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9:27

量子计算定义篇1

【关键词】自动问答;相似度;匹配;权重

0引言

自动问答系统(automaticQuestionandansweringSystem),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一个热点问题,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自动问答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检索需求,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不同专业领域或开放域的自动问答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1)聊天机器人:采用自然语言的方式回答用户提问的问题。原理是在对话库中搜集各种句型和模板,然后提取用户的问题中的关键词,然后检索对话库,主要通过模式匹配的技术来检索问题最佳答案。

(2)基于知识库的自动问答系统:采用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对用户提问的问题在知识库进行检索问题的答案。由于此类型的问答系统利用了自然理解技术,并且是基于知识库的检索,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智能回答。但是,由于该类型的自动问答系统依赖于知识库,所提问的问题必须限定在知识库的范围内,一旦在知识库的范围外,系统的答疑性能就会很低,甚至为0,此类自动问答系统经常会出现知识库瓶颈的情况。

(3)问答式检索系统:用户采用自然语言的方式提交问题进行检索查询,此类系统是从系统的文档集合或者互联网中检索出相关的文本或者相关的网页,并将这些文本或者网页返回给用户。目前典型的问答式检索系统有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Start问答系统、密歇根大学开发的answerBus问答系统、美国askjeeves公司的askjeeves检索系统等等,此类系统虽然允许用户以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提问,但是返回的结果只是相关的网页,并没有以自然语言方式把答案返回给用户。

1问答系统多种算法的特点

传统搜索引擎中用户提交查询关键字以后,搜索引擎返回一系列与关键字相关的网页HtmL文档,之后用户需要从大量文档资料中白己搜寻合适的信息;自动问答系统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问题进行处理,直接以简单的文本语句为答案进行返回,用户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得问题的结果。返回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简单化使得自动问答系统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自动问答系统传统的处理方式为:首先,对用户提交的问句进行分析,主要进行汉语分词、句法分析等基础工作:然后使用分析后的问句在给定的文档集中进行检索,返回初始的结果集合;最后处理返回结果集,主要是采用信息抽取技术,挖掘出结果集合中与问题相关的结果。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返回用户满意的结果,但是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较大的查询延迟。在自动问答系统中加入常问问题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状态。问题集中包含了用户提问频率较高的问题以及其对应的答案,当用户提出问题后,系统首先查找FaQ问题库集,如果库中存在问题,则直接返回问题答案,这样可以大大缩减用户查询的延迟,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地解答疑问的途径,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句子相似度计算在自动问答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户问句与常问问题库中问句的匹配,指用户的问句与常问问题库中的问句进行相似度计算,如果相似度计算的结果满足一定的值则说明了两个问句表达了类似的含义,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它们共享同一答案,可以直接将问题库中答案返回给用户。

经过多位学者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问答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欠缺[2]:(1)在分词方面采用基于词典的分词算法,或者借助于现有的分词工具如中科院的iCtCLaS,前者是能够准确划分专业词汇以及组合词汇,但是经常会出现某些词在词典中没有找到,有的学者把这种词叫做未登录词,导致不能正确的分词,而后者即借助于现有的分词工具不能准确划分专业词汇以及组合词汇;(2)在计算词语相似度方面采用基于《知网》的语义相似度,或者采用基于领域本体的概念相似度,而这两种计算词语相似度方法各有优缺点,前者对于专业词汇之间的语义相似度,特别是专业组合词汇的语义相似度不能准确的计算,因为《知网》没有搜集专业组合词汇;同样后者对于常用词汇的相似度的计算也有不足。

2句子相似度算法

句子相似度计算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一项基本而核心的工作。它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基础工作的地位,决定了句子相似度计算的重要性,它被广泛应用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它的研究工作的开展状况对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的学者将句子相似度计算应用于机器翻译中,用以找出类似的译文;还有的算法将句子相似度计算用于常问问题库的问答系统中,通过相似度计算找到目标问句的答案;同时还用于信息检索领域,用来查找与目标检索相似的句子等。

传统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3],这三种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一种是基于关键词信息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tF一iDF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文档映射为向量空间中的一点,这个点的坐标由文档中相互独立的词条组构成,坐标的值为文档中的每一词条,依据它在文档中的重要程度被赋予的权值w,即(wl,w2,…,wn)为坐标值。这样就构成词条矢量,从而把向量空间中的矢量匹配问题用来解决文档信息中的问句匹配问题。句子的相似度与向量空间的夹角成反比,即向量间的夹角越大,句子相似度越低,夹角越小,句子相似度就越高。向量空间模型的tF一iDF方法是对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的方法,要使统计效果很好地表现出来,句子中包含的词语数量需要足够得多,相关的词语才会重复出现,因此这种方法是以大规模语料做为基础的。另外,tF一iDF方法对于同义词以及一词多义情况计算效果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只考虑了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统计信息,而没有考虑词语蕴含的语义信息。

基于语义信息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句子的词语相似度从而得到句子的相似度[4]。句子词语的相似度通过计算词语对应的概念在概念层次体系结构中的距离得到的,概念间的距离又由概念的上下位、同义和反义关系得到。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计算句子相似度时两个句子中的词语间需要具有一定的语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建立在它们在概念间的层次网络中存在一条通路这样的假设基础上。基于语义信息的方法需要依赖于比较完备的大型语义词典,这些词典是按照概念间层次关系组织的。在英文方面,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语义词典有wordnet等;汉语方面有《知网》(Hownet)《同义词词林》等。基于语义信息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会因为语义词典的不全面和未登录词语义代码的缺失而给计算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另外,基于语义信息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在计算句子相似度时,没有考虑句子的结构信息,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最大匹配法,准确率还没有达到使人满意的程度。三是基于句法结构信息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基于句法结构信息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又可分为结合词序的方法和基于句法结构分析的方法。结合词序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基于编辑距离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基于句法结构分析的方法典型的是基于语义依存的句子相似地方计算方法。这种基于句法结构信息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在计算句子相似度时把句法结构信息纳入相似度计算中,对句子理解更为充分,理论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缺陷主要在于算法的正确性与句法分析技术的正确率祸合性太强,而现在句法分析的技术还有待完善,从而导致该种方法的准确率难以提高,使得方法实用性不强。因此,针对现有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即综合多特征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在计算句子相似度时综合考虑句子所包含的词语信息、词语的语义信息和句法结构信息,利用句子的深层信息和表层信息,加权整合特征权值,对目前句子相似度计算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合多特征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在计算句子相似度时综合考虑了句子的词形信息、词语语义信息和句子的句法结构信息这三个层面的信息,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首先,计算句子相似度时可以分别根据句子的任一方面信息进行计算,并且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研究也比较成熟。也可以将句子的某些方面的信息综合到一起来计算句子相似度,利用编辑距离和依存文法结合来计算句子相似度。由此可见,综合多特征是可行的。其次,综合多特征是合理的。因为采用某一方面的信息计算句子相似度,其结果是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的;而采用多特征综合的方法可以在某些场合弥补这种不足。最后,综合多特征有时是必要的。在计算句子相似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语料特征,利用不同的句子信息来计算句子相似度,而不应该一层不变。比如:在有的领域,语义信息有很大的作用,基于语义信息的句子相似度方法正好可以解决这种问题;而在另外的领域,词形信息有很大的作用,基于关键词信息的方法效果不错。因此,针对不同性质的语料中,各信息侧重不同的特点,有必要把多元信息综合起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权重来处理更为广泛的语料[5]。

3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多特征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综合多特征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在计算句子相似度时综合考虑了组成句子的词形信息、词语语义信息和句法结构信息,利用句子的深层信息和表层信息,通过加权整合特征权值的方式,以期达到提高句子相似度计算准确率的目的。为此,在计算两个句子的句法结构相似度时,将综合多特征的句相似度计算方法应用于计算机领域问答系统的FaQ问句匹配中,从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卜文娟.基于概念图的中文问答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0.

[2]夏天,樊孝忠,骆正华,等.改进编辑距离算法与汉语句子相似度计算[C]//中国科协第2届优秀博十生学术年会.苏州:2004,444-449.

[3]胡国全,陈家骏,戴新宇,等.一种基于实例的汉英机器翻译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4):900-903.

量子计算定义篇2

摘要:云计算的出现,对于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灵活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化,信息的平台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云计算技术以及电子政务平台应用云计算的必要性,接着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云计算;数据存储

引言

云计算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阶段,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数据的计算、存储提供了赖以支撑的技术基础。云计算的发展为大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广泛应用于企业、社会、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上的应用。

自从云计算的理念被提出来,它已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话题与趋势,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如陈全、邓倩妮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云计算的定义并总结出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而且对云计算和其他超级计算进行了比较;罗军舟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定义了云计算,并对资源服务做出了解释,具体介绍了云计算的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并对云计算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吕元智详细说明了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意义,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然后给出了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思路;林崇责则主要侧重于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架构和功能规则,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画出总体框架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详细阐述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顶层设计,并对如何建设平台服务提出了意见;章泽昂强调了建设一个平台的架构及运作模式;张慧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构建一个平台的几个步骤;陆海虹分析了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意义,从设计原则、结构框架及具体设计等方面对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进行了阐述。可见,目前针对云计算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云计算的应用做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对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面做出系统性的分析或者给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因此本文将从建立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必要性入手,详细说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可行性及具体的应用构架。

1、云计算概述

1.1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的定义至今为止仍没有统一,不同的组织专家往往关注于云计算的不同方面,给出不同的定义。目前已有超过25种关于云计算的定义。例如,美国知名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利用internet,为海量用户提供高扩展性、高可靠性的计算方式。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实验室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云互联网定制it资源共享池,并根据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其中it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及应用服务;这些it资源只需要很少的管理和交互工作就能做出快速的部署和响应。随着云计算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云计算的相关定义还在不断更新。

在电子政务应用领域,政府将税收、桥梁、道路、审批等职能通过数据交换连接到服务云中,并且通过云计算实现各自的资源共享。云计算将政府整合在一起,公民上网不需要单独与税务局和内政局打交道,为公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云计算让这种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2云计算核心技术及应用

根据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可将云计算分为三种服务模型,分别是:软件即服务层(SaaS)、平台即服务层(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下面将简略介绍一下各服务模型所涉及到的核心技术。

(1)平台管理技术

平台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数量庞大并且分布广泛的服务器,为整个系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并且它能够协调各个服务器,使业务开通和部署更加协同化、便捷化,同时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手段及时发现并恢复系统故障,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2)虚拟化技术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实现软件应用的封装,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器的私有化,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它还可以将若干资源整合到一个虚拟机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3)海量数据分布存储与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处理的是分散在互联网中海量数据,因此,管理大量的数据需要用到数据管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即要考虑数据的存储性能,又要保证其可靠性和可用性,因此采用的是分布式的存储方式。

谷歌的非开源的GFS(GoogleFileSystem)和Hadoop开发团队开发的GFS的开源实现HDFS(HadoopDistributedFileSystem)是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存储主要技术。HDFS的数据存储技术应用于雅虎、英特尔的“云”计划等it厂商。谷歌的Bigtable是数据管理技术的标志性应用。

(4)编程模型

云计算上的编程模型应该尽量简单,让用户能够轻松地编写适合自己目的的简单程序。

目前有代表性的是Google开发的map-Reduce。map-Reduce模式由map(映射)、Reduce(化简)两个阶段组成,先运行map函数,对数据块进行运算,生成数据集合,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集合保存在map函数节点上,再通过Reduce程序读取并合并中间结果(如图1)。

1.3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云计算应用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推动了电子政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着信息安全、资源共享费用高、办公效率低等问题,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解决电子政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十分必要。

(1)云计算有助于保证信息安全。在云计算模式中,电子政务的数据可以集中存储在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电子政务各部门可以规定数据共享级别,并交由数据中心的管理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资源共享安全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信息安全。

(2)云计算有助于减少建设成本。在云计算模式中,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获取自己需求的知识、信息、服务,硬件的配置和更新则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有效减少了建设成本。

(3)云计算有助于维持电子政务均衡发展。在云计算模式下,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整合、完善现有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还可以支撑今后更多的新业务。信息化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及部门借助该电子政务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确保电子政务实现均衡发展。

(4)云计算有助于满足电子政务的个性化需求。在云计算模式下,为电子政务提供了一个全方位高效的交互环境,政府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用户要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微博、微信、百科等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从而有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2.1可行性分析

云计算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率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可行性分析如下:

(1)理论基础分析

从理论基础上来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科学可行的。目前在理论层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支撑体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于2009年7月提出并了被广泛接受的云计算定义。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子政务有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朱宇、邵波、陆海虹、林崇责、罗海驰等都发表了相关论文。

(2)技术条件分析

对于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计算机来说,不得不实时地处理来自大量用户的处理请求和业务应用程序的运行结果。这样的处理,可以通过虚拟化和分散处理两种技术来实现。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和it机构已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体系。如amazon提供的云服务amazonwebServices;用友提供的全方位云服务。从技术条件上来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切实可行的。

(3)实践环境分析

云计算服务市场发展迅猛,某些原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Google、amazon、saleforce.com、微软公司都在积极的研究和部署云计算,并且他们的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如亚马逊于2006年推出了awS服务,帮助其他公司利用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设备去运行网络应用;另外,我国也在积极开展云计算的研究,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为云计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环境。

(4)经济成本分析

从经济成本上来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可行的。云计算将政府部门服务器所担负的任务交给有数万台服务器集群所构成的巨大数据中心来负担,这样一来设备的运用和管理所花费的总开销会大幅度消减。这样,就形成了支持云计算低价格服务的结构。另外,云服务提供商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节省了维护费用以及时间成本。云计算的压倒性低价格打破了传统的费用体系。

2.2建设原则

目前,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势头迅猛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国内的技术水平不够发达,在电子政务领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及完全可遵循的建设模型。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际情况及其他学者的论著,总结出一些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基本原则。

(1)掌握全局,详尽计划。

了解并掌握当前电子政务业务发展情况,做好总体规划,分阶段多目标的完成平台建设。

(2)高效整合现有资源,效益最大化。

有效整合现有的硬件、软件资源,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确保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3)做好前期论证及试点。

在具体构建工作过程中,进行前期的论证及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构建工作稳步推进。2.3应用构架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结构基本包含资源管理层、虚拟层、应用管理层、业务表现层。图3给出了建设云计算化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基本结构,但是这个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硬件设施情况以及软件技术不断更新的。具体包括:

(1)资源管理层,包括资源池层以及物力资源层两部分,负责数据资源和数据整合(访问、提取、过滤、综合);

(2)虚拟层,主要有虚拟服务器及虚拟网络两部分构成;

(3)应用管理层,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协同政务与决策支持、政务应用系统,具体负责各种软件服务、系统功能以及网站网页;

(4)业务表现层,主要负责因特网、政务内网以及政务外网之间的业务往来。

结构详见图2所示。

3、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未来电子政务平台构建的基础,它向各级政府提供节约化、智能化、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利用这个平台,政府各部门可以提高其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均衡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2]罗军.云计算:体系构架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32(7):3-21

[3]吕元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J].信息系统,2010,33(4):106-109.

[4]林崇责,黄炜.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2,8:63-64.

量子计算定义篇3

摘要:internet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种新的更加高效的财务与管理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同时也给企业会计系统带来了一场全方位、根本性的革命。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电子商务主要指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web进行的全部商业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其交易产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房屋、汽车、家具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计算机软件、多媒体产品、专业数据库以及电子出版物等。人们一般将这些电子数据产品形象地称为数字化产品。由于电子商务的商品交易方式、流转程序、支付方式等与传统商务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它的出现和应用给会计界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对传统的会计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

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会计假设的提出,对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电子商务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这四项假设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使之能够满足互联网上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1.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只有在这个假设基础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才有了空间归属。然而,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来的虚拟企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其“主体”是寿命与空间随时间而变化的松散联盟。对为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而组建的虚拟企业,其会计主体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即相对稳定的联盟体;但对临时组建的寿命短暂的联盟,其会计主体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2.持续经营假设是主体在今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不存在清算与破产的可能。企业资产价值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用现行市价;收入与费用的确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对随时可能解散的虚拟企业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将面临挑战。一般而言,虚拟企业的收支在同一交易期间完成,收付实现制相对权责发生制更为合理。此外,对所有会计要素均来自各成员方的虚拟企业而言,采用现行市价法作为计价基础会更好地反映该联盟会计要素的现实质量状况,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3.由于电子商务基于高速网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虚拟企业就有可能解散,会计分期假设也面临挑战,因而以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更适合虚拟企业。电子商务对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相对传统要求也提高了,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计量,货币出现无纸化的趋势。此外,电子商务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应变能力、服务质量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等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信息社会产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却无法用货币计量,因而在计量方面,应附加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与报表的附加说明。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趋于多样化,“会计频道”的产生让每个网络用户按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系统中各种模块进行财务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操作。如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选择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公允价值等不同的成本计价方法;选择趋势外推法、线形和非线形回归法等不同的成本和销售利润预测模型。由此生成的财务报告是多元化的动态报告,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的多元化需求。

电子商务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和会计实时报告系统实现了会计核算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会计信息的获取从期间分割走向链状的滚动循环。长期以来,会计部门封闭式处理财务信息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会计信息共享程度增加,企业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及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沟通,外部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随时上网查询企业实时财务状况,这种信息资源远程处理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报告与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滞后状态。同时,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结构转化为扁平组织结构,封闭式等级制企业制度被开放式网络化企业制度所取代,会计机构得以精简,会计核算趋于集中,即使子公司分布于世界各地,母公司只需要网上点击即可获取各子公司的会计资料,无需在子公司设立会计部门,所有的核算可以集中于母公司进行。因此,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及时、完整,财务信息双向交流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电子商务时代会计面临的问题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在:(1)原始会计信息虚假。内部人员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在传递之前是虚假的。(2)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使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保密的会计信息泄露,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4)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急需会计专业的技术人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否则财务业务流就会因此减慢,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此外,会计还面临人力资源会计的构造、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计价等新课题,这也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创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云芝: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情报杂志,2002(1)

量子计算定义篇4

关键词:excel流量泥沙计算

电子表格excel有很多版本,现在以使用最广的excel2000在北洛河头水文站的使用,来谈谈它在水文要素计算中的应用。

1.excel2000的运行

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98、windowsme、windows2000、windowsXp。硬件环境:一般现在的计算机都能满足,只要能安装windows98即可,没有特别要求。除安装excel2000外,还应安装VisualBasic6.0。这样就可以创建自定义函数解决数据处理上的一些问题。

2.问题处理

以前西安水文局就有人将excel制作的电子表格用于水流沙计算。目前为提高资料精度《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中规定水文数据采用“四舍六入,逢五奇进偶舍”的方法处理,同时还限制了相应的有效数字位数。这对于用电子表格计算水文资料提出了高的要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利用VisualBasic编写的自定义函数和excel内置函数来解决数据处理问题。其中对“四舍六入”的处理自定义函数为:

Functionjinghe(numasDouble,DiGasByte,optionaltorVasBoolean)asVariant

Dimtemp1asDouble

DimtFmasString

Dimtemp2asString

DimtempoffasDouble

ifnum=0then

temp1=0

temp2="0"

GotoexitFn

endif

with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

ifnum<0.1then

DiG=DiG-1

endif

tempoff=abs((--Right(num/10^(int(.Log(abs(num)))-DiG+1),2)=0.5)_

*((--Right(int(abs(num)/10^(int(.Log(abs(num)))-DiG+1)),1)_

mod2)=0))*10^int(.Log(abs(num))-DiG+1)

temp1=.Round(abs(num),-(int(.Log(abs(num)))-DiG+1))

temp1=temp1-tempoff

trn=trnand(10^int(.Log(temp1))=temp1andtemp1>abs(num))

ifDiG>14andtrnthen

temp2="有效位数不能太多"

GotoexitFn

endif

ifDiG=1andint(.Log(abs(temp1)))=0andnottrnthen

tFm=""

else

ifnot(DiG=1andint(temp1)=temp1andnottrn)thentFm=tFm&"."

tFm=tFm&.Rept("0",DiG+abs(trn)-1)

endif

tFm="0"&tFm

ifint(.Log(temp1))<0then

tFm=tFm&.Rept("0",-int(.Log(temp1)))

elseifint(.Log(temp1))>0then

tFm=tFm&"e+###"

endif

temp1=temp1*Sgn(num)

temp2=.text(temp1,tFm)

endwith

exitFn:

iftorVthen

jinghe=temp2

else

jinghe=temp1

endif

endFunction

自定义函数形式为:jinghe(数值,保留有效位数,返回文本或数值),其中根据头站特点对数值小于1时的情况已作了设定,在流量、泥沙数据计算过程中应用良好。

3.流量、输沙率计算

用excel创建流量计算表(详见附表一“头(四)站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其中在宏中加入以上自定义函数,在计算中符合四舍六入的要求,表下方的统计栏极值挑选采用max函数在测得水深、测点流速中自动挑选。一般一个站的测流垂线基本固定,这样再次使用只需把起点距、测得水深、信号个数、历时输入表格中相应空格,流量就会顷刻算出,完全符合规范要求。输沙率计算(见附表二)比流量计算简单,方法基本同流量计算。

4.关系曲线检验及标准差计算

按照《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规定水位流量、单断沙关系曲线,关系点在10各以上就必须进行三种检验和标准差计算。利用excel表格制作计算表(见附表三、四:头(四)站2005年单断沙关系曲线检验及标准差计算表,水位流量与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点据数n统计采用CoUnt(B5:B34),正负号统计采用CoUntiF(G5:G34,"+"),计算过程采用了四舍六入自定义函数。再次使用时只要输入断沙实测和查线点据,第二张的标准差、不确定度计算立马产生。

量子计算定义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计算教学策略图标计算

随着很多地区中考化学分值下降,方方面面都认为化学地位降低了,有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在化学计算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中考对化学计算的难度要求并没有显著降低,反而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泰州地区的计算题与科学探究、实验结合一起考的趋势。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初三化学计算的教学与复习,谈谈看法。

一、简单计算,理清概念

化学式方面的计算,一般是简单计算,这些简单题的计算要让学生理清概念的基本意义。

1.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在计算中往往不是直接考计算的结果,而是要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也就是答题时不需要浪费时间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只要抓好核心点单位的理解。教学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及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时,让学生理清化学式中各种数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数字,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

2.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这是因为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这是因为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这些简单题较多地在选择题中出现,做题时往往不需要计算,但是一定要搞清楚不要把原子个数比误作质量分数比,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二、图表计算,分类指导

图像计算题是将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和量的变化规律巧妙地表现在图像的变化上,是质变、量变、图像三位一体,其本质是函数关系式与坐标系中的图像一一对应。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初中最常见的图像计算题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金属和氢气之类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作标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计算混合金属中某金属的质量分数。这类题的重点要搞清楚哪些金属与酸反应,哪些不反应,也就是说要牢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特别告诫学生铜是不反应的,铝的方程式和其他有所不同。第二类是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要指导学生看清楚沉淀(气体)是一开始出现,还是一段时间后出现,为什么这样,挖清图像背后代表的意义。这类计算考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最常见形式。又以两种常见形式为主,常见形式一是a、B两种物质只有一种与第三种物质反应且生成的溶质之一和不参加反应的是同一种物质,因而在计算时千万不要忘记两部分相加,有时也有可能是a、B两种物质与第三种物质都反应,但反应有先后关系。

表格计算题是将化学知识与表格数据有机结合,它是从量的方面直观地反映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它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数据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故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主要如下:表格给出的数据有时变动反应物中一个量,学生不会确定参照对象,对比分析找出正好反应的一组数据或确定其中一种反应物是否过量的问题;有时两个量同时改变,学生不会对比分析确定两种物质正好反应的质量比。其实这类题的焦点就是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成正比的关系确定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哪种反应物过量的问题。老师讲了若干次,学生遇到了还是不会解,这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鲜明的实验现象不仅让学生感到兴奋,觉得信服,而且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我做了,故我记得了。

对图像计算题和表格计算题进一层次探究,可让二者进行转化。让学生找出表格与图像之间的相互联系,再把图像转化为表格形式,或把表格转化为图像。通过表格和图像相互转化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智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上学生便能轻车熟路。

三、综合计算,抓住方法

任何综合计算可以说是由基础题构建和演变过来的,所以计算题要重视基础计算题。基本题侧重基本概念、规律的运用,注意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的规范性,特别提醒学生在设时要设质量为x,不要加克,下面关系式和比例式要加克。进行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教学时,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方程式的质的意义和量的意义,强调方程式中配平系数的作用,抓住系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等效关系这个要点,弄清这些关系后,学生就可顺理成章地进行计算。

其次,综合计算时,重点不要只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双基进行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归纳总结解题规律、技巧上。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正确解答计算题。

总之,通过应用上述策略,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计算题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了轻松高效的快乐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项秀芳.九年级化学基本计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学教学参考,2013(08).

量子计算定义篇6

“位移转换”一文认为:“功的定义中的位移s指的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如果力是直接作用到物体上,那么作用点的位移就是物体的位移;如果力不是直接作用到物体上,那么作用点的位移就不是物体的位移.”

笔者认为,原文将力分为直接与间接作用到物体上两种类型讨论做功误解了功的定义;原文对在计算恒力做功时将“作用点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相互转换的条件认识不足.这样会使一部分中学老师对功的定义感到疑惑或者将功的基本定义与做功的一些运算方面的技巧相混淆.为此,笔者想就这两方面的问题与原文作者做进一步探讨.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1关于功的定义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对功最普遍的定义是:力与受力质点位移的标积.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力对物体做功,实际上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此力是指施力物直接作用于受力物上的力.此力既可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作用在受力物体上,也可以场为媒介的方式作用在受力物体上,力与力的受力物应一一对应,力与被力所作用的质点(可模型化为质点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可视为质点的点部位)的位移也应一一对应.由此,一个力只应对它直接作用的物体做功,不应对其它的物体做功.若力以其它有质量的实物为媒介(比如绳子)作用于研究对象,那么在力的传递过程中施力物与受力物改变了,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能随之而变化了.“位移转换”一文作者将做功的力分为直接和间接作用于物体两种情况来讨论问题,容易让人对功的定义产生误解.

2关于转换求功存在的问题

原文分别列举了三个例题来说明如何将“物体的位移”与“作用点的位移”相互转换而求解功.我们以原文例1为例来分析问题.为方便读者,将原文该例的题目及解答转录于下:

原文题目如图1所示,一恒力F作用到绳上o点,并通过绳拉动物体沿水平面发生位移为s,已知始末两个状态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θ1和θ2,求此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功w(定滑轮和物体均可以看成质点).

原文解答设定滑轮的高度为h,则有

由(1)可以看到,力F是以实物绳子为媒介作用于研究对象,由上述第1点分析可知,若力在传递过程中施力物与受力物改变了,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能就随之而变化了,因此F通过绳子传递给研究物体的力F绳大小不一定相等.为了将不同的力所做的功区分开,我们不妨另作图(2).由图(2)可知,F所做的功为w=FL,绳子对物体的拉力F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θ2θ2F绳dscosθ.F是恒力,计算F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而F绳是变力,计算F绳所做的功比较复杂.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且不同的力对应着不同的位移,因此计算出的做功数值w与w′不一定相等.

但是我们知道,功的概念反映了受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力在空间的积累作用.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决定和量度能量的变化,或者说功是能量变化或转化的量度.若某一个力做功的数值和另一个力做功的数值相同,则实质是指某一个力做功引起的能量的变化量和另一个力做功引起的能量的变化量相同.因此,只有在这两个力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量完全相同时,才可将计算此力所做的功间接转化为计算另一个力所做的功.

原文例1中的拉力F所做的功产生的能量效应可以使绳子具有动能、使滑轮与绳和轴摩擦生热、使物体具有动能、使物体与地面摩擦生热等,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F绳所做的功只能使物体具有动能、使物体与地面摩擦生热等.由此可见,F所做的功大于F绳所做的功.为了计算变力F绳所做的功,若是能按照原文将物体的位移s与作用点的位移L相互转换来求解,则可使运算变简单,但需要注意转换计算的前提条件必须是:F绳所做的功产生的能量效应和F所做的功产生的能量效应完全相同!因此必须在题设中附加上必要条件:忽略滑轮与绳的摩擦且不计绳子的质量!只有在此条件下,无论物体做何运动,拉力F通过绳子传递给研究物体的力F绳大小始终不变且等于F,恒力F与其作用的绳子上的点部位的位移的标积和力F绳与其作用的物体的位移的标积在数值上才会相等.原文在例题1中并未说明是否不计滑轮与绳子的摩擦,是否不计绳子的质量,所以不可直接将恒力F所做的功当成是F绳所做的功.

量子计算定义篇7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其次分析了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最后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 

 

在电子技术中应运中,近似计算贯穿其始终。然而,没有近似计算是不可想象的。而精确计算在电子技术中往往行不通,也没有其必要。尽管近似计算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但这个误差控制得好,不会对分析其它电路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掌握,特别是如何应用近似计算。 

在工作点稳定电路中的应用要进行静态分析,就必须求出三极管的基电压,必须忽略三极管静态基极电流。这样,我们得到三极管的基射电子的相关过程及结论。 

 

二、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器件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其机理和现有的电子元件截然不同,理论方面有许多量子现象和相关问题需要解决,如电子在势阱中的隧穿过程、非弹性散射效应机理等。尽管如此,纳米电子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还在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电路相关的纳米电子技术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要继续把现有的硅基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采用外延、光刻等技术制造新一代的类似层状蛋糕的纳米半导体结构。其中,不同层通常是由不同势能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构建成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这种结构称作“半导体异质结”。 

(2)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纳米器件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另一种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可能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尽管,purdue 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该技术何时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仍无法断言。 

(3)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的电子“芯片”是未来纳米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它可以为具备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但是,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如何用这种器件组装成超高密度存储的量子效应存储器阵列或芯片同样给纳米电子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纳米计算机的“互连问题” 

一台由数万亿的纳米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成纳米计算机注定需要巧妙的结构及合理整体布局,而整体结构问题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互连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计算结构中信息的输入、输出问题。纳米计算机要把海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需要有特殊的结构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而纳米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现有传统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纳米计算机导线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导线与纳米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急需解决。 

(5)纳米 / 分子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性能分析模拟环境 

当前,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多尺度计算、计算机并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已取得快速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能够完成纳米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模拟虚拟环境,并使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获得虚拟的体验已成为可能。但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算法的效率等问题,目前建立这种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虚拟环境还存在巨大困难。 

 

三、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和集成电子技术手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了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的第5类集成电子技术手册并不存在,大多数电子技术手册基本上位于第4类及其以下的水平。需要声明的是,各类电子技术手册虽然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各有优点,较低级别的电子技术手册目前仍然有着各自的应用价值。由于类以上的电子技术手册在信息的组织、管理、传递、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简单的说,电子技术手册就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为了获取信息的方便,数字化后的数据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提供给用户的形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发展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来进行的。 

 

四、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同一周期现象的两个参数,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两者可共用的一个基准。 

1952 年国际天文协会定义的时间标准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而建立的,分别称为世界时(ut)和历书时(et)。这种基于天文方面的宏观计时标准,设备庞大,操作麻烦,精度仅达10- 9 。随着电子技术与微波光谱学的发展,产生了量子电子学、激光等新技术,由此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频率标准——量子频率标准。这种频率标准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作为频率标准。目前世界各国相继作成各种量子频率标准,如(133 cs)频标、铷原子频标、氢原子作成的氢脉泽频标、甲烷饱和以及吸收氦氖激光频标等等。这样做后,将过去基于宏观的天体运动的计时标准,改变成微观的原子本身结构运动的时间基准。这一方面使设备大为简化,体积、重量大减小;另一方面使频率标准的稳定度大为提高(可达10- 12 —10- 14量级,即30 万年——300 万年差1 秒)。1967 年第13 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一秒等于133 cs 原子基态两超精细能级跃迁的9192631770 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该时间基准,发展了高精度的测频技术,大大有助于宇宙航行和空间探索,加速了现代微波技术和雷达、激光技术等的发展。而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为长度计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总之,在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在当代高科技产业日渐繁荣,尖端信息普遍进入我们生活之中的同时,国家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我们科技工作者对新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说,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不足为虚的。 

 

【参考文献】 

[1]张凡,殷承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01)。 

[2]李建《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j],《汽车运用》,2006(09)。 

量子计算定义篇8

关键词:主观试题;多因素;自动评阅;语义相似度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09-04

Studyofautomaticmarkingmethodofsubjectivequestionsbasedonsemanticsimilarity

DangLiqiong1,2,Liuwenhui3

(1.ShanXiSpaceflightemployeeUniversitySchoolofComputerScience,Xi’an,Shanxi710100,China;

2.Xi’anShiyouUniversity;3.95092units)

abstract:itisbecauseoftheautomaticmarkingofthesubjectivequestionsinvolv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patternrecognitionandcomputerunderstandingofnaturallanguagethathasbecomeadifficultyoftheautomaticmarkinginthedesignofpaperlessexamination.Bysimulatingthebasictrainofthoughtofthemanualmarkingintraditionaltest,automaticmarkingofthesubjectivequestionsisdividedintothreepartswhichareconstructionofknowledge,calculationofconceptsimilarityandhandleofsentenceofstructure,thenakindofimprovedmulti-factorsemanticsimilaritycalculationisintroducedtosolvetheconceptsimilarity,finallyacomputerautomaticmarkingmodelofsubjectivequestionsisdesignedindetail.practicaloperationresultsshowthatseventypercentofthetotalresultswithintheacceptableerrorrange.

Keywords:subjectivequestions;multi-factor;automaticmarking;semanticsimilarity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纸化考试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在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开发中,除一般试题库的设计、试卷的组织管理以及考试过程的控制外,计算机自动阅卷模块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完善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来说,自动阅卷模块除了提供客观试题自动评阅的功能,还必须能够解决好主观题自动阅卷问题。由于考生答案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主观题评阅会涉及到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等多方面系统知识,这就使得主观题的自动评阅成为自动阅卷设计中的技术难点。

1主观试题自动评阅

主观试题的自动评阅可以理解为的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过程。汉语与英语等欧式语言相比,在结构和组织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计算机对汉语言的处理不仅要考虑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还应考虑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因此计算机处理上相比欧式语言难度增加了很多。目前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算法有:李辉阳等根据有限概念领域中简述文字的自动判读过程提出的一种基于关系的带权匹配技术[1],文献[2]提出的基于动态规划的语句相似度算法,黄康等提出的基于带权概念网络进行分层的语义相似度技术[3],文献[4]从汉语自然语言理解的语义分析角度提出的一种基于概念图理论的模糊含权概念图法,以及文献[5]引入模糊理论中严格贴近度的概念来计算贴近程度得分等。

上述方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知识库的构建,如有限领域、概念图、概念网等;二是句子结构的处理,如动态规划法、分层语义相似度技术等;三是相似度算法,如带权匹配技术、模糊概念图法、基于模糊理论的严格贴近度法等。一般来说,研究重点的不同,带来的只是结果上的差异,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针对待处理的问题构建最合适的知识库、选择最佳的句子结构处理办法、确定最有效的相似度算法。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线考试系统中简单问答题的自动评阅技术;主要思路是从简答题题型结构出发,基于试题答案知识点构建识库,重点分析研究知识库中概念节点的分布特点,最终采用由概念到句子的主观试题自动评阅处理流程。

2知识表示

实现主观试题的自动评阅功能的一般方法是,通过访问领域知识库,使计算机获得特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标准答案和学生答案之间的相似度,由此可见,领域知识库的创建对于自动评阅的实现是极其必要的,建立高效的领域知识库是计算机自动阅卷的基础。语义相似度的计算需要建立相应领域的知识库,实现起来不但工作量大、且需要耗大量的时间进行比较和匹配,这样对于在线考试系统的实时性来说不太现实。因此,对于特定领域问题的解决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的特定的、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目前,受限于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研究水平,直接让计算机从自然文本中获得专业领域知识还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人工录入方式来建立领域知识库。

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大量的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从试题答案组织结构关系出发,对知识库的构建提出了以下原则。

⑴借鉴“知网”、“概念图”等概念词典,仅采用简单的“包含”、“从属”、“类同”等结构来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⑵对于概念的描述尽可能详细,且必须以试题答案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扩展,必要时包含同义词描述等,以保证知识库能涵盖所有可能的概念组合,并能根据考生答案实际进行扩充。

⑶知识库从上到下,概念表示应该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详细,以保证最底层的概念尽量达到“义元”级别,即概念的最小意义单位。

如图1所示为本文基于以上原则建立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库树状结构局部图。

图1知识库树状结构局部图

3概念相似度计算

与概念相似度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语义距离(semanticdistance),通常认为它们是概念关系特征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建立一种简单概念词相似度用来描述概念树中两个节点之间的语义接近程度,对此,一般最常用的是刘群提出的以《知网》为基础的相似度计算方法[6]:

式⑴中p1和p2表示两个概念节点,是树状结构中两节点间的最短距离,α是一个调节参数,表示相似度为0.5时的路径长度,一般取1。

agirre和Rigau在利用wordnet计算英文词汇相似度时,同时引入了层次树深度和密度的因素[7]。他们认为,在词语层次树中,路径长度相同的两对节点,深度越大(远离树根)的节点对,语义距离越小。因为深度越大,语义网中的概念分类由小到大,由抽象逐渐到具体,也意味着分类越详细。例如,对于路径长度相同的2对节点来说,由于他们所处区域的节点密度较高,所以语义距离相对较小。因为概念密度越大,表明对概念的描述越详细。如图1中,同层节点“处理器”、“总线”、“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路径距离相同,但“处理器”、“总线”所处的区域节点密度较高,从一般常识来看,“处理器”、“总线”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要高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因此,计算概念相似度,只考虑节点之间的路径长度这个单一因素显然不够合理,应同时考虑概念网中概念节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量,综合考虑,才能取长补短,消除概念之间的相似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文献[8]提出的一种改进的多因素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

式中,调节参数,l(p1,p2)为分别遍历概念网中节点p1,p2到达其最小公共父结点所历经的父结点(包括最小公共父结点)数的最大值。w(p1,p2)为p1,p2所在层概念数的最大值。在该调节参数的作用下,当w(p1,p2)增大时,密度因素对相似度的贡献值大;而当p1,p2离最小公共父结点较远,深度因素对相似度的贡献值较大。同时式中约定当p1,p2的父结点和最小公共父结点相同,且同层只有p1,p2两个节点时,调节参数为0.5。

4句子相似度的处理

一般认为句子相似度计算包括两个步骤[9,10]:首先,经过词的结构相似度计算,得到句子的结构相似度,然后,在句子结构相似的基础上,再进行句子语义相似度的计算。

设学生答案和标准答案分别表示为p和Q,p经自动分词处理后可表示为概念向量组p=(p1,p2,…,pm),Q包含的概念向量为Q=(Q1,Q2,…,Qm)。

则句子相似度的处理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⑴设mpQ为句子p,Q的相似度特征矩阵,则有:

式中,元素Sim(pi,qj)表示词语pi和词语qj间的语义相似度,通过前文讲述的概念相似度公式计算获得。矩阵中的每一行表示句子p中的某个词语与句子Q中所有词语的语义相似度。

⑵对矩阵中的每一行取最大值max(S(pi,qj)),即求句子p中的某个词语和句子Q中的所有词语的语义相似度的最大值,得到词语最大组合序列,则句子p中所有词语与Q句子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可以表示为:

5自动评阅模型的实现

前面我们分析了主观试题的自动评阅问题的基本思路,按照一般教师的试卷评阅过程,把该过程分解为概念语义相似度的处理和句子语义相似度的处理两个流程,对每一个流程给出了解决方案。下面将在上述基础上给出主观试题计算机自动评阅模型的流程。

Step1:初始条件

已知标准答案a,将其表示为关键词序列:a=(a1,a2,…,an);考生答案B,表示为关键词序列:B=(b1,b2,…,bn);标准分值S0。

除了上述的条件,模型还需要如下中间条件:

⑴考生答案中包含多少个符合条件的知识点;

⑵考生答案知识点与标准答案之间的相似度。

Step2:算法

⑴查找匹配符合条件的知识点

提取考生答案中每一个关键词,对照先前创建好的知识库,从底层开始遍历搜索,当找到对应的概念节点时,提取该节点的高度、密度等属性信息,并保存起来,搜索完成后即可进行相似度的计算。

⑵求解概念相似度

概念相似度的计算采用语义相似度技术。设标准答案a可以表示为知识点的一个向量组a=(a1,a2,…,an),则通过概念语义相似度算法可得到任意两概念之间的相似度Sin(ai,bj),其中i=1,2,…,m,j=1,2,…,n。

⑶求解语句相似度

把标准答案a与考生答案B之间的相似度表示为概念相似度矩阵,并把该矩阵处理为[0,1]区间上的一个归一化相似度量。

Step3:确定最后评分结果

为了考虑不同知识点对得分的贡献值,本文把不同知识点对得分的贡献值以权值λj的形式分配到模型中。λj由出题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根据不同重点的知识点直接给定,其中j=1,2,…,n。通过加入权值因素,本文最终确定的主观试题自动评分结果如下:

式中。

图2主观题自动评阅模型流程图

按照上述思路,本文确定的主观试题自动评阅模型流程如图2所示。

6实例分析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来介绍试题的评阅过程。设试题题干为:“计算机硬件由什么组成?”。

考生甲的答案是:“计算机硬件包括处理器、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考生乙的答案是:“计算机硬件包括CpU、总线、内存、硬盘、键盘、显示器”。

考生丙的答案是:“计算机硬件包括中文分词技术和语义相似度技术”。

标准答案是:“计算机硬件包括处理器、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标准答案关键词序列为:“计算机;硬件;处理器;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考生甲的答案可表示为关键词序列:“计算机;硬件;处理器;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考生乙的答案可表示为关键词序列:“计算机;硬件;CpU;总线;内存;硬盘;键盘;显示器”。

考生丙的答案可表示为关键词序列:“计算机;硬件;中文;分词;技术;语义;相似度”。

设该题总分为10,对应关键词权值序列为:“0.3;0.3;0.2;0.2”。本文把考题中出现的关键词如“计算机;硬件”按权值为0对待。最终计算结果如下:

考生甲=10*(1*0.3+1*0.3+1*0.2+1*0.2)=10。

考生乙=10*(0.919*0.3+1*0.3+0.524*0.2+0.512*0.2)=7.1729=7。

考生丙=10*(0.01*0.3+0.01*0.3+0.01*0.2+0.01*0.2)=0.01=0。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考生甲得满分,符合判断结果;考生乙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关键词是相同的,而其他答案只能算是与标准答案相近或者相似,最终模型给出7分,其结果基本与人工评阅结果相近;至于考生丙的答案完全与标准答案无关,但模型给出了一个很小的分值,这是因为,对于完全不相关的概念,本文认为它们之间的语义距离为无穷大,直接按照相似度为0.01处理。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100道简答题进行在线测试,并与的人工阅卷结果作了对比。统计结果表明,其中完全符合的8例,不完全符合但准确率90%以上的40例,准确率在80%-90%之间的18例,完全不相关的8例,剩余26例。如果认为准确率在80%内都算合格,则有66例符合评阅要求,占总数66%,不符合要求的34例,占总数34%。其中

相对误差=[2]。

实际上对于与标准答案完全不相关的答案来说,经过分词处理后并没有在知识树网络结构中找到对应的节点。本文把这些词按照未登录词进行处理,同时把这些词录入到未登录词数据表中,在后续的试题管理中,由老师根据知识树网络结构需求进行处理,对于符合要求的添加到知识库中,不合要求的则抛弃,这样当下次考生给出相似答案的时候,系统会相应给出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本文处理后剩余4道试题的评阅结果在相对误差范围内,这样符合要求评阅结果的比例上升为70%。

7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线考试系统自动评阅技术的现状,从知识库的构建、概念相似度的处理、语句相似度三个方面给出了主观试题自动评阅问题的详细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了计算机自动评阅模型的流程。在模型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题答案的组织结构构建了专业领域知识库,并采用一种改进的多因素语义相似度算法来解决概念级相似度求解问题。实例运算结果表明,模型基本实现了主观试题的自动评阅功能。

参考文献:

[1]李辉阳,韩忠愿.有限领域简述文字的自动判读及其在Cai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2]高思丹,袁春风.语句相似度计算在主观题自动批改技术中的初步应

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4:132~135

[3]黄康,袁春风.基于领域概念网络的自动批改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

究,2004.11:260~262

[4]刘佩琦,李增智.基于模糊含权概念图的主观题自动方法研究[J].计

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2):4565~4567

[5]李晓捷.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

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6]刘群,李素建.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C].第三届汉语词汇

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59~76

[7]aGiRRee,RiGaUG.aproposalforwordSenseDisambiguation

UsingConceptualDistance[eB/oL].1995.12.11

[8]蒋溢,丁优,熊安萍等.一种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改进计算方

法[J].重庆邮电大学(自然科学版),2009.21(4):533~537

[9]党丽琼,刘文辉.一种改进的多因素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J].计算机

现代化,2011.10:24~26

[10]穗志方.语句相似度研究中的骨架依存分析法及应用[D].博士学位

论文,北京大学,1998.5.

量子计算定义篇9

量子系y有一个很酷的现象,叫作“量子瞬间转移”(Quantumteleportation)。利用量子纠缠,这边位置的量子态会消失,而相等的量子态会在另一远程位置出现。这个现象在量子光学的实验中不断地被验证。最近的“栗子”就是在加拿大和上海把一束光的量子态进行瞬间转移,转移的距离分别是6.2公里和14.7公里。这是一个高等的技术,非常吸引眼球。不过可惜,这只是一个微观现象,并且只在光学系统上实现,能否拓展到宏观实物就不得而知了,至少目前还是遥不可及的。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也提及,即使有一台量子瞬间转移机器,他也不会使用,因为所谓的“瞬间转移”,就是先把现在的他毁灭,然后在另一地方重新构建另一个他,他的思想和灵魂能否转移又是另一个科学难题了。

上图就是《星际迷航》中的“瞬间转移”传送机。

矛盾的结合: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是和广义相对论完全不同的东西。人们通常用“时空扭曲”这个图像去理解引力,而量子理论则完全违反了人类的常识和直觉。

在量子物理中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Duality)的描述方法,一个波(振动)可以看成粒子,反之亦然。最基本的是光,光可以看成是电磁波,也可以看成粒子(称为光子)。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之首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就证实了微观粒子,诸如电子和中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可能你还要问那这又有什么特别的呢?想象你把石子投在水中,泛起了水波。没错,但量子力学告诉你,这“水波”也是粒子……

双缝干涉实验(Double-slitexperiment)是著名的光学实验,在量子力学里,用来测试量子物体像如光或电子等的波动性质与粒子性质。

“量子未来”,计算加速

量子物理的一大应用就是量子计算机。摩尔定律(moore’sLaw)提到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每两年便会翻一倍,因此计算机上的中央处理器也会愈跑愈快。但当晶体管造得越来越少,计算机的增长就会出现停滞。

而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方法可以实现一些另类的算法,从算法本质上加快某些计算问题的速度。这同时也促进了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资源――计算能力的提升。

量子计算火候已到,微软公司更是做好了技术储备迎接“量子未来”,他们专门组建了量子计算机研究院StationQ,从事量子计算基础研究。

微软与马库斯教授的量子设备研究中心共同组成了StationQ。

“光剑”与非连续特性

量子系统的其中一个特点是系统的能量分布通常不是连续的,能量的转换是颗粒性的。实验证明光的能量是一粒一粒的,而每一光子的能量只跟其颜色有关。

其中一个“栗子”是激光,激光其实是量子物理的一个重要工业实现。激光一般都是单色,如果你要另一颜色的激光,就要费神寻找另外一种物质来提供另一能量区间,再产生光子。白色激光的产生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因为白色其实是各色混合,亚利桑拿州立大学和清华大学曾制成一块极薄(60~350纳米)的混合半导体,其中,镉和硒产生红色激光,镉和硫产生绿色激光,锌和硫产生蓝色激光,最终产生白色激光。

另外,荧光是原子吸收了高能的紫外线放出低能光子的结果,这也是很多荧光颜色偏紫或蓝的原因。

《星球大战》中的“光剑”便是荧光。

“时空扭曲”与古典物理学

物理学家一般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去描述引力,而所谓的“时空扭曲”其实是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的语言――黎曼几何学,属于微分几何学的一支,其实这也是《美丽心灵》的主角约翰・纳什的专长。

有引力就必然有时空扭曲,地球如是,太阳如是,黑洞也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弯曲平面图,其实就是这些弯曲时空的折合图。当我们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可以说苹果在弯曲空间“滑”下去了,能量的转换由势能变成了动能。虽然广义相对论可以说是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延伸,但本质上还是古典物理学。

量子计算定义篇10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见解,大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狭义的操作风险是指仅与运营部门相关的风险,即由于相关控制与操作系统、程序或人为操控的失当或疏忽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最狭义的定义是将操作风险等同为与操作部门相关的风险,或可称为操作性风险。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是《巴塞尔协议ii》中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即“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①。这一定义范围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我国银监会2011年8月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②

二、运用内部衡量法与损失分布法对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计算

(一)运用内部衡量法对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计算

标准法将银行业务活动划分为了若干标准化的业务种类,内部衡量法此基础上,更为深入和细致地将银行产品线分为了八种业务类别,将资产损失事件分为七种事故类型,从而形成56个类型组合。运用内部衡量法对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进行计算时,首先由商业银行的内部损失数据计算出各个组合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事件损失程度;然后乘以各个组合的风险暴露指标从而得出各组合的预期损失值;接下来根据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转换因子(该因子通常由监管机构根据行业标准测算公布)计量得出非预期损失,最后由该转换因子计算得出各项业务单位的资本要求。计算公式如下:

Kima=∑i∑jγ(i,j)×eL(i,j)

=∑i∑jγ(i,j)×ei(i,j)×pe(i,j)×LGe(i,j)

其中:Kima表示据内部衡量法计算得出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i为业务类别,取值为1-8;j为风险事件类型,取值为1-7;eL表示预期损失;γ表示将预期损失转化为非预期损失资本要求的转换因子,其定义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内,每一个持有期的最大损失量;ei代表风险敞口大小;pe代表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LGe表示损失事件预期损失程度。

(二)运用损失分布法对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计算

损失分布法的重点和关键是尽可能地收集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然后根据观察到的损失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推断出各项业务和风险类型在下一年度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并据此计算出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ii》,目前还没有损失分布法模型的标准方法或在国际上得到有关监管当局共同认可的方法。然而,学术界已有诸多专家学者提出各自具体的计量方法,且运用损失分布法计算操作风险的关键步骤均大致分为损失频率建模、损失强度建模和蒙特卡洛模拟三个步骤。

三、运用内部衡量法与损失分布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的优缺点比较

(一)运用内部衡量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的优缺点

内部计量法的优点在于:一是在标准法的基础上细分了风险事件类型,使得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更具有针对性;二是较为完整的描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全貌,并且考虑到了银行业务线间的相关性会降低所需的风险资本。然而该方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在内部衡量法中,参数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其中转换因子γ一般由监管部门来统一设定,然而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尚未对此参数做出规定;损失事件发生概率pe与预期损失程度LGe一般由银行自身根据行业和本银行历史数据计算得出,问题在于,巴塞尔委员会建议银行采集至少三年,最好是五年或以上的历史损失数据,这对于国内银行来说难度较大,因为当前我国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银行自身,都没有建立起充足的历史损失事件数据库,这限制了内部衡量法在我国银行业的推广与应用。二是内部衡量法对于银行操作风险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之间具有稳定关系的假设与事实不尽相符,且忽略了不同银行之间操作风险分布的差异性,因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运用损失分布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的优缺点

与内部衡量法通过对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之间设定比例关系来估计非预期损失不同,损失分布法是直接计量非预期损失。比较而言,损失分布法具有如下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赋予商业银行根据业务经营实况自行划定业务线和风险事件类型,风险敏感性较高,计算结果也更为客观;另一方面,涵盖商业银行大部分的操作风险事件,风险衡量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有利于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全面绩效考核。然而,运用损失分布法的缺点是计量操作风险的成本较高,对计量水平的要求也较高。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述计量操作风险的两种方法的介绍与比较,结合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在采用高级计量法的初级阶段应采用内部衡量法,在内部衡量法过渡使用之后,损失分布法更适合用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衡量工具。为推广及更好地使用损失分布法,本文给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加强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工作,建立日渐完善的风险损失数据库。完善的损失数据是商业银行运用损失分布法计量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做好各业务部门的损失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运用先进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的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参照国外银行业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银行间可共享的损失数据库,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操作风险。另外,商业银行还需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部门,并配备适当的人员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跟踪,及时检查与更新与损失事件相关的统计内容变化情况;同时对跨业务线及跨期损失事件建立合理的损失金额分配机制。

二是加深对损失分布法计量模型的研究,积极完善适合国内银行业自身情况的损失分布法计量模型。商业银行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和总结我国银行业通常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的特征和规律,结合各种计量方法的不同侧重点,斟酌比较,研究探索出适合适当的计量模型,而非不加思索地将国外的计量模型生搬硬套,直接用来计量我国的操作风险。在损失分布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应在风险事件的相关性方面、损失金额阀值的选取及厚尾巨灾风险的处理方面做出努力,不断探索。(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