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程质量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1:44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1

【关键词】煤矿测量技术管理;测量工程质量;提高

能否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而作为煤矿测量部门,必须在测量过程中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不断提高测量工程质量,才能确保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同时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的设想。

1.煤矿测量技术管理概述

综合分析多次煤矿开采事故,究其根源就在于煤矿在测量技术管理工作的失误而导致的,不仅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还极大的威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因而必须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规范生产行为,不断完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着力提升煤矿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管理力度,科学开展煤矿测量工作,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

2.基于提升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测量技术管理设想

现代化的煤矿生产离不开测量工作,煤矿测量工作离不开先进的测量技术,更离不开煤矿测量管理,因而作为煤矿测量部门,必须注重煤矿测量管理,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确保煤矿生产部门的安全高效运行。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基于提升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测量技术管理设想。

2.1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与体系

煤矿测量工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组,则无法确保煤矿企业顺利高效的运行。因而必须构建由测量管理主管和工程师为正副组长,技术主管与技术员和测量组组长组成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对煤矿测量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并得以实施,确保各项测量任务安排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结构,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确保测量工程质量。再运用完善的现代化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测量人员和测量技术管理的工作进行规范,确保煤矿测量技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具有全面性和执行力度,根据企业实际设置科学的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岗位绩效管理很测量技术与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煤矿高效安全运行;在完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以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为目的,以确保安全为前提,通过质量监督和测量过程的全程监管,开展各项测量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管理带动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提升测量质量,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和验证体系,以此为契机,施行质量监督职能,提高测量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从管理组和管理体系方面确保测量工程质量的提高。

2.2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

煤矿测量技术是确保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根本,测量人员则是确保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关键,因而要想提高测量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大培养培训,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应充分认识到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对测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并加大对测量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运用专业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的测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测量新技术的引进和运用,从人员和技术方面确保测量工程质量的提升。

2.3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开展测量管理工作

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就煤矿测量技术进行管理是提升测量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做为管理机构,必须要求测量人员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在测量过程中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严防因操作不当和粗心大意导致出现测量结果不精甚至造成测量质量无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与此同时,运用现代化的监管措施,加强技术监督,确保测量科学的同时确保管理到位,从质量和管理上提升测量工程质量。

2.4加强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提高测量技术管理质量

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是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其对保障测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煤矿生产部门要认识到测量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对测量质量的影响,以科学的技术文件管理促进测量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测量技术管理质量的提高。通过科学的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对测量工作的各项记录、文件、操作规程等进行管理,促进为测量质量的提高。在实际测量工作测量操作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操作记录、检查记录、测量仪器数据记录等进行管理,保障测量数据的真实有效、保障记录的真实有效,为测量结论分析等奠定基础,促进测量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2.5加强测量技术人员的中间检查,提高测量工程质量

各作业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虽然认真学习了规程、细则,但由于作业地区的条件不同,人员素质不同,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深入于作业人员之间,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一些关键和重点工程,更须深入到实地进行现场指导,并把中间检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6对测量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煤矿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为此对煤矿测量应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煤矿测量技术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要有超前意识,经常深入一线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提供详细的测量资料,为煤矿生产部门当好参谋。

总之,作为煤矿测量部门必须注重煤矿测量技术的管理。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与体系,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开展测量管理工作,加强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提高测量技术管理质量,加强测量技术人员的中间检查,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为煤矿生产部门的安全、高效生产保驾护航。 [科]

【参考文献】

[1]钱张书,周行.浅谈煤矿测量工作的实施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2

[关键词]煤矿测绘;地质因素;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能源需求大国。其中各种能源中又以煤矿的需求量特别大。所以煤矿的地质工作就尤为重要,煤矿地质工作主要是研究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的变化、矿井储量、矿井水的预测与防治、瓦斯地质等各类地质问题。从勘探到矿井的一切开采工程,都必须有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才能正确指导矿井建设、采掘工作面的合理布局、确定采掘方式、采煤方法等,因此煤矿地质工作在生产建设和安全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煤矿的地质测量测绘以及对地质因素的研究必须到位。作者以自己专业的见解对煤矿的地质测绘重点技术应用以及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一煤矿测量中的测绘技术探讨

地质测绘是为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及其成果图件的编制所涉及的全部测绘工作的总称,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勘探网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勘探坑道测量、钻孔及地质点的定位测量、矿区勘界测量。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测绘技术在测量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是在矿产资源生产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同时也是资源利用和开发巨大的国家,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对于煤矿测量技术的应用的要求也就越高。为了满足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1.1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目前由于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不断上升的性价比,使得GpS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矿山测量中地面部分测量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最大的技术特点是能够有效地取代传统的地面测绘工作,因此在煤矿测量中的矿区地表移动监测、孔高程监测、水文观测、矿区控制网建立等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GpS技术相对传统的测量技术来讲具有更多的优点。首先,GpS技术可以实现对定点、定区域进行立体化的三维坐标式测量工作,对于测量的量化工作使监测的精准度更高;其次,GpS技术可以以指定测量点为中心,进行很大范围内的监测工作,且对于测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效性要远远高于传统测量技术;再次,由于GpS是通过电磁波测距仪来进行对煤矿情况以及其他需要测量的测量点进行测量的新型高科技技术,其精准度以及应用便利程度要比传统的测量技术高出很多。

1.2惯性测量系统(iSS)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中的惯性测量系统又可以称为iSS,iSS惯性测量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iSS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自动化程度相对其他技术要高出很多,且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复杂环境下的煤矿测量工作。但是,惯性测量系统(iSS)还会受到GpS信号的限制,故在采用GpS技术测量技术的煤矿观测中,对于惯性测量系统的应用需要进行反复研究斟酌测定,确保测量工作的精确性。不过,惯性测量系统本身的特点足够使其能够胜任任何环境下的煤矿测量工作,其方便灵活的特点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对于煤矿测量的工作。可以说iSS是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应用的一个新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1.3遥感技术(RS)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也可以称为RS技术,这是一种通过利用遥感器对于一定距离的目标进行辐射,通过反射的电磁波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最终形成透析影像,方便对于地面的各种地理情况和景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探测和识别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的遥感技术已经可以通过结合卫星技术实现对于煤矿矿山大范围环境的监测。由于其监测范围广泛可以及时发现各种突发状况并且在第一时间里通知到相关监测部门;整体的监测性能可以有效评估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对于周边大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另一方面,遥感技术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对于矿区资源开采程度以及周边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有效监控。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在煤矿测量之中。

1.4地质测绘发展方向

地质测绘是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基础,以一体化或集成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已逐渐成为测绘学或地球信息学新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模式,朝着高科技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地控制测量应逐步发展卫星源射电干涉技术(VLBi/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测量系统(iSS),最终实现技术换代;地形测绘应进一步发展摄影测量,加速投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的结合,发展多种遥感手段和数据信息的处理技术,提高地质遥感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地勘工程测量应逐步吸收和扩大卫星源射电干涉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惯性测量系统等现代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提高地勘工程测量的速度和精度,普及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速测仪。

二开展煤矿地质因素研究

矿井地质构造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和安全,尤其是随着煤矿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对地质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以便为煤矿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地质保证。在煤矿生产中,矿井中、小型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一直以来是煤矿生产极待解决的地质问题。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顶板、瓦斯、煤尘、水、火、放炮、提升、运输等范围,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乎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即地质因素)。煤矿生产大量实践证明煤矿生产建设安全生产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都离不开详实的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是检查采掘设计和生产计划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是煤矿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据之一。下边作者就影响煤矿开采工作的几点地质因素展开研究。

2.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节理和断层。其中断层由于破坏了煤层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在井巷中难以查明和控制。工作面遇到褶皱、节理和断层造成层位错动挤压,岩石变得破碎,同时伴随地下渗水,煤层松动后容易脱落。因此,地质构造带往往是发生顶板、透水和瓦斯事故的地段。(1)褶皱影响煤岩的产状和形态,但没有破坏岩层和煤层的延续性,在井巷中比较容易追索和控制。褶皱在生产中主要影响煤层平巷的掘进方向,从而影工作面长度,给机械化回采、顶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个别褶皱特别发育时,可能造成煤层的不可采。(2)节理发育的地方影响钻眼爆破的效果,如果炮眼方向与主要节理平行时,在爆破过程中沿裂隙漏气影响爆破效果。节理发育的地方顶板易沿裂隙面冒落伤人,另外节理发育的地方是地下水和矿井瓦斯的良好通道,容易发生突水事故和瓦斯突出事故。(3)断层在矿井生产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不同性质的断层,由于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断层两盘产生的牵引、揉皱、挤压等作用,造成断层带岩石破碎、岩石强度降低,容易聚集瓦斯,导通地下水,引发矿井突水、瓦斯突出和坍塌冒顶事故,断层带容易导致煤厚突增或突减,煤层突增处易产生冒顶跨煤堵人事故。还有一些顶断底不断、底断顶不断的小断层及小型层间滑动的地质构造部位也是岩块易脱落部分,易发生顶板事故。

2.2煤矿工作中的瓦斯地质

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以从煤岩层内涌出的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瓦斯窒息事故经常发生在褶曲轴部(复式向斜或背斜轴部转折端)和压性断层,火成岩侵入体附近的工作面和采空区,围岩透气性差的盲巷,深部开采的下山等。近年来由于全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就增大了通风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瓦斯事故的几率。瓦斯事故的预防,一是要正确认识瓦斯的含义和危害性,在职工中普及瓦斯地质知识:二是要加强瓦斯地质研究,对影响矿井瓦斯聚集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瓦斯聚集的规律,编制瓦斯地质图,指导通风;同时加强瓦斯浓度检测和通风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2.3水文地质

水空地质条件对顶板的稳定性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岩性为黏土岩的庙板。当岩层中害有起膨胀作用的黏土岩的顶板。当岩层中含有起膨胀作用的黏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等)时,硬岩层在、软岩层在下的直接顶板表现更为突出,上方的硬岩层易产生裂隙透水性好,而下方的软岩层透水性差(或不透水)。这样,地下水易在两个岩层之间富集,使下方软岩层软化,消弱了坚固性,发生膨胀后易离层而造成顶板冒落。

2.4其他影响煤矿安全工作的地质因素

在煤矿开采工作中能够影响到安正正常工作的地质因素还有以下几点:(1)小褶曲。小褶曲的轴部裂隙发育易导致局部冒顶,当工作面过向斜时,由于顶板岩层下沉极易离层或下沉产生张裂隙,从而导致顶板冒落。(2)裂隙。顶板中出现裂隙的多少,直接反映顶板的整体性和坚固性。裂隙越发育,密度越大,其间隙越小,顶板的稳定性就越差,冒落的可能性就越大。(3)冲刷、变相。在后生冲刷的边缘,由于冲刷体与原顶板岩体粘结力若,易离层,往往是顶板冒落的潜在危险区;在顶板相变边缘地带,易发生顶板冒落区。(4)顶板岩层倾角及其变化。顶板岩层倾角的变化程度也反映项扳破坏程度。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倾角相对变化较大区;二是相邻控制点的倾角变化无规律区。这两种情况都说明顶板岩层整体性、坚固性发生了变化,反应了项扳岩层发生了断裂或揉皱。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单位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根本任务。同时,地质环境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分析研究日益重要。所以说,煤矿地质测绘及地质因素研究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够向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促进矿山工作的高效化、精确化,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地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靳苏平.测绘新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35):104.

[2]王桂梁、龙荣生、徐风银等.地质因素对煤矿采掘生产安全因素的影响和预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3]李证航、黄劲松.测量数据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一通三防;重要性分析

0.前言

在煤矿生产中,一通三防是重要的安全生产理念,要想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对一通三防的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煤矿生产实际,重点开展一通三防工作,使一通三防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保证煤矿生产一通三防得到良好的执行,满足煤矿的安全生产需要。从这一点来看,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贯彻一通三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不但要明确一通三防的重要理念,还要明确煤矿生产贯彻一通三防的重要性,保证一通三防在煤矿生产中得到有效贯彻和开展。

1.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应牢固树立以质量保安全的思想

矿井“一通三防”工作依托于矿井通风质量,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是矿井通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统一,是煤矿多年通风工作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了解后可知,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树立以质量报安全的思想非常重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1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应对质量保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

正在煤矿生产中,一通三防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并且安全工作与质量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做好质量工作,才能使安全工作有良好的基础。所以,应对质量保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

1.2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应将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展

在煤矿生产中,质量工作于安全工作联系比较紧密,要想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就要认真贯彻一通三防理念,使得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

1.3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应将质量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基础

考虑到煤矿生产工作实际,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应将质量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基础,使质量工作在整体实效性方面满足安全工作需要,保证质量工作的基础性得到全面发挥。

2.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应建立健全矿井通风质量管理体系

通风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目标服务,由多层机构组成,具有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各地区、各企业、各煤矿要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编制的全国煤矿通风质量标准化和考核评级办法为依据。

考虑到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要想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要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并将建立健全的矿井通风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来看,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安全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要想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就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引起足够的重视。

2.2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应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需要。

2.3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应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既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们应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3.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应强化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矿井“一通三防”建设是个科学化、整体性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各有关工种人必须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掌握、熟悉矿井通风及相关知识。工作中必须精诚团结、互相配合、共同建设。广大干部职工既要充分认识到矿井“一通三防”的重要性。

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来看,一通三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一通三防工作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强化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是保证一通三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重视对干部职工的培训,使一通三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在煤矿一通三防工作中,只有将干部职工作为重要的执行者,做好干部职工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一通三防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一通三防工作需要。

3.2将干部职工作为推动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要素

考虑到干部职工在一通三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干部职工应成为推动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要素,以此来保证一通三防工作的整体效果。

3.3结合一通三防工作的开展实际,做好干部职工的培训工作

鉴于干部职工在一通三防工作中的重要表现,一通三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重视干部职工的培训工作,通过工作技能和道德培训,满足一通三防工作需要。

4.煤矿生产在一通三防工作中,应突出重点,抓好“通风系统”关建环节

矿井通风系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它的良好程度关系着安全生产。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设施和井下风路构成的,它是矿井通风工作的主体。局部通风、瓦斯管理、通风安全监控、井下爆破管理、防治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抽放、防治自然发火、综合防尘等均建立在矿井通风系统的基础上。

为此,我们要对通风系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保证通风系统能够在煤矿生产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进而达到提高煤矿生产质量,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要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重点做好通风系统的建设工作,并明确通风系统的重要性,保证通风系统能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应用,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整体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效果的目的。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贯彻一通三防是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从这一点来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将一通三防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来开展,以此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科]

【参考文献】

[1]杨淑英.矿井地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

[2]周金瑾.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工作体制机制探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3]杨添天.中加地质勘查行业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4]姚都峰.河南豫矿资源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0.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4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找矿;钻探;矿化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煤田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煤田地质勘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源结构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76%以上。许多转接预测,到21世纪中期,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50%。由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煤炭工业稳定、高效、安全的发展。煤炭工业的发展就需要煤田地质工作者来完成。因此,煤田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煤炭储量的需求

目前煤炭的需求量缺口很大,为了保障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就要求地质工作者要做好基础地质和普查找矿工作,提供可供煤炭开采的储量,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增长。

(三)安全生产的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炭开采逐步从粗放型开采过渡到精细型开采。因此,开采过程中对矿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工程地质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煤田地质工作者通过勘查技术和设备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一手资料,从而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煤田地质勘查的内容和勘查技术要点

(一)煤田地质勘查的内容

1、可开发煤田资源的勘查

由于煤田中的煤炭资源有限,因此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寻找已存在的矿产资源的接替资源,从而使煤田的开发能够继续进行,保证资源的来源。重点对地质条件较优越的矿区进行勘查。对矿区的声部和周围地区进行研究,预测矿产的生产量,确定找矿的最佳区域。

2、煤田生产的勘查

在进行煤田生产的勘察时,勘察单位要对矿山的可利用年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强对已确定矿产资源范围内的煤炭勘查力度,扩大资源的开采量。扩大资源的勘查范围,对矿山的周边进行确定,逐步扩大矿产的开发范围。在进行矿产勘查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先进的勘查技术,保证勘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已开采的矿区要进行开采日期和开采量的及时记录,逐步完善对于矿山储量和整体开采量的信息管理。在进行开采时要对矿山的地质环境和水文进行调查和检测。

3、共伴生矿和尾矿的勘查

在进行煤田开采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加大对于煤田的开发程度,积极研发新型的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对共伴生矿和尾矿中的紧缺资源要进行积极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完善煤炭开发和使用的规定条例,积极勘测尾矿资源,提高尾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综合使用效果。

4、关闭煤田的勘查

在进行关闭煤田的开发和复垦的地质工作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在闭坑前后要对煤田的地质环境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保证煤田地区的环境。在开采活动结束后要进行闭坑工作,保证闭坑地基的稳固性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对地质环境的治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实施。

(二)煤田地质勘查的技术要点

1、工程和地形测量技术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煤田的勘查也不例外。勘查工作要严格遵守国家的高程基准点和通用的坐标系统,对地形进行勘测。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时达不到标准,可以借助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勘测,严格遵守规定性文件,确保工作有依据性。

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是煤炭普查与勘探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它是利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地在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表地质研究,调查含煤区的地层、构造、主煤层和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情况,为以后的地质工作指出方向。地质填图的主要成果是编制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层与含煤地层柱状图,作为煤田普查与勘探各个阶段编制设计的重要依据。

山地工程

在暴露区或半暴露区,坑探工程是不可缺少的勘探技术手段。一般坑探工程是在地质测图之前进行施工,以便于进行地表地质研究与观察,提高地质图的测绘精度和研究程度。

使用的坑探工程目的在于:揭露及研究被表土所覆盖的含煤地层;进行煤层的取样与煤质的研究;了解煤层的产状要素及地质构造等。

坑探工程包括探槽、探井、探硐和小窑调查等。

利用探井可以揭露含煤地层,了解和查明含煤层数及层位、煤层厚度和结构、标志层层数和层位,地层产状和构造变化,追索煤层和标志层露头,以及采取煤样等。

4、钻探工程

钻探工程是利用机械传动钻杆和钻头,向地下钻进成直径小而深(从数十米到1000多米,甚至数千米)的园孔,称为钻孔。

(1)钻探的优点

钻探工程是勘探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①在地球物理勘探确定有希望的含煤区,或经过地质预测而推定的含煤区,必须依靠钻探去验证、揭露和圈定。

②表土覆盖很厚的掩盖地区和老矿区的深部,钻探就成为最重要的手段。

③表土含水过多的半沼泽和含煤地层赋存于地表水体下的地区,即使表土层很薄也不能使用山地工程,其它手段的应用也受到限制,钻探成为重要的手段。

④钻探能够揭露整个含煤地层,取得完整的含煤地层柱状和含煤地层的岩性、煤层、煤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

⑤大规模生产各种各样的钻探机械及其配套设备,并且大量出现安装在汽车上的轻便钻机,为地质勘探广泛采用钻探工程创造了条件。

(2)钻探的缺点

通过钻探只能获取一个点的资料,对煤层的赋存状态不能直接进行全面的连续观测;取出的岩、煤芯有时质量不高,对相邻钻孔间的地质构造的认识带有一定的推断性;钻探设备比较笨重,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尤其在中、高山地区施工困难。

煤田地质找矿技术要点

(一)电磁法找矿

在找矿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电磁法,电磁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具有瞬变性,是在没有地回线或者具有地线源的情况下对地下传输产生的脉冲,随着传输效果的加大,逐渐形成电磁场,在线圈中产生涡流场,达到探测的目的。在矿区中,出现的厚度层位比较大。在一些中低阻出现状况异常的地方可以判断其为空矿区。

(二)提高找矿技术水平的三大途径

1、创新成矿理论

矿床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在不同地质构造部位形成的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属于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按层次可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矿床式和矿床共六个序次。成矿系列的概念,采用成矿分析理论基础,对促进成矿预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近年,陈毓川院士又进一步提出成矿谱系的概念:认为成矿系列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与一定的构造旋回有关。地质演化具有多旋回性,成矿系列也必然有多旋回的特点,而且特点是有变化的。可以把特定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与分布规律称为成矿谱系。通过建立成矿谱系,从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审视特定区域内成矿分布的时空规律,评价找矿的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也有人提出“全位成矿”与“缺位找矿”等观点。这一理论为深部找矿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提取准确的矿化信息

矿化信息提取,近年来矿化信息提取和集成技术发展迅速,非线性方法和GiS技术的引进,可能实现对多种地质矿化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处理,促使成矿预测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从而为发现难识别矿床和深部矿资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1)地表矿化信息

很多矿体直接出露表地,地表可见到各种蚀变标志和矿体露头,周围可以发现各种矿化分散晕。

(2)浅部矿化信息

矿体未出露地表的浅部矿床,地表可见各种蚀变带和物化探异常,包括各类盲矿体和被掩盖的矿体。

(3)深部矿化信息

深埋地下的矿体,地表无矿化显示,基于地质概念模型,应用深传透地球化学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综合提取矿化信息。

培养煤田地质人才

地质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经过深入分析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人才队伍现状,并结合公益性地质调查实际工作需要,向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系统人才队伍,结合建设实际本身,提出了“一项规划为龙头、三项制度建设促落实、五项政策措施为主体、三项机制为保障”的标准。

结语

综上,煤田的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在所难免的存在缺点,因此就需要对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提升,提高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的质量。对寻找到的矿产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利用,使得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效果得到提升,更好的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平.浅议多种找矿手段与成矿新理论的综合应用[J].南方国土资源,2009.10.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5

关键词地质背景;煤层特征;开采条件

中图分类号Q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58-0065-02

1矿区地质背景

本区域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志留系韩家店组,最新地层为白垩系窝头山组,局部低洼及斜坡地带为第四系堆积物,除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em)为火山喷出岩外,其余均为沉积岩层。矿区及其附近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em)、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含煤地层,以砂岩、泥岩、粘土岩、煤为主,夹数层似层状菱铁矿,含煤及煤线14层,在河谷平坝及缓坡、坡脚地带分布有残坡积层、洪冲积层及滑坡地(Q)。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杨子准地台(Ⅰ级)上杨子台坳(Ⅱ级)四川中坳陷区(Ⅲ级)川东南褶束(Ⅳ),呈北东向展布的贾村背斜为区内的主要构造形迹。北西侧与之相邻的有老鹰咀向向斜、黄桷堡背斜、石城山向斜,南东侧与之相邻的为符江向斜、腾龙背斜和

罗场向斜,所有构造形迹均呈北东向展布,为新华夏系的产物。矿区所在区域处于盐津~威信东西向构造带上,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矿山位于贾村背斜南东段,滩头~新田剥蚀窗南东翼近核部地段次级向斜的转折部。地层走向近东西向,从南向北走向略向北偏转;地表倾角一般20°~45°。贾村背斜为区内唯一的褶曲构造,矿区位于该背斜南段,背斜轴线从矿山北侧经过。背斜在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

2煤层地质

2.1含煤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地层,厚度120m~170m,平均150m,岩性由细砂质粉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其主要含煤段为宣威组第一段(p2x1),含全区可采煤矿2层,编号为C3、C5煤层,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00m、1.23m,两煤层厚度稳定,结构简单,C3不含夹矸,C5含夹矸(0.03m~0.50m),全区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稳定类型。

2.2煤层产状与构造情况

煤层倾角在20°~45°之间,变化很小,煤层倾向在100°~195°之间,变化较大。福沿煤矿矿区范围岩层走向64°~85°左右,倾向154~181°左右,倾角20°~45°左右,区内为单斜构造,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导致矿井局部地段滴漏水较为严重。矿区有三条切煤断层(F2、F3、F4),铅直断距5m~9m,对煤层的连续性有破坏性影响。井下偶见贾村溪小型隐伏断层,隐伏断层的发育给煤层开采带来一定的影响。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总体属简单类型。

2.3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可采范围情况

矿山范围内有可采煤层2层即C3、C5。C3煤层:全区可采,厚度为0.70m~1.50m,平均1.00m。煤层中无夹矸,为简单结构煤层,属稳定煤层。C5煤层:全区可采,厚度1.00m~1.80m,平均1.23m,煤层中部含夹矸1层,夹矸厚0.03m~0.50m,为复杂结构煤层,为稳定煤层。煤层相对密度平均为1.50t/m3。

3煤质特征及用途

矿区煤种单一,工业牌号为wYo3,C3煤层为高灰、富硫、中热质无烟煤;C5煤层为中灰、低硫、中热质无烟煤。

3.1煤质

C5煤层原煤水份(mad)平均1.46%,灰份(ad)平均17.43%,挥发份(Vdaf)平均9.19%,全硫(Std)平均0.66%,发热量(Qbad)平均27.23mJ/kg,属富灰、低硫、低磷无烟煤,煤类属低变质无烟煤大类,工业牌号为wYo3,适合作工业和民用燃料。

C3煤层原煤水分(mad)平均1.71%,灰份(ad)平均35.48%,挥发份(Vdaf)平均9.15%,全硫(Std)平均2.75%,发热量(Qbad)平均21.60mJ/kg,属富灰、富硫、低磷无烟煤,煤类属低变质无烟煤大类,工业牌号为wYo3,适合作工业和民用燃料。

3.2煤的工业用途

依据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7562-1998),C3、C5煤层煤质达到发电煤粉用煤标准,可作为动力燃料用煤,亦可用于烧结矿石,烧制钙镁磷肥,烧制硅酸水泥,石灰及民用。

4开采技术条件

对矿段各煤层瓦斯含量,成份进行了评估叙述及评价,通过收集资料类比,结论是矿段属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06年资料)。

2010年资料显示该矿区为低瓦斯矿井。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矿段属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区。主采煤层,C3、C5煤层均属自燃~不易自燃发火趋势煤层,均不具煤尘爆炸危险。

4.1水文地质条件

福沿煤矿位于贾村溪背斜南断南东翼,关河支流五道河为矿区的主要常年性地表河流,位于矿区中部。五道河在矿区最低点海拔高程为520m,是矿区内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矿区中部切割整个煤煤系地层。流量为436.59~10485.00l//s。2010年7月22日测得其流量为1229.88l/s,在矿区中部切割煤层,流距约为2.1km,对含煤地层宣威组下段含水层地下水有较好的补给作用,故而五道河地表水对未来坑充水将有较大影响。

矿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一年内降雨分配极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6~9月,这期的降雨量约战友全年总降雨量的68.20%,且多以暴雨和阵雨的形式降落。这是诿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这一。

矿区内断层多属贾村溪背斜的小型伴生断层,断距一般1m~8m左右的,断层破碎带成份主要为泥岩、粉砂岩碎屑角砾混合体,具有明显的再胶结现象,巷道掘进揭露各小型伴生断层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淋水滴水现象,涌水量为0.03L/S~0.45L/s,水量不大,涌水持续时间较短。

未来矿坑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含水层组的含隔水层性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未来矿山大面积开采时其矿坑充水来源及方式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矿区主要可采煤层C3、C5位于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一段(p2x1)顶部,C5煤层顶界即为一段(p2x1)与二段(p2x2)的分界线。而二段(p2x2)是该矿区内的主要含水层之一,又为可采煤层(C5)的顶板。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直接充水水源;

2)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沿矿井采空导水冒裂带直接充入矿井,或沿小窑开采冒裂带充入小窑采空区形成小窑积水,矿井掘通老窑巷道时,老窑积水将突入生产坑道形成老窑突水;

3)地表五道河和支流纸笕河河水通过基岩裂隙补充给裂隙含水层,而后由采空导水冒裂带充入矿坑;

4)矿井掘通断裂带时,断裂带有可能导通煤系上覆裂隙含水层形成断裂突水。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内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及飞仙关组砂、泥岩裂隙弱含水层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其余上覆和下伏的岩溶裂隙含水层、第四系含水层,正常情况下对矿坑充水基本无影响。地表水五道河和支流纸笕河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有较好的补给作用,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矿区内发育的贾村溪背斜伴生小断层本身具有较好富水性及导水性,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主含煤段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及顶板砂、泥岩裂隙弱含水层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

矿山工业用水可直接引用矿坑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水管接至井下,完全能满足矿山生产用水量要求。

矿井涌水量预算:

根据矿山目前生产现状,确定本次涌水量预算的最低标高为矿井最低开采水平+200m,预算范围为矿权范围内C3煤层最低开采标高+200m水平以上所有面积。矿井涌水量预算结果采用福沿煤矿比拟法预算所得数据:雨季最大涌水量为1989m3/h;旱季正常涌水量为768m3/h。可供矿山开发设计参考。

4.2环境地质条件

矿山在过去开采过程中,其遭遇到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日益现显出来,现对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

1)矿区区域稳定性中等,尚未遭受到地震危害;

2)因矿区地形坡度较平缓,第四系地层不发育,矿区范围内现状未发现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规模小,形成的采空区范围小,尚未诱发产生地面开裂、沉降等地质灾害现象;

3)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水体、公路、铁路均严格留设了保安煤柱,未有导致公路、铁路路基开裂、沉降现象,亦未导致地表水体因导通采空冒裂带而发生溃水事故;

4)矿山在过去开拓开采过程中,由于主采煤层顶底板围岩本身属软弱至半坚硬岩组,同时受贾村溪背斜影响,增加了矿山的井巷工程支护难度,但尚未发生大型的冒顶、片帮等安全事故;

5)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矿井的疏干排水亦未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未诱发形成地面开裂、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6)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中的硫,随着开采出来的原煤及矸石的排放,煤及矸石中的硫分在空气中被氧化,形成So2、So3-,对矿区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矿山开采所排放的废气中含有Co、no2等有有害气体,对矿区周边的空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因量不大,影响程度有限。

本区地质环境类型属中等。由于煤中硫的含量较高,煤在燃烧时,将会产生大量的硫酸气散发于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而采煤中生成的大量荒渣堆积经氧化淋滤,形成硫酸盐水,使地表(下)水及堆积区的土壤遭受不同程度污染;而煤渣中的S、p、F、as及微量元素,也将随着矿渣堆积量的增加而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亦将增大。一方面矿渣中的一些有害元素经氧化淋滤进入水和土壤中而改变生态环境,同时因硫的含量较高,可能发生自燃产生大量H2s气体污染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3矿区工程地质类型

该煤矿区出露地层为p~t2间的全部地层。岩层组合为一套泥质岩类、砂岩类、火成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呈不等厚互层状、软硬相间的组合特征。在含煤地层中夹有遇水容易崩解、软化的粘土岩软弱岩层。岩层中构造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深度受岩性和地形切割的影响十分明显;碳酸盐类岩层中岩溶化作用较弱。矿区内地下水富水程度弱~中等,含、隔水岩层呈间互状产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该矿区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岩类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区。

5建议矿区开采方发与开采工艺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6

关键词:地质测量;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发展;煤矿开采;地质勘察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824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5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77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下,我国的煤矿开采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但是,从近几年的煤矿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这极大地阻碍了煤矿开采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在事前没有对煤矿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勘察,导致在开采中存在很多的潜在风险,因此,这需要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地质测量工作在整个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提高地质勘察的水平和效率,为煤矿的开采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地质测量概述

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开采工作中最基础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其主要就是利用科学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对煤矿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获得较为精确全面的数据信息,给煤矿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一般来说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第一,掌握详细的地质资料。这是地质测量最主要的内容,测量人员在测量工作的运用下,可以对煤矿的地质状况进行细致的检测记录,获得较为全面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对开采区域地质状况综合的分析;第二,给开采提供信息参考。煤矿的总体建设情况关系着开采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影响着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进行开采前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地质环境综合地勘察测量,对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做详细的分析,该地区是否适合建矿、怎样建矿合理等都可以起到意见参考的作用。

2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1提供及时的灾害预报

煤矿开采工作因为大多数是处于地下的工作,而且工序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原因主要是在管理制度方面对于安全防范措施的考虑不周全,没有有效的应急预案;自然因素主要是由于矿区内地质构造有较大关系。要实现从地质方面对事故的有效控制,就必须加强地质测量的工作,从煤矿地质测量的功能性来说,对于矿井较深的地区的地质状况无法做到全面完整的测量,不能掌握详细的地下信息,仅仅凭借煤矿地质测量是不能对矿井下面的工作情况有综合把握的,但是测量工作可以对地下的水文情况有很好的把握,从这方面来说,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患灾害的发生,而且在现代测量工具的不断改进下,对于地下的一些地质岩层构成特性、地层的松散状况以及煤质都有很好的把握,从而对可能引起的灾害起到很好的事前预防作用。

2.2保障日常生产安全

第一,煤矿的安全生产是进行开采工作的前提,而这一前提的有力保障就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高效性,要把地质测量工作贯彻于整个开采工程中,从开采初期的方案设计到具体的施工,再到最后的出煤检测环节都不能忽视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煤矿企业要得到地质勘察人员对于地区地质测量的分析报告后根据实际开展方案设计和开采工作。

第二,自然环境的把握。煤矿中对开采工作的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是在对地质基础和水文环境掌握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物探、钻探以及巷探对地质构造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可以实现对煤矿的工作面、内岩层、构造变化等部分的明确的预测,从而实现对顶板的全面管理和矿区安全开采。另外,在对煤层的变质带范围、变质的程度方面地质测量工作也有很大的测定作用,尤其是在煤层的厚度的计算上,可以有较为精确的数据信息。

2.3为选矿、建矿提供有力支持

矿井的选址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而矿井的选址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工作,而地质测量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地质测量的数据支持下,才可以对矿区内综合地质、水文状况有全面的把握,并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在地质测量的工作支持下,才能确保煤矿的选址正确性和合理性,才可以实现煤矿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如果煤矿的选址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对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形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地质测量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3提高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建议

3.1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

煤矿地区的地质测量工作是一项具有很高技术性的活动,需要测量人员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能够对不同的地质环境有相应的能力。地质测量的主体在整个地质测量工作中占有关键地位,要有专业的地质测量队伍就需要煤矿企业注重对测量人员的知识培训和业务教育;重视基础工作的研究,可以实现对地质测量资料的编制和管理;能够对地质测量的基础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对矿区的地质规律有很好把握。提高煤矿灾害的预测精度,最大化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3.2运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测量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我国科技应用的广泛普及,煤矿开采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越来越成熟,信息化是现代煤矿产业的助力器。因为煤矿地质的状况较为不确定,因此,在测量数据的收集上也呈现出动态化、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随着煤矿产业的发展,所需要掌握的数据资料也会不断积累增多,如果采用过去传统的信息数据检索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来实现煤矿地质测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3.3严格把握地质测量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煤矿开采工作中,生产程序较为复杂,涉及的环节较为繁琐,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导致不良事故的发生,给煤矿企业造成损失。地质测量作为煤矿开采工作的基础,就必须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为安全生产的开展奠定基础。加上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准确的地质资料是一切安全生产的保证,这也是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举措。

4结语

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开采中处于首要的工作环节,是对煤矿的选址以及开采工作的准确性的保障。一个良好的、健全的地质测量系统关系着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就需要煤矿管理者切实做好地质测量工作,采取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全面,从而对开采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邓雪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的作用

[J].企业技术开发,2014,(21).

[2]怀瑞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煤矿地质测量的意义[J].科技与企业,2015,(1).

[3]杜艳龙.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4,(7).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7

【关键词】矿产安全;煤矿;地质

地质问题是影响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的关键基础,地质资料不清是引起连锁反应的基本根源。在当前煤矿生产中,矿井作为主要的工作地点和作业方式,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问题。事实上.施工时间和工程量等因素与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在一个高产优质的矿产工程中,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矿产井下地质进行探讨和分析,确保地质结构模式能够满足当前生产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减小工程量,缩短工期,特别是针对各种矿产生产中长期生产的模式,其在生产中地质要求是不容忽视的过程。在这种影响的管理分析中,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在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影响的过程中,更是要注重矿井地质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地质影响问题,最大限度的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性。这是减小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根本上保证矿产生产安全的关键问题所在。

一、矿井地质分析

影响煤炭开采的地质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于煤层的厚度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影响顶板岩层之间的结构形成一定的缺陷,同时好存在着空间分布、构造(包括断层、褶曲等)、矿井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其他的地质异常情况,这些地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煤矿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形式,更是其关键性因素所在。为了提高煤炭生产量和生产效益,仅仅依靠过去的地质分析模式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煤炭生产需求。从地质需求进行研究,确保地质保障系统的应用是当前分析的主要方式:

1.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由于受基底构造、原始成煤环境、后期冲刷和构造作用的影响,造成不同煤田、矿井或同一矿井的不同采区、工作面的煤层厚度不同或出现增厚、变薄现象。当煤层厚度小于实际采高时.在工作面煤壁表现为破顶或破底,给综采设备维护带来困难;当煤层厚度大于工作面采高并撇顶煤时。由于煤层松软,极易造成漏顶,给顶板管理造成不便。

2.顶、底板岩性空间分布及其稳定性:

研究表明:煤矿顶、底板岩层在垂向上和侧向上的厚度和岩性变化很大,存煤炭开采过程中,在一定的采深条件下,顶板冒落、底鼓及煤岩层突出往往发生在老顶砂岩与泥岩的过渡部位。因此,开展煤层顶、底板稳定性的研究。有利于弄清顶、底板类型的划分和分布,有利于对开采方式、支护形式、采区划分作出合理决策,从而有利于矿井的正常生产。

3.构造:

构造对煤厚变化(尤其是侧向变化)、瓦斯和矿井水的突出有重大影响。当构造作用造成煤层厚度变薄或使煤层倾角变化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常常需要破顶或破底;构造作用的影响亦造成煤层顶板破碎或撇顶煤而引起冒落,使顶板管理困难:在综采面内若出现3m左右的未知断层,就有可能迫使采面搬家。因此在布置综采面时,必须查明采面内落差2~3m的小断层。为此。要充分利用矿区内现有的资料。

4.矿井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

高产高效工作面应不受矿井水的威胁,因此要结合顶、底板岩性资料和矿区构造特点详细分析和研究含(隔)水层分布、导水通道、突水构造等状况,为矿区防治水患提供详细资料。瓦斯涌出量亦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工作面设计之前,利用钻孔瓦斯量成果和煤质分析资料、相邻矿区或采区涌出量的实测成果,分析瓦斯含量与瓦斯涌出量及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对煤层瓦斯富集区与含量进行预测。

5.煤层中的其他地质异常体:

在华北地区的煤田中。常常有岩浆岩侵人体、岩溶陷落柱和煤层冲刷带等地质异常体出现,严重影响综采工作面的正常掘进

二、冲击地压实例及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显现及影响。2000年.同家梁矿在开采11#31l盘区81l16工作面过程中,突然发生强烈的冲击地压。来压前工作面两巷无明湿征兆,压力在瞬间释放并伴随巨大声响.来压强度大,破坏严重,波及范围120米。从尾端头往外50米范围内两帮煤体突出,炸帮深度2.26米.老塘一侧炸帮明显严重于工作面侧煤帮,炸帮煤量140余吨。巷道底鼓严重.达0.5—1.1米。在此区域内,巷道基本封死仅留有0.3加.5米的间隙。工作面尾端头一名作业人员被突出煤体掩埋死亡.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仅清理巷道片帮煤,维护巷道就历时57小时.影响产量5400多吨。距第一次来压后。工作面先后又出现三次高强度的冲击地压。

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该盘区冲击地压频发的实际,组织技术人员对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

(1)采动影响。本区冲击地压属于受工作面采动影响而形成的重力型冲击地压。在相邻工作面采后老顶没有完全垮落或垮落不理想,在相邻面预留煤柱上形成悬臂梁,产生应力集中区.随工作面推进,受采动影响,应力在煤柱上间隔释放。

(2)顶压叠加。由于邻面及现采面老塘顶板垮落实不理想(和顶板岩性有直接关系)。垮落呈阶状,垮落角较小。上位岩层未垮落,造成邻面顶压和采面顶压叠加,导致应力急剧加大,同时由于工作面预留煤柱较宽、煤体硬,无法逐步释放上覆应力,使应力高度集中,达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冲击地压。

(3)盘区顶板平整,局部为中砂岩,岩体坚硬。两侧煤体宽且煤体较硬.工作面支护强度相应较高.导致应力在相对薄弱Ⅸ域突然性释放。根据对冲击地压发生原因的分析,我们通过实践采取了“支、放、卸”相结合并采取卸压孔预爆破煤体的综合防止措施,使冲击地压强度逐渐变小,破坏性逐步减小。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后。

三、总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矿资源应用的不断增加,各种煤矿开采方式和安全措施的不断完善,合理的利用地质资源和现代技术分析探讨是提高煤矿开采质量的关键和基础。针对煤矿井下矿井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各种缺陷和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是为煤炭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是地质保障系统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柴学周、岳建华.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体系研究叨.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8

多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通过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了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仍然薄弱。为认真贯彻国务院20*年在*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现就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煤炭行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要求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单位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夯实基础,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制定规划,分类指导,努力提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各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本地区和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级达标。到2010年,全国大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要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5%以上,小型煤矿达到50%以上。同时,按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的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两个指导意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和加强煤矿水害防治、顶板管理、防灭火、煤尘防治、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火工品安全管理、边坡管理等工作的要求,加强分类指导,促使煤矿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大中型煤矿要在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夯实煤矿安全基础;小煤矿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实现管理强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工艺和落后的支护方式,推行壁式开采、机械化开采和井巷锚喷支护等先进适用技术。

三、狠抓关键环节,强化考核,实现全面动态达标

各煤矿企业要从解决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入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要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要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保证安全投入到位,改善煤矿安全基础条件;要进一步落实煤矿负责人下井跟班带班制度,严格现场管理,有效杜绝“三违”现象;要加强技术管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坚决防止“三超”;要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和矿井装备水平;要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要依法强制参加培训,尤其要严格执行煤矿职工岗前培训有关规定。各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各煤矿企业要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严格考核,使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点、线、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的提升。

四、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各地要通过典型引路、政策引导,提高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树立以质量保安全的意识;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选树一批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县”、“示范煤矿”,并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对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的煤矿,鼓励企业内部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实施奖励。要建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月度自查、集团公司(矿务局)季度检查验收制度,实行安全质量目标管理,推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

五、与深化煤矿“两个攻坚战”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做到共同推进

各煤矿企业要把瓦斯治理达标作为煤矿安全质量达标的重点,紧紧抓住通风系统、瓦斯抽采、安全监控、现场管理四个关键环节,落实项目和资金,制定、实施有效保障措施,切实做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各地在制定“*”后三年关闭小煤矿计划和配套措施时,应结合辖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情况,逐步提高安全准入标准,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煤矿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时,应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查找差距和漏洞,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时凡发现煤矿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突出问题。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关系;问题;措施

引言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安全管理,也关系到煤矿工人的家庭幸福。因此,加快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脚步,早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才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

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间的关系

“安全第一”是每个生产行业都必须坚持的基本生产原则,煤矿开采行业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了解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快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十分有帮助的[1]。

1.1煤矿安全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条件

标准化生产是规范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条件。煤矿行业的工作地点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许多事故都是由于生产条件不达标、质量不合格才发生的。如果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执行生产任务,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会小很多。就煤矿企业内部而言,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硬、指挥不当,工人在工作中违规操作而没有被制止等,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企业应该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够正式上岗,尤其是现场作业的培训,必须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如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应该由既懂设备操作又懂设备维护的人员进行讲解,并现场操作给被培训人员看,再由被培训人员亲手操作,直到能够熟练操作为止。煤矿大型设备操作不当,最容易引起事故,所以设备的操作应该是培训的重点。另外,培训应该全面进行,要照顾到所有工种的每一位从业者。同时,还应完善设备,降低设备本身的危险性。

1.2煤矿安全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需要一定的执行标准,煤矿安全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煤矿行业经常有事故发生,一是因为矿井本身的原因,二是由于工作场所不固定性,工作场所的移动性导致许多安全隐患不可预见。只有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对工作全程进行监管才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安全监管人员跟班监督,或安装摄像头等,都能够起到监督作用[2]。

1.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都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进行了规定。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起监督作用。许多煤矿事故就是因为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如2009年9月河南平顶山煤矿因为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导致特大事故,造成54人死亡;同年5月重庆市綦江县违规违章行为引发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导致30人死亡,77人受伤。除了法律法规的约束,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安全条例和规范制度,将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这样才能够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同时,这也是煤炭法律法规的一项基本要求。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受地质结构、自然条件、煤层等因素的影响,煤矿开采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矿井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2.1煤矿企业追逐利益不重视安全问题

煤矿开采长期以来是以利益为先,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地方降低市场准入标准、片面追求GDp增长,使经济利益与安全存在冲突,企业想方设法减少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在安全设备上的投入更是甚少。因而,许多煤矿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零事故、零火灾、零超限”的目标还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方案并未得到真正执行。2006年5月山西省发生的矿难导致56人死亡,该煤矿生产企业的核定生产能力只有9×104t/a,但是在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其产量已经累计达到13×104t。如此超负荷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事故。而死亡员工的赔偿金累计只占企业利润的小部分,这从侧面助长了企业只重视利益的思想[3]。

2.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惩罚力度不够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分工不明确是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造成安全管理混乱,有的岗位人太多,有的岗位却无人问津,没有系统化的分工。如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会把精力放在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上,而很少人关注对员工的安全培训;许多人都会关心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但却会忽略安全隐患的整改。另外,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对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这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法成本很低。如对于已经发现安全隐患的企业,除了处以罚款或下达停产整顿通知外,基本不会再有其它惩罚措施,这样的惩罚方式其实效果并不明显。

2.3预防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全国各地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煤矿事故,有的重大事故伤亡惨重,造成这些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防工作没做到位。“防范于未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不仅能够减少矿难造成的伤亡,还能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由于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保证矿井的供风量是必须的。地下环境的限制条件太多,逃生通道设置不合理或通道数量太少都会导致在瓦斯爆炸、火灾发生时,地下从业人员无法逃生[4]。

3加强安全生产的措施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好的解决方法,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因此,实践中应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3.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要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首先要求煤矿企业领导和员工具备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只顾利益、不重视安全的思想也应该有所改变,在安全设备上的投入不能省。生产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而不是以“利益第一”为生产原则。中国煤矿业发生了许多重大事故,造成惨重损失后,企业才开始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2009年11月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08人遇难;2010年湖南立胜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4人死亡。类似的事故还很多,在经历了这些惨痛的教训后,各煤矿企业才开始将安全问题提上日程。由此可见,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最基层抓起,定期组织安全培训课,加强安全演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关注,事事小心,才能真正减少意外安全事故,从而避免员工家庭受到伤害。

3.2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管理监督工作

把握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使企业的煤矿生产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够保障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明确岗位职责,每个岗位要有专业的负责人,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负责。安全管理层级制度要明确,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既要做到安全巡检有人负责,设备检修有人负责,也要做到安全宣传有人,不能顾此失彼。同时,领导层的监督工作也必须落到实处,这样下级员工才能真正做到坚守岗位职责。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5]。

3.3加强防范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随着煤矿行业事故频频出现,煤矿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预防工作做到位,就可以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避免事故发生[6]。因此,尽力排除安全隐患,才能少一份危险,从而多一份安全。2010年3月内蒙古乌海在建的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导致31名被困者无生还可能;2009年2月山西屯兰瓦斯浓度过高,煤矿爆炸,致78人死亡。在这些事故发生之前,如果能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这些意外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加强煤矿生产中的防范管理工作,严格检查矿井排水设备,保证排水通道顺畅;随时科学检测瓦斯浓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消除出现瓦斯浓度过高的现象,对于保证煤矿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有重要作用。

4结语

中国煤矿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起步比较晚,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同时,煤矿安全问题是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关系着千千万万煤矿从业人员的家庭幸福。因此,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深刻认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间的关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才能够真正执行“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光荣,杨锦绣,刘文玲,等.2种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比较与一体化建设途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4):117-123.

[2]李豪.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69.

[3]闫泽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困境与出路[J].能源与节能,2016(7):187-188.

[4]胡江凡,程,吴祥银.基于arcGiS的露天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信息系统[J].露天采矿技术,2015(9):45-47.

[5]苗一波.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经验浅谈[J].煤,2013(2):75-76.

煤矿工程质量体系篇10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深部资源;地质补勘

1矿井概况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三矿位于淮南煤田中段南部边缘,淮南复向斜谢桥向斜南翼、阜凤及其分支断层的断夹块内,属阜凤逆冲断层的上覆系统。受原始沉积条件及阜凤断层影响,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煤层赋存不稳定。

矿井采用立井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现有两个生产水平,分别是一水平(-340m)和二水平(-550m)。-340m以上除受灰岩水影响的1、3煤、薄煤层、石门煤柱及残遗煤外已全部回采结束,二水平各采区也已开采近半。为了满足矿井生产接替和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进行了深部水平地质勘探工作。

2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2.1矿井地质特征

井田内主要发育有第四系、第三系、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地层。主要含煤层段为二叠系山西组和上石盒子组,矿井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分别为14煤、13-1煤、11-2煤、8-2煤、8-1煤、6-1煤、3煤与1煤,其中13-1煤、11-2煤、8-1煤、3煤和1煤为主采煤层。

矿井总体构造呈轴向近东西的不对称倒转褶曲形态,其两翼倾向、倾角变化剧烈,上部正常翼倾向北,倾角陡(60~90°),断层稀少,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下部倒转翼倾向南,倾角变化大,多为20~30°,少数50~70°,小断层较发育,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更加复杂。

2.2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新集三矿为新生界松散层覆盖下的全隐蔽矿床,井田范围内的主要含水体有新生界松散层水、煤系砂岩(构造)裂隙水、灰岩溶裂隙水。

新生界松散层由第四系和第三系组成,第四系松散层赋水性强,q=1.429l/s.m、Kcp=3.8578m/d;第三系沉积层赋水性弱,q=0.00185~0.018l/s.m,k=0.00828~0.044m/d,可视为隔水层。

煤系砂岩(构造)裂隙水是影响矿井采掘的直接充水水源。砂岩总厚度约占煤系33%,但砂岩含水层普遍赋水性弱,q=0.0056~0.00998l/s.m,且以静储量为主,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不畅。经多年疏放,二水平以上已基本被疏净,对矿井生产无安全威胁。深部水平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砂岩水没有得到疏放,巷道施工过程中若揭露大的导、含水断层,可能因构造造成集中出水,影响巷道安全施工。

太原组灰岩地层平均累计厚度约115m,共发育灰岩13层(C31~C313),灰岩累计厚度约占60%。其中,C33与C35岩溶发育,赋水性较强,水量丰富,单位涌水量q=0.278~0.5341L/s.m,导水系数t=162.58m2/d,储水系数U*=4.89×10-5,渗透系数K=13.558m/d。太原群灰岩存在浅部赋水性较强,深部赋水性相对较弱,层内水力联系较强,层间水力联系较弱等特点,是威胁1、3煤开采的主要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与太原群灰岩水力联系密切,是1、3煤开采的间接充水水源,导水系数t=219.55m2/d,储水系数U*=5.08×10-4,渗透系数K=7.761m/d。

3深部水平现有勘探情况

矿井深部水平开采范围东起西淝河大堤保护煤柱线,西到井田边界,上限到13-1煤-550m煤层等高线,下限到8-1煤-700m煤层底板等高线,走向长2100m,倾斜宽110m,面积约23万m2。该范围内可采煤层有13-1、11-2、8-1共三层煤,全部位于井田倒转褶曲下翼,地层倒转,倾向南。设计两个阶段,即-625m与-700m。

3.1地面勘探工程

新集三矿原有勘探工程不足,尤其深部钻孔极少,井田深部地质控制程度很低,深部水平开采范围内仅有地质勘查钻孔4个,累计钻探工程量3819.05m,具体见表1所示。

3.2井下勘探工程

(1)探巷:目前,已在深部水平施工巷探工程:-550m~-625m西四13-1煤探煤下山、-625m西四石门(13-1煤~11-2煤)、-625m~-550m西四11-2煤探煤上山、-625西四斜石门、-625m~-700m西四11-2煤探煤下山,-700m西四石门、-625m西四11-2煤探巷、-700m西四11-2煤探巷,累计巷探工程量2026m。

(2)井下钻探:利用深部水平巷道布置施工了28个探8-1煤、11-2煤及13-1煤的地质钻孔,累计钻探工程量2664.8m。

(3)井下水文地质钻探与物探:-700m西四~西五11-2煤探巷施工过程中,坚持“有掘必探”的防治水原则,采取超前钻探、物探相结合的手段,查明巷道前方及底板方向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保巷道安全施工。

4深部水平补充勘探

4.1-625m补勘工程布置

沿-625m西四~西五11-2煤施工探巷,利用11-2煤探巷施工8-1煤与13-1煤探煤钻孔,每200m施工一组,原则上一组施工4个,平、仰、俯钻结合,要求分别终孔于8-1煤底板及14煤顶板。

4.2-700m补勘工程布置

沿-700m西四~西五8-1煤施工探巷,考虑深部采区煤层赋存不稳定,如果8-1煤探巷不能沿8-1煤层施工,可利用现有巷道向北施工探煤石门至14煤顶板,再沿石门揭露的可采煤层向西施工探巷。

利用8-1煤探巷施工11-2煤探煤钻孔,每100m施工一组,原则上一组施工2个(1个平钻、1个仰钻),要求终孔于11-2煤顶板。

利用11-2煤探巷施工13-1煤探煤钻孔,每100m施工一组,原则上一组施工2个(1个平钻、1个仰钻),要求终孔于14煤顶板。

4.3井下重直钻孔工程布置

由于巷探工程进度较缓慢,在深部水平自东向西进行巷探的同时,利用-550m水平的西五、西六石门布置井下立钻,向-700m标高施工5个地质勘探钻孔,其中在-550m西五石门附近施工3个,-550m西六石门附近施工2个,具体见表2所示。-550m西五井下立孔钻孔布置剖面见图1所示。

4.4-700m水文地质超前钻探及物探

-700m西四~西五11-2煤探巷掘进期间,由于系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巷道,必须坚持“有掘必探”的防治水原则,采用超前钻探、物探相结合的方法,查明巷道掘进前方及底板方向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其中超前钻探每组至少施工3个超前探测孔。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