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的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1:53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1

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物流是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及其有关活动的总体,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存货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并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股东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意,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增添新的内容,物流业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物流管理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设计、解决和管理上。可以为客户提供度身订造式的,并带有个性化的服务,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由对立转向联合。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在各个商业流通机能上整合,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使通道整体成绩和效果大幅提升。

(三)由预测转向终测。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通道的资源来进行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不幸的是预测很少会准确的,因而浪费了许多自然及商业资源。新兴的物流管理趋势是强调通道成员的联合机制,成员间愿意互换营运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上游的企业无须去预测,流通模式是逐渐由预测基础转向终测基础发展。

(四)由经验积累转向变迁策略。一直以来经验曲线是企业用来分析市场竞争趋势及发展对应策略的方法,并以企业长年积累的经验作为主要竞争武器,然而科技的突飞进步,企业固守既有经验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在调度变化的环境下,经验及现存通道基础结构反变为最难克服的障碍,成功的企业要建立对策略方向的嗅觉和持续变迁管理体系才能生存。

(五)由绝对价值转向相对价值。传统财务评价只看一些绝对数值,新的评估方法将着重在相对价值的创造,亦即在通道中提供加值服务,顾客所增加的价值中企业可占多少比例。

(六)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在竞争渠道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更快响应上、下游顾客的需要,因而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并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动作,物流作业与活动多半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重点。

(七)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今日企业经营的趋势是专注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去做,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使主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

(八)由信息保留转向信息分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九)由训练转向知识学习。在可预见的未来,任何物流程序均以人力来完成。然而,物流作业多半需要在各个物流据点和运输网络中进行,大约有90%的时间,物流主管无法亲自加以监控。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增加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度。物流主管必须将以个别人员技能训练的方式,转向知识基础的学习发展。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2

关键词:船舶物流现状发展电子商务

我国的造船总量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造船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和支持。国际航运业的复苏和世界船舶需求量的大量增长,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造船厂,特别是江苏、浙江一带,出现了大量的民营造船厂,造船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造船的完工量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涌现出了如国有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广州龙穴造船厂、民营船厂有熔盛重工等新的大型造船厂。在2010年,中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船舶行业列为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中央领导明确指示,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要成为世界造船强国。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看,我国造船产量正在逐步扩大,为船舶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船舶物流发展现状

船舶物流是整个社会物流的一部分,其发展水平受到社会物流水平的制约,尤其是我国造船业仅仅在最近几年才进入高速发展的状态,相应的物流设施,信息服务等发展都比较滞后。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大型单件小批量生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规格多变,按船东客户订单进行设计、生产,其产品的性质依船东客户要求的品种、规格、交货期、价格而定;

(二)产品各部件质检的时序约束关系和成套性要求严格,关键设备的能力平衡和利用率是生产与控制的关键环节;

(三)对交货期要求严格,且每次订单上所需求的产品同以往相同的不多,在设计、大小、尺寸、形状上会有所新的变化,根据船舶的交船期,在订单中的独立需求为对象下达工号组织生产;

(四)大部分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重复作业比率低,较难采用流水线或专用工装设备生产,为了保证按期交货,企业一般难以在产品技术资料全部准备齐全后才开始生产,而是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这是大型单件船舶生产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五)生产组织困难,大型单件产品的生产组织要在完成产品设计和工艺后,才能编制出较为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生产准备周期较长。因此,在传统的手工管理上,由于各部门、各工程之间的大量信息沟通不及时,生产组织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

(六)成本难以动态监控,尤其是原材料、大型配套设备价格受供需结构变化影响较大,当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的时候,往往会大大影响造船成本。特别是前两年,随着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用设备也大幅度的涨价。

目前,我国的船舶物流还是以企业物流为主,各船舶企业内部也逐渐开发引进适合自己的物流平台,相比过去已有大的发展,但这种物流方式还是存在成本高、速度慢、标准不统一、管理难度大等缺点,物资配套跟不上生产进度、生产被物流供应打乱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落后的船舶物流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

二、实施现代船舶物流发展紧迫性

(一)现代造船模式对船舶物流的迫切需求

造船一个系统工程,工序繁杂,涉及上百个行业、国内外几千家配套企业,数万种规格的设备和材料。为缩短生产周期,改进生产工艺,应用成组技术原理,逐步推广“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最后进行船坞(台)合拢的总装造船模式,以实现均衡连续生产。由于船舶的建造周期长,信息量大,并伴随着不断地修改,因此,现代造船模式迫切需要以电子商务平台的船舶物流做支撑,以保障各船舶配套企业的供应链协同。

(二)船舶市场发展的需要

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并已形成了较大规模,造船总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船舶物资需求的大幅增长,造船所需的原材料、设备的采购费用占单船成本的60%-70%。按我国2007年的造船总量1893万吨,船舶物资的采购额超过了1200亿元。

(三)缩短造船周期的需要

船舶的建造周期的缩短,是对船舶企业核心资源尽可能发挥,能为该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有两个船台,如果单船的生产周期能缩短一天,则至少能增加50万元的收益;另一方面,现代化总装造船模式要求高度的专业化和精确的流程节点控制,对于物资到货及时率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既要求船舶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流平台,也需要物流企业提供外部船舶商务平台支撑的大运作;因此,实现船舶生命周期也需要船舶物流商务平台的支持。

(四)降低采购成本的需要

船舶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在实施运转过程中,带动了社会上90多个相关行业,与社会各界牵涉面广,经济交易频繁,尤其在物资采购工作中,由于物资成本占到了造船成本的70%左右,物资采购能否做到可控,对保证公司生产计划,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和合理安排资金计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物流大宗物资的集中采购可以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传统造船模式的采购,在签订新船订单后,采用订货会的方式来召集供应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的物资采购须借助于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才能实现。同时,船舶企业只有通过行业内集中采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采购的规模优势,可以加强对供应商的影响,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三、现代船舶物流实现的可行性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基础。很多省市将发展现代物流列入“十五”规划,也将也在政策上支持面向行业或区域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这些都为船舶物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二)船舶企业已经对船舶物流重视日益加强,已经意识到了船舶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成熟物流企业,如钢材、电子等方面已出现较大的第三方物流商务平台

(四)船舶企业信息化普及的基础。近十年来,随着船舶市场的复苏,船舶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因此,船舶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重视,为了适应新的管理要求,船舶企业的内部物流信息化也开始大量的投入,主流船舶企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既懂造船流程又懂信息化技术专业队伍。

四、现代船舶物流体系发展的趋势

提高船舶物流水平,降低采购成本及缩短建造周期成为提高我国造船竞争力、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为适应我国船舶工业的高速发展,现代船舶物流发展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

(一)建立大型船舶物流企业集团

现代造船模式是总装化造船,总装化造船使船舶建造企业功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铸锻件的外包到船舶结构分段的外协,使其更局限专业于船台总装及码头调试,而对其上下游的依赖性不断加强。而现代物流中供应链管理作为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模式,摒弃局部管理思想,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强调物流系统的整合,从而达到整体最优。

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可以通过由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提供的长期的、互利互惠的专业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行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就必须解决资源整合问题,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必然是一个大型的物流企业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自身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企业内部协调,协同为企业提供服务。

(二)建立船舶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企业不可缺少的核心竞争能力,物流业务与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和传送,都发生在造船企业与委托的物流企业之间的结算关系中,这种需要也来自物流企业外部。因此,迫切需要统一规划、建立适应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集中采购和物资配送应用的业务系统,而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等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物流最优化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平台以实现物流信息集中处理、物资集中采购,通过整合中国船舶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减少库存,最终降低船舶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我国船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建立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与构建船舶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互相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通过建立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能够扩宽物流企业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满足了造船工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客观上需要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对其业务进行整合。

(三)建立船舶企业及配套企业间新型合作关系

现代造船模式从技术层面向体制、机制层面扩展,从造船企业向协作厂家延伸,要坚持总装化造船的方向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建立社会化大协作的总装造船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化、专业化协作网络,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核心资源优势,使船舶企业能集中力量从事总装生产,提高生产规模和专业化水平。

目前,船舶企业通过“外包”的方式把大部分边缘性、专业性不强的承包给船舶配套企业。主要方式基本通过扶持、援助周边的上游钢铁制品配套厂,把部分船体分段结构件承包给协作厂家进行制作,这一方面可以利用协作厂家的场地进行储存,减少船舶企业的场地占用,另一方面可以专注于总装化的效率。厦船重工从2005年起开始扶持分段外协厂家,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指导来扶持本地配套厂家,并在本地扶持建立了几个铁舾件的制造厂家,提出本地化配套供应。由配套企业提供相应的配送、运输服务,采用本地化配套供应降低了配套物资的库存积压、加快了物资的流转、减少了运输成本。船舶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之间关系,不再是以前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新型关系。

(四)成立船舶物流行业协会

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来看,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高速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民间团体、行业组织等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作用有:

1、根据船厂、配套厂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要求,对船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索现代船舶物流的发展模式。

2、组织订立行业规约,协调会员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避免成员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我国,目前船舶企业有2,000多家,而直接的船舶配套企业有上万家,如果没有行业规约,各企业之间只会从本企业的因素考虑,在对待订单方面将会形成无序的抢单等恶性竞争,首先导致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技能方面无法提升,最终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破坏。

3、组织船舶企业、配套企业等成员单位探讨采购、运输配送等方案,解决单个企业在采购中存在的耗费精力大、采购难度大、供应无法得到及时保障、难以获得优惠的采购成本等问题。

船市不会永远旺盛,遭遇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航运业已进入了低迷的状态,船舶企业虽然依靠前两年所承接的订单量,目前船市还未陷入困境,但在今后一、两年内,船舶企业将迎来最大的严冬。因此,船舶企业必须“苦练内功“,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产、供、销协作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减少物流过程中的阻滞和浪费环节,使物流活动更加节约而通畅,提高生产率、降低采购成本、缩短建造周期是当前我国船舶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苏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高介祜.以转模推进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J].造船技术,2004

[3]王志英,任南,葛世伦.构建集团化船舶行业物流平台[J].船舶工程,2007年第3期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3

关键词:德国;现代物流;发展特征;启示

1.德国现代物流业整体优化发展现状

德国的物流业发展之迅速,发展之成功,不仅在欧洲是最好的,在全世界都是十分出色的。物流在德国推行20余年来,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这是因为德国公路网密度大、等级高且高速公路免费,公路货运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纽伦堡大学统计,2003年德国物流营业额约1500亿欧元,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2%,约占欧盟原15国加瑞士和挪威的物流营业额的四分之一。同年,德国物流业从业人员约206万,货运总量43.25亿t,人均年货运量54.7t,平均货运成本14.02欧元/t。

2.德国现代物流业整体优化发展特征

德国现代物流业整体优化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有其区别于其他国家物流业的独特之处:

一.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装备先进,物流网络发达。这里的网络发达包括物流组织的网络发达和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发达两层含义。首先,德国位于欧洲的中心,拥有欧洲最长的水运网络(7300公里)和世界第三大高速公路网(1.2万公里)以及全球最具现代化的集装箱船队,高速铁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物流装备为德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德国物流业的信息网络化程度非常高,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可以极为快速方便地共享。

二.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发达,专业物流规模化。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是德国物流业整体优化的标志。为了引导各州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政府对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给予资助。这种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完善科学的网络。

   三.法制健全,行业发展有法可依。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另一大特色是相关法制十分健全,政府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保障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例如,《联邦货物运输法》、《公路交通条例》、《内河物质运输法》、《德国运输业条件》等法律、法规,对物流行业的运作和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此外,《对外经济法》、《保险法》、《运输统计法》等对进出口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运输企业统计、等均有明文规定。

3.德政府在促进现代物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德国物流业整体优化发展的过程中,德国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物流业才能发展如此迅速。德国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有以下三点作为值得注意。

一.做好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德国政府对物流业发展作出统一规划并提出实施原则,以指导行业的发展,同时又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对物流进行监控、协调和管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二.掌握并推广最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技术。德国政府对物流经济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十分重视,研究机构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与企业合作,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德国政府积极推进物流经济的标准化,针对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保证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并支持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指定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

三.政府对物流经济进行战略性投资。德国目前投入使用20多个物流园区,都是由德国州、市政府投资设立的。如纽伦堡-罗思物流园由一家国有企业———Hafennurnberg-RothGmbH负责运作,该公司由巴伐利亚州投资80%,纽伦堡(nurnberg)市投资19%,罗思(Roth)市投资1%。该物流园纽伦堡部分占地337公顷,罗思部分占地5.8公顷,这些土地是当地政府历经十年通过艰苦的谈判从私人手中征用来的。政府的投资是战略性的,目的是培育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不是哈芬公司自身的盈利。

4.德国物流业整体优化发展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发展质量和效益都还很不理想。因此,我国亟需学习借鉴物流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明确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一.加快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及物流基地建设。近几年,我国各地政府相当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很多地方把物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已经或正在开始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但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过多过快,一些地区在物流园区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刮风”和“虚热”现象。借鉴德国物流业的发展经验,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地区、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生产力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运筹,对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的物流基地建设,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贷款利率等方面要给予优惠和扶持。

二.大力推进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德国物流业的发展经验证明,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集团公司对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目前的物流业处于一个较为粗放的发展状态,小的物流公司遍地开花,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大型物流集团公司,建立物流园区,推进物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使我国物流企业规范化发展,提高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力。

三.从德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物流产业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物流法;从行业内部来看,关于物流市场的准入条件、从业资格,我国目前业尚无专属法律可循。为了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快对原有法规的修改和调整,并尽快出台专门支持和规范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文件,如物流业统一的税收政策、促进物流发展的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等,逐渐形成并完善物流产业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德秀.德国最新物流发展特点及借鉴[J].交通世界,2006,(8).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4

关键词:服装;设计;流行趋势

1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生活必需品中之首的服装也越来越为之重视,服装的流行与否对于现今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当然对于服装的流行度也是有规律的。随着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改善等都会影响着服装的流行趋势,展开对流行趋势的预测,也会对服装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流行趋势的中的一系列信息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流行趋势就等于抓住了服装设计的方向。现如今,服装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已经成为现在服装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服装的流行化已经成为当今服装的一个重要特征。

2流行趋势的概述

2.1流行趋势产生的因素

流行产生的因素很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代表着整个社会时代总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们一个时代印象的窗口。人人都在谈流行,流行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真正去认识流行,去了解流行,就需要了解社会,了解时展的特征,它包含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数量范围的人,受某种意识的驱使,以模仿为媒介而普遍采用某种生活行为、生活方式或观念意识时所形成的社会现象。服装流行是一种现行的风格,是由诸多具体元素组合形成一段时期里的整体风貌。

2.2流行趋势预测的内容

通过从古到今服装流行的起伏变化,我们很容易发现这其中反映出的社会变化。流行趋势是一个时期内社会或某一群体中广泛流传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时代的表达。流行信息对服装设计师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服装流行趋势的分析、领悟和应用,成为服装设计行业竞争力的关键点。流行趋势在四大时装周上完成第一次的亮相后流行便会经历成长期,兴盛期直至衰落期,从炙手可热的潮流变成打折商品,最终完成圈状的运转轨迹。对服装流行趋势的运转周期作深入研究能够帮助服装设计师紧跟时代潮流,寻找设计灵感,设计出顺应时尚趋势,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作品。在服装流行趋势的预测中,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形成的新兴的服装穿着潮流,它不仅反应了相当数量的人们的意愿和行动,还体现了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服装流行趋势预测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狭义上来说,服装流行趋势预测是指对未来某段时期服装的款式、色彩、材料、整体风格倾向的一种推测。广义的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可以看作是一个时装运动,一个管理过程,不仅包含狭义的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的内容,而且还包含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的内容,而且还包括服装流行趋势的宣传以及为实现这个趋势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对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做进一步的分类。如:按预测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消费者预测,按预测的客体(内容)可分为色彩预测(流行色预测)。面料预测、款式预测和综合预测。按预测区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以权威预测、综合预测及中期预测为主,归纳服装流行趋势。

3服装流行趋势的起源及意义

3.1服装流行趋势的起源

在大多数人看来,流行趋势就是一个很缥缈的东西,流行趋势的依据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销售市场反馈的数据统计、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结构分析、国外市场流行信息等。像前期它就需要对国内市场有整体的了解,包括现有纺织、面料或服装企业中有哪些在市场上的经营状况比较好,或者是销售业绩比较突出,并通过对经营过程的研究,发现市场上有哪些因素可能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综合了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所有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进行版面设计包括主题、灵感、色彩、款式、妆容、配饰等等版面,最后才形成了对未来流行趋势走向的判断。

3.2服装流行趋势存在的意义

对于服装流行趋势来说,它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功利性以及非完全事实性。服装流行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因素制约,所以说流行趋势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预测机构和其结果都对整个时尚圈影响甚大,如每年的四大时装周一样。流行趋势的信息涉及的面很广,因为它不仅仅只局限服装,流行趋势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记录、收录、整理出来,再由流行趋势研究专家与机构进行不断地调整,最后通过媒体、网络或社会等途径对外,引导设计师了解与把握消费者的关注的问题、新季度流行的走向以及国外流行的动态等。流行趋势具有实践性和空间性,为时装设计师设计流行服装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导向。设计师要设计出适合某一特定定位的服装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参加各地博览会展出的商品中看到明显的流行趋势信息,了解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消费态度、购物方式以及对服装的需求,关注国内外流行趋势信息,了解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消费态度、购物方式以及对服装需求,关注国内外流行趋势报告等,通过研究,整理出自己对未来季度最可能的流行趋势的走向,确定产品主题、色彩与面料等。流行趋势报告中的信息在产品设计中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4结语

关于服装的流行趋势已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流行趋势同样也成为了业内人士对服装进行创作及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高定品牌范思哲的创始人曾说道:“任何服装设计师都不肯能住在象牙塔里设计时装和艺术品,你必须要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灵感进行设计。”所以说,只有通过对本季和下一季的流行趋势分析,才能更好地进行服装设计与定位,在服装设计中,只有对服装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才能更好地掌握行业发展的动态。

参考文献:

[1]凯瑟琳,麦凯维著.时装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5

[关键词]物流;集群;物流园区;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18-02

随着柔性化生产模式的兴起,产业结构从垂直一体化向垂直分离的灵活的专业化生产转移,经济环境的变化促进企业不再仅仅依赖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而是要借助外部的资源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体现,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趋势。

1现代物流集群化发展的内涵

现代物流集群化发展,是指物流企业将以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形式出现在城市物流系统中,以物流产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邮政业务等)为主导;以其服务的制造业、流通业等联系密切的企业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物流枢纽设施(如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公路枢纽等)、科研开发组织、管理部门等为必要支撑机构,它们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庞大物流产业群的现象(见下图)。目前,我国以开发区、保税区、港口、机场以及传统物资储运单位为轴心,已经形成一些颇具规模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集群,如盐田港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都已经显露集群效应。

2物流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推动现代物流集群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地快速增长,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物流需求社会化逐渐显现。但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造成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有增无减,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因此,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营造良性竞争环境的迫切需求促使物流企业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现象。通过产业聚群,企业共同分享因区位集中而创造的外部效益、网络效益和资源共享效益,获得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市场竞争优势。

2.1成本优势

物流企业通过共享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克服了单个企业在公共资源使用方面的不经济现象,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交易费用。集聚让供应链上不同专业的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通过合资、合作、整合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形成物流供应链的服务市场和集聚效应,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2.2资源优势

物流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有活力的集群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为集群内的企业迅速成长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②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可在较低的信息获取及交易成本下,获取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③资源的共享也为集群内物流企业集中精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并在集群化的发展中产生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从而为实现资源的专业化利用创造了条件。

2.3创新优势

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业务上的紧密性,信息交流的便捷性迫使集群内的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的源泉主要是学习,集群内的企业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大量的非正式交流,通过交互式作用过程,创新的基础和条件要优越于单个孤立的企业,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环境。

2.4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间的接近和了解使它们的互相影响加强。一方面,由于竞争障碍的减少和攀比心理的作用,后进企业更容易模仿先进企业,先进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努力,通过“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集群内,社会网络、技术网络、交易网络的建立,使经济体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且创建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和制度。

3外部机制促进现代物流集群化发展

3.1物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服务性产业,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有足够的物流市场需求为基础,物流产业集群才有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物流需求的快速聚集和物流资源的合理整合,吸引了各类专业物流企业。进驻企业通过物流园区这个平台,既竞争又联合,促使物流园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整体服务水平迅速提高。

3.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整合趋势

现代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导驱动产业,它的发展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产生巨大的生产要素流动扩散效应和显著的回流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物流产业的集群,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区域内物流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整合集聚,使系统化、层次化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一方面有利于物流要素的合理分配,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也利于区域物流低成本、高服务、绿色化运作。

3.3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加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其产业升级也刻不容缓。由于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集群化趋势日趋明显。相关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的加剧,必然会带来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自发地或政府推动形成的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将不断涌现,为物流企业在空间形态集聚发展提供了保证。

总之,以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集聚发展,宏观上有利于城市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城市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加速物流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渗透和融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效益增长,实现产业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全面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微观上推进了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的集聚,提高了物流服务的速度和效率,提升了物流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水平,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支燕.物流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39-42.

[2]张玲,骆温平.产业集群优势与物流园区建设[J].集装箱化,2004(12):48-50.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现代的物流业,根据其市场发展和要求,已形成了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经营市场化和信息电子化等特点。现今大多物流企业,都把重点放在“服务与成本”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企业本身内部的物流,还是外部第三方物流,都以“服务与成本”的最佳配合为运营目标,并作为产品选择标准。学术界对于物流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从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所有权的转变,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相对于商品流通的发展过程,物流发展得比较晚,实际上是以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品流通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在保障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艺流程之间,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支持,主要体现为生产的流动性,也就是物流过程。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到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都要求物流的形成,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现代化的物流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费用、节约仓储率、资金占压率和提高运营效率,进而降低经营成本,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一、日趋普遍公司大规模购并

2005年10月2日,美国最大重件货空运货物eaGLe公司购并了有102年历史的美国老牌货物CiRCLe公司,一跃成为国际货运业的领军者。当时新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多个办事处、员工8000名,每年营业额可达15亿美元。同年,世界空运货物排名前十的英国oCean集团并购欧洲领先综合物流服务公司——eXeL后,拥有一千四百多个办事处和五十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二、第三方物流成为新趋势

历经百年的发展,报关行发展为传统服务业中运输业的子业——货物业。不断加深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跨国公司世界物质交换活动更加紧密。传统的运输需求是港到港,而新型运输需求则是门到门、桌到桌;传统运输方式是海、空、陆等,新形势下则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服务对象整条供应链各环节都是货物业服务范围。熟为人知的,马士基物流为全球宜家家居提供仓储、运输、进口分拨、上货架、库存等服务,以专业物流服务降低宜家的物流成本。为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多层次需求,业界领先货物公司DanZaSae、aLpina、mSaS、K&n等都已完成转型为物流公司,更多的公司也在着手转型。

三、物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向深度发展

两年前,较为先进的是货物公司可在网上查询到自身运单动态,可是现在,货物公司规模较大时,几乎可将所有业务通过网络实现,包括网上打印提单、完成支付等增值服务。可想而知,互联网及数掘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此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货物公司大都意识到运输服务的未来竞争已是竞争信息服务。

四、网络化和集约化发展

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要求既完整又健全。网络系统可实现完全的点到点的物流活动,并最优化物流网络库存总水平及分布,进而保证运输、配送的快速和机动,更有利于收拢、铺开。同时,相较于传统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更将供应链一体化中的集成功能突出地表现出来。现代国际物流极其看重集成物流渠道和商流渠道、集成物流渠道、集成物流功能及集成物流环节等集成物流及供应链其它环节。

五、知识型货物

现今,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已经渗透至货物公司业务,一方面,提供普遍的海陆空运输服务;一方面,遵照客户综合信息,比如行业特点、成本目标、供应链网络等,提供给客户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货物业涉及业务内容广泛,从精益化生产到供应链管理,再到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等,因此,要求员工具有相对比较高的知识面和知识宽度,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当前,渐向附加值高的咨询服务倾斜、转变是货运核心业务的发展趋势;低附加值的物理操作将由一些小公司承接。因此,“知识型货物”将会是货物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在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时,人们往往会结合物流业的特点和市场运营环境,对物流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根据物流的特点和构成要素,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信息技术,使各个运营环节达到信息共享,并以“一体化”的机构组织进行管理,以使其能够在系统化、科学化的情况下降低总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因此,物流业发展趋势需强调的是:要在科学而系统的前提下,对企业进行总体成本、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使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达到企业总成本最低,客户服务水平有所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敬彪.中国国际货运企业发展环境及战略选择.水运管理,2006(1).

[2]蔡佩林.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与选择.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宏伟.国际货运业发展对策分析.物流天地,2001(3).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7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第三方物流

一、从自营物流到第四方物流

随着现代综合物流的开展,传统的物流方式逐渐被人们否定,物流本身的发展速度和形式变化之快已超出了预料。从自营物流发展到买方自己解决所需物资的物流问题,企业逐渐意识到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复杂化,由互联网兴起带来的透明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已不合算,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委托第三方物流,我国也不例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代表了企业现代化的趋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物流体系,对我国各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过分地重视业务技能,物流外包市场上充斥着不和谐,企业外包的比例、意愿,以及满意度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物流外包市场实际效果差。有调查显示,有38%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清楚客户对他们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否满意,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凸现。

同时,伴随着企业开始把着眼点放开到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供应链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求物流企业有强大的开发设计和运作管理能力,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公司合作和联盟成为趋势,物流业务的分离整合不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和供应商的交易成本,还能以最小的资金占用和最少的人力投入实现供应、生产和分销体系的物流运作。传统的物流方式显得无能为力,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

二、第四方物流的优势

第四方物流是指从事物流服务业务的社会组织不需要独自直接具备承担物资物理移动的能力,而是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和实现物流的充分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并加上对于物流运作胜人一筹的理解所开展的物流服务。这种业务与现有的货运业务十分相象,故称为物流业务。第四方物流的产生,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第四方物流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成本及交易费用低。第四物流自己不投入任何的固定资产,而是对买卖双方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资产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存货和现金流转次数减少,资产利用率提高物流业务的分离整合协调了物流环节各参与方的利益冲突,有效降低了企业和供应商的交易费用。当交易成本和寻找成本降低时,交易效率提高,交易中的透明度增强,市场信息更为准确,物流业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2.供应链“共赢”。在第三方物流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外包商不确定,企业为维持外包物流服务的稳定与可靠会增加相应的监察、协调、集成等管理费用,执行外包合约的交易费用随之上升。供应链并不能皆从中受益。而第四方物流关注的不是仓储或运输单方面的效益而是整条供应链的效益,整条供应链外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流程一体化建设、改善供应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利益会因此而增加。

3.管理“软”、“硬”分离。第四方物流专门提供物流方案和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物流服务提供者或参与者不再依托或者不完全依托物流硬件设施设备,而是为所服务的企业制定完整的物流方案,然后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实现方案。与第三方物流相比,它是变拥有物流硬件为控制物流硬件。物流产业内“软”的管理设计与“硬”的设施设备相分离,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加速了市场发育和产业升级。

4.人本服务。发展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而关于服务模式的创新,需要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尽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第四方物流的特点是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把人的因素和业务规范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供应链规划和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

5.知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仿真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是第四方物流的源泉,eDi、poS、GiS、GpS、itS、mit、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电子拣选系统、高架立体仓库、虚拟库存、电子支付的使用为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第四方物流中,HSe管理体系融入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把HSe观念从单纯的生产安全扩展到生活、生存安全和环境领域,把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使物流告别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时代,迈进一个崭新的知识型时代。

6.客观上适应商品流通新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表现为高频率、大范围,从而也要求现代物流向高速、多层次、大范围的运行趋势进行变革。传统的物流方式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在高频率、大范围的商品流通面前,显得有点无能为力。而第四方物流时间上和空间上更有效率,适应了商品流通新趋势。

三、第四方物流的展望

尽管第四方物流有很多优点,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但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这主要是因为,第四方物流产生的最经济可行的途径是从第三方物流中剥离出来,它的产生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一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正通过与领先的物流供应商、管理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实施公司合作,来再造业务流程,逐渐具有了分析、设计、制定、实施、运作全面供应链集成方案的能力,国内的中外运、中远、中储、中邮物流和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由于具有很好的资源,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有很好的客户基础,在人才、技术、系统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第四方物流最有可能从这些公司中首先剥离出来,适应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雨蓉: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J].综合运输,2007,(1):36~38

[2]周林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第四方物流[J].金山企业管理,2006,(2):46~48

[3]忻霞芬: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时代经贸,2008,(3):118~119

[4]倪玲霖:物流外包博弈分析与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7,(11):78~80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8

目前,巴拿马运河可通行船长274m,船宽32.9m,吃水12m,最大通航载重吨7.6万吨。随着“创造21世纪巴拿马运河”扩建计划的实施,运河将可以通行的船舶修改为船宽49m,吃水15.2m,载重吨为16万吨左右。届时,从经济性考虑,散粮运输船舶载重吨将突破现在巴拿马运河的限制,船型将继续增大,这对中国粮食码头提出了新的挑战,粮食码头发展也将进入后巴拿马运河时代。

中国进口粮食量趋势分析

中国粮食进出口已经转向净进口国,大豆由2000年的1042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4255万吨,均增30.8%,如图1所示。2010年1-9月进口4027万吨,2010年突破5000万吨。假设按照最保守的10%的增长率计算,大豆进口量还会继续攀升。

从表1来看,除了大豆进口量的强势增长外,玉米已由出口转为进口,2010年安排720万吨配额玉米。照此趋势,玉米进口量将类似于大豆进口。据相关研究,到2015年,进口玉米将达到1000万吨。麦类和谷物也都开始彰显出强劲的进口趋势。目前中国约有13亿人口的饮食,正在从以谷物为主转变为以肉食为主,将耗费大量的饲料。

按此推算,中国粮食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推动中国进口粮食运输量的上升趋势。从中国进口散粮运输量增长趋势可以看出,散粮运输船型将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只要各港口泊位条件允许,采用较大吨级船舶运输显然具有明显的经济性,运用10万吨以上船舶载运散粮是一种趋势。

从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和中国进口粮食量增长趋势来看,散粮运输主船型都将突破8万载重吨的限制,那么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各产粮国出口港泊位限制和中国粮食码头的接卸状况。

世界主要产粮国的粮食出口港发展趋势

世界主要产粮国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和澳大利亚,下面就粮食出口港做简要概述。

1、世界主要产粮国的粮食码头发展趋势

完备的粮食信息管理平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建立了完备的粮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从产到销整个产业链的有机统一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在粮食的采购、仓储、运输、装卸、粮食深加工、配送、中转、码头装卸等过程中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粮食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完善的四散化技术。无论是收纳库粮食接收、发送还是仓储、运输、中转、港口装卸等环节的粮食实体运动,均实现了“散装、散卸、散运、散存”,实现了物流上的无缝化连接,这大大提高了粮食流通效率。

粮食码头向终端延伸的供应链网络系统。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系统强调供应链合理布局和粮食物流系统整体效率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美国粮食沿着“农场筒仓―内河或铁路中转库―加工厂或港口终端库”,澳大利亚沿着“粮食收购站―港口中转库―港口终端库”的路径,形成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配套,并广泛采用计算机在线监控的经济、高效、完善的粮食供应链网络系统。

2、世界主要产粮国的粮食出口港靠泊吨位情况

世界主要产粮国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和澳大利亚,其主要粮食出口码头的靠泊吨位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五个产粮国出口港最大靠泊船型在5-18万载重吨之间,考虑候潮以及二次装载因素,最大靠泊船型大多在8-12万载重吨之间。

从中国进口粮食运输量增长趋势和五个产粮国出口港靠泊船型8-12万载重吨来看,粮食运输船舶将朝着8-12万载重吨的方向发展,必然对中国粮食码头接卸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粮食码头靠泊吨位现状

中国粮食码头主要是大连港、天津港、秦皇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湛江港,其主要粮食码头的靠泊吨位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看,中国粮食码头的靠泊吨位集中在3―10万载重吨之间,大部分集中在3.5―8万载重吨间,与国外粮食码头的发展趋势还不匹配。在后巴拿马运河时代,中国粮食码头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后巴拿马运河时代中国粮食码头发展趋势的思考

随着后巴拿马运河时代的来临,粮食运输主船型为8-12万载重吨,这势必要求中国粮食码头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满足进口船舶的快速卸货和及时疏运,构建以粮食码头为核心的港口服务供应链等。

1、适度发展深水粮食码头

泊位等级偏小、缺乏大型粮食深水泊位,粮食专用泊位能力不足,适应不了后巴拿马运河时代大型散粮船型到港的需求,增加了运输成本。应考虑与国家港口规划相一致,构建未来大型深水粮食码头(8-12万吨),重点布局如下:

辽宁沿海以大连港为主布局大型粮食码头,相应布局营口、锦州等港口;津冀沿海港口以天津港为主布局大型粮食码头,相应布局秦皇岛港等港口;山东沿海以日照、烟台港为主布局大型粮食码头,相应布局青岛、威海等港口。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以宁波―舟山港为主布局,相应布局上海、南通、连云港、嘉兴等港口。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以福州港为主,相应布局厦门和莆田等港口。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以广州港为主,相应布局深圳港。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湛江港为主,相应布局防城港港。

2、构建以粮食码头为核心的港口服务供应链

粮食港口服务供应链是一种以粮食港口为核心企业的服务供应链,这种模式将服务的供应商(包括装卸、加工、运输、仓储、报关、配送,甚至金融、商业服务等企业)和被服务的粮食供应链上的客户有效结合成一体,形成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服务型供应链。图2构建了以粮食港口为核心的服务供应链。

当前,粮食港口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所参与的粮食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粮食港口不是作为粮食供应链中孤立的一个点或者中心而存在,而是成为粮食供应链中的一个核心。因此,粮食港口除了继续发挥其装卸功能、转运功能外,还应与上下游粮食节点企业实现密切合作、共享信息,构建一体化、无缝隙的港口服务供应链,延伸粮食港口功能,实现港口服务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化。

3、加速国际粮食保税物流园区建设

依托粮食码头的区位优势,建设国际粮食保税物流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保税和集聚效应,完善和拓展粮食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提升港口粮食物流功能,有助于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

构建集交易、检验检测、仓储、商务、装卸、精深加工、中转、配送、信息服务、公共配套服务等十大功能区域。

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信息主导型的粮食运输、调拨、加工、配送物流体系。

结束语

中国粮食进口量稳步增长,必然追求散粮运输船舶的大型化,但五个主要产粮国的出口港的靠泊能力以8-12万载重吨为限。因此,可以预计后巴拿马运河时代,中国进口散粮运输船舶的主船型将是8-12万载重吨。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9

关键词:物流产业;经济市场;改革;新形势;发展趋势

1物流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在不断前进的进程中开始成熟。物流行业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原材料、中间产品与终极产品以及企业相关信息从开始生产一种到消费低的运送与存储进行有效策划、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企业可以通过这个整体过程中将这些材料与产品的流动与存储来达到最高的效益与最低的成本。

2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与现状

由于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之前物流活动就已经存在,因此它的各个环境早已经存在在我国企业的内部,只不过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除了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有关之外还与我国自身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的物流行业概念最初是从西方引进我国的,主要经历了两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发展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而这时候正处在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较快,我国商品流通与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资源分配组织供应开始逐渐转向社会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并且逐渐打破了各个部门与地区的界限。企业的物流活动开始逐渐考虑着整体的市场经济利益,还开始考虑了多个环节的系统化与整体过程的优化。一些新建的基础设施不断地改进了物流技术,逐步提升了我国社会与经济利益。我国的物流领域学术问题开始得到了重视,并且举办了一些国际物流学术交流会,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物流技术。

第二,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确立之后,对于相对宽松的市场经济环境,由于经济迅速增长,而市场经济逐渐激烈起来,在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之后,加上外商的引进,逐步确立起现代的物流观念与相关的物流行业网络系统。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逐渐认清楚了物流行业的作用,并且与此同时诞生出了许多相关的物流企业,一些物流行业的商成为了许多企业去寻求的目标。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在许多城市都开始发展物流行业,不断开拓业务途径,实现系统化的发展。

3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探讨

第一,要重视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工作。我们发展物流行业的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我们要从根本出发,在当前高校中去开设相关的物流管理专业,并且制定了相关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并且要强化我国高职技能教育,实现在职人员的知识理论学习任务与目标。

第二,要贯彻落实我国物流行业政策。我国在“十二五”的科学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深化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并且要积极支持我国运输站对于物流战场转型工作,对货运站场与物流工作园区的衔接与改造工作要有效开展。积极引导与支持我国运输企业逐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并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另外要优化运输组织,要积极发展多式的联合运输与直达等先进的物流运输组织方式。

第三,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为中心,加强物流网点建设。物流企业需要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能够方便多个物流公司网点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且方便企业物流运输,提升物流效率,并且有效降低成本。企业还可以加强跨国物流合作,实现有形网络。

4结语

为了能够让我国物流行业在未来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提高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快速改造与管理水平,逐步去实现我国物流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与多环节集成与一体化,降低了实际物流总成本,提升整个的运作能力。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也需要认清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并且也希望我国各个物流企业能够对于我国物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提高我国物流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军宇,孙磊,姚湘林.提升物流企业效率的对策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6).

[2]马玉霞.发展绿色国际物流实施绿色物流管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

[3]牛东晓.推行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5,(7).

[4]李可媛.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探析[J].物流科技,2005,(2).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10

在全球化浪潮的驱动下,物流技术装备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革新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技术装备展,2008汉诺威国际物流展览会(Cemat)于5月27~31日在德国汉诺威市举行。此届Cemat展览会汇集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00家企业的领先技术,其中德国之外的企业将近半成,占45%。展会共计接待观众58500名,其中德国以外占36%。

今年Cemat的展出内容几乎涵盖了物流产业所有业务,综合展现当前物流技术装备业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物料搬运自动化、物流系统模式整合、物流产业节能和安全等等。此外,今年有不少新兴技术如港口运输技术和物流地产商首次参展。展会同期还举行了多场高质量的产业论坛,来自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学生以及来自相关企业的高管云集,共同探讨物流技术装备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

国际物流装备技术发展趋势

从2008Cemat展览会看,全球物流装备技术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技术体系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供应链一体化趋势,作为现代物流基础支撑的物流技术与装备也越来越系统化、一体化。物流系统的集成早已不是叉车、堆垛机、托盘、货架等技术装备的组合,而是呈现出互相影响、互动作业、无缝衔接的技术一体化趋势。通过参观Cemat及在德国的实地参观考察,我们看到这一技术趋势越来越明显。

很多叉车公司展示了叉车与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导引技术相结合的新产品,演示了叉车与物流系统融为一体的创新应用,强调了基于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基础上的叉车应用等技术与服务。例如,永恒力将叉车技术与aGV技术结合,推出可移动叉头的叉车,带动了货架组合方式的变革及仓储货位货物管理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仓储系统,大大提升了仓储利用空间。还有些著名叉车企业在展台搭建了大型的仓储系统,展示叉车应用。

在货架展区,胜斐迩等企业展示了全自动仓储系统及技术;在托盘、料箱、输送设备等展区,很多企业不单单展示自己的产品,而往往是在物流系统中演示自己的产品如何应用。

此外,我们看到,叉车属具的多样性体现了叉车与货物的无缝衔接;叉车、货架、托盘与自动物流系统的互相影响及融合提升了现代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输送线上的自动更换托盘技术使作业系统无缝衔接,节省了换盘及堆码垛作业;RFiD与仓储软件系统促进了信息无缝衔接……

2、节能环保绿色化

从这次展会内外,我们都强烈感受到了绿色与环保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相信德国优美洁净的环境及良好的空气质量也给所有中国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展会上,很多著名的公司都大秀环保技术与节能技术,展示的几乎所有技术与产品都强调了节能与环保。当我们站在一个正在运作演示的物流系统前,听到很小的噪音时,参展商告诉我们: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正的物流系统作业时就是这么安静……当我们在参观托盘、料箱展区时,展商一再向我们介绍其材料的环保性及可回收性;在叉车展示区,很多展商都重点介绍他们的内燃叉车的节能与低排放……物流装备的节能与环保也是展会论坛的重要议题。众多参观者也非常关注物流产业的节能与环保,关注物流自动化系统更新改造中的循环利用,关注托盘共用系统的应用等等。

绿色物流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作业系统自动化

在物料搬运自动化展区,各厂家的自动化设备与技术演示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大福、FKi、英特诺、Swisslog、Knapp、eURoSoRt、meta、egemin等众多著名厂商都展示了自己领先的自动化技术。

纵观展会,现代物流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正在向着快速、精准、智能方向发展。大福、Knapp、meta等企业展示的自动化仓储系统,堆垛机的快速提速行走、减速控制、高速提升、精准定位取货,都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Ki、Swisslog等公司展示的自动输送分拣系统体现了快速、精确的性能;egemin等公司的机器人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与叉车技术的结合体现着现代技术装备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此外,亨乃尔等公司的自动回转货柜技术产品、得逻辑等公司的自动识别技术产品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4、产品设计时尚化

很多参展产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装备的外观设计,将时尚因素融入其中,彻底改变了机械装备傻大黑粗的传统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即使很多公司的产品为了维修方便。将连接处及一些关键的检修点外露,也看起来很美观整洁。

展会上,极具现代感的时尚概念叉车、美观实用的托盘与料箱、整洁的组合货架、独具特色的物流系统……让观众惊叹、感慨,原来物流装备也可以这么美观与时尚。

此外,专业的技术装备展会与时尚因素结合,现代歌舞表演与全系列叉车产品相映成辉,滑稽的颠球表演与高速精准作业的物流自动化系统相映成趣;甚至玛丽莲・梦露的真人模仿秀也被请到了叉车展台,引来观众留影……这些时尚因素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展会的人气,也给专业呆板的展会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5、技术创新多样化

简洁实用的换盘倒垛设备,多样化的托盘产品,新颖的输送线导线固定装置,时尚的物流中心立柱、墙角与台阶的保护性产品,多姿多彩的实用叉车属具等等,都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多样化,体现了现代物流装备的变革无所不在。

国际物流装备市场发展趋势

作为亚太地区著名的媒体,《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携最新编辑出版的英文版专刊《2008ChinamaterialHandlingequipmentmarket》参加了这次国际物流盛会。本着“让世界物流了解中国,让中国物流走向世界”的宗旨,我们的英文版专刊给全球物流装备企业带去了关于中国物流行业特别是物流装备市场的最新分析报告,全面展示和介绍了中国著名的物流设备出口商,因而广受海外厂商关注与好评。

作为专业媒体,《物流技术与应用》在关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着国际物流技术装备市场的发展。在展会期间,我们通过观察与交流,认为国际物流装备市场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中国崛起,举世瞩目。

从展会的多个方面都能看到中国的崛起,看到中国的发展对全球物流装备市场的影响。

从参展商来看,Cemat各个展馆都

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在国际馆,有中国展商专区;在以货架与托盘为主的13号馆,有众多中国货架、托盘厂商;在叉车馆及室外展区,有众多中国叉车企业。只有在以高新技术为主的自动化馆才难觅中国展商。

从展会观众来看,中国人远远多于同样来自亚洲的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等。据笔者初步估计,中国观众应该超过了来自这些国家人数的总和。

即使在汉诺威城的中餐馆里,中国人常常也是熙熙攘攘;在汉诺威街道,也常见中国人的身影。

我们这次带去了大量的英文版专刊,共两个托盘的资料。当我们的货物运到合作伙伴――德国弗朗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展位时,德国人看到这么多的资料,很惊讶,以为是发错了,对我们说这么多资料根本发不完。但实际上,还没有等到展会结束我们的资料就已全部发完了。在德国物流研究院展台,在部分中国展商展台,在展会论坛展台,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技术装备委员会展台,我们都摆放、发送英文版专刊,此外我们聘请了两位物流专业留学生协助向参展观众发送专刊。在专刊发送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市场广受各国企业关注,我们的专刊受到了各国展商与观众的欢迎。国外展商与观众只要看到我们的专刊,了解到里面介绍了中国物流装备市场的发展分析报告,就都爱不释手,精心保存起来。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崛起的中国市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力。

2、欧美日市场发展成熟,但增长空间不大。

从展会角度深入观察,我们感到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虽然在物流装备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设备生产与出口方面占据主导,但是其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增长空间不大。

据德国弗朗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专家分析,国际物流技术装备业在2000年前遭遇了严重的负增长,直到2005年前后才呈现出需求比较活跃的平衡点。虽然欧洲市场需求增长比较乐观,但采购主要集中在更新现有设备和引进新系统,对新建系统的需求增长缓慢。据预测,从目前到2010年,全球物流装备市场总额有望以2.9%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这与中国近些年接近30%的市场增幅形成了鲜明对照。

尽管中国正在崛起,中国市场发展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但是,我们毕竟刚刚起步,在先进的技术装备领域,我们与世界的差距还很大,世界物流技术装备的主导力量还是集中在发达国家。居于世界物流技术装备前列的大部分企业都参加了此次展览,德国Schaefer、英国FKi、瑞士Swisslog、日本的大福等公司展示的先进技术代表了世界前沿技术。世界著名叉车企业林德、永恒力、丰田的展位及设备展示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先进国家的技术装备不仅主导了世界市场,在中国市场也居于重要地位。中国要成为物流装备强国任重道远。

3、中国基础产品出口潜力巨大。

虽然中国在先进的物流装备技术领域落后较多,但是在一些基础产品领域,如托盘、货架及普通叉车、轻小型搬运车等设备,由于价格较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出口空间。

国际市场也对中国产品充满了兴趣,很多观众看到中国企业展示的产品都主动询问,了解生产及价格情况,并互换名片以保持联系。在展会与一些中国展商交流时,大家都认为此次参展受益匪浅,接待客户应接不暇。