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23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经研究,现就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是系统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应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大有作为。各地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进一步整合统战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增加助力、形成合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服务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热点,多谋长远之道,多建务实之言,多献利民之策,为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挥统战优势,积极探索服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自身优势和作用,最广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新农村建设聚心聚力、献计出力。

1、积极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市总商会和基层商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鼓励担任村干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化更多的工作精力,认真履行村干部职责,加强村务管理,认真负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鼓励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帮助理清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协助村务管理,协调社会矛盾,为发展生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信息、项目、技术和资金等支持和帮助;引导企业家发扬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试行聘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新农村建设顾问,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智力、信息、管理之优势,多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2、积极引导派服务新农村建设。发挥人才荟萃、智力集聚的优势,动员广大派成员结合各自专长和本职岗位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经常性组织面向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活动,为培育新型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服务。

3、积极引导民族宗教界“讲和睦,促和谐”。以“讲和睦,促和谐”为主题,加强对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的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争作奉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挖掘宗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共创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引导宗教界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等活动,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帮扶农村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农村作出贡献。引导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关爱工程”,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自尊、自强、自立,走脱贫致富之路,重点扶持好有发展前途的少数民族企业,扶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项目。

4、发挥统一战线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加强与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络联谊,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他们利用资金、技术、管理和智力等优势,努力促成在家乡的投资创业和项目捐赠。利用我市海外留学人员多的优势,组织开展海外留学人员与民营企业产业对接活动,加强与我市企业的合作、交流和沟通,通过促进企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三、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统战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全市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的重大课题。各地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层层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2

关键词:农业院校;图书馆;农村信息化;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08-02

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作为高校信息集散、传播中心的图书馆,拥有大量农业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信息情报队伍,具有专业的文献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优势,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1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含义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1]。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农村工作中,包括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与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动态信息,使其正确地预测和决策,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

作为新农村建设内容的重要部分,农村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包括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主要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基层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

2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相比,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服务能力弱,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农民信息意识薄弱、素质较低,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造成虚假信息在农村传播,时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所以,农业院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扮演好中介角色,发挥信息桥梁的作用,实现与广大农村以及农民在信息上的对接,把储备的大量信息派上用场,解决农村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需求。

3 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3.1 馆藏资源优势

与农村图书馆相比,农业院校图书馆无论在基础设施、馆藏资源、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如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了适应学院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建立了完善且丰富的农业特色馆藏体系,学科广泛涵盖农民读者迫切需求的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及法律、医药保健、兽医等纸本文献资源以及丰富齐全的电子文献资源。

3.2 人才资源优势

3.2.1 图书馆人才资源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农业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学历组成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日趋合理,各馆都拥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有咨询服务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传统型服务人才等,为农业院校图书馆开展科技兴农服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3.2.2 专家队伍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3]。知识、技术、信息是农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投入品。各农业院校均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人员,是农业知识、技术、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农业院校中,专家集聚、人才济济,知识、技术、信息相对充裕,而在农村人力资本严重匮乏。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充分依靠各自院校的专家队伍优势和科技成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3.3 技术优势

目前,农业院校图书馆都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多媒体网络设备,如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拥有丰富的网络开发经验,组建了自己的校园网以及图书馆网页,可利用现代高效的网络检索工具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

3.4 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闭塞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农业院校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广泛收集和处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民,引导农民组织生产[4]。与此同时,要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地为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等科技信息。把国内外的农业科技信息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农业网站、新闻媒体等向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传输。

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奋斗。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为农村信息化服务就必须由学校与当地政府进行共商,以当地政府为依托,在当地农村信息化工作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之下,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来。

4 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4.1 建设农村图书馆,建立图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

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各自优势开展送“科普知识到农村”和“科技图书资料进村人户”的活动,建立农业科技图书联合服务中心和农民科技书屋等,定期送书下乡。选择时效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图书、科普资料及时送到农户手里。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建立信息通道,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传递给农民,使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就可以寻找到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的方法,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4.2 延伸和扩展服务,建立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央统战部《关于认真组织和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广泛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明性,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民盟市委认真贯彻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效果。如何进一步发挥民盟优势,利用民盟资源,调动广大盟员积极性,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建设新农村,民盟调研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新时期新形势下。

一定要依照统一战线的布置要求,民盟作为统战的成员。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委政府的重大布置上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民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和运用民盟界别的资源,参与、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意义重大: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民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内涵丰富,原则要求十分明确,重点措施和实施方法切实具体。中央、省、市有关“三农”文件精神,以及当前国家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部署,都对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民盟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民盟界别优势,运用民盟资源,把工作领域由以政治领域为主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拓展,把工作内容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延伸,因势利导,充分调动盟员积极性,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

2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民盟工作的肯定要求。市70%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各类组织普遍兴起,特别是个体户、民营企业和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广大农村涌现出许多致富带头人、科技工作者和在当地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不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人士到农村寻找市场和商机,有的直接把企业、事业办在农村。这都要求我更加自觉地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盟工作的战略任务,作为民盟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努力促进城乡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共谋发展局面的形成,尽最大努力调动和运用民盟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民盟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效果以及存在困难和问题

市民盟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和统战工作精神,近年来。及时布置实施,充分发挥了民盟人才智力优势、科技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示在以下三个方面:

深入调查研究:1发挥智力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一是积极提交提案。年以来共向市政协提交42篇有关农业或农村工作的提案,并被市政协采用。年以来提交市政协提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关于发展和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力度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年月市政协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层专题督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议》这份提案,日报》年月日以《让林改继续走在前头》报道了此信息。盟市委提交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等3篇提案获市政协年度优秀提案奖。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近年来民盟共组织开展了有关涉农方面专题调研近10项,如《关于加强我省农村医疗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演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研究》推进我省农村文化建设,为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省粮食平安问题研究课题调研演讲》省原中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演讲》关于我省低产改造的若干意见和建议》等。其中《省原中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演讲》粮食平安问题调研演讲》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问题的研究》等三篇调研论文在第三、四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论坛”上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问题的研究》还获年市“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重点课题调研效果三等奖。三是积极反映有关农村农业方面的社情民意。年以来盟市委会有6篇信息被盟中央和盟省委采用,曾获得省民盟组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组织二、三等奖。

2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民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盟员结合本职工作和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中我注意准确定位,选好切入点,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多做中间服务和拾遗补缺的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注意发挥民盟优势、突出党派特色。通过深入开展“为党增光辉,为盟添光彩”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服务工作。民盟每年都组织盟员开展了以智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医疗下乡”三下乡活动,先后赴等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累计达数十场次,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3发动广大盟员开展爱心捐助。每年组织开展服务进农村活动,受益农民群众上千人。为贫困村捐赠科技书籍500余册、书写春联近1000余幅;发放农业资料和疾病防控书籍和宣传资料近1000份;开展水产、农产品栽培、科普知识、讲座20多场次。每年不定期地开展下乡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近3000元。广大盟员积极开展向弱势群体献爱心、赈灾捐款和“两节”送温暖活动,累计捐款达30000余元。盟市委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服务社会活动,树立了盟的良好形象,扩大了盟的影响,得到受助群众的好评。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时深入,尽管市民盟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民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面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实际工作中,民盟工作也深刻感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危机。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农村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农村改革发展了解和参与一下就够了二是由于基层组织外部工作环境较差、干部兼职过多等主客观因素,服务经济无有效载体。三是局部盟员还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与民盟工作关系不大;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面对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服务新农村建设处于主动状态。

2服务农民缺乏有效途径。一是发挥作用方面。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还需要树立科学、全面、和谐发展的意识,找准影响和制约民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方法,使民盟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取得重点突破,并实现全面发展。二是服务手段单一。对农民急需的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守业等缺乏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不多;三是服务机制僵化。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不够,整合资源能力不强,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

3组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对民盟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比方,服务“三农”方面,需要进一步健全区位联动、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组织和支持盟员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还缺乏长效机制;发挥盟员作用方面,方法和措施不够多,不能完全满足他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农村改革实践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期待。

三、对策与思考

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如何根据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从农民生产、生活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寻求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扎实有效推进民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实效,确实还有不少紧迫而现实的重大问题,值得我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用心筹划,狠抓落实的

一提高认识。

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和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等,依照中央、省、市有关“三农”文件精神,以及当前国家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部署要求,加强调查研究,不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寻求新的对策,着力解决民盟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工作。

大胆创新,1解放思想。开拓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始终坚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勇气,自觉做到分析和研究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武器,谋划和布置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检验和评价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标准,努力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相对齐备的优势,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的实现。要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一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助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要积极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推动文明健康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和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稳定有效的协作机制,2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民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明确职责,减少交叉,整合资源,加强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二是加强工作指导,明确重点,理顺思路,利用并发挥已有的工作网络,进一步形成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依托互联网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经济、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网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推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总结历史和现实中为“三农”工作服务的效果和经验,3统筹好理论政策研究和农村改革实践。把实践证明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转化为经常之举、普遍之举,并不时加以完善。要结合中央的新精神,着眼农村的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努力探索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创建新载体,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最容易见实效的事做起;要高起点、多视角、多类型、多模式、有特色地制定分期实施的方案;要从农民最有积极性,基层干部最主动,主客观条件也比较成熟的地方开始,设置试点,培植典型,探索经验,取得可靠阶段性效果后,再逐步推开,不时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工作引向深入。

二发挥优势。找准服务农村的着力点、切入点

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民盟工作的强大动力,中央、省、市委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全面安排。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有效模式。找准民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着力点、切入点,破解难题,谋划新举措,推进民盟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果。团结广大盟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参与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结合农村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引导盟员围绕农村改革发展,提高农民生产发展能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培育新型农民等事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多搞实地调查,多做深入研究,多献务实之策,协助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组织认真学习,加强舆论宣传,使广大盟员充分认识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战略安排的重大意义,不时增强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要更好地发挥民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盟员立足本行本职,发挥自身特长,从各个方位、各个角度为新农村建设谋务实之策,拓发展之路。要为盟员发挥作用发明条件,积极引导他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要支持、协助盟员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事业也获得应有的发展。

3发挥民盟优势。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一是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相当局部盟员自身处于农业经济建设的第一线。要充分发挥他积极性,组织广大盟员主动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决策咨询、人才开发、项目协调、投资推介等活动,为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如推广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培训农村实用型人才、引进资金、引进投资项目、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活动、发送农业实用科技资料。二是发挥广泛性和容纳性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民本意识,全面协调处置好各类关系,推动新农村建设走入健康的发展轨道。三是发挥盟员与同胞、同胞及海外侨胞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农村地区发展牵线搭桥,协助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民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结合工作实际。

农业生产利息过大、农民增收乏力、村财薄弱,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单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严重缺乏。农村教育不公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村民民主自治,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民盟服务新农村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村级班子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1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自己家园的关键所在村级“两委”主要干部与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为人品质、法律意识、工作能力以及带领致富能力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功能、农村党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有所弱化,农村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有所抬头的制约着农民生产发展、生活提高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等问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盟可以在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与指导,提高村级班子成员管理村务的素质能力,尤其是民族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的村班子建设,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适应广大农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群众文化人才,逐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提高其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二是支持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使农民群众逐步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培训辅导,努力在文化教育、政策宣传、提供娱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共建联动活动。五是推进激进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闽台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台胞和海外华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六是积极倡议、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农村文化站、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

提升农民素质,重视改革农村教育。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农民文化、技能素质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制约因素。建设新农村,根本要从农村教育改革入手,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培训劳力就业技能是当务之急。教育制度设计不公平,农民教育权利受侵害,农民迫切要求尽快改革扭转这一不合理状况。要整合统一战线教育资源,着眼于服务农民成才增收,着眼于培训新型农民,着眼于增强村民法制意识,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努力培养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扎实推进农民素质提升,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积极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守业。一是加强调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解他就业守业需求。二是加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守业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岗前引导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做好服务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转移培训工作,不时提高劳动者素质。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开展多形式就业守业。积极有效引导以到工业园区就业守业为主的多形式就近就业守业活动。引导返乡守业农民工立足我市农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效推动包装储运、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农业产业化配套企业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商贸、运输、餐饮、旅游、娱乐等领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四是切实加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守业扶持力度,免费介绍和宣传用工信息,及时把劳动力市场的新情况提供给农民工,让农民工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方向。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4

关键词:农业院校图书馆农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280-02

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则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新农村文化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极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图书馆本身就属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馆就是向社会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文化机构。它所提供的图书文献资料对社会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提供的图书文献信息能够满足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图书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又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图书馆本身的职能作用已成为构建完善农村文化网络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农业院校图书馆是农科专业的优势,因此,一方面发挥它在文化传播上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它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咨询、农业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信息支持。

一、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从目前来看,全国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还不牢固。包括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三个方面。思想基础不够牢固体现在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轻文化建设的现象;组织进出不牢固体现在乡镇文化员队伍不够强。这支文化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有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需要了。群众基础不牢固,主要是指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和宗教、迷信留有了空间[2]。第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还不够有力。一方面,经济支撑力不够。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的支撑,由于农村经济薄弱,加上领导不够重视,很难谈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仍然缺乏,各种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参与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另一方面,是载体不够贴近,许多乡镇文化站作为繁荣和推进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多数是设在乡镇机关内部,作用难以发挥。第三,农村文化建设的环境还不够优化。一是政策不够配套。文化建设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和促进机制。目前文化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很难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氛围不够浓厚,主要的青少年都出外打工,留守农村的主要是儿童与老人。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人气[3]。

二、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优势

农村文化建设并非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所能奏效。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它除了政府扶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文献资源优势。农业院校图书馆是专门收集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部门,大量与农业科研和生产相关的专业资料、图书、报刊、检索工具、试听资料、多媒体光盘等类型齐全,然而这类农业信息资源所传递的信息资源恰恰是对农民能了解农业生产知识,指导他们农业生产发展,摆脱贫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为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2.技术设备优势。目前,农业院校图书馆都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网络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多媒体、多接受点地直接搜集和获取查找到相关领域的网站、研究机构、数据库资源、专家学者等内容,因此为农民咨询服务提供方便,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保障。

3.人才优势。农业院校图书馆是文化教育、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聚散地及窗口,它除了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外,还承担着振兴农业经济、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和和教育的重任。这里聚集了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农科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时间优势。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每年有长达两个多月的寒暑假,这为图书馆送文化下乡提供了时间保障。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两个假期时间,帮助农民建立农家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搜集农产品的市场行情,预测与分析行情的未来走势以及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致富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三、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办法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农业院校图书馆只有投身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服务功能,真正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

2.利用农业资源优势,为农民建立有特色的农家书屋。为了使农家书屋能真正成为农民的“营养屋”。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派管员参加农家书屋的管理和建设,培训管理员,使其掌握图书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保证农家书屋正常运转。最主要是充分利用农业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帮助农家书屋购置丰富的、具有当地农业特色的文献资源[4],使农家书屋可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

3.建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农工业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加强与近年来农村各地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联系,以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通过时实在线咨询、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多元化方式,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该系统除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外,还具备成果推广功能。

总之,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有关国家和社会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农业院校图书馆所能做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细小分支,但其作用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其文化信息中心的作用,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我们图书馆人不断地去探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云杉,杨萌.和谐社会与民族地区图书馆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7,(增刊):77-80.

[2]黄雪雄.广东农业院校图书馆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构想[J].图书馆论坛,2008,(4):32-34.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5

一是要树立蓝图意识,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以免盲目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扶贫工程,不单是发展几个优势产业的问题,也不是搞几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生产生活、文化、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目标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就应针对各村各组的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确立一个蓝图。也就是根据自身的现状,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挖掘潜力、使生产最大限度发展,人民的生活宽裕;如何促进和达到文明和谐;如何建设集镇和村庄,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如何发扬民主,提高人民的自治、自主、自建水平等,也就是一个地方未来的全面设计图。没有一个发展的蓝图,在建设中就往往会存在盲目性,存在重复投资而浪费人力物力。同时、蓝图也就是一个美好的建设目标,借此可以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蓝图也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以突出优势产业的发展作为依托;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应以城镇建设和村庄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平台,以环境美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载体;管理民主由充分发扬民主、提高村民的自治水平为主要内容。

二是要树立产业化意识,打破陈旧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主要的动力来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要靠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因此、就要结合实际,找准自己的优势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桥梁,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突出地方特色,打破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工业上要合理规划的布局,将工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工业园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另外、要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扬长避短,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的。

三是要树立农村城镇化意识,加快集镇和村庄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由于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房屋建设七零八落、不规范,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来了很大难度。近几年虽然国家对农村给了大量的投入,往往效果总是不令人满意。存在的这一现状,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极为不利。因此、需要树立农村城镇化意识,一方面要努力通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二三产业,转移安置农民进城入镇,从而减少农民数量,减轻农村压力,促进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县城规模,建立和壮大乡村集镇,结合实际建立农村小村庄,通过不断加大县城、乡村集镇、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其公共服务功能,使广大农民也能享受到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特别是居住分散的农户逐步通过村庄建设集中以后,有利于发挥投资效益,美化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使农业优势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还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提高农村的整体水平。

四是要树立和谐意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和谐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才能达到良性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与环境、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布局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和谐。树立发展重要,和谐更重要的思想。在发展生产上要充分利用天时和地利,合理布局各优势产业、合理利用资源。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要充分发扬优良传统,破除陈规陋习,做到邻里团结、互助互爱、同谋发展、共同致富。做到既要发展生产,又要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既要不断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达到三个文明共同进步的目的。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6

关键词:资源型农村;兴王庄村;转型发展;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059-02

资源型农村特指地下矿产资源丰富且集体收入依靠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农村。资源型农村依靠本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目前农村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资源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非资源型农村。但随着国家对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大,许多资源型农村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增加农民收入是资源型农村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将以煤炭资源型农村――山西省泽州县兴王庄村为例,探讨资源型农村的转型发展路径。

一、兴王庄村的基本情况

兴王庄村位于山西省泽州县工业重镇巴公镇,共有120户,500口人,26名党员,700亩耕地,2200亩荒山。兴王庄村紧邻凤凰山矿,煤炭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有水快流”政策的号召下,兴王庄以集体的名义开始开采煤矿,直至2005年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煤炭开采是全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就业的主要途径。2005年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兴王庄煤矿被关闭。面对主导经济产业的丧失,村民的生活、就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兴王庄村依靠开采煤炭的原始积累,发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关注和改善民生,在进行旧村改造的同时进行大面积的生态绿化项目,实现了成功转型。

1.经济建设情况

兴王庄依靠煤炭开采积累起来的资金,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背靠荒山优势,新建了三个优质果园;投资千万余元建立高标准的养殖场;与晋煤集团联合兴建了煤矸石砖厂,将废弃的煤矸石变废为宝。这些项目的调整,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而且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的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兴王庄下一步的建设思路是开发建设集垂钓休闲、健身娱乐、果实采摘、自耕自牧、敬老养生、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这将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民生建设情况

在硬件建设上,兴王庄村采用拆旧建新同步进行的方式,统一整体规划,修建了五个居民住宅小区,让村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为方便村民生活,还配套建设了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远程教育和电脑室、教学楼和农民公园等。在软件配套上,兴王庄非常重视对“一老一小”的重视,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村里每年都有补贴,并对学校的老师的待遇给予多方面的优惠,通过此,兴王庄的社会家庭矛盾得到了很好的化解,村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生态建设情况

兴王庄在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时,就将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抓。不仅对村内的道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同时也将周边的2200亩荒山纳入了生态建设的范围。“十里山、十里路、十里花、十里树”,正是兴王庄村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兴王庄人民共享的财富和资源。由此可见,兴王庄村依托开采煤炭资源的资金积累和村集体领导团队,无论是经济建设、民生建设还是在生态建设方面都走在了转型发展的前端。但是,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国家和山西省对于转型发展的要求和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在摆脱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后,兴王庄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在产业结构、人才供应、文化建设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兴王庄的转型发展进程。

二、兴王庄村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在破除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转型的道路上,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农业产业化无疑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兴王庄依靠自身地理位置优势所建的果园、养殖场以及蔬菜大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但总体上看,这些产业的营业收入份额还远未达到产业结构调整额要求和效果。工业化也是农村转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兴王庄村和晋煤集团联合建立的煤矸石砖厂,对于村庄发展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对于其转型进一步发展所起作用十分有限。

2.缺乏与转型产业相匹配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

兴王庄村未来的发展思路是开发建设集垂钓休闲、健身娱乐、果实采摘、自耕自牧、敬老养生、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居城市,农村的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兴王庄村也面临着谁来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兴王庄距离市区和巴公镇的距离较远,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健全的人才引进机制,不能吸引和留住外部人才。对于相关专业科学技术的缺乏和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兴王庄村的转型发展。

3.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资源型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兴王庄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入资金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修建了图书室和老年活动中心,并因村制宜在原来的垃圾倾倒处修建了康乐园,可以集垂钓、乘凉、健身娱乐为一体,为村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条件。但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因缺少专业人才的管理,兴王庄村的文化基本设施无法发挥其作用,成了文化建设中的“绣花腿”。同时由于缺乏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兴王庄村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甚至可以说是空白。

三、资源型农村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究

1.立足本村实际是关键

资源型农村的转型要从依赖资源发展的惯性中解放出来,就不能盲目照搬明星村的转型发展模式,要切实立足本村的乡情和实际,深度发掘本村的优势,将资源的优势转化为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我国目前有很多发展比较好的村子,如华西村、以及山西的皇城村、常平村等,每个明星村的发展道路都不一样,这些村子能发展好,很大一部分因素正是深刻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立足现实。兴王庄村人口规模较小,傍山而立,有一定的资金积累,这些条件有利于其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兴王庄村依托本村开采资源的资金积累优势与本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充分结合,从产业调整、重视民生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成功实现了转型发展。所以资源型农村的转型一定要立足于本村的乡情和实际,在充分分析本村实际、深挖本村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转型发展道路。

2.村治精英主导是保障

资源型农村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品德高尚、意识超前、懂经营、会管理的村治精英的带领和主导。村治精英要以村民利益和村集体利益为重,运用民主治村的方式和方法,换取村民对村治精英的支持和拥护以及村民对村集体共同体的高度认同,这样才能激发出村庄各种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村民主体的巨大合力。村治精英在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下,走上村治舞台,充分发挥精英的主导作用,调动起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使精英与民众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而在精英与民众互动的过程中,不仅使村级各项制度趋于完善,而且培育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习惯和能力,保证了村民自治规范化和有序化地运行。

3.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

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型农村发展的优势,在面对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下,资源型农村要能够化“资源压力”为“发展动力”,摆脱对资源的高度依赖,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首先,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于资源储备丰富优质的村庄,要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实现产业的集聚化,达到区域优势联动的目的。对于资源枯竭的村庄,要加快培育发展替代产业,充分利用本村优势,建设具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引进企业、项目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再次,要以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为基本路径,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服务,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4.重视农民福利建设

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时,大都关注的是如新村规划、住宅建设、道路建设、义务教育、农民医疗、农田水利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等特别“实在”的方面,大都重视农民个体增收和个人福利的“私”的方面,比如提高农民粮食补贴、种子补贴、农机补贴,却忽视了“虚”的方面和“公”的方面,比如农村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其结果,可能是农民有了很少的增收,却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失去了很多福利。资源型农村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兴王庄村社会文化建设的缺位也是制约其发展速度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真正实现资源型农村的全面转型发展,就不能仅仅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着手,而应该扩大思路,从远远不止经济收入的广泛的各种福利建设着手。首先要重视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一要对农民进行全面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他们适应社会、致富和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提高了他们的福利水平;二要重视改善农民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村庄,形成转型发展的合力;三要发展农村文艺,组织老年人协会和妇女文艺表演队等,这些都将有效地增加居民的福利,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其次要解决资源型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多数资源型农村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脆弱的问题。在实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生态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来抓,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长效常态机制,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努力建设“两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不失时机地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转型发展

资源型县域的城镇化过程与资源型农村的转型发展是一个互动和融合的过程。城镇化的过程是以具有区位优势、良好工农业基础和地质灾害较少的村镇作为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区域良性互动的过程。一方面,资源型农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实现产业集聚、项目引进和增加政府投入,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资源型农村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对于周边村庄能够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和偏远落后农村向中心村镇流动转移,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繁衍新的农村文化,真正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化。

参考文献:

[1]贺雪峰.乡村的前途―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董江爱.精英主导下的参与式治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董江爱,霍小霞.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经济问题,2011(10).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培养一支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好队伍,选准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项目,形成一条适合本村、本镇和本区域发展的好路子,为实现富民强县和宽裕型小康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目的意义

1、开展“好路子建设年”活动,是落实“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报告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抓住了发展,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落实。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开展“好路子建设年”活动,就是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精神,努力实践“*”,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2、开展“好路子建设年”活动,是创建“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的核心内容。199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中提出了乡镇党委创“六好”,村党支部创“五好”的要求。其中,选准一条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好路子,是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党员和干部必须共同奋斗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班子和队伍好不好的根本标准。近几年来,我县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加强班子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相当一部分村还存在发展思路不清,优势产业、产品不明显,村级经济薄弱等突出问题。因此,突出“好路子”建设是当前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整体提升创建水平最紧要、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3、开展“好路子建设年”活动,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好路子建设年”活动是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任务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临着许多情况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开展,用发展的业绩来体现党建工作的成效。要把“好路子建设年”活动变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的一次机遇,加快发展的一种动力,考核干部的一套规范,真正使“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思想成为乡镇和村级班子、干部的主流思想,真正使“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加速推进富民强县、强镇、强村目标实现的步伐。

三、活动要求

“好路子建设年”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双带”为抓手,加强组织、引导和协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1、以培训为基础,提高市场意识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由于各乡镇和村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结构,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生产和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市场意识和发展能力也千差万别,因此,各乡镇和村党组织要十分重视培训工作。首先要注意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现代农业发展知识,还包括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方法、营销的方式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到熟悉市场、了解需求、掌握技术、提高效益。其次,要注意培训方法的灵活性。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文化、阅历等方面的不同,多采用参观学习、现场观摩、讨论交流、现身说法等方法,以增强培训效果。各乡镇和村级党组织还要注意发挥本地、本村种养殖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的作用,通过他们的“传、帮、带”,组织和带出一批优势农户,形成本村和本地产业、产品优势,闯出一条发展路子。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8

一、综合情况:

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及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市主管领导的按排,从7月9日--13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利用五天时间,对全市24个试点村(含省级、吉林市级)镇及主要公路沿线60个村126个屯的村容镇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综合检查。通过检查看,工作进展好的乡镇是夹皮沟镇、二道甸子镇、红石砬子镇、金沙乡、常山镇。较好的乡镇是八道河子镇、桦树乡、苏密沟乡。进展慢的乡镇是公吉乡、桦郊乡、横道河子乡、永吉街道。

1、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试点村计划建设项目11项。计划投入4000.3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142.8万元,市投入477万元,乡镇投入1412.97万元,村投入121万元,农民自筹846.6万元。计划修水泥路130.45公里,建设围墙19600延长米,建设沼气池693个,建设村办公室12个,建设文化室9个,建设文化广场8个,建设桥涵19个,安装路灯181盏,建设清黄贮窖11个,新通有线电视1060户,新通电话1157户。

截止7月13日,24个试点共投入资金857.5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3万元,市投入160万元,乡镇投入455.37万元,村投入72.2万元,农民自筹77万元。已完成建设围墙1630延长米,修水泥路7.6公里,沼气池41个,桥涵14个,村部建设4个,文化广场建设1个,文化室4个,新通有线电视513户,新通电话545户,建设青黄贮窖2个。

2、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主要以彻底整治村屯环境卫生“脏、乱、差”为主要内容,重点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的“四清四改”为整治内容。各乡镇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了规模较大的整治活动,共投入资金39.7元。出人工9072个,出各种机动车2262台次,清垃圾9609立方米,清污泥7085立方米,清路障14277延长米,清柴垛1110处,屯绿化20200株,村绿化15300株,道路绿化71520株,完成改水1378户,改厕70户,改灶216个,改路1010延长米。

3、规划编制情况:任务是12个乡镇50个村。到目前,全市12个乡镇街道分别委托桦甸市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已完成20个村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方案,75个屯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和现状图、地形图测绘。

4、合村并屯情况:根据我市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今年任务是合并12个村屯。有12个乡镇制定了方案,永吉街道编制了合村并屯规划,其它乡镇合村并屯规划正在编制中。现已合并了8个村12个屯,夹皮沟镇东兴村和金沟村、横道河子乡平和村和横道村、桦树乡牡丹村和桦树村,八道河子镇红旗合并到蜂蜜顶子。二道甸子镇将永庆村上永庆和下永庆三个屯合并为永庆屯;永吉街道将莲花村三个屯合并为一个马家屯,八道河子镇兴隆村门头砬子屯、双阳树村青沟屯合并双阳树屯,其它乡镇合村并屯工作正在进行中。

5、优势产业情况:截止目前,24个试点村镇分别在甜粘玉米、林蛙、优质稻、辣椒、中药材、食用瓜等六大优势产业上完成16个,其中:甜粘玉米种植185公顷、林蛙1.2万公顷、优质稻560公顷、辣椒200公顷、中药材323公顷、食用瓜74公顷。带动农户3924户。

二、各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夹皮沟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老金厂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54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0万元、市投入10万元、镇财政投入390万元、村投入10万元、农民自筹4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完成投资121万元。其中:镇投入111万元,村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8万元。基础建设已投入资金116万元,村容镇貌环境综合整治投资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1、计划修水泥路4.75公里,已修1.6公里;2、计划修建围墙2840延长米,已建660延长米;3、计划建桥涵1个,已完成1个;4、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已完成1个。5、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6、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7、计划建设文化室一个;8、计划建设清黄贮窖1个,;9、计划安装路灯32盏,以上建设项目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本市试点苇沙河村,2007年发展食用瓜14公顷,预计年产值23万元,带动农户41户;灰苏子种植44公顷,预计年产值50万元,带动农户249户。省级试点老金厂村发展中药材35公顷,带动农户115户,发展蔬菜6公顷,带动农户17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目前正在测绘编制中,8月末完成。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5万元,投入人工406个,出各种机动车124台次,清垃圾352立方米。清污泥560立方米,清路障57延长米,清柴垛63处。屯绿化1000株,村绿化4400株,道路绿化500株。计划改水320户,已完成50户;计划改路900延长米,已完成700延长米。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计划合1个村,已完成东兴村、金沟村的合村工作,组建了新金沟村。并屯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将苇沙河村梨树沟屯并入本村向阳屯。

2、二道甸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二道甸子新风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市投入10万元、镇财政投入220万元、村投入30万元、农民自筹10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市投入40万元,镇投入50万元,村投入20万元,农民自筹4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147.2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2.8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1、计划修建围墙3000延长米,已建围墙370延长米。2、计划建桥涵2个,现已完成桥墩基础。3、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现已完成1个。4、计划安装有线电视50户,已完成50户。5、计划新通电话40户,已完成40户。6、计划安装路灯32盏;7、计划修水泥路54公里,;8、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9、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以上项目没有建设。

试点荒沟庙村计划建设沼气池20个;计划新通电话110户;计划安装路灯20盏,以上项目没有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村荒沟庙村发展山参培植250000平方米,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17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目前已完成清水村规划编制,荒沟庙村规划编制没有进行。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8万元,投入人工1129个,出各种机动车51台次,清垃圾5500立方米。清污泥5050立方米,清路障5900米,清柴垛283处。屯绿化8000株。计划改水1200户,已完成800户;计划改厕1750户,已完成40户;计划改灶1300户,已完成166户;计划改路31000延长米,已完成3140延长米。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规划在编制中,计划合并三个屯。即:地窨子村前地窨子、后地窨子、梨树沟屯。

3、红石砬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红石砬子镇,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110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10万元、镇财政投入740万元、村投入3万元、农民自筹15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291.5万元。其中:镇投入281.5万元,农民自筹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83万元,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投入8.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1、计划修连村水泥路21公里,已完成6公里水泥路基础。2、计划建设沼气池42个,已完成2个。3、计划建桥涵9个,已完成6个。4、计划建设村办公室6个,已完成村4个。5、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完成1个。6、计划建设文化室6个,完成4个。7、计划建设清黄贮窖5个,已完成2个。8、计划安装路灯36盏,现没有动工。

试点色洛河村、鸡冠砬子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发展甜玉米100公顷,带动农户200户,预计产值200万元,发展食用瓜200公顷,预计年产值420万元,带动农户445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试点镇规划正在编制中。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8.5万元,投入人工1200个,出各种机动车262台次,清垃圾42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2200延长米,清柴垛56处。屯绿化1200株,村绿化600株,道路绿化5000株。计划改水450户,已完成210户;计划改厕130户,完成30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工作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鸡冠砬子村合并到高兴村。

4、金沙乡:

吉林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金沙乡密胜村、本市试点全民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48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12万元、农民自筹276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9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0万元,农民自筹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90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胜村:1、计划建设自来水114户,已完成深水井1处,入户管道正在施工中。2、计划建设桥涵4个,已完成4个。3、计划建设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垃圾场;4、计划修水泥边沟2700延长米;5、计划修水泥路8公里;6、计划修建围墙380延长米;7、计划修巷路470延长米,以上建设项目没有施工。

全民村:计划修水泥路8公里,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密胜村产业项目付家鹿厂,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已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4户。优势产业优质稻300公顷。带动农户650户。

全民村优势产业是甜玉米,现已种植60公顷,带动农户14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密胜村和全民村试点村规划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5万元,投入人工1500人,出各种机动车500台次,清垃圾90立方米。清污泥95立方米,清路障1200米,清柴垛95处。道路绿化5万株。计划改水114户,已完成114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合并一个村,福兴村合并到金星村。计划合并8个屯,即东风屯合并到东山屯,果园屯合并到半拉林子屯,南家荒屯合并到胜利屯,民隆三社合并到民隆二社。目前合村并屯工作在进行中。

5、常山镇:

吉林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常山镇清水村、本市试点同兴村,今年新农村建设计投入资金205万元。其中:市级投入183万元,镇财政投入10万元,村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1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31万元。其中:市投入115万元。镇投入10万元,农民自筹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5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6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兴村: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2、计划修建围墙2600延长米;3、计划建设沼气池60个;4、计划建桥涵2个,已完成桥涵1座,其它项目没有建设。

清水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清水村,建设育肥牛基地,占地面积5170平方米,现已投资38万元,带动农户23户。

试点村同兴村产业项目建设梅花鹿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已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14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2个屯的规划编制工作。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6万元,投入人工990个,出各种机动车240台次,清垃圾395立方米。清污泥50立方米,清路障51米,清柴垛34处。屯绿化500株,村绿化500株,道路绿化300株。计划改水380户,已完成150户;计划改灶136个,已完成50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合并6个村,现已完成1个村,即:镇直属村合并到清水村。

6、八道河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八道河子镇李家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29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27万元、市投入37万元、村投入6万元、农民自筹127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0.9万元,其中:农民自筹0.9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0.9万元。

(1)基础设施完成建设情况:李家村:计划修水泥路4.1公里;目前没有动工。

试点新开河村:1、计划修水泥路3.2公里;2、计划建沼气池30个;3、计划新通有线电视40户;4、计划新通电话37户,以上项目均没有开工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李家村村,发展苗木60公顷,预计年产值480万元,带动农户410户。试点新开河村发展人参、五味子150公顷,预计年产值300万元,带动农户15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李家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试点新开河村规划编制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0.9万元,投入人工107个,出各种机动车39台次,清垃圾352立方米。清污泥560立方米,清路障57米,请柴垛63处。村绿化13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有方案,没有规划。合并村一个,即红旗村与蜜蜂顶子村合并。合并屯三个,兴隆村合并兴隆村门头砬子屯,双阳树村青沟屯合并双阳树一社,复兴村双山屯合并复兴村复兴屯。

7、桦树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平和村、太平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投资63万元。其中:市投入58万元、农民自筹5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8万元。其中:市投入5万元,农民自筹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3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平和村:1、计划建设深水井一个,已完成1个,投资5万元;2、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

太平村:1、计划修建围墙1280延长米;2、计划建设沼气池37个;3、计划建桥涵1个;4、计划安装路灯11盏,上述建设项目均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平和村、太平村共发展辣椒面积200公顷,带动农户200户,预计年实现产值48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平和村规划编制,太平村规划编制尚未完成。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3万元,投入人工1500个,出各种机动车210台次,清垃圾60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120米,请柴垛24处。屯绿化2000株,村绿化1500株,道路绿化2000株。计划改水460户,已完成54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没有规划。合并牡丹村和桦树村,

8、苏密沟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锋村、晓光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7万元、市投入16万元、乡财政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15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万元,乡投入1万元,农民自筹1万元。沼气池建设投入3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晓光村:计划建设沼气池60个,已完成10个。计划修水泥路0.2公里,计划村办公室1个、计划文化广场1处、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

先锋村计划修水泥路9公里、目前建设项目均没有开工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先锋村优势产业是林蛙养殖,现已发展4000公顷,带动农户79户,预计年产值180万元。晓光村发展优质稻110公顷,带动农户18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1000个,出各种机动车50台次,清垃圾50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500米。屯绿化3000株,村绿化2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工作方案,计划合并关门砬子和兴林村。。

9、公吉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永胜村、联合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122万元。其中:市投入83万元、农民自筹39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永胜村:1、计划建设围墙2000延长米;2、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3、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4、计划通有线电视530户;5、计划通电话530户;6、计划修水泥路4公里,没有施工;7、计划建清黄贮窖4个,没有施工。

联合村:1计划建围墙2000延长米;2、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3、计划通有线电视440户;4、计划通电话440户;5、计划建清黄贮窖5个、没有施工;6、计划建设沼气池100个,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永胜村优势产业优质稻150公顷,带动农户120户,预计年产值30万元。

联合村发展食用瓜50公顷,带动农户75户,预计实现产值20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永胜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联合村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1万元,投入人工500个,出各种机动车150台次,清垃圾500立方米。清污泥240立方米,清路障12延长米。屯绿化3000株,村绿化2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有方案,没有编制规划。计划合并屯34个,目前已合并22个,尚差12个屯待合并。

10、桦郊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柳树村、太平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34.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80万元、市投入80万元、乡财政投入50万元、村投入20万元、农民自筹4.6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2万元。其中:农民自筹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太平村: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2、计划建围墙2300延长米,没有施工;3、计划安装路灯30盏,没有安装;4、计划建设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

柳树村:计划建设沼气池70个,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柳树村:发展食用菌45万袋,带动农户28户,预计产值45万元。

太平村发展食用瓜11公顷,带动农户204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260个,出各种机动车380台次,清垃圾400立方米。清污泥300立方米,清路障3120米。清柴垛412处,屯绿化1200株,村绿化2300株,道路绿化152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三合村合并到平安村。。

11、横道河子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文华村、荒山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80万元。农民自筹80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1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1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荒山村: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2、计划建围墙3200延长米,没有施工。3、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没有施工。4、计划建设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5、计划安装路灯20盏,没有安装。

文华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荒山村优势产业是山葡萄,现已发展5公顷,带动农户5户,预计年产值1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1万元,投入人工300个,出各种机动车150台次,清垃圾200立方米,清路障500米,清柴垛48处。屯绿化300株,村绿化2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计划合并村横道河子村和和平村,合并后为横道河子村。

12、永吉街道: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永吉街道集厂子村、莲花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57.7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06.8万元、街道财政投入0.97万元、村投入5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51.17万元,其中:街道投入0.97万元,村投入50.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49.17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莲花村完成电路改造。计划修水泥路6.2公里,没有施工。

集厂子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集厂子村优势产业蔬菜,现已发展43公顷,带动农户400户,预计年产值645万元。

莲花村蔬菜发展32.5公顷,带动农户280户,预计实现产值487.5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两个试点村规划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180个,出各种机动车106台次,清垃圾300立方米,清路障560米,清柴垛32处。道路绿化122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规划。莲花移民新村,计划130户村民迁入。

三、存在问题和下半年工作建议: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9

按上级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截至2007年3月底,我县新农村建设六个试点村基本完成规划,规划项目内容有的已经落实,有的正在落实之中,各级各部门按照任务分解,争取和创造条件,实事求是,按部就班,严格标准,符合实际,按规划要求组织落实。

根据本县实际,2007年规划新农村建设推进村14个,从2月份开始,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利用试点村调查、规划、落实工作资料和经验以及发现问题,并结合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新农村建设中新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要求”,本着探索、发现、整改、提高,科学、客观、务实求新的思路,进行推进村建设规划。现就试点村规划落实,推进村规划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县农村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需求大调查

1、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大调查,模家底,理思路。为了做好新农村建设,组织了新农村建设大调查活动,以村按户或以村为单位,派专人到村按调查项目逐户进行详查,调查共分土地利用、种植结构、畜牧养殖、林草植被、农业机械、农村电力、通讯交通状况,农村饮水、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劳动力就业转移等十项内容,基本摸清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数据反映的问题:一是耕地数字基本实事求是,但表明乡村对耕地登记管理不到位。二是作物布局上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油料减少,瓜菜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小,总体不合理。三是耕地种草未到位,养羊数字比较实,绒山羊发展快;牛、猪、鸡虚报严重。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五是农村通讯设施、机械化程度发展较快。六是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帐太多(包括便民店无或少,绿化、亮化程度低,无文化、体育、卫生场所等等)。七是农业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滞后,种养业效益低下。八是农村废气物利用率太低,大量秸秆、动物粪肥丢弃浪费,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需开发上马沼气工程。

2、开展校县合作,请专家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把脉开方。为了充分挖掘我县的优势,推动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的联系与合作,邀请其专家教授来神考察指导。通过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普遍认为:我县并不是农业资源穷县,上天给与我县的资源、条件并不差,从全国来说,我县应该算是资源大县,广阔的土地、丰富的林草植被、作物秸秆,多样的作物布局,美丽的田园风光,尤其是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天然宝地,完全可以发展循环经济,只是没有开发而已。专家建议:一要保持养羊的良好发展态势,立足长远尽快发展肉牛繁殖。目前从全国畜牧整体来说:猪鸡饱和、羊肉虽然有市场但却是局部消费,形不成大的产业,羊肉充其量只是饭后的水果。从我县来说,应该把养羊坚持下去,但要牛、羊并举,科学规划,把我县建成产肉强县。二是、拓宽思路,发展现有资源、产品的深加工。苜蓿除作饲草外,还可以提取人的强化蛋白,生产营养强化剂;我县的扁豆、芸豆完全可以生产豆沙;大严备的饮料生产线也可以通过引进配方,生产适口性强的饮料;莜麦、荞麦、豌豆等可以生产方便食品、非油炸方便面、挂面;羊产品除羊肉外,羊血、羊肠、羊骨头、羊蹄壳都可以用于加工胶素、羊胎素等产品;利用牛、羊粪完全可以建有机肥、生物肥加工厂,牛羊粪经过微生物发酵、进行烘干、粉碎,就是很好的有机肥、生物肥,市场上有机费价格1.5元/公斤。拧条、莜麦秸秆除作饲料外还是上等的造纸原料,要扩大招商引资,尽快进行开发,浪费真可惜。三是发挥环境优势,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专家认为我县耕地质量并不差,降雨也可以,非常适于建立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旱地蔬菜种植没有问题,贺职的南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目前城市的大棚菜已经出现安全问题,城市人迫切需要无公害的放心菜。城市蔬菜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安全问题。我县的环境正适合发展蔬菜种植,要加强与大中城市蔬菜市场的联系,发展蔬菜种植基地。当然不一定要全面开花,先选一些象胡罗卜、芥菜、大葱等种植1万亩,再逐步发展。四是发挥优势、尽快发展观光农业。通过上山看退耕还林,来回走田间、路边,发现我县的作物品种多、花色多、黄(葵花)、白(荞麦)、蓝(胡麻)、绿、红(红南瓜)五彩斑斓,尤其是拧条片、退耕还林片草茂林丰是很好的天然氧吧,难得的“原生态”绿色地带。特别是在全国普遍闷热的暑假期间,我县的秀美景色、凉爽气候、月饼、麻花、南瓜、炖羊肉等特色食品,色泽亮丽、味道独特鲜美,很适合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目前关键要把这些展示出去、宣传出去,扩大知名度、影响力。五是、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我县虽干旱,但庄稼长的好,要抓好现有小杂粮和蔬菜的质量标准认证和基地建设,使产品优势变经济优势。象南山的芥菜多数够有机食品,其它小杂粮、南瓜、西瓜也够绿色食品标准,关键是培训市场主体,抓好基地建设,进行认证开发,把绿色、无公害的优势打出去。总之,要注意开发市场,建设市场,没有市场产品无法进入流通。六是加强农副产品宣传展示,扩大知名度。我县的农副产品质量不错,但没有品牌,我县的独特产品没有与文化结合,我县产品的优势在哪里不明显。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上,找不到我县的特色产品。因此市场经营并没有优势,要加强农副产品的宣传、展示。建议政府进行组织宣传,包装参展,扩大影响,树品牌、搞合作。应该在相关网首页显示我县的特色产品象月饼、羊肉、南瓜,让人一打开我县网页就能看到我县的特色。

3、筛选、上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农村治理村。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安排,组织20多个涉农单位进行首批新农村试点村、治理村的选择上报工作,坚持客观实际,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的原则,认真筛选,科学论证,申报了龙泉镇窑子上村、贺职乡岭后村等10个试点村和20个治理村。经上级批准,我县南辛庄、庄儿上、下山口、大严备、岭后、三道沟六村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4、组织新农村建设暨新型农民科技骨干培训。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3月下旬、4月上旬,组织了2期新农村建设暨新型农民科技骨干培训班,培训了乡镇领导、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治理村的支部书记、农村种养业大户316名。系统培训了新农村建设、种植结构调整、舍饲养羊、肉羊育肥、牧草种植等实用技术。

5、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省、市建设新农村的安排,上半年我县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养殖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岭后村的事迹。从调查看,当前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上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担心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否会增加农民负担;二是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主动意识不强,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三是一部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建设新农村关键需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势推进,稳步扎实的抓好新农村建设,做到能办什么先办什么,能办一件就办一件。三是制定完善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挖掘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依据国家政策法规,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社会财力资源引向导向新农村建设上来。对一些龙头企业,二、三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中心村建设,鼓励群众合股兴办,鼓励本地能人大户独资兴办,通过经营权、收益权转让,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办,多渠道的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加快建设速度。

在上述调查、摸底、专家论证、群众意愿征集、试点村骨干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省、市专家和县新农村涉及单位人员,编制了《我县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到2006年底编制完成,共计5万余字,60余份规划图,涉及种、养、基建、公共设施等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共设立200余个项目。

二、认真落实事关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新农村建设,贵在落实,重在实施,关键在投资。为此,县委、政府积极争取,因势利导,组织落实。一是认真实施“政府信用合作贷款”项目。根据市政府与省农发行达成的“政府信用合作贷款”协议,成立了我县县“政府信用合作”贷款协调领导组办公室,制定了信用贷款。首先满足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需求的相关规定。具体落实有:组织永红屠宰有限公司、兴神科技有限公司、凯祥淀粉厂等13家企业申报“政府信用合作贷款”项目,共申报贷款项目13个,累计贷款额度4328.43万元。上半年有永红屠宰场、兴神科技有限公司、凯祥淀粉厂3家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具体贷款程序。二是积极组织引导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省、市的要求,2006年3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指导贺职乡赵官庄村、八角镇王家寨村的南瓜、葵花经营大户刘义、张三全等农户成立了贺职乡海明瓜菜合作社、八角镇昌盛葵花合作社,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和省厅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项目申报,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旨在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提供组织化服务。三是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县电力公司在为17个无电村装架设10kv线路50.6公里,安装了照明设备,解决了136户500多人的用电问题,全县不通电村成了历史,重点完成了6个试点村的路灯亮化工程;绿化正在进行,准备八月底全部完成;县水务局已完成19个村,9144口人,2008头大畜的饮水工程,并为试点村岭后和东湖乡铁芦洼完成了自来水入户;86公里通村公路已全面铺开,重点实施试点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部完成,重点围绕“一村一品”进行了规划,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和高效农业,品牌化做大特色种植业。抓好以山药、豆类,莜麦为主的小杂粮基地建设和油料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农产品葫麻、山药、玉米、莜麦、南瓜的比较优势,下大力提高特色农副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十一五”期间及以后,全县土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重点抓好烈堡、大严备、贺职土豆基地的建设开发;我县莜麦、荞麦、豆类品质好、名声长,今后每年仍要保留10万亩;我县是全省的油料大县,种植油料始终是我县的优势和强项,今后我县葫麻种植面积要稳定在20万亩左右,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品种,开发综合增产技术,提高油料品质。要立足市场,按照优质高效、安全放心的要求,扎实抓好农产品的功能性、加工性选择。象燕麦、荞麦、谷子、马铃薯、南瓜等,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低糖、高蛋白等营养保健专用品种,如苦荞、高淀粉荞麦,高油大豆、专用马铃薯等,做好功能性、加工性选择,满足市场加工需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

重点发展四大特色产业和优质产品种植,即以莜麦、荞麦、碗豆、谷黍、黑豆为主的小杂粮,以南瓜、芥菜、胡萝卜、大葱为主的特色瓜菜,以食用葵花为主的优质葵花,以胡麻为主的特色油料。在区域优势发挥上要着重建立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即:一是以烈堡、大严备、长畛、八角、虎北为主重点扶持发展优质马铃薯生产专业村。要加大新优品种引进开发和统一供种力度,积极发展规模种植,提高生产效益。二是以烈堡、大严备和长畛为主重点扶持发展优质莜麦、荞麦、碗豆小杂粮生产专业村。要加强品种改良,推广实用技术,注重加工转化,提高生产效益。三是以贺职、长畛为主,重点扶持发展绿色南瓜、胡萝卜生产专业村。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四是以虎北、太平庄、龙泉、东湖南山为主,重点扶持发展芥菜、大葱生产专业村。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五是以烈堡、大严备和长畛为主,重点扶持发展优质莜麦、胡麻、马铃薯制种生产专业村。要积极培育专用型品种,推进制种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六是以烈堡、大严备和长畛为主,重点扶持烈堡、大严备和长畛发展油料生产专业村。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加工企业,创新产品品牌,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开发。七是以贺职和长畛生产专业村发展地膜南瓜、黑豆等小杂粮种植模式。八是以八角、长畛、贺职为主发展谷黍专业村,要优化品种结构,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工作,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等技术,加强综合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种植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大严备杂粮、三道沟旱地瓜菜、南辛庄补灌瓜菜、下山口马铃薯、岭后玉米、南瓜;养殖业应以舍饲养羊、肉牛繁育和庭院猪、鸡为主,力争试点村年人均养羊12只,大畜2—3头,猪0.5头,鸡20只。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如庄儿上村的村级装卸运输业。在试点村道路建设、文化、体育、卫生及便民服务等基础设施,以及水利、园林绿化、沼气建设、科技进步等方面,本着政府投资,部门帮扶,农民投工投劳的原则,正积极施工建设,预计年底可达标完成。

沼气建设原属我县空白,针对我县种养业发达,废气物多,有开发潜力,今年我们重点在试点村实施,计划建设500户,到目前计划制定完成并组织了两次培训,共培训沼气工24名。各乡镇、各成员单位都成立了领导组或落实了承办人,制订了相应的规划。

三、存在问题

我县县是一个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县,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少,农民增加收入难。种粮农民在仅有的土地上耕作使农民再增产空间较小。其中,科学种田提高产量幅度有限,粮食价格放开,生产资料涨价,使惠民政策给农民增加的几百元钱还抵不住种子、化肥、农药等上涨的因素。从我县来说:粮食补贴品种有玉米、小杂粮,农民种1亩玉米地膜涨价约10元、化肥涨价6~7元,可种粮补贴最高的玉米是12元。

2、农村经济制度滞后,影响新农村建设。主要表现:一是土地承包制度不合理。二是农村“一事一议”落实难。税费改革后,没有向农民收费的项目,办公益事业全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解决。比如修“村村通”,学校修缮改造,义务兵补贴等筹资筹劳项目,一事一议时只要有几个人不肯出钱,就得搁浅。三是建设用地难调整。新农村建设需要按总体规划进行集中布局安排,而所规划的村建设用地都是一家一户的承包地,有的还涉及到跨乡、跨村,由于受现行承包土地法律法规制约,这部分建设用地调整难,矛盾多。

3、建设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农村缺乏资金支持。由于我县经济薄弱,无论是县乡财政,还是村积累,都拿不出钱来投入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除了国家投入还是国家投入,即使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变生产型农业为产业型农业,进行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及延长产业链也面临资金困难。这些资金只能由贷款来解决,可是商业银行没有这个业务,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农民。

4、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农村社会福利事业滞后。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多数村庄仍是窑洞住宅、土石院落,村容村貌普遍较差,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遍地;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上扬,农户做饭普遍烧柴草,烟熏火燎,极不卫生;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虽然近年“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多数村庄交通条件差。

5、农民科技培训经费少,农民素质提高难。由于我县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科技水平普遍滞后,农民文化素质、政策水平、技术水平不高,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但农民科技培训经费少,农民素质提高难。

四、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和打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注重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既要注重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为此在持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中,今后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织各乡镇和涉农单位外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进一步完善我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组织乡镇和有关涉农部门编制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在建设中完善,边建设、边规划,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

2、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巩固新农村试点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对经济发展、村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个科学可行,切实可靠的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在6个试点村搞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3、加快发展,激发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发展经济、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将坚持从本县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要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培植主导致富产业。

(1)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将我县建成生态畜牧大县。到2010年,退耕种草40万亩、改良草地40万亩,建设养殖小区20个、规模养殖场100个,全县羊发展到120万只,肉羊出栏量达到80万只;发展葫麻、小杂粮特色优势产品、产业经济,建成20万亩葫麻、20万亩(马铃薯、莜麦)小杂粮生产基地;围绕这些基地扶持10个肉羊屠宰加工、葫油食品加工、淀粉系列食品、小杂粮营养方便食品等民营、民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开展注册商标、名牌认定工作,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篇10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军民共建新农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军民共建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攻坚阶段,新农村建设也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新农村活动,对于进一步深化军民鱼水深情、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对于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民共建新农村是双拥工作的深化拓展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力量源泉。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双拥工作的目的是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军政军民凝聚力。军民共建新农村,坚持了双拥工作的宗旨,找到了地方发展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国防动员建设水平,更有效地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是双拥工作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二)军民共建新农村是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具体实践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指导方针,对于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国防动员要求,适应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双重需要,统筹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有利于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键领域,在加强国防力量建设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军民共建新农村是强边固防的现实需要 推进边境地区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边境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强边固防的重大政治任务。吉林省拥有中俄、中朝1400多公里的边境线,涉及10个边境县(市)、39个边境乡镇、177个边境村,处于国家重点战略方向。随着近些年来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我省东部边境作为东北亚军事热点的前沿地区和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边情社情复杂,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由于区位和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边境地区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较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低。边境地区军民共建新农村,不仅可以促进边疆地区繁荣稳定,为强边固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而且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和宣传我们的成就,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巩固睦邻友好、和平发展的政治局面。

(四)军民共建新农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把军民共建的着力点放在农村,抓住了关系全省发展大局的关键领域,选准了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军民共建新农村,有利于集中军地双方资源,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准确把握军民共建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军民共建新农村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边防牵引、内地跟进,试点先行、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和强边固防为重点,以部队参建、援建、帮建为途径,进一步统筹和整合军政军民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和强基富民兴边的强大合力。

(一)把发展产业作为军民共建的首要任务 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根本支撑。军民共建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产业发展起来,以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帮助乡村因地制宜地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选好产业发展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农业富村、工业强村、商贸兴村的典型。特别要针对一些地方有资源无项目、有产品无市场的问题,充分发挥部队联系广泛、人员五湖四海的优势,帮助农民谋划项目、寻找投资、开拓市场。要动员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一批以民兵为主体的示范园、示范户、示范点和产业基地,在发展农村产业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军民共建的核心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民生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有65%来自于农业,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仅相当于发达地区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就业渠道狭窄,收入来源单一。要结合实施“富民工程”,引导农民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开辟农村致富新领域。要在农村积极推广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要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民兵预备役部队教育培训内容,大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拓展农民农业外部的增收渠道。要着眼于经武技能双增长、双促进,加大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创业培训和扶持力度,逐步把他们培育成致富的领头雁、创业的带头人,并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军民共建的关键环节 缩小城乡间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城乡差距更多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上。在军民共建新农村中,必须更加关注和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要按照“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把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谋划重大项目特别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既立足备战需要,又兼顾农村建设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共享。要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基础设施等环境建设又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的实际,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的群体优势,成建制地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铺路架桥、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建设活动,努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

(四)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军民共建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要

有新风尚,新农民要有新风貌。当前,在一些村屯和农民中,文化缺失、信仰缺位、教育缺乏的问题比较严重,封建迷信和宗教渗透现象比较突出,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十分紧迫。要在对农民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青年民兵之家贴近农民、寓教于乐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法律教育和文化活动。要把国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边防文化长廊建设,用边关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抵制非法宗教的渗透和敌对势力的影响。要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广泛开展“弘扬主旋律、争做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标兵,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思想道德的表率。

(五)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军民共建的根本保障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近年来,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党员干部队伍老化、党员外流严重,覆盖面不广、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三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发挥部队的政治优势,深入开展村连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选派部队优秀党员干部到边境乡(镇)村党组织兼职,当好不在编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要积极推荐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和民兵预备役骨干充实村支两委,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能力和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六)把维稳固边作为军民共建的战略重点 强边固防既是部队建设的使命任务,也是边境地区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责任。要进一步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形成联防联治、管边控边的强大合力。要大力加强边防民兵组织建设,在边境乡镇组建边防民兵应急分队,在边境管理重点部位建立民兵哨,配合边防部队执行协勤联防任务,打造加强边境管控的拳头力量。要加强边境地区的国防教育宣传和思想文化建设,教育群众自觉抵制境内外非法宗教和敌对势力的拉拢、腐蚀和策反,主动投入到协助部队维护边境稳定、巩固边防安全的伟大事业中来,共筑军民共建共防的稳固防线。

三、加强领导,切实把军民共建新农村工作落到实处

人民军队和预备役部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部队建设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这支有生力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协调配合,积极创造造环境条件,以扎扎实实的措施确保人民军队和预备役部队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一)切实将军民共建新农村作为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 军地各级党委和领导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民兵预备役部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党委议军会的重要日程。要把共建工作纳入领导职责和政绩考评,作为开展党管武装“五好”评选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双拥模范城(县)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军民共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把各级军事机关的领导同志吸收到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中来,在制定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科学安排和利用好军队和预备役部队,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帮扶力量。要认真解决军队和预备役部队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进一步健全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 按照省里分工,省军区联系8个边境县(市),具体负责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帮扶,省直32个部门和大专院校会同省军区一起做好帮扶工作,全省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全面参与支持地方新农村建设。这个军地共建的模式要继续坚持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强化、巩固和完善。边境地区党委、政府要主动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特别是在编制建设规划、谋划重大项目、开展大型活动等方面,要主动向省军区汇报,赢得支持。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协调,组织各地与省军区搞好对接。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要积极配合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帮扶责任,强化帮扶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切实形成边境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进一步健全军民共建支持政策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军民共建新农村的政策意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本级本部门的相关政策,努力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内外配合、运转灵活的军民共建新农村的长效机制。要突出抓好政策的协调落实。各地要积极主动协调,省军区和省直帮扶部门、大专院校要做好组织推动,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边境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及时发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建立和完善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政策体系。要突出解决好投人问题。各地要从新农村建设大局出发,在财政上给予重点倾斜,保证军民共建的工作经费和建设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