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5:42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1

(新乡学院财务处,河南新乡453000)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日益体现出来,企业需要重新面对在新的科技背景下财务报告出现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财务报告处理水平。本文立足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提出了企业在网络时代对财务报告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财务报告;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25-02

收稿日期:2015-02-12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142400411151)

作者简介:武晓瑜(1974-),女,河南省新乡市人,大学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成熟的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是财务报告,其质量的优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然而,最近十几年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并严重制约会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研究并应用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统计技术,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网络财务报告主要是指企业根据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将企业的经济信息和财务等信息进行公开披露。在信息化背景下,其使用者更加青睐于多样化和实时化的会计信息。并且随着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XBRL)的不断开发与使用,网络财务报告比传统财务报告更具有优越性。

二、网络财务报告的特点

面广,成本低。公司在网站上其财务报告,其受众面非常广,只要能够上网且对公司财务信息有需求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财务报告,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在网上报告,相对于纸质财务报告来说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使其更加符合企业成本效益的原则。

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网络财务报告从形成到使用的时间明显要比传统的纸质报告要短。传统纸质财务报告从形成定稿到需要的人的手中,需要一个物理传递的过程,而网络报告在形成的同时,就可以达到需要的人的手上,这使得财务报告的时效性更强。网站正常开通,提供信息者就可以及时和更新信息,而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自身强大的存储功能能够提供超大容量的会计信息。

规范披露,减少失真。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上市公司的质量存在差异,从而会造成有些公司故意拖延信息披露时间来赚取利益的不良行为。然而,网上财务报告就能够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信息透明度更强,真实性、完整性和公开性得到保障。

三、网络时代给财务报告带来的影响

1、突破了传统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实时披露,能够有效解决信息迟滞问题。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虽然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中期财务报告进行披露,但是从制定报告到报告再到信息传播的时间很长,存在着严重的时滞问题,而如此长的报告周期就会耽误实时信息的。网络财务报告设计的信息能够实时在线进行采集和加工,从而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信息的迟滞问题,实现信息的高效率传播,从而打破了时空的有限性。

多元化的信息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财务报告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更需要具有真实性,并且要与用户需求契合的特点。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财务报告只能提供货币信息的局限性,而且也打破了财务报告与其他企业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2、网络财务报告在审计工作方面的问题

根据经济管理的需求,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将会是提供财务信息,审计工作是将监督作为主要职能。在网络时代,财务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也对传统的审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网络财务报告在缩短审计时间间隔的同时,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所以,审计的工作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在线性和持续性的过程。传统的财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要仔细反复审阅证据,观察这些证据是否有过涂改以及项目是否齐全。而网络财务报告这些证据则会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输入和保存都在计算机上,并且在修改过程中不会留有痕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掌握相关软件升级自己的专业技能。

四、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的变革与创新

1、网络时代财务报告技术的变革与创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引发了财务报告的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手工编制财务报告的方式,而且改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方式。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手工编制而成的,手工处理信息不仅速度缓慢,还要经过一列手工程序,最终才能拟定出财务报告。因此,传统的财务报告往往受到了许多的限制,特别是在信息的时效性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这些局限是手工处理的特点,几乎无法通过增加工作量等传统方式避免。在网络应用的背景下,只需在后台建立具有标准编码结构的原始数据库,然后运用计算机中专业的财务软件,就可以实时将各类财务数据进行汇总财税研究和分析,制作出指定的财务报告。同时,网络应用背景下所完成的财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具有手工处理所无法匹敌的优势。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的记录载体十分有限,会计数据产生、记录以及制证、登帐、编报和信息等环节,都是基于纸质介体而进行的。纸质载体存储的信息无法再加工,如果需要对信息进行再处理,则必须要重新用新的纸张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会计系统中,使得会计信息的载体成为磁介质、光介质这些可以为信息提供自由修改平台的介质。这种新的介质不仅能够存储更多的数据,而且可以满足随时随地对信息的在加工平台,如对数据的分类、汇总、传送、转存等处理在极短时间内没有痕迹地完成。尽管在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做出规定:“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当一次便携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但是,在网络时代除了一份纸质的财务报告还需要提供一份电子报告。

传统会计系统中财务报告的传输是采取人工传递或邮寄书面纸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财务报告的传输提供了新的手段。不仅企业对外公开财务信息,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传递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频繁地进行信息交换。网络时代,通过网络传输和财务报告将成分为财务报告传输的主要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实效性。

2、网络时代财务报告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在传统工作中,财务报告大多为定期、单向、以报表的形式,而在网络时代中,这种传统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于信息处理效率的需要。而目前,定期财务报告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法规,这也将成为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使得原来定期的时间大为缩短,加快了的频率。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定期的信息提示可能会对信息的及时性甚至随时性的需求产生影响。

我国目前的财务信息传递模式是企业定期上报、信息使用者定期收阅的单向的报告模式为主,但由于单向模式的局限性,应逐渐将其过渡为信息获取的辅助方式。在网络时代,应该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报告者和信息的使用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取交互式报告的方式。使用者只要在网络的一段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可以借助应用软件对后台数据库的基本数据进行筛选加工,为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这种交互式的报告模式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达到对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挖掘。

3、网络时代财务报告内容的变革与创新

网络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网络时代的企业除了有形的资产,还要借助无形资产和人力技术资源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网络时代的财务报告要将无形资产和人力技术资源的价值信息进行揭示,比如企业的先进技术!专利以及企业的人才队伍,都要纳入企业财务报告的范围之内。企业的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只有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助推企业去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并帮助企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的。因此,在网络时代中,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也应当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进行明确的交代和表述,提高公众对企业的信赖感和认同感,使财务报告的信息进一步扩展,传递企业的价值观。

4、网络时代财务报告“频道”的变革与创新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受到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信息的生产是在假设所有人对信息的需求都相同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生产线式的拼接和处理,所以手工模式下的财务报告只有一种模式、一个“频道”,这就导致了财务报告信息存在相关性较差的问题,而网络时代中的“多频道”财务报告模式则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网络时代,采用网络技术对有关进行处理,能够为企业提供多个“频道”的信息服务,如关于企业收益的计量可以分为会计收益“频道”和纳税收益“频道”,关于企业决策分析可以分为信贷决策“频道”和投资决策“频道”等等。由这些不同的“频道”所输出的不同的财务信息,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人使用,实现个性化定制,这也将是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的一大重要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持续深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具体化、个性化,企业财务报告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进行有力变革是增强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准确度,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必由之路。政府和企业应该重视网络财务报告的应用,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以及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新发展、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安琪.网络时代的财务报告问题[J].电子制作,2013,(10).

[2]萧颖萍.网络时代的财务报告技术[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4).

[3]杜闯网.络时代标准财务报告的创新[J].商情,2012,(3).

[4]葛文睿.我国企业网络财务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学家,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网络模拟器

作者简介:周林(1968-),男,浙江宁波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婧(1980-),女,山东海阳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课程建设及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8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78-02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进入it领域与互联网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之一。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面对的专业有电力企业信息化、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而且各专业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上的具体面向和侧重点都有所相同。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知识点多、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比较模糊等;该课程中设置的实验主要是围绕组网、设置虚拟网、路由设置、三层交换等与具体技术相关的环节,除了制作网线进行组网实验外,其他实验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学生往往没有直观体会。所以在讲授完成网络层次结构、各层次的功能和相关协议这些理论化的内容后需要系统地融合多个实验(如虚拟网、三层交换等),使学生能够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综合运用平时已经具备的实验经验,完成综合性设计工作。此外,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当今的社会需求都要求学校注重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一、原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以往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的实验与实践环节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效果不佳

典型的表现有:以考试为目标,不注重平时技能与知识积累,作业、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较多,考试期待老师指导重点内容,以背代学,没有真正锻炼自身技能。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之一就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环节的形式化。

2.实验环节形式化

多数时候学生完成实验如同完成书面作业,根据老师的指导材料进行简单的重复,并没有投入精力去准备实验,理解和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也不会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另外,以往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场地,网络连接、设备摆放等都不便于学生操作,特别是需要多组同学之间进行合作的实验。老师对实验的组织安排也十分不便。加上实验设备数量有限,学生实验时需要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有6~7个成员,时常出现只有个别学生真正做实验的现象。由于平时实验不需要考核,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之一,因此对学生并不产生压力,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严重。而改善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关键的是改变实验的考核方式。如果仅采取减少实验小组成员人数的方法只能起到一些促进作用,因为不同组所做的实验还是相同的。

3.实践与实验间关联性不强

课程设计是上海电力学院设置的一种综合性实践环节,该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设计题目。由于过去该环节内容并未与平时实验环节挂钩,因此学生往往并不清楚以往的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的题目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更没有能力独立(或以团队方式)去完成实践环节的综合性设计题目。在综合实践环节的考核方面,以往采用的是“设计报告+口头答辩”方式,虽能较大程度地避免报告抄袭的问题,但很难避免报告中大多是操作过程截图、口头答辩多是背诵理论或背诵已经提问过的问题等现象,也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能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压力,促进他们积极地动手实践。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针对以上提及的课程实践中存在的弊端,在建设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过程中,主要的指导原则就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供尽量多的实验设施,减少实验时每组的人数,采用开放式结构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将实验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进而改善以往课程教学与实验中的不良状况。以下是改进措施的主要细节:

1.硬件环境设计

实验场地布置的前提是最大程度地适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实验室方案设计期间,综合了其他多所高校实验场地的规划方案,否定了一些只适合做软件操作、电脑模拟的方案(比如将设备封闭起来的闭合圆形结构)。实验室的建设突出了鼓励并且方便学生多动手操作设备、不限制学生插拔线缆等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老师对设施有足够的了解与掌握。在图1所示的布局中,设计方案采取学生围绕设备而坐、设备区域开放的构思,学生完全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调整自己的各项操作与设置(无论是物理上还是软件方面)。每个机柜支持4组同学同时实验且互不干扰(每组最多3人),而且在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复杂实验时这种结构使得多组之间的相互合作变得非常方便。

2.改编实验指导材料

过去的实验指导材料出于对学生不熟悉实验环境、设备等考虑,每个实验都给出具体实例和详细步骤,类似说明书,以至于学生不加思考和准备,完全照抄例子,实验报告也出现照搬指导材料的现象,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改进后的实验指导材料减少了细节步骤的描述,更多的是提供方法、方向上的指导,以概括性内容为主,使学生在实验时无法直接照搬具体步骤,需要经过分析思考来完成实验。

由于每次实验时间有限,为促进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以及实验后巩固相关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拓宽实验能力,教师还推荐学生使用packettracer模拟器进行课外练习,以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模拟器提供的环境与真正的实验设备在指令等方面有差异,学生无法直接复制模拟器上的指令到实际环境中,这又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调整实验报告

既然是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显然不可避免地有重复内容,不能完全责怪学生抄袭。因此,在新实验安排减少小组人数的同时,实验报告也改为以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后只需要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报告,但实验报告中要求小组中的每个学生独立描述自己对实验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分析理解。这样的调整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评阅工作量,也更易于教师杜绝报告中的抄袭问题。

4.改革综合实践环节

综合实践环节设计的题目需要学生运用平时实验环节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以团队方式进行项目综合设计和实施。为避免团队形式中个别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在考核环节则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操作,根据不同的考核问题,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实时进行设备的各种操作。考核评分的依据则是根据完成的内容、耗费的时间、解决问题的技能等项目来综合考虑,避免了过去考核方式中出现的个别学生完成设计、多数同学照搬、考核答辩时单纯背诵等一系列弊端。从2013年暑期尝试的结果来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为提高,课程设计的压力有所提升,学生无法再靠简单背诵蒙混过关。表1总结了改革前后实践效果的差别。

5.学生参与实验实践建设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开始于2012年夏,正值新学年的开始,在完成实验室的基本硬件安装调试后,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线路的检测和标注,学会基本的网络检测方法和工作步骤;参与完成部分实验指导材料的编写,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实验问题,描写实验过程,提出实验指导步骤,相当于学生需要完整地做一遍实验才能够写出合理的指导性材料。这对于有计算机网方面兴趣和希望深入学习的同学而言无疑是提供了一个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与平台。

6.模拟器辅助理论学习

packettracer模拟器提供了丰富的协议、设备和功能,便于学生进行网络实验环境的仿真,为网络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功能。[1]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它来模拟、准备每一次的网络实验,而且该工具中也提供数据包捕获并动画演示的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协议间的协作与关联。以学习网络层次概念为例,网络层次的分析、介绍不应仅仅作为网络学习的开篇,而是应该贯穿在整个网络知识与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利用模拟器动态的演示网络数据的流转并分析数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各层次的典型协议,也帮助他们理解数据如何在各个层次间传递(如图2所示)。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1.学生参与的可持续性

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实验、实践相关内容建设有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大三才开始学习计算机网络,过早参与会缺少基本网络知识。如果等到学习完网络课程又会面临学生处于大四阶段社会实习较多,而空余时间较少的矛盾。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后续的网络实验实践工作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设计。一直重复旧的实验项目并不可取,这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2.建设良好的实验环境

目前的网络实验环境在开放时间方面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实验设备也还未充分利用。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短缺,目前实验室还是按课程需要的时间开放,无法做到提供教学以外的开放时间。另外,由于涉及到设备安全问题:网络设备管理不像电脑机房管理,能够通过还原卡之类的进行保护;况且网线、配线架、控制电缆等都属于易耗品、易丢失,需要更多的投入来完善管理,这也是目前困扰开放方式的一个难题;虽然模拟器能够解决操作上的一些问题,但与实物操作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面对物理设备时还是会出现不明白各端口用途的现象。

3.培养编程能力

在网络实践教学建设过程中也尝试将本课程与信息安全专业的C++课程群相关联,[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能,以适应今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课程的学习,满足迈向社会后的工作需要。但这种规划并不只是局限在信息安全专业,也试图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都纳入进来,构建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

四、结语

此次网络课程实践教改结合了网络实验室建设,对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尝试了不同的手段,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毕竟这些改革还处于尝试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与改进,以达到更好的促进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3

新的历史时期,财务部门处理和搜集信息的工作,集中体现了网络会计信息披露集成功能。计算机的处理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的协同效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功能,而是向着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经营决策分析方面发展。网络将不同时间和地域内的决策流和信息流进行了集聚,并将那些专业人员的数据分析和先进的财务软件融进其中,通过一定的整合,而使管理意见更加完善和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所呈现的状态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为企业管理者的实时监控提供了便利。由于所形成的动态信息更加的准确和及时,进而促进了决策者对问题的预测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改革信息传递的功能,而增加了社会层面的公开信息,使审计机构的操作难度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的公正和公平性。并实时的联系证券和银行等机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网络会计信息处理工具包含了多种渠道,如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等,这种信息沟通的多元化和多渠道,使信息的沟通更加的流畅和便捷。通过简单切换不同的工具,简化了手工操作的流程,可远程进行财务审计和提交报表,这样不仅仅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结构的划分。

二、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种模式

1.经济事项报告模式它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财务状况报告,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对企业的预测形式和综合经济状况重点进行关注。而该模式的信息来源,通过加入网络技术而被拓宽,在统一的一个数据库中,加入了销售和生产等一系列的经济信息,并在公开网站上传。对于决策而言,这种信息模式的效用是非常高的,但其网络安全隐患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并且对使用者有极高的专业要求。在此报告模式下的数据库,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维护和存储原始数据,这样因为有愈加严格的专业性,也更加降低了其安全性,无法有效保护原始数据不被泄露。

2.实时报告模式传统信息的披露手段,是固定期限的财务报告,但它却无法满足信息爆炸的需求。所以财务信息的实时显示,就是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经典模式。企业可对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在数据库内,随时随地的输入交易事件和生产经营活动,便于使用者及时查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同步报告可促进决策者的地位和信息准确度的提高,规避信息的滞后。其缺点是监管不力、突出了风险并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3.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此种模式需要数据库对原始的信息披露进行保存,主要是对那种组织生产系统中大规模的财务报告比较适合。它将会计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利用报告生成器,报告单位向使用者提供服务。同时,它还对反馈和改进报告的的渠道进行了设置。这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实时性的模式,利用市场的平衡和交流,使会计处理效率提升,而它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包括监管和审计。总之,企业应立足于自身的质量要求和特点,量身定做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将各自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改善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最终所制定的分析模式要切实可行。

三、网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财务信息在网上流通,安全问题是其最大的隐患。和传统的财务数据相比,网络会计信息报告的审查和监管还不完备和正规。一些企业还不加区别的在网络上置放各种财务报告,其严密性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计。而使用者对其所获得的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并不确信,这样会无形中降低会计信息的实用性。而从者的角度而言,网络信息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冲击,如竞争对手、网络黑客等,造成了信息的失窃和非法篡改数据库等问题的出现,严重的会使企业面临瘫痪的危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信息质量,还会对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无法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技术性。

四、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

为了正常维持企业的设备维护和网络运营,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更新软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会计系统的配套设施。首先,对会计信息管理进行强化,对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严格进行检验和控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对技术安全进行强化,加强网上防护,实现一种动态的安全和数据安全。其次,利用授权式和分散式两种方法,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作出保障;最后,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强化,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防止会计信息的披露。

五、结论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4

关键词 交换机 数据拆包 故障处理

1 交换机的传统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交换机告警故障信息的原始报告类型和定义复杂,不同交换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差异较大,甚至是同一种交换机机型,不同软件版本的告警原始报告也有差异,传统网管系统为了准确分析和处理各种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在网管接口机上开发多个告警分析处理模块,分别处理一种特定的交换机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告警分析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实时接收告警原始报告;提取告警原始报告中的告警时间、告警交换局、告警关键字、告警内容等信息;把处理后的告警信息保存在数据库;同时通过Socket连接发送到前台工作站。

这种方式使系统具有结构清晰、数据结构简单、开发过程简单的优点。但是对于新增机型和新版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只要告警原始报告的格式发生变化,程序员必须对告警分析处理模块进行相应的程序修改。完全依赖程序员对交换机告警原始报告进行分析,归类,再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对于缺乏交换机专业知识的程序员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系统开发中,告警故障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单元采用全新的设计方案,使系统具有处理所有交换机告警故障信息而不用依赖程序员修改程序的高灵活性。这种全新的设计方案可以处理所有交换机的告警报告,网管用户只需通过前台工作站自行定义告警信息的提取方法,添加、修改或删除系统数据库的相关设置,就能完成新型交换机或者新版交换机的网管接入,而不再依赖程序员修改告警分析处理模块程序来实现。

2 告警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的高实时性设计

如何保证告警故障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的高实时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总体性能。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2.1所有只能提供串换机设备的端口首先都通过ioLan进行协议转换,将RS232转换为tCp/ip方式再通过网络交换机接入到拆包服务器,提供网口方式的交换机直接通过网络交换机接入到拆包服务器进行拆包处理,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大数据流的快速传输。

2.2采用快速、稳定的tCp/ip网络。拆包服务器处理告警信息后必须通过tCp/ip网络把告警信息送到前台工作站,拆包服务器和网管监控室(24小时有专人值班)的计算机设备采用性能较高的3Com100m网片,并且把所有拆包服务器与网管监控室的前台工作站接入同一个CiSCo100m网络交换机上,提高网络传输速率,缩短告警信息在tCp/ip网络上的传输时延。

2.3提高拆包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使拆包服务器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提高告警信息的处理速度。拆包服务器采用HpLH3000pc服务器,2G双核CpU,高速SCSi硬盘,内存2G。

2.4拆包服务器的系统拆包模块在处理告警小报告时,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线程专门负责把重要告警信息通过SoCKet连接发送到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产生告警;另一个线程专门负责把告警信息录入告警数据库中。两个线程并行运作,不通过数据库提供告警信息,避免了由于数据库故障而丢失告警信息的危险和录入、查询告警数据库而产生的时延。新网管系统通过SoCKet实时连接到交换机告警端口,并发送一定的连接信息保持端口的长时间连接,如果发现端口中断(由于网络原因,或交换机重新启动原因),接收程序立即(1分钟内)对这个端口进行重连,重连三次(次数和重连开始时间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由用户设置)。重连三次如果发现这个端口还没有连接上,系统进入等待状态,等待下次重新连接(如三分钟后),这样循环尝试,直到连接正常。同时将接收程序所有与端口有关的动作记录到日志中,必要时可以查看接收程序的运行情况。

2.5拆包服务器采用热备份的机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告警信息的大量丢失。系统设有专门拆包服务器健康侦察进程,如发现有拆包服务器停止工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该拆包服务器上连接的交换机将自动接人事先在数据库中设定的单台或多台备用拆包服务器,由备用拆包服务器负责故障拆包服务器所接入交换机的信息处理,直到故障拆包服务器恢复为止。

2.6完善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语音告警功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把告警信息通知用户。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能够按照设定的告警等级和告警过滤条件,把过滤后的告警信息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产生语音告警,使重大故障的告警信息能够最快的送到网管中心。

3 系统报表的动态性设计

动态报表是指从数据库流水表中读取数据,用户不必修改报表程序,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定义报表,经过特定的运算产生个性化的图表,做到及时了解故障的发生,又能快捷、准确地对故障进行智能化分析,作为通信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系统由报表生成工具和报表使用工具两大模块实现动态报表功能。

4 系统的显示部分设计

对采集到的各类告警,系统实时地以声音和图形界面提供给维护人员。具体显示方式有告警监视总图和各种告警列表。用户可以自由决定某一类(根据告警类型、告警级别等)告警的到来是否需要声音指示。在以地图为背景的全局监视图中,显示全网所有交换局点的位置。

4.1显示多种告警源:设备告警、性能告警、网管系统自身告警,从各局点可方便浏览到该局点目前各级别告警的统计信息,并可切换到设备告警列表,同时设备告警列表自动以该局作为过滤条件以进一步查询该局点当前所有设备告警。

4.2系统收到告警发出相应级别的告警音,同时用相应告警级别的颜色进行直观的闪烁指示,用户可自定义告警级别、告警声音和告警颜色。活动告警得到确认后或者接收到对应告警的消除报告后,停止声音指示并转变为休眠告警。提供声音/闪烁开关控制功能。

4.3设备告警列表:设备告警列表显示的信息包括:交换机名称、告警类型、告警级别和发生时间、告警确认时间等信息。可以按照交换局类型、局点、告警类型和告警级别等过滤显示。可用鼠标点击告警以显示详细原始信息,告警列表上实时反映最新的告警,并按告警发生时间顺序滚动显示。当收到新的告警时,系统自动产生对应级别的告警音。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5

关键词:网络管理;Sniffer;数据包捕获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7-7613-02

SniffertechnologyandLanadministration

HUanGYan-lei

(information&educationaltechnologyCenter,FoshanUniversity,Foshan5280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principleofthesniffertechnology,discussestheeffectiveapplicationofthistechnologyinLanadministration,andpresentssomemethodsofnetworksecurityandmanagementbasedonthistechnology.

Keywords:Lanadministration;sniffer;packetcapture

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设备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的及时有效性成为影响网络效能和保障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使得网络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管理的目的在于监视和控制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状态进行调整,使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作出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持网络的高效运行等。网络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1)配置管理:掌握和控制网络的状态,包括网络内各个设备的状态及其连接关系。2)性能管理:主要考察网络运行的好坏。性能管理使网络系统管理员能够监视网络运行的参数,如吞吐率、响应时间、网络的可用性等,随时了解网络状况,分析可能产生瓶颈的因素,及时调整网络的负载结构。3)安全管理:是对网络资源及其重要信息访问的约束和控制,包括验证网络用户的访问权限和优先级、检测和记录未授权用户企图进行的不应有的操作。4)故障管理:检测、定位和排除网络硬件和软件中的故障。当出现故障时,能确认故障,并记录故障,找出故障的位置并尽可能排除这些故障。同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防止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5)信息统计:收集、分析网络的历史资料,识别网络工作的长期趋势,为网络的扩展提供参考。

我校校园网建网较早,经历过几次升级改造,网络颇具规模,网络管理的任务较重。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了网络分析软件Snifferpro来帮助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Sniffer的工作原理

Sniffer(嗅探器)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常被黑客作为网络攻击工具,从而造成密码被盗、敏感数据被窃等安全事件;另一方面又在协助网络管理员监测网络状况、诊断网络故障、排除网络隐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Sniffer技术是校园网必不可少的网络管理工具。

计算机网络是由众多局域网组成的,这些局域网一般是以太网的结构,即共享式的连接。这种共享式的连接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发送数据时物理上采用的是广播方式。当主机根据maC地址发送数据包时,尽管发送端主机告知目标主机的地址,但并不意味着一个网络内的其它主机不能监听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递的数据。因此从理论上说,当采用共享式连接时,位于同一网段的每台主机都可以截获在网络中传输的所有数据。

正常情况下,局域网内同一网段的所有网卡虽然都具有访问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所有数据的能力,但通常一个网卡只响应以下两种数据帧:

1)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与网卡自身的maC地址一致;2)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为广播地址。

只有当接收到上面两种类型的数据帧时,网卡才会通过CpU产生一个硬件中断,然后再由操作系统负责处理该中断,对帧中所包含的数据做进一步处理。也就是说,虽然网络上所有主机都可以“监听”到所有的数据,但对不属于自己的报文不予响应,只是简单地忽略掉这些数据。

但是,如果网络中的某台主机不愿意忽略掉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帧,只需将网卡设置为混杂(promiscuous)模式,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帧都产生一个硬件中断,以提醒操作系统处理经过该网卡的每一个数据包,这样网卡就可以捕获网络上所有的数据了。如果一台主机的网卡被配置为混杂模式,那么该主机及其相关的软件就构成了一个嗅探器。

Sniffer工作在网络环境中的底层,它会拦截所有正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通过借助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Sniffer可以实时分析这些数据的内容,进而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分析整个网络的状态、性能或故障。正因如此,在检测网络故障时,Sniffer对管理员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强力工具。

2Sniffer技术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Sniffer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完备的网络管理工具,凭借先进的性能,Sniffer可以帮助用户主动监测网络,在瓶颈造成故障之前,将其完满解决。它能够自动帮助网络专业人员维护网络,查找故障,协助扩展多拓扑结构,多协议网络,极大地简化发现、解决网络问题的过程。

2.1Sniffer技术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位置

根据Sniffer技术的原理,它在网络底层工作运行,监听同一物理子网的数据报文信息。可以将Sniffer放置在网络的各处,形成一个入侵警报系统;也可以在网络中一些重要和关键的节点上运行Sniffer,以随时掌握网络的状态,及时发现入侵信息和网络故障。Sniffer一般放在网关、路由器、防火墙等关键设备上,使监听效果最好。

通常情况下,Sniffer只适合于在广播型的局域网中工作,但Sniffer无法嗅探到跨路由或交换机以外的数据包,即Sniffer不能直接嗅探到所在网络之外其他计算机的数据包。

2.2Sniffer技术在网络管理中完成的功能

我们在检测网络故障及维护网络正常通信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Sniffer提供的某些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分析网络故障,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捕获非法数据、入侵检测等。

1)专家分析系统

Sniffer能够监视并捕获所有网络上的信息数据包,同时建立一个特有网络环境下的目标知识库,经过将问题分离、分析和归类,Sniffer可以实时自动地发出警告,解释问题的性质并提出解决方案。Sniffer与其他网络分析软件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专家分析系统。

2)网络实时监控和告警

Sniffer以表格、图形等形式,从各个方面动态显示网络通信和网络运行状况,如协议分布、流量分布、带宽利用率、错误率等,快速确定网络的运行情况以及有效协议和工作站的统计数据。Sniffer提供多种数据报告,以便将来的查询和分析,并可根据预先设定的阀值发出警报,并以多种方式通知网络管理员。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分析网络中的许多异常情况。例如:当一台计算机正受到其它计算机的攻击时,进入该计算机的数据流量会异常的高;当网络中某一台计算机因为网络设置引起通信的不稳定,那么该计算机的不可达报文会非常多;当一台计算机对其它计算机发起攻击时,从它发出的数据报文会非常多,其网络流量也会异常。

3)实时网络包捕获

实时网络包捕获是Sniffer的另一重要功能,它捕捉真实的数据包并“解码”,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捕捉的范围既可以是网段中的所有数据包,也可以是某两对节点间的通信数据包,或者是某个特定协议的数据包。Sniffer能通过设置过滤条件来缩小捕获或观测的数据的范围,实时捕获用户定义的网络数据包,并给出一个详细的逐包的统计信息。通过对这些动态数据报文的捕获和分析,可以诊断出网络中大量的模糊问题,有效地监视网络活动,完善网络管理功能。

由于Sniffer工作在网络环境中的数据链路层,它捕获的数据包严格地讲应称为“帧”,它在结构上符合数据链路层的相关标准。在以太网上,捕获的数据包符合ieee802.3标准,如图1所示。

4)对协议进行解析

Sniffer可以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详细分析,将截获的数据包转换成易于识别的格式,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了解该类协议的工作过程及协议内容。网络协议是网络的基础,是网络的语言,但网络协议太抽象了,很难深入和真正掌握。Sniffer可以在全部七层协议上进行解码分析,采用类似剥洋葱的方式,从最低层开始,一直到七层,甚至对数据库都可以进行协议分析,每一层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Sniffer的这种功能,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手段,有助于网络管理员加深对网络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水平。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与实验中,也可以充分利用Sniffer的这个功能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图2为用Sniffer软件捕获的aRp帧的直观形式。

5)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有效的安全策略和方案的制定,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首要目标。传统上一般采用防火墙作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随着攻击者知识的日趋成熟,攻击工具与手法的日趋复杂多样,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对安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简称iDS)成为了安全市场上新的热点,不仅愈来愈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已经开始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发挥其关键作用。

入侵检测即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系统由探测器、分析器、用户接口等部分组成,其中探测器负责采集数据,分析器则主要是设定一系列规则,对探测器送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用户接口负责与用户的交互。显然,用Sniffer捕获数据包可以作为入侵检测系统信息的重要来源。

6)报文发送

通过设置目的地址、发送次数、发送延迟和报文大小,形成报文并发送,可实现网络流量模拟。利用这个功能,我们可以探察网络,进行通信仿真,测量响应时间,并有助于路由器及各种网络设备仿真软件的开发。

当网络出现故障,不能立即排除时,可以捕获、存储网络故障时的数据包,并在之后进行回放,模拟当时的网络状态,以便对故障进行定位和排除。

7)报告生成

Sniffer可以帮助创建图形报告,该报告建立在Sniffer所收集的Rmon和类似Rmon2的数据基础之上。这些易于生成的报告可以提供快速显示受监视网段的全部统计数据以及网络层主机、矩阵和协议分配。这些报告还可以提供针对用户网络通讯趋势的重要信息,对网络整体运行情况作出长期的健康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分析系统目前的使用情况,以及对新系统的规划作出精确报告。

3结束语

Sniffer技术在网络管理中具有高效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能够从网络的各个层面进行网络故障分析。但其应用要求对网络协议有清楚的了解,使用上有一定难度。

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防范是一项联系很广泛的任务,随着网络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它将对网络管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利用Sniffer技术,网络管理人员可以深入到网络内部,可以实现对网络数据及流量的分析,能够开发出与其相关的网络安全和系统管理软件,从而大大减少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网络的性能以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石,局域网安全与攻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陈逸,谢婷.Snifferpro网络优化与故障检修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6

【关键词】管线检验网络生产状态跟踪

1引言

为了解决钢结构制造企业管材人工填报检方式引起的效率低,易混乱,状态报表不清晰,基础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展开了“管线网络报检和完工系统研发”项目,项目成果以网络报检信息平台形式体现。该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生产服务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延伸和完善,通过网络报检平台能够实现所有管线施工状态的报检和检验工作,尤其能够自动批量生成管线检验报表,施工状态报告,进一步提升了我公司信息化水平,为生产项目的运行提供了决策和支持。

2相关技术

本项目的研发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该平台利用移动终端、电脑网络资源共享和传输便捷的优势实现各终端互联,为生产项目管线的施工提供生产计划,自检和报检,以及通过检验确认信息实现管线施工状态动态监管,自动生成各类管材检验报表。网络报检平台建成后,将打破传统的人工报检方式,无需到相应部门提交单据,可以通过局域网接入网j报检信息平台,自动在平台中完成管线报检,以及施工工作量的统计,既为报检专业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也提高了检验机构的施工效率,从而提升了监管机构与检验机构的服务质量。

2.1总体设计

根据公司现有管线生产流程,首先建立生产项目的管线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项目人员信息库。以生产项目为单位记录项目中的管线信息,且对管线中单管以条形码方式管理。

(1)项目开工,计划人员根据图料匹配,下发施工计划。

(2)生产人员完成施工后,在自检环节通过手持终端扫描标识管线的条形码,在手持终端软件上自动完成工作量统计,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与电脑端数据库自动同步并向检验人员提交报检申请。检验人员根据报检申请,在电脑端调整检验任务下发至现场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完成现场检验后,再次利用手持终端扫描管线条形码,点击选择录入检验结果。

(3)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管线施工状态报告、各类报检申请单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

根据上述需求,建立系统功能模块见图1,主要由项目资源管理、管线施工(报检)管理、管线检验管理、基础数据录入管理、报告和统计报表管理、系统管理等六大模块构成,下面的章节将对项目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阐述。

2.2系统关键环节逻辑算法分析

由于本项目基于改变钢结构制造企业管线传统的人工填报检方式和实现管线完工状态的跟踪,不仅需要把较为复杂的生产工序转变为逻辑控制算法,还需要系统合理匹配施工图纸和到货材料数量,生成施工计划。通过前期全面、详细的需求调研、整理,分析,提出了管线整体生产环节的控制逻辑,见图2。

2.3相关技术分析

本项目是一种贴近现场实际情况的基于JaVa平台的管线网络报检和完工状态自动跟踪系统,通过扫描单管条形码自动获取和上传报检检验信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电脑端:基于Java的B/S模式下网络报检和状态跟踪系统;

(2)手持扫码终端:基于android的条形码扫描移动报检系统。

2.3.1电脑端设计架构

本项目电脑端采用Javaee模式架构,使用mVC开发模式进行开发,前端采用与浏览器无关的JSp框架来构建系统,模型层采用JavaBeanSQLServer数据文件格式进行传输应答,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工。

JaVaee(JaVaenterpriseedition,在2005年之前称为J2ee)在JaVaSe基础之上建立起一种标准开发架构,以B/S作为主要的开发模式,主要用于企业级应用程序的开发,本课题采用了三层开发架构,如图3所示,使程序开发效率高、可移植性和维护扩展性大大增强。

2.3.2mVC开发模式

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其关系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模式被分成三个核心层: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将业务逻辑和界面展示部分分离开来,按照各个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以及用户界面分布对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和实现过程。本课题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软件设计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各模块代码单独封装,实现了界面、功能、数据的分离,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

2.3.3手持终端及报检系统设计

本课题使用的手持终端是传翔电子公司生产的企业级扫码终端C3210,是一款企业级安全智能终端,能实现集成扫码,数据处理速度快,显示频率高,且有抗1.5m高度跌落的可靠性能。本课题基于android语言开发了一款手持终端扫描条形码的程序,实现管线施工状态的跟踪和报检、检验结果的现场提交。考虑到施工现场网络的不稳定性,本系统还集成了离线报检功能。如图5所示。

3运行实践效果

管线网络报检和完工状态自动跟踪系统经过了软件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系统进一步进行调优,能够满足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3.1提升管理

本系统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网络平台的特点,结合移动式手持终端设备,让原来重复、繁琐、独立的生产报检和状态跟踪工作变得有序而简单,为了发挥本项目的更大优势,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提升管理,编制并完善管理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优化部门的分工界面,保证了本项目实施的成功。经过一年多生产项目的运行,展现出了网络化报检以及自动跟踪完工状态优越性:

(1)生产项目管线状态和检验数据明确,可查、可追溯,大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2)移动手持终端扫码报检代替人工书写纸张报检,不仅操作简便,生成数据准确,还杜绝报检单据丢失和二次、多次重复报检情况的出现。

(3)利用自动化网络化监控管理,解决因施工现场空间狭小和人力分布密集所带来的作业难度和风险。

3.2经济效益

管线自动化网络报检及检验结果报告的自动生成,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投入,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经济成本。如表1所示。

4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中,本系统使管线报检、检验和状态跟踪从繁琐、复杂的传统人工处理方式转变为简便、规范、统一的网络化跟踪,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对于我公司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俐,张维玺.基于Javaee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6):3797-3800.

[2]卫索琪.基于mVC模式的一种web应用框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3.

[3]郭祥.基于Java的石油管线SCaDa系统[J].智慧工厂,2016(07).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7

二、实习要求:

1.了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功能,安装,维护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3.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4.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三、实习内容:

讲座(1)金杯CimS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2)大显网络集成工程建设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3)铁通光纤数据通信、网络设计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注:侧重内容:通信设备、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组网、内容总结、心得

实习单位(1):沈阳铁通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局域网的组成、光纤通信

实习单位(2):沈阳汽车制造厂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注: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络、管理网络、企业生产信息管理集成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实习单位(3):大显网络工程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和管理网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注:

(1)实习报告分为封皮和实习报告正文(封皮应表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报告正文如果较长,可以加目录;也可以不加,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

(2)a4纸,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3)讲座报告和实习单位分开写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8

 

重要会议于3月18日-24日在北京召开,区委网信办按照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积极做好网上宣传引导、舆论调控管控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营造我区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一、突出主题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按照市网信办和区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全区政务微信、微博、网站全面飘红,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广泛传播。各平台积极转载大会程序性报道、评论员文章以及网上展厅、H5页面、主题小游戏等新媒体产品,共各类信息260条。

掌上蓟州微信公众平台、蓟州政务微博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发展点滴印记”等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广大干部群众以优异成绩喜迎本次重要会议召开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全区党员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崭新风貌。大会期间,以某某等为主题,准确转载新华社播发的大会程序性报道、有关发言和报道,集中展示全区党员干部群众集中收听收看本次重要会议开幕会的热烈场面,精心设计网页主页,及时做好更新,深入宣传本次重要会议精神,充分反映大会团结、开放、民主的热烈气氛。

强化网上引导,组织各镇乡各单位网评员积极开展跟帖引导,在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等环节做好网上解读。本次重要会议期间,完成市委网信办指令4次,对为鼓掌、为点赞、“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厅、手势解锁新知识等链接进行转发,在区内各新媒体平台推送30余次,总浏览量达8000次,跟贴、转发和点赞450篇次。

二、做好网上舆情监看,确保网络空间清朗可控。

3月17日起,区委网信办进入最高级应急响应,全办每天安排50%力量值班值守,关键岗位24小时在岗,实行网络安全事件和突发舆情零报告制度。

对网络舆情实行24小时监控。每日《舆情监测日报》,通报敏感信息5条。发现舆情第一时间通过“值班”微信账号与各涉事单位、镇乡的网信干部取得联系,建议及时处置,密切关注舆情发展。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有害信息,充分利用蓟州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蓟州政务微博及时进行纠正,回应网民关切,确保网上舆情平稳。

三、强化安全防护,及时修补漏洞。

本次重要会议召开前,区委网信办积极申请由市级安全防护力量对我区六个重点党政机关网站进行远程监控扫描,协助进行防护。联合公安分局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潜在风险,对我区供水、供电、供热等部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再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下发《服务保障重要会议网络安全应急协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区各有关单位组织好本系统、本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专项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报送责任人和信息表。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组织全区网站、微信、微博广泛深入地宣传本次重要会议精神,加强议题设置,积极转发转载解读文章和重要社论。创新宣传方式,通过H5页面、微视频等形式提升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

开设“本次重要会议”等专题专栏,宣传全区各镇乡街、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本次重要会议精神的经验做法,充分反映干部群众对本次重要会议的热烈反响,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本次重要会议精神的热潮。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实践《教育技术学导论》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面临着很多困难。计算机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全面、丰富的资源保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下开展《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了解专业框架、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任务,对本专业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本课程教学目标单一,教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文字教材;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老师是唯一的教学评价者,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主要是以考试为主。这些方面都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的要求。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研究性学习这一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引入到具体课程教学中来,使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提供学习资源、构建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践,必将有利地推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方案

方案名称: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实施办法:课程采取“2+2”模式,即每周2学时用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2学时用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还必须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是保证其有效开展的基础。

课时:4学时/周×20周=80学时。

学生:教育技术学专业2005级本科班,共88人。

文字教材:《现代教育技术》,黄河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网络资源: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http://met.sicnu.省略,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平台http://met.sicnu.省略/reaserch。

(一)实践目标

1.认知类目标

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领域范畴、理论基础;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应用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原理及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等。

2.动作技能类目标

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各种媒体的使用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等。根据不同小组研究课题的不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部分的上述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另外,我们还应掌握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表达等技能,掌握与人沟通、协作的技能等。

3.态度情感类目标

具备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具备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正确的现代学习观念、科学精神和态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及创造精神。

(二)组织形式

学生根据研究兴趣组成课题小组,每组成员为3―6人。每组选举组长一名,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组织工作,人数较多的小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举副组长若干。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探究。

(三)实施步骤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部分实施步骤如下(表1):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构造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前测等。

2.具体实施阶段

包括举行专题讲座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充预备知识和技能,组建课题小组,各个课题小组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报告会,进行具体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总结阶段

主要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测,对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反思。

三、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

依据实践方案,笔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生中进行了相关行动研究。

第1周,向学生介绍关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科学研究常用方法的初步知识。

第2周,组织学生组建课题小组。学生按照自愿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组建了13个课题小组。根据方案,每组成员应为3―6人。由于实际情况限制,课题小组人数稍有出入,最少的一组为4人,最多的为8人。

第3―7周,每个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随后,教师组织了网上开题评议和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对每个课题小组的研究课题和开题报告进行了详细评议,针对每个小组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第8―17周,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小组的研究方案,按照人员分工自主地去学习。期间,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独立,根据分工自己完成应做的任务,又相互协作、一起学习。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学生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组织了课题进展交流会。

第18―20周,每个课题小组对本组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进行梳理和展示,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结题报告会,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反思。

四、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后测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经过二十周的行动研究,为了全面地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效果,笔者对参与本次实践的学生进行了后测和访谈。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学习的效果调查表明,78.57%的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表示满意。但是还有21.43%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大或没有什么效果。经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记录的分析,以及访谈,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各项活动,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存在很强的排斥心理。

2.81.57%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上表示赞同。理由是这种学习组织形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培养了与人协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与此相反,还有18.43%表示不太赞同这种学习组织形式。理由是他们觉得这种学习组织形式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存在问题,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分歧和争吵。

3.73.81%的学生对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网络环境的作用表示认可。支持作用体现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另外,26.19%的学生认为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网络环境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还不是很理想。

4.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有57.14%的学生在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方面存在问题,41.67%的学生撰写课题报告存在困难,48.81%的学生反映有关研究课题的资料太少。在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61.90%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学习知识的效率比较低,59.52%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需要的学习条件高,51.19%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

5.60.71%的学生认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方法的指导,55.95%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48.8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方面。另外,还有41.6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起到了丰富学生知识的作用。

(二)实践的相关规律总结

通过实施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些不足,尤其表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与人协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本次研究性学习中,78.57%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表示满意,67.86%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更大。

2.与具体学科课程相结合是实施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当前,与具体学科课程相结合,围绕具体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产生探究问题,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实施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次研究性学习中,78.57%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基本有效或很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学习。85.72%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安排基本体现或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现实性。由此可见,与具体学科课程相结合也能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特点。

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面临问题

(1)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要求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一定的学习条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要求相对更高一些。主要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等内在学习动机更高,需要学习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学习策略和技能,有更强的学习意志自控力,以及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等。

(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深度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不同,它将整个探究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因为学习者通过亲历实践,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等。能够让学习者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但正是因为这样,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他们的研究结果会非常稚嫩、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掌握非常肤浅。片面地强调过程,不注重结果,还会导致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学习者的学习难以深入等情况的出现。本次实践中,有一部分小组就出现了此类问题。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深度,处理好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是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徐世东,彭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6,3(3):27-30.

[4]马蓉,张旭.网络环境下语法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天津经理学院学报,2006,12(8):51-53.

网络工程开题报告篇10

【关键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tp393.2文献标志码:a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大力推进,校园网已经渗透进全院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成为日常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易扩散性、高危害性等特点,使得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危机四伏。当前,网络蠕虫病毒的快速传播、针对系统漏洞的网络攻击,以及垃圾信息(垃圾邮件)的泛滥等,已经严重威胁着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和服务[1]。校园网络的安全文明早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因而,校园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工作成为了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正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模式,这不仅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管理者对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能维持校园网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安稳的校园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定义

校园网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范围内搭建的计算机局域网,从而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为师生提供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服务。网络安全指网络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及信息数据)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不会因为偶然的外力因素和恶意的人为原因而遭受破坏导致网络服务中断,它包括网络的系统安全和网络信息的安全两个内容。

那么,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就是指校园网等重要网络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或故障导致网络服务中断的事件和一切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以及利用校园网络发送不良信息、窃取学院的保密信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一般包括:校园网络核心设备(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物理破坏、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件、人为疏忽导致病毒蠕虫等恶意代码危害校园网的事件,以及人为的恶意攻击,其中包括拒绝服务、系统入侵、篡改学院主页、窃取敏感信息、散布不良信息等。

二、我院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关系着在校师生生活、学习的有效程度[3]。因此,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以保障校园网络的运行安全和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1、树立危机意识,加强网络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学习。

2、制定校园网络预警机制,并加大预警机制的投入,平日每天排查安全隐患,以避免安全隐患的滋长和蔓延。

3、在校园网终端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对校园网络的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由网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监控设备,定时进行查看、并认真进行记录和上报工作。

4、实行网络安全的日报告制度。由网络监控责任人在每日下班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向学院相关部门报告当日的网络安全状况。

5、网管中心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校园网日常安全巡查及日志保存工作,通过网络监控软件、防火墙日志审计系统和防病毒系统等软件及时发现网络中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若有突发事件的发生,则应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记录的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发单位和目标机器ip地址,以及估计可能造成危害程度,并把相关信息及时报告给网络安全管理负责人。

6、学院各系(部)和个人若发现网络或机器运行不正常时,应马上上报网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然后由网管中心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对出现的状况进行诊断和处置。

三、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为了保障校园网络持续、正常地运行,及时预防和处置网络突发事件,因此,我院成立了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小组,而具体的网络设施、设备的管理、网络信息监控和处置工作交由网管中心负责。关于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如下:

1、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网管中心的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将情况报告给应急小组组长,并启动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及时到位。

2、上报突况。网管中心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一个工作日内写出书面报告,要求包括以下内容:报告人、报告时间、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件内容,涉及计算机的ip地址、管理人、操作系统、应用服务、预计损失等,以及事件性质、发生原因、事件处理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3、预警。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在校园网主页和办公网公开预警级别,直至灾害警报解除为止。

4、终止应急预案。若突发事件险情、灾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则由网络安全应急小组宣布应急期结束,并予以公告。

5、开展应急处置。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管中心工作人员应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立即对现场进行保护,并对事件进行跟踪调查、密切关注事件动向,协助取证并阻断网络连接,取证完毕后则要在第一时间内恢复网络系统的运行。学院的其他相关部门(如宣传部、院办公室)负责该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并对外联系协调,以防止事态通过网络蔓延。

四、网络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妥善解决,具体方案如下:

对于网络入侵问题,我们首先要判断网络入侵的来源,确定是校园网内部还是外网的入侵,然后根据入侵来源做出不同的应对处置。对于外网的入侵,网管中心应首先定位入侵的ip地址,然后关闭入侵的核心设备的端口,并限制入侵地ip地址地访问,在无法制止外网入侵的情况下则采取断开网络连接的方法。对于校园网内部的入侵,我们首先要查清入侵的来源,如ip地址、maC地址、锐捷认证上网帐号等信息,同时断开入侵机器所在的交换机端口,最后根据实名认证信息追查入侵者,并针对入侵方法升级入侵检测设备。最后,网管中心要评估系统毁坏程度,通过备份系统和系统日志等信息,分析攻击手段、攻击使用的漏洞、攻击过程和发起攻击的地址。

对于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及时发现和断开传播源,然后告知传播源用户,要求其马上断开与校园网的连接。再者,判断病毒的性质和分析病毒采用的端口,关闭病毒传播端口。最后,在办公网和办公QQ群上上公布病毒攻击信息以及防御处理方法,避免病毒的肆意蔓延。

对于网站信息的篡改问题,一旦发现校园网内网站主页信息篡改的情况,则应断开服务器相应的信息链接,并在问题解决后尽快恢复原始内容。

对于校园网络的突然中断问题,首先要查看校园网络核心设备状态,由上至下一步一步排查本地故障。若不是校园网局域网问题,则通知相应的运营商,请求运营商维护人员帮助,排除线路问题。

对于网络不适当言论,首先要判断不适当言论发表网站是院内还是院外,并针对不当言论的来源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校园网内服务器上的不适当言论,应及时通知网站管理人员进行删除,并保留取证,记录发表言论者相关信息,如ip地址、时间等。对于院外服务器上的不适当言论,由校园网络安全小组联系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和相关服务供应商进行协调处理。再者,网络监控系统设置了123个关键词,当用户在网页上了违规信息时,网络监控系统就会发出报警信息。根据网络监控系统记录,结合锐捷认证上网系统,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找到信息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事件,网管中心则要通知公安机关网监部门立案侦查。

对于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等)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其次保障设备的安全。具体的方法包括:服务器硬盘的拔出与保存,校园网络设备的断电、拆卸,以及搬迁等。

五、总结

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不仅需要及时处置,还需做到预防为主。除了要有一套完善的处置机制外,各高校还应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预警机制,做到防范未然,未雨绸缪。同时,高校还应加大网络硬件设备的建设力度,更新校园核心设备、网络安全防控设备和其他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异地的数据备份中心,从而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体系。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各高校要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校园网络的管理,不仅要注重校园网络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提升网络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组建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校园网络安全防范队伍以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查贵庭,彭其军,罗国富.校园网安全威胁及安全系统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22).

[2]雷国铨,陈潜,曹滨斌,谢芬,童玲.高校校园网不良信息源头控制机制创新研究[J].东南学术,2010(6).

[3]齐学功,孙志,徐亮.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探究[J].策略探讨,20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