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04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研究

作者简介:杨兰(1962-),女,湖南岳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廷方(1975-),男,湖南吉首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1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24-0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以各电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与多门电专业课知识紧密相关。继电保护技术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反映新技术发展最敏锐、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继电保护知识系统地、有效地学习对培养电力专业技能型、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各类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新技术、新原理、新装置不断出现,面对继电保护理论与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对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最重要、最复杂、较难学习的专业各知识点,并获得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是培养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

基于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人们对继电保护专业课教研教改的研究很多,[1-7]但大都是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课群优化等大的框架进行探讨。如文献[1]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对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文献[3]强调了继电保护课群的优化建设对继电保护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性;文献[4]介绍了Jitt在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文献[6]则分析了如何将系统论和信息论的知识运用于继电保护教学中。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继电保护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的求知欲

继电保护第一次课的教学效果对调动学生学习继电保护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讲好第一次课,教师要充分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理论及新技术知识,要对与本课程相关的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充分了解,要对电力系统的事故案例及现场图片充分收集,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工作特点及发展趋势等问题的阐述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继电保护作用时一定要把电力系统短路的后果讲透。如故障点的电弧对设备的损坏要用图片展示,对人身的危害要用活生生的事例,这样可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遵守职业规则,避免事故发生;讲到短路可能破坏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时,一定要结合功角特性及一些电网崩溃瓦解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简要介绍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一些综合措施,使学生能将继电保护与其他各电专业课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讲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时,要能做到由厚到薄的阐述,并引导学生进行由薄到厚的思考,由此充分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知识的探索欲。

二、优化教学内容,并以之引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继电保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学生普遍感觉起点高、难度大、较难以掌握。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本课程最基本的知识点、最精髓的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进入继电保护领域的金钥匙,为今后有的放矢地深入发展打下基础。

三段式电流保护是教学的重点。三段式保护是继电保护的精髓所在,通过三段式保护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由单端测量电气量实现的保护方案的优势及局限,为后面复杂保护的教学做好铺垫。为检验学习效果,用一个预设的事故时三段式保护动作的动画案例要求学生根据保护的不同动作行为进行分析,既检验学生对三段式保护的掌握情况又初步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距离保护是教学的难点,阻抗继电器是距离保护的核心元件。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在复数阻抗平面分析的基础上应从距离保护的构成实质上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以相位比较式阻抗继电器构成为例,其实质就是用极化电压作为参考来检测补偿电压(保护区末端电压)相位的变化。用线路上某一点电压作极化电压,则动作特

性为一个圆,保护范围为两比较电压点之间的距离(圆的直径),改变极化电压可改变圆的位置,改变比相的动作角度范围可改变圆的形状。当动作角度范围为1800时,动作特性为圆,小于1800时为椭圆,大于1800时为苹果圆。同样也可分析各种直线特性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并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演示,这样能帮助学生掌握并可随心所欲地实现各种动作特性的阻抗继电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8]

差动保护是设备的主要保护,也是从元件两端同时测量电气量实现全线速动保护的基础。通过差动基本原理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线路差动与变压器差动的异同,各自实现的技术方案特点;了解单端测量与双端测量实现保护的性能比较、各自发展趋势,引发他们对新型行波保护技术发展的关注。

零序保护是电力系统接地故障的主要保护,也是故障分量保护的典范。通过零序保护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故障分量保护的优点,建立故障稳态分量和故障暂态分量的概念,了解故障分量的检测及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使他们能将课堂学习与保护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以之作为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基础。

将上述四大板块作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内容讲好、讲深、讲透,并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索,可使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系统工程最核心的环节。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高于实际,又可指导实际,这在继电保护领域体现得尤为深刻。因此,继电保护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院的教学质量,关系到电力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把继电保护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设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梁振锋,康小宁,杨军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4):125-128.

[2]张瑛,王胜辉,梁国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12-113.

[3]梁志坚,李啸嗯.继电保护课群的优化与改进[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14-115.

[4]梁国艳,张瑛,王丽君.继电保护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12-113.

[5]刘青,李红梅.基于Jitt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7):80-81.

[6]迟正刚.系统论和信息论在继电保护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92-94.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谌江波(1979-),男,江苏连云港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工程师,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56-02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供用电技术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如“微机保护”、“变电运行”、“二次实训”等的学习。继电保护是一门专门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及反事故措施的技术学科,学生应特别注重学习和提高对电力系统故障和异常工作情况的认识及加强事故分析计算的能力。同时继电保护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生应在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重视独立完成习题、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业任务。学习继电保护的必要理论基础是电工理论、电机学、电子学、微型计算机、电力系统分析等,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与继电保护联系密切的课程是电力系统分析和供配电技术,学好这些课程有助于理解、掌握继电保护的原理。因此,“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技术含量较高、责任重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困难。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教学方法的探索

1.认真上好第一堂课

上好第一堂课对于从事继电保护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和沟通,是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共同提高的桥梁和纽带。上好第一堂课应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1)以继电保护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来感染学生。电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为了实现远距离传送,需要提高电压,实施高压输电;为了分配和使用电能,需要降低电压,实施低压配电、供电和用电。发电—输电—配电—用电构成了一个有机系统。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提高电能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继电保护重要性和广泛性的介绍,让学生观看有关视频和图片,感染学生,激发对继电保护课程的热爱。

(2)以未来的良好就业来吸引学生要学好继电保护课程。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奠基于理论电工、电机学和电力系统分析等基础理论,还与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为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时的动作行为,既需要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对系统故障情况和保护装置动作行为进行分析,还需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实验室试验、数字仿真分析、在电力系统动态模型上试验、现场人工故障试验以及在现场条件下试运行。学好继电保护的知识,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不管是在电力公司或是电厂,以及在南瑞或是南自等电力自动化公司,收入都比较高,而且能使个人有用武之地。同时还给学生们介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工资福利待遇,让学生受到鼓舞和触动,知道学好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使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学好继电保护课程。

(3)从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电保护是电力学科中最活跃的分支,在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60年时间走过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和微机式五个发展阶段。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提出艰巨的任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可以预计,继电保护学科必将不断发展,达到更好的理论和技术高度。对学生来讲,学习继电保护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难得的机遇,必须重视起来,树立对课程学习的紧迫感以及自信心。

2.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教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使他们对知识不断深入理解和探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知识的潜能和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进而提高学生自学本课程的能力以及应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不是课堂上的满堂灌,而是整个课堂上活跃气氛的引导者。任何一个原理或者是操作步骤都有它的原因和来历,如果能够积极引导、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兴趣就会增加一些,从而也就能把艰深难懂、枯燥无味的知识消化掉,变成自己的东西,掌握得也会更加牢固。让学生学习的信心满满,不是一无所获而是收获颇多,敢于同同学交流,也就会主动和教师交流。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切记提问的问题一开始不要过难,而是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深入,而不是肤浅的认识和了解。

3.采用旋转木马谈论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旋转木马谈论法是从德国职业教育引进的先进教学方法之一,现在国内各大职业学院和教育机构争相学习该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出资先后选送优秀教师到德国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好,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改变了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的现象,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也自由了,睡觉的学生少了,认真学习的学生多了,跟老师积极配合、勇于发言、独立思考的学生多了起来,这是个明显的进步。同时师生的交流互动多了,从而改善了教师上课死板严肃的形象。旋转木马谈论法还有个神奇的效果,让两个彼此从来不说话的学生开始说话了,让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的交流,对于增进友谊、促进了解和信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该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倾听能力、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使教师观念、学生观念、教学管理观念得到明显的改变。如果教师能够熟练灵活运用这一教育教学方法,必将能够培养出优秀合格的人才。

二、教学手段的探索

1.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互结合的教学手段

当前,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过去采用板书的教学手段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更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日新月异。继电保护理论知识公式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学科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理解,也很难掌握,应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多媒体教学可利用ppt、photoshop、Flash等工具开发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继电保护设备、二次回路接线、工作原理以声音、图像、图形和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针对性等特点,有助于突出要点,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采用课堂教学与仿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教学主要是采用集中课堂教学的模式,缺陷是动手条件受限制。采用课堂教学与仿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体做法是:将原有电气运行实训室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电气运行实训室的仿真平台,该仿真系统模拟变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厂用电全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可模拟保护正确动作的事故现象,还可以模拟保护越级动作、断路器越级跳闸的各种复杂事故现象与事故处理。通过利用仿真系统模拟实际故障的发生以及保护的整个动作过程,可以让学生仿佛亲身感受到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情况,了解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对电力系统事故的判断、分析和处理,进一步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提高了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3.组织编写《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习题集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以及对继电保护知识的理解,同时针对广西电网公司招聘考试的要求,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团队组织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编写出了继电保护的习题集,还收集了相关电力企业的培训资料以及重点大学继电保护的学习资料。学生们通过做练习,加深了印象,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消化,具有针对性,同时电力系被广西电网公司录取人数几乎年年省内第一,就证明了这份习题集的重要性,而且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

三、全程管理,全面考核,改革期末考试方式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素质成绩最为重要,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为40%,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整个学期勤奋学习,表现良好,拿到平时成绩,而不会因为期末考试的不理想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成绩。但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形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会为了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消化,同时学生的身心因为应付考试而感到疲倦和劳累,因此学生对枯燥理论就会充满厌倦和畏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国外优秀大学的考试方式之后,认为开卷或者半开卷的考试方式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允许学生带课本或者一些学习资料进入考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要得到改进,比如教材内容要适时修改或增删;实训基地的培养计划落后问题、教学设备维护困难问题以及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都将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晶,路文梅.供电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贺家李,张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王铁红,张炳达,沈捷.继电保护培训仿真系统[J].继电器,2008,(3).

[5]朴仁淑,孙晶艳,岳淑玲,等.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6]霍兰茹.高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9).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33-02

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新的要求。现代电力系统是高度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超大区域网络结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对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的一门技术[1]。21世纪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智能化[2]。以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本文探讨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方法,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特点

我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理论教学36

学时,网络教学6学时,总计42学时,作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及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专业必修课,设置在大四上学期初;“微机继电保护”课程共26学时,均为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作为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结束后的大四上学期末开设,目的是顺应现代电力系统高度数字化的趋势,让学生了解现代数字式继电保护硬软件的知识,内容涉及到原理、保护算法、硬软件设计方法等;“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为期一周,与“微机继电保护”同时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期末,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现代数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新发展,目前我校继电保护的教学内容已加入“微机继电保护”,作为少学时内容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共同设置在大四上学期,同时开设的其它几门专业课使得学生大四上学期课程较为集中,学习任务量较大。此时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设计开题、复习考研或找工作,第一学期过高的学习任务和课程的相对集中对其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在课程教学上,基本停留在传统模式:即利用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形式,将继电保护原理及其实现方法按照教材的章节和顺序进行课堂讲授,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对教师而言,继电保护原理单纯靠板书或多媒体课件较难讲透;对学生而言,继电保护内容比较抽象且实践性强,知识描述更需要形象化演示去理解,配合学生自主实践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比如,“零序过电流保护原则上是按照躲开在下级线路出口处相间短路时出现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来整定”,若单纯由教师口头讲授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微机继电保护”课程主要分析现代数字式继电保护软硬件相关知识,内容涉及原理、保护算法、硬软件设计方法等。若单纯讲解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使学生难以消化,从而会削弱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理念不够强,教学内容需要优化

继电保护课程组与“单片机技术”、“数字信号处

理”、“电力系统自动化”、“高低压电气设备”等课程有很多联系,但教学上往往孤立、脱节,缺乏全局梳理,使学生对继电保护完整系统缺乏全面认识。课堂上,教师若能将继电保护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以实例联系相关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并且结合实践,教学效果会更好;此外,目前继电保护教科书内容繁多,与其他专业课程也有所重复,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三)学生自主选择力不强

学生对继电保护内容的兴趣点各有不同,部分学生未来并不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或考研方向与此关系不大。目前情况是,继电保护课程组教学课时相对较多,内容较为宽泛,对于上述内容部分学生显得索然无味,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的能力不够强。为此,以学生为本,可以在课程形式上稍做一些调整。

三、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针对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几种改进模式和方法,且部分已开始具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将原本设置在大四上学期分开教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和“微机继电保护”两门课整合为一门,设置在大三下学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可设置在大四上半学期。这样设置有两方面考虑:内容上,减少学生学习任务量,突出重点,使教学有针对性。比如,可缩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材中电磁型继电器、断路器等与“高低压电气设备”教材有所重复的内容,减少或者删除“微机继电保护”教材中与“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课程的重复内容;时间上,我校电气专业学生于大三至大四暑假期间设置了为期5周的发电厂生产实习,实习前对继电保护内容的理论学习,为生产实习期间学生对继电保护装置、电力系统设备等内容建立感性认识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以传统教学手段为辅,以现代化网络媒体、实验教学等方式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整体概念,使学科前沿知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网络课程建设。利用学校现有网络平台,上传电子教案、视频,演示动画等资源,并建立一套自测系统,使学生可以主动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观看和使用这些资源。教案、课件既可以作为学生的预习资源以及弥补疏漏的课后复习资料,也可以作为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库;视频资源以声、像集合的形式使学生直观了解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及原理;具有交互性的演示动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利用FLaSH将继电保护动作过程制作成SwF动画,或用VisualC++开发保护动作演示模块[4];自测系统可以使学生在正式考试前自我检测,弥补疏漏的知识点。利用网络交互平台有助于增强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展开网上讨论,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网络资源的建设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或利用专业软件开发演示模块,并及时更新资源。目前,我校网络课程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

2.实验平台建设。微机保护已成为当前继电保护的主要形式。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先后自主开发了微机型线路保护教学仿真实验装置。实验平台建设思路为面向实践平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对本专业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链[5]。我校可采用引进设备或者利用现有教师队伍和资源对微机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进行开发。目前,我校基于tmS320F28335+pC机的继电保护教学实验平台的研制正在进行。

实验平台可作为本专业教学科研平台,不仅方便用于学生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也可以作为教师的科研平台。该平台能够使学生直观了解微机继电保护硬件结构,并且通过配置不同的软件模块实现不同原理、不同对象的继电保护功能;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选做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实验、设计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创新能力。

3.课程设计内容优化,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6],在传统设计内容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平台,先进行整定计算,后在平台上模拟故障时继电保护动作;建立以任务驱动,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框架。根据继电保护原理建立主题,比如,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差保护等;也可以根据继电保护对象形成“主题”,比如,电力变压器保护、输电线路保护等。

课程设计可以在大三下学期上课期间布置下去,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结合大三暑假为期五周的“发电厂生产实习”,使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强化为工作打下基础。

4.完善评价体系。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继电保护理论课成绩应综合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平时作业、网络自测、综合实验等教学环节进行考评。将平时成绩比例增大,有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计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公开答辩及严格书面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的,综合文献综述、论文质量、创新能力、实验态度等因素进行考评。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农业电气化专业为例,对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重点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够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试方法以及先进设备的研究方法。若能将每个环节都做好做实,师生就能在一整套良好有序的教学体系中受益,从而培养出适应智能电网时代、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瑞文,陈少华.现代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3).

[2]付乔.继电保护发展现状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

[3]李文武,袁兆强.继电保护课程组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4]曾煜晓.继电保护教学培训辅助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08.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光电技术;通信技术;智能电网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2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60

1概述

随着光电、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被提出并加以建设。自从2012年以来,我所管辖的区域相继投运了5座110kV、1座220kV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综自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据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等优点,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相应的光电转换、磁电效应等原理知识早已提出,但是以此为基础生产出的电子式互感器因为在实际运用中抗干扰能力、运行可靠性等问题未能大规模实际使用,因此基本上使用的是常规互感器与合并单元相结合的形式。开关设备则是在原来基础上配套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开关设备智能化,而本文提出了问题就是以此形式构成智能变电站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变电站与综自变电站其实就继电保护原理上而言是一样的,只是在具体设备的实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合并单元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有保护装置的模拟量采集功能分离出来变成合并单元与互感器一起就地化配置;智能终端就是将开关量开入开出功能分离出来与断路器、隔离开关一起就地化配置;保护装置保留保护逻辑功能独立于间隔层,相当于将原有继电保护装置一分为三,那么问题出现了:

第一,这三者之间的光纤联系中断或不稳定,就会造成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笔者遇到过6次这样的问题。其中1次是因为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光纤损坏,原因是硬物挤压所致。其余5次则都是由于保护装置的SV插件或GooSe插件损坏所致。因为SV采样值、GooSe开关量一直需要不间断地实时大量传输,对相关接受或发送插件要求较高,而可能由于某厂家的某一批插件制造工艺不良就导致了多次出现这种问题。

第二,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故障后可能影响多台保护装置。由于本身设计的原因在智能化变电站中,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可能不会只对应一个保护装置,存在一对多的情况。例如某线路合并单元损坏,则与之对应的线路保护装置需要退出运行,同时与之存在联系的母线保护装置也要根据该线路检修的运行方式来选择是退出保护或是退出该间隔功能。

第三,需要对已投运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进行硬件更换或升级。可能是由于投运时间较早,当时技术规范不健全等原因,一批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稳定性、准确性达不到现今国网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换CpU件、升级软件版本等整改工作。

第四,室外装置老化问题。因为就地化配置的原因,一些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需要与一次设备一起放置于室外。虽然智能控制柜内配置有温度控制器、加热器、排风扇,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仍然会出现锈蚀、大量积尘现象,从而加速设备老化。

第五,保护设备更换CpU、SV、GooSe插件时需要厂家配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更换CpU、SV、GooSe插件时,不像传统综自变电站只要插件型号正确直接更换就可使用,还需要重新下载CiD配置。而由于各个厂家研发平台的不同,其使用的工具、下载方法也五花八门,同时某些软件为他们内部使用,不交给客户,使得每次更换相关插件都需要厂家配合,极大地增加了维护期限及维护成本。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实际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排除上述由于设计或原理等先天性影响出现的问题,针对其他问题及这几年在实际检修维护工作中的经验,笔者认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实际运维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针对继电保护装置连续出现的类似硬件问题,应要求厂家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家族性缺陷。如是家族性缺陷应进行阶段性集体整改。

第二,智能变电站中除了就地化配置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与一次设备之间仍使用电缆,传统变电站其他大部分电缆则由光纤代替,做好光纤的维护工作就显得很重要了。从变电站投运时起,应首先做好所有光纤的通断、衰耗、标示对应检查工作,标示应粘贴牢固标清起点、终点和功能,屏柜之间留够备用光纤芯,方便今后处理缺陷。在平时的日常检修工作中,拔插光纤要小心防止损坏光纤头,拔出后戴好防尘帽防止污染光纤,固定光纤时弯曲半径要留够,避免折损挤压光纤。

第三,做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版本校对工作。核实设备硬件及软件版本是否为国网检测版本,不正确的应及时上报整改。

第四,加强继电保护装置软压板的校对工作。在智能变电站中除了“置检修状态”功能仍使用硬压板,其他原有的保护功能、跳合闸出口硬压板都改为了软压板形式,同时增加了SV接受软压板。这种方式的改变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核对远方监控软压板的正确性,保证运维人员可以正确核对和操作软压板,实现保护装置的正确投退。

第五,做好SCD、CiD及交换机VLan划分文件的管理。这些文件相当于原来的二次图纸和设备之间的虚拟联系配置,是保证所有智能设备可以整体配合正确工作的基础。从最早投运时调试正确的原始备份到每一次更改、升级的工作备份都应就时间、原因、更改内容、工作人员做好记录,并独立保存。

第六,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通过几年间的不断实践,我们已经陆续制订和修改了许多技术标准,今后我们还应该大力加快在继电保护设备软件开发框架的标准制订统一,方便设备维护和更换。

第七,加强继电保护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知识的培训。相对于已经运行十多年的综自变电站,继电保护人员的认知及经验还不是很充足,这就需要我们多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及实践操作,总结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梳理工作思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在近几年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中确实显露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避免类似问题,笔者相信随着知识成果转化的不断推进、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产业标准的不断深化统一、技术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一定会越发快速及优质,从而为坚强、高效的智能电网提供坚实更加的

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团结,黄国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与应用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冯军.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能力本位;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继电保护测试技术

作者简介:杨红(1969-),女,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李波(1962-),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工程师。(重庆402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2年度立项教改项目“基于自主控制学习导向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03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13-02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测试原理和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表、专用仪器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1]显然,该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课程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就完成了课程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师生互动只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工程现场脱节严重。而考核评价也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笔试(占60%)加平时成绩(40%)的单一性、终结性评定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老师觉得不好教,学生觉得不好学。因此,为了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尽快地掌握基本的继电保护测试技能,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必须对学科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行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是什么?学生想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了到什么?[1]为此,课程组对该课程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思路,并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内容广泛繁多且发展很快,与多门学科交叉。学生不仅要学习测试理论基本知识,更要学习和掌握测试技能和测试方法,而该课程的计划学时又偏少(40学时),所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很关键。

课程设计思路就是,根据“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最新的教学目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检验为主线,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设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整合教学内容;同时,打破传统的学科性章节安排方式,以项目化、模块化的方式对教材结构进行重组。课程组经过实践探索,在调研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基础之上,最终将“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内容整合设计为四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及能力发展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具体展现。重新设计后的教材结构框架如下:项目一:(项目名称);任务一:(任务名称);教学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总结。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及教材结构,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理论内容服务于实践教学,并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

为了使得重新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尽量与行业企业及就业岗位的需求相符,课程组通过走访行业企业及问卷调查往届毕业生等方式,全面收集来自工程一线的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内容及应用需求信息,并结合学院现有实训设备及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了表1所示的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表1“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计划表

项目名称子任务名称知识

目标技能

目标建议

学时备注

项目一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准备熟悉并掌握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4学时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项目二继电保护常用测试仪器及设备的使用任务一电秒表的使用…………2学时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二工频移相器、相位表的使用…………2学时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项目三常规继电器的检验任务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检验…………2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二电磁型低电压继电器的检验…………2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三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检验…………2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四电磁型中间继电器的检验…………2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五常用差动继电器(BCH-2型)的检验…………2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六常用阻抗继电器(LZ-21型)的检验…………2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项目四微机保护装置的检验任务一微机保护测试仪的使用…………2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对常规继电器的电气特性参数进行测试)

任务二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的检验…………6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三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的检验…………8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四微机发电机保护装置的检验…………6学时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以上教学计划已经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继电保护11级1、2班实施。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改革思想,在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改革基础之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敢动手、会动手。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课程组研究后决定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现代教学方法,在做中教、做中学,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2-4]

教学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尽量选用真实的仪器、设备或装置)为载体,按照任务布置、讲解示范、分组讨论、任务实施、小结评价等五个步骤来实施,“教、学、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机地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由于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操作对象,学生的探求欲望会更强烈。而且在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如“电秒表的使用”这个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就以真实的405型电秒表为载体,在学院的实训室先结合实物集中讲解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以测试某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时间为训练项目,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测试任务来理解和掌握该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接受任务之后,首先分组讨论写出操作步骤,绘制相应电气接线图(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交给老师审查合格后,再按照自己拟制的接线图和操作步骤实施任务,记录数据或者发生的现象,最后写出任务总结报告。老师再根据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大大提高,自我成就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合课程性质特点,以能力考核为重点,课程组大胆进行了考试改革,采用了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具体做法是:以项目实施过程情况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多样化方式(编写预习报告、口头提问、小测验)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评价方式,再结合平时考核(考勤、态度)、任务实施、总结报告等环节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特别注重过程考核与职业能力测评。[5]

由于采取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中教。所以考核主要是以小组(5~6人一组)为单位,以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考核的方式、考核的标准,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课程组针对新的教学模式,制订了新的考核评分标准:为了量化考核,仍然采用百分制,即每个任务的完成总分为100分,其中态度5分,出勤5分,预习情况10分,职业素质(安全意识、爱护设备及环境等)10分,任务完成情况30分,团队协作5分,小组互评5分,总结报告(是否按时提交、规范性、问题分析及结论的正确性)30分。学期结束,每次任务得分的加权平均就是每个同学的过程性考核得分(如果旷课本次任务得分0分,旷课2次以上直接重修),再根据学期总体表现进行加分或减分后,得出学期综合成绩。采用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平时不好好学,期末临时抱佛脚”也可以应付过关的不良现象,学生的出勤情况及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为改观,以下这个案例就很能证明这一点。

在“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曾有个别同学因故缺席了某次课(实际上就是旷课),事后这位同学主动找到任课老师,要求给他机会补做这个任务,以补救因缺课导致的0分而带来的后果。

四、问题思考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以找寻更好的解决办法: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

虽然每次任务之前老师都会提供较详细的任务指导书给学生预习,并要求编写预习报告,但是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不停地问老师,而事实上,多数问题指导书上写得很清楚,并不是任务实施过程发生的异常问题。

2.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

每次任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只对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感兴趣,寻根究底的人不多,主动思考的更少。一旦任务结果显示正常,很多同学就不再深入追问分析了,甚至认为那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3.对任务后的总结报告不够重视

多数同学虽然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任务,但是课后的总结报告明显看出,他们对任务没有真正理解透彻,半数以上的同学甚至讨厌写总结报告,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写。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以上问题的引导和训练,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主控制学习状态。

五、结束语

通过课程组的努力,“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上述改革思路和做法已经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继电保护11级1、2班实施。笔者亲自参与了1班的课程教学,教学效果较过去明显提高,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动手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尤其是那些过去学习态度不好的“差生”完全变了样,在一体化教室里非常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不亚于那些“优等生”。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均表示满意,并认为是本学期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实践证明:本次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其思路和做法值得在其他类似课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大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徐军.《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5).

[3]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

(14):53-53.

[4]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实验室建设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1]。为响应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加强了对“供配电实验室”的建设。

1.实验室二次建设的原因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具有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力工程基础》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两门课程理论体系强大,专业知识面广,所选教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我院于2013年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供配电实验室”,实验多为不同类型继电器的特性实验,实验内容简单。为满足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对“供配电实验室”进行了二次建设。

2.实验室二次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满足“电力工程基础”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供配电实验室配置了“供配电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

“供配电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如图1所示,主要由电气系统主接线模拟屏、电气系统控制屏、电气系统后台保护台、主机系统及操作软件四部分组成,对工业现场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对电力系统变配电中的自动装置、变电站监控、继电保护等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性实验,同时将pLC功能和智能仪表扩展到继电保护中,采用工业组态软件编程,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监控[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如图2所示,主要由控制屏、控制柜、视在功率2.5kVa的大功率发电机、主机系统及操作软件等部分组成,对同步发电机的可控励磁发电、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行运行、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等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性试验,将组态软件与电力专业技术相结合,上位机能够模拟简单的发电厂,操作安全、方便,可视性高[3]。

“供配电实验室”二次建设之后,采取教室上课与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现场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如在进行“供电线路过电流保护”知识点讲解时,教师直接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先是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对供电线路过电流保护原理图(如图3所示)进行详细讲解。而原理接线图主要用来表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整个装置所需的设备[2],采用其进行实验接线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容易造成错接、漏接现象,为此在原理图讲解的基础上,将展开接线图(如图4所示)与线路原理图对照起来讲解。讲解结束之后,立即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对照原理图、展开图及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供电线路过电流保护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课的枯燥文字、抽象电路转化为实际操纵对象,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以提高。

3.实验室的应用成效

供配电实验室现有“继电特性实验平台”、“供配电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共计22套,能够满足基本的课程实验要求,为下场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场地,也为大学生创新和教师科研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闻凯,董敏.独立学院“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J].学周刊:下旬,2014(11):20-2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务实;互联网+;电力;继电保护;预测

0引言

2015年3月5日上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并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这是此行业热词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拉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11项重点行动和7方面保障支撑措施,提出了发展目标。意见中明确提到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互联网+”行动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组织实施,杜绝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务实有序推进“互联网+”行动。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同时也是经济效益最好、需求最旺盛、投资最充分的行业之一,不可避免的必将加入到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中来。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保障之一的继电保护,也应该在这轮“互联网+”时代大潮中做出相应的变革,积极响应“互联网+”行动,合理定位,在提升保护装置可靠性以及运行管理水平的同时,提供相关丰富务实的内容服务,打造继电保护厂家的继电保护生态系统。

1互联网+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于今年两会期间向人大提出的四建议之一,马化腾的解释是,“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当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2]。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用马化腾的话来说是传统行业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生态。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把这波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拉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后面的这个小加号,意味深长,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代表着开放,代表着变革。

报告中说: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

“互联网+”意味着让互联网思维、逻辑、活力和创新冲出传统网络业范围,进军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依托互联网进行,产生全新的市场和价值[3]。

2互联网+电力行业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宛如一场飓风,正在助力电力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在电力能源领域,电力传输网络是覆盖广泛的能源基础设施,本身具备物理性的网状结构,与互联网泛在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属性天然契合。‘互联网+’作为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为电力能源行业在发展理念、服务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带来全新的视角。”

沐浴着互联网+的春风,智能电网的建设,充分调动了智能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构建连接所有发电端和用电端的互联网信息系统,同时带动了电力信息化新气象。

3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时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余年的时间里,继电保护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即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继电保护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国内的继电保护厂家在重视先进技术引进的同时注重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研发能力,现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无论是应用还是发展都逐步走向了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4-6]。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行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以南瑞、南自、许继、四方为代表的继电保护厂商不断的通过技术创新来保持或力争扩展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4继电保护发展方向假设

可以预见,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未来,继电保护厂家如果不通过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继电保护传统优势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内容和质量来吸引客户,必将被浩浩荡荡的互联网大潮所淹没。

未来的继电保护厂家不仅要给客户提供继电保护技术及装置,还需要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给客户提供一系列相关的在线培训、在线知识库、远程即时管理、在线交互等在内的电力继保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

图1“互联网+”时代电力行业继电保护发展模式网络拓扑图

4.1厂家电力继保生态系统

厂家电力继保生态系统由所有客户继保装置终端的配置库和所有继保装置终端的事件库、电力系统知识库、在线培训系统和在线交互系统等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宗旨为一切为了方便客户、服务客户。

(1)继保装置配置库继保装置的配置库包含厂家所有终端继保装置的配置相关信息,被授权的用户可以随时根据装置的唯一识别码进行连线查阅或更新授权申请,获得授权后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2)继保装置事件库

分布在客户端的继保装置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时将装置事件主动上传到对应厂家的继保装置事件库,以便继保厂家能第一时间获得事件信息,便于及时主动地作出响应。

(3)电力系统知识库

提供有关的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以及电力继保行业领域技术前沿的有关知识,获得授权的客户可按需查阅。

(4)在线培训系统

可借助成熟的互联网在线教育技术构建继保行业知识和厂家装置有关知识的在线培训系统,即能满足客户培训方面的需求,又可为异地客户免去旅途劳累的不便,还可以随时需要随时进行,一举多得。在线教育成熟的成果检验系统也可以包含进来随时检查参训人员的培训效果。

(5)在线交互系统

提供在线交互系统,一是满足客户对装置或继保专业有关知识的探讨和答疑,还可以允许客户随时将现场疑问及想法通过在线交互系统和继保厂家的专家进行交流。

4.2客户终端装置

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装置接入厂家的电力继保生态系统,装置相关运行状况报告信息和事件可主动或被动上传到继保装置事件库中存档备查。

4.3客户端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继保厂家的app客户端连入系统,也可通过pC机安装客户端软件或厂家的网站方式接入。

5结束语

不管你是否准备好,“互联网+”时代正在全面来临,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安全保障,不可避免的必将加入到“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中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变革是各继保厂家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张海洋.互联网+电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9):1-1.

[2]孙冰.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互联网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J].中国经济周刊,2015,(9):48-50.

[3]谢文.互联网的加法怎么做[J].财新周刊,2015,(10):53-53.

[4]陈任祺.继电保护的发展和运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5,(4):63-64.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实验教学;改进;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谢路生(1977-),男,福建龙岩人,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工程师;林育兹(1959-),男,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高级工程师。(福建厦门361005)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93-0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国创新教育和实践课程体系还有待提升。“继电保护原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又要掌握各种基本继电器的分析和整定原则,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能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内涵。[1-3]因此,需改进“继电保护原理”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继电保护实验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继电保护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5]一是继电保护课程的实验学时偏少。一般实验学时只有4~8学时,难以完成必要的实验内容。二是传统保护实验内容偏简、偏少,普遍仅开设几个验证实验项目,难以达到教学要求。三是部分硬件条件不足,实验内容与生产实际差距较大。为此,从以下方面对继电保护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改进继电保护实验教学的措施

1.探索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方案

从先进性和设计性出发,继电保护实验教学内容应以多种继电器特性和保护电路来配合实验。前者是对各种继电器特性的认识,后者则可加深理解器件功能和继电保护的原理与应用。为此,课题组在实验装置中引入了组合型综合性实验设计。在各种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单辐射式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实验、过流保护与三相自动重合闸装置(后加速)综合实验、三段距离保护和电力变压器保护等综合保护实验。在教学形式上,一是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设定保护定值、改变电网运行方式以及调整参数,掌握一般的实验技能;二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实验,提高实践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加深掌握专业内容。[6]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整体优化实验内容

优化实验内容是改进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过去,实验的重点主要放在理论的验证及实验技能的练习上,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理解不透彻,对实验过程也不太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效果。因此,课题组首先从实验大纲入手,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把继电器、互感器、调压器等实物与书本符号紧密结合,把解决问题与原理分析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和实验的联系。

根据“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特点,课题组灵活调整了实验课的重心,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方法,从总体上进行优化,把实验内容分为三类: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研究实验。在实验内容上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了从“基本实验、加强实验到提升实验”的依次递进,对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合格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3.加强动手能力和识图能力的训练

根据本课程的改革方案,一方面对常规验证性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包括电流继电器实验、时间继电器实验、信号继电器实验、中间继电器实验等;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行设计综合性实验。如线路过流保护实验、单辐射式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实验、过流保护与三相自动重合闸装置(后加速)综合实验等。同时,还可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开放,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束后,根据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如果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返回系数的调整方法。例如调整舌片的起始角和终止角、变更舌片两端的弯曲程度以改变舌片与磁极间的距离、适当调整触点压力等。

在“继电保护原理”实验上,识图能力是实验环节中很重要的内容。学生既要能看懂继电保护原理图,也要能看懂展开图。例如在线路过流保护实验中,让学生对照实物阅读保护二次展开图,分析保护的动作过程,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这样可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图1为10kV线路的过电流保护原理电路图。它主要用于表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构成这套装置所需要的设备,可作为二次回路设计的原始依据。但原理图未画出各元件的内部接线,直流电源仅标明极性,信号部分也不能表示接线关系。因此需要二次展开图配合才能进行二次回路的施工。

图2是根据图1绘制的二次展开接线图。图2左侧是保护回路展开图,右侧是示意图。从图2可以看出,展开接线图由交流电流回路、直流操作回路和信号回路三部分组成。交流电流回路由电流互感器ta的二次绕组供电,电流互感器又装在a、C两相上,其二次绕组各接入一个电流继电器线圈,然后用一根公共线引回构成不完全星形接线。在直流操作回路中,画在两侧的竖线表示正、负电源;横线方向,上面两行是时间继电器启动回路,第三行是信号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启动回路,第四行是信号指示回路,第五行是跳闸回路。懂得电气原理图和展开图,是电气实验和设计的基础。

4.尝试模块教学法

尝试借鉴西方的“模块”(mU)教学法。[7]“模块”教学法是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的总称,从教学角度理解即将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分割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小工作任务。学生首先必须掌握这个单元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然后将其扩展到应用中,完成一项具体任务,这样的单元称为模块。[8]继保实验“模块”一般过程如下:明确实验工作任务—制定计划—教师指导—自我实验—实验总结。在制定计划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在自我实验环节,要求学生要善于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总结中,不拘泥于成功的经验,允许分析不成功的原因,不看重实验结果,而是看重实验过程。正是这种模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实验方法的禁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5.改进成绩构成,重视教学反馈

注重综合评定成绩教学反馈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该环节,教师不但可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且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修正教学方案。同时还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教学反馈的形式主要有课堂提问、讨论、课下答疑、实验报告等。成绩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的各科成绩不能由一次期终考试来决定。因此,把过去比较单一的成绩评定改为由出勤情况、平时的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总成绩=考勤(10%)+实验报告(30%)+期末考试(60%)。随机抽查四个班级共193人的成绩分布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图3是统计结果的柱状图。

从表1和图3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成绩评定方法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基本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

三、实验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继电保护原理”的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升。首先,通过实验教学改进,学生不但掌握了现有的实验项目,而且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了实验方案。课题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各种继电保护、监控回路、自动重合闸装置等内容进行科学组合。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构建综合性实验电路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实验,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提高了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实验方法的束缚,促进了学生思考和创新,促使学生提高了独立工程实践能力。最后,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题组开设的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活动,通过在教学实验台上进行设计和操作,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

通过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教学模式,课题组积极探索研究了新的实验模式,使实验内容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同时注重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识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的锻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晓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教学探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

[2]李佑光,林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

[3]陈达银.创新实验室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9-12.

[4]梁志坚,王辑祥,等.对改进继电保护实验教学环节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3).

[5]何瑞文,陈少华.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3):21-22.

[6]张慧媛,李淑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4).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9

摘要: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城镇电力的供应需求,就长远方向来看,对电力企业稳定的供电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电厂供电系统是我国北方地区城镇主要的供电来源之一,其中有关输送继电保护以及发电机继电保护都是促进电力稳定运输的关键性运作机制。因此增强火电企业预警机制,加大对其企业技能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对继电保护措施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火电厂继电保护预防对策

火电厂发电机组是其整体设备中最具效用的发电机设备,其安全性能的有序开展是关系到火电厂正常运作模式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其使用的发电机组在制作工艺上是相对复杂的,其内部连接着众多的仪表、管线设施,因此其设备调制工作是极其繁琐的,同时由于其制作成本较高,所以一旦发电机组内部出现任何故障问题,其都有可能造成整组发电设置运行的停滞,另外由于其维修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因此常常会给企业利益造成的经济巨大损失。就现在这种情况来说,采用科学合理的发电机继电保护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在减少事故发生机率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电力公司的日常维护工作。

一、火电厂继电保护事故分析

(一)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关于火电厂继电保护故障检测设施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了,在电力企业的继电保护体系中,有效的设置故障侦查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内查找出电力故障事故发生原因,以便电力人员可以及时理清思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相对而言,这种便利快捷的故障检测模式是电力企业正常运作的关键性保障措施之一。然而因为继电保护仪器自带的元件故障设备常常会遇到检测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当电力人员发现诊断体系遭遇误报时,就需要聘请专门的电力人员进行维修工作,同时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进行故障排除机制,对于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中,其工作模式不仅繁荣复杂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就较为频发的继电故障而言,其具体涵盖了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故障以及由于断路器的拒动保护而造成的主变压器跳闸反应。继电保护检测设备是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落脚点,一般情况下二次回路的故障问题,通常会造成电力保护系统误动或拒动模式的开展。所以在继电保护误动或是拒动机制发生时,应及时检测二次电压回路运作是否正常,判断出其出现误动、拒动产生原因。

(二)在正常的电力运行过程中,二次电流的失真运作同样会影响到继电保护的日常运行,导致其电力故障的出现。同时在出现电力故障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的对这一电流与二次电流在整个工作程序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系统记录,通过对比分析,例如二次电流通行量较小甚至其数值低至为零的时候,可以有效判别其故障形成原因是由于铁心中存在剩磁而且其剩磁方向与励磁电流所产生的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使其在短路电流运作中,在直流分量与剩磁共同效用下,铁心短磁运行到半个周期机制的时候就产生饱和机制了,因此一次电流转变成为了二次电流,二次电流运行值降至为零。然而因为电流的相互感应产生饱和作用,传变特性值为零,因而使得断路器保护遭遇拒动,从而使得变压器保护设备没有循序渐进的开展,导致其越级跳闸。

二、火电厂继电故障预防措施

(一)完善电力公司整体运行机制,在高效实施电力企业继电保护专业化职能管理体系的同时,明晰全责分配,促进整个电力产业链的有序发展,针对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提出重点应对措施,在有效增进电力系统安全运作的基础上,提高企业人员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规避由于继电保护中不正确动作的开展所造成的对整个运作工程的破坏。

(二)加强继电保护对于的人员建设,在培养起团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有效增进其职业素质的训练,构建健全的职业管理规范制度,在促进继电队伍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机制,挖掘继电队伍中的新生代力量,从而使得电力工作的运作可以更好的开展。

(三)对于继电保护监察机制的运行应具体落实到电力运作的整体过程,有针对性的对发电、输电以及配电作业开展初步审查机制,对于不同电力设备的选型、设计、组装、调试以及运作进行统一维护,通过继电人员的全程监管机制,有效降低电力故障发生频率,提高电力工作日常运作效率。

(四)有效增进技术监督机制,对于电力供应企业以及相关电力用户而言,应具体落实到整体电力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电力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当新开发的继电产品进入试运行阶段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开展汇报工作,得到领导肯定之后,逐级向调度部门报备,获得有关运行材料后,对安全检查部门做出备案工作,与此同时计划的设定事故预警机制。

(六)依据继电设备运行要求,帮助其机械设备更好的选型进行配置工作,实现一体化的设计开展模式,具体从继电设备初步设计阶段到投入运行阶段都应向有关调度部门进行统一核查。针对于没有达到国家电力行业运行标准的设备提出禁用命令,同时对于新型研发的继电保护产品如果没在以往实验中取得成功的也不能在电力正常运行机制中使用。

(七)做好高效的继电保护预警机制,在充分考虑到继电配置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因素之外,应尽可能规避在情况较为复杂、故障因子较多的电力故障运作中,采取保护措施,因为不正确的动作常常会导致更为严重电力故障。因此应在考虑系统运行方式会给继电保护造成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开展电力维系工作。

结束语

火电厂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于其整体电力运作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它不仅是促进发电组安全运作的关键性因素而且还是维系系统化电力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因此作为继电保护实施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抱有高度工作责任感的同时,维护电力工作的有序发展,促进电力施工安全,有效的保障电力供应。与此同时,电力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极其必要的,运用继续教育的方式对其在职人员进行统一化电力技术培训,可以在帮助其加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确保电力运作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冬.火电厂嵌入式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3(3).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继电保护

作者简介:王秋红(1970-),女,四川渠县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副教授。(重庆?400053)詹红霞(1971-),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3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58-01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一特三大”的发展战略、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2015年电力系统的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大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电力行业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划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重点专业建设,作为有深厚基础的电力行业高职院校,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依托电力行业,对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行业标准,对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研究,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具体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的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根据重庆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积极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兄弟职业院校经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以重庆市电力公司各供电公司、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和生产设备、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共同开发“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即“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两个体系”是指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体系”;分析继电保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的认知,在第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形成,在第三、四学期完成。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继电保护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提升,在第五、六学期完成。安排进行顶岗实习。在电力生产一线对继电保护进行运行、维护和调试操作,以适应继电保护专业职业岗位。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两个证书”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增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继电保护工、电力通信调度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贴近生产实际,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基于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建设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改革思想,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维护和检修生产流程,新建能满足继电保护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建成具有较强共享功能、辐射面广、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基地。

该基地能按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修现场实际生产流程,按照电力系统的工作标准,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封闭式强化训练,以现场调试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会贯通,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三、打造职业素质过硬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继电保护专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承接科研或工程项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为企业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讲座。企业的生产、科研实例成为教师讲课时的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请进来,教师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我们在企业常年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兼职教师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校企合作,互助共赢”原则,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职业素质,也获得了可观的报酬和事业的成就感,企业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员工到学校教学,有利于企业员工总结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经过多方位建设,继电保护专业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四、按照行业标准,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在教学的各环节引入行业标准,以企业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设备与现场相同,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题目直接采用实际工程项目。教、学、做相结合强化了学生所学技能与职业岗位的联系。通过到设备生产企业、发电厂、变电站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工程师现场教学,使学生切身体会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配置、运行、安装、调试等过程。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毕业前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98%的学生参加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其中92.2%的学生取得了“电气运行工”、“变电运行工”、“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