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盈利模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02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1

abstract:onthebasisofthepigmanagementgiventhe2014nationalUndergraduate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Ctitleintheinformation,analyzesthemanagementplanningprobleminpigfarms,establishedfarmsinthenormaloperationoftheprofitandloss(incomeandcostdifference)mathematicalmodel,giventhereachorexceedtheprofitandlossbalancepointconditions.theestablishmentofvarioustypesinpig(pork,pig,sows,boars)dependentdifferentialequationsmodel,accesstodatatodeterminetheparametersinthemodel,thecalculatedsaturationbyusingthematLaBsoftware(orbalanced)numberofvarioustypesofpigstate.Finallythegrowthfunctiontoestablishtheoptimizationmodeltodeterminethebestsellingpointintimeforeachbatchofpigsandeachbatchofpigsperheadpigprofitcombinedwithlogisit,calculatedtheaverageannualprofitsthatwithinthreeyears,andthengivesthestrategyofsowsandpigspopulationcurve.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optimizingthemanagementofpigfarm.

关键词: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差分方程;线性规划模型

Keywords:pigbreeding;thebreakevenpoint;differentialequations;linearprogrammingmodel

中图分类号:o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2-0027-03

0引言

某养猪场最多能养10000头猪,该养猪场利用自己的种猪进行繁育。养猪的一般过程是:母猪配种后怀孕约114天产下乳猪,经过哺乳期后乳猪成为小猪。小猪的一部分将被选为种猪(其中公猪母猪的比例因配种方式而异),长大以后承担养猪场的繁殖任务;有时也会将一部分小猪作为猪苗出售以控制养殖规模;而大部分小猪经后养成肉猪出栏。母猪的生育期一般为3~5年,失去生育能力的公猪和母猪将被无害化处理掉。种猪和肉猪每天都要消耗饲料,但种猪的饲料成本更高一些。养殖场根据市场情况通过决定留种数量、配种时间、存栏规模等优化经营策略以提高盈利水平。

1问题重述

问题一:假设生猪养殖成本及生猪价格保持不变,且不出售猪苗,小猪全部转为种猪与肉猪,要达到或超过盈亏平衡点,每头母猪每年平均产仔量要达到多少?

问题二:生育期母猪每头年产2胎左右,每胎成活9头左右。求使得该养殖场养殖规模达到饱和时,小猪选为种猪的比例和母猪的存栏数,并结合所收集到的数据给出具体的结果。

问题三:已知从母猪配种到所产的猪仔长成肉猪出栏需要约9个月时间。根据对价格的预测来确定该养猪场的最佳经营策略,计算这三年内的平均年利润,并给出在此策略下的母猪及肉猪存栏数曲线。

2模型的假设

①在相关范围内,可将成本按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的基本前提条件。

②假设猪场中的猪除正常减少(无害化处理、出卖)外,无其他的减少(病死、意外死等)。

③假设肉猪在市场中,可以随意出售,忽略肉猪的可变成本。

④假设生猪场在管理过程中,无经营外的支出。

⑤假设母猪一旦成熟,即可受孕。

3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1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2问题二的分析

根据图1猪场的生猪生产流程[2,3],我们认为猪场的生产符合动力系统特征,可以使用差分方程来刻画整个生产流程。当猪场的规模饱和时(规模达10000头),差分方程应该满足某种平衡条件。首先,我们做出简化,假设猪场的猪群结构只有四种类型的猪,小猪,肉猪,母猪,公猪。并且假定9个月为一个生产周期,在此期间,其中的部分种猪老化淘汰,种猪只生育一次小猪,小猪长大按某种比例分为肉猪、母猪、公猪,成熟的肉猪全部出售,新培育的种猪全部可以生产。我们只需找到四种类型猪的数量状态和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比例[5-6],使得猪场规模达到饱和,就可以回答小猪选为种猪的比例和母猪的存栏数。

3.2.1建立问题二的数学模型

因为猪的数量与时间t(t表示9个月的周期)有关,所以我们设t时期的小猪数量为x1(t),肉猪数量为x2(t),母猪数量为x3(t),公猪数量为x4(t)。

3.2.2模型求解

为了确定模型中的参数,采用题中所给信息,生育期母猪每头年产2胎左右,每胎成活9头左右,选取母猪转换为小猪的比例为a14=14,种猪的年淘汰率为33%,所以选取9个月周期内的母猪淘汰率为a33=0.78,公猪淘汰率为a44=0.78。再根据文献资料信息,确定小猪转换为肉猪比例为a21=0.9832,小猪转换为母猪的比例为a31=0.0158,小猪转换为公猪的比例为a41=0.001。最后尝试猪场饱和规模下猪群结构为:小猪9000头,肉猪8856头,母猪670头,公猪26头。利用matlab程序对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模拟,结果如图2和表1所示。

根据表1中数据,当猪场饱和时,小猪转换为种猪的比例约是1.68%,母猪的存栏数大约是670头左右。

3.3问题三的分析

已知母猪生产到肉猪出栏需要9个月,并且假设9个月后三年内的生猪价格。要确定最佳经营策略,就是使得三年内的平均利润最大化,并给出母猪和肉猪的存栏曲线。我们假定每9个月生产一批肉猪,未来总共有四批肉猪可以出售。在出售价格假定已知的情况,结合肉猪的生长函数(图3),我们可以确定每头猪的最佳售卖时刻和最大利润。在已知每批每头猪的利润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经验策略(每批小猪x1(t)选为肉猪头x2(t),母猪头x3(t))使得三年利润总和最大,并给出x2(t),x3(t)曲线。

3.3.1模型的建立

每批次肉猪的每头利润的计算,比如:第一批,从现在开始的9个月后肉猪可以出栏,应该结合肉猪的生长成本和市场价格,选取利润最大的时机出售,特别的第一批猪理论上可以在未来三年的任何一个时刻出售。

某批肉猪的利润可以优化下面的模型求得。

3.3.2问题三模型的求解

由matlab程序先求得问题三第一个模型的解如图5所示,再有matlab程序3求解第二个模型得结果如图6所示。

三年的总利润为:14463000元,最后计算得出这三年内的平均利润为4821000元。

4模型的评价

针对养猪厂的模型建立和求解中,因为养猪厂的情况较复杂,猪的类型多,各种猪的生长周期相互交织。给成本核算带来较大的麻烦。本文模型的建立,过多地简化了猪厂的经营环境。

在问题二的求解中,模型的参数的数值选取较为主观,所以解的数据和实际有一定的差异。

问题三的求解分两步,虽然引入了生长函数,但还是与实际差异较大。特别是第二步中,对母猪的数量的确定,优化函数和约束条件都较难确定,给我们带来困难。

未来,我们将对猪厂的成本核算更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找到合适的母猪数量的约束条件。

5效益分析

本文针对养猪厂的三种经营问题(成本核算,猪群动态结构优化及肉猪最优售卖问题)建立了较适宜的数学模型,使得猪场的经营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规避了市场的价格风险,使猪场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盈亏平衡点(2014-09-12).

[3]现代化养猪的主群结构和存栏数的计算文档:

http:///link?url=ypzR2weka6m_ir4Lg-JSoc

pXFq2oD51tKUVru1qi-FYm8bnGwQeijULotmaG4z7KVtdt3hbhu

St2dkZtXGyF2CFrGoc4R-wycQf2pcHrllm(2014-09-12).

[4]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5]生猪各阶段正常采食量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http:///link?url=iC_zYHtHXptXU

nnnUobXmzan_88izCGcemZ2Belx9z8iLUdlxiQ_e4iiQZq3-odZwav7wQnetwKyymw6d39g7eKtva3X6C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2

>>杀猪久了就像猪巴马原生态养生食物――巴马香猪三都生态养殖大闸蟹技术探讨石屏县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大闸蟹生态水域环境调查”科技实践活动设计猪的生态养殖技术猪生态养殖技术探讨庞中华:养生就像练硬笔书法生态养殖技术在山区池塘大闸蟹中的要点探讨大闸蟹家谱大闸蟹“触电”大闸蟹驾到最爱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家居生态与养生平衡阴阳生态养生“猪―沼―橡胶”能源生态模式浅析果园生态放养巴马香猪技术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生态课程涵养生态素养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管理>养生态猪就像养大闸蟹养生态猪就像养大闸蟹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刘鹤翔")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口述/九鼎农业投资部投资总监刘贵进

中国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生态猪”品牌,但是国内的“生态猪”养殖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是“生态”是否名副其实。我个人理解的“生态猪”是类似于野猪这种纯粹的、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品种,在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人工产品,比如饲料、兽药、疫苗等。在当前的养殖环境和经济效益比下,这种养殖模式很难成功,原因在于猪的品种、生长周期等因素。如果纯粹自然放养,生长周期要超过两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是规模化养殖的4倍,价格方面也要更高。据我了解,国内很多打着“生态猪”招牌的企业,其实还是采用规模化养殖的手段,只是中间部分环节做到了“生态”养殖。

第二是市场需求问题。由于“生态猪”产品价格高,短期内难以被普通大众接受。我曾在北京某大型超市观察过某品牌的生态猪销售,一天的销量不会超过1/4头猪,更多的销售依靠礼品或走团购渠道。

第三是经济效益问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下,“生态猪”企业能否盈利?

总的说来,国内的“生态猪”养殖还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要依靠企业自身探索商业模式,找到真正的“生态猪”养殖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时间培育市场,让消费者接受。这两方面也是“生态猪”养殖企业的主要障碍,在短期内突破难度较大。

“生态猪”概念激发了很多小创业者的热情,但从长远来看,一定不是小规模散户占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小规模散户正在逐渐退出养猪行业,相比较养猪而言,很多其他工作的经济效益比更高;二是小规模散户更难控制质量,国家很难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如饲料质量、兽药疫苗、瘦肉精等,回顾一下三聚氰胺的案例就可以理解了。所以,“生态猪”将来一定是大企业做,而不是小规模散户。

至于所谓山地放养,从我接触“生态猪”养殖企业的情况来看,也不是主流的方式。其中极少规模的“生态猪”拿出来放养,成为品牌宣传、旅游观光的手段。甚至有的公司就采用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与普通商品猪没有差别,猪达到出栏体重后,再到山上放养一段时间。这与阳澄湖大闸蟹的所谓“洗澡”是一样的,纯粹为了宣传。

在销售环节,“生态猪”如果走批发渠道,利润率就会很低,得不到品牌溢价,养殖户基本上会选择走零售渠道。零售渠道又分为两类:自建门店和商超。以东北的两家企业为例,大连溜达猪主要是自建门店,门店的选择区域是农贸市场和靠近生活小区的位置,方便招揽顾客;吉林精气神主要走商超渠道,合作伙伴有家乐福、沃尔玛等。除了传统零售渠道,团购和网购,如礼品采购等,也是销售的重要途径。

当前,国内“生态猪”企业的盈利障碍在于两点。一是产品属于小众市场,价位高,顾客群体少,每年只在固定的节假日才有销售高峰;二是销售成本高,以商超为例,进场费、促销费等环节大概要占到30%左右,“生态猪”的毛利虽然高,但净利并不一定高,很多企业还没达到稳定的盈利水平。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3

1.1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渠道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生猪合作社的资本大多数依赖于内部融资。由于合作社生猪养殖周期长,合作社承担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引入外部资本难度系数大,导致外部融资困难、融资数额较小。并且合作社总资产中非流动资产占大多数,如养殖基地、养殖设备、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土地经营权等占据了总资产大部分比例。流动资金的缺乏,导致合作社很难发展规模化养殖和延伸生猪产业链,而且当前生猪合作社以中小规模、单一经营为主,大规模种养结合的经营模式还在起步阶段,更加需要大量前期资本的投入[1]。

1.2投资管理不合理

对于生猪合作社,前期融资时的计划经营规模往往比实际要大,融资、采购或受资助而来的固定资产以及土地经营权等可经营性资产就会被闲置,导致新设备和大面积土地空闲。生猪合作社作为农业重要经营主体,可以利用空闲资金进行外部投资,实现更多的资本积累,缓解生猪市场经济不景气或发生较大疫情时合作社拮据的资金流转,但多数生猪合作社没有涉及合作社外部投资,即使是规模很大的多环节运营生猪合作社,投资资金也仅放在合作社内,用于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

1.3资金周转时间过长

由于生猪特殊的生长周期,从母猪到肉猪出栏需要1~2年的时间,即使直接购买小猪,合作社只提供生长阶段的饲料与兽药,也需要7~8个月的时间。与其他类型专业合作社相比,生猪合作社资金回收期更长、投入风险更大。这是生猪产业特有的经营风险,应对此风险需要生猪合作社采购、养殖、销售等各环节紧密配合。由于回收期长,合作社与农户必须在购入种苗时预测出栏期市场的需求,根据预测决定该次购入的数量与价格。但实际情况是,合作社缺乏时刻关注市场波动的专业人员,多数合作社容易着眼于现阶段的猪价进行采购。而受到“猪周期”的影响,合作社还要在长期亏损状态下不间断地投入资金,这对于财务预测能力与市场敏感度不高的合作社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难题。

1.4盈余分配标准不一致

大型生猪合作社由于受到多部门的监管,加之参与的农户数量比较多,所以盈余分配相对而言比较标准和规范;而在小型合作社中,盈余分配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比如对于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合作社分配标准不一致,这样的情况在监管机制不严格的环境中是对农民利益最大的伤害。不规范制度包括对社员只进行一次分配,即按交易额返还利润,剩余的利润在理事会的操控下留在合作社,而且未按照规定设立成员账户;对于成员从可分配盈余转为出资的部分没有准确地计入成员账户。

1.5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生猪合作社会计不同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有许多不适用的科目。虽然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但生猪合作社依然存在很多难以区分的核算项目。比如对于不同用途的相同种类的猪,在存货或固定资产的项目区分时还缺乏标准,一般合作社就依据财务人员的习惯进行会计核算[2]。而且大多数生猪合作社都不具备专职财会人员,有的合作社雇佣兼职财务人员,每月进行一次账务处理,再无其他专职财务人员,年终财务报告也由兼职财务一人进行编制。对于小型合作社来说,交易量不大不易发生差错或遗漏;但是大型合作社如果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对每笔业务进行及时的会计处理,很可能会导致原始资料丢失或混淆,会计记录就不能正确反映已发生的经营活动。

2生猪合作社出现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2.1内部产权不明晰,信贷服务要求高

由于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有限,缺少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的资产[2]。生猪合作社主要的资产是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以及生猪养殖设备等固定资产,而合作社的集体土地和房屋由于没有合法产权不能作为信贷抵押物,生猪养殖设备和生猪这些合作社占比最大的农业资产也不符合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合作社几乎没有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而且合作社的融资需求随着农村发展日益增大,农信社作为农村最直接的社外贷款来源,贷款额度不足,难以满足大量生猪合作社的贷款要求;而且农信社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对有贷款需要的生猪合作社提出了高标准的贷款资格审核要求,导致一般的生猪合作社很难达到,同时还严格控制了贷款的额度。

2.2专业人才短缺,管理认知水平不高

生猪养殖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多是农业领域的业务骨干,精通生猪的养殖、防疫或销售,但往往忽视财务管理,合作社的财务控制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和综合素质低下的情况[3],并且合作社在市场招聘中毫无优势,难以吸引专业财务人员。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年轻人也会选择出去就业和求学,导致人口输出数量庞大,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教育水平更得不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而且生猪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不大,特别是一些刚刚成立或艰难存活下来的合作社不愿意也难以承担加强财务管理产生的大量管理成本。几乎所有的生猪合作社在建社初期都把销售环节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对待,而财务工作只是辅助销售的不必要环节,严重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缺乏对财务管理高层次作用的认识。

2.3监管环境不严格,外部监管不到位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众多,政府监管部门实际很难深入了解所有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只是通过财务报表这一途径难以掌握真实和全面的合作社财务状况。而且政务监管部门很难将监管力度覆盖所有生猪合作社,可能仅仅关注区域内规模较大的生猪合作社或有政府项目牵头设立的合作社。因此,大多数合作社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3应对生猪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3.1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采取多元化融资方案

合作社与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机构对生猪合作社的信贷服务能力;建立以政策性银行为主体,以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农业银行为依托,以小额信贷为补充的正规金融体系。针对生猪合作社,信贷机构应当在土地经营权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简化审批流程,并积极探索适合于生猪合作社的抵押担保形式,比如生猪合作社的生物资产、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还可以发展企业对口扶持合作社,生猪养殖企业以入股形式加入生猪合作社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而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与其他优惠条件也是生猪养殖企业很难获得的。应在合作社组织外部,以合作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生猪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农业保险”“四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一体化的农村合作体系。

3.2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投资可行性分析

由于生猪合作社的风险特殊性,合作社负责人应该根据本社规模建立合适的风险预警机制,预先判断将会面临的防疫风险或价格风险。设立盈亏平衡点和安全边际,用专业的成本利润控制指标反映生猪合作社经营投资情况,逐步从通过经验判断风险转化为通过预警机制自动防范风险。在开展投资决策时,合作社应该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其投资报酬率、回收期等指标进行测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投资策略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3.3进行产业融合经营,发展综合经营模式

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农业最合理的方式,将更多的企业资源、技术、资金吸引到投资生猪合作社社发展上来。特别是在生猪合作社面临巨大价格风险时,融合产业经营可以迅速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产业,而生猪产业作为畜牧养殖中难以被替代的部分,同样可以缓解其他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另外,生猪合作社不一定仅在扩大规模、延长生猪产业链的方向上发展,可以考虑融合种植业、养殖业建设多种类型合作社并存的综合经营模式,丰富合作社服务范围,在延长生猪产业链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物污染。充分运用当地优惠扶持政策,与提出的乡村振兴优先发展战略齐头并进。

3.4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加大审核检查力度

首先,生猪合作社投入资本较大,涉及农户较多,资产不稳定性也大,这些特征导致合作社具有高风险而收益不稳定。合作社外部监督尤其针对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方面应执行严格的监督机制[4]。其次,外部监督还要在政策实施与项目执行方面着重检查。各级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对区域内所有生猪合作社应有大致了解,每年对所有合作社进行评级打分,项目包括是否按规定登记注册、设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盈余分配标准以及在年末向当地财政报送年报,对于评分高或有突出贡献的合作社予以奖励,对管理混乱又屡次不改的合作社予以累积惩罚。另外,要将合作社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在合作社内部设置审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并纠正,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3.5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生猪合作社的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认识到专职财务人员对于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性。在自身财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合作社必须因地制宜、因社制宜为现有的财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保证财务人员可以正确对待生猪合作社的账务事项,并提供财务人员外出交流机会。在自身财务力量十分不足、难以聘请专职财务人员的情况下,合作社可以选择寻找外界咨询部门为其提供做账服务,并定期与做账机构人员保持联系,社内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应予及时处理,避免所有事务都在月底处理。由于生猪合作社的特殊性,许多核算或管理制度找不到对应的标准或规定,财政部门或农经部门应该提供生猪合作社财务人员学习的场所,或定期举办合作社财务人员交流讨论会,集中了解生猪合作社在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为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创造平台。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4

【关键词】猪肉;价差亏损;会计处理;思考建议

中央储备肉是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和调控肉类市场的重要储备物资,由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以活畜储备为主,近年逐步加大了冻猪肉储备力度,2009年度完成12万吨冻猪肉储备任务、2010年度完成17万吨冻猪肉储备任务。

中央储备冻猪肉采取政府管理、企业承办的方式组织实施,财政对承办企业的冷藏保管费、收储资金贷款利息、价差亏损进行补贴,价差盈余上缴中央国库。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975,以下简称新五丰),成立于2001年,2004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以畜禽养殖、农副产品销售为主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自繁自养生猪及活大猪出口和内销、猪肉产品生产和销售。

2009年度和2010年度新五丰通过电子竞拍方式,共获得10,000吨的中央储备冻猪肉承储任务,两年各5,000吨。两批冻猪肉入库采购金额16,325万元、出库销售回款9,390万元,财政部驻湖南省地方监察专员办和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核定价差补贴6,935万元,增值税进销差价798万元。

现行会计准则下,上述价差补贴收入作为政府补助计入了营业外收入。现行税法下,上述货物购进金额大于销售金额并由此产生较大的增值税留抵额,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即:(1)巨额价差在企业报表中体现为主营业务利润部份,导致主营业务利润波动较大;而相应得到的补助收入则计入“营业外收入”体现在利润总额部份,对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特别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2)在没有其他业务来消化的情况下,增值税留抵额形成的利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笔者正是从上述这两个问题出发,对国家冻猪肉储备业务会计处理和税收的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中央储备冻猪肉储备业务介绍

(1)与本文及所涉冻猪肉储备业务的相关方及其职能:①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中央储备肉政策管理单位。②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中央储备体操作单位,以下简称华商中心。③财政部驻各地方监察专员办:费用审核及监管单位,以下简称财政专员办。④承储企业:经批准承担中央储备肉收储任务的企业。⑤储存冷库:符合国家冻肉储备冷库资质条件的冷库。⑥竞卖成交方:通过电子竞价方式取得供应储备肉资格的屠宰企业。

(2)冻猪肉储备业务流程简介:①收储采用电子竞价方式进行交易,成交后,竞卖成交方与华商中心、承储企业签定《购销合同》。②华商中心、承储企业、储存冷库签订《中央储备肉储存保管合同》,以下简称《保管合同》。③承储企业按照批准的储备量申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收储资金贷款。并在华商中心指定的时间内组织储备肉入库。④竞卖成交方按合同确定的数量向承储企业供货,承储企业组织验收并支付货款,竞卖成交方按合同单价向代储企业开具供货发票。⑤华商中心根据调控需要确定出库时间,各地财政专员办根据出库期间的当地市场行情及调控目标核定出库价格,承储企业按照华商中心的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储备肉出库,并按核定的出库价格向购货企业开具销货发票、收取销货款、偿还银行贷款。

(3)冻猪肉储备业务物权、补助款特点分析。以华商中心为甲方签订的《保管合同》第二条储存方式及三方责任中规定“中央储备肉是国家应急救灾的物资,其所有权、调动权属于国家”,明确了中央储备肉的物权不归储存企业;第八条入库结算方式约定“供货方(即竞卖成交方)在入库结算价扣除入库费后与乙方(即承储企业)结算货款”,明确了竞卖成交方与承储企业之间是实质上的交易主体。华储综字[2009]第86号《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关于收储12万吨国产冻猪肉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条件规定收储冻猪肉的价差亏损由中央财政承担,盈余上缴中央国库;《保管合同》第十一条规定储备费用补贴申请方式规定“冷藏保管费、利息等费用系国家财政拔款”。由此看出,收储冻猪肉的价差补贴与冷藏保管费、利息等费用补贴有所区别。

二、承储企业在该业务中的会计主体角色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关于收入的概念描述:“本准则所涉及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冻猪肉收储虽然是一种市场调节手段,但还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行为,储备冻猪肉可以理解为国家参与的价值交换物品,具备商品的属性,其实现的收入应当确认为收入。从所有权的角度分析,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应当是华商中心(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承储企业仅是代国家支付和收取款项,不应当作为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从上述业务实践中可以看出,无论收购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参与交易的双方都是企业,商品销售发票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凭据,因此,华商中心指定承储企业作为交易中间商,取得进货发票和开具销货发票。承储企业由此而“被动”地成为了该项业务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

三、价差亏损补贴对承储企业的税收和会计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二条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由财政专员办核定的冷藏费补贴、贷款利息补贴、价差亏损补贴符合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作为一种市场价格调节手段,冻猪肉储备往往是以高于同期市场价组织入库以托起猪肉价格,以低于同期市场价组织出库以平抑猪肉价格。价格调节强调时效性,按冻猪肉收储的相关规定,收储的冻猪肉,要求以经核定的价格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入库和出库。对承储企业影响重大的是价差亏损补贴的税收和会计处理,本文以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和2010年冻猪肉储备业务为例予以说明。为便于分析,以下业务数据为2009年和2010年合计数,并假定冷藏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与国家拔给的补贴金额一致,也不考虑承储企业除本业务以外的其他费用、损失、收益等。以下金额均四舍五入到万元位。

项目单位2009年2010年合计

冻猪肉收储量吨5000500010000

核定差价补贴万元348034556935

核定费用补贴万元225286511

核定利息补贴万元197267464

上述10000吨冻猪肉按通过电子竞拍产生的《购销合同》价格组织入库,投放资金16,325万元、承储企业储藏一段时间后(一般6个月左右),按财政专员办核定的价格和时间组织出库,回笼资金9,390万元,增值税率13%,入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库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冻猪肉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14,447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1,878

贷:银行存款16,325

(2)冻猪肉销售出库。

借:银行存款9,390

贷:主营业务收入8,31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1,080

(3)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4,447

贷:库存商品14,447

以上冻肉业务的进销差价为收入8310-成本14447=-6137万元

(4)发生费用。

借:管理费用等511

财务费用464

贷:银行存款975

(5)收到政府补贴(6935+511+464=7910)。

借:银行存款7,910

贷:营业外收入7,910

由此编制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如下:

简明利润表

主营业务收入8,310

减:主营业务成本14,447

经营费用511

财务费用464

=营业利润-7,112

加:营业外收入7,910

=利润总额798

减:所得税(25%)200

=净利润598

(6)支付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00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00

贷:银行存款200

简明资产负债表

货币资金-200应付税费0

存货0…

其他流动资产798未分配利润598

为便于理解,未列示所有者权益或短期借款等,故货币资金用负数表示。增值税留抵额从应付税费科目重分类到其他流动资产。

简明现金流量表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9,390

收到的税费返还7,910

购买商品支出16,325

支付的所得税200

利息支出464

费用支出511

净流量-200

从上述会计处理中发现:a)承储企业产生了798万元的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这需要13%税率的其他商品经营额外产生6,137万元的进销差价来消化。与该笔冻猪肉储备业务对比,毛利率需要达到74%,这对处于农林牧渔产业链中的承储企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短期内实现的事。b)价差、费用在收支完全平衡的前提下,承储企业产生了798万元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实现净利润598万元,从上述会计处理过程和分析中发现,利润主要来源于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对于承储企业,这是一项有问题的流动资产,该项资产未来变现的可能性不确定。c)价差、费用在收支完全平衡的前提下,现金净流出200万元,很显然,因为上述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形成的利润产生了企业所得税现金净流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其他延伸的收益产生,冻猪肉储备业务价差亏损在会计上的影响远大于税收上的影响,体现在:a)造成营业利润亏损7,112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86%,对企业的银行信用评级、财务形象等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b)承储企业用200万元现金净流出赚得了未来现金流入不确定的598万元报表净利润,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值还是不值?

公司经过与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沟通,达成一致处理意见:①鉴于该公司暂无明确的除储备冻猪肉以外的业务可以抵消增值税留抵额,并且预期以后还会有类似的储备业务发生,将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全额计提减值准备。②基于业务的实质,将与冻猪肉储备相关的政府补助所得归于经常性损益项目列报。

这一处理结果,一是在本期消化掉了上述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形成的风险资产的潜在损失,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二是将冻猪肉政府补助未列入非经常性损益可以避免该公司主要会计指标进一步恶化,在新五丰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体现2009年、2010年合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上述差价亏损补贴如列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则影响该指标减少0.44元,该指标将变为-0.35元,结果可想而知。

四、冻猪肉价差亏损补贴的税收、会计处理建议

与冻猪肉储备模式相似的其他储备商品也同样会存在本文前面分析中提到的价差亏损补贴税收和会计问题,因此,对于这种特殊物权下的企业经营行为,本人认为,商务部可以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专门的税收和会计处理办法,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价差亏损补贴作为承储企业的收入确认而非政府补助确认,如此,承储企业在会计上,收入与成本相等,不会产生营业利润的亏损,在税收上,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等,不会形成进项留抵税额,也不会产生企业所得税问题。

仍以上述10000吨位冻猪肉储备业务为例,价差补助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确认,补助收入会计处理建议如下:

(1)利息和费用补贴会计处理:经营费用511+财务费用464=

975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975

贷:营业外收入975

(2)价差补贴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6935

贷:主营业务收入6137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798

简明利润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主营业务收入8,31014,447

减:主营业务成本14,44714,447

经营费用511511

财务费用464464

=营业利润-7,112-975

加:营业外收入7,910975

=利润总额7980

减:所得税(25%)2000

=净利润5980

简明资产负债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货币资金-2000应付税费00

存货0…

其他流动资产7980未分配利润5980

简明现金流量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9,39016,325

收到的税费返还7,910975

购买商品支出16,32516,325

支付的所得税2000

利息支出464464

费用支出511511

净流量-2000

笔者认为,如此处理才真正体现了业务的实质,解决了承储企业报表质量问题和税收困扰。

五、延伸思考:关于价差盈余的处理

从前面的业务介绍中,我们知道价差亏损由政府补助,价差盈余上缴中央国库,虽然出现价差盈余的概率极低,在一项制度设计时应当考虑所有的可能。当出现价差盈余时,同样可以遵循上述处理原则。否则,承储企业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承储企业因为有向购货企业提供销货发票的义务,价差盈余同样要缴纳增值税,承储企业是按收到的价差盈余全额上缴还是扣除应交增值税后上缴呢?在相关政策文件里并没有明示可以扣除增值税后上缴差价盈余。二是承储企业收到的差价盈余又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笔者认为会计处理无非是两种可能,即将收到的价差盈余确认为专项应付款或确认为收入,两种情形的会计处理如下:

确认为专项应付款: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确认为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从上述两笔分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确认为专项应付款还是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要求全额上缴价差盈余,则资金来源不足,也显得没有道理,承储企业需要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差盈余部份因需缴纳增值税而造成现净流出。在确认为收入时,按价差亏损得到政府补助对等原则,上缴的价差盈余应该列入承储企业的营业外支出项目,同样对承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反映不真实。

六、结论语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国Cpi与湖南生猪均价走势对比图

Cpi指数来源于东方财富网()、湖南生猪均价来源于新五丰对湖南省内栏边价的历史统计。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国Cpi与湖南生猪均价走势对比图上发现,生猪价格与Cpi呈正相关关系。虽然2011年的生猪销售价格比较好,但这也是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结果。近年来生猪周期越来越短,市场价格巨幅波动。在07、08年以前,中国生猪周期(猪价从谷底到谷峰)大致为5年。而近年生猪周期呈现出“期间短、幅度大”的特点,相邻的两个年份价格波动甚至超过100%,比如生猪出栏价从2010年6月的9元/公斤到2011年6月达到罕见的历史高位——22元/公斤,仅12个月即完成了一个周期。近几年来,猪价涨跌过快,导致要么猪贱伤农,要么猪贵伤民。尽管国家出台众多补贴政策,却没有出现供需平衡、价格平稳的理想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生猪产业尚处于不规范的市场环境,散养和规模化养殖并存且规模化处于较低水平,产业信息极度不对称,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生猪价格缺少统一的指导机制和预警机制,生猪养殖存在巨大的盲目性,周期波动较大。一方面,猪肉商品在我国仍然是主要的肉食消费品,生猪价格对物价指数的影响越来越深。另一方面,生猪产业集中度还很低,盲目的市场行为会造成“猪贵伤民、猪贱伤农”。冻猪肉储备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在猪价太低时,通过收储集中屠宰以托市,提升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在猪价太高时,通过冻猪肉集中出库以平抑市场物价。这种手段,在近两年的调控过程中作用明显。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5

元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人均出栏肥猪位居全市第一,户均饲养母猪位居全市第一,是全省第一个生猪三元杂交普及县(区)。养猪业在元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养殖业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猪业市场的价格起伏,无时不牵动着养殖农户的心,无时不牵动着城市居民的心,无时不牵动着各级干部的心,毕竟我国的肉食品消费习惯是以猪肉为主体,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动摇的。今天,我就历年来养猪市场行情进行总结和分析,对目前养猪生产的低价“寒流”形势作一些判断和预测。

1、我国养猪业历年的肥猪价格波动分析。自国家1985年取消生猪派购、取消肉票、放开肉类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后,猪肉供应局面得到很大改变。但随后20年的猪肉价格是年年有波动,月月有波动,并非1985年前的“一价到底”。

1986年肥猪价、仔猪价下跌,农民抱怨“卖猪难”,城市出现了动员吃“爱国肉”的局面;1987年生猪供不应求,价格直线上升;1988—1994年的肥猪价格,一直受政府的宏观调控,起伏不明显。

1995—2005年的猪价波动数据比较适合我们来分析波动走势。此间共11年(131个月)的毛猪价格,可以归纳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1月至1998年4月,此阶段为3年零4个月(40个月),肥猪价格连续保持在3.50元/斤的高价位上,头均盈利在100元以上。其中:全国最低价格为3.57元/斤,最高价格为4.45元/斤,平均价为4.01元/斤。

第二阶段:1998年5月至2003年9月,此阶段为5年零5个月(65个月),肥猪价格在3.50元/斤以下,我国养猪业经历了65个月的漫长冬天。其中:全国最低价格为2.45元/斤,最高价格为3.50元/斤,平均价格为2.98元/斤。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4月至7月,肥猪价格跌到2.53元/斤至2.68元/斤,是近11年来养猪业上的最低价格,因此出现了大量出售母猪、宰杀母猪的局面。

第三阶段: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此阶段为1年零8个月(20个月),猪价上涨幅度最大,形成了仔猪价、肥猪价、粮食价、饲料价同时上涨的局面。其中:全国最低价格为3.51元/斤,最高价格为4.83元/斤,平均价为4.17元/斤,头均盈利200元左右。此间的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肥猪价格是逐月上升;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的肥猪价格挺过了历史上的3—7月下跌期。

第四阶段:2005年6月—现在,全国养猪业遭遇低价“寒流”。1—5月四川肥猪的平均收购价为3.88元/斤(元坝价:3.89元/斤),比全国价每斤4.34元低0.46元。6—10月四川肥猪平均收购价为3.17元/斤(元坝价:3.33元/斤),比全国价每斤3.95元低0.78元。

1995-2003年的肥猪价格走势是:两头高,中间低(2004年、2005年除外)。即几乎每年1—2月肥猪价较高,3—7月逐渐走低(5—7月最低),8—9月猪价开始恢复,10月份以后恢复到高价位。分析其原因:与中国人重视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有很大关系。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是2003年和2005年。2003年5月全国肥猪价格跌至最低点2.89元/斤,以后猪价是逐月回升,挺过了2004年3—7月份的下跌期,出现了第一次价格走势反常,即历年猪价下跌期反而成了上涨期;2005年8月—11月(现在)又出现第二次价格走势反常,历年来的猪价上涨期反而成了下跌期。

2、我国历年来的仔猪价格波动分析。我国仔猪价格的波动十分明显,仔猪价格波动的幅度最高时达到最低时的3倍(1999年6月,最低价为2.57元/斤,2005年3月最高价为7.6元/斤)。仔猪价格的波动与肥猪价格的波动基本稳合。

第一阶段: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全国仔猪业连续保持了四年高价位,全国平均价为5.5元/斤,平均每头仔猪盈利80元左右。第二阶段:由于母猪存栏过大,导致1999年仔猪价格猛跌。全年平均价:3.35元/斤,6月最低价:2.57元/斤。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3年全国仔猪价格恢复到4元/斤以上,四年保持平稳态势(2000年4.01元/斤、2001年4.33元/斤、2002年4.08元/斤、2003年4.32元/斤,四年平均价为4.19元/斤),头均仔猪盈利30元左右。第四阶段:2004年至2005年,全国仔猪价格迅速上升,并保持了16个月的高价位,全国仔猪平均价为6.70元/斤,平均每头仔猪的利润为128元,每头能繁母猪的利润为2300元左右。8月至11月仔猪价格直线下滑。

近十一年的仔猪生产实践告诉我们:肥猪赚钱时养殖场户拼命扩大仔猪购进规模,这是仔猪涨价的主要原因。肥猪跌价时养殖场户尽量压缩饲养规模,不购进仔猪,造成仔猪相对过剩,这是导致仔猪跌价的主要原因。仔猪价格高进,肥猪价格低出,必将导致养殖户亏损,这是今年购仔猪育肥户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进高出”、“低进低出”、“低进高出”是养殖场(户)历年盈利的主要经验之一。

二、当前养殖业为什么会遭遇这股低价“寒流”

(一)口蹄疫疫情致使猪肉出口受限。2003年四川猪肉出口15万吨,计活猪近300万头,创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外需推动了养猪生产,全国肥猪价(4.35元/斤)、仔猪价(6.59元/斤)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每头肥猪盈利200—250元,每头仔猪盈利120元左右。既推动了生猪品种改良,又刺激了粮食生产发展,养猪产业真正做到了效益最大化。在国际贸易一体化大趋势推动下,今年5月27日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首次对外公布了中国内地口蹄疫疫情后,肉出口受限,外销不畅。去年9月俄罗斯对中国肉食品全面“封杀”,又于今年4月中旬重申不能开放中国的畜禽产品市场,其理由是俄罗斯联邦兽医检疫局认为中国的动物传染病(口蹄疫)情况不明。我国每年向俄罗斯出口的冻猪肉,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出口市场的突变,冻猪肉出口全面受限,致使加工企业猪肉产品的平均销价每吨下降2000—3000元,致使生猪收购价格从上半年的每斤4元多降到目前的每斤2.60至2.80元,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近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吴仪副总理9月中旬访问新加坡时达成共识,新加坡从10月27日起全面解除对我国猪肉及其制品的进口限制。

(二)猪链球菌病冲击生猪产业。今年6—7月,四川资阳、内江等地县爆发了猪链球菌病,原指望9月份能打通的对俄出口通道被迫中断,对港、澳出口也被迫停止,其它渠道也基本堵死。疫情发生后的四个月以来,国内销售也相当困难。北京、上海、江苏、湖南、陕西、广东、重庆等省市对我省的猪肉构筑防线,全面封堵。仅以8月3号为例,全省在外被封存的猪肉达2.5万吨。很多肉类企业上千吨的合同猪肉不能发送,给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内外销售遭受了空前的困境。此次疫情的发生犹如“导火线”,引起城镇居民对猪肉消费存在恐慌心理,全国各地猪肉销售量,销售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7月下旬以来,四川猪肉销量下降30—40%左右,购销价格每斤下降1—1.5元,致使下半年养猪出现亏损。8月9日卫生部鉴于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从9日起,停止每日向社会通报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8月11日商务部对四川猪肉发出解禁令,紧接着四川省商务厅代表团到广州、湖南、重庆等省市商讨恢复四川猪肉流通。

(三)禽流感疫情对目前猪业“寒流”雪上加霜。今年全球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我国已有9个省、自治区先后发生了21起疫情。口蹄疫、链球菌病既影响外销又影响内销,加速了猪肉制品消费比例的下降速度。受禽流感的影响,禽肉制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肉制品的消费市场,消费者购买力受到冲击,是价格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导致猪价下跌。2004年全国全年的肥猪价(4.35元/斤)、仔猪价(6.59元/斤)是近11年的最高价。一是在高效益的驱动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大(正常8%,现已达到9.8%),导致今秋、今冬仔猪供应量增加,加之9—11月肥猪价跌幅较大,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导致仔猪价格下降。二是2004年后肥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专业户(场),散养户扩大规模,致使今年一、二季度生猪存栏、出栏增长幅度为近五年之最。二季度补栏的育肥猪集中在近期出栏,导致生猪生产出现季节性、阶段性过剩,拉动价格下跌。三是肉多嫌肥,近期瘦肉批发价格为11000元/吨,肥肉批发价格为3000—4000元/吨,肥肉销售价格过低也是影响肥猪收购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恐慌心理顺应了猪价下跌。一是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的每日通报、四川猪肉在外省的“封存”、肉类加工企业的低价收购和个别地方的停止屠宰、四川猪肉加工企业的“清仓大甩卖”,使养殖户、深加工企业本来就非常敏感的神经变得更加紧张,更加恐慌,于是全国普遍出现降价销售猪肉产品。二是这次历史上首次出现在高价位期的大幅跌价,导致饲养户错估行情,认为6—8月份的降价应在双节(中秋、国庆)期间有所回升,本该在9月初猪价刚刚下降时就应该出栏的猪不出栏,观望行情变化,一直坚持饲养。而让养殖户始料不及的是“双节”猪价并没有上涨,再也坚持不下去,于是出现了10­­­-11月的“扎堆儿”出栏,南方因此出现了卖大肥猪(150公斤)的现象。三是今年的养猪多为银行贷款或经销商扶持,猪价下跌引起银行、经销商抓紧催收欠款,养殖户在无奈的情况下低价抛售。四是肥猪经纪人趁机压价牟取暴利。

三、2006年猪价预测

1、目前的禽流感疫情在国内外的夹击下,直接影响禽肉、禽蛋制品的消费,并将在链球菌病阴影的消失中对猪肉的消费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2004年的全国禽流感疫情推动了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为全国猪价在当年9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4.83元/斤)立下了汗马功劳。

2、根据目前养猪行业的“洗牌速度”,河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的母猪淘汰速度,各地的育肥猪抛售速度,估计猪价在年底最迟不过明年3月份走出低谷,这是河南、广东、湖南、湖北六省区养殖协会200多名专家、老板11月19—20日在武汉召开的六省区养殖协作组会议上的预测结论。

3、银行、经销商,肉类加工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应情醒认识“人退我进”的道理,帮助养殖户渡过当前难关。

4、专家预测生猪优质优价将成为趋势,2006年生猪价格将保持在3.5元/斤,2007年保持3.7元/斤左右。

四、抵御猪业市场风险的有关对策

(一)继续发展良种母猪,建设良种母猪基地。母猪是生产资料,是生产仔猪的机器。优良的品种是大幅度提高猪肉品质和养猪生产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最积极的因素。猪的品种对养猪利润的贡献率为40%左右,因此品种改良是元坝猪业永恒的主题。既然品种这么重要,当前我们应该抓好哪几项工作呢?

1、总结93年、99年的教训,千方百计保护好现有良种母猪。93年末、94年初全国第一次出现大面积宰杀母猪,为1995年1月-1998年4月的肥猪高价位(3.5元/斤)带来了福音,同时为95年1月-98年上半年的仔猪价格上扬带来了实惠。由于仔猪高价格的诱惑,母猪存栏逐步扩大,导致了98年下半年-99年上半年的全国仔猪价格直线下降,99年全国出现了第二次大面积宰杀母猪的现象。2000年-2003年全国母猪存栏合理,仔猪价格保持平稳。2004年1月-2005年上半年仔猪价格直线飞涨,全国母猪存栏剧增,现已达到4000多万头,导致母猪存栏不合理。目

前,河南、湖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均出现了第三次大量宰杀母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节”期间肥猪价格暴跌,仔猪价格暴跌。93年、99年的教训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逢贵就赶,逢贱就砍”是最大的忌讳。稳定母猪就是稳定母猪饲养户,就是稳定生猪产业,就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当前绝对不能盲目宰杀母猪,要积极保护我区的母猪换种工作成效,保护先进的生产力。

2、抓住仔猪低价位时期,积极选留后备母猪。当前选留,购进内三杂母猪和外二杂母猪的好处是:①购买成本低。外二杂母猪在肥猪高价位期的销售价为450-600元/头,现价仅为300-350元/头,每头节约150-250元。内三杂母猪在仔猪高价位期的销价为200-250元/头,现价仅80-100元/头,头均节约120-150元。②仔猪销售正赶上好价位。明年5-6月全部进入配种期,9-10月即可产仔,11-12月出售仔猪正赶上价格高位运行的大好时机。③有利于普及内三杂母猪。散养母猪户每户增养2-3头内三杂母猪,待明年上半年投产后淘汰内二杂母猪。这样做的道理:一是有利于保持我区母猪存栏总量稳中有升(“十一五”末全区能繁母猪存栏要求达到6万头);同时内二杂母猪减少,内三杂母猪增加,母猪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有利于打造元坝内四杂、外三杂仔猪的品牌优势。专业大户应重点购进外二杂母猪开展规模养殖,繁殖外三元仔猪,走自繁自养的道路,降低仔猪购进成本,杜绝引种疫病传播,充分利用良种猪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剥皮屠宰率高的优势,降低产肉总成本,缩短育肥期,提高年出栏批次,提高圈舍、人力的利用效率,扩大规模生产,体现良种、良法和规模效益。

3、及时淘汰劣质母猪。目前我区还有240多头黑母猪,年产仔近5000头。黑母猪所产的内二杂猪生长速度慢,出栏时间比内三杂猪晚10-15天,剥皮屠宰率低4-5个百分点,每头猪多耗100余斤饲料,折现金90余元,每百公斤毛猪少出肉8-10斤,少收入现金40-50元,若240头黑母猪长期存在,将对养猪户每年造成经济损失60-70万元。因此应将本地黑母猪和那些屡配不孕、产仔少、产奶少、母性差等种用价值低劣的母猪于今冬明春坚决淘汰,减少损失。

(二)继续抓好杜洛克公猪的普及,建好规范化人工输精站。人工输精技术是现代化养猪生产上品种繁育改良的重要手段,是世界各国在养猪生产领域推广最广、普及率最高的种猪繁殖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乡镇必须把此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1、以乡镇为单位合理规划布局,建好标准化人工输精站。要在母猪集中饲养区统筹规划建设种公猪站,原则上是小乡镇建1—2个,大乡镇2—3个,严禁乱布点。标准化站的种公猪品种必须是杜洛克,全区从明年7月份起全面普及杜洛克配种,所差品种应及时购买。公猪圈舍面积必须达到9—10m2,公猪运动场必须达到7—8m2,保证公猪每天行走1公里。人工输精设备未配齐的户应督促配备到位,记录记载必须完善。留宿母猪舍必须限期修建,建议明年上半年全区对生猪人工输精站建设组织一次专项检查。

2、严厉打击布局外公猪的违法生产。全区有布局外公猪44个,布局外种公猪44头,品种单一,仅为长白或约克。这些公猪户既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又无《家畜人工输精员合格证》,长期非法作业,非法生产。这些户所购进品种性能低下,饲喂营养水平低,管理粗放,常搞掠夺式生产,随意早配,野交乱配,频繁配种,级进杂交和近交繁殖,严重影响了我区内三杂、内四杂工作的开展,严重违反了国务院153号令(《种畜禽管理条例》),应给予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继续抓好圈舍改造、扩建、新建工作,推进畜牧业健康养殖

1、传统猪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猪舍阴暗、光线不足。普遍为厦子屋里猪、牛混养,房屋低矮,既无窗户,又无透光口。阴暗的猪舍是造成母猪配种难的主要问题之一。二是既不防暑,又不保暖。农村猪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四周封闭的低矮圈舍,通风透气严重不足,夏季闷热。另一类是一面或两面无墙的开放式“凉亭”猪舍,冬季保温效果极差。三是无仔猪诱饲栏和保温设施。仔猪出生后和母猪生活在同一圈内,保育工作无特殊关照,靠挤堆或挤靠母猪取暖,母猪踩压仔猪严重,且黄白痢高,成活率低,生长发育差。四是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部分户采取“清汤灌大肚”饲养方式,圈舍地平坡度不够,舍内长期积水、积尿,湿度大。一些农户利用母猪、肥猪积厩肥,导致多种疾病发生。五是猪舍面积不足,不宜大体格猪生长,不适宜规模养殖。由此可见,转变生猪养殖方式,关爱肥猪、母猪、仔猪居住环境,推进健康养殖十分重要。

2、抓好散养农户的圈舍改造。农村公共卫生的难题是什么?简单地说一个是水、一个是粪。解决的不好,受害的不仅是一家一户,引发的疫病危及的是公众。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圈工作、沼气工程、红层找水解决的就是农村公共卫生问题。这次内江、资阳爆发的人感染猪链球病事件的主要根源就是落后的圈舍和吃病死猪肉。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三改一建)工作,是我区冬春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改厨”革命将在农村妇女呼吸道疾病降低上起到积极作用;厕所和圈舍的改造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的作用将是愈来愈明显的。有统计表明,农村改厕改圈后,臭气和苍蝇密度分别减少了80%和96%,常见的寄生虫卵(蛔虫)杀灭率在70%以上,由此而降低了6—10月份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由此可见三改一建工作可使农村环境、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根本的变化。当前农村猪舍改造的主要办法是:(1)增设窗户,安装亮瓦,搬走猪舍上面堆放的杂物。(2)利用三合土、砖砌、石块、水泥、河砂硬化传统猪舍地面,舍内坡度为3%,走道高出圈地面5—10厘米。(3)母猪舍内增设仔猪保育栏,面积1.2平方米左右,栏内安装红外线灯泡或电热板等保暖设施。(4)安装自动饮水器,修建沼气池,建立“种、养、沼”循环经济结构。

3、抓好专业大户的圈舍扩圈(新建)工作。新建猪场、扩建猪场宜在低潮期进行。此时的种猪价低,仔猪价低,待肥猪出栏上市时,争取赶上肥猪、仔猪价格上升时机。低的仔猪价格和高的肥猪价格,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养猪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养猪总户数逐渐减少,单户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将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养猪业也正由分散的家庭副业生产逐步向专业户养猪和规模化、工厂化养猪方向发展。“十一五”我区生猪质量的提高主要靠内四杂和外三杂;数量的增长,主要靠规模生产来实现。猪场是规模生产的载体,因此,适度规模化养猪是转变生猪增长方式、饲养方式的重点,圈舍新扩建是基础。只有抓好新扩圈工作,才能促进饲养数量的增加。

(四)继续抓好内四元和外三元杂种猪推广。我区生猪第一次品种革命的时间是1988年。特征是:母猪本地化,公猪外血良种化,肉猪土二杂化。成效是:1、淘汰了本地黑公猪,普及了外血良种公猪,突破了本地猪种神圣不可侵犯的“”;2、普及了内二杂猪,瘦肉率由38%提高到45%,提高了7个百分点;3、保障了内二杂母猪供应,为内三杂普及奠定了基础;4、缩短了育肥期,实现了年出栏二槽;5、普及了“双推五改”技术。

全区第二次生猪品种革命的时间是2001—2004年。特征是:母猪内二杂化,公猪外血良种化,肉肥内三杂化。成效是:1、淘汰了黑母猪,普及了内二杂母猪;2、普及了内三杂肉猪,瘦肉率由内二杂猪的45%提高到55%,提高10个百分点;3、保障了内三杂母猪供应,为内四杂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4、缩短了育肥肉期,实现了年出栏三批猪;5、出现了50头、100头适度规模大户;6普及了“三推七改”技术。

今年以来开展的生猪第三次品种革命的特征将是:母猪内三杂化或外二杂化,外血公猪杜洛克化,肥猪内四杂或外三杂化。其预期成效为:1、内二杂母猪被淘汰,内三杂母猪在散养农户普及,外二杂母猪在适度规模养殖户普及;2、长白、约克公猪逐步退出配种舞台,杜洛克公猪成为终端父本;3、届时全区形成内四杂猪、外三杂仔猪特色产业;4、瘦肉率明显上升。将在内三杂瘦肉率55%的基础上升到60%(内四杂)或65%(外三杂),提高5—10个百分点;5、散养农户缩减,适度规模户普及;6、瘦肉型商品肥猪基地建成;7、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普及。

1、“十一五”养猪生产技术路线。转变生猪生产方式,转变生猪增长方式,转变生猪营销方式,推进适度规模饲养,推进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健康养殖,实现生猪生产标准化、安全化。这是我区大力发展数质猪业、生态猪业,构建现代猪业经济的技术路线。

2、充分利用内三杂母猪,构建内四元杂交模式。通过近几年各级的共同努力,我区已于2004年全面普及内三元杂交模式,在全省位居第一位。今后应重点开发长约本、约长本内三元母猪资源,构建以杜长约本、杜约长本为主的内四元杂交模式。

3、利用国外优良品种构建外三元杂交模式。我区现有生产性能高的长白、约克纯种母猪510头,杜洛克公猪120头,外二元母猪制种场6个,年可向全区提供4000头外二杂母猪,完全可以在适度规模户中构建优质、高效、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外三元”生产模式。

(五)继续开发元坝饲草饲料资源,改进饲养方式

1、继续发展青绿饲料和饲料粮。元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生猪产业的发展拉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扬,提高了农民扩大玉米生产的积极性,拉动了苜蓿、菊苣等青绿饲草新品种的推广,形成了一批省、市科技成果。当前应重点抓好的工作是:(1)千方百计普及无公害绿色全价料、浓缩料、预混料。禁止使用瘦肉精、激素及其它违禁药品。在猪价高位期,应重点推广猪场专用全价料;在价格低位期重点推广浓缩料、预混料。(2)把规模养殖场(户)组织起来,实现养殖户与饲料厂对接,享受原始批发价格,减少饲料经销的中间“剥削环节”,每吨饲料节约成本300—350元,每头节约60—70元饲料费用。(3)抓好菊苣、籽粒苋、苕滕等青绿饲料种植,实行精、青、粗合理搭配,实行饲料与配合饲料合理搭使用,保持饲料营养的全面性、平衡性、持久性。(4)关爱母猪、善待母猪,切实保证母猪充裕的“伙食水平”。防止母猪贱养、防止膘情下滑,确保持久、稳定的繁殖力,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转变饲养方式,推广配套技术。当前应重点抓好“五改”工作:(1)改一家一户的散养为适度规模饲养;(2)改传统的阴、冷、暗、湿、臭圈舍为人畜分离的新式圈舍,推广离地产仔房、漏缝地板、自动饮水、半自动喂料等装置;(3)改造污水排放系统,推广雨污分离、粪污干湿分离技术,采用水帘式单向通风降温装置,红外线保暖装置等,大力推广设施畜牧业,提高“人畜共荣”的环境控制水平;(4)改原有的“一料到底”为分阶段饲料配方,分阶段饲喂,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5)改春秋两季免疫消毒为全年程序化科学免疫和消毒,全面提升疫病控制能力。

(六)深入开展生猪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猪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当前主要推广的养殖模式。我区养猪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户散养,每户饲养3—10头,其饲养量占全区饲养总量的70%,生产的肉猪为内三元猪。二是专业户养猪,每户饲养50—1000头,其饲养量占全区饲养总量的30%,生产的肉猪为内三元、外三元。三是工厂化养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可望2006年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散养户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模式已逐步成为元坝猪业的主流。

当前专业养猪应重点发展以下三种模式:

(1)专业饲养育肥猪模式。这种模式的户均出栏量为:50头、100头、500头、1000头。是指专业户购断奶仔

猪,育肥到90—100公斤销售。该模式有三大优点:①生产方式简单,设备技术要求不高,易于起步。②固定资产投入少,资金周转快,投入到产出只需3—4个月。③饲养周期短,生产安排灵活。缺点是:仔猪供应不稳定,利润受仔猪价格影响波动较大,仔猪健康不易把握,有疾病发生风险。

(2)专业饲养母猪出售断奶猪模式。这种模式户养母猪5头、10头、20头、50头、100头不等。是指专业户养母猪,繁仔猪,断奶后出售给育肥饲养户。优点是:①流动资金投入少,资金周围快。②利润高。③生产环节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缺点是:圈舍复杂,固定资产投入较高,养殖技术要求较高。

(3)全程饲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养母猪,繁仔猪,育肥猪全部都由自己完成,即自繁自养模式。优点是:①可获得仔猪,肥猪两部分收益,利润较高。②生产计划性好,有利圈舍和设备的充分利用。缺点是:购种猪到卖肥猪需一年左右的时间,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推行自繁自养模式,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实践证明:买仔猪育肥商品猪的模式成本最高。而喂母猪,留仔猪,育肥后统一出售,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养猪效益。自繁自养模式比买仔猪育肥模式每头节约80-100元。

2、养猪产业化发展模式。是指区域经济以养猪为支柱产业,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一体化经营,采用企业化管理,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养猪生产经营活动。目前我区将重点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协会+农户”模式。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6

2012年春节后,生猪及猪肉价格一路震荡下行,4个月内猪肉价格跌幅达20%,比上年同期下降10%;全国生猪市场也结束了23个月的盈利期,于5月底出现亏损。6月份以来,猪价开始呈现止跌企稳的迹象,据业内预计,2013年春节前生猪价格起伏不会太大,应是一个小幅震荡回落的态势,2011年高盈利的好时光已不复存在。

“过山车”般的生猪市场行情似乎成为了养猪行业难以摆脱的一个“魔咒”。在2008年生猪和猪肉市场持续高价和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拉动下,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在2009年生猪生产周期性调整中,全国生猪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肉价随之出现下跌。由于上下多方的积极努力,在生猪产能低谷期的积极调整,于2010年6月中旬猪肉价格止跌触底反弹。受生猪供应偏紧、饲料原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猪肉价格又一路飙升,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均创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在经历2011年的快速上涨之后,2012年又转而掉头向下,直至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

在这“过山车”般的生猪市场行情下,面对疲软的生猪市场,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应对呢?笔者提出几点看法,供地方政府或养殖户参考。

运用市场规律,及时调整养猪结构。大的市场行情,一个养猪企业或一个养猪场确实不可改变、难以左右,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一些基本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运用这些规律准确预测市场变化形势,及时调整养猪结构,是可以做到的。养猪业有一个“~”的规律,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规律,在养猪业低谷时多留后备母猪或增加后备母猪,这时后备母猪的价位也低,更新老龄母猪,调整种猪结构,为下一轮猪价回升奠定繁育基础。在猪价高峰期尽量抛售后备母猪或不要增加后备母猪,以增加收入或减少投入成本。

另外,运用生猪市场规律,在仔猪价高时及时抛售仔猪、转嫁养猪风险、提高养猪利润的做法,也是猪场在调整育肥猪结构时可取的办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进行市场调研、科学的综合分析或论证,方能得出准确的预测或判断,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发展适度规模养猪,提高规模养殖效益。有人说,规模就是效益。但笔者并不完全赞同。笔者认为,应倡导适度规模养猪。也就是说根据养殖户或养殖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能力,确定养猪数量,以达到获得最佳效益为目标的养猪规模,这就是适度规模养猪。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转型,猪场环保达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规模养猪已成为必然。究竟养多少、怎样养才算是“规模养殖”,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认识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规模养殖毕竟不是单纯在数量上的增加,还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质量的概念,规模化只是表象,来支撑规模化的还必须有专业化、规范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有的地方把养猪户集中在一个地方,建一个“养殖小区”,绝对不能等同于现在所倡导的规模养猪。规模养殖是改善并优化传统养殖的重要手段和模式,它包括基本建设、设施、设备、配套技术、员工培训、匹配的资源、规范的管理等关联性内容。规范化是规模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规范”更多的是一种岗位职责、操作标准与要求、流程、制度等,规范的内容很多是需要落实在“时间和数字”上的,规范需要量化才有效。离开了规范化管理,就失去了规模化养殖的意义,规模化只是取得高效益的前提条件,是需要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做保证,才能实现这个高效益。

2012年,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国家政策将继续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倾斜,畜牧业继续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这是时代的要求。因此,适度规模化养猪是走出猪价暴涨暴跌怪圈的最佳选择。

掌握科学养殖技术,实现养猪高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除了经济实力的竞争外,核心的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你养猪亏本,人家养猪还有利润可赚,你倒闭人家赚大钱,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科学养猪是个大课题,它涵盖很多方面的科技知识,那么,就如何实现养猪高效益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搞好科学饲养管理,降低饲养成本;二是搞好疾病防治,降低死亡率。这两方面谁的综合技术水平高,谁的效益肯定高,这是养猪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养猪获得高效益的根本性保证,尤其是规模化养猪,显得更为重要。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7

畜牧业历来是农村家庭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畜禽养殖户要么从传统养殖中退出历史舞台,要么适应饲养方式变革,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然而,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迈进的转轨期,广大农村养户发展养殖业却有“五愁”:①愁“钱”,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即便是建一个年出栏300~500头的小型育肥猪场,也需要投入各种资金30万元以上,农户往往拿不出;②愁“建”,农户不知道怎样建设标准化畜禽栏舍,即使建了,也往往不规范,达不到标准;③愁“养”,农户没有技术,担心养不好“交学费”;④愁“买”,担心畜禽器械设备、种苗、饲料、药品等不好买、买不好;⑤愁“销”,担心养出的畜禽卖不出、卖不了好价钱。因为有了以上“五愁”,许多农户站在养殖业的门口彷徨不定,急切盼望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保姆式养殖”模式,恰好为农户进入现代养殖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保姆式养殖”的内涵及形式

所谓“保姆式养殖”,就是农户与养殖企业各自发挥资源优势,自愿签定协议开展合作,农户提供或租赁公司畜禽栏舍、设备,公司提供畜禽、饲料等生物资产,负责技术指导、按照合同回收产品,农户在自己家里打工,专门给老板的畜禽“当保姆”,农户挣“保姆费”,老板赚利润,农企利益分成、实现双方共赢的一种养殖模式。

目前,“保姆式养殖”在湖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农户提供场地和资金,按照公司统一标准,在公司工程人员指导下,自建标准化畜禽栏舍,公司除收取少量抵押金外,免费向农户提供畜禽种苗、饲料、药品和技术指导,并按时“抱回”自己产品,农户负责畜禽养殖和生产管理,双方根据畜禽死亡率和料肉比等考核指标实行结算。目前在湖北省采取此种模式的主要以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温氏公司为代表。二是公司出资建好畜禽栏舍,再承包给养户,其余管理方式与第一种模式相同,只是在利益核算时,收取一定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此种模式以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

2“保姆式养殖”实例介绍

2012年2月13日,笔者到湖北孝昌和汉川调研,实地走访了几个与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保姆式养鸭”、与湖北温氏合作“保姆式养猪”的农户,并随机调集了两家公司与农户的结算单,发现采取这种模式的养户利润可观,确实达到了“农企共赢”的目标。孝昌县陡山乡大庙村农户周某,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投入资金20万元自建1栋1300m2标准化鸭舍,给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保姆”养鸭,目前出栏了两批肉鸭,每批出栏

9000只,盈利4万多元,估计2012年可出栏8批,年盈利15万元以上。笔者随机翻阅了一份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某养户结算单,该养户于2011年12月26日从公司进鸭雏14500只,鸭苗总成本79750元;2012年2月2日出栏肉鸭14175只,成活率97.76%,公司回收单价10.39元/kg,回收金额384653.63元;合计消耗公司鸭料成本257564元,料肉比2.42(用胴体重核算),养户合计总成本337314元,毛利47339.63元,单只毛利3.34元。按一年出栏8批计算,该农户通过给公司当“保姆”,一年毛收入可达40万元左右。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报表显示,还有不少“保姆”单只毛利在4.00元以上。汉川市湾潭乡群新村谢某给湖北温氏公司当“保姆”养猪,其结算表显示,2011年7月5日从公司进仔猪400头,仔猪款186128元,12月19日出栏肉猪391头,金额746344.2元,共消耗饲料379083元(料肉比2.36∶1),消耗药品7837.15元,扣除其他款项后获毛利140766.68元,平均每头猪毛利351.92元。据湖北温氏公司负责人讲,谢某的养殖水平高,当“保姆”管理精细,所以获利较高,其他与湖北温氏合作的“保姆”,平均每头猪毛利都在150元左右。

3“保姆式养殖”优势分析

“保姆式养殖”有效地实现了畜牧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连结,为企业发展壮大、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养殖行业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真正实现了企业做大、农户增收和产业发展的“三赢”。

(1)化解了农户养殖“五愁”。农户通过给老板的畜禽当“保姆”,以较低的门槛进入现代养殖业,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可以获取稳定的收入,解决了“五愁”的问题。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8

关键词:eRp;生猪养殖;成本核算;RFiD

DesignoftraceabilityBreedingeRpSystemBasedonthetechnologyofRFiD

HUtian1,ZHenGLi-min1,2,*,RenFa-zheng2,ZHUHong1,tianLi-jun1,HUanGSheng-wen3

(1.Collegeofinformationandelectricalengineering,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2.LaboratoryofFoodQualityandSafetyBeijing100083,China;

3.BeijingZiyuanYijun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Co.Ltd.,Beijing1026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solvetheproblemsofbackwardmanagementstyleandlow-leveltraceabilityforlarge-scalepigfarms,thispapercameupwithasolutionforpigbreedingandmanagementsystemwhichbasedonRFiDandeRp.thissolutionincludessystemtargets,frameworkandeconomicevaluationforthepig-breedingcorporations.itcanofferbasisforthecorporations’decision.Besides,thissolutionoffersconsumers’rightstobeinformed.

Keywords:eRp;pig-breeding;costaccounting;RFiD

中图分类号:tS251.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可以让生猪饲养管理规程、生产工艺、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等生产技术得到了切实应用,使得猪肉产量得到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目前养猪生产水平仍无法比及世界农业先进国家,出栏率低、母猪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仍然是制约生猪产量进一步突破的瓶颈[1]。另外对生猪更加关注猪肉的优质、安全,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还希望能够了解到猪肉的生产来源信息[2]。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对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精细化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desplanning,eRp)系统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将企业之外的资源也纳入了其管理的范围,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帮助养猪企业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融合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对生猪生产过程进行全天跟踪,以RFiD无线传输特性与物品标识的唯一性和安全性,使追溯猪肉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可能,从而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1养猪场需求分析

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适合自身企业的eRp系统,一般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制造成本降低12%,并且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3]。为了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养猪场的先进与快速稳定发展,生猪养殖管理需要明确如下6个方面的需求。

1.1确定养猪场的生产单元(车间)[4]

规模化的养猪场按照生猪的各生长阶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5个生产单元:配种车间,主要饲养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种公猪、种母猪;妊娠车间,饲养妊娠期间的种母猪;分娩车间,饲养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母猪、仔猪产后21日龄断奶)、产前1周待产母猪;保育车间,饲养21~63日龄保育仔猪;育肥车间,饲养63日龄后转入的育肥猪(作商品猪)、培育猪(作种猪)。

1.2建立完善的保管制度

养猪场购入和消耗的饲料、药品(保健药、治疗药、疫苗、消毒药)、物资等建立完善的保管制度,做到每一笔进账、每一笔进入生产车间的消耗账都清楚明了,按照需要生成以生产单元、月份为单位的汇总报表。

1.3建立猪群养殖报表制度

猪群养殖报表主要包括以各个生产单元为基础以日、月、年为单位的猪群养殖信息统计报表,除此之外还要囊括整个猪群以日、月、年为单位的生产指标统计信息。要保证报表的内容准确、及时。

1.4建立完善的生猪管理控制制度

生猪管理控制制度是指对生猪各个阶段应该进行的免疫、保健工作有明确、详细的实时方案,并且能够提供生猪一生进行的饲喂、保健、免疫、疾病治疗信息,实现生猪重要信息的可追溯性。

1.5明确成本组成及核算方法

规模化的猪场在生产养殖管理的账目费用通常由如下部分组成:饲料费、药品费、物资消耗费、燃料动力费、折旧费、工资福利费、企业管理费。

各项费用在各车间的消耗总和构成了各车间(各生长阶段猪只)的直接生产成本,然后结合各阶段生猪转群过程中所隐含的流转成本就能核算各生长阶段猪只的成本信息,并为生猪销售提供决策依据。成本核算的生长阶段: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育肥猪和培育猪)。

1.6明确企业效益与经营状况的动态分析方法

统筹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经营、采购、销售、生产、财务、人员、经济效益等能够评价和分析企业经营情况的各方面指标,将这些指标的实际生产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以月为单位进行比较分析、以年为单位进行比较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上述分析指标主要涉及两个方向:资金方向,包括固定资产产值率、固定资产利税率、资金利用率、资金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的倒数、销售收入纯利润、销售收入利税率[5]等;生产信息方向,包括死亡率、死亡原因、淘汰率、淘汰原因、胎次产仔情况、公猪年龄分布、母猪年龄分布、母猪情况分析、各月产仔头数、各月受胎率、各月分娩率等。

2养猪场信息与RFiD编码设计

在养猪场,猪的个体信息(父母、出生日期、体质量、品种、性别)、饲养信息(饲料配方、饲料来源、饲料种类、添加剂的使用记录)、防疫信息(疫苗接种种类、接种时间、剂量、来源)、饲养环境信息(饲养地点、猪舍号、猪舍温湿度、空气质量等)以及猪场信息如猪场地理位置、猪场负责人、饲养员、兽医等职务人员的个人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入职时间、离职时间)[6]。

为将以上信息准确对应到每头猪上,应对RFiD编码进行设计,设计原则不仅与RFiD芯片频率相关,还与猪场养殖规模相关,因超高频(ultrahighfrequency,UHF)RFiD类型芯片具有数据存储量大、穿透力强、读写距离远、读取速率快、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因此本文针对UFHRFiD芯片类型进行设计,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电子产品编码是系统识别个体的核心和关键,实现了每只猪的识别及跟踪,为每只猪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7]。epC代码包括标头(定义的总长度)、厂商识别代码(代表公司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对象代码)和序列号(个体识别号)等数据字段。将标签的epC序列号编码确定为:猪类型+出生日期+性别+窝号+个体号。其中,窝号的设计是一个难点。按照猪场每年存栏1000头母猪,按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2窝计算,则每年可繁殖2200窝,每窝产仔数为10头。则epC编码结构总位数(二进制)标头(8)+厂商识别代码(28)+对象分类代码(24)+序列号26(猪类型(3)+出生日期(6)+性别(1)+窝号(12)+个体号(4)),即能满足本应用。由于猪场中,采用RFiD这项先进的技术,通过移动终端传输到系统服务器。不管何种方式的信息采集都尽量全面、准确,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到位,落到实处,并保证追查责任。

3eRp系统设计

根据eRp软件系统的特点以及养猪行业过程的独特性[8-12],系统主要分为人员管理模块、生猪养殖管理模块、生猪销售模块、库房管理模块、成本核算模块、企业经营指标评价模块。这6大模块涵盖了普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通用的功能模块,更具有生猪养殖企业特有的功能模块。系统框架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eRp各系统框架设计图

Fig.1DesignofeRpSystemFramework

3.1库房管理模块

实现养猪场消耗品进-销-存的管理。

1)采购入库:采购的商品主要是生猪养殖的日常用品,主要分为3大类:药品,包括保健药、治疗药、治疗药;饲料,生猪各生长阶段所需的饲料;消毒药。除此之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引进后备猪、引进公猪都需要通过库房管理模块进行入库操作。2)消耗出库:出库管理针对的是上述采购入库的商品,其中对于库存不足、即将过期和已经过期的商品能够进行相应的预警提示。3)库存管理:库房管理存放的主要是采购商品进-销-存的详细信息,能实现库存查询、商品过期处理、饲料和药品的月末盘点以及进销存月报等功能,能对现有商品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测,保证库房存储的饲料、各类药品等能满足生猪的日常所需,在储备不够5~7d的情况下进行预警,使采购员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商品的采购。

3.2生猪养殖模块

实现以日、月、年为单位对各个车间的养殖统计信息的查询,其中包括生猪的生产流转情况以及免疫、保健、治疗、消毒情况。

1)查询功能:可以查询整个猪场在任何时间(断)的各个生产车间的生产、在栏、免疫、保健、卫生等统计信息;也能查询到各生产车间以及整个猪场的重要生产指标:分娩率、配种率、成活率、料肉比等;还能查询到个体母猪的档案信息,其中包括个体母猪的基础档案以及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免疫、保健、治疗、分娩、配种等信息。

2)报表功能:日常报表:各生产车间日报表,全场日常综合信息查询;月报表:各生产车间的月报表,生产指标统计;年报表:各生产车间年报表,全场信息统计年报表;管理控制信息报表,以时间段为单位的免疫、保健、治疗、消毒等管理信息报表。

3.3生猪销售模块

实现在栏生猪销售订单、销售出库单(种猪、商品猪、淘汰猪)、销售。

销售主要涉及到内部销售和外部销售两个部分。内部销售:企业给内部员工的价格会稍低于外部市场的价格,因此这部分的账目区别于对外销售的账目;外部销售:企业对外销售的商品主要有4种:幼猪、商品猪、种母猪、淘汰猪,而且品种不同出售的价格也不相同。系统能通过对市场上这些类型的猪的价格进行预测,以使得企业的销售员在对外销售的时候获取最大的盈利。

3.4人员管理模块

实现养殖员工基础信息、职位职责以及工作效率评定等功能。

人员的基本信息是针对员工的教育背景、年龄等基本信息的统计管理;职位职责,即员工所在岗位的工作性质,每天所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工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不同在绩效工资,企业对饲养员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各指标的评判,如:仔猪的成活率,商品猪的生长、防疫情况,猪圈的卫生情况等进行考核,评分越高的绩效工资也就相应的越高。

3.5成本核算模块

实现实际生产消耗成本核算、个体猪只成本预测两部分功能。

实际生产消耗成本核算:主要是财务部门关心的开支账目的整体管理,通过库房管理部分记录的进-销-存信息以及生猪养殖管理部分的生猪生长、销售情况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企业资金的变动过程和结果[13-15]。

个体猪只成本预测:通过生产者提供的生猪的实际生长参数而预测出在栏猪只实际的成本消耗情况,进而帮助管理者为当前生猪的销售价格提供决策依据。其中生长参数的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根据各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可以做相应的改动[16-19]。

表1生猪实际生长参数表

table1theactualGrowthparameterofpigs

周龄预计体质量/kg日采食量/(kg/头)饲料单价/(元/kg)(按市场价)

23.50.0112

47.50.1612

612.50.504

817.50.714

1025.01.003

1233.01.304

1442.01.806

1652.01.905

1862.02.204

2073.02.504

2286.03.104

24100.03.504

3.6企业经营模块

通过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从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种猪使用及疾病情况等,从而为猪场今后的生产工作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上述eRp系统中6大模块将养猪场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地融合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地调控资金流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各养殖环节的反应能力,使得管理者及时掌控各生产环节的灵敏度提高[6]。其中各个类型数据流的事务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eRp系统事务流程图

Fig.2eRpSystemflowchart

eRp系统根据使用系统人员职能的不同为各个身份的管理者提供不同的管理模块,具体划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eRp系统职能划分

table2DivisionofeRpSystem’sFunctions

角色对

应功能库房管

理模块生猪养

殖模块生猪销

售模块人员管

理模块成本核

算模块企业经

营模块系统初

始化模块

系统管理员√√√√√√√

库房管理员√

厂长√√

总经理√√√√

董事长√√

4eRp系统数据库结构

eRp系统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10作为系统的后台数据处理。针对生猪养殖企业的需求分析可知,由于要经常对大量数据进行相对复杂的分析,使得系统对数据库的性能要求相对比较高,因此,本系统通过存储过程来实现全部大部分数据的处理,其中包括数据报表信息的统计、成本核算、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等,只有一些相对简单的基础信息的快速查询才直接访问数据结构。这样将数据结构与程序逻辑进行有效的分割,使得应用系统不直接访问数据结果,就能充分的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20]。

eRp系统的数据库主要分为以下8个部分:系统数据表、日常生产数据表、库房数据表、销售数据表、人员数据表、企业经营数据表、成本核算数据表以及报表部分数据表(具体数据表省略)。

5结论

本文设计和实现的eRp系统在生产管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人员效率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评定等方面[5,21],都严格地贯彻生猪养殖的实际经营理念,结合众多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准确定位用户需求所需要的统计算法,实现了生产养殖过程动态电子报表生成、生猪各阶段指标分析、成本核算与预测、企业经营模式统筹规划等功能,符合和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所需并保证算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为企业提供有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分析结果。收集高效准确的生猪的标识是猪肉追溯系统的关键,本系统采用RFiD技术实现了重要基础数据的采集和追溯,再结合eRp系统的信息统计分析功能,为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LoZiSKYZ.apiCSdictionary[m].8thed.newYork:apiCSinc,1995.

[2]高明琴,黄波,张洁.优质安全猪肉生产场如何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3):43-44.

[3]刘秋生.eRp系统原理与实施及其案例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22-221.

[4]梁作之.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J].现代畜牧兽医,2011(3):59-60.

[5]刘一君.eRp应用成功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的主成分因子分析[J].企业经济,2009(11):31-33.

[6]王鹏鹏,吴平,郑丽敏,等.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猪肉追溯系统设计[J].肉类研究,2011,25(10):15-18.

[7]BeieRS,GRanDiSont,KaiLinGK,etal.Discoveryservices:enablingRFiDtraceabilityinepCglobalnetworks[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ofData.Delhi,india:indianinstituteoftechnology(iit),2006:14-16.

[8]张祖平,彭坤.基于流驱动的eRp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198-201.

[9]毕远伟,胡潇琨.嵌入工作流的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6):2679-2681.

[10]黄作明,丛秋实,张金城.面向客户需求的eRp产品可重构开发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0):196-200.

[11]张玉祥,杨柳,沙寒,等.中小企业eRp软件系统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6):2676-2678.

[12]范俊涛.基于eRp的实际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在生产与管理技术,2009,26(3):37-39.

[13]朱新政.eRp系统应用设计分析[J].硅谷,2012(5):38-39.

[14]李赛娟.基于eRp的成本核算流程的优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215-216.

[15]孙雪梅.规模化猪场的成本核算与盈亏分析实例[J].养猪,2005(2):28-29.

[16]张寿慧,王爱清,胡成波,等.中型猪场的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J].养猪,2011(5):69-72.

[17]李桦.生猪饲养规模及其成本效益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03-134.

[18]maRtinL,KRUJaZ,aLeXioUJ.prospectsforhogproductionandprocessinginCanada[m].Guelph:GeorgemorrisCentre,1999:11-17.

[19]VaRianHR.microeconomicanalysis[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6-17.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9

[关键词]猪肉价格生猪流通交易费用合作组织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8)08-0074-06

一、问题背景――猪肉涨价风波

(一)猪肉涨价风波与生猪价格的长期不稳定

全国范围内的猪肉涨价是贯穿2007年的一场风波,从政府到民间无不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其实全球的资源性商品,如铁矿石、石油、玉米等的价格都从2002年开始持续上涨,随着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逐渐传播,2006年起我国的粮油副食品价格也开始普遍上涨,但生猪价格却一直低迷。2006年上半年我国的猪肉价格更是跌入低谷,下半年发生在南方部分地区的疫病又使我国生猪存栏水平急剧下降,当年生猪生产价格分类指数跌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进而千万农户集体放弃养猪,成为导致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最直接原因。图1显示的是2007年月度全国居民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从第一季度末开始,该类商品的价格就上涨超过15%,第二季度又继续上涨近20%,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时比年初上涨了近50%,虽然9、10月份表现出回落的态势,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位置,第四季度则再次小幅上升。

实际上生猪价格长期以来都是很不稳定的。从图2连续20年的生猪收购/生产价格分类指数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除20世纪80年代初保持过短暂的平稳外,其它时期的价格波动都十分明显。1985年我国猪肉流通体制开始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过渡,当年我国生猪和猪肉零售价格即出现大幅上升,此后一直伴随着剧烈的价格波动。[1]自1990年开始,连续五年生猪价格都在上涨,继而在1995年和1996年出现大幅下降,1998年的生猪价格更比上年同期骤降了30%,跌到生产成本以下。[2]2000年后生猪价格在低位上保持了一段时期的相对平稳,但在2006年再次陷入低谷。

图3是1987到2006年历年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变化趋势的对比,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畜牧产品价格波动的幅度是各类农产品中较大的一种。虽然各类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在20年间都有所起伏,但以种植业产品的价格最为稳定,而林业和畜牧业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则在这段时期频繁波动,进入90年代以后,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更是超过林业产品,成为价格最不稳定的一类产品。

(二)原因分析――多环节流通加剧价格波动

对猪肉价格的急剧上涨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商务部分析认为,主要是受疫病等偶发因素影响导致市场供给减少和饲料涨价使得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农业部认为这是2006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之后的周期性波动反映,还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而产生的需求增长的影响。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对猪肉进口的严格卫生标准限制导致不能随时进口猪肉以平抑国内需求,以及中国生猪生产的小规模作业导致面对危机的应急能力不强也是涨价的原因。[3]国内有学者认为生猪生产的生物规律导致的生猪供应调整滞后是主要原因,还有学者认为是小农户分散决策与大市场相对稳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以及分散饲养引起的对价格的错误预期和盲目生产导致了猪肉价格的波动。[2]

本文认为导致2007年猪肉价格风波以及生猪价格长期不稳定的原因有多个,以上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解释生猪生产环节供给价格上升的原因。但除了对猪肉需求增加以及生猪饲养成本上升、偶发疫病、猪贱伤农导致的供应减少、生猪生产调整滞后或是小规模生产对价格反映不灵敏之外,也不能忽视由生猪生产到终端消费市场过程中的价格变化,高企的猪肉消费价格不仅反映了生产成本,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生产性流通环节③的费用和利润,在猪肉消费价格的上涨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涨价是来自于生猪的加工运销环节。一般来说,消费市场上的猪肉是从农民供应生猪开始,经过生猪收购商――屠宰加工场――猪肉批发商――猪肉零售商这四个环节以及多次交易才能到达终端消费市场。在这根猪肉供应的链条上,几乎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经营并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决策依据,结果由猪肉供给的时段性失衡而引起的价格上涨被这根冗长的流通链条一次次放大,最后表现在终端消费市场上就是猪肉的价格居高不下且节节攀升,或者跌入低谷又一蹶不振,使猪肉价格在长期看来不仅表现为周期性波动而且还十分剧烈。

(三)猪肉涨价背后的利益分配与激励效果

长期以来,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3]即使在猪肉涨价后,最大的受益者仍不是农民。因为生猪必须经过屠宰加工、卫生检疫、贮藏运输、终端销售等环节,才能被最终消费,农民处在这根利益链条的最底层。在这种多主体分享利益的格局下,养猪农民的收入很不稳定,这样的分配格局也很难激励养猪农民保持稳定的饲养规模。他们按照自己对市场的预期不断调整其饲养的生猪头数,而我国生猪供应的很大一部分就建立在如此分散的生产决策之上。所以核心问题是此次猪肉涨价风波所暴露出的中国生猪养殖业和养猪农民的脆弱以及生猪加工运销链条的冗长与利益分配的失衡。

目前农民、屠宰厂、收购商、销售商之间没有联动的组织和机制,在猪肉供应过剩时全线削价出售,在猪肉供应紧张时又纷纷提高价格,这样只会加剧价格波动,打击养猪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消费市场上的价格涨跌轮番上演。小农分散的养殖模式和众多独立的生产性流通环节共同导致了生猪生产价格和猪肉销售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如何控制由众多独立的中间主体带来的递增式涨价,也即减小由复杂的流通链条带来的涨价幅度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把这些不合理的涨价因素控制住,才能更好地保护养猪农民和猪肉消费者的利益。

二、理论分析――合作是适合生猪流通的制度安排

(一)合作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需要确立双向的关系和各种持续的群体集合,这样的联系可以给人一种认同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将一种制度约束强加于我们,有助于我们控制自私的、机会主义的个人本能。制度经济学强调合作在市场机制及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如诺斯所说,创造经济和政治的非个人交易的合作框架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核心问题。诺斯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两类交换形式。一类是简单的个人交换形式,在此类形式中卖买同时发生,交易不断进行,每项交易的参加者很少,当事人拥有完全信息,几乎不需要制度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就能达到合作解。随着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换的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出现了非个人交换形式,在这类交换形式中,交易极其复杂,参与者很多,信息不完全对称,欺诈、违约等行为不可避免,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可能发生背离。当个人收益与其投入不相等,个人便会失去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动力,社会效率也达不到最优。因此制度便应运而生,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社会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其作用在于规制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诺斯的非个人交换形式中,如果没有出现“合作”状态,那么专业化和分工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将很可能被过大的交易费用所抵消。[4]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生猪的流通过程就是一系列复杂的非个人交换,整个过程包含了多个交易环节,而交易费用是与交易次数成正比的。参与生猪流通的主体众多,各主体间相互依赖却彼此独立分散,导致信息传递滞后并发生扭曲。尤其是养猪农民处在产业链条的最底层,不仅会因信息不充分而盲目生产,还会因众多流通主体的利益分割而使其个人受益与社会收益严重背离。总之,生猪加工流通过程中冗长的交易链条和过高的交易费用削弱了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好处,也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需要建立一个稳定持续的群体集合,即非个人交易的合作框架,以农民只与合作组织进行一次交易替代多层主体之间发生的多次交易,从而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增加合作剩余和农民收益。如此不仅能使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激励,稳定生猪的生产和供给,也将有效平抑消费市场上的猪肉价格。

(二)合作的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个人效用函数里既有利己主义,也有利他主义,人们倾向于哪种“主义”,主要受制度因素的影响,一种制度要保证合作必须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要形成一种交流机制使监察成为可能,以节约信息,使行为者不必知道任何一方的全部过去;二是要提供一种激励,使这些人在违反规则时受到惩罚,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能获取收益,而成本只由少数人承担。这样的制度安排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合作具有可预见性和可信赖性。[4]

在复杂的非个人交换形式中,合作的制度安排十分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户为提高自己的群体竞争力自愿结合起来,形成的产权完全归其成员所有或控制的共同体组织就形成一种非市场意义的契约型合作组织,对内为成员提供服务,对外以法人资格开展经营活动。[5]这种合作既坚持了现有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在此基础上用有效的制度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合作的制度安排不同于集体经济,它是以承认私人产权为前提的交易的联合,既与农户的家庭经营并行不悖,让农民在合作中依然保持独立经营的地位,发挥家庭经营在劳动控制、剩余分配、激励与约束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又能通过农户之间的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降低交易费用和经营风险,实现外部性收益内部化和均衡的利益分配。[6]

(三)合作的组织形式

合作是人们利用稀缺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弱势群体实现自助的一种组织手段。[7]合作通常由一定的组织载体来实现,而组织就是实现某种目标的一系列制度的集合和界定合作制度实施边界的形式。合作的实质是实现非市场安排对市场交易的替代,以组织成本代替交易成本。合作组织要求其成员放弃自己部分的市场交易权利,在组织内部通过行政命令、固定契约或其他非市场手段来维护成员的利益。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弱小农户可以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基础上建立合作组织,进而通过组织平台提供社会化服务和一体化经营,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经济地位的目标。[8]

具体的合作组织形式的选择受到产品或劳务特性以及特定的考核技术的影响。内在产品特征包括不相容程度、排他成本、为其他使用者提品的成本、生产额外物质单位的成本和各种各样的交易成本。[4]合作组织形式的选择还受到不同产业、不同交易技术结构的影响,不同的流通形式也隐含着不同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选择的逻辑。

三、生猪流通形式与专业运销合作组织

(一)多主体的市场流通体系

早期市场范围狭小的时候,养猪农民自己就是屠夫和销售者,这种直接的交易方式也是最简单、交易费用最低的市场流通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猪的加工运销链条上增加了许多生产性流通主体,其产生是为了解决广泛的社会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手段单一之间的矛盾。我国现行的生猪流通体系的特征是:存在多层加工运销主体,以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主导,各主体普遍规模偏小且彼此离散,之间是纯粹的交易关系,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各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多层流通主体的产生与发展使生猪和猪肉市场得以扩大,但也使生猪流通的交易环节和交易费用大大增加。[9]只要农户进行生猪交易,其后这些环节中的交易费用就必然产生,因此农户的经营规模越小越分散,单位猪肉产品所要分摊的交易成本就越高。这不仅使消费市场上的猪肉价格被反复抬高,加剧价格上涨,还会造成信息扭曲和盲目生产,使养猪农民的收入极不稳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专业运销合作组织的制度设计

选择合适的市场流通方式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对称和追求市场交易费用最低,追求满足社会多元化的广泛需求与采取最低交易费用方式相一致的流通机制。[9]要实现交易费用的降低和充分信息,就必须在提供各种加工运销服务的同时减少交易环节,这就需要应用合作的制度安排,建立合作组织。养猪农民面临自然和市场两种风险,迫切需要一个能够维护自身利益的合作组织提供生猪加工运销等各种流通服务,并作为其直接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这对于猪肉供应的稳定和养猪农民的增收都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可以建立以养猪农民个体经营为基础的专业运销合作组织,开展生猪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分销服务,使农民只需面对比较稳定的组织内部需求,降低单个农民所承担的信息风险和交易费用,并把中间环节的增值保留在合作组织之内,让养猪农民分享合作带来的更多利益。

参考美国、加拿大两国在20世纪末兴起的“新一代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专业运销合作组织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0]

1.限定成员资格:成员资格的开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合作社的稳定性,所以专业运销合作组织的成员资格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譬如养猪农户进入合作组织的条件是在限制范围内购买一定数量的交易份额,同时成员个人的交易份额可以转让,作为成员退出和他人进入的途径,其价格取决于人们对合作组织收益分配的预期,而交易份额的总量取决于其设计的加工运销能力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

2.确定交易份额:交易份额制指合作组织只接受事先商定的特定数量和种类的生猪,然后进行加工和销售,并让成员分享增值的收益。资本份额过低会影响合作组织的正常运转,而混合出资的资本结构又会削弱其独立性。交易份额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本稀缺,又能使盈余分配与投入资本相结合。[11]交易份额还是合作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契约,即成员有按时交给合作组织规定数量和品种的生猪的义务,合作组织亦必须全部接受,成员若不能按时交付需要赔偿相应损失。这种做法能有效保持合作组织的最佳生产规模。

3.资金募集方式:资金募集方式也是组织制度隐含的产权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行为主体的激励程度,权利界定的清晰程度也是影响内部交易费用的重要变量。[12]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组织面临严重的融资困难,[13]需要农民自己筹集发展资金。进入专业运销合作组织的成员都必须购买交易份额,也就是成员必须出资才能拥有成员资格,而初始的全部交易份额所代表的资本量就构成了组织发起时的资本总量,保证组织运转所需的启动资金。

4.盈余分配制度:组织需要对成员进行考核,以保证个人的努力与其收益相当,进而使成员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激励。组织考核能力的高低大体取决于它所内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设计不同的风险分担机制、剩余索取权安排以及契约期限,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13]专业运销合作组织可以在一个经营周期结束后,将除成本和必要提留的剩余收入按照成员与合作组织的交易份额进行分配。由于交易份额是成员购买的,也就是成员的出资,按交易份额分配盈余也就是按成员的股份分配,这样就使成员权利与资本权利实现了联结。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四、专业运销合作组织的社会效用

(一)提高养猪农民收入和群体地位

建立专业合作运销组织最根本的收益就是能够有效降低生猪加工运销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增加合作剩余,提高养猪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养猪农民还能通过合作组织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如果政策制定过程没有相关利益代表的参与,就会缺乏充分的决策信息,也容易产生利益歧视。因此,必须有农民自己的利益代表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去,农民的收入和利益才能得到保障。[7]专业运销合作组织就是养猪农民利益的一个代表,它能起到与政府沟通,反映民意、推动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作用。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扩大,还可以改变养猪农民这一群体分散势弱的现状。

(二)稳定市场供应,平抑猪肉价格

专业运销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改变单个农户的弱势地位,引导养猪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农户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可预测性和有序性,保证猪肉市场供应的稳定。还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加工运销服务节约交易费用,完善市场信息,让养猪农民分享加工、流通领域的利润,提高并稳定农民的收益。[14]在稳定收入和完全信息的激励和引导下,生猪的生产就能趋于稳定,并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更快地作出调整。再者,由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替代多层中间环节可以缓解由供给波动引起的价格变化。当生猪供给由于自然原因或偶然因素减少而导致猪肉价格出现上升趋势时,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更好地控制生猪的市场投放量,缓解涨价趋势。

(三)推动生猪流通制度的创新

专业运销合作组织在坚持养猪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化的生猪流通服务,实现了农户独立经营与专业化服务以及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专业运销合作组织对市场上众多独立流通主体之间多次交易的替代,也有效避免了市场交易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由合作组织提供的专业加工运销服务也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养猪农民的需求。总之,这种以农户独立经营为基础,以保持农民财产独立性、经营自主性为先决条件的合作组织,不仅能发挥农民家庭在劳动控制、剩余分配、激励和约束方面的传统优势,还能克服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在产销协同、降低市场风险、外部收益内部化、增加成员收入的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所以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是推动生猪流通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和理想载体。

[参考文献]

[1]辛贤,谭向勇.中国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因素测定[J].中国农村经济,1999,(5).

[2]王伟,邓蓉.论猪肉价格的形成、波动及稳定猪肉价格的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10).

[3]时卫干.猪肉涨价与脆弱的农产品链条[J].南风窗,2007,(6).

[4]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袁迎珍.农业合作组织:历史变迁和制度演进――推进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2004,(2).

[6]后小仙.农业合作经营、新型农村工业化和制度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7]钱克明.加入wto与我国农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2,(1).

[8]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

[9]寇平君,卢凤君,沈泽江.构建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的战略性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2,(8).

[10]傅晨.“新一代合作社”: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源泉[J].中国农村经济,2003,(6).

[11]黄琚,顾海英,朱国玮.基于认知角度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8).

[12]罗必良,王玉蓉,王京安.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的效率决定:一个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0,(8).

[13]喻国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6,(1).

养猪盈利模式分析篇10

日前,山西焦煤传出与河南双汇合作建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在煤价一直下行、煤企日子不好过的当口,山西焦煤“杀猪”让人难免与目前的焦煤行情走弱联系起来。

“煤炭企业是资源型企业,目前行业暂不景气,但总体盈利状况还不错,没有像钢铁行业那样大面积亏损。”生意社煤电行业分析师李倩认为,山西焦煤此举更多应是“政府行为”。

牵手双汇

据媒体报道,6月11日,山西焦煤集团与双汇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太原阳曲县开工建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计划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加工肉制品10万吨,销售额将达30亿~40亿元,项目力争一年内建成投产。

日前,双汇集团副总经理刘金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称,这是“肉老大”和“煤老大”的强强合作。他同时表示,这次合作完全是河南和山西省政府“牵线搭桥”。

山西焦煤“千亿”企业的名头并非虚有。公开资料显示,山西焦煤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生产企业和炼焦煤市场主供应商,是全国第二家煤炭产量过亿吨、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双亿”级煤炭企业。

笔者致电山西焦煤集团办公室主任曹大军,他表示目前并不清楚此事。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山西焦煤集团其他负责人,均未得到有效答复。

山西焦煤集团官网“新产业”页面显示,山西焦煤将超越煤业发展金融、物流、文化等现代新型产业。目前来看,山西焦煤涉足行业早已比较多元化。

涉“猪”成风

据悉,目前的焦炭行业的确不景气,高库存、需求低迷导致煤价“跌跌不休”,而且没有转好的迹象。

“主要是目前的煤炭市场尤其是焦煤市场很低迷,看不到前景,中长期来说今年不会好转,明年也不好说。”卓创资讯焦煤分析师张敏告诉笔者,“看不到市场利好的支撑也看不到市场回暖的一些迹象。”

张敏认为,山西焦煤加入“杀猪”行业,即与目前的煤市行情有关,另外,山西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也是原因之一。

从去年开始,杀猪、养猪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丁磊养猪、联想养猪、高盛养猪,以及后来像武钢这样的冶金企业也加入养猪的行列。东方艾格畜牧行业分析师王晓悦告诉笔者,养猪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高,但是它有个特点,就是利润比较稳定,走势比较好。”

王晓悦称,生猪这个行业不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而且存在周期性波动问题,“赚钱的时候赚得比较多,亏钱的时候赔得也比较厉害。”

“钢铁业处于大面积亏损的状态,但煤炭企业还是很赚钱的啊。”这样的怀疑依然存在。

生意社分析师李倩表示,煤炭企业是资源型行业,存在长期的需求,“只不过目前的需求量小,情况不大好而已。”而且,如果行情不好,限产就可以了,不至于亏损。

政府身影

王晓悦则表示,吸引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鼓励。“中国有强大的肉类消费需求,这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持续增长的趋势。政府一直在鼓励规模化养殖,在这方面也是有补贴的。”

当然,养猪业也有风险。王晓悦分析称,其他企业进入养猪业的风险主要在于三点: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三是疾病。至于市场周期性波动,王晓悦认为,对于规模化的企业来说,应该能够承受这样的波动。

李倩表示,山西煤企涉足“非煤”产业,和山西煤炭重组有关。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曾在民企座谈会上表示,“煤企未来也会涉足非煤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山西的资源型企业要走循环经济之路,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早在2009年,山西煤企投身农业和养殖业的消息就曾出现过。“山西在煤改及重组过程中,煤企大跨度发展农业或文化产业的,背后几乎都能看到政府牵线、支持。”李倩表示。

链接

关于其他行业进入养猪领域的几种说法

养猪“散户”们挥泪告别传统手艺的时候,国企、民企、外资,各路产业集团迈着大步奔向国内养猪业。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有利于缓解散户养殖容易受到行情影响的弊端。或许,多年来困扰中国物价的“猪周期”魔咒,有望在养猪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后消失。——中国畜牧街网

有点儿像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大波动之后,资金有限的散户们就渐渐被淘汰出局了,基金等机构客户成为市场主流。有人比喻说,资本市场以“恐龙时代”替代了“爬虫时代”,大家伙成为市场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