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十篇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十篇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7:58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1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疏散;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41.8;tU9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00-01

引言

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向往越来越密切,一幢幢高层住宅建筑矗立在城市中。高层建筑满足了城市对空间的需求,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但同时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也逐渐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越来越重视。高层住宅建筑划分的功能区多,内部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其救援难度较大。因此,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对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障人们生活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安全疏散设计原则

对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疏散设计时,务必要严格遵循疏散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使其能真正发挥出帮助被困人员安全疏散的功能。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疏散设计,应充分结合安全消防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以达到消防安全规范要求。同时,应根据高层住宅建筑的特点,遵循设计原则,选取一个适合的地点作为安全区域,将其作为消防疏散时的转移目的地。为确保安全疏散时被困人员能够畅通无阻,快速步行至安全区域,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应避免使用影响安全疏散的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隔热、不易燃的材料,以提高消防通道的安全性和畅通性,为高效地完成消防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2建筑疏散消防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多功能化,建筑内部大多存放着很多的易燃、可燃物品,而且建筑装修构造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可燃易燃构件,这就增加了火灾隐患。火灾一旦发生,在烟囱效应作用下,浓烟和火势会顺着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排气道等向上蔓延,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安全区域所需时间较长,人员混乱、拥挤,如果没有明确疏散路线和合理的安全疏散设计,受困人员就会遭受火势和浓烟的侵害。

3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设计研究

3.1消防电气线路的敷设问题

消防电气线路设计采用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在吊顶内明敷设或穿管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在布线上要求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一致,只是根据“报警规范”线路在暗敷时可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的硬质塑料管保护。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很多设计人员对这一条有所疏忽。该条之所以没有包括火灾探测器线路,是因为探测器线路只是在火灾初燃生烟发热阶段起作用,而条文中规定的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消防应急照明及消防广播线路,在火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必需起作用,在这段时间内,这些线路应保证安全使用。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在发生火灾时并不安全,而且吊顶内是火灾多发地段。设计人员应对规范条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对该条文规定的线路,一律穿金属管或阻燃pVC管保护并在现浇板内、墙内等处暗敷设。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时,应对保护钢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漆两遍。

3.2消防电梯设计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置消防电梯主要用于火灾安全疏散,消防电梯直接通向地下停车场,若地下发生火灾,身处于地下停车场的住户可以通过消防电梯离开火场,有效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救援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消防电梯可以设置为残疾人电梯,以提高建筑竖向交通能力。消防电梯数量设置要根据高层住宅建筑实际面积确定,每个消防分区要保证至少1部消防电梯,1500m2以内的建筑面积设置1部消防电梯,1500~4500m2以内建筑面积设置2部消防电梯,高于4500m2建筑面积设置3部消防电梯。在前室面积方面,根据高层住宅建筑特点和每层建筑面积而定,一般住宅建筑前室面积控制在4.5m2,若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合用前室时,或者在消防电梯与客梯合用前室的情况下,由于前室人流量大,人员停留较多,要适当增加面积,其面积可达到6~10m2。

3.3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自动报警系统包含集中报警器、探测器、消防广播等部分构成。建筑首层消防车道位置要设计消防控制室,其内部涉及到火警119电话、报消防电话等,以构成建筑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机制。在进行探测器安装设计的过程中,工作指示灯要面朝工作人员的方向设置,以便于工作人员的观察和检测,及时了解探测器的工作状态。在自动报警器施工过程中,要在建筑地面工程竣工后进行施工布线。布管时要先清洁管内与线槽内,以避免积水杂物影响线路的绝缘性;导线通常情况下要采取暗敷设的方式,若由于工程需要进行明敷设时,工作人员则要将导线在金属导管或者封闭式金属槽盒内布线,并在封闭式金属槽盒外部涂抹防火涂料两遍,以保证导线的安全性,提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有效性。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要对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调试,感烟器加烟试验,将烟枪接触探头,观察探头是否启动报警装置,若启动报警后观察报警信号,核查探头位置。

3.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一是选择合理的系统形式,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对于系统形式的选择,高层、综合型建筑应选用电源集中控制的类型或是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的系统。而对于交通组织简单,疏散路线相对简单的建筑采用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类型或是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类型。对于疏散指示标志的选择,应选择智能型消防疏散指示系统。二是合理选择相应的供电方式,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选择消防电源,比如可以采用集中蓄电池组作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电源,设置单独的供电回路。三是设备的安装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对于疏散通道的最低水平照度不应少于1LX,对于人员密集型的场所,其地面水平照度不用少于3.0LX,而楼梯间的水平照度应不少于5.0LX,对于避难层其照度要求更高。

Y语

消防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给予特别的重视。高层建筑楼层高、疏散路线长,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给逃生疏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正确、合理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以求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霍凌云.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设计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7,07:316.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2

关键词:城市化高层建筑消防疏散灭火装置危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059-01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高层建筑快速的崛起,尤其是各类综合性的高层建筑也不断的出现。这些高层建筑的出现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高层建筑的特殊性,重视其安全疏散的设计。

高层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楼层层位高,垂直疏散距离相当长;第二,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相当的快,给安全疏散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第三,高层建筑人员多,并且非常集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人员心理紧张,混乱无秩序。给疏散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基于高层建筑的这些特点,必须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工作。

2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

为了让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更加合理有效,必须把握好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合理利用室外疏散楼梯、阳台、屋顶平台等等这些与大气想通的有效

第二,防火门是一个关键的部位,在发生火灾时,必须确保其在自动关闭状态,这一点非常关键。

第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原则必须要考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有利于有效的进行安全疏散。

第四,设计的高层建筑疏散路线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通畅,避免人、物交叉,更要避免出现逆流。

第五,保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必须严格执行。

3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性以及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总结了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引起重视,为合理疏散提供帮助。

第一,发生火灾,恐惧心理导致失去判断力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员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对于火灾多数人只是知道其危害性,但有较多的人不了解发生火灾后该如何做,如何进行有效的疏散。所以,一旦遇到火灾情况,就表现的非常恐惧,失去判断力。

第二,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快,蔓延途径多。因此,其危险性非常大。同时,高层建筑大量的易燃可燃装修材料导致火灾载荷非常大,给疏散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第三,高层建筑疏散时间长

高层建筑楼层非常多,一旦发生火灾,疏散的时间就会非常长。对于火灾疏散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耽误一分钟就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另外,如果分区内只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其他的出口均通向相邻的防火分区,即使安全出口的数量和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也不能保证本区人员的安全疏散,同时还会给相邻分区的疏散带来压力和混乱。

4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策略方法

基于以上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如下有效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策略方法。

第一,从设计入手,延长危险来临时间,从源头控制危险

烟气层内某些物质超标是对人员构成危险的条件。所以有效的减少烟气厚度是延长危险来临时间的有效方法。为了减少烟气厚度可以做以下工作:(1)防火分区的合理设计。防火分区可以有效的将火灾限定在界定的范围内,对于人员的撤离有非常大的效果。(2)自动灭火系统的合理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它既可以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还可以在火灾来临时,扑灭初期火灾,限制火灾的蔓延。(3)自动排烟设施的有效设置。其作为疏散逃生的辅助手段可以保护疏散通道安全使用,同时还可以限制起火点烟气的扩散。(4)消防控制系统的有效设置。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是楼梯间和其前室的加压送风;是防火门或其它开口保护设施,使其关闭;是紧急事故照明和疏散诱导标志灯的控制;是排烟系统的控制。

第二,安全出口和安全疏散距离的合理设计与控制

安全出口的合理设计和疏散距离的合理控制是两个非常有效的控制措施。具体安全出口设计的做法为: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平开门;在开启门的时候,门不能影响到紧急疏散人员;严禁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门槛。

疏散距离控制的具体做法为:房间设置不宜过大,要求房间内最远点到进门的距离不能超过15m;房门到最近的安全出口距离不能超过30m。这是从发生火灾人们的行为角度尽快考虑而设计的疏散距离。

另外,在设计楼梯时根据计算出的疏散宽度,既要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的宽度,也要合理布置疏散楼梯的位置,应根据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和每个安全出口控制的人流股数,科学合理地确定楼梯的位置和数量。

第三,疏散路线的合理设计是保证人们快速到达安全地带的保障

疏散路线的设计必须做好:(1)简捷明了,便于寻找和辨别。(2)疏散楼梯要靠近电梯布置。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最先考虑的是最熟悉的路线,就是电梯,这样疏散楼梯与电梯靠近,方便人们的查找。(3)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这是为了保证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和疏散人员不会出现交叉。

第四,合理设计避难层

避难层可以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可以节约投资,可以缩小设置范围。一种是专用避难层,另外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合理设计避难层是缩短疏散时间的一个有效方法。

5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随着各类高层建筑的不断使用,会不断的出现各类安全疏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的创新,更加重视消防安全疏散问题,有效的保证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疏散楼梯;疏散通道;避难间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大体量的综合性的高层建筑,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筑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作用,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区之外,还必须有合理的安全疏散和交通组织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多样,交通路线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安全疏散设计成了高层建筑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从已有的火灾案例来看,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的火险隐患,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方面问题突出,其防火设计必须受到重视。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在满足《高规》规定的基础上,还应有其更严格和具体的要求。

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其二是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其三是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是向熟悉的路线疏散,向明亮的路线疏散,也增加了疏散的困难。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通畅,人员安全疏散快捷,不仅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问题。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应从其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合理关系。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无疑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对于综合性的大型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施是指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对于高层旅馆、饭店和写字楼,还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等,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为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在紧急疏散时,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2、合理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现举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实例如下: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在火灾时人们常常是冲向熟悉、习惯和明亮处的出口或楼梯疏散,若遇到烟火阻碍,就得掉头寻找出路,尤其是人在惊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追随他们盲目行动,如只有一个方向得疏散路线是极不安全的。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到的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在条件许可时,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尽量靠近外墙设置。因为这样布置,可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从而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

有的综合性高层建筑有多种用途,如地下一、二层为汽车停车库,地上几层为商场营业厅,商场营业厅以上若干层为办公室,在办公室以上若干层是旅馆或公寓。为了便于安全使用,有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车流与人流和消防营救安全分隔,百货商场与其上各层得办公、住宿人员分隔。

安全出口(门或楼梯出口)的布置应均匀,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口。如北京长城饭店,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高层办公建筑,将两座楼梯相近布置,而且在同一个方向,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不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两者之间至少应保持5m以上的间距。

4、合理布置疏散楼梯

这是疏散道上的第二安全区域。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对于旅馆、办公建筑、教学建筑、科研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邮政建筑、电力调度建筑、广播电视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

从安全疏散角度看,上述布置方式有以下作用:

(1)由于是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主要是楼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可为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由许多火灾实例和试验得知,人们常常寻着平时的行动习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行动。例如,在火灾情况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路线冲去,但由于争相逃命,惊慌异常,有可能奔向窄狭地点,以致不能很快脱险;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别人盲目行动等。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较好地与平时疏散活动结合起来,火灾紧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看来,只设有一个疏散方向的安全疏散出口是不够安全的,而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的附近,设置楼梯,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建筑物类型的不同,标准层面积和性质不同,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律要求高层建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向安全出口,实际上对一些塔式建筑和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每个单元就有困难。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作了规定。

对于那些平面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可设置一座室外疏散楼梯或在面积较大的其他公共建筑设置两座及两座以上的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的优点是不占用使用面积,有利于降低建筑造价,又是良好的自然排烟楼梯,因为烟流到楼梯前室(敞开前室)很快就扩散了,比较安全。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满足一下要求:为有利于迅速而安全地进行疏散,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一个消防员携带灭火器所需的尺寸,其净宽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

为了防止火灾时火焰从门内窜出而把楼梯烧坏,则室外楼梯和每层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在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了可以设置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

5、合理设置疏散门

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各种高层建筑(如高层医院、旅馆、饭店、酒店楼、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科研楼、办公楼、住宅楼),有的安全出口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相同。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在设计中如遇到上层工作人数(每层)和底层工作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可以仿效。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高层公共建筑物的底层或其上一、二、三层为公共活动用房(如商业、餐厅、大会议堂、多功能厅、酒吧、舞厅等),人数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其外门的总宽度要比楼梯总宽度宽些,出口数量多些。

房间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与总宽度有关外,还与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的房间,只布置一两个宽大的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凡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既要考虑平时疏散的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在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6、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高层建筑避难层(间)是十分必要的。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但为既基本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宜缩小设置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含饭店、宾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间)。

设置避难层(间)的歧视高度,主要与当地拥有消防登高车的作业高度和消防队员能承受的最大体力消耗等因素有关。目前某些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之间,个别少数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在50m左右。根据对消防队员实测,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不适应扑救的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根据上述因素,自地面层起到10-15层设第一避难层。避难层(间)的层数亦为10-15层。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置层结合(采用的较多),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前者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4

关键词:建筑;安全;出口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

一、安全出口一般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对各类建筑的安全出口作了详细的规定。

(一)安全出口的布置及数量确定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应设两个安全出口,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m,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而定。工业建筑和一般民用建筑对设一个安全出口的情形有不同的规定。对地下室而言,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上有防火墙连通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二)安全出口宽度计算

现以一般民用建筑作为例子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4条规定,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5条规定,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米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疏散宽度除满足上面规定外,其实际宽度应经计算确定,如一耐火等级为二级的三层商场,单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二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如何计算。首先要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7条第5款规定,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场不应小于70%。所以该商场二层疏散折算面积应为3000平方米*50%=1500平方米。再按第5.3.17条表5.3.17—2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表,以折算面积乘以换算系数,即1500平方米*0.85=1275,也就是说此商场可容纳1275人。再按表5.3.17—1规定每100人疏散宽度计算安全出口总宽度,以可容纳总人数乘以换算系数确定,即1275*0.65/100=8.2875,所以该商场疏散总宽度应为8.2875米,对于商场不同楼层不同面积的计算方式按照以上方式以不同的系数同理计算。其余场所安全出口疏散宽度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这里就不一一举例阐述了。

(三)安全出口的设置形式

安全出口的设置形式有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根据建筑防火的重要性,不同性质的建筑和不同规模的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形式不同。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旅馆、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置有歌舞娱乐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层的建筑、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通廊式居住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其他形式的居住建筑层数超过6层或任一层面积大于500平方时,应设封闭楼梯间。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年我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小于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二层及十八层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以上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安全出口(楼梯间)设置形式的一般规定,其余就不细说。

(四)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出口的设置除满足数量和疏散宽度要求外,还应满足疏散距离的要求,疏散距离较长,发生火灾时就会给人员疏散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能在短时间内进入相对安全的楼梯间,可能会导致人员不能及时疏散而伤亡。所以合里设置建筑最远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也是建筑防火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作了祥细说明,以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一般民用建筑举例。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13条规定,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托儿所、幼儿园为25米,医院、疗养院、学校为35米,其他民用建筑为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为20米、学校和其他民用建筑为22米。高层建筑由于整体疏散困难,对此比多层建筑较严,相关距离相对减小。对于安全出口在各种防火规范中还有许多具体要求,情况繁多、内容复杂,这里就不作说明了。

二、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宽度不够和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分析

一是一些老建筑未经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后来擅自改变其使用功能用途,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二是一些村民自建房改作旅社、宾馆或其他公众聚集场所使用,导致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和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三是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把关不严,未按相关防火设计规范计算安全出口数量、宽度等;四是消防设计审核、验收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消防设计审核,设计备案和竣工验收、备案时未能发现图纸设计存在安全出口数量、宽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五是对已建投入使用存在安全出品数量不足,疏散宽度不足问题的建筑,由于整改难度较大或牵涉整改资金较大,建筑使用单位不能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六是对新建建筑业主方为了追求较大的经济效益,减少资金投入,要求设计单位在消防设计时减少安全出口特别是楼梯间的设置数量,消防部门在审核时未能提出,导致问题的存在。七是消防监督员业务素质不够高在监督检查时未能发现所检查单位建筑存在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宽度不足,楼梯间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八是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素质不够高未能按照规范进行消防设计或按照业主方要求擅自降低消防设计。九是部门联动不力,一些单位的建设工程特别是达到审核验收条件的工程在没有得到消防部门的审批合格意见,建设、规划等主管部门就办理了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建设单位就开工建设,造成先天性的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宽度不足或楼梯间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等。

三、怎样杜绝安全出口、疏散宽度不足和安全出口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

一是消防部门防火监督员特别是审核验收人员应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熟悉掌握规范,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在消防设计审核、备案,消防验收和消防验收备案时严格按照规范把关,杜绝先天性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宽度不足,安全出口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和疏散距离较大等问题;二是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大施工巡查力度,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加大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处罚力度,增强建筑消防设各单位的责任,切实杜绝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现象发生,从源头上杜绝安全出口不足,疏散宽度不足等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联动,消防部门要与建设、规划、质监部门加强联动,把消防工作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前置条件,切实解决未审先建,未验收先用情形的发生。

四、安全出口、疏散宽度不足和安全出口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的解决办法

对于一些已建成的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数量不足,在室内增设楼梯间难度较大甚至无法增设,针对这种建筑,在室外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只能在建筑的适当位置增设室外楼梯,多数为钢结构楼梯,这样可能解决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同时也可以解决疏散宽度不足和疏散距离较大的问题。对于首层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和疏散宽度不足的情况直接增设便可。对于楼梯间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大多增加防火门形成封闭楼梯楼或防烟楼梯间。对于一些楼梯间无法设置防火门的多层民用建筑,可将与楼梯间相通的部份房间门设为乙级防火门便可。对于一些建筑可改变局部功能用途或减小使用面积可解决安全出口不足和疏散宽度不足的问题,如对大型商场,如疏散宽度不足可以把商场局部改为库房使用,并采用防火分隔隔开,疏散时不经营业厅。因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商场面积不包括仓储、工具房、设备房等。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四层旅馆建筑,每层建筑面积300平方,每层5间床位,根据《建筑防火规范》5.3.2条规定,该旅馆应设两个安全出口(两个楼梯间),但如改变四层使用功能,改为住宅或闲置不用,则可以解决安全出口的足的问题。对于地下室而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直接增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无法增设时,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上有防火墙连通时,可在防火墙上开设门洞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用甲级防火门作为分隔。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5

关键词:高层住宅;安全出口;前室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高层住宅建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不断发展,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直接关系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对此有明确的规定。高层住宅建筑人员疏散是否安全快捷,不仅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涉及到人员的安全问题。安全疏散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无疑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但从实际情况和火灾案例来看,其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仍然存在规范要求与实际需要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难点和原因

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人员疏散的特点包括:(1)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同时,由于不能及时准确得到灾情信息和判断火灾情况,人员起始疏散时间较公共建筑要迟。(2)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若楼梯间的门关闭不严会使烟气进入楼梯间,增加人员安全疏散的困难。(3)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倾向于选择熟悉的路线疏散,先跑向电梯,发现电梯停止使用后,再向楼梯疏散,因此容易在封闭楼梯间门前和防烟楼梯间前室产生拥堵现象。

1.1关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规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尽管《高规》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合理和科学的修改,即不再要求十层以上层层设单元通廊和连通阳台,改善了建筑的立面造型,降低了安全疏散设计的难度。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规范规定与使用功能、节省投资要求的矛盾,例如:甲级防火门与防盗门难以合一;住户在装修时将防火门换为防盗门;客厅和厨房阳台窗以及相当一部分卧室的落地窗为了增加采光和美观要求,窗槛墙高度难以达到1.2m,为满足规范要求使用甲级防火窗代替不燃烧体窗槛墙,增加了投资又影响了美观;单元隔墙(防火墙)两侧窗间墙宽度受户型局限,难以达到2m;有些户型的厨房阳台窗紧邻楼梯间外窗,其间距《武警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总第148期)•消防评价与设计•也难以达到1.2m。

1.2关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的条件《高规》对于单元式住宅如何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未做明确规定。由于连通单元楼梯间的阳台或凹廊紧邻住户的房间外窗,影响住户的安全和生活,所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于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都不采用这种做法,而采用剪刀楼梯间来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同时高层住宅受面积指标的限制,又要满足功能使用的要求,设置两个防烟前室有些情况下十分困难。所以剪刀楼梯间的防烟前室一般都共用,并且再和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即所谓的“三合一”前室。在实际执行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消防监督部门在各自的立场上,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意见分歧较大,以至于各地在对规范的掌握上存在不同的尺度。形成这种现状有两个原因:(1)国家规范的适用滞后于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和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国外的先进建筑设计理念开始影响国内的房地产商和建筑设计单位,在户型布局、户内采光、外形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已经与国家规范的限制形成矛盾。(2)各规范控制尺度不一致,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窗槛墙高度不低于0.8m,而《高规》则要求窗槛墙高度应大于1.2m。《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楼梯间窗与套房窗水平净距不小于1.0m,而《高规》无此项要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电缆井和管道井可设在前室、合用前室里,但检修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而《高规》则不允许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内设竖井检修门。再如,《高规》允许在疏散走道上设防火卷帘,防火卷帘两侧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启闭的装置。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则规定疏散门只能是平开门。

2解决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建筑物的消防设防水平应当考虑投入和回报,其消防投入的价值只有在火灾时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消防投入必须考虑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小和火灾可能产生的损失大小,同时消防投入还必须考虑投入的有效性,杜绝无效投入和重复投入。以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为例,在投入使用的十八层以下的高层住宅建筑中,33%的窗槛墙,特别是阳台落地窗的窗槛墙高度在0.6~0.8m之间;防烟楼梯间的门由于方便使用和采光要求基本上为常开状态;在使用中已经有40%的户门被更换为普通防盗门。且根据火灾统计情况,该城市高层住宅建筑近5年内,发生火灾事故仅1起,火灾直接损失约2万元,并且没有形成火势向上层蔓延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从火灾时保证人员安全快速撤离的要求出发,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减少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一个和两个安全出口的条件限制,同时从以下几个环节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疏散设施的整体安全可靠度。

2.1在技术上减少火灾警报的发出时间,保证第一时间通知人员疏散在住户内设置独立式的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并且在厨房设置独立式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这些投资完全可以抵消设置防火玻璃窗的投资。并且由于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都设有联动控制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火灾自动探测器,可以在楼梯间每层设置光电报警器,或者利用带有广播功能的单元门禁系统发出火灾警报。通过提升发现火灾的技术手段,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

2.2在设计上进一步提高楼梯间和前室的安全可靠度

2.2.1对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情况:(1)在未制定高层住宅建筑专用的防火防盗门产品标准前,适当允许开向公共走道的户门,可以不设防火门。(2)提高防烟楼梯间的实际安全性,将楼梯间的门设为能通过前室的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的带有闭门释放器的防火门。(3)对于厨房和卧室的窗槛墙的高度可以参照幕墙的防火要求,放宽到0.8m。但是对于客厅的阳台窗,由于一般阳台和客厅之间在顶板上都有高度为0.4m左右的梁,可以减弱火焰向上蔓延的趋势,所以其窗槛墙的高度可以放宽到0.8m以下。(4)加强对机械加压送风机安装和风井施工质量的要求,提高送风风压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风井内壁施工质量不合要求,导致风压损失过大。(5)禁止在楼梯间内设置燃气供气管道。

2.2.2对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的情况:(1)在前室外设置公共走道,住宅的户门不允许直接开向前室,只允许直接开向公共走道,水、暖、电等管道井的检修门也开向公共走道,从而提高前室的安全性。(2)增加合用前室的面积,十八层以上高层住宅楼的剪刀梯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增加到16~20m2,加上前室外的公共走道面张建莹,等: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难点及对策积,其建筑公共部分的总面积可以达到25m2。其设计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其公共部分的面积较大,可以消除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拥挤现象,即便是消防队员乘坐消防电梯前往着火楼层或其上、下层,也不致与疏散的人流产生冲突。(3)增加前室的自然排烟外窗面积和机械加压送风量,将楼梯间的门设计为能通过前室的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的自行关闭的防火门,确保前室的实际防烟能力。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6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走道疏散设置

旅馆、办公楼、多功能大楼等高层建筑大多数都将疏散楼梯、电梯和空调设备、服务用房等布置在建筑平面中心部位,其走道成环行或双走道。采用这种布置,即将垂直疏散楼梯、电梯和辅助用房等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中央,而将办公、客房等用房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环行或双向走道。这两种形式的疏散走道,其优点在于如果有一条逃生通道发生火灾被大火封堵,人们还可以顺利地通过另一条逃生通道疏散到楼梯间和其他安全地点,从而为人们安全疏散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在设计中,宜结合疏散平面的具体布置,积极采用直接、简捷、便于疏散的走道。

二、安全疏散距离设置

安全疏散距离一般指高层建筑的房门或住宅门到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限制这个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尽快疏散到安全地点,避免造成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确定安全疏散距离,要考虑到房间的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和疏散能力等因素。例如,医院中的病人,行动困难,重病人还要人扶着或推着走。又如,旅馆的客人来往频繁,不熟悉疏散路线和疏散设施,紧急疏散时容易惊慌,走错路,延误疏散时间;再如教学楼的学生,人员较密集,又是青少年,火灾时容易失去理智,出现混乱拥挤情况;还有,袋形走道两旁或尽端的房间,因只有一个出口,如这种走道过长,被火封住的可能性增多,则允许最大安全疏散距离应严些,因此,确定安全疏散距离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和件,区别对待。具体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三、疏散楼梯设置

高层建筑由于垂直疏散距离长,在建筑设计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平时,垂直交通的通道,一是电梯,二是楼梯。发生火灾时,工作电梯往往因为断电而停止运行,疏散楼梯则成为人们从上而下的唯一通道,设计上必须保证疏散楼梯的安全,具体应满足以下安全疏散距离条件。

1防烟防火效果好

火灾实例和试验结果表明,防烟楼梯间阻挡烟火效果最好,因为这种楼梯间在入口处设有前室,并设有防烟和排烟投施,或者设有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采用防火门。封闭楼梯间次之,因为这种楼梯间设有自行关闭的单向防火门,在一定时间内能阻挡烟气窜入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仅三面有墙,而面向走道和房间一面全敞开,一旦起火,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因此,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宜采用防烟楼梯间;建筑高度在32m以下的二类高层建筑,宜采用封闭楼梯间。考虑到高层住宅都设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不利于节约投资,加上住宅的防火分隔一般都比较好,住宅内的人员对疏散路线比较熟悉,因此,可分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住宅,可设敞开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90h的防火门,12~18层的上述住宅,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2楼梯通道应明确、简捷

为了避免人员在紧急疏散时不迷失方向,贻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事故,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在各层不应改变位置,上下直通,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高层建筑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通向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时,宜在首层与地下层或半地下层入口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这样,一可避免从上层向下疏散的人员误入地下室而不能脱险,二是万一地上层或地下室起火,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阻止火势相互蔓延。

3疏散楼梯宜直通屋顶平台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发生火灾时楼梯被烟火封住的可能性很大,当下部楼层起火时,烟火向上蔓延快,容易切断人员向下疏散的通路,则上层人员不得不向上疏散。如果疏散楼梯能通向平屋顶,人们跑到屋顶平台,借助其他安全疏散设施予以脱险,如跑到另一疏散楼梯进行安全疏散,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借助直升飞机安全疏散等。因此,每栋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座疏散楼梯宜直通屋顶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4楼梯间不应设有危险物

在楼梯间内用汽油清洗、储存可燃物、设置煤气炉等都发生过火灾爆炸事故,有的造成了严重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内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安全,利于人员安全疏散,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前室,不应设烧水间、可燃物品储存室、可燃气体管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和影响疏散的突出物。也不可以设置杂物,以免影响疏散宽度,减缓人员疏散逃生的速度。

四、避难层和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和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国内外规模大、层数多的综合性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避难层和避难间。从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安全脱险、避免伤亡事故出发,结合我国目前具体情况,总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和避难间,并宜满足以下要求。

1)宜每隔10~15层设置避难层,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2)为了保障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灾的能力,其上下层楼板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避难间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层的避难面积应能满足避难人员的避难要求,按5人/m2计算。

3)为了保障避难人员能安全到达避难层,并保证避难层内人员的安全,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4)任何竖井通过避难层,都必须安全封闭,不得开设任何孔洞。

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卷盘、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小于1.00Lx。

五、消防电梯设置

消防电梯是火灾时运送消防人员、消防器材以及抢救伤员的重要垂直交通工具。发生火灾时,为了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必须切断电源,普通电梯即停止运转。如没有考虑设置消防电梯,消防人员只好穿着战斗服、带灭火器材攀登高楼,这不但要消耗消防人员的大量体力,更重要的是贻误灭火战机。因此,高层建筑必须按以下要求设置消防电梯。

1)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塔式高层住宅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其他住宅,均应设消防电梯。

2)消防电梯设置数量原则上按每层面积大小确定,当最大楼层面积不超过1500m2时可设一台,超过1500m2但不超过4500m2时应设两台,超过4500m2时应设三台,并宜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3)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m2,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并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通道通向室外,前室门口应设挡水设施。

4)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墙隔开,如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20h的防火门。

5)消防电梯应设有电话及消防队专用的操纵按钮。

6)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轿箱内的装修材料采用不燃烧材料。

六、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设置

目前,国内外许多层数多、规模大、人员多的旅馆和多功能高层建筑都设有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为发生火灾时直升飞机疏散人员用,其作用非常大。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单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按以下要求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

1)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

2)停机坪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应小于0.9m。

3)应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设消火栓。

4)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应急照明灯。

七、结语

随着更多大型、功能复杂的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新的问题和情况也将不断产生,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和消防专业人士努力的研究和探讨,寻求更科学、更有效地设计方法,保证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7

超高层建筑由于用途多及功能复杂,导致的火灾可能性较大,且扑救难度也较大。因此,超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本文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超高层火灾的诱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就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防火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建设了不少高层建筑,由于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扑救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施作了严格规定,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即所谓超高层建筑,在遵守一般高层建筑的通用防火规定外,增加了合理的防火技术要求。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民用建筑采取的特殊防火要求,要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更大,成灾后果严重。在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正确运用规范,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分析研究

1、火势蔓延快。高建筑物的排气道、电缆井、楼梯间等竖向井道中,若忽略防火分隔,或方法处理不当,产生火灾时,灾情短时间内会迅速扩大。据测定,火灾刚发生时,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火势猛烈后,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如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如无阻挡,只要半分钟即可将火势引至顶层,造成严重影响。风对高层建筑火灾有较大的影响,测定显示,当建筑物10m高处的风速为5m/s时,在30m高处为8.7m/s,60m高处为12.3m/s,90m高处为15m/s,由于风速增长,导致火势的蔓延,因此更加难以控制和扑灭。

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疏散到地面时间长;二是人员较多,不易疏散;三是高层建筑火势蔓延极快,增加了疏散困难,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火灾案例分析表明,在火灾中有一半人数以上是被烟熏死的。

3、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起火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扑救十分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消防队员难以堵截;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高度有限,因此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设施。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宅时,室内消防水量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达到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4、火险隐患多。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易燃物多,若管理不当,发生火灾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面积大、超高层建筑,情况更为复杂,一旦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

二、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中的第一要素,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总平面的布置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不但有利于火灾扑救,而且对人员疏散及消防救援有极大帮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该项目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距离外墙5~10米,车道宽度为6米,其中1#塔楼消防登高面分段设计,位于西边与北边转角处,并设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以利于大型消防车进行火灾扑救。消防登高范围内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间出口。1#塔楼核心筒楼梯间门至室外不超高15米。

“高规”对于登高车操作场地没有作出规定,但其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南宁市消防局根据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设计作出了具体规定。龙光世纪在总平面布置中不但严格按照“高规”中关于总平面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而且还根据南宁市消防局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设计。

2.避难层设计

“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间)。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避难层可以采用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三种类型。全敞开式避难层为不设围护结构的全敞开空间,一般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上。半敞开式避难层四周设有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墙,上部设有可开启的封闭窗,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可防止烟气的侵害。封闭式避难层为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室内具备应急照明、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门窗为防火门窗。

设置的避难层应满足下列要求:1、避难层的设置数量和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应满足人员疏散时间的要求,充分考虑建筑面积、使用功能、人数、人流速度及火灾蔓延情况,自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考虑人体体型特点,在不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避难层的净面积宜按每平米5人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避难层设消防电梯出口和消防专用电话,其它客货梯不得在避难层处设出口。本工程1#塔楼结合各功能分区,在5层、24层、43层及62层共设置了4个避难层,避难区的间隔为18超出“高规”要求的15层间隔要求。本工程核心筒共设置了3部疏散楼梯,能更快的进行人员疏散,并在屋面设置了专供消防使用的直升机停机坪;同时在5层避难层设有通往裙楼屋面的连通口,将裙楼屋顶作为第1个避难层,裙房屋顶平台面积大,屋面楼板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情况下,可作为避难安全区域,对于安全疏散及施救都有一定的作用。结合国内目前一些超过300m超高层的设计案例,如:同在南方区域的深圳京基100(441.8m)、广州西塔(437.5m)、深圳平安大厦(660m)等均按每隔18~22层设置避难层,参照同区域及均为300米以上同类建筑设置1#塔楼的避难层的位置。因此经消防部门的论证会议,通过了本工程的避难层设置方案。

3.标准层防火疏散设计

办公标准层防火分区的划分尽量按每层为1个分区,但本项目每层办公面积的超出成为防火分区设计重点和难点,具体分析如下:《高规》规定,高度超过50m或重要办公楼(一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面积为2000平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本项目办公层每层建筑面积约为2470平方米,扣除结构部分及核心筒内封闭不用的穿越井道等,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左右,按规范需将办公层每层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核心筒内均匀设置3部疏散楼梯,并在走道中间设置特级防火卷帘,这样既不影响办公空间的灵活布置,又满足了防火分区及疏散要求。办公平面呈环形布置,保证人员双向疏散及疏散距离的要求。办公层的最大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按每人建筑面积10平方米计算,办公层的最多人数为250人,所需的疏散宽度为2.5m,本工程设计了3部疏散楼梯,且均匀分布于办公层,总疏散宽度为3.6m,大于疏散要求的宽度。对于办公楼超过每层2000平方米的要求,通过以上设计措施及论证,有扩大标准层面积的可行性和有利措施。

4.屋顶停机坪设计

超高层建筑宜设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发生火灾时,将在楼顶部躲避火灾的人员用直升飞机疏散到安全地区,具体设置的技术要求有:1、停机坪与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2、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小于0.9m,以保障同时有两股人流出入;3、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消火栓;4、停机坪四周围设置航空障碍灯。本项目的屋顶停机坪采用钢桁架结构,顶板为直径为24米的航空铝合金甲板,屋顶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与停机坪连接。屋顶立面造型独特,女儿墙的设计上顺应立面连续的花瓣造型起落,屋顶四角突起的构架对飞机坪的设置有影响,屋顶停机坪的设计既要考虑停机坪的疏散要求,又要考虑立面造型及屋顶擦窗机的设计互不影响是本项目的又一重点及难点之一。

结语: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从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危险性入手,在参考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更应该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消防实际水平在人员施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设计。

并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寻找新思路,增加建筑防火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引擎.建筑防火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8

当前在建筑的疏散通道的设置上,我国的很多综合性的大型建筑,都存在有不少的问题,如一般的疏散通道,包括有门道、公共走道和疏散楼梯等具体的救生道路[2]设计上存在问题。而对于一些高档的写字楼、饭店或者是高层楼的旅馆,还包括有一些单独设置的避难层、避难间或者疏散阳台、救生袋和缓降器等。这些有效的疏散条件和设施都为灾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升了疏散的效率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可能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疏散设计不配套,人员密度和疏散措施不配套,疏散的通道走向不合理,指示不明确。(2)楼梯的宽度不科学,不便于消防救援。甚至还有些建筑依然还采取单向的疏散通道体系,一旦发生险情,必然形成危险的烟袋效应,致使大量的人员无法及时疏散而造成重大的伤亡。(3)在救援的辅助上,建筑由于其楼层防火性能较高,一般的消防设备难以全面顾及10层以上的防火性能,因此在疏散的通道上,还需要预留消防人员的通过空间。(4)在防火材料的使用上,尤其是避难间的防火材料的使用,是确保避难间功能和效果的重要保障。但是很多搞成建筑都存在有不达标的情况。

2高层建筑疏散设计的改善对策

2.1疏散路线布置需合理

当火灾发生时,人们都会陷入慌张的紧急疏散,应该在疏散的过程中,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要安全才是。从着火的区域开始逃生,经过公共走道,再进入到疏散的通道进行逃生,最后安全达到室外或者进入避难间。这样的一个安全程序是疏散设计路线布局的潜在合理要求,所以在进行疏散路线的整体布局时,力求通道的辨识度高、易于寻找、简洁明了、不会产生“逆流效应”[3]。一般来说,疏散通道的布局应该紧贴电梯,将人们日常管用的通道和经济疏散通道相近结合起来,往往可以提升发生险情时疏散的效率。同时,要杜绝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合用一个凹廊作为前室。因为如此一来一旦发生了火灾,消防人员和逃生人员的路线就会发生相互交叉和重叠,既影响了疏散,也影响了救援。

2.2无尽端房间、双向和环形走道布置需合理

双向走道、环形走道和无尽端走道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功能和结构来采取不同的设置。尤其是采取“人”字型的走道,不但利于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而且使用非常方便。尤其是针对以公共走道、楼梯和电梯为平面核心的结构布局,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非常有利于发生险情时的快速疏散。所有凡是有大空间的办公室或者楼层旅馆建筑,都应该采取双向综合环形的走道有利于疏散。

2.3疏散出口布置需合理

在疏散出口的设置上,应该在靠近防火分区或者主题建筑标准层的两端或者两端附近出口处设置为疏散出口,因为人们在火灾发生的时候,都是第一时候向楼梯、出口或者明亮宽敞的位置疏散,直到遇到烟火的阻碍之后,才会改变方向回头。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只是设定一个方向的疏散出口,将极大增加疏散路线的不安全性。所以在每一个建筑的疏散出口的设置上,都应该设计为最少有两个或者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以提供逃生。这样因为只有一个方向而又被烟火堵塞时,造成的的烟袋效应。一旦发生险情,走道内的逃生人员基本无生存的机会。

2.4疏散楼梯布置需合理

疏散楼梯可以视为疏散通道上的第二安全区域。针对通廊式住宅、广播电视建筑、电力调度建筑、邮政建筑、商业建筑、医院、科研建筑、教学建筑、办公建筑和旅馆,都应该设置有方向完全相反的两个疏散楼梯[4]。两个疏散楼梯的设置,是出于避免人群在进行疏散的过程中由于拥堵而造成混乱,同时避免因为一边出口被烟火堵住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在紧急疏散的过往经验中,人们往往在惊慌状态下会选择离自己最为近的疏散通道,在惊慌理智丧失的请款下,很容易发生跟随行为而导致不能脱险。所以只有一条疏散方向通道时不安全的。为了确保人员的顺利疏散,室外楼梯的宽度应该满足单个消防员携带灭火器具通过为标准,一般最小要求为1m左右,倾斜度小于45°,栏杆扶手防火性能应该高于1m[5]。

2.5疏散门布置需合理

在各种建筑上,采取楼梯和安全出口的宽度保持一致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非常有利。但是一般来说,建筑由于其功能不同层次之间具有差异性,所以会造成人员密度分布的差异。例如在建筑的1~3层,主要集中了舞厅、酒吧、多功能厅、大堂会议室、餐厅和商店等。这都是人流较为密集的层次。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在设置这些层级的疏散门和安全通道的设计时加宽门的尺寸和加宽楼梯的宽度,加多疏散出口的数量。所以,方式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场所,都应该将安全出口的距离、分布和数量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以提高火灾发生时,人群疏散的能力。

2.6避难间设计需合理

避难间是当火灾发生时,保障建筑物内人员暂时安全的必要性设施。也是安全有效脱险的必要性措施。一般来讲,建筑的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针对楼高在25层以上的写字楼或者旅馆都应该设置避难间,这样既可以满足火灾发生时的紧急避险需求,同时也降低了设置避难层的成本。在避难间的设置防火性能上,需要充分考虑当前消防登高作业的极限和消防员个人体力的上限,现有的消防车的登高作业一般仅在30~45m左右,数据显示,当高于10层时,消防人员的体力消耗将加大,不利于灭火扑救。以此为基础,应该将第一避难层设置在10~15层之间。在避难层的设置上,主要有两种形式。设备结合层和专用层。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是与设备层相结合的方式,将管道和设备集中布置,采用不低于1h耐火墙围护起来的空间。需要充分考虑到楼层人数的容纳面积,例如每层按照100人计算,15层的高楼就需要在避难层容纳1500人,按照容纳5人/m2计算,就要设置300m2的几个面积避难层[6]。

3结束语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特点注意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功能建筑矗立于现代都市之中,也使得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越来越多。因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与火灾情况下安全疏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火灾烟气流动的动态模拟以及人员疏散行为的动态模拟,并规定大型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设计均须进行上述计算机模拟,以检验其安全疏散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或依据模拟结果提出合理的设计数据以对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我国的安全疏散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建筑物火灾的安全疏散模拟模型,但由于模型过于简化,并没有真正结合人员疏散的实际情况,这些模拟模型都不太完善,且都缺乏一定的通用性。

1.安全疏散设计概念

所谓的安全疏散设计就是对火灾和烟气流动及疏散形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和设计提供合理的疏散方法或安全防护方法,以保证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安全。在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内任何位置的人都能自由、无障碍的进行疏散,并能保证行动不便人员的安全。

2.安全疏散设计特点

近几年,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值得关注的焦点。就目前来看,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设计仍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内部的易燃品或可燃品比较多,使得火灾隐患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随着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迅速的蔓延,特别是防火分隔或是防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时候,烟气和火势就会迅速的蔓延。再加上高层建筑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出现混乱、拥挤的状况。在疏散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因恐慌,向自己熟悉的路线或是比较明亮的地方逃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疏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火灾发生后,不仅人员逃离困难,给救援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毕竟高层建筑自身消防设施有限,一旦遇到火灾,常因消防水量不够,而不能及时对火势进行控制,如果遇到建筑内消防水泵中的给水设施发生故障,就只能依靠消防车抽吸室外消防用水进行扑救,但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因此,在人员疏散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问题,更要考虑人员安全问题。

3.安全疏散设计方法

安全疏散设计方法分为处方式设计方法和性能化设计方法两种。处方式设计方法就是指依据现有的规范和标准设计疏散通道的尺寸及数量。其优点是设计过程简单,只需按照规范、标准设计,但是,它不能针对每一个建筑物的个体差别而给疏散安全设计提供一个最优的方案,因此,建筑物的安全水平将会因为建筑物的个体差异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该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应用消防工程学原理和安全评估方法,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实际火灾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内部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再预测各种可能起火的条件及由此所造成的火、烟蔓延途径和人员疏散情况;然后再选择消防设施,并加以评估,校核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的消防安全目标;最后再对设计方案做调整、优化。

4.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4.1楼梯、安全出口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楼梯、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其数量、宽度及安全出口的畅通程度。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设计足够的安全出口,以保证火灾发生时,避免因人们的恐惧心理而出现道路拥挤现象,特别是写字楼、医院、商业建筑、通讯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这些地方最好设置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在设计安全出口的时候,还要考虑其宽度问题,宽度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使用的人数及疏散指标进行计算,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需求;在对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出口的畅通程度,要保证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向两个不同安全疏散出口疏散,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4.2疏散距离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的疏散距离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应的设计标准对安全疏散距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也有一些安全疏散距离是难以把握的。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注重那些难以把握的疏散距离。如果按照丁字形走道计算房门和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进行设计,可将袋形部分折算成两倍,按照双向疏散距离进行计算,即两倍的袋形部分长度与双向疏散部分长度之和应小于规范规定的双向疏散的最大疏散距离。图1所示丁字形袋形走道部分的距离是4m,双向部分疏散距离就应该是8m,双向距离就应该是16m。图1中的设计,a是丁字形袋形走道部分距离为4m,b是双向部分分散距离为8m,a+b为双向距离16m。

4.3高层避难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对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要求设置避难层。最好是在10~15层的地方设置第一个避难层,以此类推设置不同的避难层。在对避难层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3种方法。可以采用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设计全敞式避难层,一般不设维护结构而是全敞开的空间,这一设计在顶层或是屋顶上比较常见。设计半开式避难层时候,一般在四周设高低约1.2m左右的防护墙,并在上面设有可以开启的封闭窗,并采用自然通风,以避免火灾发生时的烟气侵害。设计封闭的避难层时不仅要有耐火的防火结构,还要有相应的独立照明设备、独立空调及排烟系统,以避免不必要的烟气危害。

4.4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也是疏散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却往往被人忽视,特别是在装修设计的时候常常被忽视。一般的设计公司很少能理解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的重要性,怎么方便就怎么设计,甚至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要知道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在火灾发生时是起引路作用的。因此,必须注重对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的设计。安全出口上方和走道转角处应严格设置;一些重要场所地面还应该设置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5.结语

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问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问题。高层建筑层数较高,影响人员疏散的因素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就是一个大问题。要想使人员及时疏散并保证其安全,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就要做好各种工作,以保证安全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篇10

超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的增加,使得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逐步成为众人关注的重点。论文从总平面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和耐火构造等三个方面对超高层建筑空间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防火设计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的技术策略,以期为今后的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良好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建筑空间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独特标志,创造出崭新的城市轮廓线。由于超高层建筑体积大、功能复杂,具有火源多、疏散时间长、火灾蔓延迅速和消防救援困难等特点[1],使得消防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困扰及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高了以往对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探讨其建筑空间设计与消防安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总平面布局

超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除应考虑其功能、造型、空间、景观等之外,在防火上还须严格对待。为保证火灾时消防车能顺利进入场地进行扑救,应在离超高层四周一定距离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布置消防扑救场地。消防车道的宽度以及扑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除应符合规范外,还应结合当地消防装备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保证云梯车不受阻碍而直接架设到建筑塔楼外墙。超高层建筑主楼是体量、面积庞大的复合功能型建筑,包括办公、酒店、公寓等,通常采用平面重叠、竖向分区式布局,各种流线呈竖向延长的特点。通常作为商业功能的裙楼、地下商业和车库,使得各种流线相互交叉、交汇,加上附体每层面积较大,因此,建筑主楼与附体应独立分区,各自进行疏散设计,在建筑空间、耐火构造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以保证满足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和防火安全。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塔楼高597m,附体高55.8m,在附体两端及中部共设有5座防烟楼梯间和3部消防电梯以满足疏散要求。当辅楼与塔楼分离时,除独立分区各自疏散,还需按实际情况设置消防车道及扑救场地。

2建筑空间设计

超高层建筑主楼通常采用结构筒结系,将建筑空间分为筒体区域和外部功能区域。结构筒不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肩负人员疏散功能,因此,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布置各种功能,与消防安全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2.1水平空间设计

超高层建筑就其建筑形体而言,可分为塔式与板式。由于塔式建筑在各个方向受力均衡,能够很好地适应超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超高层建筑多采用塔式形体。塔式建筑根据结构筒的数量和位置分为中心筒、偏置筒、周边筒、双侧筒和放射筒,交通体布置在其内,疏散水平空间随着结构筒位置和数量的不同而不同,对疏散时人流的方向和数量起着重要作用。广州iFC西塔下部为办公层,上部为酒店层,下部结构体系为中心筒,紧急疏散时四周的人流向中心集聚,上部结构筒则分布在向后消退、分散,形成三个小筒体,疏散时人群向三个疏散楼梯分流。由于塔楼平面面积较大,为避免引起大范围的失火造成严重损失,通常将平面空间用一定耐火能力的墙体、门窗和楼板等构件分隔,形成若干防火区域,使火势尽量控制在起火区域并加以扑灭。防火分区划分时应结合考虑平面功能,立面体型转折及安全疏散流程等因素,保证功能及空间的完整性。规范规定超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500m2,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被覆盖面积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2],并且保证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两个独立的安全出口,使得火灾时能进行彻底的双向疏散以确保安全。在超高层建筑中,结构筒中的防烟楼梯间和电梯常比邻布置,使平时交通流线与紧急避难流线有机结合,符合避难人员的归巢心理,最常见的是结构筒处于正中,围绕结构筒形成的环形走道以及贯通电梯厅形成“日”“H”“田”形的疏散通道,不但减少疏散距离,便利平时交通,而且在任一位置均可向两向或者三向疏散。结构筒位于平面的单侧,会造成局部过于拥挤现象;位于两侧、四周或者放射状布置,理论上可做到双向疏散,但一方受阻时,会出现人流折回现象发生不安全事故。深圳平安iFC标准层疏散走道呈“日”形布局,当避难人员处于a点可形成双向疏散,在B点则可形成三向疏散,增加逃生可能性。在设计中应避免袋形走道的出现,一旦被烟火切断则无路可逃,不能充分保障消防安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有时很难避免,如京基100酒店层平面,两侧均出现了袋形走道,虽然疏散长度满足规范要求,但成为疏散的安全隐患。

2.2竖向空间设计

火灾不仅在起火平面上蔓延,而且还常常沿着建筑物各种竖向通道向上部楼层延烧,超高层建筑功能常具有多功能垂直组合的特点,其竖向空间随功能的转变而富有变化,结构筒的大小和位置也随之有所差异。根据结构筒的变化可分为叠加式和转换式。其中,叠加式可分为等截面式和收缩式。等截面式的结构筒内部结构形式上下对位,连续性与整体性较好,收缩式结构筒的大小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呈分段收缩的形式[3]。转换式指结构筒在某一高度整体改变位置、轮廓、大小等,根据转换前后的形式不同,又可分为由集中到分散和由分散到集中两种。广州iFC西塔的结构筒根据功能空间的要求,由下部办公层的中心筒转换为上部酒店层的周边筒。在外部竖向空间中通常采用耐火楼板、窗槛墙、防火挑檐等进行分隔。在内部竖向空间中,上下连通的井道在相应楼层上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以防止烟火上窜;具有“烟囱效应”的共享空间将上下连通的各楼层及走廊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通常采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和防火门窗等与周围空间进行分隔,当上下层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大于规定时,还应在其四周回廊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中庭设置排烟设施等。京基100的酒店客房层和以上的设备层、第5避难层、中餐厅,以及酒店大堂,形成一个内部中庭。设计通过设置防火卷帘将其中庭与其他部位分隔开,以及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酒店客房门、窗设置为可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将酒店中庭与其回廊设为一个防火分区。酒店大堂层、蛋形观光餐厅与拱形玻璃外幕墙围合部分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下层餐厅则采用特级防火卷帘与酒店大堂分隔,划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竖向空间分为9个区段,包含1个观光层,在每个区段内含有一个共享空间,与传统的中庭空间所不同的是,共享空间是由标准层楼板布置呈圆形的玻璃幕墙与建筑外层幕墙形成的高度约80m的竖向空间,设计时将其划分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该共享空间因一面直接为外幕墙,受灾影响面会减小。但因其数量较多、特点特殊和其重要性,采用了全方位、立体的中庭消防保护体系,包含内幕墙+窗玻璃喷头的防火分隔、中庭大空间洒水保护、中庭大空间分层空气采样报警、防排烟、钢结构抗火设计等措施[4]。超高层建筑高度较高,从上部疏散到室外可能长达1个小时以上,为使受困人员免遭火势威胁,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双向疏散,上至屋顶平台,下达底层通到室外,在中部设置若干避难层(间)用以暂时避难,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50m,且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50m[5]。为避免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层,首层楼梯间平台应设分隔措施以便下行疏散人员及地下室上行疏散者各自疏散到室外而互不干扰。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通过强制导入避难层(间)的措施保证人员能顺利到达避难区,并阻断烟火贯通。此外,超高层建筑裙楼屋顶也可作为避难区域。结构筒内的电梯是超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垂直运输工具,由于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烟气侵害等原因,规范规定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措施。但在超高层建筑中已逐渐显示出其加快疏散和拯救生命的作用,1974年的巴西焦马大楼因楼梯窜入烟火,利用四部普通电梯救出300多人,后受烟火威胁被迫停开;在9•11灾难中,世贸中心南楼内约3000人通过自行疏散和电梯幸存下来。若将来客电梯及其电梯厅能够做好耐火封闭措施,在火灾时用作辅助疏散,则可加快人员安全疏散。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超高层建筑采用穿梭电梯作为辅助疏散方式,如京基100。当火灾发生,消防控制中心确定需要采用电梯疏散时,将双轿箱穿梭电梯转换为疏散电梯模式,且只采用其中的一层轿箱,同时火灾时将不需停靠楼层电梯门口的特级防火卷帘自动放下,疏散人员可在停靠层等候电梯疏散[6]。消防电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必须停靠所能达到的任何楼层,供消防施救人员交通和运载灭火设施使用,必要时可作为老弱病残和受伤人员疏散的途径。在设计时最好将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结合布置,使避难者向救援者靠拢,形成一个可靠的安全区域。

3耐火构造设计

在火灾发生时为最大程度控制火势蔓延,超高层建筑需加强结构耐火能力和保温材料防火能力,以及封堵建筑缝隙等措施。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应在长时间内保持坚固稳定,为安全疏散提供良好通路。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耐火性能优异,墙柱梁板等满足耐火要求;钢结构材料耐火性能较差,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采用耐火材料包覆或者喷涂防火涂料,在空心钢柱中灌注可防冻结和腐蚀的溶液等。在结构设计中,要全面考虑结构方式与结构材料的安全性。在几起重大火灾之后,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问题逐步引起注意。在保温系统中,除应考虑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达到a级外,还应设置水平或垂直的带状防火构造、挡火梁和考虑使用金属固件稳固面层等措施,以维持系统稳固性的能力和系统阻止火焰传播。对于各类管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所形成的空隙也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以防火势窜行。此外,在超高层建筑中应全面设置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设施,既能及时通知和指挥疏散,又能对疏散通路进行保护。在首层且与室外联系方便、接近消防车道之处设置消防中心,以便在整个火灾过程中,起到扑救的指挥和控制作用。

4结语

超高层建筑空间设计及其消防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满足各个功能空间的需求,而且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耐火构造等防火设计中,需依据有关防火规范,密切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维护疏散安全和控制火灾蔓延以减少火灾危害,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超高层建筑中,防火设计为空间设计服务,与此同时,空间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成功的超高层建筑设计是建筑空间与消防安全的有机结合。

作者:杨得鑫马跃峰张庆顺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丁建,黄晓家.超高层建筑消防自救和防火设计原则初探[C]//全国第一届超高层建筑消防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14.

[2]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万黎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研究——以珠江新城新建超高层建筑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4]杨民.窗玻璃喷头在上海中心大厦防火分隔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5,41(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