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9:17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1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图1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根据招聘网站2016年12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人才需求为例,截至2016年下半年,it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人才缺口将近7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6万人、3万人和2.5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实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作者:郑海清廖大强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晓,胡成松.面向云计算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2

【关键词】云计算;协作教学;结合;可行性;策略

在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模式也不断在实现着改革创新。协作教学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为其更加注重引入云计算模式,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的功用和价值是巨大的。在教学实践中,将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在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在教育中推广的背景下也是可行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协作,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和习惯能够得到培养,师生之间在协作交流中,情感得到培养。在师生协作学习中,学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适应信息技术环境需要,积极实现云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的结合,在云计算机环境下,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其现实意义是突出的。

一、对云计算、协作教学的认识

云计算是一种便捷,快速,高效的网络服务,云计算服务的实现是通过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实现的,这种服务能够超于本地计算机和远程服务器的制约,是一种实用、高效的新型的网络服务方式。云计算能够把多个成本较低的计算实体进行整合,整合成具有强大计算机能力的网络体系,这种体系所提供的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是强大的。另外,云服务可以提供与it行业的服务,提供关于软件开发和互联网相关内容的服务,还能够提供一些其他类型的服务,其服务范围和功能是强大的。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在教学方式、体系已经实现现代化的背景下,可以利用云服务进行辅助教学,这将有效丰富教育资源,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促进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容可以实现,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云计算应用于教学的功用与价值是强大的。

协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小组或者是团队的形成完成学习任务的。协作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云计算环境下开展协作教学,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教学行为进行协作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协作教学环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开展协作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以云计算协作学习方式突出传统教学限制,对传统课堂教育进行延伸和超越。在云计算协作教育新环境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给是基于云计算辅助平台的协作教学方向。以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育,其优势是很多的。这种结合可以有效节约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可以为教学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储存资源,并且这种资源是庞大的。可以有效减低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的技术门槛。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平台的应用,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开展任务驱动协作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真正在云计算协作学习模式下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创新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更为轻松自由,学生能够有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探究能力。云平台使用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都能得到拓展,在课下学生也能有效地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协作交流、开展学习互动,可以与教师一起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互动。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学生能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时间上的不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因此,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优势多多,值得探究。

二、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一)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结合的背景

以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进行分析,我们研究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的背景。对于大三参加设计竞赛的学生而言,他们要参加这个比赛就需要参加几个月的培训活动,然后,才能参加设计大赛。虽然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对于学而言,时间依然是很紧张的。任务量很重,而课堂训练的时间是有效的。如果单纯借助教师课堂授课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很难有效参与实践,学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学生的参与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很难真正地内化为能力,学生的实践经验很难得到有效的积累并传承,这对于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及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单凭课堂传统培训方式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的,但如果可以实现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的结合,搭建起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协作学习新模式,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就可以清除掉,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师生之间展开无障碍的交流。这样,可以保障学生的充足的学习实践时间,同时学生所掌握的培训资料和实践经验也可以得到持续的积累,这对于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胜利,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已具备构建的基础

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目前已经有了基础。当前,广泛应用的云计算平台式是百会数字服务网,这个服务网为云计算与协作教学的结合提供了网络平台基础。另外,当前的建构主义,协作学习,教学设计等教学理论已经得到教育界都重视,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这也为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先进的理论加上云计算搭建的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平台的创设,为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持。百会网作为中国领先的软件服务平台,其提供的云服务和在线应用软件,能够为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学校不需要安装客户软件就可以使用这种网络服务平台,助推教育发展。百会数字服务网为大学生参加大赛培训提供有效的网络支持,有效满足学生的大赛培训需要。在百会网中有很多云服务平台,比如,百会日历、百会论坛、百会办公系统等等,能够满足协作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的条件已经成熟

充分利用百会平台的各项功能,能够实现云计算辅助教学与协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百会平台搭建起使用方便快捷,互动协作功能优越的富有创新性的协作教学新模式的条件已经成熟。基于云计算的创新协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百会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教学资源整合平台和教学过程管理平台。这三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经建立起来,这种协作模型面临的三大群体是教师,学生和第三方。教师,学生群体我们不作分析,这里就第三方进行研究。第三方可以是学校,培训机构或者是学生家长等等,云计算平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结合构建新的服务模式能够将教师,学生及第三方的需求集中起来,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根据不同主体的要求,通过网络平台为他们提供服务。云计算和协作教学的结合能够对各种资源服务和系统功能进行整合,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管理平台,借助相关资源开展协作学习。另外,教学过程管理平台还可以对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使协作学习过程功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协作学习的成效。

在百会网平台中,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在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服务平台又百会日历、百会维基、百会论坛、百会办公系统等等,这几项云服务在教学中应用的频率最高,发挥的价值最大。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百会日历平台,对相关教育内培训计划,培训主要内容进行展示,使学生明确培训目标,日常安排等等相关学习培训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百会维基的网站平台,与学生就培训内容,新的体验,培训问题等在平台上实现在线交流,另外,通过百会维基还可以实现文件创建,文件编辑,分享文档和知识等等,可以开展相关方面的协作。另外,教师通过百会维基平台,可以设置虚拟课堂,通过这种虚拟课堂,学生可以进行学习交流互动,可以开展在线实验,师生可以就实验情况进行交流互动,百会维基的在线交流功能较强,这对于实现教育的交互性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教师通过百会论坛平台,可以分组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在这种分组交流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并与教师或者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实现交互教学的目的。而百会文件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存储。利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储存,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创设虚拟的学习社区,在社区中师生有效开展资源信息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而借助百会办公系统,学生可以自己的信息数据进行在线编辑,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通信,可以在群组间开展讨论活动,可以通过连接博客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实现各种知识信息的整合,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服务,通过百会办公系统可以有效满足协作教学的需要。而在百会网络服务中,还有一个百会blog,通过百会blog,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可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师生之间可以对成果进行评价等等,这是一个平台的辅助系统,能够为协作学习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持。

三、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我们仍然以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分析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相结合构建的新型协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培训教学中,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需要借助百会平台实现这种结合,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有效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都需要先在百会网上进行注册,成为其用户,这样,才能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开展培训学习活动。用户注册成功后,教师需要创建培训学习活动内容,项目,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分组,把学生安排到计算机设计大赛小组中去。教师要能够在平台上,把培训计划,培训资料,培训内容进设置,使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账号登录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学习。在学生登录账号后,就可以分享到教师上传的相关学习培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到百会日历平台中去,对相关培训计划进行了解,了解各课程在时间上的具体安排,了解每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方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情况,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安排。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与协作教学结合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教学资源整合工作

教师和学生在注册为百会网的用户后,就可以将自己的需求的资源和一些服务信息提交给百会终端,百会终端更加相关要求,对相关资源进行搜集整合,并能够把整合的信息资源,部署在云服务端上,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为教学培训提供资源服务。

百会系统模型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云服务的部署,通过访问接口获取师生需求信息。师生想要获取云服务中的相关信息数据资源时,只需要能够进行身份确认,就可以通过云服务根据需要分类查找自己需要的数据信息资源。另外,也通过这种云平台,师生可以上传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共建。

在云平台上,师生共同努力,可以对教学资源库进行不断完善与丰富,通过云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实现对资源的利用。另外,任何相关教师或者是企业等第三方,也可以将相关资料和参赛信息等上传到百会云计算服务平台上,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拓展免费空间存储的信息量,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作为学生方,就可以在身份确认之后,根据需要享受平台提供的服务,可以利用平台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共建可以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做好教学过程管理整合工作

借助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借助云计算平台对整个教学过程管理进行整合,要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的有效整合,需要研究教师,学生及第三方参与方式,对相关科目进行设置,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对整个参赛过程进行设计等等。

在教学过程管理整合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训教师要引导加入平台中的群组中,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环境,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在完成登录之后,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分工完成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学习。组内成员,对学习情况,实验内容,解决方案进行整合总结,形成阶段性学习成果。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并把成果放在百会blog上,通过评价保障学生能够紧扣主题,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各小组之间需要开展交流互动,对知识进行整合,并开展相应的考核总结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调整学习策略,完善自己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和水平。

参考文献: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3

【关键词】网络专业专业课调整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05-03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相关计算机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收高职生。近年来该专业从学校的重点专业降为一般专业,招生人数持续下滑,存在着课程体系设置不能紧跟时展、不能彰显专业特色、缺乏双师技能型人才等问题,专业发展处于瓶颈阶段。下面从影响专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通常本专业的导读是放到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进行的,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办学特点、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专业学习要求及就业前景等信息。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就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属于全校性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是以就业规划、个人简历书写、面试技巧等内容为主。而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前景和规划则没有针对性指导,特别是到了三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后,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再进行专业化的、以行业发展为基础的针对性辅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纪律。

(二)专业课程设置滞后

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近几年都没有改变,而市场上所需的互联网+、云计算机、物联网等方面的用人需求,没有及时体现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办学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多年的课程体系一直没有变化,没有跟上当前技术发展的进度。图1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

虽然后来也加入了某些网络安全和云计算机的内容。但整体的符合当前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结构没有形成。

(三)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专业的教师队伍面临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普遍会采用通过进修培训或到企业半脱产式的挂职锻炼的方式,几年的发展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老师去培训目的性不强,有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培训内容和自己的研究专长不符或者是培训的内容本身实践性不强。一个专业的发展,师资结构要合理配置,需要不断更新教师队伍,新技术的实践需要青年教师,高职称的教师更多是在理论与经验上的指导,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这样的技术发展快速的专业。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双赢”模式,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挥行指委的指导作用,密切高职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使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2016年统计的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数据(见表1)表明,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校企合作没有铺开,学校走不出去,企业不能融入,深入合作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创新思路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云计算机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措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云计算、大数据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据工信部统计预测,未来3年将是我国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相对集中的时期,每年将呈现数十万的产业人才缺口,届时人才缺口将超过数百万。因此,针对我校网络专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云计算”专业群发展的概念,建设以实现云计算技术要求的课程结构基础,涉及云计算机中的pasS、iasS、SasS三个技术层次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提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双方功能需求和资源相互融合的创新思路,以构建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

三、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将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在于技术知识的转变升级,还应注重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专业发展的内涵建设更要突显校企双方需求和资源互利互助,依托行业,以岗导学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长效化

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即入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首先上好第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主要以介绍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简单认识专业框架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及专业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感。这个阶段的课程在学生刚入学时开设最佳,同时授课形式上要做出改变。可以开展由专业负责人主持的新生专业教育讲座,专业教育应包含两环节,一是专业介绍,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实训室、主要就业面向的岗位群、专业学习要求、安全教育等方面来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的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同时基本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教学计划、主要课程、专业学习中的一些特殊要求、未来的就业方向等。二是邀请在校学长介绍专业学习经验和对专业的认识。主要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中要注意的事项,对专业的认同和对学校、学院的感受。也可邀请相关企业和行业的佼佼者,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

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课程安排上要改变固定在某个学期开设的模式,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相关课程,并分散到每个学期进行短期授课,内容包括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熟悉企业的用人需求方式、工作方式等,包括行业企业内的沟通能力培养、抗压能力训练等。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第一至第五学期都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门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面向云计算的课程体系规划

云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和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主要的云应用。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掌握云计算技术基础理论、云计算平台规划设计、云平台搭建、虚拟桌面、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存储等多种云应用部署、运维和开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改革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以实践技能为培养本位,注重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并更多地要重点凸显实践能力这个中心。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在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企业真实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

新增云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紧跟时展步伐,学生所学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是目前毕业生就业率低,不能到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中就业的主要因素。要想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接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邀请相关的企业或是行业专家一同讨论,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需求,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也应该根据企业需求订制,以企业真实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表2为新增云课程列表。

新增云课程实训课时比重。本专业原有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比例仍然显得过高,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引入云技术课程更需要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大实训课课时量。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减少理论课时量,更多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应该开设更多的技能实训课程或者教学做一体课程,参考企业员工培训中项目驱动的形式,给学生逐级派发任务单,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三)面向云计算机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培养。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半脱产或全脱产挂职锻炼,每年选送新入职的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了解云计算机技术目前的生产、技术等现状及发展趋势,将老师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技能人才。

专业老师的引进。如何解决云计算专业“双师型”师资短缺的问题,一是提高课酬,聘请更多相关企业的兼职人员到学校任教。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委培单位和it培训机构的资源,聘请企业培训讲师或者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师;二是从周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聘请计算机行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聘请区内外知名高职院校或(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06页)研究所的“双师型”杰出专家为客座教授,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强有力地支持专业转型与发展。

近年学院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机,在重视民族化和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前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转型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后期我们将着重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云计算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培养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要求的有一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胜.基于项目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13(3)

[2]朱景锋.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01)

[3]曹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12(25)

[4]李丽,王艳阁.“项目驱动”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及实践――调查分析报告[J].电子商务,2010(7)

[5]戴微微,王大明.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5)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改课题“面向能力培养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2014JGB388);广西区教改课题“五年一贯制高职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2013JGa412)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4

在“云计算”计算技术的应用下,可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别有不同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发挥着各自的不同功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培训管理。在培训管理中,主要对企业的员工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一些考取证书的培训等等。这些培训在云计算技术下,能够对每个员工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费用和地点等等,都会建立不同的培训档案,并且加以保存。2.员工信息管理。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下,企业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更加有效地对企业中的所有员工进行更好地管理。这一模块为员工信息管理。在员工信息管理当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进行人员查找,员工信息内容记录得比较详细,包括员工自身的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毕业院校以及工作经历等等,云计算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人员管理的效率。3.人员考勤管理。这一模块中,对员工们在日常工作当中的考勤以及加班信息,都有非常明确的记录。人员考勤管理,可以从另一方面来促进员工们对待工作的热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4.员工档案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比起来,云计算技术下的员工档案管理,能够更加明确地为企业提供便利,方便企业对入职员工和离职员工进行系统性的管理,使企业对以往的员工有更加清晰的了解。5.绩效评估管理。在云计算当中创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可以对所有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评估,根据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来建立不同员工的绩效考核表,使企业能够更加明了地对员工们的绩效进行管理。6.合同管理。在合同管理的模块当中,企业可以对所有员工们的合同信息进行修改和查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便于为企业进行合同的保存提供一定的依据。主要由相关负责人员,将员工的合同信息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录入,方便后期查询。7.员工薪资福利的管理。对员工进行薪资福利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企业可以在云计算技术下,对员工们的不同薪资类型进行统一管理,还能够方便地对薪资内容进行查询修改等等。8.系统管理。在这一模块当中,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所有员工们进行管理,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等,都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同时,在该系统中,还必须要及时地对各种数据进行备份,为数据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以免出现意外使数据丢失。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在最初诞生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数据的计算,仅仅是简单地对员工们的工资薪金进行记录。在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采集,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主要以管理为核心的工作内容,借助各种丰富的专业技术,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给企业进行某些重要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在现阶段,市场的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使得企业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系统管理的功能不够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够使企业成长得更加成熟,从而使其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5

“云计算”是建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的技术,它是由一组分布式计算机建立的平台--是由一群普通的服务器建立起的超级计算平台。

可是当大家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时,很多人都是“云里雾里”,这是因为名字的误导。其实这里的概念并不难理解,就是把电脑上的软件以租赁和共享的形式放在一个计算机群的平台上让人使用罢了。具体如何操作,我们可以看看Google是怎样使用的:如果你是一位Google员工的话,你电脑上的数据和软件,像图片,视频,ppt,和邮件等,都是存放在Google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上,那么作为员工办公的话,可以在家、网吧、或者使用手机上网连接到这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上。如果员工的电脑中毒或者宕机,都对这些资料无损害。Google的员工有大量不同的互联网应用软件需要运行,也包括其核心搜索引擎运算,因此个人终端的机器能力是有限的。恰恰“云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把终端运算功能转移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去,个人终端只是成为一个操作界面。这就是“云计算”使用的一个基本性质。

众所周知,网络和资讯爆炸性的发展,使大量的数据和大量的计算机操作已经超过了单个电脑或者终端所能够承受的压力。Google发展和使用“云计算”具有前瞻代表性。有人用“电力经济”举出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的工厂都是有自己的发电机,但当规模越来越大时,自己发电机就需要扩容,而且成本很高,而有了发电厂和电网,问题就解决了。所有电力集中在电厂发电,通过电网传输到各个工厂。这和我们现在利用互联网来使用“云计算”是一个道理。

由于这种计算能力的转移,可以消除应用软件对终端的依赖。不论是window的pC、苹果电脑、手机、或者黑莓(Blackberry),只要有网络,都能够使用托管在“云计算”上的软件。这种电脑能力的使用方式和技术结构,也相应地让“云计算”平台拥有者创建新的商业模式。

2、“云计算”的发展

近几年,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增长,很多互联网相关企业看到了这种计算机组合的前瞻性,纷纷拿出各自在“云计算”上的产品研究,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互联网公司有像amazon的“elasticComputeCloud(eC2)”,Google的“Googleapps”,Yahoo和印度tata下属CRL公司建立的“超级云计算中心”。另外,为企业服务的it公司,有像iBm的“BlueCloud”,RedhatLinux和amazonwebServices合作的“enterpriseLinuxintheCloud”。这些公司在“云计算”上的投入说明了他们对未来互联网持续爆发性增长的预测和期待。这些“云计算”应用和最近一些it企业比如微软和iBm提倡的SaaS(软件即服务)或者UtilityComputing是一个思路。传统意义的软件是卖LicenseFee,每个使用这些软件服务或者服务器群都是孤岛。因为互联网的连通性,软件就可以架在一个公用的计算平台上,以租赁或者承包方式来让个人或者企业使用。这个好处是节省大家在it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同时也可以加强互相间的协调工作条件。

可以说,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企业都会和互联网挂钩,那么从互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和所需要的计算将呈非线性增长,从it投入的角度来看,应付这些增长是非常困难的,从Google在“云计算”上的深入发展便知,即使像Google这样能赚钱的企业也无法承受它要为自己提供搜索所需的硬件投入。因为现在Google每天接受超过2亿的搜索需求,平均每秒要计算2300多个搜索请求,检索的数据已经是数十忆,未来的数据只有更多,而不会更少。于是Google把大量普通的服务器集成一个群,放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这些服务器上跑的都是Google自己的应用,他们能够提供大量的计算需求,这是因为Google使用了一个叫“mapReduce”的软件,它把一个task拆分成千百个小块,然后分布到“云计算”的服务器群中。计算完毕后,mapReduce把这些小块汇总,拼成已经计算完毕的task。因此,如果一群普通的电脑服务器能够帮助完成以前是超级电脑所做的事情,那么超级计算就可以普及到更多的应用里,所以Google把它的这些计算能力应用到Googleapps上,互联网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Google模式的word或者excel。

可以想象,微软收购雅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实现其在“云计算”上的一部分战略。微软想到如何未来互联网用户都使用“云计算”上的应用,那么微软在卖License的专利上就会受到威胁。Yahoo有强大的网页访问者和互联网营销渠道,未来微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云计算”的支撑来发行其office软件或者CRm等其他企业软件。的确,Google在其“云计算”上运营的Googleapps大受欢迎,其中协调工作的能力已经发挥到一个新的里程。“云计算”在这里成为不可少的关键基础支持。有人笑称说未来世界只有5台电脑或者5朵“云”,它们分别是:Google,Yahoo,iBm,微软和amazon。虽然是笑话,但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人们对未来互联网和计算机发展的预测。

3、云计算在企业it和创新产业的应用

在2006年冬的一天,iBmCeoSamuelpalmisano探访Google园区,与Google的CeoericSchumit、几个iBm员工和数名Google技术人员共进午餐,结果他们热烈地在白板上讨论起“云计算”。接下来的故事是iBm与Google在6所顶级的美国高校设立“云计算中心”。其中有mit,Caneige-mellon,Stanford,和Berkeley等电脑专业特别强的学校。没过多久,iBm了一个基于GooglemapReduce专门为企业用户而设计的“蓝云”(BlueCloud)。

2008年2月,在软通动力的帮助下,iBm成功将第一个“云计算”中心设立在无锡科教产业园。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云计算中心”,一个由国内政府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云计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准备商业化运营的“云计算”中心。其核心是推动无锡成为一个外包和it产业的龙头,提供一个有经济效益和实用的it支撑体系,比如一个公司在科教产业园成立后,它部分的软件和硬件应该可以通过“云计算”中心来使用,这样它在自己it基础资产上的投入便大大减少。因为某些软件的执照费非常昂贵,如果大家能够共享,分摊执照费用,成本就会很低。

由于“云计算”改变了运算能力和软件使用的模式,也吸引了一些其他it企业。比如,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CRm和eRp软件的提供商,他们发现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他们的对象是千千万万的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的it投入有限,最有效的方式,是让他们租用这些软件供应商的产品。比如说,用友公司就可以把他们的财务软件放到“云计算”平台上来,让那些不愿意直接购买License的企业来租用。美国著名的CRm软件公司,Salesforce.省略,每次登录收5美金,而无限使用的费用是每月50美金。

“云计算”特别合适有密集计算需求的产业。大学里的科研是一方面,比如前面提到的美国那几所高校就是因为看重这种低成本的超级计算平台才积极参与到“云计算”的计划中来。一些企业研究院也是如此,比如三维仿真科技,就有大量的数据运算,这些超级计算都能够在比较低廉的“云计算”中实现。

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动漫产业。所有三维动漫影片或者游戏设计等后期制作都需要使用所谓的“渲染软件”。这种软件一是非常昂贵,二是需要许多CpU来支持运算。如果“渲染软件”能够托管在“云计算”上的话,那么一方面“云”的分布计算发挥了作用,另外因为License可以租赁,许多中小制作公司就可以参与这些高端的后期制作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贵的Licensefee。

在it人员培训中,“云计算”也可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云计算”坐落的无锡就有很多生产企业,他们的产品设计管理(pDm)和产品生命管理(pLm)是关键领域,他们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人才,要做人才培训,就必须有像“云计算”运算能力的平台来承载相关的CaD/Cam绘图、集成电路、工业设计等软件。因为有网络连接,培训可以在任何地方举行。因为是“租赁”的性质,这个平台也可以是多家企业同一段时间来使用。

4、创建it外包的生态环境

通过“云计算”的基础平台,我们能够建立软件租赁、开发、超级计算和培训等多种应用。如果把这些应用串联起来,就可以创建一个生态环境(ecosystem)。这对于一个产业里的企业和用户,还有“云计算”平台的运营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比如,假设我们承接了美国最大的游戏制作公司美国艺电(electronicartsea)在中国的Qa测试工作,那么我们可以同时把“渲染软件”、macromedia的“Flash”、Salesforce.省略为艺电建立的以租赁形式使用的招聘系统)等ea所需要的应用都搭建在“云计算”上,然后艺电公司就可以就近建立培训课室。这样除了Qa的测试工作外,后期制作、培训和他们公司在国内使用的招聘和发行管理软件都能够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下运行起来。这样“云计算”就成了一个真正平台,把一个产业的价值链串联起来。

想象的空间是无止境的,像这样的例子,也可以在其他产业或者外包服务里建立起来。关键是“云计算”平台上的服务能够真正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5、风险和it的乌托邦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6

一、认识云计算

“云计算”最早被大范围传播是在2006年。2006年8月,在圣何塞举办的SeS(搜索引擎战略)大会上,谷歌Ceo施密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了“云计算”,自此之后各种有关云计算的概念层出不穷,在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下一夜成名。而实际上云计算本身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都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演进。

随着互联网、移动应用的普及,以及各种智能终端的使用,互联网服务面对的客户越来越多,后台程序开始难以承载激增的大规模计算和存储需求,所以需要一种技术来解决各种系统压力,云计算就是用来解决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大用户”“大数据”“大系统”的问题。

云计算服务模式为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就是在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程序运行平台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二、云计算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1.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对云计算非常重视,作为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2010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入我国今后大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定为未来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云计算已经被纳入其中,《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再一次明确中国政府对云计算产业的肯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发展云计算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随着国家对云计算的大力投入与发展,云计算预计在未来10年以内都会成为中国it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内容,并且持续处于稳定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对云计算的大力投入与发展,云计算预计在未来10年以内都会成为中国it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内容,并且持续处于稳定发展的趋势。

2.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各国对云计算的大力投入,以及it行业内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整个it产业公司均在进行云计算的产业整合,云计算产业在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

据iDC预测,2014年之后,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著名计算机工程专家李德毅院士认为,云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速度将是目前it产业的7倍,将达到接近1万亿的市场规模。信息领域几乎所有知名跨国公司竞相推出自己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谷歌、微软、iBm、雅虎和亚马逊五大公司,把“云计算”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并投巨资建设大规模“云计算”中心,以建设服务于全球信息存储与计算服务市场。

近年来,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已经从概念探讨逐步向更为务实的云服务落地阶段发展,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2015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02.5亿元。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云计算上下游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

作为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公有云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未来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公有云安全性、可靠性将进一步为企业所认可;同时其特有的灵活配置、低成本、无需一次性大额投资等优势将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采用公有云,这都将使得其渗透率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21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570.3亿元。

据《网络世界》权威调查数据,2014年度中国企业云计算技术应用现状及需求调查中,有20%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云计算系统建设,45%左右已经正在进行云计算系统的规划,正准备建设。国内的各it企业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首先推出了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it运营商也在2012年~2014推出了通讯服务云平台。在传统it生产厂商中,华为于2013年推出了FusionCloud云计算平台,H3C公司也于2014推出了H3Cloud云管理平台系统,浪潮公司推出了云海oS系统,中科曙光推出Sugon云计算构架。其它各it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产品或者服务。

在广东省市场中,近两年也相继建成了广州市政务云平台、深圳超算中心、广东省政务云平台、东莞市政务云平台等。在教育行业的华商职业技术学院、白云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教育单位也已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混合云计算平台。整体上而言,国内和广东省整个it产业链,均在进行云计算的建设和规划,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期,预计5年以内会有持续性的高速发展与建设。

3.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

根据目前信息技术行业情况,在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云计算技术人员属于比较“前沿”的行业,未来会逐步成为“密集”型行业,因此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很高。根据第三方机构分析,2014年珠三角在相关技术方面的人员年需求约为2000人左右,到2016年相关需求量将达万人左右/年。在国内各大招聘网站上,也可以反映市场对云计算和虚拟化人才的需求与缺口。

现阶段云计算和虚拟化人才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但由于云计算技术属于前沿信息技术,技术较为复杂,学校现有专业无法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市场供需存在根本性矛盾,云计算技术专业的开设,可进一步填补中职学校云计算实践教学的空白,实现“产学对接”。

三、中职学校开设云计算专业的现有基础

中职学校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云计算专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办学优势。

1.有一定的经费保障

在云计算产业方面国家有明确的政策支持,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直线上升,快速有效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云计算人才,是教育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此类高新专业比较容易申请相应的专业建设经费。

2.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专业优势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的课程体系、成熟的教学实训模式,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这一切都为中职学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专业、培养云计算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师资保障

中职学校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普遍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非常高,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经常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和企业实践,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有丰富的专业实践和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

4.成熟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巨大的人才缺口成了一种商机,所以很多针对教育产业的企业都开发了云计算实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且不少方案都已经在高校实施,经过不断的调试和优化,已经趋于成熟。中职学校只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小幅调整就可以完全满足需求。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7

职业教育是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群,重在技能培养的终身教育。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各尽所能、各获所需的掌握职业技能,获得谋生的本领,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就业为目标,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企业提供“知识切实、技能精熟、人格完整”的受欢迎人才;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人才的供需情况,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备的实训基地,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让“学校教师下企业,企业名师进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综合业务能力。

(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分布:由于职业教育办学经费获取渠道有限,大部分职业院校面临着设备陈旧、实训基地匮乏、教师队伍单一等问题,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明显分布不均。2.教学资源更新: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教学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需投入更多的教学成本对传统的教学环境进行更新,但现有人、物、财等方面的资源还无法跟上其更新换代的步伐。3.教学资源共享:要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配套硬件设施及系统软件来支持。虽然近些年的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但这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仅限于具备软硬件环境的职业院校。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及成本高、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导致了全国各地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重复投入,并拉大了各区域教学质量的差距。

二、构建基于“云计算”的职业教育平台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职业教育在发展的道路上障碍重重。“云计算”的出现为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契机。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平台和计算机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十分类似,它们都是整合有效资源为用户提供需求服务,提高各自领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将资源按不同类别、等级构建动态资源库的同时,实现动态调度部署,平衡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运用“云计算”三项服务构建能提供硬件服务、平台服务及软件服务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模型(见图1-1),其中的iaaS(基础设施服务)能降低硬件资源的投入和更新成本,提高其利用率,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能减少软件成本投入及维护。如何将“云计算”运用于职业课程教学体系及实训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手段。

(一)构建“职业课程教学云”

1.构建“教学群”:依托系统平台,以专职教师为中心点,组建学生、企业技师、职教专家的“教学群”。他们可共同参与教学课程开发、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教学评价等。2.构建“学习群”:按职业教育实施具体教学规划的资源需求,创建工学结合的课程包,形成基于平台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按需获取必要的理论知识资源,并以完成作业、任务单的方式,反馈学习效果。3.构建“资源池”:教学实施后,产生的结果来源于多个层面,它包含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课程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成果以及企业技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产生专业技能培养及职业道德养成的成果。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流平台,聚集不同层面的教学信息,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池”。基于“云计算”的教学实施使高职课程教学资源不再是单一静态的学习资源,而是由“教师团队、学生团队、企业技师团队”共同组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教学平台。

(二)构建职业教育“实训云”

完备的实训环境是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基本前提。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实战项目相当匮乏、培训资源不足、资源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区域差异上。“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能帮助解决区域差异问题,构建“实训云”。职业教育“实训云”能为受训者提供实训平台、实训资源、实训过程的服务。在受训者开展实训活动中的实训环境、操作平台、模拟场景、结果评价等均能按需供给、自助服务。“实训云”拥有无限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衍生性,避免职业教育体系中相同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省教育经费。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除了解决校内实训教学的区域差异,还能让企业参与其中进行远程实训指导,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拓宽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空间,实现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和企业在人才储备方面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实训云”除了对在校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还可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让在职人员也可通过这个平台学习新技术、进行专业的职业训练。该平台的架构,理论上借鉴“分布式动态负载平衡算法”的思想,对任务管理机制、任务排队机制、任务执行机制和执行结构进行分析设计(见图1-2)。

三、“云计算”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变革

(一)学习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学习模式以课堂学习、自习为主,所获取的知识会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种学习的文献资料基本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虚拟现实的交互等,构建了基于云教育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使感知、交互、语言处理逐步实现远程FacetoFace的体验。学习者能通过远程方式在线互动学习,获取知识。这种渠道不再局限老师、课堂、图书馆,而是按学习者自己的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

(二)教学模式的变化

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在现在这个多元素充斥学习者视觉、听觉的年代,要想吸引学习者,没有生动有趣、持续创新的教学资源,很难使教育最大程度的创造其价值,彰显其生命力。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一些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十分盛行,这让更多的求知者通过这些平台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随时随地都能按需学习的机会。这时的教师不再是唯一传授知识的人,而更多体现其引导求知者获取知识学习的协助功能。由此可见,现代教育的主流即“开发、聚集、共享”。

(三)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8

【关键词】云计算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经济正改变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新的信息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云计算的日益普及。云计算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并且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或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云计算的普及使企业的会计工作在从传统方式升级到信息化方式以后,再次跃上了新的变革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理论及实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企业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自由决策空间。受自身素质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不能严格地执行国家的财会法规、规章和制度,导致会计行为的扭曲,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误导信息的使用者,损害国家利益。这些问题的泛滥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会计诚信的质疑。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迫切。

一加强领导,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自1979年开始会计电算化研究以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全体从业人员的认识提高及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分不开。为适应云计算时代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应该把会计信息化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云计算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以及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适时的信息。为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及单位领导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和支持。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开放互动的系统,系统的安全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了“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全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会计人员不再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也是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因此,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云计算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所谓继续教育,是指对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的,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培训和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上,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更新。要具有较强的时局洞悉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上,应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并且要进行定期考核,使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手段上,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手段,使会计人员的终身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五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来实现的,离开了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会计职业道德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会计行为,其具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之间与社会(会计中介机构和监督机构)对会计行为所作的评价。即对合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支持或表彰;对不道德的会计行为,依据情节不同给予批评、谴责、处罚,直至追究行政刑事责任。二是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即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活动经常进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自我检查鉴定。通过经常的自省可以更加自觉地去恶从善,自觉地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工作中,应当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教育与奖惩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运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手段,培养文明行为,抑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六改革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中专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应该深化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一是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系机制。设定合理的会计教育目标,培养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二是梳理会计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应该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层次分明,系统全面。三中完善课程设置。会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覆盖常规知识、云计算技术知识、商务知识及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四是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五是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可通过在实验室封闭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与会计职业界业已建立的联系机制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业界实习。

总之,云计算将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样的变革意味着会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旧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准备,开创未来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路正国、毛毳.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信息科技,2012(11)

[2]王社敏.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2)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9

[关键词]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26-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5

一、引言

计算机类课程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不易自学,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遇到困难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学生逃课率高,并形成恶性循环。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实用性等特征。学生难以靠听讲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会开发一个真实的软件,而是在“动手做”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软件开发的思想。传统计算机类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用”脱节,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积极性低。计算机类课程本身的特征形成了课堂理论讲解越多、学生整体收获越少的怪圈。诸多学者提出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强化实验、实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而“翻转课堂”是有效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是技术工具与教学的结合,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资源。

二、“翻转课堂”、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翻转课堂”的应用与研究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一种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即“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知识内化,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完成知识内化”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将常规课堂讲授的部分制作成教学视频,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在家中观看、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增加师生互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成为导师: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混合;缺席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内容永久保存;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并获得个性化教育。美国学者maureenLaKe,Glennplattandmichaeltreglia最早在教授《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翻转教学模式,但没有明确提出“翻转课堂”这一概念。2007年,美国卡罗拉多州伍德兰高中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发现用这种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模式好得多,两位老师的实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后,这一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快速推广。2011年,SalmanKhan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大会上做了《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演讲报告,阐释了“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并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2011年,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实施“翻转课堂”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翻转课堂”实践的一面旗帜。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增多,曾贞(2012)探讨了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张金磊、王颖等(2012)在对国外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模型;朱莎、宋化民(2012)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应用;马秀麟、赵国庆(2013)对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课堂讨论对知识内化有帮助,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公开课具有潜在优势;张金磊、张宝辉(2013)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模式;钟晓流(2013)构建了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并给出了实施的要点。目前,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育,在普通高校尤其是针对某一专业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较少。

2.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2009年,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Computingassistedinstructions,CCai)概念,即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云计算”可以应用于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云计算辅助教学具有一切皆服务(everythingasaservice)、事事可在线(everythingonline)、更快更方便(everythingeasyandquick)、更加个性化(everythingpersonal)等特征。云计算的廉价和方便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2012年4月,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厦门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举行共建“云计算教学实训基地”签约仪式,开创了我国云计算实训教学的先河。2012年3月,聚奎中学构建了“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成为江津云计算产业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典型范例,但只是互联网功能的简单替代,未进行真实在线软件开发实践。近几年,诸多学者从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可行性与作用、协作学习与网络学习策略、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等方面做了较多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云计算教学平台的研究成果较少。

三、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架构

1.软件工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ttalbert(2011)教授结合线性代数课程实践总结出“翻转课堂”实施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图l所示,“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中,学生快速完成少量测评,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不易自学。因此,需要对Roberttalbert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进行改进才更加适合于软件工程专业。如图2所示,在课前,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软件开发理论与进行针对性训练时,需要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答疑,否则,学生将“知难而退”,难以实现课前学习的目标。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项目训练,将学生课中的测评移至课前,学生训练过程即完成测试过程,并且教师能快速统计、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在课中,以真实项目开发为主线,教师首先简单讲解多数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存疑的概念、知识点,然后简要介绍软件项目背景,提出项目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项目任务,分组探讨并进行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与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研讨问题,不断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并适当点拨理论知识,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训练-思考-提问-点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直到学生提交、展示设计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进一步提升理论。

2.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架构

课前学生视频观看、训练与测验、学生管理与监控、学生学习状态信息的统计与获取、师生交流、课堂学生软件开发管理与文档提交、学生成绩评定等都需要网络教学平台。云计算网络教学平台不但有利于实现“翻转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师生提供方便,而且能降低学校固定资产投资与运行成本,减轻学生负担。如图3所示,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由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等物理资源组成,并将同类型物理资源集成为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数据库资源池、软件资源池等虚拟化资源,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是整个云计算服务体系的基础,通过虚拟化资源池为“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按需的动态云基础设施服务,最大特点是允许用户动态申请或释放节点,按使用量计费;第二层为软件在线开发平台服务层(paaS),构建在基础设施层之上,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使用特定的编程环境,遵循特定的编程模型,负责资源的动态扩展和容错管理,为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提供环境支持、构件支持、开发工具支持、文献支持,为软件开发资源与虚拟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源等的建设提供接口,通过分布式计算环境和分布式存贮环境提供海量资源系统、海量数据库系统、海量信息系统等服务,在线云通过在线开发平台将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产品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师生,方便教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也方便学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真实项目训练,有利于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层为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层(Saas),位于最上层,是师生与云计算服务体系的接口,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如直接为师生提供开发文档生成、软件检测、视频资源播放、课前训练与测试、师生、生生之间在线交流、学生管理等应用软件服务。师生不受时空限制,使用pC电脑、3G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云”端,接受云计算技术系统提供的海量服务。

“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既可选择公有云,也可选择私有云。公有云平台能够提供通用的运行环境和网络教学功能,学校无需自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但公有云平台一般不向用户开放源代码,用户不能将教学资源以编译代码的方式上传至云平台,限制了云计算教学平台的个性发挥与软件的复用。因此,最好选择公有云与私有云相结合的“混合云”方式构建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平台,即通过公有云模式降低学校it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且通过私有云模式来确保平台个性化的充分发挥。

四、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课堂软件开发模块、课前理论学习模块、运行管理模块、学生评价模块,其关系如图4所示:

1.软件开发模块

“翻转课堂”由传统课堂的“先教后练”转变为“先学后练”,弱化“教”,强调“学”,突出“练”,其中“学”为学生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自学软件开发理论知识,“练”为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并且“练”占全部学习时间的比例大大增加,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实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自由度增加。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的内容、“练”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应满足真实实验实训基地的“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化管理”和“真实的企业环境标准”三个“真实”要求。软件开发模块是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项目开发全过程并展现软件产品,每一个过程应能生成相应的项目文档。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登陆至学校的云计算平台进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并且可以得到教师的全程适时指导、动态监控。学生在同一平台上,既可以分组研讨开发,又可以单独思考,并与教师实现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在云平台上建立真实软件项目库、案例库,为学生提供真实开发项目,或者校企共建软件开发云平台,学生在企业项目经理的统一安排下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起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作用。

2.理论学习模块

曾贞提出了“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步骤:观看视频前的学习一讨论并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时的学习一根据问题寻找答案;应用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一深入问题进行探究。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获取理论知识,通过课前针对性训练基本消化理论知识,并且师生都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看出,云计算理论学习模块由教学视频、课前训练、课前测试统计、师生交流等子模块组成。教学视频子模块具有视频播放、快进、慢放、重放、后退、暂停等功能,便于学生自定进度,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但视频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和课堂训练内容相吻合,而且要清晰、简明、到位地解释新知识点、主题要点,知识点的解释要先浅后深,具有逻辑性、层次性、递进性,同时要注意讲授节奏、选取例子、互动策略。在每个知识点讲授之前需设置问题,以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在其中寻找答案,每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学生通过课前训练子模块及时进行简单训练、应用知识与研讨问题。师生通过课前测试与统计子模块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向师生反馈,教师还能快速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便于在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课前学习全过程中,学生均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子模块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运行管理模块

云计算运行管理模块是“翻转课堂”软件开发训练与课前理论学习的支持与保障模块,位于云计算教学平台应用服务层(SaaS),通过特定应用软件封装成服务提供,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学生管理、资源管理等子模块。

(1)项目管理子模块

教师通过项目管理子模块对学生项目开发训练的全过程与结果进行监控与检查。项目管理子模块主要涉及项目的集成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其中,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领域,成为“翻转课堂”教师监控的重点。软件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开发文档与产品,经文档输出子模块与产品展示子模块进行输出和展示,任课教师通过项目管理子模块及时进行监控与阶段评价。学生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管理平台上,教师通过师生交流子模块进行交流或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各阶段对所有学生开放,让各小组学生能及时了解其他组学生的软件开发进度、质量等情况,进行成果交流;一方面,促进各组之间互相学习、协作开发、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组之间的竞争与压力,体验企业工作氛围。

(2)学生管理子模块

学生管理子模块可以进一步分为课堂学生管理子模块与课外学生管理子模块。课堂“翻转”以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视频进行,学生课外自学效果直接影响到课堂训练,教师不能现场监控,因此,有效的课外学习监控是“翻转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哪些学生观看了视频?哪些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及掌握的程度又如何?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状态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组织研讨活动,进行答疑解惑、擦漏补缺、总结与提升。课外学生管理子模块与课前测试与统计子模块相连,不但能动态监控学生课前视频观看、课前训练过程、课前协作研讨,而且能输出课前测试情况、课前关键控制点及统计信息,以便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课外学习效果。

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成为学生项目探究、问题研讨的场所,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及现场状态观测,能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的状态。但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与一些学生进行交流时,就失去了与另外一些学生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对学生训练与探讨的结果也难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全面掌握,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开发训练的文档,教师在课堂上来不及一一检查,难以结合课堂训练情况对学生下一次课的学习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因此,云计算课堂学生管理子模块对学生课堂训练效果具有记录与检测输出的功能。另外,应具有:对学生请假、考勤与学习态度进行监控的功能;对学生个体与小组实训计划完成、理论知识的应用、创新等的检查功能;对学生团队学习的监视功能,如开发经理、计划经理、测试经理、技术支持经理等角色任务分配、岗位轮换、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士气、团队之间竞争与压力等。

(3)资源管理子模块

软件工程“翻转课堂”所需资源主要包括课前理论学习视频资源与课堂软件开发资源,“资源”本身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前理论学习视频资源必须要与课堂软件开发训练资源高度相关,主讲教师可以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优秀开放教育资源建立视频资源库。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容易与课堂训练和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班级录制不同版本的教学视频,学生自学的效果容易保证。如果借鉴现有网络资源,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难以保证视频内容与课堂训练的一致性。视频资源管理子模块负责对视频资源的管理与调度,视频资源主要有视频制作工具、软件开发“云课件”、“云教材”、“云案例”、“云试题”等。课堂软件开发资源子模块主要对软件开发资源进行管理与调度,课堂软件开发资源主要包括软件开发云环境、企业真实软件项目库、案例库、软件开发专用技术资料、重点与难点讲解资料及相关文档、模版等,这是高级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可教学化实训体系的核心。软件开发云环境通过云计算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提供,主要有软件开发的各种主流技术、先进开发工具、相关的帮助文档、开发文档。真实软件项目、案例应来源于校企合作企业,校企双方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精心挑选软件项目与案例,并进行可教学化改造,通过“云”端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建设真实的软件项目库、案例库。

4.学生评价模块

学生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课前理论学习、课堂软件开发实训)与效果(理论成绩与实训成绩)的评估,对教师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又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云计算平台有效性的检验,是师生共同改进与努力的依据。学生评价模块涵盖如图4所示虚线范围,包括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块与学习结果评价模块。学生过程评价模块由软件开发各阶段文档生成、课前视频观看、课前训练与测试输出等子模块组成,学生结果评价模块由软件产品展示、实训报告、实训成绩、理论成绩与总成绩生成子模块等组成。项目文档输出模块能反映学生训练全过程的质量,也是学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观展现,是任课教师课堂控制的重点:课前视频观看、课前训练与测试输出子模块能反映学生自我控制、自学过程与学生课前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是课前云平台过程控制的重点。理论成绩是学生课前测试的结果体现,软件产品是学生开发真实软件项目的成果展示,实训报告是学生课堂实训过程的总结与提高展现,实训成绩是学生课堂实训的综合表现,总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定量综合评定。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篇10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际调查,调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的特点。发现其对云计算部署的相关因子,以及对云计算体系结构的约束条件。

1.引言

云应用发展迅速,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大量开展的云理论方面的研究和云技术方面的开发,为云应用的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支持。并已经在一些科研,商业,服务等领域中获得的巨大的成功。但学校网络特别是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部署云计算体系的研究,还远远落后。开展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体系结构研究,首先我们应先广泛、深入调查我国中小学校信息化现状,研究校园网络独有特点。在对现有状况综合的科学评估下,根据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的特点,准确开展需求分析。然后才能有针对的开展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的体系研究与建设。

2.概念界定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本研究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中云计算技术的相关因子。通过对调查数据汇总,分析。提炼、总结出中小学校园网络基础对云计算技术应用的约束条件和各种参量的深刻内涵。

云计算含义界定:云计算定义并不唯一。本研究云计算界定为:通过资源服务模式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各种资源(软件、硬件资源)的信息服务体系。“云”本来自于商业概念,是众多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在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研究中,应紧扣中小学这个研究对象的特质。开拓出一个崭新的云服务模式。

3.研究资料、数据来源

研究文献:我国校园网络信息化研究已经开展多年。校园网络信息化的研究资料丰富、详细。以往的众多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依据。

实际调查:以往研究中小学信息化的文献资料虽然非常丰富,但这些资料大多缺少对“校园网络云计算”这个特定对象研究的针对性,深入性。所以在使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还应开展广泛的,第一线的调查访问。然后综合分析研究数据,抽取云计算技术的相关因子,开展深入、有针对的研究。

4.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发展

通过对研究资料、数据的研究、分析。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信息化发展,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pc机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特征是pc机的引入。在这阶段中,中小学校大量配备pc机、多媒体等等信息化设备,并将信息化引入课堂教育教学。在软件上广泛的使用了办公软件及数据库系统等应用产品,并广泛的组织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培训。本阶段研究集中在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改革。

(2)“pc—网络”阶段:本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特点是校园网络的建设和部署。通过网络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的通信以及网络工作的互助等新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

(3)“云”服务模式:中小学校园网络的“云”模式信息化建设,基本还处于研究阶段。一些条件极好的学校虽然开始了一些简单的尝试性应用。但也没有成体系化,未确立标准和规范。此阶段应以资源服务模式为特点。中小学校园云服务将提供各种的资源服务。既包括软件资源的服务,也包括硬件资源的服务。目前我国校园网络信息化正处于从网络模式向服务模式变革的重要时期。

5.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现状

我国校园网络云计算的研究从高等学校开始,并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尝试。而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中尚没有更多的相关项目的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仍是空白。

5.1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硬件条件现状

5.1.1服务器性能低,数量少

云计算体系要求配备性能较高的服务器系统。需要高性能虚拟服务器集群。大容量高效存贮设备。可靠,快速系统配套设施。

在我国中小学校网络中,县域学校,服务器配备明显不足。县域中小学的服务器部署常常非专业化的,甚至使用一些pc机充当网络中的专业服务器角色进行部署,且部署数量较少。服务器系统的性能差,可靠性差,安全性低。这种配备状况是很难开展云计算部署的。这需要政府,学校的意识提高,和大力投资。市级中小学中,校园网络的服务器部署相对正规一些但多以入门级为主,并部署数量较少。且缺少服务器系统配套设施,管理、维护能力较差。仅能开展有限的简单云计算应用。一线城市中,有些学校的基础条件非常出色,并有着成熟的更新、成长机制和有效规范的管理、维护。但中小学校在技术方面研究能力有限,且此类研究开展的滞后,所以针对中小学云计算服务器技术,相对其他领域云计算的发展明显落后。

5.1.2网络速度低,可靠性差

云计算对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依靠比较重要。服务链路的可靠性降低,会是系统负荷会大幅增加。链路速度的降低会使得一些云服务的功能实现困难。

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中,县域网络多以百兆干线网络为主。百兆干线网络在云服务模式下,负荷过大,需要进一步的升级、扩展。市级以上的较有条件学校,已经建设千兆以上的光纤主干网络。中小学的云计算服务应使用千兆以上干线为宜。我国中小学网络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网络结构建设、管理、维护的不科学,不合理。首先中小学网络建设缺少专业规划,交换设备配置混乱。其次,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缺少规范的管理、维护、升级、成长机制。最后,中小学校园网络管理缺少制度保障,任意搭建严重等等。这些开发、管理弊端造成中小学校园网络,通信瓶颈问题突出,可靠性差。这对云计算的部署极为不利的。

5.1.3终端利用率低

云计算的中,终端应用比较灵活,提倡多样的瘦客户端的部署。

我国中小学云计算终端的使用,终端相对单调,基本上以pc机为主。在云计算中,终端配置要求较低。但随着当今普适技术的大力发展。终端的技术越来越新,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可移动化和微型化趋势明显。

我国中小学信息化设施整合还相对落后,马上普及校园网络云服务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科学合理的调整校园信息化配置结构,增加中小学云计算研究项目的开展。在信息化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还应充分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县域,市域服务资源的统筹部署来实现这个区域的云服务提供。网络的建设应统一规划,科学部署,规范管理和维护。保障云服务应用的高效,可靠,安全。在终端应用上应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特别关注普适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在云计算系统部署时,充分考虑对多样,可移动终端的适配。

5.2我国中小学信息化软件应用现状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软件应用中,常见应用有办公系统,数据库,web服务,文件共享等。操作系统多以微软windows系列产品为主。云计算是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比如虚拟化,集群技术对服务扩展的解决。分布技术,网格技术对系统性能提高等等。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较少。缺少此类软件技术产品应用的经验。

5.2.1软件产品成本昂贵,购买不足

软件产品应用成本较高,不仅是软件产品购买价格高,在产品使用中的维护也要付出高额成本。对于软件产品的应用,很多单位重视不足。缺少应有的购买、维护、管理机制。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中普遍部署的是微软系列产品。其采购价格较高,很多学校不能充分的保障相关的投入。开源软件如LinUX,虽然购买价格低廉。但是其维护成本很高,而且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常规化的维护。这也是大多数中小学校难以实现的原因。

5.2.2软件产品的应用的管理,维护水平低。

在中小学校园网络管理中,管理、维护水平很多不高。缺少专业、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对校园网络认识不足,对应用技术产品使用不熟练。这些往往会造成应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建设的浪费。

单位的重视不足,技术人员的管理缺乏。这些对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开展云计算很不利。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应加大相关建设投入。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中小学校园信息化,既要包括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应用培训,也应组织使用人员的进行使用规范的培训。

6.我国中小学云计算模式的体系化研究

提高中小学云计算模式水平,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中小学云计算体系。而目前相关“中小学云计算体系结构”的研究是比较落后的,缺少成熟的面向中小学的云计算结构的论述,缺少相关应用模式的研究以及相关框架模版的设计。这使得中小学网络建设时,即便有了部署的意识,但仍无章可循,无从下手。

7.我国中小学云计算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标准一般由地方相关部门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制定。这些标准和规范都是在pc—网络阶段制定的,有关云计算的标准和规范还没有可行案例。且现行标准也有些因为没有科学的版本控制机制,已滞后于当地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标准和规范的执行也常常不能完全到位。造成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状况。所以中小学云计算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也是中小学云计算体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8.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

在执行各种信息化标准时候,应遵循科学的规范。在管理和使用云服务时应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和制度的制定应契合本校实际,做到切实可行。并符合国家和地方规范的要求。制度和规范制定完成后,应开展广泛宣传和培训。使得制度和规范深入人心,指导每个人使用信息化服务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得到制度和规范的彻底贯彻和执行。制度的执行应严格、规范,避免流于表面。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发展云计算的基础相差很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上论述的因素,综合考评区域信息化基础。有针对的投入、建设。弹性的制定中小学云计算的相关标准。科学的建立中小学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可通过示范框架的设计,部署指导各单位云服务的建设、维护。

参考文献

[1]杨建伟.校园网和教育资源库建设[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德毅.云计算技术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2.

[3]“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战略研究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