个人云端服务。不同的是,mymusic服务目前仅提供月租149元新台币的模式。如今,mymusic付费会员数超过25万,贡献唱片公司年营收增加约40%至70%。

远传电信则藉由omusic服务抢攻市场,除过去的单月下载模式,更于2012年5月推出全新omusic月租无限听,只要月付149元新台币即可享受新歌抢先听,全球劲曲听到饱,音乐社群偶像互动的超值服务,其针对歌迷喜爱的歌手推出新歌抢先听,音档可媲美CD超高音质,可望带动omusic用户增长。

除KKBoX及电信营运商外,在手机移动软件app潮流的带动下,传统唱片业界也开始跨足数字音乐市场。台湾滚石移动公司率先引领唱片业界跨界合作,顺势在苹果手机系统上推出YoYoRoCK数字唱片行,将音乐专辑数字app随身化,让歌迷通过手机就可将喜爱歌手的mV及写真一次购足。数字专辑app不仅收纳整张专辑歌曲,还包括实体原有的照片集、mV等产品,部分还开创新型态的独家内容,让歌迷可与喜爱的歌手有更多的互动。目前与滚石移动合作的包括金牌大风、台湾索尼等岛内各大主流唱片业,另外也开放与独立音乐者合作,以协助创作有更多元的展售空间,藉由使用者付费的规则,养成消费者音乐购买习惯,持续带领数字音乐版权奋战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字音乐服务近年来在岛内有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版权仍是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更是影响公司获利的重要关键。以海外两大数字音乐服务企业Spotify和pandora为例,虽然用户数有不错的表现,如Spotify的用户至少为3300万,pandora的注册用户则超过1.5亿,但高价的音乐版权费却压跨了厂商的经营,让企业虽获利上亿元的营收,但却仍处于亏损的情况。因此对岛内企业而言,版权也将是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方能让数字音乐服务能走得更远也更稳健。

音乐授权、艺人经纪、体验经济再造音乐产业新动能

根据iFpi国际总会发表的《2013年全球唱片年鉴》指出,全球唱片产业的收入在2012年上升了约0.3%,达到165亿美元(约合4926亿元新台币),是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增长,拜数字收入连续两年增长加速之赐,涨幅高达9%,主要数字收入的来源有数字下载、订阅服务和广告分享模式均呈现增长趋势。台湾唱片出版事业基金会统计,台湾整体的音乐市场增长率在2012年也呈现负增长,然而数字音乐的销售却增长38%。

尽管实体唱片销售市场萎缩,发片量减少,且网络上仍充斥许多未授权的数字音乐,无法有效提升音乐及授权营收表现,但市场上随着KKBoX、itunes等岛内合法的网络音乐平台逐渐成熟,且欧洲串流音乐服务商Spotify于2013年4月进军亚洲香港地区推行音乐串流服务并展获佳绩,9月正式登台后也获得不错回响,能弥补实体唱片销售衰退困境,使得2013年整体声音出版业也有9.03%的增长。

在数字音乐席卷全球、CD唱片销量逐步下滑之际,近年来唱片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慢慢从实体的唱片销售,转变为授予版权所产生的权利金,其中授权的对象,大部分是来自线上的数字平台,如海外的Spotify、pandora,及岛内KKBoX、mymusic等。尽管数字收益提升,音乐出版受到数字化冲击,消费者购买数字音乐、免费线上收听或是通过社群网站分享、网络下载等模式收听音乐已逐渐成为主流,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影音播放功能的提升,消费者更倾向通过移动装置上网下载或收听音乐,故对于实体唱片购买意愿降低,尽管appleitunes、Spotify、KKBoX、mymusic、omusic等网络音乐服务平台用户数快速增加,唱片企业可获得相关版权费用,仍不足以弥补实体唱片销售收入衰退幅度,像是在2012年台湾共有100多位歌手发片,但却只有罗志祥的《有我在》以及五月天的《第二人生》突破10万张销售量,故2013年唱片音乐业市场规模小幅下滑至217亿美元(约6478亿元新台币),较2012年小幅衰退0.47%。

pwC公司也预估,台湾整体音乐市场未来5年增长率可能只有1%,但如果掌握数字音乐、音乐会/演唱会这两个增长来源,扩及两岸、全球华人音乐市场,虽然实体唱片的销售值持续下滑,仍可望带动声音录制与音乐出版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以及台湾音乐产业的转型。以华研数字音乐为例,目前虽然实体产品营收占比逐年萎缩,但在的授权收入却是呈倍数增长,因此年营收逐年提升,未来华研也会持续推展授权业务、演艺经纪人收入作为营运动能。而台湾音乐串流龙头KKBoX虽面对海外对手Spotify的竞争,但也看好未来音乐会/演唱会效益,并购和多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拥有的Registrano活动报名系统,于2014年推出网上售票与活动报名服务“KKtiX”(也称“KK售票亭”),希望朝提供大型演唱会和娱乐活动的售票业务迈进,构建出更好的平台服务。

台湾影视制作效益增,平面媒体也跨行

随着2013上半年台当局及相关企业积极推动数字汇流,开启岛内数字影视时代,带动岛内影片服务业销售值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台湾“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为营造出“2013台北电视节”十年光景,邀请到岛内外知名的电视台、视频企业、影视传播企业、制片企业等参展,包括中东半岛电视台、英国BBC、土耳其都首度参展,也吸引美国、希腊、法国等版权买家参与,累积共有92家来自亚洲、欧美、中东等国际重要买家、电视厂商参展。

除推动节目外销,在影视制作方面,对于制作高品质及高画质节目的企业也予以补助,故带动本产业厂商相继投入数字影片制作,使得2013上半年岛内影片制作服务业销售值大幅增长42.66%。

由于韩国、日本、美国等已开发国家因拥有较成熟电视产业生态,且节目制作经验与行销均较为丰富,故带动岛内外市场版权收入以及广告经费持续蓬勃发展,而中国大陆电视产业受惠于网站视频的发展,消费者在网络平台观看电视剧和节目比重越来越高,也带动电视节目网络播放版权收入及广告收入增加。2013上半年《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持续风靡台湾市场,其中《中国好声音》唱响两岸,其原因不只是与台湾差距高达数十倍以上的制作费,更是在版权引进、捆绑式合作、广告营收与衍生商品营运等商业模式的创新。

尼尔森公司2013年调查台湾各类戏剧节目播出时间比例发现,台湾本地戏剧及中国大陆戏剧节目播出时间比例自2012年起明显扩大,韩剧则明显减少。在观众的收视偏好上,也由早期以日韩剧为主的浪漫爱情故事,转变为从古代历史到现代生活、职场生态,更有穿越时间、空间的各种传奇剧型。反观台湾在“韩流”、“陆潮”、“哈日”后自制的偶像剧不仅岛内表现成果丰硕,海外销售的市场表现也不俗,未来台湾戏剧如何开创“台风”的戏剧风格,以紧凑创新的剧情、贴近民众生活、取得观众共鸣值得期待。

在内容产制上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兴模式,便是平面媒体转型为数字影音内容产制的媒体平台,对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而言,当平面传递的资讯或内容能够通过影片以说故事的方式呈现,对于阅听者来说不仅更能快速理解,甚至在数字影音广告的发展上还更具优势,像是壹传媒nextmedia所推出的“动新闻”堪称为典型代表。2013年8月,联合报系旗下的新闻频道事业体udntv正式开台,一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全面数字化的高画质节目,包括自早上7时至夜间11时提供9节整点新闻播报,着重政治、财经、公共政策、国际形势等重要议题;此外,并提供全方位的自制优质节目,满足视听者生活消费、科普、艺文、音乐、体育、休闲娱乐等多元需求。udntv勇于迎接数字汇流的时代挑战,提供多元载具的收看服务,矢志成为平面媒体数字转型过程中,深化兼具知识性与专业性的内容素养外,更成为订制创新便捷阅听模式的先驱者。

影音租售及数字电子看板稳定向前

前些年产值下滑的台湾影音租售业,2012年在云端服务等新商业模式的推动下,产值逆势反弹出现微幅增长,其中威望国际的Catchplay在2011年推出全新的云端娱乐服务“Catchplay.me”后,表现优异,2011年约发行150部电影和超过250部DVD,片库总时数超过2500小时。2012年更跨足电视服务平台,其Catchplay电影台于11月正式在中华电信moD及凯擘系统开播,未来还将针对手上握有的1300部影片建立数字片库,与台湾大哥大合作推出网络随选付费服务。除Catchplay外,中保集团旗下乐到家国际娱乐公司与美国百视达的加盟合约于2012年8月正式结束后,也以乐到家品牌继续服务原有会员。乐到家全省直营店有35家、加盟店22家,会员数将近400万名,目前也已成立电影发行部门,岛内外影片发行及数字影音通路,正式跨足电影发行业务和数字影音市场。

如今数字电子看板已被广泛用于传达商业、公告、新闻以及各项生活资讯,并提供不间断的多媒体资讯传递服务,除了常见于展场行销外,在公共场所、超商常见的数字广告看板,内置“人脸生物特征辨识与测量机制”,从消费者一踏进超商,所有的消费属性、消费行为、商品喜好、客人的性别,还可依年龄将客层分成小孩、青年、成年人、中年人及老年人等五个特殊族群,都能被这套测量机制分辨出来。在统计各种消费者及用户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进行更有目标性的行销工作,目前年营收逾1亿元新台币的前线媒体,就是用这套测量机制以“目光取代鼠标”的目光营销来建立庞大数据库,协助客户将每一笔数据精确分析,作为媒体广告播放与行销策略的依据,提高营销媒体的精准度,未来这些庞大的分析资料也会通过云端数据库提供给广告客户,而销售渠道企业也能通过此屏幕播放最新、最重要的讯息及广告,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依照不同时间消费型态来进行门市架上的补货及配送。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7

【关键词】数字技术;艺术发展,影视特点

影视制作的目的有两个,直接原因是给大众带来视觉冲击,促进大众消费。对于其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影视的制作看成是艺术的制作,而艺术效果恰恰蕴含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被引入影视的制作过程中,数字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的相互融合,对于传统的影视制作是一次大的变革,进而使影视的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者,将传统影视技术的优点和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制作技术,这种技术融合数字技术和传统技术两方面的优势,更大地推动了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数字技术的影视特点

数字技术可以快速“成长”,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数字技术呢?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转化计算机语言,完成对信息的运算,加工以及存储的一项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视频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因而,从数字技术应用的视角上看,影视制作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众所周知,传统的影视,其视觉效果都是趋于平面化,而数字技术则对图像进行三维立体处理,给人一种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在声音上,还是在图形结合上,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分析

(一)影视素材创作数字化。在对影视进行制作时,对于素材的编辑和选取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其大致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抓取和处理采集的素材,将不同的素材进行有机合成,素材在进行处理之后,形成一种新的影视元素,基于这个原因,所有的原始素材都可以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包括对原始素材的分解、合成以及重组。其次就要对素材进行后期的处理,其处理过程也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和制作,继而形成初级的影视作品,最后再利用计算机对作品进行处理,最终形成设计者需要的资源。动漫、图片以及音频效果的形成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参与,而动漫、图片以及音频又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影视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效果,设计者以信息采集等形式对后期的数字化合成进行处理。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影视创作时,还要增加一定的美术绘画技术。(二)影视素材存储数字化。储存能力发生变化是影视素材数字化最大的特点。众所周知,传统的储存方式有电影胶片、磁带,甚至是纸质记录等,储存量较小,占据的空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方式逐步被市场淘汰,进而数字技术被引入到影视素材的储存上。将素材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再利用压缩技术将其压缩到数据硬盘上,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空间,其储存能力也大大提升,除了数据硬盘之外,数字录像机也可以大量储存影视信息。随着科技发展,近几年又出现储存量更大的储存设备——半导体储存。素材储存数字化在信息的储存方面占据两大优势,一是大容量、大储存;二是信息的编写能力较强,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便于日后对信息的查询和选择,从而节约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时间。(三)3D技术的广泛使用。所谓3D技术,就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持,在制作效果上注重三维立体结构——尽可能模拟现实的人物、建筑以及场景等,进而使画面达到逼真、真实和自然的艺术效果。如美国影片《独立日——卷土重来》,其中大量运用了3D技术,使得场面更加真实。

三、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发展趋势

随着大众对于影视作品要求的提高,数字化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将数字化技术和科技、艺术相结合,并朝着科技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要想成功转型,就要以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前提,只有科技得到长足的发展,影视技术才能得到实质的发展。实现科技、艺术以及影视的大融合,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应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对艺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者,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在影视艺术中的广泛应用,使影视技术更趋于科技化和丰富化,数字技术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而影视艺术又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叶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8):255-256.

[2]邓毅梅.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3):47-47.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8

 

在影视录音教育中,主要的创作元素包含了画面和声音,在影视教育中,录制声音是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些艺术院校开设了影视录音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影视录音基础、影视声音精品读解等,在数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影视录音教育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数字技术和设备等,为开展影视录音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和方法,因而为影视录音教育的开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一、数字化时代影视录音教育理念下的“声音录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频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增强,基于音频技术角度,影视录音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分别是模拟录音和数字录音,但这两大过程的声音制作理念和制作方法却是有很大的差异。

 

从初期影视制作中可以看出,影视制作时采用的是模拟录音方法,所使用的录音设备包含效果器和调音台等,工作人员将现场中的声音加以录制,将声音和画面“贴上”。

 

在进行影视录音教育过程中,也采用此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向学生传授如何操作和使用设备的方法,将有关声音录制下来。然而,因为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所以对学生进行实践创作产生了影响,主要问题如下:

 

(一)声音设计空间和创作题材具有局限性

 

在实践过程中,重点放在了操作录音设备、录制现场声音,使得画面和后期制作相吻合。那么,在对设计声音时,对现场声音予以真实还原和记录,或者是运用平铺直叙的方法,但缺少创造声音的空间,通常情况下,学生用声音记录故事和有着戏剧冲突的场景,如果要对其进行创作,只是在后期加上音乐,甚至是运用设备对声音进行夸张和变形处理。

 

(二)设备操作比较复杂

 

在模拟录音阶段,采用的是一系列设备,包含周边设备、调音设备进而抢音设备等,学生无论操作哪种设备都需要掌握较多的技术要领,学生在连接各种设备时常常出现错误,常见的问题有连接线屏蔽效果不佳、电池电量不足,从而导致串音信号问题频繁发生。这些训练是对录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对其他艺术专业学生来讲,要求其具有声音制作和设计能力,并不是连接和操作设备等,导致非录音专业学生有心理负担。

 

(三)声音制作时的线性逻辑未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在模拟制作期间,因为技术水平偏低,在声音和画面制作时,主要是线性编辑的过程。学生在后期制作时,将重点锁定为如何确保声音和画面精确同步,但缺乏对创作性的思考,部分学生录制的录像中声音和画面质量难以保证,可是欠缺试验性尝试,尤其是在模拟录音时期,在制作时,通常不能看到声音的波形,如果需要编辑,必须通过反复进退磁带,在听力时找到编辑点,采取这种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难以找到正确的编辑点,严重的损害素材片段,从而未能达到声音设计的目标。

 

二、数字化浪潮下影视录音教育全新模式—“声音创作”

 

当前,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下,打造了全新的影视制作模式,为影视制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途径。

 

当产生了数字媒体传播方式时,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消费和娱乐需求,所以数字音频制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影视录音教育中,如何运用数字音频设备和匹配创作要素成为重点。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录音时,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制作出需要的声音,不单纯录制现场声音,灵活的运用数字录音技术和设备,为影视录音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实施数字录音,实现了模拟信号数字化,用量化比特数和采样频率两大参数予以描述。当前,人们对16bit量化和48kHz采样频率的理解程度增强,对模数/数模转换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确保有最佳的音质。当然,受到技术的限制,数字化技术不会完全取代模拟技术,然而,人们认为数字录音制作却拥具有一定的优势,模拟技术并不能和其相互抗衡。在影视录音教育期间,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数字音频工作站功能的扩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数字音频工作站功能较大,有利于拓展创作空间

 

对于数字音频工作站而言,其多轨录音机、非线性编辑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音频系统,具有的功能如下:

 

1、拥有专业的声音播放和音质录入功能。在模/数转换过程中,最低的取样频率是44.1kHz,量化比特数是16bit,而且频响在20Hz-20kHz范围内。同时,信噪与动态范围等都超过了90dB。

 

2、可以进行录音、混录和还音、观看彩色信号波形。在数字化浪潮下,影视录音教育全新模式能够实现“声音创作”,尤其是进行录音、混录和还音,并从音频工作站屏幕上观察到彩色信号波形,观察效果更加有效、直观。

 

3、具体的操作在平面上能够直观的显示出来,由于能正确到帧的声音波形,在补录时,结合显示器中波形继而找到正确的出、入点。若对某段声音予以多种形式录音,能够在同一声轨和时间展开多层次和无损伤录音,被记录下来的音频可以进行自动编号和保存,所以为后期优选声音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三,数字音频工作站的精细音频剪辑功能更加全面。数字音频功能站能对所录入的声音素材予以快速和准确的复制、删除和移位等,移调和拼接等操作更加便捷,所以展开编辑工作时工作质量和效率更高。

 

4、数字音频信号处理器提供了更多的数字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在pC机的作用下,充分发挥控制的作用,对不同数字效果进行处理,提供了变调、声音压扩、电平调整和混响等诸多功能,

 

(二)设备操作更加简便

 

在数字化浪潮下影视录音教育全新模式的作用下,对“声音创作”提供了有利保障。由于设备操作更加简便,所以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对于原来专业的录音棚而言,因为设备操作复杂、设备昂贵,不便于非录音专业的学生操作设备,即便是专业录音学生面对大型设备上诸多按钮也不利于其操作。

 

然而,音频工作站中具有一些虚拟设备,在音频工作站中,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虚拟混响器和虚拟调音台等设备,这些设备中的可调参数以及控制界面风格和传统法设备基本保持一致,几乎所有的操作都能够在工作环境下进行,甚至是有些操作在传统设备上不能完成。例如,在进行多轨录音期间,常使用调音台,通过数字音频软件上,虚拟调音台对声像和音量等进行定位,便于对其调节。此外,虚拟调音台拥有立体声扩展和均衡等效果器,能够达到所加的效果。因此,学生结合其想法展开声音制作,不仅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对各种声音进行变形处理

 

在数字化浪潮下,构建了全新的影视录音教育模式,实现对声音的创作,通过对多种声音效果予以设计,对各种声音进行变形处理,从而实现对预期的声音制作效果。

 

当前,在数字化浪潮下,能够达到预期的声音制作效果。同时,在声音制作过程中,不能只是限于录制时代,应当对声音进行制作,通过在全新的影视录音教育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充分发挥其创作力和想象力,思考采用哪种素材制作声音,对声音素材中的音头、音尾和余音等进行编辑合成,从而制作出相应的声音。

 

目前,在影视声音创作过程中,科学的运用数字技术,对生活中的音响加以采集,通过实施倒相、变速等操作,进而制作出更加生动形象的声音。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音加以合成,能够创作出另外一种新的声音。例如,在《侏罗纪公园》中,将老虎、企鹅和鳄鱼等声音进行合成,可以制作成恐龙的声音[6]。同时,对声音的音调和长度等予以改变,运用声音逆转的方法,从而制作出全新的声音。

 

三、运用数字音频教学软件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些高校在影视录音教育过程中,加入了数字音频教学内容。通过建设了数字音频实验室,并大力开发操作方便和具有多种功能的数字音频软件。比如,在nuendo实验中心中,安装了nuendo音频软件,该软件主要是进行环绕声、录音和混音等的制作,而且能够完成视频配音配乐工作。由此可以看出,nuendo音频软件作为混音和录音等功能的软件,具有其优势,主要运用于专业影视录音和后期制作等领域。

 

将数字音频制作软件安装在音频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中,常用的数字音频软件有adobeaudition和audiocutpro,对于adobeaudition音频软件而言,其是基于windows平台上比较专业的音频工具,前身是Cooledit,该音频软件具有混录、特效处理和高级编辑等功能,根据波形,然后进行编辑视图和环绕声制作等处理。由于这两种音频软件操作难度小,非录音专业学生很容易掌握,所以是影视录音教育中的主要辅助设备。

 

(二)提高创作能力

 

数学设备和技术在影视录音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学生创造的作品题材范围更加广泛。

 

学生所创造的作品内容不只是局限于记录事件和讲述爱情故事,在数字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下,出现了枪战作品和星球大战等作品。同时,学生在非线性音频工作站中,运用声音能够表达相应的内容,而且在声音制作期间,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

 

对于数字录音而言,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常见的问题包含录音电平较小或大、音频信号混浊阻塞和音频信号信噪比高等,如果存在过载的问题,会产生数字噪声的现象。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数字录音基准电平(ReFLeVeL)设置不正确导致的,在数字录音过程中,所参考的基准电平是-20dBfs,也就是20dBfs=0VU。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过载的问题,在进行录音制作期间,可以采取一次或者是录制两条声轨,对录音电平予以控制,如果一条录音参考基准电平是-20dBfs,那么,另外一条录音参考基准电平应当降低,降低的范围是4-6dBfs。从而形成了过载的备份,进而为可录制高质量的数字声音节目提供了有利保障。

 

总之,在数字化浪潮下,将数字技术和设备等合理的应用在影视录音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尤其是利用数字音频加工站,能够对影视录音教育质量的增强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保障,并提高了影视录音教育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影视录音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在数字化浪潮下,将数字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在影视录音教育,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完善,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为影视录音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9

迎接2008数字年――CBBn2008主题报告会

3月20日,CCBn2008主题报告会在北展剧场隆重召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出席了主题报告会,并作了精彩演讲。

本次主题报告会,CCBn组委会在北展剧场观众厅设立2700人的主会场和400-500人的报告厅分会场,在CCBn品牌建设上营造了全新的形象,为全行业创造了一个更高水平的信息平台。作为CCBn2008的开幕盛典,主题报告会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行业方针政策与发展战略的首选平台,是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前沿技术与年度发展规划的首要时机,也是全行业领略世界广播影视最新进展的盛会。

我国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广播影视发展快速持续,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二是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广播影视发展较为缓慢,城乡差距较大。我国广播影视全面发展的任务很艰巨。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看不好电影电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解决了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广播影视产业开发得到加强,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总局大力推进影视剧、影视动画、付费电视等内容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应当说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仍有不小差距。

广播影视数字化进展明显加快,但离构建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总局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换,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媒体发展。有线电视数字化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加快,地面数字电视、数字高清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经启动,直播卫星已做好技术和产业化准备,电影数字化效果明显,数字声音广播试验取得新进展,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渠道发展迅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迈上新台阶,但仍不能完全适应安全防范和应急保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十六大以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保证全系统日常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防范攻击破坏、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因此,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

努力构建完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确保安全播出、安全传输是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构建能够应对非法攻击破坏、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播出和安全传输不出问题。

努力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努力扩大西新工程的实施范围,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制定工程实施方案,运用多种方式,推进数字化放映覆盖范围,加快建立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体系;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完善现代传播体系,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加强数字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建设,加强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以数字节目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台内制播网络体系,满足多种播出平台和传播手段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积极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大力促进电影数字化;大力发展新兴媒体。

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面向群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等领域企业化转制,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建立富有活力的生产经营体制,推动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和传输网络产业发展;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上市、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努力在影视制作、有线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领域塑造龙头企业,增强我国广电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产业政策,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依法加强监管,推动我国广电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努力构建完善技术监管体系,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管理和服务水平。发展与管理相互依存、有机统一。要维持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作为保障。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体业态不断出现,对广播电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要从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保证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保证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技术监管体系建设,对广播电视实行“全方位、全业务、全频段、全天候”监测,充分发挥监测服务于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和发展的作用,切实为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推动广播影视科学发展

首先,处理好行业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力求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其次,要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都向下一代转换,向综合提供话音、音视频、网络接入等多种业务方向发展,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催生出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新的媒体形式。由于互联网传播无国界,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各国各媒体竞相争夺互联网的新市场。

再其次,要处理好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利益关系,力求做到和谐相处、共赢发展。

最后,要处理好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输手段的关系,力求做到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随着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已进入了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的新阶段。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有不同的定位功能:无线方式是广播电视覆盖的最初手段,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有线电视是城镇居民接收中央和当地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传输转播机构提供节目源的主要手段:卫星直播是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有效手段;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为各种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为计算机等终端提供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由于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互联网也是推动广播电视走出去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明确定位,适度竞争,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现代化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真正实现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目标,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CCBn2008展览会游记

阳春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之时。

北京的三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厂商携带新品在展会上纷纷亮相,这场景不正是像这花开的季节,万紫千红的竞相开放吗?

我把这展会比喻成一个花园,而我也像一个慕名而来的“爱花”之人,和大家一起畅游在这“万紫千红”的世界里,欣赏CCBn绽放的种种精彩。

3月21-23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8)在北京举行。中国乃至全球广电行业迎采了本年度首个重要的广播影视行业盛会。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览会,世界排名首位的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展览会,CCBn2008迎来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参展企业和机构,覆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3个展馆,其场馆展览面积达65000平方米。

2008年,拥有全新品牌形象、持续不断推进品牌建设的CCBn以勃发的英姿、满腔的热忱迎接来自国内外、行业内外的朋友,CCBn在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关注下绽放种种精彩。

奥运展区带来全新体验

奥运展区以“2008――我们的奥运”为主题。展区由中央电视台和CCBn组委会共同主办,以全方位展示2008北京奥运这一盛事的转播方式和体验高清电视为目的,从固定大屏幕到移动终端,全方位展现电视设备在奥运转播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方式,全面揭示数字科技如何运用于奥运转播,让大家体验奥运、感受奥运,充分了解奥运高清的相关奥秘。

数字高清全新亮相

CCBn2008对广电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技术和产品创新成果进行全面演绎。2008北京奥运相关赛事将采用高清电视进行转播,届时高清技术将在广播电视行业得到全面应用,这使高清技术成为2008中国乃至世界广电行业的重要主题。作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部级广电技术展会,推动奥运高清转播,创新高清技术推广是CCBn的责任和使命。CCBn2008期间,世界著名高清广商均参展。从前端制作播出到传输接收整个业务链的高清技术、设备全新登场,展示最新高清技术和产品。

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展区

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展区作为CCBn2008的重要内容,将继续成为展览的最大亮点之一。移动多媒体广播目前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CmmB标准制定者的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已经完成了CmmB各项技术标准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开发出了整个系统端到端的产品,除在北京奥运会相关城市进行技术试验,还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服务。在CCBn2008上,大家对CmmB的最新发展成果有一个全方位、近距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全面感受移动多媒体广播的魅力。

数字新媒体展区和运营商展区再次出击

CCBn2008数字新媒体展区包括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展览内容,将涵盖技术产品提供商、运营商等产业链各环节在内的企业和机构,延续并进一步加深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行业及各重叠领域内运营模式的探讨。促进广电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运营商展区以付费电视运营商(频道运营商)、数字新媒体(网络电视、手持电视、移动电视)运营商为主。他们是中国付费数字电视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推动者,而该展区的设立也成为中国付费电视和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好的信息。

广播影视科技展区展示科技成果

CCBn2008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举办时“广播影视科技展”,全方位展示中国广播影视行业以数字化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全面促进中国广播影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成就。

影视行业数字化篇10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视制作;方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J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6-0024-02

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直接改变了影视作品的特性,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使影视作品的制作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正如卡梅隆所说这是一场数字文艺复兴运动。在影视制作中使用数字技术,可以极大地简化影视作品制作工序,在人员分配中,制作者可以将导演、摄影等职能集于一身,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造思想,将自己的创作意图更好地融入作品,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制作时间,为影视制作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认为:“我在发展数字技术方面的主要兴趣在于能加快电影制作的过程,从而使我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我的想法。我一直致力于改进我在电影制作方面的能力,因为主要的电影制作过程仍然停留在19世纪。数字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它可以使电影制作人员更富有创造力(无论是在特殊效果还是在后期制作方面)并且使电影制作工作更加轻松。”

1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发展中的方向

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技术又有不同的分类,只有在其相应的领域内才能实现技术功能的有效发挥。数字技术的普及为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还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导演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3D的影像处理,通过虚拟数字影像,不仅能够实现人们对影视的想象空间,还能降低影视作品的成本投入,同时数字技术还为影视制作带来了便利,如增加了剪贴画修改的灵活度。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大量运用,使一些超高难度及超现实的表演手法呈现在人们面前,对于一些小成本的作品制作也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改变了影视制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技术的革新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力需求,还减少了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依赖,如震惊世界的第一部3D电影《阿凡达》就大量地运用了数字技术;

2)在影视制作数字技术中,影像跟踪与修整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产物。这种数字技术主要适用于三维数字技术与传统拍摄的共同领域。mokey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软件,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完成影视制作的动态抠像,这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影视制作的时间,是传统技术不能比拟的;

3)使用matchmoverpro4.0自动化3D追踪工具,不仅能够增强影视原始文件的处理功能,更能加强与三维数字技术的有效利用。近几年这种数字技术在电影、广告中被广泛使用,呈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2数字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

随着影视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电影行业呈现出百家齐放的现象。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视作品的特点、风格、品质的好坏都受到拍摄技术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影视制作也呈现出多元化,进入了数字技术时代。

2.1数字技术贯穿于整个影视制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利用到数字技术,在影视素材,影像储存,影视合成等各个环节都有效地利用了数字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还减少了拍摄成本。

1)在影视素材创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数字技术主要是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影视镜头中的景物可以由无数个独立拾取、记录和处理的影像元素来合成,以此增加制作者的想象空间,增强创造力。目前大多数影视素材都是先通过拍摄,然后运用专业的采集技术转化成数字素材进行特效加工,甚至有的影视作品整体都是编辑技术创作的。在这些影视素材中又分为不同的种类:静态素材、动态素材、声音素材等;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影视制作中的影视材料的存储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从原来的胶片、磁带存储逐渐转变为了数字硬盘存储技术。目前常见的影视材料存储设备主要有三种:磁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这些存储技术的普及,极大地减少了影视制作的时间,为影视制作增添了便利;

3)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合成技术在整个制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多种原始素材通过数字技术的特效手段进行混合处理,主要包含对图像的抠像、叠加等,这些技术手法在卡梅隆的《阿凡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数字技术丰富了影视作品的内容

影视作品主要是通过图像和声音向受众传递信息,从而激发受众的情感。影视作品中的图像是影视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的图像获取主要是用摄像机,在加上一些模型技术等,随着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传统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满足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这些因素的存在迫使影视制作者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积极融入到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影视作品画面更逼真,模拟环境更真实,而这些都是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的。

数字技术已经适用于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不仅提高了影视制作的质量,缩短了拍摄时间,减少了拍摄成本,还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全面的发展空间。将大量的影视素材通过专业的数字技术进行后期处理,使制作工作由繁琐变的简单,完善了影视制作的工艺技术,丰富了影视作品的内容。

2.3数字技术为影视制作开辟了新道路

上个世纪90年代除美国的几部数字技术的电影大卖外,全球影视行业都处于低迷时期,这更显示出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重要性。目前以3D数字技术为主的影视作品无不大卖,给投资方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在经济利益和信息时代的召唤下,影视制作普遍采用了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丰富了人们的创作方式,转变了制作理念,还将影视制作引领上了全新的道路。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人们对更高层次影视艺术追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技术的运用,让影视制作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简便,同时还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开启了影视制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m].ContempoRaRYCtnema,2003(3).

[2]王孝锦.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m].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3).

[3]李兴亮.关于数字技术与影视创作观念的冷思考[m].社会科学家,2010(5).

[4]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m].现代传播,2009(2).

[5]苏凡博.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武侠电影特技[m].电影评介,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